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枯萎病论文范文

枯萎病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枯萎病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枯萎病论文

草莓枯萎病发生及综合防治

论文关键词草莓枯萎病;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综合防治措施;安徽长丰

论文摘要阐述长丰地区草莓枯萎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水覆膜、揭膜旋耕、栽植脱毒苗、实行轮作并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长丰县草莓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2007年已达到4666.67hm2,预计2008年将突破6666.67hm2。随着大棚种植草莓的年限在逐年延长,土传性草莓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在加重。据笔者调查,此病一旦传染侵入草莓就会迅速蔓延,很难根治,一般发生年份该病的发病率为5%~12%,重发年份高达20%~35%;轻病株结果很少,品质差,商品价值低,防治好的可减少产量损失6%~13%,防治差的可减产16%~26%,甚至呈现毁灭成灾的局面。在连年种植的田块发生重,特别是采用本圃培育的草莓苗更易发生。如2006年,在水湖地区草莓基地,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40%以上,几乎到了不能再种植的地步。

1发病症状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期发病。初期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至病株叶片失去光泽,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病原为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小型分生孢子肾形或卵形,无色,单胞或双胞;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至镰刀形,厚坦孢子球形,多数单孢。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坦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菌,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疏导机能而引起萎蔫。最适温度30~32℃,连作或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品种间抗性有一定差异。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3综合防治措施

继续阅读

黄瓜嫁接栽培技术

论文黄瓜;嫁接;方法;管理

论文摘要设施黄瓜栽培过程中,一直有两大制约因素,就是产量低、易得病,而黄瓜嫁接恰恰能很好解决这一新问题。具体介绍了黄瓜嫁接前的预备工作、嫁接方法以及如何优化嫁接后的管理,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黄瓜嫁接栽培就是利用南瓜等抗土传病害的葫芦科植物作钻木,以黄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进行栽培。这种嫁接的好处,一是可防根位病害,非凡是对防枯萎病效果十分显著。因为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所以换根栽培,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发病。二是南瓜根系发达,吸肥水能力强,嫁接后的黄瓜植株生长旺盛,环境适应性强,可增加产量30%~50%,并能提早上市5~7d。

1嫁接前的预备

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黄瓜苗要培育适时,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d进行。黄瓜、南瓜幼苗2片子叶都充分展开,真叶还没萌生,苗高达4~5cm,叶色由黄转绿时嫁接便于操作,一般成活率可达95%。假如过早嫁接,因幼苗太小,不易操作;假如嫁接过晚,因幼苗组织老化,成活率不高。

育苗方式有三种摘要:一是用无土育苗法育黄瓜和南瓜子叶苗,嫁接时将子叶苗拔出,然后一对苗一对苗地在水碗中嫁接,嫁接好后再移到苗床中。二是用纸袋、塑料钵育苗,将黄瓜和南瓜苗挨着育在一起,然后进行靠接。三是用营养土方法育苗,嫁接时将苗拔起集中以插接法嫁接。

育苗时要注重摘要:一要先播南瓜,过2~3d再播黄瓜,因南瓜生长较慢,相差2~3d,嫁接时正好两者子叶都同时展开;二要分2~3批育苗,顺延1~2d,以便陆续进行嫁接;三要适当提高育苗温度,使子叶下胚轴伸长脖,便于嫁接时操作。

2嫁接方法

继续阅读

黄瓜嫁接管理试析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嫁接前的准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对黄瓜嫁接管理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黄瓜嫁接栽培就是利用南瓜等抗土传病害的葫芦科植物作钻木,以黄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进行栽培、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黄瓜苗要培育适时,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d进行、育苗方式有三种:一是用无土育苗法育黄瓜和南瓜子叶苗,嫁接时将子叶苗拔出,然后一对苗一对苗地在水碗中嫁接,嫁接好后再移到苗床中、南瓜苗按上述方法切成舌状口,然后取洗净根部的黄瓜苗,把茎削切成斜面,最后把黄瓜苗茎切口朝下插入南瓜切口,使黄瓜茎切口与南瓜切口舌状物吻合,用乳胶条缠好或用新式嫁接塑料卡摄住,栽入苗床、防治黄瓜根结线虫、靠接、育苗方式有三种:一是用无土育苗法育黄瓜和南瓜子叶苗,嫁接时将子叶苗拔出,然后一对苗一对苗地在水碗中嫁接,嫁接好后再移到苗床中,具体材料请详见:

论文关键词黄瓜;嫁接;方法;管理

论文摘要设施黄瓜栽培过程中,一直有两大制约因素,就是产量低、易得病,而黄瓜嫁接恰恰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详细介绍了黄瓜嫁接前的准备工作、嫁接方法以及如何优化嫁接后的管理,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黄瓜嫁接栽培就是利用南瓜等抗土传病害的葫芦科植物作钻木,以黄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进行栽培。这种嫁接的好处,一是可防根位病害,特别是对防枯萎病效果十分显著。因为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所以换根栽培,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发病。二是南瓜根系发达,吸肥水能力强,嫁接后的黄瓜植株生长旺盛,环境适应性强,可增加产量30%~50%,并能提早上市5~7d。

1嫁接前的准备

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黄瓜苗要培育适时,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d进行。黄瓜、南瓜幼苗2片子叶都充分展开,真叶还没萌生,苗高达4~5cm,叶色由黄转绿时嫁接便于操作,一般成活率可达95%。如果过早嫁接,因幼苗太小,不易操作;如果嫁接过晚,因幼苗组织老化,成活率不高。育苗方式有三种:一是用无土育苗法育黄瓜和南瓜子叶苗,嫁接时将子叶苗拔出,然后一对苗一对苗地在水碗中嫁接,嫁接好后再移到苗床中。二是用纸袋、塑料钵育苗,将黄瓜和南瓜苗挨着育在一起,然后进行靠接。三是用营养土方法育苗,嫁接时将苗拔起集中以插接法嫁接。

育苗时要注意:一要先播南瓜,过2~3d再播黄瓜,因南瓜生长较慢,相差2~3d,嫁接时正好两者子叶都同时展开;二要分2~3批育苗,顺延1~2d,以便陆续进行嫁接;三要适当提高育苗温度,使子叶下胚轴伸长脖,便于嫁接时操作。

2嫁接方法

继续阅读

西瓜新品种栽培

论文汴杂九号;西瓜;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瓜新品种汴杂九号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汴杂九号为河南省开封市蔬菜科学探究所培育出的中熟、大果型西瓜新品种。具有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坐果力强、果实椭圆形、瓤色大红、含糖量高、品质优、产量高、果皮纯黑色、韧性强耐储运、中抗枯萎病、耐湿性好等特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瓜田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轻沙质土壤的土地,同时考虑枯萎病的预防,不宜选有枯萎病发生的重病田内重茬种植,一般旱地轮作需6~7年,水田轮作需2~3年。若必须连作时最好采用嫁接栽培。

2整地施肥

由于汴杂九号属于大果型高产品种,所以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入冬前深耕30~40cm,耕后不耙,保持大土块冻晒垡,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下害虫和土壤有害菌源的传播。春季整地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施入腐熟土杂肥45~60t/hm2、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225~300kg/hm2。土杂肥撒施于瓜田后深耕20~40cm。化肥要穴施或沟施,以提高利用率。

定植行应整成龟背形高垄,畦中部高、两边低,中间最高处10cm左右,行间距为180cm。定植带在畦中部,宽约60cm,定植前覆好地膜,以利于增温、保墒。

继续阅读

黄瓜栽培田间管理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定植后的管理,对黄瓜栽培田间管理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苗床设置与营养土的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育苗与定植时间、施肥整地做畦、移栽定植、缓苗期管理、根瓜采收前的管理、结瓜期的管理、病虫害防治、黄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枯萎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螨类、斑潜蝇等,要在病虫害初发阶段,选用高效对路农药及时防治、缓苗后为加速生长可在地膜下浇1次井温水,也称缓苗水、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5~18℃,根瓜采收前追肥浇水,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225kg/hm2,具体材料请详见:

论文关键词大棚黄瓜;早春茬;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

论文摘要介绍大棚黄瓜早春茬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黄瓜种植户参考。

黄瓜是人们喜爱的瓜果之一,我县每年种植露地、保护地黄瓜面积达1500hm2以上,可进行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特别是早春茬黄瓜,市场效益很高。根据实践经验现把我县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早春茬黄瓜宜选早熟、耐低温、耐弱光、高产优质品种,如津春3号、新泰密刺、李氏21等。

2培育壮苗

2.1苗床设置与营养土的配制

继续阅读

油用亚麻育种工作的评价

《中国麻业科学杂志》2014年第三期

1油用亚麻育种工作成就

1.1改进了品质新育成油用亚麻品种不但提高籽实产量,而且含油率均达到40%以上。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产品深加工的快速需求,亚麻油的开发利用已由食用、工业及医药等用途,向医疗保健方面发展,要求油用亚麻品种在抗病和高产的基础上,力争籽实高含α-亚麻酸。针对生产和市场需求变化,开展了抗病、高产、高α-亚麻酸油用亚麻新品种选育,在对2700多份油用亚麻资源鉴定评价基础上,按照育种目标要求和性状遗传规律选择适合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选育出“坝亚11号”、“坝亚12号”和“坝选三号”等综合性状优异油用亚麻品种,其中“坝选3号”含油量在42.27%,α-亚麻酸含量在56%以上,最高可达60.1%,品质性状表现突出。“坝选3号”已成为油用亚麻精深加工企业的首选品种[5]。

1.2引进和创制了一批核心种质资源张家口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一直重视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与鉴定评价工作,1978年有10份资源入选《中国亚麻品种资源目录》,“八五”期间对引进42个国家的2130份亚麻资源进行观察、分类、鉴定、评价,这些材料包括俄罗斯128份,印度281份,美国177份,意大利138份,土耳其127份,北美198份,阿根廷160份,法国125份,CFRESBR103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抗病材料415份,抗旱材料678份,高产丰产材料269份,纤维用材料339份,晚熟(106-122天)材料394份,早熟(76-90天)材料472份,并从中评选出56份优良材料作为育种亲本利用。通过多年资源鉴定及亲本综合利用效果评价,筛选出“尚义大桃”、“红木65”等10多份核心杂交亲本资源。当前张家口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拥有国内外油用亚麻资源2700多份,居国内各育种单位之首,近年来不断提供给多家育种单位利用。

1.3油用亚麻育种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方法不断提高几十年油用亚麻育种实践,一方面促进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其中抗旱资源鉴定评价、抗病育种、远缘杂交育种、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性状相关、配合力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6-15],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麻业科学》、《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刊物发表“栽培亚麻×野生亚麻种间杂交及胚胎发育的研究[16]”、“国外引进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17]”、“基于‘尚义大桃’和‘红木65’资源利用的胡麻骨干亲本选择重要性评价[18]”等有关学术论文30多篇;另一方面丰富了油用亚麻育种手段,形成了引种、常规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航天育种[19]相结合育种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油用亚麻育种水平,缩小了与油菜、大豆等大油料作物育种工作差距。

1.4油用亚麻育种工作得到各级各部门支持“六五”以来,河北省油用亚麻育种工作一直承担国家、省、市科研任务。据初步统计,30多年来共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4项,地市级科研项目6项。参加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外引进优异种质的利用研究”;主持“九五”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优质多抗油纤兼用亚麻品种选育”、“亚麻高产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主持承担“十五”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亚麻野生种与栽培种种间杂交及种质创新研究”;主持承担“十一五”河北省成果转化项目“高油亚麻新品种‘坝亚9号、11号’中试与示范”和国家财政项目“高油亚麻新品种‘坝亚9号、11号’繁育及有机栽培技术推广”、承担国家航天育种项目“高产、优质油用亚麻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些项目承担有力地推动了油用亚麻育种工作进程。

1.5获得成果奖励、制定标准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方面曾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参加),省部级奖励9项,地市级奖励17项。其中“坝亚3号”曾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49—99”、“坝亚6号”、“坝亚7号”等分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坝亚9号”和“坝亚11号”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制定颁布地方标准6项,其中制定颁布“坝选3号”和“坝亚12号”品种标准2项。

1.6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经过历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河北省油用亚麻科研工作不断创新,稳定发展。科研项目及经费不断增加,科技成果级别不断提高,科研人员自身也得到锻炼成长。到目前为止,研究油用亚麻的科技人员先后培养出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6名,硕士4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一名、市级拔尖人才一名、三三三工程人才5名。

继续阅读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从选用优良品种与搞好播前准备、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花生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北部,砂土层较深厚,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地势平坦,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比较优越,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是种植花生的良好基地。花生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等,而且国内及国际市场需求很大。以前,由于群众缺乏种植花生的栽培技术,故造成夏花生产量一直徘徊在2100kg/hm2左右和春花生徘徊在5250kg/hm2低产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群众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选用优良品种,搞好播前准备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关键措施,俗语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夺高产”。通过多次试验,适宜我区种植的花生品种有鲁花一号及海花一号,这2个品种增产潜力大,抗逆能力强,花多针多,生育期在130d左右,是当地花生种植的理想品种。播种前先果选,后粒选,其次用温水浸种和25%多菌灵拌种。同时进行土壤处理,用呋喃丹1.5kg与麦麸8kg拌成毒饵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不仅可以一播全苗,而且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了良种,还要讲究适期足墒播种。就沿沙河流域来讲,春播花生面积较少,大部分都是在5月底、6月初种植夏花生,当时正值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季节,空气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因此要搞好造墒,保证足墒下种,为花生整个生育过程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2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是高产攻关的决定性因素。在适宜播种期内,播期愈早,生育期愈长,籽粒愈饱满,产量就愈高。因此,在麦收后,要抢时抢墒播种,不要拖延播种期,一般6月5~10日播种结束。在做到适期早播的同时,还要掌握合理密植这一关键技术环节,一般种植22.5万株/hm2左右。

3加强田间管理

继续阅读

亚麻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关键词亚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阐述了亚麻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施肥、选种、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亚麻种植户参考。

亚麻的纤维和种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亚麻干茎中含有20%~28%的有价值纤维,而且亚麻纤维具有某些棉纤维及其他麻类作物纤维所不能代替的用途。它具有耐久性,在潮湿条件下抗腐性强和散热快、伸缩小、吸水膨胀及导电性小等特点。因此,亚麻纤维除了能结成美观的各种日用纺织品外,在工农业生产及消防、运输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短纤维和麻屑可以用来织布、制地毯、作隔热材料及造纸原料等。亚麻种子平均含23%的蛋白质和32%~48%的脂肪。亚麻油具有很高的碘价和良好的干燥性能。因此,在涂料、油漆、橡胶、制革及制药工业中都广泛利用亚麻油。另外,其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1亚麻的特征特性

1.1亚麻的形态特征

亚麻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由根、茎、叶、花、蒴果等5部分构成。

1.1.1根。亚麻的根属直根系,主根较长,略呈波状,主根深1.0~1.5m。侧根短小细弱,主要分布在5~10cm土层中。

1.1.2茎。亚麻的茎呈圆柱形,表面光滑附有蜡质,茎长一般60~120cm,茎粗一般1~5mm。纤维亚麻适宜茎粗1.0~1.5mm,过粗的亚麻出麻率低,品质低。

继续阅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