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淋巴结论文范文

淋巴结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淋巴结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淋巴结论文

特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案分析

关键词:特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案分析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简称“慢淋”,是一种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形态上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侵袭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等淋巴组织。本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男性高于女性。本病特殊之处在于骨髓及外周血中幼稚淋巴比例明显高于慢淋形态学标准。根据2008版WHO分型方案,骨髓或外周血中肿瘤性前驱淋巴细胞(原始、幼稚淋巴)比例≥20%,并能排除母细胞性淋巴瘤浸润骨髓的可能,则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如果此例病例,仅仅从形态学角度去分析判断,就会导致误诊。由于对于ALL与CLL的治疗方案截然不同。误诊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了准确诊断,减少误诊率。需要结合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体系,做出综合判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3岁男患者,因“体质量下降1+月,头昏、乏力10+天”入院。近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体质量下降(约7kg),无发热、咳嗽,无多饮、多食、多尿,未予重视。10+天前出现头昏、乏力,伴双下肢浮肿,无头疼、恶心、呕吐,无皮肤黏膜出血,无腹痛、腹泻、黑便,无心悸、气促及呼吸困难,为诊治就诊本院门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WBC)117.93×109/L、淋巴细胞114.39×109/L、红细胞计数(RBC)1.16×1012/L、血红蛋白(HGB)36g/L、血小板计数(PLT)70×109/L;以贫血原因为急性白血病收入本院血液科。患者精神、饮食欠佳,睡眠尚可,二便正常,体质量减轻约7kg。既往史:发现高血压5年,未规律口服降压药;2年前于遵义市人民医院行鼻窦炎手术;无遗传病、传染病史,无重大外伤、输血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应检查项目。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左颈前、双侧锁骨上、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触及数枚花生米至核桃大小的淋巴结,质韧可活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辅查:铁蛋白475.2μg/L;肾功(尿素,10.61mmol/L;尿酸,661μmol/L)。网织红细胞、肝功未见异常。乙型肝炎五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丙型肝炎测定均未见异常。血型鉴定:B型Rh阳性。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明显受抑,红系分类未见幼红细胞,淋巴分类,幼稚淋巴占24%,该类细胞多呈圆或椭圆形,浆量偏少,浅蓝色,偶有瘤状突起或边缘不齐;核染色质粗细不一,较致密,部分核仁较大,1~2个不等。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分类幼淋占18%。骨穿结论:骨髓、血象幼淋分别占24%、18%,请临床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考虑。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结果:在CD45/SSC散点图上,可见淋巴细胞群Lym,占有核细胞96.98%,主要表达CD2、CD20、HLA-DR、CD22、CD7、CD4、CD23、CD19、CD5、cCD79a、Kappa,弱表达CD13,不表达FMC-7、Lambda;提示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

1.2治疗方案

入院后予输红细胞纠正贫血,羟基脲胶囊抑制细胞数,别嘌醇片抑制尿酸形成,碳酸氢钠注射液促进尿酸排泄,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及混合糖电解质营养支持,监测血压等治疗。

1.3出院情况及诊断

继续阅读

甲硝唑与单纯性牙周炎临床

【论文关键词】牙周炎,甲硝唑,治疗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甲硝唑、利多卡因、100ml/L盐酸配成无菌复合制剂备用,将明胶海绵剪成大小相等的若干片作为载体。对照组:利君沙、甲硝唑口服,并在牙周袋内置复方碘液。结果治疗组15例中,痊愈1例,显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86.7%;对照组15例中,痊愈0例,显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60.0%。结论治疗组方法有较大可行性和优越性,可在基层推广。

单纯性牙周炎是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上较为多见,故又名成人牙周炎。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对照治疗单纯性牙周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从我院门诊选取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

男16例(53.3%),女14例(46.7%),年龄18~52岁,平均(33.65±8.35)岁,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或孕妇除外,近1~2个月未经牙周病专科治疗及服用抗生素。

1.2实验方将病例按挂号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分为两组。其中奇数号为治疗组,偶数号为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甲硝唑、利多卡因、100ml/L盐酸配成无菌复合制剂备用,将明胶海绵剪成大小相等的若干片作为载体。对照组:利君沙、甲硝唑口服,并在牙周袋内置复方碘液(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产)。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先行洁治术、袋内壁刮术等手术治疗,将牙周袋冲洗干净。治疗组用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每片含甲硝唑5mg)置患牙唇(颊)或舌(腭)侧的牙周袋中、上部,嘱患者3~4d后复诊再上药,上药前将上次的明胶海绵贴片取出,观察吸收的情况,共3~4次,以后每周复诊上药1次,均观察记录,巩固3~4次。从第2次复诊记录疗效,1个月为一疗程。上述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患者初诊和复诊时均填写表格病历。

继续阅读

盆腔肿瘤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盆腔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比良性病变的ADC(表观弥散系数)值与恶性病变的ADC值、恶性肿瘤当中鳞癌的ADC值与腺癌的ADC值。结果良性病变的ADC值与恶性病变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当中鳞癌的ADC值与腺癌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与ADC值可以有效显示盆腔产生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以及鳞癌与腺癌等不同种类肿瘤之间的差异,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以及肿瘤类型提供了判断依据。

关键词:盆腔;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属于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以对活体组织内部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行检测[1]。中枢神经系统DW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近年来,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DWI已经逐渐凸显出其重要价值[2]。本研究旨在研究盆腔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盆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15例患者中男性3 例,女性12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2.9±4.6)岁。恶性病变组2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1例,年龄21~75 岁,平均年龄(53.1±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患者中,鳞癌患者12 例及腺癌患者3例均为女性、其余患者10例。本文仅对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进行比较。鳞癌组患者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2.8±4.4)岁。腺癌组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3.1±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MR)扫描仪(生产厂家:GE公司;型号:1.5T超导型磁共振)进行MRI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造影剂选用咋喷酸葡胺注射液(生产厂家:北陆药业有限公司),用法用量为:于肘静脉注射;剂量为0.1 mL/kg。扫描序列参数如下:FSE序列T2WI TE95-115 ms,TR5 000-10 000 ms;T1WI TE为8.8 ms,TR为400 ms;DWI(SE-EPI)TE为72.5 ms,TR为400 ms,b取700 s/mm2。扫描期间的仪器参数:矩阵为512×512,视野为240 mm×240 mm,层间距为1 mm,层厚为6 mm。选择方法:根据肿瘤大小选择实性肿瘤病变中弥散受限程度最大的部分,避开出现坏死的囊变部分;对于囊性肿瘤,分别测量信号不同部分的ADC值,以平均值作为其结果。

1.3观察指标对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的ADC值进行比较。对鳞癌组与腺癌组的ADC值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继续阅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