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肩周炎治疗范文

肩周炎治疗范文

肩周炎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亦称“漏肩风”、“冻结肩”等,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笔者近几年采用针刀配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113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113例作为治疗组,女性94例,男性1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8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周。同时选择5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无显著差异。

2临床表现

诊断及疗效标准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疾病证候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①发病缓慢,多有风寒湿邪侵袭和劳作史,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肩痛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冷病、掣痛或刺痛、酸痛,夜间痛甚,影响睡眠。肩周有多处压痛点,以肩前内侧为甚。功能障碍以上举、后伸、收展、旋转等单一活动,以及梳头穿衣等复合活动受限,几乎所有患者都有内旋障碍,被动加大活动范围均引起疼痛加剧。病程久者多有三角肌萎缩;③X线检查:患侧肩关节正位片,多提示其组成骨正常。

2治疗方法

2.1针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肩,在其肩关节周围寻找最敏感的压痛点,患者多在喙突、小结节、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间或有冈下肌、三角肌处有压痛。常规皮肤消毒,以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后,用Ⅰ型4号针刀治疗。喙突部切口与身体长轴线一致,深度达骨面,行纵行切开剥离;小结节和结节间沟等处针尾方向均和肌纤维方向一致,同样行切开剥离。

2.2局部神经阻滞:针刀施术完毕,配制10ml“镇痛液”(崔秀芳第124届针刀医学临床诊治技术培训班讲授)在施术部位每点注入2.5ml,然后用创可贴贴敷针眼,嘱其3天不沾水,并进行肩关节功能活动。上述施法每10天治疗1次,3次1疗程。

对照组只采用针刺治疗

3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外展90°、外展上举180°、前屈90°、后伸45°、外旋30°。显效:肩部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接近正常,外展上举150°、前屈80°、后伸40°。无效:肩痛及活动功能有改善,但效果不显。

3.2治疗效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表

组别例数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针刀组1131021190.26

针刺组50371374

经统计学处理X2=7.3037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体会

肩周炎患者多因夜间疼痛难眠、早晚穿脱衣服困难、生活自理困难而就诊,传统治疗多采用服抗炎止痛药、功能锻炼、针灸、推拿等方法,虽能减轻一些病痛,但肩关节功能仍不能尽快恢复,所以解除病痛,恢复功能尤为重要。

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实质上是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肩关节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所致。而针刀医学亦认为人体动态平衡失调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发病的首要病因,所致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也是表现为病变部位组织的增生、粘连、疤痕和挛缩等。所以肩周炎的疼痛是标、粘连是本。而针刀就是在软组织损伤的病灶(疤痕、粘连、挛缩和无菌性炎症)进行松解,解除压迫和肌张力,恢复力学的动态平衡,改变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恢复局部组织细胞的代谢平衡关系,再佐以神经阻滞使局部无菌性炎症能充分吸收。喙突是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喙肱肌亦起自喙突,有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的功能,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针刀在这几点治疗能尽快解除粘连,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摘要:目的:探讨针刀配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在患肩敏感压痛点喙突、小结节、结节间沟等处,常规皮肤消毒行局部麻醉后,以小针刀行纵行切开剥离,然后用镇痛液注入各点。结果:113例中,治愈84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0.26%。结论:针刀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肩周炎;针刀疗法;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