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物流员工培育方式探析范文

物流员工培育方式探析范文

时间:2022-12-14 04:06:00

物流员工培育方式探析

作者:张祎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人才需求量大,并且增长趋势较大

这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对于物流人才需求的最显著特征,物流港口的吞吐量使得人才需求压力增大。2010年,整个北部湾的物流人才在62300人左右,而到2015年,物流人才总数预计将在95800人,从直观的数字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物流人才的需求和增长需求非常大,五年的时间人数需求增长50%左右。由于物流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北部湾地区人才培养的压力增加,所以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应用性是北部湾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人才需求量大并不代表只要是物流管理人员就符合北部湾发展的要求,应用型人才才是北部湾发展真正需要的。北部湾在发展过程中,其物流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链,这里面既包含商贸、金融、运输等普通物流贸易产业,同时还包含着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手段、物流产业管理等重要的信息化物流辅助手段。因此,北部湾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重点是综合性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语言能力较强的沟通性物流人才是北部湾发展的短板

北部湾物流贸易所覆盖的范围主要是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对于物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现在一般的物流人才语言能力主要局限于汉语和英语,而能够掌握这些小语种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据统计,2011年北部湾具有小语种沟通能力的物流人才不过2000多人,小语种人才的或缺严重阻碍了北部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体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北部湾地区人才需求特征带来的物流人才培养压力

人才需求量的增加,特别是具有像小语种等应用性人才需求的增加给北部湾人才培养带来很大的压力。当前,为了配合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等数十家本专科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物流管理课程,为北部湾经济发展区输送了大量的物流人才。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更是提供了更多人力资源。但是无论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还是人才质量方面,与北部湾经济发展对于物流人才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使得输出和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所以,如何通过更好的培养模式来为北部湾经济发展区输送物流人才对于各个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而言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当前北部湾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为了应对北部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流人才需求压力,经济区港口以及各个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北部湾人才需求的压力。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学成为北部湾物流人才输出的主要方式

就目前而言,院校物流人才培养仍然是北部湾人才输出的主要形式,特别是高职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和输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要求的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与北部湾人才需求的重点相契合。通过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对于物流企业设计流程、仓储配送运行的优化以及生产等各个物流管理环节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物流应用管理技能。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有稳定的人才数量输送,并且具有系统的专业化知识技能,对于实际的北部湾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港口物流单位进行院校订单人才培养

为了缓解北部湾港口物流人才需求的压力,港口很多物流部门针对市场发展与学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通过招收社会人员进行专门的物流专业技能培养,在短时间内进行物流人才的速成,经过培养考核合格之后,直接进入委托单位从事物流工作。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多北部湾物流管理单位以及高职院校中被推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企业和院校的相互交流完成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学校中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培训人员进行双重的教学锻炼,使得培训人员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和掌握企业物流技能。

3人才培训成为物流企业人才拓展的重要途径

人才培训是北部湾物流人才的另一个重要拓展途径。在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才的短缺使得物流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因此,在招收的新员工中,通过一定的措施选择一部分人员送到一些院校中进行集中培训。这种培训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在很多港口物流企业中都存在,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具有很多优点。首先,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人员不需要具备全部技能,只需要具备一部分专业能力就足够;其次,对员工而言也是自身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员工能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渠道,同时也反过来为企业产业发展带来动力。

4企业与学校的交叉交流进一步深化了企业发展的层次

随着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和学校的人才交叉成为一个新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企业选取一部分业务骨干等与学校的教师进行互换,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教师能够真正了解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而企业人员能够通过对学校学生管理和教学带来全新的理念,以此来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获利最大的是物流企业。一方面,能够将物流产业的理念带给学生,加快了人才培养的进度;另一方面,学校教师的引入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系统的理论化。总体而言,交叉交流使得企业发展得到了深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北部湾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

当前物流人才培养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从客观上讲,当前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部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压力,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北部湾物流人才发展的要求。但是,不可否认,当前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人才长期培养战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物流理论教学的弱化

高职院校是北部湾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得理论教学严重弱化,弱化的理论教学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实践教学缺少必要的理论作为指导,使得实践教学无法突破创新。任何实践都是在理论的前提下开展和进行的,而缺少理论指导的物流实践教学并不是为实践教学争取了更多的时间,相反,会使得实践教学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更加谈不上实践教学的创新和突破;其次,高职院校物流理论将无法得到提升。当理论教学被忽略之后,实践教学就无法完全转化为理论成果,这将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后期的教学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都会产生影响。现有的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手段在以前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学,是因为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服务社会,但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定义已经与以前有很大的区别,复合型人才才是现代物流管理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所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相同的地位。

2订单式人才与培训模式无法完成物流系统化业务要求

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员工培训教育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压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达到企业发展要求,但是随着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两种人才培养的渠道就显得过于狭窄。首先,非系统化的物流知识不能满足北部湾物流产业发展。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形势和速度使得未来物流产业发展将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因此,物流人才必须能够满足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物流管理及发展要求,而通过订单式与员工培训两种模式所培养的物流人才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长期要求;其次,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不能得到企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一般的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只能得到普通的物流工作人员,而并不能上升到物流人才的高度,这是由于订单式培养的对象文化层次普遍较低,而且所能够得到的人员并没有系统化的物流管理才能,只能胜任较为机械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北部湾专业的物流企业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模式是无法满足北部湾物流产业的长期发展需要的。

3企业与学校交叉交流并不能完全达到学校企业的双赢

对于企业和学校的相互合作进行交叉交流,无论是对人才培养还是物流企业发展而言都没有什么坏处,并且可以更好地深化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这种模式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实用派教学与学院派教学的差异性。交叉交流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中高层领导将实际的物流产业及其各种辅助管理知识等传授给学生。但是,企业领导带来的实用性物流知识与学校的教学知识之间有时并不能完全相契合,这就导致物流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增加,对于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不利;其次,高职院校教师所带来的物流理念不能深入到实际的物流产业发展中。现代物流教学知识体系中,很多内容缺乏必要的实践验证,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也是由此造成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进入物流企业任职能不能将新的物流理念融合到企业发展甚至是产业发展中,都不能被完全肯定。因此,企业与学校交叉交流整体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物流人才培养要求,模式的推进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

创建基于北部湾物流产业发展需求的物流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面对越来越大的物流人才需求压力以及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向北部湾输送专业物流人才的各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所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创建以北部湾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为目的的物流人才创新模式。

1以物流产业市场发展为导向,实行以实用性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尽管当前北部湾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数量较多,但是,这并不表示各院校人才培养的数量过少。现在学校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学生培养数量的问题,而是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就现有的教学规模而言,各院校所输送的学生可以很好地缓解北部湾物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压力,但是,能够真正符合北部湾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物流人才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各个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目的性较差,培养模式较为盲目,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并没有具备专业物流知识,无法满足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所开设课程应该以物流产业发展为导向,尽量以物流产业的具体发展模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例如可以将整个物流产业发展过程进行精细化分配,形成各个物流项目,实行以实用性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真正成为实用型人才。

2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学习与就业双重保障

实践表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很好地缓解北部湾物流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性人才,但是由于时间等问题不能完全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引入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过程中,使得学生学习与就业具有双重保障。这种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可以称为“1.5+1+0.5”高职院校人才教育模式,具体是指,将学生学习的三年时间进行分割,变为3个部分,前1.5年时间用于必要的具体理论学习,完成系统的理论培养过程;中间1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两到三个企业让其进行分别实习,通过学生与企业的双重考察,来选择后期的就业;最后0.5年时间,通过学生与企业的双重认可,进行就业协议的签订,可以直接进入物流企业,进行物流工作实践。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专业化的理论功底,系统化的物流能力,在缓解北部湾物流人才需求压力的情况下,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3物流产业学校资源的开发,为北部湾物流产业发展进行长足人才培养

北部湾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最终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长期稳定地输送专门物流人才,缓解物流产业发展的人才压力的同时,为北部湾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为此提出物流产业进行学校资源开发,可以通过各企业的相互整合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输送机制。具体而言有两种方式,首先,物流企业可以直接通过办学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在很多大型的企业中都有专门的技校,这就是为了配合企业以及产业发展而专门开办的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北部湾物流企业可以进行相互整合之后通过开办技校的形式来进行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其次,物流企业人才培养植入高职院校。如果没有过大的能力直接开办学校,物流企业或者北部湾整个物流产业可以与高职院校进行联合,将产业人才培养植入学校教育中,形成某个独立的学院或者专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培养系统化较弱的问题,还能够稳定人才输送,达到人才培养专业化的目的。

4产学研一体化,企业与学校的人才共建

合作交流是北部湾物流产业与院校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前文中所提到的各个问题。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很好地达到企业与学校深度交流,共同促进人才培养的目的。首先,学校科研项目以物流产业深化发展为目的。企业项目与学校科研的嫁接一方面可以为院校教学提供很好的实际素材,有利于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同时为企业的深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持,使得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足够的储备力量;其次,产学研一体化有效地形成的物流产业发展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有利于拓展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的思路,能够找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与物流产业发展的双赢。

被举报文档标题:物流员工培育方式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zgjylllw/6134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