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CAI论文范文

CAI论文范文

CAI论文

CAI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CAI技术将课堂的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并通过自身独有的形、声、景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越快的学习氛围里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其次,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的动作。足球技术动作相对复杂多变,并且较难掌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里,需要不断进行观摩、学习、练习,在教学的过程里,学生如果对动作依旧不够肯定,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动作进行记录,通过多方面、多视角进行展示,将正确的动作与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并对错误动作及时进行纠正。

2普通高校足球教学现状以及传统教学具备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足球教学依旧本着竞技项目的教学形式,加强老师“教”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被动的学习方式只会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并且,以往的观念让学生极其自然的将足球课和竞技性足球比赛结合在一起,忽略了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足球课的教学过程俨然成为了足球运动竞技项目的训练课程。可是这样的传统教学形式极大阻碍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只有处理了以往教学在足球教学中的问题,才可以让足球运动获得真正的发展。

2.1教学方法老旧,和当前发展不相符足球教学通常都通过老师亲自示范来讲解,室外教学环境让老师的讲解备受局限,讲解的视听效果不甚理想,教学的过程里产生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动作。而正确的动作理念创建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可以在短期内让学生学会动作,通常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图例、幻灯片、录像等方式进行,虽然有所改善,可是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2.2演示过于片面老师在示范的过程里极难将动、静进行有效结合,动作示范仅是一瞬间的,或者是通过静态图片、录像等方式进行演示,在语言描述上难度较大,准确性较差。

2.3演示的统一性一个技术动作或者一个训练战术只可以通过演示、示范、讲解来对静态图像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较为缺乏有机联系,并显得非常孤单,让学生较难理解或较易出现误解,最后会无法掌握战术和技术。

3足球理论多媒体CAI技术在课件开发中的原则和方法

3.1将多媒体CAI技术教学同传统教学方式的关联处理好多媒体CAI技术教学同传统教学方法各有自身的特性。多媒体CAI技术课件教学的优势为形象教育,以往的教学方法大多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来进行教育。前者通过逼真的效果,将人机合一,创造出一个新型的学习氛围;而后者则是以老师为主导,透过将老师教学水平与能力发挥出来,感染学习氛围(如图1所示)。所以,足球课里哪些内容通过多媒体CAI课件为主,哪些内容通过传统方式进行,一定要通过认真、仔细的专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进行。要知道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主要意义是辅助教学,在教学的过程里老师依旧起到主导作用。假如不切实际的用多媒体CAI技术取缔老师,就会步入一个误区。

3.2多媒体CAI技术设计要解决好实践课和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具备了其特殊性,实践教学是教学技术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理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创建正确的练习方法以及基本技巧理念,让其可以终身进行体育活动。足球课多媒体CAI技术课件的设计,要处理好课件的难点及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区分主次,分清详略进行设计,面对足球运动的概念、基本技巧以及战略分析、规则裁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且还可以编排一些问题答题进行测试,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使用。面对基本技术,要凸显出脚触球时脚的部位以及球的部位,甚至是击球的方式。而基本战术要凸显出职责分工、力量分工、位置分工。透过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进行编排,让学生透过课件内容,通过不同方向体会到技术要领以及战术意图,通过丰富的画面来提升学生的理解。

3.3多媒体CAI技术课件设计要遵守心理学定律足球运动比赛的对抗较为激烈,运动量较大,对于每个运动员的个人技术要求更高。学生学会此项运动的技术十分困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里较易失掉信心。所以,在研制多媒体CAI技术课件时,要真正发挥出CAI技术的特征,通过精彩的画面以及丰富的资料进行编制。这样不但实现了学习的目标,也实现了观赏的需要,激发了学生在听觉、视觉方面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了新鲜和动感,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足球的乐趣。

3.4足球理论多媒体CAI技术课件设计方法(1)应用环境决定了制作方法足球理论多媒体CAI技术课件的应用氛围有两种。一种是老师通过媒体教室,在计算机上采取交互式教学演示。通过老师对计算机尽心操作,并给予适当的讲解,学生透过投射在屏幕上的影像进行学习。另一种是学生透过网络进行交互学习。通过学生运用计算机或者网络,对足球理论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如图2所示)。(2)画面表现要突显教学内容画面的表现方式不可以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进行分散。画面要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来决定,所以课件的实际可以通过文字、公式等方式进行,适当融入动画、视频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只有画面内容简介,才能突出重点,并且对于重点技术动作可以通过慢镜头或者重复播放的形式来加强记忆。

4结束语

CAI论文范文第2篇

1.1增添指引内涵在授课程序内,整合起科目含有的特性,增添CAI类别课件带有的指引内涵。体育锻炼关涉到的多样动作,都很连贯。要把握好这样的特性,分解要讲解的那种动作,以便增添同学能获取到的感性认知。例如:在制备跳高这一课节关联的课件时,可以选用分解路径,把整体框架下的跳高技巧,分出衔接着的多样技巧。然后,在详细去解析助跑、过杆等串联的技巧。同学可依循需要,去查验分解得来的各类别要点,以便获取精准的动作技能。再如:在制备篮球技巧这样的课件时,可预设出侧重的定点步骤所用课件,分出不同部位含有的受力侧重点。这样一来,同学既可查验到很完整的搭配动作,又能查验到分支属性的动作。

1.2分出不同要点教师预设的课堂锻炼流程,惯常选取精讲的路径,再搭配上成套属性的动作。同学领悟出总括的动作要点后,就应把课件含有的多样动作,变更成自身熟识的框架。由此可见,在制备CAI类别的课件时,应选用很通俗的话语,并预设很规范的关联示范。分出多样的锻炼项目,凸显课件含有的侧重点。例如:在制备跳高用到的示范类课件时,可经由主界面的新颖划分,去整合出成套类的动作、分解得来的步骤、新近的关联资料等。若同学要查看某一类别的内涵,就可点击预设按钮,让需要的那些信息,显示在课件凸显位置上;同时,让不带有关联性的那些信息,隐蔽到某个屏幕角落内。这样的做法,可协助同学,去集中现有的注意。陈旧的课件,含有过多的特有界面信息,预设了不够协调的多样颜色,这就限缩了同学的听课成效。

1.3延展同学视野把CAI类别的课件,整合到体育授课这一流程内,有必要借助微机带有的交互属性和存储属性,去查验和选取适宜信息;在有限时段内,让同学接纳更多信息。例如:在解析跳高技巧时,可借助预设的录像带,以便凝练原有的复杂动作,同时设定出场景,延展同学的体育认知。选用课件这种形式,去提升体育课含有的交互属性。在演示完某一类别的场景后,同学可点击预设的返回按钮,以便查看设定出的主界面,然后选取另外的认知项目。

2可用的制备路径

首先,要预设出总括的课件框架。制备出的课件水准,会决定于预设框架的适宜性。在制备时,要注重这样的框架,解析课本含有的所有内容。这样以后,就明晰了授课侧重点,从原理这样的层级内,解析了根本讲解任务、合规的动作范式、授课用到的总括方法、惯常见到的误差动作、辨识误差的路径、纠偏所用的路径等。这就定下了课件的总风格。组织授课内涵,应依循微机的多样性能,供应出交互属性凸显的认知环境,不要单调去复制课本含有的内容。具体而言,可依循制备教案所用的办法,去解析教材,结合起新颖的CAI优势。侧重鼓励同学去想象,采纳图像及搭配性文字,这就便利了后续时段的制备工作。

其次,要存留可用的制备素材。制备课件时,应预先去搜集、归整和存留素材。体育这一科目,含有足量筛选用到的素材。可依托录像机等设施,整合起授课实践,去搜集到可用素材。再次,要着手去编辑这种课件。惯常用到的课件制备文字,可分出一般类别的文字、带有动画属性的文字、特有型号的艺术字。在筛选制备用到的图像时,应经由扫描仪,去产出图像文件,然后预设修剪流程。选取出视频含有的精彩片段,当成图像去存留,并选用到预设的课件以内。可筛选出很多优美乐曲,搭配上制备的课件;在这之后,用预设的超链接,衔接起每页这样的课件。

最后,要归整并完善制备出的课件。要查验制备的CAI类别课件,经由润色及归整,纠正课件含有的误差。让很专业的教师,去评判课件含有的多个层面,依循修正建议,去辨识课件的可用性。在确认课件合规后,就应打包,以便供应给班内同学去观看。

3结束语

CAI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传统的教材体例编写模式,不利于课程开发和教学课程的开发与教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高职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能训练、教学组织、学习活动及学生认知过程的集中体现。而现有大多数《个人理财》教材内容都是按章、节等传统的编写体例组织内容,存在文字多、形式单一、呆板。高职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方面均弱于本科生,没有按照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来设计的教材内容,无法激起高职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不用说吸引他们主动地学习了。教师面对这样的教材,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搜集各种资料来进行备课和设计教学活动项目,这种教材本身也阻碍了高职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网络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没有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适用性不强为了现代大学生提供通识人生技能的理财教育,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此课程做为公共选修课程在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开设,在帮助大学生学习并掌握现财基本技能,培养风险意识,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和合理理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个人理财》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金融专业多门学科,知识点多而泛。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层次上参差不齐,学习就有相当的难度。现有的教材,大多理论性强,操作性弱,很难找到一本适合非金融专业的理财教材,不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材和拼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无法满足教学和社会培训的需要。

二、高职《个人理财》教材编写思路

(一)模块化的教材内容设计笔者对《个人理财》教材的内容进行解构重组,将内容分为认知个人理财、个人理财投资工具和个人理财规划操作实务三大模块。认知个人理财模块介绍个人理财基础知识;个人理财投资工具模块介绍各种理财产品的运用、风险和收益;个人理财规划操作实务模块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理财产品进行单项或综合理财规划的能力。第一、二个模块是第三个模块的基础,第三个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实际运用,从而形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内容设计。这种设计可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材和拼接,增强了教材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既方便老师组织教学,又可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既可作为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又可作为其他非金融专业的选修课程或通识课程教材。重构后的教材内容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二)任务驱动型的教材体例设计,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新颖的编写体例可引领课堂教学。《个人理财》教材可采用项目加任务的编写体例。每个学习项目以描述本项目的“学习情形”和“学习环境”的“项目情境”开始,在每个学习项目中下设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开始都列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任务目标;以“任务引入”布置一个任务或一个案例导入教学内容,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教师的导入法教学更容易展开;以“必备基础知识”围绕任务介绍基本的理论和规则;以“任务实施”介绍解决或完成任务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在每个项目中还配备了“项目活动”、“项目训练”等内容,并为了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提升知识技能设计“项目延伸”栏目。这种体例设计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触类旁通,充分体现任务驱动法。具体体例如下表所示:为提高学习兴趣,在教材中设计了“知识链接”、“经典语录”、“注意事项”,“新手指南”、“网上资源”等小栏目。在理论部分的叙述不要有过多的文字描述,主要以各种表格和流程图为主,说明操作的流程和操作步骤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达到启发思维、讲解透彻、轻松活泼、简单易懂的效果。任务驱动型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载体,以任务实施的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点穿插到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任务驱动型教材一般是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流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从而构建知识体系,并完成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教学。

(三)教材编写人员的多元化,把握行业领域的发展动向编写一本高质量的高职教材,编写团队的人员组成至关重要。教材的编写团队一般均由教师组成,而专职教师参与实践工作的机会较少,编写教材较难脱离传统教材的框架体系,并且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行业领先知识。《个人理财》教材的编写团队中应有金融行业专家或员工的参与,会使得教材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得到很好体现。教师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行业专家或员工则来自实践一线,了解行业中的最新业务、最新流程。因此,这样的编写团队发挥了教师和行业员工的优势互补作用,从而保证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统一。高职教育要面向职业岗位,要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教材内容必须贴近实务,注重知识的组合、扩张和链接,并提供准确、充分、翔实的工作资料,保证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高度一致,缩短职业教育与实践的距离,即缩短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职业适应期,培养立即能用得上的技术。在教学内容设计还要贯彻“双证制”要求,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有效结合,将专业与就业、课程与职业资格有效地融合,有利于实现学生“双证书”上岗。

三、基于上述编写思路和框架的高职《个人理财》课程的教学策略

鉴于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操作性强、与当今经济和金融现象联系非常紧密的特点,本课程要以任务驱动为教学设计的重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学生任务驱动、自主授课、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这种强调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高度契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财能力。

(一)感知———理论学习———模拟操作的三步任务驱动法例如,在银行理财这个项目中的教学中,以具体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为主线,首先,让学生以个人顾客身份去商业银行理财岗位进行调查业务咨询,得到对银行各种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业务的流程的感性认识;其次,再围绕任务进行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再次,运用基础知识,对现有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了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的模拟操作和训练,做到学和做合一。这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展开,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应理财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流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其进行资料收集、信息分析的能力,同时还可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等综合素质,从而逐步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标准。

(二)角色扮演,加深岗位技能的理解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理财产品推荐会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市场调查、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组成一个理财小组。通过让学生扮演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和不同类型的客户角色来练习岗位技能。角色扮演将枯燥的程序描述转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解决理财工作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工作方法和程序,达到掌握技能、增加经验的目的。

(三)利用理财软件,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目前,各大金融财经网站,如工商银行、新浪等网站都提供理财计算器;多牛网、叩富网等证券网站提供模拟炒股等网络理财软件。教师可利用这些软件,配合学生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个人理财知识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以及个性化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提高学习效果。此外,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可邀请金融行业的理财经理将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成果,以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掌握理财领域的最新市场信息。

CAI论文范文第4篇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生命科学往往要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性质、规律等作出断定,对这一类知识的学习称之为判断学习。应用逻辑上的充足理由律来学习判断,既有利于培养求真、追根究底的科学精神和钻研精神,又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有利于促进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的相互联系。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是:在论证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总是有理由的。因此,在学习判断时,学习者应该追问如下问题:证明该判断的证据(包括已被证实的科学事实、已为科学所证明的定理、定律、原理)有哪些?运用证据论证观点的推理过程怎样?论证过程中使用了哪些逻辑方法?这些逻辑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或然的还是必然的?如果教材没有给出证据和论证过程,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在逻辑学上,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是或然的;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必然的(许多逻辑学书籍将前提与结论有必然联系的推理均称为演绎推理)。故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是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演绎推理。因此,学习判断时最好是弄清其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例如,用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实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该论证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是或然的。学习者如果用充足理由律学习时认识这一点,就会追问“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如果进一步探究该问题,就能对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寻找事实证据时,有时需要将判断作为假说来看待,用假说演绎法推出关于事实的结论。例如,学习“体温调节”时,可作如下推理用以寻找环境温度高或剧烈运动时皮肤血管舒张的证据:如果皮肤血管舒张,则皮肤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面色红润这一事实是大家所熟知的,它是支持判断的有力证据。

2过程学习策略

学习生物学过程时,要在图文结合阅读的基础上看图说话,然后在脑海中想象过程、建构表象。更高层次的学习还应包括分析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因果联系,针对各环节分析影响过程的诸多因素,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例如,学习“减数分裂”时,按上述策略分析就会发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同源染色体分排在赤道板两侧的保障,而同源染色体在减Ⅰ中期的排列以及纺锤体的存在又保证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量减半但又拥有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携带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整套的遗传信息。因此,凡影响纺锤体形成的因素(如低温、秋水仙素)均可导致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凡影响同源染色体正常联会的因素(如染色体的数量及结构变异)均影响配子携带的遗传信息,进而可能影响配子的可育性。

3实验和技术学习策略

实验和技术学习时,一方面要追问每一个操作步骤的目的和原理;另一方面要将有关实验和技术操作步骤的文字描述转换成简洁的流程图并想象自己操作的画面。如果教材是以图解形式说明操作步骤的,则应认真读图,既注意大的步骤,又注意图中的细节。

4科学史学习策略

科学史学习时,首先要还原到当时的研究背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思路是什么、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实验方法)是什么、研究结果和结论是什么,或者弄清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论证过程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然后站在今天的知识层面和技术高度进行评价,从实验材料、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推理过程等角度分析研究的得与失、成功之处与局限之处,或者分析论据是否充足真实、是否可以由已有的论据充分地论证观点、推理过程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最后,在分析局限性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提出新的观点和设想。例如,学习拉马克的进化观点时,用现代遗传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就会发现,虽然存在着理论证据和许多事实证据证明生物个体“用进废退”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定向变异,定向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因而在进化上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不能用个体身上“用进废退”的事实证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5主题学习策略

CAI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与第六代导演的现实题材作品相比,当下青年导演们的现实题材影片没有第六代早期作品中的青春叛逆与先锋气质,没有他们对现实“原生态”式客观记录的美学追求,也没有他们转入“地上”之后所延续的客观、冷峻风格。当下青年导演的现实题材影片,一开始便将镜头对准当下社会的普通人,以或荒诞、或戏剧化、或超现实的情节叙述,展现他们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讲述他们的青春梦想与现实际遇。虽然,同样关注的是当下现实社会底层的人,但与第六代导演作品客观记录社会“边缘”人物相比,青年导演现实题材影片的情节所体现出的后现代式的独特氛围,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特别是《钢的琴》、《Hello!树先生》等影片,能够赢得更多80后、90后观众的共鸣。没有经历第五代少年时期插队的人生磨难,没有遭遇第六代改革开放初期内心的躁动不安,成长在新时期较为优越物质条件下的青年导演,他们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培养出了他们不同于前辈的玩世不恭的“痞气”与天真浪漫的“傻气”。这种“痞气”与“傻气”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为一种当梦想遭遇现实时而“不择手段的”一种荒诞性。这种荒诞因源于对梦想的执著而令人折服,因忠实于对现实的复原而让人感到沉重,从而产生了“笑中含泪”的喜剧效果,这是这些影片赢得当下年轻观众喜欢的主要原因,如标志着张猛个人风格形成的影片《钢的琴》。

影片《钢的琴》讲述了一个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的父亲,为了争得对女儿的抚养权,在买钢琴无望、偷钢琴无果的无奈之下,选择发动亲戚朋友造钢琴的故事。影片以大段的灰暗色彩与老胶片式的泛黄色彩,整体营造出了现实的黯淡氛围,却又在时而忧伤,时而怀旧,时而欢快的音乐中调侃着这种黯淡。对于生活在当下的像陈桂林和他的朋友这样的一群人,时代已经将他们抛向了社会的边缘,他们就像影片中贯穿始终出现的那两根烟囱,属于已经逝去的那个年代。就如同贾樟柯电影《二十四城记》中所讲述的那样,对于420厂的员工而言,昔日的青春年华,昔日的成就与荣耀,早已被裹挟在社会变迁的滚滚潮流中,一去不复返。然而,该片与《二十四城记》的不同之处,也是该片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影片并未像《二十四城记》那样,仅仅停留在对现实的复原上,而是以积极的态度,用具有荒诞气息的故事情节调侃着这种现实。影片中像陈桂林这样的一群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面对残酷的现状,并没有因为自身的社会身份的边缘化而悲观绝望、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积极乐观地与生活、与命运抗争。如片中“汪工”在职工的动员会上所说的,烟囱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一个被我遗忘了许久的老朋友,当有一天听说他要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就在我的身边。……,时光荏苒,社会变革,如今为了时展的进程要求他离开,我们总要试着做点什么。”因而,片中出现了在缺工少料的情况下,陈桂林依旧发动亲戚朋友造一架钢琴这样富有荒诞意味与戏剧性的情节。尽管影片的结尾父亲陈桂林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造出了一架钢的琴,却还是以失去女儿的抚养权而告终,就像众人的联名请愿也未能阻止烟囱被爆破拆除一样。影片结尾处这种让理想最终回归现实,让梦想破碎在现实面前的处理手法,意味深长。可以看出,青年导演们的现实题材电影中所追求的现实,已不再是完全客观再现的现实,而是揭开现实外表之后的更深层面的真实。侧重于展现当下社会底层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的《钢的琴》如此,探寻当下社会底层人精神困境的《Hel-lo!树先生》同样如此。

影片《Hello!树先生》中的“树”是东北小县城里的一个汽车修理工,因为一次工作意外烧伤了眼睛而被辞退,从此,无所适从的“树”走上了非正常人的生活轨道。失业后的“树”开始在村里晃荡,他时而上了村里的面包车,时而上了朋友的摩托车,时而上了同学的小车,企图寻找点事做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这种看似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生活,折射出的是在现实压抑下的“树”难以走出的精神困境。影片中的“树”多次出现幻觉,看到夜幕中父亲围着火堆徘徊,看到父亲失手杀死哥哥,看到哥哥带着女友回来参加自己的婚礼,种种幻觉的出现正是“树”精神孤独的一种心理呈现。他在不断地从朋友那里寻找工作的机会,从女朋友那里寻求一种情感的寄托,希望通过生活的忙碌来摆脱精神的压抑与孤独。片中的“树”精神世界的压抑,一部分源自于现实生活的困境,另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则源自于生存压迫所形成的无形压力。片中的“二猪”通过自己与姐夫村长的关系开矿办厂,通过侵吞公有矿产资源而中饱私囊。盛气凌人的他横行霸道,甚至在不告知对方的情况下,以掠夺的方式占有了“树”家里的田地。在母亲的责难下,弱小的“树”在朋友的婚礼上,企图借酒后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不满,却不料惹来更多的欺辱,以至于跪倒在“二猪”面前,尊严尽失。对于“树”而言,潜意识当中这种因生存压迫而产生的无形的精神压力,对其构成了不小的打击。现实生活的压抑与黯淡,使得他倍感孤独与绝望,就如同他无意中所说出的那样:“活着没意思”。

承受着精神孤独与压抑的“树”,在自认为比自己略低一头的兄弟“三儿”面前因婚车的事发泄不满,却遭到“三儿”更为猛烈的反抗,在这样的身心双重打击下,“树”变成了半疯癫的状态。影片以此为界点,由前半段现实与幻想的呈现,转向了后半段现实与超现实的交叉叙述。影片《Hello!树先生》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少有的探寻当下人真实精神状态的影片,正如德国电影人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曾指出的那样:“与其说电影反映显见的信条,不如说它反映的是心理习性(psychologicaldispositions)———那些多少会向意识维度延伸的处于集体心理深层次的东西。”[1]从该片中的“树”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影片中的“树”是时代的缩影,是当下中国社会底层人的缩影。在当下社会日益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现实面前,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又何尝没有面对像“树”一样的精神困境呢?尽管该片存在着叙事层面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影片后半段超现实叙事的部分,让很多人开始感到迷惑,不清楚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但这无碍于它在探寻当下人们真实精神状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二在当下青年导演的现实题材影片中,对于作品表现形式的革新,是这些影片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这些作品大都舍弃了现实题材影片所惯用的以客观视点客观记录现实的手法,也舍弃了用固定长镜头与景深镜头来营造真实感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客观视点的自由切换,以及大量的运动镜头与歌舞片段所形成的愉悦视听感受。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迅猛变迁,处于当下消费型社会语境中的电影观众,在进口大片与国产大片的视听刺激中,早已习惯了视听奇观与视听快感所带来的观影体验,形成了既定的一种审美期待。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说的,“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2]。因此,坚守长镜头理论来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的方法,对于当下票房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是不明智的,尽管它是最能体现着电影本性的方式。2006年赢得“金熊奖”的《三峡好人》,在票房上却输给《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最好的例证。青年导演们显然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一开始他们便将自己的现实题材作品呈现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视听氛围中,用简洁的电影语言来讲述略显沉重的主题,并将大段的歌舞穿插其中,如影片《钢的琴》。

影片《钢的琴》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应当归属于其形式上的成功。影片在镜头语言上与声音语言上的大胆革新,使得这一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幽默而不失深刻、轻松而不失庄重的风格特点。具体而言,首先,影片在镜头语言上将大量运动长镜头穿插在固定镜头之间,从而有效地形成了视觉上的流畅与动感,避免了固定长镜头可能造成的视觉疲劳。其次,在声音语言上,影片将富有动感的摇滚音乐,具有忧伤、怀旧气息的前苏联歌曲,上世纪80~90年代红极一时的通俗歌曲,以及经典游戏音乐等等贯穿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并且将这些音乐各自不同的情绪特点与片中不同情节片段里人物不同的情绪特点,或结合、或对立起来,从而形成了影片时而怀旧、忧伤,时而幽默、搞笑的特点。这是影片《钢的琴》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影片,能够赢得众多市场观众认可与好评的重要原因。

此外,肖央导演的短片《老男孩》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该片流畅的镜头语言与大段的背景音乐、歌舞场面的呈现,也很好地克服了现实题材影片本身在形式上缺乏吸引力的不足。作为一部只有43分钟的短片,《老男孩》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爆红网络,确实不容忽视。反观影片内容,其实,讲述的是一个略显平淡的青春故事。但是,影片之所以能够赢得网友如潮的好评,除了片中着重渲染的、能引起青年观众共鸣的“80’后记忆”,与感情充沛、倾述性强的主题歌曲之外,影片灵活多变的镜头语言与多次出现的歌舞场面,也是影片感染力、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对于身处于当下狂欢时代的电影观众而言,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长期浸染,养成了人们碎片化的思维习惯,微电影、微博等“微”现象的盛行就是最好的例证,而这也是人们浮躁心态的根源所在。因此,人们不再愿意花钱去影院观看一部形式上呆板、凝滞,情节上枯燥、乏味的影片,而《老男孩》中简洁的镜头、灵活的拍摄角度与近乎恶搞式的歌舞场面,就很好地解决了现实题材作品所经常遇到的这一问题。虽然,片中通过出租车内的广播来标志时代特征、渲染时代环境,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不断穿插来叙述不同时空故事的方法,还略显生硬与稚嫩,但作为时下颇受好评的青年导演,其不断走向成熟的个人风格也是让人充满期待。

CAI论文范文第6篇

现行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弊端

(一)中央政府层面出现的问题

1.在财政支出方面出现的问题。财政投入数量不足。首先是中央政府财政投入少。如国家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以来,对群众植树造林给予7~10元的定额补贴未随物价上涨而上调,造成实际投入下降。其次是地方政府资金过少,难以推进生态建设。如贵州省按其“林业科技推广规划”,从1996~2010年,共需投入林业科技资金3亿多元,平均每年2000万元,但1997年财政投入仅471万元。地方政府缺少了造血功能,是没有办法合理输出的。

2.财政收入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是我国缺乏独立的生态环境税。我国没有出台真正的生态环境税,有一些直接与生态补偿有关的财政收入,如生态环境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但费相比较于税而言,多了惩罚的性质,少了激励的作用。二是涉及生态补偿税种太少。现存的税种,名目少,设计粗糙,会造成污染的消费品得不到制约,稀缺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使用。

(二)地方政府层面出现的问题

1.地方政府服务能力局限。由于区域边界的存在,造成了区域的公共财政收入只来源于本区域,故区域财政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严格限定在本行政区域内。河流、矿区、森林等存在跨不同区域的资源,就会产生治理的权责问题。

2.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存在局限。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的局限表现为收入与支出责任的不对等。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需要资金为基础。国内外倾向于用政府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来分析说明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财政政策的措施

(一)财政投入政策

1.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财政应增加对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区域性、流域性污染防治,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应用的投入;重点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流域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应运用非直接补偿的手段,如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物价补贴等,对节能减排、清洁环保的产品和项目予以大力支持。

2.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支出项目约30项,其中具有显著生态补偿特色的支出项目如退耕还林、沙漠化防治、治沙贷款贴息占支出项目的1/3,但缺少专设的生态补偿科目。因此,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要增设生态补偿项目,用于部级自然保护区、部级生态功能区的建设补偿。

3.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现行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转移支付的方向多为纵向,即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的。应建立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以及流域上下游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

(二)相关税收政策

1.调整资源税。⑴扩大征收范围。一是征税范围应将海洋、湿地、滩涂、淡水等须加以保护性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列入纳税范围。从而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二是开征森林、草原资源税,以避免因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破坏。三是将稀缺性的可再生资源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⑵完善计税依据。对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的合理配置应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以开采量为计税依据,设计合理的定额税率。在这一层次上解决的是绝对地租的分配问题;第二,以销售价格为计税依据,设计合理的比例税率。在这一层次上解决的是相对地租的问题。⑶调整税率。在税率方面实行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即先在开采或生产环节实行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之后在销售环节根据销售价格再实行比例税率从价计征。对环境危害较大的消费品,如汽车、手机、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包装物、镍镉类电池、含磷洗衣粉等列入征税范围,并对危害较大的产品课以重税。同时对使用新型或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交通工具实行低税或免税。

CAI论文范文第7篇

辽宁省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该领域仍然存在思想观念滞后、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单一、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等问题。较为突出的有:文化建设缺乏原创意识,文化领域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传统文化资源转化率低,文化建设结构不合理,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制约辽宁省文化建设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文化创新投入体制不完善、文化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的缺失、文化创新人才支撑不足、文化建设制度创新需要加强以及体制机制、思想认识方面的障碍。而以上这些制约因素的形成,都与该领域的财政政策不足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一)财政支持文化建设发展的总量不足尽管辽宁省财政对文化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就总体而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仍显不足,作为衡量文化建设投入的两项重要指标,即文化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文化事业支出占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的比重都偏低。

(二)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首先,在财政投入的用途上,工资等维持性开支所占比例较高,而用于发展文化建设的经费严重不足,因此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其次,财政支出项目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有限的财政支出未能全部用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

(三)财政投入的城乡、区域结构失衡辽宁省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无论是经费的基数,还是经费的增长速度,都存在明显差距。从城乡结构来看,省会沈阳及其它中心城市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较多,增长较快;而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地区则长期缺乏必要的财政投资,文化建设的资金缺口比较明显。

(四)公共财政在促进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定位模糊地区文化建设主要由公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部分组成。公共财政对这两方面发挥的作用应当有所区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依托,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等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当以市场调节为基本手段,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通过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为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努力促进文化产品产业化。

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包括:对于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发挥长效激励作用,针对文化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适用范围、时效有限,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驱动力;税收优惠力度偏小,难以成为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增长点;公共财政的扶持在社会实践中主要偏于实力比较强大、拥有雄厚政治资源的国有文化企业或国家控股文化企业,而对于比较弱小、相对更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文化企业扶持力度较小。在无形资产难以有形质押的情况下,相对安全的投资对象必然获得有限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金融资本的青睐,愈是资金困难的民营中小文化企业获得融资愈是困难。“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二、优化辽宁省文化建设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基于前文分析,辽宁省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文化建设支出占科教文卫事业支出比重都偏低,因此,应当逐年加大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绝对量,提高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同时应当进一步拓宽文化建设投入来源渠道,重视文化事业费等专项用于文化改革发展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省内具有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文化项目,对省内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文化项目,对知名文化品牌和具有领军、先导作用的文化项目,对文化与科技相融合、代表文化产业发展潮流和方向的新兴创新型文化产业,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事业应当予以重点扶持。

(三)加强文化领域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最新科学知识和精湛专业技能的文化人才。文化建设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增强文化建设“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文化人才的培养。因此,财政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应当协调文化、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文化人才工程”,鼓励各类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要制定优惠资助政策,拓宽引进人才渠道,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文化人才来省内发展;扶助省内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和文化艺术类专业,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项财政资金鼓励基层文化骨干人员进修培训。

(四)促进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不断丰富,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高端技术作为文化建设的动力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决定了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文化传播的效果,提升文化建设领域的科技研发能力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辽宁省应当运用财政手段,着力增强文化科技自主创新,促进辽宁省文化建设发展的社会支撑平台建设,加强文化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加速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各文化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

CAI论文范文第8篇

(一)对艺术人才培养观念进行更新

艺术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首先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即重视对学生差异的尊重以及创新潜能的挖掘,在学生专业发展中重视从艺术的创造、表现和演绎等多个方面发展学生特长。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创新艺术人才所具有的艺术思维与艺术观念,是提高创新型艺术人才质量的关键。从文化产业方面来看,这种理念的更新对于推动保定市文化产业质量以及生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定市艺术类高校应当转变千篇一律的教育观念,通过将艺术创新理念渗透到学生教育工作中来推动学生个性化特征的突出,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单纯的学习艺术技术向探索艺术精神和艺术思想转变;其次,艺术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保定市艺术人才培养发展来看,保定市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应当实现专业基础教育、创新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并在明确全面推动艺术人才专业知识构建与专业能力构建目标的基础上为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是推动艺术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与保障,艺术人才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素质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才智、灵感和创造潜能,同时直接影响着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与成败。而专业基础教育则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本学科内的其他知识作出有效探索,从而使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发展具备可能性。

(二)保定市艺术类高校要积极构建与文化创

意产业园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构建产学研结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文化创业产业园中的文化商业活动包括文化创新、文化投资、文化管理、文化生产性服务等,并且涵盖了动漫游戏、影视艺术、广告设计等多个行业,并且文化创业产业园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型艺术人才需求。从高校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关系来看,保定市艺术类高校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园输送更多人才,而文化创新产业园也可以作为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发展艺术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创意产业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保定市艺术类高校应当积极寻求与文化创意产业园之间的合作,并在这种合作基础上逐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探索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邀请文化创意产业人士到高校做主题报告来强化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宣传保定市文化产业典型来创造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氛围;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来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岗位,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创新水平;高校利用自身学术资源、科研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转化,并为企业进行服务,从而确保在合作办学中让高校与企业获得双赢。

(三)保定市艺术类高校应当重视评价政策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