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

工程建设文化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以服务“建成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文化强区的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区文化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是:

1.文化凝聚引领能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和遵循,新时期“腾江越海、登高致远”城市精神及开发区提倡的“敢作为、善作为、大作为”精神不断弘扬光大,全区干部“因您而变”的服务理念更加牢固,一切理念适应并服务于区内群众和项目,促进公民素质不断提高,为建设省级文明镇和部级开发区打下良好基础。

2.文化惠民服务设施全面覆盖。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区、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初步形成以“三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为龙头、以新型社区文体设施为支撑、以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体设施体系。到2015年杨宗、邓园、城北、柴湾等新型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其它村(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00平方米以上,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2.8平方米,区(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区(镇)村(社区)和企事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3.文化产业竞争态势提速增效。初步建成以山姆文化广场为核心的城北新城文化服务业园区和以儿童玩具商会为主导、柴湾民营工业区为阵地的文化制造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全区在文化产业方面取得突破,形成2个以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提高生产性、生活性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以上。

4.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大力实施文化人才“555”工程,通过招聘、返聘、兼职、合作、顾问、客座等形式,引进文艺创作、文化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不少于5人,创作出反映开发区重大成就、体现开发区特色、符合人民需求的优秀作品不少于5篇,全区机关专职文体工作人员5名以上,村级文化志愿者、文体辅导员、文化能人50名以上,园区企业文化志愿者、文体辅导员、文化能人150名以上。进一步强化朝霞艺术团的建设,同时以实验小学为载体,新组建一支少儿艺术团,让这两支队伍不断活跃于开发开放的主战场。

三、具体措施

1.深入学习,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导区。一是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与复旦大学、大学等高校衔接,通过联合办学,对机关干部进行短期或定向培训,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水平;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对区内紧缺岗位,鼓励员工报考相关专业进行培训甚至脱产学习,由单位提供学费补助;开展内部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理论水平提高,提升全区党员干部引领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紧紧围绕建设“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因您而变”服务理念深入人心,用“敢作为、善作为、大作为”精神鼓舞斗志,用“快干事、干成事、不推诿”作风激发开拓创新的务实行动,不断鼓舞和激励全区上下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加快”、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而不懈努力。三是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务环境,抓实流程再造、部门协同、全员参与、全程督管四环节,不断深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形成外来客商、公司企事业、基层群众普遍认同的行政服务体系和行政服务环境,形成开发区特色的廉洁高效行政文化。四是切实加强理论武装阵地建设。在2012年完成柴湾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文化站的搬迁,整合资源,合署办公。“十二五”期间全区(镇)22个村级和四个新型社区基层党校分校全面建立。

2.全员发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一是持续开展文明镇村、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集市等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城市社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的各项创建活动,引导村(社区)、新型社区、新市民群体参与创建活动,实现全区(镇)城乡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文明程度同步提升。二是大力倡导文明、诚信、敬业、守法等道德规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以自尊自立、包容自强、诚信履责等为主题的外来人员、本土居民、市民为主体的三大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通过评选“十佳爱心企业”、“十佳服务公仆”、“十佳爱心家庭”、“十佳新人”以及以村(社区)、新型社区为单位开展“文明户”、“文明楼栋”评比活动,不断提升全体公民道德水准。三是深化拓展爱心开发区建设。深入推进爱心典型选树学习、爱心活动拓展优化,爱心志愿服务等活动,做大区内泰慕士“爱心妈妈”、爱康“爱心助学”、博爱医院“医疗救助”等爱心效应,鼓励支持社会各界设立定向资助各类特色爱心基金,广泛开展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农民工、新人为重点的关爱活动,大力引导区内企事业单位创设、优化各类爱心活动载体。四是持续抓好各类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学习宣传,定期组织身边的道德模范典型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放大区内双钱“梧桐论坛”、泰慕士“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等企业文化品牌典型示范效应,引领社会风尚,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五是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深入推进“加强馆校对接、共建第二课堂”活动,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特色。

3.多措并举,创造一流的宣传舆论环境。一是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稳定团结、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宣传全区干部群众崭新精神风貌,坚持对内对外宣传整体联动,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释疑解惑统一起来,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思潮、疏导公众情绪、增进社会共识。二是加强与报刊、电台、电视、网络互动合作,学会与媒体交朋友,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及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三是打造一流的宣传环境。认真打造北入口的城市形象,利用区内各种宣传窗口,打造开发区形象。四是加强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加强开发区网站建设,引导区内企事业单位及村(社区)网站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充分发挥微博平台作用,适时开通管委会主任或镇长微博平台,及时与网民沟通,努力形成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4.加大投入,建设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一是科学修编规划引领文化建设。规划建设图书馆(站)、文化馆、体育馆(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到位。二是全面加快网格化、高端化平台建设。(1)以山姆广场综合体建设为样板,不断提升文化元素,并向其他商业形态、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等领域拓展,打造城北新城文化建设新阵地。(2)在人才(职工)公寓,建造一流的功能设施齐全的文体服务中心,面积超6000平米。(3)在仁寿路与花市路交界处建成开发区文化公园;(4)2012年底前完成开发区新的文化建设平台儿童剧院、爱康少年宫的建设并使之发挥作用,加快北郊花苑幼儿园建设进程。(5)企业、村(社区)、集居区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中心,提升家庭文化消费公共配套服务,将文化阵地渗透到全区每一个角落、每一户家庭。村(社区)“农家书屋”及电子阅览室实现全覆盖,各村(社区)藏书不低于50000册。(6)活跃全区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区镇全民运动会、全民艺术节,并作为传统项目,确保每年举办一次,并邀请区外文艺演出团体来区参加活动。鼓励村(社区)、企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型文体活动,丰富群众及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新人在开发区的大地上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大力推进送戏进城进社区,年送戏20场以上。三是依托山姆文化广场等重点文体设施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引导民营表演团体健康发展,组建或赞助5家以上民营表演团体,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通过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快推进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基层特色文化品牌。每年各村(居)筹备一次艺术节,学校筹备一次艺术节和召开一场运动会,重点企业召开一场运动会或进行一次文艺演出。

5.放大优势,优化提升现代文化产业占比。一是做大做强区内文化产业品牌,以宠物玩具制造为核心,以儿童玩具商会为主导,以柴湾民营工业园区为阵地,组建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二是以山姆文化广场为核心,打造城北新城文化服务业园区,在“十二五”期末,文化服务业园区营业额突破10亿元。三是充分发挥区内生物科技产业园长寿之乡的国际化影响,坚持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机制,全力打造长寿食品、生物医药、百老会等会展活动,形成超亿元规模的会展经济文化。四是推动工业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知识策划、供应链管理外包等文化创意产业裂变发展,与区内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三是加大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力度,引导现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强强联手、连锁经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提高附加值,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以上。

6.加强培养,大力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为中青年文化人才提供展示平台,选送文化骨干参加高层次培训,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文化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加快人才成长步伐。二是制定完善文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大力引进一批在文艺创作、文化创意、文化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起骨干和支撑作用的高端人才。三是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加强文化管理与宣传力量,区机关至少有5名同志从事文化管理与宣传工作,各村(社区)明确大学生村官为兼职文化干事,加强文化管理,提升文化发展水平。

四、组织保障

一是健全推进机制。建立由市委常委挂帅,管委会主任石兵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的全区文化建设工程领导组,同时成立文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党政办公室、发改局、社会事业局、文化站、中心初中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第2篇

1.1缺乏安全施工意识根据实际调查,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部门,都没有严格地按照安全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也不重视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同时,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职工都十分缺乏安全意识,有些新职工在没有受到合格的培训后直接就上岗了,经常发生无证上岗的现象。

1.2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我们都知道,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融入到电力系统的整体维护当中,落到实处,可是一到实际工作当中,大多数的领导与管理者只是把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放到了会议桌上或者空洞的安全口号上,没有深入实践的探讨安全对策,常常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际地效果。

1.3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存在现行的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规定与制度,可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企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出来。不仅已有的制度得不到落实并完善,而且在如今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按规定进行操作的情况数不胜数,因此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

1.4安全责任工作落实不到位理论上讲,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签订安全责任书,可是在现实操作中,管理者们就忽略了这一点,他们通常只有敷衍的口头讲述或者纸上谈兵,在需要它的时候就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了。一旦发生事故,就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没法按照相关文件追究具体责任,结果就是不了了之,使得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惨重。

2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措施

2.1健全电力工程管理体制完善电力工程的管理体制是促进实际生产安全进行的保障,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综合考虑每一个因素,认真处理每一个细节。时常给全体职工提供具体的学习机会,使其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真执行相关规定,树立安全生产意识。①要有制度,用制度去考核员工、奖惩员工以及约束员工。②建立健全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做到安全任务目标的细化、量化。然后,从上到下,必须确保每一个人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做到不留死角、不空岗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每一个人都有任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一个人都有目标。同时,对于安全责任书,要确保其内容的完整性、实效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落实责任书所规定义务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权利,管理者要做好考核工作,确保一一达标。

2.2安全制度文化的完善安全文化制度是指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建立并逐渐完善起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安全文化中较为硬性的管理指标,包括着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安全生产条例及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电力行业中基本建立起针对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制度中依然存在着尚需改进完善的地方,因此,管理工作者要进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强化完善,对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施工等的作业体系进行完善;对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形势进行及时的全面系统分析,以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完善具体的施工及运行,减少电力工程建设及运行中的安全事故,以新的安全理念的融汇使用,健全安全生产的管理条例及管理制度;分析电力行业的发展给电力工程管理带来的影响,以更加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的安全管理的管理目标、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机制及规章制度等,引导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3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对于建设安全文化工作而言,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然后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将安全文化工作落到实处,思想上更加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要点来实施:①必须要将企业安全问题融入到工作中去,时刻分析掌握发现的安全问题,如此便可以快速解决问题。②培养高度的敏感性,洞悉隐藏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管理者需深入实践,了解施工基层,体验具体工作,通过这样的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现实工作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如果领导重视度高,发生安全事故的次数越少。

2.4安全环境文化的建设安全环境文化也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着设备、技术、工艺等的硬件环境及员工精神及企业安全品牌形象等软环境。在进行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环境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以施工建设。运营生产及企业管理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构筑坚强型的安全环境文化;重视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将企业文化与安全文化实施同步建设,树立起安全文化品牌,增强人员参与安全环境文化建设中的凝聚力等。

2.5加强安全意识培训,重视预防工作安全教育是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基础。管理工作者需根据具体操作状况,制定出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做好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培训工作。并教育职工在日常工作当中注重积累安全施工的经验,这样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要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平台,这样能让到职工感受到公司对安全文化的重视度,从而积极学习安全文化。与此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从员工的日常工作习惯与细节到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顺利开展电力工程管理工作。

3结束语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第3篇

一、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㈠明确目标

市两会后,市体育局根据会议精神,结合体育工作实际,理清了大文化建设中体育工程建设的目标:

1、工程建设

⑴、市级建成市奥林匹克公园并运行。

⑵、主体功能区:①全面完成规划工作,全面推进新型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建设;②长江镇(港区)各体育馆、体育公园全面启动,经济开发区(柴湾镇)适时启动体育馆建设,如城镇新建文体中心,软件园(桃园镇)完成原桃园镇文体中心功能提升,建成龙游湖商务区体育公园。

⑶、16个镇:搬经镇、郭园镇、九华镇、石庄镇、袁桥镇、磨头镇、完成新文体中心建设任务,白蒲镇、郭园镇、石庄镇、袁桥镇、磨头镇、雪岸镇建成体育公园,其他各镇完成文体中心和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⑷、村级:30%的村健身活动场所达新标准:室内文体活动阵地达200平方米,室外文体活动场地达2000平方米;所有村(社区)健身工程达省定二级标准。

⑸、集中居住点:提升20个集中居住点健身工程档次。

⑹、企事业单位:100个企事业单位有1片以上篮球场。

2、活动开展

⑴、举办市镇全民运动会。

⑵、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

⑶、市级每月举办一次以上全市单项体育竞赛。

⑷、推进市、镇重大节假日体育活动,镇(区、园)组织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4次以上。

⑸、20%的村举办运动会。

⑹、全市村级举办100场次以上乒乓球比赛、100场次以上象棋比赛、100场次以上篮球比赛,并举办全市总决赛。

㈡理清思路20

为将体育工程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体育局制定了实现工作目标的总体思路:

1、室内工程与室外工程相结合

2、场所建设与设施配套相结合

3、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

4、工程建设与活动开展相结合

5、自力更生与争取支持相结合

㈢落实责任

为了将重点工作落实到体育系统各级及全体工作人员,体育局建立完善了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在明确内部分工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体育局2014年度内部考核办法》、《2014年度镇(区、园)体育工作考核办法》、《2014年度体育专业协会考核办法》、《2014年度体育健身俱乐部考核办法》、《2014年度体育健身指导站工作考核办法》、《2014年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考核办法》等考核办法,各全年体育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任横向分解到边,纵向分解到底,将体育工程建设的千斤重担落实到了体育系统各单位、各人员身上。

㈣培育典型

着力培育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促进面上工作开展。在镇级新型文体中心工程建设上,着力将搬经镇文体中心建设和九华镇文体中心规划作为全市的典型引导和推介;在镇级体育公园建设上着力将白蒲镇蒲盛广场、雪岸镇体育公园作为全市的典型引导和推介;在村级室内体育工程建设上,着力将磨头镇塘湾村、如城镇十里社区、白蒲镇前进社区、丁堰镇茄儿园社区健身中心作为典型引导和推介,分别通过新建、扩建、整合和共建等方式,确保难度相对较大的村级室内健身工程按标准到位;在村级室外体育工程建设上,着力将如城镇十里社区、白蒲镇朱家桥村、丁堰镇堰南社区、丁堰镇赵明社区、石庄镇思江村作为典型引导和推介。一批镇村工程建设典型脱颖而出。

㈤考察学习

为进一步拓宽体育工程推进思路,坚定推进新型文体工程建设的信心,体育组织全体人员先后到省内江阴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大丰市、沐阳县参观学习,通过学家进一步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㈥督查指导

对全市体育工程建设,市体育局建立了分别不定期督查指导和按月全面督查指导制,各局长、书记按照分工不定期到分工片对所属镇体育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指导,体育局集体每月召开一次镇综合文化站长例会,对全市面上体育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集中交流、指导与督查,及时的指导与督查对体育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产生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㈦舆论导向

充分利用电视台《体育》栏目和《日报》《体育》专版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体育工程建设的重大部署,介绍全市体育工程建设上的先进典型,推介工程建设中有效化解要素矛盾的好的做法,营造了良好的体育工程建设氛围,推动了新型体育工程进展。

㈧设施保障

为了拉动镇村体育工程建设,市体育局及时通过政府采购平台,向社会公开招标采购体育器材,一批室内外体育器材已在一季度采购到位,在体育器材上,体育部门做到了,只要镇村工程房屋、场所按标准到位,体育器材随时可以到位。

二、一季度文化建设体育工程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㈠、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市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主体工程已完成30%;体育馆、游泳馆、羽毛球馆、室外运动场所已全面开工。白蒲镇体育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搬经镇新型文体中心主体已进入装修阶段,磨头镇文体中心正在建设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文体中心体育器材已布置到位,港文体中心主体已完工,九华镇、石庄镇、袁桥镇、丁堰镇新型文体中心正在规划设计之中。磨头镇唐湾村、顾沈村,白蒲镇朱家桥村、前进社区,林梓镇月旦社区,丁堰镇茄儿园社区、堰南社区,如城镇城东社区、十里社区、纪庄社区、阚庄社区,桃园镇马塘社区,九华镇郑甸社区,石庄镇思江村等25个村居按新标准建成村级文体活动室。雪岸镇雪洪社区,丁堰镇赵明村、新堰社区、刘海村,白蒲镇松杨社区,九华镇九华社区,搬经镇湖刘社区、兴夏社区,磨头镇朗张村、磨头社区,石庄镇永兴居、砖桥社区,吴窑镇何柳村、三元村等一批村居新型村文体中心正在规划之中。

㈡、加强体育设施维修管理

在加快推进体育工程建设的同时,健全了全市公共体育器材维护保养机制。市体育局通过招标落实施工单位,对全市20个镇(区、园)和332个村(社区)的公共体育器材全面进行了维护修与保养,全市所有公共体育设施基本做到完好无损、对外开放。建立了公共体育器材检查、报修、维护网络,落实了快速保修责任,全市镇、村体育器材,只要出现损坏,体育局做到三天内维修到位。

㈢、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举办了元旦、春节、元宵重大节假日期间市、镇、村系列群众体育活动。1月29日至2月1日,市体育局、20个镇人民政府及26个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在安定广场连续举办了三天“全民健身大拜年”活动,观众达4万多人次。搬经镇、吴窑镇、磨头镇、软件园(桃园镇)、袁桥镇、东陈镇尚书村等镇、村分别在春节后举办了全民运动会或文体艺术节。组织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全市单项体育竞赛。1月份举办了全市乒乓球排名赛,2月份举办了大学生寒假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比赛,3月份举办了第二届“体彩杯”全市幼儿教师健美操大赛。举办了“缤纷的冬日—青少年强身健体系列活动”。举办了市“定慧杯”首届围棋公开赛,来自省各地的600多位选手在市全民健身中心参加了为期3天的比赛。各健身俱乐部健身培训活动红火。机关、企事业单位节假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一季度,在全市体育工程建设成绩是肯定的,尤其是市级重点工程奥林匹克公园得以顺利推进。一季度的业绩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得益于大部分镇村干部的支持,体育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对照目标要求,一季度体育工程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主体功能区体育工程的规划起点还不高,还没有一个镇(区、园)按新标准开工建设;今年计划建设的6个镇的新型文体中心开工率还不高;村级体育工程按新标准建设的势头不猛。主要原因:一是各级干部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二是组织推进的措施还不够得力。

二季度,我们将围绕“双过半”从紧组织推进体育重点工程。

一、主要思路:

㈠、启动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

出台《市推进体育基本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市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召开市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动员会,在苏中率先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

㈡、加快推进体育工程建设

市奥林匹克公园按序时推进,6月底体育场主体工程完工,体育馆、游泳馆、羽毛球馆地面工程量达20%,完成室外景观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开展市奥林匹克公园运作招商工作。推进6个镇级新型文体中心和6个镇级体育公园规划建设,50个村(社区)健身工程达新标准,落实100个企业篮球场建设计划,实施到位50个。

㈢、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发展体育专业协会和民非健身俱乐部,将社会体育组织向村居和机关延伸,在村居设置农民和老年人体协分会,在机关推进老年人体育分会建设。举办全市月度单项体育竞赛,二季度举办全市性单项比赛3至5个。推进镇、村举办全民运动会,实施村居体育竞赛三百工程。动员各体育协会、俱乐部精心组队外出参赛,组队参加省农民运动会相关项目比赛。6月份开展市镇两级全民健身月活动并举办启动仪式。培育市、镇群众体育特色。充分利用二季度适宜组织健身培训和开展健身活动的气候优势,全市选择5个特色项目进行普及与推广,分别形成千人以上表演队伍,为重大活动健身展示奠定基础;各镇选择2项特色项目进行普及与推广,分别形成200人以上表演队伍,为镇运动会健身展示奠定基础;各学校选择1个以上特色项目进行普及推广,全校师生都能表演并形成精品队伍,为增强学生体质、推动传统运动项目发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举办市级机关运动会,推动镇级机关、全市企事业单位体育活动开展。承办中国第三届公路自行车大赛、第三届世界华人体育舞蹈锦标赛分区赛、省汽排球比赛等省级以上大赛。组队参加国际、国内相关群众体育大赛,进一步锻炼健身队伍、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二、关健措施:

㈠、进一步争取镇党委、政府对体育工程建设工作的支持。组织各镇相关领导和文体站长到苏南相关镇村参观学习,努力引导和促进各镇目标长远、调高定位,将镇村体育工程建设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来谋划,作为大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来组织,作为提高民生幸福指数的关键项目来落实,突破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制约,扎实推进镇村体育工程建设工作。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第4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建设步伐,现就实施“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全力以赴谋跨越求突破,夯实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为主题,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眼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建设,努力把建设成为文化名城。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推动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和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最大限度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坚持统筹兼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坚持打造特色,充分发挥人文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新路子。

(三)目标任务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公民素质显著提高,现代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凝聚能力、惠民服务能力、精品生产能力、产业发展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队伍建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其中,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1200㎡,人均拥有文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2.25㎡;城市主题文化进一步凸现,各类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增量明显,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0亿元,占GDP比重4%;主要考评指标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先进市标准。

二、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1、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完善考学评学述学制度,办好领导干部管理论坛,重视理论宣讲,深化理论下基层。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读书活动、全民阅读活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在全市培育一批学习型机关、社区、学校、企业,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好社科工作,加强应用性理论研究。

2、培育新时期精神。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围绕“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凝聚力量,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振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气神”。注重载体建设,开展“转型升级求突破、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主题教育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年度人物”评选等系列活动,大力培育、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的热情,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推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坚持开展新人新事、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争取我市有更多的好人进入“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办好媒体道德建设栏目,建好道德讲堂和市美德基金会。以年度实事为抓手,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品牌和阵地建设,大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协调推进城乡文明建设。

(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工程

4、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精心组织重大主题、重大典型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加强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加强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建设。

5、推进重点媒体建设。办好《报》、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重要媒体,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系统设备90%以上实现数字化。完善自办频率(频道)结构布局,努力打造品牌栏目。提高广电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播发能力。

6、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加强政府门户网、新闻网等重点网站建设,引导商业网站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网络新业务的管理办法,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入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程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三)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

7、改善服务设施条件。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增加市图书馆藏书量,逐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实现市乡两级图书通存通借。完善文化馆功能,建设高标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改造提升基层文化设施,使中心镇文化中心面积达到3000㎡,一般乡镇文化中心面积不少于1000㎡,每个乡镇建有3000㎡以上的文化广场;村和社区均建有藏书3000册以上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村建有村民文体活动广场;乡镇、社区建有达标电子阅览室。推进公共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与整合,统筹各类活动场所,实现相关设施的综合利用。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8、提升阵地开放水平。全面推进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及文化景点的免费开放。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市级文化阵地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形成服务特色。建立和完善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保证阵地正常对外开放。针对社会特殊群体,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演出活动,把各项文化惠民措施落到实处。

9、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实施“三送”工程,不断提升“三送”服务质量。加强企业、社区、村镇、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城市”。定期举办广场文艺演出,经常性组织农村文艺调演、特色文化展演。努力增强镇村文化产品自给能力,以市级特色团体创建带动镇村文艺团队创建活动。落实市统一配供、镇(乡)常态服务、村(社区)自办活动奖补等措施。

(四)特色品牌创优工程

10、放大文学现象。精心组织“施耐庵文学奖”评选活动,借助权威机构和新闻媒介提升其公信度和影响力,使之成为中国文学界知名奖项。与有关院校、文学团体和新闻出版机构合作,提升“文学现象”课题研究的层面和水平。传承明清小说鼎盛遗风,建设“中国小说之乡”,发挥“省作协创作基地”平台作用,鼓励支持业余创作,使更多本土作家作品在全国形成影响。

11、培育国象后备队伍。继续实施“国象进校园”工程,普及国际象棋基础教育和培训,提高少儿和社会大众的参与度。认真办好“叶江川国际象棋学校”,发挥高水平人才训练基地作用,培养和造就新生代国际象棋顶尖人才。组织好国际象棋大师赛、全国少年精英赛和全国个人锦标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活动。

12、充实品牌活动内涵。不断改进“郑板桥艺术节”、“千岛菜花旅游节”的办节模式,丰富节庆活动,增加文化内涵,扩大社会影响。定期组织新春舞龙大赛、乌巾荡龙舟大赛、家庭才艺大赛、广场健身舞大赛等系列活动,推进“多彩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制度化、常态化。邀请知名学者、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各类讲座,提升“昭阳讲坛”的品位与档次。

(五)文艺创作精品打造工程

13、做好题材规划。搞好舞台艺术、文学艺术等各个艺术门类题材选择和规划,有计划、按步骤组织实施。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特色的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文艺产品。特别要注重传承和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茅山号子、林湖秧歌、板桥道情、沙沟板凳龙、垛田农民画、拾破画等民间艺术形态。

14、突出影视创作。着眼高起点筹划、多元化投入,与国内一流团队合作,拍摄题材或籍作家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通过影视作品传播,展示历史、人文、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15、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政府文艺奖,表彰和奖励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成就的集体和个人。建立文学艺术创作鼓励扶持基金,帮助解决文学艺术作品出版难问题。聘请名师名家开展“一对一”培训辅导,提升各类艺术人才创作表演水平。形成内容丰富、人才辈出、精品涌现的生动局面,力争在省级以上评选、展览、表演、比赛中获得更多奖项。

(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

16、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继续实施金东门、银北门和西门历史街区风貌整治,修复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新公布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探索文保单位和古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力争实现部级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创建工作。

17、建设“博物馆之乡”。市博物馆通过扩大展厅面积、增加藏品数量、改善陈列保管条件、提高安全防范标准等措施,建成全省一流的县级博物馆。在此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一批规模不等、形式多样、涵盖内容广泛的专题博物馆、展示馆、名人馆、收藏室,逐步打造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之乡”。

18、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措施,建立“非遗”资料数据库。不断增加“非遗”保护项目,完善“非遗”传承人保障机制。实施“个十百”工程,建成“非遗”特色一条街、十个“非遗”产品制作基地和老行当百工坊。以成家大司马府为基地,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影响。

19、彰显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加强明清小说、书画艺术、官宦文化、文艺理论和学派、扬州学派理论研究,重点推介施耐庵、郑板桥、李春芳、任大椿、韩贞等历史文化名人,做好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代表性作品的陈列、展示,建好名人故居和名人馆。依托历史文化名人,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进一步扩大影响,推进文化走出去。

20、增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突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交流,围绕郑板桥思想文化艺术、范仲淹执政理念、“苏州移民”等课题,与山东潍坊、河南范县、苏州金阊区等相关城市和地区共同探寻其成就及影响,依托文化交流,加强城市间互动,扩大多层面合作。

(七)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工程

21、加强规划引领。建立文化产业协调管理机制,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快速有序发展。以《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引领,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优先发展文化旅游、影视制作、艺术培训、文化创意业,加快发展数字动漫、演艺会展、娱乐休闲、高端印刷业,重点抓好金东门文化旅游和四牌楼文化创意园项目的组织推进和质态提升。

22、加大招商力度。建立文化产业招商专业队伍和激励机制,明确重点园区、重点乡镇文化产业招商目标任务,选择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开展较高层次的文化产业招商活动,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力求在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落实各项服务措施,保证投资项目顺利实施、早见成效。

23、设立引导资金。从2012年起,市政府设立5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并以每年不低于20%的幅度递增,到“十二五”期末,引导资金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用于奖励和扶持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运行质态优良的文化产业项目,对获得国家和省引导资金的项目,给予所获引导资金20%-30%的配套奖励。

(八)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工程

24、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编制并执行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电子游艺等文化市场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实施网吧连锁经营,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结合城市改造、历史街区整治和文物景点修缮,加快建设特色文化街和各类文化专业市场。

25、完善长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属地管理、重点监控、区域联防、明查暗访、群众举报、行业自律等措施,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统一协调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技术监管平台,加强日常执法检查。强化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强化行业自律与监管,着力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打造文化市场管理示范区,巩固“扫黄打非”示范市成果。

26、增强综合执法能力。根据省《关于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综合执法的人员编制、经费和装备,实现综合执法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面履行查处违反文化市场、文化遗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职能。

(九)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工程

27、突出城市文化元素。围绕城市文化主题,聘请高层次城市文化发展顾问,定位城市建设风格,合理规划设计城市建设色彩、造型和空间布局,在城市主入口、重点建筑群和历史街区设置显著标识和主题雕塑。于城市建设大布局、小细节中彰显优秀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28、强化城市文化宣传。突出水韵、文脉、生态,丰富拓展城市形象内涵,提炼设计城市标识、广告语等城市形象要素,制作城市形象系列宣传品。以举办重大活动、重要节庆为契机,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展示城市形象,强势推进城市主题文化宣传。对外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内提升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9、建设城市文化地标。高标准设计、大手笔运作一批标志性的重要文化建设和文化产品,提升城市建设和地区发展文化内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置换、合并、开发等措施,积极整合城市文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和市民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

(十)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工程

30、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和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专业技能培训,发挥好基础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制定文化人才引进激励办法,采取灵活措施,不拘一格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努力构建基础人才稳得住、紧缺人才引得进、高端人才用得上,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才队伍。

三、切实提高组织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的水平

(一)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的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检查考核。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对照具体目标要求,逐项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努力构建文化建设新格局。

(二)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改革,配齐配强文化干部队伍,稳妥推进管理权属上划。增强演艺团体发展能力,采取与知名院团挂靠联姻、组建演艺公司等方式,实现助推事业发展、演艺收入增加、人民群众受惠的“三赢”目标。

(三)落实文化经济政策。执行文化单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资产、土地处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文化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实行“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文化设施”,提高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第5篇

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扩大内需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纳入工程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搞好工作衔接。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年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滚动摸排,对在建项目进行动态监管、实时监控,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加强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加强对项目建设管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强制性标准,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对排查出的问题,要落实责任,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分类指导意见》(治工办发〔〕17号),逐一组织整改到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滚动排查和整改情况于6月25日、12月26日前报送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成检查组,对工程治理和扩大内需工作进行交叉检查、重点抽查、暗访检查。

二、深化重点环节治理

(一)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着力治理围标串标等问题。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审批(核准)制,确保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全部实行招标。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违法行为,对挂靠借用资质投标、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完善建筑市场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认真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及时公布违法行为记录。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招投标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商务厅、工商局、法制办、铁路局)

(二)规范征地拆迁行为,着力治理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问题。按照中央纪委办公厅、监察部《关于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行为的通知》(中纪办发〔〕8号)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严格审批征地拆迁项目,认真履行公告、告知、听证等程序,加强管理监督,依法依规进行征地拆迁,保证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15号)的贯彻执行,切实维护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纪委、人民检察院、监察厅)

(三)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着力治理转包和违法分包等问题。落实建设单位责任,禁止肢解发包和违反合同约定指定工程分包人。强化施工总承包企业责任,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证和开工报告制度,禁止无证开工。建立健全合同备案和履约监管机制,督促建设单位根据合同履约情况及时支付工程款。严肃查处建设单位指定分包、转包和违法分包,以及超出资质等级认可范围承揽工程等行为。

(责任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铁路局、水利厅、商务厅、财政厅、公安厅、国资委、工商局)

(四)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着力治理质量低劣等问题。强化建设单位责任,严禁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压缩合理安全生产费用,或授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强化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禁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强化工程监理机构责任,对不履行职责的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强化政府部门监管责任,积极推行工程质量抽查和差别化监管制度。严肃查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事故。

(责任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全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交通运输厅、铁路局、水利厅、国资委、监察厅、公安厅)

(五)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管理,着力治理相关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严禁未批先建、违规审批。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以及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环境违法行为。规范城乡规划管理,深入治理违反规定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规范物资采购和资金使用行为,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监管薄弱、资金管理使用混乱以及严重超概算等问题。

(责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委、招投标管理局、交通运输厅、铁路局、水利厅、监察厅、公安厅、安全监管局、国资委)

三、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治理

(一)开展对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重点领域的集中检查。根据中央精神,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行业和系统是今年工程治理的重点领域。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组织检查组,对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重点领域开展检查。请各地各部门做好自查工作,重点深入查找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环境保护、资金使用、工程实施、质量安全等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好整改落实,保证项目优质、资金安全、人员廉洁。

(二)加强重点领域治理的分类指导。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严肃惩治非法批地批矿、低价出让土地以及权钱交易等行为,严格执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审批出让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和质量的监管。强化对交通运输、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稽查和审计,督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审批监管职责。

(三)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部门要深入查找岗位责任、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制定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和监督措施,有效防范廉政风险。

(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铁路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严肃查办重点案件

(一)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领域查办案件暂行办法》(治工办发〔〕20号),抓好案件查办工作。要加强联系协作,落实办案责任制、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和查办案件情况月报告制,通过工程建设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发现案件线索,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

(二)突出查办案件重点。严肃查办在土地审批、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招标投标、征地拆迁、项目实施、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政府采购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谋取私利、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办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监管不力、渎职侵权等案件。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经济利益、人身权利的案件,从严查处重特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三)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各地各部门要选择若干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原因,堵塞漏洞。适时召开全区查办工程建设领域案件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推动工作。

(责任单位:纪委、人民检察院、监察厅、公安厅、审计厅)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贯彻执行中央有关制度。中央年内将出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研究制定政府投资条例、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基础性法规。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清理、修订相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交通运输厅、法制办、铁路局、水利厅、监察厅)

(二)健全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监管制度。研究出台我区招标投标管理工作制度、国有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管理规定、国有投资工程合理定价评审随机抽取定标实施办法、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法规制度。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动审批机制。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监察厅、法制办)

(三)强化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工程建设领域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管,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商务厅、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国资委、铁路局)

六、推进有形市场建设,实施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一)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公共资源招投标服务中心功能,把政府投资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采购、土地交易等项目纳入统一交易平台,实行电子评标和电子监察,建立全区统一评审专家库。稳步推进市、县公共资源招投标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市两级联网机制。

(责任单位:招标投标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

(二)推动有关专业工程进入有形市场。发挥市场配置公共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交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等,要按照属地原则,进入地方工程建设有形市场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监察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铁路局、水利厅、国资委、电监办)

(三)规范建筑市场中介机构从业行为。完善招标机构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动态监管和市场清退机制。加强对土地估价和矿业权评估机构的管理,推进土地储备机构与其下属和挂靠的从事土地开发相关业务的机构彻底脱钩。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工商局)

(四)加强项目信息公开,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按照“谁主管、谁”的原则,做好信息采集、和维护等工作。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依托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及时公开信用信息。要贯彻执行中央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推动实现全区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五)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普遍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重点监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标准,综合运用信用信息结果。对诚实守信单位,在参与投标、资格审查、履约担保、质量保证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重点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第6篇

群众文化工作越做越活

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丰富多彩、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陶冶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工作的动力源于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意识。经过我们积极争取,市政府将市数字图书馆建设列入“民心工程”。为了能够如期完成,我们与网通分公司达成协议,借款200万元先期启动,建成后由财政分期偿还。“市数字图书馆(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总计投入近400万元,数字信息量已达到6TB,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为加快县区“两馆”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县(市)区新建两馆,市财政给予支持”的政策,各县(市)区“两馆”建设形成你追我赶的热潮。截止去年底,全市19个县(市、区)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6个,县级文化馆19个,规模不等的乡镇文化站214个,城市社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243个。市图书大厦、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列进了全市的“民心工程”。今年又将市艺术学校迁建列进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不断加强各文化协会建设,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加强音协、舞协、美协、影协等协会建设,还成立了国际标准舞协会(去年,成功地组织了首届中国·邯郸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今年“五一”举办的第二届公开赛上,全国20个省30个城市的50支代表队1280余名好手来邯竞技)。“新苗奖”、“群星奖”获奖数量这几年在省内名列前茅。电影进校园、电影进社区已成气候,年,已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工作目标,市文化局被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单位。据统计,5年来,“文化下乡”“彩色周末”和“假日文化”工程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两万余场,初步实现了城乡文化互动。

精品创作亮点频闪

精品创作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文艺的最高水平,同时对群众文化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专业艺术需要融入群众文化进行广泛普及,群众文化需要借鉴专业艺术不断提高品位,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市东风剧团创排的现代豫剧《蓝花碗·金豆子》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市平调落子剧团按照“用地方戏演绎地方文化”的思路创排的《胡服骑射》、《黄粱美梦》、《学步》等成语典故系列短剧,已成为推介、宣传的文化礼品。两个小戏在“第二届中国·滨州国际小戏艺术节”上分获金奖和银奖,市政府获稀有剧种保护奖。两个剧团还先后将《桃花红了》、《桃花庵》等剧目搬上荧屏。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调落子为素材,反映八路军以戏曲为武器抗敌的20集电视连续剧《大舞台》,由市政府与中国电视剧作家协会合拍近期将开播。年10月,央视11频道为两个剧团的12名演员录制了600分钟的专题节目。除精品创作外,两剧团还经常活跃在乡间地头,年均演出500场以上。

文物保护成效明显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厚,是一座露天的博物馆。七千多年的历史积淀,给我们留下了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都文化、梦文化、极文化、边区革命文化、成语典故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其历史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层次之鲜明、脉络之完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之如何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市”的施政理念,我们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优势。年,邺南城北朝佛寺塔基考古发掘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市博物馆申报的《瓷器陈列》荣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年,市博物馆的《古代石刻艺术》荣获省文物陈列最高奖;去年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又添9处。去年公布的首批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们分别有7项和23项名列其中,列全省第一;北朝墓群、邺城遗址、故城列入了国家“十一五”100处重大遗址保护项目;以为依托的“响堂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项目”已编制总体规划。先后投资1500万元用于了女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程;《邺城遗址总体保护利用规划》已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专家称该规划是大遗址保护规划的范本。《黄粱梦吕仙祠景区扩建总体规划》经过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已完成第三稿,正上报待批。《故城总体保护规划》委托北京理工学院正在编制中。王城遗址公园建设完成了考古钻探等工作,正在准备航拍,今年即可开工建设;《王陵总体保护规划》的制作已启动。博物馆体系初步建成:磁县的中国博物馆已建成开馆,正在积极申报、参评全国博物馆专题陈列精品奖项;全市第一家私人博物馆—曲周博物馆已由天津城市设计院完成设计;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冶铁博物馆、博物馆、北朝墓群博物馆正在申请立项;各县(市、区)的文物保护重点工程也都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一系列的文物保护工作,旨在先保护再利用。周汉唐看西安,殷商看安阳,元明清看北京,战国历史看。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第7篇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目标,深入开展以“为添福、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系列扎实有效的创建文明城市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组织领导

成立专班子,认真做好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区建设局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同志组成。联络员由同志担任。

主要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大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加大旧屋区、城区内河、道路设施、小街巷等的改造建设,减少脏乱差聚集地,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味。加强窨井盖、建筑工地、园林绿化、市政消防设施等的改造、整治和管理,切实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

2、坚持依法治区,深化“平安单位”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和实效性。加强建筑工地、燃气等安全系统建设,严防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3、加强物业小区管理建设,加强物业行业监管,规范物业企业服务行为,竭尽全力做好物业管理督查工作。以合同备案为手段,加大新版物业服务合同推广力度。规范了我区物业服务行为,促进了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双方的维权,保障物业管理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加强政务公开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以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为目标,以规范服务为重点,扎实推进建设系统廉政勤政建设。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系列活动,大力推进行政问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否定报备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5、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员工文明素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群众性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广泛倡导和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09年):规范部署。对照中央文明办《关于市参加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情况反馈》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以及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项整治内容,梳理需要重点整治整改的问题,根据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项整治项目分解表和任务分解表,落实责任机制,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创建工作。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分析,落实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年度计划。

2、第二阶段(2010年):巩固成果。对照《市2009-2011年度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五类专项整治项目分解表》对已经整改的项目,定期组织回访,巩固创建成果;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测评项目和标准要求,开展自评工作,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A类要求。

3、第三阶段(2011年):迎接考评。在全面完成整改和资料建档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整理各类汇报材料。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考评要求,研究制定《区建设局迎接2009-201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考评工作方案》,召开迎评部署大会。

工作分工

曹庆良局长作为区建设局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创建”全面工作。

王进德副书记负责“创建”工作协调、督查和“创建”各种资料的检查验收工作。

张明贵副局长负责园林(公园、绿地、广场)“创建”工作。

王元灿副局长负责市政道路设施和公共建设等方面的“创建”工作。

阮斌副局长负责工地、旧屋区改造、物业小区的“创建”工作。

翁杰主任负责市政“创建”的全面工作。

局机关各科室、各事业单位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分别抓好工地、市政、园林、物业小区、燃气、供水的“创建”工作,及创建文明城市各项软件资料的整理准备工作。

工作要求

1、坚持“一把手”负责制。要切实加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领导,把“创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抓好各项落实工作。

2、全面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格按照《省文明城区考评体系》区工作任务分解表中确定的创建工作项目,各责任单位要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3、建立健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内业资料,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创建”各项资料整理工作。

工程建设文化范文第8篇

审计忠诚文化是以塑造全体审计人员“忠诚”的审计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全面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团队理念。建设审计忠诚文化有利于激发全体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对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升审计外部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我局的审计忠诚文化建设,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根据《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精神,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和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凝聚力的要求,充分发挥审计忠诚文化的教育功能、引领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管理功能,增强全体审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集体荣誉感和心灵归属感,为打造审计特色文化,建设一支无限忠诚、纪律严明、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勇创一流的审计队伍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好的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文化引领原则。坚持以审计忠诚文化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审计忠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潜在影响力,将党组各项工作要求及时转化为全体审计人员的自觉行动,为我局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源泉。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把人性化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每位审计人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审计忠诚文化的熏陶全面激发审计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为。三是坚持制度管理原则。坚持加强审计忠诚文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努力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机制和科学的审计管理模式,促进审计忠诚文化建设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三、工作内容

审计忠诚文化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审计事业及忠于家庭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1、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党建理论知识学习、重温入党誓言、践行党员先进事迹、庆祝建党日等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审计队伍中共产党员纯洁性,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是“对党忠诚”的题中之意。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全体审计人员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从现实角度增进全体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服务和完善国家治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坚定审计人员立足本职,以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当好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安全卫士”,推动和完善国家治理。这是“对祖国忠诚”的题中之意。

3、坚持人民利益本位。坚持人民利益本位的价值原则,在审计实践中牢固树立“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工作思路和理念,忠诚于人民的信任,通过审计监督全面反映公共财政资金运用的真实、合法和绩效情况,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让社会公众了解到政府公共服务的真实情况,不辜负人民的信任。这是“对人民忠诚”的题中之意。

(二)忠于审计事业

1、坚守职业道德。广大审计人员不仅要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更要以审计忠诚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广泛凝聚新形势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在审计实践中认真学习领悟“忠诚”的内涵与真谛,增强对审计事业的价值认同和审计忠诚感,积极探索审计忠诚文化对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及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强化责任意识。审计人员应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等法定程序要求,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经得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努力排除各种权、钱、利等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大胆地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3、增强集体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审计人员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突出集体的力量。积极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参加体育竞赛、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为大家提供更多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与舞台,在娱乐生活和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大家的集体观念和团结意识,使大家在审计工作中不仅要心往一处想,更要劲往一处使。

4、狠抓廉洁从审。注重探索试行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推手的审计忠诚文化建设,通过层层签订廉政承诺书、全面排查审计廉政风险点等措施,保证全体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做到审计“八不准”,严格遵守《区机关作风建设六条禁令》等规定,依法从审,廉洁执审,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清廉氛围。

5、打造“精品项目”。按照《全市审计机关勤廉规范创优年活动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做好关系民生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大力开展审计项目创先争优活动,打造精品审计项目。鼓励审计人员和业务部门结合岗位实践和自身实际,认真归纳、提炼和总结出具有一定实践性、指导性和创新特色的审计方法,及时向上级部门推荐和申报,充分彰显我局的审计工作特色与风采。

(三)忠于家庭

1、倡导家庭责任感。通过思想宣教和关爱沟通机制帮助全体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家庭责任感,做到孝敬父母、忠于亲属、关爱子女,真正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同时,在工作之外对审计人员的家庭困难、矛盾纠纷等情况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让大家感受到单位的存在和集体的温暖,全力化解审计人员的生活困扰,消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实施“亲情助审”。充分发挥审计人员亲属在“了解审计、关心审计、支持审计”方面的优势,通过审计人员家属座谈会、亲情活动等方式,不仅增进审计人员的家庭和睦,也争取他们给予审计人员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积极发挥亲属对审计人员廉政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家庭和谐,助推审计工作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中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审计局忠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面推进审计忠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将审计忠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狠抓工作落实。全体审计人员要站在文化兴审的高度,并结合本实施意见的精神与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审计忠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充分发挥自身在审计忠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审计忠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完善、团队文化等个各方面,各科室要突出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实施细节,狠抓工作落实,纪检组要加大审计忠诚文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教育到位、监督到位、整改到位,推动审计忠诚文化建设扎实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