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下岗论文范文

下岗论文范文

下岗论文

下岗论文范文第1篇

1.1实验原料

双酚A型环氧乳液(Epoxy,EP):EP-20型,工业级,固含量50±3%,环氧值0.1951eq/100g(100%固体份),浙江安邦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工业固化剂:AB-HGA型,工业级,固含量49.78%,胺值270±15mgKOH/g,浙江安邦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聚磷酸铵(Ammoniumpolyphosphate,APP):工业级,山东世安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氰胺(Melamine,MEL):工业级,山东鲁明化工有限公司;季戊四醇(Pentaerythritol,PER):工业级,湖北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可膨胀石墨(Expandablegraphite,EG):808型,工业级,保定市艾可森碳素制品有限公司;钛白粉(Titaniumdioxide,TiO2):R-902+型,工业级,美国杜邦公司;海泡石(Sepiolite):MY-F6型,工业级,河北易县海泡石开发有限公司;硫氰酸钾(potassiumthiocyanate,KSCN),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试样的制备

按照水性防火涂料基本配方(如表1所示)称取防火助剂与无机填料,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和助剂,用高速搅拌机在常温下搅拌使其均匀混合后,使用三辊研磨机研磨以使填料和防火助剂颗粒达到一定的细度(d<10μm)。按照比例加入乳液后再次使用高速搅拌机使体系分散混合均匀,得到水性防火涂料样品。用砂纸将钢板(150mm×80mm×1mm)打磨除锈,然后将制得的涂料涂刷于钢板上,自然晾干,经过24h后再次涂刷一遍。如此重复涂刷7~10次,直至涂层厚度达到2±0.1mm。将涂刷完毕的样板放置于45°倾斜的养护架上自然养护10天,即可进行性能测试。

1.3测试与表征

1.3.1耐火性能测试将制得的样板用煤气灯灼烧,样板高度置于煤气灯的火焰还原层。用热电偶测量钢板背面的温度变化情况。在防火性能测试结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受火点的厚度定为发泡炭化层的膨胀厚度,按式(1)计算发泡倍率v:

1.3.2炭化层强度测试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比较防火涂料炭化层的强度,如图1所示。将一块轻质的木板(28.5g)放置于防火涂料的发泡炭化层之上,在木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至炭层承受不了外力的压迫而开始破裂,记录样品的膨胀炭层被压迫开始略有形变时所添加的砝码的总质量,定义为炭层的强度,即炭层能够承受而不会发生任何形变的最大质量,单位为g。

1.3.3样品表征采用红外光谱仪(EQUINOX55型,德国BRUKER公司)对防火涂料样品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Pyris1型,美国PerkinElmer公司)表征防火涂料样品的热重曲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L-30型,荷兰Philips公司)在30kV交流电压下观察防火涂料发泡炭化层的泡孔形貌与结构。

1.3.4老化样品制备防火涂料在-20℃和-40℃的低温老化试验在DW-FL531型超低温冷冻存储箱(中科美菱低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中进行,-60℃和-80℃的低温老化试验则在MDF-382E型超低温冰箱(日本SANYO公司产品)中进行。防火涂料的高温老化试验在401B型热老化试验箱(上海沪粤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中进行。各老化环境下的相对空气湿度均在(40±5)%RH左右。

2结果与讨论

2.1老化温度对防火性能的影响

在实际环境条件下,气温所能达到的范围一般在-30℃~40℃之间。在这样的温度区间内,防火涂料性能变化较为缓慢。因此,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温度对防火涂料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因此本研究将对防火涂料进行老化处理的温度扩展至-80℃~200℃之间。由于APP、MEL和PER在300℃左右均会发生分解,如APP在250℃以上分解为氨气和磷酸,MEL在280℃以上分解释放出氨气,同时在300℃时部分MEL升华,PER亦在260℃以上开始分解[12-16],因此,对涂料进行老化处理的温度并没有扩展到200℃以上。将按照表1中的配方制备的水性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样品F0分别在100℃、150℃和200℃下加热老化处理48h,得样品A1~A3;在-20℃、-40℃、-60℃和-80℃下冷冻老化处理14d,得样品B1~B4。其中A1,A2和A3的耐火曲线如图2所示,相关数据列于表2中。从图2中可以看出,几条耐火曲线的形状都相当类似。在曲线的前一部分,即受火开始后10min以内,钢基材的背温迅速上升;到达某一拐点后,耐火曲线的斜率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数值并持续降低,钢基材背温的上升开始变得愈加缓慢。在图2中,随着高温老化处理温度由室温提高到100℃,经过老化的防火涂料样品受火60min后的钢基材背温提高了14℃;当高温老化处理温度提高到200℃后,老化样品受火60min后的钢基材背温又进一步提高了21℃,达到300℃以上。同时,随着高温老化处理温度由室温提高到200℃,防火涂料的膨胀倍率从12.3倍降低到了8.2倍;膨胀炭层的残重率从52.7%降低到了44.7%。从以上性能对比中可以看出,温度/热量对于防火涂料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当环境温度提高时,防火涂料在该环境中曝露相同时间后性能会逐渐下降。但是,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在不同温度下曝露相同时间后防火涂料的性能却几乎没有区别。图3是样品B1~B4的耐火背温曲线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原始涂料的耐火背温曲线的对比,详细数据列于表3中。从中可以看出,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温度从0℃降低到-80℃的过程中,防火涂料曝露相同时间后的防火性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区别。样品B1~B4的耐火背温曲线和原始涂料F0的耐火曲线几乎重合,其膨胀倍率也相差不多,膨胀炭层的残重率也保持在52%左右。从以上测试结果与分析中可以看出,温度会对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仅集中在当温度在0℃以上时,在这一温度区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涂料的防火性能逐渐下降。而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即使温度不断降低,在不施加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涂料的防火性能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2老化温度对涂料化学组成的影响

采用红外光谱对经加热和冷冻处理过的防火涂料进行化学成分的半定量分析,以考察高、低温老化对涂料组成变化的影响。分析以标定物KSCN特征峰为基准。图4是KSCN、防火涂料(FRC)及二者的混合物(MIX)的红外光谱图对比。如图4所示,KSCN在2042cm-1处有一强吸收峰,而在此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防火涂料(FRC)的红外光谱没有吸收峰。此外,KSCN中并无其他强烈的吸收峰,并且与防火涂料的吸收峰并无重叠。因此,KSCN和防火涂料的吸收峰之间没有相互干扰情况的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防火涂料与KSCN的混合物(MIX)相比防火涂料(FRC)多出的吸收峰,包括2803cm-1、2042cm-1、971cm-1、951cm-1和747cm-1等处的吸收峰,均隶属于KSCN的结构,证明两者之间在测试条件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该防火涂料可以采用KSCN进行红外光谱的标定。对防火涂料和KSCN绘制内标定工作曲线后发现[17],KSCN与防火涂料的质量比在0.5到1.5之间时,两者最强吸收峰(1014cm-1和2042cm-1)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较好。因此,该类型防火涂料的红外光谱半定量分析可以采用硫氰酸钾与防火涂料质量比为0.5:1到1.5:1之间的混合物进行。本文中采用的两者质量比为1:1。将加热处理过的防火涂料样品A1,A2,A3和冷冻处理过的样品B4的涂层从基材上全部取下后均匀磨细成为粉末样品,采用KSCN进行标定,得到红外光谱曲线,如图5所示。图5中,2042cm-1处为标定物KSCN的特征吸收峰,1250cm-1和874cm-1处为磷氧双键(P=O)和磷-氧-磷键(P-O-P)的特征吸收峰(APP),1014cm-1处为碳-氧-氢键(C-O-H)的特征吸收峰(PER),811cm-1处为三嗪环的特征吸收峰(MEL)。从F0、A1和A2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P=O键、P-O-P键、C-O-H键和三嗪环吸收峰的强度均逐渐减小。这说明,随着高温老化处理过程的进行,防火涂料中的防火助剂含量不断减少,这显然将不断降低涂料的防火性能;而环境温度越高,防火助剂在相同老化时间内的减少量就更大。相比之下,在-80℃冷冻处理14d的样品B4,其红外光谱图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涂料(F0)的红外光谱几乎相同,表明其化学组分在冷冻处理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的变化。这充分表明,温度对防火涂料中防火助剂的扩散和迁移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从而导致了涂料防火性能的变化。

2.3老化温度对涂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防火助剂的损失将导致防火涂料热稳定性的变化。采用热失重法(TG)考察了样品F0、A1、A3和B4的热稳定性,结果如图6所示,相关数据列于表4中。从图6和表4中可以看出,B4的热失重曲线与F0相差无几。两者的三个热分解峰的最大分解温度、最终的残重率等数据都十分相近,说明低温对防火涂料的热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而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进行老化处理,防火涂料的热稳定性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结合图6和表4可知,当老化处理温度逐渐提高至200℃时,三个最大热分解温度分别由250.94℃、348.65℃和471.24℃降低到203.06℃、334.61℃和404.00℃。防火涂料在500℃和800℃之间的失重率也从4.30%提高到了7.88%。可见,因高温老化造成的防火助剂损失直接导致防火涂料热稳定性降低,从而使防火性能下降。

2.4老化温度对涂料炭层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采用1.3.2中所述的测试方法比较了防火涂料样品的炭层强度,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看出,样品F0和B4的炭化层强度相差不多,说明低温对炭层的强度几乎没有影响。而当老化处理温度在0℃以上时,随着老化处理温度的提高,炭层能够承受的压力迅速下降。老化处理的温度越高,其强度下降的程度越大。为了阐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采用SEM进一步观察了样品F0、B4、A1和A3的炭层微观结构,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出,样品F0与B4的微观结构十分相似,其泡孔直径分布较均匀。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样品F0和B4中超过90%的泡孔直径都在150μm-250μm之间。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泡孔直径在此范围的膨胀炭层强度较高,耐烧蚀性好,因此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18,19]。而样品A1和A2的泡孔直径明显变大,且分布也变得不均匀。如经计算,在A2的膨胀炭层中,50%左右的泡孔直径在300μm以上,40%左右的泡孔直径在100μm-300μm之间,另有10%左右泡孔直径在100μm以下。说明防火涂料的高温老化过程会对防火涂料受火后的膨胀过程产生影响,泡孔的分布变得不再均匀,处理温度的提高则会是泡孔分布的均匀程度进一步降低。

3结论

下岗论文范文第2篇

(1)政府主导模式。在政府主导型港口物流集群发展战略中,政府不仅发挥一般市场机制下应该发挥的政策、制度作用,还为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进行整体规划并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和政府号召力,以招商引资、空间换时间等途径赢取港口及物流集群的发展。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依靠政府外引内联,以特殊的政府身份为担保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获取的。(2)市场主导模式。在市场主导模式下,港口物流集群的发展基本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决定,而政府在其中仅仅发挥一般的政策、制度和监管作用。众多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自动形成合理市场,构成港口物流集群。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的区别见表3。

2产业集群环境下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的选择

2.1影响港口物流集群发展战略的因素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战略决策的选择,将产业集群环境下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五个主要方面,见表4。

2.2权重计算及模式选择本文采用AHP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1)向量计算经一致性检验,各指标层-基础层判断矩阵均符合CR<0.1的条件。因此无论一级判断矩阵还是二级判断矩阵均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判断矩阵成立。经过AHP法可导出准则层因素对营口港港口物流集群的影响权重,见表7。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区位环境、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同行业竞争。可以看出营口港物流集群应在政府主导下依托区域交通优势进行发展,即采取区位导向型的港口物流集群发展模式。

3政府主导下的区位导向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其机制仍然不完备,需要政府在多方面进行扶植和监督。港口物流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从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集群长远的整体规划等方面进行主导。特别是在物流集群形成时期,政府的主导作用会保护其健康发展并形成优秀的集群产业文化氛围,对物流集群的软环境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营口港物流产业发展中表现出物流市场不够发达、产业总产值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例较低、与地域内其他产业关联性低等问题,难以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保障,影响着营口地区整体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近年来,营口政府及营口港务局在营口港区位物流发展过程中正在努力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活动表明营口港物流发展正在进入政府主导模式。在采用AHP方法建立的产业集群环境下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的模型基础上,定量分析营口港物流集群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认为影响营口港物流集群模式的前两位重要因素分别为区位环境和政府政策,可以判定区位环境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对营口港物流集群发展战略的影响最大,综合本文提出的两类战略模式分类方式,最终建议营口港选择政府主导下的区位导向型物流集群发展战略。

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随着国际及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整体产业结构等要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港口物流集群的发展战略也不能拘泥于某一阶段的判断,应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所处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入手,及时更换发展模式,做到适时而动。例如营口港物流集群目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应采用政府主导下区位导向型物流集群发展战略,而随着港口物流集群水平和能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在物流集群发展到较为成熟时应逐步退出主导角色,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港口物流集群更加市场化,促进其长久健康的发展。

4结论

下岗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美国多个州的法律已经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必须使用BIM技术。而在2010年,日本国土交通省也宣布全国各级政府投资工程将全面推行BIM技术。英国在2011年要求政府工程必须在5年内普及BIM技术。新加坡建设局计划采用BIM技术的业者至2015年将达到80%。韩国则要求500亿韩元以上的建筑项目至2015年必须采用BIM技术进行管理,并在2016年实现BIM技术在全部公共设施项目中的普及[2]。而澳大利亚buildingSMART组织受澳大利亚DIISRTE(DepartmentofIndustry,Innovation,Science,ResearchandTertiaryEducation,工业、创新、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部)委托于2012年的《国家BIM行动方案》(National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Initiative)也建议至2016年7月1日,政府建筑采购全部使用基于开放标准的协同信息交换BIM技术。因此,BIM技术不仅是一次建筑设计方法的集成化技术革命,也是一轮建筑师设计思路的整体性颠覆:二维几何绘图表现开始转向了三维全信息构件信息模型集成;离散独立设计逐步走向了协同全过程整体设计。而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中心(CenterforIntegratedFacilityEngineering,集成设施工程中心)针对32个项目的深入数字统计研究表明:使用BIM技术可避免40%的预算外更改,节省80%的造价估算耗时,压低10%的成本价格,压缩7%的项目工期[3]。通过使用BIM技术还可以提高造价估算精确度,减少差错以及能源、资源消耗,并具有以下三点优势:1)关联协同的模型信息。BIM技术通过拓扑关系和三维几何建构关联协同的模型信息,全程整合设计信息与施工信息、管理信息:如构件名称、材料特性、结构类别、形体关系;施工工序、成本进度、土方计算、人力控制;工程安全、材料耐久性能、维护成本等。2)识别更新的模型构件。在设计的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支撑的信息模型对象是可识别更新的,系统统计分析模型构件信息,并生成关联的文档图形和虚拟形体。同一构件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在不同阶段的构件对象修改都可同步整体更新。3)演化拓展的模型整体。BIM技术建立的模型整体概括了演化拓展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中模型某个对象出现变更,与之关联的模型构件都会自动得到拓展,二维图纸与三维形体以及四维管理信息进行同步演化。

2当前工业建筑钢结构改造的客观局限性

钢结构建筑属于较为绿色环保的一类建筑,其迎合了可持续的建筑发展需要,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改造建设中。同时,在应力幅度内的钢结构具有良好弹性、韧性,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综合而言,其发展前景乐观,但由于材料、结构以及施工、设备特性,其长足发展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1)工业建筑改造成本高。由于工业建筑改造带来建筑使用功能的变异,设计建造时的设计理论方法与改造后的功能有所不符,结构要求、空间使用要求、规范强制性条文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相对于新建建筑,工业建筑改造在设计初期必须对建造时的设计方案以及工业建筑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延续地域文脉,如图1所示。同时所需钢材量大价高,导致整个改造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相对较高。2)施工精确度要求高。工业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要求,空间较为开敞,结构跨度相对较大,但外表皮围护结构不太受重视且较为脆弱。因此,在进行钢结构改造过程中普遍要对原有工业建筑外表皮进行处理,必需对保留的工业遗产进行创新性的改造设计,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使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实现复兴与再生[4]。施工精确度必须较高才能达到预期改造效果,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原本希望保持的工业建筑风貌。3)钢结构设计难度较大。结构造型设计相较于传统梁板柱建筑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设计者必须对各种钢结构构架形式,材料受力性能,以及结构荷载进行合理分析计算以获取最优方案,其设计、施工以及维护难度相对较大。

3应用计算机模拟“BIM”技术进行工业建筑钢结构改造项目优势

通过“甩图板”,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进行了第一次技术革命,计算机技术开始全面应用于原本依靠手绘的建筑设计领域,然而传统设计软件是针对于传统设计的计算机信息平台,其功能也大多只是为了支撑传统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和断层。而应用计算机模拟“BIM”技术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将二维平台转化为三维、四维、乃至五维应用,在工业建筑钢结构改造项目中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

3.1高效性——协调最优改造方案,显著提升工程改造效率在工业建筑改造的钢结构设计前期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运用BIM技术可以协调建筑师、结构以及设备等各专业工程师,并在BIM模型中进行各专业冲突以及碰撞检验,灵活提供可实现的备选方案[5]。同时向工程甲方以及施工方提供3D模型,以便直观对比得出最优化方案,进而可大幅度加快改造进度。

3.2经济性——控制工程造价,扩展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工程应用前景“BIM”平台建立了与成本相关数据的时间、空间、工序的5D维度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比,可将工作分解后利用项目调度系统优化钢结构安装方案,统筹完善工业建筑改造的成本控制,如图3所示进行协作。在清晰表达造价关系的同时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使实际成本数据得到高效处理分析,从而有效地控制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成本较高这一实践短板,扩展应用前景。

3.3便捷性——同步更改二维图纸,降低结构二次设计难度利用BIM模型,三维建筑构件及方案的更改都可以在二维设计图纸中进行同步更新。模型可自动生成同步的各层平面结构图与剖面图,快速完善导出2D结构条件图,制作钢结构的装配节点详图[6]。各视图下的修改内容(构件大小、位置)在关联的配筋、大样图中自动更新,大大降低了设计变更以及细节更改带来的结构二次设计难度。

3.4直观性——参数化搭建装配,可视化模拟四维模型BIM依托三维参数化软件CATIA及相关二次开发技术,可以模拟建立与工程相应的节点系统,自动批量地进行钢结构节点模型的创建,进而将钢结构构件与节点模型结合,搭建完整钢结构BIM模型,实现四维立体可视化,如图4所示。

3.5安全性——全生命周期监控,增加工业厂房改造工程安全性能基于“BIM”平台的建筑工程模拟,可以借助计算机整合各项工程数据,预测监控整个工业建筑钢结构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具体情况[7],并在早期设计阶段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以及实际使用时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整合并处理后期隐患,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和资源耗费,提高施工、实际使用以及后期维护的工程安全。

4结束语

下岗论文范文第4篇

虽然深圳港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集疏运条件需升级,进出通道拥挤。作为世界顶尖的集装箱枢纽大港,深圳港口货运量与从前相比,大大增加。现有的集疏运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港口的发展需求,进出港通道窄小,拥堵严重,成为制约港口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除此之外,目前,深圳港的腹地面积也制约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其直接腹地是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是集装箱货源的主要来源地,鲜少与内地交往。随着国际化贸易的发展,竞争的白热化,腹地面积的局限大大的制约了深圳港的物流发展。

(二)通关环境有待提高。作为高速发展的沿海港口,近年来,深圳有限的海关监管资源逐渐难以满足极速增长的通关业务。目前,监管机制缺乏科学性,针对企业的标准化分类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计算机联网仍没有全面运行,尚未健全全程物流信息技术通信,与海运物流企业的运作产生脱节。

(三)港口基础设施仍需升级。虽然深圳港在近几年加强自我规划,大力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增强升级硬件等级。然而,现代物流的基本需求较为复杂,需要更高能的物流信息平台。目前深圳港的基础设施状况仍离这一发展需求有一段距离。即便已经加强了信息化普及,企业与码头公司的信息共享系统尚未能建成,大大地影响了物流效率。

(四)华南地区港口竞争激烈。深圳港身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大港,竞争压力并不小。在深圳港南,分布着香港葵涌港、珠海高栏港、惠州港等多个现代化港口。这几个港口基本都属于珠三角区域,公用腹地,竞争固然激烈。除了香港葵涌港比深圳港的竞争力强,加快建设南沙港区的广州港对深圳港虎视眈眈。此外,其他港口也纷纷加快了港口物流建设,普遍与深圳港一样,实行货到报关,导致货物竞争更加激烈。

二、深圳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升级集疏运条件,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深圳应大力发展两个港口物流园区,整合各物流企业以及港口企业相关资源,构建完整、便捷、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此外,应加强横向合作,完善集疏运系统,加强与公路、海运、铁路、航空的联系,使整个物流过程保持通畅;同时,要建好物流链,加强开展与海关、商检、保险等部门的纵向合作,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变化,追求更小的成本和更大的收益,发展快捷,高效的港口物流产业。

(二)提升服务水平,改善通关环境。作为世界顶尖的集装箱枢纽大港,深圳港口货运量非常大。目前,深圳港口业务却仍然还是以装卸、搬运为主,大量货品长时间积压在海关,使得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不能及时开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深圳港口需升级换代其物流功能。首先,应改进装卸业务;其次,优化港口物流服务;三是在港区或附近区域内建立相对应的专业服务区域。除了改善港口基础设备,升级硬件,深圳港更应该不断完善物流软环境,为广大客户着想,随客户要求的变化提供全面、延伸、多元化、灵活机动的现代化服务。不仅如此,要打破行业间的隔阂,加强与各部门、各系统的横向与纵向合作,尽力缩短货物滞港的时间,加快通关速度,使客户成本最小化,物流效率最大化。

(三)升级港口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系统。虽然深圳港在近几年加强自我规划,然而,现代物流的基本需求较为复杂,深圳港应大力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增强升级硬件等级。一是要满足大进大出的集疏运量,重点建设深水泊位,满足泊船体积大型化的需求;二是要注意完善集疏运系统,加强与港口配套的铁路、公路系统的横向合作,完善集疏运系统;加强仓储配送管理,使整个物流过程保持通畅构建大型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使深圳港物流系统逐渐成为一个通畅、高效、健全、先进的现代化物流系统。三是建设完备的交通信息网络,为发展现代化深圳港口物流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深港物流的交流与合作。深圳港南临香港,深港在经济领域的合作相当紧密。在构建物流体系时,深圳大力引进了香港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目前,从经济上来看,深圳较之于香港,成本相对较低;而香港则在国际航空和现代物流上领先于深圳,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合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以打造亚太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加强深港在现代物流方面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具备专业物流技术的高新技术人才。深圳港应大力引进精通物流管理专业,善于研究国际贸易方向,具备相关法律知识的人才,对他们予以培养和重用。

三、结束语

下岗论文范文第5篇

演唱与伴奏在舞台实践中本是一个整体。“唱与和”是同时展现的,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均是不完整的。双方在平时练习时,需要在歌曲伴奏方式、演唱方式、舞台效果等方面不断地磨合,最终达成两人的共识。钢琴伴奏首先要熟悉歌曲的表现意图,表现内容和演唱者的演唱风格。钢琴伴奏最好是有着丰富的伴奏经验,在练习中应紧密结合演唱者自身的演唱特色,选用适当的音色、音乐织体为其伴奏。我们运用钢琴伴奏较多的还是专业性较强的作品。如美声唱法歌曲、民族唱法歌曲。一般情况下,短小篇幅的作品具有精炼的特质,二段体、三段体较为常见。往往在短暂的时间里,给观众带来小巧精致和灵动的感觉。如《包楞调》《、问》《、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槐花几时开》《、南泥湾》等,作品大一点的歌曲往往从叙事开始,逐渐展开到高潮,最后把作品推向升华。如《黄河渔娘》、《不能尽孝愧对娘》、《孟姜女》、《风萧瑟》、《黄河怨》等。这些经典歌曲往往在舞台上经久不衰。小型歌曲在配合上因短小精悍,钢琴伴奏不会十分复杂,在理解和配合中较为容易。这些小型歌曲在配合中,钢琴伴奏方面主要是在前奏中把握乐曲整体的风格,速度、曲调、音乐尽量精炼。和声处理中也要考虑乐曲主要表现的内容与乐曲特色,尽量在主题句用精准的音乐就抓住人们心灵,不易用复杂的音型和乐句为之编配伴奏。配合中,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双方要及时的商定,不要拖沓。这样在配合的进程中,双方很快就能把作品的合作价值提升。在篇幅稍微大一点歌曲,不管是对祖国、家乡、亲人的依恋和热爱之情还是叙事、饱含赞美之情的歌曲。无论在音乐处理和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把握方面,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传递着深深的感情,如歌曲《不能尽孝愧对娘》的前奏部分中,钢琴伴奏在这时为了渲染气氛,应把握作词作曲的真切情感,双手采用震音和大幅度琶音的形式,把乐曲的气势推向高潮。演唱者在钢琴伴奏音乐气氛的推动下,酝酿好情绪,使声音与情感统一,在乐句开始时自然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配合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在基本的节奏、乐句、音符、情感表达上简单的应和。还有对乐曲曲式结构、对音乐的理解层面、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搭配。时间和效率往往是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配合工作的支撑点。配合是综合能力的展现,也是彼此文化、音乐、素质等综合水平的体现。配合是需要默契为前提的,需要耐心磨合的。

二、临场发挥的重要性

舞台艺术实践中,临场发挥是展现艺术水准、心理素质、舞台实践经验的综合体现。临场发挥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表演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对于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是在双方配合的基础上,在熟悉和充分把握作品的基础上,在舞台上表现作品的时刻。一般情况下,有着丰富经验的表演者在临场发挥中常常能正常或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没有任何一个演唱者可以完全保证自己在舞台实践中发挥正常。因为实践的时间、场地、音响、听众、舞台配合、个人状态等许多因素的不同,也会给表演者思想和精神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表演者的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每一次的发挥都不尽相同,这就是临场发挥。临场发挥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舞台实践者的状态和心态。良好的状态和心态,是需要自我调整的。在每一场舞台实践之后,我们需要的是好好回味和总结、思考。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对于应对舞台现场所发生的实际情况是非常有效果的。舞台实践前夕,我们可以用意识和回忆的方法,放松身心,逐渐使自己融入所要表达的音乐中。还可以用深呼吸调整气息、用跳跃的方式放松身心。对于演唱者在舞台实践中,临时与音乐配合不上,忘词、跑调等一些现象我们不能完全避免。但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可以将失误率降到最低,或者说找到一点补救的措施。譬如当演唱者与钢琴伴奏配合不上时,钢琴伴奏充当映衬的角色,就要找到节奏和音符上能够应和演唱者的内容。遇到忘词的演唱者需要钢琴伴奏辗转一下音乐,让音乐回到开始时或能够衔接的音乐部分,音乐不能停顿下来。如遇到有跑掉的演唱者,钢琴伴奏亦可根据演唱者的调式,编配适宜的和声和节奏型积极和主动的配合演唱者。临场发挥不仅是思维与状态在头脑中飞速运转的表现,同时也需要从容地沉浸在表演之中。

三、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岗论文范文第6篇

加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断的增强演奏者的音乐感染力和表现欲望

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就算是一些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哪怕是背谱方面的一些问题,仍然不影响演奏者充满信心的完成整个演奏过程。这主要和和演奏者音乐感染力和音乐表现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比较喜欢自己的音乐,往往会被自己的音乐所打动,所以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有信心去打动别人,所以不管是演奏者在技术上出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好的给予应对。这种心理对于演奏者自身的鼓舞是十分巨大的,这足够使得演奏者可以克服很多困难,从而全神贯注的进行演奏,获得很好的演奏效果。

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演奏者的音乐素养进行一定的培养。对学生在进行演奏前的音乐情绪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在演奏之前深刻的领悟和体会音乐所创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在对音乐的背景进行把握的前提下,注重在不同场地发声进行必要的调整。所以对于演奏者而言要多听一些音乐会,多去体会发声问题在不同场合的调整,进而让自己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培养学生在进行演奏过程中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演奏者临场的素质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立在自身思维技巧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进行演奏的时候有时会受到思想懒散的影响,因此会出现手指和大脑经常协调不一致的情况,此时的弹奏往往就成了仅仅依靠机械动作进行的弹奏,所以作为演奏者应当尽力的做到让思想走在动作的前面,这样才能演奏出发自内心的钢琴歌曲。

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临床自我暗示的习惯。在学生进行练琴的时候老师就应当要求学生认真的背诵乐谱,增强对于音乐的准备程度,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演奏自信。

在演奏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放松的心态也十分的重要。比如学生在进行快速乐曲的弹奏过程中,应当让自己的呼吸尽力的放松和平稳,这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学生放缓自己的心态。另外,音乐的强弱本身也起着一种重要的调解作用,即使是同一首音乐也有欢快和平缓的时候,这可以给予演奏者内心起到一定的调解作用,从而做到松弛有度,这同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调解方式。

小结

下岗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劳动力市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形成的两个主要集团的利益进行分析,从城市政策角度分析两集团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得出两集团之间并未形成“零和博弈”,且农村移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的结果。并据此分析这一结果产生的制度与政策原因,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1.街时期城市劳动才市场的两大利益集团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力流动政策也在改革中不断推进。先后经历了1979^-1983年的控制流动时期(实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1984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许流动时期(国家允许农民自筹资金进城务工经商);1989-r1991年的控制盲目流动时期(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局部调整);1992^2000年规范流动时期(实施就业卡管理及小城镇户籍制度)。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劳动力流动政策又发生了更为积极的变化。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2000)(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的意见)(2002)等取消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政策;(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2001),(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2003)(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2004)等劳动力流动配套改革的措施。这些变化表明,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改革城乡分割体制,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并卓有成效的步伐。可以说,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已经进行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然而,劳动力市场种种约束的放开,必然使得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原有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发生转移,其矛盾将更加尖锐化,使得政府的调节机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两集团的界定。在“户籍制度”下,劳动力市场按劳动力的不同身份大体划分为“城市阶层.和“农村阶层”。在这种制度下,“城市阶层“高于“农村阶层”,原因在于城市是经济的“天堂.,而农村则是经济的“地狱“(Knight和Song,1999)0随着劳动力流动政策的日益松动,“城市阶层’和“农村阶层“不仅地井始发生变化,而且不同阶层内部也开始出现分化。继国营部门的“铁饭碗’找破以后,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重组“、“下岗分流”等激进的城市改革使得曾经位于高位的“城市阶层’开始降位。在“农村集团’中约有1亿多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既使在农村也有维三分之二的农户从事非农生产(Song和Appleton,2004)。可见,从就业角度看,“城市阶层“和‘·农村阶层“的界限已经模糊。

因此,在原有的阶层上又出现了新的两个集团,即“城市下岗失业集团’与“农村移民集团”。“城市下岗失业集团”专指户口在城市,男性16^60岁,女性16-r55岁m,企业下岗及社会新增失业人群。2004年城市下岗和失业人群合计1009万人,城市失业率5.780om,并呈继续上涨趋势。

“农村移民集团’专指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向城市转移的人群。学术界广泛认为农村约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其中1997~2004年间以年14.9%的增速向城市转移,2006年农村移民总t已达1.2亿。。

两集团之间的数量差异及竞争与抗衡代表着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主要社会群体的主要矛盾,两集团之间竞争与抗衡的强弱与结果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外部分环境。

2.两集团利益关系介析

对“城市下岗失业集团“与“农村移民集团”之间的关系分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两集团之间是否是一种“零和博弈’,即农村移民所得即是城市下岗人员所失?二是,两集团之间的竞争是否势均力敌?

2.1两集团的利益争夺点。从就业角度上看,利益的竞争焦点主要领集中在就业机会、就业行业和就业收入等三个方面。

2.1.1就业机会。大部分城市下岗人员是通过政府组织重新就业的,且尚未就业的人员依然指望从政府那里获得帮助。相比之下只有极少t的农村移民可以通过政府就业机构获得工作。

Grant87526研究项目测算

2.1.2就业行业。从行业分布上来看,下岗人员则大部分在制造业(53.900),企业性质多为国有企业(6300)或城市集体企业(2900)且拥有长期就业合同。农村移民更多地集中在商业、餐饮业(42.300)与服务业(24.500),企业性质多为个人业主(60.200)④。2.1.3就业收入。就业收入可以体现在工资收入、住房成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诸多方面。工资性收入随职业类型而变,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移民的平均住房成本比城市下岗人员高出大约四倍;农村移民中享有企业或政府提供的养老金比例低于400,而城市下岗人员享受此待遇的比例为9000;从医疗保险上看,农村移民与城市下岗人员的享有比例分别为900和7700。

2.2两集团利益关系分析。从上述三个利益焦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两集团之间并未形成“零和博弈”,即农村移民与下岗人员的就业行业维度并未发生重叠,农村移民被普遍排斥在“优等”工作之外。二是,在两集团之间的就业机会与就业收入的博弈中,农村移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移民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市下岗人员。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两集团竞争的实质是“有权益集团”与“无权益集团”的较量,其结果不言自明。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从政策角度分析:

2.2.1制度障碍。制度的变革将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分配。在原有的城乡分割体制下城市居民的各种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水平远远好于农村,且城市规模越大,这种差距就越大。随城市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从利益的变化上看,是农村移民与现在的城市下岗人员争饭碗、争夺城市公共资源,甚至会引起城市就业的恐慌。制度的惯性使城市仍然以原有的“城市阶层”和“农村阶层”的身份决定是否提供福利和服务的公共管理模式。因此,只要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依然存在,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村移民地位的改善难度很大。

2.2.2政策执行。尽管中央政策朝着劳动力公平流动的方向变化,但城市政府的具体政策执行不尽相同。在户籍管理上、就业制度上、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各种歧视。

对于城市政府来说,通过相对“歧视”的政策,控制大量农村移民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将更多的城市工作岗位分配下岗人员,是更容易的,且没有政治风险的选择。“数量悖论“旧lson,1985)对这种政策倾向形成的解释是,农村移民虽然人数众多,但因居住地分散而导致集体行动中过高的沟通成本,以及由于单个农村移民利益只是整个利益的一小份额,因而造成免费搭车现象,进而导致缺乏政治力量。同时,城市政府的组成人员基本上来自于城市居民(既使是农村移民的后代进入其中,其身份的变化也导致了利益的变化),因此政府构成的性质也决了城市政府不可能代表农村移民的利益。

3.政策建议

3.1政策的利益均衡。政策的调控往往会影响地方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或人群的利益,因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方及相关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反映,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如需进行利益的谈判,则应建立各方面利益的代表,特别是农村移民利益的代表或组织。否则既使是好的政策,也会在地方政府的执行中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是不能通过中央政府的直接干预解决的。

下岗论文范文第8篇

参加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由于各级组织的培养教育,领导和同志们的提携帮助,加之个人不懈努力虚心学习,我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按照山西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称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的实施意见及补充说明之相关规定,比照相关条件,符合申报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的标准,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从事政工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于年参加工作以来,多年从事政工工作,曾任山西省阳高县政府办公室干事、县财委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兼支部书记、县外贸局长兼支部书记。年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分公司后,历任办公室调研员、浑源县公司支部书记兼经理、市公司工会主任。行政干部出身,本人又热爱政工工作,年经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具备政工师任职资格。由于具备了相应的业务技术水平,使其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很好发挥,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本人或所负责的单位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或奖励。

二、从事政工工作的学习情况

多年来,自己始终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政工知识的学习。原初始学历是中专,靠自学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山西财经学院商业经济大专文凭,山西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证。近年来,更是多次参加学习培训、理论研讨,其中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就有:年7月山西省经委企业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十五大精神培训班;年5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第18期县支公司经理培训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山西省公司省市县三级公司经理培训班;年4月山西省经济学年会;年5月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年6月山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理事会聘为理事。

三、在政工岗位上的理论成果

多年来,自己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注意把学习思考所得结集出版,并有社科成果获奖。年结集《经济改革大潮中的思考》18万字;年编写《下岗职工自谋业七十二行》10万字;年编撰《人身保险投保指南》,促进了当地寿险业务;年结集《国寿保险实践的思考》13万字,赠送省内外同行参考,受到好评;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改革岁月建言集》30万字,新华书店发行。《山西财贸经济》撰稿人之一,《全国优秀经济论文选》等多部文集有文章收编。《人民日报》、《支部建设》等报刊发表过大量论文。其中《基层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困惑及其对策》经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委员会审议鉴定,被评为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

四、在政工岗位上建言献策

我把学到的政工知识不仅运用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而且还就宏观经济、思想政治、工青妇工作、寿险公司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表扬或肯定。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部门授予重大建议奖并颁发奖金,年原雁北行署记一等功。近年来,我均就人寿保险发展向总公司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议,副总经理苗复春回信予以鼓励。迎接wto挑战,国有寿险公司应树立全新的人才观等建言,总公司在内部刊物和网上发表;对年工作的建议,总公司摘要在《中国人寿》年第1期予以刊发。

此外,年我还情系下岗职工,编撰《下岗职工自谋职业七十二行》一书,自费印刷3000册无偿送给市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市妇联、工会、浑源县妇联等单位分发部分下岗职工或做培训参考资料。不仅受到方方面面的称赞,而且不少读者、下岗职工来信来电求教商讨或表示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