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教育改革范文

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教育改革范文

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教育改革

近年来,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以传授应用知识为主,强调操作使用,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专业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研究较少,导致课程开设与内容的重叠与重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不到位,更缺乏对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方面的研究,这是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思路

目标定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应围绕两种能力培养(计算机通用操作能力和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一个追求方向(向复合型、多技能或特长型方向发展的高职人才)和一个定位基点(计算机高级最终用户),使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具备注重应用、宽度优先、满足社会需要和灵活机动的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领域不同,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除了计算机通用素质和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本专业计算机应用技能(如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类专业需要的图形图像处理技能、计算机三维表现能力;财会或管理类学生需要掌握的数据库应用技能等)才能适应本职工作。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使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具有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和专业应用层面上的基本信息素质;能够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递信息,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逐步具备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工作中取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证书。

结合专业制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应用出发,结合专业需要制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制定实施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恰当体现基础课教学的特征;(2)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脱离应用;(3)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分层、分类规划与实施。要贯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生活和职业社会对操作技能的需求为目标,以任务驱动和实现技巧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构建课程体系。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应着重考虑如何对高职高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增加人机互动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案例教学、感性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应用为主线的上机实验设计、拓展训练课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等。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基本目标是以学校各专业学生为基本对象,以创新思维和创新的基础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整合资源,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在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公共教学平台建设中,应解决好如何为学习者提供全面服务、建立科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这一关键问题。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构建原则(1)通用素质与能力。主要通过第一门课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来完成,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应特别注重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判断与评价比具体操作更为重要。(2)专业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等方面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应强调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学习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3)创新能力。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氛围的营造(如竞赛)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课程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是面向不同专业领域应用开发能力所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开设与专业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以计算机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为主,第二层次在熟悉计算机相关功能与作用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层次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双重要求,应以熟悉计算机的专业教师为主;第三部分是贯穿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全过程的创新能力培养。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知识领域构成,各自又包括若干子领域,相互间有共性又有差异,各专业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部分。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解决好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结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时,完成具体教学过程。

改革实践中的关键

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三结合,进行项目改革实践要搞好计算机基础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善于用非计算机专业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法阐明复杂的概念。应以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为主,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的结合。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加入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水平,当然需要引导其熟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非计算机专业的需求,避免将计算机专业的思路、做法和要求简单地搬到非计算机专业。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更需要与相关专业的教师结合,以便了解各专业的需求,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有些结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宜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

制定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应通过对课程能力点与知识点的选择与课程范型及设计等制定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便教师更好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程能力点与知识点选择的原则:(1)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2)便于课程内容的组合;(3)便于灵活更新和修改课程内容;(4)便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专业需求,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评估标准。

开好计算机基础教育第一门课程第一门课程对所有高职学生在通用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更加重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后续课程的需要,确定第一门课学习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不同专业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不完全一样,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专业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适应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善于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结合专业制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解决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问题,可以适应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要求,充分体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具有的注重应用、宽度优先、符合社会需要和灵活机动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