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错误;纠错

作为教师,如何对待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纠错的次数、类型和方式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纠错方法时,除了要区别错误类型、性质和考虑教学目的外,还应该考虑与学习者相关的各种因素,如年龄、学龄、个性差异、语言水平、目前所处的学习阶段等。对不同年龄、学龄的学习者,教师纠错的方法应有所不同。同一学龄和年龄段的学习者,个性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教师也应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纠错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科学看待学生的错误

教师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纠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经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且顽固性语言错误。针对这类问题,笔者认为每个错误的出现和解决都要经过收集、识别、描写、解释、评价和纠正几个过程。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下就完全掌握所学内容,他们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语言错误极为正常,所以我们无需对学生的错误产生困惑和不解。另外,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也直接导致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比如,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强一些,有的学生理解方面的能力强一些,即使同一个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善待和关心出现错误的学生,仔细分析并适时纠正错误。

二、摆正心态,理清认识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英语过程中重要而又自然的组成部分,它为课后的辅导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学生的错误持消极态度是不应该的,存在畏惧心理是没有必要的,对学生的错误持不可容忍、逢错必纠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在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时,教师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采取鼓励、重复和幽默等策略,切忌态度生硬、粗暴。

三、审时度势,把握纠错的时机

在弄清学生错误发生的根源后,教师就要进行纠正,可到底是学生一犯错误就纠正,还是为了不打消其积极性而后续指正呢?关键要把握好纠错的时机,如果是在教师讲授某个语言点或句型的时候学生出错,则应该及时纠错,以保证语言学习的准确性,只有每一句的句法准确才能保证语段表达的准确。如果是在上口语课,那么即使学生在表达中出现了某些语法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也不应该打断学生,有错必纠,因为此时过多的插入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及表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因为犯错而变得不敢说。正确的方法是教师在学生整篇表达完成后进行总结时将错误列出并纠正。这样适时地纠正错误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纠错方法

在综合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类型、场合后,教师还应结合不同方法来纠错。传统的纠错方法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的。笔者认为采用暗示的方法是很好的选择。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可通过面部表情或者手势来决定是否让学生停下来。但在做这一切以前教师应该耐心等待。如果学生有能力自我纠正,那么教师就可以保持沉默。纠正错误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自我纠正。在具体实践中还可采取以下纠错方法:

1.教师直接引导进行纠错

当学生发生了错误,教师可直接指出错误或让其他学生指出,然后让这位学生重复正确答案,必要时请全班学生一起回答,以加深印象,因为这个错误也有可能是其他学生易发生的错误。但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回答正确后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

(1)明示纠错

T:Whatdidyouhaveforbreakfastyesterday?

S:Ihaveaglassofmilk,aneggandsomebread.

T:Oh,youshouldsay:“Ihadaglassofmilk...”Readafterme,please.

S:Oh,sorry.Ihadaglassofmilk,aneggandsomebread.

T:Thatisright.

(2)委婉的明示纠错

T:Wheredidyougolastweekend?

S:Ivisitmygrandparents.

T:Oh,youvisitedyourgrandparents.

S:Oh,sorry.Ivisitedmygrandparents.

T:Thatisright.

2.运用肢体语言进行纠错

这种方法比较含蓄,不那么尖锐,特别适用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使他们更乐意接受。比如,当此类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可以微微皱眉以暗示学生出现的错误,或者可以通过音调起伏来重复学生的错误,启发他们自行更正错误。总之,要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旨,使内向的学生愿意说、敢于说,进而说得好。外向的优秀学生有时会很骄傲或过于自信,以至于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这时教师应该立即严厉指出,并且强调该类错误是不允许再犯的。这样的纠错会强化正确答案或思路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但要指出的是,这样直接的方式只适用于成绩优异而且平时敢于向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的学生。教师偶尔对他们的“威慑”会有很强的冲击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间相互纠错

学生间相互纠错是指将学生的书面作业相互交换,让他们检查并找出错误交给本人改正或直接由检查人改正的方法。对于口语表达,则直接由对话双方互相监督、发现问题或及时纠正,或暂时记下来过后纠正。这种交换方法可以在同桌之间或前后排之间进行。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他们会有新奇感和自豪感,会倍加珍惜这种机会,认真仔细地去寻找错误并改正错误。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也从别人的语言表达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学生指出错误时直言不讳,能大胆发表个人见解,有利于展开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间接纠错

间接纠错是指学生出现语言错误后教师不直接予以纠正,而是通过扩展句子重复学生的错误,或加重语气,或改变语调,或附加话语把正确的语言形式用教师自己的话说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间接示范提醒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这样做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我纠正或给他人纠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去发现和纠正错误。教师实施间接纠错的方法如下:

(1)通过示范间接纠错

T:Whatwillyoudonextweek?

S:IwenttovisitafriendofmineinBeijing.

T:Iwillgotovisitafriendofmine,too.Howaboutyou?

S:Iwillstayathome.

T:Thatisright.

(2)通过扩展句子间接纠错

T:Whatdidyouhaveforlunchtoday?

S:Ihavesomericeandfish.

T:Ihadsomericeandfish,too.Whatdidyouhaveforlunchyesterday?

S:Ihadsomericeandvegetables.

T:Oh,thatisright.

(3)通过教师提示和引导间接纠错

T:Whatdidyoudoyesterday?

S:Igotovisitmyfather.

T:Oh,really?

S:Yes,Iwenttovisitmyfather.

T:Thatisright.

5.学生自我纠错

自我纠错是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参考资料,自我发现错误并自行纠正错误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功感具有刺激、鞭策作用,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如果将学生的口语或书面表达交给学生自己检查,学生必须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作出分析、比较和判断,去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每发现或纠正一次错误,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满足感和自尊感,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例如,将某一学生的口语录音,然后将录音磁带交给本人或将学生的书面作业交给学生本人检查并改正错误。在学生自我纠错后,教师做出评价和进一步修改。

综上所述,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错误进行纠正,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不会影响学生有意义的交际。纠错处理的不好,将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理得当则会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纠错时教师必须采取妥当的方法,避免消极的影响,有效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可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纠错[J].考试周刊,2009(12).

[2]袁昌寰.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错误纠正策略及技能[J].课程·教材·教法,2000(9).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信心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十分关键的时期,有部分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们的英语落在了其他同学的后面。作为教师,若不能及时地挽救他们,这些刚学英语不久的学生可能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信心。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设法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从而激发其学习成功的信心。

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教师应首先深入了解、分析自己的学生英语学习失败的原因,然后再制定解决措施。笔者曾多次对学生做过调查,得出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1)学习英语不得法。主要表现在生词死记硬背,对语法、句型生吞活剥,不能及时复习巩固。(2)学生意志不坚定。主要表现在一遇到困难就出现畏难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使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3)教师的教不得法。有的教师还没有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整个课堂仍然是自己在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地听、记。课堂过程沉闷、乏味,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针对以上原因,因人而异地提出解决措施,英语老师应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才能显著提高,所谓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用真诚的师爱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

所有的教师都已意识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然而,很多教师对待学困生却很少能做到。一方面,学困生自知自己的成绩差、习惯差,就明显地疏远教师,生怕教师批评指责;另一方面,教师对待学困生缺乏耐心。在课堂上要让学困生也享受到教师的关爱,经常受到教师冷落或忽视的学生很少在课堂上发言和表现,因为他们担心倘若表现不好就会受到教师的白眼和同学的嘲笑。渐渐地,这些时常受到冷落或忽视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就失去信心,产生挫折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他们的英语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捕捉初中生的敏感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上多交流。本班的小张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可是笔者发现他非常乐于助人,每组值日扫地,他都乐于帮助,每天放学他都是最后一个离班,于是,笔者就在班上提出表扬,还提拔他当了“小干部”,然后和他交流学习英语的方法,他由对英语望而生畏到兴趣越来越浓,慢慢的单词掌握得多了,对话读得流利了,以致后来能主动地背诵对话及短文。

三、多找机会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对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至关重要。鼓励贯穿在课后的交谈和沟通里,更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对于自己的自信心极其脆弱的学困生,笔者从不用简单、粗暴的“No”对其一票否决,即使回答真的不切题,笔者也常用“Maybe”或把问题更简易化,以此来扫除他们的紧张和胆怯,对于正确的回答则及时给予言语上的肯定,或用眼神的交流,让其知道教师的赞许和鼓励;还有要注意他们主动举手回答时,要尽量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观点;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评语鼓励。在困境中的学生努力前进的道路上,教师如能及时给予鞭策鼓励,或许他能跑得更快。小李同学在七年级时英语学得非常吃力,第一学期期末只考了54分(满分120分),笔者在他的试卷上为他分析了原因,写出了激励性的评语,并鼓励他一定会把英语学好。后来通过他的努力,在九年级时成为了一名英语高手。一天,笔者在表扬他的进步时,他拿出来了那一张七年级的写有批语的试卷,并说:“我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就是从这张试卷开始的。”

四、巧用高超的教育艺术促成学困生的快乐成长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是因为恐惧的心会影响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教师的别有用心会在学生内心荡起阵阵涟漪,让其重拾学习和做人的信心。其实,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要稍加技巧,就能成功帮助学生维护做人的尊严和培养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小丁同学的英语学得比较吃力,他从不主动举手发言,笔者在上课时就寻找机会让他发言,一开始只提问用“Yes”或“No”就能回答的问题,让他树立自信,慢慢地他上课就有了发言的积极性。为了沟通师生情感,教师还可设计激励、积极的作业评语,从而唤起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笔者一直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美观、正确。只要做到这些,不做就在作业本封皮上写上一个“优”,这样的一个“优”激励着很多学生在奋斗、努力。小曹的英语成绩不好,每次见到笔者,都很怕和笔者说话。一次,笔者发现他的书写很整洁,句子也正确,就给他打个“优”,从此他的作业每次都很认真,得的“优”越来越多,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大,现在他的成绩已达到了良好之列。

五、遵守教育规律,不可拔苗助长

大班教学,让教师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这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困生;对分数的追求让教师“赶鸭子上架”,因为赶得越紧,就意味着学生的平均分就可能越高。可是过高的要求、过重的压力让这些底子差的学生或因达不到目标而“破罐破摔”,或因压力过重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适当的压力才能挖掘出学生的最大学习潜能。在家庭作业上分出档次,对于那些底子较差的学生可暂不要求背诵对话和课文,先让其熟读。单词可先读熟、把较复杂的单词暂时放下,较简单的单词默出即可。对于测试卷,可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暂时不做。这样,学困生会慢慢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和家长对待学困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切不可急躁,还要做好学生的工作,让他充满希望。小丁同学从外地转来,英语底子很薄,第一次他考了34分(满分100分),但笔者发现他学习很卖力,于是就和他交流学习的方法,告诉他从最基本的读写开始并且要有信心,按时作好复习和回忆,并用两周时间给他补习了语音知识,给他讲明不要看短期效果,一个学期后再告诉笔者成绩进展如何。结果,在期中考试中他的英语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一倍还多。

六、制订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困生得到肯定的阳光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习惯于对所有学生按统一的尺度要求,得了高分就是优生,得了低分就是差生,这种评价方式挫伤了许多学困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潜力的发挥。笔者把学生按照综合素质的差异分为四个档次进行评价,让大致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个评价尺度下竞争,而且四个档次之间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适当的适时调整,这样学困生就很容易得到成就感。另外,扩大评价范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口语方面不突出,但可在书面表达上表现优秀。如有一位从农村中途转来的女学生,语音基本功很差,口语表达不清,课堂上常引起学生们的哄笑,后来笔者发现她的书写很漂亮,于是常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她的作业本,并且在英语书法比赛中她得了优秀奖。她第一次得了优,心情十分激动,笔者趁

热打铁,经常在课堂上表扬她,从此她增强了自信心,并主动参与英语课堂表演,最后克服了口语障碍。课堂教学中要让所有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我们应先从优化其心态入手,让他们先获得平时极少感受到的

成就感。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用智慧和耐心为他们的英语学习创造成功的环境,帮助他们从失望、自卑、孤独中走向自信和成功。

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布鲁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学习方法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重要的工具,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好帮手。但是,作为计算机的使用者来说,要想正确地、高效地应用计算机,没有一点计算机英语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使用计算机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屏幕信息提示,而这些屏幕信息大都是英文形式的。所以,要想了解这些信息的内涵,就必须懂得英语。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中职生来说,学习计算机英语尤为重要。

在与计算机交流的过程中,主要是理解信息,而不是出声读。所以,计算机英语教学对口语表达能力要求低一些,主要注重的是对专业词汇、专业用语的学习和对文章的理解。

在从事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这几年里,笔者曾接触过两种教材:一种是由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与办公自动化专业通用教材《计算机英语》。这本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有练习口语的对话,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科普文章,课后还有阅读材料。有些课文后面还有计算机屏幕信息。课文中每课几乎都有语法点,课后有语法知识,内容全面,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但是,对于中职生来说,它的难度稍微大了些,课后的计算机屏幕信息也少了些。还有一种教材是由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系列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这本教材只是用一些简短的小文章对有关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词汇进行介绍,文章浅显易懂,每课课后都有相关的计算机屏幕信息,对学生掌握大量的计算机屏幕信息非常有帮助。虽然两种教材内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但教学宗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词汇用语,以便高效使用计算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强调词汇和短语的学习与记忆。

词汇的学习与记忆

在记忆词汇方面,要求学生灵活巧记,切忌死记硬背。因为,死记硬背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忘却,而靠技巧和相关的事物联系记忆的东西不易忘记。记忆词汇的方法有很多,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发音规则记忆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适宜于记忆单词的字母组合——拼写单词。要用这种方法记忆单词,必须掌握英语的语音知识。第一种教材第一课和第二课课后都有语音知识介绍,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各个字母的发音规则,然后根据单词的发音来记忆。在学习单词时,可先让学生按音标试读,然后教师纠正发音,领读单词,帮助学生熟记单词。这样记忆的单词,只要能说出,就能根据发音将其写出。单词的读音和拼写比较容易掌握,最后只剩下记忆单词的词义。很多较长的单词如:application(应用程序),automatically(自动地),configuration(配置),documentation(文档),directory(目录),maintenance(维护)等等,靠这种方法记忆,既容易学又不容易忘,即便是忘了,只要会说,就能拼写出来。

环境记忆法这种方法对一词多义的单词的记忆特别有效,有的单词一般词义和专业词义相差甚远,那么环境记忆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非常有效。比如:Pleasegivemethekeyonthetable.这句话里的key的词义是“钥匙”,table的词义是“桌子”。而Pressanykeywhenready.这句话里的key的词义是“键”;Therearelinesinatwo-dimensiontable.这句话里的table的词义是“表”。还有很多词:像mouse,一般词义为“老鼠”,计算机专业词义为“鼠标”;field,一般词义是“领域”,计算机数据库专业词义是“字段”;program,一般词义是“节目”,计算机专业词义是“程序”;drive,一般词义是“驾驶”,计算机专业词义是“驱动器”等等。这类词一定要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使用,根据环境来理解、记忆。

根据构词方法归纳记忆英语的构词方法有三种:合成法、转换法、派生法。合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的构词方法。例如:key-board(键盘),handwritten(手写的),build-in(内部的),hardware(硬件),software(软件),key-stroke(击键),machine-language(机器语言),pop-up(弹出),supersystem(超级系统),desktop(桌面、台式电脑),drag-and-drop(拖放),mainframe(主机)等等。这些单词都是利用这种方法来构成的。记忆这些单词一般只需将两个单词的词义合并即可。转换法是一个词转换成另一个词,词形不发生改变,而词性发生了变化的构词方法。例如:torecordthedata里的record是动词“记录”;Therecordsofafile里的record是名词“记录”。Todisplaythedata里的display是动词“显示”;Thedisplayofacomputer’sinformation里的display是名词“显示”。Toenterthepassword里的enter是动词“输入”;PresstheEnter里的Enter是名词“Enter键”。判断这类词的词性就要看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或者说所担当的句子成分。派生法是指在一个单词上加上前缀或后缀,变成一个新词的构词方法。派生法构词在英语中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加前缀改变词义,加后缀改变词类。例如:computer(计算机),加前缀构成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advantage(优点),加前缀构成disadvantage(缺点);manage动词“管理”,加后缀构成名词“管理”management;命名name加前缀构成rename(重新命名);media媒体,加前缀构成multimedia(多媒体);print动词“打印”,加后缀构成printer名词“打印机”;store动词“存储”,加后缀构成storage名词“存储”;automate动词“使自动化”,加后缀构成automation名词“自动化”,加后缀构成automatically副词“自动化地”等等。在记忆这类词时,只要知道原形词义,并掌握了加不同的前缀、后缀词义及词类的变化规则,就容易记忆了。

计算机英语中还有一种词叫缩略词。例如: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ALU(arithmetic/logicunit)(运算器),DOS(diskoperatingsystem)(磁盘操作系统),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ISO(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络),WAN(wide-areanetwork)(广域网络)等等。在记忆这类词的时候,必须要知道每个字母所代表的词的词义,这是理解和记忆这类词的关键。

短语学习

这里所说的短语主要是指计算机屏幕信息,因为计算机屏幕信息大都以短语的形式出现——有名词短语、分词短语、还有动名词短语等等。还有些短语看似句子但又与我们平常讲的句法结构不同。比如:Missing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丢失);Accessdenied(拒绝访问);Drivenotready(驱动器未准备好);Diskfull(磁盘满);Datarecordtoolarge(数据库记录过大)等等。因为课后所有的计算机屏幕信息都有译文,对正确理解短语非常有帮助。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散文 写作能力 经典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92-02

散文,是一个熟悉而难于笼统下定义的概念。对其定义,黄源深教授认为散文根据其所包含的内容有三种划分。“一是广义的‘散文’,英语中的prose,包括除诗歌之外的一切体裁;二是较广义的‘散文’,它在英语中找不到一个相对等的词。如果把广义的散文中的小说与戏剧划出去,余下的部分即为较广义的散文所包含的内容;三是狭义的‘散文’,即英语中的essay。从内容上来看,essay既指那些由一件小事生发开去,信笔写来,意到笔随,揭示出微言大义的“随笔”,也指“议论时政、评价文学现象的气势宏伟、洋洋洒洒的政论和文论”。①

本文所指的散文,就是第三种划分,即通常意义上的“随笔”,它具有题材广泛,文章短小精悍,结构严谨,用词精炼,说理性强等特点。英国文学史上,培根等人的随笔堪称佳作中的典范,他许多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在英语学习者中广为传诵,他的散文简洁流畅,论述精辟,重点突出,富有哲理。

一、读英语散文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多数英语散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风格迥异,可读性强。阅读英语散文能够增长智慧,还可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阅读散文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非常有益。目前,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写作对于他们来说,一直是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中难于掌握的一项内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书面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注并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摆在他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已经有了相应的提高。针对给定话题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似乎不成问题。可事实证明,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写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写的文章虽然成型,但是语言平淡,内容空洞,几乎找不到内涵丰富的词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二是部分学生对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掌握得还不到位,写作中没有养成用英语构思的习惯,多数按汉语的思维方式去写作。还有个别学生的英文写作几乎就是中文的机械翻译,通篇中式英语频繁出现。平时习作出现的这些问题也直接反映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之中。一般说来,6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点不够明确,结构松散,语言表述不够凝练,描述性的句子较多,而分析论证的方法和力度明显不足,说理性不强,材料的堆砌罗列比较常见等方面。

如何弥补写作中出现的上述不足引起了广大英语教师或研究者的关注,大家提出的许多方法富有成效,但笔者认为,比起阅读其他文学体裁,阅读散文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语言要有输入才有输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确保一定量的输出。只有经典语言的输入才能保证输出语言的质量和品位。经典英语的输入、模仿、内化是提高英语习作水平的根本途径”。②散文中词语的选择,篇章结构的布局,排比、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某一话题客观冷静的分析,独特的文体风格等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李赋宁说:“我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这些浅易的英文作品里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帮助我形成了通畅、明晰的英文文体。”③诸多前人以其亲身经历证明了自然流畅的英语散文阅读对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效果显著。

(二)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有许多途径,但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表明阅读英语散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阅读英语散文有利于英语学习者领略英美文化的魅力。散文形式自如、形散而神不散,它所阐述的道理能给读者提供借鉴或启迪。其次,阅读英语散文有助于提升英语学习者的兴趣。散文中贴近生活的内容,真挚情感的抒发,都能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拓宽其视野,提高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最后,散文阅读能够让学习者感受英语语言的美妙。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是其他文体所不能替代的,仔细品读散文中的经典语言,感悟其中深刻的寓意,耐人寻味。

二、阅读英语散文的方法

(一)选取经典散文

了解英语散文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之后,需强调的是英语散文的选取也是一门学问,阅读材料选好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散文的阅读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文本,如对人物传记感兴趣,可以选择像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这类的英语散文范例;如果侧重谋篇布局、论证的方法和精炼的语言,培根的《随笔集》非常有帮助,尤其是他的《谈读书》。无论哪个版本的英国文学教材,该随笔都被收录其中。其中有许多关于知识、关于人生的名言警句,大多数学习者都耳熟能详。除此之外,英语散文阅读文本的选择还要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难度的英语散文。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习者来说选择较高难度的文本,无疑会打消其阅读的积极性。

(二)注重篇章结构

在英语散文的阅读中,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很重要。通常认为结构是文章的“骨骼”,用黄源深教授的话说,有的散文呈蛛网状,有的呈辐射状,有的呈直线型,有的呈圆形。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散文都有其对应的篇章结构,英语学习者阅读时应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文章开篇如何引出要阐述的问题、中间如何承上启下、结尾是如何总结上文,点明主题等技巧。英语学习者要善于辨别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作者对相关材料是如何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周密的安排,文章如何做到首尾呼应等。只有对上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有全面充分的理解。

(三)学习论证方法

英语散文在说理论辩方面别具一格。阅读英语散文时,要认真领会散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因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往往是英语学习者相对薄弱之处。散文主要通过描述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来阐明主旨,增强说服力。阅读时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对学习者的英文写作有很大帮助。以“通过对具体例证或实据进行分析讨论,概括总结出一般性结论的逻辑推理”的归纳法为例④,这种方法运用于英语散文创作通常是先引出话题,进而展开论述,最后水到渠成,概括总结全文。阅读时需注意散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在写作时就会避免出现诸如段落之间的衔接,缺乏过渡语言,逻辑性不强,层次不够分明等问题。

(四)模仿背诵经典句式

在阅读英语散文时读者还需注意对一些经典的句式进行有意的模仿,必要时可以做笔记,记下优美句子,并记忆内化。模仿经典句式有益于锻炼学习者的篇章策略,所谓篇章策略是指“篇章作者在篇章生产中根据交际目的对篇章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作者判断选择以何种方式,在什么程度上最好的服务于语言交际目的所做出的自觉的、理性的、有目的的权衡和取舍”⑤由此可见,阅读散文时,经典句式的模仿、理解和内化对学习者英文写作有很大作用。长此以往,写出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英语文章便不再是一件难事,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也是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五)学习散文中的修辞手法

为了增强文章的说理性和感染力,抑或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所阐述内容,作者经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效果。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应该是比喻,以培根的《谈读书》为例,“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在这句话中,作者把读书比作进食东西,强调有些书只须读其中的某些部分,有些只须大体涉猎,而少数则须全读,该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而且说理性很强。英国18世纪塞缪尔・约翰逊博士在《致吉士菲尔德伯爵的一封信中》中有这样一段话:“The shepherd in Virgil grew at last acquainted with Love, and found him a native of the Rocks.Is not a Patron, my Lord, one who looks with unconcern on a man struggling for life in the water, and, when he has reached ground, encumbers him with help?”第一句话既是一个典故,又是一个暗喻,喻指伯爵铁石心肠,对作者当初的求助无动于衷;第二句讽刺了伯爵当初拒绝资助作者编撰辞典,然而当作者的辞典即将问世时,他却希望作者承认他是辞典的赞助人。因而作者说“当有人落水,他袖手旁观;当此人上岸时,他却伸手相助。这样的人,还堪称恩人吗?”作者用这样一个反问句,以及微妙的类比,笔锋犀利地讽刺了伯爵的虚伪自私,发泄了自己的悲愤。诸如此类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很常见,阅读时应引起注意,这也是写作中值得借鉴的方法。

综上所述,英语散文以其在语言、结构、文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所喜爱。阅读英语散文能够提高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语篇的驾驭能力。但是由于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对待英语散文我们要进行批判性阅读及客观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具备这种甄别能力;其次,透过散文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增强文化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要持之以恒方能见成效;再次,模仿背诵经典句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勤于思考,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写,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增强语感。总之,高效率的散文阅读要求学习者不但有阅读散文的意识,而且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散文材料,更要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攻克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中最难于掌握的一项内容――英文写作,进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

注释:

①黄源深.英国散文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②刘可红.基于经典英语模仿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最简策略[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05):67.

③陈羽纶.识途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9.

④张爱卿.大学英语写作漫谈[J].大学英语学报,1999.

⑤姚明发.篇章特征与英语写作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8).

【参考文献】

[1]郭鑫.基于合作W习理论的英语散文课程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2]蒋显文,王玲.评点英语散文培养英专学生的思维和论证能力[J].怀化学院学报,2012(01).

[3]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3).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英语;教学;问题;策略

语言智能是一种基础的智能,是指人具有对所学的语言进行听、说、写、读、译的能力,以及能够灵活运用文法、语义学等能力,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与他人沟通交流[4]34。将语言智能理论应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语言发音以及理解语义的能力,将这一智能更好的应用在学习中。语言智能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有的人语言智能比较强,学习起来比较快,这与其平时的阅读以及写作练习有着较大的关系,在平时生活中,还可以灵活的应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对语言进行思考。

1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目前很多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采用了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直接导致了中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口语和听力方面更是如此。很多中学生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也表达不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以外,还可能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无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不排除一些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错误心理。

1.2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并要求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解语法,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语言自主运用能力的培养,且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一门语言,只有将英语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合这一学习需求。

1.3 缺乏新颖的教学理论指导

现如今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师都是接受的传统教育,这使得传统教学理论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并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理念。正是由于教学理念过于传统落后,使得教学方法很难得到创新,教学效率也相对难以提高。甚至有些教师没有很好的敬业精神,把教学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不把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作为己任,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也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

1.4 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作为中学的一门课程,中学英语也同样需要进行教学评价,并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3]67。目前中学英语采用的评价手段依然是采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即只评价学生的笔试和听力,而不评价学生的口语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重视笔试,而忽视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2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的是对学生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培养,而并没有意识到其他六项智能培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即中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对多元智能理论的了解较少,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偏于传统,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得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与学是存在缺陷的,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需要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教师应以学生为课程设计的中心,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只有选择最佳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审视,确定能够进行智能切入教学的内容。并且为了提高多元智能教学的效果,教师应选择学生比较喜爱的方式作为智能切入方式,这也是最有效的切入点。应用多元智能教学方法时,应先明确学生的多元智能光谱,从而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此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中学英语的多元智能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智能材料和资源,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例如书籍、海报、杂志、电脑、网络等等。另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如日记、计算机文字处理、教具、纸笔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多感官进行学习。只有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才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多元智能教学效果。

4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英语教学策略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教学,通过练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语言智能培养环境,可以设计英文故事编写、英文朗读、演讲等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在平时课余生活中更多的涉猎英文资源,阅读英文美文,从而提高其英语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训练其语言智能。

学习英语时,不光的读、写,还要重视听力的练习,学生有一定单词基础后,需要在听力练习中辨识单词,这对其口语能力提升也有着较大的帮助。在听力训练后,学生还要做好笔记,起到知识巩固的作用。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还要多鼓励学生用英文复述故事,或者进行情景模拟,应所学的英文知识进行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些资料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在阅读课外材料时,学生的兴趣比较高,而且可以涉猎更多的知识,扩大词汇量,有利于知识积累。在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使学生更好的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不但可以提高其单词记忆能力,还能够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提高学生的自省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阻碍了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而科学的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教学中则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现状。当然,目前关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还比较少,无法直接借鉴或引用成功的教学案例,因此这就需要中学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研究创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从而为提升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增强新时期中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敏著.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及管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汉对比研究;理论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25-02

一、引言

对比是研究和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做共时、静态的观察和分析,属于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对比的方面可以包括语言中的各个层次: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等,通过发现其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篇章语言学、语言哲学、思维与文化等各学科理论去归纳和总结规律。英汉对比研究不仅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对语言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能够有助于英语教学和现在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选取了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通过对其研究把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二、第一阶段

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起源于1898年,当年出版了《马氏文通》(马建忠)和《英文汉估》(严复)。之后又出版了一系列的主要研究语法的著作,包括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因此,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刘重德,1990)。这一时期对英汉对比研究有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指导意义。吕叔湘先生指出英汉对比研究最需要注意的是“此有彼无或者此无彼有”的这种相同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情况。

三、第二阶段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汉对比研究不如俄汉对比研究活跃,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但还是“取得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许高渝,2003)。

1.语音。在英汉语音对比研究方面有初大告的论文《英语语音的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方淑珍的论文《英语和广州话语音比较分析》和吴千之的论文《英语语调的研究和教学》。初大告(1956)着重分析了英汉双元音的不同,指出英语元音有长短之分,而汉语元音的长短区分没有作用。文章分析了中国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并提出了学习英语语音的难易顺序表。方淑珍(1957)认为英汉语音对比研究的意义在于把本族语言发音习惯带来的消极因素变为学习外语的积极因素。她对发音方法和具体音素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在学习语音中会碰到的困难。吴千之(1963)提出了建立“比较语调学”的命题。他认为英汉语在语调上有本质的差别,因此如果在英汉语调对比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则对英语教学将大有裨益。

2.语法。这一时期的英汉语法对比研究主要体现在陆殿扬的两本著作《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汉英词序的比较研究》上。陆殿扬对英汉语单词和词组作定语、状语、宾语时的词序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英汉的异同进行了考察,总结出正常词序、局部颠倒词序和全部颠倒词序,是这一时期具有较高水准的研究成果。

3.词汇。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主要有唐逸的《英语构词法》、张培基的《习语汉译英研究》和《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唐逸(1959)在对转化法、合成法、前缀、后缀、词根等英语构词法的讨论中,引入了英汉对比的内容,指出了英汉之间的异同。例如,在一词兼用上,英汉颇为相似。张培基对英汉语中的习语、拟声词和颜色词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并指出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是与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和经验息息相关的,因此,英汉语中有关“心脏”、“狗”“黄色”等的习语与用词均反映了不同的民族传统。

四、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汉对比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持续至今,产出了丰富的成果。

1.语音。桂灿昆(1978)的《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对英语语音教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从语音语调等多方面讨论了英汉语的区别和特点。潘永(1999)的《英汉元音变化的比较》通过历时研究,发现英汉语的共同规律,解释了一些共时研究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

2.语法。这一时期的英汉语法对比研究有赵世开(1981)的《英汉指示代词的对比研究》、沈家煊(1984)的《英汉介词对比》和王菊泉、宗福常(1988)的《英汉被动意义名词性短语的对比研究》等。这类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和英汉互译均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到了21世纪,英汉语法对比研究较倾向于对句子结构的研究,同时研究角度也渐渐从英语教学转向了对外汉语教学,学者们通过英汉对比的方法也重新审视了汉语这一母语的语法特征。例如,潘文国(2003)在《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的论文中质疑了“了”字是汉语时体标记的这一观点。在英汉对比研究与其他学科想结合方面,也渐渐从结构主义理论和转换生成理论转向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例如,魏在江(2008)的《基于功能的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从情态的实现手段、及物性系统的转换、情态与意态等几个方面就英汉语中的情态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指出从功能上讲,英汉语都有情态的隐喻用法,而从形式上讲,英语采用形合而汉语采用意合的手段。

3.词汇。在英汉词汇和语意对比研究方面,刘宓庆(1980)的《试论英汉词义的差异》和杨自俭(1986)的《试谈英汉多义词的比较》不仅研究了英汉词义的差异,而且讨论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和对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自上世纪末,英汉词汇对比开始与社会学、认知心理学、思维与文化等学科相互结合。邵志洪、郑国锋(1999)的《近20年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就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英汉对比研究的范畴又被扩大了,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了。

五、反思与展望

纵观英汉对比研究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其对英语教学、翻译理论、词典编纂和现代汉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尚有不足。①实用性大于理论性,对教学的实用价值研究较多,而对英汉对比理论本身研究较少。②微观多于宏观,对英汉单词、语法等细节研究多于对英汉语言的发展、演化等的研究。③个性研究重于共性研究,对英汉个别差异的研究多于对英汉共性差异的研究。④定性研究超过定量研究,即建立语料库的研究较少。⑤描述有余,而解释不足,对英汉差异的对比较多只是停留在找出差异,描述差异的阶段,而没有十分系统的理论体系去解释和支撑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表象。可以说如何把运用的理论工具与实际的英汉语料更好地结合起来,是英汉对比研究碰到的共同问题。

随着英汉对比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在各个方面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今后英汉对比研究将更多地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包括心理语言学和哲学等。英汉语义与句法层面、英汉句法构造的功能原则方面、英汉语言演化的认知机制,将很可能是英汉对比研究今后发展的主要领域。

参考文献:

[1]刘重德.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序;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许高渝.不可忘却的一段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汉对比研究成果回顾[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J].外国语,1990,(3).

[4]邵志洪.英汉微观对比研究30年(1977-2007)综述[J].外国语文,2010,(5).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6[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英语写作方法迁移中介语

一、运用语言正迁移,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1.关于迁移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的影响。无论是“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是“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质上都是迁移能力(transfer)的外在表现。母语对英语能够起促进作用,产生积极影响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母语对英语学习中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英语学习中,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能够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而整合的心理语言结构,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同时,通过具体运用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以改造和充实,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调节机制,实现由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2. 语言正迁移

(1)读法与写法:利用汉语中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中的声母和韵母规则,英语中有基本相同、相似的对等元音、辅音音素,拼读相关英语音标。能拼读出来,按基本规律就可以拼写出来。

(2)汉字与生词: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语言可分为理性意义词汇和联想意义词汇。英语的理性意义词汇多数可用汉语相应的词来表达,其意义在上下文中是完全相等的。如一些专有名词。学生在记忆这些单词时,可以借助汉语的理解加速掌握。为了让学生更灵活地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教师还可以利用汉语中形声字声旁和形旁的构字法,指导学生分析英语单词的构成(词根、词缀)。通过学习词根、词缀,避免死记硬背,进一步扩大词汇量,进而促进正迁移。

(3)语法规则:英语的一些基本句型和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运用汉语的正迁移提供了极大便利。汉语中“主+谓+宾定+状+补”结构基本完全等同于英语句中的“S+V+O+A+A+C”,只不过英语句子中常常出现后置定语,状语后置现象,学生如果掌握这一规律呢,自然就会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和短文来。如:我非常喜欢你。对应的英语句子为“I like you very much.” 而“I very like you .”就不是一个地道的翻译句子。

3. 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1)语法方面。汉语除了附加助词外,词语本身无法表示从属语法范畴,而英语属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汉语中缺省的这一部分规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他们往往忘记这些变化,产生如“He like English”等错误。另外,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取决于语义,而语序是语义结构的重要手段。汉语语序顺序线形集结占绝对优势,倒装只是一种功能性变异,不属于常规。英语词语的句法功能取决于语句的词语形态及句子的组合形式,语序的语法功能不如汉语那么重要,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逆序线形集结很普遍,倒装不会引起句子成分的功能变化。英语中有一组由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和关系副词(when, where)引导的从句,还有以it为先行主语的句式,如“It is necessary that…”等,可使逆序得以广泛使用。但中国学生往往宁愿使用汉语句式来逐字逐句将英语套进去,无论句子多长都按汉语顺序排列,自然造不出地道的英文句子。如中文为:这就是我父亲曾经学习过的地方。学生翻译成:This is my father used to study. This is the place my father used to study.写句子是,先找出英汉完全一致的主谓宾,再处理其他成分,养成这个习惯,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错误,写出漂亮地道的英语来。

要克服汉语语法方面的干扰,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英语特有的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要给予足够重视,重点讲解。其次,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正确英语句式和语序表达的习惯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抵抗母语干扰,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2)文化方面

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不仅存在于语言层面上,还存在于文化差异上。也就是说,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异是造成干扰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汉语文化负迁移造成理解错误或使交际陷入尴尬境地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中国人重感情,英美人重隐私,英美人见面常谈天气,因其不涉及隐私,中国人见面常谈生活细节,比如“去干什么呀?”等,可是许多中国人将汉语习惯也迁移到英语中,碰到英美人士也套用“Where are you going?”自然有多管闲事之嫌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了解西方文化,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来应对西方人士,自然会造成用语失误,形成交际上的障碍。真正了解了西方文化,才能自如地写出标准的英语句子和英语短文来。

二、运用中介语理论,避免英语写作中的错误。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假说(interlingua)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中介语理论(Interlingua Theory)是由Selinker等人最先提出来的。所谓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中介语理论是较早用认知观点解释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模型,其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把第二语言学习看作是一种心理过程,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而且这种理论为后来人们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概念,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实际是语言知识的一种表征。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来认知理论进一步探讨这一表征的性质,及这种表征在第二言语学习中的作用打下了理论基础。Selinker中介语理论的不足主要在于它并没有明确说明中介语系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也没有说明中介语系统是怎样影响语言输出的。犯错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有效的英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中介语发展。

三、小结

中学生容易在词汇选择,句子语序,篇章逻辑等几个发面出现错误。全面对比英汉两种语言,避免彼此的干扰。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英语语感。包括阅读英文报刊,收听英语广播,观赏英文电影,听唱英文歌曲等方法。写作过程中注意连接的技巧。针对中介语,母语及其思考方式对英语的学习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辨别两种语言的特色及其显著差异,争取吸取各个语言的特长,互补互益,达到一个完美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刘爽. 中介语产生的语言心理原因 [J]. 外语教学,2003,(1).

[2]吴锦,张在新.英语写作教学新探.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交际能力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情景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 交际法教学

一、背景与需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7年7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了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对《课程要求》明确指出,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是大学英语最终的教学目标,尤其强调“有效地进行交际”。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提高大学英语课堂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英语教育界对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早有认识,做了很多相关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指出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探索了各种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多数局限于英语专业学生,对大部分的非专业大学英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十分有限,主要受制于授课时间少、班级人数多、英语语料和资源不够丰富、实践应用机会少等客观因素,以及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主观认识不够等。对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检索中,以“交际能力”为题目或主题词的文章在核心期刊检索中可以找到618篇有关的文章,以“英语交际能力”为题目或主题词的核心期刊检索中,则显示文章数为44条,涵盖了从中学到大学、研究生层次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与研究。针对外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文章,较早较为全面的是束定芳在《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上发表的题为“论外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文,在较近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王国平发表在《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l2月第6期)的“建构主义理论与外语交际能力培养”一文,均对外语、英语中交际能力的定义和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观点和建议。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如何让中国的高层次人才在国际交流中立于不败之地,交际能力不容忽视。研究提高学习者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大学英语教学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支撑

在英语语言学理论中,最早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competence)概念的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 Hymes),他在20世纪70年代针对乔姆斯基(N. 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概念提出了交际能力。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某种远比语言本身抽象的知识状态,是一套原则系统,一种知识体系。而海姆斯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处事的能力,即运用语言的能力。海姆斯的理论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加拿大学者Canale和Swain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大量的调查,明确提出“交际能力”是一种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知识的综合能力:语法和词汇知识;话语结构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交际策略知识。Canale和Swain对交际能力的解释强调了语言使用不仅要符合语法,还需要在语篇、社会文化和表达方式上“得体”,这一解释已经成为对“交际能力”的经典定义。

由上述的定义可以看出,在外语学习中要想获得这一语言相应的交际能力,学习者必须通过对语法词汇、话语结构、社会文化、交际策略等多个方面都有扎实的学习,才能最终达到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的学习目标。现代教学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对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途径做出了全新的阐述,为外语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极佳的指导,引导了现代外语教学的新趋势。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M. C. Wittrock)。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协作意识与探究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于赋予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于协助学生获取并有效处理语言材料;在于师生互动;在于学生对教师中介意图的理解与反馈,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外语课堂教学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本质区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和学习设备、网络资源、丰富的英语国家的视频、音频资料,为大学英语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所必备的四大方面的教学内容,即语法和词汇知识、话语结构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知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传统英语教学中由于手段单一枯燥,一本教材、一支粉笔、教师对词汇讲解、课文分析的这种外语学习方法所带来的交际能力培养匮乏的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改革。

三、教学模式应用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提供学习资源,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写作活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会话,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思想;指导学生建造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提供各种形式的英语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英语文化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以英语进行小组讨论、对话、即兴回答问题、网络资源搜索等进行英语话语、文化和交际策略的探究和协作式英语学习;为学生设定合理英语交际场景,创造性地完成以个人或小组观点的思想表述为核心的英语语言文化任务;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掌握的英语词汇语法知识、话语知识和英语社会文化知识,同时结合相应的中文话语知识和文化知识,提供外部实践的平台,完成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针对影响交际能力的四大方面,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语法能力、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词汇应用能力、掌握话语结构知识和恰当使用话语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和习俗、学习英语国家交际策略并能充分意识到中外文化和交际策略的异同之处。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资源,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起到极佳作用的教学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交际法教学等。

1.情景式教学模式

情景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倡导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又称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地介绍和讲解”。鉴于我国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真实的社会环境,这种模拟的情境是仅次于真实经历的体验方式,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情景式教学包括五个具体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通过视频、音频资料或图片信息,引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和类似的事件,构造与学习内容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然后提出与单元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为思考的问题,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鼓励学生从文化比较和社会视角出发,利用网络课后自主学习,查找资料,获取相关信息,然后以小组形式彼此讨论交流、师生交流,最后以课堂ppt陈述、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并由全班同学分组进行效果评价。

这一教学模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和比较文化意识,通过直观立体的模拟体验,感受单元主题涉及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内涵,通过对比中国类似的社会文化现象,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的另一大教学模式,它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的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需要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模式“脚手架(Scaffolding)”为比喻,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持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好水平。支架式教学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即围绕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即引入问题;独立探索,即在明确概念的属性后,放手让学生自行寻求答案;协作学习,即独立探索后,汇集同学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在集体思维中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效果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可以适用于篇章分析,即对单元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和剖析,文章结构安排的方式方法,各个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主题,篇章中运用的修辞技巧及追求的修辞效果等。

3.交际法教学模式

交际法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提出的。他把语言意义分为两类:意念范畴,如时间、顺序、数量、地点和频度等概念;交际功能范畴,如要求、否定、邀请、抱怨等。交际法的语言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一个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交际教学法依托的是语言交际理论和交际学习理论。语言交际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其基本单位组成的系统;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语言结构反映其功能和交际用法;语言的基本单位并非仅是语法和结构特征,而是体现在话语中的功能和交际意义中的范畴。交际法的学习理论是交际原则,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任务原则,语言用来完成任务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意义原则,学习者感兴趣的语言材料,加快学习过程。而交际法的一项总原则就是综合运用言语交际活动的各种要素,一般涉及到情景、功能、意念、社会、性别和心理、语体、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以及其他语言的辅助手段。

交际法与交际能力理论本身就是相辅相成,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尤其在大学英语的视听说课堂教学中,交际教学法必不可少,否则学生在课内课外均缺乏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动力和动机,势必从学而不用再回到哑巴英语的旧路上去。交际法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是教师提供的交际话题和场景具有意义,并且学生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容易感兴趣。正确恰当地运用交际法设计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练习、正反辩论、角色扮演、上台演讲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开口的机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为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在正反辩论和上台演讲这两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法和词汇、话语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均能得到较好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交际能力。

综合使用上述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可以使学生在立体化、多维度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受益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学习内容,综合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电子课件、文字资料、网络资源,不知不觉中加强英语交际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理想目标。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培养出具有较好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级人才,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是大学英语的最终教学目标。如何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相结合,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不断努力,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束定芳.“论外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3).

[3]王国平.“建构主义理论与外语交际能力培养”[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2).

[4]钟志贤.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J].外国教育研究,2005,(1).

[5]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6]晨梅梅等.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 旅游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理论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早期研究是以教学为动机,起源于解决实际问题。二语习得理论包括四种理论范式,它们分别是:普遍语法理论范式、语言监控理论范式、文化合流理论范式和多元发展理论范式。1959年,乔姆斯基提出了“内在论”的语言认知理论;1978年,舒曼(Schumann)提出了“文化合流理论”;80年代初,克拉申把语言监控理论归纳为5项基本假设:自然习得与语言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语言监控调节假设、语言输人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多元发展模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多个发展方向。

一、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特殊性

目前,旅游院校生源较复杂,以桂林旅游学院2014届招生情况看,新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另一类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对英语不感兴趣,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知识丰富的旅游从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其次,他们需要对中外相关的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各方面的知识有丰富的积累;最后,旅游专业学生还需要对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地质、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旅游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的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基于前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综述和对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特殊性的分析,本人尝试提出在不同理论范式下适合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1.普遍语法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尽管对于普遍语法理论人们还有争议,但它提倡的基因赋予人类对语言结构的习得能力在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在模拟旅游行业环境下积累训练大量的语言知识,扩大旅游行业知识语料库的输入,结合旅游专业知识进行现场工作状况模拟,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意识在旅游行业知识方面的积累。

2.语言监控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语言意识。根据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语言的自然习得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充足的旅游行业语言环境。老师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最大限度使学生处在英语环境中;除课本外,老师可用多媒体设备创造与旅游行业有关的语言视听材料,补充有意义、内容生动有趣的旅游故事、外国习俗来扩大语言输入量;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应用于旅游行业的日常交际。

3.文化合流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国家文化。根据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旅游行业与国内外社会、历史文化联系紧密,在英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因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注重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以一种开放的思想去接受英语国家的先进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和旅游相关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后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

4.多元发展理论范式下分层习得英语知识。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考察学生现阶段的语言习得能力,遵循语言发展顺序;同时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推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具体而言,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具体要求和接受能力调整教材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了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照顾了落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个性化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因而,也是促进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影响不言而喻,不同的理论直接侧重于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融合多种教学法交互使用,也产生了良好效果。针对旅游院校大学英语的专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酌情采用,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沈莉.二语习得研究概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第28卷第5期).2003.

[3]李娟.对当前旅游类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10,2007.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模因理论;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17-02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语学习能力对其职业规划、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英语学习能力是成人终身职业发展的基础,而自主学习能力成人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它符合成人教育的基本目标,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促进成人英语自主学习效果的有力保障,模因理论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模因复制、传播和重组的过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成人英语学习者可以利用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两种方式--基因型语言和表现性语言模因,提高其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理论和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成人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现状

1.基础薄弱。就大多数成人英语学习者而言,是出于工作需要或对英语的喜爱,在参加工作之后重新开始学习英语,但大多成人学习者基础薄弱,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此外离开校园多年,本不牢固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遗忘得差不多了。大多数人进入工作岗位后接触英语的机会也很少,专门从事成人英语的培训结构也有限,导致成人英语学习进入两难境地。

2.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英语学习者,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大多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英语学习者,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弥补英语学习上的不足,与在校大学生相比,他们缺乏稳定,有效的学习时间,没有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更没有“学霸”们的带动和鼓励,所以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3.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成人的理解能力更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也会更高,他们能够根据工作中对于英语的实际需求增加自己的有意注意,弥补在英语语法,词汇量上的不足。但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所以成人英语学习者在没有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往往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理想。

4.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评价和管理机制。对于成人英语学习者而言,大多已明确知道英语在工作及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具体的英语学习目标往往不明确,加上有些学习者也是“三分钟热度”,对于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目标都不能保证,这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相对于在校学生,成人英语学习者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所以英语学习变成了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

成人英语学习者由于学习条件的不足和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听、说、读、写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采用何种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成为英语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模因理论

模因理论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模仿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模仿、复制等传播手段得以继承和发展。我国对于模因理论在语言学科的研究始于2003年,何自然提出了“语言模因论”,用模因理论来解释语言传播和发展的规律,他认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传播和发展的规律,而语言本身是模因的载体。模因论的发展对外语学习者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路。何自然指出,模因在复制和传递的过程中要经历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这与英语学习者输入、记忆、输出英语的环节是相一致的,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相互制约。

三、模因理论对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构建

1.模因理论为成人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方法不对往往“事半功倍”,因此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成人英语学习者更是如此,他们工学矛盾突出,更要求其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成人英语学习者以前对于英语的认识只是停留在“非常难”的表面问题上,没有仔细分析难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具体来说是词汇量的问题,是语法根本就没有学懂,还是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理解困难,搞清这些具体原因在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

首先,模因理论的四个传播阶段为成人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成人英语学习者最薄弱的就是听说能力,他们往往表现出来的就是听力材料听不懂,哑巴英语。模因的四个传播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提醒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先有语言的输入,这些听力材料被学习者不断注意,学习者进一步理解并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这些新接触的材料在学习者大脑中不断被加工,思考,当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在一定时期必然会在口语表达中被输出,从而这些信息被表达和传播。

其次,模因理论的核心-模仿为成人英语写作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成人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往往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不符合英语句法的自创句式。究其原因是面对英语写作无话可说,或者偏离主题的滔滔不绝。模因的核心――模仿是语言得以传播的关键,其两种传播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为成人英语写作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模因理论有助于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意识的提高,凸显学习者主体意识。成人学习者大多对英语学习比较悲观,会认为是英语是自己的“死穴”、“软肋”,任自己怎么努力效果都不明显,自我评价较为悲观。模因理论使得成人英语学习者能够刨根问底地反思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词汇量的问题,是语法根本就没有学懂,还是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问题,是同化阶段不到位,还是表达方式有问题。模因论的四个发展阶段能使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模因论的两种传播方式使他们有方法可循,成人英语学习者通过对这些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在模因理论的指导下,尽力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有助于学习者对于学习资源,学习内容的全新认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成人英语学习者对于学习资料的选择比较盲目,对于教师或是网络上提供的资源盲目接受,花费大量的时间,效果却不怎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学习资源没有经过选择、加工,在网络时代,学习资源铺天盖地,而哪些资源是有利于英语自主学习的,哪些是不利的,哪些学习资源是切合自己英语实际水平的,哪些是针对英语较高水平的学习者,所有这些问题没有经过学习者选择;对于课堂上教师要讲授的内容,教师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成人学习者也成了纸上谈兵,无法从根本上实施。

成人英语学习者由于基础差,缺乏语言环境,又没有正确方法的指引,导致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地“索取”,自主学习效果不理想,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长远发展。模因论为成人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解决了成人英语学习者无章可循,盲目随从的实际问题,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可操作的学习方法,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这不仅符合我国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倡的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邹强珍.反思性学习与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7).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职英语;教学设计

0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人才受到了国家和社会以及企业的重点和广泛关注,高职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也备受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从国家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就可以看出,通过正确和科学评价的方法手段所获得积极有效的反馈信息是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注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为主,够用性为度”原则,强化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因此,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非常紧迫的。建构主义也被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更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互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最重要的教学理论观点,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极有影响力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1]。建构主义理论关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建构的知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性,对各学科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观点。

1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

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所以这些学生的录取分数要比本科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低很多,大部分学生的弱项更是在英语方面,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阅读能力不强、词汇量小、听力及口语薄弱、西方文化缺失等严重问题。

1.2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本人所在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非常认真地备课、积极讨论英语教学方法,然而经过教师长期的观察发现,英语教师讨论的只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多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教师仍然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们经常困惑为什么学生上课表现沉闷不积极,学习热情低下和效率不高等问题。

1.3学生的建构性学习被忽视

在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学,把英语学习只看作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的教学行动。仅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构性学习,实际上只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执行教师规定的课堂步骤,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2],这种流于形式主义的英语教学是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1.4课堂教学中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缺乏和西方文化的缺失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育应把培养英语实际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把西方语言文化学习也充分纳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3]。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渐激烈,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很不乐观,很多毕业生最后想要进入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工作,英语应用能力和对西方人文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就成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策略和方案上,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的讲授是大量缺失的。

2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英语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4]。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该突破记忆的被动学习,主动去探索和认知,促使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主动建构知识,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实践和探索,这种探索和发现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案与步骤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1教学目标的设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5]。教学设计者通常应该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使整个英语教学的设计过程围绕着“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展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2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设立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并且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通过积极的场景“同化”与“顺应”所教授的教学主题,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6]。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有借助实物、图像,利用漫画、视频资料和学生的语言活动等,这些教学方法通常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式学习,积极主动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形成性评价在此基础上,以学习者和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反馈为手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认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和兴趣点,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同时还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必须通过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获得反馈信息,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包含了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等主观个人因素作为评价数据,需要运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必须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4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

4.1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

4.1.1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教师选择教学主题和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与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7]。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地应用理论知识学习语言;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改革。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形成了从班级教学模式发展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4.1.2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以图、文、声、像、影相结合和交互性为基本特点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创立真实情境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景象、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学习与现实环境的融合。

4.1.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每个阶段英语教学的结果、学生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形成性评价,因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评价可以灵活调整和改善英语的教学活动,所以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4.2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4.2.1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理论观反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抽象的教学方法,却盲目追求真实情境的创设和亲身体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探索发现法建构语言知识的意义,这样教师很容易造成过分重视非理性学习,轻视理性学习的现象。

4.2.2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语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知识都能够通过情景的创设而实现意义建构的。如果过多强调建构主义的情境学习法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新建构知识的不理解,因此,要客观辨证地分析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法的优势与劣势,并同其它教学理论相结合,共同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这样才能保证英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2.3教育资源不均衡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提升及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许多学校的硬件条件与环境在不断改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也在不断推广和应用,但还是有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在硬件方面的配置和建设不够完善,这必然会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2.4师生间的情感作用被忽视

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中,往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计算机所取代,目光交流越来越少,教师对着计算机讲授,因而并不知道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能达到多少,这种教学环境显然不能有效地发挥师生间人与人的情感作用。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的情感体验是有所局限的。

5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法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创新,这种创新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生理、心理、智力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和重要价值。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教学理论,而应采取重建和创新的教学理论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如果我们用辨证主义的观点看,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知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个体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活动的规范性等都有待于我们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全面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黄先敏.高职英语教学策略及教学法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59-61

[4]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王德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语言学习的一般原理是二语习得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高职学生要在掌握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上,实施确立合理而有价值的英语学习目标,发现和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掌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效方法、领会英汉语言上体现的文化差异、积极参与英语的运用活动和实践等学习策略。

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学好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语言学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高职学生只有掌握了二语习得的一般规律,相应探索出学习的有效策略,英语的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

一、英语语言学习的一般原理

无论是母语还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一般原理是相同的。首先,语言学习必须有个蓝本,也就是语言运用的范例。语言学习理论把这些语言的范例称为“目标语言”,而把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称为“伙伴语言”,“目标语言”必须高于“伙伴语言”,否则就失去了学习的导向。其次,听说领先于读写,先听后说,先读后写。人们能听懂的永远比能说的要多,能读懂的又比所能写的多。再次,要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语言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语言材料称为“语言输入”,把学习者说出或写出的话语称为“语言输出”。在语言学习阶段,输入必须大大早于输出,输入量必须远远超过输出量。然而,学习英语和学习母语又有很大的不相同,从牙牙学语开始,每个人都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母语的学习便在一种无明确目标地、自发地掌握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而外语学习是一种有目标地、自觉地掌握语言的过程,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掌握。根据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语学习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英语知识有效获取中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灵活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善于总结自己达成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上述原理出发,高职生的英语学习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强化六个方面的“结合”:听说结合、读写结合、听读结合、说写结合、听写结合、读说结合,切实领会以“语感”为代表的“内隐性知识”,逐步提高自己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英语语言学习的有效策略

要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英语学习策略的实施就必须在遵循英语语言学习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每个人的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通过多年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指导,笔者觉得下列学习策略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的。

1.确立合理而有意义的英语学习目标

英语学习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确立合理而有意义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才能有条理、有方向、有动力。所谓学习目标的合理是指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者的实际相吻合,具有明显的对应性和递进性。比如口语学习,先实现在模仿中开口讲英语,再做到用英语的一般性语言陈述,然后是运用英语的创造际,进而是在语义、语调、语气、语流、语速、重读、弱读、连读、变音、失去爆破等各方面的准确表达。而学习目标的有意义是要让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拓展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激发尝试的积极性。并把英语学习的价值与自身价值联系起来,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使英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依赖为自主。

2.发现和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著名英语专家张道真指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于实际运用英文时间与实际运用中文时间的比值。学习一种语言,需要在自己大脑里建立这种语言的意识,排除母语的干扰,用这种语言思考和表达。中国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薄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英语语言环境。虽然我们没有使用英语的自然环境,但不等于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英文报刊、英文说明书等,发现和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使自己在设定的语言环境中扮演某一角色,有声地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例如:“洪恩在线”、“新浪有声英语”、“泡泡英语网”、“普特英语听力”等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我们能够在网络空间进行任意的英语交流,于真实的英语运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3.掌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效方法

学习贵在得法。众多英语研究者总结出许许多多的英语学习方法,但具体到每个人,则要在了解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和掌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效方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英语单词记忆方面,就有选择记忆的最佳时间、变化记忆单位,以词为记忆元、根据读音规则记忆、结合联想记忆、通过阅读记忆、感官协同记忆、循环复习记忆等多种方法,应该对这些方法进行积极的尝试。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中,对各种方法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有效学习方法。

4.领会英汉语言上体现的文化差异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sapir对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做出过精辟概括:“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只有对英语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培养起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此应该做到:①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不仅把握词的字面意义,还要了解词汇的文化含义。比如:在汉语中ambitious为贬义:野心勃勃的,在英语中却是褒义词:有雄心的,有抱负的。②明确英语口语交际不仅仅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如果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就会影响对话语深层次的理解和表达,甚至产生歧义和误解。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就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③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避免阅读理解出现障碍。如对于safe from boreas and bluecoats,seemed to soapy the essence of things desirable.不知道boreas在希腊神话中是北风之神,bluecoat指警察,因为警察身穿蓝色制服,就难以理解其真正意思是“不受北风的侵袭和警察的干扰,似乎成了苏比所有心愿的精髓。”

5.积极参与英语的运用活动和实践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交际实践中的运用。要学好英语,必须丢弃恐惧心理,抓住每次锻炼的机会,积极参与英语的运用活动和实践。比如高职生要形成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就应该强化对教材或相关的英语材料的复述,通过复述熟记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积累,将单词的搭配形式、句子的结构模式、上下文的联系方式、发音的节奏、速度、重音、语调模式全都输入脑中并归纳表达出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输出,完成知识的再加工。同时,积极参与英语演讲会、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应用文竞赛、英语诗歌朗诵会等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在大脑中建立起英语语境,增加对英语的语感。培养在何时、何地、用何方式、对何人讲什么话,在何种场合作出何种反应的能力。

掌握英语语言学习原理,实施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是快速提高高职生英语能力的有力保障。只要我们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策略,就一定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尽快地培养出更多的英语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古嘉惠.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职业时空,2009,(07).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 要:国际间学术和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成为必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探讨了其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者们将其研究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了“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作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国内对中介语的研究大多都以学习者对普通英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英语中的中介语现象。

2. 中介语简介

中介语理论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于8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Selinker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1969)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并于1972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研究论文。Selin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1972)。

Selinker还提出了制约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所表征的五个心理因素:(1)语言迁移,指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来帮助习得新的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母语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它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它会阻碍学习者获取目的语知识。(2)训练迁移,指学习者由于教师的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材料,或训练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中介语。(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掌握、理解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时所采用的方法。(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表达意思的方法。(5)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套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了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英文论文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一种中介语,带有汉语的痕迹。笔者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博士用英文所撰学术论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探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

3. 中介语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体现

学术论文中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学习者会受到新项的干扰。例如,英语有冠词(a、an、the)而汉语没有,冠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即是新项。汉语中名词即可表示一类事物,而在英语中,要通过正确使用冠词或变名词为复数形式来表达“类”这一概念。学习者经常因忽略汉英的这种差异而忽略对冠词的使用。词汇内涵的不对应也是产生中介语的原因之一。汉英词汇中有众多内涵不对应的现象,需在翻译时作区别处理,如:“对”不仅可以表示对象,翻译为“to”,还可以表示逻辑的动宾关系,需翻译为“of”;“同时”不仅可以表示同一时间,翻译为“at the same time”,还可表示“也”,需翻译为“also”;“首先”并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因此不应翻译为“at first”;“最后”既可表示“终于”,翻译为“at last”,也可表示最终的时间,需翻译为“finally”等;“下”不仅可以表示位置低,翻译为“under”或“below”,也可以和“温度”、“频率”等搭配使用,表示一个抽象的地点,需翻译为“at”。词性的干扰也会产生中介语。汉语的词性划分标准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词的形态变化或词的语法意义。英语有比较丰富发达的形态变化,有构词形态。译者往往忽略汉英的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性不加区分,例如:“with the flourish development of economy”。习惯用法的干扰也是中介语的来源之一。汉语中经常会出现像“情况”、“现象”、“问题”、“使”、“有”、“种”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在写作时把这些词都翻译出来,使得译文冗长,也不符合英语习惯。如:“the phenomenon of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态负迁移、时态负迁移和句型结构负迁移三方面。在汉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差异,句子可以无主语,在主语位置出现的名词也可能是动词的逻辑宾语,或者句子以“据……”开始。学习者受汉语影响,往往将这类句子误译为无主语句子或主动语态。在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不具备具体形式,而英语中不同的时态有不同的形式,作者在写作时要么忽略时态,要么错误使用时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似乎对过去时态有偏好。在句型结构方面,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连淑能,2006:46)。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往往不从句子结构上作调整,而是按照汉语的习惯仅将各分句简单堆砌,甚至在同一句话中出现多个动词。

训练迁移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语法规则、语言技巧等按照章节孤立讲解,使学习者进入了某些误区。如:教师过分强调句子结构应灵活多变,以至于学生为此而忽略了连贯性;或者教师过分强调被动语态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对主动语态望而生怯;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不能识别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甚或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从而误导了学生。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不当体现为:很多学习者期望通过对词汇和语法规则“死记硬背”来提高语言熟练程度。这种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记住了语法规则但不会使用,认识单词但不知道其具体用法,如:“As a result, users could acces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t anytime.”

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情况下,学习者不得不采取一些交际策略以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回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策略。在写作过程中,若表达受挫,作者往往会折中地选用一种能表达自己大意的方式,从而回避了能够确切表达自己意思的方式。求助权威是另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汉英科技字典,无论是电子类的还是传统的,都极少介绍词的具体用法。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工具书,导致论文中词的误用现象时有出现,如:“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perfected.”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在学术论文中也很常出现,如:学习者根据动名词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动词均可通过加后缀“-ing”变为名词,如:“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Internet”;学习者根据比较级的相关语法规则,简单推断出“越来越”均可翻译为“more and more”,如:“People more and mor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olar energy.”;学习者根据定语从句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定语从句用关系代词引导即可,而忽略了介词的使用,如:“The temperature that the machine operates normally is 28℃.”

4. 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学生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对专业英语进行系统学习,而硕士学术论文和博士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无本质区别,这可以用石化现象解释。Selinker对石化现象进行了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倾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转引自赵萱,2006:18)既然到达某一特定学习阶段后,学习者并不能通过自身的作用消除石化现象(defossilization),显然外界因素至关重要,而教师这一外界因素因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紧密相关,其作用不言而喻。因受交际法的影响,有学者主张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任务和话题本身内容,注重交流,不过多纠正错误,让他们敢说、敢写,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练习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事实上,在学习者语言能力已经石化的阶段,教师便有必要对学生纠错。认知心理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Ellis, 1994)。语言的输入是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丁双红、张学辉,2005:115)。教师的纠错过程也是一种语言的输入。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供目的语模式。中介语作为一种语言,在以自然进化的方式非常迅速地变化着。在这一过程中,可供学生模仿和对照的目的语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目的语语言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且能够对学生正确的语言运用给予巩固和强化。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各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小组,统筹、协调、检查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据韩萍、朱万忠等调查,由于ESP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自身语言底子不足又缺乏语言教学经验,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翻译+阅读”,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2003:24-33);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若其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也难以胜任。各专家、学者都曾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刘润清建议给大学英语教师举办师资培训班(1999:7-12);蔡基刚也提出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2004:22-28)。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稳定的ESP师资队伍,培养对象最好是有理工科基础的英语爱好者,他们有理工科学生的思维习惯,易于接受专业知识;同时,他们爱好英语,容易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此外,他们应该有机会进行专业英语翻译或编辑工作,以便能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有效结合起来。

5. 结语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研究中介语可以有效了解学习者出错的类型及其成因,提炼出语言学习的一般性规律,最终达到缩短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距离、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中介语的角度研究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消除母语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引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反思。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72.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22-28.

丁双红、张学辉. 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6):115.

韩萍、朱万忠、魏红. 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 外语界,2003(2):24-3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6.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187-02

英语是全世界分布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国际交流中应用最多的语言,众多国际机构都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绝大多数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也将英语作为自己的刊物语言,或者将刊物所的摘要添加英语翻译。据统计,世界上超过80%的权威学术期刊都以英语作为自己的刊物语言[1],多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都是以英文报道,学好专业英语对提高学生学术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大学阶段一般高校都会开设两门英语课,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3]。前者针对绝大部分专业授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交流水平,在教学方式上几乎没有任何专业差异,大多数都是由英语专业的老师授课,而后者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熟悉自己主修专业的英语词汇及其表达方法,要求教师在熟悉英语的同时还需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往往由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授课。普通英语是本科教育中的必修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迫于考试的压力和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等级考试的压力不得不竭尽全力学习以求考试通过,而专业英语常常只是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且考试大多以开卷的形式,对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所面临的考试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常常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与此同时,相比普通英语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时由于专业性和科普性太强[4],公共英语学习中几乎从未出现的词汇众多,且材料化学专业在化学化工领域涉及面广,专业性强[5],部分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听不懂、难以理解。又由于很多老师上课时仅仅以专业词汇或学术论文的翻译作为教学和考核的重点,致使学生对专业英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是否能够学好专业英语尤为重要,只有使学生了解到学习专业英语的乐趣,以及它对毕业设计的文献调研或者后期深造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不再感到专业英语枯燥乏味,逐渐从词汇、段落和表达能力上学好专业英语。

1 词汇方面指导学生从记英文简称开始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母核,学习任何语言都是以W习词汇开始,专业英语也不例外。相比公共英语词汇大多源于普通社会交往和生活交流,材料化学专业英语词汇往往在普通英语读物中难以见到且具有较为复杂的表达方式,常常令学生望而生畏。在作者所带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中,部分普通英语较为优异、词汇量较大的学生也认为材料化学专业英语词汇没有普通英语词汇中的规律,难以形成较为系统的记忆。由于材料化学专业英语的词汇大多数为专业词汇,涵盖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等众多材料的专有名词,数量众多,对大三年级的本科生初学者来说很难形成较为系统的记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部分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中,特别是《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时常需要穿插以英文首字母为简称的仪器分析方法,如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简称为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为SEM等。同样地,该类简称在高分子材料学中也十分常见,如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为P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为PVC等。相比复杂的专业词汇的英文全称,英文简称显然更容易被学生牢记,并且英文简称在实际生活中也应用较多,学生除了能够从课本中学到专业词汇外,也能比较容易地在生活中了解到某种材料的英文简称,进而了解该材料的英文全称,由此形成联想记忆,方可较为容易地寻找到材料化学专业英语词汇的一般规律,增加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刚刚进入材料化学专业英语学习的大三学生,可先帮助其回忆专业课上学过的英文简称,进而对其解释该简称的英文全称,一方面可带领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专业内容,另一方面可由此增加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成就感。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35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YANG Youlian[1], WANG Dongxu[1], YANG Min[2], CHEN Junguo[3]

([1] Cadet Brigade,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2]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s,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3] Research 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Abstract The primary task of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is to train qualified military medical personnel, and favorable English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is vital for cadets' learning and research. Advanc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t present, the English learning of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adets is still mainly to the test, and the satisfaction 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s low. Thu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propose to a number of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build the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to construct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English exam skill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cadet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theory;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英语作为事实上的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已经成为一项必需的技能。尤其是对于军事医学院校的学员,大量有价值的教材、文献、学术活动及交流平台都使用英语,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学习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为中心,长期实践发现其无法满足学员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导致学员英语水平提高缓慢,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本课题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索构建具有军事医学特色的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以期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相互补,切实提高军医大学学员英语水平。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自1903年教育心理学诞生以来,各种学习理论交替更迭。但近几年,建构主义理论以惊人的速度风靡世界并对各个学科产生巨大的冲击。②众多领域,特别是教育学领域,对建构主义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渐成为一种热潮。

建构主义理论又称为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分支,其源于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发生认知论”。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形成和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③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强调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建构新的知识表征,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以及改造与重组原有的信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应该单一地由教师传授获得,更重要地是学习者在外界信息媒介的影响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如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题和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其关键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教”;理想的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组成。④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及管理者应该充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的视、听、说等感官刺激,促使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能与所传授的内容相互作用。

2 军医大学学员英语学习现状

为给本课题的下步开展提供充分的现实调研基础,加之我校只在大一、大二学年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故本课题组先期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本校500名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学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军医大学学员的英语学习现状。具体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军医大学学员英语学习现状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1)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81.3%的学员为了四、六级考试或课程考试,占了绝大部分,说明目前学员英语学习普遍倾向于应试,功利性思想明显。(2)在英语学习方法方面,70.9%的学员选择题海战术,18.4%的学员选择课堂教学;在提高听力的方法方面,84.6%的学员选择听力专项训练;在扩充词汇量的方法方面,69.6%的学员选择购买单词书并记忆,只有5.3%的学员选择背诵课文。这三方面的统计结果说明,大部分学员为了应对考试,常自行选择目的性与针对性更强的方法学习英语,而忽略英语课堂教学,形成课内冷、课外热的强烈反差。(3)在课外英语学习时间方面,由于我校的军校性质,对学员管理较严,故60.3%的学员课外英语学习时间能达到7小时以上。(4)在对现行英语教学满意度和是否需要英语改革方面,大部分学员对现行英语教学持不满意态度并认为需要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上述数据表明,目前军医大学学员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是为应对考试,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并由此导致英语学习中,目的性与针对性较强。此外,大部分学员不满意现行英语教学方法,并认为需要改革。这些结果与普通高校的调查结果基本相同,⑤这提示我们,无论是军医大学还是普通地方高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均存在共性问题,都需要探索解决。

3 建构主义理论在军医大学英语学习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组成。那么如何将这四要素应用于军医大学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本课题组在紧抓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做出以下尝试。

3.1 情景

众所周知,在我国,外语学习者大都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现实中缺乏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故在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为给军医大学学员创设英语语言文化情景,揭示英语语言文化内涵,并把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和礼俗规范等文化教学渗透其中,本课题组在英语课堂教学外,采取以下方法措施:(1)组织学员参加外籍专家讲座,通过该方法不仅能让学员体会名家风采,学习医学前沿知识,还能接受纯正的英语语言输入,了解生物医学专业英语。(2)组织学员参加我校教员医学专业课英文示范授课,通过该方法,让学员在体会医学专业英语的同时,学习医学专业知识。(3)由于本校属部队院校,具有军事性质,又是一所医科大学,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员观看军事题材或医学题材的英文原声影视作品,如《拆弹部队》、《光荣之路》、《野战排》、《硫磺岛来信》、《现代启示录》、《光荣》、《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勇敢的心》、《黑鹰坠落》、《珍珠港》、《风语者》、《猎杀U-571》、《战地医院》等。通过该方法,不仅极大丰富了学员英语知识,还令学员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军人的责任与使命。

3.2 协作与会话

建构主义理论中,协作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并相互作用,在共同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熟练技能。作为协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会话是指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运用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主动探索和发现,并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任务计划、人员分配,从而进一步把各自的学习活动深入下去。由此可见,协作与会话对学习者搜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与验证假设、评价学习效果直至最终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均有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不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与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⑥为将协作与会话融入本校学员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中,本课题组采取以下方法措施:

(1)在传统课堂教学外,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配音大赛、各学员单位开辟英语角等,在上述活动中,学员以小组形式参与,相互协作,相互比拼。

(2)利用军校每晚晚点名以及每周召开班务会的惯例,在各学员单位组织实行晚点名英语点评当日工作,和英语班务会的活动,促使学员运用英语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

(3)依托我校基础部外语教研室组织的本科生暑期英语口语培训活动,组织相关学员单位积极选送具有一定英语口语基础的学员参与该活动。在该活动中,学员全程直面外教,以辩论、采访、角色扮演、自由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习英语。

(4)作为学员管理者,本课题组积极鼓励学员参加我校基础部英语教研室组织的本科生学术论坛活动。在该活动中,学员自由组队,定期接受专业导师和英语教师的指导,大量阅读权威期刊文献,参加专业导师的组内讨论,选取研究题目,最终在大学英语结业暨国际学术英语论坛上全程使用英语进行汇报。⑦

3.3 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反映在实际英语学习中便是要充分理解所学的新的知识点、句子结构、语法规则等,然后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⑧为此,本课题组采取以下方法措施:

(1)利用我校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积极推选学员走出国门,走进世界名校,体会名校风采。在英语国家中,实际检验与运用自己的英语语言知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其真正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2)为培养本科学员科研思维、浓厚学校科研氛围,我校面向本科学员开展了众多医学专业课第二课堂活动。在该活动中,学员加入导师课题组,阅读英文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相关实验,最终将科研成果以SCI论文或课题汇报形式展现。本课题组作为学员管理者,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员制定较为宽松的管理制度,确保学员能较为自由地参与其中。此外,积极鼓励学员撰写SCI论文,使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促使学员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内化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4 建构主义理论应用效果的评价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本课题组在构建学员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中采用上述方法。历经一年的课题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1)学员英语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再创新高。在课题实施期间,学员英语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达到90.43%,某学员单位甚至可达98.76%。(2)学员参加英语竞赛捷报频传。在课题实施期间,学员共获得101项省部级或部级英语竞赛奖项,达到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3)学员发表SCI论文屡创新高。在课题实施期间,学员共发表SCI论文54篇,影响因子最高达8.385,SCI论文数量、质量均得到极大跃升。(4)学员出国见学收获颇丰。在课题实施期间,分别选送两批共10名学员,前往世界一流名校参观见学。归国后,组织见学经历汇报会,向广大学员介绍并分享自己在名校的经历体会。

由上可知,在本课题组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后,学员的英语应试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5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中,语言学习是学习者在建构自我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文化框架。军医大学的英语教学,不仅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体现学员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原则,更应在课外学习中,让学员主动地建构英语语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军医大学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中,不仅为军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还丰富了军医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环境,增强了课内与课外的教学互补,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但是,本课题组只是进行了初步尝试,如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具有军事医学特色的军医大学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体系,仍需更深入地研究探索。

*通信作者:阳又莲

基金项目:第三军医大学教育改革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0B22)

注释

①⑦杨敏,杨威.医学本科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3):291-294.

② 王方芳,陈俊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6(1):35-36.

③⑧李卓.浅谈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2):78-81.

④ 龙仕文.浅谈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1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