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

口腔临床护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口腔临床护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口腔临床护理

口腔护理临床应用探析

摘要:

口腔护理对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十分重要。口腔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护理要因人而异和口腔护理要注重舒适护理。口腔护理的方法具体有含漱法、冲洗法、机械性擦洗、咀嚼法等四种。口腔护理液剂包括:25%到30%硼酸溶液、碳酸氢钠溶液、0.7%生理盐水等。25%到30%硼酸溶液适用于口腔PH大于7的患者,碳酸氢钠溶液适用于口腔PH小于7的患者,0.7%生理盐水适用于口腔PH等于7的患者。口腔护理评估标准包括口、口腔粘膜、口腔气味、牙齿、口腔PH值等,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口腔护理的评估判断患者病情。

关键词:

口腔护理;现状分析;循证医学

口腔是否健康决定着患者的生活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口腔护理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口腔护理的实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给患者带来了舒适感,受到了患者极其家属的喜爱。因此,探究口腔护理临床应用分析对提高口腔护理水平以及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1口腔护理的必要性

口腔护理从理论上讲是对口腔所具所有功能的护理,包括吞咽、饮食、美容、咀嚼等,简单的说就是口腔清洁。临床口腔护理采用合理的方法,使用相应的临床设备和临床用药,让口腔保持干净湿润,消毒灭菌,减少口腔异味,同时监测患者口腔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使得患者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口腔向下与消化道和呼吸道直接想连,向外与环境相通。口腔具有多种功能,其可以分泌唾液辅助消化、呼吸、言语等,但是口腔环境适宜细菌等生长繁殖,口腔内有残留的食物碎屑以及上皮组织,温度、酸碱度适宜,因此口腔内容易聚集有大量的细菌。同时,在医院部分治疗措施,例如插胃管、呼吸机等,治疗仪器会侵入口腔,时间过长会破坏口腔环境平衡。当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或者是化疗时,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粘膜容易溃烂,此时口腔无法保持其原有的清洁功能,大量的细菌繁殖生长,部分细菌会沿着呼吸道向下繁殖,侵入肺部导致患者并发肺炎。部分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身体器官功能降低和结构组织衰老,导致其机体免疫力下降,并且高龄患者多患有基础疾病,其咳嗽反射和口腔的自我清理能力下降甚至消失,口腔内细菌和痰液无法排出,加大了肺炎的发生率。因此,口腔护理对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十分重要。

2口腔护理的方法

继续阅读

口腔根尖周病的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根尖周病的临床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60例根尖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根管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根尖周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根尖周病;综合护理;效果

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发生于牙齿根尖周围或根分叉部位的牙骨质、牙槽骨及牙周膜等组织的一类炎性疾病,主要是由牙齿受外力或牙髓感染所致[1]。对于根尖周病尽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重要。护理工作到位与否,也与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根尖周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本院对部分根尖周病患者给予了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进行治疗的60例根尖周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3±10.9)岁;23例慢性尖周炎,23例急性化脓性尖周炎,14例急性浆液性尖周炎。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

1.2方法两组均行根管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继续阅读

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论文2篇

第一篇

1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液的选择与VAP的关系

在澳大利亚,每1000个机械通气日中就会发生6.2例VAP。据美国2006年报道,VAP每年要花费卫生保健系统的金额达到20亿美元,而用于对VAP的预防仅是3万~4万美元。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1年世界卫生日当天倡导在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强调了感染控制预防优于治疗,也强调了预防VAP的发生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就是保证有效的口腔护理。国内学者对机械通气病人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也有诸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护理方式、护理频率、护理用具、护理溶液,从不同角度证明了高质量的口腔护理对于降低VAP发生率的积极作用。

2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溶液的使用

据文献报道,目前口腔护理液的使用多样,口腔护理溶液对VAP预防的研究多,但系统评价等级各异,国内外使用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异,这对于临床护理者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依旧是个困惑。据调查,国内18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有76.0%依旧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危重症病人常规口腔护理溶液,仅有3.8%使用氯己定。其余目前使用的口腔护理溶液还有蒸馏水、过氧化氢、酸性氧化电位水(EOW)等。

2.1生理盐水目前国内重症病人口腔护理使用最普遍的是生理盐水,而生理盐水在口腔中水分蒸发,成为高渗溶液,氯化钠沉积在口腔及气道黏膜上,使气道纤毛运动减弱,上皮细胞因脱水、皱缩而破裂,导致黏膜破溃和出血。生理盐水本身含有特定的咸味,易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口腔黏膜破溃的病人加重了他们的疼痛,病人抵触情绪强烈而不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据文献报道,生理盐水没有杀菌的功能,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时无法有效去除口腔细菌。

2.2蒸馏水蒸馏水为不含溶质的低渗溶液,水分蒸发后不影响口腔及呼吸道的渗透压,较少引起病人的不适症状,而且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的致病菌,与生理盐水相比较,病人更愿意接受。目前很多学者致力于氯己定溶液降低VAP发生率的研究,结果显示能显著改善口腔细菌定植的风险。但王欢欢等指出,蒸馏水与氯己定相比能够更持久用于临床口腔护理,因为其不仅成本低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还由于其不含药物成分有利于机体维持平衡。

2.3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临床上用于口腔护理也比较常见,1.5%过氧化氢接触组织液、分泌物、脓液、痰液时可放出新生态氧,形成氧化作用很强的自由基即可杀灭细菌、病毒、芽孢和真菌。但相关实验证实过氧化氢对细胞有损伤作用,另外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产生的大分子自由基,会成为癌变的前身。临床上使用过氧化氢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泡沫,给护理操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在降低VAP发生率层面上氯己定与过氧化氢也没有显著差异,有学者推荐使用氯己定代替过氧化氢。

继续阅读

浅谈口腔护理实训教学改革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教协同的口腔护理实训教学方式在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90名全日制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大专生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对照组选取教改实施前入学的84名同专业学生。结果:观察组学生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实践能力评价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改革后的实训课程、教材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医护教协同的实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口腔护理专业教育的有效改革形式。

关键词:医护教协同;口腔护理;实训教学

医教协同教学改革是通过建立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1]。《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提出,以需求为导向,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强护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护理实践能力培养[2]。基于医护教协同的教学改革必须将教学与临床医护职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践技能是口腔临床护士的重要核心能力,要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胜任力的口腔专业护生,必须将实践能力放在教学体系的首位。四手操作实训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迅速地适应临床医护配合的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在前期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3]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医护教协同的口腔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推进口腔护理人才培养工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级、2016级全日制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大专生90名为观察组,2013级、2014级84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口腔护理课程使用同一理论教材,授课教师、课程总学时均相同,理论考核从同一题库中随机抽选相同题型、题量的试卷[4]。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式,理论课及实训课安排在不同的教学周次,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操作实训。教材选用自编校本实训教材,操作流程仅涉及护士操作流程。实训课采用教师讲解,示教,而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四手操作实训仅有护理学生间简单的配合练习。观察组实施医护教协同的实训教学改革:

1.2.1“一贯穿、两结合、三一体”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和访谈调研,由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与院校教师基于医护教协同理念共同修订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贯穿”即始终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两结合”即院校结合,工学结合;“三一体”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校内实训与临床实践一体,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一体。

1.2.2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教学方式调整先理论、后实训的传统授课方式,通过梳理口腔护理岗位工作需求,筛选出核心技能培养目标。以核心技能项目为基点出发,整合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教学单元内穿插进行教学。

继续阅读

口腔护理干预对口腔黏膜损伤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口服百草枯中毒后口腔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将54例口服百草枯中毒后口腔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百草枯急性中毒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修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损伤修复时间为(5.9±1.1)d,对照组为(8.7±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可促进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口腔黏膜损伤修复,减轻痛苦,及早恢复饮食,提高其生存质量与救治效果。

【关键词】百草枯;口腔黏膜;口腔护理

百草枯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极高,经口摄入后口腔及上消化道黏膜不同程度损伤,并逐渐加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伴无法忍受的灼痛、大部分黏膜坏死脱落、分泌物多而黏稠,无法排出[1],极易感染,可引发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饮食、睡眠与消化功能。近年来对百草枯中毒后口腔护理的报道多侧重于口腔溃疡的治疗与护理,早期口腔护理方法及频次尚无统一标准[2],探讨行之有效的口腔护理干预对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有重要作用。笔者对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煤炭总医院的54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口服20%百草枯溶液5~15mL,服药至入院时间45min至3h,患者意识清楚,恶心、呕吐、腹痛,口腔、咽部、黏膜充血、红肿,灼痛明显。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9±5.5)岁;百草枯中毒轻度(摄入量<20mg/kg)5例,中、重度(摄入量20~40mg/kg)22例;口腔黏膜损害按WHO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6例,Ⅳ级4例。对照组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37.8±6.1)岁;百草枯中毒轻度6例,中、重度21例;口腔黏膜炎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明确口服百草枯中毒;轻度、中重度中毒患者,住院治疗时间>10d;服毒前无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牙龈炎等疾病。排除爆发中毒、合并肿瘤、营养不良、出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经急诊洗胃、导泻、序贯性血液灌洗等处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等治疗抢救成功。

继续阅读

谈口腔护理方法用于口腔外科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护理中应用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常规口腔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效果,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且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其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个性化口腔护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效果

口腔护理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主要就口腔颌面护理中应用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护理过程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纳入的80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21∶19,年龄最小15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39.14±1.36)岁,伤病原因:14例交通伤者,11例跌倒伤者,8例刀割伤者,7例其他原因致伤;观察组患者男女人数比例为20∶20,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8.26±1.41)岁,伤病原因:13例交通伤者,12例跌倒伤者,10例刀割伤者,5例其他原因致伤。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知,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好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并对患者的呼吸通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告知患者采取仰卧位,并给予患者吸氧干预护理;在饮食方面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2]。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由于高锰酸钾、呋喃西林等药物的颜色较深,患者对这些口腔护理溶液的颜色难以接受,将生理盐水溶液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更易于患者接受,但由于这一溶液味咸,患者使用后极易出现口腔干燥的现象;因此,将良好的新型的口腔护理液应用于护理中十分有必要,比如复方氯已定含输液、0.5%聚维酮碘溶液等,其有助于减轻对患者伤口的刺激,缓解患者伤口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口腔护理满意度。②有的患者由于颌骨骨折或者颌间固定,在咬合、张口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采用额镜、枪状镊等器械进行护理,需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器械进行口腔护理,以此为提高护理效果奠定良好基础[3]。③对于舌癌等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轻柔,应采用边冲洗、边吸引的方式,避免引起患者伤口的剧烈疼痛。

继续阅读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唇压疮防治的研究

摘要:综述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唇压疮的预防及治疗进展。通过对经口气管插管口唇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提出医护人员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其自身因素,选择合适材质的固定器及固定方式;且在经口气管插管后,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口腔护理,全面而正确评估患者口腔皮肤黏膜等情况,能及早发现患者的口腔问题,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经口气管插管口唇压疮的发生率降低,同时还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口唇压疮;预防;治疗

气管插管是指将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是气管内麻醉、心肺复苏或呼吸治疗的必要技术。在气管插管的两种方式中,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快速且方便,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为了争取抢救时间,往往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放置牙垫是一项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预防患者咬气管导管、防止导管滑脱、移位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固定方法不当或出现患者将牙垫顶出甚至吞入口中等情况,会对口腔黏膜、牙龈及口唇皮肤产生摩擦、压力等刺激,造成口唇及周围皮肤受压过久,继而出现水泡、破损、溃烂等损伤。这不仅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麻烦,同时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有必要提高医务人员对气管插管口唇压疮的认识,全面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更好地预防气管插后所致的口唇压疮,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围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唇压疮的预防及治疗这一临床护理问题进行综述。

1经口气管插管口唇压疮的病因

口唇压疮主要是由压力及摩擦力所造成,与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方式、固定材料及固定位置等有直接关系。有研究指出反复短时间内的低压也可造成压疮,主要原因是组织再灌注损伤。口唇压疮的发生还与患者的自身因素如年龄、营养状况、口腔分泌物增等因素及护理工作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在保证插管固定牢靠的基础上,固定方法应逐渐向方便吸痰、提高口腔护理有效性、保护皮肤黏膜、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美观等方向发展。

2口唇压疮的预防措施

经口气管插管后有效预防措施包括:首先针对患者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固定器,采取有效稳妥的固定方式,及时更换固定位置以免局部受压过久形成压疮,必要时运用保护套及口唇压疮敷料预防口唇压疮。其次,护理人员须重视患者的每日口腔护理,通过口腔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口腔问题,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检索最佳证据,给予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2.1气管插管固定器

继续阅读

医学护理带教中系统整合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关联问题系统整合教学(ProblemRelatedIntegratedLearning,PRIL)在口腔医学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7月在本院口腔科实习的护生9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人。实验组实施PRIL带教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前后采用试卷测试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考核,采用护理临床能力调查表及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试评估并对比带教前后两组护生临床护理能力和7项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带教前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时间技能考核成绩、护理临床能力构成比、7项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带教后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时间技能考核成绩、护理临床能力构成比、7项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带教前(P<0.05),带教后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RIL教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护理带教中可显著提升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并且能提高护生临床护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关联问题系统整合教学;口腔医学;护理带教

近年来,随着我国口腔医学的迅猛发展,我国口腔医学与国际口腔医学逐渐接轨,随之对口腔护理人才需求日渐增多。在口腔医学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更符合现代口腔医学发展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成为临床教学中的重要课题[1]。口腔护理专业是具有技术性及人文关怀性两种特质的实践性科学,临床带教实习是护生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将理论护理知识在临床中实践应用的重要衔接阶段[2]。传统带教是采用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带教教师为中心的带教模式,其形式单一,缺乏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制约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3]。关联问题系统整合教学(ProblemRelatedIntegratedLearning,PRIL)方法将教学重点进行整合分析并设计出多个问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中具体情况有机结合,由点及面的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构架,加深知识理解程度[4]。为了培养更适合时展的护理人才,本院特将PRIL教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护理带教中,取得满意成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7月在本校附属医院口腔科实习的护生9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人。其中实验组女45人,年龄18~24岁,平均(21.1±1.7)岁,学历:本科21人、大专24人;对照组女45人,年龄18~24岁,平均(20.8±1.9)岁,学历:本科19人、大专26人。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纳入标准:①口腔护理专业实习学生;②在校期间连续进行护理专业学习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2)排除标准:①排除经常请假者;②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考核及问卷调查者。

2.方法:

(1)对照组护生在口腔科实习时间为42学时共3个月,带教教师采用传统教案带教方法,按照大纲要求认真完成教学任务。(2)实验组护生在口腔科实习时间为42学时共3个月,带教教师与对照组为同一带教课研组教师,采用PRIL带教方法:①带教教师开始课程前结合口腔医学实习内容整合相关问题编写问题题库,其问题均来自口腔科职业医师或《口腔护理学》,保证问题广泛性、答案的严谨性及权威性;②带教查房前预先发放题库中与当天课时相关的问题,并以7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简单讨论,归纳疑问问题;③选择典型的口腔患者,以小组形式随带教教师进行查房,查房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根据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提问,与护生互动探讨,并引出核心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④查房过程中护生随时提出疑问,每课时结束时,带教教师根据护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并提出新的问题,供护生课下自我巩固和提升;⑤在下次带教前集中解决本次提出的疑问。在护理带教期间以口腔护理学核心知识点生成问题题库,以问题为中心串联整体带教系统,具体PRIL带教方法见图1。

继续阅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