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管理课程总结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一、稳定养护工队伍,努力将养护工作推向新水平

近几年相较周边街道,尤其是区公路养护队伍,我街道的公路养护工工资低,无任何福利待遇,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人员流动性大,剩余人员年龄较高,对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同时也限制了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年初,在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汇报后,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将养护工的工资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主动调整,养护队伍得到了年轻化,人心稳定,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管理与养护工作形成了稳定的、良性的循环,并使辖区乡间道路周边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014年度,我街道的公路养护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在每季度的评比检查中,基本都能拿到全额的市级公路养护补助。

二、助力创卫,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一步提高

1、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简单地理解就是乡村的环卫工作,要达到城市环卫工作的标准。目前我街道正处于加快城市化的重要进程,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唐官小区实施环卫进社区,招聘30名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区内所产生的垃圾,并加强日常管理,更换了200个全新的垃圾桶,便于统一保洁,垃圾统一存放,统一运输,改变了原有的垃圾随意乱倒,随处乱倒恶习。生活环境变得美观整洁。

2、不断加大对垃圾死角的清理工作

按照区城管局的要求,并结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对15个村、居内的垃圾死角进行了排查,摸清底数,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清理,仅5月份就清理垃圾死角30余处,出动车辆百余辆次。

3、唐官小区综合整治

结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4月份,针对唐官小区乱摆乱放等违规行为,我科室在街道办事处的安排下,联合环卫、城管等部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清理整治行动,拆除违规设置的广告牌157个,清理乱贴乱画113处,单元门口装置宣传栏280多块,运输垃圾2000余吨,迁出大型车辆40余辆,粉刷墙壁30000多㎡,对小区内原有的两处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使整个小区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获得小区居民的支持与好评。

4、村居容貌环境整治

在六个城中村粉刷主要街道两侧墙壁20000多㎡,制作安装文明乡村宣传栏、创卫宣传栏20余块。为街道辖区内未拆迁的六个城中村配发了150余个垃圾桶,并定期清运村内所产生的垃圾,避免了垃圾落地现象。同时拆除了六村内的15个垃圾池,使村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三、河道整治工作

自2012年以来,市区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河道整治工作,今年来更是不断加强检查力度,不断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沿河道村的积极性。

1、沿途村既是河道污染的制造者,又是河道整治的责任主体,更是河道整治的受益者,不仅要清理原有的河道垃圾并且要采取措施,促使居民不向河道内乱丢垃圾。沿岸的章灵一、二、三三个村,都出动了装卸机,进行了河道清淤,章灵三村还进行了垃圾清运,保障了河道的畅通。

2、出动挖掘机、铲车等工程车辆对凤鸣山庄对面韩仓河河道进行清淤,并在此处石桥设置危桥警示标志,提醒过往人员和车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通行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3、定期对我街道辖区内的韩仓河、龙脊河等城区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对河道内倾倒、淤积的垃圾和淤泥等进行清理,保障城区河道汛期的畅通,确保洪峰的顺利通过。

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2014年下半年陆续进行了辖区内部分行政村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首先支部换届,我科室全程参加了章灵二村的支部换届;村委换届我们全程参与了东邢村的换届工作,并配合邢村管理区参加了大官村的换届工作,并将在2015年1月份再次全程参与章灵二村的村委换届工作。全体工作人员在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落实好选举工作的各个环节,组织工作与群众意愿完美结合,努力保证让村民选出让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村两委领导班子。

五、各类广告登记备案,杜绝违规设置广告

2014年我科室受理、备案辖区单位的各类光设置申请8起,依法拆除无合法手续的各类广告牌匾12处。在做好辖区广告属地管理的同时,与广告设置申请方协商,在服务本地企业、单位,进行商业宣传的同时,加强对唐冶街道的公益宣传,通过广告媒体的形式扩大唐冶街道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为唐冶更更好更快地发展蓄力。

六、正确处理群众反映问题

由于我街道处在发展的前沿,工作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年群众投诉“12345”热线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案件就有50余起,我办公室工作人员总是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对于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们咨询相关单位、部门后做出了一一答复,并给投诉的群众做出了满意的答复。

总结2014年全年来的工作,既有成绩又有很大的不足对照年初制定的一些工作目标,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但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1.1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目标及现状

物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的知识拓展课程,其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作为日后物流管理人才的实践需要,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理论、物流产业发展、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等理论体系,并融入了产品采购、产品运输、仓储管理、库存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实务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着重从知识、技能、素养三方面来培养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富有创新意识、握有现代物流技术、拥有物流经营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物流管理课程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以专业配发教材为主导,以课堂讲授为主要途径。虽以多媒体或者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但很大程度上停留于软件操作演示、课堂媒体文件展示等功能,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充分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未达到指导学生结合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的目的,因此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来对目前的课堂教学进行革新。

1.2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前面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相关概念,其教学理念和要达到的实施目标正是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目前或缺的。因此将研究性学习引入物流管理课程中,以教师讲解的专业基本知识为基础,由教师创造课堂学习氛围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同时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所学内容和专业技能综合利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融合,并开展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意识,在亲身体验和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这一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促使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迈进。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施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师资力量的提升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2研究性学习的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实施

2.1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教育层次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其采取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有所差异,针对大学生所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学生主动与教师辅助。

大学期间的学生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形成,思考问题和分析事物能够从多视角、多方面进行,他们的学习认知结构已趋向稳定,自学能力也有所增强,加上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和信息知识的传播,与高中时代相比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使得每个个体的智能表现出多样化。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个体的优势潜能,实现其自身最好的个性发展是高等教育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高校教师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科学素养和科学钻研能力,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能够针对性的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实施和成果展示。同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应用并及时给与意见和建议。所以在物流管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能优势,同时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辅助,这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分组合作与团队交流。

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但身处社会生活环境中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时刻在进行着。团队合作,互助共赢是现在“地球村”时代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上至国家往来下至蚂蚁搬食,无不见证着合作与共赢的重要性。同样的,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也不是教师一个人或者是某些优秀学生就可以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依据选题意向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内队员之间进行课题的研究讨论,这样以小组为单位有利于同学间善意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自已取得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和团队交流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两种组织方式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渗透和彼此依赖的,既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智能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又在学习过程中互助合作,交流分享,进而达到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目的。

2.2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分课题方向选择、课题内容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实施策略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课题方向选择阶段-教师角色转变和问题情境

创设的实施策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其教学理念并讲解给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和动员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并配合这一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其次教师应该确定其角色定位。在研究性学习应用于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一是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综合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精神来审视问题和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营造平等对话氛围,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最后教师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工作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知识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指导学生依据情境进行问题的提炼和捕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交流,在学生研究兴趣和师生双向讨论下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方向。

(2)课题内容研究阶段-学生合理分组和研究工作

记录的实施策略。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实践阶段,教师依据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人特性与学习基础来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形成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氛围,更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善意竞争、共同进步的环境。分组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网络工具进行课题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指导学生及时记录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这些亲身实践体验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将很有益处。

(3)课题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全面总结和教师综合

评价的实施策略。课题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教师指导小组内学生对于物流管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学习方法、体验收获和课题结论等进行全面总结,同时指导小组间学生将成果互相展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成果和心得,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和崇尚科学的使命感。展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动思维,不拘泥于形式,运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最后教师在遵从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下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指出不足、表扬创新,并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

3研究性学习的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效果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改革

在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下,电子商务的形式也越来越新奇并且数量逐渐增多,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关就业人才也一直持续上升,因此每个高职学校针对这一现象正在为电子商务所需要的就业对象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变。在每个学校的专业课程中都具有着课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课程,客户关系管理课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分类中是一门核心技术学科,电子商务专业的渠道是给予学生创业教育的机会,客户关系管理这一门学科对与社会的就业需求来说是能够很好的达到要求的,但是这一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还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大部分高职学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分析,针对分析出的问题列出了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意见和具体的实行建议,希望高职学校能够实行教学改革,通过不断地加强高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为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

一、客户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将客户作为主体和中心是客户管理课程里的主要内容,由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要求比较有难度,课本中的内容和理论要想进行实践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并且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客户关系管理缺少管理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上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教学的方法也可能比较单一,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质量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普遍是使用模拟软件进行教学,然而理论与技术作为课堂上都很重要的内容时,教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常常会分为两个不同的教学点,并且让学生按照规定的实践步骤和操作流程完成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教学模拟系统更加依赖,但是当学生一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工作时,可能就比较难以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

(三)目前各个高职学校对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程上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学体系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门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制和学习计划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门课程的巨大差异使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侧重教学哪一方面的内容,因此便会增加教师在教学时的难度,并且每个学生互相学习和提升的进度也会大大减少。

(四)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各个学校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创业和就业人才是创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这一门课程的最初目的,希望学生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从理论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改变,能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的实际教学中,理论知识点的教学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由于学校设备等因素让学生们无法体验到真实的就业环境,不能真实的学到专业技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学生在以后就业的岗位上很难适应需求,所以这也无法达到真正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二、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由于客户关系的理论是随着社会和就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发展的,所以应该对落后、跟不上教育步伐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及时的改革,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以及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建立也应该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过程中不应该只侧重于理论或是实践的教学,应该把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和软件结合起来一起学习,为了加强学生们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学习和更深刻的理解,每个高职学校应该把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要与时俱进,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假设教材的内容一直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和发展,那么无法得到很好学习的学生很难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进步,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充实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将最新的消息和新闻传播给学生,并且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改革也能使学生在日后的职场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所学到的知识。

(二)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将案例加入到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加强课堂理论与案例分析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管理的真实情况、以及营销案例和手段,能够通过案例的学习更加准确的、有理有据地分析客户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加入真实案例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程度。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到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对里面的角色进行模仿,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客户关系管理的案例和学习,情境教学方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和角度去体会和学法到更深刻的理论知识。

(四)最后,也可以让学生在每隔一段时间后,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和打分评价,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能更好地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缺点以及观察到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借此改正自身的缺点,归纳总结法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三、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选择适合目前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软件,并及时的更新软件的配置和内容。高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根据目前学校编制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软件,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细心的判断和分析学习软件的功能,通过观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特色的学习软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适合的软件来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二)加强校企合作。高职学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邀请本行业内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精英来到学校给学生传授职场经验、企业文化和发展的需求等内容,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中,找到一些与本专业一致或相似的企业进行实习和了解,在进入到正式的工作之前,率先的感受到实际的企业文化和职场经历,学生通过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让销售行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专业的销售团队进入到学校中,传授学生在销售行业中的营销技巧以及处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到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操作技巧。

(三)将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和目前企业需要的岗位结合在一起,构成与社会发展一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目前企业的经营方式,能够从企业的工作流程找到适合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相应的工作位置,这对学生的初步流程分析和设计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客户关系管理的真实案例应该要与时俱进,要将本节课学习的实际内容与相对应的案例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上,让学生通过模仿真实案例中的角色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专业能力。

(五)要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知识储备的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必须将这种情况撤除,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储备的意识,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

总结:

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我们应该要重视学生在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地寻找适合学生和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借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加深对实践应用的学习,为了能够在以后更快的适应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蒋侃.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2,(3):98-100.

[2]徐旭.互联网+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5):77-79.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薪酬管理;教学;创新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薪酬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薪酬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初步形成从事薪酬管理工作所需的薪酬体系的设计能力、薪酬水平的决策能力、薪酬结构的构建能力、员工福利的设计能力和薪酬日常管理工作(预算、控制和沟通)能力等专业技能。为达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应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兼顾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讲好理论知识,训练专业能力。笔者常年在地方二本院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对薪酬管理认识不清、兴趣不浓、理论不熟、能力缺乏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结合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搭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是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对于薪酬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但在过去的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中,往往只有理论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缺乏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体验,不能很好地达成课程所要求的系统掌握理论、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对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新的构建,依据应用型本科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理论学习、操作训练和实践体验三个方面搭建了薪酬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每一部分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形成统分结合、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

(一)薪酬管理理论部分此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部分,由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组成,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薪酬管理的基础知识,为操作训练和实践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部分由以下内容模块构成:(1)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薪酬、薪酬管理、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水平、薪酬政策等。(2)基础理论。主要有:薪酬的构成理论、薪酬管理的公平理论、薪酬管理的有效性理论、薪酬管理的合法性理论以及薪酬管理原则和战略性薪酬管理理论等。(3)基本方法。包括:薪酬结构的构建方法、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薪酬水平的决策方法、员工福利的设计方法和薪酬日常管理方法等。

(二)薪酬管理操作技能部分此部分是薪酬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薪酬管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我们主要采用在线实验课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薪酬管理技能的教学:(1)职位评价方法训练。主要包括排序法、归类法和要素记点法。(2)薪酬调查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薪酬调查的原理和方法,对给定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调查报告。(3)基本薪酬管理训练。主要是基本薪酬的确定和调整方法和技术,要求学生运用薪酬体系相关理论,对某虚拟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和改进意见,提交实训报告。(4)可变薪酬管理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应用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对虚拟企业包括个人奖励、团队奖励和组织奖励等各类薪酬奖励措施进行解读和诊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作出自己的评价,提出改进措施。(5)员工福利管理训练。由学生对给定的某企业的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计划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三)薪酬管理实践部分此部分的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现实中各类组织薪酬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使学生获得对薪酬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并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对现实中的薪酬管理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以上理论学习、操作训练和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学习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逐层递进,能引领学生对薪酬管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在专业实践中锻炼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过去的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中,大多采用单一课堂教学方式而缺少与教学内容配套的课外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的目标,在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方式上,我们依据各模块教学内容的特征和要求,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教学。我们在理论教学和操作训练的各知识模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完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优点。而薪酬管理理论是对薪酬管理实践活动的概括、总结和升华,集中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薪酬管理的概念、目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掌握薪酬管理的理论体系,从而树立薪酬管理的正确理念,为获取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今后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在操作技能教学中,我们在理论课堂之外,另设实训实验课程。为了方便指导,薪酬管理操作技能实训课我们也采用课堂集中教学的模式,在充分复习相关理论知识要点的基础上,采用实训软件通过教师集中指导,学生分散练习的形式开展教学,做到统分结合,提高实操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薪酬管理实践部分的教学,则采用课外教学的模式,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见习、到现实的企业走访观摩、到当地社保局调研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人力资源管理竞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做好学生调研的指导、审核工作,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并对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作出评价,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以保证课外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

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的的桥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强调各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方法其实各有长短,重要的是依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做到扬长避短。在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薪酬管理理论部分的教学,我们主张传统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新型教学方法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既发挥讲授法在传授知识中信息量大、逻辑性强、学习效率高、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优点,又通过新型教学法实现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克服讲授法中的单向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薪酬管理操作技能的教学,我们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先由教师简述知识原理,演示操作过程,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操作,教师则在课堂上巡回指导。薪酬管理实践教学则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体验和初步参与薪酬管理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检验所学习的专业技能,了解薪酬管理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发现自身知识、技能上的短板,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四、薪酬管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配合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变化,我们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创新。我们将薪酬管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种类型分别进行考核。对理论课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到课率、课堂表现和日常作业三部分构成,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训课由操作实训和课外实践构成,实操成绩占70%,课外实践成绩占30%。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学生“录音机”式的学习方式和“搬书式”考试方式,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和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我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一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既系统学习了薪酬管理的理论知识,又得到了薪酬管理技能的训练,还了解了相关工作的实际状况。二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对薪酬管理知识的逻辑条理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对相关管理技术和方法有了切实的体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要求,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三是提高了学生对薪酬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更轻松活跃。四是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对薪酬管理工作的认识,为今后从事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孔栋.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理论观察,2010(3):111-112.

[2]刘昕.薪酬管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能力;混合式模式;课程教学

引言

目前,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注重理论知识传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良现象,教授方式多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吸收知识太过被动。这样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改革教学模式已是必然趋势。

一、财务管理课程中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兼具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性,属于应用型学科,有机结合了理论与实践,负责传授学生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且结合了企业经济业务案例,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主要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作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导致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该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也不利于教师有效发挥引导作用,使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率相对较差。基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全方位思考如何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与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同时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进一步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适应时代与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综合培养的目标,因此,可将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进财务管理课程中。

二、财务管理课程中应用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学生规划课前预习

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可丰富学生预习课程知识的方式,既能基于课本内容浏览预习,又能引进MOOC、SPOC、微课等线上学习,观看网络视频讲解或浏览线上学习资料,使学生充分了解所需预习的知识与内容,有助于其课前有效整理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知识点。

2.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财务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核心,灌输式地面向学生传输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太过被动,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沟通交互学习与启发式学习。而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切实改善这一问题,侧重于交互式学习与启发式思考,例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达到高阶层思维认知,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3.有助于生成教学效果反馈

在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投身于MOOC、SPOC、翻转课堂、财务教学实践平台等进行线上学习,通过线上课程复习、练习相关习题、演练财务管理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学习中的疑难点,还能给予教师教学反馈。此外,基于翻转课堂与SPOC等教学模式,能从线上、课堂交互、在线测试等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动态化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调节能力

协同混合式教学可突破传统课堂中学习时间、地点受限的问题,切实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构成良性的反馈式学习。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网络开展自我调节学习专题课程,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调节,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反复的知识认知与学习,以协同混合式教学的反馈学习优势为辅助,能快速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5.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就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训练。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缺乏,而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与实践教学平台可弥补既有实践教学的缺陷。学生基于线上实践训练,能降低对于时间与地点的依赖程度,强化实践训练的灵活性与可靠性,快速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

三、财务管理课程中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设计

1.合理选择教学资源

教师在选择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时,可由应用型人才培养层面着手,确定课堂教学材料,再用职业资格证书教材作辅助。因为财务管理课程实用性突出,财务人员需具备丰富且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价值的重要体现就是专业基础知识的科学合理利用,而学生的财务管理知识应用能力最直接的代表便是资格证书。现阶段,财务管理课程人才培养根据未来不同行业和就业方向,设置了各式各样的职业资格认证,就财务管理课程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来讲,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便可开始学习会计职称系列的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考试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可基于课程课本,以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相关教材为辅助,把职业资格认证所明确要求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全面渗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

2.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

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多种教学模式组合而成,有讲授方式、项目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方式、互评方式、演示分享方式等。在时间与空间层面,财务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预习工作;课堂上,教师采取提纲挈领的方式梳理、整合基础理论知识,以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课程知识框架;课后,学生可通过实践分析、汇总财务管理活动案例,充分理解并吸收理论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将课程划分成以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为主线的矩形教学方阵。在理论知识层面,将财务管理课程划分为基本认知、价值理念、筹资、投资、经营、分配六个主要模块。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基于项目管理模式与小组讨论模式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活动,由学生演示并分享学习成果,最后以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整个教学活动与成效。例如:第一,教学初始环节。在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知识初步认知阶段,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以5-6人为一组,学生可自由选择分组,或者由教师根据学号指定分组,并选定小组长。第二,学习价值理念环节。各个小组选择一个上市企业财务管理案例进行财务管理相关分析,学生可以自主选取案例所属企业,或由教师明确指定。在这一过程中,可考虑同行业上市企业,以便于后续横向对比案例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第三,根据教学计划渗入相关知识模块。学生应学习财务管理筹资、投资、经营、分配四大模块的相关理论知识,各小组还要根据既定模块,采集、分析并汇总案例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在各模块中的相关资料。第四,评价。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基础后,各小组将案例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分析成果撰写成汇总报告,并在班级演示分享,由学生互评,教师作最后的评价总结。

3.全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课程引进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学历,还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从既有财务管理课程任职教师队伍中选择条件相符的教师,构成一支强有力的、完善的协同混合式教学队伍。该队伍须始终遵循交互共享、能力协作、自主探究等相关原则,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彼此多进行交流学习,以全面促进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顺利实施。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持续性过程,为确保教师紧跟时代潮流,并储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学校应全方位培训财务管理课程教师的协同混合式教学能力,可采取“内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内部培训”是指由已经参加过培训且具备协同混合式教学经验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对经验匮乏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如指出对方授课中的问题,以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整体层面促进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普遍应用;“外部培训”即院校派教师外出学习,或采取专题讲座与学术演讲等方式开展财务管理师资队伍培训。另外,教师也可自主参与其他院校或企业举办的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

4.教学成果分析及其反馈

通过反复尝试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财务专业学生的切身反馈较好。实践证明,学生若是能完成最基础的学习环节,便可获得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的学习成果,具体表现为:学生能深入理解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知识,自主形成理论知识架构;能全面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的实践方法;有效提升了自我学习意识与能力,且自我控制意识得到强化,凸显了自我展示意愿,沟通交互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理念深入。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渗透着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大力提倡翻转课堂的初衷,即以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其进行自主学习,主动进行能力提升;教师仅是一个引导者,负责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愿,适当的时候对其给予帮助。部分学生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对匮乏,对此,教师需要全方位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并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各个环节,明确要求学生切实参与整个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活动,使其逐渐适应并能开展主动学习,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整个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基于基础知识掌控教学进度,可以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的难度要求学生,并科学考核教学成果。在分析实际案例时,学生可自主选择,以主人翁的姿态设计项目管理思路,控制案例分析进度。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醒学生以理论基础教学进度作为关键节点,适度调整项目进度,从而保障其能够顺利完成案例分析。

四、结语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工商管理是本科高等院校中十分常见的专业课程之一,属于经济商科范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常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一种,具有较强的可讨论性与开发性,经实践证明其教学效果较优。本文从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入手展开分析,以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为基础,着重探讨其教学策略,希望与广大教师、学者共同分享、探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本科院校;工商管理

案例教学法源于西方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由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多教学实例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主要以经济案例为主要内容,通过事件的提取与组织、问题的提炼和优化以及案例活动的开展、案例分析报告的分享等使学生从实际事件中获得知识的巩固与内化[1-2]。案例教学法于工商管理课程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在管理知识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案例实现应用教学的成效,符合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1.案例教学法于本科工商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针对已有的事件、过程进行剖析,并由其中汲取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精髓。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思维的发散、逻辑的延伸,来完成对同一案例的不同角度审视,或可在问题的原有解决基础上提出新的应对方案,由此完成一套整体的创新解析过程。因此,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巧妙利用,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升具有重要教学价值。

1.2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其实践性与多面性,但如何使学生能够由案例表面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还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需通过利用自身经验及认识,向学生传达同一案例下可能引申出的不同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也将得到的一定培养与积累,对于个人进步也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1.3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其教学资源提取于实际情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指导意义。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在就业适应能力上往往弱于拥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而通过接受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到部分企业在实际情况下的应对框架,或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的参考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提升[3-4]。

2.如何在本科工商管理课程中有效应用

案例教学法从上文论述中可知,在本科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日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案例的选择。工商管理课程的案例选择既要符合教学的规律以及要求,同时考虑到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影响,选用符合时展以及经济实际的最新案例。首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加强教学目的的影响力,在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基础上进行案例筛选,避免案例超出学生能力范畴;其次,案例应具有教学意义,除了简单的量化解答外,还应可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另外,案例应充分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既不能离开实际空谈理论,也不能离开理论蛮干。总而言之,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符合教材、符合实际。

2.2案例的描述与引导。在呈现案例后,通常进入描述与引导环节;其中,描述指对案例的阅读、理解、分析以及总结,引导指教师以教学规律为基础,通过语言、活动、规则等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则开展学习活动。在描述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应保证案例本身语言与表达的合理性,既要符合实际,也要符合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阅读案例材料时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且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其案例分析的涉猎水平;其次,教师可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初次阅读案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描述,可遵循一定的问题与格式。

2.3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如何提高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质量,已经成为决定案例教学成效的一大因素。因此,在引导学生的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首先,教师可针对案例中的关键点进行问题设置,问题除应紧扣案例核心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延伸,以供学生自行探索不同的解决方向;其次,在学生表达自身观点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将其向相对独立的方向引导,避免形成思维上的局限性;再次,在引导学生朝案例主要结论思考的同时,应保护学生散发型及创新性思维;另外,教师可针对分析过程中的几种主要观点方向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摸清方向。

2.4案例报告的撰写与分析。案例报告是案例教学法的末尾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时期。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在案例开始前就注意提醒学生充分考虑案例报告的要求开展学习的组织活动,使其一切活动都具有基本的目的与计划性。在撰写案例报告时,注意规范学生的报告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创新平台,以不至于走入教学桎梏的误区。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应用机会,不仅对学生课本上所学的基本知识的巩固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其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杰.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5(07):64-65.

[2]齐鑫,张晓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5(07):91-93.

[3]李传裕.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173-174.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一、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教学团队按照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规划和学校优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及标准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内容,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教学要求。课程总体上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演示”+“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利用现代Internet手段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的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多方面较好地掌握知识。在沿袭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讲授内容尽可能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课堂讨论,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典型案例的视频教学。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战略管理基本实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以闭卷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期末成绩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评定,即“期末总评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的70%+平时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分的70%,重点考核知识点,采用标准化规范试题,题型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题等;平时成绩由学生平时的出勤率、期中考试成绩、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四部分量化组成。

师资队伍。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共有9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8.7岁,全体成员的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名成员中有1名老师具有正高级职称,四位老师具有副高级职称,四名老师具有讲师职称,具有副高及其以上职称的比例为56%。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认真、负责,能够胜任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团队发扬“传帮带”的传统,老教师将好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通过参加各种项目申报带动年轻教师多出成果。2012—2015年间,团队成员有四项课题项目获得省级社科课题经费资助,一项获教育厅资助,二项获市级社科联资助,有1本教材公开出版发行。通过开展教学研讨、参观企业等一系列活动,教学团队的专业视野得到了拓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

教学条件。团队成员按照课程教学改革规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施方案》,该方案反映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更加规范。团队不断完善各类教学辅助环节,例如,围绕教学需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提问、解答。授课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及PPT课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依据我校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内容,10、11和12级共6个工商管理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平均分为93.3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作业布置、教学方式等10项内容的平均满意度为93.09%。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共有15个一级栏目和52个二级栏目,一级栏目涵盖课程介绍、教学团队、基础资料、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评价、教学互动、教学总结、教学后记和网上教学等内容。在课程建设期间教学团队适时充实相关栏目,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新增加了-“教学综合案例”一栏内容,这些案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便于学生理解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一题,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在“网上学习”-“辅助学习网站”增加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等内容。在课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录像”中新上传老师的视频课程内容,三年内教学团队中2/3的主讲教师有授课录像上网。教学团队会将最新的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总结等资料上传到课程网络资料库中,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报告上传至“实践教学活动”栏目中。现阶段,《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各类教学网络资源不断完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学生查阅教学相关资料更加便捷。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团队立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探索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团队成员积极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和“项目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两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结合教改项目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体系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革,调整了专业有关课程的授课内容,加大了理论应用的比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研究两大组成部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教学环节。教学团队结合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围绕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本土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

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为了消除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需要模拟工作情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感受企业经营实战中的冲突,并自觉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经营出现的问题,需要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情境。在设计学习情境时需要借助实验室的软件或沙盘进行模拟,形成模拟对抗。而现阶段由于我校企业战略管理优质课程的建设经费较少(共计5000元),难以购买现代化的实训教学软件开展高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导致课程建设在仿真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体系相对庞杂,涉及的内容太多。例如,在战略分析的宏观环境分析中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问题;在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中又涉及到财务、营销、生产运作等方面;在战略选择环节,涉及到复杂难懂的成本驱动因素、差异化驱动因素以及理解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所必需的交易费用理论、范围经济理论等;在战略实施环节,涉及战略与组织结构、战略与制度流程、战略与领导、战略与企业文化等问题。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战略的内涵,任课教师必须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全面和深层次的把握,而现实情况是在任务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教学团队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没有能力购置相关的教辅资料和书籍,导致课程教学在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发展方面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较为宏观,需要讲授者具有丰富的企业从业经历,而教学团队成员大都大学一毕业就进高校当老师,缺乏企业从业经历,未来教学团队急需引进或培养双师型的教师。

三、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

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该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内容晦涩难懂、课程设置的情景嵌入不到位等问题。本论文在明确《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1)课程教学中,突出重点;2)课程教授时,要通俗易懂;3)课程情景嵌入恰当”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及可行性的教改方案。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难点重点;情景嵌入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情景嵌入式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一系列相应的战略选择。在这一系列的决策过程中,学生应该形成从战略高度将各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整合起来去解决企业宏观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安排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最后阶段,学习效果会更好。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而目前,企业战略管理教程内容逻辑不清晰,缺乏现实意义。课程教授内容所嵌入的情景与现实相差较大,教授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情景,甚至采用的实例和案例与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相距甚远。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时,存在结构性的理解困难。国内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授内容难以理解,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程教授得好坏,取决于该课的基本内容是否被讲透,重点与难点是否有被突破。对于接受课程内容的学生来说。是否真正理解教材基本理论和掌握了教案的难、重点,并把所学能应用到现实生企业管理中,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授成功的关键。在企业战略管理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内容累赘,重点和难点不突出,担心某个知识点没阐述完整,让学生理解不透彻,总是反复强调,反复叙述,让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究其原因,就是教材在编写时,没注意区分难、重点。

2.内容晦涩难懂

目前,企业战略管教案编撰的内容在言语的叙述上不够通俗易懂,这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的教材很大部分内容是从国外文献和教材直接或简介翻译过来的,因受语言习惯、地域文化等影响,以至于这类教材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不能得到充分地诠释;二是教材内容脱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脱离现实,缺乏实践价值;三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没从“使用对象”的角度上思考教材的可读性。

3.课程设置的情景嵌入不到位

企业战略管理教材引用的情景个案设置不合理,大多没切合教学需求,偏离教案中心内容,以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题不明确、讨论重点脱离教材核心内容,分析结论缺乏依据,使学生“不知所云”。这类的情景嵌入教学,尽管带来一定的课堂活跃气氛,但与课程的教学主题背道而驰,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教学目标,还误导了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应用。

三、科学设置具有可行性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

1.教学中,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课程重点,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能帮助学生抓住学习该课程的重点,应采取以下方法:

1)“学习目的”,每次授课之初,明确告诉同学们本章学习的重点;

2)“本章要点”,课程结束后,总结该次课的主要知识点;

3)“思考题”,围绕课程重点内容,设计思考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掌握课程重点内容;

4.“能力拓展”,能力拓展项目的开设,是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把握课程的重点知识。

2.课程教授时,要通俗易懂

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时,在注重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艺术的创新,要研究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避免语言的隐晦,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有针对性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课程情景嵌入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