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口腔临床护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口腔临床护理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第1篇

口腔护理对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十分重要。口腔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护理要因人而异和口腔护理要注重舒适护理。口腔护理的方法具体有含漱法、冲洗法、机械性擦洗、咀嚼法等四种。口腔护理液剂包括:25%到30%硼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0.7%生理盐水等。25%到30%硼酸溶液适用于口腔PH大于7的患者,碳酸氢钠溶液适用于口腔PH小于7的患者,0.7%生理盐水适用于口腔PH等于7的患者。口腔护理评估标准包括口、口腔粘膜、口腔气味、牙齿、口腔PH值等,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口腔护理的评估判断患者病情。

关键词:

口腔护理;现状分析;循证医学

口腔是否健康决定着患者的生活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口腔护理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口腔护理的实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给患者带来了舒适感,受到了患者极其家属的喜爱。因此,探究口腔护理临床应用分析对提高口腔护理水平以及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1口腔护理的必要性

口腔护理从理论上讲是对口腔所具所有功能的护理,包括吞咽、饮食、美容、咀嚼等,简单的说就是口腔清洁。临床口腔护理采用合理的方法,使用相应的临床设备和临床用药,让口腔保持干净湿润,消毒灭菌,减少口腔异味,同时监测患者口腔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使得患者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口腔向下与消化道和呼吸道直接想连,向外与环境相通。口腔具有多种功能,其可以分泌唾液辅助消化、呼吸、言语等,但是口腔环境适宜细菌等生长繁殖,口腔内有残留的食物碎屑以及上皮组织,温度、酸碱度适宜,因此口腔内容易聚集有大量的细菌。同时,在医院部分治疗措施,例如插胃管、呼吸机等,治疗仪器会侵入口腔,时间过长会破坏口腔环境平衡。当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或者是化疗时,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粘膜容易溃烂,此时口腔无法保持其原有的清洁功能,大量的细菌繁殖生长,部分细菌会沿着呼吸道向下繁殖,侵入肺部导致患者并发肺炎。部分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身体器官功能降低和结构组织衰老,导致其机体免疫力下降,并且高龄患者多患有基础疾病,其咳嗽反射和口腔的自我清理能力下降甚至消失,口腔内细菌和痰液无法排出,加大了肺炎的发生率。因此,口腔护理对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十分重要。

2口腔护理的方法

2.1口腔护理要因人而异

患者会因各种原因而需要进行口腔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口腔护理方案,使用相应的临床设备和临床用药,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护理知识,提高口腔护理的水平,尽可能替代模仿口腔的功能,建立患者口腔护理的个人档案,是口腔护理发展的新方向。口腔护理的方法具体有含漱法、冲洗法、机械性擦洗、咀嚼法等四种。口腔护理液剂包括:25%到30%硼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0.7%生理盐水等。25%到30%硼酸溶液适用于口腔PH大于7的患者,碳酸氢钠溶液适用于口腔PH小于7的患者,0.7%生理盐水适用于口腔PH等于7的患者。

2.1.1含漱法

患者含漱口腔过程中,需要舌头各个方位不断搅拌液体,使得液体充分接触口腔的各个部位,进行消毒灭菌。患者需要每隔一小时到两小时进行一次含漱口腔,每次含漱的时间为两分钟到五分钟。每天定时进行含漱可以降低口腔内分泌物和细菌的存在,促进唾液分泌,维护口腔内适宜的环境。

2.1.2冲洗法

口腔冲洗法是目前临床口腔护理上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当患者无法张嘴,口腔内有固定物、患有口腔疾病等时,患者口腔的清洁功能大幅度降低,唾液分泌减少,此时可用冲洗法替代患者的口腔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为负压吸引法,漱口液由左手缓慢注射,负压吸引管由右手持同时进行抽吸,注射与抽吸同时进行,该方法可以保持口腔干净,适用于口腔溃疡严重者。

2.1.3机械性擦洗含漱方法

只可以短暂的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繁殖,但是其无法彻底清洁牙菌斑,去除牙菌斑最好的口腔护理方法为机械性擦洗,其中最为常见的机械性擦洗方法为棉球擦洗。由于纱布、棉球等表面不光滑,擦洗过程中与牙齿摩擦力比较大,很容易将牙齿上残留的异物清洗掉。

2.1.4咀嚼法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首选咀嚼法,咀嚼口香糖操作简单,实施方便,可以充分降低患者口腔细菌的生长繁殖,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2.2口腔护理要注重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对待患者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有耐心,言语上询问时要隐晦不可以伤及患者的自尊和面子,肢体上要多多与患者接触,同时需要建立患者动态数据存储库,根据数据变化情况,适当的调整口腔护理措施。口腔整体护理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语言、环境、家属态度等多方面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乐观的看待疾病治疗,积极的配合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从而提高口腔疾病治疗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3口腔护理的评估标准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口腔护理的评估判断患者病情,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口腔情况的了解程度,有目的性的进行口腔护理,使得护理效果得以提高,评估标准包括口、口腔粘膜、口腔气味、牙齿、口腔PH值等,例如患者因疾病所致唾液分泌降低,口腔发干,口干与口腔PH值有关系,不同病情口干的严重程度不一样,其口腔PH值也不同,口干程度越深,其口腔PH值越高。

参考文献:

[1]张绮,谢蟪旭,何瑶等.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06):665-669.

[2]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40-244.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第2篇

目的探讨口腔根尖周病的临床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60例根尖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根管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根尖周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根尖周病;综合护理;效果

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发生于牙齿根尖周围或根分叉部位的牙骨质、牙槽骨及牙周膜等组织的一类炎性疾病,主要是由牙齿受外力或牙髓感染所致[1]。对于根尖周病尽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重要。护理工作到位与否,也与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根尖周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本院对部分根尖周病患者给予了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进行治疗的60例根尖周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3±10.9)岁;23例慢性尖周炎,23例急性化脓性尖周炎,14例急性浆液性尖周炎。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

1.2方法两组均行根管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治疗前准备手术开始前,护士认真准备好各种手术器械、药品、物品,包括拔髓针、各种钻针、口杯、根管消毒药、3%双氧水、牙胶尖等。同时,由于疾病产生剧烈压痛感,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躁、紧张等负性心理,护士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2治疗中护理①开髓准备:开髓前,护士应准备好碘酒、棉签等物品。如果患者牙周底洞的腐质单薄或较软,应准备一把锐利挖匙。②根管预备:治疗时,应预先准备带橡皮扯动片的扩大器或是根管锉;术中,每更换一次根管治疗器械,均应认真冲洗、消毒根管,并对器械进行吸水排唾处理。完成根管预备工作后,为医生准备好生理盐水冲洗器,以便对根管进行冲洗。③根管封药护理:完成根管治疗后,需封闭根管。护士应在光滑的髓针卷上棉捻,并准备好根管消毒药物,待完成封药后,及时应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④根管充填护理:护理人员应将螺旋充填器或光滑髓针安装好,并为医生递送牙胶尖。完成根管充填后,将牙胶尖部分切除。术后,提醒患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患者使用软质毛刷刷牙,并在用餐后用温水漱口,防止牙龈出血或口腔溃疡。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评价总分≥90分;基本满意:评价总分为60~89分;不满意:评价总分≤60分[2]。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问卷内容包括护理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技巧、护理态度等10项内容,每项10分。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根尖周病是口腔科的多发病、常见症。通常情况下,当牙髓有发炎症状时,产生的病变物质与细菌存在根尖孔,并向根尖周组织扩散,进而导致根尖周炎病。临床实践发现,大多数的根尖周病均为牙髓病所致。因此,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牙髓病,并尽早进行治疗,极有可能治愈根尖周病。在根尖周病的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也是患者术后可以得到良好恢复的重要保障。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对观察组采用了综合护理,如术前准备好相应物品、药物、器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治疗信心;术中严密配合;术后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等。参照组给予了常规护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也至关重要。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根尖周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继丽.乳牙根尖周病患者的护理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9):316-317.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个性化口腔护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效果

口腔护理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主要就口腔颌面护理中应用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护理过程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纳入的80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21∶19,年龄最小15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39.14±1.36)岁,伤病原因:14例交通伤者,11例跌倒伤者,8例刀割伤者,7例其他原因致伤;观察组患者男女人数比例为20∶20,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8.26±1.41)岁,伤病原因:13例交通伤者,12例跌倒伤者,10例刀割伤者,5例其他原因致伤。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知,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好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并对患者的呼吸通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告知患者采取仰卧位,并给予患者吸氧干预护理;在饮食方面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2]。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由于高锰酸钾、呋喃西林等药物的颜色较深,患者对这些口腔护理溶液的颜色难以接受,将生理盐水溶液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更易于患者接受,但由于这一溶液味咸,患者使用后极易出现口腔干燥的现象;因此,将良好的新型的口腔护理液应用于护理中十分有必要,比如复方氯已定含输液、0.5%聚维酮碘溶液等,其有助于减轻对患者伤口的刺激,缓解患者伤口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口腔护理满意度。②有的患者由于颌骨骨折或者颌间固定,在咬合、张口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采用额镜、枪状镊等器械进行护理,需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器械进行口腔护理,以此为提高护理效果奠定良好基础[3]。③对于舌癌等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轻柔,应采用边冲洗、边吸引的方式,避免引起患者伤口的剧烈疼痛。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价:治愈: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且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且皮瓣成活率在80%以上;无效:患者术后存在感染症状,且口腔颌面受损更加严重。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判:(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研究

相关数据选择SPSS20.0处理,针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针对验算,在分析之后,如果P<0.05,那么就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分别采用t、X2对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x±s)完成一系列有效的检验以及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5.0%更高(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5%更高(P<0.05)。

3讨论

口腔颌面外科是防治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等相关疾病的学科,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整体效果。临床采用的常规的口腔护理干预存在很多不足,极易导致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为了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法十分有必要,个性化护理方法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其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满意度的护理服务,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给予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效果,其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整体效果,促进患者伤口的良好愈合。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颌面外科护理中能取得良好疗效,尤其是在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其具有的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敏敏.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6):75

2张兵,那伟.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1):188~189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关联问题系统整合教学;口腔医学;护理带教

近年来,随着我国口腔医学的迅猛发展,我国口腔医学与国际口腔医学逐渐接轨,随之对口腔护理人才需求日渐增多。在口腔医学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更符合现代口腔医学发展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成为临床教学中的重要课题[1]。口腔护理专业是具有技术性及人文关怀性两种特质的实践性科学,临床带教实习是护生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将理论护理知识在临床中实践应用的重要衔接阶段[2]。传统带教是采用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带教教师为中心的带教模式,其形式单一,缺乏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制约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3]。关联问题系统整合教学(ProblemRelatedIntegratedLearning,PRIL)方法将教学重点进行整合分析并设计出多个问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中具体情况有机结合,由点及面的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构架,加深知识理解程度[4]。为了培养更适合时展的护理人才,本院特将PRIL教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护理带教中,取得满意成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7月在本校附属医院口腔科实习的护生9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人。其中实验组女45人,年龄18~24岁,平均(21.1±1.7)岁,学历:本科21人、大专24人;对照组女45人,年龄18~24岁,平均(20.8±1.9)岁,学历:本科19人、大专26人。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纳入标准:①口腔护理专业实习学生;②在校期间连续进行护理专业学习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2)排除标准:①排除经常请假者;②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考核及问卷调查者。

2.方法:

(1)对照组护生在口腔科实习时间为42学时共3个月,带教教师采用传统教案带教方法,按照大纲要求认真完成教学任务。(2)实验组护生在口腔科实习时间为42学时共3个月,带教教师与对照组为同一带教课研组教师,采用PRIL带教方法:①带教教师开始课程前结合口腔医学实习内容整合相关问题编写问题题库,其问题均来自口腔科职业医师或《口腔护理学》,保证问题广泛性、答案的严谨性及权威性;②带教查房前预先发放题库中与当天课时相关的问题,并以7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简单讨论,归纳疑问问题;③选择典型的口腔患者,以小组形式随带教教师进行查房,查房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根据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提问,与护生互动探讨,并引出核心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④查房过程中护生随时提出疑问,每课时结束时,带教教师根据护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并提出新的问题,供护生课下自我巩固和提升;⑤在下次带教前集中解决本次提出的疑问。在护理带教期间以口腔护理学核心知识点生成问题题库,以问题为中心串联整体带教系统,具体PRIL带教方法见图1。

3.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比较:两组护生在带教前后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医学专科知识和护理基础知识共100分,实践操作根据《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参考细则》进行考核[5],共100分,测试试卷由教师统一阅卷,实践部分由带教教师统一考核。(2)临床护理能力构成比比较:采用LeehsiehJ等人编写的护理临床能力调查表[6],对带教前后两组护生护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沟通、管理、专业成长4部分,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评价内容为:A无人指导下,独立、安全准确完成各项护理任务;B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C准确运用护理理论知识;D以患者为中心,自信进行护理活动。以匿名方式进行调查,向护生发放问卷90份,有效问卷90份,现场全部回收,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00%。统计并对比两组护生A、B、C、D四项临床护理能力的构成比。(3)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分别于带教前后应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试[7],评估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该测试包括求真、思想开放度、分析能力等7个部分,每部分含10个条目,每部分得分10~60分,分数越高说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

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x珋±s)和[n(%)]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考核成绩比较:

带教前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带教后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带教前(实验组:t=15.766,P=0.000;t=13.644,P=0.000;对照组:t=5.368,P=0.000;t=5.203,P=0.000),带教后实验组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5.412,P=0.000;t=4.908,P=0.000)。见表1。

2.临床护理能力构成比比较:

带教前两组护生护理临床能力评价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带教后两组护生护理临床能力评价显著高于带教前(实验组:t=9.265,P=0.002;t=13.512,P=0.000;t=10.326,P=0.001;t=21.100,P=0.000;对照组t=4.464,P=0.035;t=4.731,P=0.030;t=4.500,P=0.034;t=5.421,P=0.020),带教后实验组护生护理临床能力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t=4.121,P=0.042;t=4.464,P=0.035;t=3.986,P=0.046;t=5.031,P=0.025)。见表2。

3.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带教前两组护生护理临床能力评价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带教后两组护生护理临床能力评价显著高于带教前(实验组:t=5.078,P=0.000;t=15.332,P=0.000;t=6.270,P=0.000;t=5.099,P=0.000;t=9.122,P=0.000;t=6.666,P=0.000;t=6.569,P=0.000;对照组t=2.876,P=0.005;t=3.137,P=0.002;t=2.792,P=0.006;t=4.370,P=0.000;t=7.125,P=0.000;t=2.291,P=0.024;t=4.109,P=0.000),带教后实验组求真、思想开放度等7项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417,P=0.001;t=3.329,P=0.001;t=3.330,P=0.001;t=5.869,P=0.000;t=9.106,P=0.000;t=4.981,P=0.000;t=3.388,P=0.001)。见图2。

讨论

随着现代口腔医学的迅猛发展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对口腔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随之越来越高,不仅要有良好的护理学综合素养,又需要有突出的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临床调查发现[8],我国目前具有较少的口腔护理专业人员,不能满足现代化口腔医学发展需求,临床中亟需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口腔护理人才。有学者提出[9],在医院护理带教中设置口腔护理带教模块是培养专业型口腔护理人才的有效尝试。传统的口腔护理带教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如何调动带教者与学习者双方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十分重要[10]。PRIL是基于成熟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衍化而来的新的教学模式[11-12],该教学模式根据PBL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结合的特点进行转化,将教学重点转转为问题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及提高教学吸引力,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本研究发现,带教3个月后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时间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带教前(P<0.05),带教3个月后实验组护生理论知识、时间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PRIL教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护理带教中可显著提升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当前护理教育相关课程中,仅有五官科护理课程中有少量口腔专业护理知识,且不在大纲考核要求范围内,口腔护理专科教育成为明显短板,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非专业人员在职现象,因此在口腔护理带教中开展有效的护理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及专业技能[13-14]。

在传统的口腔医学带教模式中,护生对带教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护生还未脱离课本知识,对临床中遇到的问题缺乏主观分析能力[15]。将PRIL教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护理带教中,教学过程中将口腔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系统化整理后形成具体化的问题,使护生带有问题去学习,对学习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16]。由此,在口腔医学护理带教中应用PRIL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技能。此外,本研究中,带教3个月后两组护生护理临床能力构成比、7项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带教前(P<0.05),带教后实验组护生护理临床能力构成比、7项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PRIL教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护理带教中可显著提升护生临床护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是临床护理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其成长的基础,通过对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能力定位及评价,实施相应的带教培训,能够使护生在带教过程中获得优秀的职业素养,有效保障其胜任临床护理的职业能力。评判性思维又称自省性思维活动,在特定情境中,面对问题时灵活的利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分析、整合和推理,最终在众多方案中进行判断并做出正确选择。评判性思维是评价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护理从业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17]。口腔科护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判性思维能力,在面对复杂、紧急情况时才能灵活应对[18]。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第5篇

口腔护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口腔医学的学科交叉,要求口腔专业护士既要掌握护理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又要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具有专科特色突出、操作能力要求高、协调配合与团队合作意识显著等特点。随着我国“四手操作”的大力推广和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专业护士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对口腔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相比于新西兰、日本、美国、英国等国,我国口腔专科护理起步晚、发展慢,滞后于口腔医学和口腔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远不能满足我国口腔医学临床工作的需求[2],是当代口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如何培养适合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前口腔专科护理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我国口腔专科护理教育和人才培训提供参考。

1培养目标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工作从过去的传递器械、准备材料、椅旁护理发展到了今天的四手操作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医生的协同操作。而目前国内的口腔护士仍承担着国外口腔助手和口腔卫生士类似的职责,既是口腔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左膀右臂,又负责器械耗材、患者信息和科室交叉感染的管理,与此同时还是医生与患者的协调者、患者的健康宣教员等[3]。要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与口腔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努力、密切合作息息相关。因此,培养符合国内现代口腔医疗要求的口腔护士,建立规范的团队服务模式,是现今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2教学模式

从本世纪初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国内已有数家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提供不同学历层次的口腔护理专业方向的教育,经过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国口腔护理教育者向“一体化”教育方向做出的相应尝试已初见成效。

2.1理论课教学理实一体化

口腔科学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并重,口腔护理专业同样也对从业人员的口腔专业理论与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以往理论课和实训课分离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而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师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入实践操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之中,安排好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比例以及相互衔接和过渡,使理论内容服务于技能操作,技能操作巩固理论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了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安排和进行教学指导,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4]。这种创新式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强调师生双方的能力培养,在教学理念、课程改革、教学准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行。

2.2实训课教学医护一体化

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口腔医学生[5-7]和口腔护理专业学生[8]从医疗或护理角度分别开展四手操作临床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随机选取该校2010级和2011级在校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创新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医护联合的一体化教学,结果显示:与传统实践教学相比,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考评分数和学生评价满意率均有显著提高[9]。该方法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的应变能力、积极性与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是培养口腔专业护理人才的有效尝试,对口腔科学临床领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3见习、实习校企一体化

有研究[10]显示:口腔门诊护士的自我认知与医生评价之间存在差异,护士对自身的评价过高,在某些方面没有完全达到医生的要求。因此,与普通护理专业相比,口腔护理教育更加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实行模块式教学,鼓励采取驻点班或课间见习、实习的模式,紧密结合临床,既巩固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岗位实践不断线,实现口腔护理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通过院校联合办学,为口腔护理人员的学习和继续学习搭建平台,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3口腔护理专业发展的制约

国外的口腔专科护士其资历要求、执业资格、执业范围等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约束与界定。近年来,北、上、广等各大城市已经进行重症监护、老年病、感染控制等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认证,而口腔专业护士行业标准、学历认证、执业资格认证与相关政策法规依旧存在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发展[11-14]。实行护士认证准入制度是护理管理和专科护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基本方向,也是规范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的基础[13]。口腔专科护理作为一个专科特色鲜明的学科,护士执行的各项操作均具有口腔专业特点,因此,建立口腔专科护士认证、准入体系符合国家对护士规范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口腔专业护理发展的趋势,需要日后我们共同努力去尝试和推进。

4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4.1一体化教学师资的培养

师资是教育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刚刚开始起步的专业,我国口腔护理行业教育的师资十分紧缺。学校的专业教师多为护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存在缺口;而临床一线的工作者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时间紧张等问题,因此,培养、发展一支优秀的口腔护理教师队伍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有部分院校克服困难,一方面聘请临床护理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商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知识技能要求、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方面给予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经学校和医院共同培训、试讲,走上讲台授课,形成学校参与医院实习,医院指导评价学校教学,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习基地的局面。医院承担着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通过与学校专业教师的交流与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的学科发展、新技术运用及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分析,注意学习医院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着促进作用[15]。在此种校企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师资队伍,正在成为口腔护理教学的主力军,是未来我国口腔护理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4.2校企合作的深化

在校企一体化呼声渐高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深化校企合作,绘出“校中企、企中校”的图景,形成院校共同繁荣、师生共同受益的局面,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在前行路上的重要问题。对于口腔护理专业,由于存在医护一体化要求高、招生人数较少、管理方便等特点,使得其借鉴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经验十分必要与便利。因此,早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必经之路。随着口腔医学、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口腔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医护素质的共同提高,因此,发展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迫在眉睫。面对发展的重任,口腔护理的职业教育可向理实一体化、医护一体化和校企一体化这三个方向进一步探索,为未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综合看来,我国的口腔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建立一套从教材选用、课程设计到实训安排、见习实习等方面完善的口腔专业护士培养体系,是未来急需研究的问题,有待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佛荣.口腔护理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

[2]林琳,徐桂华.国内外口腔专科护士发展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47-49.

[3]胡冬梅,谭荣,胡坤娥.综合医院口腔门诊护士角色及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114-1116.

[4]吕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护理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学园,2013(5):115.

[5]生宏,郑铁丽,张大风,等.口腔医学专业四手操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护理教育,2010,9(4):20-22.

[8]徐庆鸿,陈娥,刘敏川.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技术的临床教学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319-3320.

[9]戴艳梅,梁晓波,赵娜娜.医护一体化教学在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919-922.

[10]杨萌,刘东玲,凌云,等.口腔护士自我认知与医生评价差异的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54-4055.

[11]曾素琴,刘齐英.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100-101.

[12]刘东玲,王玉玲,卢爱工,等.口腔科护士的分阶段综合培训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8-1110.

[13]王春丽,杨国勇,李秀娥,等.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现状和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83-184.

[14]翟晓棠.口腔科辅助人员教育的中日比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39-41.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不同药物;口腔护理;牙周炎;疗效;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3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6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范围为32~60岁,平均年龄(38.6±4.2)岁,病程为4个月~5年,平均病程(1.5±0.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37.2±3.9)岁,病程为3个月~5年,平均病程(1.5±0.8)年。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碘甘油药物口腔护理,即借助探针蘸取碘甘油药液,使其流至牙周袋中,治疗4~5周,每周护理2次。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硝唑药物口腔护理,根据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来划分甲硝唑棒条,用镊子将其分别夹至牙周袋中,治疗4~5周,每周护理2次;同时要求患者在治疗后第10天与第20天回院进行复查。其他护理方式:营造整洁、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每日定时通风;患者完成治疗后要及时清理、消毒器械及工作台;

1.3临床疗效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护理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如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慢性炎症,牙周炎是使人类失去牙齿的关键性因素,破坏性较强,对人类口腔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严重损伤患者的牙周组织与牙龈,临床特征表现为牙周袋及袋壁炎症的形成,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牙周炎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如嚼创伤、食物阻塞等,牙龈肿痛会加重菌斑的堆积,致使牙周炎有所扩张。牙齿中存在很大的病菌,一旦出现牙周炎,则牙齿上的病菌则会发生作用,加重炎症,引发牙周炎;而牙周炎患病的初期不易察觉,反复发生且时好时坏,若治愈后再次发生则比之前更加严重,即复发率越高则病情越重。临床实践表明,由于牙根分叉、牙周袋类型、根面凹复杂性、牙周袋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牙周炎的基础治疗效果不佳,所以要做好患牙的局部基础治疗和局部药物口腔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采用甲硝唑的口腔护理方式,疗效显著优于碘甘油口腔护理。综上所述,相较于碘甘油,对牙周炎患者给予甲硝唑的口腔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患者信赖及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颖.探讨不同药物口腔护理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0):121-122.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全冠修复;牙周疾病;口腔护理;影响

临床上针对龋齿、磨损、酸蚀或发育畸形等原因造成牙体缺损过大、破坏程序严重的患者,选择进行全冠修复[1]。全冠修复体的植入,需要覆盖整个牙冠表面,患者往往不能够进行有效清洁,导致出现各种口腔问题,影响牙周健康,这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既往实施的常规护理由于患者执行能力不足、护士无法随时监督,不能全面地解决口腔问题,因此针对全冠修复体植入后患者有必要采取专业的口腔护理,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临床口腔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58例因牙周疾病进行全冠修复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17.2~2017.6在我院口腔科开展研究。按照抽签法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9例,其中护理1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区间为20~48岁,均值(36.8±5.2)岁;护理2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区间为22~50岁,均值(37.4±5.9)岁。比较以上基线资料,结果(P>0.05)。

1.2护理方案

1.2.1两组均行全冠修复后,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初期应缓慢进食,避免吃黏性大或过硬的食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餐后刷牙的习惯;叮嘱定期复查。

1.2.2观察组采取口腔护理模式:口腔护理使用的所有物品均经过消毒,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时动作轻巧、细致,保持口腔黏膜的完整,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溶液(如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溶液等),清洁口腔、预防感染;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的变化,如出现糜烂、肿胀、充血等异常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3观察指标

(1)两组修复成功率,成功标准为修复之后能够正常咀嚼。(2)两组护理后口腔问题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x2检验,用(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情况

两组修复情况比较,护理2组成功率100.00%(29/29),高于护理1组93.10%(27/29),x2=7.147,P=0.008。

2.2比较两组护理后口腔问题发生情况

护理2组口腔问题发生率10.34%,显著低于护理1组27.59%(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全冠作为口腔修复科最常见修复体之一,临床应用广泛[2]。但外部植入的修复体会破坏患者口腔原本正常维持的环境,加上部分患者没有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长期佩戴难免会危害其牙周健康。且修复治疗的时程较长,患者往往心力交瘁,难以配合后续治疗,可能致使其出现一些潜在问题(如:制作缺陷的修复体,牙冠边缘不密合、悬突等)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进而造成牙周软、硬组织的破坏,引起牙龈萎缩、牙周炎等[3]。若牙龈保护不当,会对牙龈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故专业的口腔护理在全冠修复后患者辅助治疗中尤为重要。根据高鹏、姚茹、荆玉洁等人[4]的研究显示,口腔护理应用于临床牙周疾病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修复情况比较,护理2组成功率100.00%(29/29),高于护理1组93.10%(27/29),x2=7.147,P=0.008。原因可能为研究组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修复体植入造成的不良影响,摆正患者治疗的态度,积极复查,及时解决全冠修复后潜在问题,从而提升全冠修复的成功率;护理2组口腔问题发生率10.34%,显著低于护理1组27.59%(P<0.05)。这表示护理人员及时观察到患者口腔黏膜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性选择漱口溶液以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够有效地预防及控制口腔感染,避免各种口腔问题的发生或加重。综上所述,早期运用口腔护理进行防治,有效减少患者口腔问题发生情况,提高全冠修复的成功率,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磊,吴韫慧,高瑞.全冠修复前牙周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手术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10):114-115.

[2]刘岩.基于饮食指导的口腔护理干预对口腔溃疡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11):1523-1527.

[3]戴飞燕.改良口腔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不良反应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2):270-271.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护教协同;口腔护理;实训教学

医教协同教学改革是通过建立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1]。《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提出,以需求为导向,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强护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护理实践能力培养[2]。基于医护教协同的教学改革必须将教学与临床医护职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践技能是口腔临床护士的重要核心能力,要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胜任力的口腔专业护生,必须将实践能力放在教学体系的首位。四手操作实训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迅速地适应临床医护配合的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在前期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3]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医护教协同的口腔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推进口腔护理人才培养工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级、2016级全日制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大专生90名为观察组,2013级、2014级84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口腔护理课程使用同一理论教材,授课教师、课程总学时均相同,理论考核从同一题库中随机抽选相同题型、题量的试卷[4]。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式,理论课及实训课安排在不同的教学周次,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操作实训。教材选用自编校本实训教材,操作流程仅涉及护士操作流程。实训课采用教师讲解,示教,而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四手操作实训仅有护理学生间简单的配合练习。观察组实施医护教协同的实训教学改革:

1.2.1“一贯穿、两结合、三一体”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和访谈调研,由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与院校教师基于医护教协同理念共同修订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贯穿”即始终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两结合”即院校结合,工学结合;“三一体”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校内实训与临床实践一体,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一体。

1.2.2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教学方式调整先理论、后实训的传统授课方式,通过梳理口腔护理岗位工作需求,筛选出核心技能培养目标。以核心技能项目为基点出发,整合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教学单元内穿插进行教学。

1.2.3形象化实训教材医护教协同编写并出版实训教材《口腔护理技术》[5],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行业新理念、新发展,从临床医护角度规范实训教学内容及流程。选取临床常见26项口腔护理技术,按照口腔四手操作模式系统介绍医护操作流程,由临床医护配合拍摄标准操作演示视频,可用于课上示教,学生课下也可通过扫码方式在各种移动终端随时观看复习。

1.2.4三阶段四手操作实训课程我院作为口腔专科教学医院,同时培养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本研究利用此优势将四手操作技术的医、护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医护学生一对一结组进行四手操作实践练习,使实训教学形式与口腔医疗、护理行业需求协同发展,形成医护教协同的三阶段四手操作实训课程。第一阶段:技能学习阶段。在校内专业课学习阶段联合口腔医学大专班开展四手操作实训教学,根据典型口腔治疗四手操作项目制定标准病例,医护教师先分别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再按照四手操作模式在头模椅位进行联合示教,通过高清拍摄仪投放到学生显示屏,再按口腔医学生与护生一对一配合形式进行操作实训,教师巡视并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口腔四手操作技术的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阶段:技能巩固阶段。在临床实习初期开展跨校医护联合四手操作实训教学,护生配合对象为口腔医学本科生,进一步拓展标准病例内容和深度。教师巡视、提问并点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口腔四手操作配合能力,通过丰富病例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关注操作细节。第三阶段:技能发展阶段。临床实习中后期护生配合临床带教医生在教学椅位上进行四手操作实践。参照实纲,选择临床实际个案病例进行四手操作,提高学生配合熟练度和应变能力。在前两阶段头模训练的基础上,护理对象改为真实患者,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沟通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一、二阶段实训均安排在头模实训教室,教室布局与临床职业环境一致,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一致性。

1.3效果评价方法

1.3.1口腔护理专业课程综合考核评分课程结束后考核学生口腔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理论考核题目从题库中抽选,两组学生均为闭卷考试,考试方式、时间均相同。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均统一制定。

1.3.2口腔护理实践能力评分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护理实践能力评分表[3],内容包括理论运用能力(掌握治疗流程、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操作技能(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材料调拌达标)、配合熟练程度(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医护沟通能力(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合作态度与认知(医护协作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个方面,分别占权重20%、30%、20%、20%、10%。所有评分项目1分最低,10分或5分最高,由教师参照评分标准,根据学生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

1.3.3学生对口腔护理实训教学满意度评价问卷在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学生对口腔护理实训教学的整体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对实训课程、实训教材、实训效果三方面共14项的评价。对四手操作实训课程的评价包括模拟临床工作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护配合意识、增强医护沟通能力、增加临床工作信心5项。所有问卷项目均采用Likert5级评分,1分为非常低,5分为非常高。满意率(%)为项目得分与项目所占总分之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考核评分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一般资料

两组学生均为女性,其年龄及基础课程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学生口腔护理专业课程综合考核评分

两组学生口腔护理专业课程综合考核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学生口腔护理实践能力评分

两组学生口腔护理实践能力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在对治疗流程的掌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材料调拌达标、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医护协作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9个项目上的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学生对口腔护理实训教学评价

学生对口腔护理实训教学的整体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对实训内容充实、实训课程实用、实训授课联系临床实际、实训教材实用、实训教材联系临床实际、实训课程增强了学生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临床观察应变能力、医护配合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十个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观察组学生对四手操作实训课程的评价,在模拟临床工作情境、培养医护配合意识方面的满意率较高,分别为94.60%、94.20%,见表5。

3讨论

3.1医护教协同实训教学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

平传统的以病种或疾病分科为教学单元、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不连续,掌握不牢固。本研究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通过联系临床实际需求,以口腔护理技能为核心,围绕技能讲授相关理论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此教学方式避免了同一教学内容的割裂及重复,在课程总学时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大大节省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6]。从课程考核成绩来看,改革后的实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3.2医护教协同实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口腔护理临

床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接触四手操作时已进入实习阶段,临床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使学生容易紧张,不能很好实践并掌握四手操作的要领。本研究将医护教协同理念融入四手操作实训教学:教师队伍按照不同专业由医生、护士协同合作;教学对象同时兼顾口腔医学生及口腔护理学生;教学模式完全模拟临床医护四手操作时的工作情景。有研究显示,依据临床实践真实情况设计教学情境,让护生置于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护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意识,有利于护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7]。改革后学生从在校阶段即开始融入职业氛围,递进式进行四手操作技术训练,最终能够掌握医护配合的要领,并能灵活运用,熟练配合医生治疗,主动性和协作意识也得到培养和锻炼。

3.3医护教协同实训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

编实训教材实现了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符合信息化时代教学发展的趋势。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更为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视频教材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并学习,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医护教协同拍摄的教学视频能够模拟临床真实工作情景,使教材更具实用性,与临床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在实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的培养。

3.4医护教协同实

训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改革前的实训教学,医护学生单独在教室模拟操作,或在头模椅位上操作,仅仅是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对实训技能的反复练习。医护教协同理念运用于口腔教育,按照医护共同教育的模式进行实训教学,使口腔医学生和口腔护理学生在实训中做到有效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理念。同时弥补了以往口腔医学生未接受过口腔护理相关培训,进入临床工作后无法顺利开展四手操作,适应慢,效率低等问题,使口腔医学生对口腔专科护理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临床四手操作的规范性及四手操作模式的全面推广应用,最终达到通过团队合作提高诊疗效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4小结

医护教协同合作教学改革,使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质量标准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更一致[8]。是对口腔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积极探索,通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指导口腔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2018-11-28].

〔2〕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

〔3〕戴艳梅,梁晓波,赵娜娜,等.医护一体化教学在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919-922.

〔4〕程淑玲,戴艳梅,李浩楠,等.“以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口腔护理教学内容整合延伸的实践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5):1371-1373.

〔5〕戴艳梅,刘巧玲.口腔护理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

〔6〕段艮芳,何海燕,周万明,等.基于实训的教学模式对大专护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3):221-223.

〔7〕彭小燕,李荔,谢密新,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护理研究,2013,27(10A):3173-31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