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

高尔夫专业论文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33-02

高尔夫是一项时尚运动。从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广东中山诞生之后。目前国内已开业的球场达500余家。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认为,我国目前潜在的高尔夫球人口已有2000万,到2020年将会达到5000万。高尔夫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且处于发展前期,与之相应的高尔夫专业人才较少,正规专业教育机构屈指可数。尽管我国现阶段高尔夫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并不存在,但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已渐渐表现了设置高等教育高尔夫专业的必要性。

一、研究对象

以全国开展高尔夫专业方向的26所高等院校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逻辑分析法。

三、结果分析

1.高尔夫专业学科背景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的设置现状,高尔夫专业基本上属挂在工商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体育专业、林业专业等专业下面的一个培养方向。开展高尔夫球专业的院校与高尔夫球场在中国的分布基本一致,都是在华南、华东等沿海省份。26所院校共开展了44个不同的高尔夫专业方向,从专业背景分析,12个属于管理类专业,占27%,培养目标主要是俱乐部管理、草坪管理等;19个属于体育类专业,占43%,培养目标以教练员与运动员为主;61个属于园林类专业,占14%,培养目标是球场景观与设计等;其它专业占16%,包括高尔夫球场建造、球杆制作与维护等。

2.高尔夫专业学历分布

高尔夫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项,带动相关产业,也带动各种形式的教育,高等教育中服务性的院校尝试开展高尔夫专业的越来越多,尤其是专科类或者高职类院校居多,在调查的44个专业中,人才培养后颁发的专科学历文凭占70%,本科占23%,本科以上的占7%。由于高尔夫球属于服务性行业,对学历的要求不高,由此高尔夫专业多集中在高职高专类院校及民办院校,及其本科以上主要是名牌大学做的短期培训EMBA项目,它们主要是针对高尔夫俱乐部经理或者总裁进行市场营销、品牌经营、俱乐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开展EMBA项目的高校则有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3.高尔夫专业的办学条件

调查研究表明,在开展高尔夫专业的学校中,有34%的高校拥有校内练习场,尤其是辽宁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校内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湖南旅游职业学院拥有9洞的校内高尔夫球场。而66%的学校内没有具备练习场,他们均以各种形式与多家高尔夫俱乐部合作,拓展办学条件,寻求校企合作,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同时,部分民办院校把高尔夫技术训练的课程外包给高尔夫培训机构。

4.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尔夫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开展高尔夫专业的院校摸着石头过河,对学生就业处在观望阶段。由此,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①校企合作办学,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聘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兼职教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由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训练场地、指导学生训练和提供实习机会及相关指导。②校校合作办学,与国外高尔夫球较为成熟的地区专业院校进行合作,资源共享,推行学生海外实习或者海外就业等培养模式。无论是那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都在积极开展与国外优秀院校的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5.高尔夫专业人才就业状况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每年毕业的高尔夫专业人才约3000人,由于市场就业需求量较大,这个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人才供不应求。

四、我国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的不足

1.高尔夫专业套用其它专业课程

高尔夫专业方向大部分挂靠在其它专业中,大部分学校首先考虑到原专业的师资力量,把原专业的课程内容移植到高尔夫专业,甚至原本属于高尔夫类的核心课程变成选修课程,造成人才培养的明确性不够。

2.高尔夫专业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缺乏

高尔夫专业配有自己教育用球的院校极少,不到一半的院校拥有校内练习场,所有课程的教授都处在一个半实践、半理论化的状态,甚至是纯理论化教育,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高校高尔夫师资力量缺乏,理论课教师都是根据高尔夫教材的理解来教学,部分教师甚至连高尔夫球杆都没有摸过;技术课程的教师几乎全部都是其它体育专项的教师,通过一些培训机构短期培训就进行教学,教学经验严重不足。

3.高尔夫专业人才资质认证不明确

除了体育院校的高尔夫专业有教练员、运动员的认证之外,其它专业背景的高尔夫专业人才没有相关的认证资质。比如:管理类背景的高尔夫专业人才就没有与管理相关的认证等级,无法正确评价其管理水平与能力。

4.高尔夫专业教材缺乏

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根据原有专业背景内的课程与少量高尔夫相关的课程结合而成,市场上的教材基本上是技术类教材,缺少与专业相关统一的教材。

五、建议

1.提高办学条件,优化课程设置

对开展高尔夫专业的院校提出一定的教学场地、设施的要求,应当要求具有高尔夫练习场,并与学校周边的高尔夫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教学与就业。

高尔夫专业无论出于那个学科背景,都应当有一套规定的高尔夫课程体系,不能完全根据原有专业的课程内容来安排。并且,应在高尔夫课程的实践教学上适当地增加对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既要能体现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要能体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系统教学体系不能重理论轻实践,或是重实践、轻理论,应该尽量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特点,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均衡点。

2.加强师资培养,促进教材建设

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高尔夫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随着设置高尔夫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多,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师资的短缺问题不是短期之内可以解决的。因此,只有依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有高质量的高尔夫教育水平。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性研究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通过在高尔夫球场或俱乐部的顶岗实习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行业的认识,这些举措对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派遣优秀的教师到国外高尔夫学院进修,学习发达国家高尔夫教学先进办学经验。

3.完善资质认证,拓展国际交流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昆明市;高尔夫专业;就业现状;社会需求

目前,昆明地区院校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近年来,随着高尔夫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多,但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而云南作为中国高尔夫圣地,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高尔夫专业,本文拟对昆明市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关对策。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在昆高校部分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高尔夫专业就业相关文献,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对在昆高校就业指导指导中心和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将数据进行分类并运用Exce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在昆高校高尔夫专业概况

对在昆高校部分有高尔夫专业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有高尔夫专业在校120人,在校专业教师2人;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145人,在校专业教师8人;云南省旅游学院185人,在校专业教师9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160人,在校专业教师5人。在调查的四所学校中仅有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有专门的练习球场;办学模式中也仅有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为校企联合办学,其他学校均为自给自足办学模式。

2.2高尔夫专业近三年就业情况

截至2014年5月底,本文共对昆明市高校高尔夫专业11、12、13届部分毕业生(n=94)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1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含一次就业率)为94.5%,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2%,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9.5%,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3 高尔夫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对高尔夫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调查统计(n=94),发现在高尔夫行业就业的人数不及在其他行业就业的人数,分布在高尔夫行业就业总比例为31%,其他行业如:企业、事业单位、体育教师、自主创业的为69%。通过对昆明天湖岛高尔夫俱乐部进行调查显示,不同岗位的薪酬情况有所不同:练习场球童平均薪酬为1200~1800(元/月),竞技部球童2500~6000(元/月)、会员部以及球具销售底薪:1300~1600+提成(元/月)、场务部技工1500~2200(元/月)。晋升职位主要有:竞技部领班、各部门主管、经理,球童培训老师、高级草坪管理师等[1]。

3.高尔夫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探讨

3.1教育成本高、课程建设落后

高尔夫教育的成本包括:场地成本;器材成本;练习成本;教学实习成本等。其中,器材成本中,一套基本的练习器材从几千至上万元不等,对于一般家境的学生是无法承受的。练习成本是学习高尔夫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在昆明打练习场的费用目前约为3000元/年,到球场上打球的费用就更高。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在球场实地工作的经验。将学生分配到各球场实习,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吃住费用和交通费。高昂的教育成本将成为制约高校高尔夫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课程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2]。云南的高尔夫高等教育刚起步,其教育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整个教学理论都无前车之鉴,无论统编或自编教材,每个教育模式都缺乏教材,而且一些实践性强、地域性强的课程基本没有成型的教材,这些已经成为课程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3.2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师资力量匮乏且不够专业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云南省内高尔夫持证教育者很少,且多数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半路出家”者,既缺乏高尔夫运动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在澳洲,教练的水平约70杆(18洞,以下同)左右,除了在高尔夫学校进行相关学习外,还要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才能上岗。

3.3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就业方向的单一化

大学生受“先就业、后择业”、“专业不一定对口”等观念的影响。据调查,有66%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时是否专业对口并不重要[3]。高尔夫行业涵盖了整个高尔夫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而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狭窄,局限于高尔夫俱乐部,加上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高尔夫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造成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

3.4高尔夫行业薪酬起点低;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

高尔夫一直被理解为一项贵族运动,实际上在高尔夫行业和相关产业中就业的起点并不是很高。据调查,有66.4%的毕业生希望自己的底薪是2000元/月。但对高尔夫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4]。由此看来,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毕业生不对口就业。

4.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4.1校企合作,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的高尔夫球场主要集中“北、上、广”,开设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学校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区域,这与高尔夫教育的场地配备密切相关。高尔夫教育无论是运动技能类或管理类或草坪类,都需要有高尔夫场地的配备,因此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将是今后昆明高尔夫高校教育的首选之路。

4.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把教师专业培训摆在首要位置。加强国内外同类学校的交流;面向社会办学,促进教学、科研与高尔夫专业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为教师亲身参与高尔夫赛事的组织和运作创造条件和机会,积累赛事实践经验。

4.3加大高尔夫运动教育价值的宣传

除去“贵族运动”和“精英阶层消遣”的外壳,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加入其中,了解高尔夫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民众了解真实的高尔夫,从而让更多人喜欢上高尔夫运动,有了市场才能有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庆.高尔夫专业大学生对口就业状况分析对策[J].南方论刊,2010,07(4):55-58.

[2]于洋,张小宇.浅谈我国高校高尔夫教育[J].高教研究,2013,06(3):229-300.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高尔夫专业 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53-03

自1984年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广东中山开业,目前国内的高尔夫球场已超过500家,且带动了地产业的发展,给地方财政带来了高额的土地财政收入。但是,目前高尔夫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每年各类院校向社会提供的高尔夫专业人才数量不足1000人。据统计,当前全国高尔夫相关行业的人才缺口达到15万到20万。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各高校争相开设高尔夫专业,自1995年深圳大学率先开办高尔夫专业以来,全国约有83所高校相继开设了高尔夫专业。在高尔夫专业教育大军中,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成为我国旅游业基层和中层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平台。我国的高尔夫高等教育发展不到20年,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作为培养高尔夫运动产业中高级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专业领域,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并不存在,所以,该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归属较混乱,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等方面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高尔夫人才培养如何区别于本科类院校,发挥实践教育的专长,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完善高尔夫专业课程的设置,重点培养基层服务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是目前高职高专高尔夫专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高尔夫专业人才在球会中并不占优势。以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的球童为例,球会每年从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大量的实习生,但球会球童的流失量很大,所以社会上招的球童(非高尔夫专业)也特别多。目前,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东莞会所在岗的球童785个,正在培训的球童130个,其中实习生93个,占总数的11.6%。实习生得到的评价并不稳定,且实习生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金牌球童。高尔夫专业出身的背景并没有为实习生赢得更多的好评,而且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后能留在会所走上基层管理岗位的人数也极少,这就暴露出高尔夫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行业实际不一致的矛盾,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高尔夫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高职高专高尔夫专业现状

(一)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上,由于各个院校高尔夫专业所属的专业不同,因此培养的目标不一致。隶属于管理专业的,其培养目标集中在高球俱乐部的管理和草坪的管理;隶属于体育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多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有在园林专业下设的,其培养目标多为球场景观设计人才。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高尔夫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在开设该专业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分不清学位教育与技能教育之间的区别,缺乏对高尔夫人才培养的深刻和清晰的认识,课程体系混乱,难以操作,导致学校培养的专业学生不适应市场。

如侧重训练学生的高尔夫运动技能,而忽视了高尔夫专业对客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或者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层次,都会使得学生到球会后觉得无法学以致用。球会的基层服务人员其职责不是打球,而是陪客人打球,基层管理人员也是主要负责跟客人沟通,管理基层服务人员,这些技能却没有得到专业课程设置人员的重视,偏离了高尔夫球会和市场发展对人才需要的目标。

(二)课程编制

在课程编制上存在着两种观念偏差,一种是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固守课程的学科性,以体育学、管理学及相关理论知识为中心构建,理论知识系统、全面、逻辑严谨,重理论,轻实践。另一种是盲目过激的观念,完全以社会职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过于偏重职业技能训练并强调应用性与实际可操作性,而忽视文化知识和管理技能教育。无论是沿袭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急功近利的高球技能培训,都没有正确认识高尔夫市场发展的规律。高尔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的技能,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理论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如何在课程编制上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合理搭配,需要借助企业的专家帮助。

(三)课程结构

课程主要是由专业基础课(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因为高尔夫专业对场地和技术设备的要求很高,大部分院校缺乏实训场地,另外,高尔夫专业师资的缺乏也是困扰众多高校的难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在课程结构中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例不高,不利于对高尔夫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实习乃至真正的就业中就无法凸显出高尔夫专业学生的素质。

目前高尔夫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高尔夫专业基础课多由体育老师来担任主讲,使高尔夫专业基础课的授课内容以体育学的基础理论为主。而在讲授高尔夫管理包括球会管理和草坪管理时,侧重讲授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缺乏高尔夫专业知识的讲授,课程的主体出现了偏差,导致各科之间没有形成制衡,高尔夫课程设置难以实现合理化和科学化。

(四)课程内容设置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表现出繁、难、杂的现象,课程与课程之间交叉重复,这样既占用了教学时间,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与预期的效果出现偏差,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而有些课程的开设带有明显的背景学科特点和拼凑色彩。如语言类课程,英语就包含有大学英语、英语听说、旅游英语等课程,且同时开课,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挤占了专业课程的时间。

(五)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上,以讲授的方式,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在课时量和课程设计上面没有获得与理论教学同等的重视,没有突出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高尔夫的特点是操作性强,特别是球童,实践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工作能力的好坏,所以实践教学的多少,对高尔夫专业的学生能否体现专业优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尔夫专业课程的优化措施

(一)按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不同层次的高校必须明确定位自己的培养目标,不能盲目跟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体现了专业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个专业的灵魂。高职高专类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目前我们高尔夫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厚基础、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是“厚基础、多能不专”的“通才”,无法满足中国高尔夫运动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职高专院校高尔夫专业的培养目标应面向高尔夫球会及高尔夫营销企业,适应高尔夫市场的需求,考虑到行业人才需求的要求,培养的学生应掌握从事高尔夫运动管理和高尔夫产业相关领域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管理各类高尔夫俱乐部或球会的专业能力,能够胜任组织和策划各类高尔夫球赛事活动,以及从事高尔夫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具备“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二)实行校企、校校人才培养模式

考虑到我国的高尔夫教育面临的现实困难,如场地和专业实训老师的缺乏,目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有两种:第一,校企合作办学。高尔夫专业的实训场地和基地的建设投资巨大,高校在缺乏办学资金的情况下与企业合作,让企业提供实训场地和提供实习机会及相关指导。企业的硬件设施、高尔夫专业人才等优势是学校缺少的。学校、企业联合,凭借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需,学校能输送“准人才”供企业将来选拔使用,企业有现成的场所设施培养和锻炼学生。学校与企业可以采取联系较为紧密的“订单式”、“冠名班”等方式合作办学;也可以由企业提供培训基地,学校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士为实训教师,为企业输送实习生等互惠互利的办学模式。第二,校校合作办学。国外的高尔夫办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较为成熟,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国内的高校学习和交流。另外国内的深圳大学,地处高尔夫运动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也是我国高尔夫教育中发展最早的学校,可以通过互派交流生、老师进修等方式,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三)优化课程设置

1.构建高职高专高尔夫专业能力体系。高职高专高尔夫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应该包括三大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其中专业知识不但包括高尔夫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高球俱乐部的运营、高尔夫行业和业务的分类等知识,还应包括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专业技能方面,不仅需要有高尔夫球技、草坪维护、球具和球车的使用等技能,还应具备外语交流、计算机应用、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等相关技能;在专业素质这方面,应该具备高尔夫基本的服务礼仪,并且拥有亲和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当然,对组织和企业的忠诚度、敬业精神也是高尔夫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课程设置既要体现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提高专业素质,同时不能忽视专业知识和沟通、管理等知识。课程设置既不能重理论轻实践,也不能重实践轻理论,而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目前学校关于高尔夫的教学,软硬件方面的资源都缺乏,而高球企业有足够的资源,能够配合实践教学,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制订教学计划,与企业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两者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相互穿插,相互影响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有效的升华,还能为企业解决旺季人手短缺的难题。通过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实践,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从实践中学到许多技能,提高对专业和专业领域的了解,提升专业业务能力。在高尔夫俱乐部接到团体客户订单,俱乐部工作人员人手严重不足时,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过去进行短期的培训。或者在高尔夫俱乐部周一到周五客人不多的时间,与企业协商,由老师带领,进行下场培训。让学生在实习前与企业合作,可以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目前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的实践课程以到企业实习为主,实习阶段往往长达一学期甚至10个月,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学年,以便于就业。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课程设置方式并不利于学生通过理论教学掌握基础知识。

高尔夫课程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将实践课程贯穿于整个学习时期,因为高尔夫的所有理论的学习都可以建立在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将到企业实践与整个课程体系融为有机整体,体现高尔夫专业高度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利用实践课程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喜欢高尔夫这项运动、这个岗位以及这个行业。

4.重视沟通技巧课程。高尔夫这个行业属于服务行业,一线员工较多,沟通技巧掌握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对客服务的质量。如果学生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就算具备很好的专业知识,都将无用武之地。沟通就是能力,就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以高尔夫专业的英语教学为例,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以讲授基础英语知识为主,虽然引进了外教,但是外教对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不熟悉,缺乏系统的英语沟通技能的培养。高尔夫运动国际化程度高,且就球场的分布来看,多集中于我国的沿海发达城市,因此,球场接待的客人中外籍客人占了相当高的比例。高尔夫专业本身的需要和高尔夫服务对象的需要,使得高尔夫专业的英语教学不但包含高尔夫的专业术语、比赛规则等专业内容,还包括英语交流沟通的技巧。

5.聘请行业内专家开展相关知识讲座。高尔夫专业人士是我们强大的师资力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高尔夫教师都是体育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专业意识,如果请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学校便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了解到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扩大了课程的信息量,为学生建立了从业信息。在高尔夫行业当中,很少有人理解高尔夫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果学生也只重理论,缺少实践,可能更不理解高尔夫这个行业。所以,学校应该请高尔夫行业中的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课,让其理解高尔夫行业中更多的相关信息,使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高尔夫作为一门新兴行业,与酒店管理等其他行业相比,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的高尔夫高等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向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很多人才只能依靠引进,加大了高尔夫的投资成本。而我国高尔夫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且专业基础不扎实,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随着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行业人才的缺口会成为阻碍高尔夫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矛盾。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高等教育现状;对策;高尔夫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312-03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高尔夫球运动越来越靠近大众的生活。目前,全球共有3万多家球场和超过一亿的高尔夫球运动爱好者[1]。根据2011朝向白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全国营业中的高尔夫球场设施440家,合计543个18洞球场。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形成一股浪潮,但高尔夫专业人才却依然匮乏,急需大批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良好职业能力和较高素养的经营管理人才。随着高尔夫运动项目正式列入2016年奥运会,全球高尔夫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使中国高尔夫产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缺口更大。因此,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就成了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产业的发展需要专门人才的支持,而人才的培养过程在于教育,尤其是新兴产业对教育的呼唤更是显得尤为强烈。本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当前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收集、整理中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方面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参考。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输入高尔夫教育、专业、学校等关键字,搜索中国开设高尔夫专业教育的主要高等院校;分类统计法,按研究的需要对掌握的数据进行分类与统计;比较分析法,对掌握的材料采取同比和类比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二、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现状

与国外的高尔夫行业不同,在中国,高尔夫不仅仅是一个运动产业,而是一种融合运动休闲、资源平台、奢侈享受、高端服务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是奢侈品行业、高端服务行业以及运动休闲行业的综合行业。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如果单纯地依靠国外的高尔夫管理模式将无法解决中国高尔夫行业的问题,满足中国高尔夫行业的需求。其次,从中国高尔夫行业的属性而言,中国高尔夫业仍然属于金字塔尖的少数精英们对生活的一种享受。这些顶级人群对高尔夫经营管理运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经营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懂得一般运动休闲产业的经营运作,更要懂得高尔夫运动的精髓,懂得高尔夫行业的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满足、服务与经营,在此之外,还要懂得高端服务行业的经营与管理,将每一个会员的服务做到极致尊贵和细致入微[2]。人群的顶级、经营管理的顶级必然要求专业教育方面的顶级配套。

纵观目前国内的高尔夫人才状况,一方面,球会存在专业性和综合型高端人才需求与相对低层次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就是高尔夫从业人员的跳槽频频发生。从本质上看,出现该问题主要归因于高尔夫教育水平没有达到目前高尔夫运动的实际发展水平[3]。很多的高尔夫管理人员都是从酒店、房地产等等其他领域转行进来的,他们本身对高尔夫行业,甚至自身的岗位都没有系统的、深刻的认识,因而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办法达到高尔夫管理的基本要求[4]。而同时,由于高尔夫产业的飞速发展,又为整个行业创造了太多的从业机会,门槛一降再降,人才质量不高,当然管理能力就不强。

人力资源市场的不平衡也直接影响到学校高尔夫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在刚毕业就急于走向工作岗位实习和就业,想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工作平台,在选择工作地点和岗位时显得过于草率,再加上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或经过一段实习期后就发觉现实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产生厌岗、误工、放弃等不良情绪。

正是由于行业人才市场的供求不平衡,直接导致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员工,从业人员也找不到合适自己且稳定的工作,而现有的高校专业毕业生又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教育水平,迫在眉睫。

三、研究结果与探讨

(一)中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规模

本文搜集了国内开设高尔夫专业的主要34所高校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1数据显示:体育类专业:本科1所,占34所院校中的2.94%,专科6所,占17.64%;旅游管理专业:硕士2所,占8.82%,本科9所,占26.47%,专科10所,占29.41%;农林专业:硕士1所,占2.94%,本科2所,占8.82%,专科2所,占8.82;其他专业:本科1所,占2.94%。

在培养方向上,国内高校开展高尔夫管理课程教育的数量居多,主要课程涉及高尔夫管理、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市场营销、高尔夫运动与休闲管理、高尔夫球场规划与设计、高尔夫草坪管理等[5]。表现出的问题有:专业不明确,课程设置太泛。比如高尔夫草坪养护和管理及高尔夫球场设计,很多学校都开设此课程,但只限于泛泛,很多该方面的人才都是从农林专业转向高尔夫的,具有高尔夫教育背景又很懂草坪种植养护的人才屈指可数[6]。上述情况不仅客观地反映了中国高尔夫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滞后状态,而且也决定着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在整体上还处于落后的水平。这种状况如果不尽早改变,将会阻碍高尔夫教育专业的专业结构,从本质上制约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进程。

(二)中国高尔夫教育的办学形式

表2显示,在34所高校中,实行联合办学的院校有20所,占总数的其中58.82%,其中与境外合作的学校有7所,占总数的20.59%,这种情况说明一方面中国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呈现出人才高定位的趋势,力图缩小与高尔夫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差距;另一方面是与市场接轨,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不仅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目的,也解决了学校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

(三)中国高尔夫专业教材状况

上页表3显示,目前高尔夫专业的相关教材十分匮乏,如规则、球技和草坪方面的书籍多是国外的,适合中国学生体能水平的球技书籍很少,同时适应中国高尔夫产业现状的相关管理类教材寥寥无几。

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很多高尔夫专业的书籍权威性不高,大部分作为娱乐体育教材出现,无法在高校内作为专业课教材使用;还有很多专业课优先于教材出现在专业课中,教师只能通过自己搜集相关材料或与国内外专业人士联系拿到一手材料作为专业课教材进行授课。总体而言,高尔夫专业教材在系统性、针对性和广泛性方面都比较缺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中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方兴未艾,发展规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目前,高尔夫专业教育已经涵盖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所有层次。从2004年起,发展速度开始加快,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近三年,开设高尔夫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数量激增,另一方面,高校的教学质量并没有从本质上获得大幅的提高,如教材缺乏、专业教师不足、教学设施和场地受限等问题仍存在。目前,从发展规模到培养的层次和方向等方面,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2.办学中问题不断出现,总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从选出的34所高等院校看,问题包括:首先,缺乏专业教师。各大院校只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来培训教师,但力度和深度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程度。其次是缺乏教材,上页表3显示,高尔夫专业教材可谓严重缺乏,同时课程建设和教材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只有根据自己的课程设置来寻找或自编校内教材,是否具有权威性、理论性和现实性,就要通过对现有学生的教学实践来验证。再次是缺乏实训基地,对于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来说,球技是相当重要的技能,而球技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练习,包括练习场和实地下场的练习,但由于投资成本的原因,目前很多学校都不具备训练场地,而是借助于外部的企业,所以学生的训练机会很少,教学成本也较高。

3.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上页表1显示,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几乎相同,设计深度不够、含金量太少,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在行业内并不实用,许多的理论课程与行业的关联不大。

4.高校人才培养综合素质不高。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和实践场地受限,所以,首先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不够、综合性不强,加之各个高校考虑到教学成本问题,很难稳定地为学生提供练球场所和管理实训,两方面的原因造成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兼具球场管理、球技等专业知识和实践管理方面的能力,而球场缺乏的正是既具备学科理论知识,又谙熟高尔夫行业的具备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

(二)建议

1.加强校企合作,采取联合办学的教学模式。现在各高校因为办学经费支出大,大都无法自己筹建教学场地,最多只有练习场而且也严重缺乏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基础课和理论课程在学校完成教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教学实践由联合办学的球场来完成,由球场的专业教练和球场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和指导实习,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和球场各自的优势,达到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目的。

2.高校与本行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现在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大多是主观制定的,摸索着进行专业教育,大多数没有经过高尔夫行业的认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行业认可度低,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各高校应该联合行业建立一个教学交流平台,聘请国内国际知名球场的专家学者,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培养方案,在发展的同时根据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被行业所认可,所学知识才会有用武之地,知识能力也才能够有创新。

3.加强高校高尔夫专业师资力量的培训。由于高尔夫专业是新兴的专业,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或者是半路转行进修高尔夫专业的教师,这样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都不足,在专业教育上就会产生偏颇。所以,只有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拥有扎实的基础和能力的高级人才。高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外同类学校进行交流,选派部分老师出国深造,学习外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其次,吸纳国内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将最新的高尔夫知识和经验带进课堂,最后,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4.加强专业教材建设,重视多媒体教学。教材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尔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应积极引进国外权威教材,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办学经验,教育机构也应积极配合,共同制定适合中国高尔夫行业发展的专业课教材。

5.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并重,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强调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加学生实习次数和实践时间,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配套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宗现.中国高尔夫产业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6).

[2] 吴克祥.中国高尔夫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J].特区经济,2004,(9):136-137.

[3] 何建伟.旅游产业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探省略[J].暨南大学学,2006,(1):1-4.

[4] 伍勇辉.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高尔夫旅游及教育[J].当代经济,2008,(10).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研究背景

课程体系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体系特指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之间的组织和配合。狭义的课程体系是指所设全部课程互相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1];广义的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

随着中国高尔夫运动产业化的发展,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高尔夫本科教育的发展在中国已初具规模,但国内一些院校高尔夫专业课程门类严重不足,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学生真正想学的、要学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并举的、于今后工作必不可缺的课程门类不多,用人单位也感到他们的知识不专、不精、不纯[2],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看,现阶段的高尔夫专业课程满足的是高尔夫球会基层专业人员,对高尔夫运作的课程还停留在较底的层次上面,并没更进一步深入。课程设置与球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设计深度不够,含金量太少,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在高尔夫球场并不适用,许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球场运作管理的联系不大[3]。

二、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一)国内高校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工商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是中国唯一所专门性高尔夫学院,该校工商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从事高尔夫运动管理和高尔夫产业相关领域所必备的管理、经济、体育、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高尔夫球会各类岗位管理、组织各类高尔夫球赛事活动,以及从事高尔夫产品开发和营销所具备的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成为思想品德好、社会责任感强、职业道德优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优良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其课程结构主要包括综合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综合选修课三个部分,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须取得156学分方可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其中综合必修课47个学分,专业必修课54个学分,综合选修课36个学分,课程类学分一共为137个,实践类学分为19:在综合选修课中,理工科类课程至少为6学分,本专业选修课至少为18学分,总共不低于36学分;在专业实践环节中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假期见闻(含假期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共19学分。

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社会体育(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熟练掌握高尔夫球运动技术和高尔夫行业及相关酒店业、旅游业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能担任教练员、职业球童、球会管理、高尔夫大赛管理,又能胜任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草坪建植与护养,以及高尔夫市场营销与策划等工作的专家。规定学分为171,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其课程结构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类型。

3.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高尔夫草坪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北京林大利用该校草业科学是博士点学科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草坪管理专业与先进教学设备的两校特长于2003年开始进行草坪管理专业的联合办学,为中国培养优秀的草坪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中国对该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其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尔夫球场、运动场等部门草坪生产与贸易、教学与科研、草坪建植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时间一般为五年,分为三个阶段:英语预科阶段,时间为一年;基础课程阶段,共60学分,时间为两年;专业课程阶段,共60学分,时间为二年。该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础课程科目数量为11,所占整个课程数量的百分比为14%,学分为41;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科目数量都为14,所占整个课程数量的百分比为18%,学分要求分别为35和16;而选修课程科目数量和比例相当大,分别为38%和50%,学分为29。

(二)本科院校高尔夫专业培养方向

中国逐渐开办了高尔夫专业的院校,以体育类目录设置的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运动训练和休闲体育系下设的高尔夫专业;以管理类目录设置的有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以农林类目录设置的有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都相继把高尔夫球场草坪建造与维护纳入了其专业课程。下面是中国高尔夫本科院校专业学科的归属状况。

综上,总结出国内高尔夫专业的归属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第一,通过文化教育大类的体育类,将其附设在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等专业;第二,通过旅游大类的旅游管理,将其附设在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第三,通过财经大类的工商管理类,将其附设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四,通过农林牧渔大类的草业科学类,将其附设在草业科学专业。

三、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创新构想

(一)培养目标的新思路

新的课程体系的创建主要包含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三大部分。高尔夫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中高级高尔夫专门人才的基本依据,那么,我们在调整中国高尔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前,首先要确定高尔夫学科的归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普通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已经不太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鉴于高尔夫运动的特殊性和中国未来高尔夫行业发展态势,高尔夫应该单独成为一个新学科专业,而不是某个学科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按照中国目前高尔夫专业(方向)的主要学科归属,即管理学、教育学和农学三大类的基础上,在其二级学科中分别设立高尔夫管理、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和高尔夫草坪管理三个专业。目前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的学术研究、俱乐部管理、协会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资源规划与开发等各类企事业及行政管理部门培养通才。但是,由于学生在学期间的学时是一定的,因此,这种培养目标造成的结果如前文分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各院校希望的“厚基础、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是“厚基础、多能不专”的所谓“通才”,并不能切实满足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是综合考虑行业人才需要的结果。从中国目前的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高尔夫教育与科研人才、高尔夫企业实践与管理人才两大类,而后者的需求量又明显大于前者。而对于高尔夫企业而言,无论哪一个具体的职位所需要的人才都不是“通才”而是具备一定知识广度的“专才”。因此,中国高尔夫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为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中的各类岗位培养具备较好知识广度的中高级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结构的创新设想

在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调整的同时,课程的设置结构也应相应做出调整。因此,根据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内容要素的构建模式和设计理论,其调整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课程比例、课程时序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其中,课程比例的调整又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课特别是专业方向课学时,同时,设定专业选修课课程相关性系数,引导学生选修特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提高课程体系的专业深度,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二是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方向技能水平,满足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需要,同时,利用实践课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设个人职业发展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兴趣与意愿。课程时序的调整主要在于理论课、实践课和社会实践的设置时序。从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来看,鉴于中国大学生普遍不具备个体经验,课程设置的时序应为:实践课―专业基础理论课―社会实践―专业战略理论课。这样才能使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个体先前经验相适切,符合学习的经验。课程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把原来的“三层楼”阶梯模式调整为“四模块”平台模式,即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

四、优化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对策及主要原则

(一)遵循系统性与适应性

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优化。其一,影响课程体系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受到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教育观念、国家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在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只有系统考虑校内外因素对课程体系优化的影响,才可能不致于顾此失彼;其二,课程体系优化不仅涉及到系统中某一类课程要素本身的优化,还需要处理好课程门类间的关系及课程系统与学校内部其他系统和社会大系统的关系。课程体系的优化既要保证学生能扎实学好起长效作用的基础知识,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又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长效性,加强课程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各门类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及相互间的关联性,提高整体效益。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要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把握好三个层次的协调,一是课程内部各章节内容间的协调,二是课程与课程间的协调,包括课程安排的顺序,学时分配及内容选择,三是课程体系综合功能的协调,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子的作用。只有确保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高等学校应着眼社会发展、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对人才市场的预测与研究,全面了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人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指导,以实现本科教育培养基础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紧跟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学科知识的纵横网络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与时代性,增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衔接性与各学科知识、技能、过程的渗透性,既重知识逻辑结构又重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既重知识纵向更新又重知识之间的融合和应用,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使学生形成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强调可行性与个性化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课程体系能满足其特定的教育制度的要求及资源的程度。这主要指:一是该课程及教学方法是否适于学生的能力和已有经验。二是适应课程体系中各门具体课程内容不同的特点以及各学生个体有所区别的实际情况,应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三是所提供的课程应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需要,并应含有迄今为止的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特定的课程应能够及时修订。由于中国课程体系的逻辑严密关联性强,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理论掌握的比较系统,未来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比较容易实现。但是,由于在学生毕业后在行业企业普遍面临实习期,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高,而对理论知识要求低,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的问题暴露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并且,多数课程过于关注经典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四是现任教师能否实施该课程。本科课程体系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学校办学实际,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二是反映专业发展特点与优势;三是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机构,由于各自的性质与培养任务不同,既不可能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按一个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按相同的模式来组合人文、自然及社会课程,也不可能一所学校满足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只能从各自不同的经历、传统、现实、优势与特色出发,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发展的现实,利用所处的地域及行业关系进行最佳选择,确定不同的培养规格要求,从而构建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突出高尔夫专业特色

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结合现代高尔夫运动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及高尔夫专业的特性,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配套进行的学习方式,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在高尔夫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其应用性和针对性,高尔夫行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高尔夫行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精通各类高尔夫设施运作以及了解高尔夫产业的运作,懂得如何管理、营运,并产生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专业人才,所以高尔夫专业课程应该针对高尔夫行业的实际需求选择课程内容,以突出高尔夫专业的学科特点。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尔夫教育;研究现状;发展策略

一、我国高尔夫教育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高尔夫教育文献资料也越来越丰富,高尔夫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

《中国高尔夫教育和科研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在中国近二十年的高尔夫发展历程中,尤其是近年来,高尔夫需求越来越大,高尔夫产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不少社会争议,加之政府干预等,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谢芳的《中美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从学科归属、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科目种类和课程量、教材内容、课程实施条件和课程效果等方面对中美高尔夫管理本科专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并对我国相关专业的课程改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吴克祥、张驰的《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的基础建设与实践》以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的实践,指出高尔夫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王鹏飞的《我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的研究》主要将我国高校开展高尔夫教育的学校数量及开设专业课程等现状进行了统计,得出我国目前高尔夫人才稀缺,相关高等院校开展高尔夫教育势在必行的结论。

王晓钧的《中国高尔夫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和特色工程》文中说:“我国高尔夫高等教育与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高尔夫教育明显滞后,不能跟上当今高尔夫产业的发展。

黄登峰、陈才发在《美英高尔夫管理专业教育研究及其启示》指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尔夫教育应该强调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陈明在《高尔夫教育之我见》认为职业技能培训是高尔夫教育的关键。

还有一些学者针对我国高校开展高尔夫教育给予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建议。主要是在课程设置、开设高尔夫专业可行性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

从上述关于高尔夫教育的科研成果来看,高尔夫教育者正积极、主动地探索高尔夫教育的途径与思路,这些为本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了迎合高尔夫产业的飞速发展,应该根据高尔夫球运动的现状及以后发展趋势对高尔夫教育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二、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的高尔夫教育发展时间较晚;地域分布很不均衡。高尔夫教育其硬件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尔夫适用性人才的主要途径;招生专业类别还不够明确,课程设置缺乏相应的规范性,课程之间协调不够;高尔夫书籍种类繁多,但真正能作为学校教材的还需要实践检验;高尔夫人才的紧缺,进一步导致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度。

针对我国相关院校高尔夫教育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保障相关院校高尔夫教育健康的发展。

(一)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解决教学场地问题

在现有的情况下,我国开展高尔夫教育的相关院校中普遍都存在教学场地缺乏的现象,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必然会影响教学功能的实施,成为教学过程最大的困难和障碍。

1.校企合作与高尔夫球场或练习场共建教学基地

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资源,租用社会场地,来满足高尔夫教学训练的需要,这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合作方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接触到社会上高尔夫球运动消费者,了解高尔夫球场、练习场的经营状况。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学校与教学场地之间学生的交通问题;第二、学生和社会人员容易引起摩擦等难以预料的情况;另外,到校外进行教学训练给管理带来不便,而且每个学期还要支付一定的场地费,这样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2.利用学校体育场馆改造或者建造成高尔夫练习场

学校购置一批高尔夫练习球、练习球杆、高尔夫打击垫、击球目标靶和保护围网,将打击垫布置在体育场的一边,留下较空旷的一边设置击球目标靶,很多开设高尔夫选修课的普通相关院校都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可是这种简易的挥杆练习场不能练习长距离击球和推杆,也不能直观感受击球后小白球在空中飞行弹道,更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高尔夫球场地的乐趣。因为不是球场的实践练习,学生基本上感受不到高尔夫的礼仪要求。

3.招商引资建造高尔夫场地并给予优惠政策

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将来是一个发展趋势,吸取部分学校成功经验,引进企业来学校投资建高尔夫高尔夫练习场。学校在满足本校教学之后,可给予企业一定年限的经营权,并给予运营、养护、管理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来学校投资兴建高尔夫练习场,同时学校也为企业不断输送高尔夫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培养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高尔夫教育的相关院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很难在短期的时间内使专业师资力量得到提高;“名师出高徒”,培养优秀的学生条件之一就是拥有优秀的教师。

1.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

高尔夫教育是否能健康的、稳定的开展与教师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除重视教学外,还要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重视相关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高尔夫教育知识,如参加中国高尔夫协会举办的培训有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相应的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2.丰富教师的高尔夫相关专业技能

安排教师进行高尔夫教育技能实践培训。通过引导教师组织对高尔夫俱乐部参观学习,使教师了解高尔夫俱乐部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整体情况,提高高尔夫教师对高尔夫的兴趣。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深化教学改革、促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开设了高尔夫教育的相关院校教育只有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尔夫专业综合应用型性人才。

(四)加大科研力度,统一规划教材

中国的高尔夫科研方面还没有整体的规划和专业的研究机构部门,高尔夫相应的教材也缺乏统一的规划;随着近几年的发展,高尔夫相关书籍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高尔夫协会和教育部门相关组织应该举办高尔夫类的专题高尔夫科研会议,要求相应的社会部门对高尔夫的长远进行统筹规划,相关院校对编写出来的教材认可性还有待考究,我们应该经常组织行业科研会议,完善教材规划。可以请行业人员整理和翻译国外优秀的论文、专业书籍等科研资料,供行业学习、参考,从而加快我国高尔夫理论体系建立。

(五)审查办学资格,制定认证体系

高尔夫专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专业,使得开设高尔夫专业出现一定的盲目,特别是高尔夫办学机构,在师资,办学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况下对外宣传招生,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用人的基本要求。

中高协应该联合教育部门,建立高尔夫裁判员、教练员认证体系,在教学大纲中将相应的考试内容和知识安排进去,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高尔夫裁判证,高尔夫教练员证。

三、结语

高尔夫球运动在我国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出现,在相关院校中暂时还没有把高尔夫球运动作为象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之一,而是作为体育类或者旅游管理类别下面的一个招生专业。

高尔夫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相关院校高尔夫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尔夫教育己经走进我国相关院校,学校应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高尔夫教学场地的问题;社会行业组织、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教师要积极深入行业了解高尔夫,丰富行业经验,提高理论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加强科研建设、完善教材体系;规范办学资质,建立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韩烈保.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和科研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A]. 全国首届高尔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安铁民.高尔夫特色专业实训墓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3]王鹏飞.我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

[4]贺瑛.我国高尔夫专业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刘香.高职相关院校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6]杨华峰.我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0.

[7]余存华.浅析我国高校高尔夫运动教育的前景[J].鄂州大学学报,2011(09).

[8]刘慧英.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前景透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9]魏忠发.中国高尔夫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前景[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广州地区;高校;高尔夫高等教育;高尔夫专业方向;现状

随着2009年10月国际奥委会通过高尔夫成为2016年和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全球高尔夫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而2010年3月初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将高尔夫列入2013年第12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对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前景来说,更是意义深远。巨大的市场需求迫切需要高素质的高尔夫专业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摇篮,必定担负着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重任。目前,中国高校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还处于起步阶段,必然要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成熟发展的过程。通过调查与分析广州地区高尔夫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为广州地区高尔夫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高尔夫专业建设发展的不断完善、培养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广州地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现状

1.1 高尔夫球运动在广州地区日益普及

据统计,广东球场总数约占全国的40%,高尔夫消费人群也相对集中,约占全国的50%。[1]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现拥有约16个高尔夫球场和18个练习场。广州作为中国三大城市之一,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为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广州发达的交通设施也为毗邻广州的香港、澳门地区高尔夫爱好者提供了便利。据香港星宇高尔夫公关有限公司调查的数据估计,香港约有七八万高尔夫爱好者,每到周末约有3万人或组团或自行驾车到珠三角一带打球。[2]同时,广州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人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高尔夫运动的推广。近年来,各项规模不等的高尔夫赛事像雨后春笋般在广州举办,较强的市场需求为广州地区高尔夫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广州地区高尔夫专业人才匮乏

中国高尔夫产业所带动的产业链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但其快速的发展也显露了国内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匮乏,这成为制约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瓶颈。未来十年,中国将有500至1000个左右高尔夫球会投入建设使用,比照国外高尔夫运动的普及率,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社会和健康休闲体育发展的需要,未来高尔夫专业管理人才缺口达5玩至7.5万人。[3]从表1.1中的2010年广州地区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招生情况来看,目前广州地区高校招生数目都不多,相对一个球场所需人才数目相比,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还远远满足不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广州地区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高尔夫专业人才的摇篮,应基于高尔夫市场特点和高校办学情况,不断完善高尔夫专业建设,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尔夫专业人才。

表1.1 2010年广州地区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招生情况

资料来源: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

2.广州地区高尔夫高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高尔夫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4]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各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关注高尔夫运动,部分高校已尝试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或把高尔夫课程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中来,在高校增设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势头不减,但也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高尔夫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大同小异

相对深圳大学于1995年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来说,广州地区高校踏入高尔夫教育阵地较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地区已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的院校5所,其中2所院校为本科层次办学,3所院校为大专层次办学;开设高尔夫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3所。广州地区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的院校以体育院校为主,设置在社会体育专业下,非体育院校仅有广州大学,设置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而各院校的专业名称容易使高考学生对选择专业方向不明确。此外,高尔夫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中,关于理论性的内容较多,缺乏实操专业内容,各院校高尔夫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也大同小异,缺乏明显的特色,以培养学生高尔夫运动技术、服务管理、赛事策划与组织以及裁判知识为主,难以符合蓬勃发展的高尔夫产业对多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见表2.1)。

2.2 师资队伍较为“年轻”,“双师型”人才紧缺

目前,中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较为落后,高校设置高尔夫专业方向的条件不成熟以及教育投入不足,是影响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参加高尔夫职业教练考试的报名资格里就有那么一条:“须具备职业球手资格”,[3]而中国目前注册的职业球员仅有100多人。[5]由于高尔夫是新增专业方向,部分高校专业课程是根据“个人需要”而设立,教师队伍依靠其他专业教师“转行”而组成,基本都是未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学习,更不用说具备职业教练资格。此外,部分教师更是完全属于“理论学习”型,平时也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进修和实践中。“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导致高校培养的高尔夫人才素质不高、能力匮乏等问题出现。

2.3 教学条件缺乏,不利于专业方向发展

据调查,除广州大学已建有户外练习场外,其他各高校基本上都缺乏教学场地与设备,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各高校只能依赖与外界高尔夫练习场、球场的合作,以较优惠的价格为高校学生提供练习挥杆的场地,但教练给予学生指导方面较缺乏,且学生每年要为此付出较高的费用,从而对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增加了负担。在实习安排方面,各高校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于高尔夫球场、高尔夫媒体公司、高尔夫球用品公司、高尔夫协会以及体育事业机构等,学生实习岗位一般由企业临时安排,实习岗位较为局限,部分实习岗位缺乏针对性。在实习时间方面,广州大学高尔夫专业方向学生的每次实习时间较为短暂,一般为1个月左右,而体育院校实习则相对时间较长,一般为3―5个月左右,但依据与企业的访谈,高尔夫企业尤其是高尔夫球场希望学生每次实习的时间为半年甚至更长,同时也希望在球场旺季期间,高校能安排学生前来参与工作。此外,个别学校更是缺乏实习基地,只能任由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更顾不上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以完成实习任务为目标。这种状况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熟悉高尔夫企业的管理与运作,不利于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

2.4 学生就业现状不理想及其影响因素

从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大专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所学专业较为对口,而大专毕业生从事高尔夫职业的“忠诚度”也较本科高。整体来说,高尔夫专业方向本科毕业生尤其是非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流失状况较为严重,同时,目前高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较好地适应高尔夫企业的工作岗位,这与高校设置该专业方向的意愿不符。

2.4.1 生源素质不高

据调查得知,部分学生在高考报志愿时并非意愿选择高尔夫专业方向,但由于分数过低而被动选择;也有些学生仅对高尔夫感到好奇而选择该专业方向,他们普遍对毕业后从事高尔夫行业缺乏兴趣。其次,本科层次毕业生尤其是非体育院校毕业生,普遍认为自身缺乏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从事该行业缺乏信心。调查显示,本科院校一般从大三才安排高尔夫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短,前两年都为专业大平台课程,学生在专业学习前只能靠自学或自行到球场进行练习。而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提前为大四求职作准备,因此,部分学生对该专业学习缺乏信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2 “贵族运动”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碰撞导致毕业生流失

据调查了解,各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多数一般,而高尔夫专业学习的成本费用较高,高额的花费使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方向时望而却步,也令到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过于看重薪酬待遇,短期内收入上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程度时就轻易跳槽,导致毕业生流失现象严重。同时,高尔夫行业重工作经验轻学历的现象也导致本科毕业生产生职业倦怠。[6]

2.4.3 传统社会观念影响高尔夫的普及

2006年厦门大学校长提出要求大学生都要学习高尔夫球课程,此说法即刻引起社会各方争议,而随后北京大学要修建高尔夫练习场的消息更是闹得沸沸扬扬。被蒙上“贵族”色彩的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传统社会观念认为其是高消费、腐败的娱乐项目,乱征地等不良影响又使其成为社会上倍受争议的话题;而国家政策也缺乏支持力度,中国将高尔夫运动定位为娱乐业,高额的征税更是让高尔夫在国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娱乐”、“贵族运动”。

图2.1 人民网关于高校应否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网上调查情况

人民网就高校应否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共有4225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网友对高校开设该专业方向表示不支持,占总票数89.8%。[7]因此,传统的社会观念影响着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和普及。

3.有效推动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发展的建议

3.1 争取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高尔夫在中国被划分为娱乐业,税收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尔夫运动在社会的推广,而部分高尔夫球场建设涉及占用耕地也一直是饱受社会争议的话题。随着高尔夫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后,国家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有力支持,把高尔夫列入体育项目的行列,降低税收,同时鼓励企业利用荒地等建设球场;其次,政府应该建设部分公众球场,降低“门槛”,让更多的高尔夫爱好者有机会参与。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监督球场的管理,严肃查处占用耕地、擅自建设球场的行为。高尔夫将从“腐败的温床”、“奢侈的娱乐”等负面形象中解脱出来,成为“正经”的体育活动,加入到这一运动中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8]

3.2 国外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与借鉴

高尔夫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并与足球、网球一起并列世界三大体育运动。而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高尔夫球场是建于1984年的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这是高尔夫真正跨入国门的标志。[8]高尔夫是由国外传进中国的体育项目,在中国开展的时间仅为20多年,快进式的发展使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存在许多不完善。因此,中国可以多借鉴国外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模式,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3.3 积极拓展教学与实践基地,探索深层次、多样式的合作形式

3.3.1 从适应市场需求角度,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优化专业设置

市场需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针。高校需要对高尔夫市场进行深入、详细的调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高尔夫专业方向的归属问题一直都是倍受高校关注的焦点。中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是设置在众多专业名下的,如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社会体育、农林等专业,据调查,学生大多为“被”选择或者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学习高尔夫,对高尔夫专业方向的生源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高校设置高尔夫专业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3.3.2 适当延长学生实习时间

高尔夫与其他体育项目有所不同,对实践性要求较高,而中国高尔夫教育还是参考以往体育专业或其他专业的实践模式。与国内高校的高尔夫专业相比,美国方面更加重视实习和实践活动,实习时间达到16个月。[3]而广州地区各高校高尔夫专业方向实习时间大部分为1―3个月左右,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适当延长实习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和熟悉企业运作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3.3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办学层次

国内高尔夫高等教育多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办学,高尔夫部分专业课程尤其是球技训练、球场管理、草坪护理等课程,可以利用球场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与实习的条件,也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的形式,聘请部分专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和授课,提高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高校也可以让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做到资源互用互补。一方面教师能不断获得进修和实践,弥补自身专业缺陷,另外也解决部分专业学习的花费,大大减轻了高校经费的投入;而企业也能利用高校为其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与素质。摆脱以往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使校企合作逐步走向深层次,形式多样化,从而优化了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水平,也有利于今后提高现有的办学层次,培养更高层次的管理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飞加,陈恩玉.我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经营现状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37-41.

[2]梁健,卢元镇,刘罡.广东部分高尔夫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5(4):32-34.

[3]高尔夫进大学被指大势所趋,国外教育更注重实战..

[4]李燕,,杨俊刚.体育院校高尔夫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29-30.

[5]刘惠英,胡庆龙.我国职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4):46-49.

[6]陈志明.高尔夫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地区大学生为例[J].考试周刊,2010(31):134-136.

[7]人民调查:近九成网友反对高校开设高尔夫专业..

[8]罗俊强.高尔夫时代的到来[J].森林与人类,2010(4):8-17.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 前言

高尔夫球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兴于欧美,发展至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与发展。在国外很多国家与地区,已经将高尔夫教育作为常规专业和课程深入到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去,美国很多高校都配套高尔夫球场,足见高尔夫教育在其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尔夫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员质量不能保证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处于摸索阶段。随着高尔夫的快速发展,高尔夫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找到更适合当今高尔夫发展的人才培养。

2我国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

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一部分高校在对此专业的开设考虑不周全,而只是一味的跟风,看到此专业是新型专业,看到市场对此专业人才的需要,对高尔夫人才培养认识不清楚,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大而不精,上述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不合理的专业设置现象,造成紊乱的学校教育体系。因此,首先应分清技能教育与学位教育的区别,不能贪求大、广、全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高尔夫产业的岗位很多,如高尔夫球场管理、球童、教练、草坪、高尔夫旅游等,只有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紧缺型人才。

2.2 办学时间和经验

我国最早的高尔夫学院是1995年成立的深圳大学,目前已培养了近千名毕业生在高尔夫相关领域任职。其后,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也纷纷开办了与高尔夫相关的专业,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于2010年6月成立,成为国内相对较晚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我国中等以上的各教育层次都有高尔夫专业教育,学校有上百所。从几所院系成立的时间来看,高尔夫教育在国内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办学经验不足,并且部分学校在办学中,存在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有些学校由于受生源、场地、师资的影响,在办学不久后不得不中辍。院校之间在办校质量,包括课程建设、教学计划、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规格等诸多方面,也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发展并不平衡,这些问题应尽快予以纠正和改进。

2.3 专业设置

首先,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把学术性大学的办学经验直接移植到高职中来,形成了专业内涵相同,专业名称却不同,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基本一致但专业名称却千差万别。其次,被调查的学校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置较为普遍,但都停留在高尔夫运动本身基础上设置了高尔夫课程,还没有很好地将高尔夫与企业进行有机结合,以致一些学校为了容易招生,追求经济效益,在没有师资、教学设备落后情况下盲目开设有关专业。开设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无法有效实现,使在校学生不能学到相关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尔夫人才的需求,学生流失情况严重。

2.4 课程体系

从调查的情况发现,当前我国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从普通教育课程移植部分内容,课程设置带有明显的拼装色彩,覆盖领域较窄,没有突出专业特色,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现象;理论深度有余,职业针对性不足,貌似结合在一起的理论和实践,实际上处于彼此隔离的状态。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则一般由中专、技校升格而来,实际动手能力有余,而理论不足。学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学科课程的系统性特点是把科学系统编制为学科系统,以适合于不同教育对象的认识特点。但是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规范和协调,科目的设置、课时的分配、内容的选择均由各校自行决定,差异较大;课程内容空洞,与实践需求脱节严重,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2.5 办学条件(师资、场地设施)

师资力量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前高尔夫教育的师资大部分都不是高尔夫院校科班出生的,一部分来自其他专业,经过短期的培训而从事高尔夫教学;另一部分来自外面球场会打高尔夫的人员,但他们缺少相应的教育技术技巧和执教能力,并且任课教师一般只出现在上课时间,课后很少和学生进行沟通,学生遇到问题也无法立即解决,长此以往,对于学院的系统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高尔夫专业办学的硬件条件较差,由于高尔夫球场造价成本颇高,办学机构基本没有能力单独建造一座高尔夫球场,缺乏自己的高尔夫球场、高尔夫室内练习场等。不少学校由于没有自己的练习场,造成学生在练习场练球的机会很少,并且由于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入球会进行相应的管理,毕业后对球场的运作依然很陌生。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此专业的开设市场定位考虑不够周全,盲目跟风,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大而不精,直接导致一些不合理的专业设置现象,造成较为紊乱的人才培养体系。

(2)场地器材成为制约众多开设高尔夫专业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场地设施条件和器材是高尔夫课程发展的物质基础,缺少了这个基础,教师水平再高也难以施展,而学生缺乏足够的球场体验也无法成长为真正合格的专业人才。

(3)从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上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4)目前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专业设置较多的主要是休闲体育(高尔夫方向)、工商企业管理(高尔夫方向),而这两个专业远不能适应当前高尔夫行业发展的需求。

(5)在未来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对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呈"饥饿"状态。

3.2 建议

(1)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学校高尔夫基础设施建设(如场地、高尔夫球等),高科技的动作辅助练习器械以及动作的软件分析系统等,改善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软件设施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

(2)高职院校加深与高尔夫相关组织机构(如中国高尔夫球协会)联系和沟通,达成相关合作办学,为高尔夫专业学生提供从业资格证(如高尔夫裁判员等级证,高尔夫教练资格证等),从而提高高尔夫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3)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对高尔夫理论方面的研究,编写与时俱进的高尔夫方面的相关教材以及适应社会对高尔夫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为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4)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大力扶持、鼓励高尔夫教育的良性发展,大力倡导高尔夫专业化教育模式,推动我国高尔夫专业化进程,促进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推动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5)高尔夫行业是个巨大的产业链,对其从业人员的需求也比较复杂,有条件的学校应顾及到高尔夫行业人才需求的全面性,细分高尔夫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并针对细化的岗位制定相对应的课程,满足高尔夫行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登峰,陈才发,郑玉忠.美英高尔夫管理专业教育研究及其启示〔Jl.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14一117.

[2]戴临中,戴普.我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3):75一78.

[3]顾跃.中美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常态;高尔夫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路径

近几年来,高尔夫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而且在未来的十几年,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将会更为迅猛,所以面对人才短缺的情况,开展高尔夫职业教育创新迫在眉睫。高尔夫人才培养一定要密切结合市场需求,不断细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为高尔夫产业提供更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一、高尔夫职业教育现状

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国际运动,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壮大,虽然现在我国开设高尔夫职业教育的职业院校、本科院校逐渐增多,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市场对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面对人才培养明显滞后的现象,加强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创新高尔夫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开展不仅仅停留在职业院校上,很多本科院校也开展了高尔夫职业教学,但是就高尔夫职业院校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部、东部、南部等高尔夫产业发达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由于这些地区高尔夫产业发达,所以高尔夫职业教育开展情况较其他地区更好,这不仅为市场提供了高素质的专业高尔夫人才,而且,由于高尔夫产业发达,学生也得到了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形成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共同发展[1]。由于现阶段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对高尔夫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开设高尔夫职业教学的院校数量不足,所以人才供给呈现失衡状态,高尔夫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定位在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上。现阶段开设高尔夫职业教育的院校也分别结合自身的教育特点和院校培养的专业优势,开设了不同方向的高尔夫职业教育,例如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园艺技术(高尔夫草坪养护方向)、旅游管理(高尔夫球童方向)、工商企业管理(高尔夫俱乐部管理方向)等管理类专业,还有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运动训练等专业,院校在开设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而且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文化底蕴,为高尔夫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2]。现阶段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中。其中,公办职业院校开展高尔夫职业教育的比例更大,随着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更多民办院校也加入高尔夫职业教育当中,并且具有灵活的办学优势,招生形式多样,在高尔夫职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虽然现阶段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迅速,高尔夫职业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还存在诸多制约高尔夫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首先,现阶段高尔夫职业教育缺乏“双师”型人才,也属于较为年轻的专业学科,而且高尔夫产业发展迅速,导致高尔夫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短缺。高尔夫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有专业的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关注行业发展,保持企业联系。而现实情况是现阶段高尔夫专业人才本身数量就少,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更是稀缺,具备从事教师资质的高素质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师资队伍综合能力不高,成为制约中国高尔夫职业教育的重要问题。其次,虽然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十多年,也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展了高尔夫职业教育专业,但是现阶段仍然缺乏高尔夫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高尔夫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专业的高尔夫职业教育教材应具有技术上的针对性、理论上的系统性和教育上的全面性,但现在高尔夫职业教育专业教材仍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3]。

二、新常态下中国高尔夫职业教育优势

(一)产业发展带动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而现阶段我国高尔夫行业发展迅猛,市场对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当然对人才专业度要求也很高,迅速发展的高尔夫产业带动了高尔夫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育部高度重视高尔夫职业教育发展,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人才成长途径、校企深度合作等诸多方面促进高尔夫职业教育改革,高尔夫行业的迅猛发展给高尔夫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4]。

(二)市场需求指导教育定位

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能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准确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院校在设置高尔夫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专业性不断加强,专业设置也更加灵活,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对高尔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有力指导。随着高尔夫教育的实践和改革,高尔夫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尔夫职业教育也从单方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逐渐丰富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相关的管理课程,以及礼仪、管理沟通实务等课程,也逐渐丰富了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发展[5]。

三、新常态下中国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提高高尔夫职业人才培养数量

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国际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特别是2016年开始,高尔夫运动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高尔夫产业和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这不仅促进了高尔夫相关的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而且高尔夫运动在休闲度假、健体保健方面也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对高尔夫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这就要求高尔夫教育培训要加强产业融合。现阶段,高尔夫职业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地区,开设高尔夫职业教育院校的数量有限,分布也较为集中,所以在未来高尔夫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开设高尔夫专业的职业教育院校应该打破地域限制,逐步向西北推进,增加高尔夫职业教育培养的覆盖率,为高尔夫产业提供数量更为可观、专业程度更高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校方要重视起高尔夫产业发展,密切关注高尔夫行业变化,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高尔夫职业教育环境[6]。

(二)重视院校合作与交流

高尔夫作为一项国际性的运动,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是要面对很多国际化合作情况,所以高尔夫职业教育,不应只停留在院校职业教育内部,而是应当促进院校之间合作办学,加强高尔夫职业教育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交流和学生互动,在交换办学和人才培养经验的同时,通过高尔夫职业教育联盟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院校合作交流,推动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特别是在加强国内院校交流的同时,也要与国外院校展开深层次的合作,鼓励学生出国深造,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教育平台。

(三)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高尔夫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高尔夫产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所以开展高尔夫职业教育应密切关注高尔夫行业发展,根据高尔夫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办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细化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开展高尔夫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提高高尔夫职业教学质量,也通过校企合作给高尔夫职业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平台,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也有利于提升师资队伍的力量,鼓励优秀人才加入高尔夫职业教师队伍,也可以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才兼职高尔夫职业教师,提升高尔夫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四)细化高尔夫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高尔夫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高尔夫运动方面的专业人才,更应根据高尔夫产业化的需求,细化高尔夫产业发展周边的管理人才,在高尔夫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当中,可以围绕高尔夫球运动技术、高尔夫球俱乐部管理、高尔夫球礼仪与规则、高尔夫球童服务实务、高尔夫球专业英语、高尔夫球赛事组织与管理、高尔夫球市场营销、高尔夫球草坪养护与管理设置核心专业,让高尔夫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断细化,形成系统性强、覆盖面广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在课程设置当中可以开设高尔夫球服务心理、高尔夫球具检测与维修、高尔夫球战术策略、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高尔夫旅游、高尔夫球青少年运动等相关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细化这些设置,提高办学灵活度,为企业输送更优质全面的人才。

(五)加强高尔夫职业教育师资力量

高尔夫职业教育要重视人才的实践性,所以在开展高尔夫职业教育的时候,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场地的建造,首先,建设“双师”型队伍,对现有的高尔夫职业教育教师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促进院校间教师队伍的经验交流,同时要不断提高高尔夫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技能,合理安排高尔夫职业教育,教师技能实践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建立合理化职业,引进更多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师资力量。其次,高尔夫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院校应该注重教育场地的投资建设,不断完善高尔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企业等。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开展年限有限,虽然在过去十几年当中积累了丰富的高尔夫职业教育培养经验,但是面对高尔夫产业发展迅猛,行业发展迅速的情况,高尔夫职业教育应当不断完善教育结构,创新教育体制,更好地适应高尔夫服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高尔夫企业发展提供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我国高职高尔夫教育的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3):120-121.

[2]熊国红.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5):90.

[3]孙娣.职业教育高尔夫专业的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6):108-109.

[4]魏忠发.我国高尔夫教育发展预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7):170-171.

[5]杨华峰,王绍建.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2):119-120.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1.1缺少专职的高尔夫专业心理学教师及教学团队

目前高尔夫专业院校里教授高尔夫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师,鲜有是高尔夫专业心理学出身的,一般是“半路出家”改行来做高尔夫心理学课程教授老师,也有的是“拉郎配”本身专业学的是其他领域的心理学,被迫教授高尔夫专业的心理学课程。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是目前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不仅缺少专职的高尔夫心理学课程的教师,更因为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是一个体系,从而我们也缺少一个系统的高尔夫心理学教学团队。

1.2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关键和切入点,教学过程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来进行的,其最大特点是“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育”。因此,高尔夫专业心理学的课程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即使制作了网络和课件,也只是书本知识的搬家,内容没有生动的画面和文字,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通过多媒体技术、观看录像等教学手段把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内容用直观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21世纪,高职学院应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3教学评价手段比较单一

学生成绩的考核通常采用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式,而且作业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这种评价方式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能力的检验,导致学生对高尔夫心理学的认识就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认为心理学的实用性不大,只要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这种评价方式很难考察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保持端正的态度去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2.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革新举措

2.1明确教学目标

高尔夫专业心理学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要严格遵循高尔夫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高尔夫专业培养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考虑高尔夫专业心理学在高尔夫专业课程体系中具体功能的基础上,应将其课程与教学目标明确为:掌握专业知识的目标,包括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在高尔夫各种实践以及职业活动中的心理学现象,了解心理学知识在高尔夫各种实践和职业活动中的体现,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和规律更好地解决在高尔夫实践和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素质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即学生通过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正确理解、分析、判断和解决实践问题。结合高职高尔夫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尔夫球技术教学活动、高尔夫球童服务活动、高尔夫俱乐部管理活动、高尔夫市场营销与赛事组织策划等活动中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为将来的专业性实践和工作服务。

2.2规范整合课程内容

高尔夫专业的培养目标及高尔夫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心理学在高尔夫专业基础理论和高尔夫应用性研究中的作用,决定了高尔夫要与心理学进行积极的规范化整合来共同解释高尔夫管理、运动实践、高尔夫服务及赛事策划营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加强高尔夫与心理学的研究,丰富、规范高尔夫心理学的课程内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高尔夫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以高尔夫领域的实践体验为切入点,使心理学理论与高尔夫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紧密结合,其中要涉及到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球童服务、高尔夫运动训练和比赛、高尔夫赛事策划和营销管理等;同时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内容又要与高尔夫基础课程内容一脉相承,具体表现为:第一,参考高尔夫基础课程内容的研究范围确定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可以使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内容紧紧围绕着高尔夫的问题展开。

2.3构建新型教材体系

以课程内容整合为基础的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教材体系建设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材要符合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第二,各学科之间衔接的要紧密;第三,要有利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第四,要具备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结构;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要求。教材建设具体要把握以科研发展为基础,体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及时更新并合理选用教材,丰富教材形式,鼓励教师开发教材、编写优秀讲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手段。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提高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设置革新的关键,这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师资,增强教师专业认知和提升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间交流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机会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如继续教育、职后教育、新课程培训等;鼓励高尔夫院校间的师资交流和培训,要求教师要深入高尔夫行业实践领域,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与学习等。

2.5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学模式或者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应各种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高尔夫的内容的特性、学科性质及教学目标等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一切可以积极因素,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在高尔夫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在讲授的时候,多通过案例法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多通过提问和讨论来促进互动式教学,要积极采用能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如研究性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2.6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高尔夫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通过与梁子湖高尔夫俱乐部五年多的校企合作,双方一直本着“共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不短加强“校企一家”的合作理念,经过双方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模式,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本文通过对目前合作模式的剖析,旨在为其他校企合作提供案例参考,希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高尔夫人才,以推动我国高尔夫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校企一家”的合作理念

培养“校企一家”的合作理念,一方面学校层面对球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有效的融入到日常学生的培养中去,另一方面,球场领导需要切实把学生的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考虑到实习实训的工作中去进行“师徒式”指导,不仅仅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更多的融入“教、带”的元素,领导扮演了老师的角色。

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一)球场和学校“师资”共享

第一,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应球场邀请派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参与企业员工入职的相关培训、考核,如高尔夫英语、体育保健、草坪理论等,也可为企业提供教学的相关硬件条件,把球场员工的理论部分培训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上课的情况下安排到学校进行。第二,球场经理“变”老师。针对学校开设的实操类较强的专业技术课,如高尔夫赛事策划,高尔夫挥杆技术、球童培训等,学校邀请企业选派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为高尔夫专业学生进行授课,对球场管理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可安排专题报告,对学生和老师开展专题讲座。

(二)学生变身球场职工

学生经过第一学年在学校和球场的培训,绝大部分学生在大二就可以胜任高尔夫球童、接待等岗位进行服务。球场在周末、“五一”、“十一”黄金周属于经营旺季,可利用学生的周末和假日期间去球场进行兼职顶岗,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球场旺季用工需,也可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顶岗的实习机会,在理论学习与顶岗实践之间找到了很好的接入点。

三、共同制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会邀请球场职业经理人到学校进行座谈,由经理提出球场的岗位需求以及岗位群所要求的员工素质模型,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参考并设置相关课程,学校草拟出人才培养方案后可以在线传给球场草坪部经理、球童部经理、运营部经理、人事处经理等征求他们的反馈意见,最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四、共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学生

第一阶段, 主要进行基础专业课和公共课程的学习,在高尔夫球场进行高尔夫认知学习,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

第二阶段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在球场进行岗位认知能力学习, 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培养,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结合相关的课程实习,开展综合的实训,提升学生的综合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阶段在高尔夫球场进行全职实习。对学生在前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与再培养。球场在实习过程中实施”学生员工化”,即学生在实习期间球场以正式员工标准要求,严格按照企业程序进行工作和绩效考核。

五、高职高尔夫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考

对于高职高尔夫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认真审视目前国内乃至国际的行业发展趋势,实时找出适应社会的发展模式,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运用平衡各方生态和利益格局的培养模式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行业综合性人才;高尔夫俱乐部的地域性和发展路径决定高尔夫人才需求的特点,也决定了多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何在 “学校发展”、“学生培养”和“球场利益”的博弈之间需求生态平衡式的持续性发展是值得每个高尔夫人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芒果,时金陵.高职高尔夫球专业 “校企合作 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民族地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一、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三大著名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奥尔夫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原本性及艺术的本源。原本性的音乐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情感。人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并体验的,是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没有大型的形式、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有关的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素材,简单不单调,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学习高深的专业音乐知识、培养专业音乐素养,而是注重开发人的音乐潜能,是人类音乐的启蒙,是儿童学习其他所有音乐的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自信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包括主动性参与性,即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与以往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奥尔夫音乐是开放式的。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无限可能无限的答案,它允许任意答案的存在,只要孩子们做了就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探索精神,只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渐的埋没了,因此奥尔夫提倡儿童的自主探索,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并努力挖掘儿童的各种潜能。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自由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活动,这也符合《纲要》精神。对儿童来说培养兴趣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与他人相比不一样的创新更重要,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创作更多的活动才能引导儿童去创造与创新。奥尔夫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即兴性,即要求儿童根据乐曲能够即兴创作出新的动作、造型等,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合作活动存在,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

1.丰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内容

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两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课核心课,是根据3―6岁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着重讲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涉猎较少。虽然目前音乐教育中也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倡导幼儿大胆表现,但从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看仍显单调传统。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发现、探索与创造,重视节奏学习、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强调幼儿主动感受、大胆表现、自由探索,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空白,丰富了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2.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全球的优秀儿童音乐教育法,倡导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高校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系统的讲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3.有利于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开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岗位后势必要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教育领域,也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好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采用儿童熟悉亲切、易学易懂的教学手段;掌握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学易学。

4.开设奥尔夫音乐幼儿特色班

有研究表明:5岁前能开发出90%的音乐潜能;7岁前能开发出50%的音乐潜能;17岁前最多只能开发10%的音乐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应及早进行,奥尔夫音乐能够对乳儿期4个月的儿童进行教育,在熟练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班、早教班等,也为收入偏低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

5.奥尔夫音乐教师前景喜人

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专家指出,由于幼师行业倍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而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又是幼师中的稀缺职位,所以奥尔夫教师有着相当绝对的就业优势。

三、呼伦贝尔学院《奥尔夫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呼伦贝尔学院自2012年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以来,已经开设三年,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技能,又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

1.具备较为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

自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之前的一年,学院派遣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方面都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工作。

2.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奥尔夫音乐》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占1学分,共计18课时(以前为16课时),其中包含根据考试改革要求的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以及结课考核的课时量。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内容体系完整的音乐教学法,内容较多,方法丰富多样,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部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场地不足

学校没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每年根据教师需求不同不停地更换奥尔夫音乐授课教室,使奥尔夫音乐成为一门“游击”课程,不便于课程的开展。奥尔夫音乐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可看可听,但是目前教室内不具备相应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室内设备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4.奥尔夫乐器配备不尽完善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一大贡献,因此乐器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所使用的乐器不尽完善合理,有大量损坏的情况,也存在部分乐器“过剩”,缺少部分重要乐器的情况。常用的乐器用的比较频繁,部分乐器从未使用过。

四、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对《奥尔夫音乐》的重视程度

1.建设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

完备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提供资金建设一个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培养专业人才投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2.精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乐器贵在精与实用。精心选择的乐器,不仅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最大作用,还能节省资金。要做到精心选择奥尔夫乐器,就要参考任课教师意见,将教学过程中常用语必须的乐器备齐,不必要的花哨乐器则可以大量删减,即可节省资金,又可以提高乐器的使用率。

3.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学习与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任课教师在开课前进行了培训,具备了开设课程的能力,不代表一辈子就不再需要学习,虽然奥尔夫教育理念是七十年前的理念,但是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却日新月起、天天发展。因此学校投入小部分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与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

(1)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把奥尔夫音乐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获得系统的奥尔夫音乐知识与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课,参与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从而获得活动设计的经验。也可到基层幼儿园实地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与观摩中加强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土特色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来组织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参与废物利用的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实践,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师要注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刘晓娜.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3(10)

[3]张冬梅.论幼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5)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78-02

一、奥尔夫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课程特点

1.奥尔夫简介。奥尔夫的全名是卡尔・奥尔夫,他非常有创作天赋,并拥有了很多的音乐作品,像《卡尔米拿・布拉娜》就出自他的手,同时他对音乐教育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并编写了《学校音乐教材》这本书,这本书体现出来的教育理论对当时的社会简直是一个冲击,此理论也成为了目前社会上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理论之一。奥尔夫本人非常有才华,曾经改编了许多的钢琴曲,自己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各种曲风。奥尔夫的作品大部分从民间生活和神话故事中寻找灵感,并愿意将其他领域的艺术与音乐进行结合。奥尔夫曾经自己建立了一个学校,取名为京特学校,从这个学校中出来的人们基本成为了下一批音乐师资和从事音乐的专业表演者。奥尔夫本人在这所拥有体操、舞蹈和音乐的学校里从事了教育方面的工作,并在此期间编写了独创教材《学校儿童音乐教材》,这本书将他本人的观点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将音乐通过一些有形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结合音乐和音乐教育,让两者共同发展。奥尔夫本人不喜欢局限在自己的国家传递自己的想法,所以他选择去世界各地去讲解和演说,这种做法又进一步的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其想法也被更多的人去接受。

2.奥尔夫音乐在各国的发展历程。奥尔夫音乐在美国风靡一时,它的应用遍布了各种领域,不只是音乐教育,它使得这一理论受益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幼儿。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盛行,迄今为止,奥尔夫音乐协会的成员遍布美国,影响力仍然继续升温中。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知名的音乐人与奥尔夫先生的交流后,这股新思潮开始涌入中国人的大脑。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的中国对于奥尔夫理论并没有足够的应用。而到了近些年,国人对奥尔夫音乐理论越来越重视,在国内开设了音乐舞蹈教室,同时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参与了我国教育部门组织的“艺术课”标准的讨论和制定。

3.奥尔夫音乐的课程特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奥尔夫音乐的特性脱离不开创作者本人所坚持的信念,奥尔夫主张增强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将每个参与到奥尔夫音乐的人都成为音乐家,音乐的练就不是一个人要达到的目标,而是想要成为成功人士所要使用的手段。奥尔夫音乐追求的是各个国家艺术的融合,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它的包容性。保持原有的音乐教育的特性。每个参与到奥尔夫音乐的人,不能仅仅是听众,而是要在享受乐曲的过程中体会到原本的音乐,即它是舞蹈、语言和音乐的综合体。倾听是学习的首要步骤,有了倾听才能将最真切的东西放到脑子里,不懂得倾听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因为第一步都走错了,下一步是不会走对的。通过倾听进入脑子里的东西结合自身具备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背景以及对音乐的感悟就可以产生出一种更新的属于听者本人的音乐。这种感悟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的音乐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出情感的交流和音乐再创造。对于奥尔夫音乐的倾听者不仅仅要去听奥尔夫音乐的声音,还要去想着它周边的舞蹈和语言。重视音乐节奏。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统一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使他们很快速的接受新鲜事物,提高学习的乐趣。对于音乐来说,节奏就是生命,不同的曲风拥有着不同的节奏,而曲子之间寻找同类与否的时候,并不是看音乐的词、配合的舞蹈或者其他的什么,主要还是去探索两首曲子之间的节奏是否有共同点,有共同的、相对突出的音乐共同点就会成为划分曲风的重要标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很多的人爱听外国歌曲,听不懂他们的语言、模仿不出他们的动作,但是仅仅听音乐中的节奏就能够感知这首曲子带给所有人的喜怒哀乐,而这就是节奏所起的作用。强调即兴创作性。引导性的创作是奥尔夫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主要是通过一种即兴的发挥来让受教育者主动的去创作音乐、感知音乐,同时还能减轻学习的压力,增强了趣味性。人生活的环境无时不刻的在进行着变化,感知的事物与上一秒的状态就不一样,为保证能够实时的保存下来当时的景色和心态,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即兴去创作音乐。

二、探究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1.舞蹈和奥尔夫音乐的本质联系。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将人的内心和行为进行统一,最后达到身心舒畅的目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舞蹈并不是要学到一项技能,而是要在里面体会和感悟艺术的乐趣。音乐也是一样,它也不是特殊部分的素质的提高,而是将人类的内心所想表达出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两种艺术形式的本原性的表达上面是一致的。

2.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应用。针对高职学前专业的舞蹈来说,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因为此时的学生没有过多理论和经验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他们更可以创作出更加美妙和特别的东西,同时,努力去培养这种创作性,对于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而这种创造性的练习和掌握正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所期望的。奥尔夫音乐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解放,是对个性的追逐,这就导致它对音乐的教育方式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的教条化,它是从人的本来样子出发来进行人类本原的探索,这种态度体现了舞蹈教学的本质要求,两者是可以达到统一发展的。要探究什么是适合高职学前的课程,首先应该明确受教育的对象特征。高职学前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幼儿,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要以幼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幼儿的心智水平和情感能力等等的整体角度来看,他们基本没有学习的技能,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这使得我们的教育研究要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特点,来激发幼儿对于美学的直觉理解,最后达到互相沟通思想。对于儿童来说,一个课程是否有吸引力对于课程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课程需要有趣味性。奥尔夫音乐的融入同样也希望表达任何想法都要从整体性着手,趣味性也可以从奥尔夫音乐坚持的东西中得到灵感,就是将说、唱、舞蹈和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举行比赛,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本文以奥尔夫本人和奥尔夫音乐发展背景来展开文章的论述,深入探讨了舞蹈和奥尔夫音乐的契合性,并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中也可以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奥尔夫教育理念的应用研究[J].音乐大观,2013,(01):174.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尔夫俱乐部;SWOT;现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苏锡常地区7家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分别是以下俱乐部:常州金沙湾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无锡太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无锡观蠡湖高尔夫俱乐部、苏州金鸡湖高尔夫俱乐部、苏州三阳高尔夫俱乐部、苏州太阳岛高尔夫俱乐部、苏州中兴高尔夫俱乐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实际研究需要,通过充分利用高尔夫相关期刊以及大学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来了解和学习高尔夫俱乐部的现状与研究成果,同时整理了关于高尔夫休闲体育、管理学等方面的专著、论文等文献,并通过观看高尔夫相关体育赛事以及个人参与高尔夫俱乐部实习的经历来了解高尔夫俱乐部最新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2.专家访谈法。为更详尽的了解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我们和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从事人员及高尔夫自身爱好者进行了访谈。3.问卷调查法。a)调查对象b)问卷制定c)发放问卷;4.信效度检验。a)信度检验b)内容效度检验。5.数理统计法6.SWOT理论分析法。

二、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根据参考相关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的优势如下:1、苏锡常地区自然环境及区位优势;2、苏锡常地区经济优势;3、苏锡常地区高尔夫场建设较为完善。同时再利用调查问卷的结果,根据专家对问卷中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角度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一)苏锡常地区自然环境及区位优势

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本身决定了他的自然属性,高尔夫场所对周围的气候,土壤、阳光、气候水源等自然环境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苏锡常地区本身属于亚热带气候,充足的水源、阳光,以平原为主基本,同时苏锡常城市和生活环境也都十分优越,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好的自然条件和融洽的人文环境为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苏锡常地区经济优势

众所周知,高尔夫俱乐部建设的消费是相当高的,需要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基础,真好在我国江苏省的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多是位列前几名的,高度发达的经济,使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也为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苏锡常地区高尔夫场建设较为完善

苏锡常地区现有18洞及18洞以上高尔夫球俱乐部15家,对其中以研究对象的7家俱乐部进行了球场及配套设施的调查,在球场设计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绝大都数苏锡常地区的高尔大俱乐部场地都是有外籍大师设计的。

(二)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现状的劣势分析

根据参考相关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处在的劣势有以下两个方面:1、苏锡常高尔夫消费昂贵;2.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专业人才匮乏。再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每个因素影响的平均数可以看出苏锡常地区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劣势的因素分别为苏锡常高尔夫消费昂贵、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专业人才匮乏。这些劣势因素对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苏锡常高尔夫消费昂贵。高尔夫运动的消费层次比较高,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贵族运动,导致了参与高尔夫运动的门槛相当高。目前高尔夫俱乐部都采取了会员制方式的消费,只有会员才允许带访客进入,然而一张会籍卡一般都在几十万以上,虽然经济不断增长,但是高尔夫消费还是相当的高,导致参与高尔夫的人数并不是很多。

2.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专业人才匮乏。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在中国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因此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由此可见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导致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教授研究表明,一个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一般是约需要300名相关工作人员以及400名球童。据统计2010年苏锡常地区拥有15家高尔夫俱乐部的,按正常的标准球场来计算的话,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需要4500名相关工作人员以及6000名球童,然而苏锡常地区有相关高尔夫学习的学校不超过4所,和高尔夫相关的毕业生不超过200人,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选择从事高尔夫的相关工作。这就造成了高尔夫俱乐部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专业的高尔夫人才,成为苏锡常地区的高尔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将对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机遇分析

根据参考相关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处在的优势有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休闲意识的逐渐增强;2、青少年及女性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的机遇因素,分别为人们休闲的意识逐渐增强和青少年及女性消费者的不断增加。这两个因素将对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尔夫人才培养;CDIO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31-02

一、“校企合作”办学对高尔夫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基础上,通过有效利用企业环境和师资力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学场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始终贯彻这一办学理念,采用不同校企合作形式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又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获得了可观的效果。高尔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尔夫企业管理或服务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岗位服务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定时把学生带入企业,通过观摩企业经营活动和参与实践操作,能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校企合作”培养云南高尔夫人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高尔夫专业特点要求“校企合作”

如果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那么高尔夫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特征则更直接、更具体。高尔夫运动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型运动项目,无论是幕后的管理人员,还是一线为客人提供直接服务的员工,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对许多高职院校来说,实训场地匮乏和师资力量薄弱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难题。通过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和技术力量,能让学生尽早接触消费者,在与消费者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才能为客人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服务。

(二)校企合作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校企双赢

目前,云南省内各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办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难题便是实训场地和实践操作指导教师的缺乏。据调查了解,截至2014年底,云南共有5家院校开办了高尔夫专业,但其中仅有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拥有自己的校内高尔夫练习场,而且其面积和场地质量与真实的高尔夫球场差距甚远,其余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停留在传统的“黑板+教科书”的阶段,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实训场地和机会,所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差,缺乏岗位服务意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已有30余家标准高尔夫球场,随着高尔夫运动日益大众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校企之间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学生在高尔夫球场参加实践活动,参与接待、服务、裁判、教练等岗位工作,也可以为球场节省大量人力资源成本。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选派专业技术教师进入企业参与企业运营管理实践学习,并随时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同时从企业各部门中抽调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实行“双师”指导,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企业选派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于淡季时进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安排一定量课时,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对高尔夫发展的一些新动态及时掌握,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时时接触行业最新动态和知识。

(三)校企合作能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为了实现有效培养云南高尔夫人才的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应邀请企业的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如此才能更具实用性。例如,在制定草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应邀请俱乐部的草坪总监、技术骨干、企业一线的优秀毕业生座谈研讨培养方案;而在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在授课课件、培训课件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进行校企合作开发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求,兼顾企业员工培训的课件、网络课程,是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直接参与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然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计划更具体可行,效果更加良好,必将积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云南高尔夫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云南各高职院校的高尔夫场地匮乏,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只有通过与省内各大球场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环境和师资力量,才能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探索构建CDIO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

CDIO是四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分别表示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它是对“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教学理念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体现了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服务于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设计到实现运行的全过程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1]。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岗位技能的训练和岗位服务意识的培养。在学生考核方面,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学校“一张试卷”定成绩模式上,还应该增加企业评价环节,评价方式要求多样化,不仅包括卷面理论考试,还包括在企业的岗位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及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考核,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具体来说,应把高尔夫人才教育与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紧密结合,以高尔夫俱乐部运营所需的各种能力为基础进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要以消费者和高尔夫俱乐部提供的量化分析评估标准和学校评估体系相结合的方式为准,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人才培养过程不再属于学校单方面的事,企业除了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还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岗位的授课教师。学期末考试分为两个部分:企业实操考核,学校理论考试,学校根据企业在人才培养及考核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二)探索构建“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要求学生实现在“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获得岗位实践技能训练。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在高尔夫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我校高尔夫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旅游文化学院。学院立足于云南特有的天气条件,以及阳宗海风景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球场条件,在云南高尔夫人才极其缺乏的背景下,于2010年正式开办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专业。几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逐渐齐全,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学院与阳宗海周边的高尔夫球场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尤其与华侨城高尔夫俱乐部的良好合作,为有效开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的企业实训环境。华侨城投资高达69亿元人民币,有两个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球场建设四年来,高尔夫运作员工十分缺乏,主要岗位缺口包括球童、出发员、巡场员、餐厅服务员等,在很长时间内员工招聘成本高居不下。我校与华侨城高尔夫俱乐部的合作模式包括:学生周末到球场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不仅得到大量实践训练的机会,还能得到一定工资报酬;正常上课时间学生到华侨城高尔夫俱乐部利用现有高尔夫场地进行企业真实环境授课,解决了学校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俱乐部管理人员可以担任一些课程的授课,既能有效实现“师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更能培养出球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员工流失的难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学校教学设施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构建“强技能、重意识”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尔夫行业是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意识和岗位技能是所有员工必备的基本要求,在校企合作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具体教学过程中,企业一线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岗位服务意识培训,让学生通过观看反面教学影片、参观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邀请优秀员工进行座谈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领会到“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宗旨,最终能为客人提供舒适、温馨、满意的服务。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熟悉专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及其他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动手机会,让他们不断处于“学-做-学”的重复循环状态中,通过参与真实企业经营管理与服务过程,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知识上的“查缺补漏”。通过反复学习和强化训练,必将能为企业培养一批具备较强岗位技能和服务意识的高尔夫人才。

“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依赖于“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育人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尔夫人才,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岗位服务意识与技能培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必将为蓬勃发展的云南高尔夫产业提供一批强技能、高素质的高尔夫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

[2]赵立彬.普通高校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1,(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