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安全经济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安全经济管理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国内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频发、群死群伤后果严重安全问题、轻视生命价值的安全文化有很大关系。很多人认识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我国建筑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几乎完全由建筑建筑工程企业承担。业主只关心质量、成本、工期等会对自身利益有影响的方面,建筑工程过程的管理是又承包商完成,他们只强调质量、成本和工期的管理,给建筑建筑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二、改善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的自我安全管理。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成员,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把治理安全隐患、监控危险源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对职责履行不好,安全生产目标不能实现的要进行处罚,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必须严肃查处。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工作,不能由政府直接来做,性质上要求出具公正性的结论。

2.落实安全监理制度。安全监理的目的是对工程建设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防护,并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制止建设行为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把建设工程安全控制在允许的风险范围以内。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应当考虑建筑工程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并对预防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提出保障建筑工程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3.群众监督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群众参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是群众组织和劳动者个人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监督的不足。人民群众也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对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和安全作业进行监督,可以更及时地向相关部门反映。建筑业的事故高发率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需要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安全立法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有建筑工程安全的信息网络。

三、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工程作为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具体措施,都是一些空洞的理论性规定。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2.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目前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每个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对本该受重奖的人员没有施以重奖。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工程造价中出现问题。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尽管在补充和完善,现行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仅能实现建设工程的局部管理,有些工程在立项阶段就工程投资估算不实,甚至编制虚假的工程概算,导致市场价格变动形成投资缺口。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还不完善,责任机制还不健全,业主在建筑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造成建设各方各自为政,发生许多不规范行为,影响了建设工程正常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四、加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工程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需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建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要对工程项目成本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材料管理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准确,必须注重质量成本的控制,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

2.加强建筑工程原材料价格的控制。工程材料费通常会占到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的50%以上,把好材料关对控制工程造价意义重大。逐步推广材料报价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督,应控制好材料差价,对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造价控制不仅有利于把握项目投入产出的全局,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明确双方各自的地位和职责,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方案,针对合理的方案进行工程计算报价,全方面地进行成本的测算,以免漏项价格。

3.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工程造价人员按设计图纸计预算,这样设计会根据现场的情况而作调整,就会出现预算和实际存在误差。提倡造价人员要和设计工程师经常进行沟通,使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相结合。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发展,就得必备各方面的人才,在管理层中配备商务管理人员。从项目管理人员到工程施工人员,全部的项目工作人员都应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企业的效益才能提高。

五、结语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策略

0引言

在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经济管理对其企业的日常管理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企业能够顺利的进行生产、企业有能力去解决那些企业发展中将会遇到问题及在市场竞争上,企业都需要有着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而经济管理的好坏也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利润的获得。所以,对于目前的企业来说,企业要想平稳健康的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与使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方式。

1企业经济管理概述[1]

现代学者认为,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思想融入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中,采用宏观系统分析的方式,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其涉及的范围包括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各个企业经营环节。

2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经营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不重视

大部分经营管理者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看作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核心,只重视生产与销售,而忽略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正是企业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不重视,导致产品在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没有得到经济管理的有效指导,造成了诸多环节的不通畅,如:生产、销售、库存等。此外,在设置经济管理部门上并没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为指导且分工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明确规定,使经济管理的有效作用得不到发挥,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是依靠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经济管理环节也一样。一般情况下[2,3],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方式都需要有某种制度来辅助,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合理,都将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一部分企业的制度虽然很健全,但是缺乏执行力度且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也有一部分企业所建立的管理制度根本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有极少一部分小企业有着大企业的管理制度,由于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运行,使相关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导致相关工作没有有效地展开。因此,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没有达到企业先进发展的要求,不仅造成了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3企业经济管理形式落后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其相关内容的制定应具有科学性及针对性。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对待经济管理工作上是比较盲目的,随着人们的需求的改变,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应该进行改革,但这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导致企业的组织管理形式落后。然而企业的管理以及组织形式必须要保持同步发展的状态,才能保证其不被轻易淘汰。还有一些企业在自身发展上受到了限制,原因是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一直没有创新精神。部分企业管理者会忽视细节问题,导致对于企业的管理只是大方向上的把控,甚至还有部分管理者都没有细致的去了解与掌握过。总之,企业经济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①管理模式过于单一;②管理者的权力过大;③企业管理系统内部的相互矛盾。

3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3.1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较量,因此[4],员工对于企业是否能获得竞争优势与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来说是一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企业应懂得如何去用人、育人及留人,同时为了让员工成为企业的长期资产,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培训,如实际操作的技能培训、创新意识的培训及素质教养问题等,从而确保每个员工都具有应该具有的能力,以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去运用这些知识,做好该岗位的各项工作。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样也离不开企业员工,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都将影响着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施展。因此,去加强企业所有相关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的必要途径之一。每个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也应该去加强对人才的考核与选拔。并且为了企业今后的经济利益的获取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招聘人才时,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研制出一套适合该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

3.2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

要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正常进行,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一部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且要使制定的每一项内容都能够符合该企业的长期发展。因为,在每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都可以依靠自身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去解决该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所以[5],为了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发挥作用,企业应去加强各级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应全面的分析经济管理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同时,为了保证所有的工作环节都能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保证每名企业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及使企业的发展及运营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有必要去制定有关责任方面的制度。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来讲,除了要制定和建立健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外,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约束经济管理部门,达到其工作人员去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效果。

3.3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来确定经济管理的目标

各个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阶段的经济管理目标,这样才能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率地进行。企业也可以将经济管理的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在制定目标时,为了适应当前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要去全面的分析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认真分析用户的需求与用户需求的变化情况且要对其客户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营销手段进行适当的改变与调节。由上可知,从自身实际出发所制定的经济目标,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为了保证制定的经济目标的合理化,科学化。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6],一是,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与评估,来保证此产品在目前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销量,并保证该产品的质量,从而来达到企业与客户双方的要求。

3.4完善企业内控体制及强化监督管理

内控体系是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有力保障,所以完善其企业的内控体制是有必要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督和管理。战略型的内部控制管理[7](即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资格、工作范围作出策划,一切管理与控制都应该按照策划的要求来记录,并得到实施与长期保持,内审的记录应该保留,记录清晰,建立相关的识别、储存、跟踪体系),有利于建立企业全局性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

3.5保证管理的安全性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待管理,那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提升首先是要确保安全施工,所以应设立专门的来领导文明和安全小组,从而在制度上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对新上岗的员工,必须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其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及让其了解相关的紧急处理方法与遇到紧急问题要如何逃生等。安全领导小组,应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巡查,对安全问题不能有一刻的放松。同时,企业应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资,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如对各种安全设施配相应的专职人员,从而使员工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4小结

本文说明了企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的有效管理却是一项繁琐而系统的工程,所以本文针对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解析与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措施。总之,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经济管理中创新理念,不断地去学习优异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要合理的引导和培训员工,保证各个部门的员工都忠于其企业,精于其工作,严格地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做事,使企业顺利的运行;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的理念。最后,希望每个企业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有效性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新红.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策略[J].四川水泥,2017(34).

[2]刘战友.谈提升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北方贸易,2016(19).

[3]韦奇松.浅议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23).

[4]李莉.试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策略[J].财经界,2014(20).

[5]薛涛.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6]曹欲晓.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经济,2013(17).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建设,就青岛市的楼宇经济来说,实现信息化数据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全部楼宇基础设施情况、招商情况、经营状况等信息的把握,而且通过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可以清晰、准确、及时的反映出动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信息。一方面全面掌握了区域经济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利支撑,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进区域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就青岛市市南区的经济信息化建设来看,在其找准切入口并建立了良好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在信息化数据系统实现了对市南区全部楼宇与企业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包含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包括对区域内人才的储备信息、就业信息、社区建设信息及安全生产信息等等。使信息化数据系统在信息范围上更加广泛,满足楼宇城区建设的要求。其次,建设对外公开信息平台。实现经济信息平台的公开化,满足人们的信息或者是信息访问等需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对外信息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实现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交流,而消费者则可以在此平台上了解区域经济建设的相关情况。第三,进行对电子商务多种形式的完善,在网上实现业务的审批、网上银行、网上交易等,这使政府、企业、个人参与到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有力措施,是建设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所在。最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此来实现虽然在不同管理权限之下,但是街道办事处或机关部门依然可以共同参与到信息的维护中来。

二、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一)资金建设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除了在人力资源上有所保障,还要在资金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对资金予以合理的使用,尽量实现最小的资金投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之后,还要做到对其后期维护方面资金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二)技术在系统化的信息化工程中,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技术管理都是其核心重点,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基础。因此,在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不仅需要大量借助专业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人员力量,而且还要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人才,为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三)安全由于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被应用在经济领域,因此会涉及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必须要做到经济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三、结束语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公路运输经济;路车综合管理;经济行政

一、市场经济体制和公路运输经济结合价值

(一)公路运输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我们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提升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调节力度,并结合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对策,有效的提升了公路运输经济。公路运输经济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资源配置内容,扩大了商品流通空间和效率,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公路运输经济得以稳步提升。

(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层面上的分析,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能力。由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先进信息管理模式能够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并且可以赢取更多经济效益。因此提升市场经济体制数字化管理力度,是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能力的关键。

二、市场经济体质下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提升信息化管理力度

因为经济社会的深度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一定要加大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目标。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信息化管理基础,便于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有效实现工作目标。并且可以综合性掌握市场发展信息。为了更好的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价值,提升信息化管理力度,就要注重先进技术的掌握,深度改进和升级,不断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经济、行政结合管理模式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模式需要深度优化和升级,那么就要以经济为基础,以行政为辅助来开展工作。对公路运输模式进行优化和升级,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特征,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力度,采用经济调节手段,为公路运输改革以及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并且管理部门也要结合时代需求进行改进,明确各个部门需要承担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减少行政干预力度。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力度得以提升,增加经济调节手段,确保公路运输经济不断优化同时,还要保证运输经济可以稳定发展下去。

(三)路车综合管理

要想有效提升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效果,那么就要提升路车管理力度,从而可以为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一要深化区队安全考核机制,以区域考核法为基础,在严格管控层次上对过程进行考核,督查部门需要加入其中,对安全信息系统进行深度考核,对于行车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直接扣分处理,将其作为调动管控不安全行为的工作基础。二要推动区域班组安全考核机制发展,成立班组安全考核机制,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特征,并且实施方法存在差异性。对成绩优异班组进行奖励,对后进班组人员进行处罚,从而可以形成比、学、帮良好氛围。明确基本责任,针对性负责区域工作,合理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对于不安全行为即可处置,制定考核机制,对班组监管内容进行深度评比,有效奖励和惩罚。

(四)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

内部需要成立信息化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升人们对公路运输经济的认识程度,促进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加强信息化学习,加大专业工作改进力度,有效管理,保证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在自身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还要加强和其他单位、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沟通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果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出发点,只有提升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力度,才能够真正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能力。从而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确立全新目标,合理分配任务,各个部门承担对应责任,为公路运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分析工作,为公路运输赢取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医疗耗材;经济管理;质量控制;实践

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作为医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管理质量的优劣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收益。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技术、质量管理仍比较落后,医疗器械引发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不仅会导致医患纠纷,还会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为提高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质量,减少医患矛盾,还要明确我国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1我国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医疗机构都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医疗的经济费用主要由财政支出,医院管理人员缺乏经营效益观念,且不注重成本控制,导致医院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浪费现象严重,部分医疗器械闲置,在临床治疗中无法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医院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出现管理缺位的现象,导致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维护无明确的负责人,再加上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也会进一步影响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经济管理和医院的经济效益。而且,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维护、保养效果不佳等,还会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引发医疗纠纷[1]。因此,针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的现状,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质量控制。

2医疗设备及耗材的经济管理要求

为减少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诊治工作,还应加强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经济管理质量控制。2.1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体系的安全性为了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体系,要保障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质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进行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经济管理时,要规范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采购流程,先经政府招标,再进行网上采购。同时,为了确保医院的安全运营和患者的个人利益,还要与资质良好的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质量,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为节约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经济成本,还要完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采购目录控制体系,明确采购人员的工作权责[2]。

2.2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为了构建完善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体系,应重视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采购情况。要根据医院临床、科研的实际情况进行采购,既要保证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质量,如选购一部分先进的医疗设备,也要考虑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的实用性和在临床、科研方面的利用率。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选购也不能仅以高质量为目的,以免经济支出过高,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娄海芳等[3]研究表示,要加强建立质量指标,对医疗器械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改进,保障医疗器械质量,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要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进行管理和维护,改善医院现有医疗器械的运维质量。另外,强化医疗耗材的统筹管理,避免医疗耗材在未经利用时出现变质的情况,尽早使用闲置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提高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运营效率。

3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系统的构建

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质量是保障医疗机构安全运营的关键,而要提升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质量,还要在内控体系框架下构建完善的医疗器械及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系统。

3.1医院整体经济预算控制

在进行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时,还要将其纳入医院的整体经济预算范围内,具体的经济预算内容包括采购预算、经费安排等。为节省医院的经济支出,还要减少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采购成本。因此,要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采购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合理安排,建立安全、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张恩科等[4]认为完善的采购管理机制能确保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3.2财务部门全程监督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经济管理

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属于医院器械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但因涉及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采购、运维等资金结算问题,因此,还需要财务部门对此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相互制约。

3.3加强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人员职责的评估、审查

为提高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质量,还要加强评估和审查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改善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因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引发的不良事件,保证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的安全性[5]。

3.4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为了构建完善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系统,需要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完善奖惩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质量。

4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实践

医院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进行经济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成本,改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管理效果,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4.1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

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中,有利于及时查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采购和库存情况,使采购部门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制定采购计划,提高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的资源利用效果,便于对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进行管理。

4.2对医院组织管理体系实施分层次改革

在完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此进行分层次改革;完善医疗耗材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为医疗耗材管理提供有效保障;规范医疗耗材的采购、验收、入库、维护等管理流程,确保医疗耗材最大化利用[6];明确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如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管理监督制度,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使用的风险性。

[参考文献]

[1]梅林,邬海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31):4423-4425.

[2]王晓波.浅谈医院医疗耗材收费管理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17(12):70-73.

[3]娄海芳,王湘杰,张鞠成,等.质量指标在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8,22(9):51-52.

[4]张恩科,李帅帅,王凤,等.医用耗材采购管理体系建立的探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135-136.

[5]马娟.基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探讨我院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8):163-165.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水利经济管理管理体制

在我国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新一轮的水利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开展,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该体制不仅能够使防洪与抗涝的需求得到初步保障,也能基本满足我国农产品生产的需求。整体而言,现阶段我国水利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应有力量。但长远而言,我国水利经济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是我国现阶段水利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的较为深入阶段,现代化的水利经济管理制度也应该逐渐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整体而言,我国水利经济管理制度现阶段仍然是以满足公益型的需求为主,在应对市场化的转型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也就导致水利经济管理制度还不能使资源的配置得到合理化,也不能使效益水平发挥最大化。同时,当前我国水利经济管理理念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相对而言,水利工程以往是垄断性较高的行业,也缺乏市场竞争制度,导致水利工程难以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我国水利经济管理体制急需改善现有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

一、我国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现状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水利经济管理体制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利经济管理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水利行业作为垄断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优势,在此状况下,以往水利工程企业的思想观念相对较为落后,认为即使专业性较差或是服务水平较差,也会有工程可做,对于工程成本也是结合自身经验确定,这种思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而在现有经济体制下,水利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变化,逐渐以市场化的观念约束自己,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加。

(二)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在不断变革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深水区,水利工程管理的市场化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存在很多缺陷,缺乏完善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经济体制。因此,现代水利经济管理发展过程中,急需对管理体制进行变革。

二、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存在不健全的状况

不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不利于我国居民用水情况的改善。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的状况下,我国居民用水及工业用水问题均需要解决,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或基础之一;同时,在农业用水方面,我国农业灌溉设备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检查与维护,导致先进的水利技术并不能在农业中得到使用,制约了我国农业灌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水利经济效益的发展与提升。

(二)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权益难以落实

我国水利工程存在规模较为庞大的特点,加之我国水利建设及管理部门大多处于较为偏避的区域,在工程及生活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为落户的特点,加上水利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行业整体的离职率较高,从而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长远稳定发展;同时,由于水利经济效益的整体下降,很多时候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并不能按时发放,有时还会出现裁员状况,因此,很大程度上来讲,水利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权益难以落实,基本生活保障也较难实现。

(三)现代水利行业在发展地位方面还缺乏保障

当前,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还处于不足的状况,对于水利项目的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状况,整体上对于水利经济管理的关注程度与资金投入均存在不足的状况,从而导致水利经济不能发挥应有的贡献,水利工程技术也不能被时时更新,导致水利工程的施工方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加之我国在水利施工方面的经费存在相对不足的状况,导致水利经济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质量与效率较为低下,增加了水利施工过程中的艰难水平。

(四)现代水利经济管理方法相对较为落后

我国现有水利经济管理体制中,对于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管理方式上也相对较为单一且落后,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相互违背,也不能切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及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确保水利经济管理理念的正确性

当前我国水利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对水利的了解程度不够,对于水利经济管理的理念及方法等理解也不够透彻,主要的思想为水利工程主要带来的是社会利润,而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则有限,从而导致各级相关部门对于水利经济管理的重视与资金投入均存在不足的状况。因此我国各级相关部门应该从源头上树立正确的水利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居民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水利经济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各级部门对于水利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使水利经济管理能够吸纳更多的注意力与资金,为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二)注重对水利经济的价格控制

在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立过程中,建委重要的问题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成本与最终的收益之间的关系,上述收益与价格水平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我国现有水利价格而言,现有水利价格主要是受政府定价的影响,但这种方式与市场经济的供需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结合市场的具体需求,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调控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市场的具体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象制定出价格差异不大的策略。举例来讲,可以结合用户用水的性质、用水量等等制定出差异化的价格策略,从而有效避免水资源被浪费的状况,提高水资源的供给效率,使水资源被利用的水平尽可能提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利管理部门的收入水平,提高员工的薪资福利水平,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水利系统整体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

(三)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

我国现有水利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管理权力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加上水利行业是相对垄断的行业,水利企业的相关信息更不会向公众开放,导致整个水利资源管理处于不公平、不透明的状态,加上监管水平较低,导致水利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均存在较大的懈怠性。因此,针对上述状况,应该在水利经济管理体制中引入社会监管体系,以便对以往监管制度进行有效的补充,提高社会大众的监管水平,使其能够及时发现水利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上报,以便能够形成对于水利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补充,提高水平工作水平,建立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制。

(四)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

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对于配套设施也是较为重要的,是水利工程能否发挥应有功能的基本前提,因此应该注重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比如水电设施的完善、水利管道的质量保障等,借助于多种配套设施的完善,使水利工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作用,提高水利经济发展水平及管理水平。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现代水利经济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众的信息化理念也在不断深入,信息化已经用于多个领域中,并不断进行创新,在我国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发展过程中,也应结合具体需求,融入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方式,以便满足现代化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需求,使居民的生活用水与企业的生产用水都能得到保障,提高水利经济发展水平。

四、总结

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关系到民生的工程,因此,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经济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居民生活与企业生产,更是与农业及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以便能够适应社会大众的具体需求。本文对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对策建议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能够为我国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构建提供一定参考。而只有通过多方的不断努力,才能建立出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张秀峰.构建现代化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要点[J].现代经济信息,2016(1).

[2]陈强.刍议构建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7(1)

[3]宋正梅.构建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6(23):91-93.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7篇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食品科学是一个跨多个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例如,(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和修养等内容,属于哲学范畴;(2)研究食品的需求与供给、价格与成本、组织与结构、规划与布局、发展与管理等内容,属于经济学范畴;(3)研究食品的立法、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等内容,属于法学范畴;(4)研究食品知识普及、食品政策与法规宣传等内容,属于教育学范畴;(5)研究食品发展史、食品文化考究等内容,属于历史学范畴;(6)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特征、安全与营养、分析与检测等内容,属于理学范畴;(7)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等内容,属于工学范畴;(8)研究食用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内容,属于农学范畴;(9)研究食品卫生与免疫、营养与健康等内容,属于医学范畴;(10)研究食品生产与流通、采购与营销、安全与危机等内容,属于管理学范畴。由此可见,食品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可能完全隶属于某一个学科,需要多个学科交叉研究才能解决食品科学问题。例如,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知识,还需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等知识。可以进一步将食品科学涉及的10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划分为相互交叉的3个方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文化与伦理、食品经济管理)。

1.“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研究食品属性和食品工业所依托的科学理论问题、工程技术级装备的实现问题为基本内涵的学科。它融合了理学、农学、医学、工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食品加工过程、贮运与保鲜及其生物学基础等,形成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风味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物性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检验学、食品加工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品质学、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学等分支学科。

2.“食品政治、文化与伦理”研究领域。食品文化与伦理是以研究食品系统中的文化现象和道德现象为基本内涵的学科。它融合了法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立法、食品公共政策、食品行政管理、食品文化现象与规律,食品伦理现象与规范(如污染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动物福利、转基因食品等)等,形成了食品政治学、食品文化学、食品伦理学等分支学科。

3.“食品经济管理”研究领域。食品经济管理学科在国内刚刚起步,学科体系尚未形成,国内外在食品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部分学者对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构成和研究框架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郑锦荣认为,食品经济管理是对食品系统进行全方位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既要考虑到食品的自然属性,即食品的经济性,又要考虑食品的社会属性,即食品的安全性,其知识体系由食品经济管理的独有知识(食品溯源性、食品安全管理等)、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宏微观经济学等)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知识(食品加工、包装、食品营养学等)等交叉而成,可以根据食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将其划分为食品的整体管理、食品的生产管理、食品的流通管理、食品的营销管理、食品的采购管理、食品的服务管理、食品的质量管理、食品的危机管理、食品的安全管理9大知识领域。[2]

相子国在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三个视角解读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结构图,涉及国家和地方政府、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食品上游个人与企业、食品消费者、食品行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组织的分工与协作。他认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的背景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研究的重点是食品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目标是提升食品核心竞争力,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以下五个方面: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食品产业与区域规划研究、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食品工业“两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融合研究、食品核心竞争力研究。[3]

在今天的“大食品产业”时代背景下,[4]食品工业已发展为一个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及其赖以生存的制度、政策和技术革新等环境在内的有机系统。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建设食品经济管理学科进行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郑锦荣提出的食品经济管理的9大知识领域仅集中在食品产业链(FoodChain)上,过分强调了“管理”问题,而忽视了食品系统(FoodSystem)的其它有机组成部分(如制度、政策等环境因素)和“经济”现象;相子国将政府文件作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的逻辑起点,没有注意到政府文件的时效性与学科建设的规律性之间的矛盾。本文拟在食品系统框架下,以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重新构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并提出当前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食品经济管理的学科属性与研究框架

(一)食品经济管理的学科属性

在设计食品经济管理的研究框架之前,首先有必要讨论其学科属性。食品经济管理(ManagementofFoodEconomy)虽然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理学、工学等基本理论的交叉学科,但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在食品生产及其相关部门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正确地处理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合理地组织生产、供应和销售,妥善地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广大从业者的积极性,提高食品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食品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在科学预测基础上,正确制定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编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在食品工业区划基础上,进行食品工业地区布局,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物质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建立合理的食品经济管理体制,确定食品生产经营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分配中的积累与消费关系;正确地组织食品流通;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食品工业经济活动;全面评价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等。因此,就学科性质而言,食品经济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可以从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独立为二级学科。

(二)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

根据上述食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本文以“理论基础———研究方向———应用实践”为框架,构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1.食品经济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内容是,以促进食品产业发展为核心,跟踪食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动态与前沿,为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食品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为食品产业政策评估提供方法,解读食品产业最新政策,为食品企业等相关主体决策提供咨询和帮助。2.食品产业结构与布局。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食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食品战略产业选择及转换、食品产业空间布局等。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等。3.食品资源与环境。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食品经济发展和资源耗竭、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食品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制定食品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替代市场法)、陈述偏好法(假想市场法)和生命价值评估。4.食品技术经济与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即将采用的各种“技术性”措施和“技术性”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和风险评估,为政府、食品企业及相关部门的投资规划与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主要研究方法有决定型分析评价法、经济型分析评价法、不确定型分析评价法、比较型分析评价法、系统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5.食品物流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物流的基本概念、食品物流的主要作业管理活动、食品物流的战略管理、食品物流系统的规划、食品供应链管理等。6.食品企业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企业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食品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食品企业营销管理、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企业财务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食品企业技术创新等。7.食品产业组织与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生产同一类食品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食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食品市场绩效及食品产业组织政策。主要研究方法是SCP分析范式和博弈论。8.食品国际贸易。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国际贸易政策与法规、食品国际贸易管理体系、食品国际贸易与安全、中国食品国际竞争力等。9.食品质量安全。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学性质与原因、食品质量控制体系、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质量风险评估与安全预警、食品质量诚信体系、安全食品消费等。主要研究方法有收益-成本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模糊评估、神经网络评估、计算机仿真、声誉机制模型、Lo-gistic回归等。

三、开展食品经济管理相关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是所有科学研究的一致要求。这里所说的“小题大做”可以理解为:研究对象的选取要“小”、研究内容要“大”。食品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涉及的行业很多,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的不同食品之间具有不同的产品特征、企业规模、行业发展规律,需要分别进行研究。一个研究方向甚至一个研究基地能将一种或少数几种食品研究透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相子国教授认为,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产业链较长的食品才有研究价值。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础———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选取的研究对象有:白酒、功能糖、调味品等。

(二)时代性

不同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发展任务不同。例如,“十二五”期间,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涉及的重点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肉类加工业(畜禽加工业)、乳制品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饮料工业、制糖工业、方便食品制造业、发酵工业、酿酒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食品经济管理相关研究应紧密围绕当前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行业展开。如“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间应重点研究食品市场准入、政府监管、企业诚信、健康消费等问题。

(三)实践性

安全经济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共资源管理;经济效益;对策

公共资源管理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公共资源单位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公共资源管理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不断保障公共资源管理行业的平稳发展,同时能够保障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重视公共资源管理经济效益的提升,确保公共资源管理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安全问题

部分资源管理人员的整体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低,其作为单位管理的组织者,承担着保持单位发展的责任,需要具有专业的技术和思想,但是部分管理人员常常不遵守规范,影响了经济管理安全[1]。此外,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经济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缺乏遵纪守则的意识,容易引发经济问题。对于资源交易中心此类单位而言,其经济安全管理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各种安全设施的管理以及工作人员行为操作规范管理等方面,这些环节都可能对管理安全造成影响,部分单位为了节省管理成本,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要依靠先进、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增加安全投入,包括企业自身管理以及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规划、协调与控制,从而保障管理的效率。

1.2监督问题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现场监督是保障管理现场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工作,其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公共资源管理项目保管、企业自身发展管理以及人员行为操作规范管理等方面,这些环节都可能对公共资源经济管理质量造成影响,部分单位为了节省管理成本,忽略了对成本的管理。

1.3技术问题

因此需要做好技术人员的管理,公共资源管理管理要大量的具备专业素质与技能的技术人才。但是我国许多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管理技能薄弱,在管理过程中对往往忽视了管理水平问题,导致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经济管理效益的策略

2.1加强公共资源管理环节的经济管理

通过加强经济安全管理,有助于保障公共资源管理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管理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并通过对管理现场环境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用来管理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同时,要加强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将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记录下来;加强单位成本检查,避免出现影响公共资源经济管理质量的问题。潜在风险存在于管理过程中的任何环节,经济安全事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管理现场,在没有充足预警和准备的前提下,很可能引发较大的事故。因此,在正式管理前,需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准备。

2.2加强管理现场的质量管理

在现场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单位应当遵守质量第一的原则,并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保障质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单位应当加紧与公共资源经济管理方、监督方的联系,并签署一个三方协议,由三方共同对经济管理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从而保障公共资源管理整体发展效益,确保公共资源管理建设的科学性。若管理过程中出现变动,需要请示上级部门,经批准后才可进行进一步发展。管理结束之后,三方应当遵守各自的职责,对公共资源管理质量进行检验,避免管理质量引起其他经济问题[2]。

2.3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做好公共资源管理成本的检验工作。在管理之前,需要由专业人员对公共资源管理成本的质量进行检查,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有关经济问题的管理措施与管理体系,技术人员要记录公共资源管理成本的使用情况。做好公共资源管理成本的质量检验工作是为了避免管理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管理制度引起的经济问题。对于单位而言,成本的管理是有效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举措,成本价格控制也是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用有限的资金购买最高性价比的公共资源管理成本是公共资源管理单位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成本采购以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只有充分了解成本的市场价格和质量,才能够根据公共资源管理的质量要求选择相应的公共资源管理成本,从而提高成本采购的科学性,保障公共资源管理的建设质量。此外,管理现场需要做好成本的保管与存放,管理人员要合理摆放各种成本,避免成本的性能受到影响。部分单位采购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以次充好,导致单位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加强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2.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意识

管理人员受到自身专业水平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合理操作,从而导致管理质量受到影响以及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单位需要加强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保障管理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从而规范管理人员自身的行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方案的实施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实现的,对于一些高难度管理任务,普通管理人员不能自己随意进行操作,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示和引导下进行操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在管理环节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单位应当加强安全教育,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观察力。

2.5做好管理验收工作

经济管理实际上也是体制管理,经济管理的验收工作本质上说是成本管理的一种类型,验收工作关系到公共资源管理的发展效益。验收涵盖企业开支验收,验收工作是经济管理与审核的重要内容,涵盖技术指标验收以及实际自身设备采购验收等多个方面。公共资源管理单位在正式管理前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包括管理技术和管理质量者两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周期、所使用的成本、技术标准与质量、管理流程等方面,务必要按照管理交底中的规范进行操作,明确各方面职责,并且要重视管理监督工作,当管理团队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操作时,需要立即纠正,从而确保管理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管理完成之后,委托方需要组织相关单位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价,一般由项目公共资源管理师以及第三方进行验收,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

3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推动了公共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需要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经济效益提升方法展开分析。公共资源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公共资源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多、管理周期长、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公共资源管理相关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对于其发展造成了限制,因此要针对公共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范丽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防范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的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0(5):212,2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