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

保健知识论文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Leininger跨文化;孕产妇;护理;保健知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17-02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上海市嘉定区科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8)JKK02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人员不断流入上海地区,随之孕产妇也不断流入,从而给上海地区尤其是城郊接合部的母婴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这些外来孕产妇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切实保障外来孕产妇的母婴安全,我们在2008年设计该课题,在外来孕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进行护理。

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德兰・雷林格尔(Medeleine Leininger)首先提出[1]~[7],它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护理模式。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是根据患者对健康、疾病、护理、保健、照顾等的认识和需求的差异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过程中,从而满足患者身心及精神文化的需要[1]。

在2009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对在本区三家二级医院内产检与待产的50例外来孕产妇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进行护理,调查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的外来孕产妇需求围产期保健知识与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外来孕产妇需求围产期保健知识的情况,现将具体的方法与取得的结果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对象在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本区三家二级医院内产检与待产的100例外来孕妇中按便利抽样选择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夫妇双方出生地均非上海市(非上海市户籍);②居住上海<1年;③夫妇双方的父母均健在;④本次妊娠属于第一或第二胎。排除标准: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其中对照组50例,实践组50例,以孕产妇来院前后列入对照组与实践组,其两组外来孕妇均知情同意,在年龄、学历、职业、家庭状况、家庭生活、孕周与孕次等方面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其100例孕妇,年龄18~30岁,平均22.7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5%),初中65例(65%),高中20例(20%),大专以上(10%);婚姻状况:已婚83例(83%),未婚17例(17%);家庭生活:夫妇一方在上海生活9名;夫妇双方在上海生活71名;夫妇双方与子女均在上海生活20名;职业:普通工以上30名(30%),自由职业11名(11%),无职业59名(59%)。

2方法

2.1孕产妇进行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的方法

对照组:按医院制定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实践组:首先护理人员经过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培训班的培训,然后参与护理,通过护理人员与孕产妇及家属的充分沟通,在互相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了解孕产妇及家属的特点与需求,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料,与孕产妇及家属共同磋商制定个性化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护理计划,用商讨与协调的方法,取得互相理解、支持与信任,逐渐使孕产妇及家属主动需要产前、分娩、产后康复的相关保健知识,使保健与保障母婴安全相结合。

2.2研究工具

其“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的需要情况”的问卷为自行设计,通过参考文献、咨询专家的意见、结合临床经验、以及本区外来孕产妇的特点反复修改而成,在正式问卷调查前,对其内容效度与重测信度进行评定,测得内容效度为0.84,预试验的重测信度为0.83。

问卷内容有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生活等。第二部分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知识需要的情况,内容涉及知识的来源、需要的方式等,围产期保健知识与需求、固有文化及影响情况、国家相关政策等方面问题,一共有12个条目,采用三级记分法,从“非常需要”、“可能需要”、“不需要”分别记2、1、0分。总分值0-24分,分值越高,表示孕产妇需要围产期保健知识的欲望越高。

2.3资料分析方法

研究资料使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进行前后比较。

3结果HT

根据“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的需要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所得分值,比较实践组与对照组的情况,其t=2.72,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见表1

表1:外来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的需要情况

4结论

实践组外来孕产妇比对照组外来孕产妇更需求围产期保健知识,其接受更容易、更迫切。

4.1外来孕产妇与家属愿意获取保健知识。

此研究采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实施的基础是建立有效沟通。因此,首先,体现在当孕产妇来院时热情接待、自我介绍、环境介绍等,使用孕产妇与家属能听懂、能理解的语言;从而,建立相互间的信任与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孕产妇及家属的特点与需求,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料;然后,与孕产妇及家属共同磋商制定个性化、可行性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护理计划,用商讨与协调的方法,提高计划的执行力;最后,使孕产妇与家属逐渐意识到,护理人员与其共同保护孕产妇和胎儿(婴儿)的安全,逐渐让孕产妇主动需要产前、分娩、产后健康的相关保健知识,真正达到保健与保障母婴安全相结合。这与张亚妮[8]等的报道也相一致。而区别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改变了孕产妇与家属处处感到医院的命令与强制,从而改变了孕产妇与家属的抵触情绪,最终与护理人员建立有效沟通,达到愿意获取保健知识。

4.2孕产妇与家属更容易接受保健知识

此研究采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实施的关键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孕产妇及家属的文化差异。由于50例外来孕产妇与家属来自全国19个省,其中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用常规护理,往往因地域不同、文化习惯不同,沟通交流难以深入,不能收集有效促进护理效果的信息,在杨艳[9]、曹晓东[10]得的研究中也提到。研究采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其效果就不同,孕产妇与家属容易接受保健知识。因为护理人员通过分析孕产妇与家属的生活习惯、、民族特点等,尊重其文化准则、信仰与生活方式等,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共同讨论分析那些旧观念、旧思维,提出正反两方面优势与缺陷,逐渐认识到怀孕生育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相关的保健知识与保健方法来保障孕产妇与婴儿的健康与安全,真正使保健与保障母婴安全相结合。

4.3孕产妇与家属更迫切需要保健知识

Leininger跨文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的飞跃ZI[11][12]。此次研究尊重这一特点,在此基础上,更细致、更尊重孕产妇与家属的特点与要求,共同磋商制定个性化、可行性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护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这种磋商与协调的方式,让孕产妇与家属深深体会到知识缺乏带来的被动与无奈,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协调,有的孕产妇与家属主动与护理人员探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中的注意事项、饮食配置、饮食习惯对孩子是否影响、何种食物促进孩子的发育,以及孕期如何进行活动等,这些足以说明孕产妇与家属迫切需要围产期保健知识的愿望。

综上所述,在外来孕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进行护理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外来孕产妇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切实保障外来孕产妇的母婴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为全面推广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Future directions translculture nursing in the 21s century.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1977,44(1):19-23.

[2]王玉琼,李晓玲.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我国现代护理[J].护理研究,2000,12(14):231-232.

[3]施楚君.Leininger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4,10(6):538-539.

[4]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0-112.

[5]黄霞,李继坪.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5,11(22):1932-1933.

[6]张亚妮,段敏霞,梅娜,等.浅谈跨文化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4,6(3):119-120.

[7]李玉芝,赵志清.跨文化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J].天津护理,2006,14(6):360-361.

[8]刘逸文,李继平.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4):1336-1337.

[9]杨艳,赵爱平.跨文化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19-23.

[10]曹晓东,王世平,徐莹.多元文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意义[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2):2120-2121.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社区;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28-02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敌深入,社区群众对疾病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预防保健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预防保健在目前医疗机构中的社区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越来越得到认可与重视[1]。本文就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做如下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社区群众2000名,其中男1100例,女90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2.6岁;学历有高中760例,大学以上540例,中专420例,大专280例;无病人群1050人,有病(包括各种急慢性病)950人。

1.2方法在随机选取的社区群众2000名后发放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内容包括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对中医预防保健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认可度及接受程度等相关社区服务知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以x2,P

2结果

由上表1所知,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人群结果分析显示,问卷回收率100%,知晓度有病人群86.3%,无病61.9%,高中43.2%,大学以上95.6%,中专75.9%,大专85%;认可度有病人群73.1%,无病55.4%,高中38.0%,大学以上90.6%,中专71.7%,大专75.7%;接受度有病人群85.8%,无病59.5%,高中34.2%,大学以上92.8%,中专70.9%,大专86.4%;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3讨论

3.1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原则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继承和创新中医优秀医疗文化,弘扬中医特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丰富发展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预防保健实践[2]。不断完善中医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3.2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基础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一旦失调,或受疾病等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关系,就会发生阴阳失调,动态平衡发生病变。而中医预防则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未病为主要法则,重在保健。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顺应四时气候、外界环境不同的变化加强保健防病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3]。这种“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论在中医整体观点的指导下发挥中重要的预防保健作用。

3.3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本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病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认可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无病人群,而且随着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对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的作用认可和接受,因此,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治未病”为指导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健康文化元素,长期以来在保障和预防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及养生观念变化,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知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②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深化,积极探索和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预防保健作用。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优势,保障和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及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生产力基础;③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在社区服务开展以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是以中医“治未病”为基础理论,坚持以个体健康状态为中心,规范地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反映个性化、系统化、全程服务化及切实保证服务质量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④中医预防保健的开展是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4]的指导下以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按区域需求进行规划,设立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利用各种医疗资源,发挥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服务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光荣,施永兴,潘毅慧,等.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9:110-119.

[2]王思成.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预防保健体系构建思路及公共卫生政策措施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9):851-853.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治未病;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中医学与传统保健体育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治未病”的功能也被广泛认可。“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调整呼吸,牵引形体,用于改善人体的整个机体功能,它既能健身养生又能治病防病,具有体育和医疗的双重属性。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与中医学 “治未病”的理念密切相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突出“治未病”思想,完善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机理与作用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治未病”的能力,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与革新,进一步完善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治未病”与传统保健体育关系

《黄帝内经》中最早阐释“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概述;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提出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它们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当前“治未病”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健身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病与防病效果,是“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保健体育服务于人类健康,防治未病达到健康的状态是我们的目的,“治未病”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目的,传统保健体育是“治未病”的手段。

二、“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

(一)增加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讲授以外,增加“治未病”知识的理论讲授,传统保健体育通过一系列的健身方法牵引形体,调和呼吸,调整意念可以很好的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保健体育技术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它的理论内涵的讲授,动作讲解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的内容,明确该动作的健身机理和功效,进一步强调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等内涵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既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结合“治未病”理念深化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

将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列入考试内容,学生除了要完成传统保健体育技术测试以外,还要结合中医理论知识针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技能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运动处方,教师根据病症结合传统保健体育特点,对学生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审核打分,包含动作的组合,强度,持续的时间,频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人才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吸引具有高学历、中医理论背景的传统保健体育人才优化我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梯队,督促年轻教师随堂听课,充实中医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出去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与培训,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来我校组织理论培训或者技术学习,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项技能,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建设。

三、结语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其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念,增加“治未病”理论知识讲授,将“治未病”的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对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师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总体发展,学生的工作与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与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靳琦,王琦.中医“治未病”说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

[2] 鄢行辉,王嵘.传统保健体育疗法与治未病[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3).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孕产妇;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生理过程。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儿童保健方面。虽然我们现在妇幼卫生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由于农村的文化基础差、陋习比较多、接受能力差、偏远,孕产妇对孕期健康教育知识还是掌握的不够,但是她们对知识是非常渴望的,每个家庭都迫切希望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为了解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我们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

孕产妇进行了一次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孕产妇中分别选择我市8个乡镇30个村庄的孕妇1000例。1000例孕妇年龄22-40岁,年龄35岁以上者32名,占3.2%;其中初产妇756名,占75.6%,经产妇244名,占24.4%。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46人,占4.6%;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435名,占43.5%;初中级以下者519名,占51.9%。

1.2 方法 使用统一印制的调查表,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对于不清楚的项目,调查人员当场给予解释和指导。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对不同保健知识需求设10个内容。对不同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设8个内容。

2 结 果

孕妇对不同保健知识的需求,见表1。

3 讨 论

孕产妇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调查显示孕妇对不同保健知识的需求量依次为:分娩知识占98.00%,产前准备工作及住院时机选择占95.00%、自我监护胎动的方法占89.30%、孕期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占89.00%等,说明她们对围产期保健知识需求迫切。对母婴安全保障的认知由过去纯粹依靠医务人员的救护,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进行自我预防保健。但由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观念更新缓慢,孕产妇的文化水平偏低,主要依靠被动方式获得保健知识。调查发现97%的孕妇希望通过医院热线电话咨询相关问题,99%的孕妇需要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有关知识。综上所述,充分说明孕产妇的健康问题需要家庭的呵护、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我们妇幼保健工作的到位,让每一位孕产妇都能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降低孕产期并发症和围产儿缺陷及死亡率,从而提高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为提高人口质量奠定基础。

4 结 论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8-0731-03

【关键词】 健康教育;因特网;学习;学生

大学生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掌握必要的卫生防病和急救知识,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增进自我保健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从1990年开始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一直采用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形 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对保健知识的需求。为解 决这一矛盾,在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的资助下,华南师范大学于2005 年开始着手建设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

1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开发背景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该课程一直采用传统课堂教授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 在局限,阻碍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1)课时有限,传授知识的涵盖面 不广,每周1次的课时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远远达不到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 教育这一教学目标。(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单调,有限的课时主要用于医学理论的灌输, 很多操作技能只停留在理论讲解上,缺乏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和实践机会,学 生根本无法掌握其要领,使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3)上大课的形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减少,学生的许多健康问题无处咨询。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健康教育课进行改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既是大势所趋 ,更是教改所需[1]。

2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2.1 建设目标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重点不是知识点的掌 握,而是一种医学普及教育,其 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必要的卫生防病和急救知识。因此 ,教学目标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网页,而是一个教学网页与健康保健网页的结合体;既要 提 供基本的医学知识,又要提供大量卫生保健知识,还要提供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的机会和场所。

2.2 规划与结构 根据建设目标,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开设了 专题知识学习、保健园地、学习资源、在线测试、健康论坛5个模块。见图1。

2.2.1 专题知识学习 在内容设置上,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从 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多方面的知识搜索、整理,得到一系列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 视频资料等素材,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主要开设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性知识与性 传播疾病、院外急救技术、营养与保健、心理健康与保健5个专题。见图2。

2.2.2 保健园地 专题学习网站的特色是在专题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于保健 园地的开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呈现大量贴近大学生的保健知识。 网站开设了女生保健、疾病保健、营养保健等保健园地, 其中女生保健园地开设有青春期保健、月经期保健、避孕指南、性心理保健等栏目,使女生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扰能迎刃而解。

2.2.3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将一系列能够为教学所利用的资源,如文本、 图片、动画、视频等,按知识点非线性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科学的逻辑体系。包括:(1 )图片资料库。收集大量的医学科普图片,如人体器官解剖图片、吸烟有害图片、艾滋病 预防宣传图片、避孕方法图片等,揭开人体奥妙的神秘面纱,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易于接 受。(2)视频资料库。收集有一定操作技能的视频资料,学生可以随时调看,自主学习。如 ,心肺复苏的抢救视频最受欢迎,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掌握其要领。(3)教学课件下载 区。由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往往存在学生记笔记不便的缺点,所以将全部的教 学课件上网,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打开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拓展了传统课堂 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

2.2.4 在线测试 本网站在每个专题知识后都设置了形成性练习,可以对学 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2.5 健康论坛 健康论坛模块是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协作交流 的主要区域,提供了一个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场所。这个栏 目又分为3个部分:(1)在线咨询区为教师答疑区,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进行讨论。咨询区还负责作业的提交与批改,教师在此处展示学生中优秀的作业,既能起 到鼓励作用,又能让学生吸取学习经验。(2)学习讨论区。学习者可以就 教师提出的问题以BBS的方式开展交流讨论、小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实现协作解决问题的 目的。(3)健康保健论坛。选取一些当今热点或人们关心的健康保健主题,组织和引导学习 者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励和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3 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3.1 学生学习态度 为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和评价,设 计“基于专题网站的教改试验问卷调查表”,对参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100名华南师范 大学石牌校区2005级本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结果显示:(1)对网络课程总体感觉“很好”的有52人,占55%;感 觉“好”的31人,占33%;“一般”的12人,占13%;没有人认为“差”。(2)认为网络课程 辅助教学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图片、动画、视频,有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有76人,占 80%;提供相应章节的保健园地,可 以学到更多的课外保健知识的有86人,占91%;提供讨论区,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 交流,加 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的有86人,占91%;在讨论区提交作业,有助于学习者互相参考、借 鉴65人,占69%。(3)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回答继续实行传统课 堂教学方式的有5人,占5.26%;选择“课堂教学+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的88人,占9 2.63% ;选择“专题学习网站自学+课堂答疑”的有2人,占2.10%;没有人选择教材自学+课堂 答疑。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模式持肯定 态度,其中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内容,是“保健园地”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健康论坛讨 论区的交互、协作式学习方式。

3.2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选修本课程的100名学生为对照组,继续实行传统课堂教学;以华 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选修本课程的100名学生为试验组,前4章内容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后6 章内容实施“课堂教学+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课程结束时,2个班参加相同的测试。

试验班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76.08±9.87)分,对照班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70.32±10.51)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1)。试验班与对照班2种教学方法 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采用“课堂教学+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采用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而在试验组自身对照中也可以看出,试验组采取“课堂教学+专题学习 网站辅助教学”的后6章内容考试成绩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前4章的成绩,对照组无 明显变化。

4 讨论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不仅能使更多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而且 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插入图片及录像、链接相关网页等手段,扩展、丰富教材内容 ,把科学性、理论性、教育性、可视性有机结合起来。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 势。

4.1 学习时间、地点灵活 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突破了 传统课堂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另外,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不必集中于同一地点,解决了 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从而让更多学生可以以自学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

4.2 具有较强的交互式学习功能 通过健康论坛实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 间的讨论,不仅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思路更开阔、学习方法更多样、学习效率更高。

4.3 教学内容直观、生动 专题知识采用大量的动画、图片、视频,用直观 、形象的形式来表达抽象的知识,如学习心肺复苏按压时,用Flas分层展现方式,使 学生能够看到正确按压时心脏在胸腔内被按压的位置、血流的方向、胸腔内的压力变化等动 态实况;通过视频观看完整连续的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富有真实 感,培养学生急救相关知识。

4.4 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专题网站除教学内容外,还开设各种保健 园地,既拓宽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又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减轻了教师 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4.5 教学内容动态管理 与网络课程和其他教学课件相比,专题学习网站的 内容实现了动态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及时更新和补充,以保持内容的时效性和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在 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图片动画演示、在 线讨论、答疑、测验等功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从而 使健康教育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活动,而且成为全面促进学生健康的实践活动。专题学习网 站的建设是一种新的具有探索性的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与价值。

5 参考文献

[1] 周志衡,雷毅雄,陈永忠,等.《预防医学》精品课程中网络课件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1):26-28.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重视发展中医药,把握了医学战略前移的方向,强化了健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曹洪欣委员分析说,“但国内也存在着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现状,肩负着防治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突发性疾病的艰巨任务,而且目前规范化的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尚未形成;另外,在如何发挥中医药对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

加快中医医疗养生体系建设

曹洪欣委员认为,应充分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体系,特别是加强覆盖城乡社区的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治重心下移、有效控制的目标。其次,构建中医药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机制,保障中医药在及时有效地防治突发传染病中发挥作用,加强传染病医院中医防治能力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体系。第三,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纳入国家疾病预防医学体系。

曹洪欣委员表示,目前很多媒体开设了中医养生保健专栏,这对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推动中医知识普及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曹洪欣委员也注意到,部分非中医专业的人士也做起了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目前这种非专业的“科普”宣传比比皆是,且缺乏科学性、知识性与理论指导,甚至常出现明显的、常识性的谬误。这种现状不仅对指导养生保健无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由此,曹洪欣委员认为,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亟需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引导与普及,否则难以真正发挥中医药对人民健康的促进作用。

“我建议由政府主导,在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同时,根据公共卫生和居民医疗服务的基本需要,加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资源配置。”曹洪欣委员认为,这对调整优化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科普宣传必须专业化,宣讲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建立必要的审批程序和机制,杜绝非中医专业人员宣传中医知识与理论的现象,健全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

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中医药研究专门机构,并迅速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研究,陆续有产品问世。

曹洪欣委员认为,证实疗效、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坚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是中医药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设中医药国家实验室是有效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我国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战略性选择。

然而,目前在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没有一个属于中医药领域,这样就影响了中医药与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曹洪欣委员建议科技部在加强科研院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把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建设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中医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法的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保持中医药原创优势与中医医疗保健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

发展中医文化

中医学起源、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以及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医学科学。它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与生命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形神统一”的方法论特征以及“大医精诚”的伦理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发展中医理论的原始动力。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会需求;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张志贤,男,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教学、医疗,养生保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急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健康养生指导。大学要以培养“适应性人才”为基本要求,以适用性为目标来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1]。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涉及政府、医学院校和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通过论证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如何构建和实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阐述了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建立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解决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严重匮乏问题。

目前,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缺失矛盾突出。一是医学院校养生保健师资缺乏,医学生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贫乏。二是各级各类医院缺乏养生保健医学专业人才。三是全社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需要培养大量的养生保健技能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

(二)改善国民健康状况。

据《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显示,我国主流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极低,不到3%。伴随生活压力的加大,“亚健康”和慢性病人群每年递增,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相当于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2]。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主要原因,需要高素质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提供健康养生指导。

(三)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养生大师”迷倒众生,“养生秘诀”风靡一时和养生伪科学泛滥的社会现象。一是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科学规范、质量可靠的社会化养生保健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二是有些健康养生类图书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养生知识和观点违背常识,颠覆传统,使公众误入歧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三是迷信一些流行的养生保健理论方法,表现为自诊自疗的、延误病情的、没病折腾出病的、看“大师”不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步入养生误区。需要养生保健专家倡导树立科学养生观,正确处理养生与治疗疾病的关系,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

二、建立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

(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功能和内涵也向正确引导现代人健康需求和消费调整,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备受青睐。在美国约1亿以上的人口在大约700多个健康管理机构中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日本有40多万健康服务人员,平均每300人配备一个养生保健师;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3],与美国、日本相距甚远。根据有关专家预测:2012-2021年中国将出现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的需求高峰,养生已成为生活质量象征、健康生活标志和21世纪最热门的产业。社会转型期,我国13亿人民迫切需要养生保健指导。如果按1000人配备2名养生保健师,全国需要260万人;按1000人配备5名专业保健按摩师,全国需要65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潜在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市场。

(二)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迅速,各种养生保健中心、社区养生保健医疗中心、养生馆、保健馆、养生会所、企业养生俱乐部和经络、艾炙、针灸、足疗等养生馆遍布各地。随着我国养生产业市场的规范,经国家认证的专业养生保健机构将会应运而生,都急需大批的经医学院校培养和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就职于各级各类医院的养生保健机构、健康管理部门和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的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机构,养生保健教育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卫生保健部门,个体医疗机构,养生保健康复中心,健康保险公司;二是自主创业,开设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产业公司、养生会所、疗养院、养生保健康复咨询服务部;三是对特殊亚健康群体做家庭养生保健、康复医疗服务;四是保健产品生产开发和营销企业等。

三、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体系。

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体系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指出:“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而且还要培养科学养生与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型卫生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需求[4]。”医学院校的教师要加强养生保健专业理论和技能的系统化学习,掌握养生保健教学基本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技巧和教学规律,培养一批乐教、适教、善教的养生保健优秀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国家主管部门和医学院校应加大养生保健专业教材的研究力度,组织修订、编写和开发本硕博、大中专层次规范化教材,构建科学系统化养生保健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课程体系。笔者编撰的《科学养生与健康》医学教材较系统的丰富了情志、心态、饮食、运动养生及全身各系统的科学养生知识与方法和“亚健康”“八高症”“慢性病”的预防及健康管理知识等教育教学内容。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医学院校应设置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教育方向的养生保健专业,如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康复,现代养生医学、现代康复医学,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师、康复医疗师等专业,逐步健全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二)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多类型、多渠道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建立养生保健专业教育本硕博一条龙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硕士、博士类研究型人才。二是建立多类型、多专业基础的养生保健专业方向的培养体系,培养本专科应用型人才。三是对相关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开展养生保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四是对医院、城乡社区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展养生保健培训,培养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养生保健技能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五是建立高端养生保健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启动研究项目,培养专家型人才。六是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执业医师考试和注册制度。

四、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

根据社会需求决定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人才覆盖原则,确定大师型、顾问型、技能型、中西医结合型、外向型等5类人才培养模式[5],为社会培养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具有“中医传统文华根基”、“中西医思维方式”和现代医学预防思想的各类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培养内容包括养生保健概论,中医养生,道儒佛武传统文化养生,中华武术养生,现代科学养生,现代养生医学,养生保健执业规范等。培养方式包括理论学习、技能传授、考核测试和社会实践等。

(二)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要求。

一是掌握养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养生概论、健康本质、疾病形成、中医养生、“治未病”和预防知识。二是掌握中医基础和中药学基础知识。三是掌握常用养生方法。包括精神、情志、自然、环境、饮食、起居、睡眠、经络、药物、房事、五脏和慢性病养生。四是掌握现代科学养生知识。包括现代科学养生基本理念(健康概述、科学养生观、健康风险预警与健康评估、“养成教育”、科学养生指导),现代预防医学与养生(一级预防与养生,慢性病三级预防)。五是熟练运用传统和现代养生基本技能。包括传统养生功法、推拿按摩、拔罐、刮痧、针灸、足疗、耳针疗法和减压、排毒、营养、中西医急救技能等。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职体育 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末,我国中职体育课都是在偏重体能、体质的实践中开展的,体育教学的中心一直是学生为足篮排、体操、武术、田径等教学内容而奔波努力,没有体现体育课内容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造成学生多年连续上体育课却没能掌握有效的锻炼技能,提高体育锻炼能力,既浪费了时间,又偏离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典教育理念。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很多,一是中职体育教育理念的偏颇,没能体现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服务;二是体育教育大纲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三是体育教师的培养体制不合理,专业体育教师的培养与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严重偏离和错位,专业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重武轻文,职业化综合能力和素质欠缺。这就导致中职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不能保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影响了“健康第一”、“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体育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

1.我国中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国中职体育理论课长期处于被动局面,一些学校从领导到体育教师忽视体育理论课教学,理论课成了风雨天、风雪天的替代品,有的学校因天气原因体育课不能在操场进行,风雨天的体育课成了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老师争取的对象。据2007年对一些地区和城市的中职体育理论课调查了解:60%的中职学校,雨天体育课被其他老师占用,而改上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等文化课;30%的中职学校,雨天体育课让学生上自习;只有10%的中职学校,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课知识。长此以往,体育理论课成了风雨天体育教师的被动课、主科老师的抢手课、学生的自习课或失望课。

2.坚持以学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中职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身体教育过程,体育教学实践的开展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了解掌握现代中职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心理成长实际基础上,迎合现代中职生的体育需求,在现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四个理念、五个领域、六级学习水平框架内,建立适合中职生实际需求的富有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系统建设。此外,改革以前体育理论课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互动式等理论教学手段与方法,变教师“满堂灌”为师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开展解剖生理、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营养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自主从事体育实践、坚持终身体育奠定理论基础。

3.强化中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与自我教育意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和其他学科知识教育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教育理念、知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中职理论课教学中,教育职能部门和教师应树立体育知识更新意识,以积极的求知心态加强体育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的捕捉和学习。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起体育教师不断深造和继续学习的长效机制,为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把体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学习、考核体系,使体育教师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更新理论理教学方法,充实理论课教学内容,为提高体育理论课教授质量提供保证。

4.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确保满足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

体育理论课教学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对于来自城市、乡村等不同地区的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在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知识教学的普遍性,又要照顾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具有普遍性的体育卫生、体育常识、人体解剖生理知识时,坚持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消化为主,兼顾少数学生;教学竞赛、新知识、新观点等时,坚持以少数带动全体,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需要。另外,不断挖掘和整理祖先宝贵的保健、养生文化遗产,诸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气功、太极拳及古代起居、饮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用祖先的优秀文化遗产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武装学生。

5.加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为中职培养文武兼备、文理双修的体育师资。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有关中华民族未来的战略问题,中职生正处于快速生理、心理成长期,在开展健身技能学习的同时,有实效地进行生理知识、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养生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能有效指导他们的体育实践,为今后终身参与体育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要做好中职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在认真抓好现有中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深造工作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改革现有中职体育师资培养体制:一是不断更新体育教育思想,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树立以服务中职生为目标的学习意识;二是掌握中职生的生理特征、心理需求、体育兴趣和建康观,围绕中职生的体育需要开展专业学习;三是加强对我国古代养生手段、保健常识、营养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西方先进的保健理念、健身知识体系、有氧健身方法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四是抓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配套改革,加大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营养学、运动损伤学、体育锻炼原理等课程的比重,为他们将来从事中职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五是强化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期前教育实习、体育术科实习、专业理论课实习、综合教育实习等实践配套机制,使高等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毕业后很快进入中职体育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马纯.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池州学报,2010(3).

[2]翟乃涛.关于高中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36-138.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9篇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所出现的现状进行论述,以学校培养保健康复方向人才的策略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关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其专业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关键词 社会体育保健康复 现状分析 解决措施 前景预测

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是在社会体育延伸下产生的一种体育与医学相融合的学科。它着重于在培养社会体育人员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具备懂得人体在运动中各生理功能变化、心理机能表现、运动的本质特征,将医学知识同运动相关联,力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并试图将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人才由学校体育市场过度到社会市场并服务于社会市场之上,达到一种休闲型、精神需求型和保健养生型的生存效果。

一、学校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计不科学

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兴起的将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对于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讲,了解并掌握相应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远远超出于对医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从专业设置的角度出发,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既能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又能对体育中所出现的伤病进行诊断、治疗,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然而,最终评价这一目标的关键取决于对技能的掌握和正确的运用医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高效性。

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学校在设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教学大纲时,并未充分的考虑学生学习的可行性,一开始就让未成接触过医学知识的学生,在还不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设一些较专业化、抽象化的局部解剖学、生理学、针灸学等,进行强制性教学。这种教育模式体现了学校在学科课程设计上的不科学性。不合乎逻辑的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蹴而就就形成了一种学生学不懂、老师教学难、知识掌握力度差的局面。

(二)缺乏合适的实践教材

古人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充分展示了实践的重要性。就现阶段的高等院校而言,虽然都在大力倡导理论与实际双抓,寻求能给予学生实践的好体材、好场所,但是因专业的多样化和新型化,还是存在着因没有实际的教学体材而继续从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就社会体育保健康复这种需要拥有足够的医学知识的学科而言,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对于大多数医学院或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学校来讲,在进行实践技能教学时,都会存在因缺乏真实、能反映具体情况的实践教程或教材,导致教师只能以常规思维,趋于“以假代真、假设”的观念进行教学,学生也只能在这种模拟思维当中进行学习、练习。缺乏真实的实践教学教材,即给老师的授课带来困难,又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能亲自感受现实体材所表现出的特征,未从学习中建立丰富的经验,进而造成学生在日后的实际操作中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当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从何入手。同时,教育机构尚未结合各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编排适合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教材,这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趋于盲目性。

(三)学科知识多样化促使知识掌握情况差

社会体育保健康复所面临的主要市场是社会上的人群。学校在针对社会体育保健康复教学的同时,力求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出发,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对社会“体育”保健康复在体育中的认识,趋于“体育化”占主导的学习,也充分的将这门学科与社会上的康复医疗机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相结合,将社会上兴起的一些新型职业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足疗等治疗保健疗法和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健身气功相融合,构建出一套系统化、全面化的知识网。这种与时俱进的举措一方面,丰富了社会体育保健康复的知识面,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的择业拓宽了就业渠道。但这种知识多样化的出现也误导了一大批学生在学习中过分的去“追求知识广,而摒弃专业精”,最终导致学的与专业知识有联系的学科学的杂乱无章,学生感觉自己很全面,但一旦运用到实践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二、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发展改进措施

结合对保健康复专业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发展存在缺陷和不足。为了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拥有一个好的发展势头、确实有效的达到其专业价值,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科学的设计教学课程

知识的学习应该遵循的原则为:先基础化,后专业化和系统化最终形成融会贯通化。学校在制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教学大纲时,不能盲目的按着先前的教育模式进行重复式教学,有必要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组织教师建立教学课程探讨小组,研究一套可行性、高效性、创新性的教学体系。从专业基础知识着手,逐步向专业教学过度,待学生具备基础知识后转化到系统的学习中,使学生在知识掌握情况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社会合作解决实践教材缺乏的困扰

事物有无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在社会环境中能不能起到实际作用。对于体育保健康复专业而言,学好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得能正确的运用到实际情况当中去。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充分的将学校中的实践课程与社会上的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服务机构的合作相结合起来,建立起相互合作,互利互助的协作机会。对给学校提供教学题材的机构赋予适当的经济回报,让彼此各有所得;另一方面,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加一些义务性的实践活动,寻求更多的实践教学项目;在专业教材上,各类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学校应该在充分了解本校办学模式的情况下,结合相关专业老师的建议和有合作往来的兄弟院校、以及社会市场对人才需要情况合理的编排其教材。

(三)建立正确的舆论指导

社会上各种舆论越来越普遍化,学校做为教育机构,担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学生一旦错误的理解舆论,将会给学校、学生自身带来无法预测的灾难,因此,学校应当不定期的开设社会舆论指导课、讲座、论坛等,对近期一些最流行、关注度高的舆论进行科学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社会舆论。学生自身也应该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信心,广泛的阅读各类书籍,从书本中丰富自身的学识,从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见识,不断追求真理,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

(四)强化社会市场管理体制建设

管理制度是约束社会事物生存与发展的缰绳,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猛进,许多高科技设备逐渐运用到社会管理层当中,但实际起到的效果却很差。由此我们要加大对社会市场管理在人力、物力、科学设备方面的投入,制定出系统的知识网,让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在国家的管理下进行。实行严密的人力管理,充足的物力支持和高效率的科学一体化系统。在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有损社会道德准则行为的案例时,要做到人人平等、严惩必究,对做的好的事迹要进行表扬和倡导。

三、前景预测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职业病的产生,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健康的不可忽视性。原本不大重视自我健康的人群,也开始以“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理念”将自己的部分闲暇时间花费在了健康上,积极投入到了养身、健身、修身的社会体育保健队伍当中,本着以休闲、精神享受为辅借以想达到保健的疗效。综合学校培养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人才策略来讲,学科知识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实行“德才兼备,一专多能,响应社会需求并服务社会”的特设办学,给学生毕业后进入养老院、福利院、体育运动队、社会保健康复场等所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因此,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健康将成为21世纪中人们最重要的追求,然而这种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享受的行业真是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以说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广大学子认真学好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 目的 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的现状,为学前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对257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回答正确率达56.70%;来自城市、高中阶段读理科及接受过生理卫生教育者的知晓率高于来自农村、文科及未接受过生理卫生教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27.09、139.16和348.33,P均0.05)外,生理心理基础知识、日常护理技能和传染病预防的知晓率与总体知晓率相近。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等媒体;90.7%的学生认为从事学前教育者需要系统学习儿童保健知识,主要需求为日常护理与急救等技能;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教学模式为佳。结论 学前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较高的需求,应采用互动教育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 儿童保健 知识 态度 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the awareness of knowledge related to child health situation and needs of the situation, for pre-professional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to provide reference System.Methods: A cluster sampling of 257 pre-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children have som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the correct answer rate of 56.70%; from the city,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received physical health awareness education than those from rural areas, arts and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did not receive thos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 respectively, 527.09,139.16 and 348.33, P all 0.05),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basi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daily care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similar to the overall awareness. Knowledge came from the network, television and other media; 90.7% of the students that need to engage in systematic study of pre-school child care knowledge, the main demand for day care and first aid skills; 76.7%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education is better approach to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 Conclusion: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children low, there is high demand, interactive education model should be used.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child care knowledge attitude health education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和各阶层人士对校园突发事件[1]应急认识的提高,对幼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儿童健康教育学”或“幼儿卫生学”等相关课程,但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如何构建[2],目前的研究尚不多。同时,对幼师及家长有关儿童保健认知和需要调查的文献虽较多,但尚未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调查的相关文献。为此,我们对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原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5级至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需求调查,以期为学前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2004级至2008级学前专业学生。

1.2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参照儿童保健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经2003级学前专业学生、住院儿童家长及部分幼师预调查后确定。内容分3部分:被调查者的一般信息、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对儿童健康维护的需求。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分为生理心理基础知识、日常护理基本知识、传染病预防及急救与安全防范等4个方面共80个问题;问题选择以幼师在工作中经常遇见或重要的知识点与技能为主;每一个问题,提供5个备选答案,采用单项选择题型。问卷调查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课前)采用匿名答卷方式进行,由专人负责,当场发放并收回。

数据处理: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261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其中男生10人(3.9%)、女生247人(占96.1%);高中阶段为文科的学生152人(占59.1%)、高中阶段为理科的学生105人(占40.9%);来自农村的177人(占68.9%)、来自城市的80人(占31.1%)。

2.2 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257名学生总的回答正确率为56.7%。不同届别学生4个方面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其中,紧急救

表1

257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援电话知晓率达100%,知晓率在85%以上的知识点从高至低依次是牙齿清洁方法、艾滋病预防、正常人心脏的位置、传染病报告、火灾逃生、停课决定机构、乙肝预防、语言发育及配方奶的应用等;知晓率最低的是婴幼儿骨骼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知晓率仅15.6%,其他知晓率在1/3以下的知识点从低到高依次是首任现场救援者、现场救援基本原则、蛲虫病预防、麻疹检疫、佝偻病预防、给药方法、抽搐的急救处理、止血包扎及喂养技能等。另外,05级以前的学生在洗手、消毒与隔离技术的知晓率较06级以后的学生低,3项技能知识前后总知晓率分别为40.8%和63.3%;07级学生在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及固定搬运等技能知识方面的知晓率较07级以前的知晓率为高,总知晓率分别为34.8%和52.9%。

不同来源及高中文理科学生在4个方面的知晓情况见表2和表3。

表2 不同来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表3 文理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来自于城市的学生除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晓率与来自于农村(含县及乡镇)的学生相近外(X2=1.46,P>0.05),其他均高于农村学生,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关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来源:32.7%的学生主要为网络,

表4 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其他依次为电视29.2%、书本或报刊杂志12.8%、学校7.4%、家人6.2%同学朋友或其他人员11.7%。

2.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知识与技能的需求:90.7%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接受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仅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76.7%的学生认为需要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包括解剖生理基础知识、疾病防治常识、日常护理技能、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识与技能等,以技能为主;96.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考试大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的教学模式为佳。

3 讨论

3.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健康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排在学前教育目标的首位。学龄前期儿童除了家庭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托幼机构中度过的,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的较高信任度。目前我国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机构是托幼机构[3],作为未来托幼机构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及其态度、行为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4];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而传染病高居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位[1] 。儿童一旦在校园内发生意外,老师常常是现场第一目击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可在黄金时间内使发生意外的儿童得到有效的现场救护。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也可使校园内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3.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认知与需求

本资料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晓率达56.7%,较国内报道的儿童父母、幼师及保育员的知晓率为低[5.6]。对止血包扎等现场急救技能的认知普遍较低,与国内师范生急救认知调查的结果相似[7]。是否接受过生理卫生等相关教育是影响认知的重要因素,农村学生大多未接受过相关教育,因而知晓率较低;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对认知也有影响。另外,本资料还显示,在07年手足口病流行及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年份,学生传染病与急救的认知均有明显的提升,与此前学生的认知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1.65和22.18,P均

3.3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及教育模式

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幼儿卫生学”或“儿童健康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但多侧重于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教育活动的组织及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略或缺乏对儿童健康、疾病的影响因素、危害的认识[2]。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应该综合分析、评价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同时应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与此相适应。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儿童生理心理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传染病预防、现场急救与安全防范的内容,且应将后者作为重点,尤其是技能应作为重中之重。教学模式应采用互动的模式。

参 考 文 献

[1]鲁琴宝,龚震宇,林君芬.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18-719.

[2]欧新明.论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193-194.

[3]张静,杜玉开,樊利春,等.社区儿童早期教育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0-2472.

[4]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5]易美霞,田本淳,刘翠霞,等. 卫Ⅸ项目省7岁以下儿童母亲妇幼保健知、信、行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47-4248.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疾病 乳腺保健 乳腺自查 知识态度行为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6-02

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1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某村20~74岁全部常住女性,实际调查人数501名。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现场问卷调查,质控员现场审核。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个人健康状况、乳腺保健相关知识及需求、乳腺自查、早发现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健康状况量表等六大模块共159个问题。

结果

一般情况

501名女性20~29岁51名(10.18%),30~44岁135名(26.95%),45~59岁181名(36.13%),60岁以上134名(26.75%)。未婚6名(1.2%),已婚456名(91.02%),丧偶34名(6.79%),离异5名(1.00%)。小学及以下文化142名(28.34%),初中209名(41.72%),高中或中专105名(20.96%),大学及以上45名(8.98%)。

乳腺保健知识知晓度

12道乳腺保健相关知识答对率最高73.65%,最低6.79%,被调查者乳腺疾病知识知晓度普遍不高(表1)。

乳腺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和需求

有132名(26.35%)被调查者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培训。411名被调查者中采取何种方式学习乳腺保健知识调查,前三位为医务人员咨询285名(69.34%)、专题讲座196名(47.69%)、电视广播录像169名(41.12%)。411名女性中想了解的乳腺保健知识前三位为自查技术293名(71.29%)、乳腺疾病高危人群和预防方法269名(65.45%)、乳腺疾病临床表现206名(50.12%)。

乳腺自查知识知晓度

501名被调查者中336名(67.07%)知道乳腺自我检查;193名(38.52%)被调查者学习过乳腺自查知识,被调查者中知道乳腺自查的最佳时间仅有99名(19.67%)。

乳腺自查态度调查

过去一年里,有191名(38.12%)被调查者做过乳腺自查,其中坚持每月做乳腺自查的为50名(9.98%),有时和偶尔自查的为141名(28.14%)。未做自查的原因前三位为不知道怎样做178名(57.42%),不知道需要做73名(23.55%),觉得没必要做45名(14.52%)。乳腺自查的态度调查结果见表2。

结论

调查表明,仅有26.35%被调查者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培训;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不高,可见要加强乳腺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乳腺癌防治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1-3]。健康教育要结合人群特点进行。农村妇女更加喜欢向医务人员咨询、专题讲座和电视广播录像等比较直观获得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活动要文字内容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4-5] 。

调查显示,过去的一年里坚持每月做乳腺自查的仅为9.98%。知信行理论认为一定程度知识的掌握,会使态度转变采取合理行为的可能。人们从接受知识到转化为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过程,有健康知识不一定带来行为改变。因此,在对社区妇女进行防治乳腺疾病健康教育时,不仅要系统地讲解乳腺疾病知识,讲清楚为什么要做乳腺自查和怎样做乳腺自查,同时更要指导他们坚持进行乳腺自查,按时参与乳腺筛查行动,做到不仅掌握健康知识,同时形成健康行为[6]。

参考文献

邵月琴, 谈佳弟, 黄芳, 等. 上海市嘉定区女性乳腺癌流行趋势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05, 17(8): 390-391.

徐继前, 余超, 古小平, 等. 川东北地区338名农村女性乳腺相关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 25(2): 109-111.

李轶群, 高霞, 陈映文. 上海市某社区妇女对乳腺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现况[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3): 274-277.

赵亮, 李素君, 王涛. 北京市女性乳腺癌筛检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6): 658-659.

何玉梅. 农村人口乳腺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下旬版. 2007, 21(12): 3 305-3 306.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妊娠期女性;围产期;保健知识;知晓度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8

社会在不断进步,医疗保健日益完善,孕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产妇对现代产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个性化服务满足孕产妇不同层次的需求,在产科领域越来越提倡,并且成为医护人员研究及努力的方向。[1]随爱婴医院创建的深入,各级医院普遍开设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2]为探索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文章拟通过从孕期保健、产褥饮食、产后活动、计划生育、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六个板块了解成都市部分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为更有效地做好妊娠期女性围产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利用方便抽样选取成都市120例妊娠期女性作为调查对象。

1. 2 调查方法

1. 2.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参照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七部分:①一般资料;②孕期保健;③产褥饮食;④产后活动;⑤计划生育;⑥母乳喂养;⑦新生儿护理。

1. 2. 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在调查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①调查过程中及时评价,及时检查已调查的问卷,及时发现问题,如其中出现缺漏或是不合格,及时返回补填,并当场收卷;②若调查对象不识字或有其他原因不能书写,则一律由调查者向其描述问题和选项,按照被调查者本人意愿进行填写,注意在此过程中调查者不加任何暗示性语言,保证填写内容的真实性;③对已回收的问卷进行审核,如有错填或漏填,问卷均视为无效。

1. 2.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 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其中,定性数据使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定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使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0. 05。

2 调查结果

2. 1 妊娠期女性的一般情况分析

2. 1. 1 基本情况

120例妊娠期女性的年龄在18~44岁,其中大部分年龄在20~25岁,占总人数的56. 70%。120例调查对象以公务员、职员为主;居住地在城市的人数占63. 30%,居住在农村的人数占36. 70%;孕周大部分在28周以内,大部分女性是第一次怀孕,没有生产经历。

2. 1. 2 妊娠期女性接受产检及并发症情况和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

调查的120例妊娠期女性中,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9人,占7. 50%;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女性5人,占4. 2%;大部分调查者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是从网络、家里长辈或朋友、保健书籍以及医院发放的宣传手册和医院内的咨询门诊,所占比例分别是71. 70%、70. 80%、68. 30%、64. 20%、45. 80%。

2. 2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分析

2. 2. 1 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构成比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偏低,其中知晓程度最差的内容是关于计划生育方面的保健知识,其次是新生儿护理和孕期保健方面。对产褥饮食、产后活动、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了解相对较好(见表1):

2. 2. 2 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和不同孕周妊娠期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从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孕周三个维度,对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差异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文化程度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 1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分析

3. 1. 1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和孕周,对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有影响。文化程度越高者对卫生保健和下一代健康更为重视,也比文化程度低的妊娠期女性更有保健意识。[3]被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明显高于本科以下文化程度的妊娠期女性。调查中还发现文化程度高的调查对象,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也相对较多。工作稳定,收入较高职业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高于待业的妊娠期女性。居住在城市的妊娠期女性与居住在农村的妊娠期女性相比,保健知识知晓度更高,可能与农村女性对保健知识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都不如城市女性有关。[4]同时孕周越大,孕期保健知识知晓度越高。所以在产科住院部,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居住在农村的分娩女性,医护人员应耐心地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指导。

3. 1. 2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情况

(1)120名妊娠期女性计划生育保健知识知晓度情况。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显示,被调查的120例妊娠期女性,在孕期保健、产褥饮食、产后活动、计划生育、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六个板块保健知识的知晓度中对计划生育板块知识知晓度最差,正确率仅为45. 63%,特别是对哺乳期避孕及避孕方式的选择存在知识误区,哺乳期女性没有月经,但是仍有排卵,所以同样需要避孕,且最宜选择的避孕方式是宫内节育器、避孕,不能选择药物避孕。[5]

(2)120名妊娠期女性新生儿护理保健知识知晓度情况。调查发现,被调查的120名妊娠期女性对新生儿护理板块知识正确率为48. 51%。其中以对“按需哺乳”的了解有偏差,按需是孩子跟母亲双方的按需,不只是孩子肚子饿了就给喂奶,还包括母亲涨奶,也要给孩子喂奶。对新生黄疸的观察、脐部的护理等知识也有偏差。新生儿黄疸的观察要在自然光下观察,脐部护理;沐浴后要用棉签将肚脐部的水攒干,再用碘伏消毒。[6]

(3)120名妊娠期女性孕期保健知识知晓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120例妊娠期女性对孕期保健板块知识知晓度偏低,正确率为49. 64%。怀孕期间并不是孕妇吃得越多,营养就越好,胎儿就长得越好,妊娠期应注意营养均衡,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0~15kg以内。并且不是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才会的妊娠期糖尿病,而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7],所以更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妊娠期女性要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生病可以服药,但是必须遵医嘱合理用药,不能随意自行买药服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伤害。[8]妊娠期女性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20周开始遵医嘱补钙,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3. 2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获取途径

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获取知识的途径最多的是通过网络,其次是家里长辈或朋友、保健书籍、医院发放的宣传手册、医院内的咨询门诊、电视或电台、孕妇学校、报纸杂志。与罗兰辉《156例孕妇孕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调查中显示的孕妇孕期保健基本知识获取主要途径排前3位依次为网络、电视或广播、报纸或杂志存在一定的差异。[9]但获取知识途径最多的还是通过网络,与社会的发展,网络覆盖率越来越广,越来越便捷有关。但网络环境复杂,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科学的知识。

3. 3 改进措施

3. 3. 1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大,从网络获取知识越来越经济、方便、快捷,且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具有时间灵活、内容丰富、自主性强等优点。[10]很多妊娠期女性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但是网络知识存在很多问题,如信息量过大,且有很多推销广告。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妊娠期女性来说在网络中筛选,科学的有用的且有效的保健知识是很困难的,且很容易导致认识误差。针对这一情况,医院相关科室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平台,将围产期相关保健知识,讲课消息或内容分享于朋友圈。在产科门诊区、产科住院区及相关宣传手册上将微信平台的二维码公布,方便那些由于没有时间、居住地离医院太远、不知道有孕期保健知识讲课等原因,没有参加教育的妊娠期女性获取较科学、有用的保健知识。同时这也是产科工作者,为广大妊娠期女性传播健康生育观念的重要途径。

3. 3. 2 充分利用社区进行宣教

社区孕期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妊娠期女性以及其家庭成员,除了对孕产妇进行各项护理工作,还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保健咨询。[11]调查中发现70. 80%的妊娠期女性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来源于家里长辈或朋友。对此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可通过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将孕期保健、产褥饮食、产后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科学的家属及妊娠期女性进行宣教,大家共同学习,将健康科学的孕期保健知识及生育观念传递下去。

3. 3. 3 针对农村妊娠期女性的宣教

调查显示居住在农村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低于居住在城市的妊娠期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 论

在所调查的人群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孕周、不同居住地、不同收入孕妇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为提高妊娠期女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她们各自的情况,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大部分妊娠期女性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医院可以建立相关微信平台,给予妊娠期女性科学的保健知识。妊娠期女性在计划生育、新生儿护理、孕期保健三个板块的知识相对薄弱,在给予健康教育的时候应注意加强。

参考文献:

[1]张美荣. 济南市围产期妇女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

[2]王鸿艳,梁海,甘丽莉,等. 孕妇学校在围产期保健中应用探讨[J].武警医学,2001(11):26.

[3]苏玲,贾延军,庞淑兰,等. 300例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115-2117.

[4]徐冠英. 城市与农村妇女孕期保健状况的比较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3):22-23.

[5]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5.

[6]崔俊香. 妇女孕期保健措施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32-233.

[7]冯学云.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2009,(2):28-29.

[8]崔焱. 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罗辉兰,曹秀淑,杨丽英. 156例孕妇孕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4,(23):2190-2191.

[10]王金英,林菲,周素英,等. 妊娠期保健知识教育的需求及效果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报,2013,19(14):2248-2251.

[11]姜秀艳. 社区孕期保健管理与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44-345.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产后访视 母乳喂养 乳汁不足

资料与方法

随访对象:海幢街户籍及常住产妇,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规定的时间进行产后访视2次,了解产后一般情况、、子宫、伤口、出血和恶露等恢复情况。

随访方法: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

访视时间:产后7天和28天。

对产妇患病情况、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影响母乳喂养知识统进行计学分析。

结 果

产妇患病情况:统计学处理:X2>/sup>19.765,P0.00有统计学意义,即3年产妇患病概率有差别,3年来逐年呈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产妇患病数

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产褥期卫生、辅食添加,计划免疫知晓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3年来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除母乳喂养知晓率外)逐年升高。见表2。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统计结果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是乳汁不足,且逐年升高,其他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逐年有所降低。见表3。

讨 论

妇女保健指导显成效: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女保健项目日益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职的妇女保健医生对辖区产妇进行健康保健指导,妇女保健指导显成效。2007~2009年广州市海幢街辖区产妇的患病情况、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影响母乳喂养知晓率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产妇患病情况逐渐下降(P0.00);产妇健康知识逐年升高(P<0.05);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逐年降低(P<0.05)。

乳汁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主要因素:表2显示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2007~2009年100%,表3显示影响母乳喂养的疾病因素逐年下降,但乳汁不足逐年上升(P<0.05),成为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与文献报道一致[1]。

影响乳汁不足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据文献报道导致乳汁不足的因素与穿戴过紧的乳罩和紧身内衣有密切相关[2],泌乳不足各年龄间无明显的差异。2005~2010年有关乳汁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防的文献报道基本空白,大多数文献报道均为治疗乳汁不足[3],说明人们对乳汁不足的影响因素的预防尚不够重视。乳汁不足将影响母乳喂养,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不利的。影响乳汁不足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并加强保健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桂平.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基础医学论坛,2009,13:1073-1074.

2 韦丽峰.初产妇乳汁不足与穿戴衣着的调查分析.医学文选,2006,2:189-190.

3 崔育生.针药合用治疗产后缺乳.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17:119.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保健知识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61-03

Analysis of the level of breast care knowled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501 rural women

WU Linying1, XUAN Dongliang1, XIE Peiming1, LI Dan1, LI Qiang2, ZHANG Yiying1, JI Ying1, ZHOU Hao1

(1.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10800, China

2.Huati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the breast care knowled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ural women in Jiading district. Method: Five hundred-one rural women of 20 to 75 years old were investigated with questionnaires and studied with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nd the total score was 20. Result: The average cognitive score of breast care was 9.8±4.2.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literacy rate and the more breast care education or publicity that the women had, the greater breast care knowledge that the women had. 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level about breast care is not high in the rural women. Health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beast disease; health care knowledge; influencing factor; investigation analysis

杨玲等报道[1]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是一般妇女的2?4倍。乳腺癌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而获得较好的治疗及预后,关键要有较高的乳腺癌知识知晓率[2]。在农村,乳腺保健的宣传教育相对较少,农村妇女乳腺保健知识比较缺乏。本研究以嘉定区某农村社区20~7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女性的乳腺保健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社区的乳腺保健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嘉定区某自然村全部20~75岁常住女性居民501人为调查对象(表1)。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配偶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医疗保险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等;②乳腺保健知识问答,共15题。1~14题为单选,每题计1分;第15题乳腺癌的症状为多选(6个选项),每项计1分,满分为20分;③是否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员说明调查须知及填写要求,被调查者当场作答,质控员进行质控。共发放问卷501份,回收有效问卷501份。

1.3 统计学方法

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一般性描述、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乳腺保健知识得分情况

501人平均得分(9.8±4.2)分,其中≤11分的314人,占62.7%;≥12分的187人,占37.3%(表2)。

2.2 影响乳腺保健知识水平的因素

2.2.1 单因素分析

利用x2检验对可能影响乳腺保健知识得分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按照α=0.05,调查对象年龄(x2=17.9,P=0.00)、文化程度(x2=66.6,P=0.00)、职业(x2=44.1,P=0.00),配偶文化程度(x2=25.8,P=0.00)、配偶职业(x2=29.2,P=0.00),以及家庭月平均收入(x2=23.8,P=0.00),不同组别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的婚姻情况(x2=6.4,P=0.10),不同组别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01例调查对象,曾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的132人,占26.3%,没接受过的369人,占73.7%。将乳腺保健知识得分与调查对象接受和没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宣教进行x2检验,曾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宣教的组得分高于未接受教育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4,P=0.00)。在未接受过乳腺保健宣教的对象中,不知道去哪里学习的有263人,不想学的41人,看不懂宣传资料的29人,其他原因的35人。

2.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乳腺保健知识得分设为因变量,将通过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设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升高,乳腺保健知识得分呈上升趋势,说明高文化程度是乳腺保健知识得分的促进因素;接受乳腺保健宣教的人得分高于未接受宣教的人,说明接受乳腺保健宣教对得分有促进因素(表3)。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该地区女性乳腺保健认知水平较低,原因可能是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对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激素类药物的影响、乳腺癌的症状等较专业的知识较难理解和接受。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没接受过宣教,而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学到。此外,居民获得相关知识的来源也较缺乏。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配偶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月平均收入以及调查对象是否接受过宣教的不同分组之间,乳腺保健知识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居民的文化程度高低和是否接受过乳腺保健知识的宣教是影响女性居民乳腺保健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

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和调查对象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宣教均是调查对象乳腺保健知识得分高低的促进因素。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农村女性居民的乳腺保健知识水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要提高农村女性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接受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二应加大农村地区乳腺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方式,提高乳腺保健相关知识宣教的覆盖率。

本研究仅对嘉定区某农村社区501名女性居民进行了调查,样本量偏小,也非随机抽样样本,代表性尚嫌不足,通过更大样本的抽样研究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女性居民的乳腺保健知识水平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玲, 李连弟, 陈育德, 等. 中国乳腺癌发病死亡趋势的估计与预测[J]. 中华肿瘤杂志, 2006, 28(6): 438-440.

保健知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保健意识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075-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1月在菏泽市三甲医院就诊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356例,年龄20-80岁,35岁以下28例,35-60岁224例,60岁以上104例;男性193例,女性163例;文化程度为中专及以下130例,大专124例,本科及以上102例。

1.2方法方法参考文献[2]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内容包括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心理调节、检测血压以及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了解情况,有关高血压病保健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等。共发放问卷356份,收回348份,有效回收率97.75%。

2结果

2.1保健知识的来源来源于书报杂志宣传册等印刷材料的189例(占53.2%);来源于医护人员的131例(占36.7%);来源于电视广播的8例(占2.3%);来源于其他(如亲友等)的28例(占7.8%)。

2.2不同年龄2型高血压病患者对糖尿病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在运动疗法方面、在了解并发症方面,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饮食及戒烟酒方面、在心理调节、正规治疗监测血压方面,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见表1。

2.3不同文化程度2型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在正规治疗监测血压和了解并发症方面,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戒烟酒方面、运动疗法和心理调节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所以,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为以注意饮食、运动疗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为主健康教育和降压药应用等综合性措施。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方法,经过健康教育,才能使高血压病患者增强保健意识,自觉地配合医生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医务工作者不断地努力,还需要高血压病患者、家属的密切合作以及政府、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关怀。本调查的结果可以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提供一些依据。

3.1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力度

从本调查来看,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几个方面的保健知识了解的程度各有不同,了解率依次分别为饮食控制、心理调节、并发症、正规治疗、运动疗法。这说明高血压病患者对有关的保健知识比较缺乏,保健意识不强。

3.2增加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途径

特别是要加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意识。从本次调查来看,高血压病患者获得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书报杂志宣传册等印刷材料(占53.2%);来源于医护人员的131例(占36.7%);来源于电视广播的8例(占2.3%);来源于其他(如亲友等)的28例(占7.8%)。提示今后还应该扩大高血压病宣传教育的范围,多用高血压病患者喜欢的宣教方式进行宣传,重视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