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

情感教学论文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类情感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消极的情感因素给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具体到对某一课程的学习,情感因素给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挂科。父母及家庭社会的关注,会使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浅薄;师生关系处理中缺乏情感交流,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对抗或无所谓态度,造成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跟同学缺乏情感沟通,各种利益关系处理不周,会造成同学之间关系恶劣,相互拆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听课学习。严重的影响到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2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各种不良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表现在:①个人的卫生习惯:宿舍、教室狼藉不堪;衣冠不整等。②行为举止:个性张扬,无论是否文明、礼貌。走路摇摇晃晃、勾肩搭背、东张西望、四处游烟。③言语习惯:开口便曝粗话、脏话。④对人、对事的态度:对老师、对同学、对家长没有感恩之心;事不关己,抱无所谓姿态。

3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尽如人意,学会了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享乐主义等消极的人生观和与众不同的极端价值观。考虑问题,往往先从自身利益和角度出发,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影响,遇事讲朋友意气、江湖气习。

二情感因素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正面影响

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关怀,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好的情感交流、正能量的情感因素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正面影响。

1对职业技能培养教育方式的影响

现阶段,国内各职业院校多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针对不同的群体,加大了感情方面的投入,学校全员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关怀少数人群(如高校开展的“三个一”工程),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育,效果显著。学生学有所成,就业率明显提高。加强企业、行业的交流接触,加深了产教融合,企业、行业的要求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共同开发教材,部分院校把企业办在学校或把部分课堂搬到企业的车间展开,使学生时时刻刻处于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企业、行业的专家走上讲台,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面对面地教授给学生,先进的技术、工艺手把手教与学生,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岗前培训的周期,为企业、行业培养了大批的合适的中高级技工和各类掌握高端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大幅度提高。注重职业技术院校师生情感的交流与调节,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①有利于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a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会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b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c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会更加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师有效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不仅是人格尊重还有对个性的尊重。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培养。③有利于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了解学生是为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教师要理智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④有利于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a严而有理;b严而有度;c严而有方;d严而有恒。从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2对学生就业前途的影响

情感因素对学生学成就业的影响很大:首先,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就业前途的影响: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其次,社会的关怀、亲人的关注,是一种社会化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成就业的成败,严重的会影响到学生就业后的发展与成长。

3对学生上岗后成长过程的影响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有其特殊性:职业院校毕业后,大多成为了企业的一线骨干力量,充实了企业的技术工人队伍。因此,学生上岗后的情感因素或制约着,或拓展着学生的成长过程。

三重视情感因素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情感素质;教学艺术

当今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而健康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是愉悦人的一种审美活动,只有抓住情感这根主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要用感情朗读渲染情感;用真情诱感;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激感;用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调动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情感。情感教育是使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的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与心灵的耦合。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赢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凼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能形成重视、开展情感教育的良好局面。教师情感素质普遍欠缺,缺乏具有情感素质的教师,便没有情感教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语文教育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语文教育忽视人格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可以说,语文是所有基础学科中情感性最强烈的学科之一,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尽快在这个领域实施情感教育,培养语文教师的情感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基础地位决定的。

一、教师自身情感要素的构成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实质是社会发展对教育、人才的要求,归根结底又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选用与革新,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为了满足新世纪的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1.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情感教育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情感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首先是指教育价值观。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搞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就当前的认识而言,情感教育是为了顺应当代国际教育人文化的潮流,培养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完满人格的学生。它的价值在于它把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它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具有“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教育理念的第二层构成是指学生观。传统观念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主要看作是把人类已有的文化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而在情感教育中,我们把学生看作虽然幼稚,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给每一个学生自我体验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地学习。关心每一个学生主动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主动地、合作地、成功地学习。教育理念的第三层构成是指教育活动观。它回答了我们如何去构建学校情感教育实践的问题。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式,是沟通教育理想“此岸”和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是师生学校生活的核心构成。以往,在分析性思维的指导下,把对学校教育的研究分为“三育”或“五育”。情感教育中,我们以教育活动形态空间的开放、视昕的开放、知识领域的开放、集体思维的开放为教育活动的第一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设计,以学生自我发现为主线的教育活动结构为教育活动的第二特征;爱与美的教育贯穿在教育括动的始终是教育活动的第三特征,教育活动积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2.扎实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中介和纽带。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的教育将给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途的青少年带来何种程度的震动。的确是无法估量的沈元老师的渊博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壮举,这已是为许多人传颂的佳话。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师要有拼命吸取知识营养的素质和本领,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到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她还强调:“居高才能临下。”“打铁要靠自身硬。要能‘生产,出现代化的人才,教师自己须思路开阔,执著地追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也有同样的看法:“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的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点。教师就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教师情感教育的知识素养便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教师情感教育的知识素养最基础的层面是掌握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这是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必需的;是需要随着时代科学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所必需的。“具备一到两门任教学科的专门性知识和技能是教师知识结构的第二个方而。两门学科可以紧密相关,也可以相关不大,根据教师的兴趣或能力而定。”它服务于教师教学的成功,使教师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能在科学体系中把握自己讲授的学科,能使知识在教学中不只是以符号形式存在,以推理、结论方式出现,而且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能把知识活化,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生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全面育人的价值。在这样不断扩展自身知识层面的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对文学、对艺术、对体育运动等的爱好。以使自己的情感教育能够多方而地运用到课堂中。

3.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个人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积累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提高其情感素质的重要条件,它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情感教育素养水平。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培养总是在一定的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教师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对生活的感受就越深刻,联想和想象的天地也就越广阔;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事物越多,他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了解就越全面,情感反应也越强烈。可

见,相应的生活经验,因为丰富和深化了教师相应的内心感受,成为了教师发展自己情感教育素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对教师来说。重视实际生活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在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情感教育素养,是自外而内地发展情感教育素养的必由之路。

二、教师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的意义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是离不开感情的。语文教师的感情应如诗人般丰富,特别应该体现在情感的表现上。教学中,要在把握作品蕴涵的情感基调基础上,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情感的挥洒,是带动学生深入接受文学作品情感的最直接渠道。教诗歌,你应置身涛境,诗就是你;教政论文,你是慷慨激昂的政治家;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情感丰富,感情充沛是十分重要的。

1.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情感素质是实施情感管理、增强集体凝聚力的需要

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单纯的政治说教已无济于事,一味地物质刺激也收效甚微。而学校管理者如果能加强情感投资、实施情感管理,则既充分尊重了教师的权益、权利和人格,又能激励教师自觉地将个人的价值意向指向集体目标、树立全局和集体观念,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是实施情感管理、增强集体凝聚力的前提和动力。

2.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情感素质是探索“以情育人,全而发展”办学特色的需要

可以这样说,目前很多教师对育人的途径仍然固守在知识育人这一层面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实社会和未来时代。要求每一(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林业一中语文组)个公民具有现代人的精神素养,如高尚的思想情操,健康的情感世界,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着手探索的是“以情育人,全面发展”的育人途径。教师自身良好情感的具备以及把握情感育人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情感素质是促进教师个性成熟的需要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造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次之,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学中善与人处,与人为善,学生为教师的和蔼而严肃的态度所感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简单地说,当学生对教师有感情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过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学生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渗透德育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勾股定理、赵州桥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通过数学史教育,著名数学家介绍提高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献身精神。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胸怀眼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无穷尽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窥视世界乃至宇宙的奥秘。

(四)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应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今天,“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的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录像,实物投影于一体,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五)运用情感的强化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强化一般是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前者以它的呈现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奖励、表扬相联系;后者则以其排除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处罚、批评相联系。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挫伤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经努力成绩仍不好,此时须得到老师理解,不能乱加指责,而要给鼓励,关心,帮助,这是人遭到失败挫折时的一种情感需要。通过个别谈心,家访,把握时机,帮助他们找总是挫折原因,并给于及时的个别辅导,从事物发展积极面入手,对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特别是大多数同学老师均以为差的学生给于热情鼓励,给以及时肯定表扬,换取了学生心理上亲近,感情上融洽,他们把老师作为知心人,肯讲心里话,提高了学习劲头,终于达到了合格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自尊心,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点,从事物发展积极面入手。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稳定自身须要。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局限的,若超越了,会使学生对自己以往努力产生怀疑,降低兴趣,反之,思考性不强,难理解或须分析的知识点不高又缺少直观实验相配合内容,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备课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要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上进心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决定了课堂活动为双边活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回答错误的要以耐心、平和的态度纠正其错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观点讲出来,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说理,取长补短,印象就深刻了。同时,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啃下数学这块难啃的骨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兴趣、爱好,反过来就能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

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

(八)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在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引入时,我不是照课本中的引例(“铺设水管”)讲解,而是将其改成生活实际的设计问题(求水管的铅直高度),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一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讨论,制定方案,有的作全等三角形,有的用相似三角形等方法,我充分肯定这些解法是不错的,但有一些在实际中是不可行的。那么是否还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呢?此时学生沉默了,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仿佛有豁然开朗之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这一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也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夸奖式的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

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之后,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新课的引入非常顺利。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依然很积极,而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可见,夸奖式评价,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亲切感,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情绪就很愉快轻松,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也很好。

(十)教法变换更新,调节学习情绪

教师上课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因此,要使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

如:讲《垂径定理》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解直角三角形》一课时,我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先让学生讨论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种类型,学生说出了9种类型,我再要求学生用化归思想,将这9种类型归为几大类,最后,由学生出题,学生讨论,学生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在诸多方案中评选最优方案,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所学的知识在讨论中掌握,并且这一节课没有留课外作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课前还可以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做到质“优”减“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暴露思维过程为核心,强化反馈,针对实际,讲求实效,重视情感教育,便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教育

一、教学与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认知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个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源泉,以恰当的途径,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知识探究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巧妙利用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显著。可以看出情感是数学教学的剂、催化剂。

二、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学习态度的好坏受到学习价值观的影响,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的价值和对个人意义的看法。学习的价值越大,对个人的意义越大,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就越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保持和谐多样的情感表现

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创设情景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议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借助多媒体用动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图象变换的全过程,以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通过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歌德巴赫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使学生从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

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教“黄金分割点”时,可以告诉学生,女士穿高跟鞋其实是把下半身增长,使上半身和下半身长度刚好形成黄金分割比,产生美感,所以不是所有的女士穿高跟鞋都漂亮。使学习越来越轻松有趣。

通过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可以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每一位学生。

(三)进行及时恰当评价,强化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它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体,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包括当事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能做什么”)以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的规划(“我应该怎样”)。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于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认识以及学习过程的认知体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与教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对学生的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独到的见解,一回勇敢的尝试,一次进步的努力,都应及时评价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即使是错误或不够准确的理解,也应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及时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强化自我概念。: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方式有许多,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自评、作业评语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真实、及时、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结束语

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1-2.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感培养声乐教学

一、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作为一门研究科学发声方法及延长技巧的学科,自十七八世纪兴起以来,受到了人们的推崇,经久不衰。我国的声乐教学源自高等专业院校,由于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这种“科学的演唱方法”已被人们普遍地运用到教学中。声乐演唱发于声、及于情,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众,都自然地融入到美妙的人声中去,声与情是他们联系的纽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一个“情”字,以情绪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在声乐教学中,虽然学生自身的条件有差别,但情感的表达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外发生什么事情,在课堂上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感染给学生,以免影响正常的声乐教学情绪状态。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让健康向上的情绪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从而达到正面影响学习的效果,达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通过情感培养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保持并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让学生具备坚持不懈和永不满足,自尊和自信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目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声乐教学的科学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声乐教学不能纵容一些违背科学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急于求成,甚至违反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很难把握。它与教师的能力、经验、判断、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目前对声乐上循序渐进的说法也持有不同态度。

2.由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估量不准,缺乏有效手段完成其声音上质的转变过程,这与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授课时的发声、演唱示范会给学生极大影响,教师自己掌握的歌唱技术的声音概念也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教师掌握的歌唱技能是针对自己的机能而驾轻就熟的,但不能说对自己有益的办法就对谁都有用,应该实事求是地在教学中寻求对该学生最有效的办法。

3.教师的主观兴趣和欣赏角度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自己是唱民歌的,所有到她那里的学生就都唱成民歌。而教师自己是唱美声的,就很少使用民歌教材,所以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声乐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学习更广泛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汲取与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有关的所有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广博的知识会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教学能力。

4.对教师艺术实践能力的片面理解阻碍了声乐教学能力的进步与发展。有些教师认为唱得好的教师不一定能教好,这是从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方面来论的,但也不能说唱不好的老师都能教好学生。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和艺术实践两方面提高自己,所谓“教学相长”,既有利于不断充实自己,也有利于培养更出色的声乐人才。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情感,以推动声乐技能的提高

教师在感情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和主导的作用,专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声乐演唱运用的是很难把握的“自己的身体”。声乐课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从而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其中一方面的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的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以往的让学生兴奋起来歌唱的这个模糊概念,总结提炼成“三个体验”:

1.歌词的情感体验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密切。由于文学语言的帮助,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这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言为心声”,语言本身就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可以直接倾诉内心所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

2.旋律的情感体验

声乐作品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自然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词情是曲情的导向,而曲情又是词的深化和发展。词的喜怒哀乐引导着曲的走向,使乐曲的非确定性得到比较明确的情感基调,从而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旋律是歌曲在思想感情内容上的主要造型和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3.丰富的生活体验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交错的。声音、语言固然都很重要,但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感动人,不能感动人就不足以称之为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

把这三个体验贯穿于我们的每一节声乐课,给学生仔细讲解歌词的含义、旋律的含义,讲解这首曲子的内在思想感情。用教师对歌曲的真实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灵魂,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演唱的激情和力量。

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在将来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蔡运桂.艺术情感学[M].广州:三环出版社,1989.

[2]叶林,郭音.如何提高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理解[J].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与能力。数学的发展历史表明,许多辉煌的成果的取得,往往来源于敏锐的数学直觉、惊人的想象力及追求数学美的思想。所有这些都表明:数学能力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更离不开丰富的情感因素。美国心理学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基础数学教育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比赛中常常摘金夺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高分下的危机”,诺贝尔科学奖伴随着20世纪走过了百年历程,已成为全人类科学事业中最高荣誉,不愧为世纪辉煌!但迄今为止,尚无一位中国人获此殊荣。我们的数学“尖子”人材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也并不多,这一现象与数学教学中不注重数学的兴趣、应用性是分不开的。这些缺陷,恰恰表现在学生缺少数学的直觉意识、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情感因素。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把数学作为一个筛子,更多的是起到选择与淘汰的作用,其结果是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很多人以一种被淘汰的心态走向社会,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因为,在新课改中数学的感情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首先是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另一方面数学课改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概率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其次是加强情感投资,贵有爱心。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积极健康的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的基石。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爱,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和风细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老师的爱是催化剂,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爱学生,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关心、信任、欣赏、宽容、尊重和严格要求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爱心,爱得自然,爱的真切,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三、新课改培养数学情感中注意的几点

在新课改的教育状况下,结合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应变被动为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情感因素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好多情感是以渗透为主的。

初中数学是基础数学,也数学的入门时期,有很多时候学生学数学很苦,也很被动,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不利的,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环境: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动机,要想方设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对学生进行赏识、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受到老师们的重视,而对批评这一基本教育方法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不少教育家们也呼吁要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其实,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随意性地大夸其辞:“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深究。不论是采取何种评价,都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把握一定分寸,使评价符合实际,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去努力扬长避短,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驱动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只有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改的标准,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崔慧敏.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教学交流(下半月).

[2]盛小东.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校长阅刊,2007,(12).

[3]董书平.论初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教苑荟萃,2008,(18).

[4]张俊红.素质教育与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研交流,2008,(4).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74-01

一、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的情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为他们本身的成绩较差,在内心深处就会有自卑感,所以提高他们的自信以及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目标有重要意义。例如《塞翁失马》中,讲的是一位老人的经历。他的马丢了,人们都认为他很可怜,都纷纷来安慰他。可是这位乐观的老人不但没有沮丧,反而很快乐。人们都很不解,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能高兴起来。后来老人告诉他们,马虽然丢了,但未必是一件坏事。马丢了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无论再生气和着急也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对他的答复恍然大悟,觉得他就一位智者,认为他非常聪明。然而不久,他的马又回来了,而且还带着一匹其他的马回来的。人们都为老人高兴,都纷纷来道喜,恭喜老人失而复得,还多得到了一匹马。老人对此并没有很高兴,他说上次丢马未必就是坏事,这次多赚了一匹马,也未必就是好事啊。人们对此也非常的不解。后来老人的儿子骑马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又开始对老人同情了,老人还是同样的表情,既不喜也不悲痛。老人说儿子的腿虽然伤了,但是不妨碍他吃饭和自理,所以这未必就是坏事。又过了不久,国家被侵略,边关告急。国家急招大量壮丁入伍,很多邻居家的儿子们都被征兵的带走,而且一去不复返,只有老人的儿子因为是残疾而留下了性命。人们不禁感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内容就是告诉学生们,他们现在的成绩不好未必就是坏事。因为学习不好,自己对此有意识,所以就应该比别人更努力,比别人更有动力。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如果把青蛙直接扔进热水中,青蛙会迅速跳出来,从而得到生还的机会。如果将青蛙放进冷水,然后逐渐加热,青蛙因为对温度的升高敏感性差,而最终丧命。学困生就像这只青蛙一样,如果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缺憾,就一定要尽全力去弥补自己的短板,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学生。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故事,都对学生的励志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应该从教材的内容出发,关注这些学困生,让他们尽快摆脱学习的困境,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1-2]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元素多等因素,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真正用在教学方面的时间和经历大量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就成为非常鲜有的现象。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把这种工具充分应用到学习中去。例如,学生在放学回家或者是假期期间,可以和老师进行邮件交流,提一些问题或者是讲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到杨修之死这一章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家中给我发邮件交流。他们大致的问题就是曹操到底是不是一个大英雄,他是不是一个坏人;杨修是不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为什么有的资料里讲他曾帮助曹植抢夺王位,他到底该不该死;曹操和杨修到底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其实初中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并没有成年人那么成熟,而且考虑问题并不全面。我们知道,评价一个人并不能够从一两件事情,或者是一本历史故事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曹操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三国志中对曹操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三国志的作者所站的角度是刘氏正统。作者认为刘备建立的蜀国是汉朝的延续,刘备是汉高祖的后人,所以江山本就应该属于刘氏。因此在这个历史版本中,曹操被形容成为一个奸诈的小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把孙权描述成为一个没有事业心的家伙,蜗居于一方。这样的历史版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但是却因为个人的成见,而误导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其实曹操是一个具有远大战略思想的人,他不仅是军事家,还是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样雄伟的诗句,也只有曹操这样的雄才才能够写出来吧。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多找一些典故,然后从这些典故分析一个人物的心理。让学生们意识到当事人当时的心境,只有如此,才能够将一个人物的真实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再讲到杨修,杨修本人是有几分本事,而且分析时局有一定的特长。但是他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而且数次侵犯曹操的威严,让曹操颜面全无。再加上他对于下一任领导人任免问题,表现得太积极了。如果我们站在曹操的角度看,大部分人都是难以容忍这种人的。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在曹操连年征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物。无论是分析人还是物,我们都必须要用唯物辩证的角度来分析,这样才是客观、科学的[3]。

初中语文教学蕴含着非常深的学问,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掺杂个人的感情,而应该将教材中的内容更真实的表现在学生们面前。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了解学生所想的问题,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春霞,逯艳东.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7,(10).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大多自尊心较强,但又缺乏自信,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认可;部分同学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时,遇事冲动不够冷静,打架往往是他们解决事情的第一选择;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自觉性差,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分析导致这样状况的原因,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这几个因素。这些学生,有些是来自单亲家庭,也有一些来自父母知识文化水平和性格修养有限的家庭,这些家长有些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的,有些是不知道如何与子女进行有效地沟通,关爱孩子,在孩子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或溺爱或训斥,家庭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性格成长起到决定性因素。其次技校学生大多数是初中落榜生,学习能力较弱,而进入技工学校后,从原来的应试教育变成技能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有了很大不同,专业性突出,使得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因不想学而学不好,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再者,当今社会仍把高考当成是学生唯一出路,把读技校当成迫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在社会对技工教育还存在一定偏见的情况下,一些技工学校学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更渺茫,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卑感。

二、情感教育如何应用

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班主任,我们的工作重点不仅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多的是要理解,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化解他们的情感矛盾,因此也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对学生的各种积极情感不能只留在内心,而应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外化为一种现实教育力。教育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渗透真挚情感,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赏识学生,关爱学生

面对技工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作为班主任,更需要对学生倾注无私的爱,像母亲赏识自己的孩子一样去赏识学生。班主任如果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学生在无私的师爱和赏识中,才能回报教师,才能产生对学习的热爱与信心,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才能感悟人生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你怎样爱孩子。”班主任对学生倾注无私的、发自内心的爱,把师爱植根于对学生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尊重、信赖、关心、赏识之中。这里所指的关爱学生,不仅关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关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仅关爱行为习惯好的学生,更要关爱行为差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待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做学生的朋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各种工具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亲其师,信其道,”只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能以爱为支撑,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生总会被感化。

2.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师生之间存有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友爱的气氛。尊重学生,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睿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理解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愿望。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技工学校的学生尽管会有不良的嗜好,会穿奇装异服,会通过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他们已有的不良习惯下,班主任要做的是理解,他们小学、初中养成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一时难以彻底改掉,对待他们,班主任要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差异,宽容学生的一些不足,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班主任要通过平时的观察,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把改正不良习惯渗透到每次教育中,并对有进步的同学大加赞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孩子一下改掉所有不良习惯,这不符合正常规律,我们要做的是能让他们和以前的自己做比较,给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有了正确的方向,也会慢慢步入正轨。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文明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境界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学识是否渊博,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对学生心理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不断加强自己文化素质修养,不断的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班主任不仅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高尚师德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语文标准》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也反映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们不但要注重情感的体验,还要力求真实。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收获。下面我就结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创设情境,引导阅读初体验。第一步:利用大家熟悉的故事《狼来了》引入,同学们不愿意跟故事中的男孩交朋友,原因是他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从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步:我在黑板上画了五个空花盆,前面四个,后面一个。利用课前生字复习的机会,我把学生认读过的背面有生字的花适时贴在了前面的四个花盆中,生字复习好了,黑板上就出现了四盆鲜花。这时,我问学生们:“喜欢吗?”学生们都说:“喜欢。”我又说:“后面这是个空花盆,什么花也没开,你们喜欢吗?”许多同学都说:“不喜欢。”第三步:我贴出课文插图二,然后说:“可是你们看,有一个皇帝跟你们相反,不喜欢开满鲜花的花盆,偏偏喜欢空花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看图,然后说说,再带着这个问题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仔细读一读。”第四步:观看动画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学生兴趣盎然,对课文的阅读有了初步体验。二、巧抓题眼,变序阅读再体验。在教学中,我抓住题眼“空”,采用对比教学,设计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雄日的花盆是空的?2、看见雄日的空花盆,国王是怎么说的?3、为什么国王喜欢空花盆?4、雄日的心情前后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这样,不仅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了问题,而且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个性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涌现。三、启发思维,激情表演又体验。为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多一点思维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思维点: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4、当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大家都不放过表现自己的机会,个个真情流露,然后是全班展示表演,真可谓是激情四射,妙语连珠,小学生们的思维在表演中得到激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在这一刻充分得以贯彻,同时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诚实的可贵。四、拓展延伸,以人为本真体验。在这一课的最后,我没有忘记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我知道大家都愿意与诚实的雄日交朋友,也都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最后送给大家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而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因此说,在实施新课程的征途中,我们要时刻贯穿新理念,把阅读的情感体验抓好、抓实,向着追求真实的目标迈进,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起主导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数学教师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表现形式、作用等,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一、数学教师情感的形成

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形成积极、丰富的教师情感呢?

1.树立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

数学教师的情感是对学生及所讲授知识的态度的自然流露,因此要形成积极的教师情感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热爱数学教学工作,对业务精益求精,具有优良的敬业精神,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热情和兴趣,只是人云亦云、随随便便,这样的教师一定很难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同样,态度冷漠,课堂教学表现得很不耐烦,只纯粹为完成任务而上课,所上的课肯定会让人索然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倦感.

显而易见,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态度的情感表现不同,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同.教师只有将所授知识倾注以自己的感情,才能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讲:没有爱、没有敬业精神,讲授就不会带有积极、鲜明的感彩;相反,如果数学教师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处于病中,本脸色苍白而消瘦,但一上讲台,却显得年青活泼、精神焕发、热情洋溢、笑容可掬,那么上课时定能感情投入,定能“以情发声”、出言动人.

2.调控感情、进入角色

数学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像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沉浸到教学艺术的天地之中.为此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自我调控感情,做到一跨入校门就把一切烦恼留在门外.因为若带着烦恼情绪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忧虑不振、无精打彩,教学效果必将很差;相反若教师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境,面对学生的各种违纪问题、错误态度泰然处之,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必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3.提高语言艺术、增强情感体验

数学教师只有把教材、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出现情绪冲动,迫切地想要说、想要讲时,教学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数学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感受教材的思想感情,尤其重视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深刻,运用语言时的心理感觉就越来越细腻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才会语语含情、真挚感人.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及学生有了浓厚的感情、对数学教材有了深切体会后,自然就有真情的流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讲授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是否善于表达的问题,即“用声传情”的技巧.由于声音是有声语言的一种载体,教学语言感彩的表现,依赖于它的快慢强弱、轻重停连以及语气语调的起伏变化.只有正确掌握和处理好这种变化,才能正确显示数学教师变化起伏的内在感情,才能真正产生感情共鸣.另外在正确掌握有声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恰当、巧妙地运用仪表、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求得优良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师情感的表现形式

数学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情感内容,而且也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形式——表情.在数学教学中随着教师情绪的起伏,人体外部器官的活动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构成教师情感表现的行为方式(即表情).教师的表情变化随时都处在被学生的感知之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善于表现情感,才能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达到“共鸣”之效.

1.面部表情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多次实验后总结出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一个教师的面部表情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正相关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眼神、微笑是主要的面部表情,是表现教师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

首先教师的眼神可表现不同的情感:欢乐时眉开眼笑;惊疑时瞠目结舌;困惑时目光迷离;入神时目不转睛…….恰当地利用眼神帮助教学,常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赞许的目光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慈祥的目光会给学生以温暖;热烈的目光会给学生以信心;镇静的目光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严峻的目光则是无声的批评…….可见一个恰当的眼神胜过一次苦口婆心的说教,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微笑不仅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而且能给学生以信心,增强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后,如果面带微笑,对于优生是表现出一种信任的内心情感,促使其满怀信心地回答问题;对于差生那将是一种鼓励,不会使学生心慌意乱、支吾语塞.另外在获得成功时眉稍一动、露出舒心一笑,仿佛眼前呈现一派“柳暗花明”之景,学生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引入角色并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2.体态表情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头、摇头、站势、手势、步态、空间距离等都属于体态表情,它们均能充分表达教师的情感.如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手掌心向上、频缓示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回答后尤其是对没有回答或答错了的学生,教师手掌心向下,频缓示意,让学生坐下,以达保护学生自尊心之效.众所周知:哑剧演员的动作能胜过千言万语.而数学课上教师的手势动作也能使整节课满堂生辉,如:手势优美动人,使学生充满惊喜;手势柔和温暖,使学生感激异常;手势坚决果断,使学生感到千钧之力;手势灵活自然,使学生浮想联翩…….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借助手势说话的重要.又如在数学教学中,进入角色的数学教师,会将身体倾向学生,脸上就更富有生气勃勃的表情、言谈也会更充满激情,这样的姿态就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帮助学生自觉地掌握学习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讲究在课堂中站立的位置,教学时除非是在板书或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应站立在讲台前,而其它时间若一直站在讲台前,则教师必将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而如果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更亲近,自然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声音表情

当人的情感发生时常伴随着语音的高低强弱,而语调的轻重缓急则可以表现情感的不同深度,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音调、语音去辨认教师的心情、去领会言外之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口语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亲切温和、欢快昂扬、庄严郑重、幽默风趣等各种不同的语调来渲染气氛、设置情景,以激发引导学生或苦苦思索,或热烈讨论,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可见教师恰当地运用声音表情的变化传神达意,会收到理想的表现情感的效果.

马卡连柯曾述:……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技巧的人.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的综合运用.如教师找学生板演解题时,有的学生会感到手足无措,可当学生看到教师笑容可掬(面部表情),走近学生轻拍学生的肩膀(体态表情),再加和蔼地说:“不要慌,这个题目并不难”(声音表情)时,学生将会感到很大的宽慰,从而也使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数学教师情感的作用

数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强化和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反之若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漠不关心,甚至蔑视、讨厌,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数学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情感容易产生迁移效应,具有极强的感染作用.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与生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师生间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而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若数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学得好的学生给予赞赏,对差生则时时给予鼓励和热情帮助,使整班学生都感到教师是学习上的伴侣和热心朋友,必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教学时注重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适度向学生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情感共鸣,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交流,也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着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或称饥饿)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

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高中的1至6册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土地》、《荷花淀》、《故乡的榕树》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项脊轩志》、《祭妹文》等。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如《与妻书》、《荷花淀》、《孔雀东南飞》等。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的作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如讲到《荷花淀》的爱情内容,用爱情故事里奏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赞歌感化学生。讲《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明了爱情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挚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讲《与妻书》时,阐明国家和小家的关系,从作者令人动容的娓娓叙述中表现出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热浓情。这样,结合课文我们一方面讲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实例(当然也不回避早恋成功的实例,但一定要强调它们的比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进行两次关于早恋的讨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前面笔者已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广博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似乎更紧,它几乎可说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而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则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的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学生的一些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这引导应把它看作是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在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我看来,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恰好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只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位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融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欣赏皇帝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摘要]文章运用英语教学交际理论及心理语言学认知理论,分析了情感因素移情对课堂第二语言交际的驱动作用,并阐明了移情的机理、程序和运作,提出应用移情因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第二语言交际的主张,并依据移情的互动和情感渗透特点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交际原则,讨论了外语课堂上师生二主体间移情式第二语言交际活动。

外语教学受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的影响,基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涌现出多种外语教学方法,诸如,“情景法”、“听说法”、“全身反应法”和“自然法”,以及目前流行的“交际法”和“功能—意念法”等。尽管这些教学法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通过第二语言交际获得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原则,且注重情感因素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StephenKrahen认为,为了获得外语交际的能力,必须在语言环境中使用这种语言。Schinit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当学生更加关注获得有效交际能力时,他是成功的,他的二语交际能力进步较为明显。心理语言学家在关注语言社会交际能力的同时,侧重人类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PeterSkeha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在有意义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完成的,而交际涉及的事件或内容都伴随着某种情感因素,交际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谈者是否理解对方的情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情感、需求及人际的交流和个体的自我实现,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和情感型师生关系。随着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深入研究,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有关情感因素的观点开始系统化。如社会语言学家J.Schuman的文化合流模式、H.Giles的语言调节模式及心理语言学家Ste2phen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都强调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英语教学交际理论

英语教学交际理论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交际一词含有人际交际、社会交际和语言交际等多层次含义。英语教学交际论研究课堂上为达到习得第二语言为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即师生间和学生间通过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以及为习得语言而组织的课堂模拟第二语言交际活动。本文中语言交际指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这个角度讨论情感因素,可以把情感因素置于课堂第二语言交际之中。从交际理论的角度审视英语教学,可以说,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际。交际的双方都是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活动。他们是平等合作关系,两者都是语言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践者。而正是在双方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语言习得的过程。二语教学中的“沉默法”和“暗示法”,都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的外语教法。英语教学交际理论基于教学的实质是交际的思想,因为课堂是人面对面的交际,是双向交流,是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的过程。

1.课堂语言交际Cristensen将外语课堂上的第二语言交际分为五个层次:

(1)运用套用语的表层语言交际;

(2)无信息交流的报告式交际;

(3)表达个人思想和观点的交际;

(4)融入情感的交际;

(5)增进友谊开放式交际。他认为,多数外语课堂上的第二语言交际活动仅停留在不含情感因素的第二层次上,而少有的第三和第四层次的课堂第二语言交际活动的交际内容也只局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琐事。Brickbichler认为,生活中有两种语言交际行为:以需求为目标的语言交际和以自我满足为目标的语言交际。显而易见,课堂上的语言交际不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的语言交际,而只是为满足自我、满足发展人际关系和满足了解外国文化的语言交际。WilgaM.River(1977)把语言交际分为“标准语言交际”和“自然语言交际”。前者不含个人情感因素,而后者是指交谈者投入真实情感的语言交际。他进一步指出,只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场景和角色,学生便可以使用第二语言参与标准语言交际活动;而只有师生关系平等,相互信任时,才能达到自然语言交际的境界。上述研究证明,学习者的情感状况、个人价值及个人潜能在语言交际,即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人类情感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极为复杂,目前验证情感因素对课堂第二语言交际有何种程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不多,但外语教师已经认识到,情感沟通是成功组织课堂第二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

2.交际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人们在研究为什么有些学生总是比其他人学得好一些时发现,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众多,包括语言因素、生物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等。而情感因素制约人的行为,所以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是指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发挥动力功能和信号功能作用的情感因素,诸如自我、抑制、动机、焦虑、移情等。DouglasBrown指出,语言交际如同流动的水,情感是水流动的动力,它可以增进人际间的友谊,促进情感交流。如果我们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只考虑认知因素,势必忽略人类行为中最基础的一面。Dulay,Burt和Krashen提出“情感过滤假说”,其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这一假说表明了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之间的关系。情感因素在语言输入和习得者之间起着一个过滤作用。当第二语言习得者有满意的学习态度时,他的“情感过滤”障碍就低,就能充分地获取并有效地处理语言输入;反之,则影响语言输入的获取和处理。“情感过滤假说”对第二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单单是提供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而且还要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给学生创造一种低情感过滤的环境。课堂第二语言交际环境,即交际场景,直接影响课堂外语交际的效果。MarryFinocchiaro(1980)指出,“最有效的外语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在各种真实环境中恰当地运用外语”。他强调,“只有在真实或模拟的场景中运用语言,语言才有意义。教师应帮助学生感知到场景及文化因素”。然而,在课堂上模拟场景第二语言交际活动中,学生难以进入角色。换句话说,模拟场景无法给人真实感,学生难以投入情感,发挥交际潜能。因此,能否使学生进入角色,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第二语言交际活动,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决定课堂外语交际活动的实效。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观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状况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投入情感的同时,在较为真实的模拟场景交际过程中,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二、语言交际中的移情因素

所谓移情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使人际交往更加和谐。移情是交际的动力,可以使人表现出对说话人的理解和关心,故而愿意与你交谈,敞开个人的情感世界。JamesL.Hal2lenbeck的研究报告显示,移情可以感受到别人情感的亲密接触,看到别人哭,我们也哭,看到别人遭受痛苦,我们也感到痛苦。移情是个体在社会中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主要因素,语言是移情的主要手段之一。人际间交际需要相当程度的移情。要有效地与人交谈,必须了解对方情感和认知状态,当我们对此做出错误的假设和判断时,交际就会中断。Guiora把移情定义为“理解的过程,其中自我物体界限的暂时融合使我们可以即时领悟别人的情感经历”。

1.移情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LawreneeJbookbindes认为移情有下述功能:

(1)移情可以使说话人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和关心,因此愿意与你继续交谈,进一步吐露其内心情感。

(2)移情可以使说话人立刻感受到你是否正确理解他表述的信息,如果你理解有错误,说话人会立刻重新表述或解释其真实意图,你对说话人的了解会进一步加深。

(3)移情可以使说话人感受到你不但理解而且接受他。因此,说话人愿意与你分享其情感,谈及亲密个人话题,讲述个人经历。

(4)移情可以使说话人有安全感,消除对你的偏见或敌意,并意识到所有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并与你建立更有意义和有帮助的亲密关系。移情在课堂第二语言交际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首先,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师生二主体必须正确理解对方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如果对别人的意图不明了,交际就会中断。移情可有效增强

教师与学生及学生间的友好关系,增强情感的交流,使第二语言交际成为情感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其次,移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彼此的情感,有时人们在交谈时可能被对方误解,为了消除误解,说话人必须重新表达,或进一步解释。此外,移情可使师生间和学生间有心理的接触,有效克服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交际活动中经常出现的自我保护性心理屏障,或外语学习自我形象,激发学生的二语交际欲望。2.师生二主体间移情过程移情是通过交际得以实现的,交际的双方都是人,都是主体。为实现移情首先要认真听说话人讲话,不但要听懂,还要感悟到对方的情感和处境。当说话人感觉到你没有认真听,会失去继续谈话的愿望。其次,要正面理解和接受说话人的情感和观点,让说话人感受到“心理拥抱”。此外,听别人讲话时,不要有偏见,思想要开通。不只是用大脑去听,而且要用心去听。用大脑可以听懂别人的信仰、思想、态度、观点、价值观和愿望,只有用心听才能感受别人的情感。听别人讲话时要回应或回答,以表示你听懂或没听懂,可有效地促进语言交际的持续。回应时应留意对方的情感,而不仅仅是他讲述的内容或处境,移情式回答的关键是表明你理解他,而讲话人必然因此而愿意与你继续交谈。总之,移情式回应可使交际双方的情感更亲密。LawrenceBookbinder认为,转换话题式回应、权威式回应、判断式回应、建议式回应、部分否定别人情感式回应、反问式回应及讲述自己经历式回应等,均属可使谈话中断的非移情式回应。

三、移情式课堂交际活动

配对练习、小组或班级讨论是课堂第二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下面讨论的语言练习都是基于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交际原则设计的,旨在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练习活动,通过移情达到情感沟通的目的。

1.利用课文组织讨论外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涉及广泛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语言知识,同时也会对外国的习俗、信仰及价值观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选择恰当的题目组织讨论,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信仰和爱好的同时,增强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一)只注重知识教育,忽略情感教育

由于历史本身具备文科性科目的主要特征,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导致对历史科目的教学注重的是知识教育,对一个历史人物、历史时代或者历史事件通常都是着重于分析和指导学生理解它们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他们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情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带过。情感是人的基本特征,而失去情感教育的教学,也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很多中学对历史的教学并不重视,所以历史教师很少是专业的人才,通常都是临时通过学校教师队伍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师专业甚至兼职进行教学,以至于这些历史教师对于历史教育只是照本宣科,机械性地重复历史教材和课件中的固定内容,更不用说向学生表达教材中历史事件中的精神和情感了。

(三)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情感的注入,从而导致教学课堂过于枯燥,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出现走神甚至出现犯困、逃课等不良状况。这也是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习氛围的塑造,造成历史教学过于形式化的表现。

二、中学历史情感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情景教学,通过视听觉感悟情感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文字和表情,而教师在开展中学历史情感教学时,要注意增加情景教学,由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情景教学的开展基本要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即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资料进行扩展。例如,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创造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资料向学生展示通过放大后的图示,从而让学生通过放大后图中的人物细微表情和动作进行感受作者创造作品时轻松的心情和忙碌的社会背景。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增加历史方面的讲座

为了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各大高校要完善现有教师队伍水平和能力的培训和考评工作,让历史教师通过教育的方式理解和学习情感教育的含义和方式,同时可以邀请当地历史专家来校开展历史讲座,讲述一些历史中未能在教材中出现的故事或者事件,从而通过情感传递,间接完成历史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学传递工作。

(三)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赛,构建历史学习气氛

为了保证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深刻性,历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赛活动,这也是由于学生之间没存在身份、地位、阅历以及年龄的差异,所以进行思想交流会更加随意和流畅,而辩论赛是学生通过对自身观念的表达、论述以及对他人观点的过程,开展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学生思想个性化,也为历史课堂教学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开展课余参观活动,体会历史建筑中蕴含的精神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学

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语文教师要及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艺术、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践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感情充沛真挚、师生互动热烈生动的情感教育,以期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来谈谈自己关于实践情感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得到广大同仁和教育教学界人士的指导,以期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皮革马利翁效应认为一个人得到什么样的期许和称赞,就会成长为那样优秀的人。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学生努力背诵、努力复习、努力考试”那种教师“一言堂”式的方式方法,而要充分相信学生都是追求上进的、进步的,都是充满求知欲的,都是善于合作、善与探究的知识追寻着,要放手发动学生去发现不懂的问题,发动学生自主自发地去组成学习小组,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去解决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应充分信任学生,细心呵护和培育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以驱动他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比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第11课《中国石拱桥》时,我们就大可以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成各自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去分析文章,去归纳段落主题,去查清楚生僻的字或多音多义的字、词等,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找出本课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去体会和学习茅老科学的精神、准确的语言描述和高超而又朴素平实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要合理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去顺利解决问题。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以收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和提高之效。

二、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春秋时代儒家经典名著《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讲的是教师的鼻祖孔子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例子。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切的情感体验,以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以期更有效地推进情感教学。比如我们在讲到“思乡、怀乡”的主题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自己是否有过思乡怀乡、思念和怀念亲人的经历?虽然不是所有学生,但初中学生已经是有一定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情感体验的少年,绝对有部分学生会有如此经历,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思乡怀乡、思念亲人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再递进设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或者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关于思乡怀乡、怀念亲人的诗句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谁找得更多,说得更好?”这样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举出了很多古诗词里面思乡怀乡、思念亲人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等等。这样既很好地实践了情景教学法,又是很好的情感教学体验,可谓一举两得、事半而功倍。

人生的美好,在于我们的生活既追求理性的美,又追求情感的美。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认识主要还是一个理性的过程,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主导作用。但我们重视情感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与强调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并不冲突。合理的、健康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总是既合乎理性,又尊重情感,是理性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是人的许多本质力量的精美的结合和统一。充分理解情感在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表明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种完整性,它使认识成为了“人”的认识,成为了具有人文因素的认识。如果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无视学生心理特点机械地讲授知识,孤立地研究智力,不仅会影响受教育者的健康和发展,甚至连智力本身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解决。而我们语文教师用情感为基础去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激起幸福、欢乐和奋发向上的热情,形成一种热烈自觉的情愫,从而有利于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所以教学必须用情感的感染,去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热情和智慧的火花。罗森塔尔的爱的情感效应实验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他凭借善意的谎言,把该校校长和教师变成了“皮格马利翁”,对名单上的学生施以爱的情感教育,使名单上的学生从“有优异发展的可能”到“有优异发展的实现”,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成为“象牙少女雕像”。

情感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知识、能力与方法等目标实现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会达到“声并茂,情景意交融”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赵纪法,朱水军.多点情感体悟[J].中学语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