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议吴满有运动与农村经济政策范文

浅议吴满有运动与农村经济政策范文

时间:2022-05-22 04:42:31

浅议吴满有运动与农村经济政策

一、吴满有运动兴起的过程及背景

吴满有曾经是边区的一名难民,1935年冬参加土地革命分得了土地,由于他努力劳动,善于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阶级成分由贫农上升为新富农。1942年4月30日,时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同时刊登3篇文章大篇幅地宣传报道了“众所公认的标准劳动英雄”———吴满有,介绍他勤劳致富、优抗拥政的先进事迹,开创了党报新闻史上典型报道的先河。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柳林区二乡南庄召开奖励吴满有大会,授予吴满有“劳动英雄”、“生产健将”、“劳动之光”等荣誉称号。“吴满有成了全边区第一个模范劳动英雄。”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特通令各分区专员、县长,要求他们广泛宣传吴满有的事迹,引导广大农民以吴满有为榜样,“创造更多的吴满有!”这是陕甘宁边区政府首次奖励并宣传吴满有,号召边区军民向吴满有学习,推动全民的农业生产。该年,“延安县的春耕运动,由于吴满有被选为劳动英雄,每区每乡都因而增加了开荒的数目,都互相竞赛,加紧耕垦。吴满有本村去年开荒数目就超过原计划百分之五十以上,本乡的农民,都提出了口号:‘向吴满有看齐!’”因之该乡“多开了荒地180垧。”边区政府号召边区军民向吴满有学习,激发延安县的民众“向吴满有看齐”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这一事例引起了党和边区政府的关注,认识到开展吴满有运动是一种动员和组织民众生产的有效途径。

二、吴满有方向的讨论与中共的农村经济政策

但是,在《解放日报》发表《开展吴满有运动》社论之后,有人提出疑问:吴满有是一个富农,那么,开展吴满有运动究竟是鼓励农民努力生产,还是提倡富农方向?对此,《解放日报》编辑部于同年3月15日发表了《关于吴满有的方向》作了详细的解答,并进一步扩大对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宣传。《关于吴满有的方向》一文首先指出“吴满有是新民主主义政权下一种新型的富农,他与旧式的富农,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其次强调吴满有式的富农经济的发展“是边区革命后必然的产物……对吴满有式的富农经济,应当把它看成为今天边区应时而生的经济之一部分,就是说,它与边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和目前边区大量发展生产的经济政策,不但不相违背,而且恰好正相吻合。今天边区经济的情况,显然需要发展这种经济,需要产生更多的吴满有。”最后认为“吴满有的方向是边区全体农民的方向……这种方向,就是要全边区农民都能努力劳动发展生产,使雇农升为贫农,贫农升为中农,中农升为富农,虽然不会有多数农民升为富农,但会比现在有更多的农民上升却是无问题的,是必然的,必要的,对边区经济发展与革命发展有利无害的。”中共西北局也随即指示各级党委讨论“吴满有方向”,指出“按照当地具体情形组织‘吴满有方向’问题的讨论会或座谈会,这对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和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解执行,以及当前吴满有运动的开展,都是有其实际的意义的。”在“吴满有方向”大讨论当中,党和边区政府对“吴满有方向”持肯定的态度。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指出“宣传吴满有的方向就是边区农民的方向”。《关于吴满有的方向》是继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之后党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作出的又一次重要阐释,进一步深化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抗战时期,党在根据地的农村经济建设上面临两个新的课题:第一,农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第二,如何看待新富农经济?吴满有方向的讨论以及吴满有运动的开展是党对这两个课题作出的积极、成功的探索和实践。首先,在土地革命时期,农民的发展方向尚不足以引起党的重视。但是进入抗战时期,根据地经过土地革命或减租减息以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提高,广大贫雇农阶级成分上升,由于“左”倾思想的长期存在,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于“能不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能不能发家致富”心存顾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现了“农民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使党逐渐认识到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就必须鼓励农民扩大生产、勤劳致富。因此,党通过吴满有运动引导农民朝着继续扩大生产、勤劳致富的方向发展,推动农民群众积极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新富农经济是抗战时期在根据地新出现的一种经济成分。事实上,党在抗战初期就确立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方针,但是在实践中出现“左”倾现象,未能区分富农经济中的封建性质成分和资本主义性质成分,也未能区别新富农与老富农,以致部分地区新、老富农都受到冲击。吴满有方向的大讨论以及吴满有运动的蓬勃开展,旗帜鲜明地宣告了吴满有式的新富农是全体农民学习的模范,吴满有式的富农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部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需要产生更多的吴满有式的新富农,需要发展吴满有式的富农经济。吴满有方向的讨论,让广大农民认清了吴满有运动的本质,认识到吴满有方向“就是实行贫的变富,富的更富的方向”,目标是要实现各阶层的共同富裕,“奖励富农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明确了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和保存新富农经济是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农村经济政策;打消了人们发展生产的顾虑。“吴满有方向”、“吴满有运动”的口号在各抗日根据地广为传播,使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以及农村经济政策得到广泛的宣传,激发了农民努力生产的热忱,这对于大生产运动以及各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吴满有运动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三、吴满有运动与抗战后期的大生产运动

在吴满有运动中,通过把新富农的代表人物吴满有树立为典范,号召民众向吴满有学习,旗帜鲜明地宣传和示范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村经济的新政策,打消了农民受“左”倾影响而不敢发展生产的顾虑,鼓励广大摆脱或初步摆脱封建束缚的贫苦农民努力发展生产,并且稳定了中农和富农的生产情绪。吴满有运动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动员和组织形式,它首先把吴满有树立为努力生产、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然后不断地发掘和奖励更多的“吴满有”式的劳动英雄,再通过他们带动所在的集体创造模范乡村,并以劳动英雄为范例帮助农民制定生产计划,进而开展大规模的生产竞赛。1943年吴满有运动全面展开之后,它逐渐成为大生产运动的重要动员和组织形式,为大生产运动掀起了自1939年之后的第二次高潮。吴满有运动是源于发现了劳动英雄吴满有,并通过奖励、宣传和组织学习吴满有而形成的。吴满有成了劳动英雄的代表人物,党在各根据地开展吴满有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奖励劳动英雄,鼓励广大农民争当劳动英雄。1943年3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生产大竞赛》,指出陕甘宁边区的各县、区、乡都在发掘和奖励劳动英雄,来推动生产运动,而劳动英雄的标准就是吴满有。一时间,农民争当劳动英雄蔚然成风,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吴满有运动开创了劳模运动的首例,使之成为了党在开展生产和各项建设工作中的一种经久不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开展吴满有运动不仅树立个人英雄,而且还向集体模范发展。创造模范乡村也是开展吴满有运动的一项内容。“在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期间,号召劳动英雄‘组织起来’,高岗同志号召每个劳动英雄要领导好一个村或一个乡,成为团结和推动一个乡一个村群众生产的核心。吴满有首先响应了这一号召,要把吴家枣园的生产经验推广到其所在的全柳林区二乡,把二乡变成模范乡。吴满有和区乡干部研讨了二乡的生产情况,提出了生产计划。他又在大会上提出创造模范乡模范村的提案,得到了全体劳动英雄代表的热烈响应,每人都要把他们住的村乡变成模范村乡,展开了全边区蓬勃的模范村乡运动。”

四、解放战争时期吴满有方向的重新确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升华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动员和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形式的吴满有运动已较少出现,但是,吴满有方向所代表的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和保存新富农经济仍然是党的农村经济政策。1946年,中共中央《五四指示》,部分解放区为了解决不彻底的问题,加强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打击富农经济。“左”倾的出现使得有些人认为“吴满有的方向”只适用于延安,不适用于其它地区。吴满有方向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动摇。但是党仍然坚持吴满有方向,一方面保护新富农经济,另一方面继续组织民众开展生产运动。1946年8月,晋察冀局提出:“对于抗战后,由贫农、中农上升,朝着吴满有方向发展的新式富农,必须把他们看作基本群众(他们在政治上与旧富农有根本区别),不得‘调剂’其土地,或用任何方式侵占其财产。”1946年9月,晋察鲁豫局明确指示:“特别注意,不要损害中农富裕中农和抗战中发展起来的新富农的利益。”同时要求,在土地问题已解决、群众已彻底发动的地区,要“及时的组织互助合作,提倡吴满有方向,转入生产运动。”1947年4月1日,《冀热辽日报》发表了《提倡向吴满有方向发展》的社论,提出“今年开展大生产运动,有个问题还待很好解决,就是必须广泛宣传勤劳致富的思想,提倡向吴满有方向发展。”总体上来看,中共中央《五四指示》之后,虽然新富农的利益受到侵犯,新富农经济有所触动,但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坚持吴满有方向。但在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各解放区在中再次出现严重“左”倾偏向,明显地模糊了消灭封建剥削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界限,新富农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新富农经济作为农村中一个新的经济形式基本消失。1947年12月以后,中共中央结合纠正中“左”的错误,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反对绝对平均主义、宣传新民主主义农村经济政策的教育。在再次宣传新民主主义农村经济政策时,党一方面强调了坚持吴满有方向对于鼓励农民在后发展生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了绝对平均主义对于在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在讲话中强调,在中应给新富农与富裕中农同样的待遇,因为“过去我们鼓励这种富农,例如吴满有那样的人们,发展其生产,对于稳定中农,刺激中农的生产热情,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今后的政策,还是应当如此。”同年2月10日,林伯渠指出:“在农村中,由于工作没有做好,有些贫雇农不满意和说怪话(其中主要是不务正业的和因开会太多致影响生产的),中农生产情绪低落,对劳动致富发生怀疑,故如何发动全体农民积极生产,是一件很艰巨的和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政策,他认为“在此间确定中农及新富农都坚决不动(吴满有运动的成绩是肯定的)。”

五、结语

抗战后期,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了吴满有运动,号召边区全体农民向吴满有学习,并宣传吴满有方向符合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以打消农民扩大生产的顾虑,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在中出现“左”的错误,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党继续坚持吴满有方向,以教育和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吴满有运动的实践为中共领导经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吴满有运动集奖励劳动英雄、创造模范乡村、制定生产计划和开展生产竞赛等多种工作方法为一体,成为中共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是开创了劳模运动的首例,使之成为了中共在开展生产和各项建设工作中的一种经久不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同时,吴满有运动的实践进一步深化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抗战初期,中共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吴满有方向所代表的鼓励全体农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和保存新富农经济,正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农村政策方面的具体化,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在农村贯彻的缩影。通过实践,中共认识到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它能够充分地调动农村各阶层农民发展生产,吴满有式的新富农经济是符合新民主主义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成分,吴满有式的新富农是农村生产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保存新富农经济有利于带动农村各阶层农民发展生产。吴满有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探索,它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启示:正确认识农民的竞争与阶级的分化,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途径;而企图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则将误入绝对平均主义的歧途,与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这对于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此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得失利弊,包括20世纪5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60~70年代的化运动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与是否坚持这个指导思想有关。(本文来自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杂志。《党史研究与教学》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麦正锋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议吴满有运动与农村经济政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ncjjlw/64487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