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财务报表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财务报表体系历史演变规律
财务报表体系经历了长时期的演变,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标和批注等为财务报表体系,财务报表体系的种类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但其报表体系还是无法足够的满足信息需求者的决策需要和信息要求。对财务报表体系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能够促进企业构建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做出具体方向。
1.整个市场环境需求是财务报表体系演变的客观推动力
企业本身与外部整个市场环境对财务报表的需求就是推动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改革变动的主观原动力,企业本身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决策需求和外界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法律、文化和政治环境)都是赋予财务报表体系新的演变发展力量。财务报表产生的使命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当目前财务报表无法提供报表需求者所需要的信息时,市场和社会各界人士就会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改动,使得其财务报表体系能够充分提供需求者所需的数据信息。可见,整个市场环境需求与财务报表体系能提供的财务信息之间展开博弈,相互进步。
2.财务报表体系提供信息呈现复杂化趋势
在财务报表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明显发现,早期企业只是对外提供企业重要消息(对于外界人士来说必须知道的内部信息),后来根据市场、监督部门等的需求增加了披露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和负债等情况)、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到目前又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收支信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由这些信息可看出财务报表体系的内容不断复杂丰富化。财务报表体系信息的复杂化还表现在越来越多的非财务信息在体系中披露,原先财务报表体系内容量少,目前财务报表体系的内容量相当多且呈现更多的趋势发展。财务报表体系的所有报表都是互相补充的功能,使得债权者、监管部门、审计局、企业内部人员和市场需求者能够进一步完整的了解企业内部经营情况。
3.当局或相关权威机构、部门对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速度是非自动、非线条性,而是呈现加速性、缓慢性的发展情况,这是由于每个财务报表体系发展都需要得到当局或相关权威机构、部门的认可、引导和披露。账簿式财务报告体系阶段就进行了大约数千年左右,二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报表体系时期为一百多年,三表式财务报表体系时期则更短。由于每个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都关系到需求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当局或相关权威机构有其责任保证市场环境的稳定,避免市场内发生冲突,对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进行确认或强制规范。
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步骤
1.确定合并范围。
被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应纳入合并范围,这里的控制指能决定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政策。确定合并范围时,应注重实质性原则,即使母公司仅占子企业30%的股权,但母公司能够控制该公司的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则应纳入合并范围。
2.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在日常工作中,母公司应要求合并范围内的企业使用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以避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进行调整。对于无法与母公司保持一致的情况,需要求子企业按照母公司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期间编制报表,然后再进行合并。
3.取得合并范围内企业的报表并编制成底稿。
取得母公司和子公司单户报表的数据,注意要求合并范围内的公司提供统一格式的报表,避免出现格式不一致甚至报表项不一致情况。
4.编制抵消分录。
一、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抗风险能力,有助于债权者进行正确的借贷决策。
1.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在2008年到2009年低于国际标准下限1,直到2010年才达到1.21,在此期间企业的流动资产配置较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主要是企业响应国家安全生产的号召,募集来的资金大量用于设备改造及子公司新煤矿的开工建设。借款增加使得负债相应提高,最终导致流动负债的增加速度快于流动资产的增加速度。速动比率在2008年到2011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业的偿债能力不断增强,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突破了基准值1,2012年又出现了小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存货变现能力差且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高。现金比率除了2012年有所下降以外,其余四年均处于上升趋势,总体维持在0.4至0.61之间,最高为2011年的0.61,最低为2012年的0.41,高于一般认为的0.2,表明企业的随时支付能力尚可,资金管理运行有效。综合三项指标来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稳中有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一旦出现资金运行不畅,将面临流动资产不够偿还流动负债的风险。
2.长期偿债能力。
2009年阳泉煤业集团资产负债率突增达到63%,其余年份比较稳定,主要原因是该年新增子公司新景煤矿导致各类借款大幅增加。企业较好地利用了财务杠杆,使自有资本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债权人的保证程度偏低。从长期看,会影响企业未来资金的借入。利息保障倍数在不同年份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表现的很不稳定。2008年企业新增5亿短期借款导致利息费用增加,使得利息保障倍数高达35.26。而2010年与2012年企业利息费用骤增,该指标迅速降低,该指标的震荡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不稳定,企业为获取利润承担贷款的能力较弱。
(二)营运能力分析
第一篇:合并财务报表问题思考
1、目前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1.1无法获得子公司真实财务和经营情况
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具体执行合并财务报表期间,子公司存在超额亏损的问题,在合并期间可能需要由股东们义务填补,若没有股东义务填补,那么为了避免母公司利润金额夸大现象,亏损就应该由母公司全部承担。亏损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被母公司合并后,母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报表使用者无法真实了解子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状况,而造成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危机。子公司的亏损内容不必在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体现,这种合并报表方式是不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债权人充分完全了解集团公司具体、细致的经营情况。合并财务报表中母公司义务承担了子公司的亏损,造成合并财务报表显示的净利润与实际母公司不一致,也使得母公司债权者通过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而紧张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那么就会影响集团公司在社会的声誉有可能由于子公司的舞弊现象而无法采取适合的财务管理决策。
1.2现实中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难以确定
除了母公司对子公司全资形式外,还存在对子公司不同程度上的控股关系,如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非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如此多种母子公司控制关系,但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衡量范围却没有标准、合理、科学的方法,只是在实施范围中模糊的概念,这样过于缺乏谨慎性且可操作性,易造成较大经济漏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存在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不符合合并确认范围,但是盈利情况按《公司法》是应该合并,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不够真实、全面、准确。
1.3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政策不一致
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都是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应购买与股权合并使得两种财务会计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在一定时期相同期间内调整成同一张财务报表,在这个过程中两种不同会计基础及政策会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效果与效益。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政策和经营管理政策若是稍微私下修改,那么集团公司对外公布的合并财务报表将会影响报表的真实性、有效性,甚至使得集团决策者据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结果做出错误判断。市场环境变化莫测随时可能因子公司经营不当而倒闭,但是有的子公司为了掩饰而处理好会计基础形成适当的报表,规避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后的不利因素,这样将不利于集团公司更好规避风险。
一、财务指标分析
(一)财务比率分析1.偿债能力。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均处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在上市后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产权比率较低,上市后更有所下降。上述财务指标反映出,公司的偿债能力很强,经营失败风险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运营能力。公司从上市后,存活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处于上涨的趋势,导致营业周期拉长,存货周转率低。这跟公司上市后业务量增长、产品的特殊性有关。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的膜工程收入比从2012年6月30日的53.58%上升至2013年6月30日的74.16%。而膜产品销售比重从46.42%下降至25.84%。膜工程的比重上升,带来了存活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天数的上升。3.成长能力。从上可以看出,每股收益增长率递减,到2013年9月底,首次负增长,每股收益下跌。根据2013年9月的季报显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期分别下降了1677.07%与44.15%,这是由于投资成立天津市瑞德赛恩水业有限公司以及公司本期加大募集项目建设;产品销售量增加,原材料采购资金加大,且工程项目增多,施工支出增大。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市场开阔力度,是的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微幅上升。收入增加、毛利率扩大,费用率趋稳。获益于高利润率膜产品的销售占比提升,公司不仅实现收入同比增50%,同时,毛利率从上半年的40%提升至51%。期间费用方面,公司的费用率也稳定在23%的水平,较2季度略有改善。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9.75%,业绩符合预期,公司保持高速成长。4.行业比较。津膜科技作为行业内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公司规模排名为该行业的15。从如上图表的成长性比较来看,排名为13,每股收益增长率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超出行业平均和行业中值。2015年第2期中旬刊(总第579期)时代Times最新一期的财务报告显示,虽然公司的总资产与营业总收入在全行业的排名偏后,但是销售毛利率与销售毛利率环比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净利润排名也比较靠前。这说明津膜科技盈利能力在行业内比较有竞争力。
(二)杜邦分析体系1.杜邦体系。由于公司的销售存在较强的季节性,公司的主要销售业务一般发生在第四季度,因此如果仅用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会扭曲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因而我们以公司2012年的权益净利率进行杜邦体系分解并与行业平均数对比并进行分析。(1)公司利用较低的财务杠杆(权益乘数仅为1.22)及较高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净利率9.89%)来为股东创造利润。由于公司的财务杠杆较低,说明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较低,但同时也说明公司对于资金的使用率较低,如果进一步提高财务杠杆,同时又能维持现在的总资产净利率,那么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将进一步放大。(2)分解公司的总资产净利率可以发现,公司通过高营业净利率(20.35%)及相对较低的总资产周转率(48.60%)来完成对于公司资产的利用并创造利润。由此可见,公司主要是依靠产品的高附加值为其主要的经营模式。2.权益净利率行业比较。从2012年的行业ROE数据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津膜科技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优势并不明显,与同行比较,并没有突出优势,且在行业内排名仅为11,处于中游水平。这跟公司项目支出增大,各项费用开支上升有关,虽然收入有明显上升,但项目支出与研发投入并未给公司带来更高附加值。inanceNO.2,2015(CumulativetyNO.579)同时,从历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津膜科技与行业前几位相比,虽然ROE较低,但是发展比较平稳,而同行的下降趋势明显。由此可看出,行业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津膜科技能否在2013年及以后有所突破,近阶段是关键时期。
(三)企业价值评估1.基本参数说明。(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WACC=Rd*(1-t)*D/(D+E)+Re*E/(D+E)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测算得出,津膜科技的WACC约为12.8%。(2)收入增长率的确定年初至第三季度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130,457.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99%。公司由于更多项目的投入以及政府的扶持,预测收入2013年仍会上涨,但涨幅放缓。因此在估值模型中,以2012年的销售收入为实际数据,2013年推测以45%的增长率增长,2014年增速放缓,并逐年递减,预计到2022年为4%左右。2.价值评估模型。利用上述假定参数,以及从公司2012年度审计报告中获得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对公司的实体价值进行评估(其中,详细预测期9年,2022年开始作为永续期),并通过两种方案,方案一为以4%作为永续期的增长率以此计算永续期的公司价值进行计算;方案二为以2022年的EBIDTA的15倍作为永续期的公司价值进行计算,以两种方案的算数平均数作为评估结论。(a)预测期数据2015年第2期中旬刊(总第579期)时代Time系列是将来企业重点发展的对象,那么如何提高目前的毛利率、控制成本是企业目前需要思考的课题;西式小家电系列的销售比重虽然不高,但是该系列的利润率还是比较可观的,也是企业一个潜在的发力点。
(四)发展能力分析数据来源:2006~2013年九阳股份年报。九阳股份的营业增长率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2011~2012年甚至有所下降,在调整经营战略后,销售增速有所回升,随着营养煲系列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九阳股份未来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3]。资本累积率的增速近年来持续放缓,原因在于九阳股份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几乎都已经分配给股东,留存在企业内部的资金仅供日常经营流转,而无法再投入技术研发中,因此企业未来自身的发展令人堪忧。总资本增长率也呈急速下降态势,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小家电企业要从控制成本方面下工夫,最关键的是依靠规模经济效益,如果在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很难形成经济效益。
二、总结与同行业财务指标比较
图12013年九阳股份对比同行业财务指标雷达图数据来源:2013年九阳股份、美的集团与苏泊尔年报。inanceNO.2,2015(CumulativetyNO.579)与同行相比,九阳股份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方面。企业资金充沛,应收账款的回款能力强,并且在上下游拥有强势的谈判地位,因此能够利用商业信用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营。而九阳股份目前经营最大的风险在于缺乏未来的成长性,资本累计率与总资产增长率明显低于同行企业。这是由于企业把大部分的经营成果分配给股东,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尤其在2013年,九阳股份拿出2.5亿元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恒赢系列2013年第49期和中信银行-惠益20号95期(比上年增长395.85%),预期获得的收益率分别为5.80%与6.30%[4]。而九阳股份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15.95%是远远高于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就是说九阳股份将2.5亿元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似乎暗示了企业如果不是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是不会将现金存入银行、分配给股东的。九阳股份未来的发展扑朔迷离,如果说它在2008年是一匹黑透了的黑马,昙花一现后的今天最多只能是一头吃老本的现金牛。
作者:周洲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
1.加剧净资产和净利润的波动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与宏观经济环境联系更为紧密,资本市场上利率、汇率等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反映到银行的财务报表中。另外,对净利润有直接影响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和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大规模持有的交易性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商业银行受市场状况影响的就会非常大,甚至面临破产。
2.股东权益。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东权益的影响主要包括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计入当期损益并最终影响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影响的大小由于各家银行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规模和结构的差异而定。
3.存款准备金,减值准备等项目。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银行的广泛应用及其财务报表的充分披露,将导致损益的波动迅速反映到财务报表之中,扩大银行业绩的波动效应。更为突出的是,随着银行经营业绩的下降及随之而来的金融资产贬值,尤其在我国目前这种特殊的资本结构情况下,将严重影响银行的声誉。为此,银行也许不得不提高拨备覆盖率,银行监管部门也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各种风险,从而造成银行财务弹性的下降。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如更准确的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同时也有消极的。这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息质量、增强经营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然而,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以及不少实际重大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它的实施必然对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以及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机遇,还潜伏着诸多危害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方案,从而使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商业银行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下面笔者将针对不同的主体提出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一些对策。
1.应建立合理的公允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目前,我国关于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问题,从理论研究到实务操作都还不成熟。现有的会计理论成果提供的会计计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如何寻找一个合理的、能体现公允价值本质的计量方法,并将西方国家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与我国的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所有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应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引入,逐步建立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等专业化系统,完善上市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允价值的准确估值提供技术支持。
2.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加强对公允价值获取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由于种种原因,可靠性是公允价值运用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在今后准则、规章和指南的修改过程中应该强化披露与公允价值的获取相关的信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分析和评价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遵循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公允价值信息应至少披露以下内容:每一资产负债项目公允价值获取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及原因;在确定采用某种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后,应列示影响该方法使用的重要因素的具体情况,如在采用期权定价法时,应重点说明该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各基本参数的获取情况等;重大重估差异及其成因。对一些公允价值与其账面成本差异较大的项目,应重点说明其影响及形成的环境和原因。
1营业收入———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线性分析
营业收入———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线是用来描述营业收入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之间的关系的。若两者高度契合,则说明主营营业收入占到了其营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经营活动开展得好;过低则说明主业开展不足,有待改进。图2中横轴表示年度,纵轴表示发生的金额(单位:亿元)。观察图2可得出:一是营业收入与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收入高度相关。营业总收入随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收入变化而变化,说明了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入是引起营业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二是两线基本重合。说明营业收入几乎全由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入构成。长安公司是1家汽车制造企业,其主要业务就是销售汽车和提供劳务。出现上述情形属于正常现象,同时也显示出长安公司的经营活动开展好,竞争潜力巨大。
2营业收入———销售费用线性分析
营业收入———销售费用线是描述营业收入与销售费用之间关系的。营业成本是营业收入的构成部分,而销售费用则是营业成本的构成部分。销售费用过低,一方面说明企业不重视销售,但另一方面也可说明产品紧俏,不愁销路;过高则说明企业重视销售,但亦可说明销售监管不足,导致其他费用归入销售费用从而实现它利,所以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图3中横轴表示年度,纵轴表示发生的金额(单位:亿元)。观察图3容易得出:一是营业收入各年变化较大,销售费用则变化较小。说明了长安公司的销售政策并非以销量决定,而是各年投入固定经费。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其需求量是持续不断、较为稳定的。因此不必每年制定新的销售政策,如无特殊情况,只需在上年基础上做出较小的改动。二是长安公司的销售费用投入比例不高。最低年收入超过250亿元,而销售费用则为25亿元,约占10%,投入的比例并不算高。其原因可能与上述相同,每年的消费需求量较稳定,且随社会发展汽车已成为居民的必需品,其销售前景较好不愁销路,所以只需要维持日常必需的销售支出水平即可。
3线性描述方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线性描述财务报表方法虽然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具有图文并茂、清晰了然的特点,但是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线性描述方法只是一种辅助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它更注重数据间的图形关系,但每组数据的具体数值可能不会标出。这可能会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掌握精确的数据,从而进行深层次或者其他能力分析,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的方法进行分析。2)要注意使用数据的长期性。财务报表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一般是3年及以上,这样才能得出其发展趋势,经营特点和问题才能表露出来,从而帮助企业做到扬长避短。3)关注偶发性事件的影响。偶发性事件会使图中的曲线出现异动,财务报表的分析者应该重点关注,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剖析。
作者:杨诗婕罗淇丹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一、集团内部相关应收款项的抵消合并处理
我国现行会计学教程认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持有集团内部应收款项的企业因该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抵消处理。例3:甲公司购买乙公司100%股权。甲公司某一时期的应收账款科目中有1600万元为应收乙公司账款,此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900万元。甲公司当年对此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00万元。甲、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编制会计分录(单位:万元):(1)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抵消:借:应付账款1900贷:应收账款1900(2)将坏账准备进行抵消: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00贷:资产减值准备300(3)将甲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抵消:借:所得税费用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
二、对合并财务报表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相关处理的思考
(一)对控股合并中在合并报表层面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质疑承例1,笔者认为不管甲公司有没有在个别报表层面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只要是在合并报表层面,都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因为站在个别报表的层面来看,该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其实在之前已经进行了会计处理,如果在合并报表层面再次进行确认,则会有重复处理之嫌。此外在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将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调为公允价值后,被合并方的可辨认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产生的差额实际上并非所得税准则中所规定的暂时性差异。因此,不论在税务征管方面如何处理,在合并报表层面都不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
(二)对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的合并抵消处理的质疑承例2,从企业集团这个整体来看,存货价值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由于企业集团内部的购销活动本质上相当于企业集团内部物资的调拨和流转,这一过程既不会增加价值,也不会实现利润,所以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将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进行抵消。然而,所得税的征收是以独立的企业法人为纳税主体,而企业集团并不是真正的纳税人,所以不能以抵消内部未实现损益后的合并利润为课税对象。因此站在所得税法的角度来讲,合并报表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会产生真实的利润,并且在所属的个别会计主体内已经计提或缴纳了所得税。由此可知,不论所属的个别会计主体,还是企业集团,都应将已计提或缴纳了的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且这一所得税费用已列示于个别财务报表当中。《企业所得税法》中也明确指出,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在例2中,用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已不存在的账面价值700万元与乙公司的计税基础900万元相比较,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法人所得税制的主体范围。此外,如果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学教程的理论基础进行思考,企业集团由于抵消存货价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就可以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即企业集团将来会收回或抵扣相应的所得税税款,而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企业集团不是纳税主体,无论编制怎样的抵消分录,都不可能针对它增加或减少任何税款。那么该企业集团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了一项根本不可能取得的资产,这显然违背了资产计量的初衷。甚至被误导为,既然抵消内部存货未实现利润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那么是否由于抵消内部销售收入就可以抵消个别企业依次计算的增值税和一切相关税款,而这显然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涉及税金问题,不论是当期所得税还是递延所得税都与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分录没有任何关系。
(三)对集团内部交易形成应收账款合并抵消涉及递延所得税处理的质疑一般对于企业集团而言,真正的债权是各集团成员从集团外部单位或个人应收取的款项,真正的债务是各集团成员欠集团外部单位或个人的应付款项,而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由于内部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并不是集团的债权债务。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进行抵消。如果债权人对这些内部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就会导致债权人企业的这些内部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所得税是以独立的法人实体为对象计征的,而集团内部独立法人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当期已纳税将来一定要转回即抵税的所得税税额,即相当于应从税务部门收回的税款。债权人是已纳税企业,债务人是税务机关,这种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的债权债务,无论对个别企业还是对企业集团来讲都是真实存在的,不会因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而消失。因此,尽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从形式上抵消了内部债权债务,也抵消了该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但企业集团终究不是纳税主体。所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实质上对所得税不可能产生任何影响。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分析,对集团内部交易形成应收款项的债权企业因计提坏账准备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都不能抵消。如果以非纳税主体的企业集团作为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标准,那么我们的思维会进入更严重的误区。因为内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抵消后,合并财务报表中该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均为0,而计税基础为原值,这样就会出现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均小于计税基础,而确认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如例3中所示,以企业集团为标准将甲公司对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导致暂时性差异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进行抵消,那么将内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1900万元抵消后,该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均为0,而计税基础均为1900万元,就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各475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单位: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75贷:所得税费用475借:所得税费用4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75显然,这样就会使会计处理陷入更加复杂而错误的思维当中。
(四)从会计实务的角度对企业集团适用所得税税率的质疑我国现行会计学教程的大量例题中都会假设母公司和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并且在题中设定的预计未来期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但在会计实务中往往并非如此。一般情况下母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能是25%,但如果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则适用15%的优惠税率。当企业集团内个别会计主体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出现不同时,合并财务报表中用来确认未实现内部损益的递延所得税的税率应当选择哪一个,则会成为困扰企业财务部门的难题。如果在例2中重新假设甲、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分别为25%和15%,则该例中2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5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还是3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