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教学研究范文

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2-01-03 05:06:41

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教学研究

1翻译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三个层次要求:一般、较高和更高要求。其中,更高要求的翻译能力是指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为此,2013年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进行了改革。由原来单句的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分值也由5%提高到了15%。但是,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中,通常是把翻译融入精读课讲授,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语法讲解,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词语、句子的翻译练习。这种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无法系统地学到翻译知识,也容易导致学习者失去兴趣和动力。并且,使用的教材虽然适应时代的要求,涉及到文化、社会、科学等内容,但是更注重英美文化,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西文化对比的文章比较少。学生普遍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贝可钧(2016)通过分析其学院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得分情况发现,翻译部分得分普遍低于阅读与听力。卷面分析也显示学生汉英翻译技能和语篇翻译掌握薄弱,双语跨文化意识更欠缺。可见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与我国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需求脱节的。所以,开设翻译选修课有其必要性。黄加振(2014)做的非外语专业选修翻译需求的调查显示,过半的本科生想提高翻译能力,希望学校能扩大翻译选修课的规模,增设课时,以满足他们直接和长远需要。而笔者每个学期开设的英语翻译选课都是报满的。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翻译教学的强烈需求。

2翻译选修课教学的探索

2.1“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翻译教学

目前的翻译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这种“一言堂”教学容易导致学生过度追求正确答案而不求甚解,不利于培养思辨能力,也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是在翻译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译”中学习技能,突出实践活动(李冰冰,2017)。上课前可以向学生推荐书单,如《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英汉比较与翻译》等书籍,鼓励学习者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翻译软件等现代化科技成果于翻译课堂。

2.2重“输出”,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

“忠实”“流畅”是检验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的一般标准。只要译文能较好地传递出原文的意义,又符合汉英语言规范的句法,译得通顺即是好的译文。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传统的翻译课堂往往过度强调单一的“正确”答案,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然而,翻译是充满创造性的实践过程,译者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是最活跃的因素。对于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译者可以从不同的考虑角度,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来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译文。例如,翻译“老师十分赞赏学生的学习”这句话时,授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词性、调整词序,实现语言内部词性、词语的转换,使表达更为地道,句意更加简洁清楚。然后,各个翻译小组通过讨论提出了多种灵活通顺的译文。如,“Thestudents’workisdeeplyappreciatedbytheteacher.”“Theteacherisdeeplyappreciativeofthestudents’work.”“Theteacherisadeepappreciatorofthestudents’work.”“Theteacherhasadeepappreciationofthestudents’work.”除了在翻译过程中重视“输出”,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大班教学教学时,学生可分成多个翻译小组,由老师组织学生间、师生间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多层面评价方式。所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的翻译能力。2.3增加“实用性”翻译与文化教学翻译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翻译基础理论、英汉翻译技巧、英汉语言对比等内容,课堂上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为选修课的课时较少,而且学生平时都有各自的专业学习,很难抽出太多时间来学习。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实用性”上。国内许多全国性的英语考试,诸如研究生入学公共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都设有单句或大段的翻译题。此类翻译题的难点主要有:词类活译法、语态转换法,英汉互译中的语序对比、英语主谓结构与汉语“主题+述题结构”对译、英译汉长句的分译和汉译英短句的合并、各种从句的翻译等。比如,翻译“因为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农村社会是与外界隔绝的。这种隔绝状态,由于通讯工具不足,就变得更加严重了”。如果不掌握词类转换的技巧,上面的句子就会被错误地翻译为多个英语分句。英汉对译时往往需要根据语境,在英语名词和汉语动词之间作灵活的转换,因为汉语呈动态,倾向于多用动词;英语则是较为“静态”的语言,在较为正式的文体中,使用名词的倾向尤为明显。所以上文可以翻译为“Theisolationoftheruralworldbecauseofdistanceandthelackoftransportfacilitiesiscom-poundedbythepaucityoftheinformationmedia”。此外,可根据选课学生的专业引入多种体裁、针对性强的翻译材料,丰富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笔者所教的班主要是医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增加了科技英语翻译,选用与医学英语相关的例句。学生掌握好各种考试大纲词汇,并熟悉翻译题的常见结构和考点,对其通过翻译考试是大有裨益的。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不应只考虑语言层面(词汇、句子、语篇)的对等,还应从文化意识层面去理解,否则可能会造成语用失误和交际障碍。例如,“Heisajollydog”绝对不要翻译为“一条快乐的狗”。在汉语文化中狗多带贬义,常用来形容坏人坏事,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词语。但是在西方国家,狗被一些人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甚至被看成家庭的一员。所以正确的译文是“他是个快活的人”。“狗”在英汉两种文化里的差异说明翻译不仅是单纯的传递语言的过程,更是传递文化的过程。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可以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结合使用用音译、音译加注、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5种翻译方法,避免产生“中式英语”(张洁等,2017)。

3结语

开设英语选修课是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也能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由“教学翻译”转向“翻译教学”,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翻译实践,丰富翻译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才能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贝可钧.论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四六级翻译真题与得分的对比分析[J].职教通讯,2016.

[2]黄加振.大学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及翻译人才培养研究——基于福建高校非外语专业选修翻译需求的调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李冰冰.英语教学与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4]张洁,刘静,朱荔芳.中国特色词汇英文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作者:余晓峰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教学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xyylw/74654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