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总结手机界面交互设计基础理论以及老年人群特性在手机界面交互设计上的运用;通过相比研究三个老年人智能手机相关案例,并联合对老年群体的全方位的调研分析,提炼出可供借鉴的观念方式和设计需求;对老年人群体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解析总结,构建出一套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界面交互设计研究体系,提出专门面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界面交互设计方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以用户为中心;交互设计;智能手机

一、研究背景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手机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社交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核心。越来越多的老龄人渐渐地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因此,要提高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操作性及手机APP界面交互设计简易性极为重要。如今的老年人有着更加年轻的心态,更愿意投入现代化的信息生活中,享受信息革命带来的便利。智能手机更是以其良好的使用体验和丰富多样的应用功能成为当今年轻市场的主流。然而当前面向老年人的手机设计却显得滞后,功能手机功能简单却并不易用,而老年人智能手机的设计更是缺乏有价值的研究。所以探索用一种新的界面形式――交互界面来解决老年人对于智能产品的认知鸿沟问题。以老年人智能手机界面的交互设计为研究对象,宗旨在理论上丰富以老人用户体验为方向的应用APP界面交互设计的钻研,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搭起充斥更多可能性的桥梁,在实践上给相关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针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交互界面设计进行研究,立足于如何提高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APP界面的体验感。

手机交互界面是智能手机操作的主要平台,而其中的图标设计是手机交互界面设计中最直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交互界面图标设计是技术与美学互相结合的一个领域。清晰、易懂并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界面图标,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以及愉悦感,也是提高用户对产品认知的虚拟化媒介。分析了图标的设计要素及其应用。在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得出交互界面在易用性的基础上会朝着更高效、简洁及智能方向发展的结论。而在人性化和交互性的前提下,图标设计将会展现不同于以往的新面貌。

开拓老年人手机的目的不光是为老年用户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为了缓解老龄化趋向所带给当今社会的压力,进一步促进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在智能手机专业性领域蓬勃发展的浪潮下,虽然老年人手机设计在实践中显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专业学术领域中,却处于初始阶段,没有相对独立的理论加以支持和引导。系统性理论的严重缺乏和老年人手机设计师水平的严重落差,使得目前国内外的老年人手机设计呈现了许多问题。此中最为突出的弊端在于设计师未能精确的把握老年用户对于智能手机中的通讯软件的外观及具体功能需求,许多设计作品并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方面的考虑。将艺术的表现与科学的实现两方面进行融合,引入存在已久的设计观念――人性化设计,从心理学、价值观等关于人性的角度进行解析研究,以解决老年人手机交互界面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使老年人手机的外观造型更加贴近老年用户的审美取向,手机的界面越发易于用户进行操作和掌控,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的,本文以心理学和价值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老年人手机的独特设计需求,在研究中将用户界面设计理论引入到老年人手机设计理论中,提出了用户硬界面和软界面的设计大致框架。针对该框架所涉及的两个方向,分别从用户生理、心理特点和界面组成要素进行功能分析。特别是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针对用户界面设计中所解析的功能进行优化处理,并总结概括出老年人手机人性化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为促进老年人手机种种方面的高质量设计提供了一条非常实际有效的途径。

二、研究目标和方法

目标:通过设计出简明显有自己风格的手机界面交互设计来降低智能手机的使用难度,但是在功能上与其他智能手机并无差异。

方法:通过对用户的访谈、调查问卷、人物脚色体验法等设计要领努力构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交互界面模型,并拔取当今都市老年人为样本进行调研、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相关案例举行进一步的分析,最终确定了针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界面交互设计的一些设计方法,并就老年人智能手机中最常用的视频通话功能进行具体解析,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践。

三、研究流程图

5-6月份:

1.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市场分析,归纳用户体验的原则和要素、界面交互的类型;

2.考虑设计接纳程度因素,总结了在老年人智能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实施的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设计原则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3.市场调研,通过用户访谈和问卷等形式的调研分析,分析该项研究在市场上的价值,并做调研总结;

4.总结研究成果及相关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研究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四、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通过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市场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走访,结合市场反应做出了总结并分析改进,实践出合理的设计理论,总结出一些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能在交互层面为“基本的功能设置”、“交互方式自然合理”以及“多通道帮助设计”“个别时尚功能的简洁设计”设计出更简洁适合老年人的设计;在体验用嫖“通用性与专属性的平衡”、“坚持对传统的延续与创新”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主设计出更适应老一辈人的喜爱产品。未来发展趋势是“基于自然用户界面的交互产品”、“基于互联网功能的交互产品”以及“老年人专属聊天社交社区的出现”“基于老年人手机娱乐交互设计”。

五、研究结论

通过老龄化趋势下的手机交互设计研究,在手机交互设计的实施和改进中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1在交互层面为“基本的功能设置”、“交互方式自然合理”以及“多渠道帮助设计”“个别时尚功能的简洁设计”设计出更简洁适合老年人的设计;2在体验层面为“通用性与专属性的均衡”、“坚持对传统的延续与创新”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主设计出更适应老一辈人的喜爱产品。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得出四个未来发展趋势,“基于自然用户界面的交互产品”、“基于互联网功能的交互产品”以及“老年人专属聊天社交社区的出现”“基于老年人手机娱乐交互设计”。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史蒂夫.克鲁克.点石成金[M].北京:机器工业出版社,2016.

[3]比尔.巴克斯顿.用户体验草图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库帕.交互设计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趋势 分析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13-03

引言

在工业设计研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相关硕士论文,本文从工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发表数量等,初步分析出2000—2012年间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变化,从而了解每个工业设计发展阶段的新趋势,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方法与步骤

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之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分别检索论文以及会议文献题目中包含“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截止到2012年7月19日,为557篇。

二、结果与分析

1.时间分布。考虑到要对现有工业设计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所以选择了较近12年(2000年—2010年)的论文,通过使用“工业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000年没有相关优秀硕士,从2001—2003年相关硕士优秀论文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从2004—2012年每年都会很多优秀硕士,属于迅速发展阶段,相关优秀论文增至557篇,2009年(88篇)是相关数量最高峰点。

经过推断可知,在2009年工业设计的论文达到历史最高的原因在于我国本专科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自1997年以后,随着广大群众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增加,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考虑到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当年本专科生招生数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47.4%。本专科规模的迅速扩大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研究生的扩招能够对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攀升,录取比例和入学率都在大幅提高。

2.作者分布。在检索到的工业设计方面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学校中,可见相关院校的工业设计发展程度。如表1所示。

小结:由于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具有一定的删选性,由表1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发展较快的院校,并且通过涉及最多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每所院校所侧重的工业设计发展方向或者是发展程度较深的方向。

3.关键词分布。从2000年到2012年,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的期刊论文中,论文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设计教育教学、IDFORCNC(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设计管理、绿色设计等。由于搜索分布时采用了关键词“工业设计”,所以这里忽略“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数量。所有论文相对较多的关键词如下:可持续发展设计(绿色)、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 语义学)、设计管理/用户研究交互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数据库、设计教育、造型语言、工设工程(材料、工艺)、汽车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品牌PI(产品形象识别)设计、人机工程、可用性、设计史、信息视觉化、故事版/情景设计、设计心理学、体验/情感化设计、IDFORCNC。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篇:2010年,北京服装学院屈新波在《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一文中论述了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借助于“需求”将产品设计与材料联系起来。2008年,山东大学张志强在《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2}一文中论述了如何运用人机工程理论对健身器材进行分析,以及针对相关器材人机方面的具体研究。2006年,山东大学吴兰萍在《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3}一文中论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以及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以及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此外还重点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软件,例如JACK、SAMMIE、SAFEWORK等。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刘红在《简论设计项目管理》{4}一文中论述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项目管理的组织及团队建设的内容与项目管理的执行关键,以及设计项目的生命周期。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韩娟在《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5}一文中论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综合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对CAID用户模型进行分析,将基于用户模型构建的用户界面原型引入到界面设计过程中。

4.影响力分布。在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排在前6位的论文,如表2所示。

通过引用频次最多的文章中发现,关注最多的工业设计方向多为产品设计、交互界面方面。因为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研究较早,所以时间早的被引用的几率就很高。但也充分说明这些优秀论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工业设计研究趋势

工业设计从2000—2012年这12年间,发展速度是迅猛的,这一点可以从优秀硕士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看出来,并且也是在跟随着社会每一步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简单地仅仅研究工业设计的表面内容,即“产品设计”,变成研究工业设计更加细节化的方面,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工业设计优秀硕士论文中,研究方面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ID FOR CNC以及可持续发展设计。

李北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的会议论文《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2}中阐述,现在工业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是一种战略资源,是国家创新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正在向着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领域发展。此外通过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工业设计信息化也成为主流。

通过对2000—2012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逐年的分析发现,发表的时间与内容和2000—2012年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发展的主题是一致的。通过对这些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工业设计在每段时间里发展的内容、重点、趋势,这与社会的需求具有着强烈的联系。

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是不变的,在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硕士论文中,通过对新的一年与以往相比较新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洞察出工业设计每个阶段的新趋势。如表3所示工业设计研究方向从泛泛的大方向上的研究,比如“产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发展成为细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从抽象的工业设计,变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后来人们发现工业设计离不开与社会、人的联系,所以研究方向渐渐与社会、人联系起来,最终发展成多方向的、细分的研究方向。这与现有工业设计研究人员对工业设计发展方向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2000—2012年有关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以及设计管理等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此外,还可以发现每年相比前几年新增的研究方向即是工业设计发展中研究趋势的新方向。例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3}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那么工业设计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在2002年第一次出现在相关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例如2002年湖南大学龚克在《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14}中阐述了有关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的相关内容。

再例如,在现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库在工业设计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6年第一次出现有关数据库研究的硕士论文。例如2006年东华大学孙明华发表的《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15}。2009年山东大学郝松发表了《基于产品表象信息库的工业设计构型方法研究》{16}。

同时也发现,由于优秀硕士论文是要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提出,受发表时间和评审的限制,虽然相对滞后,但是也能够体现出近十年间的工业设计的大体研究趋势、新的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研究趋势的发展变化受社会发展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的影响较大。

四、结束语

2000—2012年,我国优秀工业设计数量以及发表的内容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这也说明我国工业设计方面研究的水平日趋深入。但是从近几年发现,已经存在研究过(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研究课题的重复性,例如人机工程学,此间不乏相关类似课题的出现。

从2000—2012年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可以看到工业设计事业发展迅速,方向由单一转为多元化,并且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此外,研究趋势受社会发展的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影响较大,比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密切,因此出现了CAID等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工业设计的研究趋势在以后会围绕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设计管理等热门话题展开。随着工业设计的深入研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设计概念,而这些概念一定是可持续性地围绕用户的人机设计,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有更多优秀的硕士论文出现。

注释:

{1}屈新波.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2}张志强.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吴兰萍.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

{4}刘红.简论设计项目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4

{5}韩娟.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

{6}吴瑜.人机交互设计界面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7}周睿.基于可用性的手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8}杨大年.中国民间儿童玩具再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

{9}王巍.ICAID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

{10}王军锋.计算机游戏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11}熊湘晖.产品造型设计的外观质量美学评价理论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12}李北.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R].中国科协年会,2006

{13}我们共同的未来[R].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14}龚克.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D].湖南大学,2002

{15}孙明华.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6

{16}郝松.基于产品表象信息库的工业设计构型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在本届峰会开幕式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发表题为“绿色化是人与自然协调、人类文明持续繁荣的要求”的主旨演讲。路甬祥指出:“绿色化”作为生态环境源头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发展理念与方式,是人类文明进化和持续繁荣的必然要求。“绿色化”将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改变世界发展的方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整体走向,提倡自觉选择科学理性、简朴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要实现‘绿色化’,需要设计先行。因为设计是人们对有目的实践活动进行的预先设想和策划,是具有创意的系统集成创新创造。”路甬祥表示,绿色设计将决定产品、工艺、装备、服务的生态环境友好性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化水平。他坦言,“希望继续以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等为平台和依托,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放合作,创新完善‘绿色设计’交流合作机制,着力促进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装备、健康医药、生态农业等绿色技术与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推动扬州乃至中国的‘绿色化’生态文明建设,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绿色合作共赢。”

世界绿色设计博览会展馆也于同日开馆,计有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及国内超过400家知名企业的绿色设计成果亮相。据组委会介绍,博览会首次采用充气膜结构展馆,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展馆面积为7200平方米,高度有2层楼高。充气膜场馆使用的材料,是高科技时代的宇航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老化、阻燃等特点,可在严寒及酷热的天气下安全运行几十年。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充气膜场馆设计了多个大小出入门。

展馆共分为“创新设计”、“智能装备”、“绿色家电与通讯”、“扬州展区”等多个区域,包括ABB、海尔智能家居、长虹电器、小米科技、台湾威强电、硬蛋智能硬件、华中数控、3D动力等来自国内外的最新产品参与展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动滑板车、空气净化器、3D打印机设备等上千件绿色设计创意产品一一展出。

世界绿色设计论坛是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院士倡导,由光华设计基金会联合国际设计联合会、瑞士QSC基金会、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共同发起,中国国务院参事石定寰担任组织主席。

在世界各国绿色设计领域专业人才、行业精英的关注支持下,世界绿色设计论坛自2011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了5年,是目前绿色设计领域最大的国际专业盛会。论坛旨在搭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的国际对话平台,促进中欧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是双方各界就科技、人文、设计等多方面合作的桥梁。

在本届峰会开幕式上颁发了2015绿色设计国际大奖。通过层层选拔和全球评委的慎重评选,中国华为P8手机、中国海尔天铂空调、中国阳光动力绿能宝、英国巴斯生物汽车、德国造梦者2.0恒氧净化机、美国碳纳米管电脑、中国5公里出行最佳智能代步机器人、中国MYRB码垛机器人、瑞士NEEMIC有机服装、德国柏林“负能耗”房屋、德国绿色健康城等28个产品、项目获得绿色设计国际大奖。开幕式上,绿色设计国际大奖特设奖项“乡村设计”奖、2015首届“绿色化微电影大赛”也正式启动,奖项将于今年10月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正式颁布。论坛上,世界绿色设计组织还对“中国绿色创业家奖”进行了表彰,同时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瑞士Top10节能环保中心和国美电器合作的首家“WGDO/Top10绿色设计产品示范店”正式揭牌落户扬州。

绿色设计国际大奖是世界绿色设计论坛设立的国际性、公益性奖项,表彰一批以绿色设计为理念,积极应用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装备、绿色生产方式,努力实现循环、可持续、无害化,有助于保护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产品。授奖范围涵盖全世界,美国特斯拉Model S新能源跑车、德国宝马BMW i8以及设计制造瑞士阳光动力公司设计制造的“阳光动力2号”都曾获得绿色设计国际大奖。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

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摘 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 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 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 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针对传统设计方法过程复杂,逻辑性差,修改不便的特点,利用图像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性,实现了基于matlab/GUI的装载机设计平台的搭建与实现。选取铲斗设计为例,阐述GUI的具体设计过程。结果表明,设计平台运行良好,设计过程清晰简明,此平台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可加深学生对设计过程的理解和运用,也可作为工程设计人员的辅助设计工具。

【关键词】装载机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 matlab/GUI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工程机械呈现种类多,覆盖面宽,功能齐全的蓬勃发展局面。而设计作为整个机械生产流程的第一步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传统的设计过程基本没有用户界面,或者仅仅靠简单的文字信息和 屏幕显示与用户进行交互,过程繁杂、工作量大,容易出现较大的错误且不便于修改,这极大的制约着设计师推出更优秀的产品。而GUI设计具有用户界面友好性,图标识别平衡性,图标功能的一致性等特点,能够建立起友好的交互界面便于在设计过程中与用户进行交流。

因此本文利用MATLAB强大的图像处理和图形表现能力,良好的GUI设计环境,针对工程机械的设计特点,以装载机为例,将GUI设计应用于其设计过程、关键参数确定等的设计过程,来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从而在繁杂的设计过程中,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设计的错误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设计思路

设计平台的布局是先设计GUI总界面,然后设计子界面,再在子界面上设置按钮、菜单、文本框等一系列控件,最后借助于callback函数调用程序,在函数调用程序的设计中先编写各个子界面中的回调函数下的程序,再编写GUI界面的回调函数下的程序。

在设计人机交互操作界面时,在MATLAB命令行中输入guide或者选择MATLAB主界面File菜单New子菜单下的GUI项,打开GUIDE启动对话框,在GUIDEtemplates 菜单下4个选项中选择空白模板BlankGUI(Default),在点击OK后进入GUI编辑界面。在GUIDE设计界面下,通过单击或者拖拽鼠标的方式创建自己的GUI程序界面。

三、装载机设计平台的具体实现

装载机设计过程复杂,设计内容繁多,该设计平台的建立采用一个总设计界面与若干个子设计界面相互回调,每个子界面都可以实现一个具体的设计内容,并且可以切换回主界面,进行其他内容的设计。

(一)总界面的设计

打开Matlab,打开NEW中的GUI,新建一个主界面,添加一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显示参数的名称,并命名为“装载机设计”; 添加一个Axes控件用于显示参数的细则图像,并添加装载机图片;同时再创建9个Push Button控件用于完成程序在后台的实现,并分别命名为“总体设计”、“工作装置设计”、“动力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制动系统设计”、“行走系统设计”、“液压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以及“退出”;点击运行按钮,运行结果如1所示。

(二)子界面的设计

针对总结面中8个按钮所对应的设计内容分别设置多级子界面,以工作装置设计中的铲斗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新建工作装置设计一级子界面。添加Panel控件,并命名为“工作装置设计”;添加5个Push Button控件,并分别命名为“铲斗设计”、“连杆系统设计”、“静力学计算及强度校核”、“结构动力分析”以及“退出”,点击运行按钮,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2)新建铲斗设计二级子界面。由4个面板(Panel)、2个触控按钮(Push Button)、34个静态文本(Static Text)、9个可编辑文本框(Edit Text)、4个弹出式菜单(Pop-up Menu)组成。4个面板(Panel),分别命名为“铲斗设计”、“确认基本参数”、“计算”以及“斗容计算”;2个触控按钮(Push Button)用于实现相关计算,分别命名为“计算”、“计算”;34个静态文本(Static Text)用于显示部分计算结果的值,分别为“mr”、“vr”、“cxvs”、“宽度m”、“内侧宽度m”、“斗底长度系数1.40-1.53”、“后壁长度系数1.1-1.2”、“挡板高度系数0.12-0.14”、“圆弧半径系数0.35-0.45”、“张开角45°-52°”、“挡板与后壁间的夹角5°-10°”、“下铰接点与斗底高系数0.06-0.12”、“铲斗回转半径m”、“铲斗圆弧半径m”、“斗底长度m”、“后斗壁长度m”、“挡板高度m”、“下铰接点与斗底高度”、“r0”、“r1”、“lg”、“lz”、“lk”、“homega”、“横截面积”、“铲斗开口长m”、“堆积高度m”、“平装容量计算”、“额定容量计算”、“sa”、“bt”、“c”、“vs”、“vrr”;9个可编辑文本框(Edit Text),分别命名为“edit1”、“b0”、“lambdag”、“lambdaz”、“lambdak”、“lambdar”、“gamma0”、“gamma1”、“hr”;4个弹出式菜单(Pop-up Menu)用于同类数值的选取,并命名为“选择装载机的型号(ZL10、ZL15、ZL20、ZL25、ZL30、ZL40、ZL50、ZL80、ZL100、ZL160、ZL200、ZL240)”、“请选择切削刃形状(直线型切削刃和非直线型切削刃)”、“请选择斗齿(整体式和分体式)”和“请选择侧刃(弧线测刃和折线测刃)”,并摆放于合适位置,如图3所示。

点击下拉菜单,选择ZL80轮式装载机为例,点击运行按钮,然后输入相应的参数时可得到如下结果,如图4所示。

由D4可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型号的铲斗,在文本输入框中输入不同的条件参数,即可得到不同的铲斗设计参数,设计过程直观明了,不同的条件参数对设计结果的影响一目了然,方便了设计人员修改更正,使得设计过程更为简单有效。

铲斗设计结束后,可通过界面跳转返回一级子界面,点击其他按钮进入相应设计内容的二级子界面进行设计,界面及功能的实现过程与铲斗类似,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界面的跳转及退出

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界面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界面的跳转,以图2跳转到图3界面为例,设计过程为:打开装载机设计的fig文件,右键单击工作装置设计,然后点击View Callbacks中的Callback,弹出回调函数如下:

% --- Executes on button press in pushbutton10.

function pushbutton10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pushbutton10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1)此时如在此程序后面输入要跳转到下一界面的m文件程序名称,如:Gongzuozhuangzhisheji即可从主界面跳转到工作装置设计一级子界面。

(2)如在此程序后面输入close(gcf),即可退出此界面。

四、结论

本文应用可视化程能力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现了装载机设计平台的建立,该设计平台将装载机的设计过程加载在平台界面中,通过总界面与子界面不同的回调函数进行链接,实现了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式的设计过程,增加了设计过程的直观性,便于设计人员修改更正,既可作为教学辅助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作为专业设计人员的辅助设计工具,同时也为其他工程机械的可视化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春慧,宗哲英,王蒙等.基于Matlab GUI的自动控制原理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与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 温淑焕,佟永正,刘福才,马锴.基于Matlab GUI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演示系统设计[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网页人机界面设计;感性工学 ;少儿网站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4-0779-03

1 感性化网页界面设计

1.1 界面设计的发展

界面设计的概念首先是在西方国家提出来的,而且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发展到今天己经有了一套自己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韩国和日本对于网页界面设计的研究已经走在这方面研究的前端。虽然感性的人机界面设计成为设计领域的焦点,其理论主要用在产品界面设计,在历年研究生的论文中,大多是从网页界面设计的色彩、存在的形态及学科相关性方面阐述、或者只是网站建模,很少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来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的一个细小分支:网页人机界面的感性化设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1.2 感性工学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日本出现了感性工学的课题和研究。感性工学(KanseiEngineering)是界于设计学、工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叉学科。“感性”是一种主观的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心理体验,它是一种认知的概念,受个人知识、经验和个性的影响,是个性化的认识。同时感性也是直觉与理智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性对美的、情趣的事物特别敏感。对于设计者而言就是把消费者脑海中的构建法则探寻出来,通过破译消费者的感受,再利用这些探寻出来的法则去进行设计,这就是感性工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1.3 感性工学与界面设计的关系

首先从指导思想上讲,感性工学设计的出发点是考虑人的感受即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度上考虑问题高于一切,因为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产品更好的为人服务。只有以人的感受作为基础和原始资料,以“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从人的感受方面去寻找设计灵感,才能保证设计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这是设计的源头也是设计的动力。其次从设计周期方面讲,基于感性工学的网页界面设计方法论精简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的步骤,设计程序不再那么复杂。对设计过程的精简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简化了繁琐的设计流程,而且从根本上解除了设计师在思想上的束缚,使设计更加灵活。最后,从设计结果上讲,它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或者是重复的信息设置,无论是布局还是内容,每一个小细节都来自用户的真实感受,都经过设计师的深思熟虑。由基于感性工学的网络形象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产品”应该是符合用户群体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的。网页界面设计发展到现今的阶段,功能合理,适用有效或是有某种外在的美感已经不再能满足网页用户的需求了,感性化网页界面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的必然。在网页界面的设计过程中,研究用户是其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为了提供自然和直观的网页界面,我们就需要表现出以用户和交流为向导的新的设计方法。对于用户来说,用恰当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设计师就更难辨别出产品的哪些属性可以唤起人们的何种感性,以及人们的感性是如何随着产品属性的改变而改变的,在更多情况下,人们的感性并不只由某一种产品属性决定。感性工学,因其运用科学先进的现代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消费者表达自己的感性,甚至是一些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感,设计师可以准确便捷地获取消费者基于产品和概念的特性的主观评价,取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潜在感受和需求。感性工学除了是可以运用的设计上的工具,更是可以辅助设计师弄清人们感性的利器,从而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和消费群体的感性需求,设计出不同的产品造型,在客户满意度与设计制造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2 少儿网页界面感性化设计现状调查

本文以常用少儿网站新浪少儿网,希望谷,迪斯尼中国站为例,分析目前的少儿网站感性化设计发展现状,为下文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2.1 数据来源及其分析

这项研究分别从用户和网站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用户的调查,可以得到用户的体验,以及从用户的角度得到对网站的评价,并且可以发现网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少儿网站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网站中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以及用户对网站的评价,从而为网站的设计提供建议。

2.1.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在各种调查研究当中,所得结果是否达到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所搜集到的资料的可靠程度和完善程度都取决于调查问卷设计水平的高低,在可用性研究中,问卷调查可以用来了解用户的满意度和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客户服务的反馈,实际使用的记录或实地测试的方法来了解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方式可以得到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使用网络的体验,比如少儿上网是为了娱乐,结交朋友还是还是其他,可以得到在这个使用范围内的精细的用户需求。本次调查的用户对象是深圳地区少年儿童。由于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来深建设者来自全国各地,人口多样化,少年儿童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从而使得调查的数据人口广泛而具有代表性。在问卷调查的这个环节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少儿网站用户浏览网站的目的,浏览网站过程中的喜好,期望得到什么,这些期望是如何满足的,或者为什么没有满足。在知己知彼网发表调查问卷,再通过学而思教育机构将将网站公布给深圳五区各小学,每个区都有学生作答问卷,网站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篇幅有限只列举部分问卷结果,问卷调查大多为多项选择题。从图1可以看出,少年儿童浏览网站时的目的有70%以上是娱乐。

图1 学生浏览网站的目的 图2 网站吸引用户因素调查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在浏览一个网站的时候,喜欢一个网站的原因74%的人表示是因为娱乐;浏览网站的目的学习与娱乐的需要各占一半;有50%的人是被这个网站的内容所吸引;大多数的用户喜欢清新,可爱,卡通的界面风格;44%的人认为目前的网站学习资源比较少,同时35%的人认为网站不容易操作,只有65%的人表示在三次以内就能熟练操作一个陌生的网站;59%的人表示容易找到需要的内容;大多数少年儿童希望能够将资料年级分类以便查找; 59%的人表示希望能够在线互动;大多数人喜欢网站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从目前网站存在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分别是网页弹出广告,出现错误的信息,网页打开慢,网页内容更新慢,这四个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网站设计改进的方向。

2.1.2 文案法

文案调查以收集少儿上网的文献性信息为主,具体表现为各种文献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少儿报纸杂志和报纸来收集相关信息,尤其是通过网络,可以从更宽广得角度来获得更多地有关少儿上网的知识。它可以用来发现少儿上网的问题并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这些收集来的数据无法直接使用,需要经过加工才能使用,整个过程对调查者的要求比较高。

2.1.3 启发性测试

为了得到用户深层次的体验,我们以”新浪少儿网”,”希望谷”,为例对用户进行启发性测试,在整个过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测试,整个界面测试涉及17个问题.比如,发现其中的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打开网站时弹出广告,这一点是用户非常反感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网站不容易操作,而有的用户发现网站不容易操作之后就几乎放弃再次进入该网站.还有一个问题是,当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时,没有老师在线答疑,甚至没有留言等功能,也就是说这样的网站缺少互动功能。

3 少儿网站感性意向分析

3.1 设计原则与方法

可用性的设计观念采用的是逆向式推理感性工学的方法,它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用户对真实产品的体验上,通过对“体验”的观察和总结对产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纠正,最终达到“可用性”的目的。

感性网页界面设计必须把重点放在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需要和用户的感受出发,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网页界面,而不是让用户来适应界面,从而使界面友好使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是一种关于产品/系统设计过程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以使用产品系统的人的信息为基础。无论产品的使用流程、产品的信息架构、人机交互方式等,都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预期的交互方式、视觉感受等方面。UCD过程通过产品的计划、设计和开发聚焦在用户身上,整个过程包含了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它贯穿于产品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

一个好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三个维度:效率,效能,用户在特定环境下使用产品的满意度,满意度包括产品的易用性,吸引用户的程度,用户使用完产品后心理层面的感受。在感性设计的过程中,捕捉用户的感性需求是感性网页界设计的最为重要的一步。以少儿网站为例,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感性工学方法提取出少儿网站设计的感性意向。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调查网站和浏览者背景信息。

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网站进行研究,从而得到用户体验。

3) 分析统计实验得来的数据,并将其转化成可设计因素。

3.2 少儿网站感性意向分析

每一种类型的少儿网站都有自己的优势,综合考虑影响访问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网站用户群体的定位、网站页面的可用性、网站页面的易用性、网站页面的交互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细节的设计也能影响用户的感受,比如网站的注册流程繁琐且填写过的内容不能被存储记忆,这就会让用户感到异常的烦躁不安。基于上述的调查,得出少儿网站形象设计应该简单,可爱,易用,这才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符合使用需求。

阶层分析法

感性工学的阶层类别分析法是根据新产品的感性层面来进行分析和分类,以建立产品的感性结构来获取设计细节,因此主要运用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将运用阶层类别分析法研究出的某种产品属性决策归纳采入到新产品设计中去。在阶层类别分析法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对目标产品做一个感性市场的调查。调查主要收集来自于各种渠道的信息,如用户访谈、市场调研、报刊网络资料收集等。在此之后,着重的是研究小组成员间的想法表达与充分讨论,通过讨论凝聚成一个产品概念作为0阶感性概念。考虑到0阶感性概念的抽象性及难懂性,将其转译成稍微具体的1阶感性概念就很有必要了。研究人员采用层次递推的方法,将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认识范畴向下拆解形成1阶感性概念。接着再由1阶感性概念逐次逐步层次分解推论子概念,每一个衍生子概念再分别向下拆解展开成树状结构。假如设计团队无法从某一阶层得到具体的设计细节部分,则将继续往下拆解,直到能够得到出现物理量的细节设计的详细说明的阶层(作为“N阶”)为止,最终获得符合感性诉求的产品设计物理特性,作为产品开发的基础。这个“感性――物理特性”的树状图关系,就是贯穿阶层类别分析法的一条主要脉络。

捕捉用户的感性体验是是一个网站成功的关键地方,从调查设计中的几个常用的网站看都缺乏这方面的设计。将少儿网站的调查研究结果利用阶层分析法,我们将少儿网站的设计定位于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娱乐性,易用性,美观性,交互性四个一次感受来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0次感受。比如,一次感受中的娱乐性,又是通过趣味性和可玩性的二次感受来体现的。因为少年儿童的心理具有特殊性,所以内容不能严肃和呆板,要让网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内容要充满童趣,少年儿童对外在的世界还充满无比的好奇,所以开发交友功能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再将1次感性继续细分,经过N次感性化后最终得出物理上的设计细节。这样我们就将过去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转化为设计要素。少儿网站感性树状图如图3所示。

4 结论

通过对以上几个网站的感性设计现状调查 ,再将调查的结果运用感性工学方法得出感性意向树状图,得出一下几点结论:1)增强少儿网站的娱乐性,少儿上网的目的性不是很强,网站的内容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2)增强少儿网站内容易用性,少儿处于接触网络的初始阶段,操作的简易性符合少儿用户心理;3)界面应该卡通化充满童趣,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审美;4)增强网站的交互性可以从数据库方面来考虑,再就是网站的的功能,提供在线问答,问题反馈功能能增强网站的可性度,也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一个重要方面。树状图的具体物理设计细节就是将浏览用户的感性体验转化成了具体的设计细节,这样的设计符合用户需求,达到了少儿网站感性化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方惠敏,杨国胜,丁文珂.基于人性化网站界面设计的用户建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2):187-190.

[2] 钟厦,宋晓晨,孙亚云.感性工学中量化的基本程序介绍[C]//2005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28-731.

[3] 梅云.感性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新思维[J].科技资讯,2008(9):217.

[4] 徐晓莉.基于感性工学的网络形象设计理念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5] 吴洁.设计艺术学[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6] 刘增.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7] 李立新.感性工学-门新学科的诞生[J].艺术生活,2006(3):71-73.

[8] 罗仕鉴,潘云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意向理论,技术与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7(3):8-13.

[9] 喻中华.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设计中可信赖感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策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的功能也愈来愈丰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游戏来消磨时间、放松身心,而手机游戏因其便携、受众广以及互动性[1]的特点更加受大众的欢迎。在手机游戏行业也出现了不少的巨头,如腾讯游戏以及网易游戏,这些开发商也开始逐渐重视用户体验的改善,行业内也开始重视关于界面设计的研究。但是在手机游戏的界面设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1)过分追求界面的华丽、繁复,有喧宾夺主的问题;(2)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的视觉交互方面未被重视;(3)手机游戏界面设计单一,缺乏创新性;(4)手机游戏引导方面做得不够;(5)机型适配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好;(6)PC端游戏移植至手机端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用户反馈的工作[2]。而格式塔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的视知觉系统的理论,其表示人的视觉系统能自动输入并构建结构,对形状、图形和物体等视觉元素进行整体组织。它的一些基础原理与法则在指导界面设计上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杨梅、李航的论文中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得出扁平化设计风格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3];在韩静华、牛菁的论文中通过不同的界面设计案例,分别分析了在界面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的接近性、相似性和闭合性3个原理[4]等。而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还处于空白阶段,所以本文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法则,阐述了其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1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1.1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即系统的完形、形状或结构[5]。也可称之为完形心理学,主要研究视觉及感觉领域[6],其强调知觉的整体性。人的视觉具有整体化、简化处理图形的倾向[7]。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格式塔理论明确提出,通过眼脑的共同作用,知觉形象不断进行组织、简化和统一,直到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一个好的格式塔应具有整体和谐的组织关系,并且给人简单明了的视觉效果[8]。

1.2格式塔心理学基本法则

1.2.1相似性法则相似性的法则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感知一组元素时,他倾向于将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的那些组合作为相关的。而这些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

1.2.2接近性法则接近性法则是说人们更加倾向于将距离较近的元素归在一起。例如,在界面上有两个相似的图形,它们的距离比较近,而离它们较远处存在另外一个图形,那么前两者的相关性就比它们和第三个图形的相关性更强。所以对相似性和接近心的判断始终是相对的[9]。

1.2.3连续性法则连续性法则以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提出的另外一个原则为依据,即大脑不倾向于选择直线运动中出现的突然或不同寻常的变化。换言之,大脑寻求尽可能流畅完整的直线。这个直线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画面中的直线,也可以指几个物体(图形)排列成的直线。大脑能把属于一条连续直线的物体和不属于这条直线的物体分离开来。

1.2.4封闭式法则封闭式法则是说人们的视觉系统会倾向于自动将敞开的图形闭合起来,从而使人们将其感知为完整的物体而不是分散的碎片。如果有一断弧线,即使它不为完整的圆,而是其一部分,人们的大脑也会感知到整个圆。

2手机游戏界面设计关键元素

在设计手机游戏的界面之前,需要了解手机游戏界面中存在什么元素、这些元素都会运用在哪、怎样运用以及如何运用,为此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查阅相关资料后对其进行了分析、整理以及归纳,最终确定了手机游戏界面当中设计关键元素有如下几点:

2.1图标元素

图标通常代表的是有意义的图形符号,其具有高度总结、快速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等特性。在手机游戏的界面设计中,图标被广泛地运用,它可以单独存在显示信息,但是因为它对信息进行高度的浓缩,而对于用户来说却是负担,所以它经常与文字进行配合使用。

2.2文字元素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文字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它也不是通篇存在的,有时它会与图标搭配使用,使用户对图标的含义有更加清晰地认识;有时它会单独使用来显示信息。

2.3色彩元素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视觉占据主导地位,而色彩在视觉中非常重要。在同一个界面中,色彩通常会是统一和谐的,色彩的改变通常是运用在差异化的处理上,比如一个界面中需要强调某一元素,则经常会改变其颜色,当然,一个界面不能出现太多色彩,不然会造成用户的负担,所以在使用色彩时需要慎重考虑。

2.4按钮元素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按钮经常是图标与文字的结合。而同一个按钮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可以点击,而另一种是不可点击。不同的按钮之间的颜色、图标或文字大小会有差异,当然,同一类型的按钮的风格一般是一致的。

2.5背景元素

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的背景作为极为关键的设计要素,能够直接影响手机游戏界面的整体风格走向[10],为此,背景不能盲目地选择,它需要与该手机游戏风格相匹配,而且需要与其他的元素相互融合。

3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策略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视觉在用户的体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不得不考虑的一大因素,根据视觉的特点进行界面的设计,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3.1对界面的元素进行筛选

在一个手机游戏界面中,会出现很多的功能或入口,特别是对于手机游戏的主界面,这个时候需要根据游戏的定位以及策划的内容将这些功能、入口进行重要性排序,对于需求程度较低的功能可以根据后期排版进行增加或减少。

3.2将元素进行分类

在筛选后,手机游戏的界面中通常还是会出现很多功能或入口,在这么多的功能中,需要将其分为几类,有些功能具有相似性,可以很轻易地将其辨别,但是有些功能却没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个时候可以参考该游戏的定位以及策划的内容,分析其重要性,进行合理的分配。3.3对类似元素进行统一处理在对手机游戏界面的元素进行分类之后,需要将同一类的元素其进行色彩、颜色、大小以及字体的相同处理,并且排布的方式需要进行处理,较常见的排布方式有横向排布和纵向排布,当然,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也可以进行有运动趋势的排布。

3.4将不同类别元素拉开距离

一般来说,分在一组的元素的距离较近,而不同的元素距离较远,这样视觉就能很好地自动将其进行分组。当然也可以将不同类别的元素的底部进行差异化处理,例如,底部的颜色、样式不同,这样也可以很好地将不同类别元素进行区分。

3.5对突出功能进行改变

在同一类的元素中,有时可能需要强调某一元素,这个时候可以改变其颜色或样式,通常颜色的改变有更大的吸引力,而颜色的突出也以红、黄等暖色为主,当然也要考虑背景颜色以及其他元素。

3.6巧用封闭式、连续性法则

在对细节的处理上,封闭式与连续性的原理可以很巧妙地帮助人们将一类元素进行组合,当然,在大的元素上也一样可以发挥其作用。

4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手机游戏界面设计案例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是如何被运用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之中的呢?本章通过分析4个优秀的手机游戏界面设计案例,来看看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法则是如何影响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的。

4.1基于接近性与封闭性的手机界面设计

去除《王者荣耀》主界面颜色以及对其中的按钮、图标以及文字进行简化后,如图1、图2所示,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接近性和相似性法则,可以将其简要的分为7个部分,分别为:顶部栏、好友栏、进行游戏栏、底部导航栏、右侧导航栏、公告栏以及聊天栏。在位置的编排上,重要的“进入游戏”相关按钮排布在了中间且较其他元素更大,最为醒目且方便点击;金币、钻石等信息放在了游戏栏顶端,处于视觉的起始位置,更加方便观看;然后将次要部分放置左右部分。对于同一部分,图标、按钮、颜色以及文字进行了相似的处理。让其内部更加统一,对于想要突出的地方,进行了颜色的差异化,例如,顶部栏想要突出“首充”,则对其加上了醒目的颜色。对于细节,例如,好友栏中,运用了格式塔中封闭式原理,使玩家在没有看到下面内容的情况下轻松地了解其可以向下拖动。

4.2基于接近性与连续性的手机界面设计

去除了《和平精英》主界面颜色以及进行处理后,如图3、4所示,很容易观察到以下7个部分:进入游戏入口、社交入口、公告功能、底部导航栏1、侧边导航栏、语言功能以及底部导航栏2。除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接近性、相似性法则之外,还运用了连续性法则,例如,“组队”与“好友”功能,它们的整体形状可以归为一个图形,又例如语音功能入口也是如此。不仅在较小的元素上可以使用这条法则,在较大的元素中,这条法则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在《星季》中,如图5、图6所示,底部的大圆尽管是没有封闭的,但是人们的视觉习惯将其作为一个整圆,这样也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该法则,简洁、直观地体现了该游戏其星星围绕星球转的游戏玩法。在《崩坏3》中,如图7、图8所示,第1、2个部分元素其内部的的形状、大小、颜色不仅高度一致,而且其内部的元素排列具有连续性,尽管不知道其里面的内容,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显然是一组的。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界面;普适计算;自然用户界面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117-02

一、什么是界面

界面的范围十分广阔,但凡人与对象相互接触即构成一个界面。它的定义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广义层面上它指的是一种信息处理关系发生的介质或者是一种操作的交互产生的介质。界面的定义,应该从现今人与机器的交互所形成的人机界面追溯到古代人与自然的交互所形成的界面。因此,界面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自然或者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讲的界面大多是狭义界面,即计算机系统中的人机界面。人机界面,又称人机接口、用户界面或者人机交互。它是指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媒介,人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接受来自机器的信息,经过脑的加工、决策,然后做出反应,实现人――机的信息传递。

二、界面的发展阶段

从文化的发展角度,我们可以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口传文化阶段、印刷文化阶段、机械电子文化阶段和信息文化阶段。界面在每个文化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口传文化阶段

自然社会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为了寻求生命和种族的延续。那时所谓的“界面”,其形式是多介质和全方位的,如:人的语言、手势等肢体语言。这些手段的应用确保信息能够顺畅的交流,但是这种界面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是“在场”的交流,大大降低了时效性。

(二)印刷文化阶段

随着文字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印刷术的发明,人类可以高效地复制信息。信息的传播媒介依赖于印刷物,使得“不在场”交流成为可能。同时,社会分工使得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社会上建立的一些行业确保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如:驿站。这种人与物的交互即产生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机界面”,这时的界面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跨越。

(三)机械电子文化阶段

几乎所有的领域在科学指引下的机械电子文化阶段都有了更深程度的发展。在充满技术、机械的社会中,如何实现人机交互,成为设计师研究的中心。由于空间的限制,机器操作者与设计者不会面对面交流,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大有改写设计者原本意图的倾向。因此我们认为:人机界面的设计,要实现产品设计者与使用者间的“在场”交流。

(四)信息文化阶段

如今,个人计算机已经普及应用,虚拟化的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生产、生活脱离了物质化的层面,进入了虚拟的信息网络空间。在信息载体方面,图形用户界面是当前用户界面的主流,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和图形工作站。多媒体技术引入了动画、音频、视频等动态媒体,特别是引入了音频媒体,从而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表现信息的形式,提高了用户接受信息的效率。

由此可见,信息文化阶段的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媒介,不再只是人作为主体单方面的输入和输出,人类语言、肢体动作等自然沟通方式已经应用到计算机技术中。此时的界面,正向触觉、视觉、味觉等多感官、多维度、智能化的自然界面发展。

三、普适计算环境下的界面

(一)普适计算思想

普适计算思想最早为Mark Weiser于1991年在Scientific American发表的“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一文中提出,他认为人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完成任务上,计算机不应分散人们的精力,它应该嵌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中。它的目标是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与任何信息进行交互。普适计算的理念一经推出,即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了科技界的研究热潮,尽管我们距离未来的目标――“计算机的不可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在逐渐缩短这一理想到现实的距离。

普适计算环境中的界面是消失了的界面,计算机能够通过智能分析了解人们所要表达的意图,并根据人们的语言和行为,帮人们完成各项任务。

(二)自然用户界面的提出

在普适计算理论的指引下,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被重新思考和定位。伴随计算技术的革新,网络时代的发展以及多通道技术地不断创新,自然用户界面作为人机界面新的发展趋势被提出。

比尔•盖茨在一次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曾预言说,未来五年人机交互的状况将有很大改变,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将会在未来逐步被更为自然、更具直觉性的科技手段所代替,像触摸式、视觉型以及声控界面都将会被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即被盖茨称为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全新体验的自然用户界面。现今主流的操作系统是间接的、非自然状态的交互模式,这类模式虽然高效,但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交流的需要。而盖茨所讲的自然用户界面是直接的、自然状态的交互模式。自然用户界面,代表了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设计思想,是科技人性化的体现。目前市场上苹果公司的I Phone手机(图1)、I pad平板电脑以及任天堂的W ii游戏机(图2)等都处于热销状态,这也证明了自然用户界面已经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

四、自然用户界面的特点

在信息文化阶段,在普适计算环境下,自然用户界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感官、多维度、智能化这几个方面。

(一)多感官

表情、语言、动作是人类最基本的沟通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是人类用以沟通的多种感官系统。普适计算环境下,硬件界面设备的创新是多感官界面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图像识别技术被应用到很多的多媒体交互艺术作品当中,投影、大屏幕等媒介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用户在融入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获得真实的参与感。图像识别技术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中,计算机能辨认主人的面容,也能根据人类的肢体动作做出一定的反应。另外,触摸屏作为颇受欢迎人机交互设备,在I pad以及笔记本电脑上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如今,触摸屏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多点触摸”。

总之,多感官通道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够使人们更具参与感、认同感与真实感,产品能够在各种感官上刺激用户,以实现打动用户的目的。多感官即是自然用户界面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多维度

通过维度观念看人机交互界面发展,整个过程就是维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一维形态阶段,输出方面指的是早期单一排列的字符信息,输入的设备就只有键盘。二维形态阶段,输出方面是指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允许能够在屏幕上运用图形、色彩、动画等二维平面形态进行展现信息内容,另一方面是指现在所使用的鼠标只输出二维数据。

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三维形态的发展阶段,这其中主要指计算机系统中三维图形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但是,目前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局限,三维图形的计算结果主要还是通过只有二维显示能力的显示器呈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很多场馆已经引入三维全息影像,如印度馆、台北案例馆等。这些影像就像是现实的物体,人们可以从正面、侧面、后面等所有视角去观看它,无论哪个角度都能看到立体的影像。

(三)智能化

人工智能也是自然用户界面发展的一个趋势。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理解智能的实质,并制造出一种能够独立思考,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自主判断的智能机器。人机交互过程对于计算机来说就是一个接受指令,进行运算,最后输出结果的过程。但目前来看,计算机基本仅处于数学逻辑运算阶段,对于意识、情感等生物性的活动还不能做出判断和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逐步强大,它所能做的逻辑运算也会越来越复杂。无论如何,计算机会越来越像生物,智能化会使计算机对外部条件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判断和交流。从设计角度讲,自然用户界面的目标不是对高科技的片面追求,而是普适应用态度决定一切,人们要有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和使用科技,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人,而不是技术。自然界面的设计,应该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发掘和发展各类应用系统。从技术角度讲,自然界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必须以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的平台为基础。新技术正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必然会对下一代的用户界面产生影响。新技术为多感官、多维度、智能化的自然界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这也为设计师和从事数码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手段。

界面的发展经历了改变自我,又寻找真我的过程,是一种自然形态的回归。身心和谐的体验是自然用户界面追求的境界,自然用户界面的实现需要借助艺术与科学的合力,艺术设计应发挥对科技的引导作用,使人们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和谐美满。

参考文献:

[1] 关琰.普适计算与自然界面设计[J].装饰,2009(5).

[2] 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潘永亮.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的自然化趋势[J].装饰,2008(6).

[4] 赵超.界面设计―从人机关系走向人际关系[J].设计论坛,2002(4).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扁平化;界面设计;美学思想界面设计的形式可以根据学习对象的年龄、专业等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不同。但是不论界面的设计形式如何变化,界面设计标准和界面中的对话设计形式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统一。[1]什么是扁平化的界面设计?在实际当中,“扁平化设计”一词所指的是抛弃那些已经流行多年的渐变、阴影、高光等拟真视觉效果,从而打造出一种看上去更“平”的界面。

1界面设计美学思想的标准

在任务实际完成后,就需要选择界面设计的形式。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决策的过程,必须在系统任务和软硬件的约束之下,使界面设计形式符合学习者的特点。许多不同类型的界面设计形式已在人机界面中得到应用,它们的质量与功用也各不相同。界面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各种界面形式的特点。大多数界面使用一种以上的设计形式,每一种形式满足一组任务的要求。设计的复杂程度要合适,以便支持所有的学习者。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与生俱有的。显然没有人愿意丑化自己的程序,也没有用户嗜好丑陋的界面。软件开发者要设计美,用户要享受美,所以界面的美是开发者与用户的共同需求。界面美的概念很抽象,以致让人无法说清楚什么是界面的美。但它同时又很现实,以致人人都可以去欣赏和感受界面美,并且挑剔美中之不足。美学不是一种量化的学问,如果因此而轻视美学指导,必将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光依赖程序员个人的经验与感觉。由于程序员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如何使计算机完成工作,而不是人如何工作,因此仅靠程序员主观想象设计而成的界面往往得不到大众用户的认可。美的界面能消除用户由感觉引起的乏味、紧张和疲劳(情绪低落),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为发挥用户技能和为用户完成任务做出贡献。从人机界面发展历史与趋势上可以看出人们对界面美的需求,以及美在界面设计中的导向作用。界面设计已经经历了两个界限分明的时代。第一代是以文本为基础的简单交互,如常见的命令行,字符菜单等。由于第一代界面考虑人的因素太少,用户兴趣不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直接操纵的界面。[2]它大量使用图形、语音和其他交互媒介,充分地考虑了人对美的需求。直接操纵的界面使用视听、触摸等技术,让人可以凭借生活常识、经历和推理来操纵软件,愉快地完成任务。更高层次的界面甚至模拟了人的生活空间,如虚拟现实环境。

2扁平化界面设计的美学思想

最近流行的扁平化设计也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则,营造出显示中的“平”场景,拉开了用户和应用程序的距离,让用户在抛弃现实中的感受。图符是一种类似显示菜单那样在显示器上表示不同功能的图像,如Windows视窗界面上的图符。学习者若要选择某一功能,只要用鼠标等指示装置把光标指向图符即可。如果图符设计得非常逼真,它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对有经验和无经验的学习者,其学习和操作时间都会大大减少。图符也可说是一种超越语言障碍的国际对话语言。由于对图符的解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图符必须配有一定的文字说明。图符通过拟物化来产生意义,这对某些对象很容易实现,但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却很难表达。若图符所表示的对象是惟一的或无异义的,它的作用就很大。但是当用图符表示几个类似的项目时,界面设计者要设计可区别且有意义的图形就不太容易。iOS设备例如iPhone的首屏的UI设计很好地处理了应用程序和背景的关系。突出了应用程序,而且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在UI界面设计中,图形背景的关系非常重要,避免UI界面没有主次。[3]尽管界面的美并没有增加软件的功能与性能,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用户使用界面时,除了直接的感官美感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美感是间接的,它们存在于人们的使用体验中,例如方便、实用等。与图形用户界面相比,命令行是最原始的界面,它难记又难看。但对于熟练的用户而言,他们乐于使用命令行以获得高效率。命令行因具有高效率而赢得了专业人士的喜爱,早期的UNIX系统就是彻头彻尾的命令系统。可以说,一切有利于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因素都具有广义美。从实质上讲,众多才艺、技能和感觉联合构成用户看到的实际内容;在观念上,用户界面反映了这些部分的总和而非这些部分本身。若多媒体产品意味着展示或传达许多不同的思想,那么用户界面就是使用所有这些思想的中心点。若多媒体产品传达或展示仅仅一种思想,界面须使开发中的所有元素为这一个目标服务。按照Minsky的全方位观点,成功的界面设计不仅仅依赖于图片或声音,还依赖于比图片和声音更精细的元素。对于不同的开发商和产品来说理想的界面有着多种不同的意义,换言之,惟一的理想界面并不存在。可是为了最终用户,你必须做出最佳选择,因为这种选择在用户从视觉和感知方面接触多媒体时起着重要作用。[4]用户界面是内容对与其交互者产生最初和持续印象的地方,它包括整个产品的视觉和感觉效果,更进一步,包括对开发设计者的视觉和感觉。用户界面是如此重要,它能决定一个游戏是有趣还是乏味,也可以决定一个参考资料性多媒体产品是有用还是无用。产品内容充实但界面无吸引力或笨拙仍是一种失败:反之,一个令人注目的界面能使很普通的内容看起来比它实际上更有吸引力。[5]从扁平化的视觉效果上看,扁平化正是与拟物化的形式是相反的一种风格,平面和立体的功能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不同的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有不同的理念和思想,通过交互操作和体验,可以让用户真正实现界面的美学,并达到一种非常有效的设计思想,通过扁平化的设计思想能够让用户所运用的界面实行简洁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在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3D界面的开发与利用对扁平化设计也是一种冲击,这种界面设计是否会迎合一些用户的需求,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但这种设计思想有一定的理念。[6]

3结论

真正丰富多彩的是用户和多媒体本身(即计算机)带到工作台来的期望度。这些期望构成了用户和机器会话的每一个方面,可以将机器称作硬件和软件的统一体。当然,机器,如个人计算机,其内存有限,只能有这么多的预置程序。这些预置程序可能非常简单而且毫不宽容;每一个多媒体产品都有最低的硬件要求,这可以很好地说明人的期望是受限制的并且要视机器而定。参考文献:

[1] 马娜娜.简洁而不乏味――浅谈扁平化界面设计[J].大众文艺,2013(16):137138.

[2] 韩晓墨.继承与发展并重――论扁平化设计的席卷[J].现代装饰(理论),2013(07):90.

[3] 张芸.扁平化设计在网页上应用的优势[J].艺术科技,2013(06):229.

[4] 宋方,金锦虹,逯新辉.析“扁平化”手机界面设计[J].包装工程,2012(14):6063.

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手机;界面;符号

手机界面就是人和手机的交互面,是传达信息的媒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硬件界面,主要包括手机外形、材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相关的零部件;另一部分是软件界面,主要包括图形、文字、界面布局与菜单结构等。手机操作功能的实现、文化精神功能的传达都寄托于手机界面各种符号合理组合。手机界面符号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组合是决定人们对手机满意度的关键角色。本文将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用学、语义学和语构学三方面来研究手机界面的设计的表达问题。

一、手机界面符号的构成

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作为符号的载体,分为硬件界面和软件界面。产品通过其硬件界面的造型元素,如形态、色彩、材质和软件界面的图形、文字等来传达产品的操作功能与美学功能。产品的设计符号作为一种表征符号,具有认知和传达产品语义的双重功能,与艺术语言一样是一种非语言符号。手机要成功地向使用者传达手机的基本信息和文化价值,我们可以把手机界面设计符号看作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手机设计符号的能指,另一部分是手机设计符号的所指。“能指”是指符号客观存在的载体,是符号的可表现面;所指是与用户认知与理解相关的抽象层面,是符号所表达的内容。所以“能指”和“所指”共同组成了手机界面设计符号的双面体。手机界面的这些符号存在通过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触觉、视觉被使用者所接收和感知并形成一系列对应的反馈。设计师通过这些符号来完成设计表达,从而实现手机的可用性、易用性、与文化性。手机界面设计符号的“所指”内容就是指手机界面的文化价值。一方面是手机的操作性指示,另一方面是手机界面的文化象征指示。因此在手机界面符号的设计中,一定要突出它的使用语义,以方便操作,另外要使它的象征语义明确,使手机的文化主题鲜明。

二、手机界面设计符号的传达

产品的功能、价值以及产品的质量都是通过设计与制造来实现的,其中设计是它们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设计担任着刺激和引导消费的责任,同时消费者的诉求是也设计者进行设计的根据。产品设计要顺利完成信息传达,就要求设计师和消费者处在一个共同都能理解的符号信息状态下。符号要完成一次信息传达,通常要具备六个要素,即发信人、收信人、符号、编码规则、信文和信道。设计师通过对手机界面符号元素的设计向手机使用者传达信息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手机界面设计符号的传达过程也需具备这六个要素。下表为个传达要素的所指和角色:

三、手机界面符号的编码规则

手机界面符号是手机使用功能与语义传达的载体与媒介,那么这些功能是怎么实现,语义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才能实现有效传达呢?这就依托我们手机界面符号的编码规则。

第一,外延功能的语义规则。这里所说的外延功能的语义规则就是手机的实用功能规则。是关于各组成部件的形式与其功能间的组合关系的一种规则,这种形式关系仅仅是要满足是被视觉认知,还要被基于视觉为主的综合感觉认知才能与功能实现有效结合。手机界面由多种元素符号构成,包括手机外形、材质、色彩、输入输出设备、图标、文字等,这些部件的形式要与这种被认知的关系相匹配,即认知和识别,能清晰反映操作指示。

第二,内涵功能的语义规则。这种内涵性质的符号意义主要是指产品符号的象征价值,这中象征价值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传统的习俗认知,另一方面来源于使用者在自己生活过程中的培养。这种基于传统习俗认知的象征语义的表达是相对稳定的。然而基于用户生活形成的语义认知则是多变的,要根据不同使用者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去表达。

第三,基于工艺与成本的可实现性规则。材料功能与语义的表达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和工艺来实现。不同的材料与工艺在加工难度上是不一样的,其成本也有高低之分,基于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设计,要考虑它工艺的难度与成本的高低,本着同一等级效果的表达以最省钱的材料和最简单的工艺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田维飞.基于符号学的儿童餐具造型设计研究[D].2011.6.3

[2]李进.儿童手机的人机界面设计研究[D].2011.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