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棉花生产意见范文

棉花生产意见范文

棉花生产意见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今年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分析棉花产需形势

㈠国内棉花供不应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7590万亩,总产量57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9.8%;同期全国纱产量1440万吨,同比增长11.5%,棉花总消费量950万吨左右。纺织服装出口达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

㈡进口棉花急剧增加。目前,棉花已成为我国继大豆和食用油之后的第三大进口农产品。*-*五年共进口原棉566.6万吨(*、*、*、*分别为5.6万吨、17万吨、87万吨、190万吨和257万吨),其中*年进口棉花占同期世界棉花贸易量的29%,占同期国内棉花消费量的27%。

㈢棉花生产基础不牢。我省大部分棉田基础设施薄弱,远不能抵御洪涝灾害,棉花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棉田土壤有机质下降,养分失调,土质结构变差,耕地地力下降较为严重;棉田土壤中病菌积累增加,老棉区枯、黄萎病混生、蔓延暴发。同时,棉铃虫抗性增强,部分棉田非靶标害虫大发生等问题也对棉花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㈣贸易环境有所改善。*年在香港召开的WTO部长级会议决定从*年起,发达国家全面取消棉花出口补贴,棉花的国内外价差将有所缩小,有利于扩大国内棉花生产。

二、*年棉花生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把提高棉花生产的综合竞争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布局,着重抓好“一稳定,三提高”,即以恢复增加棉花播种面积为基础,稳定发展棉花生产;以增加科技含量为支撑,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棉田间作套种高效种植,不断提高棉花种植效益;切实提高棉花质量,增强我省棉花市场竞争力。全省棉花面积85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52万吨。

三、*年促进棉花发展的措施

1、大力发展优势区域内的棉花生产。按照《全国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要求,使棉花种植进一步由分散棉区向优势区域集中,积极发展黑龙港流域特别是优质棉基地大县的棉花生产,促进棉田由非优势棉区域进一步向优势棉区转移,由零星分散棉区向集中高产棉区转移,由农户分散种植向植棉大户转移,突出抓好大县、大乡和大方面积的落实。积极扩大宜棉区棉花面积,黑龙港流域有关市县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推广耐盐碱的棉花品种,增加盐碱地植棉面积。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提供棉花供求信息,正确引导农民适当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发展棉花生产。各棉花主产市要在资金、项目、人员、技术等多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确保优势区域内棉花生产稳定,努力提高优势区域内的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周边地区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

2、努力提高棉花单产水平。重视棉花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立足于科技进步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一是继续优化品种结构,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抗虫棉品种,进一步加强优质高产抗虫棉新品种选育工作,提高抗棉铃虫、盲蝽蟓、蚜虫和枯、黄萎病的能力,加大棉花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品质类型的棉花新品种。加强科学植棉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植棉新技术的入户率和到田率。二是良种良法配套,从品种出发,总结成熟配套技术,要针对棉花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棉花标准化生产,发挥样板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单产水平的提高。三是特别注重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抓好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宜播期、发现病株及时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减少枯黄萎病对棉花生产的危害。

3、大力发展棉田间作套种。以棉田间作套种示范县建设为重点,以棉花与小麦、棉花与洋葱、棉花与西瓜、棉花与大蒜、棉花与马铃薯、棉花与甘蓝等为主要栽培模式,特别是抓好早熟棉麦后直播的试验和示范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发动。把推广棉田间作套种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棉花稳定发展,促使粮棉生产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开展参观学习交流,加大宣传,提高广大棉农开展棉田间作套种的积极性。二是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作物,从当地资源特点、气候因素、生产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四明确”,即:规划方案目标明确,项目资金用途明确,管理和技术人员明确,种植模式和技术措施明确。三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棉田间作套种技术水平。紧紧瞄准市场需求,引进推广市场竞争力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加快制定棉田间作套种标准化技术规程,促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特别是总结推广成熟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的模式和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四是培育品牌,实行规模化生产。要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搞好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基地建设,实行规模生产,成方连片发展,形成优势产业基地。依托基地壮大市场,创立名优特品牌,形成优势,形成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五是为积极推进超早熟短季棉的试验示范,今年农业部已将其列入部级棉花区域试验。同时,在*、山东、河南和新疆等省(区)开展栽培试验,研究超早熟短季棉的适宜区域、生长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依据。各有关市县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技术储备,稳步推进超早熟短季棉的试验示范工作。

4、切实提高棉花质量。一是调优品种结构。重点推广纤维长度30mm左右、断裂比强度30以上、马克隆值3.4-4.5、适纺32-40支左右中支纱的棉花品种。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订单”生产适纺低支纱的专用品种。二是推进规模种植。各棉花主产市县要积极推行规模栽培,统一品种布局,努力实现“一乡一品”,搞好技术服务,切实提高原棉品质一致性。三是全程控制“三丝”。要严格对采摘、晾晒、包装、运输等环节的“三丝”控制。各地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广大农民使用棉布包、袋摘拾棉花,从源头减少和控制“三丝”的混入。

5、扎实做好当前棉花生产的重点工作。认真搞好春耕备播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加强指导,切实搞好棉田整地保墒、造墒等工作,努力扩大棉田造墒面积;要备足备好良种、肥料、农膜、农药等生产资料,做好农机具检修;同时要抓好技术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棉种检疫和市场管理。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早调剂棉种余缺,确保棉种供应充足,加强对棉种市场的监管力度,严禁假冒伪劣棉种流入市场。在棉种调运和调剂过程中,严格检疫检验制度,严防带菌种子流入非病区,特别是要加强对黄萎病菌的检验,努力控制黄萎病的发生,使其不再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