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

幼儿园启蒙教育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一、幼儿园时期教育的特点

1.知识面广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对外界探知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教育的学习安排下,氛围也十分活泼轻松。一般以做游戏形式或者故事之类的情景模式传授知识。但是相对来说,灌输的知识也较多,例如,简单识字、唱歌、跳舞、常识相关的问题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事物也会成为教学知识,所以,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启蒙阶段的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基础。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精细化了,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教育的第一阶段,更应该引起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小班教育阶段、中班教育阶段、大班教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学生的整体特征也会有差异。比如,小班一般是2.5~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外界处于萌芽状态,对外界很好奇,也是最好培养和开发大脑思维的最好阶段,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声像等进行教育,也可以根据孩子实际的状态进行动态学习培养。对于中班和大班教学时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开始对外界有观点和看法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相关事件故事的形成引发他们的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综合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幼儿阶段开启了孩子进入学习的大门,是开发大脑的最佳时期。

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的引入探索

1.中华文化在启蒙时期的引入幼儿教育的整个阶段是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意识价值逐渐形成的阶段,被称为“启蒙时代”,此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行为意识和优秀文化知识注入的时期。中国优秀的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一些文化思想精神和物质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则会启蒙并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在课堂中以故事的方式向他们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如岳飞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发他们去思考和学习。根据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灵活性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向他们传授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

2.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环境探究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的发展不仅向着精细化和人性化发展,更多的是靠优越的环境对孩子的二次开发!探索幼儿教育阶段的中华文化环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加以引入根据教育所在地区文化加以引入,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提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探索精神。对于物质文化,一般用于孩子的互动,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例如剪纸、彩绘之类的。当然,各地的文化背景之类都有所差异,所以也显示了教育的大体性和独特性!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强调“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建构了“微项目”活动课程,提炼了“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学前教育

人常会在成长和成功中选择后者,这是人追求结果的常有思维。其实,“不在乎旅游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真正应有的价值取向。2011年,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在梳理、细化、总结、传承“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申报的课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课题如期结题,并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培育对象。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追寻:“三去三重”过程与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重权威”——教育过程一言堂,教师角色固化,不给幼儿自主、质疑、突破常规的机会;“重功利”——教学过程只关注概念、知识的教授,忽视、剥夺幼儿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儿童立场缺失;“重结果”——教育教学关注预设知识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经验建构的实际状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指导下,基于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原创性地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去结果”并不是否定结果、不要结果,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强调“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面对种子,就必须遵循种子的成长规律”[1],“三去三重”把儿童视为“种子”,致力于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使幼儿天性充分张扬,个性自然释放,灵性快乐生长,从而真正回归幼儿学前教育学习的本真。它注重幼儿好奇(敢于创新)、好问(勇于质疑)、好动(乐于探究)、好学(善于思考)等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等精神实质高度一致,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更具科学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体系,确立了“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师所熟悉、能领悟、可操作的实践性操作流程,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真正从“说教”走向“润泽”,从“功利”走向“快乐”,从“刚性”走向“弹性”,塑造人格于无形,全面提升科学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去结果”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其最终的价值就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回归学习的本真。

二、“去结果”的实践探索:顺应天性,回归本真

(一)建构“微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特色创生

当前幼儿科学课程散落在各种教材之中,科学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性,不成体系,具有零碎性、碎片化的特点,忽视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连续性。基于课程建设碎片化的问题,我们以“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为基点,基于“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建构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微项目”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微项目”),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发展和园本特色的创生。“微项目”指的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开展的微型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它基于幼儿立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以项目的形式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在生活、游戏中深度学习。“微项目”涉及动物类、植物类、沙石类、生活用品类四大探究类型,每个项目包含问题搜索、主题导引、主题网络、活动导航、主题探究、主题环境、主题评价、主题感悟八大板块。其主题微小,体现问题性;目标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丰富,体现真实性;方式多样,体现过程性;环境灵动,体现互动性;评价多元,体现开放性;感悟真切,体现思辨性。“微项目”活动课程追随幼儿探究天性自然生发、生长,润泽了幼儿灵性,实现了幼儿探究的生动、互动和灵动。研发的“蚕宝宝来了”“种向日葵”“快乐石之旅”“车轮轱辘辘”四大经典微项目活动案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同类别幼儿园借鉴学习。

(二)提炼“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创新教学行为方式

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缺乏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法和范式,教师往往停留于观念、理念的层面,普遍存在“一提理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却又回到原点”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吸收了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经典教育理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育观。针对过去科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的弊端,我们创生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学”与“教”全面聚焦“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三大策略,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彻底改变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权威轻事实”等倾向,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焕发灵性。其操作范式为“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在探究中建构、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发现。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引领幼儿尝试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四大环节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多元组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变式。其常规操作流程如下“三策略四环节”实践操作范式创新了教学行为方式,是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拓宽教育评价渠道“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评价结合“三有四好”幼儿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有爱、有礼、有信、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核心素养的考量,遵循“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2]的原则,主张正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倡导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实现评价的形式、主体、功能的多元性、个性化,促进幼儿持续发展。课程评价工具《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记录册》的运用,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专家指导全程化,研究不断深化

我们牢牢把握开题论证、课题调研等契机,与专家充分对话,充分吸取经验,直面问题,对课题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进行反复梳理和修正,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凝练“去结果”的内涵、特征,梳理操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研究品质。在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选题独到,立意新,定位高,课题设计完整,框架清晰,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课题研究成果“‘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市推选申报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并获二等奖。申报过程中,相关专家亲临现场,给予手把手的指导,厘清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二重二去二淡化”到“三去三重”,使课题核心理念更清晰、更透彻。

(二)研究成果多元化,多主体获得发展

⒈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灵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启迪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的研究思路,强调尊重幼儿的探究天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实现生动、互动和灵动发展,真正成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本真”儿童。

2.实现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生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并不断地得到优化,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师们牢固树立“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观念,基于儿童立场,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真正成为“呵护童心,守护童真,激发童趣”的“求真”教师。

⒊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家长既是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幼儿园周边环境(公园、印刷厂、同里古镇等)也都成为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⒋推进了幼儿园科技特色建设。伴随着课题的研究,幼儿园从日常管理、教科研活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到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浓郁的科学探究的气息,科技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三)成果推广多平台,赢得广泛赞誉借助

“一室一基地二中心”,即肖菊红名师工作室、“幼师国培”项目实践基地、幼教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探究式启蒙教育研究中心,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核心团队,定期开展主题式沙龙、跟踪观察、课程审议、公开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推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同行的高度认可。幼儿园先后承办瑞吉欧教育与中国早期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全国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暨区域游戏的设计策略高级研修班、教育部“国培计划”研修等活动30多次;先后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外访学团来访,接待来自西藏、山西等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幼儿教师来园参观学习。肖菊红园长担任省教育评估专家、省“名师送培”专家、省校(园)长网络课程授课专家、苏州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专家、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肖菊红、周惠英应邀在省教育厅选派赴英国培训学习结业成果展示、校长国培计划、长三角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省引智培训等活动中公开教学10余次,开设讲座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幼儿园编著的《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20例》公开出版,10多篇科学启蒙教育论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早期教育》等期刊。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教育的“种子法则”[J].人民教育,2015(11).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1.围绕地方名吃的原则。围绕地方名吃的原则是指充分利用各地方名吃特有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等,将各地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及文化底蕴展现给幼儿。幼儿园以各地特色名吃为线索展开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全面、具体地了解各个地方的民俗习惯与风土人情。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或嗜麻辣,或喜生猛,或尚清淡,或重浓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全国范围来看,像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太原的刀削面、新疆烤羊肉串等都展现了不同地方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像南京名吃虎皮三鲜、苏州美食酱鸡、桂林的鸳鸯马蹄等驰名中外的地方美食。立足地方菜系的原则充分地将各地特有的人文风貌、饮食习俗充分展现给幼儿,从而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地方菜系色香味俱全,且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更肩负着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伟大使命。幼儿园围绕地方名吃对幼儿进行饮食文化启蒙教育,使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国学文化、民族精粹能够以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展幼儿视野。

2.结合幼儿饮食特点的原则。结合幼儿饮食特点的原则就是要立足中华饮食文化相关知识,并充分结合儿童兴趣点、认知水平和饮食需求等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无论是“传统菜系”的讲解,还是“地方名吃”的渗透,都应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应充分立足幼儿对饮食口味的偏好和饮食造型的兴趣,借助多样的主题活动将中华饮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像造型奇特、口味香甜的糖葫芦将劳动人民巧用大自然食材的智慧展现给幼儿;造型夸张的陕北面花、胶东大馍呈现给幼儿的则是劳动人民在饮食制作上的精美细致。食材的碰撞把饮食的韵味渲染得分外浓郁,相信幼儿在这种渲染中对中华饮食、中华饮食文化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厚。幼儿园结合幼儿饮食特点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兴趣,提高幼儿参与度,从而增强幼儿对本民族饮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铺平道路。

二、幼儿园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途径

1.欣赏中华饮食菜品。幼儿园在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选择刀工精湛、色彩鲜明、形状奇特的菜品向幼儿展示中华饮食的外在形象美,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制作精细的川菜夫妻肺片、多而不杂的粤菜及第粥,展现的是工艺美;乳白清雅的鲁菜奶汤蒲菜、色泽红亮湘菜辣子鸡等展现了色泽美。中华饮食文化的外在美,可以让幼儿通过视觉切实感受到,而中华饮食文化的意境美则从听觉、嗅觉和心灵上影响着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还有饮食礼仪之美、饮食环境之美等,都把幼儿的美感引向新的境界,提升了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审美认知。幼儿园还可以借助一些关于中华饮食的名人轶事、喜闻乐见的饮食习俗,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将抽象的中华饮食文化,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幼儿将饮食美味与饮食的内在精神追求结合起来,真正去欣赏和享用中华饮食带给他们的视觉盛宴。

2.体验中华饮食制作。中华饮食的制作手艺是撰写人类味觉记忆史、民族文明的通用语言。幼儿园在中华文化饮食启蒙教育活动中通过图片的展示、故事的讲解,可以激发幼儿直接参与饮食制作,有利于幼儿感受饮食制作带来的快乐,享受中华饮食带给他们的酣畅淋漓的美感。中华饮食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劳动者对自然馈赠食材的灵活运用,其中渗透着劳动者的智慧美和劳动美。一是选料丰富广阔“,我们中国人便从树上吃到陆地,从植物吃到动物,从蚂蚁吃到大象,吃遍了整个生物界”;二是调料复杂精细,常见的调味品像酱油、豆豉、味精、醋、酒、生姜、麻油等足足有几十种;三是烹调手法精湛深奥,像凉拌、炒、蒸、煮、煎、炸、焖、焗、炖、煨、烧等有几十种;四是刀工严谨讲究,食材可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米茸等大小均匀、厚薄适中的各种形状。正是这种灵活而非机械的饮食制作技术,使中华饮食文化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超越,使中华饮食文化充溢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幼儿置身其中,必定会受其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体验制作时,幼儿园可以利用幼儿好动的特点,借助各种炊具唤起幼儿动手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扮演小厨师为大家制作各种美食,启发幼儿团、捏、搓出元宵、月饼、饺子、麻花、烧饼、面条等,让幼儿置身其中,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中华饮食文化的机会。

3.感受中华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是一个历史文化长卷,在这个历史文化长卷中,幼儿能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丰富民族文化的情感,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尤其是民族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多姿多彩内容,更有利于幼儿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灿烂辉煌。“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除旧迎新除夕饺子宴,“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灯火十五晚”的张灯结彩闹元宵,“雄黄酒、插艾蒿、吃粽子,龙舟竞技九州同”的纪念屈原爱国情怀的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月,吴刚嫦娥同祝贺”的阖家团圆中秋节等,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节日饮食文化,传递给幼儿的是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文化饕餮。幼儿园在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图片、广播、实物展示等途径,刺激幼儿的感官。幼儿通过欣赏、体验制作和感受中华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由知之到熟之再到爱之,逐渐地由远及近、由景及情,耳濡目染,从最初的感知中华饮食文化,逐步升华到热爱祖国璀璨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情感中来。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幼儿园公共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公共环境是指幼儿园建筑内部的门厅、走廊、楼梯间等公共部分。为了创设让幼儿能够互动科学启蒙环境,我们幼儿园从大厅环境、科技走廊、楼层公共区域、科学版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创设。1、大厅环境:走进园所大厅,科学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创设了“翰林科技节”的教育环境。在从大厅到时光隧道到科技大空间门口通过大班幼儿亲子制作的形式制作了八大行星,通知按照八大行星的位置进行悬挂。同时各种各样自制的太空人、星球、飞碟、流星、星星家长点缀悬挂。整个幼儿园的大厅徜徉在科技的海洋里。2、科技走廊:时光隧道里创设里幼儿可以自己操作对应的科学小百科,如:为什么人会晒黑?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等等。3、楼层公共区域:一楼大厅以年级组为单位创设了生活小百科系列,分为植物、动物、汽车、种子、水果五大主题,通过幼儿收集、亲子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每一个系列作品都加以图文结合的介绍,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二楼走廊以年级组为单位创设了文化阅读系列,分为精装、简装、卷轴装、蝴蝶装、线装五大主题,通过亲子制作的形式进行展示;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4、科学版面:创设了玩转科学版面:每月根据年龄段进行一个主题系列活动。如:小班的水的秘密,中班的磁性世界,大班的黑夜密语等等。

二、专业活动室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科发室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专业活动室,良好的环境创设能够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通过观赏、倾听、品尝、触摸、摆弄等各种方式,实现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去了解、感悟、认识周围世界中自己感兴趣的奥秘,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打造科发室环境。1、我们将园所的科技大空间门口创设了科学小实验版面,将各班幼儿进行的具有年龄特点的科学小实验按照一步步的实验步骤通过照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幼儿感受科学的奥秘。2、专业活动室按功能分为观赏区、实验区、操作区、探索区。每个区域做上醒目的图文结合的标牌。3、专业活动室里悬挂各种教师自制的科学小挂饰,渲染科学发现室的氛围。4、我们将幼儿可操作的科学材料分为幼儿可以人手一份的、小组一份的以及集体观赏的,同时我们还按照幼儿的年龄段特点以及每种材料的难易程度将操作材料进行分类,便于幼儿在操作中进行选择也便于老师在活动中进行记录。

三、班级科学区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区角活动时幼儿非常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将科学区角按照功能分为观赏区、实验区、操作区、投放一些成品以及教室自制的科学小玩具将科学材料分类进行摆放,同时一一做上标记,让幼儿在课间活动的时候进行操作和探索。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同时增添科学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探索和发现。1、我们积极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其设置要体现趣味性、操作性、游戏性、安全性,内容要丰富,形成应多样,使孩子一玩百思、百玩不厌。2、我们在班级科学区提供简单的观察、实验、操作材料,如平面镜、凹凸面镜、在棱镜、磁铁、小斜坡、平衡杠杆、电池、小灯泡、小陀螺、小苏打、醋、小汤勺、玻璃杯……。3、在游戏区里可以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大自然的秘密”“、充气小手”、“水往高处流”“、火箭发射”等等,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主地探究,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四、科学启蒙互动自然教育环境创设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自国务院颁发下达对当前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以来。我XX市各所幼儿园皆积极贯彻国务院文件的相关内容,加强幼儿教育的组织与管理,进一步使规范化幼儿教育工作落实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我XX幼儿园更是主动参与到整改活动之中,我XX幼儿园坚持全面展开规范办园的建设活动,认真学习我市人民政府下发的《有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国务院下发文件的总体要求,将规范办园工作和预防“小学化”倾向全面落实于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之中,全力建设成为一所开发幼儿智力,保障幼儿健康,陪同幼儿开了成长的规范型幼儿园。

一、创建创新规范教育理念

我XX幼儿园一直坚持以端正的教学理念,建设规范型幼儿园。我XX幼儿园再启蒙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树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主要指导,以素质教育,优化教育,快乐教育为办学方针的教学目标。坚持“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开发具有特色意味的科学启蒙教育教学模式,以有趣的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活动,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强化幼儿娱乐式体育活动,在带给幼儿快乐的同时,强健幼儿的体制,为幼儿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建设严格规范办园制度

我XX幼儿园自建园以来就十分重视幼儿安全,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我园的重要目标。因此,我要首先对园内的安全措施方面做出重点建设,我幼儿园建设于远离污染与噪音的安全地带之内,我园园舍独立,具备有齐全的安全消防工具,在房屋,墙面以及各个设施的角落地带设立有安全保障设施,对于尖角物品以及园内设施都包有较厚的海绵护垫,以预防儿童在玩耍时的安全隐患,提供较高的安全保障。我园设立安全责任制度,安排定期定点人员准时定点对室内进行排毒通风措施,保证教室场地干燥,以提高儿童在我园内的安全性活动。

2、规范办园规模教育

我园在重视保障儿童安全生长的同时,还加强了幼儿的活动场所建设,以及教师质量建设。我园设有较大的户外活动场所,利用此场地开展一些例如羽毛球赛,跳绳比赛等赛事活动,让儿童不仅仅在室内的小空间,小范围里娱乐,学习,还可以在室外开展小型球类运动等文娱活动,来丰富儿童的园内学习生活,除此之外,我院还设有指定的办公房幼儿厕所以及其他备用房。

在教学教师质量方面,我园进行了严格的教师选择,淘选具有极强的责任心,耐心,亲和力以及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建设师资力量强大的教学队伍。再教育实施方面我园坚持依法办学,娱乐教学,以保障幼儿的学前教育得以良好的发展。在收取学费方面,我园坚定优质公价,公正平等的园内财务制度,保障我园的财务规范。

二、改善教育教学实施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先从欧洲来说,他们早就从中世纪就开始跟着长辈们一起出入教堂进行礼拜活动,活动的形式多半以教堂音乐为主。教堂音乐有两个特点:一是旋律简单,便于传播;另一个是合唱,合唱的和声编配基本上是三度或六度的不完全谐和音程,这种编配不仅能使和声效果特别和谐,而且可以在人的听觉中可以获得一种“共颤”的效果。教堂音乐不是那种震撼性的音乐,而是一种渗透性的音乐,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洗涤人们的心灵。他们从小就在教堂音乐的影响下接受了所谓的音乐启蒙教育①,同时被多种多样的多声部和声熏陶着,音乐的感觉自然而然会产生。所以,后来发展到欧洲人十分注重和声,这也是音准概念很强的传统本源所在地。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也有很多歌曲形式,比如民间音乐、革命歌曲等等。但是我国却没有欧洲浓厚的宗教音乐的文化背景,现在的儿童接受的音乐教育多样而凌乱,没有规范性。大部分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是来自于家中从事音乐的人;而有的儿童可能来自于学习乐器的兴趣或者是民歌、戏曲的影响等等。排除一部分儿童在学龄前接受的不同程度的音乐教育之外,大多数的儿童在学校接受的音乐启蒙教育是简易随性的。这很难保证儿童能学到最基本的音乐素质和知识,如果再加上一些儿童没能进入学校学习或是学校根本没有能力安排系统的音乐课程,这样孩子们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音乐知识。像在笔者幼儿时期,学校比较重视文化学习,偶尔一节课有音乐课,但是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并没有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导致现在对音乐课毫无兴趣,更加严重的现象是,可以看见一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睡大觉的景象。所以说,音乐的启蒙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音乐启蒙教育能加强幼儿的脑力发育。我们以前在《生物学》课本上学过,人的大脑在作用上有着很明显的分工。我们大脑的左右半球是各司其职但又彼此和谐。大脑的左半球主要负责数字解析;而右半球则是影音解析。我们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的教育,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左右脑的均衡发展②。我们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来制定活跃的音乐启蒙教育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愿意学,他们每当遇到问题就会去思考,这样头脑便越用越灵活。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加强幼儿身体本能的发育。音乐活动和身体也是有紧密联系的。音乐中无所不在的节奏感可以带动幼儿的身体运动。世界上每一种事物都是由自然界万物生长演变而来的,音乐中的节奏也不例外。如此说来,一方面幼儿可以从所听到的音乐中模仿自然界中某种生物状态和情感状态,另一方面,我们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的律动中开始音乐活动,使幼儿能持着轻松感去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1.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发展变化,并且对这些内容大胆展开想象,比如听到了紧凑的一段音乐,很容易联想到紧张的场景等等,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识。

2.幼儿音乐理解力的发展。音乐理解力是指幼儿在听到某种音乐中所体会到其表达正确的思想情感。其中含有旋律、音色、节奏、力度等表现方式。在整个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们每感受一种音乐的同时,相对应也会产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感情色彩、表达方式等等。我们通过音乐启蒙教育,引领幼儿感受音乐的情感,才会让幼儿深刻地理解音乐。

3.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发展。音乐表现力是指幼儿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了初步认识,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情感去演绎一部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我们会发现,幼儿一般都很活泼好动,正因为他们这种性格特征,从他们的肢体动作、语言中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的音乐才会富有生机,孩子们才能从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所以,教师通过快乐的音乐教育活动,多制定有关音乐的小游戏,积极和孩子们进行音乐互动与交流,适当的赞扬并鼓励幼儿,才能使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得到充分发展。相反,在一堂音乐课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念课本,没有去跟幼儿互动,整节课下来,气氛过于紧张凝重,幼儿本身活泼的天性也被压制下来,更别说让幼儿去表现自己。

4.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发展,是指幼儿能根据作品本身的情感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自在地演绎一部作品。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并且及时鼓励孩子们。比如说,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自由编排动作等等。像这种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的上课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才能,还可以加强孩子的创造意识。

三、音乐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

(一)正确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

音乐启蒙教学方式应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对应。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好奇心强的心理活动在音乐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情绪变化快、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幼儿音乐教育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兴趣和快乐的心情。由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懂得察言观色,准确地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去了解孩子当前的音乐学习心理,正确掌握孩子对音乐的当前需求,去开展符合孩子现状的音乐教育活动,孩子才会对音乐有兴趣,并且感到快乐,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营造优良的音乐教育环境,加强节奏感的训练

幼儿的音乐教育需要一个优良的环境氛围。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贴切孩子们的生活,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起点的一个场景,影响远远大于学校给予的教育。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家庭音乐氛围,可以让孩子们在家里表现音乐时能轻松自在,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且可以同时间培养孩子的优良音乐素养。音乐不只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还是语言、律动的共同体。在幼儿接受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应当把音乐、语言、律动等元素相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表达一首歌的时候,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摆动起来,从而进行最基本的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并且教幼儿几个简单的动作,幼儿在律动的同时,脑海中自然而然的会把自己做的动作与旋律相结合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教师通过歌曲的旋律、语言以及律动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不仅使孩子语言能力有进步,身体的灵活性也会提高,而且在提高孩子节奏感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片段的记忆力,这对家长和老师来说是简单可行的教育方式。

(三)设置亲子活动,加强听觉能力训练

家长要多带领孩子参加亲子活动,譬如幼儿园、社区等地方举办的亲子活动。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听觉训练,如边唱边听等。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幼儿对音乐的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例如,在幼儿园里,每当期末的时候,学校都会举办家长会,期间也会有家长带领孩子一起玩的音乐游戏。最常见的是,家长面前会摆放三个左右的乐器,孩子背对着家长,家长弹一种乐器,然后让孩子猜出乐器,再延伸点,甚至可以让孩子模仿音高或者音色。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孩子听觉能力,还能使家长与孩子间更加亲密。

(四)选择合适乐器,增强创作力训练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并不是只扮演一位听众,还可以是一名音乐创作者。这样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去实践音乐、学习音乐。对孩子来说,乐器不仅是乐器本身,更像是一种玩具,严格来说还是一种教育的载体。所有乐器中,打击乐器的音色最独特、最丰富,便于启发孩子即兴创作欲望的理想效果③。可以依据幼儿喜爱敲敲打打的天性,选用构造简单、便于操作、演奏音量可控制的打击节奏乐器作为教具,如三角铁、沙锤、碰铃、双响梆子、木鱼、响板、串铃等,这样不仅能训练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在幼儿课堂中,教师为了活跃音乐课堂气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带来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器,或者直接用现有的物质代替那些乐器,比如笔、钥匙、书本等。教师会让孩子们发散思维,自由创编他们认为好听的音乐效果。整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很开心,同时也会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结论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教育质量;物质环境;精神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不但应该对幼儿生活起居负责,同时还要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实现质量的提升,就要营造良好幼儿教育环境,从而给幼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一、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作用

幼儿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幼儿园通过营造良好的幼儿活动环境,能够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感悟生活,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幼儿思维的活跃性。此外,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还能引导幼儿提升审美能力,带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利用户外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会观察,教育幼儿爱护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让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幼儿环境创设的内容

其一,物质环境。物资环境是幼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必须重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撑。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要遵循安全性和层次性的原则,各项设施的设计和投放都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这是由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决定的。尤其是一些细节,要特别留意,如台阶做好警示、转角避免划伤幼儿等。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要注意物质环境的层次性,要适合幼儿的成长需要,要有一定的创新性,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探索。所以,在进行创环境设时,幼儿园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思考各种因素,创建出适合幼儿发展、能够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良好环境。其二,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相比,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园除了应该给幼儿营造一个较为舒适、安全的环境,还要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生活氛围。针对幼儿教育的精神环境创设而言,关键因素在于幼儿园领导及教师。一方面,幼儿园应该做好文化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良好工作理念和认识,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幼儿给予高度关注,多尊重、多信任,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优化幼儿环境创设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对策

其一,教学环境。良好的幼儿教育需要具备完善的硬环境。首先,周围环境应该优美,应该有大量植物,以提高幼儿审美感受,让幼儿感悟环境带来的美好体验。其次,幼儿园的活动场所要宽敞舒适,以确保在安全的基础上,让幼儿充分进行活动。再次,幼儿园内部需要设有大量的游戏设施,这些设施在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应该有利于幼儿的各项技能的提升和伙伴之间的协作。最后,各活动区域的功能要进行科学划分,例如,幼儿休息区域和室内活动区域不要合在一处,这样会使得整个房间功能显得较为混乱。优秀的幼儿园房间功能应该做到简洁明了,有游戏场所、休息场所、餐饮场所等,幼儿可以在这种环境中愉快地接受启蒙教育。其二,师资团队。就整体而言,幼儿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较为短缺,而部分非专业幼儿教师自身水平还有待提升。因此,打造一个专业的师资团队对幼儿教育而言至关重要。幼儿教师的责任相对较重,要通过教学启蒙开发幼儿智力,要通过专业引导让幼儿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到幼儿教育环境中。优秀的教师能够对幼儿有着强烈的责任心,能够看管好幼儿,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各种危险,能够利用游戏方式开发幼儿智力,能够和幼儿和谐相处。幼儿教师对幼儿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通过给幼儿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其树立良好的思维意识和品行。教师对待幼儿要体现出专业性,不能体罚幼儿,不能采用伤害幼儿自尊心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因此,好的幼儿园需要充足的专业幼儿教师支持。其三,早教氛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得到良好环境氛围的支持,幼儿园应通过营造良好的早教环境,实现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这种氛围的营造一方面靠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一方面靠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营造的精神环境。而且归根结底,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主导作用。幼儿园墙壁上会有各种故事的绘画,如孔融让梨等。幼儿自身对这些色彩艳丽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利用这些故事引导幼儿感悟其中的道理,让幼儿学会互敬互爱。为了营造良好的早教氛围,幼儿园的活动材料需要凸显趣味性,例如,幼儿通过组合地板的拼接,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能让其在增强智力的同时培养动手能力。总之,幼儿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要确保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这是家长共同的期望,是幼儿园的使命。因此,幼儿园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工作,在教学环境、师资团队、早教氛围上下功夫,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快乐且有价值———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J].学前教育研究,2014(05).

幼儿园启蒙教育范文第8篇

一、传统蒙学中的德育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具体到启蒙教育,则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蒙以养正,正为首要

《易经•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所谓“养正”,就是培育正心,根绝邪念。也就是说,教孩子如何做人,首先要让孩子分清正邪、明白善恶,而这最好从娃娃抓起。幼儿阶段是品性养成的关键时期,传统蒙学讲究以知进德、以知促智,强调挖掘善性、开启良知并引领人生。我们从《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等经典启蒙教材中不难看出。

(二)仁爱教育,爱是核心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爱”,而《弟子规》中的“仁爱”思想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有仁爱思想的人,犹如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柔软而细腻,正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教育孩童,就要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幼儿心田,让幼儿关注身边人,心系家人、伙伴,广泛地爱人。

(三)感恩教育,以孝为先

“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父母是生命的源头,生养之恩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关于“孝”的内容很多。《三字经》中的“首孝悌,次见闻”,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弟子规》在第一部分《入则孝》篇对“孝”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师要借助这些资源,教育孩子从小常怀感恩之心。

(四)品行教育,诚信为本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个价值,在传统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弟子规》有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又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的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二、传统蒙学德育中的方式方法

传统蒙学不仅沉淀了大量的德育思想价值及观念,还积累了很多教育方式或方法。这些方式或方法,直到今天仍有传承或借鉴的意义。要知道,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历史的传承,结合实际,使二者在融合中发展。

(一)近处取譬,深入浅出

传统蒙学从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出发,注重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将传统道德思想渗透到一日生活中。传统蒙学不讲大道理,而是深入浅出地启蒙熏陶幼儿。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提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由此可知,蒙学要从幼儿一日生活洗脸、漱口、梳头、穿衣、穿鞋做起,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切不可急于求成,要遵从循序渐进、日生日成的原则。

(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玩,枯燥、刻板的说教和规范很难被幼儿接受。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采取适应幼儿心智特点、活泼有趣的形式。传统蒙学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讽诵诗歌趣味盎然,能使幼儿乐学;游戏教学使幼儿在欢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将传统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也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传统蒙学经典大多采取诗歌、故事、警句等形式,润物无声。《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蒙学著作,三字一句,简洁精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粗浅的生活常识,便于背诵记忆。寓教于乐的理念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也被广泛应用。现在的幼儿园中,游戏、戏剧表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教育形式。比如某幼儿园把“子路染布”的故事改编成舞台剧,让孩子们在亲身表演中体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为学道理,或把“孔融让梨”“木兰从军”“负荆请罪”等传统故事以游戏、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园课程内容具有情境性。事实证明,这种代入式的表演教育方式效果显著。

(三)营造环境,重视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