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规划范文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规划范文

时间:2022-04-17 11:07:37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规划

第一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都市圈”为契机,围绕“海西建设、先行、走前列”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发展战略,以建设科技强区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支撑,强化项目支撑、创新引领、服务带动,为加快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区,打造“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特色区域,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2、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科技力量进入市场。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的科技创新格局。

3、坚持内外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把消化、吸收与创新作为加速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4、坚持产学研结合。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强化产学研联合力度,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5、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第一,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吸引科技人才,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加强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使科技进步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着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在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涌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力争在“十二五”内再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2、具体目标

(1)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重视财政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至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R&D)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2%),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5年内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到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争取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3)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到2015年,培育创新型企业15家(其中省级4家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以上(其中国家、省级10家以上),新增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国家、省级2家以上),争取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到2015年,全区专利申请年增长率保持20%左右,三种专利申请数达到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10%左右,年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全市前位,专利授权量实现同步增长,全区专利年授权量增长率达15%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要有较大的突破。

(5)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科技活动人员总数达到2000人以上,达到每万人劳动力研发人员53人以上;其中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数量占20%以上,争取在高端产业、重点领域建立2个博士后工作站。

第二章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以电子科技、装备制造、优质食品、特色家具四大主导产业和汽车汽配、特殊钢铁两大战略产业为核心,集中攻关一批事关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对科技自身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在若干技术领域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

一、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进程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先培植壮大战略产业

发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继续围绕汽车汽配、特殊钢铁两大战略产业做大做强,加强高新技术领域开展研究,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化。

(1)汽车汽配产业

发展新型车轮、新型油电混合双动力电动车、环保专用车、汽车漆、车用十字轴、V型推力杆等汽车及其配套产品,加强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做长汽车汽配产业链,形成汽车汽配企业群。

(2)特殊钢铁业

重点发展高强度钢及其金属制品等钢材品种,大力发展汽车、船舶、电子电器用钢,推进清洁生产,整治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开展冶金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包括变频技术改造、高效连铸连轧技术及其集成研究、高精密冷轧带钢生产技术研究、金属表面热处理成套技术研究、金属包装产品生产成套技术研究,铜铝质合金不锈钢精密铸造、高效精轧制工艺技术研究。

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优化提升四大主导产业

立足我区的产业技术基础,以我区确立的“4+2”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切入点,围绕电子、装备制造、食品、家具等四大主导产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与质量监控技术等共性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开发和应用先进工艺和装备,加强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辐射和渗透,大幅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促进传统产品升级换代。

(1)电子信息业

发展光电及节能照明产业,以新型节能灯、LED显示屏等产品为重点,研究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发展UPS不间断电源、智能开关电源、电源开关、配电屏等产品及其配套,使我区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不间断电源产品生产、研发、销售基地。

发展精密电子石英钟(表)及其机芯、数字万用表、渔用雷达导航仪、空气离子测量仪、生命探测仪、电子衡器、数码信息历等产品。

发展电磁炉、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化小家电产品,促进企业在小家电领域不断创新,推进智能小家电行业进一步发展。

发展电脑、软件开发及视听数字产品,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

(2)装备制造业

以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精密仪器、自动化焊接设备技术的开发及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强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加快高技术环保设备研制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设备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研究。

加快应用推广机械产品现代设计技术,机械产品可靠性制造技术,精密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高速机床精密成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表面功能覆层技术,热加工清洁生产技术等。开展综合自动化技术及以精益生产为代表的系统管理技术研究。应用智能化数字样机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提高设计生产加工能力,做到设计制造一体化。

(3)食品业

重点扶持发展生物功能性成份分离提纯、灭菌新型包装及保鲜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单体流态速冻、膨化、低温真空脱水、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食品工业原料品质进行改造,推广应用食品工业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支持食品饮料行业结合生产的特点进行生产过程自动化,食品安全和风险评估、安全标准制定、有效监测检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4)家具业

促进传统产业向新技术加工水平、高档次设计工艺、高知名度产品方向发展,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家具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如木业机械设备、静电粉末涂料、包装等,着力引进现代化大型家具物流配送企业或建设家具专业市场,发展家具产品设计开发行业。

重点引进现代化家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家具设计与制造,开展CNC数控机床、人工智能机械手、各种先进的饰面和封边技术、计算机辅助家具设计和制造技术推广应用。

3、深入挖掘特色文化,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以“高、新、软、优”为切入点,瞄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影视演艺、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产业,并打造和丰富集设计、生产、原辅料配套、创新培训、销售展示、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立足木偶戏、木偶雕刻、古傩、灯谜等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创造出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

继承现有发展基础,努力形成新的特色优势领域,不断提高产业综合实力。以数字技术、软件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支撑和提升创意设计业、新闻出版业、动漫游戏业、音乐及影视制作等的研发、生产、传播和营销能力,做大做强数字内容产业,凸显创新型城区的应用研发和高新技术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推出更多兼备科技含量与文化含量的新兴文化产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大力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特色文化创意品牌,探索具有对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机制,抢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重点开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五新”科技成果及农村信息化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研究应用“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等新技术,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集成和再创新;加强产学研协作,建设一批优势产业的科技研发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活动,以科技进步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点开展农产品保鲜、贮运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强农林牧渔等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提高安全种养技术和产品的档次。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在技术研发推广、品种引进选育、安全种植养殖、生产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突破,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力争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良好市场潜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佳的名优特农产品,创出一批农业科技品牌。在“十二五”期间,争取1-2家精深加工、生物技术产业化科技型龙头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三、积极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针对医疗卫生、人口健康、环境治理、公共安全等重大技术需求,组织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紧密衔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一批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突破一批人口、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技术,提高我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使民生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1、医疗卫生。依托市人民医院(暨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在血液、骨科、检验、烧伤、肿瘤等领域开展研究,提高临床预防、诊断、治疗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加强生物安全与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研究、现代生物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的结合研究,加强对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救治技术的应用研究。建立资源互补、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全面参与的医学科研协作体系,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群众健康知识水平。

2、人口与健康。以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及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为主要研究内容,努力突破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支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技术、提高出生婴儿缺陷干预技术等优生优育科研攻关;研究环境生物性污染检测控制技术、饮用水微量污染物测控制技术和环境二次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控制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技术。

3、环境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保护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研究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重建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废水污水处理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化工、建材、食品、冶金等重点行业污水和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效果,大力推广无公害化垃圾处理方式,建设一批治理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科技支撑。

4、公共安全。研究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构筑我区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围绕安全生产,开展重大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技术,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污染溯源管理系统技术,完善安全标准,有效控制食品、药品和生物安全;加强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刑事侦破技术、社会公共安全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技术水平;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服务保障技术体系,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追踪高新技术前沿,着力构建面向企业、支撑产业、引领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以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点,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的区域创新网络。

1、打造技术研发协作平台。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健全研发队伍。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建设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区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研发机构,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蓝火计划”为载体,积极参与谋划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推介会,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在转化,力争发展建立1-2个区域性、行业性技术转移基地,促进社会资本、科技成果和企业有效结合。加大技术经纪服务机构建设扶持力度,鼓励技术经纪人成为科技成果推介、对接、转化的重要力量。

3、打造科技中介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积极性,强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和成果转化类创新基地的功能,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合力。积极推进科技文献与信息、检测试验平台等科技基础资源类创新平台共享机制,强化财政投入形成的平台资源面向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开放服务。发挥网络作用,促进平台资源、信息、成果的有效共享。

五、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个环节,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健全职能机构,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奖励补助,加强试点示范,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完善专利扶持政策,加大发明专利申请的激励和扶持力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及奖评工作,对技术水平高、促进本领域技术进步与创新有突出作用、已经实施并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专利技术给予重奖。进一步提升政策措施的针对性,确保资助实效,促使专利申请质量与数量良性协调提升。鼓励引导企业围绕创新和企业发展形成超前的专利部署工作,扩大专利申请费资助资金的使用范围,重点扶持发明专利申请,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我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2、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继续推进开展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工作,通过试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城区、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全面发展。组织实施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计划项目,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与管理制度,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支持企业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

3、健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继续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负责人、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把创造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手段,营造战略实施的浓厚氛围。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绩效评估和检查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机构,并建立协调机制,协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健全充实知识产权工作队伍,保障基层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六、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创新型城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着力加强区域创新基地建设。推进完善电子科技产业园、特殊钢铁产业园、汽车汽配园、新材料工业园等创新基地的区域布局,制定和出台鼓励高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新区开发建设,培育一批带动作用显著、区域特色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资金集约利用,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心。逐步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为支撑点,产学研用紧密协作、各类科技园区为带动的区域创新网络。

2、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鼓励开展源头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医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力争在光电、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科学技术难点,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推动高校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引导科研院所、高校院校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强化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和产品的创新研发活动,促进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现代研发组织发展。

3、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引进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国内外、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人才团队。以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等为载体,以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一批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创业创新人才,以创新人才带动产业创新,以人才优势形成产业优势。

4、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深入开展科技•人才活动周、科普活动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宣传周等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科普活动,采取宣传横幅、宣传资料、专题知识讲座、专题网页等各种形式,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努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推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第三章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

1、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把统筹规划和实施科技进步区建设,纳入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建立科技进步管理协调机构,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科技创新中的矛盾和问题,形成适合科技发展要求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健全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严格科技进步考核奖惩措施,加强跟踪监督、评估、总结和调整,确保科技进步工作的落实。

3、提高决策科学水平。充分发挥区专家决策咨询组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专家决策咨询组意见建议,为科技进步建设出谋献策,对计划制定、政策措施、项目实施和重大工程建设等进行论证、指导、咨询和决策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增加科技经费预算,确保财政科技投入高于当地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水平,逐步实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2%)的目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多争取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凡争取到上级科技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匹配。

2、加大企业科技投入。运用经济杠杆和激励机制,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一般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应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5%以上,重点骨干企业达3%以上,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达5%以上。

3、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投。加大金融部门对科技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条件成熟的大型企业(集团)争取上市融资;探索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采用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技术创新。

三、落实和兑现科技优惠政策,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激励创新重点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开展重点政策宣传辅导活动,推动激励自主创新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加大科技奖励力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资金奖励,并在科技项目立项上给予优先资助。设立专利申请补助专项经费,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购买专利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予以资助。

2、制定和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对高层次优秀人才来我区创业、留学人员来我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在项目扶持、技术入股、实验设备、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工资、住房、福利、职称及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惠。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对市、区管拔尖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优先安排课题和经费。注重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通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技能培训、“产教研”结合等形式,加强技术型人才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的高级技工人才队伍。保护知识产权,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3、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科技进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科技法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科技法律意识。推动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经营战略中。

4、鼓励引导产学研结合。引导和加强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横向联合,发展产学研联合开发,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协作关系,作为技术创新的依托。经常性组织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积极组织本区产品和技术到外地展销,建立窗口或对应区域合作关系。高起点引进国外及台、港、澳大公司、大财团来我区兴办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培育骨干企业外向发展,增加出口产品种类,增加出口份额及附加值,扩大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四、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发挥科技项目引导作用

1、坚持和完善重大科技计划立项专家评审制原则,精简计划数目,减少重复交叉,集中精力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扶持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好项目,提高科技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使科技部门的管理职能逐步转移到营造政策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轨道上来。

2、建立和完善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咨询体系,实现计划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分离,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3、严格项目的管理程序,建立公平、公开和公正的立项竞争机制,实行科技立项合作制、招标制,建立和完善科技经费预算制,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督查制。

五、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充分整合我区科技资源,加大科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搭建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平台,为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包括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科技交流合作服务机构,逐步形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2、抓好高新技术园区升级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发展提供载体。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科技部决定在全国对高新区进行重新布局。我区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积极配合开展以南靖高新区为核心区,以开发区、开发区和九龙生态经济区为联动区的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创建工作,形成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定和出台鼓励高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新区开发建设,培育一批带动作用显著、区域特色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被举报文档标题:十二五科技发展的规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guihua/59770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