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空乘论文范文

空乘论文范文

空乘论文

空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中乘务专业;论文选题;论文写作;

空中乘务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潍坊学院空乘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由于是新设专业,空乘专业毕业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论文选题没有针对性的现象。选题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做好论文选题工作,其论题确定、论证角度选择、材料取舍、篇章结构安排等问题可能迎刃而解。因此,加强对空乘专业论文选题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空乘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

空中乘务学生学位论文选题要考虑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应扬长避短,在主客观最佳焦点上,选择难易适中、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论题。

(一)根据研究目的选题

根据空中乘务学生学位论文研究目的,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三类。描述性研究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学科状况及发展过程,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准确、全面描述,解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性研究则试图对学科发展现象作出普遍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探索性研究是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研究,又可以为进一步周密深入研究做准备。换言之,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则是解答问题;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事先没有明确的理论假设,一般都从观察入手了解和说明研究问题,而解释性研究则要求事先提出一些明确的研究假设,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构成相关模型或因果模型2。

(二)根据研究类型选题

从空中乘务学位论文类型和领域角度,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开发理论研究二类。这二类课题本身价值有所不同。基础理论研究重在学术理论价值;开发理论研究重在经济价值。基础理论研究旨在建立和发展理论体系,以系统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说、原理、法则为最终目标。基础理论研究,往往先有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找出其本质规律予以确立和验证。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各有不同特点和作用,但又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基础研究是开发研究的依据和指导,开发研究又是对基础研究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基础研究是否科学,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开发研究可以对基础理论加以鉴别、选择。基础理论也正是通过开发研究而不断发展,逐渐完善3。

(三)根据研究倾向选题

空中乘务学生在选题前,应确定主攻方向,明确专业目标,了解自己的研究实力,空乘人员研究实力由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研究经验等构成。相对实力则是空中乘务学生与同一领域的其他学生实力比较而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如有工作经历的空中乘务学生,如果具备理论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具有开发性研究优势;而相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其研究实力较弱。空中乘务学生的学术经历及经验积累,体现为研究空中乘务专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上,从中可看出空中乘务学生是否有较高的研究素养。

(四)根据学术价值和科学发展趋势选题

有学术价值的选题是指在学科领域中具有理论性、新颖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选题。初次撰写学位论文的空中乘务学生,如果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和新突破,一鸣惊人,脱颖而出,当然是难得人才;但一般来说,只要做到某一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例如:利用已有理论解决某一问题,得出新结果;利用其他学科领域方法来解决本学科问题;发掘、利用新资料,充实或修正本学科内容;选择那些将要成为热门的冷门,从而形成研究优势。这就要求空中乘务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富于创造,勇于发前人未所发。选题恰当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研究战略起点,而且直接决定全局成败。

二、选题的原则

学位论文题目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矛盾,因此,在解决实践与理论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突破学科“空白处”

学科“空白处”是本学科领域尚未涉猎的课题,如改革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服务新技巧的应用等。这类课题参考文献较少,甚至无所借鉴,研究空间广阔,创造性发挥余地较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生可以在了解总体研究状况基础上,运用联想、推理、演绎、判断等思维方式,达到对客观事物的主体认识。当然,还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研究空白和忽略的薄弱环节加以研究,提出独到见解,使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二)寻找多学科“交叉处”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综合的趋势。在学科与学科交叉地带,不断涌现一些新的学科门类,如服务心理学等,必然带来新问题,要求学生在前人尚未探索的多学科交叉新领域选题,在学科综合和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采用这种方法选题,要注意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阶段之间的渗透性、互补性、承接性、转折性、突变性等4。

(三)突破学科“空缺处”

是在本学科领域已有人研究但还有探讨余地的选题;或不同意既往观点,或对旧主题独辟蹊径,选择新角度阐述问题;或纠正研究方法的错误或缺陷的选题。可从下列几方面探讨:其成果有无不完备、不深入、不妥当之处?某学科领域中,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在已解决的问题中,哪些问题需要补充或修正?当前理论争议焦点是什么?争论焦点在哪里?代表性意见是什么?占上风的意见有何不足?相反意见有何可取之处?这类课题是对前人成果的发展性研究。著名方法论研究者贝弗里奇在 《科学研究的艺术》 一书中指出:“假如在学习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前途不大”。

三、科研方法的应用

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学生,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时,除了懂得了上述一些方式后,还要学会运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大家选题。

(一)社会调查法

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社会调查,从社会实践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确立真正做到选题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二)材料提取法

阅读材料是多多益善,要勤于动手、认真思考、归纳分类。 要弄清哪些属于本学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些属于本学科争论的焦点问题。 经过反复琢磨和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选题。

(三)移植法

指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本学科的问题,在正确理解其他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与本学科特点和规律有机地结合。随着现代科学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打破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是移植法的客观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一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引入另一学科,往往会导致新的重大突破。空中乘务学生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问题的工具。

参考文献:

[1]鲁春晓(1980—),男,山东莱西人,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15866129083.

[2]宋天和,孙超.论学术论文选题的意义、原则与方法[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4):P93-P95.

空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沿线物业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但同时在城市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其中尤以交通问题最为严重。以广州为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1997年对外12大出入通调查可知,广州市与周边地区之间12小时的交通转换达到约34万辆,全日约为40万辆,机动车总保有量达到100.7万辆。因此,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和车均道路面积的减少,在城市中产生了交通拥挤、行车速度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事实,我国逐步调整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开始建设以地铁等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同时,随着人类对地下空间资源的日益关注,地铁亦成为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地面交通、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实现人车立体分流、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等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立体化扩展的趋势,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大城市客运交通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与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其运量大、能耗低、准时性好、快速安全、交通效率高,利于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重点。快捷方便的地铁把地面人流吸引至地下,既完成了其流量要求,又减轻了地面交通的负担。

1.广州市城市中心结构布局的改变及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出台

随着广州市大规模旧城改造、地铁建设及新区开发,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地铁一、二号线的建设发展以及广州花都、番禺撤市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形势与条件及各个方面的增长需求,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于是2000年8月制定了一个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指引。其城市空间布局从原来的沿江呈带状组团式结构,调整为以旧城区为依托,布局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抑制北翼组团发展,确定东、南部为中心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采用有机疏散、开辟新区、拉开建设的措施,力争优化结构,保护名城,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形象。而对于城市公共有轨交通的发展,亦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密切结合土地利用,积极构筑以高快速道路与快速轨道线为核心的都市圈“双快”交通体系,形成以道路交通为基础、公共交通为主体的、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都会区交通运输格局。通过建立安全可靠、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网,适应促进并能合理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与未来的持续发展。

2.广州市地铁建设现状

交通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一般而言,城市中某一地区的交通可达性越强,城市的集聚效应也越明显,人流、车流、物流在该地区也越集中。而地铁的建设将使沿线的交通可达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提升,并带动城市沿地铁轴线定向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的发展轴。广州的地铁建设充分说明了地铁在城市发展中的轴线作用。1998年,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全线开通,有效地疏解市中心交通超饱和的状态,提高地面交通的运营能力,同时亦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目前,工程建设重点已转移到地铁二号线建设上,二号线全线24个标段33个工点的土建工程已经全部动工,将于2002年底建成开通火车站至江南西站,2004年三元里至琶洲全线开通运营。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广州市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形成“保护旧城、开发新城、拉开城市布局”的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地铁三号线已提到议事日程。目前,地铁三号线线路基本走向初步方案已编制完成,预可研工作已完成,并通过了市级评估,现正上报国家计委申请立项,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线网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通过。新的路网规划由目前已通车运营的地铁一号线、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的地铁二号线、已向国家申报立项的轨道交通三号线、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四号线和北起新国际机场,南接广州火车东站的机场线等5条线路共同组成。总长达129.40公里,到2010年,广州市将建成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3.地铁交通换乘、衔接空间的设计

随着城市立体化扩展的趋势,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大城市客运交通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与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立体化的契机,必然使地铁车站成为城市交通换乘和衔接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以地铁车站为核心吸引各种交通方式,往往在大城市多种交通线路的平面或立体交叉点上形成一个大型的交通换乘枢纽,吸引各方向客流和车流并结合地下公共空间形成城市中的重要节点,这种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城市客运枢纽,是在城市再开发建设和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立体化、整体化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建设中兴起的新的交通组织形式。

3.1地铁枢纽站的概念及其特征

枢纽站,其英文解释为终端(terminal),意思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某路线达到车站,当换乘或转运时,该站能满足改用其他交通工具或沿其他路线运行。由此,地铁枢纽站可界定为: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铁与对外交通和市内公共客运交通、私人交通以及地铁各线间相互转换等多种形式交通形式转换、交通性质转变的并有固定交通转换设施的建筑物。

地铁枢纽站一般是由公共活动区和辅助用房区组成,其中公共活动区包括站厅层,站台层,通道及地铁地面出入口等。可见,从某一角度来看,地铁枢纽站是城市中一个交通转换点,乘客可在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转换,连续地完成出行目的。同时,地铁枢纽站可以有效地联系城市空间,地上、地下空间延续一体化发展,发挥地铁在地区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3.2广州地铁枢纽站与城市公交的衔接

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效率会直接影响地铁的效益。随着车站的综合化开发,作为枢纽的地铁车站,与城市公交的换成与衔接问题,成为了地铁枢纽站设计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公共汽车、电车虽然客运量相对较小,但具有灵活多变的优点。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为轨道交通提供接运的最佳系统。如果我们注重城市公交与地铁的衔接,那么将为地铁吸引更多的乘客。我国目前地铁与城市公交的衔接方式一般为同一平面水平展开模式,立体化的极少。水平式伸展布置往往会导致换乘点分散以及换乘距离过长,且缺乏有效的换乘标识导向。例如,广州地铁一号线体育西站,既是一、三号线的交汇点,又是新城市中心商业集中点,但该处的公共汽车站距离地铁出入口相对较远。这种情况对地铁的吸引客流有较大的影响。

3.3地铁枢纽站的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广州地铁建设中,地铁枢纽站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地铁枢纽站功能综合化的普遍趋势下,应重视换乘枢纽建设,着重解决城市交通结构整体化问题,吸引更多的乘客,提高运营和使用效率,以便利的换乘系统成为贯通新城市中心区与旧城中心的纽带。在物业发展方面,利用地铁枢纽站所带来的地价上升的优势,对地块进行充分的综合性开发,将物业开发的回报补偿作地铁建设资金,从而减轻政府对地铁建设投入巨大资金的负担。

4.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地铁商业物业开发的互动性

广州历史上就是我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集市林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及购买力的提高,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以年均约24%的比率高速增长,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商业环境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由于体制的改变、商战的激烈竞争促进了商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商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的引进,发展了多层次的商贸设施和网络,改进了购物环境,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商业环境。

随着广州地铁的相继建设,其商业环境影响着地铁系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铁系统的布局、走向、施工分期、车站分布等等,也决定了地铁物业地块的位置分布及其商业性质等。可见,地铁系统的建立对商业环境布局起着导向的作用。而地铁换乘枢纽站其有效连接城市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延续一体化的特点,为地铁物业综合开发带来了商机。另一方面,当代世界地铁车站的的建设已摆脱了传统的单一交通观念,向车站功能的综合化、多样化发展。国外的实践表明,地铁可带动土地开发,促进城市综合开发和地区发展。例如香港地铁以上盖的物业的形式开发城市,不但促进了地区发展,而且还为地铁本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

4.1广州地铁枢纽站与地铁物业开发状况

对于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其物业开发的互动方面的认识,我国目前仍然是停留在一个初步的阶段。由于政府的开发政策以及经济和管理机制方面的因素使各开发部门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弱,地铁对地区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从地铁物业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来看,地铁的设计与地铁上盖物业的设计基本是处在彼此分离的状态,欠缺沟通,在地铁出入口和通道设计上较少考虑彼此的要求,给乘客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影响到商业的人流。而从地铁枢纽站的建筑环境及其商业环境来看,其设计仍然缺乏整体综合开发的观念。如地块的划分未充分考虑开发的需求与商业环境建设在未来的要求。一些地块过于零散且规模偏小,给综合开发带来不少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群众、开发投资方及建设部门各方面的参与协调才能解决。超级秘书网

4.2广州地铁枢纽站与地铁物业开发发展前景

随着地铁建设的逐步完成,地铁物业的发展,其商业环境将在广州整体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沿线物业规划的50万平方米的大商业设施对于广州市发展现代化的国际性商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和改善购物环境具有卓越的作用。因此对于研究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物业开发的互动性研究在当前显得更为迫切。对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别国经验,从而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有:

1)地铁与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相互促进,增进地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高效换乘、衔接能力的地铁枢纽站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地区的可达性,同时也吸引大量客流,使站点周围和沿线的土地大大增值,从而使土地开发得到可观回报。例如,香港地铁物业开发使地铁投资收回达15%。

2)为了给市民的购物行为带来便利,几个商业空间在地铁枢纽站地下层连通发展成为大型地下商业设施。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广场地下一层不断扩大,整个系统横向连接多个商业中心,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商业步行空间。

3)为提高经济利用价值或鼓励投资开发,在地下穿越道的单侧或双侧发展地下商业设施。如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瑞士的苏黎世等城市利用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地铁枢纽站的地下空间作为商业区,使一部分空间一方面为行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地面人行交通的紧张状况。

4)在充分利用地下层空间的同时,统筹考虑地下空间与地面以上的公共商业项目安排及垂直交通组织,力争使人流从物业地下空间便能在内部纵深做垂直方向的输送。

对于目前,广州地铁二号线各枢纽站的建设中,以一、二号线交汇点公园前站为例,谈谈地铁枢纽站的设计及其地块的物业开发。位于地铁一、二号线交汇点的公园前站,紧邻广州商业旺地北京路,周边商业气氛浓厚。该地块的物业开发现正策划设计中,对其地下空间的商业环境开发,考虑可与中山五路地铁沿线物业“中旅商业城”、“百汇广场”、“地铁公园前站商业街”和在建的“JY-2商业大厦”、“吉祥大厦”等商厦、楼宇构筑成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通过地铁交通联成一片,形成地下、地面互联互通的商业体系,从而进一步扩大北京路商业辐射力,吸引大量的消费群体,并可为地铁运营带来大量的客流。该地块的开发,对于如何提高地铁枢纽站对两个地铁线的纵深方向的辐射力将是广州旧城中心区复兴的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随着2002年底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及人民公园南广场的建成,相信未来该地块的商业价值更加突现,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5.结语

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地铁物业开发的互动性发展是一个内容广泛、设计各科学知识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只是粗略地、定性地对某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外界有更多的交流,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为完善的发展阶段。无疑,以地铁为代表的沿线及上盖物业的开发利用将是新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部分。作为地铁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应通过亲身的调查、实践以及对具体项目的详细分析,去探讨广州地铁沿线物业的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塑造,理性地思考未来地铁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童林旭著,《地下建筑学》,山东:山东出版社,1994

童林旭著,《地下商业街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张弛著,地下铁道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衔接,《中国地下铁道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1987

《地铁二号线公园前站相关工程方案研究设计》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1997

空乘论文范文第3篇

空乘专业的发展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与输送气质上佳、形体优美、纪律严明以及服务上乘的知识素养与技能素质并重的航空服务人才。鉴于空乘专业的特殊性,对于空乘人员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形体作为外在形象主要的体现形式,使得形体教学成为空乘专业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完美的形体塑造是空乘行业特殊的素质诉求,是展示行业良好风貌的重要条件。而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未来成为合格的空乘人员的必然需求,为其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形体塑造是一个完善外在形象、提升内在修养的综合性过程,对于促进学生良好气质的生成、礼仪修养的发展以及自我展示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与维护作用。由此可见,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实质在于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成为具有较高素质能力的空乘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三,通过形体塑造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鉴美能力的全面提高,使之在未来的自我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切实体现自身的美感,成为行业靓丽的风景,同时,更有助于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健美操教学对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促进作用

健美操是以体操与舞蹈动作为基础,在与之相适应的音乐的伴奏下,来达成提高健康素质、塑造完美体态、培养高雅气质以及提升内在修养目的的新兴运动项目。健美操教学自在高校开设以来,就以其突出的实用效能而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而相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而言,健美操运动更是以其特有的修塑体态、培养内在气质的功能,在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过程中凸显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实现健康素质与形体塑造的同步发展

健康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个体开展社会行为的基础与保障。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人员对于健康素质具有极高的需求,因此,加强空乘专业学生的健康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健美操集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时尚性以及大众性于一体,是一项具有突出社会功效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健身性是健美操运动首要的功能特征,通过对空乘专业学生健美操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之达成对于健美操社会功效的全面理解与认知,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自身健康素质的有效发展。而通过健美操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功能,使得学生在有效提高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形体塑造,凸显出“一举两得”的双重功效。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对其自身形体塑造的规范与指导

相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空乘专业学生未来的社会活动方式,是一种对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综合展示。在此展示过程中,外在形象通过对人们视觉感官的刺激而产生第一印象,具有明显的“先入为主”的特征,因此,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是空乘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外在形象的展示需要借助于学生审美意识以及鉴美能力的支撑与保障,以便于达成对自身美感的完美体现。健美操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对美育元素的有效激活使之形成渲染效果,以此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其鉴美能力的有机发展,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2.3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实现对其形体塑造的“锦上添花”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专业学生内在气质培养的重要性,内在气质是社会个体自身修养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完善的德行修为以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内在气质浸透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并通过外在形象的展示得以体现。健美操运动具有突出的完善心理、愉悦情绪以及修善品德的社会功效,因此,对空乘专业学生开展健美操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内在气质的提升,使得学生优雅的内在气质与完美的外在形象相映成彰,达成互补的效应。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无疑会产生“锦上添花”的增补作用。

3.基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需求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途径

3.1打破不同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实现与形体教学的有机融合

空乘专业传统的形体教学是以形体舞蹈为主要内容,虽然形体舞蹈在内容与形式上同健美操具有一定的相适性,但是,由于受学科的限制,始终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职能得到有效的拓展,与不同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日渐频繁。健美操作为一种既具有专业特征,又具有大众特质的一项健身运动,以及健美操运动所具有的突出的社会效能,使之拥有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打破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针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取向,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突出的修塑体态功能,为学生的形体塑造提供支持与保障。这不仅能够实现健美操教学与形体教学的相互融合,同时,更能够有效地拓展健美操教学的职能范围,进而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有效发展。

3.2针对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需求,研创具有实效性的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强力支撑,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促进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目的,需要创设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要加强与形体教学的交流,借鉴形体舞蹈中的相关理论与相关动作,编排出全新的健美操教学内容,用以凸显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重要功能,满足学生形体塑造的发展需求,使得空乘专业学生的健美操教学更具实效性。在研创适应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健美操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对形体舞蹈的借鉴、相融与相适的原则,切忌过于突出健美操运动的功效而产生“喧宾夺主”误导,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渲染形体舞蹈的作用而造成健美操运动功能的失效。

3.3加强学生体育健身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得健美操运动成为其未来自我发展的“良师益友”

空乘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乘专业 形象设计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47-01

1 引言

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建设理念是培养具备空乘专业技能的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空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航空乘务的服务和管理。航空乘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形象要求比较高。在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要注重形象设计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在高职院校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气质内涵。空乘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形象设计与化妆技巧,这是空乘专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提升空乘人员的整体形象与空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空乘专业的学生要在学习阶段就要认识到形象设计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要从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入手,完善空乘专业形象设计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形象设计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往的高职院校的定位一般都比较偏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这虽然能够提高空乘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保持优势,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切实提升专业教学的软实力。转变形象设计的课程教学的理念,全方位提升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总体形象。

2 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的问题分析

2.1 没有系统的课程规划

很多高职院校的形象设计课程安排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这导致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并且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成果。因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设置空乘专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时期还不算长,课程建设的系统还不算完善,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设置形象设计课程时没有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比如有些高职院校在设置形象设计课程时,理论教学的课时远远多于实训教学的课时。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学到形象设计的技巧。因为,缺乏系统的课程教学导致教学成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检验,学生在学习了形象设计知识后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无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专业知识。这说明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方面还欠缺全面的考虑。

2.2 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

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时,进行理论教学的时间远远超过实训教学的时间。其中一个原因还在于学校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比如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空乘专业形象设计课程,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配套设施不完善,课程建设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像航空专用化妆室、模拟机舱等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都加没有安排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形象设计实训教学经常在普通的教室里进行,学生在学习化妆和形象设计技巧时只能利用一些普通的化妆品和一面小镜子进行形象设计实训演练。这种非专业的实训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达到空乘专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标准。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导致学生在实训学习中无法分析整体形象,很难根据整体形象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修改,无法实现形象设计的最优化。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在形象设计教学的一个问题。

3 空乘专业形象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3.1 完善课程教学的设置,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形象设计是空乘专业中一个重要的课程。空乘专业人员通过学习专业的形象设计和化妆技巧能够完善整体形象,从而提高航空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形象设计教学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会专业的形象设计技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形象设计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空乘工作人员的形象设计理论,形象美化理论等知识,为实训教学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形象设计的方法。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形象设计的技能,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进行形象设计做准备。因此实训教学是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中的重点。

学校要完善课程教学的设置,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设置课程时,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教结合,把实训课程穿插在理论课程中间,这样就能及时检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丰富形象设计教学内容

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要还要丰富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形象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化妆技巧方面,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如今航空专业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对教学的要求也原来越高。因此,在学校在进行形象教学模式改革时要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化妆技巧的同时,还要加强基本礼仪、形体美化、专业语态等方面的教学。礼仪和形体的课程教学不仅丰富了形象设计教学,而且能够从基础上提高航空专业学生的气质内涵,帮助学生了解航空服务的语态和体态,这对于提高航空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4 结语

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空乘专业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众所周知,航空工作人员的形象将会直接影响到航空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航空专业人员时要从专业基础训练入手,提高形象设计教学的效果,完善形象设计课程的设置,重视实训教学的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同时也要丰富形象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航空礼仪,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总之,空乘专业形象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专业能力更扎实的空乘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空乘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乘专业 服务理念 意识培养

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民航服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民航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从空乘服务基础抓起,着手于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持续培养训练,针对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对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策略进行了重点讨论,以求更好的促进我国空乘服务的发展。

一、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发展现状

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并非是朝夕之内就可以完成的,良好的服务意识需要持续的培养训练,与此同时,接受培养的培训者更应该正确把握服务的宗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应处于完全自觉的地步。然而,现今的许多空乘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服务的宗旨,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十分自我,在接受服务意识培训的时候更是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缺乏自发服务的认识。除此之外,空乘专业的学生在熟练掌握服务礼仪和服务理论上还有所欠缺,这就导致空乘专业的学生难以将正确的服务礼仪运用在服务实践中,在日常的服务环境中难以更好的为乘客进行服务,在面对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中显得手足无措。所以,培养单位不仅要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进行服务礼仪、服务理念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礼仪理念不断运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增进自我的服务意识,更好的服务乘客。

二、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策略

(一)学习服务礼仪

良好的服务礼仪是拥有良好服务意识的重要前提,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该从服务礼仪抓起,《服务礼仪》应该以培养学生礼仪道德修养为主,可以将课程分为服务礼仪的讲解、服务礼仪的演示、服务礼仪的实践,为空乘专业学生亲自示范得当的言谈举止和基本的动作规范,以及详细的纲领要求。

在讲解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服务礼仪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演示示范,争取让所有空乘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空乘服务礼仪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情境,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空乘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了解服务礼仪使用的特定情境,在未来的服务工作中,能蛴涤凶苑⒎务意识,正确把握接受服务和施与服务的联系,把乘客的一切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乘客着想,坚决抵制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不正确思想,将服务他人看作自己的义务职责,更好的为乘客服务。

(二)领悟服务理念

21世纪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空乘专业更是如此,所以空乘专业的学生应该自发的培养自我服务理念、不断的充实自我的客舱服务知识、全面提高自我文化道德修养,拥有扎实的服务理念基础和自发服务意识,在今后的空乘工作中能够冷静的处理一切突发问题,除此之外,空乘专业的学生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外语技能,争取做到和其他国家的游客进行正常沟通,只有这样,空乘专业的人员才能在日益严峻的工作竞争中脱颖而出。

空乘专业的学生要想真正的领悟服务理念,就应该拥有强大的亲和力,在空乘服务中做到平易近人,及时发现乘客所需,了解乘客所想,决不能机械的重复空乘服务,而应该根据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合理的运用机舱资源,在服务过程中要与乘客进行及时沟通,在服务过程中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乘客的利益着想,正确了解乘客所需,对乘客进行贴心的个,以求乘客能够拥有开心愉悦的旅途。

(三)投身服务实践

所有的服务礼仪、服务理念都是为了实践服务,在熟练掌握服务礼仪后,空乘专业的学生应该积极寻找服务实践机会,积极参加校园组织的团体服务学习活动,投身于服务之间中,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彼此分别交换角色,分别承担乘客和服务乘客的角色,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逐渐运用在服务实践中。

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空乘专业的学生可以积极寻找不同的服务情境,逐渐培养自己冷静分析问题,积极处理问题的经验,在彼此交流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除此之外,参加实践服务活动可以帮助空乘专业的学生克服沟通的障碍,锻炼自己的交流合作能力,积累自己的服务经验,为今后的空乘服务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研究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研究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民航服务业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空乘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民航服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民航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从空乘服务基础抓起,着手于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持续培养训练,在培养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时,要注重模块化讲解和实践性示范,民航业代表着我国的精神面貌,所以空乘服务人员无论在什么时刻都应该保持优雅的行为举止和得当的谈吐表现,为了整体性提升我国空乘服务业的服务水准,就必须要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空乘服务人员,向世界展现出我国勃勃的精神面貌。

四、结论

为了更好的培养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应该着手从学习服务礼仪、领悟服务理念、投身服务实践出发,帮助空乘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空乘服务礼仪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情境,培养自己冷静分析问题,积极处理问题的经验,正确把握服务的宗旨,真正理解作为空乘服务人员为他人进行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进而具有自发的为他人服务意识,在服务过程中换位思考,与乘客进行及时沟通,设身处地的为乘客的利益着想,正确了解乘客所需,对乘客进行贴心的个,促使旅客可以拥有舒心愉快的旅途。

参考文献:

[1]池锐宏.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途径探讨――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空乘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专业课;教材;课程模块;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7013)07-145-03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作为直属中国民航局唯一的成人高校,为我国民航事业培养出诸多管理和专业人才,空中乘务专业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随着民航的高速发展和对空乘的大量需求,不少高校甚至社会办学机构也纷纷开办了空中乘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已有200多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近十年内创办,有不少院校都属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这些院校对于空乘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选择、课时安排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当前乘务专业课程的发展、不足及建议

(一)乘务专业课程的长足发展

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已有长足进步,不少院校的专业课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多到全的历程,无论是专业理论课(也被称为专业基础课),例如:民航概论、民航基础知识、空乘职业形象、民航乘务英语、民用航空法、服务礼仪、航空运输地理、民航专业英语、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乘务员基础教程等,还是专业技能课(又被称为技能培养课),例如:客舱服务、客舱设备、旅客急救、客舱广播与旅客沟通、紧急迫降、水上救生、形体塑造、职业形象设计、游泳等在一些乘务培养院校都陆续或多或少开设起来。

此外,有些院校还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作为补充,例如:机场地面服务、机场运营管理、机场贵宾接待、旅游美学、公共关系、舞蹈、体能、散打、安检实训、调酒、茶艺、跆拳道等,以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知识。

(二)专业课建设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法

专业化课程设置和最新乘务教材的出版无疑更有助于专业化教学,扩充学生专业化知识,提升学生竞争力,提高“升空率”和“就业率”,也能更好地让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正如上述,当前乘务专业理论和技能课程都是陆续或多或少开设,很难有将课程开全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硬件不足,有些院校缺乏模拟舱、形体训练室、泳池、旅客服务实训室等硬件设施设备;二是专业教师不够,有些院校缺少相关的有多年乘务工作的老乘务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致使一些专业课难以开设。

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办学者的高度重视,要投入相应资金修建相关设施、购买相应设备来解决。对于第二个问题有三种方法:一是加大非乘务出身教师的培训力度,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并有志于乘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送出去进修,利用寒暑假或者脱产的方式参加相关培训,如果符合民航管理规定,还可以采取实习、见习的方式参与到机组飞行任务,从事客舱服务工作,与旅客零距离接触,从而切实体验空乘服务行为。二是对于从事过多年乘务工作愿意“空”转“地”从事教学的乘务员,在她们走上讲台之前也应有师德规范、教师心理学、课程教法、教学方法论等岗前培训,通过考核取得教师资格证后走人课堂,并且多开展教学研讨、安排资深教师随堂听课、学生反馈等方式,使其在教学上能尽快成长、成熟。三是聘请航空公司服务或培训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训课程的教学,学校按照学历教育的原则和教学规律进行引导。

(三)全面建设“面试就业”课程

当前能真正开设“空乘面试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并且建设成精品的成人院校基本没有,虽然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大多数院校也开设了诸如大学生就业心理、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也时而会举办一些诸如面试技巧、如何写好简历、高效收集就业信息等讲座,但是有些应付性课程过于大众化,与乘务专业有不小距离。另外,就业讲座如果作为课程补充是很好的选择,可是如果以讲座来代替课程,则显得过于简洁难以通透。

只有学生有好的就业“出口”,学校才能有相应好的招生“进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随着扩招每年日益增多,学生的就业一直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民航成人院校的教学只有更体现出专业特色,学校的就业指导更有专业导向,这样培养的毕业生在民航的就业蛋糕中才能多分到一杯羹。

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成就、不足及建议

(一)乘务专业教材的大量出版和教材选择依据

1.当前已出版的专业教材

与乘务专业课程的发展相适应,近年来不少新编的专业培训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这些教材既有正式出版的单编本,也有以编委会“团队”名义出版的多编本,具体如下:《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客舱服务训练教程》、《民航客舱服务实用英语》、《民航客运英语教程》、《客舱设备运行及管理》、《客舱服务与管理》、《民航客舱设备操作实务》、《民航客舱服务》、《民航乘务员培训教程》、《空中地乘务管理工作规范与空乘人员服务培训指南》、《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空乘人员仪态与服务礼仪训练》、《民航乘务英语会话》、《民航概论》、《民航乘务服务教程》、《航空知识与应急处置》、《民航乘务岗位技能实务》、《民航机场地面服务概论》等。这些教材大都是近几年初次出版,也有少数是修订后再版,并且其中不少教材还是由在乘务员岗位工作了十多年甚至是二三十年的老员工所编写,书中凝聚了她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心血,不少教材内容质量颇高。

2.教材选择的依据

课程设置出来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教材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又是学生系统高效获取知识的物质载体,一本好的教材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况现在空中乘务类教材那么多,有些教材虽然书名不同,但是内容有很多有重合之处,在这众多的教材中如何选出最适合的?乘务专业教材的选择首先要看其内容是否具备专业性,考虑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知识更新速度等情况,要求教材紧密贴近乘务员实际工作情况,从某方面来讲实际上是乘务工作的再现,或者是为了做好空中乘务工作而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另外,一本好的教材还应该具备可读性,除了满足教师的基本教学,还要能吸引学生,激发其阅读兴趣。在这方面,一本教材如果能做到内容编排清晰明确、文字简洁易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并辅之以经典案例等,那无疑是经典之作。如果在挑选中按照上述两大标准并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一般会找到相应的适合自身的教材。

(二)教材建设中的相关建议

1.对已有教材内容的补充

当前不少专业理论、技能实操、语言应用等专业课教材内容颇佳,基本上都能涵盖乘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这些,课堂教学外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掌握相关知识点,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专业教材内容,补充编写诸如自学指导、学习提纲、复结、图册、习题集,甚至是音像视频资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重要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另外,有些课特别是基础教育类课程当前公开出版的教材确实与乘务专业结合不紧,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历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些课程大都着眼于“通识”教育,与民航毫无关联,这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于这点可以让任课教师采取补充的方式,根据具体课程加入相关专业内容。例如“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师在讲授实际操作时,可以引导学生登录注册“飞呀网”、“空姐网”等民航相关网页、搜索乘务资讯、收发电邮等。对于“中国革命史”等历史类课程,当讲到辛亥革命章节时可以补充“国内冯如首飞”、“北京南苑机场”等内容;当讲到民国时,可以补充中国、中央航空公司招收的第一代空乘历史。至于“道德修养”课程,完全可以结合航空公司文化理念、行为规范来讲授,这样也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新自编更合适的教材

此外,如果觉得差距实在太大,还可以采取自编教材替代的方式来解决,现在就有院校用“优秀文学作品赏析”来替代大学语文,然后可以选择补充一些有关民航或者是空乘飞行生活的优秀文章,笔者就曾在“中国民航报”、“空姐网”、“民航中国资源网”读到过多篇感情真挚、文笔优美、立意深远、思想高雅的佳作,这些颇具乘务工作生活气息的佳作就其水准完全可与“大学语文”中的文章相媲美,至于其内容则完全与日后的乘务工作实际密切关联,这样的作品也更能引导学生对空乘职业的理解,对今后工作的感悟。至于极少数专业课如元正式教材,也可以采取先组织教师编写讲义,再逐步完善成教材的方式将课程先开起来。在自编教材时,鉴于民航业与国际接轨较紧以及空乘工作要使用外语的实际情况,学校应鼓励教师编写全英文教材或中英文双语教材,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在自编教材逐步成熟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相关部门的专项资金扶持,争取正式出版不断推广,发挥该类教材在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

三、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及课时安排建议

当前,许多院校乘务专业课程模块和各模块中的具体课程不尽相同,课时的安排也有很大出入,大多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有“5+x课程结构方案”,也有“学历+执照模式”,加之师资力量不同、教学设施设备各异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很大差异。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航空公司招聘乘务员过程的研究和用人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前航空公司在选拔“准空姐”时一般要求其具备:外语沟通交流能力、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塑造形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礼仪等基础知识运用能力、观察和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配合能力、才艺表演能力等。

根据航空公司对“准空姐”的各种能力要求,结合民航院校现已开设的具体课程对乘务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和总体课时比例安排建议如下:

(一)课程模块及各模块具体课程

整个课程体系设置可以设计为基础教育课程、语言应甩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实操课程、体能形象素质提升课程等五大模块。其中,“基础教育”模块包含的具体课程有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历史、地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语言应用”模块包含的具体课程有基础英语、民航专业英语、民航乘务英语会话、民航服务日语(韩语、法语、德语)、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等;“专业理论”模块包含的具体课程有民航概论、民航法、民航运输地理、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服务礼仪、机场服务概论、民航乘务员基础知识、危险品常识、航空安全等;“技能实操”模块包含的具体课程有客舱服务实训、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地面服务实训、航空急救等;“体能形象素质提升”模块包含的具体课程有体育专项训练、形体训练、职业形象设计、游泳、散打等。

以上课程设置,在基础教育模块涵括了乘务专业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通识”素养,使学生能了解掌握空中乘务员所必备的政治、道德、历史、地理等基本修养;在语言应用模块满足了航空公司对员工的外语水平和语言沟通要求,并且突出了以英语为基础的外语教学,同时兼顾了空乘日常客舱工作常用的双语广播、与旅客交流等日常用语;在专业理论模块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民航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从民航概论到机场地面,然后到空中服务,这能够促使学生积累行业理论知识;在技能实操模块重点以空中服务为主,包括客舱内各种不同设备的使用、客舱安全操作、紧急救援、危险品的辨识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淇安全意识;在体能形象素质提升模块则根据航空公司当前对空乘的选拔标准及其日后工作对体能的要求,无论是从形体训练,还是从职业化妆,甚至是擒拿、游泳等都进行了设计,为提高其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打下基础。

(二)课时安排建议

基于航空公司对乘务的整体素质要求,同时根据各个模块课程的侧重点及其特性,建议课时比例设置如下表所示:

当然,院校之间专业师资情况配备不同、模拟舱、形体训练室等实训设施设备建设不同,各模块具体课程的开设及所占总授课时间比重也有差异。

四、结语

空乘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学;高职英语;空中乘务专业 

一、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探讨 

支撑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大致有:有效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得到的收获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符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符合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从效益上明确了教学应该以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更多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能,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传统智能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 

二、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对英语的要求 

空中乘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有:空中乘务员、安全员,机场贵宾室、两舱服务员,行政助理、秘书,会议中心接待人员、银行酒店服务员等。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共性之一是用语言与目标人群沟通。在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英语能力的市场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企业专家、往届毕业都对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给予了正面肯定和充分强调。因此《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人才具有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有效教学理论的教学效益上,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符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符合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符合民航业和企业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需求。然而,英语课堂教学因为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存在一些弊端。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特点 

空乘专业的学生为高考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基础一般,学习专注力不容易集中。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然而,他们的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比较突出。通过组织多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四、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 

根据建构主义情境式教学理论,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可以根据不用的目的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可以得到提升。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为省级技能大赛选拔人才,可以组织职业英语口语比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为了鼓励英语口语水平有限但是热爱歌唱的学生走近英语,可以组织英文卡拉OK比赛,学生的音乐、节奏、身体和人际交往智能得到了加强,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航空服务实训周,鼓励全体学生提高客舱服务会话输出能力,举行英文客舱服务会话比赛,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少数英文水平较突出者,可以通过英语应用文写作大赛选拔人才,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这些比赛坚持常年举办,可以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效果提供实践支撑。日常英语情境的创造主要进行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定制空中乘务专业英文选修课,赏析航空服务英语文化。定期进行英语实训周,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英文模拟面试等。 

五、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平台。但是,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还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的安排应当与教学计划协调一致;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把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系统化和常态化,对推进英语教学改革起着重要和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洪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2]梁毅.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3,(12). 

[3]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4]朱晓梅.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赵春梅.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空乘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空乘专业

实训课程是空中乘务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开展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实训课程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空中乘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缺少专业设施设备

除了民航所属院校外,大多数高职空乘专业缺乏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条件落后。绝大多数高职空乘专业建有体能训练中心、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形象设计室、形体房等常规实训室,缺少专业技能实训条件。

(二)缺乏实训教学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与航空培训企业合作,由外聘企业教师承担客舱服务等专业实训课教学。部分高职院校引进航空专业毕业的教师,建有模拟客舱,可以开设空乘服务实训课程,但条件简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奔赴运输培训企业进行专业实训,还有部分空乘院校则由于缺乏专业培训教师,加上没有实训基地,只好暂不开设实训课程。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训管理制度,实训效果不佳

尽管高职空乘专业都有自己的实训管理制度,但由于设施设备的缺乏,很多制度只是泛泛而谈,不够科学规范,很多学生甚至不知晓这一制度。在形体训练,形象塑造、体能训练方面的实训效果良好,教师学生都较为满意。但由于缺乏专业实训条件,专业实训教师,规范的实训管理制度,因此专业实训效果参差不齐、差强人意,实训现状堪忧。

二、《空乘服务概论》实训课程的设计

(一)实训课程设计说明

空乘实训课程体现学生主体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化,学习地点复合化;课程评价方法多方位多主体,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组织管理方式多层次项目式,保障实施效果和专业、课程目标的达成。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工学结合。满足“学历+证书”的毕业要求。

(二)实训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以职业岗位群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重点考虑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既保证高等教育所必需的知识理论要求,又突出航空服务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做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加深对航空业的基本管理原理的理解,掌握从事航空业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运用相关理论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三)实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训内容:空乘服务的内容与基本过程,空乘服务管理与创新,空乘服务补救。

项目一、空乘服务的内容与基本过程学时:4学时

1、实训目的:明确空乘服务内容与空乘服务的关系,掌握空乘服务的基本内容与延伸内容,掌握空乘服务的基本程序,理解空乘服务系统性与严谨性的特点。

2、实训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掌握空乘服务的基本程序以及航空安全员的工作程序,空乘人员专业术语,民航客运术语,国际旅客运输常识,国内旅客运输常识。

项目二、空乘服务管理与创新学时:4学时

1、实训目的:了解我国各航空公司的服务管理状况,明确空乘服务创新的意义,了解空乘服务创新的不同模式。

2、实训主要内容:空乘服务工作流程设计与顾客价值,航空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航空服务的控制,创新及服务创新。

项目三、空乘服务补救学时:4学时

1、实训目的:理解空乘服务失误的原因,掌握空乘服务补救的原则、方法与基本策略。

2、实训主要内容:因服务承诺不能兑现引发的乘客投诉,服务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服务失败,空乘人员个人因素造成的服务失误。服务补救的原则与策略。

三、《空乘服务概论》实训课程的组织

(一)实训课程的教学组织

1、教学中要明确培养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使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2、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3、实训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传统和现代的多种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在专业技能课程中应使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借鉴和创新;4、利用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采用项目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张贴板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强、符合企业的空乘专业人才。

(二)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

1、建立以空乘服务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评价与考核体系,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制定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2、突出阶段评价模式,包括对学生完成空乘服务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进行评价;以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3、强调目标评价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即从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转变为注重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的流程和要求,以便为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成富.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4.

[2]宋晓燕.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2-5.

空乘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脚本;乘务职业英语口语;口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民航全球化战略的实施,英语水平成为了企业进行人才招聘的关键因素。作为对外交流的媒介,英语不仅是协助民航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更是提升航空公司国际声誉的重要保障。空乘是与整个航空服务业链条的最终客户进行最直接联系的工种,因而空乘人员的口语交流能力也会对客户造成最直接的影响。空乘人员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不仅能为旅客带来优质的客户体验,还能让旅客特别是非本土的商务旅客对该航空公司产生信任感。民航业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公众对高品质乘务服务的期望都对行业院校乘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空乘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基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乘务人员直接面向乘客的工作内容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飞前、航程中和下降前。乘客登机时,空乘人员要进行旅客接待工作。登机完毕、飞机关闭舱门之后,空乘人员会对乘客致礼欢迎,并进行安全检查。飞机开始航程的二十分钟之后,空乘人员会开始提供机舱内的餐饮服务。而在飞机下降之前,空乘人员还要开展例行的安全检查。在整个过程中,空乘人员要严格按照航空公司预先制订的服务流程逐一开展工作,每一项工作的顺序固定不变。这些工作内容如同已经设定好的脚本,一旦开始,就会遵照规定的顺序依次进行。因此,鉴于乘务工作内容的特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脚本理论出发,探讨应当如何改进乘务职业英语口语教学。

一、脚本理论简述

脚本(script)是用来描述一系列特定事件总体信息的知识结构。它是各种认知过程重要的隐形知识结构,也是语言交流的重要载体,其构成因素包括ROLES(角色)、PROPS(所有物)、ACTIONS(行为)以及EVALUATION(评价)。角色为脚本时间序列中涉及的人物;行为是角色发出的动作;所有物是在事件序列中与涉及角色相关的事物;评价即根据动机来评价事件完成的好坏[1]。脚本的顺序不是随意的,它的常规性可以提供在陌生环境下行为做事的基础,一旦了解了脚本,就会了解如何在真实世界中行为处事[2]。脚本具有框架和图式性质。框架是一种认知模型,它代表的是经常出现的具体情景的知识,可以看成是一种描述与认知范畴相关并为认知范畴提供背景的认知语境的方式[3]。脚本只有在框架中才能得到体现,因为与脚本关联的事件和行动序列都是在一定的框架中发生的,必然与此框架发生逻辑联系。同时,脚本所反映的是哪些典型行动应该或者可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按什么顺序发生或进行,在性质上,它是一种规约。因此,脚本与框架一样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倾向。但脚本又是独立于框架而存在的知识结构。框架是一种贮存系统,是关于某种模板主题的数据结构,是静态的,不能够反映经验;而脚本则强调直觉中的操作经验,是面向角色的请接下知识,是动态的。它虽然也是一种结构,但它描述的是程序性或序列性的结构[4]。脚本和图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实则存在很大区别。图式是一种面向“概念——关系”结构的知识构型,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而脚本是一种面向情节的知识构型,体现知识的社会规约性[4]。相比之下,脚本就显得更加具体简洁。

二、基于脚本理论进行乘务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昂格雷尔和施密德认为脚本是指专门为经常出现的一系列事件设计的知识结构,其中有赖于认知语境的典型事件是框架体系的一部分,它们能影响我们产生和理解与该体系有关的语言能力[3]。按照这一观点,脚本也可以被视为认知语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现实世界中典型情景或活动概念化和经验化的结果,是一种稳定的具有认知意义的记忆单元。脚本涉及的典型情景和活动中个人经常用到或出现的语言使用特征也可以在大脑中结构化。如此一来,原有的知识结构就成为推理的逻辑部分,原来的具体语境因素就变成了大脑中的种种关系。借助脚本知识,事件参与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角色来做出一定的语言表达或者具体行动。基于脚本理论的相关研究目前多集中于语篇分析、口译教学等方面,但脚本理论对口语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昂格雷尔和施密德指出,在面对面的谈话中,交流能否正常进行有赖于谈话双方对脚本知识的了解情况[3]。脚本是人们对经常发生的事件信息加以归纳总结,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加以固化而得到的。如果掌握了脚本知识,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脚本中的典型事件,我们依然能明白脚本中的每一个步骤应包含的信息内容,并能根据脚本知识在相应场景下做出恰当反应。以空乘人员的工作情景为例,他们的工作环境发生在客舱,工作内容主要涉及旅客服务和飞行安全,工作流程有严格的设定和要求,需要按照程序规定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不管航程如何改变,在正常情况下,空乘人员每次飞行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都是固定不变的,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和顺序进行,不能任意更改;因而相同的工作情景会在空乘人员的工作中反复出现。例如乘客登机时空乘人员需要进行乘客接待,具体内容有问候乘客、乘客指引、行李放置、回答乘客提问、座位调换等。当旅客登机完毕,飞机关闭舱门后,空乘人员会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具体内容有自我介绍、介绍安全带和救生衣的使用方法、提醒乘客请勿吸烟并关闭电子通讯设备等。参考昂格雷尔和施密德的“乘飞机”脚本,我们可以将空乘人员在工作中涉及的旅客基本服务部分用以下脚本表示,见表1。如果能够将这些典型情景中的工作语言加以归纳总结,将信息概念化、结构化,通过口语教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那么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下,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做出恰当的语言表达,进行通畅有效的口语交流,从而实现空乘专业职业口语教学的目标。

三、脚本理论指导下的空乘职业口语教学

脚本并非已发生的事实和已获得的经验的简单堆砌,它是围绕一系列有序的典型情景形成的知识系统。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脚本,梳理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得学生能够在脚本知识的指导下展开口语交流。利用脚本理论展开空乘职业英语口语教学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输入脚本,形成知识体系

空乘工作的内容繁杂,她们不仅需要与乘客就一般社交场合的常见话题进行沟通交流,也需要回答乘客、机组人员等提出的关于客舱服务或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还要能基于客舱环境、客舱服务等话题进行说明描述,并对相关活动做出指示。这些工作涉及的脚本序列繁多,内容迥异,例如空乘人员与外籍乘客之间进行交流所涉及的脚本知识显然区别于空乘人员跟机组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所涉及的脚本知识。为了降低脚本习得的难度,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脚本的性质和内容对其进行分类;同时,老师还要明确脚本的主题、背景以及脚本中的角色、行为和评价等一系列因素,鼓励学生寻找与脚本主题相关的百科知识以及与情境相联系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将已有的旧知识和获得的新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排列有序的知识网络。语言学习不仅与输入的语言知识有关,也受到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感知的影响,脚本的习得过程亦是如此。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经历体验和已有知识来加工信息,对脚本进行信息补充,或者重新整合并构建新的脚本,这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为了提高脚本习得的效果,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认知能力,而脚本输入的方式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乘务职业口语教学涉及的内容跟空乘人员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但其中许多是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经历体验的事件,学生很难对其产生直接的认知经验。如果仅仅通过文字内容的输入,学生难以理解并掌握这些脚本知识。因此老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输入脚本,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可以借助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源输入信息,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脚本知识,促进学生习得脚本。

(二)脚本操练,熟悉知识

脚本的输入能帮我们建立知识网络,但要能够熟练使用脚本知识完成语言输出,需要通过模仿脚本中的典型事件来进行操练,完成知识的内化。交际中使用的大量自然语言是程式化的、自动的和重复的,被称为固定用语。固定用语由于在某种特定的情景内经常被使用,所以一经提起,大脑便倾向于激活与该表达有关的情景框架以及内部发生的相应事件或行为,因为这些事件或行为的典型组合方式和内部结构关系被概念化后以脚本的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中[1]。只有在固定语言表达与常见情景之间建立起联系,当交际中相关脚本被激活之后,人们才能根据脚本知识做出相应的语言表达。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练脚本,例如“乘客接待”“乘机介绍”等,以便熟悉实际情景和常用句型,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为激活脚本奠定基础。

(三)脚本扩展,补充信息

脚本具有动态性,它虽然建立在反复使用的基础之上,但它的知识结构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不仅会随着人们的认知和体验发生变化,也会随着具体语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构成脚本的事件或活动并非完全固化,其事件的推进也并非总是按照常规顺序进行。生活本身的多变性使得具体语境中可能存在许多突发事件或是不符合脚本预期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充实和丰富脚本的内容,以便灵活应对具体情境。对于空乘人员而言,当飞机飞行顺利,乘客平安无虞时,她们的工作主要是为乘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餐饮服务、机上娱乐系统管理、免税品销售、客舱清洁等,让他们享受舒适愉快的飞行旅程。然而一旦出现特殊紧急情况时,如机上乘客突发疾病需要进行处理,因为天气原因引起飞机颠簸,出现机器故障或其他原因使得飞机必须紧急迫降等,空乘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做出反应。在这些紧急情况下,空乘人员需要用到的脚本知识已经远远超出普通服务类脚本的知识范围。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这些偶有发生的次脚本更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它们关乎乘客的生命安危。我们要在原有的服务脚本中补充相应的知识,让脚本的知识网络涵盖更大的范围,变得更为丰富具体。

四、脚本理论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语言准确性

空乘人员的工作并不仅仅如常人所想的只是为机上乘客提供各种服务,其更重要的职责是维护飞行安全,包括协助乘客了解空中飞行的安全知识,指导乘客使用机上安全设备,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组织乘客迅速安全地撤离飞机等。在这些关乎生命安全的情景下使用的语言必须精确明白,不易产生歧义,才能让旅客完全理解并跟随空乘的指令做出正确的行动。对于脚本中涉及旅客安全部分的语言表达,学生一定要彻底了解并掌握,做到用词准确,合乎规范,这样才不在实际交际中出现表达失误,导致事故。

(二)语言得体性

脚本具有社会规约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规约,因此脚本也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体现出文化差异。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旅客的国籍和文化背景不同,决定了服务用语的选择。老师在口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提醒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提供源于真实生活的脚本,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的具体表征。只有认识了脚本在不同文化下的适当表征,学生才能得体使用语言,避免出现交际失误。笔者曾邀请某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来校为空乘专业的学生作讲座,讲座中她提及了以下事例:某次在执行国际航班的飞行任务时,她为一名外籍乘客提供点菜服务。当乘客询问机上是否有威士忌时,她很自然地回答,“Yes,ofcourse”。但是乘客对她的回答却大为光火,指责她态度倨傲,她惊讶之余却不得其解。事后经过询问同事她才明白,“ofcourse”的语气太绝对,过于直接,因此乘客误以为她觉得自己的提问简单并对此颇感不屑,才会心生不快。相对而言,“sure”比“ofcourse”的口气委婉礼貌,用在此处更适合。作为服务人员,空乘人员在与乘客交流时需要把握分寸,注意语言得体礼貌,才能让乘客感觉轻松舒适自如,因此语言的得体性在教学中不可忽视。

五、结束语

乘务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当下学习在今后工作情境如何有效地实现与乘客的交流,完成工作任务。脚本理论对于乘务职业英语口语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脚本知识指导乘务职业口语教学,使得教学从“学习本位”转变成“能力本位”,真正做到面向对象、基于过程、创设情境,进而基于岗位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乘务人才。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习得并灵活运用脚本知识,加强口语表达,提高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社会脚本理论的英语听力认知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7):50-51.

[2]武小莉.图式理论研究对口语输出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162-165.

[3]UngererF.&H.J.Schmid.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212-217.

空乘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 实践性教学 人才培养 优化

一、空乘服务人员招聘与航空服务专业招生现状

(一)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现状

近年来,媒体对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空姐的火爆场面不乏报道,下面是相关的一些新闻:

“15日上午10时,‘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汇’北京选区的海选在新东安广场揭开帷幕,这是此次‘招募大汇’的第六站,活动一直持续到16日晚上。截至14日下午5点,已有6000名有飞翔梦想的女孩报名参加北京选区的招募,争夺拟招聘的40个空姐岗位。”

“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汇广州赛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因为广州赛区是本届招募大汇招聘名额最多的赛区之一,共有80个名额,所以活动刚开始就达到10800人次的报名人数。海选现场不得不出动数十位警察和保安员维持秩序。除报名人数创历年之最外,选手的学历之高也是少见,其中不乏在读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外知名大学的留学生。此外,还有不少其他赛区落选的选手来‘冲刺’广州赛区。”

由此可以看出,空乘服务这个职业的第一特点:非常受追捧。

粗略地看看招聘的条件也没什么太高的要求,除了婚姻状况、身高、年龄外,还有就是“晕车、晕船”,与高星级酒店招服务员的要求差别不大。但是,当6000:40和10800:80的比例出现的时候,这个职业的招聘就变成了“选美”。

但是,招聘的评委们不会忘记自己挑选的是服务人员,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需要的是秀外慧中的人才。所以,各大航空公司在海选的时候先对选手的外观进行考核,而之后的笔试、复试则是专门考核参选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空乘服务招聘的第二个特点:对外貌、气质等要求很高,所谓的“秀外慧中”之中的“秀外”。

从招聘还可以看到空乘服务的第三个特点:对于是否有航空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的要求。即使是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人也没有任何优势,而不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也可以被聘上。

这样的招聘导致空乘服务这个职业从本质上是服务业,和大酒店的服务人员是一样的。作为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并非任何气质的人都适合做这一行。外貌的过于强调和竞争,忽视了服务行业从业者应有的心态,无法判断所招聘来的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是否愿意沉下心来练就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招生现状

与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的火爆场面相对应的,是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招生出现了大幅度的萎缩。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09年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现场报名的第三天,看着校园内稀稀拉拉的报名者,空乘专业委员会总监郭文一脸愁容地说:“到现在才来了100多人,是往年的1/10。”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遇冷并不是这一所学校的个别现象。如外省一所民航大学来江苏招生,该校在东北招生时已经发现了生源下滑的苗头。该校招生办负责人介绍,往年网上报名人数比现场报名少,今年东北地区网上报名人数是460多人,现场却只来了400人;而江苏前期网上报名人数是700多人,在该校近10年的招生中,江苏报名人数都维持在千人以上。

联系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的特点,很自然地想到,既然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无法有更多的优势,谁还来学这个专业?航空公司需要的空乘人员,是具备“三好”条件的人员:面容身材好、个人修养好、职业素养好。所以,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面临着两大难题:第一,如何让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在对口的行业应聘中具有优势;第二,没有在对口行业竞聘成功的毕业生,如何成功地转向其他行业。

二、实践性课程在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从招生到制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航空公司招聘的要求,一切围绕“三好”运作。把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分成四大块。

一是关于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知识,属于必修内容。一般的学校开设的是《民航概论》,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与航行》、《空运地理》也属于这一类的课程。二是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比如《播音与主持》、《客舱服务》、《客舱安全》、《服务心理学》等课程,由于高空服务的特殊性,还必须会一些卫生保健与急救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有些院校还开设了《空中医学》。三是关于气质方面的培养。一般需要开设礼仪、形体、游泳等课程。形体课与游泳课除了培养良好的气质外,还能强身健体,有利于将来职业生涯中的不测发生后实施救援与逃生,有些院校为此开设了《游泳与水上救生》课程。四是与空乘相近行业的相关知识。比如酒店管理、导游、营销、文秘等专业。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如此激烈和残酷,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得不为将来学生在空乘方面应聘失利后另辟一条出路,做好铺垫。

所有这些课程的设置,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航空公司的招聘、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航空专业院校的生存三者的难题。这些课程的重中之重,就是包含在每一部分中的实践性课程。

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要学会两样东西,一是专业知识,二是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可以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获得,而职业素养(所谓“秀外慧中”当中的“慧中”)其实是在招聘中比外貌更为重要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性课程教学质量。就目前来看,一般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对职业素养没有特别关注;相反,因为招生时候的特殊要求,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一般都是以漂亮女生为主,导致班级风气普遍比较骄傲,学生个性十足,缺乏团队精神,少有服务意识。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因为纪律、学习态度等原因,这个专业的课比别的专业难上。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培养学生的亲和力与服务意识?只有一个办法:还原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本来面目。让学生明白,航空服务就是一个普通的服务行业。学生在校的学习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练就高超的服务技能。高校开设的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除了要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强化服务技能,明白这个专业要培养的是能动手、会服务、敬业的空乘人员。

三、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穿插在理论课中的实践性课程

1.空乘服务概况的课程。一般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都开设了《空乘服务概况》这门课,不少学校把概论一类的课全部作为理论课来对待,实际上,就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实践远大于理论的课,如果仅仅拿着书空谈理论,则其教学效果可能还不如一部电影,比如《紧急迫降》。

2.心理学的课程。空乘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密度地与各种乘客打交道的服务性职业,具有特殊性。“这种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空动态作业,具有一定风险性;二是服务的对象来自全世界,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信仰、风俗习惯、性格和职业等,因而对服务水平要求较高;三是工作环境和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如高空低气压和缺氧、时差的影响、作息时间不稳定、飞行工作任务繁重和飞行事故的应对等。所有这些都使他们经受能力、体力、耐力、应变力和心理的考验。因此空乘人员所承担的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工作,工作压力也远大于其他服务行业”。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广泛的社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健全的人格。高校开设最多的课程名称叫《服务心理学》,一般也是把它当作理论课来上,需要学习两方面的心理学的知识:从一般的心理学角度了解自身的心理,从服务行业的心理学角度去了解乘客心理,让学生确立服务意识,同时为将来化解服务危机和化解空乘人员的心理问题打下基础。其实心理学也可以设置一部分实践课,比如中国民航大学除开设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外,还开设了相关的拓展训练,有专门的身心素质拓展训练场。

3.礼仪的课程。礼仪有其理论性的一面,重点和难点却在实践这一部分。比如最简单的“微笑”,理论上讲起来很简单,但是,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同样的,站姿、坐姿、下蹲、走姿等,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4.空中医学的课程。高空交通工具不像地面的交通工具,气温、气压、高度等都比较稳定,所以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而在高空的特殊环境,病人又不能及时送往医院,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到生命的安全。对于航空公司,则会带来飞机因机上乘客的病情返航或迫降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所以,空乘人员必须了解一些易诱发、突发的疾病的症状及缓解、急救措施。有些急救措施,是必须通过训练才能掌握的。如中国民航大学就设立了一个心肺复苏(CPR)训练室。

5.播音与主持课程。语言是空乘服务的基础。关于语言的提高,仅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训练,练发声、练表达、练表情,让乘客通过甜美的声音感受到服务人员的亲切和周到。

(二)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1.客舱服务的课程。客舱服务是空乘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航空公司打造自己的优质服务的形象的窗口,以及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这门课程按照上岗前的培训要求对硬件要求非常高,一般院校采用的是空客模拟舱。因为模拟舱的造价昂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在学生的管理、模拟舱的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培养学生的气质、服务意识及严肃模拟舱内纪律,所有进舱的学生包括教师,需着制服、黑色皮鞋,女生盘头、化妆,严禁喧哗。否则在狭小的模拟舱内容易产生混乱、嘈杂的感觉,影响实训效果。

2.客舱安全的课程。乘机安全是乘客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门课的实训内容主要是关于客舱内部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出现后的应急措施,以及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应急能力是空乘人员必备的安全文化素质之一。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冷静地判断,科学地选择对策,并正确、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将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责任心,对客舱有足够的熟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训练时也要用到模拟舱。

(三)全部为实践课的课程

1.形体训练的课程。应聘的时候,体态的健康与美丽是一项重要指标,这个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得来。

2.水上救生的课程。水上救生和游泳是相关的,游泳是水上救生的基础,但是,水上救生又很大地不同于游泳,要熟悉救生器材及其使用方法,必须加大利用腿游泳的方法的训练。

高校课程设置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旅游及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涉及酒店、导游、商务、公关、文秘、形象设计等领域的知识,应用性非常强。作为高素质的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供优质的服务才是旅客最需要的。高校应将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整合在一起,把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

参考文献:

[1]孙兰英,周茂袁.空乘专业与其他专业新生人格特征现状的比较[J].中国健康教育,2008,(2).

[2]于蓉.开设空乘专业客舱实训专业初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6).

空乘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空中乘务 模块教学 教学改革

根据西航职院空乘专业教学团队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多家航空公司进行调研的感受,对空乘专业教学改革有若干想法,现汇总如下:

1.航空公司需要什么样的空乘人员

通过对对家航空公司的调研,得知招聘空乘人员需要的素质和条件包括: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具备高水准的服务方向和责任感;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能力;友好的风度和整洁的外观;外语能力及跨文化的服务能力;独立、积极、主动的性格。

得知这样的招聘条件后,作为学校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应该与招聘条件相吻合。也就是将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对员工的需求相结合。

2.目前空乘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空乘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空中乘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国内院校开设空中乘务专业大多为大专学历,这样从事空中乘务工作的乘务员大多为大专学历。而学院招聘教师的学历要求最低为研究生学历,这样就很难招聘到从事过空中乘务员工作有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只能通过对现有教学的在培训或聘请航空公司乘务员担任外聘教师这两种方面解决缺少教师这个难题。另外,空中乘务专业要求教师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与学生沟通,且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与形式;注意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并且能结合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明确教师的专业定位以及更深层次的培训,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每位老师的特长和优势,确定各自的发展方向和主讲课程,使老师们能清楚自己的主攻目标。应在时间、课程安排许可的情况下,安排教师到乘务培训中心听课以及到实习单位参加实习,直接了解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教师则需要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成为合格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师。

第二,教学模式传统的问题。现代教学方法多样。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有所转变,模块式辅导教学模式中突出为学习者设计学习方法,强调师生交互,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一旦被激发,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就会空前高涨,从而使他们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学计划完成于“寓教于乐”之中呢?方法之一就是采用“模块式教学”。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面授讨论、模拟实践;教师运用启发引导、引导分析、创设情境、数据分析、作业测试、讨论结果检测、达成共识、分析评论、职业指导等方法。经过以上过程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教材建设滞后的问题。模块式教学的教材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培养目标,重基础知识、重知识应用、重技能训练、重创新能力培养。注意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有机结合和覆盖面,操作技能的正确、规范和合理,知识的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教材的改进与选择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必须拥有一套贴近教学实际的教材。由于空中乘务专业的特殊性,空乘专业并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教材,并且很难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教材,只能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训时间的长短来编写模块教材。应组织力量有计划地编写部分特色鲜明,能满足航空乘务专业使用的专业教材。

第四,航空公司招聘时间不统一。国内各航空公司的招聘多集中于春秋两季,也就是学生在学校的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就会有航空公司陆续开始招聘新乘务员,而航空公司的招聘环节多且复杂,竞争又比较激烈。这对学生的影响就是一旦第四学期有航空公司开始招聘,上课人数就不能保证,另外学生一旦通过了艰难航空公司的面试,航空公司就要求通过面试的学生尽快参加内部培训,然后进入实习阶段,学生也希望尽快工作,但又不愿意放弃即将要获得的学历,这就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秩序。

第五,教学场地改革。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空中乘务专业课程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比较到位。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客舱实验室,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服务流程训练。还有形体训练室,在这里可以进行安全演示和服务规范动作等内容的练习.以及形象设计室,此实验室主要服务形象设计课程,另外还有语言训练是主要应用于专业英语与普通话训练课程。校内的实训基地的规模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但是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五星级酒店及高端的服务行业,而最适合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航空公司作为实训基地还比较困难,需要进一步与航空公司培训基地的相关负责人协调沟通找出适合的合作方式。

3.合格空乘人员的培养策略

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满足培养目标中对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主要专业的训练内容能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

首先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加大服务礼仪、服务沟通技巧、服务心理学、形体训练、面试技巧、形象设计及团队建设等素质培训课程的教学以及实用案例教学的力度,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修改,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

其次是注重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空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商务基本理论与技能,可从事空中乘务、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等现代商务社会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工作。鼓励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其他证书,拓宽自身就业的门路。

空乘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地铁 北大街站 换乘标识 现状分析 改进意见

一、北大街站换乘空间结构

西安地铁现已开通1号线和2号线两条线路,北大街站是目前西安地铁网络中唯一的换乘站。该站采用十字型换乘方式,换乘形式为岛式与侧式混合。1号线侧式站台在上,设于地下二层;2号线岛式站台在下,设于地下三层;1号线与2号线的公用站厅设于地下一层。1号线与2号线的客流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如图所示。

二、北大街站现有换乘标识使用状况分析

根据人们出行路线及目的地的不同,两线路之间的换乘行为包括从1号线换到2号线,从2号线换到1号线。换乘寻路的关键在于:使用者合理认知地铁的换乘空间,以实现换乘行为。

为此,笔者按照换乘行走路径,采用实地调研和随机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北大街站乘客的换乘行为与导向标识的关系。

笔者以2号线站台为起点,进行1号线往后卫寨方向的换乘寻路。如下图所示。

实际上,根据人们出行目的不同,换乘行为分为4种。从1号线站台层,乘扶梯或楼梯下一层进入2号线站台层,根据标识信息,选择乘坐方向完成1号线到2号线的切换。从2号线站台层,根据标识信息,选择乘坐方向,乘扶梯或楼梯上一层,进入1号线站台层,完成2号线到1号线的切换。

三、北大街站换乘标识设计现状优缺点总结

(一)优点

1.北大街站换乘标识自身设计做得比较成功。如标识形式的设计,包括版面设计、颜色对比、标识色彩等方面都找到了合适的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与乘客的随机访谈,笔者也了解到多数乘客对这些标识的可视性都比较满意。

2.换乘标识信息提供及时。标识信息主要集中在发生空间转换的位置,比如站台下客处、楼梯口处,而通过观察发现,本站每一个发生空间转换的地方基本都设有标识信息。

3.人性化设计。包括简单无装饰字体“铁路体”的应用、针对视觉障碍者的盲文设计及电子显示屏上的动态信息等。

(二)缺点

1.换乘标识上英文字体较小,不易识别,不利于国外友人方便换乘,缺乏一定的前瞻性。

2.换乘标识设计在细节设计方面考虑不充分,设计形式不够规范统一。比如地铁车辆上的换乘线路图,其上的北大街站换乘符号,虽然在图形上有别于其他,但是视觉冲击力不够;字号比较小,对于视力有碍的乘客造成一定的困扰;且此处的换乘符号与其他位置的换乘符号不统一,不易识别。

3.设置不必要的标识信息,不能为乘客提供最优路径。下图是从2号线换乘1号线(往纺织城方向)的标识,图中标识显示的路线信息有左右两个方向,而笔者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从左侧方向乘车需要绕行很长一段的距离,且与乘坐二号线的乘客形成了冲突,换乘行为不便。由此看来,这一标识的设计不够简单明了,看似给出的路线充分,实则画蛇添足,甚至会给不熟悉本站空间的乘客带来恐慌感。

4.站厅内标识信息缺乏层次性,在同一视野下回看到多条不同的信息,有极大的干扰性,需要改善。

5.悬挂导向标识牌密度过大。在本站中,大大小小的悬挂导向标识牌错综复杂,密度过大,不免会增加乘客紧张、不安的情绪。

四、北大街站换乘标识改进意见

(一)换乘标识字体设计应简单明了,容易辨别

在换乘标识系统中,字体规范首先确保了导向信息内容的瞬间识别。标识选用的文字,不仅要美观醒目,更要符合规范,切忌过大或过小。宋体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文字字体,表现力强,具有特有的中国艺术字体风格,笔者建议将宋体作为地铁标识的规范字体。

此外要注意汉字与数字的紧密结合。这会给乘客带来准确的数量信息。可以借鉴香港地铁标识,以数字对站台进行编号,使传达的信息更加完善,方便乘客换乘。

近年来,随着西安朝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趋势,更要注意标识中汉字与英文的紧密结合。英文字体的设置不宜过小,要保证乘客能方便快捷地捕捉英文信息,切忌使英文标识信息形同虚设。

(二)设置标识信息要以提供最佳路径为原则

如果到达同一目的地有多条路线可行,那么不用把每条路线都为乘客指示出来,只需为乘客指示一条最短、最合理的路线。要切实乘客考虑,既要避免乘客绕路、走弯路等,还要能够减少导向标识系统的信息量,使其更加简单明了。

(三)注重标识导向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

由于换乘站特殊的空间结构,其换乘标识的数量设置要考虑许多因素。过少少则系统不完整,给乘客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数量多则信息重复,影响功能发挥,且增加运营成本造成浪费。

标识位置(特别是悬挂标识)的设置还应具有层次感,要能带给乘客轻松愉快的感觉。除外,也应考虑到其他设施的设置位置,避免与其他设施设置冲突,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

参考文献:

[1]张倩.地铁换乘空间人性化标识信息设计研究――以西安地铁北大街换乘站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论文,2015.

[2]吕露.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理论与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学论文,2014.

空乘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乘务英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29-02

近十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迈入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阶段。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和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起源于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迅速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指导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前沿。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概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又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是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职业教育学者FelixRauner教授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职业课程教学模式。该方法是基于对现在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以期实现教育与工作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具备以下特征:课程设计必须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体现职业特有的知识与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步骤如下: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设计。通过对某个职业分析确认其工作过程,对该典型工作过程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再从职业行动领域推导出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进行设计,完成课程教学计划,细化学习情境设计,并最终确立课程教学大纲。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设计上强调打破传统的知识型、要素型课程体系,创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工作过程,构建职业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1.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是基于空中乘务员岗位分析和其客舱服务工作流程展开的。整体设计利用客舱服务流程中的必要理论知识构建其宏观框架,用实践技能操作和知识充实相应的具体的工作任务,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学习情境中每一项任务的实施,将英语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机融合,围绕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注重客舱服务、机组资源管理、英语知识、客舱服务沟通技巧、航空医学等课程在内的各类综合知识的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整体设计。《乘务英语》课程整体设计涵盖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条件、教学效果评估等多项设计内容。《乘务英语》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是乘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典型,内容上融合民航乘务知识和英语知识为一体,为从事空中乘务员岗位工作的学生提供语言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支持。它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媒介学习民航乘务知识,了解民航运营情况,获取交际口语会话能力,以便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为乘客提供各项高质量的服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定位,要在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参与下,坚持“工学结合,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模块和项目化设计,通过将《乘务英语》学习与实际的乘务服务工作融合,整合空中乘务员的客舱服务的操作内容,确立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并实现目标项目化,满足乘务服务岗位工作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场所的安排上要避免纯理论的课堂,应充分利用空乘专业各类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机舱、餐饮服务实训室、应急设备实训区、多媒体数字语音室等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充分利用各类教具和教学设备开展情境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师资配备上,采取专兼职教学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既要安排纯理论的英语教师或者学校培养出来的对空中乘务员客舱服务的流程和具体的业务非常熟悉的双师型教师授课,还要聘用资深航空乘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实际指导。采取主讲教师带辅助教师,共同集体备课,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实施教学。当课堂涉及客舱服务过程的不同环节时,可邀请行业专家或者多名教师同时参与授课。教学效果评估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体现在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完成情况,即单元模拟实训考核;终结性考核包含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和学习目标的测试,在学期末通过综合模拟情境,要求学生完成一次从航前准备到飞机降落全过程的情境模拟表演。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综合模拟情境,实施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真正把握运应英语的能力。模拟实训考核包含六个方面:听说能力20%、专业技能20%、创新能力20%、实训态度20%、合作精神10%、职业形象10%,以上六部分综合测评成绩即为最终成绩。(2)空中乘务员岗位工作导向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以空中乘务员开展客舱服务工作展开,课程设置了贯穿式教学项目。即以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Cathy进入航空公司工作,执行首次客舱服务任务,碰到各种问题这条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即教学项目。整个课程内容设计包含4个模块:飞行预先准备阶段、飞行直接准备阶段、飞行实施阶段、航后讲评阶段。每一个模块之下,以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单元,设计出若干完整独立的学习情景(任务)。在每一个情境中,按照工作过程开展的顺序,找出支持情景完成的关键技能点,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统一。(3)学习情境细化设计。在完成课程内容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对4大学习模块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序化,整体构建所有序化模块以及模块之间需要掌握的理论、技能和相关知识,然后细化每一具体模块,即对4大模块根据工作流程和任务进行学习情境转化,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不同工作任务设计。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掌握完成此任务所需要的客舱服务知识、英语应用知识和服务技能,在迈入乘务员岗位之后,能迅速融入工作岗位,开展客舱服务。以飞行实施阶段这一教学模块为例:

根据空中乘务员实际工作流程,飞行实施阶段包含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旅客登机、安全检查与演示、航线介绍、机场餐饮娱乐、降落前准备、送客清舱。每一个学习情境内各包含2~3个学习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体现了飞行实施阶段整个客舱服务的典型性工作过程。各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与岗位职责相关的理论知识、客舱的各项设施英文名称与表述、服务中涉及英文对话等。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实训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服务当中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在之后的岗位实习和就业中迅速上手开展工作,提高他们的职场竞争力。

2.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实践。以我院2010级空乘专业《乘务英语》教学实施为例,整个课程设置了贯穿式教学项目:即以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Cathy进入航空公司工作,执行首次客舱服务任务,碰到各种问题这条主线设置学习模块和情境。在飞行实施阶段这一学习模块,具体环节(学习情境)有:旅客登机、安全检查与演示、航线介绍、机场餐饮娱乐、降落前准备、送客清舱等。每一个学习情境下包含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学具体流程安排如下:教师下达任务、学生组成乘务组讨论、教师提炼工作要素、教师演示流程、乘务组分组实施、教师现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在具备了一定英语语言和客舱服务理论的基础上,学生对所有学习情境的操作相对容易。实训场地为仿真A330模拟客舱,对学生的教学指导由专门的《乘务英语》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既包括具备乘务教员资格的专业英语教师,也有来自行业一线的国内外航空公司的资深乘务长与乘务员参与指导。由教师和相关同学按照情境扮演角色,保证课程中全程英语交流,提高效果。实训中,教学团队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等等,而且这些教学法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型为主的课程体系,以空中乘务员客舱服务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和设计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更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这种“工学结合”“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体现了我国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和趋势。

参考文献:

[1]FelixRauner.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

空乘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交通枢纽;高速铁路;设施布置;中心地理论

Abstract:Major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stations are built thanks to high-speed railway. The hub stations’ internal facilities layout program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of meeting passenger demand and improving transfer efficiency. Firstly, this paper elaborates concept of high-speed railway passenger hub station and its typical spatial layout mode. Then, it uses central place theory to study the layout of elevated waiting layer and underground station hall layer.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hubs.

Key Words: Transport hub; Facility layout; Central place theory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路网的逐步成型,我国铁路车站也出现了一批依托于高速铁路而新建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此类枢纽以高速铁路为主导运输方式,通常都衔接多条多方向的高速铁路。枢纽内部辅以其它交通运输方式,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交通系统,实现旅客中转换乘和集散服务。它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内外部交通转化的重要依托节点。在高速铁路综合枢纽内衔接的交通方式主要包括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公交巴士以及私家车等。如何更好的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在综合交通枢纽内的换乘衔接,设计出效果更佳的站内设施布置方案,对于较好地满足客流需求,保障乘客顺利、便捷地完成换乘过程,提高高速铁路综合枢纽换乘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速铁路枢纽概述

2.1高速铁路客运枢纽概念

交通运输枢纽,是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或者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共同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旅客的集散疏解及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的快速转换,它是综合运输网中的重要微观节点[1][2]。按照衔接运输方式种类的数量多少,交通枢纽可分为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单一交通枢纽是指由同种运输方式两条以上干线组成的交通枢纽,综合交通枢纽是指以及由两种及其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组成的交通枢纽。

本文所指的高速铁路客运综合枢纽,是指在符合条件的大型城市,以衔接的一条或多条高速铁路作为枢纽内的主导运输方式,枢纽内连接多种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方式,由多种交通方式所联结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共同形成的巨大交通系统,其系统功能是为旅客提供便利的中转换乘与集散服务。

2.2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空间布局典型模式

相比于传统铁路车站的平面布局形式,高铁客运枢纽具有立体化换乘,多层次衔接,整体集约化布局,各类换乘设施完善,旅客换乘距离短,换乘舒适性好、便利性强等特点[3][4][5]。枢纽布局更注重立体空间的运用,争取做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其典型的枢纽空间布局模式主要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采用通过式与等候式相结合的方式。客流流线采用上进下出、下进下出的组织形式。

地上部分通常分为高架候车层和地面站台层,而地下部分通常分为地下站厅层和地下轨道交通层。高架层为旅客的进站层,结合旅客进站流线将高架层分为不同运营性质铁路的候车区域,以及售票、安检、检票、商业、服务等功能分区。地面层为高速铁路站台层,按照引入线路性质差别,车站到发线站场通常分为高速场、城际场和普速场等。地下部分按照衔接地铁线路数量分为地下若干层,通常地下一层为换乘站厅层,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在枢纽站内的无缝衔接,在站厅中设有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大厅,站厅的两侧有停车设施与出租车上客区域等,客流通过本层实现了各种交通方式的贯通。而位于整个综合枢纽空间最下层的是地下轨道交通层,结合衔接的地铁数量,可能再分为不同的地铁站台层,通过换乘通道与立体换乘设施进行连接。

图2-1 北京南站示意图

3高铁枢纽内部各层间设施布置研究

目前,在高铁客运枢纽的设施配置与布局研究方面,缺乏成体系的高铁客运枢纽空间立体布局理论。而枢纽站内各种设施的合理布置与配合利用,对于枢纽站换乘功能的充分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客运枢纽站的换乘设施布置,可应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空间理论来对其进行研究。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空间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和经济学家廖士(A.Losch)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别提出的。克里斯塔勒经研究发表著作《南部德国的中心地》,详细地阐述了中心地的定义、划分及分布模式[6]。该理论的研究重点是不同规模多级城市在一块匀质开阔平原地带上的布局问题,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见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其研究核心。书中将中心地定义为能为居住在周边区域的居民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地方,由于中心地具有为周边居民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功能,因此它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周边区域能够产生相当的吸引作用力。

同时,中心地自身具有等级性。依据所提供商品或服务品质、种类及数量的差异,中心地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按照一定的交通组织原则,通过交通方式连线将高、低等级中心地联系起来,各等级中心地均位于交通连线上。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其空间分布结构显示出镶嵌的结构特征,较小的枢纽区域总是包含镶嵌在较大的枢纽区域中,一级镶嵌于一级之中,由此以往,直至最高一级的枢纽区域。

3.1枢纽内设施在中心地理论中的体现

对于高速客运综合枢纽,基于克式中心地理论的观点,枢纽内设施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看作中心地。而基于设施服务功能作用的大小差异,可把枢纽设施分为高级枢纽设施与低等级枢纽设施,高级职能枢纽设施所在的位置即为高级中心地;同理,低级职能枢纽设施所在位置即为低级中心地。高级中心地位于枢纽内的核心位置,服务等级高、服务范围广、本身数量少。而与高级中心地相比,低级中心地镶嵌在其四周,服务等级低、服务范围窄、本身数量较多。除此之外,枢纽内还存在一些功能与作用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心地,称为次级中心地。

图3-1 中心地布置范围的形态示意图

由上图可见,如果中心地采用圆形的布置形态,则必然会在几个圆形区域相切形成服务空白区,在空白区内的乘客就得不到相应的中心地服务,故而圆形布置形态会造资源与空间的浪费,另外设施之间衔接配合出现差池。而采用内接于圆的正六边形的形态可以消除圆形形态的服务空白区,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而且设施彼此间的过渡连接配合情况较好。这样可以使得乘客使用设施起来更加便利,从而可以更加最大限度地发挥设施的整体功能。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内的各类设施具有以下特征:(1)枢纽站内一般衔接了几种交通方式,其首要的功能是实现乘客在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站为旅客提供交通换乘服务,即为旅客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其中就涉及到各类设施的分布问题;(2)依据不同设施的作用功能、乘客使用率与便利程度、设施功能对枢纽站功能实现的贡献重要程度,各类设施也具有等级性。站内设施级别越高,其功能作用越强、乘客使用率和便利性越高、对车站功能实现的贡献度越大。(3)枢纽站内的设施布局情况决定了客流流线,乘客走行径路上必然经过各类设施,所以需要考虑客流集散点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克式中心地理论与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内的设施布局问题具有一定的相通点和较强的适用性,可以通过中心地理论解决枢纽站内的设施布局设置问题。基于客流流线,通过中心地六边形空间结构模式来分等级布置,布置流程如图3-2所示。

图3-2 枢纽站内设施布置流程图

3.2进出站旅客换乘过程与层间流线分析

现今比较典型的高速铁路客运枢纽通常都采用立体分层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高架候车层、地面层、地下站厅层、地铁站台层。客流流线采用上进下出、下进下出,通过式与等候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设计。

对于乘坐地铁到达枢纽的乘客,其可能目的是换乘铁路或其他交通方式。但对于大型的高速铁路综合枢纽,我们认定其主要换乘目的是为了换乘铁路。对于这类进站客流流线,其使用的客流设施较多。客流进站的流程如图所示:

图3-3 地铁换乘铁路客流层间流向图

这类客流乘坐地铁到达枢纽站后,通过扶楼梯设备到达地下站厅层的地铁付费区,经过闸机后再在诱导系统的指引下乘坐扶楼梯到达高架候车层,经过问询后在人工售票窗口或自动售票机处购得车票,需要候车的乘客会在候车大厅略加等待,经检票后再通过扶楼梯向下到达铁路站台层。而无需等待的乘客,则可直接检票乘坐列车出发。这样乘客换乘会使用到的设施包括:地铁站台=>扶楼梯=>地铁出站闸机=>扶楼梯=>问讯处=>铁路售票口/自动售票机=>安检仪=>候车大厅=>扶楼梯=>铁路站台。

图3-4 铁路换乘地铁客流层间流向图

对于高速铁路换乘地铁的乘客,经铁路站台层的扶楼梯向下到达地下站厅层,在信息诱导辅助下,到达地铁付费区,在地铁购票窗口及自动售票机取得地铁车票,经过地铁安检仪后,经地铁检票闸机进入地铁付费区,向下经扶楼梯到达地铁站台后上车离开。这类乘客完成整个换乘过程会使用到的枢纽设备包括:铁路站台=>扶楼梯=>地铁售票口/自动售票机=>安检仪=>地铁检票机=>扶楼梯=>地铁站台。

3.3基于中心地理论的设施布置研究

1.设施分级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以依据乘客对于设备的频繁度和便利度,将枢纽站内的设施的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中心枢纽设备:(1)候车区域、地铁换乘大厅;(2)次级枢纽设备:售检票设备、安检设备、换乘扶楼梯;(3)商业服务设备、信息诱导设备,问讯设备。

2.设施规划布置

为了对枢纽站内各类设施布置问题作适当简化,现作如下假设前提:(1)各类设施布置时仅以中心地进行考虑,忽略其具体形状和空间尺寸;(2)乘客在选择设施接受服务时,遵循就近原则,且各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均等;(3)不考虑车站所处的自然条件,另外轨道交通的站台及轨道属于硬件性设施,不在考虑之列。(4)所布置的设施,其等级服从整体布置,可以灵活改变,并在小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由此在上述假设的前提条件下,结合克式中心地理论,得出若干以枢纽进出站换乘流线使用设备为中心、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组合在一起的枢纽站设备理想布置图。

图3-5 枢纽站设备理想布置图

在设备理想布置图中,设备的布置是绝对均匀的。但在实际情况中,考虑土地利用、设备差异等情况,绝对均匀布置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基于上述的假设来进行均匀布置。基于上述理论,本文重点分析高速铁路枢纽站内高架候车层和地下站厅层的设施布置问题。

首先,考虑分析高架候车厅的设施布置。首先考虑设置进出站口、售票口、候车区域,确定客流流线的主要走向。假定铁路站场布置走向是东西向(横向),那么进出站口宜设计在南北向(纵向)布置。由于乘客乘坐除地铁外的交通方式都是到达地面层,因此进站后需借助电动扶梯上升至高架候车厅。为乘客候车便利及较好地满足换乘需求,首先考虑候车大厅和售票设备的布局位置。候车大厅根据车站本身相应的站场情况可以分为高速铁路候车区域、城际铁路候车区域、既有线铁路候车区域。根据克式中心地理论,候车区域作为中心设施宜设在中心位置,加强其与其他各设施的联系,减少旅客走行距离。售票设备宜布设在自电动扶梯上到候车层,并与候车区域不远的位置,高架层的四个角落位置较好。铁路的安检机宜设在上行扶梯进站必经流线位置处,而检票系统宜设在候车厅的东西两侧,旅客经安检及检票后经由自动扶梯等立体连接设备下到站台层后乘客离开。

图3-6 高架候车厅中心地设施布局示意图

而对于地下站厅层,因高铁站场布置走向是东西向(横向)布置,因此高速铁路出站旅客出入口也固定于东西向布置。为考虑地铁换乘各类交通方式的快速与便捷,地铁换乘大厅应设在整个地下站厅层的中心位置,换乘大厅外侧四周设置地铁售检票、安检设施,内部设置通向地铁站台层的自动扶梯及楼梯。在站厅层的南北两侧均应设置换乘扶楼梯供乘客通向铁路高架层候车。结合本站站型在南北侧也可设置公交站场、出租车乘车道。

图3-7 地下站厅层中心地设施布局示意图

4结束语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城市对外交通客运的集散和城市内部交通的综合换乘转化。枢纽内衔接方式多,涉及到的设施类别也比较多,本文采用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对枢纽内各类设施进行等级划分和合理布置,对于提高枢纽节点的换乘效率,推进城市交通体系合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速铁路枢纽站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平.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的换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2] 于慧东.综合交通枢纽中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3] 孙明正,潘昭宇,高胜庆.北京南站高铁旅客特征与接驳交通体系改善[J].城市交通.2012,10(3):23-31

[4] 周建喜.广州南站规划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1,(8):126-130

空乘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ESA理论 英语教学 空乘英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航业发展迅速,对高素质乘务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空乘教育教学中,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乘务员的素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日常交际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空乘英语教学中采用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灵活运用ESA理论中的三个要素,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英语交际水平。

一、ESA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他的《怎样教英语》中提出一种语言教学理论,即ESA语言教学理论。他认为课堂语言教学环境的创设离不开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等三个基本要素。

(一)投入(Engage)

所谓投入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讨论、游戏、音乐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性。语言学习本来就很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牢固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习(Study)

所谓学习即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练习和活动掌握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基本知识,并且能够掌握语言的构成,从音标、用法以及对整篇内容的理解等都要有所了解并掌握,并且能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自由、顺畅的表达出来。

(三)运用(Activate)

所谓运用即要求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自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语言的运用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或互换角色使学生能够在特定情境下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二、空乘专业学生的特点

在对空乘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要主要学生自身特点,然后具有针对性地有效开展活动,从而使英语教学取得显著效果。空乘专业学生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空乘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其性格相对外向,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强的表现欲,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由于该专业的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对基础英语认识不够

空乘专业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当乘客登机后,乘务员应该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引导乘客入座、系安全带并放好行李等一系列工作,传达指令过程中应该做到准确无误。而多数空乘专业的学生对基础英语认识不够,语音发音不准确、词汇量贫乏、语法错误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会给服务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如果乘务员不了解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就有可能在服务过程中造成各种误会,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三)学生学习英语时存在焦虑现象

空乘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扎实的基础英语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递增以及社会对空乘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致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现象。

三、ESA理论在空乘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空乘英语教学中,ESA理论中的投入、学习、运用等三个基本要素是灵活变换的,杰米里・哈默(Jeremy Harmer)根据三要素的顺序变化和不同组合将课堂教学设计成直线型、反弹性以及杂拼型三种教学模式。其中直线型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然后展开教学并组织课堂活动,给所学内容创造运用的机会;反弹型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将学生引入状态,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直接组织课堂活动进入运用阶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然后教师从学生语言活动中发现问题、讲解问题,最后再进行训练;杂拼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交叉运用三个基本要素。

教师在对空乘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大多数会采用杂拼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进行教学的步骤大致如下:

投入一:教师通过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施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并要求同学通过观看幻灯片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总结。

运用一:在观看完幻灯片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运用英语将自己所看到的表达出来,并通过示范表演、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自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学习一:教师在听完学生讲述后对讲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全面展开教学内容。

投入二:当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全面概括之后,要通过提问、表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展开阅读教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内容和语言的兴趣,同时根据话题布置任务,并深入挖掘阅读的内容。

运用二:当学生了解了教学内容并掌握了语言点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再一次进行深入练习。

运用三:当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巩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