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改编论文范文

改编论文范文

改编论文

改编论文范文第1篇

(一)《步步惊心》兼具古装元素和现代元素在《步步惊心》这部穿越剧中,不仅有郎才女貌的绝妙配合,同时也有古代服饰中的亮丽装点。剧中服饰大多都很亮丽,如湖蓝、鲜红等,就连服饰的花色也都十分清新亮丽,这与古装片中的服饰特点完全相符。剧中女主人公的语言体现出鲜明的现代化特点,比如若曦刚刚穿越到清朝时,说过一句:“二什么二,你才二呢!”再比如她和十三阿哥之间的尊卑地位体现十分不明显,而且她与其他阿哥交往的时候,也时时处处体现出现代女性的独立性。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大量的现代物品出现在宫廷之中,比如那设计独特的杯盏,那迎合皇帝口味的点心,还有充满现代意味的舞蹈以及独具匠心的舞台设计等,都充满了现代气息。这些在观众眼中司空见惯的现代物品,以独特的方式出现在古代,带给人们无比新奇的感受。

(二)女主角将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带到了清朝第一,她把出身于风尘之中的女子———绿芜看作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把卑微的奴仆———玉檀当做是好姐妹。在她眼中,那些阿哥们都是自己的朋友,而在旁人眼里威严的康熙也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父亲,她不会因为身边人身份是高贵还是卑微,而区别对待。第二,她脑中并没有那些封建思想,她相信与异性也可以建立深厚的友谊,因此她可以与十三阿哥开怀畅饮,坦诚相待,也可以因为十阿哥而情绪低落。她对待爱情的态度是,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因此当她被康熙皇帝赐婚给十四阿哥时,她甘愿冒着抗旨的危险也要坚守自己心目中的爱情,她的倔强与叛逆一如当今时代的“90后”,即使生活在封建时代,她依旧不会停止自己对幸福的追求。第三,她不愿意屈从于命运,她是一个向往自由,不愿意受到命运束缚的女孩,这是现代人所特有的。她从十阿哥的婚姻中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迷茫,她的眼泪是不愿意屈从于命运的眼泪,体现出她绝对不认命的倔强,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有勇气断然拒绝康熙皇帝的赐婚。若曦与那些阿哥最大的不同在于,她能够倾其所有来换取自己掌控命运的权力。她一方面深受现代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她深陷封建主义洪流,做着坚决的抗争,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身上的棱角能够被磨平,可是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却永远不会被磨灭。

二、满足受众移情心理的剧情

(一)对女性观众公主心理的满足现代女性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十几年前相比,她们所面临的压力要大得多,现实生活中提供被表扬、肯定以及娇宠的机会难以满足她们的内心需求。本剧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该剧满足了受众的移情心理。现代社会中的女主角张晓只是一名普通的白领,她能够背诵《沁园春•雪》、会进行歌舞表演,也会制作美味的果汁,可是这些工作在现代社会中都是极其普通的事情,但是恰恰因为这些事情“所有的现代女性都会做”,才为广大受众,特别是女性受众提供了发挥自我想象力的可能。由于穿越了,女主人公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她的容貌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是身份和地位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前她是现代社会中的普通女性,可穿越之后却成为王室贵族的梦中情人,她在现代社会掌握的一些极其普通的能力在古代被看作是特殊才能,由于她身上所特有的新奇性以及独特个性,她获得了人们争相称赞,尤其是率先捕获十阿哥的心,接着是众多阿哥随之而来的爱恋、呵护以及一往情深。她从现代社会中的普通女孩,一举蜕变成为古代的公主,由于缺少了来自现代社会的强大生活压力,再加上她的独特优越感,因此即使若曦抵抗康熙皇帝旨意被送到浣衣局接受惩罚期间也得到了十四阿哥和四阿哥的挂念,她就像在大火中的凤凰,接受火苗的沐浴之后才能获得重生,得以展翅高飞。在观众眼中,若曦初到古代时胆子大,有点小脾气,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可是经过宫廷生活的磨练,她学会了如何在宫廷的斗争中保全自己,学会了小心谨慎。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前自然随性的小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职场中的成功女性,现代女性受众从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几乎所有的女孩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公主梦,该剧与广大女性受众的现实联系较为紧密,为女性受众提供了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二)对于青少年观众情感宣泄的满足爱情剧、警匪片以及喜剧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而穿越剧则定位于青少年。众所周知,经济社会生活有别于传统生活的标志是节奏快且压力大,成年人为房子车子拼搏,青少年因为升学或者将要融入社会的压力,喜欢远离现实的穿越剧,一方面是在逃避现实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一种对现实教育的不满或者说无声的抗议。《步步惊心》无疑是青少年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尤其剧中若曦与八阿哥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而四阿哥的闲云野鹤般的田园生活,也是都市人的向往。唯美的爱情,远离世俗的田园生活都是人们的追求,由此造就的“穿越文化”,深入人心,并成为青少年期盼和向往,它一方面揭露了青少年内心需求和渴望,另一方面也给予了青少年对古代对历史的想象。《步步惊心》以轻松愉悦的气氛开头,但是后面的剧情是沉重伤感的。伤感的基调始终贯穿全剧,切合剧中人物的心境。十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四阿哥……美丽可人的若曦,全剧以爱情为线,以友情和亲情为辅,始终处在情感纠葛中,也就在悲剧中进行并结束。剧中女人的命运尤其令人唏嘘,八福晋因爱绝望,选择在火中消亡;若兰的爱,却别有意味,为爱,选择不爱而嫁;绿芜的爱情,因门不当户不对而告终,只能以死表白自己的心迹,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因爱消逝。男儿们有泪不轻弹,《步步惊心》中的男主角们因为剧情变化,情绪波动很大,眼泪长流使剧情感染力更强,而受众群体的青少年的情感,也伴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波动。此剧中的雍正,是所有电视剧中流泪最多的雍正。最不幸的是,剧中的雍正,不但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挚爱,甚至没见到最后一面,只落得形单影只,凄凉万分。

三、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心理

所有的电视剧,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满足观众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收视率。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劳动和延续生命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其余的精力就要用作娱乐。只要受众有需求,现代媒介就有满足其需求的责任。穿越剧中,有很多古代场景的现代元素,有的剧情和历史事件严重不符,这都被穿越剧的娱乐性所掩盖,成为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步步惊心》中,现代的千纸鹤、生日歌、现代舞蹈等纷纷出现在古代的场景中,受众明明知道,却被剧情打动,不予追究,或者干脆沉浸在穿越剧所造营造的剧情中,不能自拔,忽略了这些现代元素;也有些观众,会对这些不满意,甚至排斥,如二十一集中,居然出现了果冻,这些都是容易引起观众争议的。网络上这些争议的事物,都被网友一再传播。而唐人公司果断将《步步惊心》与网游《鹿鼎记》进行别出心裁的结合,利用网络的传播作用,大造声势,首先在天涯和猫扑上面,下工夫制造《步步惊心》与网游《鹿鼎记》的话题,恶搞两剧,推出拍片花絮集锦等,引起受众注意,并在网上开设了官方网页和官方微博,积极为青少年受众构建讨论和欣赏的平台,而后在贴吧和各明星官网制造一系列的互动节目和消息,也就是把《步步惊心》推到受众面前,让媒体直接为受众服务。细节极具喜剧色彩。穿越剧中,现代特色的言行常常出现在剧中。如若曦唱祝你生日快乐的生日歌并送千纸鹤以及放孔明灯等,都让青少年受众忍俊不禁,闲暇之余常常以此剧打趣,达到了使受众休闲娱乐的目的。电视的娱乐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展示。

四、结语

改编论文范文第2篇

在电影艺术中,语言承载了在文学文本中所没有肩负的过多使命,体现在:一方面电影语言需要完成自身无论在文学文本还是电影剧本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电影语言需要有效地弥补文学文本中细致描摹的缺失,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自身的潜在能力和效能。电影需要在极短的有效时间内展现剧本的内容和情节,就需要电影语言有着极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在电影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吸引读者,让读者尽快跟着电影的节奏,适应本部电影的叙事方式。著名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曾经有过经典的“波兹曼诅咒”,他认为随着影像产品的大面积普及和“读图时代”的全方位来临,人们会因为在影像的刺激下减少对文本的阅读,而影像给人的仅仅是直观的形象,不需要观众进行头脑的思考和个体化重构,波兹曼认为长此以往人类会丧失头脑思考的能力,人的自身潜力会极大地降低。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形形色色的观众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并希望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回味无穷,就更需要倚仗于电影中的艺术语言。电影改编过程中的艺术语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载的责任也异常的艰巨和繁重。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过程中,艺术语言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整部电影成为了经典之作。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著中,我们会看到大量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特别是尼克的内心刻画更是入木三分,而要将这一切纳入到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却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改编任务,其成功的不二之法就是倚重电影中的艺术语言。在电影伊始,我们看到尼克出现在荧幕上,随着轻缓的音乐,尼克那犹豫、彷徨的内心独白悄然开始,我们注意到尼克仅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通过语言向观众传达出重要的情节信息和作品的思想倾向。首先,尼克的独白本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源于其内容的平实和浅白,但是,平实和浅白并不能实现电影思想倾向的传达和情节的有效推进,因此,在尼克完成自我介绍后,电影中的语音出现变化,改为对自身迷惘的表述,而且在表述过程中画面连续推进一系列现代灯红酒绿的场景,这种表现方式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待,使观众不仅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的影片信息,而且在不知不觉间确立了影片的感情基调,将尼克那种青年特有的迷惘与忧愁、郁闷与哀伤刻画得活灵活现,同时,透过尼克的语言,观众还得到一些关于影片神秘主人公盖茨比的部分模糊信息,这样不仅使接下来引出盖茨比不显得生硬与突兀,更有效地增加了盖茨比这个主人公的神秘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观众的心理期待,观众在不知不觉间被带入影片预设的情节中。而所有这一切效果的实现,都可以归功于电影改编过程中艺术语言的合理运用。

二、语言转型压力的加深

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学文本语言为了其自身艺术性的需要,往往与日常的口语有着诸多不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文学文本语言往往更加生动,更加形象,而且在极端的情况和需要下有时作家会采取阻拒性的文学语言。这种文学文本语言在其文本阅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实现了作家创作意图的表达。但是,在将这些文学文本作品进行电影改编的过程中,电影语言就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型问题和压力。首先,电影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虽然也有先锋电影的诸多尝试),需要广泛观众的普遍接受,特别是当下电影商业化运营模式无法在短时期内彻底改变,电影语言就必须对传统的文学文本语言进行合理化的改造,使其适应电影的运营模式和观众需求,如果一味保持原型,不仅严重影响电影的预期效果,更不能使观众真正收获电影原著的精神内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电影的改编过程中,就极大地需要对电影原著文学文本语言的改造,使其适应电影的运营模式。具体来说,为了使电影的内容完全涵盖观众的接受范围,电影语言就必须要通俗易懂,不能之乎者也,否则就会使人不易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影语言越通俗越好,并不是越通俗越有收视率,这里讨论的重点是电影改编过程中的语言问题,电影语言应该在不影响观众接受的基础上通俗,但是不能为了这一单一需求而使原著中经典的对白失去意蕴,其中的度需要在改编过程中有机地把握。

其次,众所周知,出于电影在时间的极度有限性中展现大量的情节,电影语言就需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观众在电影伊始一般关注电影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必备因素,这些关系着观众能否被电影吸引,能否继续观看下去,而上述因素又不能完全借助于电影的慢镜头,因此,电影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影语言需要在人物的简单对比中通过几个标准性的话语在极短的时间内交代上述必备因素,以便电影情节的有序展开,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最大可能地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电影情节的发展构想过程中,这样的电影语言才是真正意义科学合理的电影语言,而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语言的转型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继续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在原著中,作品交代了时间背景,特别是尼克在灯红酒绿世界中的心路历程,而在电影中,出于电影时间的限制,电影无法如此详细地交代这些预备情节,但是又不能将这些预备情节彻底地放弃。因为一旦彻底放弃,不仅严重影响了电影的整体艺术价值,更使情节的展开显得突兀不自然。在这种情况下,电影语言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需要其发挥重要作用。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上述预备因素的交代基本上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而观众的接受也是在这种微风细雨中实现的。具体来说,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时代背景也并不久远,但是如果单纯地依靠旁白的介绍,不仅大大地占据了电影的时间,而且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厌倦的情绪。而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社会背景,亦或是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展开的,特别是很多情节都是在人物一出场的对话中进行了交代。一个新人物的出场必然带来观众的兴趣,而信息性强的对话正是在此时有效地展开,观众在其精神最为集中时便不知不觉间把握了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大致情节,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出奇制胜之处。

三、经典对白需求的迫切

改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影改编;网络文学;文化

接受网络文学的出现为国内电影产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空间,有不少网络文学经过影视拍摄制作后获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比如说《盗墓笔记》、《鬼吹灯》等,这些影视的上市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与青睐。一般情况下,有的电影传媒公司为了让网络文学能够更加符合当前人们的时代观点以及视觉需要,则对原来的网络文学著作进行了改编与调整,以期改编后的电影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本文认为在改编网络文学之前,有必要对受众的文化接受情况加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受众的文化接受情况而探讨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策略,为此,本文以下将目前网络文学电影文化接受类型进行介绍,并且就网络文学电影改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广大网络文学电影改编制作工作者及相关研究学者提供参考借鉴。

一、网络文学电影文化接受类型及情况介绍

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文化呈现于人们的面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而网络文学的发展也给国内影视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通过对其改编、调整而将其搬到大银幕上,尽管其中的艺术性与文学性未让相关学者的认同,但是这种改编后的网络文学电影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就目前网络文学电影改编中的文化接受类型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文化类型一:怀旧最早的网络文学电影题材便是关于怀旧的,这种类型文学在很大程度上被观众们的喜爱,比如说《栀子花开》、《同桌的你》。这类影视在拍摄的过程中尽最大可能的遵照网络文学原著来进行,目的就是将原著中的那种“怀旧”情怀带给观众们,让他们无论在网络文学著作中,还是文学影视中均能够感受这份怀旧文化。

(二)文化类型二:都市当前网络著作下的都市文化与传统的都市文化不同,传统的都市文化文学作品主要依托民族文化或地方特色而进行创作的,而现今的都市文化则是充满各种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那种时尚都市色彩,然后基于都市生活、奋斗的男女为著作主线来进行创作的,而随后影视制作的过程中会根据这一主线来对原著进行调整、改编,主要将他们在都市中的生活趣事或者琐事来进行演绎出来,比如说《火锅英雄》、《唐人街探案》、《一念天堂》等,这种类型下的影视向广大受众展示了当代的都市文化以及伦理观念,深受广大受众的追捧。

(三)文化类型三:玄幻玄幻内的网络文学著作相较于其他著作而言其叙述形式较为特别,在作者的生动文字描叙下让一些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情或情境展示出来,观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进行想象。正是因为玄幻文学作品其向受众展示了现实中不可能出现或发生的事情、情境,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这类网络文化作品,而经过拍摄后的影视也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比如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捉妖记》等。

二、提高网络文学电影改编文化接受程度的建议

尽管目前很多网络文学电影改编较为成功,且所获得的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也有一些电影改编较为失败,浪费了大量的拍摄时间与资金,比如说《华胥引》、《择天记》等,这些影视拍摄大多数是因为改编失误或拍摄侧重点不对等原因而导致上映的影视难以满足广大受众的观看需求,从而导致影视作品失败。为此,本文特基于改编失败的文学电影而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期提高受众网络文学电影改编文化接受程度的目的。

(一)紧密忠实于原著一些网络文学著作非常受观众们的喜爱,但是经过拍摄成为网络文学电影时却让很多观众们失望,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观众其在“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下对改编后的电视剧十分反感,比如说著作中某角色是正义厚道的人,然而改编后的那个角色却成为虚伪奸诈的人,这样一来,则让一些观众难以接受而不得不弃剧。对此,本文认为网络文学电影在改编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遵照原著来进行,同时,将大家想要看到的而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境通过科技的手段充满展示出来,并且对其进行优化处理,以期实现原著中作者描述的情境画面,满足观众们的视觉体验需求。

(二)加强网络文学电影的宣传力度有的网络文学电影作品因改编、拍摄失败而导致受众万般排斥与唾弃,而有的网络文学电影作品却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而被受众忽略,最后导致票房低下或收视率不高,比如说《一出好戏》、《胖子行动队》等,这些影视剧情非常不错,但是因缺乏宣传,导致该网络文学电影不被人知,最终导致收视率低下。因此,本文认为网络文学电影的宣传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有效提高了该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而且还能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

三、结论

本文以上将网络文学电影改编中的文化接受类型以及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同时,也就网络文学电影改编文化接受情况而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期改编后的网络文学电影能够被越来越多的受众喜爱与追捧,从而实现进一步发展国内影视产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胜男.核心价值观的疏离: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隐忧[J].电影评介,2014(12).

[2]张书娟.网络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性消费[J].当代电影,2015(06):23-25.

改编论文范文第4篇

(一)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低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上课出勤率低、上课精神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一些同学一直关注自己的智能手机屏幕等情况。为此,在问卷中专门就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展开调查。结果显示:6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是自己当前所需要的;38.3%的学生选择的理由是科研任务重,政治课有时候和专业课时间冲突,不得已只能舍弃政治课;39.4%的学生不满意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整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无视学生的存在;33.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机械,考前突击一下即可应付,所以上课来不来、听或者不听,关系都不大。

(二)师生之间交流少在“自然辩证法概论”改革之前,在54个学时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细致,学生听课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探讨,学生参与讨论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希望能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中寻求答案的话,他们也可以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提出来,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但是,改革之后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学时数降到18,学校的课程安排一般是4节课连上,这样师生课堂见面的机会至多5次,并且每次上课的时间连讲课都满足不了,更别说留出时间给学生讨论。有的学生描述当前“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是“匆匆太匆匆”。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36.6%的学生对课堂同学演讲,大家参与讨论表示很感兴趣,并且自己愿意参与;49.5%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对于自己是否参与感到犹豫;只有13.9%的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冷漠。总之,由于受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改革后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课堂讨论少,无法满足学生想要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的愿望。

(三)学生的实际收获与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学生对“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重视不足并非毫无缘由,除了上课时间冲突、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对于课程收获与期望值之间有差距而产生了对本课程的失望情绪。在“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课堂收获”这一问题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2%的学生反映,课堂讲授内容有限,老师讲的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学生想知道的内容,老师却没有涉及,课后想要积极补充学习的学生得不到相关的学习资料。32%的学生认为,虽然上课时老师推荐了课外阅读资料,但是不愿意自己去购买,而图书馆借阅又比较麻烦,并且同一本参考书图书馆馆藏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要。总体来讲,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需要一段调整与适应的时间。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调整教学内容,探索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本课程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本门课程教学目的。

二、“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的内容

根据前面总结出的问题,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主讲教师与学校研究生院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经过分析和论证,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操作方式。

(一)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需要选择教学知识点,网络平台拓展教学空间2013年,“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主讲教师拿到了以郭贵春教授为首席专家,陈凡、吴彤等教授组成的“自然辩证法概论”编写组编写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五大板块[2]。显然,要在18个学时内完整地讲解这五个部分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便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基于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在调查问卷中专门设计了相关的问题,试图了解学生“学”的愿望与兴趣,以期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让学生参与选择课堂内容,需要统筹考虑,既要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又要将核心的内容讲授给学生。所以,在问卷设计中,我们将教材中五大板块的内容细分成60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每一个板块中将自己最感兴趣的5个知识点圈出来。学生网上选课之后,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根据学生对知识点关注度的高低排序,选择出课堂主讲知识点,然后经过授课教师的统筹加工,做一些必要的补充,使整个教学知识点尽可能地系统化。对于课堂没有时间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推荐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的参考资料,放在一个“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上供大家学习或使用。网络平台包括课堂主要知识点、课后自主学习参考资料、主要研讨议题、师生交流共享平台等板块。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弥补了课堂时间不足,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改革教学形式:课前提问、课堂研讨与课后无缝对接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改革之后的一两年里,教师非常熟悉的教学体系一下子被压缩到原有课时的三分之一,大家都感觉课堂时间不足,谁也不愿在课堂上浪费一分钟时间,教师“满堂灌”的情况更突出了,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缺乏活力。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尝试进一步改革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新的教学模块设计上,即把课前提问、课堂研讨和课后实践三个环节紧密接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了解下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研讨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教师课堂讲解后,学生结合问题以多种形式展开自由研讨。由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是学生自由选课,所以每一个授课班级都包含多个“专业”,一个研讨话题在不同“专业”学生那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思想的碰撞有利于产生创新的火花,这样的研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训练了学生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到科学研究方法论这一部分,课堂上同学们交流如何运用中国知网到谷歌学术、谷歌图书、LibraryGeneis、SearchWorldCat等搜索引擎检索文件,很多学生课后尝试检索希望得到的文件,获得了成功。虽然在课堂上只有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分钟的交流,但是对他们来说却非常有用。

(三)调整教学时间:提前选修与增加上课时间自由度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改革之前,也就是本课程是54学时的时候,每学期每位教师承担的班级有限,否则工作量太大,由此造成单个班级人数基本上都在150以上,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课程学时数减少之后,每位教师可以承担的班级数量增加。为了搞好小班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中国矿业大学规定本课程选课班级单位人数上限是80。小班授课带来了诸多便利,教师和研究生院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对“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设置的时间、地点等进行调整。首先,对于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简称推免生)选修“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时间做出重大调整。原本学生选修硕士期间的课程都要在正式入学之后,但是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恰恰是选修课程最多的一年,同时几乎所有理工科的学生都要参与到老师的科研中去,推免生甚至从本科期间就在导师的科研团队从事科学研究。正是由于硕士生第一学年学习和科研任务都比较繁重,在科研与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冲突时,学生往往牺牲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但是,推免生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初,基本上就确定了自己可以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在其他同学忙着考研和找工作的时候,推免生最为轻松。所以,中国矿业大学从2013级推免生开始试行提前开选修公共课,也就是对2013年秋季入学的推免生,在2013年的春季,在自己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入选课系统进行提前选修“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学生的压力,也提高了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其次,增加学生上课时间的自由度。由于教师承担的课程在周次上较为一致,每周在所有的班级上主讲内容相同,授课固定在一个教室。这为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比如学生偶尔出差或有其它学术活动,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有冲突,他们可以选择本周的另一个时间到同一教室中听课。假如一位教师同时承担5个班级,那么一周内学生几乎每一天都有听课。

改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闻事件;改编;电影

对新闻改编电影国内外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外多称其为“新闻电影”“新闻片”,认为这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来解释新闻事件。彼得•拉夫曼和吉米•普尔迪所著的《好莱坞社会问题电影:从大萧条到50年代的疯狂、绝望和政治》一书中,把以社会话题为原材料加工改编的电影类型归入“社会政治问题电影”的范畴。这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电影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国外学术界大多关注电影里的新闻要素,对电影与新闻的深层互动关系思考不足。我国学者大多认为新闻改编电影是公开报道的新闻事件改编的影片的统称,属于新闻IP化的一种。在互联网+时代,IP不仅可以来自于影视、动漫、游戏、小说等领域,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微博都能成为IP。在此基础上新闻IP的概念应运而生。新闻IP通常分为三类,一类是新闻栏目的IP化,通过优质的原创内容、个性化的IP形象来增强受众黏性,提高新闻的影响力,例如腾讯的新闻哥;第二类是新闻大项目IP化,例如会议、G20等;第三类是重大报道内容的IP延展,新闻改编电影被归于此类。

一、新闻改编电影的发展历程

1898年上映的《哈瓦那湾战舰梅茵号的爆炸》是根据希腊土耳其战争改编而成,这部时长只有5分钟的电影被认为是新闻改编电影的开端。1921年在我国上映的剧情长片《阎瑞生》则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新闻改编电影的作品。我国的新闻改编电影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第一个阶段是1930年以前,以电影《阎瑞生》为代表,其是由1920年上海的一则社会新闻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滥赌成性的阎瑞生因欠下赌债对当时花国大选获胜者王莲英起了杀心,谋财害命将其抛尸野外的新闻事件。电影《阎瑞生》的播出标志着新闻改编电影在我国萌芽。1930-1980年是我国电影的发展期,当时的电影受到政治的影响,以宣传为主,注重电影的教化功能,希望通过电影改变受众的思想,宣传政治主张,与此同时,“第四代导演”主张纪实拍摄手法,使新闻改编电影发展迅速。1980年以后是我国电影的成熟期,如果说“第五代导演”带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那么“第六代导演”则突破了写实屏障,越发关注社会底层和边缘人物,客观地反映社会矛盾,出现了一批例如《亲爱的》《我不是药神》的佳剧。

二、新闻改编电影的成因

(一)挖掘优质内容,反映社会现实我国的“第六代导演”大多出生于1960-1970年,1980年以后进入到大学学习,他们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所以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社会矛盾,重视社会底层和社会边缘人物,电影的选材大多以社会新闻为主,例如电影《亲爱的》来源于《彭高峰三年寻子》的社会新闻,在众多媒体机构报道这一新闻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微博上的寻子日记也被网友频频转发,甚至开启了我国“微博打拐元年”,民众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以及人贩子量刑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同时新新闻主义盛行,记者们摆脱了严肃呆板的写作风格,故事化的写作手法让新闻有了清晰的脉络,可读性大大提高,更适合进行电影改编,加之很多新闻事件贴近群众,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例如电影《红海行动》改编自也门撤侨的真实事件,尽管当时的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但是受众普遍印象不深刻,通过改编后,以电影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使受众有了代入感,仿佛亲身经历了也门撤侨的经过,感受到了我国政府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在全世界地位的提升。

(二)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电影本身具有商业性,电影运作商更倾向于在创作阶段通过改编成熟的故事,科学精简的团队,采用纪实风格来节约成本,控制风险。新闻改编电影多选取的是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虽然人物普通,不需要布置宏大的场面,但是也能通过电影唤起共鸣,引发受众思考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亲爱的》的成本2000万元,在大陆收获3.44亿元票房,《我不是药神》的成本7000万元,票房30亿元,电影团队通过小成本的制作一样能得到票房佳绩。除考虑成本外,票房也关乎电影的最终收益。往往通过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有一定的观众基础,受到移情作用的影响,受众希望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文字转化成可视化的影像,对新闻改编后的电影充满好奇,这无疑增加了电影观看人数,电影的投资风险也随之降低。

三、新闻改编电影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选取的单一化同质化“第六代导演”大多拍摄的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关注的是社会底层和边缘人物,注重反映社会矛盾,《亲爱的》反映了儿童安全教育不足和人贩子惩治力度不大的问题。《我不是药神》反映了白血病患者看病贵以及法律道德相矛盾的问题。这些电影选题较为单一,通常是由点及面,通过诉说单个社会底层人物的新闻事件来引发受众对此类社会问题深层次的思考。但过多的相似题材或主题一致的电影容易造成受众审美疲劳,影响影片的多元化发展。电影行业也存在着效仿问题,不单单局限于新闻改编电影,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大热后,《匆匆那年》《左耳》《栀子花开》等一系列青春片相继上映。在新闻改编电影方面,《亲爱的》大火后,一系列打拐类型的电影片相继上映,却没有收获佳绩。同类型题材电影《失孤》在香港上映却无人无津,单周票房仅85万元,在大陆的总票房也只有2亿元,没有超过《亲爱的》总票房。《红海行动》被认为是一部佳作,但是不少受众认为其与《湄公河行动》《战狼》相似,只是将单人作战变成了群体协同作战,野战军变成了海军。若电影创作者一味效仿他人而不开拓创新走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新闻改编电影难以突破重围取得进步。

(二)戏剧化改编对当事人造成的二次伤害电影具有娱乐功能,需要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吸引受众的关注,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创作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艺术化加工时往往会加入戏剧化情节,使人物更立体,故事更有逻辑,但是如何平衡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仍然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影片《亲爱的》上映后,人物原型高永侠欲提起诉讼,希望制作方能说明哪些情节是真实的,哪些情节是虚构的。例如在影片中出现的下跪和陪睡并没有真实发生,创作者在二次创作中加入的煽情性情节使高永侠在现实社会中被人误解,损害其名誉。《我不是药神》中对原型陆勇身份的改编,由针织品出口的老板变成了卖药挣钱的老板,不少受众对其误会重重,认为陆勇是为了自身的商业需求去走私印度药,而真实的陆勇却是一位白血病患者,走私印度药的初衷是为了让病友能与他一起战胜病痛而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这种戏剧化的改编对陆勇产生了负面影响,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影响了他的生活。

四、新闻改编电影的发展策略

(一)电影题材选取应朝多元化发展新闻改编电影在内容上多选取的是社会新闻,在今后的内容选择上可以拓展视野,选择民生新闻、政治新闻甚至娱乐新闻等。从多方面来客观呈现社会现实,这样不仅能提高新闻的社会和艺术价值,也能有效改善新闻改编电影的同质化现象。

(二)弘扬社会主旋律,彰显人文关怀《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电影由社会真实事件改编,展现了政府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和人格尊严,突出了兄弟友情爱国情怀和国家尊严,满足了受众对电影的需求,传递了人文关怀。不仅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在内容上也应凸显人文关怀,电影制作者在对新闻进行改编时应与当事人事先沟通,对于虚构部分给出合理解释,在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改编,对于一些不合适的情节进行适当的删减。例如电影《二十二》中,没有刻意描写老人们曾经所受的伤痛,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喊,没有对日本人及日本政府的斥责,更多的是记录他们的老年生活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导演甚至将老年人讲述遭遇的某些情节删去,最大程度地尊重这批特殊的老年人。

(三)培养责任意识,推动社会发展创作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二次创作时,往往会将悲惨的结局“美好化”,削弱了事件本应该呈现的价值,影响了受众深层次的思考。新闻改编电影应该是让更多人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职责,以及让受众全面了解事件,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例如,韩国电影《熔炉》播出后,促使韩国修改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条例。电影《素媛》播出后,韩国修改了《教育公务员法律修订案》《学生人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使韩国的法律更加完善。在我国,《我不是药神》播出后,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新闻改编电影需培养群众社会责任意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结语新闻与电影的融合使电影业有了新的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让电影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就必须整合资源,《红海行动》《二十二》等电影的成功证明了新闻改编电影这一发展方向是可行的。虽然在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提高电影的制作水平,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蒋凯警.新闻与电影的相互渗透——以电影《亲爱的》为例[J].青年记者,2015(15).

[2]王哲.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创作及传播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5.

[3]彭晶晶.从新闻到电影:当前我国新闻改编电影现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4]汪开庆.第六代导演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新闻”电影[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04).

改编论文范文第6篇

由于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工作条件和所起的作用不相同,在工作过程中技术状态的变化形态和规律也有差别,他们都对整机的技术状态变化规律产生影响。其中,主要零件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各主要零部件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整机技术状态的变化趋势,以便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技术措施。比较复杂和贵重的农业机械,并不是一次性使用后立即报废,而是经过反复修理继续使用的。

在机械的主要性能指标临近极限时,适时进行修理,使主要性能指标基本恢复到标准值,机械就可以再次投入使用。在技术指标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保持和恢复机械的技术状态。

农业机械的维护制度

农业机械的技术维护制度,是在使用过程中为保持和恢复机械的正常技术状态而执行的一种技术维护体制,它包括应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内容、进行方式以及必须达到的标准。尽管目前农业机械大部分由农机户自主经营,但是,科学的维护制度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延长农业机械使用寿命,才能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主要有三种维护制度:

一是故障维护制度。机械一直使用到出现故障或损坏时才被迫停车进行维护。当前农机户普遍采用这种被迫的维修制度,虽然可以节省日常的维护费用,并且有可能使某些零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由于机器技术状态早期恶化,非但不能使全部机器零件的技术寿命得到充分利用,还常常引起严重的损坏,使机械无法修理而早期报废。

改编论文范文第7篇

重复上表。如应该扣减的量未及时和准确扣减,造成重复上表等。此变化原因又细分为如下两种:

①部分重复上表核查单元之间储量计算存在重叠部分,导致原上表资源储量计算过多,比如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皇城峪勘探区由门头沟区清水-青龙涧勘探区和门头沟区皇城峪勘探区合并而来,两原上表勘探区存在煤层重叠部分。

②全部重复上表原上表核查单元门头沟区大台煤矿(石炭二叠纪)和门头沟区木城涧煤矿千军台井田石炭纪实际均在门头沟区木城涧煤矿木城涧井田内,所以这两个核查单元属于重复上表单元。

核算变化。这一因素影响累计查明和保有资源储量,并辐射到其他量。此变化原因又细分为如下4种:

①资源储量降级引起的重算增减由于333类型降级到334类型,按此次核查技术要求334类型不上表,造成资源储量减少。

②由于表外矿的核销引起的重算减少比如门头沟区杨坨煤矿杨家坨井田原储量表将表外矿2S22类型15212千吨纳入统计,此次核查表外矿未纳入统计造成资源储量数据减少。

③由于表外矿的纳入引起的重算增加比如北京市怀柔区双文铺铁矿区表外矿的纳入是造成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④其他原因引起的重算增减此次核查储量计算方法基本未变,但有些核查单元储量计算参数统计有误、个别资源储量数据计算错误或小数点进位导致储量变化。

已占用被错定为未占用。一些停采矿区未及时变更其占用性质,这一因素影响占用和未占用量。北京市怀柔区马圈子铁矿区和怀柔区螳螂沟铁矿区核查后发现采矿权人有北京怀柔前安岭铁矿有限公司,而原储量库却没有此采矿权人,因此其占用的资源储量核查前被错定为了未占用。

未占用被错定为已占用。一些停采矿区未及时变更其占用性质,这一因素影响占用和未占用量。经核查发现,铁矿采矿权数量比原储量库减少,这样这些原来存在采矿权的矿区的占用资源储量应当变更为未占用,而原储量库却未及时变更。

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未及时更新。如有些矿山套改后,未按分类和勘查规范要求及时通过生产勘查将资源量提升为基础储量和储量,而是直接开采资源量,使这两种量逐年减少,没有反映矿山的储量和基础储量真实数字。这一因素影响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主矿种资源储量已开采,主矿种或伴生矿种资源储量长期挂账。这一因素影响主矿种或伴生矿种,累计消耗量。比如门头沟区大榆木沟铁、铜、锌、钼矿区伴生矿种锌矿事实上伴随铁矿的开采已经消耗完毕,但原储量表却仍然存在保有的资源储量,这部分锌矿资源储量长期挂账,影响伴生矿种的累计消耗量。

工业指标发生整体性变化。某些矿种工业指标变化,导致资源储量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工业指标全国性的整体变化与调整。具体矿山的工业指标变化,不属此类原因。

非正常上表。如某矿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资源储量上表,属于非正常上表情况。

改编论文范文第8篇

仪器分析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生物仪器分析课堂理论教学教材的更新落后于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有的仪器只在书本上见过,而自己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书本上却没有,仪器分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虽然有些院校的实验室拥有许多先进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但是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自己的身边就拥有这么好的资源,更不用说去了解、掌握和使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单位经费充分,购买了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最前沿的科学仪器,特别是科学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应用科学分析仪器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实情况是生物仪器分析的专门化人才培养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高要求发生严重脱节现象。从这一点上看,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坚持实验室拥有什么仪器就学习什么仪器的原则,改革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模式,与时惧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根据实验室实际拥有的仪器设备,编写教案

生物仪器分析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很快,教材内容难以作到及时更新,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引入最新内容,将仪器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领域内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同时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对于当代各类分析仪器的原理、组成、特点等各方面应当具备基本的了解,才能在科学研究中有的放矢地善用这些工具以达到研究的目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结合本院实际拥有的仪器设备,对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由各实验室具体负责,首先根据实验室实际拥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安排最熟悉仪器的教师、研究生和仪器管理人员进行备课,编写备课教案,并对备课的思路、方法做出统一部署。

(1)思路

学院近几年发展迅速,购置了大量生物仪器设备,因此,针对目前学院学科发展特点及专业发展方向,对学院实际拥有的大型仪器进行分类,合理分配备课、教学任务,编写重点突出仪器的原理、性能及该仪器所涵盖的测试功能、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的备课教案。目的就是把实验室拥有的资源全部释放给学生,把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变成生物仪器分析的实践基地。

(2)方法

把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的任务分配给两个综合实验室,由实验室主任及实验室负责仪器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根据每台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具体安排备课及讲课人员名单。并共同商讨每台仪器需要讲授的内容,按时进行备课,编写教案。并及时上缴备课教案,由实验室统一检查备课效果,以充分确保备课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学院的每一位教师和研究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特点,使用的仪器及技术分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随着许多先进的设备、精密的仪器不断出现,尤其是仪器分析理论发展的非常快,要适应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所以他们都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国内外文献,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在备课过程中增加相关的内容,把仪器发展的最新信息带给学生。同时研究生是大型仪器设备具体操作使用的主力军,对仪器的性能及仪器所涵盖的测试功能、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都有全面而切合实际的掌握和经验,最适合也最应该参与实验室“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的任务。

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实验室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分配。每一位教师和研究生合作负责一台或几台自己最熟悉、与自己的科研成果联系最密切,而且经常使用的仪器,对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对样品处理、数据分析等进行详细、准确、系统地备课并编写备课教案。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仍然依赖进口,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及操作界面都是英文版,为了正确地使用仪器,必须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使用仪器,充分开发利用仪器的所有功能。在备课的过程中,通过安排仪器工程师进行现场仪器培训讲座,并通过研究生的协助来完成翻译工作。对于操作过程复杂的仪器,请工程师或操作熟练的研究生规范操作并全程录象,制做成光盘作为教案的一部分。例如测序仪从PumpBlock的清洁与维护、安装毛细管、灌胶、样品的准备、测序程序的运行到测序结果的分析,都进行了详细、规范的操作录象,对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解说,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突出。通过科学分类和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在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把本实验室所涉及的所有大、中、小各种仪器全部进行了详细的备课、编写了备课教案,为《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改革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方法

(1)精彩的开篇

生物仪器分析课堂理论教学已对生物分析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分析方法等相关内容做了理论上的解说,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是学生消化理论知识,真正掌握生物仪器使用的关键一步。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生命科学仪器的种类及仪器分析方法有很多,在讲解各种仪器的分析使用方法之前,必须做一个引导性的介绍。

现场实验教学重点介绍该类仪器及方法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对生命科学事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介绍仪器发展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显微镜的实验教学中,通过介绍本实验室拥有的从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本学院拥有的显微镜发展历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另外,进一步介绍本学院教师使用该仪器及分析方法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并把教师科研成果的图片或结果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仪器分析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教学常用的方法是以风趣幽默、言简意赅的语言引入主题,通过启发提问、讲授与讨论、对照比较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迅速掌握仪器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了重点教授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外,还在教学的过程穿插一些小型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活跃气氛。例如,讲到最基本的仪器使用时,以pH计的使用为例,通过现场实物的操作演示,从标准液的配置、测试电极的保护与使用及酸碱度的标定,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认真、科学合理。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严谨、规范的操作才是利己利人的最好做法,即保护了仪器又保证了实验结果;否则,即损害了仪器又可能使整个实验过程有毁于一旦,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此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作风。

(3)丰富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及仪器厂家附赠的模拟软件,同时不断跟踪国内外专业教学软件开发的最新动态,丰富教学资源内容。例如,在讲高压液相色谱的原理、构造及操作分析时,把仪器厂家附赠的模拟软件全部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仪器的原理、构造、操作方法一目了然,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材上介绍的仪器不可能有机会全部实际操作,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矛盾,而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就可以使仪器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但减少了学时数,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4)实验教学任务落实到实验室

适当调整师资,打破一门课只有一名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而是把实验教学任务落实到实验室,组成一个生物仪器分析课程现场实验教学的教学团队,让精通每种仪器的教师、研究生和仪器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实验室仪器的实验教学任务。生物仪器分析课与其他课程不同,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仪器分析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组织专题或学术讲座

聘请相关专家以专题或学术讲座的形式介绍实验室拥有的仪器及生命科学领域相关仪器发展的前沿知识,包括仪器厂家的工程师、学术专家、本院教师等多方面人才。其内容有些是涉及本学院拥有的仪器或生命科学领域相关仪器的最新发展和研究动态,有些是利用仪器分析原理取得的科研成果。由于讲座结合学生实际,能做到通俗易懂,又保证有一定学术价值,使广大学生开阔了眼界,及时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又掌握了大型精密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为学生后续的就业和考研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改革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的措施

知识与能力相交融、动手与动脑相协调是生物仪器分析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验教学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理论教学使学生熟悉每种仪器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则是在学生掌握仪器分析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仪器分析理论和实验技术解决与本专业学科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1)原则

改革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措施的基本原则,就是充分利用本学院拥有的大型精密仪器,坚持有什么仪器就学什么仪器的原则,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模式。

(2)加强实验的预习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有预习才有准备,学生要做好实验必须要课下进行预习,提前对实验所涉及的仪器及专业知识进行预习,了解和掌握各类仪器的使用。这是仪器分析实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基础简单的仪器操作,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关键环节及容易出现问题地方进行重点介绍,并亲自操作演示。例如移液器的使用、凝胶的制备、比色皿的对比使用等,使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熟练而准确地掌握。

(3)注重分析仪器的现场观摩及实际应用考察

对于大型精密的贵重仪器设备,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理论课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前带学生进行分析仪器的现场观摩及实际应用考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个过程也让学生对学院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产生自豪感,增强学生在理论授课时的理解力。

(4)实验设计

根据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把仪器分析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实验阶段、综合设计实验和参与课题的科研实验阶段。根据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①基础实验阶段

本阶段涉及生物仪器分析的基础、经典实验,是配合各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实验教学,它包括生物样品的预制备及各种普通常用生物仪器的使用。通过这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能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仪器的使用范围。本阶段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采用人工配置的简单试样分析对象,保证人人动手亲自操作,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使用仪器进行操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基础实验阶段使学生熟悉一般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综合能力。

②综合设计实验阶段

配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及日后的考研和就业,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指导,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完成自选的综合设计型实验。本阶段是面向学习能力较强,专业知识扎实,同时又有参与实验设计、了解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要求的同学。本阶段综合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作物遗传育种、基因工程等。教师可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引导学生设计出与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方案,例如水稻的转基因遗传转化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采样、预处理、测定和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实验方案。由指导教师集中审阅、指导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内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自行准备实验材料,熟悉所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进行试样预处理和上机测试,分析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该阶段并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而是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中,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消除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拉近与科学研究的距离,进一步熟悉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的性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科学研究的乐趣。

③参与课题的科研实验阶段

本阶段的实验是针对基础好,学有余力,对仪器分析课程具有浓厚兴趣,同时又对科研工作有强烈要求的学生设立的。学生通过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了解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和毕业设计。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自由组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辅导,同时结合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要求并督促学生参加实验室的仪器培训班,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方可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的学生需要阅读有关课题的相关国内外文献至少2篇以上,写出科研计划和开题报告,由教师进行审核并确定其可行性。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通过PPT的形式向教师做出汇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改进。实验实施过程中,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安排时间,预约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

这一过程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设计实验阶段和参与课题的科研实验阶段,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模式。同时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严谨工作态度和作风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会得到不断提高。

实验室开放

仪器分析课程的课时很难满足学生的科研需要。仅仅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实验,学院拥有的大量精密贵重仪器这一丰富的资源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为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今后的考研和就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学院为学生设立了全天侯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预约自己的实验时间,合理安排实验和科研时间,充分利用了本学院拥有的丰富的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实验室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求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研、仪器培训现场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生物仪器分析现场实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也因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