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耕文化在炎帝农耕文化园中运用探讨范文

农耕文化在炎帝农耕文化园中运用探讨范文

时间:2022-03-14 10:00:58

农耕文化在炎帝农耕文化园中运用探讨

摘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的体量、空间组合、立面处理、屋顶样式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形态,然而这些因素又受环境、文化、技术等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炎帝农耕文化园受荆楚地理环境、荆楚文化及炎帝神农人文等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荆楚特色的建筑形态。本文以炎帝农耕文化园为案例,深入分析农耕文化在炎帝农耕文化园中的应用。

关键词:农耕文化;炎帝农耕文化园;建筑形态

1传统建筑体量尺度的控制

建筑体量的尺度不同,会导致建筑空间和形态的不同。尺度是不同的建筑空间规划,与建筑整体、建筑空间内的各个要素和实用性能等息息相关。尺度不同,不是建筑实量的反映,而是建筑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周边环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设计者在炎帝农耕文化园内的炎帝神农故里景点设计中,保持着炎帝时期的建筑的体量和风貌。由于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的不同,炎帝神农故里景点的建筑体量略有缩减,但尺度适宜。这也说明建筑受环境的影响,其尺度会有所不同,同时也体现出建筑尺度的协调性尤为重要。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新修建的炎帝农耕文化园只有在建筑尺度上与传统建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体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炎帝农耕文化园内也有部分单体建筑,其尺度容量较小且形态简单大方,它们同样传承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形态尺度,将外形尺度进行了还原,使其富有传统的建筑气息。炎帝农耕文化园内的陶冶酿萃景点建筑就是很好的证明。陶冶酿萃的各个作坊是以间为基础的,平面是以奇数间组合而成的。从建筑的整体性来看,建筑布局是对称的,中心间的面积大于两边,并依次进行缩减,较为对称的建筑平面布局给人一种韵律感。陶冶酿萃的单体建筑开间以3.6m为主,其他的则是4.2m或3.3m;廊柱统一以1.8m为基础模数,进深为7.2m;进深方向的混凝土布架模数为0.3m,较大的屋架是以1.2m为一步,较小的屋架或出檐则以0.9m为一步。由此可见,陶冶酿萃景点建筑的整体体量尺度特征是以小巧宜人为主。

2传统屋顶的有机组合

在建筑形态的构建中,屋顶是构成建筑形态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传统建筑审美观念的核心,屋顶还在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中被称为第五立面。建筑立面的形态美观深受屋顶组合的影响,如屋檐的深远、曲线优美的檐口等,这些屋顶构件组合成具有奇特艺术气息的视觉效果。设计者在屋顶设计中,将屋顶构件有机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呈现屋顶形态丰富的艺术魅力。此外,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屋顶的组合形态还代表建筑的等级之分。因此,建筑屋顶的组合形态既能代表建筑地位的主次,又能呈现出屋顶外部空间的层次感。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中,屋顶的形态丰富多彩,主要有攒尖、四阿顶、硬山、歇山、悬山等不同屋顶形态,外加各式各样的形态组合。农耕文化园内的建筑风貌由祭祀风貌过渡为田园风貌,因此设计者在建筑屋顶的设计上也是围绕祭祀风貌和田园风貌进行组合设计的。设计者在屋顶的设计方面,实现了屋顶设计与建筑祭祀风格的同步。在炎帝农耕文化主导的建筑环境中,建筑是以祭祀功能为主的,呈现出建筑庄严雄浑的古风风貌,且建筑形制规整,凸显建筑较高的等级。设计者以炎帝神农为背景,以秦汉时期的建筑风貌为主导,经过多种资源的研究分析,将炎帝农耕文化园内的主馆屋顶设计成四阿顶和攒尖。从我国秦汉时期的建筑来看,其主要是以荆楚文化为主,具有深远的屋檐、沉稳的屋顶特色。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以悬山为主要田园建筑风貌,使其对四阿顶的屋顶进行点缀。建筑屋顶形态的结合,不仅关系着屋顶的形式,而且关乎其组合方式。屋顶的组合方式各有不同,设计者将对比度较强的屋顶形式进行穿插组合,或使用重檐,呈现出建筑形态较强的艺术气息。设计者在农耕文化园中的屋顶设计中,结合建筑主体设计的不同,运用多种不同的屋顶组合形式,以一字形和院落屋顶形态为主。设计者在文化主馆的屋顶设计中主要使用了两种基础元素:一种是悬山方式,另一种是四阿顶方式。设计者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对两种基本元素进行创新,最后以不同的屋顶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且使建筑充满传统建筑艺术的古朴气息。在整个设计创新过程中,设计者运用一大四小的轴线对称布局,使建筑布局严谨有序。一字形建筑布局的开间数量居多,扩宽了主体建筑面积。如果设计者在建筑布局上只采用一字形的建筑布局,那么建筑整体会失去灵活性。设计者在主馆设计中充分运用了建筑体量的局部设计,使得建筑屋顶被平屋顶的镂空廊架划分为主体屋顶和两个小单元屋顶。设计者运用相同的屋顶形式,将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屋顶进行组合,并将主体屋顶进行拆分组合,以此凸显屋顶形态的层次。在主体屋面的设计上,设计者以悬山的山墙面为主,与主馆入口的廊檐和四阿坡檐加以组合,从而形成重檐屋面。两侧的屋面分别使用的是悬山与四阿坡檐,有序的高低变化形成丰富的主体屋顶空间。在两侧的小单元屋面设计中,设计者使用的是四阿顶形态,出檐平缓且深远。设计者运用不同的屋面设计,使屋顶体量给人一种纯粹的感觉,而一字形能给人层次分明且多样的视觉效果。设计者在U形院落屋顶设计中主要运用了组合交替方式,利用建筑院落围合成屋顶形态。两个小建筑单元在通过柱廊和屋顶组合形成U形院落,坡形廊柱的一端与主体一侧的平檐口结合,另一端与小建筑单元屋顶交替在一起。两个小建筑单元的屋顶以四阿顶为主,在经过设计者的灵活运用下,入口侧面以山墙面呈现在人们面前,再加上廊檐坡檐的组合,形成形态丰富的屋顶形态。此外,设计者在侧院落的入口屋顶设计中将坡檐加以适当延伸,以此凸显屋顶的层次感,同时使其与小建筑单元的入口相协调。设计者在屋顶设计中运用了不同的屋顶形态,将其进行拆分和重组,使建筑整体的大屋顶被合理拆分成小屋顶,从而呈现出我国的传统建筑风格。除此之外,炎帝农耕文化园内的其他建筑屋顶也都存在各种屋顶形态的拆分和组合。比如,设计者在设计市井商贸文化街的屋顶时,使用的是分段方式,将不同的屋顶形态进行灵活转变,再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使市井商贸文化街的屋顶给人一种庄严传统的视觉感受。设计者在其他院落型建筑屋顶的设计中,通过运用不同的屋顶接触面和接触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屋顶形态。

3传统特色的立面形态组合

传统建筑的整体构成要素分别是屋顶、屋身和台基,这三要素也是建筑形态的基本要素。建筑的屋身是最直观的,人们首先看到的也是屋身的形态。在传统建筑中,影响建筑立面形态的因素较多,建筑中的承重构件立面决定屋身立面的基本形态。因此,墙和门的围合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者通过装饰各种建筑形态,使建筑以主次分明和虚实相接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设计者在炎帝农耕文化园中的建筑设计主要以荆楚建筑文化为设计背景,以炎帝农耕文化为依托,使得文化园内的建筑群具有鲜明的传统建筑特色。传统古朴的建筑立面形态,让人充分感受到荆楚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特色。

(1)从建筑构架形式来看,设计者将荆楚建筑特色中的穿斗、抬梁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在满足园林景观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再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另外,设计者运用现代建筑技术的混凝土框架,将传统建筑技术的穿斗、抬梁加以结合,形成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立面形态。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建筑的立面形态与建筑平面的柱网息息相关。设计者在炎帝农耕文化园的主馆正立面设计中将中间一个大主体、两边一个小单元组合成一字形的建筑主体布局。两个小单元的建筑立面是以五开间的形式展开的,并以开敞的柱廊、建筑主体相连接。主馆整体的建筑立面以五大开间展开,廊檐、廊柱和两边八小开间虚实相接,呈现出主次分明的整体立面形态。在主馆建筑的背立面,主入口设计有柱廊和坡檐。四个小建筑单元的立面形态分别为三开间和五开间。从主馆建筑的整体立面形态来看,它是以主体为中心的一台一殿和多台成组的立面形态。此外,设计者在主馆建筑的立面造型中使用了各不相同的廊式布局,如具有传统形式的双坡屋顶廊柱、坡檐组合的廊檐及现代平顶敞开式的廊柱等。如此丰富的柱廊空间提升了建筑立面的观赏性。排列整齐的廊柱将建筑立面进行划分,使建筑立面富有较强的韵律感;同时,屋檐和坡檐的高效结合,将建筑立面的层次感凸显出来,丰富了建筑空间。

(2)建筑墙体、门和窗的立面形态。建筑立面的主要构成元素便是墙体,设计者在农耕文化园中的墙体上将井干和穿斗加以组合形成建筑立面形态。穿斗建筑构架主要运用在建筑山墙面上,主馆建筑的立面就是以山墙形式为主,在主体建筑立面可以看见大量的山墙置于立面中。多数设计者使用的是木质建筑材料和现代玻璃建筑材料,配合井干建筑形态和穿斗建筑形态,塑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立面形态。设计者先以立柱为建筑立面基础,用立柱将建筑立面进行横向分隔,形成穿斗结构的立柱形态。在立柱横向分隔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根据相应的尺度,利用木枋进行二次分隔,使横向的木条与建筑立面产生适当的联系,就像穿斗与穿枋之间的联系一样,让立柱与立柱之间产生连接。横向木条的层层叠叠形成了建筑立面的肌理,加上传统建筑构件、木结构墙体和玻璃等建筑元素,使建筑立面呈现出虚实相接且疏密有序的效果。此外,门窗对建筑立面也有一定的影响。设计者在农耕文化园内的建筑门窗设计中,主馆门窗以直棂窗为主,加上现代建筑材料的分隔和重组,使建筑既富有传统气息,又充满现代艺术。在主馆的入口处,横竖线将整块玻璃分隔开来,使其与传统建筑吻合的同时,还与周边环境相互辉映。炎帝农耕文化园主要以文化主馆建筑为代表,其建筑立面形态也多与主馆建筑立面相呼应。设计者从建筑文化的构架、门窗、墙身、材料等方面出发,以荆楚地域性建筑特色为基准,运用各种建筑技术,将炎帝农耕文化园的建筑立面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立面形态,实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4其他古朴原始的形态体现

建造炎帝农耕文化园的目的是,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同时展现我国地域性的建筑特色。在农耕文化园中,除了建筑群体富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外,还有许多地方也富有文化气息。这些文化元素都是以我国炎帝文化为背景和以荆楚地域性的民间文化为特色,让炎帝农耕文化园更加符合原始形态。我国许多聚落遗址都有关于炎帝时期的穴居和巢居等较为典型的传统建筑形态。穴居和巢居一般将建筑平面控制在5~7m,其高度不超过4m。建筑材料一般以木质结构为主,加上传统建筑技术绑扎法,使建筑形成低矮的建筑屋身、较大的建筑屋顶和山墙面,最终形成古朴的传统建筑形态(见图1)。设计者在农耕文化园设计中,将独具特色的巢穴建筑符号运用在园内的建筑群体上,使园内建筑群充满了传统建筑艺术气息的古韵之味。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独具荆楚特色的巢穴建筑群。此建筑群分别建造在两座小岛上,小岛与小岛之间以吊桥相连接。小岛上的建筑保留了我国巢穴遗址的原始建筑形态,小房子以大房子为中心分布在各处,且每座建筑进深都保持在5m内。有的建筑是双坡大屋顶的建筑形态,其入口立面以山墙面为为主,屋身矮小,以茅草和竹子等为建筑材料;有的建筑是四阿顶的建筑形态,此类型的建筑较为原始古朴,没有其他建筑装饰。此外,设计者在文化主馆的建筑立面设计中也充分运用了山墙面建筑技巧,主要体现在展览馆的中心部分、正立面入口及其他两个小展览馆中,没有对出檐较深的大坡屋顶进行过多的建筑装饰,且将穴居绑扎运用于屋脊之上,使建筑充满了炎帝古风韵味。

参考文献:

[1]佚名.黄秀农耕文化园:一个富有特色的“家”[J].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22).

[2]艾超,李文颖.供应商精细化管理探索[J].民航学报,2020,4(5)

[3]郭震.浅析农耕文化背景下的炎帝神农图样[J].艺术家,2020(7).1

作者:刘纯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耕文化在炎帝农耕文化园中运用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jzwhlw/7537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