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

验收管理论文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税收管理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税收管理的效果。美国的税收管理环境广受推崇。本文分析了美国税收管理环境的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税收管理环境的基本构想。

税收管理环境是构成和影响税收管理的重要因素。税收管理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和谐的税收管理环境做保障。因此我们应积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管理环境。众所周知,美国的税收征管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税收管理的成功,既得益于比较完备的税收制度,更在于其有序的税收管理环境。

一、美国税收管理环境的特点

(一)健全、完善的税收制度环境

1.美国的税法权威性高,体系完整。其中,国内收入法典是美国税收基本法,联邦、州、地方分权立法,财政部门制定规章,联邦税务局的裁决以及法庭的判例等共同组成美国税法体系。美国的税收法律条款非常复杂,但操作性很强,真正做到了每一项税收征管程序都有法可依。用美国华人的话说,美国的税收管理对纳税人而言好比如来佛的手掌。

2.强大的执法力度。美国税收人员的权利是非常大的,为了收缴你所偷、漏、欠的税款,他们随时可以拿走你的东西。如果他们怀疑你谎报了收入,还可任意在你的住宅、办公室等处安装,窃听你谈话的内容,拆开你的邮件,甚至冲入你的私人住宅。因此,在美国,人们信奉这样一句格言“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无法避免的”。

(二)发达、规范的税务市场

由于美国税法种类繁多,且条文多而细,一般纳税人很难弄明白,故大部分纳税人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纳税事宜。美国社会中介机构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照法律办理业务,恪守为客户保密原则,且收费合理,因此,美国的税务比较普遍。

(三)广泛的部门协作化管理,先进的护税协税网络

美国税法比较具体明确地规定众多的社会职能部门必须与税务部门采取一致行动,以确保税收征管更加有力有效,如税法规定任何负有纳税义务的公民离开关境前必须缴清税款,否则,海关不许离境。再如,金融机构每年3月底4月初都要为客户开列清单,按纳税人的报税号列出年收入明细表,一方面邮递给纳税人,另一方面通过微机联网传递给税务部门,以便于监控。美国市场交易较少采用现金,因此税务机关较容易掌控税源。据统计,美国个人收入的90%以上都能被税务机关掌握。因此,在美国偷逃税比较困难,即使侥幸成功,被税务审计出来的概率也非常大,这都得益于各部门通力协作。

(四)强有力、专业化的税务审计

由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因此税务机关的主要力量放在了税务审计上,其人员占到了全体人员的50%以上。税务审计人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化培训,审计过程从选案到处理、司法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税务审计质量的公正性。

(五)自觉的纳税意识,全民参与税收的氛围

1.纳税意识是美国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美国人眼里,纳税是付出了一部分劳动所得,获得的是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享有权。所以照章纳税被认为是一个公民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上至总统,下至百姓,概莫能外。由于美国在流转环节征税实行的是价外税,其由消费者直接负担的特征十分明确。财产税也是个人直接交纳,因此,美国的税基本上都是个人直接负担交纳的。美国公民作为纳税人,以对国家交税而感到骄傲也就不足为奇了。

2.美国建立了比较发达完善的个人信誉评级制度。纳税申报记录往往被作为衡量个人信誉等级水平的重要标准,一旦纳税人个人信誉度受损,势必对他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可以说信用制度是美国税收能实现严格管理的重要保障。

3.美国言论自由化的民主氛围使社会公众关注税收政策,热衷税法讨论。首先议会制定、修改税法都要经过参、众两院的激烈辩论,并通过固定电视频道向社会直播。另外,总统竞选中各参选人员提出的税收政策、涉税违法案例的审判等都会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税收,营造了一个全民参与税收的氛围。

美国税收管理环境的特点,其实也集中体现了美国治理税收环境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这其中除了由美国的特殊国家政体结构所决定的部分是不能也无法借鉴的,其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优化我国税收管理环境的基本构想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税收管理环境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财政体制仍有弊端,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现象严重;税务业落后;税收执法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执法难的问题;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等。针对我国税收管理环境的现状同时结合美国的经验,提出以下优化我国税收管理环境的基本构想:

(一)优化税收法制环境

1.加强税收的立法工作。提高法律层次,对以《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形式存在的法规和规章,进行认真清理和修订,尽快以法律形式代之。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建设,解决税收法律盲点与死角。协调好税法与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2.加大税务执法力度和独立性。可以考虑建立类似于税务警察这样的专业又独立的执法机构。主要负责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抗税户的处理和涉税犯罪人的缉拿,保护税务人员执法时的人身安全。在税务警察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税收监督机构,对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税务警察的警务活动进行监督,严惩徇私枉法的执法人员和部门。

(二)优化体制环境

1.针对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的现象,应加快完善我国的分税制。即在科学划清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基础上,完善现有的财政预算办法,逐渐从目前的“基数法”过渡到“因素法”。建立起与地方的利益和责任相一致的地方税收管理体制。根除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配套的体制根源,为税收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2.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健全税务机关同其他执法机关及社会组织之间协同配合的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公检法、银行等部门构成的协税护税网络。积极拓宽与工商、银行、海关、公安、外汇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的共享渠道,制定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制度。强化对纳税人动态监控和跟踪管理制度,加强税源控制,随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做到“开源堵漏”。

3.完善税务制,规范税务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是税收管理的必然延伸和有益补充,是影响和制约税收管理效能的重要外部环境。针对我国的税务还比较落后的状况,我国应采取措施,积极扶持税务业。提高税务的执业质量,对税务人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须加入税务理事会,以会员的身份执业,由理事会指导和监督人的行为。同时,加大对税务的宣传,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三)优化税收文化环境

良好的税收文化氛围将有助于税务机关借助非法律的、非行政的税收人文力量进行税务管理。主要途径有:

1.注重税收宣传形式的创新。税收宣传、教育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化,内容做到通俗易懂。税收宣传、教育的目的是要让纳税人真正认识到他们为什么必须纳税,消除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对抗心理。而对大多数纳税人来讲,“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类的宣传难以理解,更难以使他们理解征税的必要性。因此,税收宣传应贴近生活,可以采用报纸、广播、电视、文娱节目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从纳税人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指出税收的“影子”,避免专业化。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税收管理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税收管理的效果。美国的税收管理环境广受推崇。本文分析了美国税收管理环境的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税收管理环境的基本构想。

税收管理环境是构成和影响税收管理的重要因素。税收管理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和谐的税收管理环境做保障。因此我们应积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管理环境。众所周知,美国的税收征管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税收管理的成功,既得益于比较完备的税收制度,更在于其有序的税收管理环境。

一、美国税收管理环境的特点

(一)健全、完善的税收制度环境

1.美国的税法权威性高,体系完整。其中,国内收入法典是美国税收基本法,联邦、州、地方分权立法,财政部门制定规章,联邦税务局的裁决以及法庭的判例等共同组成美国税法体系。美国的税收法律条款非常复杂,但操作性很强,真正做到了每一项税收征管程序都有法可依。用美国华人的话说,美国的税收管理对纳税人而言好比如来佛的手掌。

2.强大的执法力度。美国税收人员的权利是非常大的,为了收缴你所偷、漏、欠的税款,他们随时可以拿走你的东西。如果他们怀疑你谎报了收入,还可任意在你的住宅、办公室等处安装窃听器,窃听你谈话的内容,拆开你的邮件,甚至冲入你的私人住宅。因此,在美国,人们信奉这样一句格言“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无法避免的”。

(二)发达、规范的税务市场

由于美国税法种类繁多,且条文多而细,一般纳税人很难弄明白,故大部分纳税人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纳税事宜。美国社会中介机构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照法律办理业务,恪守为客户保密原则,且收费合理,因此,美国的税务比较普遍。

(三)广泛的部门协作化管理,先进的护税协税网络

美国税法比较具体明确地规定众多的社会职能部门必须与税务部门采取一致行动,以确保税收征管更加有力有效,如税法规定任何负有纳税义务的公民离开关境前必须缴清税款,否则,海关不许离境。再如,金融机构每年3月底4月初都要为客户开列清单,按纳税人的报税号列出年收入明细表,一方面邮递给纳税人,另一方面通过微机联网传递给税务部门,以便于监控。美国市场交易较少采用现金,因此税务机关较容易掌控税源。据统计,美国个人收入的90%以上都能被税务机关掌握。因此,在美国偷逃税比较困难,即使侥幸成功,被税务审计出来的概率也非常大,这都得益于各部门通力协作。

(四)强有力、专业化的税务审计

由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因此税务机关的主要力量放在了税务审计上,其人员占到了全体人员的50%以上。税务审计人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化培训,审计过程从选案到处理、司法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税务审计质量的公正性。

(五)自觉的纳税意识,全民参与税收的氛围

1.纳税意识是美国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美国人眼里,纳税是付出了一部分劳动所得,获得的是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享有权。所以照章纳税被认为是一个公民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上至总统,下至百姓,概莫能外。由于美国在流转环节征税实行的是价外税,其由消费者直接负担的特征十分明确。财产税也是个人直接交纳,因此,美国的税基本上都是个人直接负担交纳的。美国公民作为纳税人,以对国家交税而感到骄傲也就不足为奇了。

2.美国建立了比较发达完善的个人信誉评级制度。纳税申报记录往往被作为衡量个人信誉等级水平的重要标准,一旦纳税人个人信誉度受损,势必对他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可以说信用制度是美国税收能实现严格管理的重要保障。

3.美国言论自由化的民主氛围使社会公众关注税收政策,热衷税法讨论。首先议会制定、修改税法都要经过参、众两院的激烈辩论,并通过固定电视频道向社会直播。另外,总统竞选中各参选人员提出的税收政策、涉税违法案例的审判等都会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税收,营造了一个全民参与税收的氛围。

美国税收管理环境的特点,其实也集中体现了美国治理税收环境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这其中除了由美国的特殊国家政体结构所决定的部分是不能也无法借鉴的,其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优化我国税收管理环境的基本构想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税收管理环境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财政体制仍有弊端,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现象严重;税务业落后;税收执法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执法难的问题;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等。针对我国税收管理环境的现状同时结合美国的经验,提出以下优化我国税收管理环境的基本构想:

(一)优化税收法制环境

1.加强税收的立法工作。提高法律层次,对以《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形式存在的法规和规章,进行认真清理和修订,尽快以法律形式代之。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建设,解决税收法律盲点与死角。协调好税法与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

2.加大税务执法力度和独立性。可以考虑建立类似于税务警察这样的专业又独立的执法机构。主要负责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抗税户的处理和涉税犯罪人的缉拿,保护税务人员执法时的人身安全。在税务警察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税收监督机构,对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税务警察的警务活动进行监督,严惩徇私枉法的执法人员和部门。

(二)优化体制环境

1.针对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的现象,应加快完善我国的分税制。即在科学划清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基础上,完善现有的财政预算办法,逐渐从目前的“基数法”过渡到“因素法”。建立起与地方的利益和责任相一致的地方税收管理体制。根除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配套的体制根源,为税收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2.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健全税务机关同其他执法机关及社会组织之间协同配合的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公检法、银行等部门构成的协税护税网络。积极拓宽与工商、银行、海关、公安、外汇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的共享渠道,制定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制度。强化对纳税人动态监控和跟踪管理制度,加强税源控制,随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做到“开源堵漏”。

3.完善税务制,规范税务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是税收管理的必然延伸和有益补充,是影响和制约税收管理效能的重要外部环境。针对我国的税务还比较落后的状况,我国应采取措施,积极扶持税务业。提高税务的执业质量,对税务人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须加入税务理事会,以会员的身份执业,由理事会指导和监督人的行为。同时,加大对税务的宣传,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三)优化税收文化环境

良好的税收文化氛围将有助于税务机关借助非法律的、非行政的税收人文力量进行税务管理。主要途径有:

1.注重税收宣传形式的创新。税收宣传、教育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化,内容做到通俗易懂。税收宣传、教育的目的是要让纳税人真正认识到他们为什么必须纳税,消除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对抗心理。而对大多数纳税人来讲,“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类的宣传难以理解,更难以使他们理解征税的必要性。因此,税收宣传应贴近生活,可以采用报纸、广播、电视、文娱节目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从纳税人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指出税收的“影子”,避免专业化。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难点分析

工程建设项目在不断的增加,使得工程质量的管理和验收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工程建设数量比较大的地区,质量管理工作明显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管理力度不到位。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质量管理的任务,但质量管理各部门的联系明显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不高,没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细致的管理,管理质量低下。工程质量验收需要一定的计划和方案,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质量验收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验收标准,质量验收工作缺乏相应的依据,使得质量验收工作比较混乱。一些质量验收方案之中的规定过于抽象和笼统,没有具体的质量验收要求,可操作性太低,并且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质量要求,在验收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争议,影响了质量验收的效果。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措施

2.1提高对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重视

加大对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相关宣传,使企业单位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重要性,提高其对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的重视。重视在工程建设之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才能将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要求的标准。

2.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对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以健全,做到在质量管理和验收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验收方面做出清晰具体的规定,明确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地位,使其得到应有的重视。各个管理单位和部门也应该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验收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规范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

2.3强化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验收

工程施工过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关键和直接的,必须充分重视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验收,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原材料、设备、配件等相关要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入到施工现场。加强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当工程的分部工程完成之后,不能急于进行下一步的建设,而是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合格之后,才能继续。

2.4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部门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在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和验收工作,确保整个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在管理和验收的过程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对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在共同努力之下完成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由于信息闭塞造成的误会以及管理工作中的重复,浪费精力和资源。

三、结束语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境内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秩序,根据原国家计委计建设[]121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政办发[]151号、陕政办发[]22号;市发改委宝市发改投发[]197号、宝市发改投发[]788号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政府投资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是指利用下列资金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政府融资以及利用国债的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转赠;转让、出售、拍卖国家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灾后重建资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

政府投资分为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和投资补助、转贷、贷款贴息等方式。

第三条验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程序,是对建设项目决策、立项、设计、建设直至交付使用等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的全面评估,对总结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后续项目的决策、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积累经验具有十公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条项目未通过竣工验收,不得投入使用。

二、验收依据

第五条项目验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包括概算调整)及其批复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各种文件。

2、规划、土地、消防、节能等批复文件或审核文件。

3、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招投标文件及其合同。

4、现行工程技术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设备技术说明书等。

三、竣工验收条件

第六条投资100万元以下的项目(简称小型项目)

1、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全部建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2、工程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除质量保证金外已全部拨付相关单位。

3、初步验收通过,工程质量认定为合格,并经质量监督部门登记备案。

4、各项财务、物资以及债务的清理工作已完成,审计部门出具了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5、工程财务资料齐全,项目建设单位已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完成财务决算。

6、工程已经试运行,且运行正常。

第七条投资100万元到1000万元(含)的项目(简称中型项目)

1、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全部建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2、工程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除质量保证金外已全部拨付相关单位。

3、初步验收通过,工程质量认定为合格,并经质量监督部门登记备案。且资料齐全、竣工图编制完成,档案整理符合有关规定。

4、各项财务、物资以及债务的清理工作已完成,审计部门出具了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5、工程财务资料齐全,项目建设单位已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完成财务决算。

6、环保、消防、节能、安全、抗震设施等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已同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7、工程已经试运行,且运行正常。

第八条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简称大型项目)

1、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全部建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2、工程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除质量保证金外已全部拨付相关单位。

3、初步验收通过,工程质量认定为合格,并经质量监督部门登记备案。且资料齐全、竣工图编制完成,档案整理符合有关规定。

4、各项财务、物资以及债务的清理工作已完成,审计部门出具了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5、工程财务资料齐全,项目建设单位已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完成财务决算。

6、环保、消防、节能、安全、抗震设施等符合国家有关专项验收规定,并已办理相关手续。

7、建设项目新征用地已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

8、试运行各项指标正常。

9、编制完成以下报告:建设单位关于工程竣工验收综合报告;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设计情况的报告;施工单位关于工程施工情况的报告;监理单位关于工程监理情况的报告;试运行情况的报告;初步验收工作报告。

第九条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仅有零星土建工程和少数非主要设备未按规定的内容建成,但不影响使用或投产的,也可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条项目全部完工,但办理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的,经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可适当延长期限,但不得超过一年。

四、验收程序

第十一条项目验收分为初步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

1、初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管理运行等单位参加。建设单位应在初步验收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申请,对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施工及设备安装质量等进行检查和评定。初步验收结束后,建设单位须总结、形成初步验收报告。

2、专项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要向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档案管理、节能、抗震等部门申请专项验收,并在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

(1)环境保护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三同时”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环境保护验收由环保局负责。

(2)消防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消防设施安全可靠、落实各项消防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消防验收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

(3)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三同时”的基础上提出来验收申请。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验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

(4)档案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档案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归档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档案验收由档案局负责。

3、竣工验收:初步验收和专项验收结束后,建设单位对初步验收和专项验收中的问题整改到位后应及时向县投资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按以下程序进行:

(1)建设单位根据县监察局《关于加强全县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备案和项目竣工验收管理的通知》要求,提供所需资料和表格报县监察局审查备案。

(2)建设单位向竣工验收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填写竣工验收申请表,同时提交竣工资料供县发展和改革局审核。竣工资料包括县监察局审查意见、项目立项、初设、招投标审批文件、招投标资料、勘察、施工、监理、建设工作总结、财务审计报告、初验及专项验收情况、结论等。

(3)县发展和改革局审核竣工资料,在5个工作日之内做出决定,并在做出同意竣工验收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同各有关单位协商确定具体竣工验收时间并通知建设单位。

(4)进行竣工验收。

4、固定资产移交:在竣工验收通过后进行。小型项目的固定资产移交在竣工验收当日进行,中型项目在验收通过后7日内进行,大型项目在验收通过后15日内进行。

第十二条小型项目的验收程序可简化为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中型项目可简化为初步验收、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各专项验收同竣工验收合并进行,并在竣工验收鉴定中明确各行业验收意见(为了确保项目顺利验收通过,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行业验收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大型项目按照竣工验收程序严格进行。

第十三条设备发放、资金补助等建设内容单一的项目的竣工验收形式由建设单位与县发展和改革局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第十四条小型项目原则上可按行业打捆组织验收,中型项目经投资主管部门同意后也可打捆组织验收。

五、竣工验收组织

第十五条项目竣工验收实行“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组织县境内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第十六条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是被验收单位,配合竣工验收工作。

第十七条竣工验收委员会组成:竣工验收应组成竣工验收委员会。竣工验收委员会主任由县发展和改革局领导担任,成员由主管部门、县监察、财政、建设、审计、环保、国土资源、消防、质监、抗震、档案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上级发展和改革委、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参加。

第十八条竣工验收委员会职责:

1、听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竣工验收情况报告;

2、听取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情况介绍;

3、听取主管部门初步验收工作报告;

4、检查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全面检查项目建设管理、设计质量、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质量以及环保、消防、安全、节能、抗震、档案等,并做出评价;

5、审议项目竣工决算,对投资使用效果做出评价;

6、研究遗留问题处理意见,总结建设经验;

7、起草、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

六、验收结论

第十九条竣工验收鉴定书是验收会议的主要成果。竣工验收鉴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建设概况:包括项目批准机关及文号,批准的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管理情况,承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开工日期,项目完成情况及投入试运行日期等。

2、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评定意见。根据质量监督单位实测实查的情况与结论及现场验收情况,分别对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做出评定结论。

3、环保、安全、消防、节能、抗震、档案等验收结论。

4、试生产、试运行考核结论。根据试生产或使用的考核资料和验收会议现场验收情况,对其能否按照批准的生产规模正常使用做出结论。

5、竣工决算。根据竣工审计结论和现场验收,对批准的投资、实际完成投资进行分析对比,对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核销投资、在建工程投资做出审核结论。

6、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对验收后继续完成或完善的工程及其他有关情况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7、总结讨论意见,对是否同意验收、正式办理移交手续,以及正式移交时间做出结论。

8、竣工验收委员会签字。由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七、附则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在整改到位前一律不予竣工验收。

1、擅自调整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的,须报原审批机关调整后再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2、凡审计后的决算调增幅度超过原批复概算10%以上的,须报原审批机关调整概算后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3、审批环节不到位、资料不齐、财务不清、债务未清理的不验收。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编写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12-2

0 引言

验收监测报告一般包括前言、概述、企业概况及污染分析、环保治理设施情况、验收监测具体内容、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结论与建议等七大部分,环评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企业项目建设一般不要求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告中可以省去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章节。环评及审批部门的批复为验收监测报告编写的重要依据,贯穿始终,下面就各章节的描述进行展开与讨论。

1 概述

该部分描述的是建设项目的概况,即项目的地址、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环评编制及批复情况、项目开工竣工和试生产日期、总投资额和环保投资额、验收方案的编写,以及现场监测及实验室分析情况等,是该扩建项目对原项目情况进行概述,然后过渡到现建设项目。该部分包括报告的编制依据、监测目的、评价标准和环评结论及批复等内容。

①编制依据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2002年2月1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第288号令,2011年10月25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管理规定》(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09]89号,2010年1月4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报告书及环保部门审批意见、建设单位委托书、验收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验收监测期间有关情况记录表以及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方案等。

②验收监测目的为: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考核该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情况;评价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是否对周围环境质量造成污染。核定国家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放总量;评价其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和处理效率,核实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

③评价标准参照环评结合实际进行罗列,实际监测中有测的项目其标准列出,未测的则不列。废气排放速率

与排气筒高度有关,标准未列的高度,需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附录B内插法或外推法计算,排气筒高度若低于15米,外推法之后还应再严格50%执行。

④环评结论及批复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针对环评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等进行概括和总结,主要包括水、气、声、固废的环境影响结论和总量控制及防治对策等,欲想报告的篇幅加长,亦可将批复进行展开。

2 企业概况及污染分析

这部分包括公司的概括、生产工艺、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①公司概括主要对公司的历史、特点,生产规模、地址位置及周边情况、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概述,同时对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和主要设备清单进行罗列,包括环评数量和实际数量,这两者相差较大的,在验收监测之前可判断是否项目竣工阶段性环保验收监测或者项目阶段性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②生产工艺及流程图和各工艺流程说明一般可参照环评,但工艺有改进的且不产生新的污染或污染可控,应予支持和提倡,不然应重新申请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

③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一般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这些也可参照环评内容,注意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废水、废气等污染源及污染物进行分析,都是哪些污染源、哪些污染物,产生多少量,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固废还应依据固废清单和处理协议进行概述。

3 环保治理设施情况

处理设施主要是针对废水和废气的污染,根据处理设计方案并结合实际进行描述。

①废水处理设施一般需说明设计和施工单位,设计及实际处理能力,日运行时间,处理工艺和原理(更形象的还可画出工艺流程图),处理后排放何方,是直排还是纳管,纳管的对应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执行什么标准,以便计算污染物环境排放量。

②废气处理设施一般也有设计和施工单位,设计风量,处理工艺及流程图,还有很一个重要的参数排气筒高度,这个关系到排放速率的标准值,一般排气筒高度应大于15米,氰化氢还应大于25米。

4 验收监测具体内容

这部分是验收监测报告的核心和灵魂,包括监测内容、分析方法、质量保证、实施情况和工况分析、监测结果与评价,其中监测结果与评价是最重要的内容。

为更形象直观,监测内容、分析方法、质量保证、监测结果等均为列表形式,例如

验收监测的实施应说明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情况,有分包也应说明,现场监测时应保证工况大于75%,需现场负责人监督,范文如下

2015年10月22日至23日我公司组织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抽样监测,期间该企业正常生产,10月23日至11月4日我公司组织对废水和废气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其中非甲烷总烃项目由浙江新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分包检测,水中锡项目由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分包检测。

据企业统计,监测日10月22日、10月23日分别生产线路板273m2和274m2,目标日产量为340m2,则生产负荷分别为80.3%和80.6%,均大于75%,生产工况符合验收监测的要求。

监测结果一般列表形式列出,同时列有排放口的排放限值,评价内容则为文字形式,具体每个项目、每个方法,务必详尽、清晰,以废水为例:

项目标准排放口出水监测结果中,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和石油类排放浓度及其日均值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氨氮排放浓度及其日均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间接排放限值。

5 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有编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企业,然后根据应急预案文本进行简单概述,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情况、应急物资配备、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演练。

6 结论与建议

最后就是收宫了,就是全篇内容进行概括和结论,并提出建议意见。结论包括水环境保护结论、气环境保护结论、声环境保护结论、固体废物核查结论和总量控制结论。

竣工验收监测报告根据环评和批复,结合实际,把以上内容都编写好,基本也可以交出作为主管部门现场验收的依据了。

参 考 文 献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实验室信息所涉及的信息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教学的基本信息、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和实验管理所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结,它是进行实验室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中和教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信息管理成了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发展,更深入的来说,是影响到教育科研技术的提高、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在认识实验室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到实践的阐述。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林,高等学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全集[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摘 要 本文将就高校实验物资科学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提出了高校要实现实验物资的科学管理需要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实验物资 科学管理

实验室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地,做好实验室物资管理工作,是直接为实验教学、科研实验服务的专业技术工作,也是高校物资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验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高校实验物资管理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实验的过程是物资的消费使用过程。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资准备,就无法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要实现实验物资科学管理,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高校实验物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的原则;

2.高校实验物资供应工作必须坚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

3.高校实验物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服务为本的原则;

4.高校实验物资工作必须适应国情与校情的原则。

在实验物资管理工作实践中,要用科学态度制定物资计划.把盲目性减到最小程度。采取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方法,逐步实现物资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高校实验物资科学管理的实施内容

实验物资的科学管理是以实验物资研究为对象,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使实验物资以最佳的技术状态,其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管理、常规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1.计划管理

实验物资计划管理是学校物资计划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流程如下。

(1)计划的制定

实验物资计划的制定。具体任务包括掌握物资资源,查明各单位对物资的实际需要,制定计划,合理分配物资。这就要求实验室制定出详细订购计划及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

(2)计划的论证

在审定论证实验物资订购计划过程中。经过需要与可行的两项论证,做出决策付诸实施。对需要的论证,重点是论证使用价值.当然也就包含着选型和定额的沦证;对可行的论证.重点是论证经济价值。两项论证,实际上是对计划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论证。

(3)计划的实施

实验物资计划的实施也就是实验物资的供应采购过程,是高等学校实验物资科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验物资的特点,实验物资采购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组织工作比较复杂。专业知识面要求比较广泛。既有业务程序问题,又有技术要求问题。采购实验物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一方面,由于对教学、科研实际需要的预测有不够准确的情况,所制订的实验物资的型号、规格或已升级换代,或已停止生产;另一方面,由于物资供应上的原因,比如物资质量不合乎技术要求,型号规格材质不对路,不能按时供应等情况,则在采购实验物资时要坚持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

(4)验收工作

计划实施后,就必须进行投入使用前的验收工作。验收工作是由前期准备、验收、索赔、建档、建制等几个基本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在验收时必须遵循验收工作的规律,按计划、程序和规定的验收内容、标准和方法组织实施,方能达到验收的目的。

2.常规管理

实验物资投入使用后,要做好分类、编号、登记、保管、出借、调拨和事故处理等管理工作,这些工作统称为实验物资的常规管理。

(1)实验物资的分类、编号及账卡的建立这一环节,应实现计算机管理。这是实验物资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亦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验物资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立实验室计算机系统时对以下几点绝不能含糊:第一,管理系统的完整性;第二,各项数据收集的准确性;第三,追求管理系统的实用性;第四,坚持不懈地维护管理系统的先进性。

(2)实验物资的保管使用。实验物资常规管理在计算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物资的保管、使用还必须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如实验物资管理制度、实验物资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事故处理制度等。使实验物资在使用保管中有章可循,达到管而不乱的目的。

3.技术管理

实验物资技术管理的目的就是采取最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实验物资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它包括:(1)技术档案管理;(2)维护、保养和修理;(3)技术鉴定和校验;(4)技术改造与更新。实验设备使用寿命长短和技术性能是关系到能否选标的关键,所以,必须具备正确合理使用实验物资的条件。具体要求做到:(1)配备能够操纵仪器设备的合格技术人员;(2)恰当地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适应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和技术特征,以保证其安全运转;(3)要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必须具备适宜的工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4)为了正确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同时必须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和维修,要求有充足的维修经费,以维持仪器设备的正常寿命,并应有仪器设备报废后更新时的经费准备。

4.经济管理

实验物资的经济管理就是对实验物资使用的经济合理性进行考查和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使实验物资收到最好的投资效果。因此,实验物资的经济管理必须重点抓好完好率、利用率和更新率的提高,力争达到其优良完好率、较好利用率和满意更新率,以保证高校现已形成的先进的实验技术装备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为出人才、创成果提供稳定的物质条件。

提高完好率的主要措施是:(1)正确合理地使用实验物资 (2)加强实验物资的维护保养;(3)提高修理水平,建立修理网点;(4)建立维修基金。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监理 文档 风险控制监理就是在建设方或者项目管理机构的授权委托下,根据项目建设目标、业务需求和质量标准对承建方的技术方案,项目管理活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实施部署等活动的审核、监督和控制。简单说就是“四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方协调。具体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就是保证项目在预算的基础上,在保护项目实施的情况下,配合建设方完成项目管理,取得承建方的配合,尽量规避或者降低项目风险,保证项目按质按量的完成。

信息系统监理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项目的立项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系统集成阶段,部署阶段和项目的验收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监理具有不同的工作要做,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协助建设方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各阶段工作进行记录并保存,最终形成监理文档,协同承建方的实施文档保存,便于以后查询。

下面将从工程中标后监理工程师应当做的工作进行讨论,主要的要点有开工令的签发,监理周例会制度,专题会议制度,沟通机制的建立,周报月报制度,项目变更的控制,阶段验收的控制,文档的管理,及项目最终验收。

一、工程开工令的签发。在项目立项完成,经过初步设计后,招投标并有中标公示后,签订实施合同,在承建方进场前,需要完成的工作有①承建方与建设方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在此过程中,我监理方要协助建设方对合同进行审核,如有必要可参与合同谈判,利用自己参与过项目比较多的优势,给建设方提供一些有利的建议,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合同纠纷,其中项目的范围,工期,付款条件等等均要严格审核,并出具相关的意见。②合同签订后审核承建方是否满足进场条件,在此阶段,承建方需要提交中标通知书复印件,公司相关资质复印件,双方已经签订的实施合同复印件,已经完成的实施计划,项目经理及项目组的任命书,其他一些进场材料的报验等。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承建方要提交开工申请,监理方审核相关文档及准备工作,组织三方讨论是否可以开工,并组织项目启动会,制定项目管理规则,及项目实施的要点,建设方对项目的要求及承建方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内容等。

二、监理周例会制度的建立。为了方便建设方和监理方方便控制项目,更好的对项目进行管理,及时跟进项目实施情况,在启动会阶段要建立周例会制度,主要是承建方汇报上周实施情况及本周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的问题,监理方汇报项目进度情况(承建方的实施进度与实施计划的对比,工期及质量存在的隐患等)建设方项目管理组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总结。

三、专题会议制度。有句话说得好,事后总结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专题会议制度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在项目实施前,对承建方的实施方案、设计方案,图纸审核,变更评审,延期等工程中对下一步实施会造成影响的方案的评审。然后结合监理方的实施过程中的旁站,抽查等监理方法,以做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尽量规避或降低项目的风险。

四、沟通机制的建立。完善的工作规范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沟通机制的确立就是一种工作规范,沟通机制要确定监理方,承建方和建设方之间的业务联系要以文档的形式进行,各单位的要有一套完善的文档表格,三方负责人能及时的沟通处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沟通机制的建立保证了事发后有据可查,为以后项目实施提供借鉴经验等。

五、周报月报制度。周报月报制度的确立,是监理方和建设方能更方便的对项目的进度、质量进行跟踪控制,方便了沟通。也属于沟通机制的一种,周报月报也是项目过程文档的一部分。

六、项目变更的控制。项目变更是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项目的变更进行控制。对于由承建方提出的变更,承建方要提出变更申请及变更方案,变更后对项目的影响(进度,投资等),经监理方审核,提交建设方审核,然后三方召开变更会,讨论是否同意变更,如同意变更,则根据变更对工程的影响的大小变更实施方案,实施计划等相关文件。如有建设方提出的变更,监理方要组织承建方对变更进行评估,出变更方案,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等文档,然后监理方组织召开三方会议讨论是否通过变更,如同意则根据变更的大小对项目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改动。由于变更往往涉及到新技术,或者新需求,或者项目资金的变动,所以在评审过程中要考虑各方意见,最终确定是否变更。做好了变更,也是对项目的预算,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

七、阶段验收的控制。阶段验收包括隐蔽工程的验收,设备到货的验收,里程碑阶段的验收等,作为终验的参考依据,所以在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执行。其中设备到货的验收不但指设备到货,要做到根据设备到货日期确定承建方何时订货(可以在周例会上查验城建方的订货合同),督查承建方设备到货日期,设备到货后要核实设备到货是否与合同清单一直,设备配置是否和合同详细配置一直,设备到货数量,及设备加电是否正常运行及相关说明书,保修卡等是否齐全等,并形成到货验收报告书,和隐蔽工程验收报告一样作为终验文档的一部分。

八、文档的管理。文档分为监理文档,建设方文档及承建方文档,其中承建方文档包括过程文档,技术文档及验收文档,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档要及时备份存档,并建立严格的文档制度,以保证在项目验收时形成一套规范的文档。对文档的要求不仅要文档齐全,而且要保证各种文档规范,统一。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教学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299-02

引言

《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方法类课程,该课程将公共管理与定量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将SPSS和Excel等软件与公共管理实务操作有机结合、将内容安排与公共管理定量思维逻辑有机结合、将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有机结合,较为系统地介绍公共管理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通过构建启发创新思维的创新性教学体系,重点解决《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短板,即忽视培养学生对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设计能力,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借助例题解答克服理论教学中重“数理推导”,轻“实际应用”的倾向,帮助学生克服对“数理推导”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一、创新性教学体系建设

1.梳理理论教学体系,重点着墨于“实际应用”环节。《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理论教学中容易出现重“数理推导”,轻“实际应用”的倾向,学生通常认为“很难”、“不易掌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课程通过对取材于实际公共管理领域的例题的解答,总结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测量与调查方法,定量分析基本方法,统计分析初步,统计推断方法,假设检验方法,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等模块。理论教学内容将巧妙地避开各种方法的数理推导,介绍基本理论后,通过70多个例题,逐渐展开《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这门看似深奥的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构建启发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体系。近年来,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却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行政管理人才状况令人担忧。面对行政管理人才供需矛盾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质量,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2009年开始,笔者在《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增加了占学时一半以上的实验教学内容。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没有设置实验环节,学生很难做到“知行合一”。2010年,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立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软硬件条件。在设计专项实验的过程中,课程组发现,大多数学校的专项实验主要是借助宏观统计数据开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实验模块。

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存在三个突出的“短板”,一是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独立模拟和训练;二是实验数据由教师定制,学生缺乏数据收集能力;三是忽视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及操作步骤,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的能力。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希望通过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整合设计性实验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具体来说,一是增加综合模块以增强学生对研究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二是增加社会调查模块以增强数据收集能力。配合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调查小组,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整理调查数据以备实验之用。三是增加研究设计模块,使学生能够通过社会现象发现一个“好的问题”,制定探索特定问题的研究方案及详细的操作步骤,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以及选定时间框架等一系列训练。

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十个实验项目:统计图表的制作;数据的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设计与评价。最后三个实验项目是针对克服实验教学中的三个短板设计的。

二、创新性教学体系建设框架和主要措施

1.建设框架。《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创新性教学体系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2.主要措施。首先,不断提高理论精讲水平。通过大量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和例题分析,促进学生对于理论问题的消化吸收,增强学生的形象理解。在教学中适时开展课堂及课后讨论,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机制。其次,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结构,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方面,授课时数与实验时数比为1∶1,也就是说,课程总时数的一半是安排学生在实验室,由老师辅导、学生实验完成的,提高学生对调查资料的处理能力。

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除了在课上融入大量的调查案例和例题以外,在讲授完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后,让学生自选课题,设计总方案;让学生对已选课题自己设计问卷;让学生深入社会中,亲自调查和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整理、分析资料;由学生自己完成研究报告。老师在每个环节就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课上指出、分析和纠正。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三、创新性教学体系建设意义

《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创新性教学体系建设重点解决理论教学中重“数理推导”轻“实际应用”的倾向,同时重点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短板,即忽视培养学生对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设计能力。重点课程建设希望通过融合“实际应用”环节的理论体系构建以增强学生对方法的理解能力;通过构建启发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体系,不仅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新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对“数理推导”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仅有的两门数据分析方法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达到学习知识、验证知识、激发创新知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范柏乃,蓝志勇.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袁政.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兽药GMP”)检查验收活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兽药GMP及其检查验收评定标准,负责全国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由农业部兽药GMP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兽药GMP检查验收申报资料的受理和审查、组织现场检查验收、省级兽药GMP检查员培训和管理及企业兽药GMP日常监管工作。

第二章 申报与审查

第三条新建、复验、原址改扩建、异地扩建和迁址重建企业应当提出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复验企业应当在《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交申请。

第四条申请验收企业应当填报《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表》,并按以下要求报送申报资料。

新建企业须提供第1至第13目资料;原址改扩建、复验、异地扩建和迁址重建企业须提供第1目至第17目资料,迁址重建企业还须提供迁址后试生产产品的第12、13目资料;中药提取企业须提供第18目资料。

1.企业概况;

2.企业组织机构图(须注明各部门名称、负责人、职能及相互关系);

3.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简历;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检验、仓储等工作人员登记表(包括文化程度、学历、职称等),并标明所在部门及岗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情况表;

4.企业周边环境图、总平面布置图、仓储平面布置图、质量检验场所(含检验动物房)平面布置图及仪器设备布置图;

5.生产车间(含生产动物房)概况及工艺布局平面图(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流通道、气闸等,人流、物流流向及空气洁净级别);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回风、排风平面布置图;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6.生产的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及产品工艺验证情况;

7.检验用计量器具(包括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校验情况;

8.申请验收前6个月内由空气净化检测资质单位出具的洁净室(区)检测报告;

9.生产设备设施、检验仪器设备目录(需注明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

10.所有兽药GMP文件目录、具体内容及与文件相对应的空白记录、凭证样张;

11.兽药GMP运行情况报告;

12.(拟)生产兽药类别、剂型及产品目录(每条生产线应当至少选择具有剂型代表性的2个品种作为试生产产品;少于2个品种或者属于特殊产品及原料药品的,可选择1个品种试生产,每个品种至少试生产3批);

13.试生产兽药国家标准产品的工艺流程图、主要过程控制点和控制项目;

14.《兽药生产许可证》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15.企业自查情况和GMP实施情况;

16.企业近3年产品质量情况,包括被抽检产品的品种与批次,不合格产品的品种与批次,被列为重点监控企业的情况或接受行政处罚的情况,以及整改实施情况与整改结果;

17.已获批准生产的产品目录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目录(包括产品批准文号批件、质量标准目录等);

所生产品种的工艺流程图、主要过程控制点和控制项目;

18.中药提取工艺方法和与提取工艺相应的厂房设施清单及各类文件、标准和操作规程。

第五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申请资料技术审查。申请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在20个工作日内补充有关资料;逾期未补充的或补充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退回申请。通过审查的,20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检查验收。

申请资料存在弄虚作假的,退回申请并在一年内不受理其验收申请。

第六条对涉嫌或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在行政处罚立案调查期间或消除不良影响前,不受理其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

第三章 现场检查验收

第七条申请资料通过审查的,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向申请企业发出《现场检查验收通知书》,同时通知企业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检查组成员。

第八条检查组成员从农业部兽药GMP检查员库或省级兽药GMP检查员库中遴选,必要时,可以特邀有关专家参加。检查组由3-7名检查员组成,设组长1名,实行组长负责制。

申请验收企业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派1名观察员参加验收活动,但不参加评议工作。

第九条现场检查验收开始前,检查组组长应当主持召开首次会议,明确《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工作方案》,确认检查验收范围,宣布检查验收纪律和注意事项,告知检查验收依据,公布举报电话。申请验收企业应当提供相关资料,如实介绍兽药GMP实施情况。

现场检查验收结束前,检查组组长应当主持召开末次会议,宣布综合评定结论和缺陷项目。企业对综合评定结论和缺陷项目有异议的,可以向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反映或上报相关材料。验收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当填写《检查验收组工作情况评价表》,直接寄送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必要时,检查组组长可以召集临时会议,对检查发现的缺陷项目及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听取企业的陈述及申辩。

第十条检查组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兽药GM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开展现场检查验收工作,并对企业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技能、理论基础和兽药管理法规、兽药GMP主要内容、企业规章制度的考核。

第十一条检查组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违规问题、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不如实反映兽药GMP运行情况的,应当调查取证并暂停验收活动,及时向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作出相应处理决定。

第十二条现场检查验收时,所有生产线应当处于生产状态。由于正当原因生产线不能全部处于生产状态的,应启动检查组指定的生产线。但注射剂生产线应当全部处于生产状态;无注射剂生产线的,最高洁净级别的生产线应当处于生产状态。

第十三条检查员应当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和存在问题。

组长应当组织综合评定,填写《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缺陷项目表》,撰写《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报告》,作出“推荐”或“不推荐”的综合评定结论。《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缺陷项目表》应当明确存在的问题。《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地描述企业实施兽药GMP的概况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报告》和《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缺陷项目表》应当经检查组成员和企业负责人签字。企业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组应当注明。

第十四条检查组长应当在现场检查验收后10个工作日内将《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工作方案》、《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报告》和《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缺陷项目表》、《兽药GM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检查员自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各一份报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报告》和《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缺陷项目表》等资料分别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被检查验收企业和市、县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留存。

第十五条对作出“推荐”评定结论,但存在缺陷项目须整改的,企业应当提出整改方案并组织落实。企业整改完成后应将整改报告寄送检查组组长。检查组组长负责审核整改报告,填写《兽药GMP整改情况审核表》,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核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报告和《兽药GMP整改情况审核表》报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对作出“不推荐”评定结论的,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向申报企业发出检查不合格通知书。收到检查不合格通知书3个月后,企业可以再次提出验收申请。连续两次做出“不推荐”评定结论的,一年内不受理企业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

第四章 审批与管理

第十七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收到所有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报告并经审核符合要求后,应当将验收结果在本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日。

第十八条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检查验收结果核发《兽药GMP证书》和《兽药生产许可证》,并予公开。

第十九条企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关闭、转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依法收回、注销《兽药GMP证书》和《兽药生产许可证》,并报农业部注销其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兽药生产企业申请验收(包括复验、原址改扩建和异地扩建)时,可以同时将所有生产线(包括不同时期通过验收且有效期未满的生产线)一并申请验收。

第二十一条对已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后新增生产线、部分复验并通过验收的,换发的《兽药GMP证书》与此前已取得的其他兽药GMP证书(指最早核发并在有效期内)的有效期一致;换发的《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保持不变。

第二十二条在申请验收过程中试生产的产品经申报取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可以在产品有效期内销售、使用。

第二十三条新建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首先申请静态验收,再动态验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部分生产线在《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从未组织过相关产品生产的,验收时对该生产线实行先静态验收,后动态验收。静态验收符合规定要求的,申请企业凭《现场检查验收通知书》组织相关产品试生产。其中,每条生产线应当至少生产1个品种,每个品种至少生产3批。试生产结束后,企业应当及时申请动态验收,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动态验收结果核发或换发《兽药生产许可证》,并予公开。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13-01

一、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提出

最近几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程的改革进展得如火如荼。无论是课程改革指导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排序,教学方法的创新,乃至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归纳提炼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作为代表目前高职课程改革方向――课程教学模式的指导理念和主导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笔者在我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由于经管类课程区别于其他理工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课程本身的工作过程改造或者能力本位课程改造的难度更大,有些课程甚至很难改造,因此仅仅生搬硬套目前所流行的课程改革模式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经管类课程由于其知识内容庞杂无序,理论逻辑思路和经管决策行为都充满“变数”和复杂外部因素的扰动,更多的体现为一种非线性的混沌状态。并且很多经管类技能本来也并非显性的动作技能,更多的是隐性的智慧技能。因此,很难构建象工科课程那样具体明了的物理情境。许多理论基础性课程需要同学熟悉经济现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去理解和感悟,并引起升华和提升自己技能的。

因此,围绕怎样改造高职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造,笔者在市场营销等课程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一方面吸纳了目前流行的一些先进的课程改革思想,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归纳提炼出一种适合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二、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1、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定义

模拟演练主要指老师暂且抛开西方经济学等一系列经管课程繁琐的数学推理证明理论,直接将书本上的理论和结论用通俗的语言教导给同学,自身用例子去说明这个结论,去引导大家感悟这个结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书本上的经典假设设置一系列模拟演练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自我设置角色,自己定位,然后演练。通过这种行为实验和行为教学模式让同学去感受西方经管理论的奥妙。

模拟演练后不能草草结束,而是要借助学生自身的感悟带着学生去反省,去总结,从而将学生的能力提升,这个过程也是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商量,相互讨论和总结的。

吸收指的是教师进行课程的总结,概念的讲解,定义,再次稳固和提升学生的经管类理论基础,同时,鼓励课后学生必须多读一些书,多听一些财经新闻,多听一些行业专家和能者的经验交流和学术讲座,这样的话才能多听多读多思考,自己的思维才能深化和更加活跃,从而自身更好的反省。

三、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课程教学模式指导理念与目标设定

“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的指导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整个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收集好与课程能力目标相吻合,但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学生基本上都缺乏在第一线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脑海中缺乏对具体经管问题情境的经验。一方面所收集的素材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有限的经验现状相符,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实实在在的内心情境,为后续教学活动构建起一个实实在在可供研究讨论、思考和行动的场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另外教学过程中强调分组讨论合作,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坐而论道,也有起而行,更有行而思。 三、“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步骤“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步骤一共分为3阶段,往往表现为互相交缠影响,螺旋式上升,彼此促进。

第一阶段:学生,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围绕教学主题展开讨论和反思。这一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围绕主题的相对比较具象化的内心情境。大家在课堂上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反思经验,激荡脑力,形成知识的集聚。在这一阶段,每个成员的脑海中都有一个经验的世界,相当于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具体的内心情境。彼此互动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不仅仅分享显性知识,甚至可以通过反思和激荡,可以分享传统课堂很难实现的默会知识的分享。在这一阶段,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直接参与行动,可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出论证决策,并直接实施,展开行动,通过行动一方面验证既有的经验知识,另一方面进入新的经验世界,拓展新的经验知识。

第二阶段:学生针对课堂模拟演练时的学习进行总结提炼,相互讨论和交流,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演示。

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以多媒体,黑板板书,实物示范等形式对学生传授概念性知识。如果概念为学生既有的自然经验能比较容易理解,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如果概念相对比较抽象,也可以在教学活动进行到恰当的阶段归纳讲授。概念性的讲座是教师自己掌控。

考虑到高职学生实际从事经济管理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具体的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因此,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素材的提供,指导学生阅读,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拓宽对教学主题的了解范围。当然,案例素材除了以上功能,也可以作为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表述。

四、“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的配套支持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需要特定的配套支持。具体在教室内部布局上最好能采用围成一圈,方便互动发言的座位布局。并能提供相关图书资料和电脑上网设备等。同时能提供相关模具,相关经济管理实务公文篮等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事后验收 “三同时”制度 监督检验

The role of after acceptance check in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ZHANG Yo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Jinzhong city,Jinzhong,Shanxi,030600)

【Abstract】 Concerning som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t 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after acceptance check is discussed in the improvement and strengthen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Some suggestions is put forward for further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Keywords】 acceptance check "Three simultaneity" system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为了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控制新增污染源成为当务之急,实践证明,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和强化环境管理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如何监督和检验实施的效果也成为关键之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多以专家评审或行政检查的方式来进行把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和定性的判断,难免出现非科学的结论和偏差,建设工程一旦投入运行,既成事实,也就难于控制了,从而导致很多地方“三同时”执行率很高,但达标率却偏低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必须通过事后验收进行监督检验,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实施。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若干规定》(暂行)做出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验证性评价和“三同时”验收监测的规定,便是将事前验收导向事后验收的一个飞跃。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因此,环境影响后评价也是事后验收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开展好这项监督服务工作值得环境管理部门深入探讨和实践。

其一,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验证性评价重点在“验证”二字,验证可以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面的技术论证,也可以是仅对结论的判定,即不管评价过程如何,仅对结论作出是否的判断。能够采用前者进行验证当然效果最佳,这不仅能判定项目上马后是否达标和构成环境影响,而且还可以全面评价报告书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优劣,但与后者相比,也有其不足之处:

(1)要求技术水平和条件高。这实际上等于再作一次环境影响预评价,其复杂程度和难度并不亚于环境预评价。

(2)验证周期长。承担验证性评价的单位不仅要掌握建设工程及周围环境状况,熟悉报告书的技术方法,而且还要选择合适条件模拟,从而导致验证周期过长,难以保证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起不到及时为验收服务的作用。

(3)费用增加过多。由于全方位验收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导致费用很高,这势必增加企业负担,不利于经济建设。

(4)搞全方位论证。必须做污染源监测,这与“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的内容类同,造成不必要的重复。

有鉴于此,验证性评价应以满足诊断、分析和处理矛盾为限,因此,从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我们应把验证性评价理解为环境影响结论性论证和妥善解决矛盾为好。

同样,“三同时”验收监测也应是对污染物最终排放结果的判定和对超标原因的分析。

其二,由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是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和考虑了不利因素条件下作出的预测和提出的措施,所以验证性评价工作重点应当是对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实施后能否达到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保目标的事后验证。

同样,“三同时”验收监测也是核查排放污染物是否符合规定标准的事后验证。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验证性评价和“三同时”验收监测是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两个措施,二者双达标才是竣工验收合格的标志。

其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加强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和监督检验的有效手段。首先,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也有可能项目投产或使用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损害公众的环境权益,必须及时调整防治对策和改进措施。其次,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措施主要是配套实施“三同时”制度。但“三同时”制度只注重形式上的监督检查,而且只注重对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环境资源要素、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监督检查一直缺乏有效的措施。第三,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本身所存在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同时在执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考虑不到的情况,致使环境影响评价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评价的最终结果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错误。当然作为一种预测性评价机制,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督以减小偏差并避免错误的出现。因此,须改进评价方式、方法,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新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区划环境功能与发展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都需要建立一种环境影响效果评价的制度来进行监督、检测和评价。

在竣工验收之前完成这些监督监测工作,可以及时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还可有效制止未达标工程的漏网上马,保证了“三同时”执行率和达标率,为建设工程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对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四,事后验收结论的判定和结果的处理。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环境管理检查;竣工验收监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中,环境管理检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贯穿于整个项目监测全过程。根据排放监测数据,环境管理检查能够做出相应的监测结果,同时还能提出针对性建议。因此,开展环境管理检查在竣工验收中重要性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2环境管理检查的类别、目的、作用和方法

2.1环境管理检查的类别

按类别来看,环境管理检查包括监督检查和验收检查。

2.2环境管理检查的目的

环境管理检查的目的是对项目的施工期、设计期、环保审批手续、档案资料等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手续齐全完备,还要对施工方的环保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另外,还涉及环评、设计中关于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方面的检查,为项目竣工后的环保验收提供及时的数据。

2.3环境管理检查的作用

环境管理检查的作用是确保环评制度落实到实处,督促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和设计期严格落实各项环保制度,落实关于环保方面的各项政策要求,确保防污设施运行正常,正确设置好排污口,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及污染检测,从而为项目的竣工验收和日常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1]。

2.4环境管理检查的方法

(1)在对环境进行检查中,应首先采用现场踏勘或对照资料等方法,对现场进行核实,以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将获得的资料以照片或图表形式,纳入到验收监测报告中,从而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直接、客观的验收数据。

(2)一些环境管理监测方面的内容是不能通过现场检查掌握情况的,如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固体废物处理情况、噪声防治情况等,这就需要利用相关资料核查法,对大量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核查,以确定最终结论。

(3)为对现场核查与资料核实进行必要的补充,可采用公众意见调查方法,对历史和环境影响遗留的各种问题进行补充,从而达到确定环评中不合理之处,并采取各种补救措施。

表1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监测检查表

3环境管理检查在竣工验收监测中的重要性

3.1竣工验收监测的重要性

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是落实项目建设中关于环境保护规定的基础性工作,在项目新建和改建过程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监测工作所做出的检测报告,是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最重要依据。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建设方在监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现场踏勘不仔细导致调研所得资料不能反映项目真实现状、监测内容不详尽导致监测结果不够科学、环保设施和工艺改变导致监测结果明细不够、因工艺和工程变化导致污染物排放超出环评批复核定值而需重新核定、监测工作并未涵盖排放监测、因环境管理检查工作不详尽导致监测报告不够完善、所做出的监测结论缺乏工作针对性等,都可能影响到验收检查工作的效果,这体现出竣工验收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2]。

3.2环境管理检查的重要性

环境管理检查工作在项目竣工验收中,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重要的整改建议

通过方案编制的针对性调研、环评、批复等程序,对工程建设内容、环保设施、环评、生产工艺等一致性进行了检验,获得了编制方案所需的各项资料。依据验收监测规范,对环保设施记录、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档案、仪器配置、监测人员情况、岗位责任制、监测平台合理性、排污口标志、绿化面积、事故应急预案等实现了实地调研。通过上述方面的调研,可以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意见,为项目竣工验收做好充足准备。

(2)真实反映了环评批复落实情况

在某些项目建设过程中,有的建设方利用环评批复,试图实现小排放量反而享受大核定排放量的出现,这对于环保显然是不利的。通过实地环境管理检查,能够对项目竣工验收前的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运行的真实状态做到真实反映,这对于客观真实反映环评批复情况是大为有利的。另外,还能够对环保设施工程、辅助工程、建设工程等做出全方位了解,对项目初步设计和环评中所要求建设的各种环保设施、措施落实状况做出最客观、准确的评价。

(3)提高了环境监察工作的落实效果

项目环境管理检查的时间能够涵盖项目建设从立项,到设计、施工、生产的各个时期,而环境管理检查真实反映了环境监测部门在各个时间段的检查工作情况和效果,验证了检查意见落实效果,反映了监察部门工作的效果,也同时促进了环境监察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同时,由于环境管理检查工作可以提供图表、照片等详细检查结果资料,这就为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客观、真实的验收数据。

(4)确保了排放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有的建设方,为获取理想的环境监测报告,采取隐瞒欺骗、强化治理、降低污染负荷、减少投料比、调整生产工艺等违规方式,这就需要监测人员必须在清楚项目生产和处理工艺的情况下深入施工现场,对项目生产运行、污染物处置工艺、环保设施运行、产能耗平衡情况等了解清楚,确保监测结果符合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的要求[3]。

例如,可通过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产出的监测,掌握是否做到了物料平衡,检查企业是否偷偷在暗排放,是否对投料比、生产工艺、污染符合等产生着欺骗。这就需要监测人员在参考生产设计参数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能量转换和气、水平衡进行大致物料衡算,掌握其平衡关系,之后,在进行详细实地调研基础后,以实测手段,掌握企业是否做到了物料平衡,是否做到了按要求排放污染物,是否做到了生产工况的科学合格,只有这样,才能为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5)实现了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以工程基本情况、污染物排放、工程特点、环保执行状况、监测结果、公众调查结论等为依据,环境管理检查可以对竣工验收监测结果做出最准确客观的结论,并针对性的提出如绿化、污染物核定建议指标、环保设施运转状况、场地硬化、固体废弃物处置状况、环境工程评比、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等各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从而确保了监测报告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完备性。

4结语

在项目竣工验收监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管理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遵守环境管理检查工作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客观反映项目建设实际状况,使环境管理检查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马鹏武,宗岩.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J]. 民营科技. 2011.01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 要:建设项目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的增长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往往在建设项目管理方面,一路绿灯,不能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致使污染源头得不到有效控制。本文就如何在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部分党政领导、企业法人对环境保护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口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如过分热衷于招商引资,给每个政府部门下达招商引资的指标等。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获得一定的地方利益及政绩,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对环保工作干扰多、支持少,事实上造成环保部门执法难、建设项目环评执行难、三同时跟踪难。

1.2环评单位评价工作存在随意性。部分环评报告书(表)评价及预测模式照搬照抄,缺乏科学性与真实性。相当多建设项目的实施结果和环评结论相差甚远,引发了公众对环评的不信任。部分环评单位开展环评的指导思想不正确,以为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拿人财钱替人消灾,就完全按着建设单位的意愿开展评价,失去了环评选择最优方案、为环保部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意义。

1.3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不到位。“三同时”制度本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但现实中,有的企业将“三同时”往往变成“两同时”甚至是“一同时”(即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只是设计同时)。有些企业对“三同时”有关规则和报批程序不熟悉,执行“三同时”工作时草率处理,不遵循规定程序,不让本单位环保部门人员参与等。

1.4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问题多。从执法实践看,相当多的建设项目未经验收即擅自投入生产。究其原因,有的是企业环保设施建设滞后而不能验收,有的是企业逃避环保验收,有的是环保部门未能及时组织验收,还有的因为生产负荷未达到验收要求而长期不能验收。环境监察部门负责项目验收后的日常监管,往往也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但却常常未能参加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中间断了一节,容易产生问题。

2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将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由偏重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行政绩效评价体系,对党政主要领导的考核由单纯GDP量的增加转向引入环境绩效的“绿色GDP”。要落实长效执法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强部门联合执法督查机制建设,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和司法监督的作用。

2.2完善考核体系,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这是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的一个重要举措。应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增加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工商环保前置审批条件考核的份量,确实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彻底改变以往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环保执法难的局面。

2.3 实施环评质量纠错制度,强化环评单位的法律责任。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实施环评质量纠错制度,对未能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未能认真按照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的整体要求,对项目建设过程及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没有进行充分慎重分析,导致环评结论错误的,视不同情节给予取消评价证书、证书暂停使用落实整改等处分,对责任人要取消环评上岗资格。环评单位应对评价结果经过项目建成后的回顾性评价负有法律和经济责任。

2.4 加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严格把好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关,强化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及施工阶段的环境监理工作,督促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未经环境保护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生产)。对建设项目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并责令限期整改;对建设单位未经环境保护验收就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依法予以查处。

2.5严肃查处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就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设施未经验收就擅自投产的行为予以重点查处,严格按照监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有关条款,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 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的问题及对策.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J],2004,16(1):44~45.

验收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 要:建设项目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的增长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往往在建设项目管理方面,一路绿灯,不能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致使污染源头得不到有效控制。本文就如何在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部分党政领导、企业法人对环境保护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口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如过分热衷于招商引资,给每个政府部门下达招商引资的指标等。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获得一定的地方利益及政绩,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对环保工作干扰多、支持少,事实上造成环保部门执法难、建设项目环评执行难、三同时跟踪难。 

1.2环评单位评价工作存在随意性。部分环评报告书(表)评价及预测模式照搬照抄,缺乏科学性与真实性。相当多建设项目的实施结果和环评结论相差甚远,引发了公众对环评的不信任。部分环评单位开展环评的指导思想不正确,以为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拿人财钱替人消灾,就完全按着建设单位的意愿开展评价,失去了环评选择最优方案、为环保部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意义。 

1.3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不到位。“三同时”制度本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但现实中,有的企业将“三同时”往往变成“两同时”甚至是“一同时”(即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只是设计同时)。有些企业对“三同时”有关规则和报批程序不熟悉,执行“三同时”工作时草率处理,不遵循规定程序,不让本单位环保部门人员参与等。 

1.4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问题多。从执法实践看,相当多的建设项目未经验收即擅自投入生产。究其原因,有的是企业环保设施建设滞后而不能验收,有的是企业逃避环保验收,有的是环保部门未能及时组织验收,还有的因为生产负荷未达到验收要求而长期不能验收。环境监察部门负责项目验收后的日常监管,往往也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但却常常未能参加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中间断了一节,容易产生问题。 

2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将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由偏重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行政绩效评价体系,对党政主要领导的考核由单纯gdp量的增加转向引入环境绩效的“绿色gdp”。要落实长效执法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强部门联合执法督查机制建设,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和司法监督的作用。 

2.2完善考核体系,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这是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的一个重要举措。应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增加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工商环保前置审批条件考核的份量,确实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彻底改变以往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环保执法难的局面。 

2.3 实施环评质量纠错制度,强化环评单位的法律责任。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实施环评质量纠错制度,对未能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未能认真按照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的整体要求,对项目建设过程及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没有进行充分慎重分析,导致环评结论错误的,视不同情节给予取消评价证书、证书暂停使用落实整改等处分,对责任人要取消环评上岗资格。环评单位应对评价结果经过项目建成后的回顾性评价负有法律和经济责任。 

2.4 加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严格把好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关,强化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及施工阶段的环境监理工作,督促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未经环境保护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生产)。对建设项目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并责令限期整改;对建设单位未经环境保护验收就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依法予以查处。 

2.5严肃查处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就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设施未经验收就擅自投产的行为予以重点查处,严格按照监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有关条款,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 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的问题及对策.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j],2004,16(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