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

校园网络化论文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篇

1、虚拟性

高校网络校园文化是以虚拟的网络空间开展为阵地文化传播的一种新型校园文化,用虚拟的方式来完成信息,知识等内容的参与、展示、交流、传播、共享。在校园网络上,可以将校园文化的内容与现实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可以将网络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者在网络校园文化中虚拟化,甚至将网络参与者的真实想法和人格也以虚拟的方式巧妙地隐藏起来。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导致现实文化的虚拟化和虚拟文化的现实化,模糊了现实与虚拟边界,虚拟与现实的悖离,大大增加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复杂性。

2、主体创造的高度性

网络具备了科技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独特的特征,高校网络校园文化也因这种特征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使被教育者自我构建的模式受到影响。它以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逻辑、新信息,提升着主体思维的创造性,依托网络的互动、共享、开放性特征,逐步凸显出主体的个性化,形成主体高度自主的文化特征。

3、高度的互动性

网络校园文化以其相互进行文化渗透、传播、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体现出互联网交流互动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主体在网络校园文化中,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和交流者,它们彼此之间的角色转换是迅速的,沟通是及时的,交流更是多样的,绝不仅仅是单方面文化输出或是接收,而是一种双向的甚至多向的交流,它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传播、相互作用,在共享丰富的网络校园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进行了网络校园文化的传播与接受,体现了网络校园文化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作用。

二、校园文化和网络校园文化的关系

网络校园文化可谓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文化的主体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主要内容为课外文化活动,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网络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自然而然的反映了校园文化氛围的浓厚程度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是传统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中的体现。网络校园文化可谓传统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延伸,它以传统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形式的交流传播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生动地再现在网络媒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观看,这大大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另外,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仍在校内,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有限,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的依赖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的媒体工具,而这些工具对于信息的输出几乎都是单向输出,这大大降低了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程度。网络媒体的诞生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有效弥补了校园文化同其他社会文化存在的真空地带,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给校园文化注入了时代的活力和气息。

三、网络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可谓一把双刃剑,它既为校园文化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危害。它的虚拟性特征既有利于开拓人们的发散思维,又容易使人产生虚假的幻觉;它的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了文明,又产生了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人广阔的自由,又使严谨的法律产生漏洞。综上所述,校园主流文化正面临着网络文化的严重威胁与挑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网络在区域上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为校园文化的广泛传播了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创新了校园文化模式,改变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亦可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好的传播校园文化,发扬校园精神。另一方面,网络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网络上充斥各种信息,其中不乏一些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络内容,面对着新奇事物的诱惑,一些大学生好奇心作用增强,深陷其中,生活堕落,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四、网络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网络校园文化可谓社会网络文化这个整体中的子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新型文化,并日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网络校园文化不仅在师生之间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和沟通方式,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特别是今天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

(一)在21世纪的今天

文化通过网络的传播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的不断建成与完善网络传播已逐渐成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传播渠道,以其独特、创新的优势为各高校所青睐。

(二)为国家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提供网络平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社会建设中,更需要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三)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大大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中将对大学生的培育、引导、渗透、规范等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为学生实现其自我价值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同时对学生而言,通过参与网络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展示自身在校园内的存在价值;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校园网络的便捷性和多功能性可以使其成为教学的重要载体。

(四)创新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高校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地方,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是实践创新主要阵地,可谓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在网络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承担着促进社会创新精神发展的使命。

五、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校园文化建设

(一)积极整合网络资源,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高校应当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建设、优化网络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要紧紧掌握网络校园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奏响主旋律,以保证积极有益的信息丰富我们的校园网络资源,努力建设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站,加强校园官网建设,使其充分发挥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的作用,打响校园文化网络传播的第一炮。

(二)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校园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加强了学校和学生间的交流,密切了老师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快了信息交换的速度和深度。高校应加大校园网络的管理力度,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努力培养成为一支谨记思想道德建设脉络,牢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并熟练地掌握网络知识的队伍。

(三)加强网络硬件设施建设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医学院校,校园网络的发展为促进医德教育提供了易被学生接受的途径。若想使医学生通过校园网络文化这种途径受到医德教育,应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引导,以提高校园网络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将医德教育和网络建设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增强医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每个医学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建立自己学校的特色网站,形成时刻为病人着想和救死扶伤的网络文化,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现在的大学生爱上网、经常上网,而网络文化有多种的表现形式,如图形、颜色、音乐等,在传播中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等,这些表现形式吸引学生有效地增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尤其在精神生活方面,能够使他们精神更加充足,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能够使他们正确认识医患关系,树立良好医德。医学院校的大学生积极地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获取自己医学方面的知识,充分地利用它、发展它,使自身全面提高。总之,医学院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不仅使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而且使其全面发展。

二、校园网络文化下医德教育开展所面临的挑战

1.医德教育者“权威”受到挑战。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单独地依靠教师的传授,没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更多与他们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很多问题学生通过网上解决,有些知识的更新学生比教师提前知晓,任课教师在讲课中讲到这些知识,会使学生们无兴趣,甚至反感。医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品格,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接受,更谈不上形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品格。有些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医德教育者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网络文化根本不知,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医德工作者必须在技术上能运用计算机,在思想上要重视网络文化。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在网上做哪些,看哪些,想什么,针对这些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医德教育。在校园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不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了解最新的网络信息,接受网络文化,教育工作者就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将会被社会所淘汰,丧失其权威性。

2.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受到挑战。

外部环境对人的性格以及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影响。围绕着网络生活,沉迷于网络,这样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人际关系淡漠,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尤其医护人员要接触很多病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医德,又不能与病人广泛的接触交流,这对其以后的工作相当不利,会在以后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这其实是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表现。每个人经常接触一事物会对其造成影响,当代的大学生经常上网,对其来说影响极大,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网络上众多的不良信息,会使他们在无形中受到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些医学生由于不能真正的理解医护职业道德内涵,再受一些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怎么形成良好的医德方面迷失方向,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医学生来说,形成良好的医德,树立良好的医德意识需要自己的学习、自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医学生经常上网,自身的自律、监管意识比较淡化,判断鉴别能力差,这样会使网上的一些不良医德信息渗入他们的脑海,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医德意识。

3.教育组织者利用网络进行医德教育的力度不足受到挑战。

事物的发展需要外部的支持,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需要教育组织者的全力支持。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们喜欢通过上网了解时事、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希望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因此,学校的教学离不开网络。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很多不足,如硬件较差等。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对校园网监管不够,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这样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教学。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条件下,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更需要利用网络文化,从而使医学生受到教育。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更加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的并不多,对网络文化的医德教育不予重视,迫于各种压力只是应付。当今,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对医学院校来说就是医德教育进网络,由于校园网络的监管不够和医德教育的组织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医德教育者没有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的意识。

三、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加强医德教育的途径

1.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渗透浓厚的文化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更离不开网络。医学院校要加强网站的建设,加大投入,创建适合医德教育的特色网站。一个网站是否受欢迎,是否有吸引力,与它的信息量直接相关。网络的信息及时、丰富,才能吸引“网民”,作为医学院校的网站应及时地最新及学生最关心的网络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对一些医学生关心的医学信息进行讨论。中国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古代有许多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如孙思邈、华佗、李时珍等,他们是当今医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医学院校校园网站可以专门建立古代名医的教学平台,使医学生经常看这些内容受到教育,以前辈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在校园网医学院校可以在网站上专门建立一些宣传医学生高尚道德的平台,使学生们受到教育,向他们学习,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建立的“天中情”、“我的师兄师姐”等平台。对医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上教学,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交流互动,使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修订网络法规,完善网络监控管理制度。

网络时代,信息量极为丰富,不良的道德信息也特别多,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需要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些网络方面的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等。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法规不能有效的解决网络问题,尤其是不良信息的传播。新形势下大学生经常上网,要通过网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应该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这需要对不良网络信息予以防范,如何防范、怎么防范需要相应的法规予以制约。因此,我国应加强网络方面的法律修订,来规范调整人们的网络行为。校园网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应对其加强监控和管理,这就需要相应的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由于当前校园网的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所以要完善它。要使医学院校学生的道德意识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应把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网络环境下应用校园网络文化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极其重要,医学院校网络上的内容要更新、形式要改进,网络文化要适合医德教育,医学院校在遵守国家关于网络方面的法规时,可以制定适用于医学院校的规章条例,且在校园网络上,督促学生合理合法利用网络,并对其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使之受到教育。总之,网络环境下以网络文化教育大学生需要相应法律的修订和制度的完善。

3.医德教育主体和客体相互促进、提高。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网络文化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之迅速,影响之巨大,也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数字显示受影响最大且数量最多的群体要数青少年学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心理特点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网络文化及特点

1.全球性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文明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隔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当代科技成果的强力推动下,网络把各个不同文明,从不同角度展示在人们面前。今天,西方国家的网络发展同东方国家的网络发展没有大的差别。就某些表现而言,有的东方国家甚至还超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纵观文化发展进程,只有网络文化才打破了不同文化的地域性和时空观。可以预料,网络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和同步性必将给各种现有的文化带来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2.时效性

网络的时效性优势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铺设面向全球各地的网络,使经济信息、政治信息、舆论信息、思想教育信息和其他信息,都能够通过网络在瞬间生成、瞬间传播。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3.风险性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文化传播媒介,它跨越了地域界线的同时,也跨越了不同民族、宗教、地域所特有的心理背景、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存体中,人们自由地,甚至可以不负责地制造、传播、交流和利用各种文化内容。网上无需登记,完全匿名,网络传播是双向交流,自由度高,任何国家都难以对跨国界的网络进行有效的超国界监控。

二、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虽然网络文化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的价值内涵,但不可否认,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艰巨的挑战:

1.价值观念的挑战

网络文化是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界的,必然导致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各种思潮、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互联网的特点,又使学生理解信息更加主动,带有很高的自主性,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传统价值观念的权威地位不再坚不可摧。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他们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又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外界的影响,不少人有偏激盲从的弱点。因而大学生很容易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价值取向紊乱。

2.人生观的挑战

网络产生于美国,网络语言也来自美国;在网络世界里,英语文化处于明显的“霸主地位”,互连网上的英语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所占数量微乎其微。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在全球有3000个,70%以上来自美国,名列世界前茅的站点大都在美国。信息时代的斗争已经从武力较量逐渐转变为信息的交锋,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受传者头脑就会成为网络的霸主。不仅社会主义国家感受到了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强烈挑战,就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也对这种现象表示担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争夺下一代年轻人尤其是高层次的大学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3.道德观的挑战

网络的使用具有匿名性,每个人都能上网,且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其真实身份,因而也导致许多青年学生忽视道德规范的约束,很少考虑其网上行为的后果,甚至利用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例如,在网络上随意的漫骂和攻击屡见不鲜,假话、欺骗习惯成自然,惟我所用的意识空前放纵。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必然造成人们人格的分裂,也必然渗透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网络黑客、网络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等等。这反映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认识的错误性。

三、发展先进网络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1.先进的网络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新渠道

网络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新渠道。《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同志指出,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他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管理好.。

2.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两课”教学。就现在的情况看,“两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日益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网络化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动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在“两课”教学中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加生动性和提供更多更大的信息量,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气息。这就巩固和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3.规范网络文化,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认识,让大学生掌握使用网络的道德规范,并使他们认同规范,在网络交往中,加强道德自律。一个人只有在网络中也表现出健全的人格,网络社会才会和谐有序,社会和国家才会充满希望。学校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办法,使整个网络活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学校要规范网络运行,落实实名注册登记,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

总之,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发展先进的网络文化,让网络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成为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cn.

[2]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创新能力;文化环境;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116—03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并且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高校,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并不断实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价值,成为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阐释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就是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大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数字化文化、信息化文化和群体文化,它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高校网络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三个层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主要是指大学生和教师所使用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上网设备等具有实体性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例如,数字图书馆设备、电脑、手机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主要是大学生和教师在网络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等精神方面的总和,例如,网络语言、网络视频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制度文化层面主要是指大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活动中所建立起来的网络规范、管理制度、行为制度等规范体系,例如,校园网站的管理制度、网络伦理道德等。

根据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内容的分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网络把人类的活动从物理空间转移到虚拟的空间,通过技术使人们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进行交流、获取信息,人们的网络行为是虚拟的,人与人所建立的关系也是一种虚拟的人际关系。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即转变成一种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0或1来储存和传播。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包容的载体,它是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的一个聚集地。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在网络中进行融合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文化“和而不同”。

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在网络社会中,没有权威、没有中心、没有上下级关系,文化的空间向每个人开放,每个人都能取得传播和交流文化的权利,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人平等参与。

4.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互动性。在传统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中,由于人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不同,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带来很大的障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克服了这一缺陷,在网络空间里,交流的双方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人们通过数以万计的屏幕窗口进行交流、互动,实现了从人与机的互动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深入。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

1.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优秀的信息会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垃圾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校园网络文化过分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这使大学生过分追求独特、另类的价值观。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网络技术的绝对优势,进行文化思想的渗透,推行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这对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也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过程,这既可以克服不良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减少网络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让大学生认识到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增强大学生抵御能力,同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又可以弘扬高校网络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各类健康向上的信息传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曾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国家就难以兴隆,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过程,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培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参加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最新的技术信息和创新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既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创新方法和创新经验,同时又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平等性等特征,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平等、自由地进行交流、创造,这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兴趣,使他们更喜欢参与高校网络文化的创新活动。总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既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又能增加大学生的创新经验,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信息时代到来,网络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当中,形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在丰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将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带人了高校校园文化中,例如,色情、暴力、迷信、反动等不良文化。这些不良文化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优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积极改造文化环境的过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可以使教育者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优秀的信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还可以抵制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把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给文化环境带来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创造出符合培养优秀大学生需要的文化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文化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4.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多采取以课堂教学、开会谈话、理论学习为主要的载体,并以“理论灌输”为主要方法,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这是典型的外塑式、改造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也忽视教育评价、反馈环节,不能获得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随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教师更加重视网络的作用,并将网络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种学生与教师双向反馈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进行指导。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依据反馈信息较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特点,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信息,获得学生的真实想法,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境,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随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将会创新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载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思想模式。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实现思路

1.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及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确保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可以增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可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高校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以及校园BBS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保证大学生思想的正确性。同时,高校要凭借着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特色红色网站,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高校也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监控,使大学生在指定的网域内使用,对各个网络链接进行审查,制止学生对非法、不良网站的访问,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此外,高校还要提高校园网络监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高校园网络监管人员应该定期进行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技术的培训学习,使自己保持正确的思想觉悟。校园网络监管人员还要定期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信息进行检查、筛选,始终保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内容的优秀性,要经常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行为趋向,并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各个院系,每个院系应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合理、规范上网。

2.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体性是指主体在客体的相互关系中生成并表现出来的主动、主导、积极能动的性质”。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创造性和、自主性。大学生自身应该认识到自己不仅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享用者,也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学校要为大学生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创造提供平台,学校可以设立网络文化创新基金支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造,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校园科技创新大赛”、“红色网页设计大赛”、“电脑动漫设计大赛”、“电脑艺术设计大赛”等,使大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不断地更新升级。同时,还要调动大学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自主性,即在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时候要使大学生树立以自我为主的主体意识。“这种自主性主要集中表现在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自主控制以及自主完善等方面”。学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公共政治课地位,还要注重校园网站的建设,在校园网上设立“红色回忆”、“入党指南”等模块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大学生应从自身发展出发,充分认知信息的价值,自主选择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文化,控制不良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将优秀的网络文化内化,促进自我完善。

3.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认知教育。“所谓网络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网络道德规范是指在建设、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则,这种道德规范则包括来自个人心理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约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认知教育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可以增加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知,将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体系,并在其接触和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可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校园网络文化。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该根据国家法律和传统的道德规范制定出完善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容不仅要包括道德层面,还要包括法律层面。各高校应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向大学生讲授网络道德规范以及网络法律法规的内容,例如,各高校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向大学生讲授这些知识。学校还可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月,各院系可以通过开晚会、座谈会、出板报等形式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同时,可以请公检法部门的领导给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座谈会,向大学生讲授网络犯罪的案例以及惩罚措施,增强大学生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同。

总之,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日益繁荣,并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要想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价值,扬长避短,就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和谐;网络文化

如今,网络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更是每天与网络有着零距离的接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此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塑造着高校学生。互联网的发展冲击着高校校园,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网络环境的出现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在继承校园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研究校园文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全力建构网络环境下的和谐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稳定的继承性

校园文化尤其核心部分,具有非常稳定的继承性,这就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校园的文化传统。每个高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历史比较久远的大学,历经代代相传、积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

(二)触角的敏感性和时间的超前性

高校由于学生多为青年,敢想敢为,对新思想、新观念比较敏感,接受得快;校园文化主体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思想活跃,敢于改革开拓,能走在时代前列;高校学科教育能够迅速反映学术研究、社会思潮的新动态、新发展和新成果。这些因素决定了校园文化触角的敏感性。

超前性不仅应注意传统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而且更要注意现代以至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例如,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三)形式的多样性和参与的自主性

校园文化形式多彩纷呈,生动活泼,十分适合高校师生的需要。广大师生,尤其大学生应以极大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四)教育的渗透性

校园文化对师生尤其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渗透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成于无形之中又作用于无形之中,自然而然,易于接受,是一个日常性的、渐进性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校园文化得到很好的建设,那么各种积极的文化因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对人的基本修养需求和育人目标渗透于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网络自进入高校校园之后,其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就被受关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和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得教学双方有了更大的空间。使得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真正成为可能,其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

2.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同时为大学生情绪宣泄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网络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准确性提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管理、发表作品、与教师同学交朋友,展示自身的价值。通过设计和维护网站、担任网管等方式发挥特长,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又可以极大地增强其自信心。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为广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及时释放和网友之间的情感帮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目前,我国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考研等压力,上网消遣成为大学生目前排解压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无疑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在网上跟帖,发表一些意见和建议,可以很好地释放压力,与网友进行交流,让大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与教育。

3.提升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网络与高校校园文化构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关系。网络不断地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并越来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高校校园文化原有的独立性、相对封闭性,在网络环境下完全被打破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视野拓宽了,张力也增加了。基于网络的高校校园文化不再囿于校内,也同步辐射到校外,使之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共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自身的发展。网络的无限包容性、无限拓展性使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更新。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它几乎可以呈现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其丰富性使之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也正因如此,网络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一种强大的驱动力。

(二)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网络冲击高校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弱化了其道德意识。

网络是国际化的、开放的、自由的、民主的,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各种信息趋于无围墙、无国界化,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而网络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垃圾”。各样的思想观念、文化热点、行为方式出现,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时期文化在高校校园内相互激荡,可以说网络催生了多元价值观。网络文化的异质性、多元性,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以至于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由此而来造成的道德判断力削弱、道德评价失范,最终必然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2.网络使部分学生脱离现实生活,沉迷于虚拟世界不可自拔。网络是开放的,而身处网络世界中的人在人机对话中却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对于少数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来说,网络让他们体验到了虚拟世界的快感,使他们沉迷于其中而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人际关系的淡化,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了特有的网络问题,如网络成瘾症、网恋、人格自闭、人格分裂、网络犯罪等。同时,这些问题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伤害。

三、和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

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贯穿“和谐”这一主线,以网络时代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来认识和谐校园文化。同网络带来的积极影响相比较,其消极影响是次要的,也是可以控制的。网络与高校校园文化共生共存,网络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和谐,正是高校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网络与高校校园文化完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发展,也完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和谐发展。

(一)加强物质建设,打牢网络时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大学校园文化的网络化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形态在网络上呈现和展示,而是大学校园文化形态的创新,是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实现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前提是建立网络。学校主要是建立校园网络,包括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和校园网的应用系统。要量力而行,不断推进,加大对网络物质设施的建设,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首先,要加大网络硬件建设力度,为数字化校园构建提供优质的硬件环境。其次,网站建设要贴近实际,一方面,要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弘扬主旋律,用主流的意识形态占领阵地,强化网站的引导功能;另一方面,要创新网站内容,丰富互动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可行的网络行为管理系统

首先,网络管理应从制度入手,规范网络运行规则,严肃网络行为规范,同时强化对各种信息的适时监控、分析、加工、处理等,从源头上减少、杜绝有害信息,强化正面引导,净化网络环境。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精通思想政治工作,并且掌握网络宣传技术的专兼职网络工作队伍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支队伍,进行有效的监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文化中的指导地位,唱好网络文化的主旋律,杜绝网络中的反动、黄色、腐朽和暴力等文化内容。

其次,网络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在努力实现“自律”和“他律”结合的过程中,也在倡导“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理念。在网络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机制中也涵盖了大学师生在应对各种问题时的“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矫正机制和干预机制,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建设,以消解网络文化对大学师生的负面影响。同时,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将网络道德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公德意识,做到不看、不听、不传黄色信息,不抛垃圾信息,不在网上进行恶作剧,使用文明的上网语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教师是网络化的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与教师是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同时,丰富多彩、清新健康的网络校园文化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与教师。学校应当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高校要运用有效杠杆,尽力规避浮躁、虚假、急功近利等风气,保持大学宽松、活跃、执着的学术环境,充分发挥人文和艺术学科的优势,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开拓人们视野、加快人类沟通交往、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针对新问题,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赵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传播,2007,(5).

[5]韩冰清.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6]高鸣,贾敬远.网络文化视域中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

[7]陈启文.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8]杨玉海.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6篇

一、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网络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1.网络化社会改变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网络作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传播媒体,具有快捷性、开放性、平等性及虚拟性的特征。这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学生、教师、管理后勤人员等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有了显著变化。落后、封闭、保守、愚昧的观念逐步摈弃,开放、平等、民主、创新的思想不断深入。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思想观念的解放,有助于提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现代教育方式,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提高青年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自主意识,主动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为繁荣校园文化作出努力。

2.网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日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渠道,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通过网络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师生可以通过QQ(网络传呼)、BBS(网络论坛)、E-MAIL(电子邮件)、校园门户站、网上答疑等形式进行学习生活、信息咨询、意见观点的互动交流。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网络环境提升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学习教育管理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不断加强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学习教育管理功能。对学生而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见闻,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浩瀚如海的网络知识,学生势必会有所取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网络成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使得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对教育管理者而言,利用网络平台,可以真实客观地获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二)网络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1.网络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遭遇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地球变成了“村落”,各种价值观念、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在“地球村”交融和碰撞。西方尤其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正试图主宰全球文化,对别国和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大学生由于年轻,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观念,甚至将少数大学生引向歧途。当前,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来作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输出工具,实施文化霸权,这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2.网络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传统道德观念消解的问题。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不同于原有的传播交流方式,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有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这个特点,在虚拟的空间里恣意妄为,出现浏览暴力,色情信息,恶意攻击、谩骂他人甚至实施网络诈骗,窃取网络财富等道德人格缺失和网络行为失范的问题。这使得诚实信用、维护真理、服务社会、乐善好施等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相当程度的消解,成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3.网络引起了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心理行为的异常。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通过人机对话方式,体验着一种虚拟的情感,试图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找精神的慰籍和心理的平衡。长此以往,大学生会出现孤僻、自闭、回避现实等情况,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冷漠,使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及抗挫折的能力下降,这样就会严重弱化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影响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网络条件下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科学认识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形式、新趋势。教师、管理者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社会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要看到,客观上虽然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它对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促进,是利大于弊,况且,我们可以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让网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作用。教师、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排斥网络,生硬管制或者是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科学认识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正视网络的负面作用,促进网络的正面作用,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引导,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平台。校园网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了解信息、进行交流,发表看法的重要平台。高校要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平台。校园网的建设要增加投入,增添设备,提高“硬件”水平,更需要注重网络信息内容的“软件”建设,要建设成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网来及时讨论国际国内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提高鉴别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师生网络聊天、电子邮箱、专题谈论、辅导员在线等方式,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更有效地促进师生平等民主交流,使校园网真正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健康的“绿色信息平台”。

3.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引导和教育,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针对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表现出来的失德、违法甚至犯罪现象,有必要通过网络引导和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网络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一方面让大学生正确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提高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当面对网络冲突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采取正确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法律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大学生知道,任何科技成果包括网络技术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制约,任何网上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进行,从而增强大学生网络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学会明辨网络行为的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问题,提高对网络陷井的识别能力,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引导和教育,让大学生明白怎样更好地运用网络来帮助自己发展,从而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更好的环境。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网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日趋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的阵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这为我院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进一步根据我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上面描绘最美的图景,进一步扎实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院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在校园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和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我院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

(一)传承和创新作用

在传承、融合传统文化及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不断站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将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与高校文化和谐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教育作用

校园网的建设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释放自己,放飞心情,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及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从而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稳定。

(三)协调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可以通过说明和阐释重要信息的意义、提供权威的意见、协调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等形式,使我院内外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沟通和协调,达到校园文化中各个方面的和谐。

(四)监测和促进作用

校园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通报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网络传播新闻信息这张晴雨表来消除周围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同时,更能利用网络同外部进行广泛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为我院校园文化注入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校园网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还缺乏一种必要的社会约束机制,网上活动的隐蔽性大,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而厌恶现实、思想消沉、对什么都无所谓,“游戏”人生,色情、暴力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等犯罪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产生强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思想迷惘进而会影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利用校园网络繁荣我院校园文化可以采取的板块模式

1.教育、资讯板块

教育、高校资讯板块是给广大师生了解当今高职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主要开设高职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问题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高职教育热点,报道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2.师生交流板块

师生交流板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主要可以开设名师风采、名师导航、教学成果展等栏目,通过交流板块便于广大学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为惠三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网上理论学习板块

网上学习板块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理论热点、理论学习征文、网上党训班等栏目。便于我校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4.展示风采活动板块

展示风采活动板块是给广大学生提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青青校园、校园之星、学生组织、技能竞技节等栏目。便于我校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可以进一步打造我院校园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5.贴心服务板块

贴心服务板块是给我院广大学生服务的窗口。在校区改造校园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专升本、专转本及专接本、心理知识、创业就业、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栏目。为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释疑解惑,提供实际的帮助。

6.辅导员之家板块

辅导员之家板块是加强我院学生工作队伍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该板块可以设置队伍建设、工作交流、辅导员风采等栏目,从而可以为我院辅导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平台。

四、对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熟悉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网络技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样可以充分起到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利用网络化的教育手段,获取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发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

2.要做好网上管理和监控工作

一是要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建设和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认真规划和部署,努力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二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控,促进宣传思想教育的有序性,防止不良信息进入,为我院校园网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3.要实效性虚实结合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和方式,其形式相对现实活动而言是虚拟的,但其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院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4.要时效性地增强网上与网下结合

要网上与网下结合,增强时效性的育人功能。我院在校园网络建设时只有把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相统一,注意突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结束语

我院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学院师生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在学院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我院校区改造时应将传统校园文化和网路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扬我院的品牌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有效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文玲.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j].思想教育导论导刊,2008,(1).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网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日趋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的阵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这为我院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进一步根据我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上面描绘最美的图景,进一步扎实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院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在校园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和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我院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 

(一)传承和创新作用 

在传承、融合传统文化及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不断站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将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与高校文化和谐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教育作用 

校园网的建设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释放自己,放飞心情,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及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从而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稳定。 

(三)协调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可以通过说明和阐释重要信息的意义、提供权威的意见、协调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等形式,使我院内外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沟通和协调,达到校园文化中各个方面的和谐。 

(四)监测和促进作用 

校园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通报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网络传播新闻信息这张晴雨表来消除周围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同时,更能利用网络同外部进行广泛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为我院校园文化注入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校园网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还缺乏一种必要的社会约束机制,网上活动的隐蔽性大,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而厌恶现实、思想消沉、对什么都无所谓,“游戏”人生,色情、暴力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等犯罪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产生强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思想迷惘进而会影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利用校园网络繁荣我院校园文化可以采取的板块模式 

1.教育、资讯板块 

教育、高校资讯板块是给广大师生了解当今高职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主要开设高职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问题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高职教育热点,报道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2.师生交流板块 

师生交流板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主要可以开设名师风采、名师导航、教学成果展等栏目,通过交流板块便于广大学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为惠三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网上理论学习板块 

网上学习板块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理论热点、理论学习征文、网上党训班等栏目。便于我校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4.展示风采活动板块 

展示风采活动板块是给广大学生提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青青校园、校园之星、学生组织、技能竞技节等栏目。便于我校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可以进一步打造我院校园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5.贴心服务板块 

贴心服务板块是给我院广大学生服务的窗口。在校区改造校园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专升本、专转本及专接本、心理知识、创业就业、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栏目。为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释疑解惑,提供实际的帮助。 

6.辅导员之家板块 

辅导员之家板块是加强我院学生工作队伍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该板块可以设置队伍建设、工作交流、辅导员风采等栏目,从而可以为我院辅导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平台。 

四、对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熟悉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网络技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样可以充分起到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利用网络化的教育手段,获取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发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 

2.要做好网上管理和监控工作 

一是要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建设和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认真规划和部署,努力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二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控,促进宣传思想教育的有序性,防止不良信息进入,为我院校园网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3.要实效性虚实结合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和方式,其形式相对现实活动而言是虚拟的,但其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院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4.要时效性地增强网上与网下结合 

要网上与网下结合,增强时效性的育人功能。我院在校园网络建设时只有把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相统一,注意突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结束语 

我院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学院师生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在学院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我院校区改造时应将传统校园文化和网路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扬我院的品牌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有效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文玲.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j].思想教育导论导刊,2008,(1).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网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日趋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的阵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这为我院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进一步根据我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上面描绘最美的图景,进一步扎实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院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在校园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和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我院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

(一)传承和创新作用

在传承、融合传统文化及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不断站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将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与高校文化和谐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WWw.133229.COM

(二)教育作用

校园网的建设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释放自己,放飞心情,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及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从而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稳定。

(三)协调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可以通过说明和阐释重要信息的意义、提供权威的意见、协调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等形式,使我院内外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沟通和协调,达到校园文化中各个方面的和谐。

(四)监测和促进作用

校园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通报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网络传播新闻信息这张晴雨表来消除周围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同时,更能利用网络同外部进行广泛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为我院校园文化注入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校园网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还缺乏一种必要的社会约束机制,网上活动的隐蔽性大,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而厌恶现实、思想消沉、对什么都无所谓,“游戏”人生,色情、暴力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等犯罪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产生强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思想迷惘进而会影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利用校园网络繁荣我院校园文化可以采取的板块模式

1.教育、资讯板块

教育、高校资讯板块是给广大师生了解当今高职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主要开设高职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问题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高职教育热点,报道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2.师生交流板块

师生交流板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主要可以开设名师风采、名师导航、教学成果展等栏目,通过交流板块便于广大学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为惠三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网上理论学习板块

网上学习板块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理论热点、理论学习征文、网上党训班等栏目。便于我校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4.展示风采活动板块

展示风采活动板块是给广大学生提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青青校园、校园之星、学生组织、技能竞技节等栏目。便于我校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可以进一步打造我院校园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5.贴心服务板块

贴心服务板块是给我院广大学生服务的窗口。在校区改造校园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专升本、专转本及专接本、心理知识、创业就业、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栏目。为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释疑解惑,提供实际的帮助。

6.辅导员之家板块

辅导员之家板块是加强我院学生工作队伍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该板块可以设置队伍建设、工作交流、辅导员风采等栏目,从而可以为我院辅导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平台。

四、对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熟悉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网络技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样可以充分起到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利用网络化的教育手段,获取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发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

2.要做好网上管理和监控工作

一是要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建设和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认真规划和部署,努力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二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控,促进宣传思想教育的有序性,防止不良信息进入,为我院校园网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3.要实效性虚实结合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和方式,其形式相对现实活动而言是虚拟的,但其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院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4.要时效性地增强网上与网下结合

要网上与网下结合,增强时效性的育人功能。我院在校园网络建设时只有把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相统一,注意突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结束语

我院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学院师生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在学院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我院校区改造时应将传统校园文化和网路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扬我院的品牌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有效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文玲.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j].思想教育导论导刊,2008,(1).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网络是一门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它给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影响,使教师学生都改变了观念,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它也改变了体育课堂,使体育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推动了校园群体活动的开展。

1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逐渐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人们足不出户,借助网络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时事情况、风土人情、交通旅游、天气资讯、体育赛事等等,所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可以了解,人们的生活已逐渐离不开网络。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知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体育文化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助网络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2.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2. 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王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仕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2. 2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网络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影响

3. 1网络更新了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

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它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促使帐育老师不断努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学习并运用网络教学技术。并且它使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它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网络教学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更新思想,需要体育教师将眼光放远,认真学习网络体育教学技术、制作网络体育教学课件,真正去网络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体育教学素材与资料,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网络教学使得体育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强,在网络教学中,课前体育教师依照教学的内容与要求,自定体育学习的顺序、结构等,设计整个学习过程;课后体育教师可以即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辅导,随时一对一,一对多的复习指导,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 2网络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发挥了自主性

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的兴趣提高,热情高长。借助网络技术,将体育的的一些经典赛事和技术动作进行采集,通过电脑界面亲切,图文并茂,声像同步表现出,大大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如在讲授太极拳技术动作教学时,可以很快的介绍其动作技术要求,结合动态的图形,使f生很快就了解技术动作运行方向,不断的重复观看技术动作,并进行模仿技术练习,很快的掌握动作,这些是体育教师课堂无法做到的,在网络中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了。还有在进行篮球裁判法教学时,借助网络进行裁判规则讲评,了解基本的裁判规则后,结合激烈的现场篮球比赛,辅以及时的规则讲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变得不再枯燥,发挥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因而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趣味。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网络体育教学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老师组织体育课堂教学,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锻炼的方式和方法,自己独自进行练习,老师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变成以自我学习为主。例如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本学期的体育的授课计划、体育考核项目、以及体育各项考核的标准,考核时间和每次课的任务,学生就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并加强课后练习。这样学生的体育锻炼就变得有计划、有目标,从而能够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程学习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 3网络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首先使体育知识传授方式发生了改变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及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等确定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其次,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再根据需要取材,完成一个内容丰富多样的体育网页。其中需充分考虑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环境。例如体育课程设置,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整体课程计划,其次是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然后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接下来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班级的特点,制定课时教学计划和目标,体育教师依靠课前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要点,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其次体育知识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体育知识传授。网络体育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是计算机和丰富的网络世界。其中体育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过程中,学生登陆体育教师的体育网页学习知识,可以在网络中寻找相关体育知识资料、在网上就学习的问题和同学相互交流。例如在进行排球战术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学习多种情况下的进攻和防守战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战术、在网络中通过动漫或FLAS日形式进行演练,体会自己设计战术的合理性,带着极大的兴趣通过尝试动手动脑通过实战演练去解决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学生对体育的一些技术动作一时不能理解,可以看提示,看示范分析,也可以呼叫老师请求个别帮助。总之通过网络体育学习的灵活性得到了加强。使体育教学变为体力与脑力并重,同时整个网络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强加的成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体育自主学习。

3. 4网络推动了群体活动的开展

群体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是不完整的,离开了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活动就失去了凝聚力,就失去了它吸引人的魅力,所以开展好群体活动,是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好群体活动成为了学校体育部门研究工作之一。

群体活动开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宣传和动员,而网络是一种最好的宣传工具。目前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大多数的信息都来源于网络,群体活动的宣传公布于网络中,学生可以了解,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参与到体育群体活动中来。另外校园体育群体活动直接参与者毕竟是少数,观众和支持者才是主体。目前有些学校就利用现代科技,对学校的重大体育群体活动,进行现场转播或采集图像资料通过网络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群体或动开展的情况,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群体活动中来。例如每年一次的大型校运动会,通过网络使学生了解各项比赛比赛进行的情况,从而决定自己支持的对象,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群体活动的热情,有利于推广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4.充分利用网络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4. 1建立专题性体育网页,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是有限,再加上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习效果未必理想。制作优秀的体育新闻网页、体育学习网页、体育宣传专题网页,在校园网上,让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在线学习体育知识,在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体会于网络中,进行共享。这样通过学习、网上探究、师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加强了,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 2建立名师BBS论坛,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意

根据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安排体育教师坐客BBS论坛,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例如可以讨论如下主题:“你喜欢上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与老师共评球赛”,“你是怎样看待你的健康”等。通过讨论,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体育老师和同学们,体育老师会对学生的观点做评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供学生借鉴。这样就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共同促进利用网络学习的目的。

4. 3创建体育教师个人网站,适应学生发展、加强师生合作关系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校园网络文化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桥梁,是教育资源的宝库;校园网络文化应在加强网络硬件、软件、网站、队伍、学科等建设中不断发展。

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也正迅猛无息地影响着他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极其重要性,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加快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网络文化对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

1,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在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标上,在创新信息开发者、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者共同联贯平等互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创建多向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学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折射出了现代大学办学的新理念、新思维。

2.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手段。对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发生空前转变,火柴盒式的教室教育正在被四周没有墙壁的可移动的开放式教育所逐渐替代。根据教学需要,师生可以进行多种开工的有利于教学双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式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种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总之,网络化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学为模式的新教学格局将会逐步形成。

3.校园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会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充斥生产信息垃圾,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明环境受到严惩威胁;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范二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不积极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

网络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它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网络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理性化的数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迥异于传统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在未来的信息化校园中,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高,校园传统文化将会在与网络文化的冲突、对抗中,根据自身的需要吸收、事例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形成网络时代的新的校园文化格局。此时的网络文化,已将其特殊性融人校园文化的普遍性之中,网络文化的特殊价值将会吸收校园文化的普遍价值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汇人校园主流讲文明文化中。

1.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校园主流文化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体现。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建成和信息化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计算机网络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它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和精神讲文明建设的阵地。尤其在思想文化敏感性高的大学校园,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大学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网络文化工作者,应该牢牢掌握校园}tJ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主义,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阵地。

2.校园网络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在教育功能上担负着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使命。传统文化教育观以狭隘的功利目的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死智能、死技术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要求其教育的功能是科学性、人文性、技术性、情感性、个性性、创新性的多维整合,要求把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特征,积极推进高校的全面素质教育,是网络化大学校园的使命二大学应不失时机地利用网络的虚拟性特征提供的超大文化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所具有的实时交互操作方式,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资源生产能力,以提高信息消费与生产的素质;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征,提高学生及时获取大量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自由性特征带来的文化行为自由,培养学生的网上自律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3、校园网络是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延伸,在组织与师生、教工与学生,党校与院系、院系与院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师生通过网络可直接获取校党政和职能部门的办学思想、政策、规章制度。同时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校方和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听取师生反映的信息,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点击名师和品牌课程.进行学术探讨、思想交流、知识获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引导、点拨、启发、释疑、解惑、传道受业。

4.校园网络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资源的依托,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中心,它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集校内各类信息资源于一体,并与用户连连接起来,为用户搜寻、选择、利用信息资源提供社会化服务。校园网作为高校的信息源,既要为师生提供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又要不断地吸纳产生新的信息.即对校内各职能部门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职能信息、资料信息、院系的教学科研成果信息、学科建设、专业改造、课程设置改革、招生、分配、师资需求等各类信息.要有专门机构进行搜集整理.并使之集成化、网络化.以形成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用户服务。这是网络文化既传播信息又生产信息特征的要求.也是校园网络文化自身的教育特征的要求。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态、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是大学革命的新表征。因此,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而是要以积极的净态迎接新文化的挑战。应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队伍、软件、硬件、学科等方面人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是大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式。校园网络使校园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并不失时机地增加各种新的信息资源,开拓高校更为广阔的办学空间,将会始终成为推动远程教育和终生学习体系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讲文明工程”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大学革命的需要。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工程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进人积极健康的轨道,依然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2.要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是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向在校园网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育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运用法律政策和德政管理手段.减少校园网络的不文明现象。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校园网络文化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桥梁,是教育资源的宝库;校园网络文化应在加强网络硬件、软件、网站、队伍、学科等建设中不断发展。

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也正迅猛无息地影响着他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极其重要性,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加快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网络文化对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

1,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在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标上,在创新信息开发者、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者共同联贯平等互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创建多向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学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折射出了现代大学办学的新理念、新思维。

2.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手段。对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发生空前转变,火柴盒式的教室教育正在被四周没有墙壁的可移动的开放式教育所逐渐替代。根据教学需要,师生可以进行多种开工的有利于教学双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式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种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总之,网络化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学为模式的新教学格局将会逐步形成。

3.校园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会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充斥生产信息垃圾,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明环境受到严惩威胁;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范二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不积极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

网络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它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网络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理性化的数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迥异于传统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在未来的信息化校园中,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高,校园传统文化将会在与网络文化的冲突、对抗中,根据自身的需要吸收、事例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形成网络时代的新的校园文化格局。此时的网络文化,已将其特殊性融人校园文化的普遍性之中,网络文化的特殊价值将会吸收校园文化的普遍价值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汇人校园主流讲文明文化中。

1.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校园主流文化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体现。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建成和信息化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计算机网络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它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和精神讲文明建设的阵地。尤其在思想文化敏感性高的大学校园,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大学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网络文化工作者,应该牢牢掌握校园}tJ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主义,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阵地。

2.校园网络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在教育功能上担负着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使命。传统文化教育观以狭隘的功利目的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死智能、死技术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要求其教育的功能是科学性、人文性、技术性、情感性、个性性、创新性的多维整合,要求把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特征,积极推进高校的全面素质教育,是网络化大学校园的使命二大学应不失时机地利用网络的虚拟性特征提供的超大文化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所具有的实时交互操作方式,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资源生产能力,以提高信息消费与生产的素质;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征,提高学生及时获取大量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自由性特征带来的文化行为自由,培养学生的网上自律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3、校园网络是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延伸,在组织与师生、教工与学生,党校与院系、院系与院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师生通过网络可直接获取校党政和职能部门的办学思想、政策、规章制度。同时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校方和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听取师生反映的信息,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点击名师和品牌课程.进行学术探讨、思想交流、知识获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引导、点拨、启发、释疑、解惑、传道受业。

4.校园网络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资源的依托,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中心,它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集校内各类信息资源于一体,并与用户连连接起来,为用户搜寻、选择、利用信息资源提供社会化服务。校园网作为高校的信息源,既要为师生提供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又要不断地吸纳产生新的信息.即对校内各职能部门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职能信息、资料信息、院系的教学科研成果信息、学科建设、专业改造、课程设置改革、招生、分配、师资需求等各类信息.要有专门机构进行搜集整理.并使之集成化、网络化.以形成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用户服务。这是网络文化既传播信息又生产信息特征的要求.也是校园网络文化自身的教育特征的要求。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态、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是大学革命的新表征。因此,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而是要以积极的净态迎接新文化的挑战。应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队伍、软件、硬件、学科等方面人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是大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式。校园网络使校园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并不失时机地增加各种新的信息资源,开拓高校更为广阔的办学空间,将会始终成为推动远程教育和终生学习体系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讲文明工程”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大学革命的需要。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工程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进人积极健康的轨道,依然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2.要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是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向在校园网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育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运用法律政策和德政管理手段.减少校园网络的不文明现象。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网络;和谐;信息;教育

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225-01

1 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效延展

1.1 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由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各民族、各类别和层次的文化联系将更为紧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必将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使得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无限扩大。校园文化已经走向全面开放。大学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网络与大学校园教学、学习和生活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积极从事有关研究。所谓网络文化,是指在兼有技术和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以现代技术、文化、教育、价值为核心内容的理性化的数字文化。而校园文化,是一种在大学特定区域中生活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和这些价值在物质意识形态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这一数字文化,提高了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极大地丰富了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态和表现方式,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校园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1.2 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全面渗透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改变着大学传统的办学理念,改变着以纸质传送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改变着校园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及手段,尤其是使广大师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世界认知、精神境界正以令人惊奇的速度改变着。网络开放式的参与方式,使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空前提高,参与方式逐步大众化,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主体。网络文化已渗透进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物态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以及校园精神文化,都打上了网络文化这一时代烙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其作用,才能使网络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2 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

首先,对大学生政治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了不和谐的政治因素。当前,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内容。然而,网络全球性、开放性的特征模糊了国界与时空,网络强势文化之“新霸权主义”的渗透、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以及网络信息接受的自主性等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其理想信念的偏差。如果这种形势继续发展下去,必将淡化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动摇其爱国主义信念,甚至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极大的不和谐因素,这是一项非常严峻的政治新课题。

其次,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和冲击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了不和谐的精神因素。网络的互动性和直接性在调动和刺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也弱化了高校德育的功能,导致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缺失、自我约束力的降低以及自由意识的泛滥。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多边形也明显削弱了传统非强制性的思想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从而使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形同虚设。网络文化的共享性特征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然而,伴随多元文化的不断传播,反主流道德观念的信息传播和影响不断加深,这势必造成道德评价失范,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茫和价值取向紊乱。这种心理意识和精神状态必然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不和谐因素。

最后,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和冲击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了不和谐的人际因素。网络文化多姿多彩、独具魅力的特点极大地吸引着好奇心极强的大学生。由于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从而导致其自控力下降,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活动。也有人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肆意散布垃圾信息,冲击并误导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行为,网上丰富的资料也容易引发学生的抄袭行为。网络的虚拟性更容易使大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当现实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慰藉。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逃避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从而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锐减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不和谐的人际因素。

3 和谐视野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创新构建的对策

3.1 加强网络物质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和谐

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给校园网络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上的支持,改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网络科学技术。我国一般高校的校园网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校园网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实现高质量运行。多数高校已实现网络进办公室、进图书馆、进宿舍,信息交换速度可达百兆以上。信息网络中心不但努力做好电子邮件、FTP、WWW等基本服务,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目前大学网络文化在软件开发制作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多数尚属空白。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开发有利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文软件是刻不容缓的事。

3.2 加强网络管理机制与规范建设。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制度和谐

校园网络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价值的体现,更是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根本保证,所以要加快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如日常联系协调机制、舆情汇集和研判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屏蔽机制建设等,为规范网上行为实行高校BBS、博客、播客等的实名制;为加强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综合治理,高校与当地宣传文化管理部门、互联网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工作体制、专业培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管理、师生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等。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校园网络文化;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Application

in 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Lai Qunfeng, Xie Jinwen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the network has become the very important tool for the students daily learning,communication.The culture of the campus network need to be regulated and managed.Characteristics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can contribute to 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In this paper,the concept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analyzes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of the role of 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and made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applied to 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 the measures.

Keywords:Self-organization theory;Campus network culture;Role;

Measures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来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能够使我们抓住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更规范、更科学。

一、自组织理论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自组织理论,是指系统通过自身内部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自发地形成有序的结构的一个动态过程。自组织理论主要追求的是系统内部通过自身的组成部分所完成的行为,强调系统稳定的状态是来自于系统内部多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更加强调这种稳定不是通过外界的刺激而是自发形成的。自组织理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外出现,随着我国的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自组织理论进入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自组织理论才被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二、自组织理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调动各种校园网络力量,促进网络自身的建设

我们知道,自组织理论追求的就是通过系统自身内部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通过协调系统内部的冲突与差异向前发展,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充分的运用自组织理论可以不借助外在的力量,仅仅通过校园网络内部自身的力量就可以让校园网络处在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并且网络具有开放性,所有校园网络的成员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改善校园网络现状,推动校园网络的发展

由于校园网络自身具有一定的局域性,校园网络的用户都是从事相关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或者教育的接受者,导致整个校园网络文化比较单一、乏味。如果运用自组织理论对校园网络进行改造,给予内部使用者一定的刺激或者激励,就能充分的调动校园网络使用者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丰富校园网络的文化,改变文化比较单一的现状。同时由于校园网络使用者自身积极性的调动能很好的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改善,进而通过内部因素的运动达到整个校园网络的稳定发展。

三、自组织理论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建设自由的校园网络文化风气

任何网络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由二字,网络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性。但是单一的网络文化往往不能很好的促进一个局域网络的发展。只有多种文化的混合才能充分的激发自组织理论的潜能。同时由于当前网络资源良莠不齐,给许多网络用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少量不良信息的存在就因噎废食,切断整个校园网络与因特网的联络,那样校园网络真的就成了一个局域网。我们应该引导校园网络的用户积极的使用健康向上的网络资源,同时远离那些不健康的资源。正常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一个自由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只有自由的网络环境才能给用户更多接触先进文化的渠道,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

(二)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

对校园网络的管理是建立在不影响用户正常的上网需求为基础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许多网络信息失真度比较高,同时由于部分犯罪份子通过网络进行犯罪活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工作。加强硬件与软件设施的投入,要具备专业的网络防范技术,防止网络攻击等行为,又要对校园网络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监控与过滤,防止不法份子通过网络电脑影响校园网络用户。同时要屏蔽一些访问量较大,访问量较高的不良网站,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清洁、干净的网络环境。

自组织理论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不仅仅可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顺利进行,还可以通过协调校园网络内部的各种因素,让各种因素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从而实现校园网络的稳定发展。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自组织理论这一工具,并且将其真正的投入使用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中去,通过网络内部力量的作用,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耿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潘金云.浅谈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6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 校园诚信文化 途径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波澜壮阔的网络文化蓬勃兴起,网络已经与高校师生生活、学习、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更是每天与网络有着零距离的接触。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冲击着高校校园诚信文化,深刻影响着高校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环境的出现要求高校必须在继承校园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研究校园诚信文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全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诚信校园文化。

一、网络文化在构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各个部分和层面,并且对高校诚信校园文化的构建作用愈来愈显著和突出。

(一)网络文化对构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的展示作用。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具有实时、开放、交互、虚拟等鲜明特点,并对诚信缺失现象进行监督,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高校诚信校园文化的新发展和新面貌, 从而对构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起到一定的展示作用。

(二)网络文化对构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具有开放、迅捷、扁平化等特点。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网络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对构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资源共享理念而形成的互联网呈扁平化形态,具有内在的平等性。而网上论坛、网上投票、网上调查、手机短信等“在线参与”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的效率。

二、发挥网络文化在构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中作用的途径

积极探索网络文化在构建高校诚信校园文化中诸多作用的实现途径。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诚信文化氛围的形成,必须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积极探索其实现途径。当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探索以下几种途径:

(一)建立校园网络文化平台,打造校园特色网络文化品牌。广大师生参与高校诚信校园文化构建活动需要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对相关信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的水平。这就需要高校建立信息的网络平台。平台应以校园网站设立的校园动态栏目为主导、以商业网站为补充,同时积极发挥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积极拓展网络学堂、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网络资源下载等网络媒介形式,鼓励教师、辅导员和优秀大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建立博客、播客等,促进师生诚信互动,延伸校园动态沟通空间,使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强大的文化亲和力、凝聚力,进而激发师生员工参与诚信校园文化共建的热情。

(二)发挥高校全体师生主体作用,实现校内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力量,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文化必须以师生为本。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积极发挥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共建、共享、共管、共创网上资源,通过“网来网去”的交流和“网上网下”的活动,倡导网络文明、网络自律,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把对校园网管理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文明上网的自觉行动,既活跃了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又提高了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师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对校园网络资源的共创、共建、共享、共管,是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文秀.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选择[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300-303.

[2]杨润涛.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3(8):57-59.

[3]李唯一.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