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近年来,有一种恶性肿瘤在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已经超过白血病,成为最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疾病,这种疾病被统称为淋巴瘤。由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无处不在,因此,淋巴瘤可以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其临床表现十分多样。

目前,除少部分淋巴瘤外,淋巴瘤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推测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这给淋巴瘤的早期预防带来较高的难度。而治疗淋巴瘤,目前认为化疗和放疗是常用方式,而中医药联合放疗、化疗,可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正宗”中医怎样有效治疗淋巴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内科周永明

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器官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是化疗和放疗,但是,应用化疗和放疗虽然可以杀灭大部分肿瘤细胞,但患者机体内总会残存一些肿瘤细胞,这些残存的肿瘤细胞大多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往往是淋巴瘤缓解后复发的祸根,给淋巴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隐患。

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较之放疗、化疗对机体的伤害作用明显减少,比较符合机体生理状态――通过免疫机理的调整,逐步减少或清除残余的肿瘤细胞。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与放疗、化疗一样,中医药并不是对所有淋巴瘤都有效,关键是要针对淋巴瘤的合适类型、合适阶段和病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规范的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需“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文献虽然没有淋巴瘤的名称,但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痰核”“痰毒”“瘰疬”“Y积”“恶核”等类似淋巴瘤的记载,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中医药治疗淋巴瘤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秉承辨证施治、扶正邪的理念,中医根据淋巴瘤患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病情,运用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消积、化痰软坚等方法进行辨证治疗,可取得调整免疫、抗肿瘤、防复发转移等多种功效,从而抑制淋巴瘤增生、清除残余肿瘤细胞,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可达到60%以上。

那么,哪些淋巴瘤患者可以选用中医药治疗?

1.惰性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和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等,可采用中医药为主或结合低强度化疗,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让患者生活更加乐观,更接近健康人的生活状态。

2.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期间,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增效减毒,即增强放疗、化疗药物疗效,减少放疗、化疗毒副反应,还能改善全身体质,为完成放疗、化疗疗程创造良好条件。

3.淋巴瘤放疗、化疗疗程结束、淋巴瘤手术切除,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采用中医治疗,可以促进机体有效康复,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清除体内肿瘤“余患”,延缓甚至阻止肿瘤复发,实现免疫修复和调整,引导机体从接近健康状态到达趋向健康状态,甚至健康状态,从而达到治愈或长期无病生存的目的。

背部刺血:并非治淋巴瘤“中医方”

青年演员徐婷选择的所谓“中医治疗”,包括背部刺血、拔火罐等,对淋巴瘤而言,并不是合适而规范的治疗方法。查阅类似淋巴瘤的“痰核”“痰毒”“瘰疬”“Y积”“恶核”等文献,几乎没有用背部刺血、拔火罐等疗法的记载。《黄帝内经》“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明确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但并不治疗“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证,而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一般不宜采用背部刺血或放血疗法。拔火罐有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等功效,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治疗作用,也不治疗“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证。再说,拔火罐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其操作方法也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需要有资质的医师规范操作。如果乱施穴道,有时会适得其反,甚至酿成不良后果。

就目前治疗现状而言,淋巴瘤是医学上尚未被攻克的一大难题。徐婷患的是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属于淋巴瘤中很凶险、恶性程度相当高的亚型,即使接受了规范的标准剂量化疗,也难以长期生存。而她接受的所谓“中医治疗”,不仅每天给她放血,还拔火罐、刮痧,这些疗法不适合处于进展期的淋巴瘤患者徐婷本人,而且操作不规范,导致大量毛细血管破裂,更多失血。再加上,徐婷嗜好素食,营养严重不良,免疫系统受到损伤,进而发生多处严重感染,加速了疾病的进展。因此,徐婷的不幸离世,可以说是死于恶性淋巴瘤疾病本身,死于“伪中医”的滥用“中医疗法”和不规范操作,而不是死于真正的中医治疗。

防治淋巴瘤:牢记4点忠告

为避免出现徐婷这样的悲剧,淋巴瘤患者应牢记以下4点忠告:

1. 得了淋巴瘤或疑似淋巴瘤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血液科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清类型,评估危险度,判断预后,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 目前,化疗和放疗两种方法还是当今治疗大部分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措施。合理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也是医学界公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联合放疗、化疗,可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3. 选择中医治疗应去正规中医医院血液科就诊,并请有资质的医师进行评估诊疗。惰性淋巴瘤、放疗、化疗疗程结束后,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淋巴瘤患者,或没有条件接受放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应选择中医药治疗,或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深受全国电视观众喜爱的央视播音员罗京、年轻演员李钰……今年,被淋巴瘤夺去生命的名人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据报道,他们均在发现病情后约一年的时间里,病情迅速恶化,最终不治,令人扼腕叹息。

事实上,淋巴瘤并非只钟情名人。据统计,全世界每9分钟就有1名淋巴瘤新发病例。它已跻身我国恶性肿瘤前10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记者注意到,2006年原国家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也是因为淋巴瘤去世。同样身患淋巴瘤,为什么罗京与霍英东的存活时间(从发现病情算起,罗京活了不到1年,而霍英东活了23年)相差如此之大?近日,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为记者全面解读了淋巴瘤。

淋巴瘤分布广,危害大

何教授说,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由于淋巴组织遍布全身各处,而且同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因此,淋巴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心、肝、脾、肺等。

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此外,部分淋巴瘤患者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多数患者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6个月内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无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贫血等。

用自摸做首次排查

由于所有的淋巴瘤均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何教授推荐一个简单的“扪诊”方法――自摸。因为多数淋巴瘤患者先在浅表淋巴结发病,如颈部、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这些部位都很容易摸到。

通常,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且可以排除明显诱发淋巴结增大的原因(比如炎症)外,就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排除淋巴瘤的可能性。另外,患者如果出现淋巴结肿大,经过治疗无效,也要警惕是不是有罹患淋巴瘤的可能。

首次治疗非常关键

何教授说,对于淋巴瘤而言,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决定疾病能否得到控制,也就是说第一次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内不少淋巴瘤患者首次治疗时未予充分重视,治不好了才找名医名院、用贵药治疗,结果反而引发耐药性。如果患者一开始就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就有可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患者可以存活20年以上。

据介绍,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主要参与最初的淋巴结活检和可能的剖腹探查诊断部分,以及原发于胃肠道、泌尿系、肠系膜及肝脾的恶性淋巴瘤。何教授说,治疗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病理类型,病期早、晚,肿瘤对治疗敏感性、耐受性等。因此患病后一定要配合医生接受足够的治疗,争取得到控制,千万不要自己乱治以致延误病情,更不要相信江湖郎中的信口开河。

治疗要科学合理,不可蛮攻

对于这类肿瘤的治疗,何教授强调:一是要重视科学、合理、综合治疗,不是十八般武艺都用疾病就会好,有时过度治疗会适得其反;二是要重视中医药,特别是零毒抑瘤方法的充分利用,在淋巴瘤的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药的方法自有其不同的意义;三是必须充分意识到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一定要讲究保存患者的体力,不可“滥杀无辜”,一味蛮攻,否则只会无益而有害。

何教授还用罗京和霍英东存活时间的巨大差异,来比较两种治疗的不同结果。

罗京之死――过度化疗可能是原因之一

罗京所患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该病发病率的30%。尽管预后较差,但据有关统计显示,只要治疗及时、得当,仍有7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

遗憾的是,根据网上公布的信息,罗京主要采取的是西方国家治疗淋巴瘤的模式,也就是大剂量化疗后,进行骨髓移植。这种疗法对于体质强壮的西方人,对于化疗敏感的病理类型确实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这种治疗模式有一种弊端,就是很大程度上摧毁患者的免疫系统,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恢复重建,残存的淋巴瘤细胞肆无忌惮地增殖,进一步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继发感染,导致脏器功能的急性衰竭等而死亡。罗京最终因心衰抢救无效而去世。

霍英东抗癌成功――中西医结合治疗

与罗京相比,霍英东的抗癌经历更值得借鉴。1983年,霍英东与好友何贤几乎同时患上淋巴瘤,后来何贤赴美做手术,但不久后去世;霍英东则到国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又多年坚持锻炼,保证肿瘤20多年没复发。

有人说,霍英东之所以患癌后能存活23年,与他本身的身体基础和心境有关。他长期坚持锻炼,注重日常的饮食调理,加上对病情想得开,不当自己是一个患者。虽然身兼商人、政治家等多种角色,生活繁忙,霍英东却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凭借科学的治疗方法和个人长期的坚持不懈,迫使癌魔退步。

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

从霍英东的抗癌经历可以看出,淋巴瘤尽管凶险,但并非绝症。除少数恶性程度很高的类型外,本病的治疗效果现已大大提高。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合理配合运用零毒抑瘤和辨证论治,很多恶性淋巴瘤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且没有任何病痛。

何教授与他所领导的专家小组运用中药零毒抑瘤法系统治疗并观察了7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涉及各种类型和部位,以颈淋巴、纵膈为多。78例中,除1例死亡,1例失访,1例死于放疗后并发肺部严重感染外,75例依然健在。其中,32例已完全康复,进入康复期调整,14例已恢复工作。22例仍在中西医治疗中。余下20余例正在接受中医药巩固治疗。

何教授说,有些淋巴瘤患者治疗后结婚、生儿育女,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美满的生活。事实上,由于淋巴瘤的分类和治疗方案不断改进,淋巴瘤疗效已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淋巴瘤80%以上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因此,应打消对恶性淋巴瘤的过度恐惧,积极合理地进行治疗。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临床病理;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27-02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是结外型淋巴瘤的一种,属于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原发性乳腺恶性肿瘤中,乳腺淋巴瘤所占比例约为0.04%~0.53%。而在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乳腺淋巴瘤所占比例约为1.7%~2.2%[1]。本次研究通过分析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病理特征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以期探讨出更好的治疗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9~44岁13例(46.43%),45~59岁12例(42.86%),60~82岁3例(10.71%)。病理类型:弥漫大B型20例(71.43%),淋巴浆细胞型2例(7.14%),B小淋巴细胞型2例(7.14%),B细胞未分型1例(3.5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3例(10.71%)。肿瘤大小:≤5 cm 20例(71.43%),>5 cm 8例(28.57%)。肿瘤原发部位:左乳10例(35.71%),右乳13例(46.43%),双乳5例(17.86%)。临床分期:ⅠE期13例(46.43%),ⅡE期10例(35.71%),ⅢE期与ⅣE期5例(17.86%)。

1.2 病例筛选标准

(1)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资料等完整的病例;(2)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3)满足原发乳腺淋巴瘤诊断标准的病例(诊断标准: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属于恶性淋巴瘤、无淋巴瘤病史、首发部位为乳腺、同期全身未见疾病散播证据)。完成病例选择后,以Ann Ar-bor标准作为分期依据,对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进行分期,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钼靶摄片检查、骨髓穿刺检查、腹部B超检查、胸片检查、体格检查等。

1.3 病理检查

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通过相关检查(术后病理标本、针刺活检、肿块切除活检),并由病理科进行免疫组化,证实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本组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均以WHO在2001年制定的淋巴瘤病例分类系统作为依据,进行分类。

1.4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治疗、全身化疗、单纯化疗、局部放射治疗等,28例患者中采用单纯手术治疗1例(3.57%),行根治(改良根治)手术8例(28.57%),行象限切除手术7例(25.00%),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14.29%),局部行放射治疗+全身化疗5例(17.86%),行单纯化疗3例(10.71%)。

1.5 疗效评价标准

以恶性淋巴瘤评价标准(Cheson)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将疗效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Relapsed(疾病复发)、PD(疾病进展)、SD(疾病稳定)、PR(部分缓解)、CR(完全缓解)。另外,确诊后至患者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的时间为OS(总生存期)[2]。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本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组28例患者的3年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22/28)、35.71%(10/28),中位生存时间53个月。(1)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应用手术结合化疗治疗方案的1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进展1例,完全缓解14例,其中15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00%(6/15)。应用放疗结合化疗治疗方案的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部分缓解1例,4例完全缓解,其中5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00%(2/5)。两种治疗方案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手术治疗或化疗的疗效:8例患者经过单纯化疗或是单纯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4例,其中8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5.00%(2/8),与综合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本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肿瘤≤5 cm的患者生存时间为(59.01±5.12)个月,而肿瘤>5 cm的患者生存时间仅有(37.33±6.1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出现无痛性肿块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首发临床症状,肿瘤发生部位多为单侧,双侧肿瘤的情况较为少见。本次研究中的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均是由于出现无痛性肿块而到院就诊,个别患者同时还伴有全身低热的症状[3]。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难以区分确诊乳腺癌与其他良性乳腺肿瘤。相关医学研究通过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14例)展开研究,发现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和病理切片结果并无关联,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病理学检查来确诊原发性乳腺淋巴瘤[4]。另外,本次研究中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均属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当中又以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居多。

现阶段,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治疗中,大部分学者均建议应用综合治疗方案,而局部治疗+全身化疗属于如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手术根治方案、放射治疗根治方案均缺少大宗病例比较研究作为支持,若两种治疗方案在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放射治疗方案以其保留完整性的优势,将会逐渐取代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应用手术治疗的患者相对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初诊确诊难度大。相关医学研究认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生存率等之间无显著的关联,为此,临床上不提倡应用大范围根治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应用手术+化疗综合治疗方案的患者共15例,其5年生存率为40.00%。应用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方案的患者共5例,其5年生存率为40.00%。两种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应用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方案,需首先明确患者的组织学诊断。相关医学研究表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侵犯等与患者的预后情况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结果,该研究中临床分期为Ⅰ期的5年生存率为83.0%,而临床分期为Ⅱ期的5年生存率为20.0%[6]。该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得出,临床分期情况属于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预后情况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中,及早发现与及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斌豪,任予,何建军.原发性乳腺淋巴瘤[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6):1191.

[2]杜尊国,包芸,唐峰,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亚型与预后的关系[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3):281-287.

[3]王晓卿,张乐星,毕成峰,等.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5):302-307.

[4]刘晓丽,马礼鸿.乳腺恶性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6):565-567.

[5]廖凤.淋巴瘤首诊时误诊原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65-67.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PGNHL)是原发于胃粘膜下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伴或不伴胃周腹腔内淋巴结转移[1],约占全部胃肠道淋巴瘤的 40~50%,占胃原发性恶性肿瘤的 2~7%,为排列第二位胃恶性肿瘤[2],近年来,随着胃肠镜检查及病理的普及,该病的早期发现率及确诊率明显提高。该病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以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危重并发症,难以与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本研究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及入组标准 本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6~78岁, 平均年龄5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Dawson等提出的5条标准: ①无表浅淋巴结肿大;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正常;③X线胸片中未见纵隔有肿大的淋巴结;④手术中除胃及周围区域淋巴结累及外,无其他肉眼可见的侵犯;⑤肝脾无肿大。

1.2临床分期方法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Ann Arbor改良分期法[3]进行临床分期诊断,ⅠE期:淋巴瘤病变局限在胃,未浸润其他组织,无淋巴结转移;ⅠEl期:淋巴瘤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ⅠE2期:淋巴瘤超过粘膜下层;ⅡE期:淋巴瘤局限在胃,有淋巴结转移;ⅡE1期:胃淋巴瘤伴胃周淋巴结转移;ⅡE2期:胃淋巴瘤伴横隔下非胃周淋巴结转移;Ⅲ期:胃淋巴瘤伴横隔上、下两侧淋巴结转移;Ⅳ期:血行播散累及其它结外脏器或组织。

1.3病理类型 参照2009年WHO关于淋巴组织肿瘤和白血病分类新标准[4],分类如下: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主要来源于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相当于淋巴滤泡边缘带B淋巴细胞;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主要来源于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③滤泡性淋巴瘤;④套细胞淋巴瘤;⑤Burkitt淋巴瘤;⑥T细胞淋巴瘤。

1.4随访 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失访2例,随访时间计算自发病之日开始~2015年04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15.8(2~32.5)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首发症状多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上腹痛(11/31)最常见,其次是上腹部饱胀不适(8/31),恶心、呕吐(7/31),黑便(5/31)和腹部包块(2/31),部分患者伴随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6/31)。

2.2 胃镜检查 病变部位位于胃窦15例、胃体9例、胃底6例、贲门1例。单一部位受累26例、两部位受累4例、多部位受累1例。

2.3病理分型及分期 31例患者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其中DLBCL有23例,起源于生发中心者8例,非生发中心来源15例;MALToma患者7例; 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依照Ann Arbor分期标准,IE期15例,ⅡE期8例,ⅢE期6例,ⅣE期2例。

2.4治疗 31例患者中有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行治疗:23例患者开始治疗时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13例,姑息性切除8例次全切术,未能切除病灶仅仅接受减瘤术2例;手术患者中仅行手术者3例,手术联合化疗者18例,手术联合放、化疗者2例;7例未行手术者仅行化疗5例,化疗联合放疗者2例。化疗方案以CHOP为主(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12例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放疗以全腹部为照射部位,剂量(40~50)Gy/次,5~8w。

2.5预后 本组31例患者,失访2例,随访率为93.5%,随访中有8例患者死亡,6例死于淋巴瘤复发,1例死于疾病进展,1例死于糖尿病并发症。①临床分期:在31例PGNHL患者中,IE、IIE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91.3%。ⅢE、IVE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16.7%,P

3讨论

PGNHL是原发于胃粘膜下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相关文献报道患病男女比例为1.2~2.2:1[5],但本组31例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21:1,与文献报道一致。PGNH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本组资料显示,症状以上腹部隐痛、上腹部饱胀不适为多见,可伴有恶心、反酸、食欲减退等,部分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可伴盗汗、消瘦等B症状。

内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 PGNHL多起源于胃壁淋巴组织,沿黏膜下层浸润生长,直到晚期才侵犯黏膜,而胃镜活检取材表浅,较小,挤压较严重,典型病变如淋巴上皮病变、Dutcher小体等表现不一定能看到。胃黏膜活检建议镜下活检应深取、多取,对内镜下形态怀疑性的病灶或活检病理组织检查见广泛淋巴细胞增生,应及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密切随访,定期重复活检。相关文献报道PGNHL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6]。本组31例PGNHL患者中我们发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有23例,其次MALToma7例; 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PGNHL的治疗既往多数学者主张首选手术治疗,而近年来由于认识到PGNHL病灶大,分布广的特点导致许多患者需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以及在手术后短期就出现肿瘤复发,而且手术后导致患者进食明显减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目前多不主张积极行手术治疗。Kim SJ等[7]回顾性研究发现患者接受化疗或化疗加放疗、手术治疗加化疗等治疗后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为避免因术后早期或晚期并发症的发生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避免手术。化疗在PGNHL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敏感性也比较高,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式。特别是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为PGNHL的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Huang J[1]接受CHOP方案化疗中加入利妥昔单抗者存活率显著长于未接受者。在本研究中,发现联合美罗华化疗者预后较仅行CHOP化疗预后好,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病例少有关。对31例患者随访结果观察发现,MALToma淋巴瘤预后与DLBCL无显著差异(P>0.05),依照Ann Arbor分期,I、Ⅱ期患者较Ⅲ、Ⅳ期患者预后好(P

参考文献:

[1]Huang J,jiang W,Xu R,et a1.Primary gastric non-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ese patient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BMC Cancer,2010,10:358.

[2]Koch P,del Valle F,Berdel WE, et al.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 I. Anatomic and histologic distribu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data of 371 patients registered in the German Multicenter Study GIT NHL 01/92[J].J Clin Oncol,2001,19(18):3861-3873.

[3]Kong SH,Kim MA,Park DJ,et a1.Clinicopathologic featurs of surgically resected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103-1109.

[4]李向红.WHO淋巴瘤分类简介[J].中国肿瘤影像学,2009,2(3):77-79.

[5]李彦良,孙现军,宋希林,等.原发性胃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4:1683~1685.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原国家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也是因为淋巴瘤去世的。但同样身患淋巴瘤,从发现病情算起,罗京活了不到1年,而霍英东活了23年。为什么罗京与霍英东的存活时间相差如此之大?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对此进行了解读。

“自摸”即可首次排查

何教授说,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由于淋巴组织遍布全身各处,而且同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因此,淋巴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心、肝、脾、肺等。

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此外,部分淋巴瘤患者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多数患者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6个月内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无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贫血等。

由于所有的淋巴瘤均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何教授推荐了一个简单的“扪诊”方法――自摸。因为多数淋巴瘤患者先在浅表淋巴结发病,如颈部、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这些部位都很容易摸到。

通常,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且可以排除明显诱发淋巴结增大的原因(比如炎症),就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排除淋巴瘤的可能性。另外,患者如果出现淋巴结肿大,经过治疗无效,也要警惕是不是有罹患淋巴瘤的可能。

首次治疗非常关键

何教授说,对于淋巴瘤而言,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决定疾病能否得到控制,也就是说第一次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内不少淋巴瘤患者首次治疗时未充分重视,治不好了才找名医名院,结果反而易引发耐药性。如果患者一开始就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就有可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患者可以存活20年以上。

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主要参与最初的淋巴结活检和可能的剖腹探查诊断部分,以及原发于胃肠道、泌尿系、肠系膜及肝脾的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病理类型,病期早、晚,肿瘤对治疗敏感性、耐受性等。因此患病后一定要配合医生接受足够的治疗,争取得到控制,千万不要自己乱治以致延误病情,更不要相信江湖郎中的信口开河。

罗京之死――过度化疗可能是原因之一

对于这类肿瘤的治疗,何教授强调:一是要重视科学、合理、综合治疗。不是“十八般武艺”都用疾病就会好,有时过度治疗会适得其反;二是要重视中医药,在淋巴瘤的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药的方法自有其不同的意义;三是必须充分意识到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一定要讲究保存患者的体力,不可“滥杀无辜”,一味蛮攻,否则只能有害无益。何教授还用罗京和霍英东存活时间的巨大差异,来比较两种治疗的不同结果。

罗京所患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该病发病率的30%。尽管预后较差,但据有关统计显示,只要治疗及时、得当,仍有7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

遗憾的是,根据网上公布的信息,罗京主要采取的是西方国家治疗淋巴瘤的模式,也就是大剂量化疗后,进行骨髓移植。这种疗法对于体质强壮的西方人,对于化疗敏感的病理类型确实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这种治疗模式有一种弊端,就是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患者的免疫系统,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恢复重建,残存的淋巴瘤细胞肆无忌惮地增殖,进一步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继发感染,导致脏器功能的急性衰竭等而死亡。罗京最终就是因心衰抢救无效而去世。

霍英东抗癌成功――中西医结合治疗

与罗京相比,霍英东的抗癌经历更值得借鉴。1983年,霍英东与好友何贤几乎同时患上淋巴瘤,后来何贤赴美做手术,但不久后去世;霍英东则到国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又多年坚持锻炼,从而保证了肿瘤20多年没复发。

霍英东之所以患癌后能存活23年,与他本身的身体基础和心境有关。他长期坚持锻炼,注重日常的饮食调理,加上对病情想得开,不当自己是一个患者。虽然身兼商人、政治家等多种角色,生活繁忙,霍英东却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凭借科学的治疗方法和个人长期的坚持不懈,迫使癌魔却步。

从霍英东的抗癌经历可以看出,淋巴瘤尽管凶险,但并非绝症。除少数恶性程度很高的类型外,本病的治疗效果现已大大提高。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合理配合运用零毒抑瘤和辨证论治,很多恶性淋巴瘤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且没有任何病痛。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治疗

淋巴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约50%在出生时即已存在,90%以上在2岁以内发现。男女发生率大致相仿。囊状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又称囊状水瘤。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约占3/4,其余见于腋部、纵隔、后腹膜和盆腔。

1 病理

在胚胎期静脉丛中的中胚层裂隙融合形成大的原始淋巴囊,引流进入中心静脉系统,以后淋巴囊逐渐退化或发展成与静脉平行的淋巴管系统。若原始淋巴囊未与静脉系统相连通,就产生囊状淋巴管瘤。如与淋巴管系统主干不相通,可发生海绵状淋巴管瘤,如少量淋巴囊在淋巴管系统形成时被分隔,则形成单纯性淋巴管瘤。因颈静脉囊淋巴形成最早。体积最大,所致颈部发生囊状淋巴管瘤最常见。淋巴管瘤是由增生、扩张、结构紊乱的淋巴管所组成,可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按其形态和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纯性淋巴管瘤由扩张的不规则的毛细淋巴管丛所组成,间质较少,主要发生在皮肤、皮下组织和黏膜层。

(2)海绵状淋巴管瘤淋巴管扩大呈窦状,其内充满淋巴液,呈多房性囊腔,周围间质较多。病变侵及皮肤、黏膜、皮下组织和深部结构发肌肉、后腹膜、纵隔等。

(3)囊状淋巴管瘤其囊腔大,可单房或多房,相互交通,覆有内皮细胞,间质很少。实际上临床见到的淋巴管瘤往往是混杂型的。如果淋巴管瘤中混合有血管瘤组织,则称为淋巴血管瘤。

2 临床表现

颈部巨大囊状水瘤的存在,可造成胎儿的娩出困难。一般在出生后即可在颈侧部见到软质的囊性肿物,有明显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其界限常不清楚,不易被压缩,亦无疼痛。肿瘤与皮肤无粘连,生长缓慢,大小无明显变化。但易并发感染,且较难控制。

还可发生囊内出血,此时瘤体骤然增大,张力增高,呈青紫色,压迫周围器官可产生相应的症状。有的可广泛侵及口底、咽喉或纵隔,压迫气管、食管引起呼吸窘迫和咽下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有部分淋巴管瘤在发展过程中,会自行栓塞退化,或在感染后,由于囊壁内皮细胞被破坏,在感染被控制后自行消退。

3 诊断

(1)颈后三角区囊性肿块。具有向四方(锁骨上下、口底、气管食管旁及纵隔)蔓延生长的特点,界限常不清楚,多见于婴幼儿,出生时即呈巨大,亦可逐渐长大。

(2)囊瘤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能透光。表面皮肤正常,不粘连。

(3)内容物淡黄透明或乳糜状,偶带血性。镜下可见大量含有胆固醇结晶的淋巴细胞。

(4)囊瘤较在累及口底、舌或咽部时,可有语言、呼吸或吞咽障碍。囊瘤位于锁骨上时,可有臂丛受压出现运动障碍或肌肉萎缩。有时气管受压移位。

4 治疗

1)期待自愈

对于较小局限的淋巴管瘤,不影响功能又无碍美观者,可不予治疗。因为部分淋巴管瘤有自然消退的趋势。对于病变虽较广泛,但无呼吸、吞咽困难征象和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可暂不作处理,观察随访1~2年,若未见消退或反而增大者,再予治疗。

2)注射疗法

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淋巴管瘤,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由于注射疗法较为简便,对组织破坏少,可避免因手术而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况且手术往往亦难以完全切除,所以可作为囊状淋巴管瘤的首选疗法。

(1)应用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bleomycin)作局部注射疗法

完全消退和显著缩小者可达70%。可能是通过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化学刺激物使间质纤维化的双重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从组织学来看,对间质较多的类型如单纯性和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作用较差,而对间质较少的类型如囊状水瘤的作用较好。博来霉素有水剂和乳剂两种,使用水剂量先配成1mg/mL的浓度,以每次剂量0.2~0.3mg/kg注入淋巴管瘤内,每周1次。3~10次为1疗程。使用乳剂时每次0.6mg/kg,4~6周后重复,总剂量不宜超过5mg/kg,据认为乳剂比水剂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注射后l~2周内局部有一过性肿胀,然后逐渐缩小、硬结,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当天或次日有发热38℃左右,偶有腹泻、呕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纤维化。

(2)应用OK-432(picibanil,一种溶血性链球菌制剂)进行局部注射疗法先将一个临床单位(1ke)的0K-432溶解在10mL一生理盐水内,穿刺抽液后等量的OK-432溶液注入瘤腔内,一次注入量以不超过2个临床单位为限,观察2~4周后追加注射1~2次。副反应是局部的炎性反应。有3~5日的肿胀,一过性发热。此法可避免博来霉素所引起肺纤维化的危险。

3)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虽然仍为淋巴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不主张毫无指征的对任何类型的淋巴管瘤进行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管瘤有向纵隔、胸腔扩张趋势,有引起呼吸困难的可能,影响进食,并经注射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淋巴管瘤并发感染时不宜手术,须先行控制感染。囊内出血并非手术禁忌。囊状淋巴管瘤的实际病变范围往往超出原先的估计,手术时常难以彻底切除,手术时要求仔细解剖颈部的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防止面神经麻痹和舌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损伤而引起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对残存的囊壁,可涂擦0.5%碘酊破坏内皮细胞以防复发。

参 考 文 献

[1]俞同福,王德杭,虞梅玲,钱祝银.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年04期.

[2]郭学军;刘鹏程;王成林;赵艳;冯飞;赵洋.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相关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11期.

[3]王挥戈;林心强;丘华光.婴幼儿颈部巨大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年第03期.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7篇

《滚蛋吧!肿瘤君》是一部让人笑着流泪看完的影片,而现实生活中,女主角原型――“漫画家”熊顿正是由于罹患淋巴瘤而离开了我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个疾病吧。

让淋巴瘤“滚蛋”吧!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血液科 夏乐敏 罗梅宏(主任医师)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一般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近年来,该病正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统计证实,现在全球平均每9分钟新发1例淋巴瘤病例。

早期症状很会“伪装”

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很会“伪装”,与常见的感冒相似,患者多会出现发热、扁桃体肿大等“感冒”症状。此外,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结无痛肿胀。两类恶性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不完全相同。

霍奇金淋巴瘤 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30%~50%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原因不明、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可伴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 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电影中熊顿罹患的就是这种类型的肿瘤,大多也以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并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

中青年人: 警惕,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

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体温增高(尤其是夜间)、体重下降、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盗汗等,需要特别警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现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淋巴瘤的种类非常多,总共达到70多种,如此复杂的肿瘤,误诊率也比较高。目前,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还是依靠病理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应尽早进行病理检查,浅表淋巴结首选手术切除。细针穿刺的诊断价值相对低一些,更适合体内深部淋巴结和怀疑有病变的脏器,或者治疗后怀疑有复发的肿大淋巴结。这些检查都比较安全,一般不会造成肿瘤扩散和转移。注意,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不同。一般恶性肿瘤,在取得相应的组织以后,病理医生只需要在显微镜下一看就知道哪些细胞是“坏”的,哪些细胞是“好”的。而淋巴瘤却不一样,在显微镜下很难鉴别这些淋巴细胞是良性还是恶性,表面似乎都差不多,需要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病理医生仔细判断。

同时,诊断淋巴瘤还需要做免疫组化、染色体、基因等分析。其他的一些检查,如CT、B超等,对淋巴瘤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PET/CT,对于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电影里有个镜头是:熊顿做骨髓穿刺,一脸愁容,颇让人怜香惜玉。其实,骨髓穿刺是很多血液疾病常规检查,安全、方便、痛苦不大,一般和骨髓活检一起进行。骨髓穿刺涂片用来了解淋巴瘤是否发生骨髓转移,判断淋巴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骨髓活检可以辅助提高骨髓穿刺涂片的检测准确率,明确淋巴瘤是否已经发生骨髓转移。

量身定做“个体化”用药

早期淋巴瘤的治疗以放疗为主或化、放疗综合治疗,中、晚期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恶性程度较高或者复发性、难治性的淋巴瘤可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临床上,医生主要根据淋巴瘤的具体分型、分期,结合患者自身的不同情况,为患者制定出最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当然,治疗疗效也因人而异。

电影中熊顿的淋巴瘤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常见的一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首选化疗方案是:R-CHOP方案,其中R指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其他的四种常规化疗药物分别是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是类靶向治疗药物,对于标记物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类药物能像精确制导的导弹,直接作用于治疗目标。一般这个化疗方案只需要6~8个疗程。但不幸的是,熊顿治疗好转以后,淋巴瘤复发,只能用更强烈的化疗加上放疗。但多次化疗后,并发化疗副作用――肺炎。加之,彼时熊顿的身体已十分虚弱,医院对于化疗引起的肺炎也没有办法。尽管医生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没有留住熊顿年仅30的年轻生命。

预防从“调理”开始

迄今为止,恶性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没有一个绝对有效的预防方法。目前,临床上多根据有关恶性淋巴瘤的病因研究结果,对高危人群给予适当的预防,以有助于延缓或阻断该病的发生。而对经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恶性淋巴瘤患者,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则有可能延长缓解期,甚至阻止复发。

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预防淋巴瘤?电影中熊顿生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自己病前的生活方式,恐怕很多人都正在经历,但极其不健康:“病前的我一直是头彪悍的“女纸”,仗着自己壮汉型的体格晨昏颠倒,三餐不定。冬天衣不过三件,夏天睡不盖毛毯。从来没有为健康操过心。所以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刨去加班的苦逼时光,生活的确五光十色。”

目前认为,淋巴瘤的预防调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和积极治疗病毒感染。

2. 密切注意浅表肿大的淋巴结的变化,对于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更应高度警惕。

3. 饮食、作息要规律。

4.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5. 积极治疗与本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结炎、自体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但是一种亲肝细胞病毒,还对淋巴组织具有亲嗜性的特点。为了能够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治,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31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NCCN修订的《NHL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标准[1]。男性206例,女性110例,年龄5~76岁,平均年龄为49岁。疾病临床分期:Ⅰ期、Ⅲ期患者共187例,Ⅲ期、Ⅳ期患者共129例。

12 方法

121 分组 3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组,选取同期316例进行体检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

122 观察内容 对两组进行HBV检测,并进行HBV感染发生率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与HBV感染比较。检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HBV标志物,包括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HBV试剂盒及检测仪器由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美国宝特公司提供,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治疗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并HBV感染进行保肝治疗选用甘草酸二铵150 mg/a、硫普罗宁02 g/d、多烯磷酯酰胆碱228 mg,3次/d及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等保肝支持治疗。采用抗病毒恩替卡韦10 mg/d连续应用24 wk。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内容 对两组进行HBV检测,并进行HBV感染发生率比较具体见表1;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与HBV感染比较具体见表2。

22 临床效果 112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经恩替卡韦治疗后24周,患者按期继续化疗87例,继续化疗率7767%;因肝功能恶化而化疗中断25例,化疗中断率 2233%;治疗后24周,血清ALT转阴65例。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约排第11位,近年比例有升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高峰年龄为20~40岁,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与多种肿瘤病毒相关,比较明确的主要有EB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导致B细胞被诱导产生某种活性显型,当其生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者获得致癌的变异,即可发生细胞的恶性增殖产生如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全球慢性全球慢性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高流行区,感染率约80%~200%。肝炎病毒有亲肝细胞和亲淋巴细胞特性,HBV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出现于HBsAg阳性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液造血系统肿瘤细胞;HBVDNA也能进入淋巴细胞内并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从而激活原癌基因Bcl2或引起Bcl2易位而被激活[3],当基因突变,形成失控性生长的恶性细胞株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抑制,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无法及时清除恶变细胞,肿瘤便可形成。

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一种全身性恶性肿瘤,化疗是一种主要治疗手段,另外针对CD20阳性的NHL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多数治疗NHL的化疗方案中都包含有糖皮质激素及蒽环类药物,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可致抵抗相关病毒感染的能力下降,可以导致HBV再激活,引起肝功能损害,甚至爆发重症肝炎恩替卡韦是新一代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4],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其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优于拉米夫定(1amivudine,LVO)和阿德福韦酯,可以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

在对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化疗前应该常规进行HBsAg感染指标的检测,HBVDNA检测。对于已感染的患者必须在化疗前开始预防性应用抗病毒复制的药物治疗,化疗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病毒复制的药物可以阻止病毒的再激活[5],改善慢性病毒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陈钰,谢青,沈志祥恶性淋巴瘤治疗相关性HBV再激活.内科理论与实践,2007,2(1):812.

[2] 桂红莲,谢青抗肿瘤治疗期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1):7880.

[3] 秦鑫添,吕跃,陈晓勤,等HBV感染与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的关系.癌症,2007,26(3):294297.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沙培林 淋巴管瘤 局部注射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apylin in the treatment of lymphangioma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s. Methods 208 cases of lymphangioma in the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s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06 were reviewed. Sapylin was injected into the cavity or i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lymphangioma, and the injection may be repeated every 2 weeks for 3 times.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6 years. 85.58% were cured, and 9.62% were improved.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was 96.63%. Conclusions This method is a safe, simple and highly effective therapy for lymphangioma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s.

Key words:Sapylin;lymphangioma;Local injection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LPGM)是淋巴管和组织发育畸形所致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其实质是淋巴管壁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常见于小儿及青少年,好发于口腔颌面部。由于邻近组织的侵入和压迫,淋巴管瘤可能会导致毁容、多发性感染、呼吸困难、咬合不正、吞咽困难、发声困难和发音困难。近年来我们使用沙培林(Sapylin)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淋巴管瘤,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 2006年1 月在我院口腔外科收治各种类型的淋巴管瘤患者208例,男89例,女117例,男女之比为1∶1.31;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8 岁。所采集的208例患者术前青霉素皮试均为阴性。

1.2 治疗方法

沙培林为山东鲁抗医药集团鲁亚有限公司产品,规格为1 ku/ 支,批准文号为S19980003 。一般剂量2 ku/ 次,将其溶于10~20 mL生理盐水中。注射前常规行胸透和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者可给予治疗。术前肌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um,DXM ) 2~5 mg,3~5 min 后,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尽量抽净囊液,然后在囊内注入相同容量的沙培林溶液,而抽出淋巴液量较多者,注入药液的剂量原则亦不超过20~30 mL。对于海绵状淋巴管瘤,可在瘤体内3~4 处多点穿刺注入药液。至瘤体色变淡并有张力感,注射后用无菌纱布压迫针眼防止药液外渗及出血。每2周注射1 次,每3次为1个疗程,不愈者间歇1个月再行下1个疗程。用药剂量原则初次应用时不超过2 ku。

2 结 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注射后瘤体完全消失,肤色正常,无功能障碍,经随访无复发;(2)好转:瘤体缩小一半以上,需继续治疗,或不能完全消失需手术整形者;(3)无效:注射3~5 次后瘤体无明显改变者。

2.2 治疗结果

经6个月~6年随访, 治愈178例(85.58%),好转20例(9.62%)。不同类型淋巴管瘤的疗效详见表1。表1 沙培林治疗不同类型淋巴管瘤的结果(略)注:χ2=2.196,P=0.334

2.3 不良反应

注射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局部肿胀、轻微触痛以及发热。注射后发热可持续1~2 d,体温37.6~39.2 ℃,后逐渐消退。术后10 d左右瘤体开始明显缩小,治疗中均无明显过敏反应。

3 讨 论

淋巴管瘤是早期淋巴管组织发育畸形和内皮细胞异常增生的结果,按临床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分为毛细管型淋巴管瘤(capilary lymphangioma)、海绵状型淋巴管瘤(cavernous lymphan-gioma)和囊肿型淋巴管瘤(cyst lymphangioma) 即囊性水瘤(cystic hydroma) 3类。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扩张而成,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或黏膜上呈现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小球状囊性结节,无色、无压痛,柔软而不能压缩,边界不清。唇、颊和舌黏膜的淋巴管瘤有时与血管瘤同时并存,出现淡黄色淋巴滤泡和暗红色相间的小疱状突起,呈草莓状,称为淋巴血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为淋巴管极度扩张弯曲,构成多房性小囊腔,颇似海绵,穿刺可有少量淡黄色淋巴液抽出。囊性水瘤主要发生于颌下及颈部,一般为多房状大囊腔,彼此间隔,内有淡黄色半透明水样液体,瘤体大小不一,多呈充盈状,皮色正常,触摸柔软,有波动感,无压痛。

淋巴管瘤虽为良性病变,但由于头颈部多发,常影响容貌,并可能造成呼吸、吞咽以及语音等功能障碍,所以不能忽视。以往治疗淋巴管瘤主要采用手术方法,特别是对毛细血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患者。小的病损可以全部切除;大的病损也可采用分期切除,或改善功能和容貌的部分切除术。完全切除术是理论推荐治疗淋巴管瘤的主要途径,但是手术会损害邻近重要器官的功能,文献报道手术有17% 左右的复发率[1]。

近年来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较多,而且疗效也很肯定,常用的药有平阳霉素及沙培林。沙培林是低压冷冻干燥的生物制剂,由经青霉素G处理过的溶血性链球菌组成,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无毒副作用,在日本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通过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无菌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使淋巴管闭塞而达到缩小甚至使囊性瘤体完全消失的效果。可用于原发性淋巴管瘤的治疗,部分手术复发或手术后淋巴积液反复抽液无法治愈的病例也可试用该方法治疗[2]。有实验表明两种用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沙培林瘤体开始消退早,治疗周期相对较短,并不需反复多次注射,对多发的较大的淋巴管瘤可多次分别大剂量给药,相对更安全合理,但受青霉素过敏限制[3]。经统计分析,可以观察到沙培林治疗以上3种类型的淋巴管瘤均有疗效。而平阳霉素由于注射周期长、易导致过敏反应以及角化增生和组织纤维化等不良反应,其适应症的选择也很关键,其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继续观察。

注射前先肌注地塞米松可预防发热和过敏反应。发热持续时间短,疼痛较轻,而且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过敏反应,说明采用沙培林局部注射治疗淋巴管瘤,具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Douglas MS, John M,Jason DM,et al.Altered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levels in lymphangioma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recurrence[J].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5,131(11) : 990-995.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10篇

一直以来,人们会用“不治之症”来形容恶性肿瘤,特别是针对已经丧失手术切除机会的晚期肿瘤。但是,用这个灰暗的词来形容淋巴瘤并不确切,因为淋巴瘤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肿瘤的独特疾病。首先,作为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它的发病往往是全身性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治疗和白血病一样,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不是手术或者放疗。其次,分期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大部分恶性肿瘤,我们通常把4期定义为不可治愈性疾病;但对于淋巴瘤,“分期”仅仅是多个危险因素之一,单单疾病期晚不代表没有治愈的希望。最后,淋巴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其常见的亚型也有十余种之多,每一种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疾病,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别很大。

淋巴瘤,治愈有希望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会问:“我的淋巴瘤能治好吗?”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会回答:“有希望。”淋巴瘤能否治愈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无疑是先决条件。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主要淋巴瘤类型,病理上主要分为惰性(低度恶性)、侵袭性(中度恶性)和高度侵袭性(高度恶性)3大类。对于后两种类型,大部分患者通过化疗都有治愈的希望。而对于惰性淋巴瘤,即便目前认为其具有不可治愈性,但其中位生存期(又称半数生存期 )一般长达8~10年;考虑到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往往大于65岁乃至70岁,只要控制得当,淋巴瘤并不会对这些患者的预期寿命带来很大影响。而且,惰性淋巴瘤的新药研发是最为迅速的。随着治疗水平的提升和新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正规和有效的治疗获得了治愈,很多年轻的患者甚至结婚生子,过着跟健康人一样的生活。

5年生存率,淋巴瘤治愈的标志

有些结束化疗的患者会问:“淋巴瘤如何才算治愈?”我一般会回答:“5年不复发就算治愈。”临床中,医生面对的大部分肿瘤患者都是已经不能手术或者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虽然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这种治疗的目的是姑息性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淋巴瘤不同,我们对于大部分患者的治疗目的都是希望治愈这一疾病。参考国外的数据,淋巴瘤的两大类型——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5年生存率大体上分别可以达到85%和65%的水平,而5年生存率正是我们衡量肿瘤是否痊愈的关键标志。

自体干细胞移植,防止复发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原发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9.6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125-02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及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分型比较复杂;鼻咽部淋巴组织十分丰富,因此常被非霍奇金病淋巴瘤侵犯,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结外淋巴瘤[1]。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鼻咽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收治的72例原发于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10~78岁,平均(48.2±25.4)岁。患者初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类感冒症状,如鼻咽痛、流涕等,后期临床表现为听力和视力功能受损、扁桃体肿大、黏膜充血等。将72例患者参照Ann Arbor.Cotswolds分期:I期34例,Ⅱ期22例,Ⅲ期13例,Ⅳ期3例。通过免疫检查对患者进行免疫分型。

1.2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数据检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其他脏器浸润和治疗方法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进行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影响淋巴瘤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是否转移浸润至其它脏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等 (P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 > 0.05)。

3讨论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而NHL临床发病率高达90%;我国的淋巴瘤发病率为85%~90%,低于同类报道[2]。淋巴瘤首发病灶常为鼻咽部,发病特点为起病急,发病快,除鼻咽部分还会涉及其他脏器,病情险恶。在临床上治疗时,患者对病情的主述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治疗时反应也不同,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预后不佳,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致病因素选择治疗方案。因此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是关于影响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因素[3-4]。本组研究表明,淋巴瘤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无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是否转移浸润至其他脏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患者年龄较大,则其预后即5年生存率就会降低[5],这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较多、免疫能力差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在救治老年淋巴瘤患者时,需考虑患者的原发疾病,将可能存在的干扰指标进行适当处理,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

本组研究表明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显著高于临床分期Ⅲ~Ⅳ期者,可能是因为Ⅰ~Ⅱ期淋巴瘤仅发生于原发病灶,没有发生其他部位的转移。可以先行放疗,如果放疗无法达到预定结果,则需综合治疗方案进行系统治疗。Ⅲ~Ⅳ期淋巴瘤往往发病较严重,累及其他脏器,而且治疗的程度与疾病分期也具有正相关。一般应用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预后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免疫能力较弱的患者[6]。因此目前临床提倡对于淋巴瘤患者应进行放疗和化疗以及免疫调节的综合治疗。

本组研究表明,在免疫分型方面,B细胞淋巴瘤5年生存期要显著好于T或NK细胞,有发热、盗汗、消瘦等B症状者其预后也显著差于没有症状者;对于有浸润转移者,如骨转移或其他器官转移,其5年生存率均低于未出现转移者。说明患者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有无病灶转移等,均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影响。同时病程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病程长的患者其病情多较严重,在进行Cotswolds分期时也多在Ⅱ期或以上,一般需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病情控制。病程长的患者存在广泛侵犯重要脏器的现象,而且长期的病理过程,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灶在这种环境下活动度大,易复发、增生以及转移。因此临床上对于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首次治疗最为关键。总之影响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在临床上需综合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王奇璐.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308-313.

[2]Alexander DD,Mink PJ,Adami HO,et a1. The non-hodgkin lymphomas:a review of the pidemiologic literature[J]. Int J Cancer,2007,120(Suppl 12):1-39.

[3]周建寨.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78-79.

[4]陈细女,肖莲. 原发性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72例预后因素分析[J].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8(1):74-77.

[5]袁智勇,李晔雄.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与预后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2006,26(7):425-429.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12篇

一、淋巴瘤发病的原因及预后

淋巴瘤是淋巴结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一般可将其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目前,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毒感染与辐射可能是该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免疫抑制与该病是否有因果关系目前仍有争论,但单纯的免疫抑制并不足以引起淋巴瘤。许多动物所患的淋巴瘤都是由病毒感染(通常是C型RNA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已发现一种亲淋巴细胞的、与几种人类所患的肿瘤密切相关的类疱疹病毒――爱泼斯坦-巴尔二氏(EB)病毒。该病毒与好发于非洲儿童的伯基特氏淋巴瘤有密切的关系。另据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过原子弹爆炸而幸存的日本人,其淋巴瘤的发生率较高。由此可以判断放射性辐射也可能会导致淋巴瘤。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有升有降,但以降为主,近年来该病的发展趋势较为稳定。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总体较低,目前每年以3%~4%的速率在下降。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是霍奇金淋巴瘤的9倍。近20多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

在临床上,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较好,早期该病患者的治愈率高达80%~90%,中晚期该病患者的十年存活率会降至50%~6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可视其病变的恶性程度而定,低恶性度的此类淋巴瘤虽不易根治,但此类患者五年的存活率仍达70%。而中高恶性度此类淋巴瘤的侵袭性较强,此类患者的存活率可随其病变的恶性级别增高而降低。由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对化学治疗的反应较好,所以,大约有30%~40%的该病患者在化疗后能长期地存活。

二、淋巴瘤的分型和分期

1.霍奇金淋巴瘤:依据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4个类型:①淋巴细胞为主型:该型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呈结节性浸润,病变的细胞主要为中、小淋巴细胞,R-S细胞则少见。另外,该型淋巴瘤患者的病变部位比较局限,预后较好。②结节硬化型:该型淋巴瘤患者多为青年妇女,其病变部位多在颈部、锁骨上和纵隔的淋巴结,预后相对较好。③混合细胞型:该型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具有播散倾向,其预后相对较差。④淋巴细胞减少型:该型淋巴瘤患者多为老年人,其病情进展得快,预后极差。我国此类患者所患的霍奇金淋巴瘤多为混合细胞型淋巴瘤,也有些属于结节硬化型淋巴瘤,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则少见。

2.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依据非霍奇金淋巴瘤HE染色的形态学特征可将其分为10个类型:①小淋巴细胞型(可伴浆细胞样改变)。②滤泡样小裂细胞型。③滤泡样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此3个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均为低度。④滤泡样大细胞型。⑤弥漫性小裂细胞型。⑥弥漫性小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⑦弥漫性大细胞型。上述④⑤⑥⑦4个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均为中度。⑧免疫母细胞型。⑨淋巴母细胞型。⑩小无裂细胞型(Burkitt或非Burkitt淋巴瘤)。这3个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均为高度。

此外,依据淋巴瘤的扩散范围可将其分为4期:①Ⅰ期:患者的病变仅限于1个淋巴结区(Ⅰ)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部受累(ⅠE)。②Ⅱ期:患者的病变可累及横膈同侧的两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病变侵犯了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及横膈同侧的1个以上淋巴结区(ⅡE)。③Ⅲ期:患者的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伴有脾受累(Ⅲ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Ⅲ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ⅢSE)。④Ⅳ期:患者的1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犯,有的患者还伴有淋巴结肿大。只要患者的肝脏或骨髓受到累及均属于Ⅳ期。

三、怎样早期发现淋巴瘤

1.查找该病的症状和体征:①早期淋巴瘤患者多出现浅表的淋巴结肿大(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者约占40%,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者较少见),其大小如黄豆,呈中等硬度,且与皮肤无粘连。晚期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可相互粘连成团,并侵犯皮肤组织。②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常出现结外病变,这些病变包括胃肠肿块、皮肤结节及肺部病变等。③淋巴瘤患者的全身性症状出现得较晚,这些症状包括进行性虚弱、体重减轻、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动则气短、发烧、夜间盗汗、皮肤瘙痒等。④淋巴瘤患者还可出现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糙皮病样丘疹、色素沉着、剥脱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等非特异性皮肤损害。

2.进行实验室检查:早期淋巴瘤患者经化验检查常无明显异常,晚期则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这与其进行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和肿瘤侵犯造血组织有关。淋巴瘤患者的骨髓常受到侵犯,并可因此而并发白血病。少数该病患者还可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且由于IgG缺乏而容易发生感染。

3.进行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淋巴瘤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另外,该病患者还可做下肢淋巴管造影、B超或CT检查,以明确腹腔淋巴结的情况。

4.进行病理学检查:取患者病变部位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的基本方法。但仅做一次病理学检查且结果呈阴性者,并不能排除其患有淋巴瘤。此类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同时应取几个部位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这样可使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淋巴瘤患者明确诊断。

四、如何治疗淋巴瘤

1.进行药物治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应以化疗为主,该病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服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阿霉素、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博来霉素、6巯基嘌呤等药物进行治疗。淋巴瘤患者进行化疗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其淋巴瘤的分期和分型,一般应进行1.5~2年的化疗。合并有白血病的该病患者应进行3年或更长时间的化疗。

2.进行放疗:该疗法适用于少数病变仅局限在某一部位或由于肿物压迫出现了一些严重症状的淋巴瘤患者。而病变范围广泛的Ⅲ期和Ⅳ期的淋巴瘤患者一般都应在化疗后进行放疗。

3.进行手术:合并有脾功能亢进的淋巴瘤患者若存在切脾指征,可进行手术治疗,以提高血象。另外,原发于腹腔且伴有压迫症状的淋巴瘤患者一般可先进行化疗,待瘤体缩小后再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要继续进行化疗。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13篇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4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对其HE染色及免疫组标记。

结果:24例患者,16例为临床ⅠE期,8例为ⅡE。17例为DLBCL(弥漫性大 B 细胞性淋巴瘤),5例为 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性淋巴瘤),2例为外周 T 细胞性淋巴瘤。

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淋巴瘤,精准的临床诊断和组织学分类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15-01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BL)是首发于乳腺组织的,排除了外在淋巴瘤累及乳腺的淋巴瘤[1]。该种淋巴瘤病发率极低,占结外恶性淋巴瘤的1.5%-2.0%,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5%-0.5%[2]。所有的乳腺恶性肿瘤都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不同细胞来源,该淋巴瘤可以细分为B细胞型以及T细胞型,临床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以B细胞型为主,通常表现为DLBCL、MALT,T细胞型则通常表现为外周 T 细胞性淋巴瘤[3]。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4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了相关病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4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患者男女比例为1∶23,发病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45.8±1.5岁,发病部位为左侧12例,右侧9例,双侧3例。

1.2方法。取标本经5%甲醛溶液固定,并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同时进行4μm切片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选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EnVision 试剂进行二步法。一抗同选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CD79a、CD45RO、AE1 / AE3、CD10、bcl-2、LCA、bcl-6、κ、λ、Ki-67以及cyclinD1试剂。DAB 显色,同时苏木精对比染色。24例标本重新HE染色,鉴别后,选择性补充免疫组化染色。

2结果

24例患者中,16例病变部位局限于乳腺,为临床ⅠE期,8例同时存在于乳腺及同侧腋窝淋巴结受累,为ⅡE期。17例为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5例为 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2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有4例患者骨髓穿刺显示增生性骨髓象。24例患者术前诊断为乳腺癌,均采用综合治疗和化疗以及放疗。术后随访,患者病症显著改善,1例双侧患者,于1年后死亡,详见表1:

3讨论

PB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淋巴瘤,多发于女性,但男性也有报道,发病年龄以18-80岁为主[4]。患者出现PBL时,多表现为进行性乳腺肿块,肿块面积较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溢液、凹陷、皮肤橘皮化等症状[5]。由于PBL发病率较低,并且乳腺 X 线、B超以及近红外线乳腺检测均无特性影像,临床常误诊为乳腺癌,需进行术中、术后切片以及免疫组化方能确诊。

大部分的PBL属于B细胞型,并以DLBCL为主,约占总PBL的45%-75%。T细胞型其恶性程度高于B细胞型,其预后也较差,同时ⅠE 期PBL患者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长于ⅡE 期患者。WHO淋巴瘤分类认为,每一种淋巴瘤都属于独立的病种。有研究显示,PBL病理与患者乳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如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淋巴细胞性乳腺病等,其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近视。部分学者认为其病理为血管外皮幼稚的未分化的间叶细胞[6]。PBL的治疗尚未形成一个体系,但所有的治疗方法都不推荐腋下淋巴结清扫或乳腺切除等创伤性治疗,通常都以RCHOP 或CHOP化疗为主,患者经过放疗、化疗治疗后其病症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淋巴瘤,精准的临床诊断和组织学分类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海萍,杨萌霓,陈培琼.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4例分析及文献复习[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05):125-126

[2]杨文秀,李甘地,周桥,刘卫平.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06):86-87

[3]赵峰,王振华,覃健,柴敏秀.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05):82-83

[4]朱利,郝玉芝,李洪林,黄苏里.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05):10-11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治疗

淋巴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约50%在出生时即已存在,90%以上在2岁以内发现。男女发生率大致相仿。囊状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又称囊状水瘤。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约占3/4,其余见于腋部、纵隔、后腹膜和盆腔。

一、病理

在胚胎期静脉丛中的中胚层裂隙融合形成大的原始淋巴囊,引流进入中心静脉系统,以后淋巴囊逐渐退化或发展成与静脉平行的淋巴管系统。若原始淋巴囊未与静脉系统相连通,就产生囊状淋巴管瘤。如与淋巴管系统主干不相通,可发生海绵状淋巴管瘤,如少量淋巴囊在淋巴管系统形成时被分隔,则形成单纯性淋巴管瘤。因颈静脉囊淋巴形成最早。体积最大,所致颈部发生囊状淋巴管瘤最常见。淋巴管瘤是由增生、扩张、结构紊乱的淋巴管所组成,可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

二、临床表现

颈部巨大囊状水瘤的存在,可造成胎儿的娩出困难。一般在出生后即可在颈侧部见到软质的囊性肿物,有明显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其界限常不清楚,不易被压缩,亦无疼痛。肿瘤与皮肤无粘连,生长缓慢,大小无明显变化。但易并发感染,且较难控制。

还可发生囊内出血,此时瘤体骤然增大,张力增高,呈青紫色,压迫周围器官可产生相应的症状。有的可广泛侵及口底、咽喉或纵隔,压迫气管、食管引起呼吸窘迫和咽下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有部分淋巴管瘤在发展过程中,会自行栓塞退化,或在感染后,由于囊壁内皮细胞被破坏,在感染被控制后自行消退。

三、诊断

1、颈后三角区囊性肿块。具有向四方(锁骨上下、口底、气管食管旁及纵隔)蔓延生长的特点,界限常不清楚,多见于婴幼儿,出生时即呈巨大,亦可逐渐长大。

2、囊瘤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能透光。表面皮肤正常,不粘连。

3、内容物淡黄透明或乳糜状,偶带血性。镜下可见大量含有胆固醇结晶的淋巴细胞。

4、囊瘤较在累及口底、舌或咽部时,可有语言、呼吸或吞咽障碍。囊瘤位于锁骨上时,可有臂丛受压出现运动障碍或肌肉萎缩。有时气管受压移位。

四、治疗

1、期待自愈

对于较小局限的淋巴管瘤,不影响功能又无碍美观者,可不予治疗。因为部分淋巴管瘤有自然消退的趋势。对于病变虽较广泛,但无呼吸、吞咽困难征象和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可暂不作处理,观察随访1~2年,若未见消退或反而增大者,再予治疗。

2、注射疗法

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淋巴管瘤,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由于注射疗法较为简便,对组织破坏少,可避免因手术而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况且手术往往亦难以完全切除,所以可作为囊状淋巴管瘤的首选疗法。

(1)应用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bleomycin)作局部注射疗法

完全消退和显著缩小者可达70%。可能是通过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化学刺激物使间质纤维化的双重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从组织学来看,对间质较多的类型如单纯性和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作用较差,而对间质较少的类型如囊状水瘤的作用较好。博来霉素有水剂和乳剂两种,使用水剂量先配成1mg/mL的浓度,以每次剂量0.2~0.3mg/kg注入淋巴管瘤内,每周1次。3~10次为1疗程。使用乳剂时每次0.6mg/kg,4~6周后重复,总剂量不宜超过5mg/kg,据认为乳剂比水剂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注射后l~2周内局部有一过性肿胀,然后逐渐缩小、硬结,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当天或次日有发热38℃左右,偶有腹泻、呕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纤维化。

(2)应用OK-432(picibanil,一种溶血性链球菌制剂)进行局部注射疗法先将一个临床单位(1ke)的0K-432溶解在10mL一生理盐水内,穿刺抽液后等量的OK-432溶液注入瘤腔内,一次注入量以不超过2个临床单位为限,观察2~4周后追加注射1~2次。副反应是局部的炎性反应。有3~5日的肿胀,一过性发热。此法可避免博来霉素所引起肺纤维化的危险。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第15篇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对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72例进行分析,均采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 mg/m2,d1,8,奥沙利铂130 mg/m2,d1,每4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72.2%(52/72),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 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对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122-02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失败[1]。目前挽救治疗后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是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标准,但对于老年患者无移植适应症,一线化疗失败后的老年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难点,在众多二线方案中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的联合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成为复发或耐药的老年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案[2]。该院对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72例采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72例,KPS评分在70分以上,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35±6.12)岁,滤泡淋巴瘤22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38例,外周非特异性T细胞淋巴瘤6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54例患者接受过CHOP方案治疗2个周期以上,18例患者接受过Hyper-CVAD 方案治疗2个周期以上。化疗前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1.2 治疗方法

采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批准文号H20100300,200 mg/瓶)1000 mg/m2,d1,8,奥沙利铂(批准文号H20093892,50 mg/瓶)130 mg/m2,d1,每4周为1个周期。化疗后给予阿扎司琼止吐,对出现的骨髓抑制症状给予升血小板和白细胞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WHO制定的恶性肿瘤化疗疗效指标判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RR)=CR+PR。(2)不良反应:采用WHO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Ⅳ级。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软件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后,72例患者中CR12例,PR40例,SD14例,PD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

2.2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3%,腹泻发生率为27.8%,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6.7%,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6.7%,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3%,骨髓抑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3.3%,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5.0%,均在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出现,未影响化疗结果,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见表1。

3 讨论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中晚期淋巴癌患者,多采用联合化疗为主的治疗[3-5]。在进行化疗方案治疗时,CHOP方案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首选方案,但是只有50~60%的患者能够完全缓解,而且约有50%的患者会再复发[6-7]。对于老年患者,无自体细胞移植的适应症,且身体弱,大多是有合并基础疾病,化疗耐受性较差,因而对于复发、耐药的老年淋巴瘤患者如何选取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的挽救性方案就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8]。

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的新型脱氧胞苷水溶性类似物,能够通过阻断DNA合成杀灭处在S期的肿瘤细胞,还能够阻断细胞增殖由G1期到S期的过程[9-10]。奥沙利铂属于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它能够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对DNA产生作用,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和复制,产生抗肿瘤活性和细胞毒作用[11-12]。相关研究表明,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GDP)方案对于难治性或者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总有效率在65%左右,完全缓解率能够达到30%[13-15]。但是顺铂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和肾脏造成严重的毒性反应,这在临床上限制了其应用。而奥沙利铂使用后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和肾毒性明显较低,患者耐受性较好,抑制DNA的作用更强,与吉西他滨协同使用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陈希等人[16]的研究表明,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治疗2个周期,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70.0%,与国内外采用GDP方案的疗效相比,近期总有效率更高。王杰松等人[17]的研究中,28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案后,总有效率为64.3%,也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大量研究证实,采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能够取得较高的近期疗效,此外,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8]。该研究中联合治疗后,36例患者中CR6例,PR20例,SD7例,PD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

大量研究证实,在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患者采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过程中,虽然会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但是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老年患者化疗耐受性比较差,因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19]。陆颖等人的研究发现,在使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后,30例患者均发生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Ⅰ度9例,Ⅱ度5例,Ⅲ度8例,Ⅳ度4例;血小板下降Ⅰ度6例,Ⅱ度9例,Ⅲ度5例,Ⅳ度2例;另外,20例老年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5例出现肝功能损害,未发现肾功能损害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和死亡患者。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方案会使老年患者出现血液毒性、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和轻度的神经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会出现重度不良反应,对于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如严重骨髓抑制,可给予升血小板、升白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12]。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有较好的安全性。该研究中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其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3%,腹泻发生率为27.8%,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6.7%,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6.7%,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3%,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3.3%,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5.0%,均在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出现,未影响化疗结果,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

综上所述,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对复发、耐药老年淋巴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建良,石远凯,何小慧,等.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2):137-140.

[2] 陆颖,黄海欣,李桂生.GEMOX方案与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8):621-625.

[3] 沈文怡,刘澎,李建勇.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加或不加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人B细胞淋巴瘤11例[J].白血病.淋巴瘤,2012,21(3):159-162.

[4] 张萌,刘贤明,李兰芳.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J].临床荟萃,2013,28(10):1171-1173.

[5] 陆颖,黄海欣,李桂生.GEMOX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6):547-550.

[6] 缪继东.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197-199.

[7] 李波.奥沙利铂联合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136-137.

[8] 黄燕.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1308-1310.

[9] Yong W,Zheng W,Zhu J,et a1.L-asparagi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yr and relapsed exrtanodal NK/T-cell lympho- ma,nasal type[J].Ann Hematol,2009,88(7):647-652.

[10] 孟广军,梁莉萍,贾存东.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联合甲强龙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2013(5):45-47.

[11] 王杰松,杨瑜,何鸿鸣,等.GemOX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J].海峡药学,2012,24(9):179-180.

[12] 陆颖,黄海欣,李桂生.GEMOX方案与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8):621-625.

[13] 汪春秀.结外NK/T细胞淋巴瘤L-GEMOX方案治疗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6):1434-1437.

[14] Zhang Q,Wang J,Yu z,et a1.The effect of biweekly CHOP and standard CHOP in different subgroups of di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Onkologi,2009,2(12):719-723.

[15] 王莉.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GEMOX方案治疗鼻型NK/T淋巴瘤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38(2):163-164.

[16] 陈希,田思源.GemOX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24(5):395-396.

[17] 王杰松,杨瑜,何鸿鸣,等.GemOX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J].海峡药学,2012,24(9):179-180.

[18] JidarK,Ingen-Housz-Oro S,Beylot-BarryM,et a1.Gemcit-abine treatment in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a muhicentre study of 23 cases[J].Br JDermatol,2009,161(3):66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