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路建设园区交通环卫改善范文

公路建设园区交通环卫改善范文

时间:2022-09-13 03:35:54

公路建设园区交通环卫改善

世纪之交,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决定将其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这就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关村科技园区应既有便捷的对外交通网,又有很强的地区内部交通疏散能力。因此,中关村地区需要建立一个与其发展目标和进度相适应的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系统。该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着重考虑未来5~20年中关村用地功能发展的需要,谋求长远利益和区域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四环路定位为快速环路。北四环路从中关村科技园区中部穿过,是中关村地区内部交通疏散及对外交通的重要干道。市政府决定建设北四环路,是彻底改变中关村地区交通环境的良好契机。在北四环路工程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改善中关村地区交通环境来进行北四环路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着重从改善中关村科技园区交通环境的角度来谈北四环路设计。

1中关村科技园区交通环境存在的问题中关村地区道路建设欠帐太多,路网不完善,对外交通不畅。现况路网密度低,不少路段在高峰时间交通拥塞,停车场十分缺乏,严重影响了出行效率。

中关村地区现有大部分交叉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严重混行,通过能力低;非交通占地现象普遍存在;交通管理缺乏现代化设施;公共交通组织管理水平也十分落后。同时随着土地利用强度成倍地加大,中关村地区的交通负荷将进一步增加。

中关村地区用地十分紧张,所剩空地极少,缺乏供人们交往活动、游憩休闲的城市广场、公共绿地、步行街等公共开放空间。

2北四环路设计的立足点--改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交通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所处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不但要发挥其运输功能,而且要保证环境质量。修建道路,一方面拓宽了城市空间,加强了城市内部的联系,对于城市通风、照明、环境等都是有益的,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和空气环境。因此,合理发挥道路的作用,改善城市环境,缓和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是十分重要的。基于这一点,在北四环路的建设中,我们坚持功能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实施。

北四环路的设计指导思想是:第一,充分考虑快速环路的特点,在保证其大容量、连续快速的汽车专用系统的同时,配套建设辅路系统,以完善快速系统的使用功能;确定合理的进出口间距,合理安排枢纽立交,使北四环路成为中关村地区内外交通转换、屏蔽过境交通的重要通道。第二,注重环境设计,使之与沿线两侧的建设协调一致,以人为本,注意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坚持功能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实施。简而言之,北四环路的建设就是立足于改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交通环境。

2.1道路设计

北四环路位于市区西北部,是城市快速环路系统中的一部分。北四环路西起北坞村路,向东经万泉河路、白颐路、京包快速路、学院路、新街口外大街、京昌路,长约11公里,与北三环平行且相距约2.5公里。作为中关村地区的主要干道,北四环路连接了该地区内的17条南北向道路,使其成为连接区域之间的快速便捷通道。

北四环路途经城市建成区,沿线建筑物密集。线路沿途经过海淀镇、海淀高科技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学院、高等院校和北郊体育中心等地区。万泉河段为农田、农舍,万泉河至海淀路段为密集的危旧平房,海淀路至清华南路段为中关村电子街和科学院所属科研单位,学院路至京昌路两侧多为高层建筑。

立足于出行需求,北四环路不仅是过境交通的通道,而且也是中关村地区内部交通的疏散干道。四环路规划红线宽70~100米,除两侧已按70~80米红线建成多层或高层永久性建筑的区段外,红线宽均为100米。依据规划及交通流量预测,四环路横断面为四幅路型式,中间两幅为主路,行驶机动车,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主路外侧为辅路,供沿线地区车辆及部分立交转向车辆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辅路外侧设人行步道。由于北四环路中关村段有多条公交线路在辅路上行驶,该区段内两侧辅路适当加宽,以免公交车辆对辅路正常行驶车辆产生影响。此外在灯控路口处,道路局部拓宽,并实施路口渠化,增加车道数,以加大路口通行能力。

2.2交叉设计

立交是北四环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系统与路网之间交通联系的节点,正确选择立交型式是保证系统连续快速功能的关键。为此,我们提出了如下设计原则。

第一,以交通预测分析为依据,并综合考虑相交路性质、规划红线宽度、地下管网、周围建筑和环境景观等因素,合理选择立交型式,满足功能要求。

第二,立交选型优先保证主线交通畅通,正确处理北四环路与内外交通的关系,满足主要转向交通需求;利用路网关系和相邻立交之间的互补性解决次要转向交通。

第三,立交匝道布设尽量避免交织,合理设置进出口,保证分、合流主路畅通,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第四,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简化立交形式,尽量减少立交层数,降低建筑高度,减少拆迁占地,节约工程投资。

第五,立交总体布局、桥型选择应考虑景观效果。

北四环路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部穿过,有17条规划路与之相交。其中有京包快速路、京昌路2条快速路和高速公路;万泉河路、白颐路、清华南路、学院路、新街口外大街5条城市主干路;苏州街、科学院南路、中关村北二街南三街、学院西路、花园路5条城市次干路;海淀镇中路、中关村北一街、中关村东侧路、中关村北三街、财经学院路东侧北延5条支路(见图2)。

为使整个系统和相关路网的交通组织更为有序、更为顺畅,设计中将交叉型式分为与高速公路、快速路相交的枢纽型立交,与重要的主干路相交的互通或部分互通式立交,与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相交的菱形或分离式立交,与支路相交的右进右出式辅路平交。

(1)京包快速路与京昌路立交设计

京包快速路是中关村中心区内部一条南北向主干道,此次远期设计为一部分互通立交,因近期京包快速路暂不实施,故在设计过程中保留远期设施的可能,仅实现四环路。京昌路是高速公路,现况与四环路相交处的健翔立交型式为菱形苜蓿叶立交,北四环路上跨。此次北四环路工程决定对该立交进行改造,即四环主路现况桥保留,将南北两侧现况慢车道桥拆除,按设计辅路宽度重新建造,桥东西两侧主路在原主路宽度的基础上加宽,辅路及人行道亦作相应设计调整。设计中以尽量保留道路两侧绿化带现况树木为原则,将四幅路调整为六幅路型式。为便于四环主辅路及四环路与京昌路的连接,共设进出口3处,以加强各转向交通流进出北四环路。

(2)与重要干路相交的立交设计

万泉河路是规划的连续通行的干道,根据相交路性质及主要转向功能的要求,本立交型式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的组合立交。近期实施部分方向的转向匝道,远期保留实施西向北定向匝道的实施条件。

学院路是中关村中心区内部的一条主干道,是西北二环转角处向北放射的一条干路,远景规划为连续通行的城市主干道。根据相交路的性质及未来交通量的预测分析,该立交设计采用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的三层菱形立交。为了保证四环快速路的连续通行,四环路上跨学院路为最高层。中层为学院路,学院路方向的直行和转向车辆利用信号灯控制,在四环路的下面行使。为了避免二层菱形立交给桥下的平交路口造成的交通上的混乱,减轻非机动车对路口机动车的干扰,加大路口的通行能力,将非机动车分离出去,自成系统,设置在最底层。各个方向的非机动车的转向通过非机动车通道完成。非机动车在立交范围内形成了环行交通岛,实现了四通八达,同时兼顾立交周围的机关单位及院校的小型车辆的调头和转向。

新街口外大街是城市规划道路网中南北向的一条主干道,根据该处的地理位置,受周围永久建筑物的限制,设计采用二层菱形立交,为保证四环快速路的连续通行,四环主路上跨新街口外大街,新街口外大街方向的直行和转向车辆利用信号灯控制,在四环主路下面行使,并将新街口外大街路口进行渠化设计以加大路口的通行能力。

(3)其他相交道路根据道路条件及交通分析,分别设计了菱形立交或直接与四环辅路右进右出,并利用四环主路的进出口进出主路,完成各方向的转向。

2.3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构想

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保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公交系统的远景规划,我们对四环路快速公交系统提出几点构想:

(1)体现公交优先,在四环路上安排一条专用车道,供公交和其他一些高乘载率车辆行驶;

(2)为提高快速公交的运输效益,方便乘客换乘,设站位置综合考虑辅路车站、相交道路节点处车站、地铁、轻轨车站换乘的方便性;

(3)结合公交系统的规划,尽量减少道路同一断面出现重复线路的条数,以达到合理的运输效益。在建设北四环路的同时,与之相交的几条重要道路、轻轨、地铁等交通线路也相继建设,四环路在设计中考虑了相互交叉条件,为远期交通转换预留了空间,过街设施的位置尽可能选择利于交通转换和人员密集处,以形成整体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

2.4景观设计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功能已经不是单一的交通功能,而是交通功能与建筑美学结合,达到统一协调。北四环路设计尤其强调了这一点,特别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

北四环路采用路堑方式(地面以下约6米)穿越中关村科学城地区。为有效防止噪音喧曳、减少振动、尾气污染等公害,使中关村科技园区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和交通环境,北四环路设计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景观设计和设想。

(1)对于路堑部分的设计由于汽车的穿行所产生的噪音,拟在路堑侧壁设置吸音效果较好的饰面砌块。砌块的表面可以是凹凸不平的,有立体感,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组成图案。并可以在路堑两侧的墙壁上种植一些攀缘类植物,或沿墙壁由下向上攀缘,或自上而下垂吊立体式绿化,形成绿带)))既减少了噪音和尾气的污染,又美化了环境,使路堑段的行车过程不单调,富有情趣。

(2)地面部分的美化地面部分是直接与周围场所及周围交通发生联系的地方,地面设施的设置不仅要考虑交通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与周围景观的协调。设计中一方面在路堑两侧的墙壁外侧各增加一道装饰性栏杆,在相交道路跨越路堑的结构上,保证交通功能的同时增加一些小品的制作;另一方面,在照明灯具的选择上兼顾道路照明和观赏的效果,在灯具和灯杆的选型上考虑周围建筑的特点,做到美观优雅。

(3)空中步行系统的设计设想空中步行系统包括设置过街天桥、建筑联廊、从地面层进入空中步行层面的垂直交通、坡道、残疾人设施、出入口等内容,使行人穿越马路、上下天桥、进入办公楼或进入商店购物等一系列行程路线更加流畅便捷。该部分内容应结合沿线两侧的建筑一并实施。

3北四环路建设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作用

3.1内外联系的重要干道

借助于北四环路,中关村地区不仅仅可以和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连接,同时还可以与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三环路、二环路等道路连接,既满足该地区与其经济技术辐射区的联系,同时满足其自身对外交往的需求。同时,四环路解决了中关村内部各规划路与之交叉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内部交通的疏解能力。

3.2综合环境得到改善

北四环路的建设,结合中关村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城市景观设计,配以四环快速系统较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和运行管理设施,使沿线的城市建设布局及土地的开发利用得到控制,从而改善沿线地区的综合环境,使交通功能与建筑美学有机的结合,形成亮丽的风景带。

3.3提供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的地下空间走廊

中关村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对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四环路的建设给沿线地区的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城市地下管网的空间走廊,给中关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3.4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客货运交通量随之大幅度增长,对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四环路的修建将给中关村地区提供一条连续、快速、大容量的干道交通系统,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中关村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必将给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良好的交通环境要求首先要有四通八达的网络,其次要有平衡网络的枢纽;既要有快速、高效的通道,又要有方便密布的支线以保证充分的可达性。北四环路的建设,连接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各级城市道路,解决了地区内主要枢纽点的交通,基本解决了点、线、面的协调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在中关村地区构成了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很大程度地改善了中关村地区的交通环境。

被举报文档标题:公路建设园区交通环卫改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jthwlw/61071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