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财务报表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财务报表论文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1篇

财务报表体系经历了长时期的演变,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标和批注等为财务报表体系,财务报表体系的种类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但其报表体系还是无法足够的满足信息需求者的决策需要和信息要求。对财务报表体系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能够促进企业构建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做出具体方向。

1.整个市场环境需求是财务报表体系演变的客观推动力

企业本身与外部整个市场环境对财务报表的需求就是推动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改革变动的主观原动力,企业本身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决策需求和外界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法律、文化和政治环境)都是赋予财务报表体系新的演变发展力量。财务报表产生的使命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当目前财务报表无法提供报表需求者所需要的信息时,市场和社会各界人士就会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改动,使得其财务报表体系能够充分提供需求者所需的数据信息。可见,整个市场环境需求与财务报表体系能提供的财务信息之间展开博弈,相互进步。

2.财务报表体系提供信息呈现复杂化趋势

在财务报表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明显发现,早期企业只是对外提供企业重要消息(对于外界人士来说必须知道的内部信息),后来根据市场、监督部门等的需求增加了披露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和负债等情况)、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到目前又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收支信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由这些信息可看出财务报表体系的内容不断复杂丰富化。财务报表体系信息的复杂化还表现在越来越多的非财务信息在体系中披露,原先财务报表体系内容量少,目前财务报表体系的内容量相当多且呈现更多的趋势发展。财务报表体系的所有报表都是互相补充的功能,使得债权者、监管部门、审计局、企业内部人员和市场需求者能够进一步完整的了解企业内部经营情况。

3.当局或相关权威机构、部门对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速度是非自动、非线条性,而是呈现加速性、缓慢性的发展情况,这是由于每个财务报表体系发展都需要得到当局或相关权威机构、部门的认可、引导和披露。账簿式财务报告体系阶段就进行了大约数千年左右,二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报表体系时期为一百多年,三表式财务报表体系时期则更短。由于每个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都关系到需求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当局或相关权威机构有其责任保证市场环境的稳定,避免市场内发生冲突,对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进行确认或强制规范。

二、企业加强构建财务报表体系的具体方向

目前,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相关重要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以财务报表为核心、令外界了解企业优势和劣势、稳定市场环境等都是财务报表体系发展的主要动向。

1.使得财务报表体系更具有决策性作用

当前财务报表体系中存在预测性消息、无形资产和非财务等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缺陷,使得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的决策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当局或相关权威机构应该结合市场趋势进行加强财务报表体系披露的信息的范围与力度,才能促进提高财务报表体系决策有用性。如,随着人才(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本、人才等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占据的比例没有得到有效披露影响使用者的决策,应该加强这类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2.将企业的实时财务、会计报告作为财务报表体系的一部分

企业内部应该构建实时报告来增加财务报表体系的完善性,这样能够缩短企业与市场交流沟通的距离,因为财务报表体系中及时性使其灵魂。再加上现如今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化市场越来越活跃、迅速,产品及其经营发展生命周期都一定程度上缩短,那么财务报表体系中披露的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确定性就变弱了。企业可以将企业实时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等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反映在相应数据库,供内外部相关信息使用者查阅,更快捷、及时的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分析需求和监督需求。

3.执行社会责任、市场责任报告的披露

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应该加强披露职工培训、健康安全条件、人力开发、环境保护及公益性捐赠等社会责任性报告,这些责任信息能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促使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进一步协调合作发展。企业应该加强财务报表体系真实性、准确性信息的披露,才能够为稳定市场经营气氛,避免市场环境内舞弊造假行为的猖獗,从而有利于企业与市场可持续稳定发展。

三、结语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2篇

1.确定合并范围。

被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应纳入合并范围,这里的控制指能决定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政策。确定合并范围时,应注重实质性原则,即使母公司仅占子企业30%的股权,但母公司能够控制该公司的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则应纳入合并范围。

2.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在日常工作中,母公司应要求合并范围内的企业使用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以避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进行调整。对于无法与母公司保持一致的情况,需要求子企业按照母公司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期间编制报表,然后再进行合并。

3.取得合并范围内企业的报表并编制成底稿。

取得母公司和子公司单户报表的数据,注意要求合并范围内的公司提供统一格式的报表,避免出现格式不一致甚至报表项不一致情况。

4.编制抵消分录。

编制抵消分录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最难的一个步骤。在编制抵消分录时,要消除所有的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对报表的影响这个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此点有助于理解各项抵消分录。

二、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简易方法

1.充分利用上年已编制完成的合并财务报表数据。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资产负债表有期初数,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有上年同期数,如要重新编制期初数和上年同期数,则意味着工作量翻倍,且财务数据收集的难度更大。对于有会计差错、合并范围变化、会计政策变化等原因需调整期初数和上年同期数的,应在上年已编制完成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得到正确的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上年同期数。

2.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是在合并报表中最复杂的一步。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06),“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但在实务操作中,因恢复权益法核算再抵消步骤多、工作重复,一般均在成本法直接进行抵消。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中不再强调需采用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于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处理,以下举例予以详细说明。示例:A集团拥有B公司80%股权,投资成本800万元;B公司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25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000万元,由于收到政府投入形成资本公积50万元,未分配利润180万元,盈余公积2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抵消分录金额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A集团对合并范围内所有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均予以抵消,抵消后仅余对合并范围外公司的投资。本例中对B公司80%的长期股权投资800万元应该抵消;实收资本:合并范围内所有子公司的实收资本年末余额均应予以抵消,仅余母公司实收资本。本例中应抵消子公司实收资本1000万元。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抵消金额为子公司资本公积余额乘以归属于少数股东的股权比例。本例中应抵消资本公积50*(1-80%)=10(万元)。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应抵消所有子公司的盈余公积余额。本例应抵消盈余公积金额为200万元。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为子公司的权益总额乘以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本例中少数股东权益金额为1250*(1-80%)=250(万元)。未分配利润:实务操作中,未分配利润一般用以上数据扎差计算出来,最后再跟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核对。本例中应抵消未分配利润800+250-1000-10-20=20(万元)。

3.内部债权债务的抵消处理。

内部应收应付抵消处理较为简单。实务操作中因集团内的企业交易一般情况形成坏账的几率很小,故一般要求合并范围内的企业互相形成的往来不计提坏账准备,从而也进一步简化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在编制报表之前应组织合并范围内的单位进行对账,并收集相互之间的往来信息,对单位之间的往来数据进行核对、汇总后即可编制抵消分录。

4.内部购销的抵消处理。

内部购销业务情况较多,可区分为内部购存货作为存货的,购存货作为固定资产的,购固定资产作为存货的,购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的。

(1)最简单的情况为内部购存货作为存货,并年度内销售已全部销售的。此种情况仅需按照内部销售的金额同金额抵消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仅需在利润表编制抵消分录,不影响资产负债表。

(2)内部购存货作为存货,但年度内未全部销售出集团外的,此种应计算出未对外销售部分存货的未实现毛利,然后抵消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存货。在下一年度如果该部分存货已经对外售出,需下一年度将该笔未实现利润不计入利润表中。

(3)对于内部购销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处理较为复杂,且在折旧年限内均需进行抵消处理。在实务操作中,一般会尽量避免内部购销涉及固定资产的情况出现,有较小金额的交易出现,也可以适用于重要性原则在合并报表中不予以抵消。确需抵消的,应做好记录,以利于以后年度继续抵消。

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小结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3篇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抗风险能力,有助于债权者进行正确的借贷决策。

1.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在2008年到2009年低于国际标准下限1,直到2010年才达到1.21,在此期间企业的流动资产配置较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主要是企业响应国家安全生产的号召,募集来的资金大量用于设备改造及子公司新煤矿的开工建设。借款增加使得负债相应提高,最终导致流动负债的增加速度快于流动资产的增加速度。速动比率在2008年到2011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业的偿债能力不断增强,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突破了基准值1,2012年又出现了小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存货变现能力差且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高。现金比率除了2012年有所下降以外,其余四年均处于上升趋势,总体维持在0.4至0.61之间,最高为2011年的0.61,最低为2012年的0.41,高于一般认为的0.2,表明企业的随时支付能力尚可,资金管理运行有效。综合三项指标来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稳中有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一旦出现资金运行不畅,将面临流动资产不够偿还流动负债的风险。

2.长期偿债能力。

2009年阳泉煤业集团资产负债率突增达到63%,其余年份比较稳定,主要原因是该年新增子公司新景煤矿导致各类借款大幅增加。企业较好地利用了财务杠杆,使自有资本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债权人的保证程度偏低。从长期看,会影响企业未来资金的借入。利息保障倍数在不同年份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表现的很不稳定。2008年企业新增5亿短期借款导致利息费用增加,使得利息保障倍数高达35.26。而2010年与2012年企业利息费用骤增,该指标迅速降低,该指标的震荡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不稳定,企业为获取利润承担贷款的能力较弱。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金占有额之间的比率,通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1.总资产营运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以2010年为转折点,先降后升,尤其应注意到的是2011年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大幅上升,远远高于销售收入上升幅度,究其原因是企业报废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所致。总体来看,企业未来资产利用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

2.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2008年到2010年间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存货周转天数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2008年国际煤价刺激了国内煤炭价格的攀升,企业囤积大量原煤。2009年经济危机导致煤炭需求萎缩,大量产成品无法变现。从2010年起企业逐步摆脱负面冲击,根据订单与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销售,减少囤货行为,存货周转率开始大幅提高。存货周转率的不稳定,反映出企业存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应收账款周转率自2008年以来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企业制定了新的收账政策,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拖欠资金现象减少,现金流状况得到改善。但企业未能保住这种良好势头,2012年出现了回落,从整个市场环境看,2012年煤炭价格大幅波动,许多企业都面临账款收回难度增加的问题,阳泉煤业集团也未能幸免,可见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足。

3.固定资产营运能力。

阳泉煤业集团固定资产周转率在2008年到2012年间上升幅度明显,期间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2009年引进了矿井水沉淀净化和电厂冷却水设备,2010年推广了小煤柱送巷设备的使用,固定资产结构趋向合理,使用效率不断增强。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投入产出水平和盈利质量,关系着投资者是否能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是否能收取本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阳泉煤业集团净资产收益率除在2009年有所上升,达到34.38%以外,从2010年开始逐年下降,截至2012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变化范围较大。企业资本获得收益能力较弱,股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总资产报酬率。

五年间总资产报酬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不佳。一是阳泉煤业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呈现出不稳定性。二是逐年增加的财务费用使息税前利润不断减少,最终导致总资产报酬率的降低。

3.收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幅度8.36%大于营业利润率下降幅度7.07%,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总额的上升低于成本费用总额的上升,生产和销售每一元产品所实现的利润逐年下降,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巨大,却并未从高收入中获得高收益。

(四)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是其他三大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发展能力的分析,投资者可以评价企业的成长性,经营者可以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1.营业收入增长率。

阳泉煤业集团营业收入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2009年仅为17.45%,主要是经济危机导致能源市场出现萎缩,企业虽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收效甚微。2010年到2011年间,市场大环境好转,加上企业不断拓展新客户以及老顾客采购份额的增加,营业收入出现大幅上涨,销售业绩好转。到201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较前年减少近1/2,主要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使得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增多,煤炭市场大幅波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

2.营业利润增长率。

阳泉煤业集团的利润除2008年增长较高外,基本处于低水平,虽然2010年出现小幅回升,自2011年开始又再次下降,2012年甚至出现负数,利润涨幅远低于收入涨幅,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增加,期间费用支出较大,加强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总资产增长率。

阳泉煤业集团2009年总资产增长率达到82.74%,主要是由于企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37425万元,在扩大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增加企业资产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表现出非常优秀的成长性。而其余年份基本维持在25%左右,如此之大的差距表明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只要经过努力,仍能达到较高水平。

二、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偿债能力较弱,资金融通压力大

通过偿债能力分析,可以看出阳泉煤业集团偿债能力虽然逐渐增强,但总体水平偏低。首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募集了大量资金用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些负债在短期不会存在较大风险,但长期来看,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很可能面临资不抵债,对未来发展以及融资都造成巨大压力,影响企业的信誉以及未来债权人对企业的投资;其次,阳泉煤业集团下属的众多子公司,包括天泰公司、兴裕公司、开元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利用外部资金意识淡薄,只是单纯地通过向母公司借款来达到融资目的,且还本时间长、利息低,给企业的资金融通造成了巨大压力;第三,速动比率低折射出企业存货过多。在煤价上涨时,企业为获得高价,大量囤积货物,而在价格下跌时,需求萎缩,导致大量资金无法变现被占用,影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资产报酬率低,应对变化能力弱

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逐年下降,运用资产产生利润能力不足。一是总资产周转率长期以来处于不稳定状态,忽降忽升,虽有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投入生产,但管理水平低导致运行效果不理想;二是企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企业影响较大;三是产能过剩现象突显,总资产报酬率不断下降。

(三)利润增长率低,未来发展有待加强

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幅度逐年降低,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不足,从侧面反映未来获利能力欠缺。一是能源类企业面临特殊的生产成本,企业要在引进先进环保设备的同时投入大量治理费用用于改善和治理前期粗放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二是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的转让费等造成企业开采成本逐年上升,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发生的借款费用使得财务费用剧增,导致利润率降低。

三、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进的措施

(一)合理利用资金,提高偿债能力

认真落实全面预算工作,尤其是财务预算,加强资金的日常监管和控制;改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在投资新项目的基础上偿还以前债务;加强各类存货管理,根据市场科学安排生产,合理组织销售,减少积压和浪费。

(二)提高总资产报酬率,增强环境应变能力

借鉴同行业先进企业资产利用状况,加速资金的投入收回,处置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提升企业应对突发经济事件的能力;紧跟国家政策开展生产结构调整,推进选煤、电力、供热和贸易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加速营业利润增长,壮大未来发展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4篇

1、目前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1.1无法获得子公司真实财务和经营情况

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具体执行合并财务报表期间,子公司存在超额亏损的问题,在合并期间可能需要由股东们义务填补,若没有股东义务填补,那么为了避免母公司利润金额夸大现象,亏损就应该由母公司全部承担。亏损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被母公司合并后,母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报表使用者无法真实了解子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状况,而造成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危机。子公司的亏损内容不必在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体现,这种合并报表方式是不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债权人充分完全了解集团公司具体、细致的经营情况。合并财务报表中母公司义务承担了子公司的亏损,造成合并财务报表显示的净利润与实际母公司不一致,也使得母公司债权者通过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而紧张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那么就会影响集团公司在社会的声誉有可能由于子公司的舞弊现象而无法采取适合的财务管理决策。

1.2现实中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难以确定

除了母公司对子公司全资形式外,还存在对子公司不同程度上的控股关系,如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非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如此多种母子公司控制关系,但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衡量范围却没有标准、合理、科学的方法,只是在实施范围中模糊的概念,这样过于缺乏谨慎性且可操作性,易造成较大经济漏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存在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不符合合并确认范围,但是盈利情况按《公司法》是应该合并,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不够真实、全面、准确。

1.3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政策不一致

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都是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应购买与股权合并使得两种财务会计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在一定时期相同期间内调整成同一张财务报表,在这个过程中两种不同会计基础及政策会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效果与效益。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政策和经营管理政策若是稍微私下修改,那么集团公司对外公布的合并财务报表将会影响报表的真实性、有效性,甚至使得集团决策者据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结果做出错误判断。市场环境变化莫测随时可能因子公司经营不当而倒闭,但是有的子公司为了掩饰而处理好会计基础形成适当的报表,规避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后的不利因素,这样将不利于集团公司更好规避风险。

2、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的措施

2.1要求子公司提供准确、详细的财务报表及经营报告基础数据

全球化市场经济下,我国各大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方式需要披露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信息来供社会各界需要,为了确保集团公司的报表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需要对基层经营与财务管理充分了解才能为其财务报表的合并提供扎实数据支持。子公司应该提供该公司详细未经调整过的各种报表与经营活动报告,这样做出了的合并财务报表才能为集团总裁的综合数据分析来预测调整发展方向提供扎实数据指标。对子公司提供的经营状况信息的分析,有助于集团公司综合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带来帮助,并很好地弥补合并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2.2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确定的建议

集团公司应该不仅就控股关系、实质关系进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认,而是应该有证监局、工商局、政府、行业多层外界管理机构来监督集团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模式,让其公司尽量采用透明控制,并由专业国际审计机构对其集团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进行专业化的确认,尽量杜绝集团公司的内部暗箱操作,使得合并财务报表失真。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是一个环节,但是具有主要作用,应该重点专门专业地进行科学化分析,并加强内外部监督控制力度,才能确保得到更好的规范方法来完善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2.3加强母、子公司财务会计基层政策的监管力度

众所周知,合并财务报表基层会计基础对操控集团盈余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和隐蔽性,应该对母、子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政策进行内外部监督审计,还应该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重点审查有效性、公允价值、并购重组、亏损操作方法等特殊项目。加强我国财政局、审计局与证监局、银监局、保险单位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力量,严格监督合并财务报表过程前、中、后集团公司的全面财务和经营管理状况。

作者:李卫民单位: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作用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实际应用

(一)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分为短期和长期。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考察时有4个指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如果这个比值大,表明企业具有很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这个比值小,表明企业不具备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之比,如果这个比值比较大,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好,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就小,如果这个比值比较小,企业就只具备较小的偿债能力,有很大的潜在经营风险;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偿还债务时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偿还利息现金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不小于1,则企业有能力经过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现金,进而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这个比值小于1,则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债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和当期资本总支出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较大,表明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能力,如果比值较小,表明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发展能力。

(二)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也会深刻的影响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决策。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也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解,然后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进而对企业的筹资范围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企业如果具备良好的运营情况,就会具有大量的现金净流量,也就不需要筹集很多的资金。如果企业具有较差的经营情况,就会具有较少的现金净流量,进而需要筹集很多的资金。

(三)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企业取得效益的能力,也可以衡量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企业的利润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就强,而企业的利润有销售的利润率、成本费用的利润率、资产总额的利润率、资本金的利润率等。销售利润率指的就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如果比值较高,表明企业创造了很多的价值。成本费用的利润率指的就是企业总利润和总成本费用的比值,这个比值是对企业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情况的真实反映,所以如果这个比值很高,则企业就具有很高的收益。总资产的利润率指的就是企业的总利润和企业资产的平均总额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很高,则企业对资产的利用、获利的能力、管理的能力都很高。资本金的利用率就是指企业的利润总和和资本总和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很高,则企业就很好的利用的资本金。

(四)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运营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时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是企业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而分析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等指标可以监测和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杠杆系数,则企业利润的变动率和经营的风险也会很高。企业的经营一直存在着风险,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结果就可以看出潜在的经营风险。同时企业的领导在做出决策时也可以依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同时相关的部门也可以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高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风险性进行预测,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利润表分析是对企业的组织收入进行分析、对成本的费用支出进行控制,进而获得较高的效益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正确的评价。利润的报表分析使得企业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利润变化情况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解,也可以了解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的利润,进而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下一年或者下一时期的利润预算和管理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更加准确的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运营能力。

(五)对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的一个指标就是企业的净收益增长率,也就是本期留存收益的增长额和年初净资产的比值。对企业净收益增长有影响的就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留存比率,如果这两个比率很高,则企业的净收益增长率也会很高。所以企业想要获得快速的发展,就要将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并对企业的运营风险、运营能力进行分析,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对企业的财务决策进行优化,以跟随时代的发展。

二、结束语

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前的市场竞争十分的激烈,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了,所以企业要对此项工作加以重视,以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作者:蒋素清单位: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篇:财务报表分析考核研究

一、财务报表分析授课内容调查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国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以及香港、台湾地区一些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授课内容,我们搜集了43所大学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案,对占比5%以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同学校开设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涵盖的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院系及专业不同,对学生知识结构发展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金融系开设,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会计系开设,由于不同院系对学生专业知识强调的重点不同,从而导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内容设置也有所不同。同一所学校不同院系开设的相同课程的授课内容也不同。例如,同为德克萨斯大学,Jennings教授和Williams教授开设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讲授的内容就存在很大差异。(2)课时长短或授课形式不同,导致授课内容不同。有些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以正常授课形式开设的,有些是以研讨班或专题讨论的形式开设的,这也导致课程涉及的内容及侧重点有所不同。通常以正常授课形式开设的课程,其内容更系统一些;而以其他形式开始的课程,通常是专题性质的,且专题之间可能没有直接联系。(3)任课教师强调或关注的重点不同,导致授课内容不同。我们注意到,在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系里,不同老师的授课内容也可能不同。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的KohSiewMin教授和JackWang教授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存在很大差异。列示了KohSiewMin和JackWang的授课内容比较情况。另外,在所调查的这些教学方案中,大多数方案假定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因此对报表本身或报表项目的基本内容介绍不多,即使涉及到报表,也主要是介绍报表的某些方面,例如局限性、计量差异等。我们还注意到,尽管在教学方案中也会指定教材,例如JackWang在教学中同时指定两本教材,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大多并不完全按教材来讲,通常会侧重于某些章节,并会给出一些阅读的资料。2012年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也注意到,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多本相关教材或著作。国内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1)教师授课时对教材比较倚重,基本上选定一本教材,然后按照教材上的章节来讲,可能会根据课时情况删掉一些章节;(2)对基本报表知识的讲解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特别是针对一些报表项目的讲解,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变动较大有关;(3)对于国外教学中涉及的养老金、估值分析、通货膨胀会计分析、国际财务分析、表外项目等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二、案例教学与模块化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非常强调应用能力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分析工具,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对公司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是必须的。在调查研究中,笔者注意到基本上所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具体的案例教学方式,即主案例教学方式和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主案例教学方式主要适用于学生前期财务会计知识不足的情形,例如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之前只修读过会计学原理课程,对财务会计或高级会计课程没有或较少涉及。在主案例教学方式下,教师通常选择某一家公司作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基本的报表阅读到具体的财务分析。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时,会选用一些小案例作为补充。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比较多的适用于学生有较为扎实的会计基础的情形,要求学生至少对财务会计及报表编制等有一定的了解。在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案例,整个教学过程会选用多个案例,并没有以某一个案例为主线贯穿始终。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读财务报表分析课程。Brownlee也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性,他们迫切的需要学习公司财务报告方面的知识……学习公司财务报告的知识不仅非常有乐趣,而且与企业实际紧密相关,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公司的运营环境。”随着选课对象的多样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很难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此往往更多的采用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内部使用者主要是公司的管理者和雇员,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投资分析师、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等。财务报表是公司对外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作为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的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用于评价公司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其利益所在,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分析目的,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工具、指标等也有所不同。在众多的使用者中,主要信息使用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张铁铸、周红,2011)。投资者和债权人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盈利能力等。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把某一方面财务分析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更符合实务中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分析的实际状况。内容划分讲解的好处是操作性比较强,因为现实经济中很多机构投资者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分析的次序。另外,这样讲解还有助于学生构建整体的分析思路以及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国内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选用原版教材或原版翻译教材,特别是在双语课程中。在案例的选用方面,很多老师直接选用一些知名商学院的教学案例,例如IVEY商学院等。这些教材或案例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公司的报表,与国内上市公司的报表存在较大差异,报表中的相同项目采用的计量方式及核算方法等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国内教学中如果使用国外教材,必须补充国内的相关知识。目前,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就是采用这样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考核方法

从考核方式来看,国外大学没有通行的考核方式。不同学校的考核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所学校,不同教师讲授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可能不同。德克萨斯大学Jennings教授和Williams教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从Jennings教授的考核方法来看,一个学生的成绩最终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构成,分别占40%和60%。小组成绩包括小组课后作业和最终项目报告,每个小组的学生不超过3人。个人成绩主要是由两次考试和出勤情况的打分构成的,两次考试均需要个人独立完成。从上述考核方式来看,Jennings教授比较注重学生的出勤情况,约占了10%的比重。另外,上述考核方式还比较注重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案例分析或讨论。从Williams教授的考核方法来看,小组成绩占比相对较低,只有25%,而有75%的成绩由小测验和考试成绩决定。其中小测验有8次,取最高的6次测验成绩合计作为最终成绩的25%。特殊项目要由小组共同完成,每个小组5~6人,成绩取决于书面材料、宣讲和课堂参与情况。从上述规定来看,该课程的考核中并没有对出勤做出要求,并且考核中包括6次小测验成绩,这都与Jennings教授的考核方式不同。两者共性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都包括2次考试,并且都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上述两位教授的成绩评定方式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基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在国内,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1)出勤情况,分数占比10~20%;(2)案例分析或作业,分数占比15~20%;(3)期末考试,分数占比60%左右。也有教师在辅修或选修课中不采用考试的形式,而是直接要求学生提交一份较正式的案例分析报告。另外,在案例部分也可能会有选择的要求学生宣讲,例如请一些做得较好的同学或小组宣讲。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国内高校教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法与国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学生分组协作的要求不高,或分组后的控制情况有待改进,存在搭便车的现象。这与国内高校一个班级学生较多有一定的关系,划分多个组后较难实施有效的控制。(2)小测验次数较少或没有。这可能与国内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有关,即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学生忙于参加各种证书考试或活动,下课后较少复习或预习,在期末考试中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如果小测验的次数过多,就会挤占上课时间,导致课时不够。(3)案例分析的考核要求不同。国内高校教师较注重书面的报告,对宣讲不做要求或要求不高。当然,这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原因。

四、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根据上述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调查情况,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了四点改进建议,在高校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借鉴。

(一)摆脱教材依赖,根据授课内容组织教学

目前,国内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材依赖。教师一旦选定某一本教材,就会根据教材安排按部就班的组织教学。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去适应教材,按照教材来教学和学习。国外的教师更多的是按照内容来组织教学。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确定其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同时采用几本教材,甚至要求学生阅读一些研究论文。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却是非常有益的。教材的出版往往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不能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依据教材来讲授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在国内的双语教学中,如果采用国外原版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教师一定要注意补充讲解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完全按照教材来讲,可能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还是连国内上市公司的报表都看不懂。我们赞成借鉴国外经典教材中的分析理念、分析工具及方法,但要把这些知识结合国内的案例、问题来阐释。

(二)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讲授报表分析内容

在实务中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一家公司进行分析。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关注的重点不同,使用的分析工具以及对指标的解读和判断等可能也不同。模块化教学方式与依据报表项目的讲解不同,更强调会计知识与分析方法、工具的整体运用。如果要更贴近实务,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讲授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将来学以致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构建整体的分析思路以及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国内来看,由于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站在这些使用者的角度实施模块化教学,具体可以从会计分析、盈利能力与风险分析、信用风险、预测与估值分析等模块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三)区分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从国外来看,主要有主案例教学方式和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两种具体的案例教学方式。从教学经验来看,必修课的学生通常会计基础较好,修读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与上述模块化教学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模块选择典型的案例,而不必拘泥于某一个案例。选修课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更适宜采用主案例教学方式,选择某一家公司作为主要的案例研究对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系统的掌握从报表阅读到具体分析的整个过程。同时,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可以补充一些典型的案例资料。目前,我们在具体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就是以上述方式组织教学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应更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5篇

(一)财务比率分析1.偿债能力。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均处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在上市后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产权比率较低,上市后更有所下降。上述财务指标反映出,公司的偿债能力很强,经营失败风险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运营能力。公司从上市后,存活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处于上涨的趋势,导致营业周期拉长,存货周转率低。这跟公司上市后业务量增长、产品的特殊性有关。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的膜工程收入比从2012年6月30日的53.58%上升至2013年6月30日的74.16%。而膜产品销售比重从46.42%下降至25.84%。膜工程的比重上升,带来了存活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天数的上升。3.成长能力。从上可以看出,每股收益增长率递减,到2013年9月底,首次负增长,每股收益下跌。根据2013年9月的季报显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期分别下降了1677.07%与44.15%,这是由于投资成立天津市瑞德赛恩水业有限公司以及公司本期加大募集项目建设;产品销售量增加,原材料采购资金加大,且工程项目增多,施工支出增大。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市场开阔力度,是的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微幅上升。收入增加、毛利率扩大,费用率趋稳。获益于高利润率膜产品的销售占比提升,公司不仅实现收入同比增50%,同时,毛利率从上半年的40%提升至51%。期间费用方面,公司的费用率也稳定在23%的水平,较2季度略有改善。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9.75%,业绩符合预期,公司保持高速成长。4.行业比较。津膜科技作为行业内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公司规模排名为该行业的15。从如上图表的成长性比较来看,排名为13,每股收益增长率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超出行业平均和行业中值。2015年第2期中旬刊(总第579期)时代Times最新一期的财务报告显示,虽然公司的总资产与营业总收入在全行业的排名偏后,但是销售毛利率与销售毛利率环比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净利润排名也比较靠前。这说明津膜科技盈利能力在行业内比较有竞争力。

(二)杜邦分析体系1.杜邦体系。由于公司的销售存在较强的季节性,公司的主要销售业务一般发生在第四季度,因此如果仅用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会扭曲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因而我们以公司2012年的权益净利率进行杜邦体系分解并与行业平均数对比并进行分析。(1)公司利用较低的财务杠杆(权益乘数仅为1.22)及较高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净利率9.89%)来为股东创造利润。由于公司的财务杠杆较低,说明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较低,但同时也说明公司对于资金的使用率较低,如果进一步提高财务杠杆,同时又能维持现在的总资产净利率,那么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将进一步放大。(2)分解公司的总资产净利率可以发现,公司通过高营业净利率(20.35%)及相对较低的总资产周转率(48.60%)来完成对于公司资产的利用并创造利润。由此可见,公司主要是依靠产品的高附加值为其主要的经营模式。2.权益净利率行业比较。从2012年的行业ROE数据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津膜科技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优势并不明显,与同行比较,并没有突出优势,且在行业内排名仅为11,处于中游水平。这跟公司项目支出增大,各项费用开支上升有关,虽然收入有明显上升,但项目支出与研发投入并未给公司带来更高附加值。inanceNO.2,2015(CumulativetyNO.579)同时,从历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津膜科技与行业前几位相比,虽然ROE较低,但是发展比较平稳,而同行的下降趋势明显。由此可看出,行业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津膜科技能否在2013年及以后有所突破,近阶段是关键时期。

(三)企业价值评估1.基本参数说明。(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WACC=Rd*(1-t)*D/(D+E)+Re*E/(D+E)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测算得出,津膜科技的WACC约为12.8%。(2)收入增长率的确定年初至第三季度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130,457.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99%。公司由于更多项目的投入以及政府的扶持,预测收入2013年仍会上涨,但涨幅放缓。因此在估值模型中,以2012年的销售收入为实际数据,2013年推测以45%的增长率增长,2014年增速放缓,并逐年递减,预计到2022年为4%左右。2.价值评估模型。利用上述假定参数,以及从公司2012年度审计报告中获得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对公司的实体价值进行评估(其中,详细预测期9年,2022年开始作为永续期),并通过两种方案,方案一为以4%作为永续期的增长率以此计算永续期的公司价值进行计算;方案二为以2022年的EBIDTA的15倍作为永续期的公司价值进行计算,以两种方案的算数平均数作为评估结论。(a)预测期数据2015年第2期中旬刊(总第579期)时代Time系列是将来企业重点发展的对象,那么如何提高目前的毛利率、控制成本是企业目前需要思考的课题;西式小家电系列的销售比重虽然不高,但是该系列的利润率还是比较可观的,也是企业一个潜在的发力点。

(四)发展能力分析数据来源:2006~2013年九阳股份年报。九阳股份的营业增长率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2011~2012年甚至有所下降,在调整经营战略后,销售增速有所回升,随着营养煲系列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九阳股份未来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3]。资本累积率的增速近年来持续放缓,原因在于九阳股份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几乎都已经分配给股东,留存在企业内部的资金仅供日常经营流转,而无法再投入技术研发中,因此企业未来自身的发展令人堪忧。总资本增长率也呈急速下降态势,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小家电企业要从控制成本方面下工夫,最关键的是依靠规模经济效益,如果在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很难形成经济效益。

二、总结与同行业财务指标比较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现行会计学教程认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持有集团内部应收款项的企业因该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抵消处理。例3:甲公司购买乙公司100%股权。甲公司某一时期的应收账款科目中有1600万元为应收乙公司账款,此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900万元。甲公司当年对此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00万元。甲、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编制会计分录(单位:万元):(1)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抵消:借:应付账款1900贷:应收账款1900(2)将坏账准备进行抵消: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00贷:资产减值准备300(3)将甲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抵消:借:所得税费用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

二、对合并财务报表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相关处理的思考

(一)对控股合并中在合并报表层面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质疑承例1,笔者认为不管甲公司有没有在个别报表层面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只要是在合并报表层面,都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因为站在个别报表的层面来看,该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其实在之前已经进行了会计处理,如果在合并报表层面再次进行确认,则会有重复处理之嫌。此外在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将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调为公允价值后,被合并方的可辨认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产生的差额实际上并非所得税准则中所规定的暂时性差异。因此,不论在税务征管方面如何处理,在合并报表层面都不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

(二)对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的合并抵消处理的质疑承例2,从企业集团这个整体来看,存货价值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由于企业集团内部的购销活动本质上相当于企业集团内部物资的调拨和流转,这一过程既不会增加价值,也不会实现利润,所以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将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进行抵消。然而,所得税的征收是以独立的企业法人为纳税主体,而企业集团并不是真正的纳税人,所以不能以抵消内部未实现损益后的合并利润为课税对象。因此站在所得税法的角度来讲,合并报表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会产生真实的利润,并且在所属的个别会计主体内已经计提或缴纳了所得税。由此可知,不论所属的个别会计主体,还是企业集团,都应将已计提或缴纳了的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且这一所得税费用已列示于个别财务报表当中。《企业所得税法》中也明确指出,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在例2中,用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已不存在的账面价值700万元与乙公司的计税基础900万元相比较,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法人所得税制的主体范围。此外,如果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学教程的理论基础进行思考,企业集团由于抵消存货价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就可以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即企业集团将来会收回或抵扣相应的所得税税款,而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企业集团不是纳税主体,无论编制怎样的抵消分录,都不可能针对它增加或减少任何税款。那么该企业集团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了一项根本不可能取得的资产,这显然违背了资产计量的初衷。甚至被误导为,既然抵消内部存货未实现利润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那么是否由于抵消内部销售收入就可以抵消个别企业依次计算的增值税和一切相关税款,而这显然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涉及税金问题,不论是当期所得税还是递延所得税都与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分录没有任何关系。

(三)对集团内部交易形成应收账款合并抵消涉及递延所得税处理的质疑一般对于企业集团而言,真正的债权是各集团成员从集团外部单位或个人应收取的款项,真正的债务是各集团成员欠集团外部单位或个人的应付款项,而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由于内部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并不是集团的债权债务。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进行抵消。如果债权人对这些内部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就会导致债权人企业的这些内部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所得税是以独立的法人实体为对象计征的,而集团内部独立法人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当期已纳税将来一定要转回即抵税的所得税税额,即相当于应从税务部门收回的税款。债权人是已纳税企业,债务人是税务机关,这种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的债权债务,无论对个别企业还是对企业集团来讲都是真实存在的,不会因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而消失。因此,尽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从形式上抵消了内部债权债务,也抵消了该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但企业集团终究不是纳税主体。所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实质上对所得税不可能产生任何影响。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分析,对集团内部交易形成应收款项的债权企业因计提坏账准备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都不能抵消。如果以非纳税主体的企业集团作为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标准,那么我们的思维会进入更严重的误区。因为内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抵消后,合并财务报表中该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均为0,而计税基础为原值,这样就会出现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均小于计税基础,而确认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如例3中所示,以企业集团为标准将甲公司对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导致暂时性差异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进行抵消,那么将内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1900万元抵消后,该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均为0,而计税基础均为1900万元,就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各475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单位: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75贷:所得税费用475借:所得税费用4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75显然,这样就会使会计处理陷入更加复杂而错误的思维当中。

(四)从会计实务的角度对企业集团适用所得税税率的质疑我国现行会计学教程的大量例题中都会假设母公司和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并且在题中设定的预计未来期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但在会计实务中往往并非如此。一般情况下母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能是25%,但如果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则适用15%的优惠税率。当企业集团内个别会计主体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出现不同时,合并财务报表中用来确认未实现内部损益的递延所得税的税率应当选择哪一个,则会成为困扰企业财务部门的难题。如果在例2中重新假设甲、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分别为25%和15%,则该例中2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5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还是3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三、结论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7篇

原准则中,控制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另外一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决策起决定作用,并可以从另一个企业获得利益的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控制的内容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新准则中,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二是参与被投资方相关活动获得相关回报;三是借助于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从而影响所产生的回报金额。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权力包括评估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识别被投资方的决策机制,确定其对投资方所拥有的权力;第二方面可变回报主要指从被投资方所取得的股利,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其他可变回报如为被投资方固定资产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报酬等;第三方面重点在于角色定位问题,是以主要责任人还是以人的身份拥有决策权,虽然人可以主要责任人行使职权,但人并不对被投资方有控制权,因此在判断控制上,应综合考虑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关系,从而达到影响回报金额的目的。通过新旧准则关于控制定义的比较,发现新准则是在旧准则“控制”定义基础上发展而来,新准则中关于“控制”定义更加具体,并详细列出了“控制”的条件,为企业开展编制合并报表工作打好了基础。

二、合并程序的编制不同

旧准则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关于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2014年新准则中对合并程序中编制依据重新做了界定:删除了“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抵消母公司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在对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并对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依据进一步扩充,提出“应当将整个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依据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和列表要求,按照统一的会计政策,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处理内部交易方面,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相互抵消,在抵消过程中发生减值的计入为部分损失,更加注重母公司与子公司会计政策的协调性。由此可见,新准则是对原准则的补充,在合并报表编制原则性新增了一体性的原则,即在编制合并报表过程中将母公司与子公司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在编制合并报表体现了事前准备工作的内容,如统一母子公司资产负债日及会计期间,新准则充分考虑了旧准则编制合并报表中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了上述解决问题。五、多个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权力关系界定的不同原准则中并未涉及多个投资方共同出资享有对被投资方不同经营活动权利时,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产生重大影响的权力。新准则中,不仅规定若一方能够对被投资方回报产生重大影响则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而且对权力进一步作了说明,提出了实质性权力和保护性权力,规定“仅享有保护性权力”的投资方不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对比发现,在投资方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权力方面新准则作了更加具体的规定。

三、母公司性质的不同

原准则中并未将母公司区分为投资性主体与非投资性主体,而是单纯将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2014年2月修订的新准则中,明确地提出了投资性主体的概念,并设定了母公司成为投资性主体的条件,条件中指出,作为投资性主体的母公司有如下特征:拥有一个以上投资及投资者,且投资者不是该主体的关联方,投资者的权益以股权等方式存在。此外,母公司在非投资性主体与投资性主体转变过程中,提出了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为母公司在不同形态主体情况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了便利。在新准则中通过对母公司性质进行界定和主体转换过程编制合并中会计报表的规定,可以更好地为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服务,使企业编制合并报表更具有灵活性。

四、母子公司相互持股抵消处理不同

在原准则中并未包括母子公司在相互交叉持股如何抵消的处理规定,但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尤其是企业集团中交叉持股问题较为普遍,针对原准则关于此方面的漏洞,为了规范母子公司交叉持股抵消的行为,提出关于采用“库存股法”处理的规定,如子公司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则可视为母公司的库存股,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项处理;而在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投资中,提出了比照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的抵消处理方法的规定,即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作“减记”处理。通过在原准则中新增母子公司交叉持股抵消处理内容,使母子公司交叉持股抵消处理透明化,能够真实反映集团的整体信息。

五、合并利润表中收益与费用抵消内容不同

原准则在关于母子公司因互持对方债券而产生的收益与费用上,采用互相抵消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在新准则中,收益内容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投资收益,而且包括利息收入和其他综合收益等,其他综合收益是损益中未确认的各种利得与扣除所得税影响的损失的差额,包括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从事境外业务外币折算差额等,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引入新的概念。通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在利润中收益的种类增多,更加符合当今集团对外发展的需要,增加了合并利润报表的信息量,可以对集团收益进一步细分,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母子公司在持有对方债权时产生的收益类型及收益的大小。

六、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不同

原准则只对子公司当期净损益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部分作了规定,并未提出当期综合收益的列示要求,而新准则在原准则基础上,补充了当期综合收益的列示要求,关于当期综合收益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部分,在合并利润表时在综合收益总额中参照当期净损益方法列示。新准则的实施,适应了合并利润表内容的要求,对当期净损益与当期综合收益进行了区分,并提出了列示要求,根据少数股东权益份额的构成性质,在不同项目栏下分别列示,使合并利润表更加合理化。

七、特殊交易会计处理不同

原准则并未在合并财务报表针对特殊交易会计处理做出相关规定,而新准则中对追加投资、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等做出了会计处理规定。在追加投资会计处理上,对母公司购买子公司股权与净资产之间的差额分别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对在非同一控制方控制时,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区分为“一揽子交易”与“非一揽子交易”两种,对于“一揽子交易”一直将各类的交易作为一项取得子公司控制权的投资活动,在区分企业合并类型基础上分别做会计处理;非“一揽子交易”则需要根据企业合并类型分别做出会计处理,对购买日前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在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上,分列了丧失控制权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对子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中关于特殊交易会计处理的规定,是对原准则中关于交易特殊情况处理的补充。

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8篇

在写财务报表分析前,应有一个清晰的框架而且思路清晰,比如报告目录-报告摘要-指标图表陈述-分析问题-改进措施。报告目录是标注每部分的提纲和页码;报告摘要是对整篇财务报表分析的浓缩提炼;指标陈述是将财务数据用指标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分析问题是在指标图标陈述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查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措施。编制财务报表分析时,要清楚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改善,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为领导当参谋。所以财务报表分析应尽量淡化专业,做到直截了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二、避免分析方法直白、单一

1.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法也称垂直分析法,它可以用于财务资料的分析。在一张财务报表中,用表中各项目的数据与总体相比较,以得出该项目在总体中的位置、重要性与变化情况。通过垂直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是否有发展进步及其发展进步的程度和速度。但是仅仅采用纵向分析法是不够的。横向分析法是指一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同一时点(或时期)上的比较。企业采用横向分析法可以与同行业标杆企业、竞争对手等进行比较,找出缺陷和不足,谋求更好的发展。因此,必须把纵向分析法与横向析法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积极作用。

2.掌握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因图表比表格更直观也显得更专业的特点,因此财务分析中用excel的图表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比如利用走势图来显示某个指标的走势;利用业绩完成情况对比图来比对各部门业绩完成情况等。

3.重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这里面的数据很多,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财务报表分析的使用对象具体分析。也就是要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问题犹如一张映射表,每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也可能映射多个部门。由于具体到各个部分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不系统,给报表使用者的印像是比较散乱,因而不要面面俱到,应运用职业判断发现几个突出的重点问题,深入分析,效果会更好。所以分析内容应当突出当期财务情况的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影响当期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重点剖析变化较大指标的主、客观原因。这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分析企业的当期财务情况,预测企业发展走势,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

三、深入调查研究

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要经常深入实际、经过调查、发现经营中的簿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针对性强,反映问题直截了当。

四、以提出改进建议为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不是反映问题、揭示问题,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只有这样,财务报表分析的有用性才可以充分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的下结论。因有些报表使用者非财务专业出身,对报表数据的罗列和指标的比对也只是看表面,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中的结论性言辞就变得尤为重要,很可能误导报告分析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比如,在当前很多公司会计核算还不健全,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核算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这种时差,很容易做出错误的结论。

五、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多方了解方针政策。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任何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的政策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前途。因此,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了解,也要尽可能搜集到竞争对手的资料,以期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纳入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了解宏观政策,还要对公司的重大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在深度了解公司政策的前提下,立足当前、把握未来,以发挥财务报表分析导航仪的作用。

2.深入剖析,忌浅尝辄止。表面良好的指标背后隐藏着个别严重的缺点、漏洞和隐患,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又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偶然现象中的必然规律,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先入为主的思想。通过对现有大量详细资料的反复推敲、印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客观、公正的评价。如,仅指标的对比口径上,就要深入调查核实,换算其计价、标准、时间、构成、内容等是否具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指标之间的对比只能扭屈事物的本来面目,甚至会误导报告使用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