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范文

小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范文

时间:2022-06-28 11:24:30

小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

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美国学者阿尔伯特•赫希曼(1991)认为,应该根据比较优势优先发展能产生显著规模效应的、随自己的扩张能够强有力地引导关联企业迅速成长的产业,并且着重强调应注重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同时,由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障碍不同,优先顺序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赫希曼强调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性,认为在某些行业中,比如,教育、铁路、钢铁等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行业,国家直接投资更有利于节约有限的资源,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2]1957年,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基于两个基准:(1)需求收入弹性基准,他认为高的收入弹性表明产业具有高的潜在市场容量,并且可能不断扩大它在市场上的份额,这类产业一般代表着结构变动的方向,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生产率上升基准,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他认为由于技术进步速度不同,造成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存在差异,在价格结构一定的条件下,技术进步越快、生产率上升越高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越大,伴随一国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的增加,技术进步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同时也指出,收入弹性和生产率是相互联系的,这两个指标缺一不可。筱原两基准理论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使得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从而成为学界影响较为广泛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3]刘洪昌(2011)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个选择原则:国家意志原则,即要体现一个国家未来一定时期内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可率先突破的领域;市场需求原则,即要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技术创新原则,即要选择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产业关联原则,即选择时要考虑此产业的横向和纵向产业联系,要有带动效应;就业吸纳能力原则,选择产业时要考虑到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时要考虑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而贺正楚等(2010)认为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环境不同,如何正确选择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制定了政府支持、资源环境、市场、技术研发、战略新兴性5个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模型,,以此来评价一个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行性,帮助该地区准确、客观地选择与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5]

万钢(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受到市场前景、成长潜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条件的影响,同时科技创新是关键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化、自主创新技术的提升、产品的推广应用和自主创新政策的实施是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提条件。[6]钟清流(2010)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明确发展方向,应以激活创新动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创造成长条件优先,而不是以投资为导向。政府应重视用机制激活发展的内因条件,并以调控政策改善发展的内因条件,包括雄厚的教育基础、创新主体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而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包括规范的市场、有效的资源配置、良好的政策导向等。[7]李朴民(2010)则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结合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与自身现有的经济基础及产业结构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那些在本地区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率先突破的产业进行发展,防止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情况。[8]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国内学者重点从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在制订科学的战略规划方面:刘彦文(2010)认为,[9]应尽快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性规划和战略部署,出台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冯赫(2010)指出,[10]应从宏观上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发展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重点领域、主要工作和政策保障措施。而对于技术创新方面:陈柳钦(2011)[11]从体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技术产业政策协调、金融和人才储备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对策。朱瑞博、刘芸(2011)[12]深入地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强调了主导设计对企业和产业的重大影响,指出企业自主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机会,并提出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一些具体策略。而就政策方面,国内研究者重点从财政政策、激励政策方面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贾建锋(2010)[13]认为,政府应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创新支持方式,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蒋震等(2010)[14]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和运营环节探讨了税收支持政策。

美、日、欧盟主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政策:

1.美国

现阶段,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发展。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出台的《政府的创新议程》将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电网、健康信息、交通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航天、海洋及大气领域也受到特别关注。此外,美国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和计划,通过法律强制、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16]美国市场机制比较健全,各阶段的主导产业的成长基本都依赖市场自发完成,但是,政府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1)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在美国《2009年复苏和再投资法》中,有超过900亿美元的公共投资用于发展清洁能源。在未来10年里,美国还将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研究和开发;2011年在医药和生物领域,美国政府将用于国家健康机构的生物医药资助由10亿美元提升至321亿美元。[17](2)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税收优惠。美国政府为鼓励创新,提出了扩大、简化、并永久延长R&D税收抵免。为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出台了费用扣除和减免所得税两项政策,对从事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研究的公司提供税收抵免。(3)进行融资支持。美国政府增加20%的信用贷款,确保企业能通过信贷进行长期的研究投资。早在2008年,布什政府就签署了250亿美元的高科技车辆制造激励计划,为先进汽车制造商提供低息贷款。美国还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局,作为政府直接参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部门,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刺激国内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政府采购和税收优惠。美国的政府采购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同时,政府通过限制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鼓励本国战略性新兴产品的采购,从而扶持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政府的用户信息反馈使生产者迅速积累经验,改进产品,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加速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另一方面,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购买者实行税收优惠,如曾以抵税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拉动消费。(5)重视产业园区的建设。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模式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由于产业集群具有外部经济、规模经济等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想获得高效发展,应重视发展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就是成功的代表。(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环境。如加强国家的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加大天然气、电气、生物燃料汽车及基础设施投入,扩大互联网的使用范围和服务,加快行业的信息流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日本

日本政府当前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与环境技术有关的环保汽车、LED、节能家电;与新材料技术有关的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机器人技术;工程机械技术;云技术;半导体技术;载人航天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包括太阳能、核能、天然气在内的天然能源技术;生物燃油技术等。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政策措施:(1)政府预测关键技术,制定实施大型科技计划。日本政府通过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制定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选择有利于提高本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技术进行支持,如以财政支持等方式配置稀缺资源,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市场化和企业的技术进步。(2)不断完善研究开发补助金制度,为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日本政府不断加大包括对计算机在内的高科技产品的资金支持。如为了扶植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关键技术的开发,通产省在十几年累计投入约568亿日元,为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日本研发经费总额占GDP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3)建立官民合作开发体制,共同分担研发风险。日本政府建立了政府指导下的政府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官民合作开发体制,来分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风险。政府统一制定技术研发目标,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积极参与到研发活动中去。(4)采取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日本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税收优惠和特别折旧制度,并给予政府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给予优惠的金融支持,使企业获得低息贷款,一旦研发失败,企业只需归还本金,无需支付利息。

3.欧盟主要国家

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盟就确立了造船工业、汽车工业、高技术制造业、IT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IT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科技的发展。进入21世纪,欧盟又把低碳经济作为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环保型经济和互联网技术。2006年的《创建创新型欧洲》提出将电子医疗、药品、运输与物流、环境、数字产业、能源与安全、风能、太阳能、碳捕捉、智能电网、新型核电启动计划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欧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并推出了全方位的政策,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投资,统领成员国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早在金融危机之前,欧盟就提出包括欧洲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力电力系统、核裂变等在内的一揽子能源研发计划。在2009年欧盟即决定筹措总金额为1050亿欧元在2009~2013年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

(1)芬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政策

目前,芬兰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芬兰政府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的政策主要包括:①科学选择主导产业。芬兰政府根据自身的资源、地理、国际需求等条件,在各个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进入21世纪,芬兰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提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这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②支持教育与科技发展。芬兰政府从1980年初就提出以科技开发为核心的科技兴国战略,实行国家与企业共同投资进行研究开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芬兰建立了国家技术创新系统,该系统是建立在发达的教育水平和尖端高科技产品的基础上的。③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在科技研发和高效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芬兰的高科技园区大多建立在当地知名大学附近,这样有利于把科研、生产和产品销售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科研成果迅速商品化,而企业也能够迅速获得科研成果,并有效利用大学的资源设备。同时,高科技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它有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交流和相互作用,有助于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德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政策

2010年德国联邦政府通过的《思想、创新、增长—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把新能源技术、健康与食品、交通工具、安全和通信5大领域列为高技术战略的核心,旨在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开辟未来市场,促进战略重点的实现。德国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政策主要有:①科研投入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德国科研经费的投入中,企业与政府在科研开发项目上投资各占50%,德国企业在申请科研经费时,必须有50%自有资金作为保障,将国家的利益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得企业的创新效率得到提高,从技术层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②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促进创新。良好的科技环境与评价机制是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德国对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比较灵活,不追求短期效益。同时,德国政府对科研投入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设备对社会开放,正在进行的课题是对外公开的,避免重复研究,提高了研究效率;同时,政府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激励了相关企业的创新积极性。③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政府鼓励科研院所与实际应用部门结合,注重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使得上游技术与下游技术相结合。德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科技的推广应用研究,使得产学研能够高效结合起来,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④重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采取多种措施,如示范项目、用户补贴、潜在的市场需求刺激等,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加速市场拓展。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和法律,保护本国市场,促使本国企业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获利,进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⑤实施产业集群政策。政府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政策,吸引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到创新体系中,由于产业集群政策关注产业微观环境和集群竞争力长期发展,因此集群政策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在实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主要经验及对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1.制定专项规划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由于专项规划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专业性,代表未来一定时间内本国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发达国家一般都重视制定专项规划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科学制定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政策

把核心技术的突破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首位,建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关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把握科学技术的超前部署规律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加速科学技术突破向产业核心技术的转化,并带动产业技术体系的形成,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

3.形成完善的激励补偿机制,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政府有重点的财政支持,能有效地刺激民间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引导市场主体从使用高能耗、高排放的技术转向使用低能耗、环保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

4.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方式避免了部门、行业、机构在科技研发过程中独立封闭的弱点,避免了研发与应用相互脱节的情况,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5.重视人才培养

由于产业的竞争主要在于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发达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过程中都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育,加大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在重点领域、高新技术和金融管理等方面都积极引进国外人才,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6.科学布局专业化产业园区

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人才、资源、交通等优势,确定各个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空间集聚,将科研、生产、产品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高科技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结合。(本文作者:谯薇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cyfzlw/62163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