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长江大学;体育舞蹈;本科;毕业生;就业

1、引言

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业生针对就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如何才能好更好开展我校体育舞蹈专项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基本情况

本文特别选取了长江大学(下文“我校”表示)体育舞蹈专项最近毕业的四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分别是11届12届13届和14届。

对我校近四年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2份,回收40份,回收率76.92%,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71.15%。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为11届发放8份,回收5份,有效3份;12届发放11份,回收6份,有效5份;13届发放15份,回收10份,有效10份;14届发放18份,回收16份,有效16份。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统计

自主创业在体育舞蹈毕业生中较普遍,毕业生从最初的失落迷茫到找到自己发展空间,建立自己的舞蹈事业。这是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思路的重大转变,从最初的应聘求职,到自己开办舞蹈工作室、舞蹈学校、舞蹈文化机构,很多毕业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案例。

3.2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期望地点统计

表2 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地点调查统计表

期望地点人数/个比率/%

高校2054.1

体育局1848.6

教育局1540.5

俱乐部/培训机构513.5

民办学校718.9

公办中小学1335.1

农村中小学821.6

对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前期望的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进行排序,毕业生最希望去的单位分别是高校、体育局、教育局、公办中小学,选择民办学校、俱乐部、培训机构、农村中小学的人比较少。

3.3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渠道统计

此次调查统计,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和网络招聘的较多,占总数的27%和24%;其次是继承家业,占总数的22%;参加各类考试、招聘会,占总数的14%和11%;最少为毛遂自荐,为2%。

相对于其他专业,体育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工作岗位较少,制约了体育舞蹈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3.4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

体育舞蹈毕业生37人中60%的毕业生在东部沿海城市就业,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这里生活条件较优越,收入较丰厚,有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16%的毕业生选择在出生城市就业,与父母可以互相照应,多尽一点孝心,同时能回报家乡;16%的毕业生对在哪个地区就业无所谓;还有8%的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虽然西部地区条件较差,但有良好的人才政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5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目的

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目的70%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22%是生活所迫;5%因为家庭逼迫;3%因为不喜爱体育舞蹈。结果表明当代本科毕业生的价值观念由生活所需逐渐向实现自我价值转移。也说明本专业毕业生对体育舞蹈专业认可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驱使下,社会价值观开始多元化、务实化和功利化,出现部分学生过于重视就业单位的物质待遇,导致在选择职业时,过于强调高收入,以满足自身的所谓的“价值观念”。

3.6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择业对口问题

体育舞蹈毕业生择业对口情况的调查,毕业生选择专业是否对口比例差距很大。选择专业对口很重要有10人占总数的27%,选择专业对不对口无所谓的15人占41%,认为先找到工作以后再向专业方向发展的有10人占27%,专业无需对口的有2人占3%。据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个人的兴趣相吻合,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且更能增强对于职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7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障碍调查

调查统计得出,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障碍中缺乏自信占62.2%,排第一;专业技能欠缺、缺乏实际经验、就业期望太高和专业对口工作少的毕业生在分别为59.5%、56.8%、54.1%和54.1%;就业人数太多的占45.9%;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占18.9%,24.3%的毕业生选择其他。

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关注的条件也是毕业生就也因素之一。

表3看出,用人单位除了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以外,还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社会经验、思想品德和发展潜能。而这五项中专业技能最为看重,所以提高专业技能是在培养计划中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毕业大学生在用人单位中的认可程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我校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方向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2)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就业地区的选择是影响就业因素之一。(3)我校体育舞蹈毕业生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喜爱体育舞蹈为就业目的,价值观念也由生活所需逐渐向实现自我价值转移。(4)对于我校体育舞蹈毕业生来说,自身的条件及用人单位关注的因素都是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障碍。

4.2建议

(1)学生个人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念,找准就业方向,开拓各种就业渠道,实行多方位的就业方式。(2)高校应进行宏观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培养目标和方向,调整专业原有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的需求。(3)各高校之间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各有优势,要积极拓展与其它高校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加学科技能与理论之间的交流,增多专业就业渠道之间的链接与拓展,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与进步。(4)社会应多多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用人单位多给大学生就业机会。(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巩晓源.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18).

[2] 彭分田.高校舞蹈专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1(06).

[3] 李国宾.舞蹈专业大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与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07(05).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舞蹈专业;毕业形式;多元化

毕业考核,是对高校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高校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门槛,但门槛的设定因以专业性质为依据制定。而目前对舞蹈专业而言,绝大多数高校依旧沿用着与非艺术专业一致的毕业形式――毕业论文。不但与舞蹈专业培养专业型舞蹈人才的目标相悖,更失去了其检验所学成果的目的。

一、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形式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毕业考核仍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为主,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而近年来,我国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从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抄袭的现象屡有发生,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出现选题和研究路径固化,缺乏个性化指导关注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毕业形式有待于创新和完善。

(一)选题和完成路径固化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学院教务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并逐渐形成操作标准,如组织专家组审核选题,在答辩环节引入专家组集体评议等。然而指导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需求转而迎合专家组,基本不会提出具有突破性的选题,更不会放手让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另辟蹊径。容易形成选题和实践完成路径的固化,导致许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业界真正的需求。

(二)缺乏个性化指导关注

对应届毕业生而言,一名教师在有授课任务的同时指导多名学生的论文写作,而学生会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离校参加就业招聘会,考研复习或各类社会实践,这些因素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往往会从互联网上复制粘贴大部分固有选题的解决方案应付了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一再发生。

【作者简介】

杨蕾(1995-),女,汉族,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学生,专业:舞蹈表演。

*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类(项目编号:W2015249)课题论文。

(三)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对大多数指导教师而言,选题和完成路径的重复让指导流于形式,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起不到促进作用,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针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的必要性

高校舞蹈专业旨在培养拥有教学,表演,创作等能力的高精尖舞蹈人才。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不仅反映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管理水平,更涉及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毕业形式则是对舞蹈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多元,合理的毕业形式应该是从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配合相应的教学模式,向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行进的。因此,针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重要且必要。

(一)学生职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

多元化的毕业形式有利于培养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及独立完成学习成果展示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极大发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程度。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毕业形式,诸如教学成果展示,毕业晚会等,增强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以及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多元化的毕业形式可使舞蹈专业学生消除对毕业论文的应付心理,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形式,真正达到学有所知,学有所用。

学生所选择的毕业形式与毕业后的工作意向息息相关,多元化的毕业形式亦对工作经验积累有着积极作用。

(二)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所谓“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理论研究人才,也包括实践型人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具有针对性,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正是很好的契合了我国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是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体现。

【结语】

对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的毕业形式,既有效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又增加了学生的舞蹈实践机会;既符合专业特点,也满足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是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助推力,是文化建设内容中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何志坚.本科毕业论文不写也罢.载《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17日。

[2]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黄萍.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8):23-25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音乐与舞蹈艺术表演专业是实践与舞台表演艺术,是以展现舞台艺术效果,达到表达艺术内容为目的的形态艺术,表演者须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展现思想与技能相结合的成果。因此,其学科特色即注重舞台表演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作为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以举行音乐会、舞蹈专场表演为其设计内容,并结合撰写艺术实践体会、学习心得、社会调查报告等,使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展示,完成一套更符合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不要求其单一的以撰写毕业论文为改革方案,这样的探索举措比较符合其专业特点,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音乐表演专业隶属于现在的音乐与舞蹈学院,作为曾经艺术系四个专业中唯一的音乐舞蹈类专业,在之前的发展都是较为缓慢和不健全的。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音乐表演专业如今已经成为了音乐与舞蹈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为百色学院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主要是从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毕业音乐会、教师教学观摩音乐会和教师音乐会、学生专业比赛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设的。

一、课程设置

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调研结果以及本专业岗位的社会市场需求,以实践式课堂与舞台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从2015级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部分不适应发展的理论课程,调整部分实践课,新开设部分实践课,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不断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促进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调研反馈结果以及岗位能力的要求,对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了以下调整:

精简课程,删掉或者整合部分理论课,减少学时学分。如删复调课,整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和歌曲写作课为曲式分析与歌曲写作课,将舞蹈方向的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整合成乐理视唱课等。

优化课程,增加特色课程,总体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将原有的舞台表演艺术课升级,并更名为作品排演课。夯实理论基础,增加少量课程,如声乐作品赏析、器乐作品赏析、音乐论文写作等。

技能性课程比重增大,实践性学分比重明显增加。

通过开设的课程或者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如民族特色课程有原生态艺术表演,作品排演,壮、苗族舞蹈,瑶、彝族舞蹈等,红色课程有红色歌谣赏析等。

通过毕业演出检验学习成果,演出内容部分体现出民族性的特色和革命性的特色。

二、完善基地建设

为加快音乐与舞蹈学院转型发展,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舞台表演和演唱能力,熟悉舞台表演的流程,了解舞台设备的使用等,2014年百色学院与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原有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分别从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合作就业,共同发展提升合作水平。其中,合作办学作为继续深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聘请相关业务骨干为客座教授或者实践指导老师,对比赛、演出等进行指导,共同参与音乐表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共同育人作为选拔一定的优秀学生可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实践经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新的教学改革,逐步丰富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水平,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合作就业作为录用我院优秀本科毕业生,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可以举办专场音乐会、舞蹈专场、特色文艺演出等,还可以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演出、作品创作,同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服务地方和发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通过近年与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的合作以及大量的舞台艺术实践,使得音乐与舞蹈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加宽广,艺术审美和舞台演出层次得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较以往有较大提升。由于学习歌舞团的不少原创节目或经歌舞团教师指导过的参赛节目,在各类比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们的舞台实践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总结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后必须继续保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思想和指导原则,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和资源共享,继续加强双方人员往来和沟通,建立形成一套更加牢固顺畅的合作机制,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优秀的民族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三、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

将毕业论文以论文答辩和写作的模式,改成论文写作和音乐会并存。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进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其专业特殊性和特殊要求,为更好地体现这一专业特色,促进学生业务学习,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音乐表演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形式为主,论文撰写(理论研究)形式为辅的方式进行。音乐表演的毕业论文(设计)采用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或撰写毕业论文(理论研究)的形式进行。

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具有专业学术性质,是学生表演水平及组织排演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完成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思想性、创造性、学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注意突出红色、民族和边疆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的要求。围绕选定曲目(剧目)、指导、中期检查、评分、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指导教师要了解与检查筹备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工作的实施情况,组织质量检查活动,做好毕业音乐会(或毕业舞蹈专场)工作的总结等。并要符合如下要求:

(一)应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

根据专业主修学生第五、第六学期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划线,后15%的学生不具备开音乐会(舞蹈专场)的资格,只能以论文撰写(理论研究)的方式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二)学生自主原则

学生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要综合运用所掌握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策划、组织、统筹、排演一场具有专业性质的毕业音乐会(或舞蹈专场)。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给予必要指导,但主要以学生为主。

四、建立教学观摩音乐会制度和教师音乐会制度

在各项改革的内容中,教师教学观摩音乐会是属于从教师的层面自己进行改革,提倡教师每年举办一次教师教学观摩会,形成长效机制,以此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风、学风,形成学术氛围浓郁的良好教学环境。观摩音乐主要是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对自己近段教学集中的展示和检验,是能较客观的体现出教和学的成果,同时也是一次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良好机会。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一)规范音乐会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音乐会的曲目要求、演唱水平、海报节目单制作、服装装扮等各个方面,教师要严格把关,精心设计。

(二)实行奖励性政策

鼓励教师举办教学观摩音乐会、教师音乐会等形式的音乐会。对于超过每年举办一次的教师,每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音樂会后总结

音乐会后教研室对音乐会中间出现的问题和值得大家学习的方面都要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在改进中提高音乐会的水平。

通过改革观摩音乐会、教师音乐会,教师和学生都收获了知识,也发现了问题,同时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

五、设置专业比赛项目

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目前的能够参加的唯一声乐或者舞蹈比赛项目就只有学校一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歌手比赛或者舞蹈比赛。但这两个比赛形式都是在全院的范围内进行的业余比赛,就是说对于学习歌唱和舞蹈专业的同学要同其他学院的业余选手进行比赛,这样跟其他学院的同学就没有可比性。基于这样的考虑,建议二级学院在院内举办专业性较强的比赛项目。

具体比赛规则如下:

(一)每年举办一届声乐类和舞蹈类专业比赛

争取由学院团委举办,提高比赛规格,扩大比赛影响,将比赛与红色合唱团一起打造成学院的精品项目、特色项目,为百色学院实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添砖加瓦。

(二)由各教研室制定科学严谨的比赛规则

声乐和舞蹈教研室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讨论之后决定改变以往比赛不够严谨和规范的行为,制定出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比赛规则。

(三)实行奖励性政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其“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论系在学院1996年的系、部调整中舞蹈史论系更名为舞蹈学系,下设舞蹈史论专业。经过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舞蹈学系舞蹈史论专业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正式更名为舞蹈学专业目前开设舞蹈史论专业方向。自85年学院开办舞蹈史论系至今已经培养出了85级、92级,95级、97级、99级等5届毕业生。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其次在课时方面,如果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由于当时学院正处于由中专改制成大学的初期舞蹈史论专业的舞蹈技术课课时量和课程设置基本处于中专状态并开始逐步向大学状态靠拢那时的特点是课时总量多、相对于现在来讲舞蹈技术课比例大而理论课比例较小。以85年课表为例:中国古典舞课课时最多时曾达到432节(4节*18周*6个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360节【(4节*18周*4个学期)+(2节*18周*2个学期)】在这样多课时量的情况下,学生们的确从这些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虽然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与中国古典舞系表演专业相比较为有限但在好的班级中,学生们所掌握的教材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见地道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这些对于他们充实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增加对舞蹈的感性认识甚至对拓宽就业门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以来根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为了使舞蹈学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学系在此后几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使之进一步脱离中专状态而更加符合大学本科和舞蹈学专业的教学规律。这一过程表现为课时总量逐渐减少,理论课的比例逐渐上升,技术课的比例逐渐下降,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的课时都不断地被缩减,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其课时目前减到,44节(4节*18周*2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180节【(6节*18周)+(4节*18周)】与85年相比中国古典舞课课时减少72/3(288节)芭蕾舞课课时减少了1/2(180节)。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当前高师舞蹈学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师资需求之间的差异。

我国综合性大学舞蹈学本科的学制为四年,其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能够胜任中小学舞蹈教学与研究,能在少年宫、电视台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等工作。

从培养目标来看,其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舞蹈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 “舞蹈艺术高级专业人才”。但实际就业情况是,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能聘用到一专多能的可以胜任普及型艺术工作的专业人才。从我校今年的用人单位来函看:各中小学校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具备一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能力,能组织校园文娱活动,会合唱指挥;产业类单位则要求能歌善舞,能策划组织员工文娱活动,会合唱排练、指挥、主持等。由此可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的就业需求相矛盾,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知识结构较为全面,能唱能跳,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业务水平要拔尖,能编能导,舞台讲台都能站得稳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有的单位如学校、幼儿园等,在人事制度上受编制的局限,希望毕业生能包揽音乐舞蹈教学。由此,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逐渐为用人单位所青睐。这体现出了新世纪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教育要顺应时代,高师舞蹈教育就必须向多元化发展。

据了解,笔者所在城市周边近百所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多由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担任,他们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仅是在求学期间简单接触,未曾系统地学习过舞蹈教学法。仅就这一点来看,舞蹈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市场容量与需求量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从历年的招聘学校来函看,多数单位也都提出了具备中、小学生舞蹈编导教学能力的应聘条件。尽管就业环境如此眷顾舞蹈专业的学生,但是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此为何因?在我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我们了解到,尽管舞蹈教育人才奇缺,但各单位的用人要求不局限于舞蹈教学,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比较随机展开的,通常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不同年级需实施不同的教育,因此对专业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舞蹈专业的学生大都只抓舞蹈专业的课程学习,忽视其它如音乐理论的学习,学过钢琴声乐的只是极个别的学生,更有甚者竟然不会识谱。基于这种现状,用人单位只能根据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的特点,向既学过声乐钢琴又学过一些少儿舞蹈编导知识的“非科班”毕业生抛出了绣球,所以才出现舞蹈专业人才在中小学教育的缺失。这种状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仅仅因为专业的单一而使优秀的毕业生滞留社会,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调整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思路?答案是肯定的,作为非专业院校的普通舞蹈教育应该视培养一专多能的普及型舞蹈教育师资为己任。

二、准确定位办学方向,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要致力于转换教学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舞蹈教育人才“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高师舞蹈专业必须放开传统教学模式, 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所提出的高素质要求,以舞蹈学科专业能力培养为轴心,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注重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师舞蹈专业毕业生,其就业多以中小学及幼儿园为主,作为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在单位除正常教学外,还将担任学校各种文娱活动及单位所在系统的比赛或联谊晚会的表演主力军。无疑,出色地完成这些课外活动是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校学习期间就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多参加舞台实践。在实践中积累表演经验,积累舞蹈音乐、动作素材,同时在舞台调度、舞美灯光,和服饰选择上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都是在练功房中学不到的知识,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引导使其成为显性的素质,只有这样,将来就业后才会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安排舞蹈专业课程时,笔者主张在三、四年级增加舞蹈编排与实践课程的比重。在舞蹈编排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编排的理论,更要注重实践,让学生更多更早地介入舞蹈编排中去。比如参与校园文艺活动的节目编排,教师在一旁进行协作和指导,这种编排实践是舞蹈编排课程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在重新思考学生的培养方向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艺术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师范类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进入教学岗位后,不但要从事舞蹈教学、编排等工作,还要兼带部分音乐课教学。特别是在办学规模较小的街办小学,可能会出现一名老师兼顾全校学生艺术课程教学的现象。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综合的艺术修养,以适应艺术素质教育的多样性。因此,高师院校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合格的师资人才。而一名优秀的、合格的舞蹈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能力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1、教学能力体现在讲授舞蹈知识时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浅显易懂地表述动作要领,用什么样的课堂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需要从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加以考虑。众所周知,知识的传授只有得到心理学知识的辅助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结合到舞蹈教学中,就是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喜好,观察学生的课堂情绪,制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的求学欲望被调动起来、内在的潜力被合理激发,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2、教学能力体现在舞蹈专业的教学实践中。2007年9月1日,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正式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校园舞蹈文化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课程当仁不让。各中小学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也是煞费苦心,每周安排一定的课时,选拔一些身体条件适宜舞蹈训练的学生开展兴趣培训活动。其间,舞蹈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吸收新思想、不断出新,不做权威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要起到桥梁的连接作用,将舞蹈活动融入到中小学舞蹈课堂中,为学生搭建起自己的舞台。

3、教学能力体现在相关专业的教学上。前面提到有些教学单位受条件所限,往往是一名教师将所有艺术课程“包干”,音乐课上要求能弹琴能歌唱,美术课上要求会简笔画,还要能组织学校的文娱活动。如此看来,优秀的、合格的舞蹈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舞蹈专业能力,还要有相关的音乐技能、美术理论的基础,只有具备相关艺术的教学能力才能适应基层艺术教育的要求。

因此,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从多方面能力入手,既要做到专精,又要尽自己的最大接受力向艺术领域更好地纵深发展,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成为有价值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结 语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大学生核心素养;高校素质

教育文章系统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及其发展与普及,并详细论述了体育舞蹈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审美素质、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体育舞蹈课教材设置的方法和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研究以体育舞蹈终身教育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来探讨时代背景下终身体育教育与体育舞蹈教学的关系,从而引出终身教育对高等院校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的一些启示。

1、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育接轨终身体育教育

国家体委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高校体育是教育体育与社会体育即自身体育的衔接点,高等院校设立专门的体育运动课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健身教学,使在校期间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能够在毕业之后继续进行身体锻炼。我国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能够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高校体育教育通向终身体育重要途径。

2、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素质教育

2.1、概念的界定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新兴项目,由于它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不仅是一项具有运动功能和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而且还具有文化娱乐、社会交际、艺术观赏等特性,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推动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学科教学上,根据教育部所提出的“深化教改,立德树人”,科学的规划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2、全方位发展学生素质教育

结合体育舞蹈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从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技能方法、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质,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以及实现全面发展。(1)身体素质。塑形健美。体育舞蹈教学的文化娱乐性能够调动大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个快乐的心情氛围中进行健身锻炼。根据体育舞蹈的特点,在教学中对身体素质的练习是最基础的练习。通过体育舞蹈训练,完善身体形态,舞蹈动作中的挺胸、收腹、立腰、提臀、松膝、沉肩等可以有效地矫正不良身体姿态。软开度的要求同时能够起到一个运动损伤的保护。体育舞蹈在完善身体形态的训练上训练培养出优美的姿势,并且且在潜移默化中发掘塑造自我适应的能力,自制能力的提高,在逐渐训练和实践的进程中培养了高雅的气质。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女生为197次/分,男生210次/分;摩登舞中快步舞的能量代谢率最高为11.08,华尔兹和探戈舞为7.57,高于网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率。拉丁舞中能量代谢率最高的是恰恰舞为11.50。跳舞半小时能够消耗热量大约300千卡。由此可见,长期进行体育舞蹈运动可以使人的心脏得到锻炼,心输出量增多,使心肌发达,心搏有力,有效提高了人体的活动能力。并且在规范动作、练习强度的同时可以使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用力松弛有度,准确的发力,有效促进肌肉血液的加速循环,进而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2)心理素质。体育舞蹈通过音乐旋律及舞蹈动作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美的意识,创造美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的教育和对美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命的活力,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和倦怠情绪达到调节精神、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在教学与练习的过程中可增进师生、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健全尊重他人,相互协作,拼搏进取的心理品格。在比赛时能够调解赛前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进行自我舒缓。通过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提高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表现在控制情绪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信心、动作记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等。

3、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学生毕业后的发展

体育舞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塑造的健全的心理素质及乐观洒脱的性格,使得他们进入社会环境时能够较快适应及应对。由于艺考热的“升温”体育舞蹈行业的就业率逐年保持上升的趋势这与学校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高度关注学生就业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在就业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力,积极动员全体院系全员参与深入实施“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计划”,并从各方面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寻找就会,全面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2008-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祝进行统计分析,其平均就业率达到89%左右,签约率从35.56%逐年增长到52.62%。就业领域也呈现多元化。大多数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教师工作岗位,而近几年对教师的考核提高了对体育舞蹈专项毕业生的硬性要求,使得更多的体育舞蹈专项本科毕业生选择其他的职业岗位或者加入到自主创业开设体育舞蹈培训班再者继续深造考研。从体育舞蹈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选择来看,学习体育舞蹈可提高就业率,使多数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选择工作。高等院校体育舞蹈生毕业后的发展是学校的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即终身体育教育的接轨,学生自身的持续发展也是体育舞蹈专业技能知识的持续发展。经过学校教育从事相关工作,发展体育舞蹈教学,将爱好变成习惯,由学校中学会体育变成“会学体育”,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4、结语

体育舞蹈的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劳动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习中找准自我定位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团结协作、激于拼搏、尊重他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学习中工作中能在短时间内较快适应并调整,是身体机制和能力达到最佳,完成学习工作生活上的任务。体育教育培养技能与知识,终身教育培养意识与习惯,高等院校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把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发展成为终身的体育,就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颜芳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汤跃.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中国临床复,2005(32).

[2]张磊.浅析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美[J].科技信息,2009(06).

[3]宋丽丽,刘青.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9(12).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一、普通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实践

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以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为基本保证和实现基础的。为了实现综合型、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对以往课程体系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为此,笔者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专业为基本实验区基地,在借鉴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舞蹈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出了符合特区人才结构需求的舞蹈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如下三个板块。

(一)公共课板块

这一板块基本沿用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公共必修课程体系,未作改动。

(二)专业课板块

这一部分是课程调整的重头戏,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关键所在。除了必须开设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如E蕾舞、古典舞、中外民间舞、现代舞、剧目与赏析等素材课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增加了如下课程。1.舞蹈编导课程。如编导理论课和编导技法课。在编导技法课中,一方面讲授编导技法理论,另一方面更注重实际编导技法的训练,如单人舞编导技法、双人舞舞编导技法、三人舞舞编导技法、群舞编导技法、现代舞编导技法、交响编导技法、少儿舞编导技法。最终能交叉、综合运用并根据工作要求进行创编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舞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种编导技法,突破只擅长运用一种编导技法进行创作的局限性。2.音乐类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曲式分析(以交响乐为主)、钢琴伴唱、声乐课。目的是在提高学生舞蹈与音乐感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这样,当学生毕业从事教育工作时,既能担任舞蹈或形体课教师,具备对学校艺术团进行辅导、创作、排练的能力,在需要时还能兼代音乐课。3.舞蹈教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懂得教学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能够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从事教学。4.相关技能训练课程。包括电脑编辑技术、音乐剪接制作技术、舞台灯光效果等。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舞蹈创作的能力。5.广泛进行演出实践活动,在积累舞台表现经验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编排舞蹈作品,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类文艺晚会及各类舞蹈比赛,提高专业水平和舞台驾驭能力。6.强化到中小学实习的力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7.规范考试环节。在每学期末考试期间,制定规范的能力评定考核标准,全体教师共同参加技能课程和说课的评定。

(三)相关课程板块

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这一部分课程的设置相对难度较大,但我们坚持做下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课程如下。1.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开设这两门课程除了为学习舞蹈教学法提供直接的知识基础之外,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基础知识。此外,它们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2.文学欣赏课程。这一类课程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尤为必要,目的是奠定学生的文学基础,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3.现代美术及书法赏析课程。在美术赏析课中,强调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意境等方面理解舞蹈与美术之间的融通性;在书法赏析中,教会学生从形态、意境、韵律、气势、布局等方面理解舞蹈与书法之间的可借鉴性,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从各种艺术中汲取营养,为舞蹈实践服务。4.定期聘请舞蹈院校或其他舞蹈部门的著名教授、专家授课、讲学;请民间著名的舞蹈艺人传播时代赋予民间舞的新生命、新内容;开设专业课以外的讲座课、专家课,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教革的效果

从2001年开始,深圳大学正式招收舞蹈专业本科生,至今已有在校生70多人,首届毕业生17人。通过四年的教改实践已经取得了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以已经毕业的学生为例,其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单位不仅有深圳市中小学校,亦有金融单位和公务员系统。用人单位均对我校的毕业生表示满意和赞赏。

(二)毕业生专业水平提高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一、普通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实践

    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以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为基本保证和实现基础的。为了实现综合型、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对以往课程体系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为此,笔者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专业为基本实验区基地,在借鉴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舞蹈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出了符合特区人才结构需求的舞蹈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如下三个板块。

    (一)公共课板块

    这一板块基本沿用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公共必修课程体系,未作改动。

    (二)专业课板块

    这一部分是课程调整的重头戏,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关键所在。除了必须开设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如E蕾舞、古典舞、中外民间舞、现代舞、剧目与赏析等素材课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增加了如下课程。1.舞蹈编导课程。如编导理论课和编导技法课。在编导技法课中,一方面讲授编导技法理论,另一方面更注重实际编导技法的训练,如单人舞编导技法、双人舞舞编导技法、三人舞舞编导技法、群舞编导技法、现代舞编导技法、交响编导技法、少儿舞编导技法。最终能交叉、综合运用并根据工作要求进行创编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舞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种编导技法,突破只擅长运用一种编导技法进行创作的局限性。2.音乐类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曲式分析(以交响乐为主)、钢琴伴唱、声乐课。目的是在提高学生舞蹈与音乐感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这样,当学生毕业从事教育工作时,既能担任舞蹈或形体课教师,具备对学校艺术团进行辅导、创作、排练的能力,在需要时还能兼代音乐课。3.舞蹈教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懂得教学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能够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从事教学。4.相关技能训练课程。包括电脑编辑技术、音乐剪接制作技术、舞台灯光效果等。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舞蹈创作的能力。5.广泛进行演出实践活动,在积累舞台表现经验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编排舞蹈作品,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类文艺晚会及各类舞蹈比赛,提高专业水平和舞台驾驭能力。6.强化到中小学实习的力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7.规范考试环节。在每学期末考试期间,制定规范的能力评定考核标准,全体教师共同参加技能课程和说课的评定。

    (三)相关课程板块

    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这一部分课程的设置相对难度较大,但我们坚持做下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课程如下。1.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开设这两门课程除了为学习舞蹈教学法提供直接的知识基础之外,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基础知识。此外,它们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2.文学欣赏课程。这一类课程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尤为必要,目的是奠定学生的文学基础,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3.现代美术及书法赏析课程。在美术赏析课中,强调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意境等方面理解舞蹈与美术之间的融通性;在书法赏析中,教会学生从形态、意境、韵律、气势、布局等方面理解舞蹈与书法之间的可借鉴性,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从各种艺术中汲取营养,为舞蹈实践服务。4.定期聘请舞蹈院校或其他舞蹈部门的着名教授、专家授课、讲学;请民间着名的舞蹈艺人传播时代赋予民间舞的新生命、新内容;开设专业课以外的讲座课、专家课,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教革的效果

    从2001年开始,深圳大学正式招收舞蹈专业本科生,至今已有在校生70多人,首届毕业生17人。通过四年的教改实践已经取得了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以已经毕业的学生为例,其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单位不仅有深圳市中小学校,亦有金融单位和公务员系统。用人单位均对我校的毕业生表示满意和赞赏。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已有80余年的办学历史。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江南名城——芜湖,学校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历史悠久、学科齐全,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2013年被教育部与安徽省政府确立为“省部共建”重点大学。

学校办学性质为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分为两个校区,赭山校区和花津校区。赭山校区校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花津校区校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2015年安徽省考生报考我校工艺美术(培养侧重徽派艺术应用)、摄影、播音与主持艺术I(培养侧重专业播音与主持)、播音与主持艺术II(培养侧重空乘与礼仪)、舞蹈表演I(培养侧重专业舞蹈)、舞蹈表演II(培养侧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6个专业需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测试。各专业及其招生、考试和培养等情况如下:

一、专业介绍

(一)工艺美术(培养侧重徽派艺术应用):本专业于2012年招收首届本科生,是以学习、研究和掌握徽州传统雕刻工艺技艺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专业。我校地处徽州文化腹地,美术学院不仅有着较为齐全的专业设置,同时还拥有一批研究方向明确、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工艺美术专业是依托学院设计学、美术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办学,培养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从事徽派工艺美术设计与研发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除开设艺术史论、绘画、艺术设计等基础课程外,还开设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派传统工艺图形设计与应用、徽派传统工艺的保护及研发等专业课程。

(二)摄影: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理想、敬业精神与健康心理,拥有摄影专业所具有的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摄影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摄影学科创作与研究能力,能够在广告公司、文化宣传部门、有关事业单位,从事摄影、影视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策划与制作、文化宣传、社会教育、商业摄影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影视剧制作中心、广告公司、音像出版社、报刊杂志社、新闻出版单位、平面设计形象设计公司、摄影艺术中心及其它有关单位。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I(培养侧重专业播音与主持):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和扎实系统的中国播音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播音与主持实践能力,擅长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传播媒体中各类节目和大型综艺晚会的播音与主持工作,也能够胜任文化传播机构和相关部门宣传、公关工作的综合应用型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四)播音与主持艺术II(培养侧重空乘与礼仪):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团结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乘、地勤等领域的高级服务管理人才。

(五)舞蹈表演I(培养侧重专业舞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全面系统地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舞蹈表演能力,能够在专业文艺团体,高、中等院校或相关机构从事舞蹈专业表演、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中外舞蹈作品鉴赏、剧目排练等。

(六)舞蹈表演II(培养侧重体育舞蹈、健美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系统地掌握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表演、创编、组织、经营与管理的能力,为适应体育艺术表演市场和基础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开设体育艺术表演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包括音乐理论、艺术概论、中外音乐欣赏、体育舞蹈、健身健美操、啦啦操、竞技健美操、流行舞蹈、艺术体操、芭蕾基本训练、健身健美等40余门课程。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级大、中、小学校、艺术类专业学校、专业表演团体、健身俱乐部等。

二、招生计划

工艺美术:30人;摄影:30人;播音与主持艺术I:35人;播音与主持艺术II:150人;舞蹈表演I:20人;舞蹈表演II:60人。

上述专业招生计划,均为暂定计划。最终计划根据生源情况作适当调整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以审批后的计划数为准。

三、专业课考试报名

(一)报名条件

已在安徽省参加普通高考艺术类报名。其中,下述专业还需:

1、工艺美术专业须参加省美术类专业统考且取得合格成绩。

2、播音与主持艺术I(培养侧重专业播音与主持):

(1)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气质优良;

(2)声带状况良好,发音器官无疾病;

(3)无色盲,无夜盲;屈光不正者,任何一眼矫正到5.0,其度数均不得大于500度。

3、播音与主持艺术II(培养侧重空乘与礼仪):

(1)男生身高172cm~185cm,女生身高162cm~173cm,无色盲、无色弱,牙齿完整、整齐、无缺失。该项目要求的身体条件以地方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结果为准。

(2)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身体裸露部位无明显疤痕;

(3)年龄不超过二十周岁(199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二)报名时间、地点安排

学院 招生专业 报名时间及地点 美术学院 工艺美术 2015.03.02~10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美术学院 传媒学院 摄影 2015.03.01~05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传媒学院5楼502室 播音与主持艺术I 2015.03.02~03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圆形报告厅一楼 播音与主持艺术II 2015.03.11~12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圆形报告厅一楼 音乐学院 舞蹈表演I 2015.03.04~05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舞蹈表演II 2015.03.04~05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北侧体育馆(三)报名办法:一律面报,报名时须提供下列材料:

1、普通高考报名号或身份证号(务必准确);

2、缴纳报名考试费;

3、舞蹈表演II考生报名需要现场提交考试用音乐(以MP3格式存储在U盘上)。

四、专业课考试

(一)工艺美术专业考试

1、考试科目:设计(100分)、徽雕白描(100分)

2、考试时间:2015年3月15日,各科目时间安排如下,

《设计》:上午8:30~11:30;

《徽雕白描》:下午1:30~4:30。

3、考试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详见准考证。

4、报考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的考生须于2015年3月14日到我校花津校区美术学院报到,领取准考证及考场安排表。考生自带画具器皿。

(二)摄影专业考试

1、考试科目为:《设计》(100分,占总分的60%)、《速写》(100分,占总分的40%)。

《设计》、《速写》两门课以中学现行美术教材内容为主要考试范围。

2、考试时间:2015年3月8日,各科目时间安排如下,

《设计》:上午8:30-11:30;

《速写》:下午2:30-3:30。

3、考试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详见准考证。

4、报考我校摄影专业的考生须于2015年3月7日到我校花津校区教学楼1号楼大厅报到,领取准考证及考场安排表。考生自带画具器皿。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I(培养侧重专业播音与主持)

1、专业考试分初试和复试,通过初试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考试内容:

初试(100分):(1)面测身体自然条件;(2)朗读自备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寓言、小说等体裁任选一项,2分钟);(3)播读指定新闻稿件

注:初试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复试,初试成绩不计入最终专业成绩。

复试(考试过程录像,考生不允许化妆,100分):(1)上镜形象状态考察;(2)播读指定稿件;(3)即兴评述(依据所播读稿件,不超过2分钟);(4)自备模拟主持(新闻节目、体育节目、娱乐节目、少儿节目等,不超过2分钟)

2、考试时间:初试2015年3月5-6日,复试2015年3月7~8日,详见准考证。

3、考试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详见准考证。

(四)播音与主持艺术II(培养侧重空乘与礼仪)

1、考试内容:

初试:形象考核、风度考核。初试合格,方可参加复试。

复试(600分): 形象风度、语言表达(指定稿件朗读)、动作反应、才艺展示(1分钟)

2、考试时间:2015年3月14日开始,详见准考证。

3、考试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详见准考证。

(五)舞蹈表演I(培养侧重专业舞蹈)

1、考试内容:

(1)基本素质测试(包括形体展示、规定技术动作、自选技术技巧展示,45分);

(2)舞蹈剧目展示(舞蹈剧目种类不限,时间3分钟内,30分)

(3)动作模仿,满分10分。

(4)舞蹈即兴创编(现场抽题,根据音乐要求即兴创编,10分)

(5)节奏测试(5分)。

考试服装要求:女生穿舞蹈袜、连体服、舞蹈鞋,男生穿舞蹈衣、舞蹈裤、舞蹈鞋,自备舞蹈作品音乐和表演服装

2、考试时间:2015年3月7日开始,详见准考证。

3、考试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音乐学院

(六)舞蹈表演II(培养侧重体育舞蹈、健美操)(考试内容及要求详见本校本科招生信息网)

1、考试科目:1、形体气质(25分);2、专项身体素质(15分);3、专项技术(60分)(任选健美操专项或体育舞蹈专项)。

2、考试时间:2015年3月7日开始,详见准考证。

3、考试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北侧体育馆。

五、文化课考试

均须参加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六、录取原则:

(一)工艺美术

文化成绩达线,专业成绩合格,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

(二)摄影

文化成绩达线,专业成绩合格,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I

文化成绩达线,专业成绩合格,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文化成绩/文化总分*专业总分*40%+专业成绩*60%。

(四)播音与主持艺术II

身体条件符合报名要求(学校正式录取时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供的“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所载信息为依据确认是否符合要求),文化成绩达线,专业成绩合格,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文化成绩/文化总分*专业总分*30%+专业成绩*70%。

(五)舞蹈表演I

文化成绩达线,专业成绩合格,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

(六)舞蹈表演II

文化成绩达线,专业成绩合格,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文化成绩/文化总分*专业总分*30%+专业成绩*70%

七、学费

播音与主持艺术II(培养侧重空乘与礼仪):12000元/生·学年,其他专业:7000元/生·学年。

八、毕业证书

学生毕业,核发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学历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I、播音与主持艺术II均核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证书,播音与主持艺术II同时颁发空乘与礼仪培养证明。舞蹈表演I、舞蹈表演II均核发舞蹈表演专业毕业证书。工艺美术同时颁发徽派艺术应用培养证明。

九、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校招生办0553-5910161;美术学院5910565,音乐学院3869376,传媒学院5910916,体育学院5910709。

电子邮箱:asdzsb@163.com

信息网址:zsxx.ahnu.edu.cn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文化需求;舞蹈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自20世纪末以来,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增设了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基础功底厚、实践能力强、受社会青睐的专业人才,成了对各职业院校的考验。当前,舞蹈专业在各职业院校发展得欣欣向荣,规模庞大,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投入低、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差、教学方式单一、培养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因而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教学效率任重道远。

一、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产生该现状的原因跟舞蹈本身的性质有关。舞蹈教学属于艺术类教育,相对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往往会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很多职业院校更重视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课程。其实,职业学校与研究型学校不同,培养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工作能力强,许多职业院校没有认识到舞蹈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安排不足。所以,职业院校对舞蹈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也会成为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二)舞蹈课堂教学的设施不健全

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是影响舞蹈教学课堂效率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不健全的设施,不完善的舞蹈教学设备都会给学生学习舞蹈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地板、地胶、把杆的陈旧和破损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在练习舞蹈时受伤,因此,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训练,效率肯定不高。另外,钢琴的质量达不到上课要求,许多院校未配备供学生观摩用的电教室。同时,部分院校出于利益的考虑,在舞蹈场地、道具、服装等的使用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也会限制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舞蹈教学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

舞蹈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课程,加之各职业院校本身条件的限制及其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透彻,学校聘请的舞蹈教师数量达不到教学要求,水平也相对不够高。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会聘请一些非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来担任舞蹈教师,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教学实践上都与舞蹈专业教师有很大差距,这就直接影响了舞蹈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四)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

陈旧舞蹈教学应包括基本功训练,跳、转、翻技术技巧,软开度,毯子功和剧目及舞蹈观摩等,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只是对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去观摩某一台剧目,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根本没有体现出舞蹈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好。由于舞蹈本身具有生动、活泼、浪漫的特点,所以课堂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有舞蹈教学能力的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些创新和探索,但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舞蹈教研室却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只是认为创新课堂设计就是介绍几个创新的舞蹈动作和艺术行为,并没有把舞蹈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二、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一)自上而下形成共识,加强重视度

要自上而下地形成共识,重视是关键,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对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一方面教育主管单位要加大对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支持力度,强调艺术教学对转型综合性院校提升综合实力的意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文件,加大对舞蹈行业的监管,对院校的舞蹈教育提出鼓励政策。另外,各院校之间要加强联系,特别是舞蹈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交流舞蹈教学工作经验,相互切磋,相互促进。

(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才能够提升舞蹈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第一,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身体基础条件、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条件差距较大,制订的教学方案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来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帮助其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与信心。第二,加强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帮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以起到双方共赢的目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将舞蹈的创编以及新动作融会贯通,更加深刻地领悟舞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则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第三,合理选择伴奏音乐。合适的伴奏音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的韵律感,特别是在创编舞蹈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抓住舞蹈节奏变化的特点与规律,让其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前几年,笔者“临危受命”接了一个临近毕业的班级的基本功训练和技巧训练课的教学工作。当时这个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热情不高,眼看毕业在即,水平还是很弱,有的学生甚至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引导和激励的办法,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1)为学生制订毕业后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等高校本科的目标,用目标来倒逼他们在课堂上认真苦练,着重提高舞蹈技能,并补齐之前落下的课程;(2)为学生讲述中外舞蹈家成功的故事,借此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3)鼓励学生和同年级其他3个班竞争,争取在毕业时超过其他3个班,用优异的毕业成绩来证明自己;(4)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小作品和即兴表演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5)老师全天候陪着学生们一起练舞,除正常上课,早功、晚练都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有什么问题,即时解决。通过这些努力,毕业时,这个17人的班级,有5人考上北京舞蹈学院本科,一人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本科,一人考上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其余10人也分别考上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师,四川音乐学院等的本科。

(三)提高学生舞蹈基础

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率就需提升学生的基本功基础,对于从小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就很容易接受新的舞蹈知识和动作。但在现实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大部分考生没有舞蹈基础,针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基本功水平,还可通过课后辅导培训、周末舞蹈培训或假期舞蹈补习班等系统地进行基本功培训,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这是舞蹈专业素质教学的重要策略。

(四)科学设置舞蹈课程体系

第一,渗透教育理念,建立起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两种,一种是艺考生,一种是普通毕业生。其中前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后者并无相关舞蹈基础,这两种学生基础差距较大。所以,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当充分掌握学校生源状况,并根据院校自身设施条件来制订出与院校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应当科学设置舞蹈课程体系。就现阶段看来,不少职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并没有安排独立性的课程,在选择以及编排舞蹈课程上往往照搬其他院校,而没有结合自身院校情况进行改革。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具体分为多种方向,且相应的岗位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职业院校中的舞蹈课往往依照的是统一标准,没有根据舞蹈专业细分方向来制订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因此必须要对舞蹈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设置,并结合舞蹈理论、实践以及实习等要求来确定舞蹈的课程安排、学时以及学分等内容,以保证舞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第三,应当选用实用性较强的本土教材,在设置舞蹈课程时应当有效融合舞蹈理论和实践。选用本土教材能够有效凸显舞蹈的实用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

(五)拓展舞蹈教学视野,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去参与、互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舞蹈模仿秀,即人物模仿,动物模仿;还有拟人化的模仿,例如:模仿高山上的一棵树,一朵花,一株小草,等等;还有即兴表演,如:听一段音乐要学生用舞蹈来表现这段音乐的主题;也可以进行命题表演,就是教师给定题目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出来。这些舞蹈教学内容,对于培养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情境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以及音乐渲染相结合的方式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舞蹈剧情的感染,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将舞蹈的表现形式、风格以及内涵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舞蹈的美,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掌握舞蹈知识。2.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就精心准备与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性的舞蹈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与分析,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3.创作教学模式在开展创作教学前,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打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作欲望。第一,教师可以采用自编、模仿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教学当中。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并积极鼓励学生,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第三,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使舞蹈教学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并进行舞蹈创作。

(六)科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信息科技高度普及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职业院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但能够让舞蹈教学内容更为直观与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有效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第一,利用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提高舞蹈审美感。如,在进行舞蹈赏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世界经典舞蹈的视频,让学生受到艺术的冲击与感染,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与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舞蹈的美。第二,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分解高难度舞蹈动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过教师来对舞蹈动作进行演示,这无疑增加了教学以及学习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录制,并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理解情况来进行视频动作回放,并配以适当的讲解、指导与示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要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开展教学效果反馈工作。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与练习舞蹈动作时,利用摄像机将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并在课堂上将其播放出来,用以分析与总结学生的肢体动作与形态,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及时纠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七)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在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舞蹈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更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地将本校教师送到专业艺术院校深造进修,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同年龄的教师有各自的优势,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都比较新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学的专业水平还是不足,这就需要年长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去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通过不同教师的分工合作,让学生轻松接受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既能进行资源整合,又能确保专业素养的培训质量。同时,为了优化舞蹈教学工作,还可聘请客座教授对教师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开设舞蹈专业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还普遍存在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但是通过实践,可以主动找出课堂效率低的原因,并通过师资投入,教学方法优化,因材施教等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动职业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晶.微格教学在高考舞蹈课堂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8).

[2]赵林春.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舞蹈基训课教学实践改革[J].艺境,2007(Z1).

[3]马悦.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

[4]虞海斌.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水平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6(26).

[5]韦淑萍.高职院校舞蹈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摘 要 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2008级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而从相关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都是从整体上论述山东省体育舞蹈和健美操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很少有人从体育舞蹈和健美操类毕业生的内部去研究就业问题等。在这种形势下,分析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特点,从以往研究的经验和基础,重新调查研究体育舞蹈毕业生的布局,对于有关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毕业生合理的做出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滨州学院 舞蹈学(体育方向) 就业 现状

近几年,高校招生的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而社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的岗位远远低于毕业生的数量,毕业生与社会之间的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滨州学院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毕业生将会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本文结合滨州学院实际情况,对2008级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学生就业的形势和就业特点进行分析。舞蹈学(体育方向)这个专业包括健美操专项和体育舞蹈专项,由于专项的区分,在就业去向方面也有一定的不同。滨州学院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历年毕业生仅有2008级。因此,本课题以滨州学院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舞蹈学(体育方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这对提高滨州学院舞蹈学(体育方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就业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分析

(一)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得知滨州学院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而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不高。

(二)滨州学院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毕业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择业标准仍然很高,仍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选择发展空间大、工资待遇高、相对稳定的大城市工作,因而导致有些毕业生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三)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滨州学院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毕业生过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缺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英语、计算机等综合能力,致使他们无法胜任所应聘的岗位。

(四)学校的课程结构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课程结构与市场脱离,造成培养出的毕业生应用性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五)学校缺乏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尚需进一步完善,有些毕业生感到就业信息匮乏,对就业形势与政策不是很了解。

二、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学生就业建议

(一)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学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召开毕业生座谈会或邀请一些刚刚毕业已参加工作的师哥、师姐来校进行经验交流,帮助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合理的定位,客观而又理性地评价自己,帮助学生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就业观念。

(二)增强竞争意识,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毕业生应理性的评价自己,了解社会职位需求,加强多方面知识能力的储备,不仅要加强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学习。

(三)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大学生做事果断,具有较强的挑战精神。所以,有条件、有能力的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创办体育舞蹈俱乐部以及健身俱乐部等,这样既可以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以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

(四)改革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知识结构

学校要适当调整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的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的特色。学校可以加大选修课比例,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协调好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及时搜集、整理,并通过学校的就业网站、就业信息宣传栏等就业信息。此外,学校可以鼓励教职工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任课教师可以为毕业生推荐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一个就业平台。

(六)健全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如帮助一年级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设想,如大学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工作。大学二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完善自我和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应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确定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应在求职面试环节给与必要的指导,并提供就业服务,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于刚,刘全红,石熹等.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辽宁经济.2013(2):15-21.

[2] 张卉.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技视界.2012(19):142-144.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民族舞蹈;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27-01

一、民族舞蹈师资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我们近几年来,对于民族舞蹈师资培养中教学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毕业于舞蹈学校从事舞蹈教学工作的学生;其次是在幼教一线、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学校的民族舞蹈师资培养的教学尚存在这许多问题,其导致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学生理论水平较差,给自学及儿童舞蹈的理论研究和向高深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其表现为:一个舞蹈表演、基功好的毕业生,却不能正确地运用舞蹈语汇,不能正确的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所排舞蹈的思想及内涵,对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形式。特点与教法,特别是幼儿舞蹈教材及创编的基本原则不十分了解和掌握,只是机械地模仿,机械传授,没有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教学上很难取得优异成绩。

(二)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差,由于师资水平和教学各环节没有相互浸透等诸多原因,使学生把各学科本来互相关联的关系对立起来,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单打局面。以少儿舞蹈教学为例,其表现为,为了提高少儿综合素质,负责给少儿上舞蹈形体健美课。这本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进步的一个标志,可这位教师只知他自己如何压腿踢腿,却不知怎样为孩子们编排动作,筛选动作,教法上更是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勉强拍出了作品,但穿什么服装、设置什么布景、道具的制作、画什么类型的彩妆仍将是一件头疼的事。

(三)创编能力低下,创编课在舞蹈教学大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一直被忽视。尽管近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力培养,由于理论实践性较强,授课时影响,学生也只能停留在创编适合自己年龄段需要的作品,少儿舞蹈创编能力仍然较差。这里既有教学中的问题,也有认为被冷落的因素。毕业生到岗后,只有向原在校老师请教,或电视录像中模仿,自己却没有能力编造=出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少儿律动,以及新颖别具一格的舞蹈节目。

二、改进的方法及其步骤

(一)合理安排各项目的比重,增加舞蹈基础知识,少儿舞蹈创编与教学实习课时,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综合能力和创编能力,弥补已往的教学中的疏漏。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舞蹈教育已由专业舞蹈教育的范畴扩展到普通舞蹈教育的领域.在各类师范院校中舞蹈教育、舞蹈学、音乐舞蹈表演方向等专业应运而生。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培养高师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舞蹈应用型人才上来。

自1996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舞蹈教育本科专业设立,这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第一个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专业教育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

一、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颁布的全国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课,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素质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据调查,在辽宁省14386所小学,4000多所中学中几乎没有舞蹈专业的毕业生,21000多名音乐教师中只有少部分在中师或幼师学习期间,学了一些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中小学师资的学历已全面由专科向本科过度,有的已经全面本科化。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更加突出。所以,为广大中小学培养高学历普及型师资已成为燃眉之急。

培养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音乐与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音乐与舞蹈应用型人才。形成一主多向的,以培养师资为主兼顾表演,编导,研究等方面,既以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为主,同时也为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群众文化辅导以及美育、理论等多方面工作的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现代化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向传统知识型,单一型的人才观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精、具有活力、知识面宽且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人才是我们新的育人目标。

二、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正确地设定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以上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因此,科学的课程设置便是我们能否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科学的课程设置将能培养出有价值、有质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反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阻碍专业建设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现在有许多院校所开设的舞蹈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忽视了对社会实际所需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专业人才趋于饱和的现状下,这将会使大批学生在优胜劣汰中出局。可见科学合理的、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对舞蹈认识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育专业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全面发展原则: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在已有的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开放交流的社会,与时代同步发展。以远见的眼光,捕捉社会对本专业的新需求,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介绍本专业边缘学科,使其不断的更新。

(三)基础性与创造性结合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知识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广而精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时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用于实践,奠定舞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认识,将意识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运用与实践的操作能力。

(五)弘扬民族舞蹈的原则:教学中应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强本民族舞蹈“载歌载舞”“自娱自乐”“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表演意识,同时,广泛的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的舞蹈文化并将其推广。

(六)师范能力与舞蹈学科知识整全发展的原则:高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最终目标。师范能力的训练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的需要相结合,体现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学与教的教育取向,并向生理、心理、师范性的三维舞蹈观念转变。

(七)适当增设选修课:面对中小学教师需要知识面宽,多才多艺的特点,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并有利于提高专业教育的学术性和发挥各院校办学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毕业生走上社会的适应性。

三、总结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推进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肩负着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的光荣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对不同人群进行舞蹈教育的任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先进而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高等教育质量适应性、多样性发展的基本属性。此文所含观点限于作者本人的思考和调研,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为感。

参考文献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舞蹈教育已由专业舞蹈教育的范畴扩展到普通舞蹈教育的领域.在各类师范院校中舞蹈教育、舞蹈学、音乐舞蹈表演方向等专业应运而生。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培养高师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舞蹈应用型人才上来。

自1996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舞蹈教育本科专业设立,这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第一个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专业教育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

一、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颁布的全国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课,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素质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据调查,在辽宁省14386所小学,4000多所中学中几乎没有舞蹈专业的毕业生,21000多名音乐教师中只有少部分在中师或幼师学习期间,学了一些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中小学师资的学历已全面由专科向本科过度,有的已经全面本科化。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更加突出。所以,为广大中小学培养高学历普及型师资已成为燃眉之急。

培养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音乐与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音乐与舞蹈应用型人才。形成一主多向的,以培养师资为主兼顾表演,编导,研究等方面,既以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为主,同时也为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群众文化辅导以及美育、理论等多方面工作的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现代化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向传统知识型,单一型的人才观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精、具有活力、知识面宽且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人才是我们新的育人目标。

二、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正确地设定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以上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因此,科学的课程设置便是我们能否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科学的课程设置将能培养出有价值、有质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反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阻碍专业建设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现在有许多院校所开设的舞蹈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忽视了对社会实际所需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专业人才趋于饱和的现状下,这将会使大批学生在优胜劣汰中出局。可见科学合理的、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对舞蹈认识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育专业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全面发展原则: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在已有的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开放交流的社会,与时代同步发展。以远见的眼光,捕捉社会对本专业的新需求,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介绍本专业边缘学科,使其不断的更新。

(三)基础性与创造性结合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知识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广而精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时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用于实践,奠定舞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认识,将意识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运用与实践的操作能力。

(五)弘扬民族舞蹈的原则:教学中应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强本民族舞蹈“载歌载舞”“自娱自乐”“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表演意识,同时,广泛的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的舞蹈文化并将其推广。

(六)师范能力与舞蹈学科知识整全发展的原则:高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最终目标。师范能力的训练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的需要相结合,体现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学与教的教育取向,并向生理、心理、师范性的三维舞蹈观念转变。

(七)适当增设选修课:面对中小学教师需要知识面宽,多才多艺的特点,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并有利于提高专业教育的学术性和发挥各院校办学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毕业生走上社会的适应性。

三、总结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推进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肩负着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的光荣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对不同人群进行舞蹈教育的任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先进而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高等教育质量适应性、多样性发展的基本属性。此文所含观点限于作者本人的思考和调研,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为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