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改厕论文范文

改厕论文范文

改厕论文

改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影响;对策

房地产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经营流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会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从整体上来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会降低房地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经营成本和税收负担,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效益,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因此充分、透彻的分析“营改增”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妥善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房地产企业积极有效应对“营改增”所带来的挑战和市场机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影响分析

2016年5月1日房地产企业实施行“营改增”政策,该项政策实施二年多来,对房地产企业有何影响?出现什么问题?为此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汕头几家有影响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如龙光地产、联泰地产、中海地产等房地产企业,情况如下:

(一)实行“营改增”政策后的变化首先,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项房地产业务的发展模式更加趋于精细化。由于税率提高,进项税抵扣没办法得到有效的利用,税负增加,因而梳理现有的业务产品,创新其业务发展模式,逐渐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式精细化转变,更加细化业务收入结构的管理,加速开发可享受减免税收政策的房地产业务,使其向房地产同业方向发展。其次,对商品采购管理变得更加严格。不断加强商品采购管理,综合评价并选择较好采购策略,尽可能选择可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来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最后,改革的实施使得其税务核算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营业税是对营业额直接征税只设一个税务科目,而增值税需要的是价税分离一般用的是抵扣的核算模式,需设多个税务科目,细化了所核算内容,纳税申报也变得更精细,更加利于提升地产公司税务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质量。

(二)具体影响下面选取汕头市某房地产公司为例加以分析。1.税负变化测算我们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为没有可抵扣的增值税发票的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利润总额比原来减少了4909.91万元,营业收入比以前减少9909.91万元。这表明对没有进项税额可抵扣或进项税额很少的一般纳税人而言,“营改增”后利润比税改前减少,因此,一些服务型企业为了增加进项税额可以通过购买固定资产等途径来实现。我们从表2可以看出,如果该企业50,000万元可抵扣的增值税发票的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虽然利润总额比原来增加了2830.19万元,但一般纳税人营业收入比以前减少了9909.91万元。在这个例子中,只有6%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如果按17%计算,纳税额和总利润将增加。这样我们可以看出,这项政策对于有较多进项税额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2.营改增前后净利润的变化通过上文所述,当实施营改增后,会降低该房地产公司的税收负担和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提高该地产公司的净利润。从目前汕头某房地产公司业务状况来看,主要业务包括对外销售开发产品、提供劳务、代建房屋及代建工程、出租房地产等收益,如果采用传统的营业税进行计税的话,所需要缴纳的税额明显要高“营改增”之后的税额,通过“营改增”之后,税负和经营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地产公司的净利润。根据下列表3,2013—201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净利润的增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改革前净利润呈波浪起伏不平稳状态,这说明实施“营改增”有利于提高房地产公司的净利润。3.“营改增”前后平均资产回报率的变化平均资产回报率是用来衡量房地产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指标越高,表明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相对应的资产的利用效果就越好。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资产运用效果越好,它对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方面用得越好。下列表4,2013—2017年的平均年资产回报率数据变化显示:“营改增”后该公司平均资产回报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表明了公司的资产利用率较高。平均总资产回报率的高低取决于净利润和总资产的大小,该房地产公司在“营改增”预算中,总资产变动不大,由于净利润的增加导致资产回报率跟着正向变动,从而对该地产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财务管理的变化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的工具,实施“营改增”政策会对房地产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由于落实实施营改增之后,各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增值税征收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可以作为抵扣项目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因此从税负上来看大体相当,但是由于在征收增值税的过程中,与之前营业税不同的是,它涉及到销项税和进项税,这主要与房地产企业的收入组成部分和业务的性质有关,而且最终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有调整,通过设立一系列的财务评价体系来对“营改增”所产生的房地产公司各方面效应进行评价。5.信息化系统和业务流程的变化当前各房地产企业的各项业务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因此“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后,也会对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营改增”政策在房地产领域的实施,完善信息化系统和重塑业务流程已经变得非常的有必要,但是不管信息系统如何的变化,企业在进行税收相关业务的筹划方面,必须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为前提对税收进行正确计算。之前的营业税在很多项目方面也规定可以进行差额征税,而且这些规定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也进行了保留,但是按照增值税的规定,在进行增值税征收的过程中,有些项目可以作为抵扣项目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又涉及到差额征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征收管理的复杂程度。尤其是对于那些混业经营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本来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前,很多房地产企业混业经营的过程中的收入一般很难进行正确的划分,而且对其税收的监控也比较困难,而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使纳税人经营同一笔业务,也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税目,从而也就涉及到不同的增值税税率,由纳税人自行核算不同税目应税服务收入的比例,计算缴纳税款。而对于这些行为税务机构很难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控,也很难保证所征税款的准确性,也给日后的征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来重新构造业务流程。

二、房地产企业实行“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短期内税负上升“营改增”的实施对于每一个行业的影响是不同,房地产企业通过“营改增”后以后的业务会增加税收负担。例如假设2,000,000元为房地产公司的收入,700,000元为成本和其他设备需要投资。营改增前,企业应该缴纳营业税为=2,000,000×5%=100,000(元),营改增后,企业应该缴纳增值税=2,000,000×11%-700,000×11%=143,000(元),在这种计算过程中,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企业,应该缴纳的增值税可能会比以往更高,最终使得税负不降反升。

(二)短期内运营成本增加房地产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外销售开发产品、代建房屋及代建工程、出租房地产及其它多种经营活动,这是很多房地产企业的主要业务。然而实施营改增的税收政策之后,其所购进的原材料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融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同样那些购买商品房而进行房地产行业贷款的客户的融资成本也会降低,从而加速资本的高效、快速的流通。但是在刚开始营运之初,则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例如由于实施“营改增”之后,在进行征收增值税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税收大部分是增值税,在开票的过程中会开具大量的增值税税票,而且由于开票人员经验以及人手的不足,会造成所开设的票据不符合相关的规定,而且也会造成票据管理的混乱,因此在由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的过程中,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营运成本是会降低的。

(三)信息管理系统难度加大目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在网上进行税收的申报和缴纳,大大提高了税务工作的效率,这样直接推动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然而这样对我国的纳税申报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税务的信息管理工作当中,保存税务信息的媒介主要是各种原始凭证、账簿,并且需要一个专门的地方来保存这些税务档案,但是税务工作实施电算化后,所有的税务信息资料可以储存在计算机里的硬盘和U盘里面,而且需要的话可以随时的进行查看,非常的方便,但是随着当前互联网风险的不断增加,实施电算化后也会给企业这些税务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人员管理成本提高在“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后,各房地产企业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含义理解不足,仍然受制于过去的传统管理哲学的影响。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积极了解分析与“营改增”相关政策的新闻和具体实施条例,并对企业“营改增”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调整与梳理房地产本身业务流程,同时制定良好的应对措施,提高房地产公司应对新税制改革的能力。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加强重视,做好新税制改革的宣传指导工作,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积极了解“营改增”相关概念,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整体水平,降低涉税的风险以及提高公司适应新税制改革的能力。这会增加房地产公司的人员的管理成本。

(五)税务管理架构体系变动较大“营改增”的实施是促进房地产企业由原来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原因,由于其改革是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对促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降低整体房地产企业税负原因在于,在这项税制改革中,可以消除征收税制存在的重复征收问题,减少了制造,服务及其他类型的企业税收压力[19]。之所以房地产企业会将服务收入纳入增值税的低税负申报范畴,其主要是由于原营业税较高,所以税制改革之后,为了达到合法的目的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必须经过调整原来的税务管理架构体系,从而适应现代税务的改革需要。

三、房地产企业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实行合理税务筹划房地产企业应对纳税进行合理、合法规划,努力减轻税收负担,这就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把握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改革的实施后,房地产企业要做好同行业服务价格、服务条件、生产条件、操作条件、研究税务并调查,在这些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预测和核算企业的成本,重新定义房地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价格和消费需求的欲望尽可能一致的稳定性,从而帮助房地产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要改变生产和管理的传统模式,以适应税制改革的新要求,提高其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必须明确成本绩效考核的目标和标准,通过对成本费用编制科学的预算,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客观地评估计划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结果,实施适当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和费用。

(二)寻求降低成本关键点“营改增”的实施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企业运营中有关增值税征收的内容业务较少,缺乏对增值税征收业务政策的研究,对有关增值税业务的申报、计算、依据、发票管理等一些流程缺乏了解。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积极了解与“营改增”相关政策的新闻和解读,对“营改增”实施后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调整并梳理房地产公司本身业务流程,同时制定出良好的应对措施,提高应对新税制改革的能力。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加强重视,做好新税制改革的宣传指导工作,指导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了解税务相关概念和实施条例,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降低涉税的风险和提高公司适应新税制改革的能力。

(三)引入信息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是房地产企业税务信息管理的核心资源,严格按照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相关准则和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税务信息管理进行准确认真的管理是信息管理人员的职责,然而当前房地产企业的很多信息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常常会导致人员的匮乏,其税务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方面,没有一定素质的税务管理人员是完成不了的,必须加大力度引入高素质税务信息管理人才。必须转变信息管理人员的意识,包括信息管理人员对待信息管理工作环境的意识,以及扎根与房地产企业基层的意识,从而减少信息管理人员的流动性。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效率“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需要适应新系统,需改善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保证能满足“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实施的实际需要,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由于企业所处的房地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税制改革,改善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沟通,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五)提高税务管理水平税务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信息化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各项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成效,与企业相关的税务信息也不例外,因此为了确保税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安全性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税务电算化是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税务信息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对信息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也是有必要的。由于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因此税务电算化系统开发中,有相应的信息管理人员参与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到房地产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进行电算化的过程中,必须对房地产企业的各个财务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更,而且还要兼顾成本与效益,又要方便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房地产公司的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扬.略论房地产企业“营改增”的采购管控[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9).

[2]梁燕.营改增对供水企业的税负影响及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7,(17).

[3]何红梅.高校营改增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

[4]彭小苑.营改增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

[5]张新黔.营改增后构建不动产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17,(18).

[6]宫福贵.我国“营改增”的财政经济效应[J].经贸实践,2017,(17).

[7]蒲丽苹.“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纳税,2017,(18).

[8]何靓.“营改增”下的财务核算及其对财务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7,(23).

[9]谢静伊.商业房地产“营改增”达到预期效果了吗[J].房地产经济.2017,(16).

[10]施喜容,王倩,孙珺超.“营改增”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税负的影响[J].房地产经济,2017,(16).

[11]李凌.“营改增”对房地产税收筹划的影响[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6).

[12]闫东梅,孙德升.浅议当前我国房地产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8).

[13]花小班.初探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房地产的影响[J].新经济,2015,(29).

[14]张少林,刘波.关于我国房地产发展问题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

[15]章彦钊.对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6,(19).

[16]孙宇.房地产“营改增”的税负变化预测与评估[J].中国市场.2015,(16).

[17]龚华义.“营改增”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8).

[18]辛忠海.论房地产如何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J].管理观察,2015,(26).

[19]李献桃.“营改增”对房地产的影响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2).

[20]林马国.实施“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改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摄影测量;教学反思;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

一、引言

数字摄影测量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依托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影像匹配和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不同平台航摄器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方式提取所摄对象,并用数字化方式表达其几何与物理信息的一门科学与技术。随着空天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一代传输型立体测绘遥感卫星、低空无人机遥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被广泛用于城市真实三维景观建模和数字城市建设、地图测绘、地形地貌提取与量测、灾害监测与模拟、三维地图导航和国土资源普查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新型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既给GIS和RS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就业机遇,又带了需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技术储备的挑战。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大批满足社会需要和经济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数字摄影测量应用领域日益大众和普适化的发展趋势下,测绘类专业如何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实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数字摄影测量课程教学为例,反思GIS专业和遥感专业本科数字摄影测量教学模式,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新途径。

二、数字摄影测量教学反思与改革思路

1.数字摄影测量教学现状数字摄影测量是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主要讲述数字影像获取与处理基础、数字影像解析基础、影像特征提取与定位算子、影像匹配基础、基于灰度和特征的影像匹配方法、影像自动定向、4D产品的生成与编辑、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本课程共48个学时,理论学时仅有32个学时,造成课堂授课理论知识只能避轻就重、点到为止无法系统深入,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产生畏难心理。同时,授课内容涉及到复杂的空间变换和数学公式推导,学生需要借助扎实地摄影测量学基础、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测量学、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相关课程知识才能理解,难度较大。16个实验学时的上机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影像获取与处理、三大定向、立体观察与测图、4D产品生成等,使用软件是武汉适普公司研发的VirtuoZoNT教育版。该软件只能使用系统自带的样例数据,不能处理外业航摄数据,操作内容单一,导致学生既不会设计测区的航摄基础参数和航线,又无法处理无人机航摄数据,专业技能落后,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无法满足新技术条件下3S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课堂教学方式通常是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授课模式以教师讲,学生被动听为主,但数字影像解析基础、影像特征提取和匹配、影像自动定向等内容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空间变换和矩阵运算,静态的文字和图片难以生动展现抽象难懂的课堂内容,“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易枯燥无味。

2.数字摄影测量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不聚焦,重难点不突在32个理论学时内系统讲授和学习“数字影像获取与处理基础、数字影像解析基础、影像特征提取与定位算子、影像匹配基础、基于灰度和特征的影像匹配方法、影像自动定向、4D产品的生成与编辑、数字摄影测量系统”8章内容,对于授课老师和学生来说,难度都是极大的。如果授课老师不详细梳理各章节的重、难知识点,不聚焦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将会使学生在已有课堂畏难心态的基础上,不能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进而导致在学习上出现事倍功半甚至白忙活、瞎忙活的情况,教学质量自然不非常不理想。(2)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参与度低数字摄影测量不仅涉及到抽象的坐标系转换和旋转,还有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和解算,授课过程中已有发现,仅仅利用传统静态的图片+文字的课件和板书,易造成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课堂死气沉沉,无人应和,缺乏趣味性,学生易陷入课堂冷漠状态,不愿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最终导致教师无激情地教,学生默不作声地被动听,两个课堂主体毫无配合,“两张皮”。因此,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升沉浸式参与感。(3)理论课与实验课不匹配数字摄影测量以摄影测量学为基础,理论课主体在于讲授数字图像处理、特征提取与影像匹配、4D产品生成与测图。数字摄影解析基础只是其中一章,仅有4个理论学时。但是实验上机使用的数字摄影测量软件是武汉大学遥感学院与武汉适普公司共同研发的Vir-tuozoNT(教育版),只能使用系统自带航摄影像和相机参数、控制点文件,不支持实际航摄影像的导入与处理。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学生上机使用VirtuozoNT(教育版)软件已经严重脱离了测绘行业的用人要求。同时,该软件设计的重点在于数字解析摄影测量,没有数字影像处理、特征提取和影像匹配等内容。

3.数字摄影测量教学改革与创新(1)定制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结合已有的数字摄影测量教学经验,修订已有的教学大纲,定制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将各章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课堂讲授,通过设计日常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容;另一部分是不需要课堂讲授,通过教育在线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校园网或移动网络访问百度文库、问答,豆丁和知网等网站自主学习的内容。每部分章节内容均详细归纳知识点,明确其中的重难点,形成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的树状结构图。课堂讲授内容提炼聚焦,同时巧妙设计随堂问题,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同时,明确每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微信教学质量管理平台,设计随堂小节,强化课堂所学内容。(2)践行嵌入式教学在桂林理工大学教育在线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及相关专业学科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获取与利用所需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模式,教师由传统的“灌输者”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3)强化理论课与实验课契合度理论课和实验课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和先导,而实验则是理论的一个催化剂。在授课过程中,围绕第二章“数字影像获取预处理基础”理论内容,通过设计无人机航摄影像和遥感影像的彩色融合和RGB显示、二值化、插值和重采样处理、空间卷积滤波、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等实验环节强化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针对第三章“数字影像解析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学院摄影测量虚拟仿真实验室,亲自设置航摄基础参数、航线、航摄角度结合机房的DP-Modeler无人机倾斜建模与测图,系统深入理解摄影测量的理论知识。

三、结论

“数字摄影测量学”作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当前新测绘技术的不断催化下,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必须要与时俱进、适时修正。本文剖析了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学院本科课程数字摄影测量的教学现状,反思了教学内容不聚焦、教学模式单调、理论课与实验课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从定制教学计划、聚焦教学内容、构建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的树状结构图、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逐步实现“数字摄影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当前“新工科”和“以本为本”的要求下,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旨在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主体感,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为其他本科院校相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袁修孝.“摄影测量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尝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05):47.

[2]叶欣,吕利娜,赵威成.“摄影测量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8,(10):119.

[3]柏春岚.基于小型无人机的摄影测量实践教学探讨[J].北京测绘,2018,(09):1112.

[4]赵玉江,王岳.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0):277.

[5]杨可明,郭达志.《解析摄影测量》课程基础理论的教学主线分析[J].测绘工程,2007,(02):73.

[6]刘吉凯,张振国,邱银国,李新伟,李孝良.应用型高校GIS专业《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与实践[J].北京测绘,2017,(06):161.

[7]葛晓滨.嵌入式教学法应用与探索[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11):91.

改厕论文范文第3篇

价格策略

目前,我国的电力定价权仍在国家手中,电力企业定价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这就决定了电力定价目标不能是追求最大利益,而只能以合理的利润与适当的投资回报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电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须根据电力的特殊性质制定相关的价格策略。由于我国现行的电价管制较为严格,很多电价策略必须在完善电价改革后才能发挥实质性的效果。目前,电价改革的相关方案正在制定之中。

2008年以来,各地实体经济进一步紧缩,国内对电力的需求也随之缩减,推动国家电价改革的时机逐渐成熟。国家电价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电价制定既要兼顾企业利益,又要符合市场规律。电力产业有其特殊的市场地位,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在宏观上进行调整和掌握,以市场定价为主,以政府管制为辅,最终确保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电价改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电网企业对电价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定价权,这一权利的实施,使企业可以有效结合市场营销和自身的营销策略,能更为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到更多电力用户和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力产品和服务。

以成本领先战略为基础降低产品的价格,是电力企业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但由于电力商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供电企业能做的是合理利用国家的相关电价政策,尤其是相关的电价优惠政策,促使家庭和单位增加对电力的消费;同时,电业局在解决电价分类繁琐、电价调整频繁等问题时还有一定困难,应努力作好对客户的解释工作。一旦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彻底成功,相应的电价机制能高效运转,供电企业就能进入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成本控制也非常理想的状态,此时,就可以在国家制定的目录电价标准上采取一定的优惠措施,进一步降低售电单价,达到成本领先的状态。

促销策略

电力促销通常是指电力企业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方式来宣传电力产品,使电力客户在增进了解的同时购买更多的电力产品,以达到提高销售量的目的。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促销组合方式主要是人员销售、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性推广等促销手段的组合,但在能源供应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电力企业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大力宣传电力产品,让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购买更多的电力。要实现这一转变,供电企业必须改正“好女不愁嫁”的传统观念,灵活运用多种促销策略,扩大市场占有率。

1.公关促销。根据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电能作为一种安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而被鼓励使用。供电企业要想树立起良好的环保形象,可以通过社会慈善公益活动来开展环保活动。

改厕论文范文第4篇

要实现金融公平,无疑需要通过治理“麦克米伦缺口”才能实现。经济学所倡导的“麦克米伦缺口”治理方式是借助政府干预。其理论基础是:既然“麦克米伦缺口”是市场失灵所导致,为此需由政府这一双“看得见的手”介入其中。政府介入的途径主要有政策性金融以及政府财政资助。政策性金融也称国家金融、政府金融、制度金融、特殊金融、财政投融资等,是指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它是一切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性贷款,一切带有特定政策性意向的存款、投资、担保、贴现、信用保险、存款保险、利息补贴等一系列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的总称。[5]具体到农业领域,政策性金融的主要体现便是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农业领域的特殊样态和具体体现,具有政策性银行的普遍特征:由政府出资创立、参股或扶植,不具有营利的目的,具有特定的业务范围和对象。对于农业政策性银行而言,其主要业务是为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①,主要服务对象是以农民和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金融需求者。基于此,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每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能够有机会参与金融市场活动、享受金融服务、使用金融资源创造了条件,使得原本因自身经济实力、所有权性质、地域和行业等因素而受到的差别对待的“畸形状态”得以缓解,使得一般群体与阶层,尤其是被商业性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农村金融需求者,得以平等地分享金融资源。可以说,农业政策性银行协调了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不对称,使农业“麦克米伦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治理,毫无疑问,也促进了金融公平的实现。

二、现实困境: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瓶颈

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治理农业“麦克米伦缺口”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干预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进而实现金融公平的价值理念,无疑具有其独特的积极效应。为此,我国于1993年开始筹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②(以下简称农发行)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政策性银行,并于1994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农发行在贯彻国家农业政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也成为农发行持续发挥服务“三农”作用的掣肘。

(一)无法可依:政策性银行立法滞后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成立一般遵循“立法先行”原则。因为这些银行“具有公共性质”,需要动用财政资金等公共资源,涉及到纳税人的权益,因此,需要通过立法,吸收民意。[6]譬如,日本于1951年3月颁行《日本开发银行法》,同年4月依法设立日本开发银行。然而,我国在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过程中,并未事先制定相关的法律,取而代之的是国务院的文件,而且自政策性金融机构成立至今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未出台相关的立法。在实践中,我国政策性银行运营只能参照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这不仅导致其内部运行机制不畅,也可能影响其正确的功能定位。[7]就农发行而言,其设立和运营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有:《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等,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也有提及“政策性银行”。但这些效力位阶较低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过于粗糙的相关立法设计,远远不如专门立法。于此层面而言,立法滞后严重制约了农发行的进一步发展。

(二)政府失灵: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政策性银行基于普惠金融的理念,开展政策性业务而非营利性业务。基于此,政策性银行设立之后,大多因缺失“自我造血”机能而趋于入不敷出的境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极为欠缺。此状况可称之为政府失灵,是政策性金融脆弱性的主要体现。[8]农发行同样存在政策性金融脆弱性,原因主要有:其一,融资途径较为单一。理论上农发行资金筹集具有多元化的特征③,但实际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当前农发行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其“负债合计”为2.2432万亿元,其中前三位分别是:“应付债券”为1.5081万亿元、“吸收存款”为3862亿元、“向中央银行借款”为3020亿元。[9]其二,非营利性特征致使其所开展的资产业务大多为低息贷款业务。其三,农业政策性贷款的周期较长,在资金来源受限的条件下,势必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便受到限制。

(三)业务狭隘:日渐异化为粮油银行设立之初,农发行的定位便是为粮食收购提供金融支持,经营业务亦以提供粮油收购贷款为主。虽然当前普遍认为,农发行形成了以支持国家粮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但在实践中,由于投放给“两翼”业务的信贷资金远不如粮油收购,农发行已日渐异化为“粮油银行”,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贡献局限在为粮油收购提供政策性信贷服务,与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相去甚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2年年度报告显示,在信贷业务中,投放各类粮油收购贷款3409.31亿元,发放国家储备棉贷款1198.57亿元,而农业小企业贷款、水利建设贷款分别仅73.29亿元和469.23亿元。[9]然而,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者,尤其是农民,其金融需求大多不是粮油收购贷款,而是被商业性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周期长、风险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因此,上述所谓的“麦克米伦缺口”依然未能得到较好的治理。

三、机构创新:多元化的普惠政策性银行

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仅农发行一家,其分支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相对较低①,而且业务范围较为局限。为此,欲继续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金融公平、发展普惠金融中的积极效应,于机构创新层面,无疑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普惠政策性银行。

(一)探索建立地方农业政策性银行我国疆域辽阔,农发行“单一型”的组织结构,使得其业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实现高覆盖率。为此,试点由地方政府设立地方农业政策性银行无疑值得考虑。具体而言,可考虑在地方政府财力允许、风险自担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设立省级政策性银行,用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然,有关地方政策性银行的设立要求、经营规范和监管标准等可由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研究制定。[10]

(二)构建多元化农业政策性银行体系在域外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过程中,政策性融资的责任通常不是由某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单独承担,而是根据不同的领域、产业或需求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型政策性银行共同完成。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农业信贷法》规定,美国建立了一个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体系,其由联邦政府主导创建、专门为本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融资。该体系由农场主家庭管理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农产品信贷公司和小企业管理局组成。[11]很显然,构建多元化农业政策性银行体系既有利于扩大政策性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服务面,亦可增强政策性银行的专业性。农发行作为我国当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其“单打独斗”的局面无疑制约着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发挥。为此,可针对类型化的农业金融需求,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等,建立若干专业型政策性银行,进而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体系。

(三)完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除了上述纵向层面的地方农业政策性银行尝试和横向层面的多元农业政策性银行体系构建之外,还需要拓宽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即转变现下偏好粮油贷款的状况,以注重服务“三农”为目的,为农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12]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粮棉油信贷需求量日渐减少,而农业小企业贷款、水利建设贷款以及生活消费性贷款的比重逐渐增加,乃至占据了整个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地位。[13]基于此,农发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业务进行调整,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提供融资服务,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政策性银行。

四、范式转换:由政策性金融向开发性金融转型

政策性金融固有的脆弱性成为阻碍其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上所述,政策性银行发展不可持续性的“罪魁祸首”在于“政府失灵”,为此,欲实现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势必要克服“政府失灵”困境。鉴于此,传统政策性银行需要实现发展范式的转换,即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在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中,国家开发银行较好地完成了此种转型,于2008年12月11日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弥补政策性金融缺陷的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是介于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之间的一种独立的金融形态,它是指具有政府特定赋权的法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市场业绩为支柱,主动通过融资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实现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资金融通方式。[14]通俗地讲,开发性金融是以营利的手段做公益的事情,与商业性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依然具有政策性金融的公益色彩,而与政策性金融相比,其最突出的特征便是通过开展商业性、营利性业务,为政策性、公益性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从而弥补政策性金融所存在的缺陷。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的实现为实现农业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转型,首先,宏观层面需要构建“国家目标、政府信用、市场运作”的实施原则。[15]所谓国家目标,指的是农业政策性银行不应像商业性金融机构那样以股东利益为立足点,从而也不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应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所谓政府信用,一方面是指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用地位是从政府那里自然衍生而来的,另一方面是指它们不应像纯粹商业性金融机构那样完全在市场上竞争性地取得资金,而应有公共的资金来源。所谓市场运作,指的是它们的管理应当完全脱离政府行政管理的轨道,而应像一般商业性金融机构那样,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开展各类业务。其次,微观层面则是相应配套措施的建设和完善,主要有三: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各政策性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一行一策,针对各行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法律,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实施。三是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实行国家指定项目和自主经营的开发性项目分账管理、专项核算。

五、立法完善:法制化的普惠政策性银行

我国已拥有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但时至今日,尚无一部政策性银行法出台。无论是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或是其经营活动的开展和监管皆处于无法可依的“混沌”状态,使政策性银行作用的发挥面临诸多困境。为此,需要通过立法的完善以保障和规范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而实现普惠金融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立法模式由于各类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目标模式、发起方式、组织形势、运作机制、业务范围、管理制度、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差别性,难以用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政策性银行法》来约束所有政策性银行,所以,国际上政策性金融机构立法一般遵循的通例是“一行一法”。随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尤其是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日渐增多,若依然固执地针对每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立法,势必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农业政策性银行法律庞杂。为此,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其一,对于国家综合型农业政策性银行,譬如农发行,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或者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其二,对于在全国范围开展业务的专业型政策性银行,同样可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其三,对于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农业政策性银行,由国务院立法既无必要亦无可能,其中省级农业政策性银行可以由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省级以下的地方农业政策性银行,尤其是地方政府无立法权时,则可以由地方政府与其他出资人通过制定地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章程来缓和“无法可依”的现状。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立法内容至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内容,无疑需要涵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创设目的。首先要阐明立法目的,明确政府设立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意图,并把它作为正式条款列于法律之首。第二,法律地位。农业政策性银行首先是法人,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和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政策性”使其具有与普通法人不同的特征,即必须贯彻政府在农业、农村方面的政策。为此,在立法时需要明确农业政策性银行与政府以及商业银行的关系。第三,资金运用和业务范围。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和业务范围无疑是服务“三农”,即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融资服务。但在针对专业型政策性银行立法之时,因其业务范围相对局限于特定范围和领域,为此可相应地予以具体化并反映其应有的特征。第四,资金来源。此处所指资金包括资本金和营运资金。前者主要由政府出资;后者的来源相对广泛,但需要注意农业政策性银行不能为谋求资金的丰富而不顾其公益责任。第五,政府的信用支持和优惠政策。农业政策性银行基于更好地落实政府政策的目的而设立,为此,政府需要对其经营中因执行政策或意外事件而导致的亏损给予信用支持、财政补贴和援助,同时,还需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偿等方式保障农业政策性银行开展经营活动。[17]此外,若地方农业政策性银行难以进行立法,取而代之的是银行章程。那么,章程的内容首先应当根据《公司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来制定,其次需要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殊性。

六、结语

改厕论文范文第5篇

(一)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思想诚信教育是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的思维方式是理性主义关照下的经验主义、演绎主义关照下的归纳主义、“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式。其基本思想是,按照特有的思维方式,定量地揭示教育领域中“寓于偶然性中的必然性”,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模块优化课程结构的关键是要吸取各版本教材的优点,重新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特点、体现教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新体系。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厚基础、专题化的研究性学习理念为基础,构建了教育统计与测量的课程教学新体系。1.理论教学模块(1)描述统计模块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统计指标的意义、应用;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及其应用。(2)推断统计模块主要包括概率及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及总体平均数的推断、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3)教育测量与评价模块主要包括教育测量产生的历史、类型;教育测量的质量特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编制测验的原理;测验题目的类型及编制要求、适用条件;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2.实践教学模块(1)会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是用数字精确反映事物的一种定量研究。[5]平均是描述统计分析的核心思想。如,(1)有3位报考相同专业的研究生考试成绩,各课程权重系数给予同一规定,试问录取结果如何?(2)有两组个数相同、数字不完全相同的10个分数,试问:两组分数的分布是否一样?为什么?哪个平均数的代表性更好?为什么?由样本推出总体是推断统计分析的核心思想。如,从某年高考作文试卷中随机抽取100份,试估计作文总体平均分数95%和99%置信区间。(2)会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如,零假设H0:某人患癌症,备择假设H1:某人未患癌症。医生给此人做诊断时,尽管遵循小概率事件原理,仍可能犯两类错误:此人未患癌症而被诊断为患癌症(α错误:H1为真却拒绝,弃真);此人患癌症而被诊断为未患癌症(β错误:H0为假却保留,取伪)。如果医生犯α错误,此人是否会抑郁而患癌症?如果医生犯β错误,此人是否会错过治疗而成为不治之症?两类错误危害很大,应该降低犯错的概率,尽量控制。(3)会编制测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般都会通过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如何编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并进行科学分析,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自编测验必须明确三个问题:测什么,为什么测?怎样测?包括题目双向细目表的制定,题目的类型、数量、记分方法的选择,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分析等步骤。[6]3.应用教学模块(1)应用一:用Word、Excel绘制统计图、表。统计图、表能简洁、直观、形象地表达数据。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植树活动,总计需要植树120棵(其中槐树46棵,柳树24棵,松树50棵)。请绘制圆形统计图。再如,某小学在雷锋活动月中,各年级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分别为:一年级男生12件、女生15件;二年级男生16件、女生24件;三年级男生11件、女生13件;四年级男生20件、女生24件;五年级男生18件、女生15件;六年级男生5件、女生10件。根据上述资料,请编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2)应用二:考试、竞赛、选拔等。应试技巧: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如,(1)一个学生猜做10个是非题,若全凭猜测,平均就可以猜对5道题(np10×0.55)。假如规定做对95%的题目才算掌握了测验的有关知识,那么,学生必须做对多少题才算掌握了这些知识呢?(2)一份试卷有100道四选一的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考生答对了其中80道,有20道不能回答,因而对这20道题作猜测,则猜测得分的范围有多大?(3)某项职业录取考试,在参加考试的1600人中准备录取200人,考试分数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分数为74,标准差为11,问录取分数线是多少?(3)应用三:对两组或两组以上样本的平均数差异的比较。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和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如,(1)某学校将80名学生按年龄、性别、智力水平、原有知识基础等一一匹配后,分成两个班级进行教材改革实验。甲班学生使用旧教材,乙班学生使用新教材,学习后两班学生测验的结果已知。两班成绩的差异是否显著?(2)某学校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从某年级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三种教学方法实验。一个月后进行统一测验,测验成绩已知。三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4)应用四: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方法的运用。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方法主要有:客观题与主观题评价法、表现性测验评价法、评定量表评价法、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等。考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作业批语、课堂提问是一种评价,家访是一种评价,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途径之一。

(三)改革教学方法1.讨论法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人认为:用相对位置或相对分数来描述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课堂思考,分组讨论。如,某学生一学年内期中考试各科平均分数为95分,期末考试各科平均分数为90分。95分与90分相差5分,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吗?该学生家长批评了他,你赞同该家长的做法吗?你眼中的素质教育与分数、排名有什么样的关系?2.小组合作学习法组内合作、组间交流汇报:如,计算某班某两门课程分数的平均分、标准差、相关系数,画出成绩分布图并判断是否为正态分布。小组合作学习描述统计:列举经典实例,分组课堂练习,分析比较数据,探讨在教育科研中,标准差S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讨论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推断统计:对小组合作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等。3.讲授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要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心理测验、考试等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或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通过对两组随机样本来比较实验前后的效果,比较的目的是看实验前后随机样本是否有所变化。引出差异显著性检验:根据两个样本统计量的差异检验两个相应总体参数差异的显著性。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原理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把基本原理正确地运用到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解决之中,培养学生选择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4.案例教学法近十几年来,西方国家的案例教学法被日益广泛地运用到我国的教育领域。通过案例的桥梁可以实现学习材料与认知结构的连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如,飞机失事,大家已经众所周知,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乘坐飞机?人们坐飞机出行前,都坚信小概率事件原理,认为飞机失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的头上。任何事情都有偶然性。概率就是偶然性当中的必然规律。把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比作“人才”德和才的关系,有德有才为一等,有德无才为二等,无德无才为三等,无德有才为四等。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一位学生在一个学期中,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5分,期末考试数学考了88分,家长会评价说:“你看不努力,退步了吧!”这样的评价合理吗?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很好地阐释相关理论;要典型,具有说服力;要深入浅出,使学生通俗易懂。5.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法如,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进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让学生们参与调查、评分、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渗透参与式学习、探究式教学,将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6.抛锚式教学法如,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教学,以典型例子呈现正态分布的应用。分析问题时,先抛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知问题后,再作引导性讲解。紧紧抓住学生,适时引导和修正,使他们逐步理解和概括。总之,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有意义地学习。通过行动与体验,培养学生教育统计与测量能力。

(四)整合教学手段通过PPT、Word形式呈现讲解内容,使学生会读统计图、表;借助Word、Excel制作统计图、表,将概率分布等直观的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减轻教师上课手绘画图的难度。整合后的教学手段=板书+电子教案(PPT、Word)+Excel+统计软件(SPSS)。

(五)构建教学评价根据教学改革评价多元化的理念,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既体现知识与技能又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考核的内容与权重为:教育统计与测量基本概念、原理30%(如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软件操作20%(如运用Excel绘制统计图、运用SPSS统计分析数据、检验测验的信效度等),平时学习态度20%(如出勤、课堂参与),教育统计与测量实践应用30%(如考试、作业)。总之,考试形式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更侧重于实践与应用。

(六)践行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接受与理解水平,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教学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使得他们容易感知、领悟;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与理解,使得学生活学活用。2.案例生活化,注重实践性、应用性“抽样分布”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师用生活化、典型的例子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训练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教师举出应用性的实例,进行软件操作与演示,拓展学生的学习。如相关量数的教学,重点是每种相关适用条件的判定,而不是公式的推导。3.精选教学内容,开展形成性评价夯实理论教学,践行实践教学,突出应用教学,精选教学内容。开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一项教育研究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培养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

二、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改革的展望

(一)建构网络互动平台组建QQ群,使得师生互动和交流有效、及时;逐步实现典型试题库、教育统计与测量相关操作软件的共享,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师生互评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是一种“双主体”的评价关系。

(二)加大教育统计与测量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地位,重组教学模块,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教育统计与测量能力。

改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审美;教育改革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据统计,2011年以后的毕业生增长率在2%到5%之间。在这种背景下,艺术院校的办学规模也逐渐变大,音乐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育上的弊病不仅会让音乐人才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也会对音乐学这门大学科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继续推行音乐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1音乐教育理念

从艺术类型的角度来看,音乐是一种能够反映出人们审美取向的文化载体,音乐家利用流动变化的声音来营造特点的氛围,表达内心的情感。高校的音乐教育通过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等方面的教学把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和音乐文化的灿烂辉煌。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富国》中提出音乐教育有着“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等作用。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他们的审美观,开拓他们的思维广度,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由于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所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教学原则的角度来看,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坚持因人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立足点,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音乐创作的自由精神和务实精神。

2音乐教育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2.1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虽然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对音乐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最为普遍的一种误区是,教会学生音乐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只是为了应付文艺演出、合唱比赛或是器乐比赛。实用主义在追求艺术表达的音乐教育中会限制教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千篇一律,同时也会淡化音乐陶冶情操的重要功能,让音乐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据统计,目前选修音乐类课程的大学生不足总人数的两成。这说明对音乐教育的曲解已经明显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

2.2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高校学生数量众多,音乐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对应音乐教学开设的教室、琴房等场地也非常少,音响、钢琴和手风琴等教学工具的数量跟不上。二是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高校音乐教育对于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乐器演奏技巧、声乐技巧和乐理知识,还要知道怎么上课,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大量的学生,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在数量上显得严重不足,甚至有行政人员来充当音乐教师的情况出现。一些音乐教师虽然有着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但是缺乏教学经验,业务能力有所欠缺。

2.3教育管理存在弊病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分为院、系、班这三个层次,各高校主张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弊病。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以班级考试成绩评判教学水平的管理方式使得高校音乐教育出现了重考试能力轻实践能力、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忽视创新思维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降低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得音乐人才的培养方向趋向一致,缺乏亮点。

3建议和对策

3.1转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人们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质量。教育者应尊重音乐的艺术属性,让学生了解音乐在表达感情上的天然优势。比如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激情,在电影中感受音乐对于氛围的营造能力。音乐不是整个教育领域的附属品,它不是应付舞台表演和技能比赛而出现的,它有着重要的美育功能。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它首先是培养人”。高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小众的,它是所有学生都应该享受到的。音乐教育是平等的、普遍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为了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高校应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作为宗旨,积极转变旧有的认识,树立更为正确的教育观念。

3.2充实音乐教育资源充实

音乐教育资源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音乐教学工具和场地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各高校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大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为音乐教育改革铺建更为坚实的道路,比如建立更多音乐教室和琴房,为教师配备必要的键盘类乐器。其次,要加强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高校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又一代素质优良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地方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从人才引进的角度来看,要招聘同时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老师,完善人才结构,避免多科老师兼任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足够的人才队伍作为后盾。

3.3加强教育管理

要加强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同样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是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学生考查标准和教师考核标准,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将教学目标引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同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是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细化教师教学的范围,降低音乐教师的负担。然后鼓励学生选修音乐课程,鼓励学生自发组建音乐社团,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4结语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音乐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管理存在弊端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地方高校转变教育观念,突出音乐教育的艺术属性;加大教育投入,扩充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最后要加强音乐教育管理,以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来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振杰.大学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以201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J].长江丛刊,2018.

[2]…雷梦婕,赵露.荀子音乐教化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J].音乐天地,2014(01).

改厕论文范文第7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必须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不断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水平高等复合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性目标。无论是专业课程的开设,还是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设计都应该始终服务于这一目标,而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最根本性手段。为了使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法,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全面的激发出来,要求他们主动记忆、独立进行思考,通过多次操作和积极的探讨,将学生们以往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从而确保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高。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还能够使得学生们过去单一的学习方式朝着多种方式与多种途径方向上迈进。

1.设计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应根据模块进行设计,同时及时的更新,以此确保新涌现的技术能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具体有四大模块,即Web基础知识、动感网页制作工具、网页作图软件、可视化的网页设计和网站管理工具,应针对学习时间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按模块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2.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通过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方法,在多媒体计算机机房中实施教学合一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完成教育者布置的作业后,应通过课堂演示的方式开展沟通交流活动,首先,学生可以进行彼此间的交流,对于增强自己的创意能力、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对于学生成就感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将他们的学习热情全面的调动了起来。应使用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教育者应将网页设计中涵盖的理论知识及开发小型网站的具体技能两者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开发一个完善的小型网站作为核心项目,要求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具体项目中,让他们在网站设计、测试、制作等过程中对网页设计规范、网页制作设计所使用的开发工具具体实用方法等全面的掌握与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比如知识、思想品质等,对于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选择教学模式。对于网站的创意及其具体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授课、网络教学、个别化教学三者相结合的模式来教学的。在多媒体教室中,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教育者应根据多媒体信息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们看,同时,还要按照教学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第一时间对教学进度加以调整,加强重点部分的讲解;对于学生,应按照教育者所提供的条件、目标以及教授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动的进行操作。课后,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网站进行浏览,下载相关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从而将知识传授的空间进一步扩展。

4.学生学习评价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际教学时,应将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前者能够在日常作业中进行设置,后者主要在期末阶段进行。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考核标准

1.课程考核标准。该课程考核主要由三个部分而组成,即职业素质、技能、基础知识;职业素质主要内容涵盖了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工作态度、竞争意识这五个方面。基础知识所涵盖的是网页设计规范、动画制作、维护方面的知识、小型网站建设等;技能涵盖了网站策划、动画制作、网络图像编辑与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在考核基础知识时,主要将教学基本目标作为准则;在考核能力与技能时,主要将模拟公司招聘员工与网页设计工作者两者间的考核标准作为该课程的标准。考核的主要原则是将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考核作为核心部分。对于基础部分与职业素质应在日常考核中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以往的考核标准侧重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核,新标准则侧重的是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方面的考试,对于学生的实践素质培养有着极高的重视度。

2.日常成绩的考核。首先是出勤与课堂发言:如缺勤一次扣掉四分;迟到或者早退扣掉两分。课堂发言部分有成绩记载。其次,日常作业;该课程性质要求学生们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教学效果才会真正有所提高。所以,该课程开始时,学生们应制定一个题目,以此作为网站的名称,然后,对自己的网站进行建设。根据四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分别提出制作的实际要求,同学们按照自己之前定义的网站内容进行素材的收集,同时,还要分别根据网站策划、网页作图软件、动感网页制作工具、可视化的网页设计和网站管理工具这四部分的作业要求完成自己的作业,通常将这一网站作为日常成绩。

3.期末成绩考核。通过机考的方式对学生技能方面进行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在两小时左右,通过给定素材,具体涵盖了考题过程中所需的图片、有关考题内容的文字资料、考题的具体要求等,同学们通过教育者授课过程中所学到的软件来完成所规定技术要求的网站创意设计与制作,将模拟公司招聘员工与从事网页设计人员的工作过程作为主要考核方式,对同学们的创意、设计、图像加工处理、色彩运用等各环节的能力水平加以充分的检测。

对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

1.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想确保课程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果以及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水平,仅仅进行一门课程的改革是难以实现的。要求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除了要为学生们提供有关的工作知识外,同时,还必须将工作知识序化,通过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应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重新构建起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课程体系,对学生高素质与高技能两者间的关系、专业项目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两者间的关系、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两者间的关系等进行有效的处理。

2.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涉及到了课程开发与实施全过程之中,在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过程中是核心部分,是促进课程设计进一步优化、加快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步伐的最有效手段。应为其制定一套完善的新标准,主要评价的对象是能力目标、能力训练以及课程效果。并且,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技能大赛,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从而确保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进而构成一套全新的人才选拔与人才评价制度。

3.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是教育者,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的是教育者。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过程中,首先,必须对教育者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加以充分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者到相关企业中进行研修与顶岗锻炼,争取将专业教育者中讲师以上职称和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专业教育者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等进一步提高,从而构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结构科学合理、较强教学能力水平、技能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课程在教育目的与目标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改革,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并且,对于高职教育课程理论创新及研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厕论文范文第8篇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科学原则

实施建筑结构概念设计阶段中,应优选结构方案,确保其经济适用性、切实可行性。应统筹考量工程实际需求、建设状况、环境特征、供给材料、建设条件。同时还应做好水电专业的良好协作交流,进行科学的结构选择、方案规划。应确保建筑构件基于承载极限实现共同工作、受力、体现良好的耐久性。还应做好基础结构规划,良好处理其同上部结构的实际关系,通过整体设计,优化设计效果。另外还应在概念设计实践中引入现代化设计思维,优选计算简图,基于整体结构规划,组合设计,统筹考量,合理布设。应不断积累设计经验,明晰应用程序相关技术状况、适用范围,不应过分的依赖电脑软件,而应做好全面的结果分析、科学核对,进而确保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实践优化策略

1树立良好的规划设计目标,优化设计方案

为优化设计效果,应在实践设计中树立良好的规划设计目标,优化解决矛盾问题,寻找良好的平衡点,促进投资、成本运行以及效益收入目标的有效平衡。应基于良好的结构概念设计确保投资费用的合理应用,成本费用的有效降低,以及收入效益的最大化创设。针对影响投资建设因素的众多特征,例如土地、结构、装饰费用、智能体系、暖通空调、水电系统成本与消防服务体系费用等,均会对投资效益形成综合作用,因此应做好良好的优化控制、细化分析、综合管理,实施有效的工程维护、运营管理。应以业主普遍接受的投资规划与运营成本范畴,创设最大化效益。还应全面考量产出与投入的相关问题,创设良好的结构概念设计效果。

2优化完善设计约束

建筑工程结构概念设计会综合受到工程功能性、安全性、环保舒适性等因素约束限制,怎样满足这些约束需求,并有效的节约成本投入,创设良好的设计效益,应是我们主力探讨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讲,建筑结构实践设计中呈现的约束包括条件、隐性与规范约束等。

相关条件的约束来自于工程实际影响条件与业主需求约束。工程面临的现实条件约束包括环境条件、工程规模、政府规划策略等,业主需求则更加细化,包括建筑工程总体高度、各结构尺寸、具体投入造价,局部工程功能等。规范约束具有强制性特征,涉及到各类工程建设指标,例如建筑工程宽高、长度、混凝土工程强度、消防标准、抗渗防震级别等。针对上述约束条件,建筑结构概念设计阶段中,应科学遵循其约束标准。而对于隐性约束,则可实施有效的优化控制。即应通过概念设计的综合掌握,衡量隐性约束条件,不应不良忽视。

例如对于北向房屋,由于其阳光投射少,因此可将其优化设计为储藏室、卫生间等功能场所,而将地势优越、享受阳光良好的部位设计为居室、办公室等。还可位于相同面积的场所进行更为合理科学的户型规划设计,进而体现概念设计优越性,做好良好的约束条件优化完善。

3科学引入虚拟现实规划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效果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应优化引入虚拟现实规划设计理念,基于环境条件,科学利用相关工程结构知识体系、数据库系统、组件库,进行虚拟三维结构模型设计,体现良好的真实感、创造优质的防震模拟效果。利用该技术设计策略,可随意进行工程结构更新、整改,依据业主需求进行优化设计,重复计算、参数变更设定以及实时动态分析。还可基于方案的不同比选、设计结果的多次校验实施良好的一致修改,进而促进建筑结构概念规划设计的完善优化,创设良好的实践设计效果,并为提升后续工程建设水平、强化工作效率、提供技术方案参考作出重要贡献。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实践应用

1抗震结构概念设计

地震灾害难以预防检测,因此更应做好建筑结构概念优化设计,由宏观层面实施有效的抗震结构强化,做好计算结果的科学分析,核准薄弱构造,引入强化措施,创设良好的经济实用设计效果。应在结构概念设计中优选良好的地基条件与场所,杜绝地面变形对建筑工程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直接损失。

同时应做好基础规划设计,相同结构单元不应规划于各异地基结构中,应激发地基潜能。工程体型结构应做到清晰简单、良好均匀、规则布设,进而有效预防地震灾害形成的变形作用,并造成对建筑工程的扭转作用与集中应力破坏影响。结构体系规划应做到科学有序,规范合理,确保抗侧构件的对称良好。还应进行抗震防线的有效布设,杜绝薄弱结构环节的产生。建筑结构构件应做到安全连接,具有良好的抗变强度能效。应体现优质的空间统一性,强化平面互连,并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结构概念设计中还应完善实施非结构构件的优化处置,杜绝不利作用。

2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概念科学设计

高层建筑工程实施结构概念设计阶段中,应基于其工程受力特征,进行结构方案的科学取舍。高层建筑属于竖向悬臂体系,其受到水平荷载作用要超过垂直荷载很多,因此应对水平荷载进行科学的结构概念控制设计。应确保高层建筑应对水平荷载的剪力作用、弯矩影响以及相关压、拉影响应力符合有效的刚度、强度要求,令其伴随工程高度的提升形成的侧向变形作用合理控制在良好的结构范畴标准中。

应依据高层建筑工程特征,进行结构类型的综合比选。应基于良好的抗侧力方案解决水平抗力问题,综合考量其高度标准与应用功能需求。结构布置应衡量经济、合理因素,强化结构刚度及其良好整体性,做好构件规划连接,强化薄弱环节处置与复杂结构设计,提升整体结构塑性变形能效,进而有力的化解地震灾害影响能量,弱化其不良影响,提升高层建筑工程结构综合安全性能,优化结构概念设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