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旱季农业发展规划范文

旱季农业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2-02-24 11:42:11

旱季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规划编制依据

一、《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设规划(-年)》;

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省年第二批省级预算内资金前期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622号);

三、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农牧厅关于报送《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2020年)》意见和建议的函(发改函[]107号。

四、省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五、省种植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六、省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二节规划总体目标

本规划范围:本《规划》针对东部农业区和环湖地区旱耕地、灌溉农业区以及州小块农业区而制定的规划,行政辖区包括: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大通、湟中、湟源、化隆、循化、贵德、同仁、尖扎、门源、(城东、城西、城中、城北)、祁连、海晏、刚察、共和、同德、兴海、贵南、乌兰、都兰、格尔木、德令哈、、囊谦、称多等28县(市)。

年至年,新建省级旱作节水农业研发中心一个;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28个;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66万亩;技术入户率达到90%。

通过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示范、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使农田蓄水保水能力明显提高,降水利用率得到提高。到年,核心示范区面积66万亩,降水利用率提高5~8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0.15公斤/毫米·亩。粮食平均亩产增加30公斤,油料平均亩产增加25公斤。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面积200万亩,降水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公斤/毫米·亩,粮食平均亩产增加25公斤,油料平均亩产增加20公斤。旱耕地的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规划主要目标内容

一、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全省28个县(市)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66万亩。主要围绕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平整加固梯田、土壤改良与培肥、覆盖栽培、深耕深松、抗旱生物制剂、技术培训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田节水能力。

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新建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28个,购置拖拉机、沟播机、深耕犁、深松机等各类作业机械、配套建设机库、培训设备等。

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

在全省28个县(市)项目开展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培训人员95000人(次),全面提升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水平。

第四节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年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设项目,共需投资2.2795亿元(中央投资1.7096亿元,地方配套投资0.5699亿元),其中:(1)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投资1.8664亿元(中央投资1.3998亿元,地方配套投资0.4666亿元);(2)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投资0.4131亿元(中央投资0.3098亿元,地方配套投资0.1033亿元)。中央与地方投资比例1:0.25。

第二章规划背景及现状

第一节基本情况

省地处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内陆省份,东、北邻省,东、南接省,南和西南与自治区毗邻,西北同维吾尔自治区紧邻。土地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排序在、、之后,居第四位。海拔高度1600~6860米,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以上的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7.6%。从地貌上全省可分为南高原、祁连山地、盆地和河湟谷地四大类地貌类型区。境内的山脉,西部极为高峻,向东倾斜降低,主要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构成了地貌的骨架。一方面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表现出有规律的地带性变化;另一方面由于非地带性的影响,局部地区性差异又及其显著,低谷较温和,高地又特别寒冷。地势的高差悬殊,引起气候、生物的垂直分布非常明显。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制约,对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农、林、牧业生产布局,都有着及其深刻的影响。农业生产类型也由东部农业区,向西部环湖地区、盆地农牧交错地区、南高原牧业区过渡。农牧业生产呈立体布局。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色,一是光能资源丰富。二是热能资源差。三是水资源丰富,但利用难度大。四是农业气候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如干旱、霜冻、冰雹、大风、雪灾等。

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农作物以春小麦、春油菜、蚕豆、豌豆、稞和马铃薯六大作物为主。年全省总耕地面积面积813.3万亩,其中:旱地548.415万亩,水浇地264.885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6.1万亩。

第二节规划背景

省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的旱作农业区,平均年降水量250毫米—450毫米,降水少而集中,且季节和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单位耕地面积平均拥有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世界平均水平的6.7%。旱作区基础设施薄弱,节水技术落后,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低下,利用率低下导致农业有限水资源短缺的恶性循环,引发日益严重的利用型缺水。中低产田比例高,粮食安全生产问题隐患较大,但增产潜力也较大。从长远看,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将成为我省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级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先后组织实施了《西部旱作节水标志性示范工程》、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点建设项目》、农业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建设》等,促进了我省旱作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旱作区设施农业建设加快,对提高农作物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其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旱作节水农业是一项集工程、农艺、农机、生物、化学、管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关联紧密,连续性强,投入大,加之基础设施维护不当,原有的集雨窖、日光温室等设施存在老化失修,大部分不能使用。因此,我省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意义重大,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全省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全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科技进步。

第三节旱作节水农业现状

多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扶持下,我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旱作节水农业的试验、示范研究推广工作,加快了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成了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

从年开始,通过国家财政和省财政对旱作节水农业的大力扶持,实施了国家标志性工程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省级重点技术项目等,建立了十三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示范面积累计达15万亩。近年来国家为我省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累计投资2133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820万元。这些示范基地为我省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取得了一批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成果

我们在不同区域开展了旱作节水技术适宜性、水分利用效率、生产潜力及开发度等的试验研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了一大批旱作节水农业科技成果,其中获部级丰收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6项,制定并技术标准4项。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沟垄集雨、免耕栽培等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日趋成熟,初步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农艺、农机、工程、生物、化学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三、初步形成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随着国家对旱作节水农业投资力度的加大,旱作节水农业工作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科研、院校、推广等为主体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体系,建立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网络体系,技术研究更加贴近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需求。初步建立了政府、科研和推广一体化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各县分别建立了土壤肥料技术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队伍,同时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检测能力的土肥水化验室,建立了部分墒情与旱情监测点,开展了省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骨干培训及科技示范户培训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加强了旱作节水农业基础性工作

我省制定并了《旱地甘蓝型油菜栽培技术规范》、《旱地白菜型油菜栽培技术规范》、《旱地春小麦栽培技术规范》、《旱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规范》、《机械化沟播技术规程》、《油菜垄膜沟植技术规程》,为规范旱作节水农业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开展了旱作节水农业的基础性调查,为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认真总结以往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项目成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为推广旱作节水农业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四节存在问题

一、自然降水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50~45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干旱是我省旱作区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在盆地,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在低位山旱地区,收成低而不稳。我省属春作区,但春季降雨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7%左右,春旱频率高、旱情重,三年两头旱,十年一大旱,春夏连旱时常发生,严重影响春播、出苗和农作物早期生长发育,造成因早期发育不良而影响收成,使山旱地区农民收入低而不稳。

二、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虽然我省地处江河源头,河流纵横,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16位。但由于主要农业区内黄河、湟水谷地切割很深,开发利用难度大,费用高。同时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在经济较发达的湟水流域农业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900多立方米,亩均440多立方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目前水资源利用率在50%左右,缺水3亿立方米。旱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为40%左右,水浇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35%左右。

三、山旱地生态环境脆弱

我省的干旱山区自然条件差,坡大沟深,坡耕地面积大。土壤瘠薄,农业耕地近60%的面积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浅山有机质含量仅为0.6~1.2%,土壤理化性质较差,蓄水保墒和供肥供水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每平方公里侵蚀模数在5000吨左右,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四、投入不足缺乏后劲

一是旱作节水新技术储备不足。目前我省没有完善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研发体系,对新技术的研究没有针对性和持续性,许多技术主要从外省引进。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我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农民经济收入低,对旱作农业的投入少,旱作节水技术普及面不大,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第一节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立足实际,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平整加固梯田、培肥土壤、覆盖栽培、深耕深松、抗旱生物制剂等为关键技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建设高标准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为着力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真正建立起节水型、高效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全面推进全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规划原则

一、坚持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示范区建设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组装配套成熟的旱作农业增产技术,采取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坚持产业化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围绕农业优质高效和农民增收,发展抗旱型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以引进繁育优质抗旱品种为重点。压缩质次价低的小麦品种,增加马铃薯等播期较晚的优势作物,培育浅山旱地具有高原特色的拳头产业,形成集科技展示、技术配套、技术演练、农民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三、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的原则

根据我省不同类型区和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围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以东部雨养农业区为重点,兼顾、、等缺水地区,因地制宜确定地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节水技术模式,加强示范带动效应,做到点面结合,全面发展。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原则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手段,以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为目的,强化工程节水与农艺、农机、生物、化学、管理等措施的耦合,探索适合我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长效机制,为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

第一节区域布局

根据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综合我省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农业区域特征等因素,将分为东部粮油主产区,、稞油菜轮作区,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四大旱作区。

一、东部粮油主产区

包括、市(城东、城西、城中、城北四区)等14个县(市)。主要围绕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平整加固梯田、培肥改良土壤、覆盖栽培、深耕深松、抗旱生物制剂等各项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二、、稞油菜轮作区

包括等7个县。主要围绕土壤改良、沟垄保墒、保护性耕作、抗旱生物制剂等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三、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

包括等4个县(市)。主要围绕农田整治、土壤改良、节灌技术等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四、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

包括、囊谦、称多3个县。主要围绕农田整治、土壤改良、沟垄保墒、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第二节建设重点

一、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功能定位:立足于完善核心示范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探索良性运行机制,打造不同类型的省级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县域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重点:在、市(城东、城西、城中、城北四区)、等28个县(市)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66万亩,其中:东部粮油主产区核心示范区面积42万亩,、稞油菜轮作区核心示范区面积14万亩,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核心示范区面积4万亩,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核心示范区面积6万亩。主要围绕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平整加固梯田、土壤改良培肥、农田整治、节灌技术、覆盖栽培、沟垄保墒、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抗旱生物制剂等各项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田节水能力。到年,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增加30公斤,油料增加25公斤。水分利用率提高5~8个百分点。同时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提高旱作栽培技术水平。核心示范区技术入户率达到90%。

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一)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

功能定位:一是开展全省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与国家旱作节水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区域分中心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开展中间试验等技术熟化、转化工作;二是制定旱作节水农业规划;三是承担国家和省上重大旱作节水项目;四是指导全省旱作节水农业生产;五是开展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六是承担国家信息监测预警任务。选择部分典型区域的试验推广站,监测、采集土壤墒情、旱情、地力等旱作节水农业相关信息,与国家旱作节水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区域分中心联网,为指导抗旱减灾和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

建设重点:新建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试验室一座,配置试验室仪器、监测设备和培训设备等。

(二)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

功能定位:一是承担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作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区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完成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旱作节水技术和农机装备的示范推广,引导发展基层新型合作组织,探索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二是承担县域内推广辐射任务。结合核心示范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成效,利用各类技术推广手段,开展技术培训,把成功的技术模式和经验做法推广辐射到周边地区;三是开展对农民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建设重点:等28个县(市)新建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28个,购置拖拉机、沟播机、深耕犁、深松机等各类作业机械、配套建设机库、培训设备等。

第五章规划内容与规模

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66万亩,主要围绕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平整加固梯田、土壤改良、农田整治、节灌技术、覆盖栽培、沟垄保墒、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抗旱生物制剂等各项技术的示范、推广活动。进一步完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试验室一座,面积1000平方米,配置试验室仪器、监测设备和培训设备等。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28个,每县500平方米,,面积14000平方米,购置拖拉机、沟播机、深耕犁、深松机等各类作业机械、配套建设机库、培训设备等。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的研发,探索良性运行机制,打造不同类型的省级样板,辐射带动区域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节水技术的宣传培训,培训农民95000人(次),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水平。

第一节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一、东部粮油主产区

包括、(城东、城西、城中、城北四区)14县(市)。主要围绕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平整加固梯田、土壤改良与培肥、覆盖栽培、深耕深松、抗旱生物制剂等各项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二、、稞油菜轮作区

包括7个县。主要围绕土壤培肥改良、沟垄保墒、保护性耕作、抗旱生物制剂等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三、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

包括4个县(市)。主要围绕农田整治、土壤培肥改良、节灌等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四、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

包括、3个县。主要围绕农田整治、土壤培肥改良、沟垄保墒、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第二节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包括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和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

一、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新建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一座,面积1000平方米,购置试验室仪器设备、监测设备和培训设备等。

二、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

新建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28个,购置拖拉机、沟播机、深耕犁、深松机等各类作业机械、配套建设机库、培训设备等。

(一)东部粮油主产区

该区包括、(城东、城西、城中、城北四区)14个县(市)。

(二)、稞油菜轮作区

该区包括7个县。

(三)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

该区包括4个县(市)。

(四)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

该区包括、3个县。

第六章投资估算

第一节投资估算

—年省旱作节水农业工程建设项目,共需投资2.2795亿元,其中: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工程投资1.8664亿元,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投资0.4131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81.88%和18.12%。

一、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共投资1.8664亿元。

(一)东部粮油主产区

东部粮油主产区核心示范区建设共需资金1.0904亿元。

(二)、稞油菜轮作区

、稞油菜轮作区核心示范区建设共需资金0.3024亿元。

(三)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

(四)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

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核心示范区建设共需资金0.1048亿元。

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包括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

发中心建设和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共投资0.4131亿元。其中: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投资0.0327亿元,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投资0.3804亿元。

(一)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总投资327.2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80万元,设备购置147.2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55.01%和44.99%。

(二)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

县级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共投资3803.8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2058万元,设备购置投资1745.8万元。

1、东部粮油主产区

每县需资金142.1万元,共投资1989.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050万元,地设备购置投资939.4万元。

2、、稞油菜轮作区

每县需资金131.3万元,共投资919.1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504万元,设备购置投资415.1万元。

3、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

每县需资金127.9万元,共投资511.6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288万元,仪器设备购置投资223.6万元。

4、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

每县需资金127.9万元,共投资383.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216万元,设备购置投资167.7万元。

第二节资金筹措

—年省旱作节水农业工程建设规划,共需投资2.2795亿元。按照公益性、示范性、基础性建设内容主要由中央投资为主、地方投资辅助的原则,依据不同区域中央与地方投资比例标准,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承担能力等因素,确定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分别为:中央投资1.7096亿元,地方配套投资0.5699亿元。中央与地方投资比例1:0.25。

第七章规划实施年限及分年度实施计划

本《规划》实施年限为-年,共7年。分年度实施计划如下:

年-年:

一、省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包括土建工程、试验室仪器设备、监测仪器设备和培训设备购置等。

二、东部粮油主产区建设。包括东部粮油主产区14个县(市)的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以及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等。

年-年:

、稞油菜轮作区建设。包括、稞油菜轮作区7个县的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以及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等。

年-年:

一、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建设。包括哈4个县(市)的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以及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等。

二、南稞饲草饲料小片种植区建设。包括、囊谦、称多3个县的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以及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等。

第八章效益分析

第一节经济效益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到年,全省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66万亩,平均亩产粮食比前三年增加30公斤,油料增加25公斤。水分利用率提高5~8个百分点。同时加强旱作区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提高旱作栽培技术水平。核心示范区技术入户率达到90%。

第二节社会效益

本《规划》实施后,将为我省生态类型相似区域提供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有效提高旱作区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一、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科学技术为支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农田基本建设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建立起高效能的农业生态体系,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各项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措施的实施,可大幅度提高降水利用率。项目实施后,使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和快速发展,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预计到年水分利用率提高到55%。

三、通过《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旱作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和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生态效益

一、通过《规划》实施,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抗灾、稳产、增产能力。

二、《规划》实施后,可以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推动旱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区种植业、养殖业的协调发展。

三、通过《规划》的实施,利用培肥改土,深耕细作,合理轮作,改造中低产田、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等多种农艺及工程措施,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缓解干旱缺水这一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对恢复项目区的自然植被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九章保障措施

一、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我省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省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省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制定旱作节水农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进一步为节水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旱作节水农业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长期的投入机制

现代节水高效农业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涉及面广、投入多、公益性强、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依靠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加大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的投资力度,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重点在基础设施、核心示范区的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要引导农民增加投入,提高旱作节水种植水平,推进节水农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三、完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发展节水农业必须要重点加强节水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科学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满足节水农业的科技需求。要逐步建立健全抗旱预警系统、专家咨询系统,组建一批高素质节水农业科技队伍,按宝塔式人才结构,培育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研究、开发、管理、科技推广、技术示范等人才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服务队伍。

四、依靠科技,提高节水农业技术水平

在已经建立的节水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提高其建设示范标准。坚持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重、工程技术与农艺技术相配套、蓄水保水技术与节水管理技术相结合,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应用带动常规技术的集成与配套,为我省节水农业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典型的技术样板。

五、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多部门节水农业发展网络

旱作节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资源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适时实施人工降水,合理利用灌溉水,挖掘土壤水资源潜力,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诸多方面。建立有农业、水利、气象等多个部门参与的节水农业发展网络,整合各部门技术力量和资源。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全面推进,为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旱作节水技术水平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传统耕作方法有许多方面不同,要使广大农民改进传统耕作方法,应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示范规模,让农民从思想上认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优越性,在实践中看到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增产效果,才会使这项技术被广大农民自觉接受应用。以《规划》实施为契机,加大旱作节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拓宽应用范围。围绕《规划》实施,采用集中培训、广播、电视、录像、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多层次的培训。采用理论培训与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的节水种田技术水平。

被举报文档标题:旱季农业发展规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guihua/59106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