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学生养成教育分析三篇范文

高校学生养成教育分析三篇范文

时间:2022-02-10 09:42:31

高校学生养成教育分析三篇

(一)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不良行为习惯

高职学生从总体上看,他们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积极的、进步的,表现出有朝气、有追求、活泼、聪明、好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等;但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缺乏进取精神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从现状看,由于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入校录取分数偏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因此,他们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上课不注意听老师讲课,玩手机、听Mp3、吃零食、交头接耳等;不按时完成作业;实习、实训课不重视,操作不规范;上课迟到、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自立意识

当代高职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实行“大包干”,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致使其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于适应集体生活,主要表现为作息、饮食不规律,不能有效利用时间,衣服脏了花钱洗,消费无节制等。

(三)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健康人格

大多数学生在家中,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们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有消极的影响,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画圆,想问题、做事情,一切都从“自我”出发;部分学生心理状态失衡。消极、困惑、自卑、浮躁,严重虚荣心理和嫉妒心理。心理失衡主要是愿望不能很好的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受不了挫折、适应不了环境等因素诱发的;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某些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出现矛盾就不知所措,受到外来刺激就容易激动等;理想、信念和诚信理念的缺失。部分学生对以前空泛的“理想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产生了普遍的困惑、怀疑甚至否定,继而转化为追求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

(四)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文明礼貌

当今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的公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公德失范的表现是:

1.语言粗俗成为时髦。校园寝室中粗俗之语已成为口头禅。

2.不守秩序,随意性强。挤公交车时遇见老幼不让座;晚上不按时休息,上网成瘾;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穿拖鞋、奇装异服上课等。

3.环境污染,互比高低。无论是教室、宿舍还是公共走廊,洁白的墙上男女脚印、足球印触目皆是,看看谁能把自己的脚印“上”得更高。课桌上、厕所里凡是可涂写处,皆是题词,内容样样都有,成为校园一景。至于乱扔垃圾更是司空见怪。

4.考试作弊,妙招迭出。作弊成为高职校园里流行的顽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夹带、传递纸条,手势哑语、手机等,令监考老师防不胜防。

(五)职业意识模糊,缺乏爱岗敬业操守

具体表现为性情浮躁,不安分守己;没有正确的择业观,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无个人科学定位,盲目追求高薪好岗位;怕累怕脏怕吃苦,受点委屈就跳槽等。

二、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实践证明对高职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校教育

1.营造全方位的养成教育环境。首先要狠抓制度建设,规范行为习惯。制度是解决行为无序和失范的价值体系,它具有指南、导向、约束、激励、惩罚等作用。主要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规范以及各种专项管理制度,包括行为规范、文明公约、生活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评价措施、奖惩规定等等。当前工作的重点:一是适应新情况的制度建立和完善;二是狠抓制度执行,通过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促进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良好习惯的形成;三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监督到位,坚决惩罚制度执行不利者。其次是发挥班集体、宿舍的养成教育功能。班集体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依托,而且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建设优秀班集体,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宿舍既是学生栖身的居室,又是多种思想交流、碰撞、冲突的场所。因此,一个班集体、一个宿舍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习惯形成的影响很大。调查表明:一个集体的同学如果都养成了勤奋好学、文明守纪、诚信友爱等好习惯,那么这个集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促进其成员习惯养成。再次要优化人文与自然坏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独特育人功能。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放手发动学生去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他们时时处处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培育团队精神,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完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如我院近年来坚持开展的“技能素质月”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效果很好。

2.“全”课程教育。养成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各任课教师应在养成教育中起一个全面引领的作用,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载体.深入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内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教师要特别强调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守法公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讲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在数学课关于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就可以把时间和人的一生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注重健康、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就业课中教师可以阐述职业素质与就业成败的关系;语文课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名人良好习惯对人生影响的事迹和警语等,使学生对习惯养成有更深刻的认识。只要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养成教育特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3.加强日常管理,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加深和拓展知识面,善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人格力量在养成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其次,要多观察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譬如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要加强教育,严禁晚归外宿现象。平时教师上课时,即使是专业课程,教师也要把素质教育融入其中,上课严格考勤,不许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发生,以预防学生懒惰、纪律松弛,行为涣散。班主任还应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形成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机制。

(二)家庭教育

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有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身作则”,学生时期孩子喜好模仿,并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习惯,家长应注意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任何事情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也必须做到。二是“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少责骂和殴打,但是过于严格或是过于宽容都不适合孩子发展。而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学生,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三是“教育态度一致”,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常常不能保持爱的“度”,对孩子的关爱应是长远的,而不是溺爱、放任自流,家庭成员中,不能一个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另一个却维护偏袒孩子,这会使得孩子变成“两面派”。为了孩子的明天,家长们都能够把对孩子的爱放在心里。此外,家庭教育要寻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体化,争取最大的合力。

(三)社会教育

高职学生的成长是以社会为背景的,社会能否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稳定、安康祥和的环境,这至关重要。其实,高职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不良现象的影响而导致的。因此,大到整个社会环境,小到学校的周边环境,都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共同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治安良好、人际和谐、生活安宁、文化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在养成教育实践中,要重视自我教育法的运用,力求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视为主动的塑造过程。因此,要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广泛的宣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如要求学生养成不抽烟的习惯,就要把抽烟的危害性给学生讲清楚。任何纪律的要求,只有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运用自我教育法要注意如下几点:

1.教育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对一些较好行为习惯的学生,班主任在每周的班会上应及时给予表扬,树立模范典型。

2.适时开展“自我教育”的经验交流,宣传推广“自我教育”成效好的学生的先进经验。

3.提供宣传阵地,如板报、主题班会、广播站等,让学生自己讨论、反思、甄别行为习惯的好与不好,通过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自我教育。

作者:赵福娟单位: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二)

1、当前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高职生由于自身原因,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家庭、学校、社会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忽视对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伴随着社会非主流文化信息的暗流涌动,其负面效应明显;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导致学生道德困惑和心态失衡,进而引发他们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失序、失范。诸多原因造成了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在思想道德上,当代90后高职生,大多数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一些高职生在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上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错位或缺位。具体表现是自我中心主义严重,强调个人,忽视社会、集体;缺乏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进取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淡薄,急功近利,敬业精神差等。其次,在学习上,90后高职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缺少学习规划,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学习缺乏主动性差、刻苦精神、钻研精神;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上课开小差,看闲书,玩手机游戏等。第三,在行为习惯上,高职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无规律,纪律松弛。表现为:宿舍脏乱差现象严重,作息随意性强,在宿舍上黄网、,不少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缺乏起码的文明礼貌意识。第四,心理问题现象较为严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使得高职生的心理压力比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本科生的高学历,而对自己头上“高职”两个字感到非常自卑;面对艰难的学业和未来毫无着落的就业,他们苦恼、迷惑甚至迷茫;因而他们经常表现为缺乏自信,苦闷自卑,抑郁烦躁、焦虑、偏执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高职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塑造其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格。

2、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2.1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生活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合理饮食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通过这些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举止,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节俭勤奋的思想品质。

2.2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基本的道德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合格人才和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3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包括善于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创新思维的习惯等。通过科学合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使高职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

2.4严格自律的习惯。包括遵纪守法的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习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习惯等。通过对高职生自律习惯的培养,使其具有纪律意识、法制观念,责任心、敬业精神,做到慎独、宽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力。

2.5人文修养的习惯。包括尊重人的习惯、感恩的习惯、宽容的习惯、诚信的习惯、合作的习惯等。通过人文修养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6心理健康的习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高职生应该具有的意志品质。通过心理健康习惯的培养,使高职生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自觉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在人际交往中不自卑也不自负,与人和谐相处;在社会生活中,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愈挫弥坚、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3、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尊重人、服务人,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习惯养成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把习惯养成教育变成高职生的自觉行动。以人为本,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宽松的教与学环境中,实现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的完善。和谐学习环境的创设,凸显服务性、激励性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可以使养成教育更富有人情味而减少些许说教和刻板。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品格和个性,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注重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理想信念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人为本,要有服务意识,要把养成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进一步提高养成教育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3.2渗透性原则。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在高职院校创设特定的情境和营造特定的氛围来进行的,具有典型的渗透性特征。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要充分发挥高职校园文化的渗透功能。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陶冶作用;遵循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独具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从一草一木、一亭一阁的物质文化建设,到行为准则、班规校纪的制度文化建设,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行为文化建设,再到良好班风、学风、校风和校训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全方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能力,张扬个性。

3.3实践性原则。道德认识实践化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肥沃土壤。比如,以各种节日为契机的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及专题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责任感的同时,又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吃苦意识、奉献意识等,对青年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领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化已有的道德、行为体验,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4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讲座、设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咨询、他助与自助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方式帮助高职生准确定位,使之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己,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心,引导其学会心理调适,正确地认识人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难和逆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才能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4、总结

当然,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还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情感沟通原则,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注意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等。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工程,是一篇大文章,以上只是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基本思路的梳理,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任务,面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究高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并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为高职生的成人成才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健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三)

1当前高职农类专业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农类专业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农村教学设施等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学生虽然相对基础较薄弱,但相当部分学生都能刻苦学习,具有积极钻研的精神,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缺乏,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与人沟通困难,缺乏社会交际能力。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和学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缺失,影响了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新发展。目前大学生养成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学校养成教育制度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的养成教育还在实践探索中,没有制定出一系列学生学习、生活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没能有效地将养成教育渗透给学生。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

1.2学生学风不浓,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能保持有学习热情和积极乐观的思想,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有学习倦怠现象,有的同学在进校初的管理中就已经暴露出一些“先天不足”,如学习自觉性不高、组织纪律意识淡薄、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等。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旷课、迟到和早退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难以制止。有的学生明知上课铃声已经响起,仍然不慌不忙地在路上行走,毫无紧迫感。学习氛围不浓,作业相互抄袭,考前忙突击,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课余时间同学们很少主动去教室、图书馆学习,部分同学在网吧、在游戏厅、在宿舍与电脑游戏、电视、电影为伴。加上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普遍偏松,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滋长了学生的这种学习倦怠情绪。

1.3学生公寓卫生差,宿舍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学生宿舍脏、乱、差,宿舍垃圾成堆,舍员比较懒散,没有主动搞宿舍卫生的习惯。地上废纸、果皮、瓜子壳、食品垃圾袋乱扔。书桌乱七八糟,书籍、个人用品、零食堆满书桌,床上凌乱不堪,被子、衣服凌乱堆在床头,个人卫生习惯差,有些同学把换下来的衣服塞在床头,袜子塞在床底,房间空气混浊。宿舍布置杂乱,宿舍蚊帐悬挂不统一,墙上贴画乱七八糟,整个房间显得拥挤、凌乱不堪。即使打扫整理干净之后,也没有要维护的意识。部分同学惰性太强,缺乏集体责任感,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严重影响宿舍内务整理。

1.4学生最基本的文明素养欠缺,理想缺失

当今社会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其中相当部分缺少人生规划,缺乏高远志向,生活懒散,思想空虚,文明行为道德素养均没接受到良好教育。出现了“以自我价值”为核心,强调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缺乏理想信念,没有目标与追求。部分同学常以自我为中心,把校纪校规抛至九霄云外,很多同学不尊敬师长,不尊重同学,缺少社会公德意识,随意破坏公物,休息时间大声喧哗。

1.5心理问题突现

较多同学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新的生活环境,出现烦躁、焦虑、精神紧张的情绪。部分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比较孤僻、内向,不擅表达而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有的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目标,生活、学习感到迷茫。有的同学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出现自负或自卑情况。有的同学抗挫能力差,不懂如何面对困难。

2高职院校农类专业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

2.1成立养成教育专项小组,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严格执行校纪校规,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由学院主要领导、系部负责人、班主任、班干组成的四级“养成教育工作小组”,形成有指挥、有贯彻、有执行的指挥体系,通过“文明公寓”“、文明课堂”“、文明礼仪”创建活动,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严格校规校纪,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以班级作为活动单位,根据本班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升的目标,进而转化为切实的行动,从而确保养成教育的全面推进。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公寓管理规定、课堂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办法、奖惩制度、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等刚性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品行制度约束和日常监督,使道德规范从他律性向自律性转换。

2.2以辅导员各专项工作小组进公寓为推手,加强理想信念和人文素质教育,实行正面引导

从目前看,用“两课”方式来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效果极为有限。如果要加强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荣辱观、心理健康等内容的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辅导员各专项小组进公寓,努力把养成教育拓展到社会活动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强化信念,塑造人文精神。例如:党团进公寓,以同学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举办各种知识竞赛,增加同学们对于党团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安全教育专项小组进公寓,组建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宿舍文化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资助小组进班级,把空洞的说教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感恩专项活动、公益劳动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心理健康专项小组进公寓,组建5级心理防护网络(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专项小组、系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班级、宿舍)对宿舍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隐患排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及时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及时将重点心理问题学生转介给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或干预。

2.3发挥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组织优势,促进养成教育的形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建设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引导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积极地了解学生对公寓管理工作的要求,将学生公寓管理和学生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完善公寓管理制度推动高校公寓建设,给广大学生创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宿舍脏、乱、差生活环境,强化学生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一系列机制。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通过在公寓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公寓文化节系列活动:如举办“寻找青春榜样,感动常在身边”宿舍摄影大赛“;美丽校园、清洁宿舍”内务评比活动;“共享阳光,情系舍友”大型宿舍长培训等活动促进养成教育的形成。

2.4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坚持全员育人全员育人

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干部要管理育人,后勤职工要服务育人,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犹如春风细雨般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青年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示范作用,发挥榜样的作用。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把良好的情感投入到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中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后勤管理人员深入班级、学生宿舍,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或弟妹一样看待;尊重他们,跟他们平等相处,维护学生利益。长此以往,会建立亲情,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可在全院范围内举行一些活动:如“寻找青春榜样,感动常在身边”十佳教师感动人物;以座谈和征文、网上评教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教师,逐渐养成教师“以学生为镜看师德的自检习惯”,敦促教师自觉养成“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为楷模”的习惯。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者情感的投入,取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实现道德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示范督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信其行”。

作者:陈建红蒋飞燕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学生养成教育分析三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