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

下岗人员论文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劳动力市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形成的两个主要集团的利益进行分析,从城市政策角度分析两集团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得出两集团之间并未形成“零和博弈”,且农村移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的结果。并据此分析这一结果产生的制度与政策原因,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1.街时期城市劳动才市场的两大利益集团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力流动政策也在改革中不断推进。先后经历了1979^-1983年的控制流动时期(实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1984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许流动时期(国家允许农民自筹资金进城务工经商);1989-r1991年的控制盲目流动时期(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局部调整);1992^2000年规范流动时期(实施就业卡管理及小城镇户籍制度)。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劳动力流动政策又发生了更为积极的变化。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2000)(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的意见)(2002)等取消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政策;(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2001),(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2003)(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2004)等劳动力流动配套改革的措施。这些变化表明,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改革城乡分割体制,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并卓有成效的步伐。可以说,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已经进行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然而,劳动力市场种种约束的放开,必然使得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原有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发生转移,其矛盾将更加尖锐化,使得政府的调节机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两集团的界定。在“户籍制度”下,劳动力市场按劳动力的不同身份大体划分为“城市阶层.和“农村阶层”。在这种制度下,“城市阶层“高于“农村阶层”,原因在于城市是经济的“天堂.,而农村则是经济的“地狱“(Knight和Song,1999)0随着劳动力流动政策的日益松动,“城市阶层’和“农村阶层“不仅地井始发生变化,而且不同阶层内部也开始出现分化。继国营部门的“铁饭碗’找破以后,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重组“、“下岗分流”等激进的城市改革使得曾经位于高位的“城市阶层’开始降位。在“农村集团’中约有1亿多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既使在农村也有维三分之二的农户从事非农生产(Song和Appleton,2004)。可见,从就业角度看,“城市阶层“和‘·农村阶层“的界限已经模糊。

因此,在原有的阶层上又出现了新的两个集团,即“城市下岗失业集团’与“农村移民集团”。“城市下岗失业集团”专指户口在城市,男性16^60岁,女性16-r55岁m,企业下岗及社会新增失业人群。2004年城市下岗和失业人群合计1009万人,城市失业率5.780om,并呈继续上涨趋势。

“农村移民集团’专指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向城市转移的人群。学术界广泛认为农村约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其中1997~2004年间以年14.9%的增速向城市转移,2006年农村移民总t已达1.2亿。。

两集团之间的数量差异及竞争与抗衡代表着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主要社会群体的主要矛盾,两集团之间竞争与抗衡的强弱与结果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外部分环境。

2.两集团利益关系介析

对“城市下岗失业集团“与“农村移民集团”之间的关系分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两集团之间是否是一种“零和博弈’,即农村移民所得即是城市下岗人员所失?二是,两集团之间的竞争是否势均力敌?

2.1两集团的利益争夺点。从就业角度上看,利益的竞争焦点主要领集中在就业机会、就业行业和就业收入等三个方面。

2.1.1就业机会。大部分城市下岗人员是通过政府组织重新就业的,且尚未就业的人员依然指望从政府那里获得帮助。相比之下只有极少t的农村移民可以通过政府就业机构获得工作。

Grant87526研究项目测算

2.1.2就业行业。从行业分布上来看,下岗人员则大部分在制造业(53.900),企业性质多为国有企业(6300)或城市集体企业(2900)且拥有长期就业合同。农村移民更多地集中在商业、餐饮业(42.300)与服务业(24.500),企业性质多为个人业主(60.200)④。2.1.3就业收入。就业收入可以体现在工资收入、住房成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诸多方面。工资性收入随职业类型而变,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移民的平均住房成本比城市下岗人员高出大约四倍;农村移民中享有企业或政府提供的养老金比例低于400,而城市下岗人员享受此待遇的比例为9000;从医疗保险上看,农村移民与城市下岗人员的享有比例分别为900和7700。

2.2两集团利益关系分析。从上述三个利益焦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两集团之间并未形成“零和博弈”,即农村移民与下岗人员的就业行业维度并未发生重叠,农村移民被普遍排斥在“优等”工作之外。二是,在两集团之间的就业机会与就业收入的博弈中,农村移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移民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市下岗人员。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两集团竞争的实质是“有权益集团”与“无权益集团”的较量,其结果不言自明。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从政策角度分析:

2.2.1制度障碍。制度的变革将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分配。在原有的城乡分割体制下城市居民的各种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水平远远好于农村,且城市规模越大,这种差距就越大。随城市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从利益的变化上看,是农村移民与现在的城市下岗人员争饭碗、争夺城市公共资源,甚至会引起城市就业的恐慌。制度的惯性使城市仍然以原有的“城市阶层”和“农村阶层”的身份决定是否提供福利和服务的公共管理模式。因此,只要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依然存在,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村移民地位的改善难度很大。

2.2.2政策执行。尽管中央政策朝着劳动力公平流动的方向变化,但城市政府的具体政策执行不尽相同。在户籍管理上、就业制度上、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各种歧视。

对于城市政府来说,通过相对“歧视”的政策,控制大量农村移民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将更多的城市工作岗位分配下岗人员,是更容易的,且没有政治风险的选择。“数量悖论“旧lson,1985)对这种政策倾向形成的解释是,农村移民虽然人数众多,但因居住地分散而导致集体行动中过高的沟通成本,以及由于单个农村移民利益只是整个利益的一小份额,因而造成免费搭车现象,进而导致缺乏政治力量。同时,城市政府的组成人员基本上来自于城市居民(既使是农村移民的后代进入其中,其身份的变化也导致了利益的变化),因此政府构成的性质也决了城市政府不可能代表农村移民的利益。

3.政策建议

3.1政策的利益均衡。政策的调控往往会影响地方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或人群的利益,因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方及相关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反映,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如需进行利益的谈判,则应建立各方面利益的代表,特别是农村移民利益的代表或组织。否则既使是好的政策,也会在地方政府的执行中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是不能通过中央政府的直接干预解决的。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第2篇

我今年32岁,89年毕业于安广师范,后保送至长春师院体育系,91年毕业后回到安广师范任教,93年至96年在东北师大体育系函授毕业,自工作以来,一直勤奋上进,在教学和训练中取得很好成绩,公开课和论文多次获奖,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在本次竞争中,我竞争的是院企办公室。

我们学校的发展,教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经济状况密不可分,而校企是学校经济来源之工,“在教科产结全日益紧密的今天,高师院校的经费来源由政府投资为主转向自身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因此我认为应加强对校企的管理,提高校企的经济效益。假如我在本岗位任职,会尽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要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市场,考查分析现状,合理论证,找出规律,这里,了解市场,对市场心中有数是很关键的,现在看来,我们即将加世贸组织,虽然有很多商机,但也该看到,经济状况的不稳定性,比如下岗人员多,商业活动随之增多,竞争激烈,农民收入少,企业效益差,购买办降低,结果常常投入大,收入少,因此对项目的开发要慎重,并且要制订出定期考查市场的计划,拿出调查结果可报告,并将这一项工作定为常规工作之一。

二、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实是求事。

就我院的实际情况,如果开发新项目,应重点考虑我校的现有资源,条件去进行,这样,即减少了学校资金的投入,又避免了现有的资源的闲置,比如,体育馆,可在课余时间注册为一个大中型的健身活动场所,还有我院的出租房,如果在无人承租或者租金过低的情况下,可想办法开办自己的企业或资料书店待去经营,再有我院北区附近也正处开发之中,新建了移动通讯待单位如有时机也可酌情开发项目,这样即增加了学校的收,投资不大,便于管理,又为本院师生创造了条件,如果学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加深,可考虑许多服务,可以由我们自己的企业解决。

面向市场,更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风险,投资少,见效快,有前景的项目去考虑如果真正有可行性项目,也要反复调查,反复论证,慎重考虑,向领导建议,研究、商讨最佳方案。

三、经营好新项目,扶持好原有企业。

校办企业是一种社会商业活动,同其它活动一样,要守信誉,守规则,依法行事,旦创建了新项目,要积极获取信息,强化管理和服务,保证商品质量,畅通流通渠道,保证正常商业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益,保证利润,同时不给学校、领导、企业、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原有企业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及时沟通,出谋划策,指导经营,只有使它们经营好,学校的收入才会相应提高。对学校其它资产的出租,使用要账目清楚,管理完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四、加强学习,提高水平。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第3篇

我们学校的发展,教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经济状况密不可分,而校企是学校经济来源之工,“在教科产结全日益紧密的今天,高师院校的经费来源由政府投资为主转向自身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因此我认为应加强对校企的管理,提高校企的经济效益。假如我在本岗位任职,会尽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要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市场,考查分析现状,合理论证,找出规律,这里,了解市场,对市场心中有数是很关键的,现在看来,我们即将加世贸组织,虽然有很多商机,但也该看到,经济状况的不稳定性,比如下岗人员多,商业活动随之增多,竞争激烈,农民收入少,企业效益差,购买办降低,结果常常投入大,收入少,因此对项目的开发要慎重,并且要制订出定期考查市场的计划,拿出调查结果可报告,并将这一项工作定为常规工作之一。

二、立足现有,解放思想,实是求事。

就我院的实际情况,如果开发新项目,应重点考虑我校的现有资源,条件去进行,这样,即减少了学校资金的投入,又避免了现有的资源的闲置,比如,体育馆,可在课余时间注册为一个大中型的健身活动场所,还有我院的出租房,如果在无人承租或者租金过低的情况下,可想办法开办自己的企业或资料书店待去经营,再有我院北区附近也正处开发之中,新建了移动通讯待单位如有时机也可酌情开发项目,这样即增加了学校的收,投资不大,便于管理,又为本院师生创造了条件,如果学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加深,可考虑许多服务,可以由我们自己的企业解决。

面向市场,更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风险,投资少,见效快,有前景的项目去考虑如果真正有可行性项目,也要反复调查,反复论证,慎重考虑,向领导建议,研究、商讨最佳方案。

三、经营好新项目,扶持好原有企业。

校办企业是一种社会商业活动,同其它活动一样,要守信誉,守规则,依法行事,旦创建了新项目,要积极获取信息,强化管理和服务,保证商品质量,畅通流通渠道,保证正常商业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益,保证利润,同时不给学校、领导、企业、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原有企业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及时沟通,出谋划策,指导经营,只有使它们经营好,学校的收入才会相应提高。对学校其它资产的出租,使用要账目清楚,管理完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四、加强学习,提高水平。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第4篇

我今年32岁,年毕业于安广师范,后保送至长春师院体育系,年毕业后回到安广师范任教,年至年在东北师大体育系函授毕业,自工作以来,一直勤奋上进,在教学和训练中取得很好成绩,公开课和论文多次获奖,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在本次竞争中,我竞争的是院企办公室。

我们学校的发展,教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经济状况密不可分,而校企是学校经济来源之工,“在教科产结全日益紧密的今天,高师院校的经费来源由政府投资为主转向自身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因此我认为应加强对校企的管理,提高校企的经济效益。假如我在本岗位任职,会尽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要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市场,考查分析现状,合理论证,找出规律,这里,了解市场,对市场心中有数是很关键的,现在看来,我们即将加世贸组织,虽然有很多商机,但也该看到,经济状况的不稳定性,比如下岗人员多,商业活动随之增多,竞争激烈,农民收入少,企业效益差,购买办降低,结果常常投入大,收入少,因此对项目的开发要慎重,并且要制订出定期考查市场的计划,拿出调查结果可报告,并将这一项工作定为常规工作之一。

二、立足现有,解放思想,实是求事。

就我院的实际情况,如果开发新项目,应重点考虑我校的现有资源,条件去进行,这样,即减少了学校资金的投入,又避免了现有的资源的闲置,比如,体育馆,可在课余时间注册为一个大中型的健身活动场所,还有我院的出租房,如果在无人承租或者租金过低的情况下,可想办法开办自己的企业或资料书店待去经营,再有我院北区附近也正处开发之中,新建了移动通讯待单位如有时机也可酌情开发项目,这样即增加了学校的收,投资不大,便于管理,又为本院师生创造了条件,如果学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加深,可考虑许多服务,可以由我们自己的企业解决。

面向市场,更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风险,投资少,见效快,有前景的项目去考虑如果真正有可行性项目,也要反复调查,反复论证,慎重考虑,向领导建议,研究、商讨最佳方案。

三、经营好新项目,扶持好原有企业。

校办企业是一种社会商业活动,同其它活动一样,要守信誉,守规则,依法行事,旦创建了新项目,要积极获取信息,强化管理和服务,保证商品质量,畅通流通渠道,保证正常商业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益,保证利润,同时不给学校、领导、企业、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原有企业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及时沟通,出谋划策,指导经营,只有使它们经营好,学校的收入才会相应提高。对学校其它资产的出租,使用要账目清楚,管理完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四、加强学习,提高水平。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第5篇

1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学院部级示范性高职专业建设的要求,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2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对国内农林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和比较2005、2006、2007、2009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培养方案,充分听取园林行业专家意见及建议,及近几届优秀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确立了“三结合、三循环、双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实践教学内容

2.1.1实践教学项目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时,每门课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项目,以保证在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异同,实践教学项目分为: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生产实习(岗位见习)、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等。

2.1.2实践教学形式手段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形象教学、感性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形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2.2.1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经过近3a的建设,学院已经建成了园林绘图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实验室、园林植物标本室、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室、园林建筑材料实验室、园林盆景制作实验室、园林艺术插花实验室等,购置了包括联想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制定了一些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2.2.2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师实验操作水平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增强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引进和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教师学生,既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又培养了师资。

2.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1)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训练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这些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园林植物繁殖栽培管理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园林规划设计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实训基地相继建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2)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势,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企业的窗口,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建设的校外基地有: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温江川西卉森发展有限公司、成都花都先锋园艺有限公司、四川绿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都绿茵景园园林工程公司、都江堰市五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个实践教学基地。

3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3.1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自2002年以来,通过不断总结提高,邀请企业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3.2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专业技能的基本单元。只有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才能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开发建立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能力模块,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开发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是指: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技术施工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途径。实践证明:近几年学生都是因为具备了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4生产实习(岗位见习)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应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验证、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知识,提高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基层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接触专业生产实际,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使学生在实习中切实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从2002级开始,暑假的7~8月,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实习单位开始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评定。

3.5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主要包括技术等级考核和资格考评。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是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毕业生、待业与下岗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实施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相关公司、企业资质申请与晋升的必要条件。本专业从2002级学生起,在毕业前期都要通过中高级园林绿化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毕业生持证率达98%以上。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同时提高了专业就业率。

3.6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培养目标、保证人才质量的必需手段。同时毕业实习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毕业实习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原来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情况来看,毕业实习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专业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7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等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由本专业教学团队组织讨论,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课题,按照毕业设计和答辩计划,专人指导,集体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逐年提高。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第6篇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体育发展的体制因素等,我国体育经济核心产业大多不具有独立经济实体或企业的特征。仅就职业竞赛俱乐部而言中国参加职业联赛的各俱乐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联办合作型,即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或项目协会与企业联合组建俱乐部。二是联办股份型,即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或项目协会与一个或几个企业,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比例出资,组建按股份分红的股份型俱乐部。从俱乐部的构成要素来看,一般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体育项目协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注入资金运作。在这一结构中,“俱乐部的产权、管理权、经营权界定不够清晰,加之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财力投入进行资产评估困难。

进入市场后,双方在责任、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常常发生矛盾冲突。”冲突中往往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运动项目协会控制球队,企业控制资金,各自以手中的权利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旦矛盾激化,就会导致组织解体。在我国现行体育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局部存在隐性通货膨胀。即一些体育商品一开始就以较高的价格进入市场,并一直维持高价位,这种通货膨胀从商品价格变动幅度是难以识别的,故称为隐性通货膨胀。这种隐性通货膨胀的长期存在,在较大的范围内导致了需求抑制,阻滞了体育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以较高价格水平进入市场的体育服务商品,有着很大的盈利空间,所以,整个体育产业领域的平均利润水平较高。从理论上讲,这种高平均利润水平,符合资本的性质,有利于吸引资本投入。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政府或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部分体育产业的垄断经营,使得投资者无法与之竞争,无形中筑成一道壁垒,阻止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另外,由于体育产业市场条件不成熟,管理法规与市场体系不健全,投资者普遍处在观望状态不敢贸然进入,至多是投入少量的资本进行尝试。这使得整个体育产业资本容量较小,产业规模无法提升,产生了不利于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平均利润与低资本容量并存”的现象【1,2】。因此,目前“中国体育经济处于由第二类非均衡状态向第一类非均衡状态的过渡中”,即处在体育市场不完善以及企业缺乏利益约束和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非均衡状态。

二、我国体育经济非均衡性发展的成因

(一)产品质量不高

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多数处于积累原始资本的小本经营阶段,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无法与国外“名牌”竞争;职业联赛受“金钱至上”腐败之风的侵袭,球员受贿打“假球”,裁判受贿吹“黑哨”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中介产业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致使整个体育产业缺乏活力。

(二)市场竞争乏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三)传统体制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由国家体育部门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消费决定论”的观点可知,体育消费决定了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决定了体育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体育市场必然是多元的,而体育产业的结构无可选择的是由多层面、多种类构成的复杂系统。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业)、中介产业(体育经纪、体育传播业)和产业(体育用品、体育建筑、体育旅游业等)3个层次。作为整个体育产业基础和带动体育产业升级原动力的核心产业,因垄断经营而缺少活力;在体育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本土体育产业在迎遇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节节败退,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陷入发展困境。(五)市场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在我国的体育市场中,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竞赛表演产业的垄断(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体育竞赛市场的垄断)经营,致使其他利益团体无法与之抗衡;即使是在学校体育用品市场,教育部门的介入和干预也足以让经营者感到望而生畏。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保障的体育市场,竞争程度低,市场自我制约的功能难以发挥。

(六)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三、中国体育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二)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竞争力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外部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跻身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二是休闲娱乐市场上的文化企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进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与国内企业竞争中,必然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会将一些资金、技术、成功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带给我们。对于国内体育企业而言除了要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还因体育娱乐消费与文化娱乐消费在客观上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要面临在大文化娱乐市场上与文化企业的竞争。因此,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组建产业集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扶持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赛表演)的科技含量、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的导向和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体育产业系统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体育市场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整治与规范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引导健身娱乐消费,尽快使核心产业走出发展滞后的低谷;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体育中介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体育中介人才的培养和经纪人制度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组建规模化的体育经纪公司,开展全方位的体育经纪业务,通过体育中介产业激活核心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发我国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形与无形资产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拉动产业的升级是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构筑具有较强整体功能产业系统的理性选择。

(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入成本;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论文关键词]非均衡体育经济宏观调控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体育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非均衡体育经济如何在特定基础上完善的几点建议。指出:中国体育经济只有在宏观调控的指导下,健全市场经济,完善经济政策,才能走出一条健康的体育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婕,中国体育经济非均衡状态与发展策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23-25

[2]陈立基,论体育市场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科学2004,(7:34-36)

[3]李明,非均衡中国体育经济的成因及表现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45-46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第7篇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体育发展的体制因素等,我国体育经济核心产业大多不具有独立经济实体或企业的特征。仅就职业竞赛俱乐部而言中国参加职业联赛的各俱乐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联办合作型,即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或项目协会与企业联合组建俱乐部。二是联办股份型,即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或项目协会与一个或几个企业,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比例出资,组建按股份分红的股份型俱乐部。从俱乐部的构成要素来看,一般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体育项目协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注入资金运作。在这一结构中,“俱乐部的产权、管理权、经营权界定不够清晰,加之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财力投入进行资产评估困难。

进入市场后,双方在责任、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常常发生矛盾冲突。”冲突中往往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运动项目协会控制球队,企业控制资金,各自以手中的权利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旦矛盾激化,就会导致组织解体。在我国现行体育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局部存在隐性通货膨胀。即一些体育商品一开始就以较高的价格进入市场,并一直维持高价位,这种通货膨胀从商品价格变动幅度是难以识别的,故称为隐性通货膨胀。这种隐性通货膨胀的长期存在,在较大的范围内导致了需求抑制,阻滞了体育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以较高价格水平进入市场的体育服务商品,有着很大的盈利空间,所以,整个体育产业领域的平均利润水平较高。从理论上讲,这种高平均利润水平,符合资本的性质,有利于吸引资本投入。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政府或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部分体育产业的垄断经营,使得投资者无法与之竞争,无形中筑成一道壁垒,阻止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另外,由于体育产业市场条件不成熟,管理法规与市场体系不健全,投资者普遍处在观望状态不敢贸然进入,至多是投入少量的资本进行尝试。这使得整个体育产业资本容量较小,产业规模无法提升,产生了不利于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平均利润与低资本容量并存”的现象【1,2】。因此,目前“中国体育经济处于由第二类非均衡状态向第一类非均衡状态的过渡中”,即处在体育市场不完善以及企业缺乏利益约束和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非均衡状态。

二、我国体育经济非均衡性发展的成因

(一)产品质量不高

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多数处于积累原始资本的小本经营阶段,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无法与国外“名牌”竞争;职业联赛受“金钱至上”腐败之风的侵袭,球员受贿打“假球”,裁判受贿吹“黑哨”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中介产业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致使整个体育产业缺乏活力。

(二)市场竞争乏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三)传统体制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由国家体育部门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消费决定论”的观点可知,体育消费决定了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决定了体育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体育市场必然是多元的,而体育产业的结构无可选择的是由多层面、多种类构成的复杂系统。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业)、中介产业(体育经纪、体育传播业)和产业(体育用品、体育建筑、体育旅游业等)3个层次。作为整个体育产业基础和带动体育产业升级原动力的核心产业,因垄断经营而缺少活力;在体育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本土体育产业在迎遇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节节败退,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陷入发展困境。

(五)市场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在我国的体育市场中,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竞赛表演产业的垄断(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体育竞赛市场的垄断)经营,致使其他利益团体无法与之抗衡;即使是在学校体育用品市场,教育部门的介入和干预也足以让经营者感到望而生畏。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保障的体育市场,竞争程度低,市场自我制约的功能难以发挥。

(六)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三、中国体育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二)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竞争力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外部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跻身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二是休闲娱乐市场上的文化企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进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与国内企业竞争中,必然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会将一些资金、技术、成功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带给我们。对于国内体育企业而言除了要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还因体育娱乐消费与文化娱乐消费在客观上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要面临在大文化娱乐市场上与文化企业的竞争。因此,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组建产业集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扶持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赛表演)的科技含量、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的导向和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体育产业系统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体育市场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整治与规范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引导健身娱乐消费,尽快使核心产业走出发展滞后的低谷;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体育中介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体育中介人才的培养和经纪人制度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组建规模化的体育经纪公司,开展全方位的体育经纪业务,通过体育中介产业激活核心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发我国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形与无形资产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拉动产业的升级是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构筑具有较强整体功能产业系统的理性选择。

(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入成本;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婕,中国体育经济非均衡状态与发展策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23-25

[2]陈立基,论体育市场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科学2004,(7:34-36)

[3]李明,非均衡中国体育经济的成因及表现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45-46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李明,论非均衡中国体育经济在运行中的摩擦与损失[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28-30

下岗人员论文范文第8篇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体育发展的体制因素等,我国体育经济核心产业大多不具有独立经济实体或企业的特征。仅就职业竞赛俱乐部而言中国参加职业联赛的各俱乐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联办合作型,即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或项目协会与企业联合组建俱乐部。二是联办股份型,即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或项目协会与一个或几个企业,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比例出资,组建按股份分红的股份型俱乐部。从俱乐部的构成要素来看,一般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体育项目协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注入资金运作。在这一结构中,“俱乐部的产权、管理权、经营权界定不够清晰,加之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财力投入进行资产评估困难。

进入市场后,双方在责任、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常常发生矛盾冲突。”冲突中往往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运动项目协会控制球队,企业控制资金,各自以手中的权利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旦矛盾激化,就会导致组织解体。在我国现行体育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局部存在隐性通货膨胀。即一些体育商品一开始就以较高的价格进入市场,并一直维持高价位,这种通货膨胀从商品价格变动幅度是难以识别的,故称为隐性通货膨胀。这种隐性通货膨胀的长期存在,在较大的范围内导致了需求抑制,阻滞了体育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以较高价格水平进入市场的体育服务商品,有着很大的盈利空间,所以,整个体育产业领域的平均利润水平较高。从理论上讲,这种高平均利润水平,符合资本的性质,有利于吸引资本投入。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政府或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部分体育产业的垄断经营,使得投资者无法与之竞争,无形中筑成一道壁垒,阻止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另外,由于体育产业市场条件不成熟,管理法规与市场体系不健全,投资者普遍处在观望状态不敢贸然进入,至多是投入少量的资本进行尝试。这使得整个体育产业资本容量较小,产业规模无法提升,产生了不利于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平均利润与低资本容量并存”的现象【1,2】。因此,目前“中国体育经济处于由第二类非均衡状态向第一类非均衡状态的过渡中”,即处在体育市场不完善以及企业缺乏利益约束和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非均衡状态。

二、我国体育经济非均衡性发展的成因

(一)产品质量不高

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多数处于积累原始资本的小本经营阶段,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无法与国外“名牌”竞争;职业联赛受“金钱至上”腐败之风的侵袭,球员受贿打“假球”,裁判受贿吹“黑哨”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中介产业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致使整个体育产业缺乏活力。

(二)市场竞争乏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三)传统体制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由国家体育部门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消费决定论”的观点可知,体育消费决定了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决定了体育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体育市场必然是多元的,而体育产业的结构无可选择的是由多层面、多种类构成的复杂系统。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业)、中介产业(体育经纪、体育传播业)和产业(体育用品、体育建筑、体育旅游业等)3个层次。作为整个体育产业基础和带动体育产业升级原动力的核心产业,因垄断经营而缺少活力;在体育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本土体育产业在迎遇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节节败退,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陷入发展困境。

(五)市场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在我国的体育市场中,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竞赛表演产业的垄断(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体育竞赛市场的垄断)经营,致使其他利益团体无法与之抗衡;即使是在学校体育用品市场,教育部门的介入和干预也足以让经营者感到望而生畏。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保障的体育市场,竞争程度低,市场自我制约的功能难以发挥。

(六)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三、中国体育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二)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竞争力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外部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跻身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二是休闲娱乐市场上的文化企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进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与国内企业竞争中,必然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会将一些资金、技术、成功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带给我们。对于国内体育企业而言除了要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还因体育娱乐消费与文化娱乐消费在客观上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要面临在大文化娱乐市场上与文化企业的竞争。因此,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组建产业集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扶持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赛表演)的科技含量、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的导向和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体育产业系统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体育市场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整治与规范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引导健身娱乐消费,尽快使核心产业走出发展滞后的低谷;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体育中介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体育中介人才的培养和经纪人制度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组建规模化的体育经纪公司,开展全方位的体育经纪业务,通过体育中介产业激活核心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发我国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形与无形资产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拉动产业的升级是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构筑具有较强整体功能产业系统的理性选择。

(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入成本;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婕,中国体育经济非均衡状态与发展策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23-25

[2]陈立基,论体育市场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科学2004,(7:34-36)

[3]李明,非均衡中国体育经济的成因及表现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45-46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李明,论非均衡中国体育经济在运行中的摩擦与损失[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