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如何增强教育新闻的可读性范文

论如何增强教育新闻的可读性范文

时间:2022-09-27 05:14:42

论如何增强教育新闻的可读性

一、贴近性

许多读者反映有的教育新闻“看得见、摸不着”,不可读、不能学。那么,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尽量让报道内容从兴趣上、心理上、地理上、利益上、信息量上、服务上同读者发生某方面的联系,使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进而关心报道内容,接受新闻的指导。其一,从兴趣上贴近读者生活。记者要善于寻觅和选择读者最关心、最渴望、最感兴趣的题材和素材去采写,抓住读者议论的教育热点问题以显其广度,抓住疑点以显其力度,抓住难点以显其深度。这种的报道自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其二,从心理上贴近读者。一则教育新闻,如果与读者在志向、意趣、爱好等方面相吻合,就会使读者从心理上产生接近感;如果这则新闻内容讲出了人们的心里话,就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由此可见,教育新闻要讲可读性,就要注意报道的内容同读者在思想感情和心理上的接近。其三,从地理上贴近读者。本地教育方面发生的事情,对家长和学生教师群体的生活有着重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本地发生教育类的新闻,要比外地发生的、性质相似的事情更能引起读者兴趣。因此,我们在采编报纸新闻时,就要切实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从人们熟悉的地理环境中捕捉新闻,用地理因素吸引读者,让他们感到亲切可读。其四,从利益上贴近读者。无论是采写教育正面或者负面的报道,只有寻求和选择与读者在利益上的“共同点”和“结合点”,才能使报纸上的教育新闻对读者具有诱导力和震撼力。比如,某个区域学生入学划片问题,家长肯定十分关心孩子读哪个学校,手续应该怎么办?另外,比如中高考期间,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与孩子面对人生转折点,如何帮助孩子轻松应考,如何帮助孩子补充营养,如何填报志愿等等,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报纸上的教育新闻若能瞄准这些与读者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适时进行报道,自然会扣人心弦,打动人心。其五,从信息量上贴近读者。报纸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是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之一,是报纸新闻力求传播的主要内容。一张报纸,各类信息都有,不同的读者就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看的人多了,这张报纸就有可读性。因此,加大报纸的信息量,要时刻为读者着想,在增加每版的稿件篇数,特别是加大稿件本身的信息含量和提高新闻信息质量上下功夫,尽可能地多组合一些信息单位,写新写实,写对读者有用的内容,不断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二、通俗化

一般记者很多时候是要通过教育部门了解教育动态,这些动态大部分来源于教育部门的文件,文件内容多,言辞较为枯燥,不易明了,读者如果看文件类新闻很难读下去。由此可见,易读懂是教育类新闻可读性的起码要求。读者看到一条新闻,他很难弄懂说的是什么,也就无从谈起可读性。特别是报纸的读者,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文化有高低之分,阅历有深浅之别。面对这种状况,要使一篇具有新闻价值高、专业知识性强的新闻让广大读者都能接受,必须想办法做到深入浅出,比如,把高深的专业知识用形象的比喻化解为普通读者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口话;在数据的运用上做到适度,尽可能地借鉴散文的笔调,增加报纸教育新闻的文采。

三、人情味

人是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报纸上的教育新闻宣传也要突出人的主体作用,既要反映人的典型业绩,更重要表现人的思想和精神,表现人的情感,用真挚的情感感动人,理解人教育人。目前,许多报纸新闻往往见物不见人,更不见人的思想。即便是见人也是抽象的,比如“某某学习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某某教育机构善经营、会管理”等等寥寥数语,把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变成毫无喜怒哀乐的木头,怎不叫读者感到呆板、枯燥呢?要使教育新闻报道带有人情味,一是应该把与所要报道内容中直接联系人请到报纸上亮相,尽可能地把人的活动、人的思想写得生动活泼些,这不仅可以改变报纸新闻的单调、呆板定势,还可以借此揭示出新闻事件产生的根源,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二是提高教育新闻可信度,化说教为启迪。在确保报道事实准确无误的情况下,要变直露的说教为寓理于事,让读者读完新闻后不知不觉地接受其中的道理。三是时刻把握教育新闻稿件的“度”,在教育新闻采写上要保持适度,不趁风赶浪凑热闹,不哗众取宠。切实把握好新闻事实,不给读者以心理压力或感官刺激。四是记者还应把自已的感情倾注在作品中,这些情感应贯注素材选择、主题提炼、语言表达等新闻写作的全过程。一篇报纸新闻作品一旦注入记者的感情,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没有生气的文字组合,而是变成血肉丰满,富有感情了。在采写新闻中,只有记者感动了,读者才能感动;记者流泪了,读者才会流泪。

四、现场感

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是新近发生的就应当是鲜活的、动态的。从心理学观点分析,人们对周围新近发生的事情有种欲知道的渴望。只有鼓励记者大量采写现场报道,进行式报道,把事情发生的现场绘声绘色地告诉读者,读者才会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但是目前很多报道都是阶段性报道,这样的报道总结性强、概括性强,理性的东西多于感性东西,如果这种报道数量太多就会降低报纸的可读性,教育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都需要现场感,这样才更有表现力。强调现场感,就是要求记者深入现场,用眼睛去观察去分析,这不仅保证新闻的真实可靠性,还能调动记者的感情,使记者透过细微末节的变化,写出思想深刻、文字活泼、感情丰富的新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提倡记者到现场去抓“活鱼”,例如高考报道,门外焦急等待的父母,考场内用心答题的考生、路上保驾护航的民警、校外随时准备着的医务工作者,用鲜活的现场案例表现,一场高考不仅是关乎一个家庭,还是社会选拔人才的初试,这样的报道更有生命力。

五、独家性

读者天天看报,如果报纸难得有新意、有个性,每天总是老面孔,甚至“千篇一律”,会使人生厌。独家性,就是报上刊登的文章,力求只此一家有,或只此一家先发,尤其是重大新闻,要力求独发。从新闻学角度看,一家报纸,能经常打出一些令人瞩目的“独家报道”,例如贵州都市报的“冲锋鸡报道组”都是以原创和独家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它的可读性就会倍增,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高。重大题材能由独家掌握这种机会毕竟是有限的,多数情况下是要靠记者、编辑开动脑筋,换角度,现思路,快反应,创造出独家报道。实践证明,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是报纸赢得读者的重要法宝。总结以上观点,就是我们应站在读者的视角,力求报纸版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在不断变化中赢得更多读者,采编艺术的讲究,版面形式的美化,教育新闻在报纸上的可读性就会明显增强。

作者:李昊 单位:贵州都市报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如何增强教育新闻的可读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jzgczz/72056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