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空间优化研究范文

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空间优化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18 10:26:34

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空间优化研究

电子信息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以及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进行加工处理,传递与服务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集合体,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是狭义的信息产业[1].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布局[2-3]、空间演变[4-5]、影响因素[6-7]等方面.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省发展最快、实力最强、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主要分布于福建沿海地区,近年来对福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目前发展来看,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结构优化亟需进行.

1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1技术是关键性因素

技术由于具有相互依存、累积和不可逆转的特征,从而影响了生产过程的性质、结构和组织,进而影响了区位决策[8].技术变化是非线性的,其有螺旋式循环波和加速度[9],每一个技术波都会带来产业区位的重大变化,近代的工业技术波和运输技术波导致大工厂集聚的区位;20世纪以来的高技术波导致扩散的工业区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波必将带来信息产业的新区位.先进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极为短暂,因此,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活动区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1.2传统区位因素的延伸

1.2.1决策者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宏观调控的加强,政府和大公司成为生产组织形式的主导因素.集团决策、政府和大公司的行为在电子信息产业区位的选择和确定中的影响逐渐扩大,高额利润仍是政府和大公司在区位决策中的主要目标,但也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考虑.

1.2.2集聚因素集聚区位是相对于分散区位而言.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智力资源是创新的根本.高质量劳动力在良好的综合环境中可尽显其才,同时优越的综合环境接近于大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由此产生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位,而先进制造业、低技能装配和测试的分工所需的一般技能劳动力的地理分布较为广泛,形成比较灵活的产业区位选择.

1.2.3市场因素电子信息产业有多重生产工序的特征,生产过程的地域分工使得产品的生产与客户需求的关系成为产业获取高额利润的一大因素.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效益突出.因此,在区位决策中,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关系和市场特征的分析成为前提.

1.2.4对通讯网和运输网的易达性发达的通讯网和运输网结合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环境减少了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化效益所适用的城市规模差异,集聚化效益在较小规模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也可获得,从而降低了大都市的集聚性.因此,通讯网和运输网在越大范围内可达,产业区位选择越具有弹性[10].

1.3新区位因素由于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在特征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依赖,出现了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区位因素.

1.3.1技术创新信息的易达性技术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先获得技术创新信息者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技术创新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大公司的R&D机构、工业综合体R&D机构、政府R&D机构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故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和各种R&D中心附近的集中布局.

1.3.2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创新与风险并存的产业.风险资本的获得是产品创新的必备条件,风险资本的投资区成为产业的集中区,而易获得风险资本的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各种R&D中心等技术创新信息源地.

2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分析

2.1空间结构特征根据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统计,采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池制造和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业,这三个代表福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度部门产值为指标.根据福建省2004年和2009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福建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表1).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在福建省发展的实际水平,将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地区定为优势区,0.8~1之间的地区定为潜在优势区,小于0.8的地区定为劣势区.从整体布局上,福建电子信息产业有90%以上分布于沿海地区.2004年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区位商差距较大,最大和最小区位商的差值达3.75;区位商大于1的地级市有厦门市和福州市两个;除福州和厦门外的四个沿海地级市的区位商均小于0.8,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处于劣势,其中区位商最小的是宁德市,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区域专门化水平差异较大.到2009年,区位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增至4.07,最高的厦门为4.14,最低的宁德增至0.07,莆田市的区位商变化最大,达0.77;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变化值大小基本上与区位商大小成正相关.区位商大于1仍为厦门和福州两个市;0.8~1的地级市从0个增加至2个,分别是漳州和莆田,填补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潜在优势区的空白;0.8以下的有泉州和宁德,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劣势区.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专门化水平普遍提高;福建电子信息产业极端差距增大的同时,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水平差异在逐渐减小.2009年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区在五年的内的发展速度较快,专门化水平最低的宁德市发展最慢,省会城市福州发展速度虽低于沿海平均水平,但其与厦门同时成为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集中区.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化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区域内部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布局已成雏形,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呈哑铃状走廊.

2.2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2.2.1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度区域相差悬殊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省内最有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90%以上;福州、厦门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90%.福建沿海的福夏IT走廊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之一.近5年来,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平均递增率为16.7%,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产值637.18亿元,净增51.41亿元,累计完成销售产值达622.01亿元,初步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1].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融侨技术开发区以及福州市内的福州软件园.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厦门岛内.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厦门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电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2.41亿元,占厦门地区生产总值的64.9%.2009年,漳州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产值127.7亿元,位于全省第三,泉州、莆田、宁德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总值都居于其后,四个市电子信息产业分布只占沿海地区的10%~20%.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促成了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福州市是省会城市,厦门市是我国经济特区之一,两个特殊区域获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两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较优,拥有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接近本省最大的交易市场,为市场经济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的空间.(2)劳动力资源丰富,且高质量的劳动力多来源于大城市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厦门和福州的高校占了全省的64%,较有知名度的高校全部集中于这两个地区.福建省的两个软件园分别是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集中了大部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3)风险资金和创新技术信息的获得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福州、厦门更容易得到产业发展的风险资本,同时两市处于创新技术信息源地,拥有了充足的原动力.

2.2.2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经济效益偏差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福州以显示器件、网络终端为主,厦门以电脑、移动通信、数字视听、LED为主,泉州以微波通信为主,漳州以智能小家电、数字视听、LED为主,莆田以电子计算器和中小屏液晶显示器为主的发展格局.如华映光电、冠捷电子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戴尔、实达为龙头的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集群;以华夏、日立数字媒体为龙头的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以夏新为龙头的移动通讯产业集群以星网锐捷为龙头的网络通讯产业集群,以灿坤为龙头的智能小家电产业集群.2009年沿海各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地区福州、厦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的园区布局.如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福州)显示产业园和福清融侨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福清)显示产业园,以及福州市内的福州软件园.其中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是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市科技园区“一区三园”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园,目前已开发面积只有6km2,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637.18亿元;完成销售产值622.01亿元;完成出口产值417.00亿元;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业销售利率分别为5%和7%,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偏低.泉州、漳州、莆田内部IT产业的园区布局已成雏形,但空间集聚效益远低于福州市.泉州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江南片区和南安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园.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布在龙海龙池开发区、南靖万利达工业园、漳州金峰北斗工业区,其中漳州龙海龙池开发区已有一定规模.莆田市于2002年成立了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产值62.5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48%.宁德市该产业相对较薄弱,分布较零散,不成规模.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虽已初步形成,但受地方政府单一考核机制和行政分割的影响.各市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只顾及发展速度而不讲效益,只顾及局部而不顾全区域整体发展,加剧了地方投资、项目争夺矛盾,从而促成了地区间的产业布局基本雷同现象.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与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比,总体水平处于靠后位置,同时其协作配套、生产制造环节十分薄弱,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短小,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经济效益较低.

2.2.3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力度弱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总量虽然已跃居全国第七位,但无论从经济效益、企业数量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比,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处于较靠后位置.这与福建省的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经济状况有较大关联,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力度薄弱.福建省地形闭塞引起交通不便、物流不畅等问题.且与台湾岛隔海相望,过去台湾与大陆处于紧张局面.目前局势缓和,但全省的经济发展起步晚,经济水平较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相比滞后.201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比例为9.5∶51.3∶39.2,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的比例偏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处于行业的高端部分,是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对风险资金和高质量劳动力的需求大.而闵地软件创新专业人才和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极缺,企业发展的领头人更是凤毛麟角.全省集中于沿海80%以上的高校中,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专业的设置少且不成熟,设立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短缺,风险资金的获取量少,创新研究力度不足.智力资源的短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福建省绝大部分外资企业的科研机构都设于境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2000年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和环境的约束因子隶属度分别为0.669、0.5131,都处在轻警状态[12].产业的科技、经济和环境的关联作用偏小,未能较好地结合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促动作用.在政策方面,政府部门每年都有出台产业相关文件.如200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意见,政府给予了一定的产业发展资金配套扶持.虽然政府层面有做出相应的宏观调控,但是政策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困难.

3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3.1优化建设专业园区,协调各区内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可分为以专门从事新产品创造生产的集中式布局和以装配工序生产为主的分散式布局.对于各区内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选择一种较优的模式,即以专业园区的建设为载体,选择与各区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电子信息产业类型入驻园区,定位好各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发展成相应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1.1集中式布局区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中,集中式布局区应位于基础设施环境相对优越、智力资源较为密集的福州、厦门两市,同时两市相对处于创新信息源地和风险资本易达的区域.结合两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有基础之上,重点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等软件业、芯片制造业等:(1)2007年,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位于福州市区)和国家(福清)显示器件产业园(位于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两大重点园区,销售收入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85%以上.两个园区主要发展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显示器产业链相对较完整.福州市应以这两大园区及福州软件园为载体,加大对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企业和显示器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设立相关重点发展项目.(2)2010年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2.41亿元,占厦门地区生产总值的64.9%.厦门市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光电产业产业链相对完整,光电产业的发展基础较为优越,通讯产业在厦门电子信息产业中也占有很大份额.2007年厦门市的动漫产业企业由2006年的21家增至36家,同比增长71.4%,发展迅速.厦门市可延续原有的两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将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的动漫产业设为又一个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形成以厦门岛内为核心连接岛外同安区的空间格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厦门市信息港及重点大学的优势,进一步建设好厦门软件园,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3.1.2分散式布局区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四个设区市应在原有产业基础之上,重点发展以装配工序生产为主的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电子信息产业:(1)2007年,漳州市小家电行业实现产值58亿元,占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近一半,是漳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漳州市应将智能小家电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建设以漳州龙海龙池开发区、南靖万利达工业园、漳州金峰北斗工业区为核心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引入相关的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将全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电子信息产业是泉州市新兴产业,微波通信和光伏产业是泉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大部头,相关的骨干企业占了全市电子行业的65%以上.可加强江南片区泉州微波通信园和南安霞美镇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同时带动部分新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更加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力争建立“基础技术研究-新材料-功能模块-通信整机-系统优化”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莆田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辐射能力弱,可在莆田市区发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莆田市已有的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如电子表、计算器、小型液晶显示器等.目前,应当立足根本做好装配工序环节,并逐步向高端电子产品生产靠近.(4)宁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总体经济水平低的情况下,其电子行业中成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可从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起来.

3.2紧密连接沿海IT走廊,增强产业空间集聚效益针对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存在区域支撑不强、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配套能力弱、产品的产业链存在同质现象[13],建议从产业集群层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结构.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关联企业在一个区域的集中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在其产业发展的初期,注重园区的建设,合理选择园区所适应的产业,进而确定个园区的主导方向.整合区域内部资源,优化区域产业链.具体包括:加大对技术的投资力度,最大程度缩小行业间的技术差距,加强协调不同行业间关系,科学整合并有效利用内部资源.同时,整合当前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几大产业链,实现区际分工合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各区产业重复建设.在市场定位上拉开档次,避免同一细分市场过于集聚[13].立足于各地区原有的优势发展更特色的产业,建议福州重点发展计算机、显示器及其配件产业.厦门重点发展光电和通讯产业,泉州重点发展微波通信和光伏产业,漳州重点发展智能家电产业,莆田和宁德市重点发展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各地以重点电子产业为主导,引入具有带动作用的缺链和弱链使产业链趋于完整,形成有特色和侧重点的产业群,整个沿海区域构成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套的电子信息大产业链,增大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集聚效益.提高福建沿海的电子信息产业密集程度,创造具有福建省特色的品牌.以园区的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关联企业在一个区域的集中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专业化园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建设科学工业园,如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产业专门工业区的合理建设,如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和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的融合,厦门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园、漳州智能小家电工业园、莆田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园等建设.

3.3扩展产业网络,增大板块效应从大区域范围考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应打破行政分割的局面,各区域互相协调,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共同发展,发挥区域产业的集聚效益:(1)在省内经济层,一是要充分发挥福州马尾和福清地理位置相近的优势,打破各自为战的局势,加强二者的经济、政治联系,以产业链的广泛整合为导向,使两地产业跨出行政区界而融为一体.如两个园区的龙头企业共同建立了一个资产达5000万美金的合作项目,更多的合作可促进组群式发展的实现.二是要强化福州和厦门两个产业集群的网络联系.避免两地在产业和吸引投资上的重复现象,应实行大区域产业统一规划、地域分工合作,走错位发展道路,建立具有各区特色的产业链.福州主要发展显示产业,厦门主要发展光电和通讯产业.(2)在省域经济层,一是要与台湾建设跨海峡网络.抓住近年来台湾省电子信息产业外移的机遇,充分利用“五缘优势”,注重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台湾电子产业链,引入其产业的高端部分.福州以显示产业为基础引入台湾的显示产业,厦门以其光电产业和通讯产业的雄厚基础,重点做好相关产业链的对接.在福厦设立以台资企业为主的IC产业园、电脑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和显示器产业园等.二是要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构建海西网络.福建沿海IT走廊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电子信息产业板块的中部.利用这一地理优势主动强化与珠三角和长三角IT产业的合作互动,承接两大中心的产业的转移,进行更深层次的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分工合作.

3.4提升环境支撑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电子信息产业的区位选择决定其产业的环境支撑力度.台湾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较优的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以园区为载体,科学工业园的选址则更加接近于发达大城市及重要的科研机构.台湾新竹园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得到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4个基本要素———技术、市场、劳动力、资本.

3.4.1优化区域软环境大力发展福建省经济,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水平,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产业的发展设下第一手保障.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对智力资源的需求量极为庞大,应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大整个区域的信息化程度.根据福建省当前高级人才严重短缺的人才结构应:一是省内高等教育应优化学科结构,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精度,设置专门学科体系,加大对此专业的招生力度,培养出一批实干型人才.二是政府应当营造优待、尊重人才的环境,对外来闽地高级人才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特别是对台湾来闽创业的人才.政府对本省到外地求学的相关专业人才提供奖学金,待学成归来时为本省的信息产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三是要注重技术创新环境的建设,为研究专家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每年设置专门的技术创新奖项,对创新给予大力表彰,促成该领域创新意识的扎根.四是政府对技术产品的研究进行评估后,对于有价值的研究项目给予风险投资,鼓励大公司自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3.4.2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加大对交通网建设的投入,在进行全省路网建设中首先做好综合交通规划.在确保全省交通通畅的同时,尽量节省资金耗费.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通讯网络建设、港口建设、电力设施建设等,应尽快完成“二纵三横”铁路环网、“三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争取省基础设施达到更强劲的辐射能力,提高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保障.

3.4.3加强区际协作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提升到区域整体层面,为此,要做好区域间的协调工作势在必行.一是建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组织机构,建设实质性的“权力机构”.走出我国目前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束缚,选择区域所适应的产业,合理分工布局.通过专门职能的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区际经济合作在研究策划、统筹规划、联系沟通、指导实践、信息服务、政策法规咨询方面的工作,做到内外兼顾[13].从而有利于区域全方位的长期合作,有利于整个区域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二是建立区域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一个自律性的民间组织有利于弥补政府和企业的职能缺失.三是建立跨区域的技术联盟,建立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多边协议,促进知识与产业的紧密联系,将投入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被举报文档标题: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空间优化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dzxxlw/60347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