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以“形”塑乐,让欣赏鲜活灵动。好的音乐作品,必定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音乐形象。民族音乐表达的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的人文特点、情感。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幼儿天生好动,抓住这个特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民间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所塑造的形象。例如:民乐《鸭子拌嘴》它以对鲜明的生活和自然节奏的模拟,奏出了旋律,敲出了情节,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一群蹒跚而来的鸭子———时而引颈高歌,高声喧哗,时而窃窃私语,最后摇摆而去的生动场景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音乐塑造了一群活泼、憨态可掬的鸭子形象,符合小朋友活泼好动、爱模仿的特点。通过模仿鸭子摇摆走路、游水嬉戏孩子们俨然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在大自然中欢快的畅游,用肢体语言形象的表达了对这首民乐美的感受、理解。再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划龙舟》时,幼儿用不同速度的划浆动作来表现乐曲中所表达的划龙舟的快慢,同时通过增减划浆动作的人数来表现乐曲中单人与多人划龙舟的不同,从而感悟音乐的节奏美与乐段结构的特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对音乐创造能力。

二、解放幼儿的头脑,激发幼儿音乐审美情感

以“情”表乐,让欣赏真实自然。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必然是真情的流露。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陶行知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民族音乐旋律动听、节奏鲜明、感彩丰富易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激励幼儿用生动的表情,饱含情感语言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在欣赏江南丝竹乐《春绿江南》中,通过模仿春雨中婀娜多姿的柳树,阳光下千姿百态的花朵、春风中翩然起舞的蝴蝶、春光中划过天空的飞鸟将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幼儿对春天来临的期盼、欣喜之情跃然脸上,对春光无限好的赞美之意尽在无声的动作表演中。蒙古小调《森吉德玛》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的性格。全曲分为两段,第一段用慢板表现了蒙古草原宁静,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第二段再现了放牧归来,万马奔腾、载歌载舞的景象。结合图片仔细聆听,孩子们用舒缓、伸展的动作展现蓝天、白云、绿草、小花;用热烈、奔放的动作表现马儿的快跑、牧民放马归来是的喜悦。孩子在民乐活动中的脸部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都是对音乐的感悟,真实情感的流露。

三、解放幼儿的嘴巴,提高幼儿自我表达的能力

以“声”绘乐,让欣赏丰富多彩。一个受人喜爱的音乐作品必然动听悦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由民族乐器演奏的,幼儿使用的演奏乐器中有部分属于民间打击乐器,如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使用这些适合幼儿的民族乐器来配合民族音乐演奏,不但符合乐曲的性质,也易于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美感。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喜洋洋》时,我先让幼儿采用了打击乐常用的声势练习,让幼儿用嘴巴发出的响声模仿不同的民间打击乐器,然后再选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打击乐器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乐器跟着音乐一起演奏,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操作打击乐也可以表达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地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如在欣赏广东民歌《采茶扑蝶》音乐活动中,幼儿想象一边采茶一边扑蝶的情境,幼儿自由的选择适合的乐器轻声演奏扑蝶的情景,再选择另一种乐器表现采茶时欢乐的情景。

四、解放幼儿的欣赏空间,让民乐欣赏丰富多彩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参与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超过80%的单位都配有DVD播放机、音箱等基本音乐播放设备;有超过一半的幼儿园配有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同时配有钢琴或电钢琴等大件乐器以及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施。而调查显示,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83.3%的幼儿园连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都不能提供,更谈不上乐器和设备了。音乐教材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没有音乐教材,大部分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虽然有75.3%的幼儿园开设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游戏课、音乐美术课、音乐舞蹈课等交叉课程,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在课上大多会选择让幼儿欣赏乐曲、做与音乐内容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游戏活动,极少会选取教授京剧、黄梅戏等古典艺术进行教授。

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前儿童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所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有95.3%的幼儿园能够保证至少一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其中有84.7%的幼儿园会组织孩子做韵律操。在文艺活动中,62.4%的幼儿园能保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单独表演的机会,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需求与喜爱。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程的幼儿园中,也有66.7%会组织文艺汇演,并教授幼儿简单的集体韵律操。可见,即使是在农村,在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是有一个基本认识的。

三、师资力量配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建园规模多在百人左右),有近70%的幼儿园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多为兼职;个别有两名音乐教师或配备专职音乐教师的幼儿园,规模基本上都超过100人。通过访谈得知,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学前音乐教师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她们基本上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经验,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92.9%的教师认为音乐对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性格养成有帮助,但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师资能力教授儿童简谱或五线谱等读谱知识以及时值、节奏、节拍等简单的乐理知识。只有38.8%的教师系统地学习过音乐教法。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大部分都认为有必要增开音乐课来满足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与需求。

这些幼儿园中,只有40%左右的教师听说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相对突出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艺术能力作为一种特殊才能,虽然在每个孩子身上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但他们在学前时期可塑性很强。对孩子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农村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主要以培养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节奏感、律动感和感知记忆等特殊能力为主。面对相关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相关研究者应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吉林省农村学前教学现状的教学模式,尝试农村学前音乐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样也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资源拓宽实践平台,为实现高校人才和农村缺口的有效结合提供帮助。

四、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动,让幼儿跟着音乐舞动,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是天籁的声音,更是生命的律动,韵律活动是幼儿园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韵律活动时,乐曲、动作和歌词的选取,都要遵循以生活化为主,掌握好适宜性。年龄较小的幼儿一般选择旋律优美、轻松、欢快的音乐,并且音乐章节短一些的,重复性较强的音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民间音乐,风格差异大一些的音乐等都可以。当然,在组织这类韵律活动的时候,很多教师主要是通过示范的形式来组织幼儿学习的,这样的方式耗时长,幼儿的自主性差,容易造成幼儿思维的局限,过度模仿,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这一时期的幼儿应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丰富的时段,如果一味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育形式的话,会给幼儿造成思维模式的僵化,孩子的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策略,充分还给幼儿自主探索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我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尝试,在体验中领悟,将更多的自由放飞给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和理解,去放飞想象的羽翼,去创造美表现美。如《摆手舞》的教学中,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感受土家人的舞蹈动作与我们生活中哪些是相象的,从而,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想象出舞蹈动作,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和身体感觉来表现土家族的小朋友生活中能做的事情,如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洗衣服、凉衣服、擦桌子、浇花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脸、梳头发、穿衣服等;幼儿园的各种体育锻炼:打气、拍球、投篮、跳绳等。孩子们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的伴奏下都能把自己平时生活中做过的一些事情变成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展现,没有模仿,没有约束,大胆想象和创造。

二、动静结合,充分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素养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幼儿主动求知的欲望。只有在幼儿要学的基础上,教师的授予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前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都忽略了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只是一味的关注静的一方面,不断的给幼儿灌输理论知识或者在想象中理解。而不是给予他们充分自主的探索平台,过度的对他们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要充分的激发幼儿的表现欲,让他们在创编中探索、尝试,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充分的动起来,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激发了。如我在《摆手舞》的教学中,活动一开始,我首先复习已学习过的“锣鼓经”和单摆,带领幼儿边念“锣鼓经”边做单摆进入活动场地,也是为将要学习的摆手舞作铺垫。各个民族都有本民族建筑、生活习俗和舞蹈,如:傣族的泼水节;佤族的新米节;拉祜族的葫芦节,人们都会载歌载舞来庆祝。因此,利用白板课件通过出示土家族的摆手堂,引导幼儿了解摆手堂是土家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整个山寨的人都喜欢围在摆手堂的面前跳起欢快的摆手舞。之后,直接进入主题,在我完整示范摆手舞过后,请孩子们模仿看到的摆手舞动作,并到中间来做给大家看看,引导下面的孩子仔细观察和发现,自主的去学习摆手舞中的四个基本动作:单摆、双摆、跳摆、拜摆。以幼儿为主体,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主学习和展示的舞台。当然,活动中,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摆手舞的兴趣,当一个幼儿在前面示范时,下面的孩子也都跟着手舞足蹈,跃跃欲试,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特别想快点加入到舞蹈中去的迫切心情。在学跳集体舞时孩子们最活跃,利用“锣鼓经”跟动作的配合来练习基本动作,一改常态的教师喊节奏、幼儿做动作的教学手段,以富有土家族特色的“锣鼓经”作为节奏练习,并鼓励幼儿边念边做动作,使活动更具有土家族的韵味,也为活动增添了一丝情趣,不会显得那么教条。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音乐节奏感也随之提高,音乐素养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当然,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不能局限于30分钟课堂上,而要渗透到每日活动中,将幼儿生活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以音乐为主题布置教室和主题墙,营造一种积极的艺术气息,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陶冶性格和情操。晨间幼儿每天来园就能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熟悉而优美,他们不再感到疲劳和彷徨,静静的在校园中享受一天的美好学习时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去音乐区,随着音乐唱歌跳舞,与同伴合作,一起游戏、舞蹈,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每个月学校也可以开展小舞台表演,每个班编排一到两个节目去小舞台上展示,使幼儿的表演欲望得到充分的展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张冰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技能 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声乐技能课是学生走上幼教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主导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教。然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大多是以教授声乐唱法和技能为主,与音乐教法课程脱节。因此,如何将声乐技能课融会贯通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单纯的技能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幼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相应的声乐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为专业声乐技能知识,缺乏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理论知识,练声歌曲缺乏儿童歌曲,导致幼师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歌曲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幼儿园音乐课实际教学岗位。

2.声乐技能课教师缺乏音乐教法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师对音乐教法课程掌握层次相对薄弱,教学上仅限于发声方法和技能训练,缺乏声乐教学组织方面的引导,难以实现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切合。很多学校尚未开设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是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法课程分开教授,技能实践和幼儿园教学没有融合在一起,难以实现“学以致用”。

3.实践技能基础经验欠缺

如何将学到的声乐知识转化成幼儿声乐教学的材料,是从事幼师工作的基础和着重点。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声乐基础相对较差,对音乐教法课程没有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考试评价方法,声乐考试仅注重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却忽略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养。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是一个师范课程,师范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师范性,而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实现其师范性的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声乐课程,最终都将作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见无论你的声乐技能达到了多少级别的水平,要想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要科学系统的学习相应的音乐教学法课程。

通过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策略

从当前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角度,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幼师教学性人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声乐技能课程与教法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实用性为基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策略探讨:

1.转变单一的声乐技能专业教学模式,重建具有幼师特色的声乐教法综合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授声乐课,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并教授声乐活动课。幼师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声乐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声乐技能用音乐教学法展示给幼儿,用科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法引导幼儿完成音乐上的感知。

转变目前的声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法课的单独授课的陈旧课程体系。在声乐技能课中贯穿音乐教法的知识,让学生边学边教,在音乐教法课中以技能教学课为示例,使学生在声乐教学实例中理解音教法专业知识。

2.促进声乐技能教师与音教法教师的学科交流与切磋,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声乐技能课教师与音教法理论课教师在各自专业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加强技能课与理论课教师间的知识融合,能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前的技能课教师多数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师范院校,在声乐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加强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和创新。

3.鼓励一线教师创编声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实际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不但要突出声乐专业知识,更要侧重如何设计声乐教学,我们当前使用的声乐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声乐技能方面知识,缺乏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陈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的行家和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际编写声乐校本教材,从幼儿园对幼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立足本校幼师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声乐专业技能课与教法理论课程的交错融合,使学生在声乐技能课中通过课堂声乐教学理解巩固所学的声乐技能知识,促进幼儿园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评价体系。

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大多沿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考试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声乐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学生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声乐教学实际。改革当前的声乐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小组模拟幼儿园声乐授课,通过对声乐教学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查缺补漏。同时,声乐考试评价融合音教法课程应用,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提高。

5.在幼儿园声乐见习、实习中激发学生对声乐技能与音乐教学法的整合意识。

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能力是检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尺度,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过声乐教学见习和实习技法,激发学生对技能与理论整合必要性的观念。

通过幼儿园教育声乐见习,观摩幼儿优秀教师教学课堂,用写总结的形式启发学生意识到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要学会把声乐专业技能知识通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整合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的整合。

五、总结

声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 要摒弃落后的不适应幼儿园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法课。本文从幼儿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出发,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阳. 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策略[J]. 艺术教育, 2013,(4):6.

[3]于洋. 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众文艺, 2011,(2):3.

[4]刘铁男. 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误区与完善策略[J]. 时代教育, 2012,(2):5.

[5]黄虹.引入音乐概念学习,建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模式[J]. 中国音乐教育, 2000,(8):10.

[6]刘效东.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J]. 兰州学刊, 2000,(1):50.

[7]刘效东. 尊重游戏活动规律是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前提[J]. 兰州学刊, 2000,(6):52.

[8]沈雯. 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 学前教育, 2009, (11):2.

[9]丛立新. 课程改革与课程微观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2000,(7):60.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3-0015-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1〕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身体、语言、个性、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作用。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并不像城市幼儿园那么有质量。那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是否有适宜的对策?带着这些疑问,研究者选择一所农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者运用目的性取样方法,选择一所农村幼儿园――安徽省怀宁县Y幼儿园为研究对象。Y幼儿园是该县一所公办镇中心幼儿园,已独立办园20余年。在对该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观察的基础上,研究者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选择该园小、中、大班各1名教师,观察记录了他们组织的24个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并对3名组织活动的教师和1名园长、1名教研主任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多认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教师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质量。研究者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对3名教师进行了访谈。

A:“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乐感。学习音乐舞蹈能使孩子性格开朗,有利于其融入集体。”

B:“带来美的熏陶,还能促进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增强节奏感。另外,舞蹈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C:“增强对美的感知,好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孩子可以从律动舞蹈活动中学会协调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交往能力。”

访谈表明,Y幼儿园虽然地处农村,但是教师们大多能够正确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如A教师认同音乐教育对幼儿兴趣培养、社会性发展的价值,B教师和C教师强调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等。

(二)能保证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从Y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看,每个班基本能够保证每周开展两次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约占集体教学活动总量的20%,与语言、科学等集体教学活动的次数相同。可以看出,Y幼儿园不仅在观念上认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而且在实践中能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存在若干问题

1.教学目标有待调整

教学目标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2〕从观察和访谈结果看,Y幼儿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音乐学科自身知识特点的关注不多。

教学目标三维结构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宜考虑这三个维度,并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观察发现,Y幼儿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大多不完整。从以下案例看,目标1和目标2均属于技能目标,目标3属于情感目标,均缺乏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注。教学目标结构不完整,会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片面现象。

案例一:大班歌唱活动“山谷回音”(B教师组织)

教学目标:

1.幼儿知道如何唱回声,知道回声的特点,会轻声唱。

2.学会唱这首歌。

3.幼儿能懂得保护环境。

案例二:小班歌唱活印翱磁笥选保C教师组织)

教学目标:

1.幼儿掌握节奏型××××|×××-。

2.幼儿会唱这首歌。

3.幼儿喜欢和同伴交往。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然而,案例一的教师使用的是模糊的表达方式,如“幼儿知道……”“(幼儿)学会……”“懂得……”等,这样的表述不利于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2.活动类型有待丰富

Y幼儿园虽地处农村,但访谈发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选择还是比较多样的。主要有三条选择途径。一是教师自建“资源库”。幼儿园教师通常都会自建“资源库”,里面有多年积累下来的较为经典的、自己擅长的歌曲等资源,方便从中选择教学内容。二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幼儿经常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接触到新事物。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有意识考虑幼儿正在关注的动画片之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三是地方艺术资源。A教师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我们这里是黄梅戏之乡。这些地方艺术资源我们都可以选择拿来用。”然而,研究者发现,虽然教学内容选择途径多样,但Y幼儿园教师大多倾向于组织歌唱活动,活动类型还有待丰富。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打击乐和音乐欣赏四种类型。在Y幼儿园,歌唱活动就占音乐集体教学活动总数的一半以上。许多班级几乎从不开展打击乐活动和韵律活动。

3.师幼互动质量有待提高

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和对活动的观察,研究者发现,Y幼儿园教师组织的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基本遵循律动――导入――新内容学习――表演/游戏――结束的流程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质量又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研究者运用《教师与儿童互动质量评价表》,〔4〕对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分析。以C教师组织的小班歌唱活动“小鱼游”为例。整场活动中,C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大多是教师对幼儿作讲解和指导,给予幼儿的反馈均为重复幼儿的回答,对幼儿的评价大多为“说得真好”“某某唱得好”“这一遍唱得好”之类。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内容失之笼统,方式较为单一。“这是什么动物?”“看看鱼在哪里?”“鱼在水里干什么?”类似的封闭式问题对小班幼儿难度也不大,很难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缺少多主体参与

《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5〕然而,Y幼儿园的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评价基本以教师为主,缺少家长、幼儿等多主体的参与。

三、讨论与建议

(一)教师要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从上述有关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看,农村幼儿园教师更需要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园内讨论学习

农村幼儿园教师一般外出培训机会较少。访谈表明,Y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甚少,园长也没有足够的自派送教师外出学习,再加上幼儿园师资紧缺,更限制了教师的外出学习。因此,园内教师互相学习应是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建议幼儿园多组织教师的交流学习活动,以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质量的目的。

2.重视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与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6〕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应重视自我反思,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1.成立音乐教研组,重视对教研工作的评价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农村幼儿园可以考虑成立音乐教研组,以通过集体研究解决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园内教研活动切忌流于形式,应该有评价、有反思、有改进,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2.争取园外力量的支持

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纲要》指出,“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还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7〕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来自当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与幼儿家庭和社区联系密切。在音乐教育方面,可考虑从“引进来”“走出去”两方面,争取园外力量的支持。

所谓“引进来”,一方面是指可引进家L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就像Y幼儿园,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等。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家长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是指可以考虑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引进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Y幼儿园地处“黄梅戏之乡”。教师可有意识地引进黄梅戏资源,以此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并借此吸引热爱黄梅戏的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Y幼儿园正是这样做的。

所谓“走出去”,即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展示幼儿园的活动成果,以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例如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可到当地村民经常聚会的广场等地方去展示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村民关注和支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5〕〔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4〕李朝辉,王志彦,谢翌.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34.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而言,要想做好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就要从乐感培养做起。结合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以及幼儿的特点及音乐基础,只有积极做好乐感培养,才能保证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基于这一认识,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从多听、多看、多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及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切实保证幼儿园音乐教育在乐感培养中取得积极效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提供有力的手段支持,保证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整体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乐感的培养应做到多听、多看、多思考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乐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在日常音乐教育中注重音乐的熏陶和音乐氛围的构建,才能保证幼儿园音乐教育在乐感培养上取得积极效果。结合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多听”。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只有让幼儿多听音乐、并在幼儿园中形成良好的音乐氛围,才能使幼儿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为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音乐教育能够得到正常开展。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觉感觉要求较高,只有重视听觉的训练和培养,并在幼儿园教学中积极增加音乐播放时间,才能达到训练幼儿听觉的目的。从当前幼儿的听觉发育来看,在幼儿成长时期灌输正确音乐思想和音乐理念,并做好基础音乐知识的培养和训练,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幼儿园音乐教育要想做好乐感培养,就要对听觉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音乐教育需要,做到在音乐氛围中多听音乐。

2、“多看”。

看DVD中的名家的表演。通过看歌唱家、歌剧演唱家的表演,积极的感受他们的唱和演,可以提高自己的歌唱感觉和歌唱意识。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观看音乐视频的方式,将音乐的音与图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直观的印象,保证音乐教育能够在幼儿头脑中加深印象,提高音乐教育效果。

考虑到幼儿园音乐教育时间相对充裕,不但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播放音乐视频等音乐教育资料,同时也可以在休息时间播放轻音乐及适合幼儿观看的音乐视频,实现音乐氛围构建的同时,保证幼儿观看音乐视频的时间足够长,使幼儿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大程度的提高音乐教育的效果,使音乐教育能够在整体质量和水平上都有提升。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乐感培养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播放音乐视频,是提高乐感培养效果的重要措施。

3、“多思考”。

就是要做有心人。平时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有条件时不忘多听、多看、多记录自己的感受。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的因素,可以在音乐课堂和幼儿园休息时间播放音乐及音乐视频,形成对幼儿音乐乐感的培养,使幼儿的音乐乐感培养能够有良好的音乐氛围作为保证。

结合当前幼儿教育实际,培养幼儿乐感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过程。对于当前幼儿教育而言,全面发展使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想保证幼儿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在音乐能力、思考能力和乐感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就要将多思考作为培养幼儿乐感的重要手段。所谓多思考,就是让幼儿在听取音乐和观看音乐视频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对音乐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对乐感有所感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音乐教育取得实效,满足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乐感的培养应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最终环节,是乐感的核心。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所有的音乐都是为情感服务的,是情感的流露,是情感的艺术化表达,是乐者的倾诉。欣赏者、演奏者或演唱者把自己完全溶人音乐之中,去感觉、去体验、去分享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确实为音乐所感动,才是真正找到了乐感。比如说,我们听到一首悲伤的曲子会不由自主的泪流满面,听到一首激昂的曲子会热血沸腾,这就是真正的乐感,也是音乐作者的真正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循循善诱,在学生掌握音高、节奏、旋律的前提下,再多介绍一下音乐的背景、作者的境遇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引发“共鸣”。

从这一点来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乐感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工作,而是需要与其他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的,其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对满足乐感培养需要,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觉,加深音乐的感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乐感培养,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并做好情感体验的准备工作,使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乐感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提升乐感培养效果,满足乐感培养需要提供有力支持。

结合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在幼儿乐感培养中,可以积极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内容。奥尔夫音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調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并在活动中引导和建立相应的人性本质,例如爱心互助,在音乐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在音乐活动中,把孩子分成若干组,让他们通过团结协助来完成活动内容。

大班的音乐游戏活动《伦敦桥》,在活动中需要孩子分组来扮演伦敦桥和轮船。当伦敦桥(由两个两个孩子面对面拉手表示桥面合并放行,两人的手向上举的时候表示给桥下的轮船通行)的桥梁拉起来的时候,桥下的轮船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两组的孩子相互配合,才能使得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个音乐游戏需要孩子间唱停到某一个乐句的时候才能让轮船通行,这不仅仅是需要桥梁和轮船间的默契配合,桥梁和桥梁间的相互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乐感培养中,应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作为主要的教学措施,并在情感体验中,积极选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内容,同时在乐感培养中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得到有效的指导,最大程度的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水平和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乐感培养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情感引导和情感教育过程。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幼儿园音乐教育才能把握教学原则,进而提高乐感培养效果,满足音乐教育需要。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乐感的培养应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就是要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而言,乐感的培养不但是关系到音乐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应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乐感培养中重视与音乐表现力的结合

对于音乐表现培养而言,音乐表现力是指音乐具体的表现形式,其培养过程与乐感培养一样,只有重视培养意义与培养手段,才能保证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取得实效。基于这一认识,在乐感培养中重视与音乐表现力的结合十分重要。

2、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有正确认识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与乐感培养属于共同的教育范畴,只有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有正确的认识,并根据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构建有效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体系,才能保证音乐表现培养取得实效。为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关系到乐感培养的效果。

3、把握音乐表现力培养原则,做好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考虑到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在音乐表现力培养中,应把握实效性、整體性和真对性原则,重点做好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保证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在音乐表现力培养上取得突破,满足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过程中,乐感培养对满足音乐教学需要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好乐感培养,幼儿园音乐教育才能取得实效。但是考虑到乐感培养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音乐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反复练习和各方面汲取“营养”。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培养音乐感,没有一定的听觉与体验的积累,就很难真正的去倾听,欣赏。我们学习音乐,不为成为音乐家、艺术家,而是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进而塑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付强;“双重乐感”理念下视唱练耳教学的初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倪洨;新疆高师视唱练耳在“双重乐感”理论下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张欢;;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守土职责”——“原生”音乐的守护与“双重乐感”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文彦波;王美文;肖明云;;王国维音乐教育思想中的审美诉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郝孟荣;;论提升高师音乐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要点[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6]余维武;;多元文化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评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07期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 音乐潜能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1-02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幼儿园音乐就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能被幼儿接受的歌曲、律动、音乐欣赏等,音乐让幼儿有感受力,性格稳定,从小接触音乐,更能提升幼儿智能的学习。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MI)来看,每个幼儿天生都应该是个音乐家,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畅游。

根据MI的论述,所谓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要成为幼儿对音乐的认识与实践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结合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提出的"元素性音乐活动"的有关理念,多元的音乐活动,为幼儿创设广阔的音乐学习与音乐表现空间,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设多元音乐氛围,促进幼儿园音乐的潜能延伸

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于生活", 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我们注意创造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培养幼儿"音乐的耳朵"。要给孩子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自然,快乐的接触音乐,通过使用各种无律节奏乐器、旋律乐器钢琴、电子琴等器乐,配合音乐游戏、律动肢体创作、语言创作、节奏应用等,激发孩子思考想象、创造等能力,让孩子感到音乐的奥妙及乐趣。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为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了增智、养性、陶性、悦美之目的,使音乐潜能延伸到五大领域,促进了幼儿身体、情感、智能、社会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有限,我们要用音乐艺术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动作、表情让幼儿从听、想、说、唱、动等方面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例如在欣赏歌曲《不上你的当》时,幼儿一听到这段音乐,就随着鲜明的节奏前后左右摆动身体,配合双手动作。这说明幼儿能根据乐曲的性质而表现相应的情绪。在老师布置的场景中,小朋友争着扮演角色上台去表现,整个活动幼儿性质浓厚,在音乐的感染下,情绪高涨,因此,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德教育、爱的教育,因而感到生活的乐趣。

幼儿音乐艺术,能使幼儿感受到强烈的审美享乐。活动室墙壁上挂着高雅、优美的音乐旋律图谱,意境图谱,并设立了音乐角,在里面放置木琴、各类节奏乐器和一些简单的乐器等,让它们成为幼儿感受音乐美的园地。因此,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善于利用一些图画、可视得画面来诱导幼儿。例如在教授《摇篮曲》这首歌曲的时,我让小朋友们把自己想象成爸爸妈妈,怀里拍着宝宝,静静地聆听,放飞梦想的翅膀,角色互换。显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感受音乐的过程。这样,幼儿就成为一个感受音乐的主题,在教师的诱发下充分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当孩子产生了一种主动去感受音乐美的积极心态后,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智能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智能。

三、加强幼儿园音乐的教学,培养幼儿灵敏的音乐感受

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创设多元音乐氛围,培养灵敏的音乐感受。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它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感染的作用。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要和期待。

首先,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教育中学东西,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从音乐的教育渗透到创造力、表现力、思维能力的开发,使幼儿成长为一个阳光、快乐的小精灵,做美的使者, 在音乐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多种打击乐器。孩子们在反复的敲敲打打,唱唱听听中,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和节奏,并把音乐巧妙地融入到生活之中,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审美、体验成就。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活动《盆、碗、碟、杯在唱歌》、《到音符家做客》等活动比较生动。在教育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能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利用音乐的娱乐性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表现之中。

其次,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幼儿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要靠听,幼儿在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时必须在记住歌词和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感知,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增添幼儿的兴奋情绪和积极动力。

再次,唱歌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幼儿通过唱歌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图谱教学在唱歌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故事、儿歌的渗透。对幼儿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和儿歌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的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如歌曲《找朋友》,我先让幼儿一起玩游戏,我边玩边有节奏地演唱歌曲,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节奏,学会了歌曲。

音乐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歌唱教学是传授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抓住音乐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特点,丰富幼儿健康的感情世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音乐中,使各种潜能不断延伸,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探索最佳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特点》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幼儿

1前言

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性格,而在当前的农村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

2.1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师缺乏专业性

农村幼儿园大多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师少,孩子多是农村幼儿园的现在,师生配备比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很多教师都没有精力照顾每个幼儿的音乐学习情况,更没有时间去研究音乐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这严重影响了农村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经过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主要由职高或者幼师学前专业毕业生组成,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另外,还有一些小学转岗的教师或者其他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学前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系统训练,不能担任幼儿园音乐教学。例如: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给幼儿发生方法,不能用钢琴给学生伴奏,不熟悉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没有舞蹈功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岗位培训缺失严重,同时,他们又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对幼儿音乐教学认识不够,教学水平偏低,更谈不上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体系,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不高。

2.2音乐教学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农村幼儿园因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再加之地方 政府对幼儿园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幼儿园的硬件条件落后,设备简陋。而且有些幼儿园为了节省费用,不愿意添加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器材,造成不能保证每个班级都有乐器使用,只能用简单的音响设备,更不具备购买电教设备和打造专门的音乐教室的实力。音乐器材的缺乏,限制了音乐教学的发展,阻碍了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2.3音乐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对音乐知识了解不多,经验不足,待遇偏低,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园中的音乐教学,就是简单的给幼儿讲解一些音乐知识,教他们唱几首歌,跳几个舞蹈,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单一枯燥,忽略了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使得音乐教学缺乏创新性。这些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性,不能使幼儿认识到音乐的奥妙,导致了幼儿在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时,不会随着音乐整齐地拍手,在教幼儿唱歌时,经常跑掉,更不用说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舞。由于农村音乐教学方法单一、乏味,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乏乐趣,并给幼儿今后的音乐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制约了幼儿身心的发展。

2.4幼儿园缺少科研活动,外出培训机会较少

科研活动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方法,互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关键,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由于农村幼儿园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就导致了幼儿教师信息闭塞,音乐教学发展相对困难。第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有些教师把幼儿园的工作看成暂时的栖息之地,若是有更好地工作发展机会,便会离开。第三,由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是很稳定,相关投资者不愿意投入经费来提高音乐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幼儿园音乐教师把上音乐课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缺少与其他幼儿园和教师的交流学习,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改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方法

3.1进行有效培训,提高教学技能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体系,建立专门面向他们的培训网络,满足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培训,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他们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技能。

3.2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法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就是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音乐教师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法。在音乐活动中,突出一个"乐"字,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成长,达到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全面协调的发展目的。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身体等多种感知通道,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潜力。

3.3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

幼儿园的硬件设备是实现良好音乐教学的前提条件。要改变当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加大基金投入,改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在社会上宣传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呼吁社会爱心人士能够关注农村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集资、捐资等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幼儿园一定要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确保资金都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

3.4加强幼儿园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提高音乐教学的执教能力

农村幼儿园应注重教学实践,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音乐教师的能力。幼儿园应形成教学规范,督促教师完成。第一,要定期进行音乐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答。在平时的执教过程中,多与同行进行探讨,定期组织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沟通探讨会,让农村教师走进有特色的幼儿园进行观摩,分享教学经验。第二,推行"师徒制"。农村幼儿园应该招聘一些具有音乐基础的幼儿教师,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然后让他们把教学心得体会传给其他的教师,其他的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一起沟通学习。

参考文献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1.制订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音乐教学计划紧密衔接的声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幼儿园音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幼儿音乐教材是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材料。我们在制订声乐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以上文件材料的精神和内容,充分考虑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之间的联系,突出教育的连贯性,既保持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又要凸显其实用性和有效性。2.掌握幼儿声乐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的幼儿教学经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除了掌握好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练好声乐演唱技能外,更要丰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幼儿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与一线的幼儿音乐教师多联系、多沟通,深入到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观察了解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情况,把相关的实践案例、方法等渗透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合理组织教材,突出声乐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学前性

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主线组织声乐教学内容,可加强学生声乐演唱基础能力的培养。作品难度上,要选用中等难度的作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实基础,不盲目选择音域广、音区高的大型声乐曲目;作品风格上,选用艺术性强的经典作品、思想性强的主旋律作品、风格多样的民族性作品、时代特征浓郁且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的当代声乐作品等,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积累丰富的声乐演唱经验。声乐教材组织的副线则考虑即兴表演唱和声乐基础练习的结合,并涵盖儿歌表演唱和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儿歌表演唱和范唱能力,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有关幼儿声乐学习的教学理论,加强幼儿声乐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声乐学习的教学理论包括不同年龄段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随乐能力的发展、节奏感的发展、动作发展能力特点以及心理能力(如注意力等)发展特点等理论知识,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声乐的特点、幼儿声乐教学的方法及教学设计等系统理论知识。

(三)采取多种措施,建构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

歌唱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技能,需要多听、多唱、多练、多演才能形成,教师应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感知、体会、揣摩和训练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歌唱能力。1.将集体课与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声乐教学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班级规模及学生个体实际,实行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课教学歌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歌唱中的知识与技能的共性问题;通过小组课消化巩固集体课所学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让小组成员一起开展讨论、探究,强化练习;个别课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及音乐基础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通过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声音演唱和儿童声乐教学的技能。2.实行双导师制。邀请儿歌范唱能力强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高师声乐教师负责声音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儿歌表演的基本方法;幼儿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幼儿面前进行声情并茂的范唱。另外,建立声乐课程的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开展包括歌曲演唱的各种实践。

(四)丰富教学资源,使用“立体的”声乐教学媒介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涉及优秀声乐作品鉴赏、歌唱理论学习、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儿童声乐教学基本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有对于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协调配合练习,还有对情感、意志品质的陶冶与锻炼。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需要利用“立体的”教学媒介去承载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声乐学习基础,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有意识地将曲谱与音频、视频资料结合起来,建立与声乐教学密切联系的视听资源库,并安排学生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师生共同搜集各种类型的声乐演唱资料,如各类视听媒体中的最新单曲、音乐杂志中的儿童歌曲作品、幼儿音乐活动所使用的音乐材料等;纳入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名人名家的声乐演唱、幼儿园经典儿歌等;利用图书、音频和视频录放设备、网络和计算机等“立体的”声乐教学媒介,通过看、听、感、演、比等手段增加学生的声乐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五)学用结合,将声乐技能教学与幼儿歌唱教学相结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会唱、会演,还要会教,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技术和声乐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幼儿歌唱教学法。要解决声乐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与幼儿歌唱教学法相脱节的问题,可以采用院园合作的方式,即高校与幼儿园共建有关声乐课程的实践基地,将声乐教师、教学法教师、幼儿园教师三者联合起来,有计划有目地让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与歌唱有关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从声乐专业的角度更深地理解和落实幼儿园歌唱游戏和教学的价值。声乐教师要主动地将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内容与教法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统筹安排,让学生做到学用结合,加强对幼儿歌唱教学法的掌握。

(六)完善评价机制,通过综合性教学评价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园 民族音乐舞蹈 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落实很有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民族音乐与舞蹈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阻碍。为改变这一现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均要求各级学校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民族文化教育,这一思路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但在现阶段,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情r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一)幼儿情感体验受到忽视

在开展音乐舞蹈活动时,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通过播放民族音乐、教授舞蹈动作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但是,考虑到幼儿园小班儿童认知方面还不够全面,因此即使参与了音乐舞蹈活动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与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他们无法区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教师一味的强调舞蹈动作的练习,未照顾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学观念严重落后

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进行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始终通过模仿教师来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幼儿对民族音乐与舞蹈知识的记忆相当短暂。同时,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灌输,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循序渐进,而幼儿学习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知识内容根本无法全盘吸收。

(三)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幼儿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同时,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教学方式的落后,只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不好果也就显而易见。

三、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建议

从现阶段幼儿园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本文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落实好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幼儿教师在授课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将学生兴趣作为筛选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尽量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民族音乐作品。考虑到幼儿普遍对小动物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使学生透过音乐,联想到狮子舞绣球的画面,进而加深对该曲目的影响。同时,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以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在舞蹈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尽量选择带有多种题材的曲目,使舞蹈教学更具多样性,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审美素质,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对其产生兴趣,能够自发性的投入学习。举例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茶趣》时,在教授舞蹈动作前,可带领学生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时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采茶、泡茶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原舞者的心情。在教授舞蹈动作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学生穿戴壮族服饰练习舞蹈,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烘托气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融入舞蹈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佳顺利。

(三)积极转换教学观念

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为此,幼儿教师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换教学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更好地带领幼儿进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感受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内在美。比如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舞蹈的亲子表演活动,还可以开展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才艺比赛活动,从而提高幼儿以及家长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通过语言指导、行为影响等方式,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学习不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是在为弘扬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石。作为基础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幼儿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幼儿教师务必要对基础教育形成责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转换思想观念,调整教学策略,积极有效的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顺利落实好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克里萨拉・哈里森,陈心杰.应用民族音乐学: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

[2]符辉.关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与民族音乐传承的思考――以藏族音乐文化为例[J].当代文坛,2014,(05).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落实很有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民族音乐与舞蹈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阻碍。为改变这一现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均要求各级学校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民族文化教育,这一思路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在现阶段,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一)幼儿情感体验受到忽视

在开展音乐舞蹈活动时,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通过播放民族音乐、教授舞蹈动作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但是,考虑到幼儿园小班儿童认知方面还不够全面,因此即使参与了音乐舞蹈活动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与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他们无法区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教师一味的强调舞蹈动作的练习,未照顾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学观念严重落后

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进行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始终通过模仿教师来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幼儿对民族音乐与舞蹈知识的记忆相当短暂。同时,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灌输,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循序渐进,而幼儿学习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知识内容根本无法全盘吸收。

(三)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幼儿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同时,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教学方式的落后,只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不好果也就显而易见。

三、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建议

从现阶段幼儿园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本文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落实好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幼儿教师在授课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将学生兴趣作为筛选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尽量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民族音乐作品。考虑到幼儿普遍对小动物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使学生透过音乐,联想到狮子舞绣球的画面,进而加深对该曲目的影响。同时,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以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在舞蹈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尽量选择带有多种题材的曲目,使舞蹈教学更具多样性,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审美素质,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对其产生兴趣,能够自发性的投入学习。举例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茶趣》时,在教授舞蹈动作前,可带领学生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时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采茶、泡茶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原舞者的心情。在教授舞蹈动作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学生穿戴壮族服饰练习舞蹈,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烘托气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融入舞蹈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佳顺利。

(三)积极转换教学观念

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为此,幼儿教师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换教学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更好地带领幼儿进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感受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内在美。比如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舞蹈的亲子表演活动,还可以开展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才艺比赛活动,从而提高幼儿以及家长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通过语言指导、行为影响等方式,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学习不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是在为弘扬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石。作为基础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幼儿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幼儿教师务必要对基础教育形成责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转换思想观念,调整教学策略,积极有效的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顺利落实好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作者:杨江 单位:云南大学幼儿园中二班

参考文献:

[1]克里萨拉•哈里森,陈心杰.应用民族音乐学: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此后,幼儿园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多次参加郑州幼师的相关培训,组织教师赴姊妹园参观学习,在音乐欣赏教研上狠下功夫;还经常深入班级听课,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在郑州幼师的幼教专家张晓华、张希清等人的指导下,该园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省级科研的评比中有三位老师的实验论文获得了一等奖,两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并在成果展示汇报活动中获得了集体二等奖。以下为王新涛园长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分享。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使人在某段时间内忘掉音乐以外的所有事物。对于成年人来说,音乐往往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基本元素,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如此。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婴儿脱离母体的第一声啼哭,实际就是他在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唱歌”。

幼儿园的孩子们还不能完全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但他们可以通过音乐愉悦自己的身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外的幼儿教育课程很早就引入了音乐教育,很多国外的幼教专家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

我国系统的学前教育历史还比较短。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设备以及音乐教育人才的缺失,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尚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很多专家也开始关注这一点,这很好地促进了幼儿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经验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目的之一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综合国内外幼儿音乐教育的经验,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音乐是分层次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应接受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幼儿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不论对其进行音乐教育还是其他的教育,选择恰如其分的教育内容都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恰如其分,就是要求所选的音乐作品必须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幼儿无论在发声、发力、发音,还是忍耐力、持久度方面都比成年人差,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一定要考虑上述因素。比如在音域方面,不宜选择音调过高的作品;在作品的长短方面,不宜选择持续时间过长的作品。音调过高,幼儿有可能“顶”不上去;时间过长,幼儿有可能唱不下来。所以最好选择那些音调平和、时间相对短的演唱作品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素材,这样可以培养幼儿演唱的热情与兴趣。这同时也为从事幼儿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和声乐教学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适宜幼儿传唱的音乐作品还需具有“团结互助”“乐观向上”“传达积极意义”等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幼儿教育内容的基本诉求,构成了除知识教育以外的重要教育要素。选曲的风格最好既畅快动听,又活泼可爱;既张弛有度,又朗朗上口;既好学好懂,又易于传唱……过去在幼儿中十分流行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只有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创作并推广更多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作品,幼儿的音乐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轨迹不断创新和完善。

幼儿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宜采用形象、动作、音乐等诸多因素俱备的立体式教育。有些教师习惯在理论教学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或者使用一些教具,这就是采用了立体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能达到费时短、理解快、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要想让幼儿对音乐作品完全理解,就应该让他们除“听一听”之外,还要“讲一讲”“动一动”“画一画”——让他们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对音乐进行动作描绘以及情景再现,从而让他们快速进入音乐的优美氛围中。例如在教幼儿吟唱关于大象的歌曲之前,先让他们看一看大象长什么样儿,再模仿一下大象走路的样子和动作,这样他们会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准确、生动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接受老师的教育,还在家中接受家长的教育,家长也是幼儿重要的启蒙老师,所以幼儿的音乐教育必须要重视家长的辅助作用。这就要求在选择幼儿音乐教育作品时,既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还要兼顾家长的因素。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是亲密的,互动作用是显著的;选择那些适宜家长与幼儿互唱、合唱的音乐作品,起到的效果不容小觑,可以巩固并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使家长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的身份,而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建议

幼儿的音乐教育看似很简单,实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的作用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本来不是坏事,但也造成了全社会“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不均衡、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幼儿的音乐教育方面,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就体现得较为突出。例如,如今歌曲创作可谓进入了“大制作、大繁荣”的时代,新的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新的歌星不断涌现,但流行的大都是成年人欣赏的音乐作品,适宜于幼儿甚至青少年的音乐作品则少之又少。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有很多孩子还在唱着他们爸爸妈妈甚至祖父祖母那一代传唱的音乐作品,而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幼儿音乐作品则是千呼万呼不出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过去了几年仍在流行,这一方面说明了这首歌的确有它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适合幼儿传唱的旋律与内容俱佳的音乐作品还是太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从事幼儿音乐作品创作的专业人才太少,或者是从事这方面创作的专业人士的付出与所得回报不成正比,严重影响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力在于幼儿音乐作品的魅力和教育方式的吸引力,要想改变现状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任何一种教育,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也是如此。我国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历史还比较短,在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使这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支持。现在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老师大部分都比较机械化,采用的是灌输性、模仿性强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教”和“练”,从理论角度去探索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专家型、学者型、自成风格的教师并不多,这难免会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急需既重视幼儿音乐教学实践,又懂得幼儿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师不断涌现。

笔者认为,应对幼儿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给予重视,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幼儿音乐创作方面制定出更多的鼓励措施,像扶植成人音乐创作那样扶持幼儿音乐的创作;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引导性政策,将幼儿的音乐教育当成是身体素质一样的“百年大计”来抓,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它、支持它。

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好的作品,而好的作品必须从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脱颖而出。幼儿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两者脱节,就难免会出现辛苦创作出来的作品得不到认可的现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幼儿或者是青少年的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了,却很少有孩子甚至家长愿意去传唱它、推广它,给人昙花一现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创作脱离了实际需求,以至这种艺术作品最终没有生命力和活力。在这样的状况下,建立一套音乐创作领域与音乐教育领域之间相对固定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参与和重视。

作为一名曾经致力于幼儿音乐教育探索和研究的幼儿园老师,作为一名努力发展全园音乐特色教育的园长,我愿与大家一起携起手来,用一首首美妙的歌曲,为幼儿铺设更为美好的明天。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以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现状及特征为切入点,结合赏识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优势,贯穿完整的音乐活动过程,提出当前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中,渗透赏识教育实践策略:提高赏识教育意识,创建快乐音乐教育氛围;增强教师音乐素养,保障赏识教育全面渗透;创建民主音乐活动环境,推进赏识教育深入开展;丰富音乐教学活动,因势利导赏识教育运用;开展家园共育,发挥赏识教育可延续性。

关键词:

幼儿园;赏识教育;音乐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针对性政策的落实,幼儿园课程改革得以快速推进,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实际教学中,幼儿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追求技巧培养等弊端,导致幼儿不仅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标,更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快乐,这与纲要的方向背道而驰。“赏识教育”虽然在国内目前并无学术定论,但不论意识领域或行为习惯,赏识教育强调的对儿童心灵和行为的快乐关怀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亦是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却缺失严重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中自古便有“棍棒底下出高才”,“严师出高徒”等强调严肃教育色彩的文化烙印,也同样具有赏识教育的影子,如明代教育家王明阳提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至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南京)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已将赏识教育提高到理论高度并进行有效实践。他认为“赏识教育是接受最为广泛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家长快乐地教、孩子幸福地学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1]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在其中渗透赏识教育“以人性为基础”的核心,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发展个性;赏识教育强调的“教师与儿童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教育”的形式,可以更充分的培养幼儿自主形成审美意识,增强音乐表现力;赏识教育着眼于“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目标,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建立终身良好的音乐兴趣相一致。因此,在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多运用赏识教育。然而,通过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幼儿园大班幼儿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其与大班幼儿开始建立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思想、进入了幼儿园阶段的叛逆期密不可分,同样也与教师实施策略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紧密相关。因此,当前局势下分析现状进行音乐活动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不失为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尝试。

一、提高赏识教育意识,创建快乐音乐教育氛围

奥尔夫曾提到:你们的学生当中将来当音乐家的毕竟很少,很多孩子将来只是听音乐的人,所以,音乐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那些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参与音乐活动,成为音乐的欣赏者,从中得到乐趣,同时,又要为那些将来从事艺术事业的孩子打好一定的基础,音乐教育具有这样的双重任务。[2]这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音乐艺术家”在社会群体中只是一个小部分,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一个有爱的音乐教学环境,对幼儿积极肯定,让幼儿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帮助幼儿提高,这才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前期调研中幼儿园大班教师对赏识教育在理论上多仅止步于望文生义,对于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应用策略,没有建立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将赏识教育运用其中的非常少,实践教学中由于音乐活动中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为了保持课堂秩序,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会给予一些言语上的鼓励,而对于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要么直接拉出来批评,并警告其他孩子以此为例不准再犯,要么听之任之,前提是只要不影响到其他幼儿。赏识教育面对的幼儿不应该是表现优秀的,更应该是内心想要吸引注意的“捣蛋”孩子,因此,提高赏识教育全面化教育意识,是创造快乐音乐教育氛围的根本。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在一所学校中,他把一批能力相当的孩子随机地分成了两组,分组完毕后,他告诉老师:第一组在智力、能力和品质高于第二组,随即离开。一个学期后,马丁教授再回到学校,发现第一组的成绩和各项考评都优于第二组。后来这个实验组又经过几组实验,同样被证明了这一原理。这一案例是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个经典案例,马丁教授的随机抽取安排的两组孩子,只因给老师的暗示不一样,最后差别甚大。可见,在教育教学中适时的给予学生积极暗示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可见,在幼儿园中这一理念也同样适用。人性的本质中就渴望被赏识、被理解、被爱,如果在幼儿园中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在这种积极肯定的环境下,不仅是幼儿,教师也同样会受到渲染和鼓励。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因为受教育的背景不一样,基础有差别,针对很多教师对赏识教育不了解的情况,管理者可根据基本情况帮助教师再学习。如:请相关专家在园中开展赏识教育理论讲座;组织教师视频学习;订阅相关杂志报刊阅读;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相互探讨学习。日常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敏锐的捕捉到有利于幼儿发展、有利于幼儿园整个环境发展的赏识教育信息,敢于实践和创新,创设全园快乐音乐活动氛围。

二、增强教师音乐素养,保障赏识教育全面渗透

赏识教育方法的应用,具体可归纳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激励孩子、宽容孩子。这些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对幼儿的充分了解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随着当前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幼儿不仅接受幼儿园课堂音乐教学,有许多孩子都接受一定的社会音乐培训,基本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也具有了一定音乐评价能力。传统的教师教幼儿学的音乐课堂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孩子们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告诉他“你很棒”更需要指出他“哪方面棒”,这就对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3]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从各个方面来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唱歌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幼儿期的孩子们各项肌能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声音辨别能力,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唱歌习惯。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幼儿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在愉悦的唱歌活动中,也帮助幼儿训练了语言能力。韵律和打击乐活动都是从训练幼儿节奏感出发,从肢体和乐器方面加以训练,所以,教师首先要具备表演和器乐演奏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准备生动的表演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感受、理解和鉴赏的活动,要能帮助幼儿欣赏音乐,提高审美能力,教师首先就得具有较高的欣赏水平,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要想一劳永逸在当今社会中发展是很难的,不论是理论还是技能,幼儿教师也要永无止境地学习和完善自己才能与时俱进。当今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教师自己要能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根据教学情况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外来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民主音乐活动环境,推进赏识教育深入开展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更喜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在每年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期间,幼儿对来的每位新面孔老师都很热情,基本每个孩子都愿意与她们交流,讲述关于他们自己有趣的事情,他们并不把这些学生当成老师,而是一位能无话不谈的好姐姐或好哥哥。这些实习生在上课时,课堂气氛虽比主班老师混乱了些,但是孩子们都积极配合,有提问都能思考回答,在民主的音乐活动环境中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控制欲较强的主班老师的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孩子们就乖巧的像只小绵羊,没有人说话,课堂纪律非常好,然而,这也就失去了音乐教学“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要求。访谈中在和C老师交流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来这所幼儿园已经2年了,但到现在我都还很困惑如何去上课,你问我了不了解赏识教育,我觉得我连幼儿都还不够了解,每次上课(孩子们)都不能安静,小孩注意力又不能集中,要是有个哭的,天哪,能带动好几个一起哭。我也会经常刻意的去夸赞他们,但是夸多了,小孩子们都也不稀罕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太大,啥教学模式都不行,你说的这“赏识教育”估计也是不行的…C老师这样的情况虽不是每个老师都遇到的,但是这种师生关系确实是经常有的,教师的成人世界总是不能和孩子的世界相融合,教师和幼儿不能有效的沟通,也不能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管理学科规划副组长、国家教育局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吴椿先生在为《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写的特稿中提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它不仅影响者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4]一直以来,教师的角色都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孩子们耳边一直被叮嘱的都是“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远没有达到民主平等的水平。而赏识教育不仅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在理念上也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而是学生的朋友。[5]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在老师的赏识中感受到尊重和自由,能树立自信,师生平等相待,民主友好,这样才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案例1:在一节打击铃鼓、三角铁、碰铃等乐器的音乐活动课上,当孩子们掌握了演奏方法,在我的琴声伴奏下进行表演时,突然响起了一阵“咚咚咚”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总被老师们提及的“坏孩子”小龙,他正用两手大力地拍着桌子。顿时,其他孩子都哄笑起来,有的也学着他的样子,用力在桌上拍打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我正想狠狠批评他,突然转念一想,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于是我做了个“嘘”的手势,这时很多孩子都安静下来了。“小龙”我叫他并请他站起来,小龙以为我要批评他突然害怕起来,我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问他:“你刚才为什么拍桌子呢?”他轻声回答说:“我,没有乐器。”原来,因为乐器只有十套,我就把它们分配给了几个节奏感好的孩子,以便他们能带领其他孩子。我接着又问:“小龙,那你想用桌子表演什么乐器呢?”“铃鼓。”“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我顺势做了个开始的手势。他有些胆怯,我鼓励的看着他,并向他竖了竖大拇指,这下他就放心大胆的表演了,表演出乎意料的好!我让全班孩子用热烈的掌声给予他表扬,接下来一些孩子使用乐器,另一大半没有轮到乐器的,都用自制的“铃鼓”,孩子们很开心,敲了个不亦乐乎,整节课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6]上一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教唱的形式,偶尔拿出一些乐器时,孩子们会感到非常新鲜,这时课堂的秩序就会很难掌控,老师经常也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案例中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典范,当她看到调皮孩子小龙又在捣乱时,她选择了轻声询问缘由,这才发现小龙之所以捣乱是因为他没有拿到乐器。这位老师于是趁热打铁让他就用桌子当乐器表演,没想到孩子竟然“表演出乎意料的好”,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情绪的主导者,如果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注视每位幼儿,给他们真诚的爱,激发幼儿的主体情感,让幼儿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也达到了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的根本。

四、把握音乐活动各个阶段,因势利导赏识教育运用

现今,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风靡,很多教学专家也根据国内的概况进行引用,然而也出现了许多水土不服的现状。是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么赏识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一定有其发挥优势和略显牵强的时候,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避免出现“鸡肋”效应,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合理使用赏识教育。

(一)从孩子身边寻找音乐教学素材,奠定赏识教育前提

很多幼儿教师都困惑如何能将一节音乐课上活起来,访谈中C老师说:“每个周我们都有活动主题,但是,这些主题下能教学的东西就书上那么一点,孩子们的技能水平又有限,怎样找素材呢?”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都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是要教师能从幼儿的世界里观察事物。案例2:今天课间休息时,我坐在电钢琴边看孩子们活动,一不小心就按到了电钢上的音乐欣赏键,这时电钢突然很大声的播放了《命运交响曲》,吓得我和孩子们都一大跳,孩子们先是愣住了,随后几个活泼一点的孩子便随着强烈的节奏跳动起来,这时,班上很多孩子都开始有节奏的跳动。我突然想,这不就是一节很好的音乐课素材吗?于是我特地找了几段风格各异的音乐,上了一节音乐创编课,由孩子们自己听音乐跳动来创编舞蹈,这个过程中突然感觉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了。这位教师课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意外从中找到了音乐课的教学素材,从而投其所好的将其设计成一节有意思的音乐创编活动。也正是由于前期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兴奋点,才致使这位教师能在后期的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恰到好处,而不会显得做作。

(二)音乐教学中给予幼儿信心,发展赏识教育优势

M.S.斯特娜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就是要信任他,这是教育的第一步。信任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的才华,信任孩子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4]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孩子们需要感受音乐的同时,更需要表现音乐,而表现音乐的前提在于其有充分的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多给予激励。周弘曾说:“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7]教师在音乐课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们都不敢去表演表现,这时,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犹豫,放大孩子的优点,这会帮助孩子找到信心,从此更加喜欢表演。案例3:小建是今年才来到我们班上的,因为之前在乡下从没上过幼儿园,父母又在外面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所以很多方面和班上其他小朋友都相差甚远。有一次上唱歌课,歌曲学会后,我请幼儿单独地站起来把歌曲演唱给大家听,先后有几个孩子演唱完毕,我意外地发现小建也举起了手,于是我立刻请了他,在钢琴伴奏下他演唱完了整首歌,唱得还真不错,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表情自然,也没出现节奏上的错误。但在演唱的过程中却不时惹来同学们的嬉笑,小建的脸上也不时地尴尬起来。此刻,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决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继续对他有歧视的看法,长此以往,这将对他今后的人生造成消极的影响。于是,我立刻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说他今天很勇敢,不仅歌唱得好,表情也好,还要求小朋友们向他学习,并以掌声鼓励。这样一来,很多小朋友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从此,小建几乎每一节音乐课都能主动地举手参与到活动中。正如达尔克罗兹所说:“所有的人在音乐上都是有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常常是在嘲笑和讽刺中被抹灭的,因此,赏识教育对幼儿音乐自信力的培养以及发展幼儿音乐能力都是良好手段。

(三)课后积极评价,形成赏识教育良性循环

由于幼儿园教育并非选拔式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评价,便可以脱离传统甄选评价的弊端,将评价作为观察幼儿发展的手段,进而合理调整教学,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课后的积极评价会使得幼儿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这是由于幼儿喜欢被人肯定,常常不是由于其虚荣心使然,而是出于其自身社会价值认同感的提高。在积极的评价中感受到社会对其的认可,这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进而产生赏识教育的良性循环。不论是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还是回家以后父母的评价,我们首先要给予幼儿的是“我能行!”的信念,一句鼓励,一个拥抱,给予孩子信心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越是表现的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该予以重视,家长更应该对其鼓励,通过“小题大做”以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观察中,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一句,“今天,某某音乐课上表演得非常好”。孩子回家后会持续与家长进行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达到了提高幼儿音乐能力的目标。

五、开展家园共育,发挥赏识教育可延续性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有限,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前鼓励的家园合作方式在幼儿园音乐活动进行赏识教育过程中同样意义重大。合理有效的方式,能促进幼儿园赏识教育的进行,而放任自流或背道而驰的方式则会使学校赏识教育功亏一篑。

(一)幼儿园利用有效途径向家长宣传赏识教育

很多家长对幼儿的家教方法缺乏科学性,比较随意,对于赏识教育,目前多是进行盲目的鼓励,最后造成幼儿音乐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为了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种和家长交流的途径来传播赏识教育理念,如:家长会上将赏识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在家园练习册上设立专门知识版块来宣传;在幼儿园的网站上设立主题版块等等。这能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运用赏识教育。

(二)家长主动理解学习赏识教育并积极配合

我们很多家长看似爱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是有问题的,正是因为这样,家长更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在孩子一天的学习之后回到家,家长所做的不应该是一味的给予孩子充分的物质满足,而是从老师那了解到孩子一日的活动情况,配合老师正确的施以赏识教育,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并指导幼儿主动发展,从而全面满足幼儿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赏识教育是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教育,要求家长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三)社区充分利用其桥梁作用使赏识教育深入人心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文化能对幼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论是对幼儿园还是幼儿家庭,社区所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为了能让幼儿所处的环境不脱节,社区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协助幼儿园和家长开展相关赏识教育的活动,如:开展赏识教育专题讲座;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主题亲子活动;在社区宣传栏上设立赏识教育专栏等等。让赏识教育深得人心,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区的支持,赏识教育的有效深入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只有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幼儿才能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路向前。

六、总结

“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绝对不是教育方法的惟一,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个性各异的所有学生,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可见,赏识教育只是一种理念,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融入赏识教育,多有裨益,但若成为鸡肋却可将其弃之,因此,探索赏识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有效运用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陈荣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振文.探讨赏识教育对中职生的重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2] 司丁列.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之我见[J].音体美园地,2012(1).

[3]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崔学泓.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312.

[5] 周菊芳,周亮.浅论赏识教育进课堂之十大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5(9):50.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生活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1.1 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着巨大作用,在孩童内心深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类对音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孩童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愉快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情绪,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幼儿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音乐才能。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创造性以及个性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1.2 幼儿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整日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睡眠、如厕、进餐等,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这都是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特定的,幼儿及幼儿群体是生活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特定情境从而渗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教育意义,幼儿所接受的教学就是幼儿每一天的生活。

1.3 回归生活的音乐教育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心智尚未健全。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尝试,不断地构建新知、积累经验。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歌唱、欣赏、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阅历和经验,广泛收集歌曲、录音、影像资料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认知和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考察过XX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一样的“学做”音乐教学活动中。A教师要求幼儿单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幼儿缺乏自己享受和体验音乐的空间,不能唤起内心深处对形象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加无法激发想要学做的热情和冲动。

而B教师先给学生自己听音乐, 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接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身感受。接着让学生观看有关的视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感受,结合音乐让幼儿自己去编排舞蹈动作。

在同样的音乐活动“大树妈妈”中。A教师在课堂内让幼儿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体验大树妈妈为了保护小鸟宝宝的那种无畏的感情,然后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而B教师发现已经正值秋季,于是就把学生带到园外,和学生一起看树散步寻找落叶,给他们说秋天黄叶和大树妈妈的故事,再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让幼儿在音乐中用自身肢体动作表现树叶宝宝各自飘舞、大风吹拂的情景,用心去体验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联想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起引导的作用,那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关注幼儿,有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教师对艺术、教育、生活、幼儿的理解,决定了教学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方法的采用,教育评价的实施等等。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同的教师,对活动、对幼儿的理解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从而活动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幼儿所切身经历的,所得到的收获完全不同。

3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建议

3.1 立足幼儿实际生活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教育观。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回归,让幼儿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发展幼儿审美体验和能力,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音乐的形式快乐地进行自我表达。音乐教育要立足幼儿的生活,时刻关注着幼儿的生命,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意的审美表现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四个维度开展:体验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感知音乐的能力。

3.2 教师要认识生活化的内涵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幼儿,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幼儿园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对生活热爱、对音乐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敏锐的感知源于理解和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又能更多地激发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对生活充满新奇和探索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和实际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一种良性儿童观,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真正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童心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趣。

3.3 “教”与“学”平等对待

在师幼关系研究中,几乎总会提到师幼关系,都会强调两个词, “对话”和“平等”。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信任和交往,共同享受审美体验。“对话”是当前师幼关系研究中最流行的术语。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实际上的教学。对话,能够实现真正的引导。但在现实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真正要做到这两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淡化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形象,让幼儿变得不再消极顺从。音乐教育活动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音乐美的过程,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到天平的两端新平衡。

4 结论

生活是一种体验、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践。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既然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就应当被及时地纳入到活动和课程中来。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和幼儿分享。我们在努力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同时,应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戏是愉悦的学习,社会是教育的资源。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参考文献

[1] 何宏林,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音乐;教学

教师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刺激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幼儿对歌曲歌词的记忆理解能力,可以让幼儿们的音乐活动更加生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使年幼的幼儿能在一个快乐、活跃的气氛中学唱,极大地刺激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幼儿园早期的音乐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启蒙,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音乐教育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新颖、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展现歌曲内容。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活动之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活动,学习起来会更加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创造有趣的情况和引人入胜的环境设计,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播放美丽甜蜜的音乐,刺激幼儿们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歌曲《春天》,让幼儿们谈论春天的景色,然后让幼儿们观看现代信息技术课件,优美的情境与丰富的画面呈现在幼儿们面前,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哇!多么美丽!幼儿忍不住哼音乐旋律来表现春天来了的欢乐。所以,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提升幼儿对歌曲的理解、记忆能力。

喜欢唱歌,学会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目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喜欢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歌唱活动的重点环节。如果把歌词或音乐符号制作成图谱利用PPT的形式来展现o幼儿,那么幼儿能很快理解并记住歌词。例如在歌曲《蚂蚁搬豆》中,第一句歌词是“一只蚂蚁在洞口”,教师就可以用PPT显示一只蚂蚁和一个山洞,幼儿看到这样的画面,就能够很快地记住歌词。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感受音乐文化带来的快乐。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图像和文本,视听结合起来。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让幼儿们更好的理解歌词,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让幼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格,只有在熟悉内容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激发幼儿们已有的经验,感受一个全新的活动体验。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同时,还可利用录像技术,拍摄幼儿们跳舞的动作,及时在现代信息技术屏幕上播放跳舞的幼儿们,让幼儿们看到自己跳舞的动作并模仿创新,帮助他们提高舞蹈技能,极大地提高活动的效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

幼儿园音乐活动不同于绘画活动,可以使用线条、颜色来呈现作品。音乐活动是一种抽象的听觉感受过程。如果我们只是依靠教师进行口头歌唱,幼儿的注意力就持续不久,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意境,理解作品的内涵,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例如,在《春天的嫩芽》这堂音乐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和嫩芽生长的蓬勃姿势呢?大自然微妙的变化是幼儿想象不到的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利用制作的现代信息技术课件来开展抽象的音乐教学活动,直观地为幼儿展示嫩芽生长过程。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表现自己的肢体动作,有些幼儿蹲在地上模仿树苗,摆动自己的手臂模仿嫩芽慢慢成长;有些幼儿局促不安;有些幼儿踮起脚尖模仿一粒种子从发芽破土而出到逐渐长大。不论幼儿的肢体动作漂不漂亮,标不标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快乐的,是自己愿意参加的。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你必须有可用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优势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促进幼儿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就现状而言,还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笔者所工作的幼儿园是省级优秀示范园,每位教师配置了一台电脑,每班有可连接电脑的电视,学校有一个专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室。我们的教师有着便捷的物质条件,大家都很珍惜这些资源。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掌握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加强业务培训和课件制作学习,掌握制作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总之,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它打破了原来传统的活动模式,促进音乐活动在幼儿园中有效地开展,加快了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与时俱进。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培养幼儿倾听音乐并表现肢体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