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安全资产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安全资产管理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一)在安全方面的风险表现

1.固定资产遗失。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的资产遗失,如管理员账目不清,领用人责任不明,资产遗失问责不力等。二是因为盗窃、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遗失。2.固定资产损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保管不善造成的资产损坏,如,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重建设轻管理,资产日常维护不到位等。二是使用不当造成的资产损坏,如,违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导致的资产损坏,教育管理不力导致的人为破坏等。3.固定资产侵占。既有内部因素,如因管理漏洞导致资产侵占,也有外部因素,如产权纠纷,土地侵权等造成资产侵占等。上述风险直接威胁着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影响到高校资产管理的底线问题,因而安全风险防控成为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日常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在效益方面的风险表现

1.固定资产闲置。导致固定资产闲置的因素很多,如在资产购置时,因为前期论证不足,决策程序不科学导致仪器设备购置后利用率低,使用效益差,甚至有的仪器设备因为采购计划实施后即面临研究方面的调整,学科带头人的调动,设备更新升级等问题,购进后就处于闲置状态,加之某些科学仪器的特定性,调配空间十分有限,从而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有的仪器设备虽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壁垒,难以共享,一方面影响其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进一步加剧资产闲置。类似的现象在房产、家俱、电器等资源的调配使用上同样存在。2.固定资产流失。广义上固定资产的流失包括了固定资产遗失、损坏、侵占、闲置等,存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讨论的固定资产流失问题主要针对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造成的固有资产的非正常贬值和损失,主要存在于产权经营,店面租赁、资产处置等活动中。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很多,既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因素,导致决策失误,投资亏损,低价经营和资产贬值,也有主观上职务侵占、贪污造成的资产流失等。(本文来自于《北方经贸》杂志。《北方经贸》杂志简介详见)

二、固定资产安全与效益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影响固定资产安全与效益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因素。主要表现为因制度漏洞造成的决策失误和资产流失,因制度壁垒造成的资产闲置与重复建设,因责任导向造成的重安全轻效益,导致资产使用效益不足。二是管理因素。包括因责任不清、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资产遗失、损坏、侵占和闲置,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资产贬值和价值流失。三是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因具体管理者保管不当,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的资产遗失或损坏,以及因管理者、使用者主观故意造成的资产侵占和流失。

三、对策与建议

从安全与效益的角度,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于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仍然是当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和奖惩机制,转变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积极引导和鼓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这是资产管理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完善责任体系,提升管理手段以增强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一)加强制度创新针对当前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和效益风险,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向是,一要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二要克服因决策失误导致的资产闲置和流失,三要打破制度壁垒以促进资产使用效益。因此,制度创新的侧重点在于:健全资产购置风险评估制度,完善资产购置决策程序,完善资产使用效益考核与奖惩制度,健全资产调剂处置机制。

(二)完善责任体系一方面,要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责,明晰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范围与责任,落实二级单位分级管理的职责,增强二级单位和具体资产占有、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的价值取向,克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重安全轻效益的不足。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一、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

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是国外保险公司早期资金运用的通行模式,其投资主体是保险公司本身,即保险公司通过内部设立的专门投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这种模式使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险投资活动。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常见的组织形式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式制等。直线职能制实行行政指挥的集中统一和专业管理的合理分工,有利于高效配置企业资源,提高投资效率;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需要。事业部制是在公司内部按地区设立若干事业部和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该地区投资经营的全部活动。事业部制有利于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保险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但事业部制容易导致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难以实现保险公司的整体工作目标和整体利益。矩阵式制有利于保证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但存在多头领导,机构过于庞大,决策缺乏效率。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运作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传统模式,其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总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易于监控,保证保险投资的安全;其缺点是缺乏专业性和竞争性,难以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同时容易产生内部黑箱作业,操作风险大,通常投资收益率较低。国外有的保险公司在总部设立专门的投资部,负责管理公司的投资账户资产,同时对国外子公司或分公司的投资业务进行监管。这些公司按部门、险种进行资金运用,有利于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目前,仍有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型保险公司采用这种投资主体模式。例如,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其分公司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业务包括:人寿与健康保险、养老金、互助基金及证券、汽车和房屋保险、资产管理等。

二、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

外部委托投资是指保险公司将全部保险资金委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属于第三方投资投资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投资主体是受保险公司委托的证券投资公司、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化投资机构。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点是,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的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营,从而使保险公司能够集中力量开拓保险业务;同时,由于投资机构可以对保险资金实行专业化管理,减少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规模效益,保险公司只需支付很少费用就可以享受专业投资管理服务,既节约了成本,又享受到专家理财的好处。这种模式通常是保险公司与专业投资公司签订一份投资管理协议,包括保险公司的投资目标、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要求,投资公司按协议进行投资决策和操作的权力,以及信息披露等条款。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缺点是,投资风险比较大。由于保险公司把资金交给投资公司管理后,就无法控制他们的经营活动,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因此,保险公司不但要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还要承担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例如,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由于当时大多数保险公司实力不强,投资经验不足,大部分保险公司都采用委托专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模式,由于投资公司缺少经营透明度,保险公司又不能直接控制投资风险,大量投资公司因经济危机而破产,保险公司也因此受到牵连,很多保险公司因此破产清算或被合并。这对选择保险投资主体模式是一个重要的警示。目前国外一些中小型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少部分小型寿险公司倾向于采用第三方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采取此种模式利于减少资产管理中的各项成本支出,包括信息技术、人力费用等,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和成熟的经验。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对保险资金实行专业化管理,费用率低,收益率高;但风险较大,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较差。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一些投资经验不足、信息技术力量薄弱的发展中保险公司。

三、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是通过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运作,保险投资的主体是保险公司的子公司。这是目前大型保险公司普遍采用的投资主体模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在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双方就保险资金的投向、数量、收益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达成协议。资产管理公司自主运用资金,但必须定期向保险公司报告投资状况;保险公司也可能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向资产管理公司提出调整资金的投资方向和金额的要求。目前许多规模庞大的跨国保险集团公司不仅拥有一家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还收购或控股了其他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接受各产险子公司和寿险子公司的委托开展保险投资业务,产、寿险子公司的资金分别设立账户,独立进行投资,母公司负责资金运作的总体规划、协调以及投资风险的控制。这些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基金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组织架构,有着独特的投资理念和鲜明的业务特色,拥有投资领域内出色的专业队伍,除重点管理母公司的资产外,还经营管理第三方资产。如美国国际金融集团分设了资产管理集团,其主要公司是AIG全球投资集团(AIGGIG),管理AIG资产410亿美元,第三方资产350亿美元,共计760亿美元,还管理着其他五家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机构,经营不同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以及保险投资功能的凸显,专业化保险投资管理公司已成为国际保险业投资主体的主流模式。采取此种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投资专门人才,提高资金运用效益;而且可以通过专业化资产管理运作,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公司整体发展。

据统计,2006年全球500强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中,80%以上都采用设立专业保险投资管理公司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弥补前两者的不足。内设投资部门管理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和竞争性,委托外部投资机构则无法有效控制保险资金运作的风险,而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模式能弥补内设投资部门及委托外部机构管理的不足,有利于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运作,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一是有利于母公司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执行总公司的投资战略,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二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董事会、管理团队和组织结构,拥有出色的投资专业队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三是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透明度高,市场适应性强,可以有效防止内部黑箱操作和关联交易。四是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使保险公司的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渗透,适应了金融机构综合化发展的潮流,既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责任和权利,加强对投资管理的考核,促进专业化运作,又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资产管理的范围,为第三方管理资产,为公司获取更多的管理费收入,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四、我国保险投资主体模式的选择从国外保险公司选择投资主体模式的经验来看,内设投资部的运作模式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形成很大的限制,不能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完全依靠委托外部专业投资机构又很难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因而难以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有效地增强了保险资金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与运用效率。因此,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保险公司选择投资主体模式的方向。虽然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资金运用渠道相对保险业发达国家较为狭窄,但各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体系建设应该从高起点出发,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按国际保险业资金运用模式及其惯例,逐步规范、不断创新,为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平安、华泰财险、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相继设立了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但是,保险公司也不可跟随潮流盲目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其可用于投资的资产规模大小或有无金融控股母公司来选择合适的保险投资主体模式。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资产配置效率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建立健全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党的报告也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可见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更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调查研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不理想,大部分单位重配置,轻管理,长期不进行实物盘点,甚至部分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或者直接不处置资产,资产使用人退休、变更、存放地点变动等无相关跟踪管理使用手续,导致资产遗失、损坏找不到责任人,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建立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从多角度进行管理,加大相关责任追究,保障资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可以让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和全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历史原因遗留的账实不符问题,难以追究责任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特殊复杂性,如体制原因造成的历史问题:原来单位可以集资建房,但土地是国家所有,或是将单位原国有房屋撤建,建成房屋又属于个人所有,或是撤了原建房屋但未办理审批手续,由于几十年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又无明确责任人,相关资产未及时按程序办理核销手续,导致实物已不存在但账上仍然有资产;再如管理原因造成的问题:原来购买的国有资产(如电脑、相机等)因未办理领用、跟踪使用管理手续,早该对毁损资产办理核销手续也不办理,导致现在有账,但找不到实物,更无法找到责任人,历经几十年,原经办人退休,甚至死亡,现在又难以办理审批核销手续,所以一直挂在账上,导致存量资产不断增加,盘点工作难度增大。

2.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资产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延续,也没有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甚至把资产管理简单等同于资金管理,认为单位资产由财务部门管理就行了。在这样的认识下,单位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资产(即实物)管理与资产账表管理混为一谈,没有设立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账实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然而要真正管理好单位资产,从采购、使用、处置核销全方位进行管理是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像目前这种随便指定一个科室,随便指定一个人,没有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往往停留在文件中,由于大家都忙于其他的工作而忽略了资产的管理,导致现在资产管理情况依然不理想。

3.管理制度缺失,行为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由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的,但是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不同类别的国有资产的合理、明确及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滞后性是造成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这样就会使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在资产购置时不考虑存量资产状况,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使有限的国家财政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且会导致资产购置超标等问题的出现,从而造成资产闲置率高、资产流失等现象,这都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缺失和不规范有着直接关系。

4.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资产管理人员,而业务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也是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主要是资产账务管理和资产实物管理。在工作中,资产管理设备不会使用,或是资产管理软件不会操作,工作对接不及时等,导致账实不符情况依然存在。此外,单位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少甚至没有,从而导致国有资产不能够按照要求被合理处置,从而使得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的现象。5.资产管理不科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种类比较多,如货币资金、房屋建筑物、电脑、相机等,对于纵多的资产,没有针对资产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突出重大、重要资产、易流失资产的管理。导致管理工作量大,没有重点,管理不科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引进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针对各单位目前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账实不符原因,应该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查部门等抽调相关人员组织资产清查小组,制定资产清查方案,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全面彻底进行清查,清查出的毁损、流失资产进行核销处置。能找到责任人的,按要求进行责任追究,找不到责任人的,单位应受到相应处罚,重视资产管理。通过清理后,单位及时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确认,报相关部门审批核销,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2.健全资产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单位的资产管理应该设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账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其中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主要负责牵头采购配置资产(必须严格按照配置条件及标准进行办理,特殊情况必须有特殊事项并经审批方能办理,不得随便配置资产),资产投入使用的领用签批,资产使用过程中如有人员变动(如退休、调动等)需办理资产使用移交手续,存放地点变动也需办理手续,完善资产卡片的使用信息,资产损坏由使用人进行赔偿,资产正常报废(如果是技术原因造成的,由有资质的技术人员作出书面鉴定,如电脑是否报废;如果是一般办公家具报废,要留存实物图片)按规定程序办理报废处置核销。资产账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及时根据资产管理部门交来的采购配置资料、使用管理变动资料、核销资料进行账务处理,进行账表、账卡、账实的核对。监督部门主要对单位资产账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资产配置、资产核销等环节进行检查,以保证单位资产管理按相关政策规范进行。

3.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包括资产配置管理制度(需要列明配置资产的条件,配置资产的标准、办理审批流程、需要完善的相关手续资料)、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产领用、使用人员变动、存放地点变动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由谁办理,找谁办理)、资产核销管理制度(哪些资产进入核销范围、怎么移交,由谁办理,办理流程,审核、审批人员,资产处置收益上缴规定,资产下账核销等内容)。

4.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为先进管理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的培训,以及以往管理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解答培训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5.健全适合单位的科学的分类别的资产管理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的资产类别有一定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房屋、土地:房屋、土地是固定不动的,针对这类资产,我们只需要加强对房屋、土地的权产证等相关资料的管理就行了,并要做好资料的保管和移交,从资产的重要程度来看,绝对是单位非常重要的资产,重视程度也应该是最高的,单位领导更换,建议作一下资料移交。车辆:车辆价值高,流动性强,这类资产属于单位重要资产,应该加强资料管理(如所有权证、行车证)和使用管理(使用一定有交移,并对交移前车辆的状况,移交后车辆的状况都要有详细的记录,特别是违章行驶记录及处理情况。报废时需要作技术方面的鉴定。易于流失的资产(如相机、笔记本电脑、录音设备等):对于这部分资产,单位应该加强管理,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盘点清查,防止个人随意携带私用。资产如有毁损,人为原因的由管理使用人进行赔偿,资产达到报废状况,要有技术人员进行鉴定,进入报废流程,交由单位统一处置核销,有残值收入的全额上缴国库。办公电脑、打印机等:这类资产的管理,一般交由科室负责人负责,定期盘点,作好变动使用相关记录即可。达到报废状态交由单位统一处置。办公家具:这类资产使用年限长,不易流动,一般关注存放地点变动及报废处置就行了。其他未列举的资产: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主要从资产价值、易否流动这两个方面来判定重要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即可。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需要单位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建立相关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才能有效利用国有资产顺利履职,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

参考文献:

[1]金丽莹.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25).

[2]刘新斌.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22).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属于有机整体,两者互为基础和前提,在有关制度和政策保障之下,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对保障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正视目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优化资产预算管理,促使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实现有机、密切的结合。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现状

(一)结合意识不强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在不断改革过程中,日益重视资产管理,而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缺乏有机融合,造成两者存在一定背离的现象。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两者结合缺乏正确认识,没有深刻理解资产管理和预算结合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导致实际预算编制工作开展期间,没有深入考虑资金存量。同时,为了增加预算资金,一些单位在编制资产采购预算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经常出现盲目采购或者重复采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效果[1]。另一方面,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管理内容都背离了预算管理,比如资产处理、投资以及资金应用等工作从资金分配开始,直至预算编制等环节,都和预算管理缺乏密切结合。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充分的获取资金存量有关数据,也没能及时考虑单位需求和市场实际情况,造成所编制预算缺乏规范性,难以充分发挥资产预算管理作用。

(二)资产配置标准欠缺资产配置标准是顺利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资产配置标准,那么资产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充分履行管理职能,或者出现资产大量闲置问题,严重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均未合理划分与归类资产种类,针对部门对资产的需求和具体种类缺乏明确划分,导致现有资产存量数据缺乏精准性,严重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资产处理和采购工作科学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配置标准缺乏必要的执行力度,一部分标准缺乏规范性,与预算管理存在背离问题,而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在实际编制工作过程中,对单位内部实际情况缺乏考虑,导致增加了资产预算之外的采购,降低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也不能充分体现预算标准的严肃性。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中,过于看重资产采购,对资产日常管理缺乏关注度,导致资产购置、使用、保管以及验收等工作缺乏规范化制度,进而出现收益失管、投资失控、处置失序以及使用失范等问题,严重降低资产利用率,造成资产流失。

(四)会计核算不及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比较滞后,导致财务信息不能对资产变化情况实现及时反映,应入项没有及时记入,该销项没有及时核销,造成存量不清、账务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由于会计核算缺乏准确性,导致一些虽然已经投入使用,但是还没有进入竣工决算环节的工程项目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导致账实不符,难以实现固定资产的有序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结合意识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首先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树立正确的结合意识,在内部做好两者结合的宣传工作,促使单位内部都树立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意识,充分认识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看到两者在管理层面包含的统一特性,加强资产和资金的衔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两项管理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和综合探究,促使资金逐渐转变为资产价值,充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自身应尽职责。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现代化资产管理理念,优化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体系,从根源上强化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健全资产配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健全资产配备制度,是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在设定资产分配标准过程中,需要对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一,要结合单位实际需求和真实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类型多样化,国家财政部门很难实现统一改革,所以,需要按照实事求是原则,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改革,更加科学的评估与分配资产种类、应用周期以及分配标准等[2]。在此基础上,可更加有效地处理资产重复采购问题,优化分配现有资产,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二,对资产配置标准要加强执行力度。虽然我国很多领域已经不断加大了对资产配置的关注度,并设定了有关标准,不过很多领域都由于执行力度不足,难以发挥标准作用。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科学设定资产分配标准,还要加强标准执行力度,确保管理目标可以有序落实。

(三)加强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资产预算制度实现不断完善,促使部门预算和单位资产预算保持高度一致。行政事业单位每个部门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年度周期编制下一年度资产预算报表,这些资产预算报表需要由财务部门进行严格审核,从根源上避免出现资产占用不公、超标准配置和重复配置等问题[3]。对于预算项目要合理化设置,对资产购置、资产处置和资产分配使用等,编制明细化预算。资产预算还要编制完善的执行报告,推动资产预算有序管理。资产预算管理中,还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逐步推进绩效管理过程中,加强资产和预算的结合程度。

(四)创新资产预算管理手段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需要积极创新资产预算管理手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资产管理过程中,涉及面比较广,管理数据非常多,通过传统手段实现资产预算管理,很难满足新时期资产管理要求。基于此,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资产管理手段。一方面,要在单位内加强资产的动态化、层次化以及集中化管理,对工作流程实现科学优化,一定程度减少资产管理成本,促使资产管理效率有序提升,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4]。另一方面,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产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共享平台,将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与会计电算化管理相融合,促进资产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的一体化发展。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融合,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序发展,保护国有资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正确认识目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两者结合,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刁杰.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4):76-76.

[2]周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路探讨[J].财会学习,2017(3):174-174.

[3]徐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温州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8-8.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一、管理职责

根据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各主管部门履行对下属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监督管理的职能,各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是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县政府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财政局,由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县财政局受政府委托作为出资人,负责对县国有资产监督和宏观管理,办理经县政府批准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国有资产调拨和处置手续。

二、管理方法

我县国有资产按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进行分类管理。行政事业类要监督管理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不流失。企业类要监督管理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不流失,还要使国有资产在经营运作中保值增值。

(一)行政事业类国有资产管理

1、资产的购置。①商品类:按规定须经政府采购的必须通过政府采购;②建筑类:达到建会纪规定公开招投标标准的要通过公开招投标,工程方能施工和办理财政审核结算。未达到公开招投标标准的应邀请招投标。

2、资产的日常管理。由使用单位管理,各单位必须设立资产管理帐,定期核对,做到帐实相符,主管部门是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监管部门。

3、资产的处置。①资产的调拨:单位之间资产的调拨须经县政府批准,县财政局才能办理调拨手续。②没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处置经县政府批准,评估后,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③报废资产处置(空调、电脑、电视须使用5年以上,土木结构房屋使用20年以上,钢筋水泥结构房屋使用40年以上,汽车按规定年限,方能申请报废)经主管部门确认,财政部门审核办理报废手续。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监督残值的回收,残值评估在5000元以上应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

4、资产的租赁。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等租赁必须委托拍卖行公开招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租赁管理暂行规定(政文〔〕148号)执行。

(二)企业类国有资产管理

企业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1、资产的购置:①企业生产经营原辅材料等流动资产由企业自主确定购进运作经营。②消费性商品: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③建筑类:参照建会纪〔〕1号规定的标准,达到公开招投标标准的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工程方能施工和办理财政审核结算。未达到公开招投标标准的应邀请招投标。

2、资产的日常管理:由企业使用单位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资产帐目,定期核对,做到帐实相符,主管部门是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监管部门。

3、资产的处置:①使用年限未满的固定资产转让必须经县政府批准,进行评估后,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②使用年限已到的固定资产,折旧已提满、须报废的,经主管部门确认,财政部门审核办理报废手续,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督促残值回收,残值评估5000元以上的应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

4、资产的租赁:企业商业店面、厂房、机器设备等的租赁,必须委托拍卖行公开招租。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租赁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5、增资扩股与对外投资:企业增资扩股与对外投资必须报县政府批准后,方能实施。

6、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与税后利润分配。

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与税后利润分配方案,经主管部门审定,报县财政局核定,经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从高校国有资产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的对策:1、强化国有资产意识,明确国有资产的范围;2、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3、健全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4、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透明管理;5、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6、定期开展清产核资;7、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

一、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多头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部分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由各校区、资产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图书馆、房产部门、各院系(部)、资产经营公司、后勤部门等多头分管。多头管理常常造成部门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相互扯皮、推诿甚至无人管理,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处于僵化和被动的工作状态。

2、对房产和土地的管理存在误区

大多数人认为高校的房产和土地具有固着性,不可能流失,对其放任自流疏于管理,致使“非转经”资产中的一部分房产、土地被其他单位侵占,特别是一些高校为扶持校办产业,将房产和土地无偿划拨给校办企业,而且没对这部分资产计提折旧,使经营收入中没有扣除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虚增经营收入,将国有资产增值资金及收益量转到集体或个人身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3、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重置与闲置的现象,有的相当严重,不容忽视。如一些高校在已经有了体育训练中心及多个学生运动场的情况下,又建设健身房、文娱活动中心等场馆;在加强硬件建设的理由下,高校各个院系也相互攀比搞建设。院系各自为政各用各的,结果是大量的计算机等设备处于不能充分使用状态,学校缺乏对国有资产的统一规划与管理。

4、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

有些高校尽管招生人数和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却不能同步完善,有些高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具体表现:①新购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已竣工的基建工程不及时入账;②有些已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财务核销手续;③长期不能彻底清查的固定资产,使账实不符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处理,使问题越积越多;④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定期核对账务,导致账账不符的情况出现;⑤同时许多高校对资产缺乏动态管理,不能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和现时状况,给国有资产完整性造成严重威胁。

5、国有资产概念不清、管理松懈

一些高校的教职工由于教学或科研的需要,长期占用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在工作调动时物随人走,将高校资产误认为个人财物;一些高校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申请的科研经费是个人财产,从而将用科研经费所购仪器设备和资料等据为私有。

6、资产权属改变导致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伴随着高校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淘汰及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增加,造成国有资产的权属改变及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如下:①“非转经”过程中非经营性资产本身的流失,特别是高校在扶持校办产业时将国有资产无偿地划拨校办企业使用,导致国有资产隐性流失。②“非转经”产生收益的流失。大部分高校将国有闲置资产对外投资(如出租等)的收益都放入经营收入,视为单位集体所有,作为学校职工福利或在学校内部分配使用,而且校办企业利用学校无偿投入的国有资产产生的利润大部分留在校办企业,学校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并计入经营收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强化国有资产意识,明确国有资产的范围

首先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识不到位,措施也就难以落实。高校各级领导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将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办学效益,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只有在根本上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实质性认识上将私人财物与国有资产严格分开,从严格意义上领会国有资产包含的内容,才有可能避免将国有资产私有化,才有可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避免使高校的其他国有资产游离于管理的框架之外。

2、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建立高效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按照“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总原则实行。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的模式开展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设立固定资产总账;资产管理处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职能部门,研究资产管理政策、负责资产明细账及具体操作,各二级学院、教学系部、行政科室等部门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各使用部门设资产专管员,将所有固定资产明确到人,各资产专管员在业务上归资产管理处领导,由资产管理处根据管理需要定期对资产专管员进行业务培训。从而形成学校、职能部门、使用单位三级管理网络。同时,资产管理部门每年与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至少要核对一次,做到账账相符;各资产专管员每年度负责对所管的资产进行一次实物核对,将核对结果直接上报资产管理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账实相符。同时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全面实施责任追究制。

3、健全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如建立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账簿记录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各个关键点的有效性;建立资产购建的申报和决策审批制度,确保资产购建有一个完善的决策程序;逐步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程序,确保报废固定资产只有在经过中介机构的评估后才能报批处置等。

4、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透明管理

利用校园网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及各使用部门的对接。使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实现资产管理的透明化、信息化,使整个学校的资产置于网络化管理之下,同时各高校可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渗透在网络化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对网络化管理各个环节不同权限设置来实现各级管理者的职能,通过网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来实现资产管理全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所有的业务流程通过网络化管理平台来实现,包括资产购置、管理使用、报废处置等,通过网络化管理平台,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预算资金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高校资产的购置、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安排不合理,将导致资产配置的不公平,导致资产的闲置浪费,降低资产使用效率。因此,应在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资产存量情况,结合各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部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预算。通过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分析预算差异、进行预算执行考核等手段,达到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重复购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目标。

6、定期开展清产核资

通过对高校国有资产定期地进行清产核资,可以摸清各类财产“家底”,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盘盈、盘亏、闲置、浪费及其他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实物清点,对高校占有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有利于做到资产管理的帐实相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7、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国有资产管理说到底是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只有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发挥作用。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结构配备相当一部分薄弱,经济知识较为缺乏,综合性人才少,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按照新形势下资产管理的要求,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培训,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第7篇

从理论上讲,事业单位的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仍采用的是分散管理体制。资产的购建预算掌握在各单位手中,造成资产实际占用权、处置权等全部在各使用单位,且各单位部门所有意识很强,难以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的资产调配。同时各单位内部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内部管理存在漏洞,极易造成资产流失。

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配置不合理

根据相关调查大多数事业单位存在资产闲置以及浪费现象,这些都是单位资产配置不科学所造成的。如一些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与预算管理相脱离,没有科学的购置方案,随意性很大。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无法将资产的使用情况与相关的职责进行挂钩,难以实现权利与职责的相互统一,再加上资产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就更加使得在资产的管理和利用上随意盲目,只考虑单位部门利益,缺乏对整体利益的考虑,进而造成了资产的闲置、重复购置,浪费现象的发生。

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比如管理的原则、管理方法、管理规定等等,尤其在当前法律规范与管理监督体制相结合的政策出台之后,其资产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机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一些现行的机构设置不合理,比如有些地方是国资部门,进行资产的宏观管理,而有些地方则是财政部门在履行资产管理的职责,这造成了机构设置的不对等,影响了事业单位资产的宏观管理。其次,在权利和义务上,一些管理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以及职责范围不清的现象。比如国资部门与财政部门对于其管理的权限分工不明确,不清晰。

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有意无意漏记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比如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由于未作固定资产登记,人员调动后资产就被带走,造成国有资产的人为侵占;还有些单位由于资产管理人员为兼职或者无证上岗人员,缺乏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管理起来办不从心。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做好现有资产的调剂工作,对事业单位需要进行新建或者是添置的资产,要尽可能地从中调剂。这样,一方面,通过一些合理的管理形式,促进资产的流动,如租赁、联营、拍卖等,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在不计提折旧的条件下,使得资产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此,国家和财政部门应该建立资产调剂转让机制,加强对资产集中处置,将市场经营与资产的行政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使之与事业单位的利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鼓励事业单位强化节约意识,通过使用权转让或者是所有权变更,盘活闲置资产,不断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

政府部门要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职权,以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基础,明确资产管理原则,实施资产的综合管理。首先,加强权利与义务的相互结合;其次,以我国现有的法律为基准,完善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加强执行监督;再次,事业单位应该设立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维护,严格监督资产的使用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强化资产管理:一是加强静态管理,承担资产管理的重要责任,做到依法检查,履行应有的监管职责。二是在静态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管理,促进资产规划、资产管理、资产构建、资产处置以及资产调配的结合统一。三是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做好资产的登记、保管、调配、处置,通过定期、不定期清查,摸清家底,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以此为基础,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促进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抓住资产管理核心,把握产权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在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抓住产权管理,抓住资产管理核心,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调查和研究,加强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考查,对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进行综合分析;其次,分类处理资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研究和探讨相应的办法和对策,针对不同实际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保证资产的完整以及安全。第三,确立管理原则,规范管理工作程序,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第四,做好公共预算,加强预算与管理的结合,把握资产配置的关键,科学合理进行资产配置,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确保公平性,有效推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

(四)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

要想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建立资产管理机构,完善资产监管体系,事业单位应设立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资产的定期核查和清理,强化基础管理,规范资产处置,确保运营管理的高效性以及产权管理的到位,科学进行绩效评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资产购置、领用、审批、使用、保管、维护以及报废、变卖的一体化管理,加强资产处置工作的开展,保证专人保管和责任落实。其次,要积极进行资产的清理与核算,合理分布资产结构,全面掌握资产使用情况,健全管理体系。第三,加大宣传和稽查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管理观念和责任心,提高管理意识,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要对各部门管理使用的资产由具体保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财务部备查,按月对财务部入账登记的新增资产进行核对、确认。

总结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重要价值;监管责任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深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更好地为国有企业顺应新经济发展形势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权责不分,制度不够完善,资产管理意识不够清晰等问题,甚至出现国有企业资产无人管理的问题。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竞争压力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机会在不断增多,如果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意识不够先进,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不够创新完善,在对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活力,那么就会影响到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问题,让国有企业陷入到困境中。因此,国有企业需要重视资产管理,找出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和措施。

1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国有企业是一个经济主体,是我国资产结构框架中的重要内容,在开展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可以为国有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因此,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过程,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不断整合和优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过程。

1.2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保值

在国有企业不断完善资产管理的过程,也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是国有资产配置不断进行合理的过程,而这些措施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率和增值率,让国有企业的资产更加完善,更加牢固,减少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为国有企业实现更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

1.3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社会职责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也没有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国有资产的闲置率比比较高,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等等。国有企业资产是国家财产,资产的来源都是国家投资,以及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所以,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进行不断完善和管理的过程,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

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

2.1管理架构臃肿,管理手段老旧

很多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架构采用的都是老旧式的体系架构,部门比较多,比较臃肿,并且层级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比较落后,这样在新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无法更好的对资产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发展水平。比如,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设置了多个管理体系,并且层级也比较多,并不能更好的适应国有企业发展,这样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就没有办法对资产的经营管理权限进行更好的设置,没有设置长远性的发展计划,管理制度和新市场经营发展不够匹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发展[2]。

2.2管理意识落后,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经营业绩和流动资产的管理更加重视,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在未来的长远发展中,并没有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且对于国有企业的长远性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业务的发展等并不重视,资产管理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例如,一些国有企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无法对新市场下的品牌发展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识,市场竞争力降低,久而久之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历史遗留的资产管理问题并不重视,也从不过问,放任其不管,造成一些国有企业的老旧资产长期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严重损失了国有资产价值的有效发挥。

2.3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管理设置方面有着很明显的复杂性特点,所以,长此以往会造成国有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责任相互推诿的问题,无法更好的发挥出各个部门的真正职责;另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级也比较多,这样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就会出现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比如,各个部门都干预到资产管理中,或者是各个部门都不参与资产管理,但是,各个部门的职责又不够明确,在不发生资产管理问题时大家相安无事,一旦发生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各个部门就会相互推卸责任。而这一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责任并不明确,造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上出现问题,严重的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此外,在资产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着漏洞不健全的问题,国有企业中的很多制度设置都比较老旧,这些制度和新时代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并不相适应,老旧制度和新的管理制度无法进行很好的衔接融合,严重影响到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4监管责任不清晰,不重视监管追责

现阶段,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工作并没有设置一个明确相关的部门,对于资产管理的监督效果不明显,甚至是有名无实,监管职责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现阶段的资产监管方面,监督和问责制度并不完善,也不够全面。我国现有部门对于国有企业负责人工作决策方面的失误问题导致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和原因查找并不够详细明确,并且对于真正追责的部分,要采取惩罚和奖励的内容标准并不明确,无法起到监督和震慑的作用。另外,虽然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设置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制度,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这些岗位之制度形式化严重,并没有对国有企业领导制定决策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监管效果也不明显。

2.5责权不统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有着经营管理的权力,但是,国有企业的目标考核是收入、利润、成本、安全等传统考核的重要指标,但是并没有将其纳入到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相关的效益考核目标中,这样就造成国有企业管理者对于资产的经营管理行使权力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些闲置的固定资产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闲置资产的降值,流失,甚至是损失[3]。另外,因为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性质比较特殊,并没有针对员工的工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激励奖励机制,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质量并没有和个人的工作收入进行有效的衔接,企业员工在开展工作时,工作积极性不足,对企业的贡献不足,导致员工们的积极性不足,影响到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完善建议

3.1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架构

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定位分析,并对现有的管理架构进行完善和优化,对管理层级进行调整,构建起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构架,对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以及各个层级的责任和权力进行明确,在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中都设有主要的责任人,这样才可以为后期资产管理明确责任提供重要保障。

3.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要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发展观念和改革奋进的发展理念,在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对资产管理形成核心的管理理念和品牌意识,这样才可以打造属于自身的核心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另外,还要形成发展理念,市场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与时俱进,对相关的资产管理进行不断调整和更新,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管理,让国有资产的经营更加长久。此外,国有企业还要对企业的资本化、合作化和股份化进行不断的完善深化,根据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市场经营规律来对国有企业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发展,这样国有企业才可以在掌握核心产品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不断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衍生效益和价值的提升。比如,如果国有企业实现股权化发展,那么国有企业就可以开展抵押贷款,这样国有企业就可以有更多的资产来进行产品的创新研发,实现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最后,国有企业要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融合进行不断的分析探索,形成一种既可以进行有效衔接,又可以进行相互牵制的工作开展模式,在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时,更好的对国有企业资产的总量、存量等进行管控和盘算,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让国有企业各个部门的资产实现均衡配置,充分发挥出各种资产的价值和效率。

3.3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和制度

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和资产管理制度,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按照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来对各种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进行合理设置。另外,还要建立起相关的数据信息分析利用制度,这样才可以在进行资产管理时更好的对资产信息进行统计和完善,从而更好的对各种数据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分析研究,提高各种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也可以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握。此外,还要建立起奖励追责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在对资产进行管理时,更好的对限制资产进行盘点,充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后,还要完善资产处置制度,这样可以对老旧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减少老旧资产长期被占用的问题,发挥老旧资产的价值,让资产管理工作有更加科学的制度所参考。

3.4健全监管机制,加强高效监管

第一,国有企业要完善外部监管机制,并按照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外部监管的职能进行完善和强化处理,对监管的制度、内容、问责标准等进行调整优化,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奖励优秀行为,惩处不良行为,充分发挥出监管机制的价值和作用。第二,还要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比如,可以让国有企业的监事会、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其监管作用更加高效,让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和体系更加完善,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重要保障[4]。第三,还要在国有企业的内部设置独立的、权威性的内部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制定科学完善的国有企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让监管部门的职责发挥出来,该追责时进行追责,该奖赏时实施奖赏,这样才可以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监督效果,不断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者行为和财务的措施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提高管理者在资产管理方面制定决策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3.5责权并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进行统一,并对其权力实施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问责,形成健全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同时还要把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效益纳入到国有企业管理者和相关资产管理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相关员工的考核范围中,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效益和员工们的工资收入等进行衔接,完善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让国有企业员工重视资产管理,形成全面的、全方位的、全员参与的资产管理模式。另外,国有企业的资产监管部门也要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这样才可以实现管理者的薪酬绩效衔接,制定统一和清晰的管理标准,作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出错的给予惩处,这样才可以调动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激情,更好的保障国有企业资产安全,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