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

综合文化论文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严格管理;文明执法;调研报告

我局自2010年4月成立以来,以建设“绿色文化市场”为目标,先后被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被济宁市授予“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

一、目前现状

2010年,我市将原文化市场稽查队改建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市编委核定行政编制16名,配备局长1名、副局长3名;为直属副科级单位,核定编制25名。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增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合力。每年年初在制定年度目标任务时,都把依法行政、文明规范执法纳入全年整体工作规划和要求中,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科室队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相应成立局长任组长的依法行政和文明规范执法建设领导小组,分别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各科室队之间的组织、协调、沟通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依法行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整体工作扎实有效地深入推进。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长效机制。围绕岗位职责、执法程序、办案流程管理等方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严密地制定执法工作规范,形成一整套严密、科学、规范的覆盖执法全过程的规章制度体系。我局编订《兖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规章制度汇编》,做到人手一册以提升干部职工自律意识。今年年初我局编制了《行政执法案件处理流程图》,在单位走廊显要位置上墙公开张贴。

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执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近几年来,兖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通过不断升级网吧警示页面、发挥净网先锋的过滤作用、建立网吧qq群、娱乐场所飞信群、不定期与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督查协调重大疑难案件和执法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严格执行罚没收入分离制度,罚款全部上交财政,在案件处理上,严格落实集体讨论制,确保执法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4、加强培训考核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文明规范执法水平整体提升。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坚持面向全体执法人员,抓好培训考核工作。目前,我局执法持证人员已增至13人。多方搜集与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相关的38项法规条文印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法律法规选编》。同时,加大对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将每年的第一季度作为专门的“法律法规培训季”。

5、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我局利用每年“12·8”、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契机,多次开展街头法制知识宣传和咨询活动和文化执法“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宣传活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队伍面临“小队伍大市场”的困境。我市文化市场总体规模较大,网吧99家,娱乐场所40家,书店56家,印刷企业38家,音像制品店9家,美术品备案10家,总计300余家。而我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现有执法人员16人,约合100家经营单位仅有5.3个人去管理,的确存在“小队伍大市场”的困境。全面提高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尤显重要。

2、依法行政理念有待更新。长期以来,行政执法过分追求政府的权威和对经营业户的严格管理,强调法律的刚性和威慑力,造成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对象之间的对立关系。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要改变过去那种管理就是处罚的老观念,处罚就是罚款的老模式,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亲民执法,加强监督,提升柔性管理成效。

3、技术监管水平相对落后。随着文化市场科技化的日新月异,文化市场监管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变化,并要学会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文化市场有效监管。就目前我市而言,仅仅在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方面实现了利用净网先锋的在线监管,但还只是限于后台监管,尚未实现视频监管。对于娱乐场所、书店、印刷企业、音像制品店等等都仅仅限于“人管”。而在相当一部分地区远程视频监管平台技术早已经实现。

四、解决措施

1、继续提高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整体素质。重点在“一精二懂三树”上探索提升执法队伍素质。“一精”。熟悉文化市场业务知识,精通本职工作。“二懂”。懂执法心理学。懂执法技巧。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转变执法方式,做到巧执法。提高执法艺术,改进执法方式,完善执法制度,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三树”。树立文明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

2、继续加强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文化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好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的职能和作用,通过建立常规性工作机制,加强与综治办、公安、工商、城管、电信等部门联合,努力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合力,加大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规范力度,打击“黑网吧”经营以及不健康电子游戏、侵权盗版等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3、继续完善“五位一体”举报受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义务监督员、“12318”举报电话、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咨询”、兖州市文化市场执法网站、来信来访“五位一体”举报受理工作平台,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形成正确而浓厚的舆论导向。也可有针对性地公开曝光违法经营受查处的反面典型案件,震慑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义务监督员等各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综合防治的格局。

4、推行刚性执法、柔性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可通过制作亲情提示卡,将文化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详细介绍,随时进行发放。推行“首犯免罚制”,对首次违规人员,坚持以批评教育为主,不予处罚;当违法问题轻微并能及时纠正时,劝导相对人及时纠正,不再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推出延时服务、限时服务、“一站式”服务、延伸服务、上门服务等等柔性措施,进一步方便业户。

参考文献:

[1]关喜春.辽宁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方向调查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

[2]厉建梅.城市文化市场社会监管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黄煜庭.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困难

1.1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从2010年我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各项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十分突出。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就表明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中西部地区,中央政府的补助投资也针对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东中西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发展,地区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使得文化站发展的层次区别大,经济基础好的地方自然发展得好。另一方面,文化因素也不可忽略。文化和民俗的不同造就了差异巨大的地区文化传统,这也就出现了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情况下,有些地区依旧很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强烈,相反,漠视文化的地区就会停滞不前,差距就越来越大。1.2文化经费投入不足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乡镇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文化经费首先被缩减。从文化站收入的组成情况看,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而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文化站的收入主要依赖公共财政。乡镇文化站的公益性决定其主要依靠国家的扶持,自营收入不能维持其支出。1.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除了保障事业经费的投入,人才资源的引入是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质量的保障。2010年,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占全部人员的1.7%,中级职称的从业人员也只有10.4%。由此可看出,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也是少之又少,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区域根本没有什么高水平专业人员。究其原因,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下,优秀人才往往不满足于乡镇文化站的环境和待遇,这制约了人才的引进。有事业编制的文化站人员不满足待遇水平低,而无编制的人员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一些乡镇因为财力的限制就连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证,这直接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安心工作,责任心欠缺,工作效率低下。

2新时期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对策

2.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地区综合文化站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将乡镇综合文化站纳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其活动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减轻乡镇地区的财政压力。其次,文化站要依据自身优势,吸引社会投资,形成政府牵线和社会多渠道筹资的建设新格局。2.2充实文化站队伍,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乡镇综合文化站需及时充实队伍并且加强培训,主要有两个策略。首先,充实文化站人力资源,依据当地的地方特色和具体的工作量,配置合适的工作人员数量,大胆聘用富有文化特长和创造力的大学生,充实文化站队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要加强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培训,面对基层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举办业务讲座、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文化工作动态调整等,提升文化站队伍的整体素质。2.3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乡镇文化站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而增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有两方面的对策。首先,要结合我国的各项传统节目,组织文化站人员在节日的时候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比如,春节举办猜灯谜、广场舞活动,劳动节举办乡镇级的演唱会或者农家乐等,国庆节举办书画展览、摄影和文艺演出等,丰富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精神生活。其次,要遵循差异化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服务群众文化建设。例如,光泽县利用本地“书法名镇”的文化优势举办农村书法展,至今已经连续开展8年了,特色鲜明,文化价值高。文化站的文艺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3结语

目前,我国的乡镇文化站建设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各种文化活动推行不力,整体效果也不好,政府需要加大对乡镇文化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使用多样的录用考核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依据本地的民族地域特色开展多样的文体活动,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群体。

作者:张振堂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综合文化站

参考文献:

[1]曼迪娜•海如拉.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15):25.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山东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2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13个评价因素,即属于13维数据。对表2中的样本建立综合评价的PPC模型。RAGA过程中选定父代初始种群规模为n=400,交叉概率pc=0.80,变异概率pm=0.80,优秀个体数目选定为20个,α=0.05,加速次数为10,得出密度窗宽R=3.0756,投影指标函数Q(a)=716.6910,最佳投影方向a*=(0.3206,0.2465,0.3207,0.3041,0.3145,0.3062,0.3258,0.3007,0.2035,0.3268,0.3196,0.0313,0.0244),将a*带入计算公式中即得各个评价样本的投影值z*(i)(见表2)。

2评价因素影响程度

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各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图1),最佳投影方向a*表明,各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和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景区级别(b41),贡献率9.77%;地区效用(b31),贡献率9.74%;文化价值(b21),贡献率9.59%;知名度(b11),贡献率9.59%;综合竞争力(b42),贡献率9.56%;观赏价值(b23),贡献率9.40%;时间价值(b24),贡献率9.15%;科研教育价值(b22),贡献率9.09%;社会效用(b32),贡献率8.99%;资源保护等级(b12),贡献率7.37%;经济效用(b33),贡献率6.08%;属地旅游经济效应(b43),贡献率0.94%;属地旅游发展水平(b44),贡献率0.73%。

3资源分类

为了对山东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作如下分析计算:1)将20个样本的投影特征值z*(i)从小到大排序,z*(1)最小,z*(20)最大;2)计算相邻投影特征值的差值δi=z*(i)-z*(i-1)(i=1,…,20;z*(0)=z*(1));3)计算δi的累加值yi=∑ij=1δj;4)以累加值yi为纵坐标,样本排序后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图2)。根据变化图分布趋势,将样本分为5类,如图2和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1)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值(投影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泰山、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大汶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灵岩寺、曲阜鲁国故城、齐长城遗址、城子崖遗址、景阳岗遗址、牟氏庄园、四门塔、田齐王陵、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孝堂山郭氏墓石祠、魏氏庄园和丁氏故宅。2)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景区级别贡献率为9.77%、地区效用贡献率为9.74%、文化价值贡献率为9.59%、知名度贡献率为9.59%、综合竞争力贡献率为9.56%、观赏价值贡献率为9.40%、时间价值贡献率为9.15%、科研教育价值贡献率为9.09%、社会效用贡献率为8.99%、资源保护等级贡献率为7.37%、经济效用贡献率为6.08%、属地旅游经济效应贡献率为0.94%和属地旅游发展水平贡献率为0.73%。3)20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分为5类,具体情况为:泰山和三孔为第Ⅰ类;三孟、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大汶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灵岩寺和曲阜鲁国故城为第Ⅱ类;齐长城遗址、城子崖遗址、景阳岗遗址、牟氏庄园和四门塔为第Ⅲ类;田齐王陵、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和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为第Ⅳ类;魏氏庄园和丁氏故宅为第Ⅴ类。

5结论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理科基础考试活动具体是为了迎合毕业综合素质检测要求,从而展现高考对基础课程设置的引导功效。接受高考挑战的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应用性解答潜质,其间人文情怀体系修缮工作也不可或缺。所以,目前这类考试活动不会产生过分偏激的难度效应,最终成绩波动效果也就不太显著。其与文理综合考试存在一定区别形式,由于文理综合需要吸纳更多科目精华之所在,包括物理、政治等六项科目,重点指标在于考察应试者在异质化科目领域中实际掌握的知识分析与问题应对能力。具体来讲,文理综合手段更多地彰显学生综合素质形态,而理科综合考试与其相比,涉及内容格式已经搭建难度都要略微复杂一些,相对地更能精准检验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化学考试需要满足一定的界定要求与规律准则,呈现高中创新课程改革的集中性思想,考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由此绽放,相对地普及了我国目前教学方案的调试功效与存在价值。对于理科综合考试来讲,细致内容应该围绕课程实施标准的整体性特征拓展,实际操作能力关注力度较大,在验证学生对基础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前提条件下,挖掘学生更多的自由渗入思想。所以,此类考试模式相对地更能选出富有创新潜能的合格新生。依照高考方案设计质量与考试前景观察,创新理科综合考试应对与往常文理综合等格式大有区别。传统理科基础考试动机指标在于验证学生在毕业合格端口的通过要求,主观思想在于传承高考对中学基础课程的引导以及总结功效。总的来说,目前理科综合考试应该适当保留异质化学科显著性特征元素,体现综合学科识别能力要求;难度相应地降低,具体注重理科的协调性发展实效,将组卷考试的选拔功能发挥到极限状态。

二、理科综合考试的细致变化规则以及影响效应研究

(一)辅导学生群体规模格局扩张理科综合考试需要面临大众学习个体实施统一验证、考察,化学整体成绩下降结果已在预料之中。所以,在应对实际备考工作上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身心状况进行节奏调试,争取迎合所有学生需求指标;并且,临届生面域急剧壮大,异质化层次学生辅导工作正反效应百般交错。

(二)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

自从我国实施理科综合考试方案之后,单位课程分配便成为首要面临的技术难题,包括细致化难度以及评价工作都要尽量协调统一。在课时分配层面上,应该尽量扼制学科重要性单方面考虑习惯,并且要立足于学生本身身心特征制定日常教学计划。这类考试特征仍旧遗留内容繁多、教学紧张等隐患特征,异质化科目之间有必要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做好日常沟通与合作,准备实施团队应对策略。

三、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合理教学手段分析

(一)整编高中化学模块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集合必修、选修模块,教师有义务从中做出有效梳理。由于文理分班具体从高二阶段开始,高一化学教学需要得到完整性衔接,后期整合思想便不可或缺。具体思路形式表现为:高一阶段具体完成化学完整体系的修缮工作,高二便将任务集中设定在思想整合层面之上,借助各类实验渗透手段,将化学与生活深度结合。只有在这种尝试性的探索工作范围下,高中化学阶段教学特征才能清晰呈现,相对地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效应,得到更多学生与家长的支持。

(二)高考背景下化学阶段训练题的设计

新课程学习资料的匹配一直作为一线教师的研究重点,虽说市面上各类教辅资料广布,但始终缺乏一定的现实应对功效。尤其在创新高考方案实施后期,试题设计格式与方向都产生急剧变化,包括双向选择题以及单位题目难度增加现象等,单纯依照传统训练手段是不够科学的。因此,教职人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新高考动向研究工作中去,联合地区表现形式进行系统特征以及需求的掌控,将各类试题实施精准摘取与改造调试,最终形成高考训练题设计的全新思路,真正提升学生备考的有效性。

(三)全面关注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特征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般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技术或者具体工作能力。这与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综合职业能力与基本职业能力相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职业能力。他不但需要劳动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分内的工作,而且还应当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者岗位有独特的理解。并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技术改造、理念创新等个人能力提升工作的质量,因此,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等都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这些素质和能力都是在基本职业能力范围内所不具备的。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构成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基本素质、职业基础素质、职业核心素质、拓展能力四个方面,这些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质量和水平。

(一)基本素质。

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从业者应当具备基层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思想道德品质,这些素质与职业道德有很大联系,例如严谨、诚信、敬业、爱岗等是决定和影响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的最深层次因素。

(二)职业基础素质。

职业基础素质是一种更为专业化的素质,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它包括在日常工作中从业者所应当具备的创新和协调能力,对于人员和事件的组织能力。

(三)职业核心素质。

职业核心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这种素质还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能力,如在处理会计账目时的分析、记录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二是编制与分析各种报表的能力,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编制常见的主要财务报表。

(四)拓展能力。

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综合素质中还离不开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能力,例如经济管理中应用文写作能力,与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沟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些都能影响到他们平时工作的效率,一个默契的会计团队通常比一般会计团队的工作效率高出1倍。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在人才培养中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能力应当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因为学生的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学生一旦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各种能力,其综合素质也能在其影响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首先应当制定目标,将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各种专项能力作为培养的基本目标和方向。然后按照具体的能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大的方面。确保学生不但具备展示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应当训练出过硬的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定,那些具体的岗位任职要求应当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参考。

(二)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按照高等教育教学总体目标,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和突出人才的实用性的具体要求,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实践中应当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理论课程体系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为确保会计电算化专业与社会中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相匹配,必须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课程对于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且要保证学校的教学与实际的社会实际环境相符。专业教学应当以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在职业岗位能力引导下,不断夯实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还应当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另外教学内容中还应当包含各种专项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等。

四、改革教学方法应有利于能力培养

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应当有针对性地保留原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二是应当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在传统的培养教育中主要注重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的成果不断推动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素质的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培养模式中还是应当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学的重点。

五、实践教学应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能够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能够比较完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对于实践教学的加强和重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专业技能规范就此成为了实践教学的具体抓手,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考核评估体系的帮助下不断完成实验实习基地的设施建设。

六、结语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要介绍的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提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并对系统结构、通讯方式和能实现的基本功能及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概述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本身也需要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趋势。

二、系统结构

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一)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CPU系统工作方式,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CPU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还存在在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二)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

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若前置机故障,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

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

(三)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变电站层(站级测控单元)和就地单元控制级——间隔层(间隔单元)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也可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可靠性提高,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即将“危险”分散,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只影响到监控部分,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在段级仍可继续运行;段级的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信中断,比如长期霸占全站的通信网络。

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三、常见通讯方式

目前国内常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在以太网出现之前,无论RS-232C、EIA-422/485都无法避免通信系统繁琐、通讯速度缓慢的缺陷。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地缓解了便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需求,但在系统容量较大时依然显得捉襟见肘,以太网的应用,使通讯问题迎刃而解。常见的通讯方式有:

双以太网、双监控机模式,主要是用于220-500kV变,在实现上可以是双控机+双服务器方式,支撑光/电以太网;单以太网,双/单监控机模式;双LON网,双监控机模式;单LON网,双/单监控机模式。

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故障记录;存储多套定值;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校对时钟等命令。通信应采用标准规约。

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状态量采集。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模拟量采集。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有功、无功功率值。

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控制和操作功能。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机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防误闭锁功能。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

数据处理和记录。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

断路器动作次数;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

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人机联系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像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

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还应具有同调度中心对时,统一时钟的功能和当地运行维护功能。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成因与防治现状

1.土地退化成因

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的西部地区曾经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地方,从众多的地名可以得到验证。如,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青色的城市”,包头是“有鹿的地方”,乌鲁木齐是“美丽的牧场”,罗布泊为“汇入多水之湖”。但由于自然环境变迁,特别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原生植被,我国西部出现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以认为,近几十年来,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激发和加速了退化的进程,成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归纳起来主要是“五滥”——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

深究土地退化的人为因素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急剧增加。我国一些荒漠绿洲区的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500人,而联合国提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人口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公里7人和20人;二是政策误导和决策失误。50—70年代末,我国出现4次大的农业开发,仅草原开垦就达2亿亩,其中1亿多亩被撂荒成为沙地;三是草原管理制度滞后,超载严重,实际载畜量比草场理论载畜量超一倍以上;四是经济利益驱动,滥挖发菜、虫草、干草,破坏植被;五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落后,水资源无序利用,农业生产广种薄收。

土地退化与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极大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防治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沙区人民和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破坏大于治理”的状况转变为“治理与破坏相持”,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全国土地沙化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全国荒漠化面积比1999年减少37924平方公里,年均减少7585平方公里。内蒙古、新疆等16个省区的荒漠化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当前防治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治理形成的植被刚处于恢复阶段,一年生草本植物比例较大,植物群落稳定性差;二是沙区自然破坏力很大,特别是水资源匮乏,生态极度脆弱,植物在这里生长成活十分困难,如果管理稍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植被的衰败死亡,致使前功尽弃;三是防治任务非常艰巨。全国现有的1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中,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具备治理条件,如果按现有的治理速度,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治理。同时,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的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退化土地,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四是导致荒漠化和沙化扩展的各种主要人为因素没有根本消除。滥放牧、滥开垦等行为在部分地区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五是不利的气候因素,特别是干旱对加速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影响亦不可低估。

面对依然十分严峻的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形势,我们决不能懈怠。必须适应国际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走出一条防治我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新路。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1.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与特点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最早是在1995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届成员国大会一个专家组会议上提出的,2000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五届成员国大会上论证通过,全球环境基金(GEF)将其作为一个新的业务规划予以实施。

作为一种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仔细巧妙地应用到对生态系统的管理之中,以产生、修复和长期保持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和期望状态。其主要目的是创立一种跨越部门、行业或区域的综合管理框架。它要求在制定国家土地退化防治规划的时候,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上去综合考虑各个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将跨部门参与方式运用到自然资源管理的计划和实施中去,探索优化资源和资金配置、创新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进而从根本上防治土地退化的新途径。

概括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综合性:生态、经济、社会全面综合考虑。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法律和政策多方面因素,从生态系统整体上考虑其功能和生产力,系统地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寻求一种综合效益最佳的发展模式,推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是系统性:跨部门、跨区域、多主体参与的系统管理。不局限于单一的土地类型、保护区域、政治或行政单位,涵盖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将经济和社会因素有效整合到管理目标中。

三是持续性:照顾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竭泽而渔、毁林而猎”的短期行为,遵循长短结合的方针,从更大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综合地权衡各种生态系统的功能、优势资源和生产能力,有效地、可持续地利用其多种多样的产品和效益。

四是科学性: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保持其生产潜力,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极限内进行管理,措施力求科学和谨慎。一些物种陷入受威胁状态要通过保护来恢复,但种群增长过量也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措施,否则对整个生态系统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五是人本性:把人类需求放在适当位置。承认并允许人类在不过分损坏自然的基本原则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能力。同时,一旦发现已超过生态系统允许的限度,就应立即改变自己的计划,将人类的需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六是灵活性:管理计划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性、复杂性,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考虑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管理计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管理策略能对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发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修改与纠正。

以上原则彼此密不可分,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应根据各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实际,因时因地予以灵活运用。

2.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国际上的实践与探索

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都曾经由于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不适当的政策,导致干旱地区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但他们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在综合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方面,分别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其中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在此举一个美国的案例:美国南方大草原尘暴区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大草原处于经济萧条期的农民和牧场主过度开垦土地,造成严重沙化,沙尘暴不停地袭来。1935年,震惊世界的特大沙尘暴横扫美国2/3的领土,从西海岸到东北海岸刮起了约3亿吨表土。这不仅导致了大批贫穷农民的迁移,而且还导致了土地状况的剧变。从1940年开始,经过50多年的综合治理终见成效。

美国解决尘暴区问题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包括:

(1)美国总统罗斯福启动了“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植树规模在当时首屈一指。南部6个州在8年中共营建林带近3万公里,保护了3万多个农场的162万公顷农田。这一重大工程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2)在开展造林工程的同时,国家通过立法成立了土壤保持局,鼓励各州采取土壤保持措施。如从农民手中租用土地,并实行土地保护措施,国土管理局向农民支付实行土地保护措施的费用;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等措施得到广泛推广。

(3)向农民购买大片土地用作示范项目,种植草与灌木,数百万公顷易受旱灾的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形成永久的再生植被。

(4)人口自动迁移。在黑风暴肆虐的几年中,大平原几百万居民举家迁往西海岸的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废弃的农田无人干预,草又长起来了,有效遏制了沙化。

实践证明:在处理重大的生态问题时,需要考虑包括生态、社会、经济、立法及政治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单纯依靠某个因素是无法起作用的。对于严重退化土地的恢复是一项缓慢的过程,且花费巨大。这项过程需要各级政府、民间组织、土地使用者、科学家以及技术人员的多方合作。应根据实际进展,不断地调整计划,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坚定成功的信念,坚持长期不懈努力。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我国西部的实施

在全球环境基金的大力支持和我国财政部的直接指导下,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西部六省(区)的共同努力,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已于2004年7月正式启动。10年内项目计划投资15亿美元对我国西部土地退化进行综合治理。这是中国政府与全球环境基金在生态领域第一次以长期规划的形式,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引入到中国西部退化土地治理事业中来。其主要目的是创立一种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的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框架。项目的实施将促进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改善,并为中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范例和经验,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正在着手从四个层面全力推动中国西部的土地退化防治工作:

1.科学认识土地退化规律

土地退化的成因很复杂,大气运动、水循环、土地耕作、草原放牧、森林植被破坏等都可能成为土地退化的因素。因此,在土地退化地区和受到土地退化威胁的地区,科学地认识土地退化规律,全面、持久地开展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只要我们坚持系统、深入地分析中国土地退化防治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抓住并针对不同地区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开展工作,开展中国西部地区干旱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实践,发展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度框架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新的成功的模式并加以推广,就一定能把我国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准确把握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

实施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是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全新的尝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准确把握,正确运用。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运用,只有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球着眼,从局部着手,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揭示土地退化过程的机理,才能从系统和整体的高度上,提出土地退化的趋势预测、影响评估和可行对策。应该说,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从局部治理着手,又要有整体规划,考虑水、土、气、生物等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以达到总体上最优的生态平衡。尤其是要在低产农田园地改造(如坡改台等)、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管理、沙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湿地保护、土地恢复与复垦、草地恢复与草场管理、森林保护、植树造林等方面,加大退化土地防治的力度。

3.加强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需要不同部门机构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负责林业、农业、畜牧业、水利、环保、国土、科技、财政、规划以及立法的机构。土地退化防治的行政管理涉及农业、林业、环保、水利、国土资源等许多政府部门。因此,在土地退化防治中,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方与亚洲银行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中外专家队伍之间的开放式交流与合作,是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实施好项目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把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加强项目宣传,扩大项目影响,为项目的实施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医院是典型的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事业单位,加强人力资源组织自身建设,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综合医院自身实际,从知识学习、品德修养、业务素质、发展导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综合医院人力资源组织的建设。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组织建设

大型综合性医院要健康发展,除了要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业务人才,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综合性医院把人事工作人员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建立运行机制,选拔创新人才,加强理论指导,完善党务工作人才队伍的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医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组织保障。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互动联系。

改革开放和卫生人事体制的改革,给我国国有和私营医院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创业机遇。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力因素起到地作用越来越大,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力资源的队伍,关系着医院未来发展的成败。在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综合性医院人事工作人员必须把握“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时代要求,提高理论素质,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把政策的理解和政治上成熟引入人事工作的思考和实践中来,不断提高对人事政策、人才理论、人力运用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和技能的学习。既要掌握政策法律,熟悉选拔、任用、培训、管理的程序和要求,做人事工作的行家里手;又要广泛学习人力资源、公共管理、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知识,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以政策为准绳,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为医院把好关、用好人的智慧和能力。

2修身立德,以良好的素质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

人事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事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行为理论研究表明,能否建立公正的形象对工作能否为受众所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的人事部门必须坚持“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以公道正派的优秀品格,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树立为民的观念。始终从党的立场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准绳。注意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谋划人才的布局和人员的使用。要从医院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从关心员工的实际困难入手,帮助有需要的员工解决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难题,让员工能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下工作,体会工作的乐趣。事实上,医院的人事部门要想成为沟通党委和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在员工中树立可亲、可敬、高效、公正的形象,成为员工的聆听者、知心人、贴心人。

树立务实的观念。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评价医护人员的能力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用事实说话,不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在决定进退去留时,要敢于表明自己的意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不做“老好人”,不说“昧心话”;在面对不同意见时,虚心听取别人的看法,辨证地分析和评判,既不主观武断、刚愎自用,又不摸棱两可、随波逐流;在不正之风面前,要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批评和抵制。

树立廉洁观念。“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自律是公道正派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人事部门要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公道正派的作风取信于民。

3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知人善任,选贤任能,使医院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事部门的重要职能。

因此,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运用,强化三种能力。

要善于识才。人才的发掘,主要的场所就是业务工作,核心就是发现业务精湛优秀人员。要提倡依靠群众的选拔方式,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取得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素材,为医院的任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把有德行修养、有工作实绩、有创新精神、有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个领导工作岗位上来。要利用好选拔中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五个基本环节,用严谨公开的程序选拔出色胜任的能人,为单位和组织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要善于育才。创设“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环境,激发人的斗志和上进心,激励工作人员自我增值、自我提升。继续抓好“三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政治素质优秀、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出众的复合型人才。坚持把培训的针对性和人员的特殊性相结合,把外派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干部和人才分门别类培训;同时,要建立培训情况考核制度,把培训与工作情况联系起来,定期跟踪培训的实际效果,及时修订完善培训计划。

要善于用才。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排座次、以优劣定奖惩,拓宽选贤任能的途径,继续执行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行之有效人才遴选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要根据医护人员的学历、经验、能力、特长、性格等特点,科学地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来。要重视人才使用中的“师承优势”,把工作内容和业务要求理成规则、形成制度,在医护人员中传授教导,发展完善。

4坚持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做以人为本的表率。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事部门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应用,统筹和平衡“个人”和“集体”关系,引导员工围绕医院的工作中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要尊重人。平等地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员工,尊重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人的聪明才智,尊重人的劳动和创造成果,尊重人的发展要求,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共同投入到医院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来。

要加强与医护人员平时的交流,举办轻松有趣的集体活动,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释放工作中的压力,有更好的环境理解医院的发展,赢得医护人员对医院的支持和理解。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等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它综合了变电所内除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功能。电力系统进行的农网改造、城网改造对于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改造主要是以综合自动化系统替换原有的常规二次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1集中式系统结构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此类结构对监控主机的性能要求较高,且系统处理能力有限,开发手段少,系统在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较差,抗干扰能力不强,该结构在早期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较多,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

2.2分布式系统结构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如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IED)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其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目前,还存在在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2.3分散(层)分布式结构分散(层)分布式结构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所谓面向对象,就是面向电气一次回路设备或电气间隔设备,间隔层中数据、采集、控制单元(I/O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相互间通过通信网络相连,与监控主机通信。目前,此种系统结构在自动化系统中较为流行,主要原因是:①现在的IED设备大多是按面向对象设计的,如专门的线路保护单元、主变保护单元、小电流接地选线单元等,虽然有将所有保护功能综合为一体的趋势,但具体在保护安装接线中仍是面向对象的;②利用了现场总线的技术优势,省去了大量二次接线,控制设备之间仅通过双绞线或光纤连接,设计规范,设备布置整齐,调整扩建也很简单,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③系统装置及网络鲁棒性强,不依赖于通信网和主机,主机或1台IED设备损坏并不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可靠性有保证。系统结构的特点是功能分散,管理集中。

分散(层)分布有两层含义:其一,对于中低压电压等级,无论是I/O单元还是保护单元皆可安装在相应间隔的开关盘柜上,形成地理上的分散分布,如文献[2]所示的系统;其二,对于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即使无法把间隔单元装在相应的开关柜上,也应集中组屏,在屏柜上明确区分相应间隔对应的单元,在物理结构上相对独立,以方便各间隔单元相应的操作和维护。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3.1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实现故障记录、存储多套定值、适合当地修改定值等功能。

3.2数据采集①状态量采集: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保护动作信号则采用串行口(RS-232或RS485)或计算机局域网通过通信方式获得。②模拟量采集: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功率值,频率,相位等。此外还有变压器油温,变电站室温等非电量的采集。模拟量采集精度应能满足SCADA系统的需要。③脉冲量:脉冲量主要是脉冲电度表的输出脉冲,也采用光电隔离方式与系统连接,内部用计数器统计脉冲个数,实现电能测量。

3.3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其SOE分辨率一般在1~10ms之间,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对SOE的要求。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3.4控制和操作闭锁操作人员可通过CRT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操作闭锁应具有以下内容:①电脑五防及闭锁系统②根据实时状态信息,自动实现断路器,刀闸的操作闭锁功能。③操作出口应具有同时操作闭锁功能。④操作出口应具有跳合闭锁功能。

3.5同期检测和同期合闸该功能可以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实现。可选择独立的同期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微机保护软件模块实现。

3.6电压和无功的就地控制无功和电压控制一般采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组,电抗器组,同步调相机等方式实现。操作方式可手动可自动,人工操作可就地控制或远方控制。

无功控制可由专门的无功控制设备实现,也可由监控系统根据保护装置测量的电压,无功和变压器抽头信号通过专用软件实现。

3.7数据处理和记录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①断路器动作次数②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③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④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⑤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3.8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象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

3.9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根据现场的要求,系统应具有通信通道的备用及切换功能,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同时应具备同多个调度中心不同方式的通信接口,且各通信口及MODEM应相互独立。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可采用独立的通信与调度中心连接,通信规约应适应调度中心的要求,符合国标及IEC标准。

3.10防火、保安系统。从设计原则而言,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具有防火、保安措施。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一些新建变电站的运行中表明其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对于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现场运行管理现代化,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将能大大加强电网一次、二次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硬件软件环境的改善,它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段日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前沿技术.西北电力技术.2005.3:1-3.

[2]陈素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6(5).

[3]金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及其标准化现状.ElectricPowerStandarization&Measurement.2004(48).

[4]陈升.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5.

[5]金午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策略.中国电力报.2002.7.

[6]金午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中国机电日报.2002.6.26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综合国力;文化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

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概念绝非那种意识形态的概念,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对复杂的理论背景,更有着比较系统的学术理论。虽然它们各自有各自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独立进行理论的构成,但是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就会构成一个更加强大的理论体系。也许正因为如此,它们构成了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促进其发展。

一、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起源

根据学术发展的角度来说,综合国力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中国自创的概念,与国际上所流行的那种相关概念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相对来说,关于文化力的概念,国际学术上几乎没有,更别说对它的阐述,它几乎就是中国独创的国际术语。但是,关于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相关研究,虽然与国际上的表达不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也可以这么说,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形成是其影响下的直接结果,它们的形成虽然没有进行直接的翻译,但还是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可以认为,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源头在西方学术界。

二、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进一步探索

曾经有中国学者对其源头进行进一步尝试,那就是从马克思理论中对其进行系列寻找,并直接将西方理论的影响直接忽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马克思的理论论著进行依据上的查找,想要证明马克思的理论早就拥有了关于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相关概念。当然,这种学术研究还是存在着自己的价值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理论,还对马克思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介绍,加深了对其理论的理解。不过,如果硬说其概念是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值得商议的。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相关概念是人们所不知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对其进行过明确的提出。但是,也并不能完全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关于其概念的提出,这些内容还是有的,而且还非常丰富,只是没有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发挥出来,更别说得到相关重视。

自从邓小平同志对综合国力进行大力提升后,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成了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理论之一,而文化力的概念也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核心概念中的重要理论,文化力的概念也在其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中逐渐形成完整的文化理论体系。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和其理论在学术界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了我国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成为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从很大意义上来说,这一理论的形成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可以认为文化力的相关理论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将其进行单独概念上的讨论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如果两者真的脱离关系,不仅不利于对它们进行的相关研究,还不利于对其该概念的系统研究。正因为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那种学术上的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所以它们之间是斩不断的。它们就好比一个整体,在对一个概念进行研究时,必然会离不开对另外一个概念的研究,对其关系的论证是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关键所在。

三、综合国力及文化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综合国力及文化力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对其有着莫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综合国力及文化力的相关理论不仅仅与社会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还和其基本原理相互契合,这一理论的提出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如何才能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面临的系列挑战,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不仅使理论走出困境,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总而言之,综合国力与文化力从理论的出发到实践,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的精神基本上完全一致,而且也是一重大突破。

从理论上说,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及科学的精神都是一致的,没有发生过任何的冲突,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填充了原来不曾涉及到的理论。毕竟,从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角度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在马克思的体系中还是属于新的话题。从核心理论上来说,综合国力和文化力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基本完全一致,比如唯物主义中的基本精神和历史进步,如果说综合国力与文化力会在上述理论中引起质疑,那么,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述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认为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理论中的相关提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一致,那么造成这种不一致的绝对不是其理论与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相关理论,而是那种传统的教科书对理论的解释不一致。

总之,综合国力和文化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为其在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并且,它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还为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之与那种人们所认为的西方文化相区分,更好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更快速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丰富。并且,由此可以看出:综合国力与文化力不能再被看为那种纯粹的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不能仅仅被看为新时期的行政理论,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的为难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并对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还是中国理论学术界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方面,更是需要广大学者进行探讨,从而得出更好地结论,使其成为中国学术界上的另一个成就。

通过本文上述所讲的相关内容,除了要向世人阐述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外,还借此证明了一点: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将它们进行结合,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贾海涛.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一、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起源

根据学术发展的角度来说,综合国力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中国自创的概念,与国际上所流行的那种相关概念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相对来说,关于文化力的概念,国际学术上几乎没有,更别说对它的阐述,它几乎就是中国独创的国际术语。但是,关于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相关研究,虽然与国际上的表达不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也可以这么说,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形成是其影响下的直接结果,它们的形成虽然没有进行直接的翻译,但还是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可以认为,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源头在西方学术界。

二、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进一步探索

曾经有中国学者对其源头进行进一步尝试,那就是从马克思理论中对其进行系列寻找,并直接将西方理论的影响直接忽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马克思的理论论著进行依据上的查找,想要证明马克思的理论早就拥有了关于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相关概念。当然,这种学术研究还是存在着自己的价值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理论,还对马克思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介绍,加深了对其理论的理解。不过,如果硬说其概念是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值得商议的。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相关概念是人们所不知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对其进行过明确的提出。但是,也并不能完全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关于其概念的提出,这些内容还是有的,而且还非常丰富,只是没有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发挥出来,更别说得到相关重视。

自从邓小平同志对综合国力进行大力提升后,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成了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理论之一,而文化力的概念也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核心概念中的重要理论,文化力的概念也在其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中逐渐形成完整的文化理论体系。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和其理论在学术界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了我国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成为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从很大意义上来说,这一理论的形成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可以认为文化力的相关理论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将其进行单独概念上的讨论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如果两者真的脱离关系,不仅不利于对它们进行的相关研究,还不利于对其该概念的系统研究。正因为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那种学术上的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所以它们之间是斩不断的。它们就好比一个整体,在对一个概念进行研究时,必然会离不开对另外一个概念的研究,对其关系的论证是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关键所在。

三、综合国力及文化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综合国力及文化力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对其有着莫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综合国力及文化力的相关理论不仅仅与社会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还和其基本原理相互契合,这一理论的提出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如何才能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面临的系列挑战,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不仅使理论走出困境,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总而言之,综合国力与文化力从理论的出发到实践,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的精神基本上完全一致,而且也是一重大突破。

从理论上说,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及科学的精神都是一致的,没有发生过任何的冲突,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填充了原来不曾涉及到的理论。毕竟,从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角度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在马克思的体系中还是属于新的话题。从核心理论上来说,综合国力和文化力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基本完全一致,比如唯物主义中的基本精神和历史进步,如果说综合国力与文化力会在上述理论中引起质疑,那么,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述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认为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理论中的相关提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一致,那么造成这种不一致的绝对不是其理论与综合国力和文化力的相关理论,而是那种传统的教科书对理论的解释不一致。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公路绿化情况实地调查于2011年10月上旬在苏南地区实地抽样调查,用皮尺测量各级公路两侧乔木带的宽度以及乔木冠幅、株距和行距、树高和胸径等基础数据,并计算各级公路的乔木密度。文献资料查阅查阅文献,收集江苏省各行政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及乔木生产力等数据。乔木绿化面积计算根据公路绿化乔木的栽植特点,由单株乔木的冠幅乘以乔木密度来计算各级公路的单位里程乔木绿化面积。公路绿化综合效益[9]8-9包括:①直接经济效益:公路绿化乔木的木材价值;②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包括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以及净化空气(包括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滞尘和降低噪音);③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依据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2种主要方法计算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中的景观美学价值。直接经济效益计算利用市场价值法[14]计算公路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由乔木蓄积量增长而产生的木材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木材=A×P×E×NPP地上/D。式中,U木材为年木材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P为平均木材价格,其值为700元•m-3;E为出材率,其值为75%[2];NPP地上为乔木地上部的净生产力(t•hm-2•a-1);D为木材密度,即木材干质量与鲜材积的比值,其值为0.47t•m-3[15]。根据江苏各地气候带[16]确定NPP地上值,其中,暖温带地区[17](徐州、宿迁和连云港)的NPP地上值为6.2t•hm-2•a-1,北亚热带地区[17](其他各市)的NPP地上值为6.5t•hm-2•a-1。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利用当量法[6]评估江苏省公路绿化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及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利用LY/T1721—2008评估法[7]计算江苏省公路绿化在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计算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的涵养水源(水文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09[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涵水=A×4.09×54×E汇率。式中,U涵水为公路绿化年涵养水源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保育土壤价值计算保育土壤(保持土壤)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02[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保土=A×4.02×54×E汇率。式中,U保土为公路绿化年保育土壤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计算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51[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多样性=A×4.51×54×E汇率。式中,U多样性为公路绿化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固碳释氧价值计算固碳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碳=A×C碳×(1.63R碳×B年+F土壤碳)。式中,U碳为公路绿化年固碳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C碳为固碳价格,其值为1200元•t-1;R碳为CO2中碳的含量,其值为27.27%[8];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F土壤碳为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其值为1.48t•hm-2•a-1[18]。根据江苏各地气候带[16]确定B年的值,其中,暖温带地区[17](徐州、宿迁和连云港)B年值为6.4t•hm-2•a-1,北亚热带地区[17](其他各市)B年值为8.9t•hm-2•a-1。释氧价值计算公式为U氧=1.19×C氧×A×B年。式中,U氧为公路绿化年释氧价值(元•a-1);C氧为氧气价格,其值为1000元•t-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其值同上。净化空气价值计算根据相关研究,当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在700cm-3以上时,人体感觉舒适;在1000cm-3以上时,有利于人体健康;在8000cm-3以上时,可以起到治病作用[19]。而道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通常在600cm-3以下[20-21],因此,公路绿化提供负离子的价值可忽略不计。吸收污染物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吸=K二氧化硫×Q二氧化硫×A+K氮氧化物×Q氮氧化物×A+K氟化物×Q氟化物×A。式中,U吸为公路绿化年吸收污染物价值(元•a-1);K二氧化硫、K氮氧化物和K氟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治理费用,其值分别为1.20、0.69和0.63元•kg-1[7];Q二氧化硫、Q氮氧化物和Q氟化物分别为单位面积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量,其值分别为88.65、6.00和4.65kg•hm-2•a-1[2];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滞尘价值计算公式为U滞=K滞×Q滞×A。式中,U滞为公路绿化年滞尘价值(元•a-1);K滞为降尘清洁费用,其值为0.15元•kg-1[7];Q滞为单位面积林分年滞尘量,其值为10110.33kg•hm-2•a-1[2];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降噪价值计算公式为U降噪=K噪音×A噪音。式中,U降噪为公路绿化年降噪价值(元•a-1);K噪音为降噪费用,其值为13333元•km-1•a-1[7];A噪音为森林面积折合为隔音墙的公里数(km•hm-2),因30m宽的林带与4m高隔音墙的隔音效果近似[22],故可由乔木绿化面积A换算得到A噪音。社会经济效益计算社会经济效益是指公路绿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提供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交通服务方面。其效益包括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其中减少交通设施投入的价值依据替代市场价值法[14]计算,景观美学价值采用当量法[6]计算。1减少交通设施投入的计算道路的中央绿化带可以代替防眩板的作用,减少交通设施的投入,其价值以节省道路中央防眩板建设的费用来计算。计算公式为U减投=S绿化×K防眩板。式中,U减投为公路绿化年减投价值(元•a-1);S绿化为有中央绿化带公路的里程数(km);K防眩板为防眩板造价(元•km-1•a-1)。景观美学价值计算森林提供景观美学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2.08[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美学=A×2.08×54×E汇率。式中,U美学为公路绿化年景观美学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计算将上述各项效益计算值相加,得到当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投资收益率计算投资收益率为投资净收益与投入成本的比率,以百分数计。

结果和分析

2000年至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评估结果2000年至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评估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200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为3.25×108元,随着公路绿化里程的不断增加,全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逐年稳步增长,2010年已高达9.40×108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长10%以上。此外,2000年至2010年间,公路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占综合效益的比例约为20%,生态经济效益在综合效益中的比例约为76%,社会经济效益最低,仅占综合效益的3%~5%。以2010年数据为例,对当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具体组成进行分析。2010年江苏省每个行政区公路绿化综合效益占全省的比例约为5%~12%,其中,常州最低,为4.63%;南通、盐城和徐州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上。按地区分,苏南占32.51%,苏中占23.40%,苏北占44.09%。在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组成中,社会经济效益的比例最低,为3.51%;生态经济效益的比例(76.06%)最高,占综合效益的3/4以上,是直接经济效益(20.43%)的近4倍。在构成生态经济效益的5项价值类型中,按占生态经济效益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固碳释氧(60.00%)、净化空气(22.80%)、维持生物多样性(6.15%)、涵养水源(5.59%)、保育土壤(5.45%)。另外,公路绿化对减少碳排放也有一定的贡献。以2007年为例,2007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为5.5834×106t[23],而当年全省公路绿化固碳量为1.023×105t,约占前者的1.8%。可见公路绿化作为森林碳汇,在减少碳排放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2000年至2002年江苏省公路绿化投资收益分析利用2000年至2002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投入费用,结合对应年份公路绿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绘制公路绿化投资收益表,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公路绿化产生的综合效益随绿化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公路绿化每年产生的木材价值(直接经济效益)远小于当年的绿化投入费用,而当年公路绿化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则高于其绿化投入费用,在综合效益中占主要地位。2000年和2001年公路绿化的投资收益率都在100%以上,虽然2002年的综合效益最高,但由于当年的绿化投入明显增加,导致其投资收益率在这3年中最低,但也达到65%以上。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等学校;大学生;综合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0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05

[本刊网址]http://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相对于中国现代文化而言的。在学术界,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劳动与生活中所形成生活方式与道德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生活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准则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重要的是它对现代的中国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与基础。为此,当今的学术界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党中央多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文件,这些文件极大地促进了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比如,辽东学院的姚潇囡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是在理论构建上,还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都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高等学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李英从宏观上研究了高校传统文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适应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他研究指出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着眼于国家强国的战略大局,着眼于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大局;周春辉研究与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问题,等等。可以看出,上述的研究主要是从某一个侧面去探讨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问题,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有效承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足的是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综合价值研究不够深入。我们知道,传统文化教育所具有的价值是多层面的,不是单一的。它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层面,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当然它也具有形成科学幸福观与审美观等方面的价值。本文正是从上述目的出发,多方位与多角度地探讨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综合价值问题,从而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认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是一个复合给概念,它是由传统与文化两个概念组成。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传统就是人类世世代代所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习惯;文化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一般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各种财富总和,主要包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这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思想、制度以及组织机制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它涵盖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但仅从社会的意识形态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精华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意识中。尽管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意识立场不同,但仍然有诸多的思想观念与传统被人们所认可并指导人们行动。因此,传统文化就是人类历史所积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并被本民族大多人所认可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这些思想与行为准则长期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支柱,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的内容就体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及“贵和尚中”等方面。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综合价值

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巨大的综合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科学幸福观形成价值、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等方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价值

在党的十政治报告中,中共中央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内容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正向有的学者指出那样,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以及社会理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确立提供理论源泉。从实践来看,自有了人类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富强、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内容是中国古代人们千百年来亲身实践的结果。可以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作为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学习并内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祖国繁荣富强的栋梁,他们必须树立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观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大任。因此,在高校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大学生学习与掌握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民族精神等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准则,是人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动指南。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教育价值。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爱国的教育价值、崇高的人格教育价值、积极人世的进取精神以及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在爱国教育价值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也就是爱国。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所倡导与追求的是大一统的理想社会,即把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富强、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放在首位。因此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在当前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依靠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崇高的人格教育价值方面,儒家十分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的大丈夫精神正是崇高人格的一种反应。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有很多党员干部为了金钱与权力就失掉了做人的尊严与人格。因此,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有关人格方面的论述,有助于大学生成良好的人格。在积极人世的进取精神方面,儒家主张刚健有为,积极人世。《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这种思想深入人心,被历朝历代社会所继承与接收。后来清初的思想家颜元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在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方面,厚德载物出自于《易经》,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着重阐述了才与德的关系,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与厚德载物意义相近的成语还有“上善若水”,它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我国的清华大学就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勉励清华学子努力奋斗与拼搏,形成具有容乃大的广阔胸怀。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三)科学幸福观形成价值

幸福感是人幸福的一种主观体验与感受,它主要体现了外界事物是否满足于个体需程度,是个体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反应,虽然瘦人的地位、权力、金钱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它最根本是来源于人的幸福观念,而这种观念是扎根于人内心深处的行为准则,即人的幸福观。在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以及佛家对什么是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幸。去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可以对幸福观中的积极加以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幸福观。

儒家文化思想及其理论所体现的幸福观主要是“仁爱”之心幸福观、义而后取的幸福观、精神幸福观以及安定和谐的幸福观。其中,“仁爱”之心幸福观的基点是对父母的“孝悌”之心、对社会大众“泛爱”之心以及个体行事的“忠恕”之心。在儒家看来,“孝悌”是幸福的源泉与根基;“泛爱”是幸福的扩展,即全社会获得幸福的条件;“忠恕”是获的幸福的方法。义而后取的义就是指道德,即人的欲望的满足必须建立在社会所认可的道德范畴内,否则,即便是欲望获得满足也会受到谴责,从而给个体带来痛苦。精神之乐幸福观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忽视物质上的满足。人只有这样,其人格才能得到通过与完善。安定和谐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崇高追求,社会只有安定和谐,人才会体验到幸福。比如,荀子主张“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务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上述思想清楚地告诉人们,什么事幸福?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这对于生活在安逸富裕环境却体验不到幸福的大学生们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学派,道家所追求的幸福观是“自然和谐”。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至虚极,守静笃”。这种境界叫“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做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由此可以看出,幸福与不幸福主要取决于人是否顺应天性。对于大学生而言,“自然和谐”幸福观的价值就在于凡事不可强求,要顺应客观世界的自然法则,做自己该做的事。

佛家主张人生的幸福主要在于一心向善,即行善幸福观。佛教认为,善就是福。人之不幸皆来源于人内心的各种贪念,人若想幸福需看破虚空,即一切都是空,只有修行向佛,才能体验到幸福。对于大学生而言,行善幸福观的价值就在于告诫大学生放弃贪念,要更多地帮助他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与快乐。

(四)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来自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相关讲座,而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同样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教育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含有极其丰富心理教育因素。有关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所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内省”、“中庸”、“自我意识”、“仁爱和谐”以及疏导放松等心理健康观。

所谓的“内省”是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或察看,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行为的自我调节。孔子的弟子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尚且如此,当代大学生也理应效仿古人,自觉地察看或检查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当前,大学生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性,因此,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自省自觉性。

“中庸”是儒家行事的基本准则,所谓的中庸是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借鉴儒家的“中庸”之道,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也应不偏不倚,保持“适度”。比如,以人自信心为例,过度的自信可称之为自负,适度的自信可称之为自信,如果缺乏自信就是自卑。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常常出现两极的现象,要么就是过度的热衷某件事,而忽视另外一些事,不善于调节的心理与行为。因此,保持“适度”之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对自我意识的认知也是比较多的。成语“自知之明”就是中国古代人对人的自我意识的最概括,它与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的含义是一样的。所谓的“自知之明”就是要对自己的正确评估,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相传,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此外,《老子》中也有“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的说法。当前,由不少大学生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有些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导致自负;而另外一些人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导致自卑。也有的大学生只能接受自己的优点,而对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凡此种种恰恰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健全,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对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仁爱和谐”既是一种幸福观,也是一种心理健康观。儒家把“泛爱众”当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泛爱众”准则的指导下,人与人之间尊重、友爱、宽容、和谐。人有了尊重、友爱、宽容以及和谐就会被接纳、被认可,从而促使自身的心理健康。当今的大学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急剧变革以及大学生学业等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弥补当前仁爱精神匮乏有着极其总体的意义。

疏导放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比较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清代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说“七情之病,看书解闷,听曲解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大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掌握一些疏导放松的传统方法。

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启示

既然传统文化中含有极其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科学幸福观形成价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高校就应该积极推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的步伐,充分地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宣传、宣传报等形式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姚潇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1):19-21。

[2]李英,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00-101。

[3]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5-287。

[5]刘怡然,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J].党史文苑,2012(1):64-65。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0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05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相对于中国现代文化而言的。在学术界,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劳动与生活中所形成生活方式与道德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生活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准则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重要的是它对现代的中国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与基础。为此,当今的学术界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党中央多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文件,这些文件极大地促进了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比如,辽东学院的姚潇囡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是在理论构建上,还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都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高等学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李英从宏观上研究了高校传统文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适应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他研究指出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着眼于国家强国的战略大局,着眼于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大局;周春辉研究与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问题,等等。可以看出,上述的研究主要是从某一个侧面去探讨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问题,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有效承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足的是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综合价值研究不够深入。我们知道,传统文化教育所具有的价值是多层面的,不是单一的。它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层面,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当然它也具有形成科学幸福观与审美观等方面的价值。本文正是从上述目的出发,多方位与多角度地探讨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综合价值问题,从而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认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是一个复合给概念,它是由传统与文化两个概念组成。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传统就是人类世世代代所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习惯;文化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一般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各种财富总和,主要包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这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思想、制度以及组织机制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它涵盖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但仅从社会的意识形态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精华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意识中。尽管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意识立场不同,但仍然有诸多的思想观念与传统被人们所认可并指导人们行动。因此,传统文化就是人类历史所积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并被本民族大多人所认可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这些思想与行为准则长期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支柱,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的内容就体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及“贵和尚中”等方面。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综合价值

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巨大的综合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科学幸福观形成价值、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等方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价值

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中共中央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内容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正向有的学者指出那样,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以及社会理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确立提供理论源泉。从实践来看,自有了人类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富强、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内容是中国古代人们千百年来亲身实践的结果。可以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作为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学习并内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祖国繁荣富强的栋梁,他们必须树立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观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大任。因此,在高校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大学生学习与掌握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民族精神等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准则,是人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动指南。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教育价值。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爱国的教育价值、崇高的人格教育价值、积极人世的进取精神以及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在爱国教育价值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也就是爱国。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所倡导与追求的是大一统的理想社会,即把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富强、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放在首位。因此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在当前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依靠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崇高的人格教育价值方面,儒家十分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的大丈夫精神正是崇高人格的一种反应。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有很多党员干部为了金钱与权力就失掉了做人的尊严与人格。因此,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有关人格方面的论述,有助于大学生成良好的人格。在积极人世的进取精神方面,儒家主张刚健有为,积极人世。《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这种思想深入人心,被历朝历代社会所继承与接收。后来清初的思想家颜元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在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方面,厚德载物出自于《易经》,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着重阐述了才与德的关系,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与厚德载物意义相近的成语还有“上善若水”,它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我国的清华大学就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勉励清华学子努力奋斗与拼搏,形成具有容乃大的广阔胸怀。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三)科学幸福观形成价值

幸福感是人幸福的一种主观体验与感受,它主要体现了外界事物是否满足于个体需程度,是个体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反应,虽然瘦人的地位、权力、金钱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它最根本是来源于人的幸福观念,而这种观念是扎根于人内心深处的行为准则,即人的幸福观。在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以及佛家对什么是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幸。去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可以对幸福观中的积极加以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幸福观。

儒家文化思想及其理论所体现的幸福观主要是“仁爱”之心幸福观、义而后取的幸福观、精神幸福观以及安定和谐的幸福观。其中,“仁爱”之心幸福观的基点是对父母的“孝悌”之心、对社会大众“泛爱”之心以及个体行事的“忠恕”之心。在儒家看来,“孝悌”是幸福的源泉与根基;“泛爱”是幸福的扩展,即全社会获得幸福的条件;“忠恕”是获的幸福的方法。义而后取的义就是指道德,即人的欲望的满足必须建立在社会所认可的道德范畴内,否则,即便是欲望获得满足也会受到谴责,从而给个体带来痛苦。精神之乐幸福观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忽视物质上的满足。人只有这样,其人格才能得到通过与完善。安定和谐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崇高追求,社会只有安定和谐,人才会体验到幸福。比如,荀子主张“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务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上述思想清楚地告诉人们,什么事幸福?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这对于生活在安逸富裕环境却体验不到幸福的大学生们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学派,道家所追求的幸福观是“自然和谐”。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至虚极,守静笃”。这种境界叫“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做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由此可以看出,幸福与不幸福主要取决于人是否顺应天性。对于大学生而言,“自然和谐”幸福观的价值就在于凡事不可强求,要顺应客观世界的自然法则,做自己该做的事。

佛家主张人生的幸福主要在于一心向善,即行善幸福观。佛教认为,善就是福。人之不幸皆来源于人内心的各种贪念,人若想幸福需看破虚空,即一切都是空,只有修行向佛,才能体验到幸福。对于大学生而言,行善幸福观的价值就在于告诫大学生放弃贪念,要更多地帮助他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与快乐。

(四)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来自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相关讲座,而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同样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教育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含有极其丰富心理教育因素。有关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所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内省”、“中庸”、“自我意识”、“仁爱和谐”以及疏导放松等心理健康观。

所谓的“内省”是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或察看,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行为的自我调节。孔子的弟子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尚且如此,当代大学生也理应效仿古人,自觉地察看或检查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当前,大学生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性,因此,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自省自觉性。

“中庸”是儒家行事的基本准则,所谓的中庸是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借鉴儒家的“中庸”之道,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也应不偏不倚,保持“适度”。比如,以人自信心为例,过度的自信可称之为自负,适度的自信可称之为自信,如果缺乏自信就是自卑。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常常出现两极的现象,要么就是过度的热衷某件事,而忽视另外一些事,不善于调节的心理与行为。因此,保持“适度”之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对自我意识的认知也是比较多的。成语“自知之明”就是中国古代人对人的自我意识的最概括,它与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的含义是一样的。所谓的“自知之明”就是要对自己的正确评估,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相传,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此外,《老子》中也有“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的说法。当前,由不少大学生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有些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导致自负;而另外一些人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导致自卑。也有的大学生只能接受自己的优点,而对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凡此种种恰恰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健全,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对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仁爱和谐”既是一种幸福观,也是一种心理健康观。儒家把“泛爱众”当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泛爱众”准则的指导下,人与人之间尊重、友爱、宽容、和谐。人有了尊重、友爱、宽容以及和谐就会被接纳、被认可,从而促使自身的心理健康。当今的大学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急剧变革以及大学生学业等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弥补当前仁爱精神匮乏有着极其总体的意义。

疏导放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比较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清代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说“七情之病,看书解闷,听曲解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大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掌握一些疏导放松的传统方法。

综合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的电化教育场地和文化共享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各种素质和致富技能,使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熏陶,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梦想、懂经营、善管理、爱科技的新型农民。

2.综合文化站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面临的困惑

尽管文化部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省市县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强了综合文化站建设。但是,综合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仍然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这里边既有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也有角色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问题。由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难以保证文化站人员不务正业、当杂差使用。文化站上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受当地乡镇政府的直接领导,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文化政令不畅,行政干预较多,严重影响自身职能的发挥,影响文化站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二是专职专用问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干部常年充当乡镇干部和文化员的双重角色,长期承担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很难履行文化工作职能,很少有精力去考虑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产生了文化专干不专的问题。一些乡镇随意变动文化站干部的岗位,有的则长期在编不在岗,更有甚者,个别乡镇连文化站长都是身兼数职,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致使文化站干部常常不务正业。三是职能错位问题。一方面服务职能泛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就像一个小文化局,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很多需要垂直部门解决的问题,上级文化部门却要下指标、定考核。另一方面管理职能弱化。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责任层层下压,文化部门的工作任务层层加码,导致权力与责任不相称,在实际工作中乡镇综合文化站往往只负责任,没被赋予权力。四是管理考核问题。现阶段,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的是“条块并重、双重管理”运行模式,表现在管理考核上重行政工作、轻文化活动,重阵地建设、轻文化服务,重量化指标、轻结果运用,从而导致乡镇文化站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开创性普遍不高,热衷于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3.强化综合文化站职能作用的几点对策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在办站理念上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从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看门守站向开门办站转变,必须要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作机制、发挥服务作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找出路、求突破。

3.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对综合文化站在人员编制、经济待遇、硬件建设、日常维护及经费保障等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综合文化站的队伍管理、业务指导和专业化建设职能。要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法人登记,赋予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确定一名专职的文化站站长为法人,使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专职专用,分工明确,并在人员调配、计划制定、经费使用上有更多的自。进一步落实文化站法人地位,对规范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强化文化站服务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2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

一是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文化站年度考核办法,分解任务到人,量化细化职责,文化站站长要与乡镇政府和县市文广局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推行项目管理。为化解文化站人少事多的矛盾,提高服务效能,对全年工作计划推行项目化管理,把任务量化到人,落实责任,年终考评。这样,既便于跟踪工作进度,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实行激励机制。以文化站考评定级和创建文化强镇为载体,对星级文化站和优秀文化员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提高文化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年度考核为依据,注重实绩,奖勤罚懒,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评比、职称晋升、人事调动的主要依据;以展示展评为动力,通过文艺作品创作、表演的评奖,出戏出人出精品,以此来激励文化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改革文化站人员录用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公正、健全的从业资格制度,对于新招录文化站人员,建议采用先面试后笔试的办法,重点录有具有艺术类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或者直接向社会上招收有文艺特长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文化站队伍,逐步扭转乡镇文化站人员学历偏低、特长欠缺、辅导不强的状况。同时,全面加强在职文化员队伍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文化员才艺大比武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竞争态势。建议省文化厅出台政策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等形式,提升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逐步形成以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为主体的文化站专职干部队伍。

3.4进一步发挥服务作用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突出综合文化站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制定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完善服务公示制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一次性向农民群众告知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认真做好现场咨询、窗口接待、场所引导内容讲解等服务工作,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树立“群众第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普遍均等”的服务原则,在服务中完善规范,在规范中提升质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免费开放服务中享受文化、丰富人生、得到实惠。

3.5进一步拓展管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