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

网箱养殖论文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箱养殖;水库水质;相互关系;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一、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二、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DO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库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库水体DO含量受到2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类丰富的水体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好氧和复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部分散失在水体中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另外,网箱养殖的鱼类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网箱区水体中的DO通常低于无网箱区。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可造成鱼类浮头、死亡。水库水体中DO的数0,除了跟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底层水中一般DO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箱养殖可使这一现象加剧。水质良好的水体DO量应维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测,其DO分别为7.04mg/L、4.16mg/L和3.84mg/L,显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断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这是由于人类的网箱养殖活动造成的。

三、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DO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阶段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在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20℃条件下经5d培养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水库网箱养殖产生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容易产生H2S、NH3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较高的水库有机物分解的较好,鱼类的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污染。据刘顺科等对水磨滩水库网箱养殖的水质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区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对照区,网箱养殖使水库水体的生化耗氧量明显增加。

四、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COD的影响与BOD相类似,其使水库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

五、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pH值的影响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是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网箱养殖而言,pH值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水库的水体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水库的pH值变化主要与工业污染、酸雨(广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温、空气中CO2分压的变化和底质中有机碎屑的腐解有关,正常的网箱养殖对pH值的影响不大,但在养殖活动中大量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盐酸等)、大量死鱼或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等情况下,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检,三断面pH值无明显差异。

六、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TN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诱因。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TN、TP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超过0.01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在网箱养殖水域,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投饵网箱养殖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高密度的投饵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对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养殖区的无机磷和TP分别是非养殖区的1.25倍和1.67倍,网箱区水层中总TP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积的结果,这在有跃温层的水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7年区环保部门对施行网箱养殖的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王滩水库和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是:水库水体为Ⅳ类水质,但是TN和TP超标、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网箱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在龙滩水库的不投饵网箱养殖,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对网箱区及上下游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不投饵网箱养殖能改善水体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对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七、讨论与分析

2006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III类标准;6.4%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其中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较好,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说明我国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水质状况恶化有多种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点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水产养殖造成的内源污染正逐步显现,形成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水库网箱养殖是内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投饵、排泄等原因造成水体中TP、TN增加,DO量减少,COD、BOD升高,而对水体的pH值、水温等影响不大。

八、建议

(1)积极开展水库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水库不同的水质类型,建立相应的负载力模型,限制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网箱养殖区域。

(2)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避免长时间养殖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保证水库水环境处于良性生态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水库中真正监测水质状况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库有监测,但数据是不公开的,要遏制水库水质的恶化,必须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4)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自觉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50-51.

[2]孟红明,张振克.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33-136.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箱;设计;养殖技术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

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我国水库资源非常丰富,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发展无序、管理滞后、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持水库水域生态良性平衡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1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1]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2]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2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DO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库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库水体DO含量受到2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类丰富的水体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好氧和复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部分散失在水体中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另外,网箱养殖的鱼类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网箱区水体中的DO通常低于无网箱区。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可造成鱼类浮头、死亡。水库水体中DO的数0,除了跟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底层水中一般DO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箱养殖可使这一现象加剧。水质良好的水体DO量应维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测,其DO分别为7.04mg/L、4.16mg/L和3.84mg/L,显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断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这是由于人类的网箱养殖活动造成的。

3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DO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阶段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在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20℃条件下经5d培养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水库网箱养殖产生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容易产生H2S、NH3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较高的水库有机物分解的较好,鱼类的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污染。据刘顺科等[3]对水磨滩水库网箱养殖的水质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区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对照区,网箱养殖使水库水体的生化耗氧量明显增加。

4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COD的影响与BOD相类似,其使水库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

5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pH值的影响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是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网箱养殖而言,pH值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水库的水体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水库的pH值变化主要与工业污染、酸雨(广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温、空气中CO2分压的变化和底质中有机碎屑的腐解有关,正常的网箱养殖对pH值的影响不大,但在养殖活动中大量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盐酸等)、大量死鱼或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等情况下,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检,三断面pH值无明显差异。

6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TN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诱因。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TN、TP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超过0.01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在网箱养殖水域,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投饵网箱养殖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高密度的投饵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对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养殖区的无机磷和TP分别是非养殖区的1.25倍和1.67倍[4],网箱区水层中总TP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积的结果,这在有跃温层的水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7年区环保部门对施行网箱养殖的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王滩水库和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是:水库水体为Ⅳ类水质,但是TN和TP超标、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网箱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在龙滩水库的不投饵网箱养殖,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对网箱区及上下游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不投饵网箱养殖能改善水体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对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7讨论与分析

2006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III类标准;6.4%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其中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较好,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说明我国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水质状况恶化有多种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点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水产养殖造成的内源污染正逐步显现,形成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水库网箱养殖是内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投饵、排泄等原因造成水体中TP、TN增加,DO量减少,COD、BOD升高,而对水体的pH值、水温等影响不大。

8建议

(1)积极开展水库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水库不同的水质类型,建立相应的负载力模型,限制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网箱养殖区域。

(2)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避免长时间养殖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保证水库水环境处于良性生态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水库中真正监测水质状况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库有监测,但数据是不公开的,要遏制水库水质的恶化,必须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4)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自觉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

9参考文献

[1]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50-51.

[2]孟红明,张振克.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33-136.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网箱养殖;水库水质;相互关系;建议

论文 摘要 我国水库资源非常丰富,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发展无序、管理滞后、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持水库水域生态良性平衡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 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1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 000m和3 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 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1]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 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2]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2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DO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库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库水体DO含量受到2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类丰富的水体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好氧和复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部分散失在水体中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另外,网箱养殖的鱼类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网箱区水体中的DO通常低于无网箱区。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可造成鱼类浮头、死亡。水库水体中DO的数0,除了跟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底层水中一般DO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箱养殖可使这一现象加剧。水质良好的水体DO量应维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测,其DO分别为7.04 mg/L、 4.16mg/L 和3.84mg/L,显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断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这是由于人类的网箱养殖活动造成的。

3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DO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阶段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在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20℃条件下经5d培养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水库网箱养殖产生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容易产生H2S、NH3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较高的水库有机物分解的较好,鱼类的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污染。据刘顺科等[3]对水磨滩水库网箱养殖的水质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区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对照区,网箱养殖使水库水体的生化耗氧量明显增加。

4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COD 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COD的影响与BOD相类似,其使水库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

5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pH值的影响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是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网箱养殖而言,pH值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水库的水体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水库的pH值变化主要与工业污染、酸雨(广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温、空气中CO2分压的变化和底质中有机碎屑的腐解有关,正常的网箱养殖对pH值的影响不大,但在养殖活动中大量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盐酸等)、大量死鱼或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等情况下,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检,三断面pH值无明显差异。

6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TN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诱因。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TN、TP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超过0.01 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在网箱养殖水域,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投饵网箱养殖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高密度的投饵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对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养殖区的无机磷和TP分别是非养殖区的1.25倍和1.67倍[4],网箱区水层中总TP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积的结果,这在有跃温层的水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7年区环保部门对施行网箱养殖的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王滩水库和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是:水库水体为Ⅳ类水质,但是TN和TP超标、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网箱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在龙滩水库的不投饵网箱养殖,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对网箱区及上下游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不投饵网箱养殖能改善水体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对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7讨论与分析

2006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III类标准;6.4%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其中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较好,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说明我国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水质状况恶化有多种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点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水产养殖造成的内源污染正逐步显现,形成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水库网箱养殖是内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投饵、排泄等原因造成水体中TP、TN增加,DO量减少,COD、BOD升高,而对水体的pH值、水温等影响不大。

8建议

(1)积极开展水库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水库不同的水质类型,建立相应的负载力模型,限制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网箱养殖区域。

(2)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避免长时间养殖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保证水库水环境处于良性生态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水库中真正监测水质状况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库有监测,但数据是不公开的,要遏制水库水质的恶化,必须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4)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自觉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

9参考文献

[1] 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50-51.

[2] 孟红明,张振克.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33-136.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 摘要 我国水库资源非常丰富,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发展无序、管理滞后、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持水库水域生态良性平衡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 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1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 000m和3 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 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1]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 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2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DO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库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库水体DO含量受到2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类丰富的水体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好氧和复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部分散失在水体中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另外,网箱养殖的鱼类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网箱区水体中的DO通常低于无网箱区。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可造成鱼类浮头、死亡。水库水体中DO的数0,除了跟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底层水中一般DO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箱养殖可使这一现象加剧。水质良好的水体DO量应维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测,其DO分别为7.04 mg/L、 4.16mg/L 和3.84mg/L,显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断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这是由于人类的网箱养殖活动造成的。

3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DO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阶段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在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20℃条件下经5d培养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水库网箱养殖产生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容易产生H2S、NH3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较高的水库有机物分解的较好,鱼类的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污染。据刘顺科等对水磨滩水库网箱养殖的水质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区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对照区,网箱养殖使水库水体的生化耗氧量明显增加。

4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COD 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COD的影响与BOD相类似,其使水库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  

5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pH值的影响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是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网箱养殖而言,pH值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水库的水体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水库的pH值变化主要与工业污染、酸雨(广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温、空气中CO2分压的变化和底质中有机碎屑的腐解有关,正常的网箱养殖对pH值的影响不大,但在养殖活动中大量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盐酸等)、大量死鱼或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等情况下,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检,三断面pH值无明显差异。

   6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TN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诱因。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TN、TP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超过0.01 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在网箱养殖水域,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投饵网箱养殖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高密度的投饵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对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养殖区的无机磷和TP分别是非养殖区的1.25倍和1.67倍,网箱区水层中总TP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积的结果,这在有跃温层的水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7年区环保部门对施行网箱养殖的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王滩水库和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是:水库水体为Ⅳ类水质,但是TN和TP超标、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网箱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在龙滩水库的不投饵网箱养殖,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对网箱区及上下游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不投饵网箱养殖能改善水体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对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7讨论与分析

2006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III类标准;6.4%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其中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较好,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说明我国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水质状况恶化有多种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点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水产养殖造成的内源污染正逐步显现,形成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水库网箱养殖是内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投饵、排泄等原因造成水体中TP、TN增加,DO量减少,COD、BOD升高,而对水体的pH值、水温等影响不大。

8建议

(1)积极开展水库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水库不同的水质类型,建立相应的负载力模型,限制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网箱养殖区域。

(2)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避免长时间养殖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保证水库水环境处于良性生态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水库中真正监测水质状况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库有监测,但数据是不公开的,要遏制水库水质的恶化,必须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4)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自觉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

9参考文献

[1] 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50-51.

孟红明,张振克.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33-136.

刘顺科,蒋卫世,田晓民,等.水磨滩水库网箱养鲤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J].水利渔业,1991(6):37-40.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7篇

1网箱养鱼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两面性

网箱养鱼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是直接排入养殖水域中的鱼类粪便和饲料残渣(以下统称“网箱排出物”)。其成份除有鱼饲料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各种营养物质外,还有鱼体排出的尿素等代谢产物,而对水环境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控制性因素则是其中的氮、磷营养元素。

网箱排出物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可以是有利的正面影响,也可以是有害的负面影响。其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分水岭”,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氮、磷量与该生态系统最大允许容纳量的关系。如进入的氮、磷量小于系统的最大允许容纳量,即产生正面影响。相反,若大于系统的最大允许容纳量,即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力,则产生负面影响。

1.1正面影响

含适量氮、磷的网箱排出物以碎屑形态进入网箱养殖水域后,一部分被鱼类等水生动物直接食用,另一部分则成为细菌的营养源,促进了细菌的繁殖。细菌在分解利用有机碎屑时富集于碎屑表面而形成“菌凝体”,又成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高级营养物而被食用。可见含有氮、磷的网箱排出物进入养殖水域后,有相当量的氮、磷转化成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身体物质而进入食物链轨道,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内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产力。

那些未被水生动物食用的剩余的网箱排出物,最终会被氧化分解为氮、磷以及CO2等无机营养元素而被水生植物,主要是浮游藻类植物吸收利用,促进着水生植物的繁殖生长,丰富了植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基础,提高了水体的产鱼潜力。特别重要的是,浮游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不但把日光能转化为有机能而贮集于植物体,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原初生产,而且还放出O2,提高了水体DO浓度,改善了水环境。

上述情况表明:网箱养鱼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产生正面影响的结果,是系统内物质能量的增加,生物生产力的提高,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了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生物和环境的协同进步。

1.2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的症结所在,是网箱养鱼输入到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氮、磷超过了该生态系统的最大允许容纳量而产生的水体富营养化。其主要表现:(1)水质恶化——TN、TP、BOD严重超标;上层水的DO量昼夜差值大,底层水的DO量极低,甚至为负值。(2)蓝藻类浮游植物过量繁殖而形成巨大的生物量。一旦气候变化常引起蓝藻大量死亡腐败,急剧消耗水中DO,可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批量窒息死亡。(3)在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分解网箱排出物产生的甲烷、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水环境的危害很大。

2生态环保型网箱养鱼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要点

生态环保型网箱养鱼的技术路线,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调控网箱排出物的数量及其氮、磷含量水平,确保网箱排出物带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氮、磷总量在该生态系统允许容纳量范围之内的合理水平上,以充分发挥网箱养鱼对水域生态系统的正面影响。其要点如下:

2.1以跟踪监测环境变动的“试错法”实现合理的网箱养鱼规模

合理的网箱养鱼规模,是保证网箱养鱼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正面影响的前提条件。合理网箱养鱼的规模应根据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具体条件而定,没有现存的统一模式。在缺乏养殖水域氮、磷允许输入量参数的情况下,可用跟踪监测网箱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变动的“试错法”,在网箱养鱼实践中,逐步实现网箱养鱼规模的相对合理水平。

为避免水环境污染风险,在实施“试错法”的初始阶段,应以一个明显偏低的养鱼规模进行试生产,用跟踪监测养殖水域水质和水生生物(主要是浮游藻类)的实测数据,根据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等文件进行综合评价,逐步调高,直至达到并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上。

2.2改革传统养鱼网箱结构,创立生态网箱养鱼模式

改传统网箱的单养模式为同箱分区的混养模式。即将网箱分隔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主养区,只养一种主养鱼,下层为次养区,配养3-4种不同食性的鱼类,促使各种养殖鱼类在同一网箱中各自完成生产功能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生态互补互利作用。

整个网箱系统是网目为4cm左右的敞口生态型成鱼网箱。该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箱是主养区,呈长方体,主养一种名优高档鱼,可选用投喂低磷高效的优质颗粒饲料。主养鱼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箱养鱼的经济目标,并为下层箱的鱼类提供“特殊饲料”。下层箱呈“”形,为配养区,底网网目可选为0.2cm左右,下层网箱的墙网有三面与上层网箱共用,放养滤食性的鲢、鳙、杂食性的鲫和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不投喂饲料,其食物主要靠上层主养箱漏下来的鱼类粪便和饲料残渣,同时也食由箱外水体中进入箱内的饵料生物和有机碎屑。其中鲴鱼可刮食网片上着生的“青苔泥”(主要是丝状藻类),鲢、鳙滤食悬浮于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而鲫则主食沉降到箱底的有机物。它们各自摄食功能的发挥,就较充分地回收再利用了上层箱排出的有机废物,这不但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起到了变废为宝的作用,而且还清洁了网箱内的水环境,对主养鱼的健康生长也十分有利。

主养区高档鱼种的放养量应根据网箱内外水体交换情况、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点以及鱼品出箱时间和产量与规格等具体计划而定。进箱鱼种的体高应大于网箱网目单脚的2倍(H>2a),使鱼不致逃出箱外。为平衡各养殖鱼类之间的生态互补关系,主养鱼与配养鱼的放养比例可暂定为8:2。配养鱼鲢、鳙、鲤、鲴之间则暂定为5:2:2:1,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各种鱼的群体生长情况及时予以调整。

2.3实施网箱养鱼与大水面放流鲢,鳙鱼相配套的生态渔业措施

在养殖水域大水面放养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的鲢、鳙鱼既可抑制浮游生物的过量增长,又可清除有机碎屑,对保护水环境提高大水面产鱼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鲢、鳙的食物链短,放养鲢鳙鱼可有效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

2.4高附着密度生物堆技术在生态网箱中应用

网箱养鱼过程中产生氨、氮,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排入养殖水域中的鱼类粪便,其成份除有饲料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各种营养物质外,还有鱼体排出的尿粪等代谢产物,而对水环境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控制性因素则是其中的氨、氮(NH4+)。生物堆是硝化干菌的载体,而硝化干菌专用于处理转化鱼粪尿中的氨氮(NH4+)、可溶蛋白,使其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在养鱼网箱中应用具有高附着密度、高生物活性的硝化干菌,制成的生物堆,安放于下层网箱的中下部。用生物堆吸收氨氮降低进入养殖水域的氨氮浓度,提高养鱼容纳量,使其养殖水域生态系统最终建立具自净能力,达到水域生态相对稳定的,可人工控制的动态平衡。

2.5实行网箱养殖点的轮休制

在广阔的网箱养殖水域中,优选3—4个水文、水质条件良好,适于开展网箱养殖的养鱼点,按年轮流养鱼,轮流休闲。实行轮休制的优点,是可有效防避因沉降有机物连年积存水底而导致养殖水域的局部污染,给网箱养鱼造成危害。这对水交换较差的湖泊、水库网箱养鱼尤为重要。

2.6使用主养鱼专用的低磷高效配合饲料

网箱养鱼对水环境影响的源头是饲料。提高饲料营养物的利用率,降低溶失率和残留率,不论在经济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均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鱼饲料专家研究推出的低磷高效环保型鱼用颗粒饲料,有效降低对水体的磷排放,可择优予以使用。

不同鱼类对饲料营养的需求不同,所选用的环保型饲料必须是主养鱼类的专用饲料,不能随意选择其它鱼饲料作为主养鱼饲料的替代品。投喂饲料必须坚持定时定量的原则,日投饲量应根据水温、鱼体大小、天气、以及鱼群的抢食情况而定,切实避免饲料散失浪费。

2.7认真实行以防为主的鱼病防治方针

优选或培育具有健康体质的入箱鱼种,强化网箱养殖鱼类自身的抗病力;搞好养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截断病源入侵途径;及早发现病鱼及时进行治疗。如疑似传染性鱼病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治鱼病的药物应是经国家批准的,高效无残留毒的药物,严防鱼体和养殖水域被药物污染。

2.8强化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主要的是,网箱养殖水域的跟踪监测及综合评价制度;饲料质量监测和投饲技术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周继伦:生态学与环境污染。生态学讲座教材。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翘嘴红鲌;网箱养殖;水库

中图分类号 S965.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31-01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俗称太湖白鱼、白条。该品种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等特点,是适合水库网箱养殖的淡水名优品种之一。

1材料与方法

1.1水域选择

试验在宁国市青龙湾库区进行,水面宽阔(3 266.67 hm2),可养水面达2 333.33 hm2,水位相对稳定,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当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1.2网箱条件

1.2.1网箱设置。架设网箱水域要求避风向阳、日照充足、水流缓慢、交通方便、不嘈杂,保持网箱露出水面25~35 cm,在最低水位时保持网箱底部与水底的距离>1 m,要求水深、pH值、透明度、溶氧量分别为>10 m、7.2~8.4、60~150 cm、>3 mg/L。

1.2.2网箱结构。采用规格为5.0 m×6.0 m×2.5 m的无结网悬浮式网箱,可以随水位升降,由钢结构框架、泡沫浮筒、聚乙烯网等组成,网目3 cm。共5口箱,网箱加盖由结网衣制成的盖网(网目2 cm)[1]。

1.2.3网箱布局。按串联式扎成一排,呈“一”字型与水流方向垂直排列,箱间距1.0~1.5 m。网箱养殖水域的用栏栅围成一圈,可以防止杂物,起到保护网箱的作用。在鱼种进箱前7 d,先用1%漂白粉溶液将网箱浸泡1 d,并在网衣上附着藻类,以减少鱼体入箱后摩擦受伤[2]。

1.3鱼种放养

1.3.1鱼种选择。放养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鱼种。入箱时对鱼种个体进行分档选别,分箱饲养。

1.3.2放养时间。2010年1月22日从福建省购进鱼种,投放时平均尾重0.24 g,全长7~10 cm,翘嘴红鲌苗种共计30 000尾,放养密度为200尾/m2。并采用2%~3%食盐水浸浴鱼体10~15 min。

1.4饵料投喂

翘嘴红鲌的饲料主要是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如翘嘴红鲌专用膨化料,其饲料粗蛋白含量达35%~40%,饲料粒径2~3 mm。在投饲过程中,注意不让膨化料漂出网箱引起饲料外失,同时搭配冰鲜鱼或下脚料。鱼种放养1个月内,日投喂4~5次,投喂量为箱体内鱼体总重量的8%~10%,1个月后,日投饵2~3次,投喂量为箱内鱼总体重的2%~5%,以1 h内吃完为宜。投喂坚持“四定原则”。为了提高高温期间的摄食量,投饵时间以7:30、17:30为宜。

1.5日常管理

一是检查网箱有无破损。每天巡箱1次,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情况,以防止破箱逃鱼。二是根据水位的升降及时调整网箱位置,并记录天气、水温、投饵、病害及鱼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及时清洗网箱。与常规鱼类相比,翘嘴红鲌对水体溶解氧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定期清除箱体周围的附着物,保持箱内外水体畅通,箱内溶氧充足,以防网目堵塞而引起缺氧死鱼。一般10 d清洗1次[1-4]。

1.6病害预防

在养殖的过程中应坚持鱼病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是苗种放养前严格消毒,严防苗种带病入箱;二是坚持定期清洗网箱,保持水流通畅,水质清新,在鱼生长旺季对及周围水体定期用药物泼洒。

2结果与分析

2.1收获情况

2010年12月17日,共收获翘嘴红鲌8 280 kg,平均尾重达到300 g,最大个体470 g;网箱平均产量55.2 kg/m2。

2.2效益分析

总产量为8 280 kg,按30元/kg计算,总产值为24.84万元。总成本为155 080元,其中饲料费35 280元,网箱建设费3.2万元,人工费4万元,种苗费2.4万元(0.8元/尾),药物、电费1.5万元,自制动物饲料费8 800元(1.6元/kg)。因此,纯利润为93 320元。

3结论与讨论

(1)水库网箱养殖翘嘴红鲌是切实可行的,且经济效益显著,为库区移民致富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2)研究表明,翘嘴红鲌单尾重小于50 g时生长较慢,单尾重超过150 g之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水温不足20℃或高于30℃的情况下,摄食强度与生长速度均降低。

(4)翘嘴红鲌习惯在水体的中、上层猎取食物,因而投喂速度要缓慢,使饲料能均匀分布于水面上,以让鱼群及时抢食,防止饲料沉底散失,造成浪费。

4参考文献

[1] 俞爱萍.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技术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11(13):52.

[2] 苏雪红.水库网箱养殖翘嘴红鲌技术[J].科学养鱼,2010(2):40.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洲鲥鱼;水库网箱;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133-02

美洲鲥鱼(Alosa sapidissima)隶属鲱形目、鲱科、西鲱属,分布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河流和海洋中,与中国鲥鱼同属一个亚科,外形、肉质、口感和营养成分均与中国鲥鱼十分相似,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和经济价值的降河洄游性鱼类[1-4]。由于中国鲥鱼资源锐减,濒临绝迹[5],引起了人们养殖美洲鲥鱼的热情,目前美洲鲥鱼的养殖方式主要有水泥池养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网箱养殖等[6-8]。基于青龙湾水库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笔者连续4年开展了美洲鲥鱼水库网箱养殖试验,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域条件 美洲鲥鱼网箱养殖地点选在距安徽省宁国市市区17km的青龙湾水库,该水库面积3 266.7hm2,可养水面2 333.3hm2,水库岸线曲折,汊湾众多,集雨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养殖区域水质清新无污染,平均水深28m,表层常年水温8.5~33℃,透明度平均2.4m,溶解氧5~8mg/L,pH值7.0~8.5,水体流动交换频繁。

1.2 网箱设置 网箱外架为镀锌钢管框架结构,“田”字形走向,以空心桶为浮力单元,框架宽度为40cm,上面铺设木板,以方便行走,框架整体固定于废旧船只改造成的仓储平台。网箱固定于钢管框架,高出水面40cm,规格依据不同时期美洲鲥鱼的规格适时调整,规格大小分为5m×6m×5m和5m×6m×10m,夏季和冬季换用5m×6m×10m深水网箱,网目有4种,从小到大依次为0.8cm、1.2cm、3.0cm和5.0cm。

1.3 苗种放养 美洲鲥鱼苗种放养时间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7月下旬,平均规格要求3cm以上,单尾体重1g以上,采用氧气袋充氧运输,每袋装300~400尾,运达目的地后平衡水温10~20min,网箱放养密度为200~300尾/m2,网目大小为0.8cm。

1.4 苗种开口与驯食 美洲鲥鱼为滤食性鱼类,幼鱼主食浮游生物与有机碎屑,人工养殖条件下,经驯食后,可摄食全价颗粒饲料。苗种进网箱后第3天开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50%的“天邦牌”微粒子鱼苗开口饲料,密度略大于水,缓缓沉降。水温在30℃以下,鱼苗可按2~3h投喂1次,每天投喂5~6次;当水温升高至30℃以上时,避免在10:00~16:00投喂,以免表层水温过高烫伤鱼苗,采用夜晚加喂的方法避开高温,投喂量为每1 000尾鱼1g。

1.5 饲养管理

1.5.1 分箱 8月底,当美洲鲥鱼平均体重达3~5g/尾时,开始第1次分箱,按“一分为二”法,一箱均分为两箱,网箱大小不变,网目大小更换为1.2cm;11月底,当美洲鲥鱼平均体重50~150g/尾时,开始第2次分箱,按“一分为二”法,一箱均分为两箱,网箱大小不变,网目大小更换为3.0cm;翌年4~5月份,当美洲鲥鱼平均体重达150g/尾时,开始第3次分箱,按“一分为二”法,一箱均分为两箱,网箱大小不变,网目大小更换为5.0cm,直至养成商品鱼。

1.5.2 投喂 美洲鲥鱼苗种下箱后,按1.4驯食投喂一段时间,当平均规格5~15g时,投喂粗蛋白含量46%的“天邦牌”海水鱼混合0#浮性饲料;当平均规格15~50g时,投喂粗蛋白含量45%的“天邦牌”海水鱼混合1#浮性饲料;当平均规格50~150g时,投喂粗蛋白含量44%的“天邦牌”海水鱼混合2#浮性饲料;当平均规格150~300g时,投喂粗蛋白含量43%的“天邦牌”海水鱼混合3#浮性饲料;当平均规格≥300g时,投喂粗蛋白含量43%的“天邦牌”海水鱼混合4#浮性饲料。投喂次数从苗种期的每天5~6次,逐渐过渡到每天3次,11月份以后改为上、下午2次投喂,冬季当表层水温低于10℃时,选择中午时段1次投喂。投饲量以40min内食完为准,日投饲量一般占鱼体重的2%~5%,依据季节、天气和水温等适时酌情增减投饲量。

1.5.3 日常管理 美洲鲥鱼网箱养殖要特别加强养殖日常管理,勤观察,坚持专人早、中、晚各巡箱1次,检查网箱破损、敌害及鱼群的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美洲鲥鱼对声、光等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养殖条件下,这些应激会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尽量减少这些干扰因素的发生。定期检查网箱网片附着物的情况及时更换网箱,以防阻碍箱内外水体交流。一般情况下,每10~15d更换网箱1次,由于美洲鲥鱼苗种阶段十分娇嫩,换箱、分箱等均需带水操作。此外,做好养殖日志的记录,包括天气、水温、投饲量、摄食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等。

1.5.4 病害防控 美洲鲥鱼网箱养殖过程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定期在网箱周围挂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每10~15d泼洒生石灰1次。夏、秋季节,特别是夏秋更迭季节,美洲鲥鱼易患烂鳃、出血和肠炎等症,预防主要采取大蒜素和三黄粉拌饵投喂,一般连喂3d;若已经感染,按每kg饲料拌10%的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3~4g,连喂5d,同时结合外用戊二醛和苯扎溴铵合剂,即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效果 2013―2016年青龙湾水库网箱养殖美洲鲥鱼的放养、生长及成活率见表1。如表1所示,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美洲鲥鱼达商品规格时的成活率为73.3%;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美洲鲥鱼达商品规格时的成活率为65.8%;2015年5月至2016年05月美洲鲥鱼的成活率为69.4%。

3 讨论与结论

美洲鲥鱼水库网箱养殖从3cm苗种长至600g左右的商品鱼大约需要18个月的时间,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前期投入较大。随着美洲鲥鱼养殖的深入开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涌现出了诸多新问题。

美洲鲥鱼为温水性鱼类,最适合生长温度为15~25℃,对高温和低温异常敏感。2015年7月底至8月初,水库出现连续数日水下3m水温超过30℃的的极端状况,造成批量美洲鲥鱼烫伤死亡,直接导致2015年商品鱼养殖成活率下降至65.8%,苗种阶段成活率也显著降低,更换用深10m的深水网箱,情况则明显有所好转。表明在高温的夏季和低温的冬季,使用深水网箱,不仅可以给美洲鲥鱼提供充裕的活动空间,还可避免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对美洲鲥鱼造成的损伤。

在美洲鲥鱼网箱养殖过程中,随着个体的长大和网眼通透性的下降,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常性地分箱与换箱,尤其是在养殖前期,由于美洲鲥鱼生性胆怯、异常娇嫩,每次分箱、换箱,都会受惊乱窜,出现苗种小批量死亡的情况。因此,在平时的分箱、换箱过程中,动作需轻柔,操作需谨慎,分箱、换箱后需及时做好消毒工作。

美洲鲥鱼网箱养殖实践表明,青龙湾水库具有生态环境良好,水体资源丰富,水温、pH值适中,溶解氧高等诸多优越条件,完全可以满足美洲鲥鱼生长发育的需求。利用水库网箱养殖,保证箱内水体的交流与清新,极大限度地节约水体资源,避免敌害生物的危害,提高美洲鲥鱼养殖成活率。2014―2015年美洲鲥鱼商品鱼养殖成活率65.8%~73.3%,充分证明了美洲鲥鱼在青龙湾水库的适应性;2014年整个养殖周期平均93 420元的单个网箱养殖利润也足以印证其养殖前景。美洲鲥鱼网箱养殖为青龙湾水库增加一个名优养殖新品种的同时,也将为其他同类型水库开展美洲鲥鱼网箱养殖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洪孝友,朱新平,陈昆慈,等.孟加拉鲥、美洲鲥和中国鲥形态学比较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2):203-206.

[2]顾若波,张呈祥,徐钢春,等.美洲鳅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水产学杂志,2007,20(2):40-46.

[3]洪孝友,谢文平,朱新平,等.美洲鲥与孟加拉鲥肌肉营养成分比较[J].营养学报,2013,35(2):206-208.

[4]杜浩,危起伟.美洲鲥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J].淡水渔业,2004,34(1):62-64.

[5]刘绍平,陈大庆,段辛斌,等.中国鲥鱼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679-684.

[6]梅肖乐,童怡博,方南娟.室内水泥池美洲鲥鱼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2,7:30-31,35.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10篇

草鱼养殖所需的网箱一般是采用聚乙烯材料编制的主要采用双层结构对于网箱的规格主要需要根据养殖患者来决定例如本地区主要在水库中养殖网箱所承受的水流冲击较小因此其规格可选择6米x6米x45米或者10米x10米x45米网目大小可选为15一5厘米在网箱底部需要垫一块投饵食台(一般可选择30目的纱绢布)这样可有效预防饲料流失养殖时若为已使用过的网箱则需要清洗干净同时使用5%生石灰水完全侵泡半小时若使用新网箱则需要提前1一2周时间下水这样经过水泡后可软化箱片从而必然箱片擦伤鱼体。

2鱼种放养

2.1鱼种选择采取网箱脆化养殖的关键点就是选择优质的鱼苗所选择的鱼苗的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鳞鳍完整平均尾重达到。5千克鱼苗质量符合养殖标准养殖鱼苗若为外地购进则需要对鱼种进行检验检疫在放养前所有鱼苗最好是给予4%食盐水溶液浸浴8分钟若条件允许可选用免疫注射.

2.2放养条件及密度草鱼的放养时间主要为秋末或者初冬养殖水库水温在15Oc左右时最佳草鱼网箱养殖的密度可根据养殖水库条件、养殖技术水平、饵料供应以及鱼种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调节一般在放养时可分为两一三个阶段。

3脆化季节

草鱼的脆化养殖处理一般是从春季(水温》15Oc)开始进食直至冬季停食前若养殖户采用的养殖模式是分批分期或者轮捕轮放时则每批(轮)脆化养殖需要的时间需》70天。

4日常管理

4.1养殖管理草鱼养殖的饲料主要采用蚕豆为主(富含蛋白)除此之外还可以适量添加青草其中不可添加其它饲料草鱼的定时喂养时间一般为2次/天即:早上下午4点左右定量喂养的具体量需要根据草鱼的养殖水库水温以及进食情况而定其中水库水温达到1叮c一22Oc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2%一3%/天水库水温达到23℃Zgc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3%一4%/天水库水温达到Zgc一30℃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5%一6%/天由于草鱼具有食草的特陛因此在喂养时可以适量给予青草饲料从而利于改善草鱼的肉质和味道也可提升其经济价值

4.2水质调节水库的水需要半个月换注一次在换注时最好选择在天气晴好时进行完成时间最好在下午5点前每次换注水需要先排放约20厘米高度的水然后在注入约300厘米的新水即可合理控制水体的透明度(一般需达到30一50厘米)p日值需控制在70一8充氧州、时(2次/天)尽量保证水中的溶解氧>5毫克/升水库需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施用量可按照15天泼洒2。千克/立万米为宜。

5捕捞再放

据笔者多年的买践调研证买在常规情况下草鱼在经过两一三个月左右时间的脆化养殖其质量水平则可达到捕捞标准此时养殖人员可以将全部草鱼捕捞起来然后再投放新鱼苗进行下一批次的草鱼脆化养殖长期养殖成果显示对草鱼采取网箱脆化养殖技术其可以显著提升每批每亩草鱼的产量(一般可增加100千克左右)7养殖实例本文养殖主要由绪云县大洋渔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整个养殖过程总投资为2。万元草鱼网箱养殖面积为500平万米在2。万元总投资中购买鱼种费用为5537。元采购蚕豆总量为15300千克支出43600元养殖人员的工资60。。元(按照脆化养殖3个月时间计算)其余支付为水库租金、管理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等其它杂支出项目计算投入产出对比其中总产值为田万投入资金为20万元买现年收益30万元。

6讨论

6.1脆化养殖模式特点本文研究中采取的草鱼网箱集约脆化养殖技术其养殖原理主要是依据通过改变草鱼的食物结构使草鱼的肉质变得更加脆从而使其肉质变得爽脆而紧硬即便是切成鱼片或者鱼丝都不易出现断碎现象而且草鱼的肉味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鲜美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对于草鱼的特殊的口味需求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此类草鱼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将增加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电站库区 罗非鱼 网箱养殖 意义

[中图分类号] S965.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56-02

一、墨江县库区罗非鱼网箱养殖的发展

1.地理、环境概况

1.1地理环境

墨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哀牢山脉中段的西麓,地处北纬22°51’-23°59’,东经101°08’~102°04’之间。全县总面积5312.69平方千米。全县辖15个乡(镇)168个村民委员会(社区)23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811户29.96万人。

1.2养殖环境

墨江县已建、在建和拟建梯级水电站共22座,建成蓄水后渔业水域将新增加14万亩,水流变缓,水质较好,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年总日照时数2161.2小时,年日照率50%,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平均1338毫米。境内有“三江五河”,水体交换量大,天然饵料充足,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为渔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广阔的库区水域为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养殖、加工

截止2012年,已建成电站8座,新增宜渔水面4.6万亩。累计建设库区网箱8290口,电站库区网箱养殖产量1.372万吨,鱼片加工厂正常加工,鱼粉厂于今年6月投入生产 ,综合饲料厂预计2013年5月可以投入生产。

二、墨江县库区罗非鱼网箱养殖技术

1.概念及其特点

网箱养殖是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材料装配成箱体,把鱼类高密度地放养,借助箱内外的水体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养殖的方法叫做网箱养鱼。是在条件优越水面养殖取得高产、高度集约化的鱼类养殖方式。

网箱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铒料生物,可达到创高产目的。饲养周期短、管理方便、适应性强,便于推广。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起捕容易的特点。利用网箱养殖罗非鱼,可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2.养殖技术

2.1养殖准备

2.1.1水域的选择:应选择开阔向阳、水温高、水质好,风浪小、溶氧高的水域。

2.1.2网箱制作:网箱由框架、网衣、浮子、沉子组成,制作网衣的材料选用双层聚乙烯纤维材料,规格为5.0m×5.0m×2.5m,内外层网目分别为3.0、6.0,箱底四角用砖块或网兜装入大粒卵石重吊,框架为角钢或水管连接,每箱以6只旧油桶作浮子,沉子用石块或混凝土倒制。

2.1.3网箱的设置:网箱的设置以4、8、12、16、20、24……个箱,以“一字型”排列,控制行距10米以上。

2.1.4附属设施:有固定装置、浮船、投饵装置、住房等。

2.2养殖

2.2.1鱼苗养殖

鱼箱消毒:检查网箱无破损、断线。在鱼苗进箱前十天左右下水,让网衣提前长满附着物;旧网箱,做到提前清洗、检查、加固和消毒的工作。

鱼苗消毒:鱼种在捕捞、筛选、运输、计数等操作中做到轻、快、稳,减少机械损伤,降低鱼病感染,入箱前用5%食盐水消毒,入箱后,可用二氧化氯,漂白粉等吊瓶消毒。三天后,对鱼苗进行检查并作针对性地杀虫处理。

进箱时间:可在3-11月,水温在15℃以上放养。活鱼箱水温与网箱水体的水温差不得超过2℃,超过的,应先调温,调温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

鱼苗质量:体格健壮、色泽鲜艳、游动活泼、无畸形、规格整齐。

鱼苗驯食:进箱后第二天,即可投喂蛋白35%粉料进行驯食,投料应采取定点、缓慢、间隔的投喂方法,促使罗非鱼到水面上来抢食,经过2-3天即可驯好。

2.2.2成鱼养殖

制定计划:应根据经济能力、产品市场和劳力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确定投资额和养殖规模。罗非鱼适宜高密度养殖,一口面积25m2的网箱,单箱产量可按1500~2000kg,生产性投资额约为16000元,参照投资额,确定年度生产计划。出箱时一般以每尾0.5公斤左右,所以在罗非鱼鱼苗投入的时候,一般4000~4600尾/每箱。

分级饲养:罗非鱼在温度24~33℃左右生长速度快,如投喂量不足或投喂方法不科学,易造成摄食不均,个体差异大,因此要根据其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分级工作,保证同一箱中的鱼规格基本整齐,才能提高群体产量,这是罗非鱼网箱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投喂技术:投饲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罗非鱼对蛋白含量要求在28~32%,营养成份的配比合理,采用手撒式投饲。墨江县库区水温在23~31℃之间,非常适宜罗非鱼的生长,日投饵率掌握在2~3%,从早6时~晚6时,分3次投喂,具体投饲量还要视天气和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过程坚持定时、定质、定量、定位的“四定”原则、少吃多餐的原则。禁止使用劣质饲料和违禁药物,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口标准。

鱼病防治技术:罗非鱼的抵抗能力虽然强,但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病害极易发生。鱼病防治必须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预防时饵料配方要合理,投饵量要适当,杜绝使用霉烂、变质饵料;发现病鱼、死鱼及时处理,防止病菌传播或败坏水质。目前,在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小瓜虫病、车轮虫病、突眼病、烂鳃病、肠炎病、爱德华氏菌病、水霉病、出血病、竖鳞病、链球菌病等,可使用挂袋、浸洗鱼体、水体消毒、投喂药饵进行预防和治疗。

2.2.3日常管理:检查网衣有无破损,做好防逃、防敌害生物和防偷工作;每月定期清洗网衣一次,清除水面漂浮物、堵塞网目的污物;根据水位变化,及时调整网箱的位置,确保网箱养殖环境良好;仔细观察摄食、生长、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措施。

三、墨江县引进库区罗非鱼网箱养殖的意义

1.引进的动因

1.1墨江县是一个 “山、少、低、穷”的贫困山区县,农民收入低。其主要矛盾、基本县情、生活实际决定了加快渔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1.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化发展滞后,渔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2%左右)。而渔业资源富裕,同时可以带动旅游、运输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所以,加快渔业发展是墨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1.3近几年渔业发展的速度加快,渔业从业人员及收入快速增长,但是远远没有赶上渔业资源发展的步伐。所以,加快渔业发展是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1.4墨江境内22座电站建设,将造成16000多农民失去土地,同时库区周围地力下降,直接影响了库区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农民希望能找到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以便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政府只要适时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就能有效避免失地农民“坐吃山空”,所以, 加快渔业发展是解决库区移民问题和促进库区稳定的重要途径。

1.5墨江县渔业的发展优势在库区,重点在库区,加快渔业发展是促进库区综合发展的有效手段,解决库区新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周边养殖业、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等产业的发展。

1.6鱼类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可以满足消费者新期望和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营养结构,增进人民健康。加快渔业发展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现实选择。

2.引进的意义

2.1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合理规划生产布局、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养殖品种、捕捞生产及加工流通,促使渔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墨江县打造成云南省重点渔业生产基地,打造成当地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从传统的养殖方式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品种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健康方向转变,实现产值近5亿元的目标。必将推动墨江县产业的升级。

2.2促进库区繁荣稳定

随着渔业产业链的延伸,鱼苗生产、饲料与鱼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渔需物资销售、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可提供近万个岗位。库区失地移民可以就地就近成为渔民,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维护库区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繁荣。

2.3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众多电站库区的形成,“高峡出平湖,船在湖上行,鱼在湖中跃,人在园中乐”。电站库区的形成将带动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的飞跃式发展。

2.4促进库区城镇化进程

渔业迅速发展,形成库区新兴产业,与发电、加工、旅游等产业一起集聚,有利于加快库区城镇化进程。

墨江县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的架构正逐步形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将调动库区移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为建设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强新边疆、建设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赵世斌.张凤妹. 浅析广南县电站库区网箱养殖罗非鱼现状与对策[J]《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文集》 2012年.

[2] 熊占山. 标准化组合式网箱的工艺及组装方法[J]《第二届僵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 2010年.

[3] 雷元兴 林强 何美琼. 古湄电站库区网箱养殖罗非鱼技术初探[J]《广西水产科技》2012年第四期.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12篇

虹鳟是鲑科鱼类中适应性很强的冷水性鱼类。虹鳟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夏思塔山的山涧溪流中,为陆封性的淡水鱼类。自1874年经人工移植驯化,现在已在世界各地进行养殖。近年来,应用染色体组操作技术生产人工多倍体水产经济动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对20余种海洋经济贝类、近10种头足类甲壳动物以及40余种鱼类进行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研究并获得成功。人工诱导的三倍体鱼类具有不育、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等优良品性,显示了多倍体育种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前景。三倍体虹鳟(triploid rainbow trout)的细胞内含有三套染色体(3 n),因此三倍体虹鳟表现出与普通虹鳟(2 n)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商品鱼生产是三倍体虹鳟养殖的最终目的,当鱼种培育到150 g左右,就分箱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为了摸清三倍体虹鳟在商品鱼养殖阶段生长特性,为生产提供指导,对第一批商品鱼养殖情况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基地位于永靖县刘家峡水库祁家渡口。水库水面海拔1 720 m,水库水质清澈,透明度130 cm,溶解氧7 mg/L以上。周年水温变化于2~25 ℃,非常适合鲑鳟鱼养殖。

1.2 试验鱼类

第一批引进发眼卵培育的大规格鱼种,入箱平均规格155 g,在其中的5号箱进行试验,鱼种投放密度为20尾/m2。

1.3 试验时间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

1.4 试验材料

1.4.1 网箱 为6 m×6 m×6 m的普通网箱,网箱箱体为聚乙烯结节网,网目2 a=6 cm。

1.4.2 饲料及投喂 采用智利salmo food公司生产的专用饲料,营养成分见表1。

每天投喂2次,在日出后和日落前进行,每天投饲量见表2。

在上市前2个月,必须改喂含70 ppm虾红素(Astaxan thin)的着色饲料,保证肌肉的色度达到28度以上。

1.5 日常管理

早晚巡回检查网箱,一是观察鱼类活动情况,二是检查网箱周围有无逃跑的鱼类。每20天清洗网箱一次,同时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定期进行抽样检查,记录生长情况,每次随机抽样,取平均体重。每次抽样鱼数量不等,但不得少于10尾。

2 试验结果

各月鱼类生长情况见表3。

3 分析

将鱼类各月的抽样规格转化为柱形图(见图1),可以明显看出,鱼类在试验期内,呈现加速生长,在冬季水温较低、投喂量减少,生长出现近似平台,表明鱼类生长和环境与饲料的关系密切。

由于三倍体虹鳟性腺不发育,不会在二周龄时出现生长拐点,从理论上讲,三倍体虹鳟可以养到5~10 kg,实际生产中,受生产周期和资金周转等因素,一般养殖时间为2年,规格2 500 g左右。

如果将从苗种到商品鱼上市整个周期鱼类生长情况放到一起比较(见图2)。整个养殖周期内生长曲线是加速的,加速区在2008年4月,主要是水温达到了三倍体虹鳟适宜范围。

饲养期内,由于投喂进口的专用饲料,基本没有营养性疾病发生,个别箱由于操作粗放导致鱼体受伤发生水霉。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13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 of occurrence and prevalence of cage-cultured ictalunes punctaus diseases in Zhexi reservoir Anhua reservoir area,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occurred diseases of cage-cultured ictalunes punctaus in Zhexi reservoir from March 2008 to July 2010, found the occurred diseases of cage-cultured ictalunes punctaus in Zhexi reservoir Anhua area reservoir basically have 4 types―parasite, bacteria, fungi, nutritional diseases, a total of 12, and calculated the infection and infection intensity of parasit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ppening of the diseases is influenced by the seasons and water temperature change.

关键词: 斑点叉尾t;网箱养殖;柘溪水库安化库区

Key words: ictalunes punctaus;cage culture;Zhexi reservoir Anhua reservoir area

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310-02

0引言

斑点叉尾t(Ictalunes punctaus)亦称河鲶,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深加工的优质淡水鱼类,我国于1984年引进该品种,并于1987年人工繁育成功[1]。此后发展迅速,成鱼主要加工出口到美国,已被我国农业部列为三大淡水品种产业开发对象之一;同时也是湖南特种鱼中养殖量最大的品种,2006年湖南省斑点叉尾t成鱼总产量在7500t左右,其养殖方式以水库网箱养殖为主[2]。安化,沅陵等地为斑点叉尾t的主要养殖地区。

安化库区柘溪水库为永久性淹没区,全长56km,属河库分枝型水库,169.5m水位有10.4万亩水域,有25条一级入库支流和1000多处大小库叉库湾,可供开发水面6.1万亩,占库区水域面积的60%,这些库叉库湾集雨面积大,水流落差小,水位相对稳定,水中浮游生物丰富,实质清新,水温适宜,适合鱼类生长。到2008年底,柘溪水库区发展拦网养鱼368处,40120亩,网箱养鱼11000多口,其中鳙鱼网箱6000多口,叉尾t网箱5000多口;2008年库区共投放斑点叉尾t鱼种200多吨,年末产量3100多吨,渔业产值7500万元;2009年柘溪水库斑点叉尾t养殖的网箱达到7000余口,投放斑点叉尾t鱼种300多吨(本段数据由安化县移民局提供)。但是随着引进时间的推移和由于养殖方式的不完善,经常有新的病害发生[3],造成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对斑点叉尾t养殖的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富民”工程专家小组从2008年3月开始对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疾病进行了长期监测,并向养殖户宣传、推广养殖技术,对当地的疾病情况及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在预防、治疗方面及时给养殖户提供了许多建议。

1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内容从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分别对柘溪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进行抽样检查(1次/月);每个点抽2-3口正在发病的网箱进行镜检,每口网箱检查3-5尾鱼。对水体基本情况,养殖状况进行了抽样检查(另文报道),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跟踪调查。对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t疾病的流行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

1.2 检查方法根据参考文献[4]张剑英等的方法进行。

1.3 统计方法原生动物――车轮虫等纤毛类,用“+”表示有,在低倍镜(10×10)下一个视野中含1-20个虫体用“+”表示;含21-50个虫体用“++”表示;50个虫体以上则用“+++”表示;“-”示无虫体。而指环虫的记数按每片鳃上寄生虫体的数量计算。其它具体的记数标准按照张剑英等[4]第12页的方法进行。寄生虫感染率=(被寄生虫感染的宿主数/所检查宿主总数)×100%;平均感染强度=检查到的寄生虫总数/所检查的宿主总数。

2结果与分析

2.1 水库情况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管辖10个乡、镇,库区水面达1585km2。由于大水体效应,年平均气温16.2℃~16.7℃,年降雨量1170mm~1450mm,年日照时数1100h~1550h,无霜期300d~350d(以上数据由安化移民局提供)。水体pH7.4左右,氨氮正常情况下小于0.2mg/L,适合斑点叉尾t生长。

2.2 网箱养殖情况简介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约500个斑点叉尾t养殖户,5000余口网箱,其中以小体积网箱(4m×3m×3m或3m×2m×3m)的金属网箱为主,呈“井”字型或“品”字型排放,占90%。网箱中10尾~15尾/斤的苗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尾~250尾。

2.3 主要发生的疾病及其危害情况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发生的疾病主要有4大类――寄生虫、细菌、真菌、营养性疾病,共12种。

2.3.1 寄生虫病①小瓜虫病:2008年3月到4月,小瓜虫病是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疾病,病鱼体表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胞囊,水温在15~22℃时爆发该病。在08年9月底,在调查中发现,当水温29℃时也发生此病,其中一户渔民因用药不当(使用了CuSO4),使该病爆发,引起t鱼大量死亡。2009-2010年,由于采用了生姜+辣椒粉泼洒等预防措施,故未出现小瓜虫严重感染的情况,发病率控制在20%以下。②车轮虫病:调查发现车轮虫寄生于鳃丝,引起鳃上粘液分泌多,鳃上皮组织增生,鳃丝肿胀或遭受破坏,鱼窒息死亡。2008年5~9月在我们调查的几个乡镇中,都有发现,感染率达95%以上,并有5户引起严重死亡,死亡率达45%。③指环虫病:在2008年5~6月、9~10月,水温20~25℃时流行,寄生在鱼鳃上,为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的主要疾病之一,感染率达80%以上,感染强度1~10条/片鳃。2009年3~5月该病引起的发病死亡率为5~10%。④孢子虫病:在调查中曾发现孢子虫病,但未有引起斑点叉尾t严重死亡情况出现。但可引起其他病原,如细菌、真菌的继发性感染。⑤毛管虫病、杯体虫病:调查中也发现毛管虫、杯体虫,但此两种虫没有对斑点叉尾t造成较大危害。

2.3.2 细菌性疾病①腐皮病:各种规格的斑点叉尾t均有发现被斑点叉尾t爱德华氏菌等感染,引起皮肤、肌肉等腐烂。每年3~5月、9~11月,水温在15~25℃之间出现该病。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的网箱内t鱼死亡严重,我们在3月到5月调查中收集的标本,有些养殖户因该病引起的叉尾t死亡率达到了20~36%。②细菌性败血症:该病主要发生在水温20℃以上的4~9月,水温25℃以上的6~7月最严重[5]。在水温较高、水质变坏、鱼体受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此病,常引起斑点叉尾t头部、身体肌肉、肠道、内脏等各器官充血、出血。2008年5月~9月该库区发病率为42%,死亡率为15.5%。③斑点叉尾t肠套叠:2009年3~5月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养殖户的斑点叉尾t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75%,严重的网箱高达100%。肠套叠是此次安化县斑点叉尾t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的渔民用氟苯尼拷等拌饵料投喂,病情轻的鱼得已好转,2010年因预防措施得当,库区没有出现肠套叠病暴发引起大量死亡现象。

2.3.3 真菌性疾病水霉病:水霉病是鱼体表的一种真菌―水霉菌寄生所感染的疾病,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6]。此病一般发生在早春,体表受伤时鱼极易受水霉菌的寄生。

2.3.4 营养性疾病在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t发生的主要营养性疾病为肝胆综合症,调查中发现80%的叉尾t成鱼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肝胆综合症的症状。一般在投喂饲料4个月以后开始出现综合症,外部症状表现为是腹部、嘴唇、肌肉发黄,剖开鱼腹,可见肌肉及脂肪组织变黄,胆囊肿大、颜色变深,花肝等,有的有腹水。究其原因可能主要由于饲料营养不全引起。在饲料中添加VC、VE等维生素以及添加一些护肝的药物后,病情得以缓解。

3讨论

3.1 斑点叉尾t疾病呈现综合感染的趋势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叉尾t病害逐年增多,并呈现综合感染的趋势。如08年大面积暴发小瓜虫病以后,感染小瓜虫的病鱼因皮肤受损,随之引发腐皮病、烂尾病、细菌性败血病等疾病的发生,造成了严重损失。

3.2 用药问题放养规模的迅速扩大,农户养殖的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滥用药、用错药的问题。原有的一些药物如沙星类等药物被禁用,没有更好的药物替代。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必定影响斑点叉尾t的出口以及今后长远的发展。

3.3 苗种问题中国市场上的斑点叉尾t亲本主要从美国引进,有的在中国经历了多次近亲繁殖,其后代表现出体弱多病的特征。由于斑点叉尾t养殖在中国逐年升温,苗种价格居高不下。从湖北孵化场出来的水花,有的近200元/万尾左右,而在2010年的湖南市场上,最高价格达到了600元/万尾。因此,不排除一些人为的个人利益而不注重苗种质量,从而损害养殖户的利益。苗种来源各异,检验检疫机构的不健全,导致苗种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柘溪水库尚无规模化成套的亲鱼-苗种-成鱼养殖模式,主要由湖北引进水花,部分转到湖南的一些地方培育成冬片、春片,然后转到柘溪水库网箱养殖至成鱼。长途运输对苗种造成损伤,使水霉病的发生机率增大。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很少采取病原的检验检疫措施,对病原的扩散、流行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4 饲料问题湖南市场上饲料品种多,大约50多种,不是所有的饲料都能够按照标准生产,有的饲料难以满足斑点叉尾t生长的营养需求,有的饲料可能添加了一些有害物质对其造成不利影响。调查中发现,斑点叉尾t食用了某厂家的饲料后,鱼体色变淡,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3.5 其它调查中发现患指环虫病的叉尾t鱼鳃上,往往发现有车轮虫寄生。指环虫靠锚钩钩在鳃丝上,对鳃造成损害,引起鱼体不适,可引起其它疾病的继发性感染;车轮虫附着于鳃丝,引起鱼分泌过多的粘液,影响鱼呼吸。关于病毒性疾病,因病原的分离、提纯、鉴定条件所限,本次调查未做深入的探究。

致谢:

①调查过程得到安化县移民局、安化县畜牧水产局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

②李权生,杨春浩,刘大志,等参加疾病调查工作,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邬国民,陈慈,李恒颂等.我国斑点叉尾t养殖现状和前景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4:75-79.

[2]黄刚.2006年湖南省斑点叉尾t养殖状况及疾病通报[J].内陆水产,2008,31(4):43-44.

[3]吕俊超,李轩,韩茵等.养殖大菱鲆中牙鲆肠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J].水产学报,2009,33(2):311-317.

[4]张剑英,邱兆祉,丁雪娟等.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M].科学出版社,1999,9-12.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淡水鱼养殖;立体利用;健康养殖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80-01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淡水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1]。目前市场上某些鱼类出现了卖鱼难的问题,市场价格偏低,效益递减现象明显。一方面是固然有市场供应充沛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养殖鱼味道差、品质下降的原因。传统的养殖方法,由于池塘中混养各种鱼,搭配不当、放养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和饵料利用率降低,鱼生长不均匀,大小悬殊,体质瘦弱,抗病力差。导致淡水鱼养殖发病率高,降低了养殖种类的品质。

水产养殖业要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高效与安全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无公害前提下,味道纯正、无异味,保持水产品原有的自然风味应该是优质水产品的一个必备条件[2]。因此,优化淡水鱼养殖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体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效果。

一、 池塘水体立体利用健康养殖模式

笔者所提出的多层立体养殖模式比传统网箱养殖模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如图1所示,该模式是池塘放置1个大型网箱和内置4个小型网箱及多个浮箱所构成的,从而实现立体养殖。其主要分为三层结构,精品养殖区、中层套养区和外层散养区。在精品养殖网箱内布置微孔增氧设备,以防缺氧。在外层散养区有循环水设施,使养殖水体保持清新。

精品养殖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区域;中层套养区时整个系统的重点区域,其养殖比重最大;外层散养区主要饲养滤食性鱼类,可不投饵或少量投饵。精品养殖区主要负责单种经济价值高的鱼类的养殖工作;而中层套养区可以考虑常见的经济价值稍逊于精品养殖区的鱼种,但其养殖量大;外层散养区则以捡食性鱼类为主,由于经济价值低,可不考虑投喂饲料。通过网箱隔离不同食性养殖品种,充分利用养殖水体不同层次(内层、次外层及最外层),从而达到调控养殖水体,保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

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立体网箱养殖方式显著优于单层网箱养殖,相同的养殖面积下,多层网箱养殖网箱能够饲养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群,有助于提升养殖产量和产值;从成本效益分析,立体网箱的搭建与单层网箱搭建成本是相同的,其包括了人工成本、饲料成本以及设备成本等各方面成本,但就产出效率而言,立体网箱的产值高、收益高,且稳定性比单层网箱高,使用年限久;从环境效益分析,精品养殖区饲养的是市场价格较高的鱼种,且品种单一,主要通过摄入喂养饲料生长,并且在养殖过程中,精品区剩余的饲料及鱼粪进入中层套养区,而中层套养区的鱼能够有效利用残余饵料和粪便,而中层套养区剩余饲料及粪便又被外层散养区的捡食性鱼类利用,再制定科学的投喂方案,充分满足每个网箱中的鱼群需求,同时有效利用鱼的代谢功能,起到改善水体结构的效果[3]。

立体生态养殖的优势在于提高了养殖产量和产值,充分利用投喂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效改善水体质量;通过加入滤食性鱼类,能够对网箱上生长的藻类进行生物清洁,减少浮游生物及藻类对网箱的影响,提高池塘养殖鱼的存活率。通过科学的利用方式,保障池塘水体的质量,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二、饲料投喂管理

在实际饲养过程中,约有15%的饲料直接被水体说分解,仅有85%的饲料被鱼群所摄入;而鱼群摄入饲料中,约有35%饲料化为脂肪,50%饲料用于维持生命,剩下的15%饲料未被消化系统所分解而直接排出体外[4]。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不同的喂养方式对于淡水鱼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需要结合鱼种的生长发育特点,把握好投喂量和投喂方式。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2-3%左右,投喂时间以9点、13点、17点为最佳时期,1天投喂次数保持在3次上下,保障鱼的健康成长,坚持“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采用“少慢、多快、少慢”的投喂方法[5]。开始投喂时投入饲料量要少,投放速度慢,这主要是为了诱导鱼群开始进食;当鱼的数量增多时,要提高投喂量和投喂速度,满足鱼的摄食需求;当大部分鱼吃饱并返回水体下层时,仅有少数鱼仍在进食,这时需要减少投喂量,降低投喂速度。这种投喂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提升喂养效率,保障鱼群的规格,同时也能够降低饲料水解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

三、鱼病的防治方法

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在池塘养殖中,鱼病的预防措施更为重要,这与“防大于治”理念一致。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预防结合治疗”的方法,减少化学杀毒剂的适应,提高中草药杀毒剂的使用率[6],投入大黄、黄芩、黄柏、大蒜素及适量板蓝根,能够有效改善池塘水体中的菌群数量,此类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之效,能够有效改善鱼群器官功能。将大黄、黄芩、黄柏、白芍等药物煎熬后加入一定量的板蓝根,再将其加入饲料中进行投喂,能够有效改善鱼肠道菌群数量,促进肠道消化和吸收,增强鱼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鱼药的使用量,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养殖成本。中草药的应用能够降低化学药物在鱼体内的堆积和残留,保障鱼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此外,还可以采用微生物抑制剂的方式进行水体管理,能够起到较高的应用效果,借鉴其他国家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淡水养殖水平具有较高的作用与意义。

结束语

文章首先介绍了池塘水体立体利用健康养殖模式,然后针对其投喂方式和鱼病防治措施展开分析,旨在提升池塘养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俊岭,于建胜,张玉梅等.池塘立体养殖新技术――鱼类混养池塘种植水生蔬菜[J].中国水产,2012,23(11):37-38.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淡水养殖 污染负荷 估算方法 相关模型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84-01

一、使用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方法进行模型分析

1.化学分析法的分析应用

化学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封闭养殖池塘所含营养物负荷结果的对比来得到围网养殖的,其营养物的符合值不仅可以直接测定,还可以通过使用营养物的平衡方程来进行间接的计算。营养物平衡方程为:L = N i n - N out,其中L指的是营养物负荷,Nin是输入饲料中的营养物数量,Nout是输出鱼体含的营养物数量。

例如在一个较小的水产养殖流域中,在使用该方法对鱼塘排出的养殖污水进行水质分析时,其N与P的含量就为:L N, P = Q ( Cout - Cint ),其中L、N及P都是代表污染物的排放负荷量。Q为鱼塘的排水量,而Cout 、 Cint分别代表出水与进水污染物的浓度大小。

作为污染负荷的一种基础估算方法,化学分析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多个监测的数据运用到多种负荷的估算模型中。另外由于在对TN及TP浓度进行计算的时候,只包含污染物N及P的悬浮态及可溶态,并没有对底泥中的营养值进行计算,因此得到的结果相对来说是偏小的。

2.物料平衡法的分析应用

物料平衡法在使用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对生物体中生物量、营养物及食物用量的含氮量进行计算来得到污染负荷值的。因为此种方法把食物当成养殖系统产生废物的单一来源,因此在计算的总的废物量的时候,主要是通过食物与生物体吸取的差值来计算的。另外还可以通过物质平衡的计算公式来做到对废物排放量的计算。

3.网箱污染负荷率计算法的分析应用

网箱污染负荷率的计算法,就是对鱼产生的一千克或者一吨的鱼产生的某类元素的污染负荷进行计算。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其得到的理论值等于饲料中存在该元素的值减去鱼体内存在该元素的值。例如在对某水库网箱养鱼存在的P的污染负荷量进行计算的时候。其中网箱养鱼的P的负荷量LP值等于污染负荷率与水库网箱养鱼净产量的W的乘积。其中LP的计算公式为:LP=Y(Cf Pf - Pb ) ,其中Cf是饵料系数,Pf为每千克或者每吨饲料中的含磷量,Pb为每吨或者每千克鱼产品中的含磷量。

在对网箱养鱼中的P的负荷沉积量Ps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运用公式:Ps = L PR fis h = Pf Y R fis h来进行计算,其中R fis h是指网箱养鱼中的鱼鳞负荷沉积系数。对于式中表示的P污染的负荷值来说,并不只是仅含存在水中的P污染负荷值,还保护溶解态及固体态的P污染负荷值。

对于这种方法来说,因为存在的因子比较多,另外还对底泥的污染做到考虑,因此在使用的时候较为方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二、对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讨论与建议

1.对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法的讨论

对于养殖区域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应该使用物料平衡法来对污染物负荷值进行估算。因为养殖系统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时候,会对估算的结果造成影响。要是养殖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比较复杂,难以对其种类及数量进行确定,最终造成物料不平衡问题出现。

另外对于监测数据比较完善的区域,可以使用网箱污染负荷率计算法来进行计算。对于水库及面积较大的水域环境中,存在水体动力学特征比较复杂,对其结果的确定往往都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依赖。并且考虑到底泥污染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这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较为简单。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参数造成影响进行严格把握,防止造成较大的误差存在。

2.对淡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法的使用建议

目前淡水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造成养殖类型及养殖的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变。在养殖的过程中,外源饲料输入增加,并且溶解态及悬浮态的输出也增大,这给养殖体系的水体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内部物质循环受阻的问题出现。因此,就淡水养系统来说,在输入、输出的系统中,除了存在投饵、换水及收获的过程外,还存在着幼苗及药品投入及释放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来对淡水养殖的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究与深化。

2.1对水体生态结构进行调整

上述的几种模型在计算的过程中都是将养殖池作为一个静态的整体来进行计算,并都是从整体养殖的阶段来对水体中N损失的计算。但是,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动态的来对水中含N量进行计算,并需要及时的对养殖水体的生态结构进行调整,做到对水环境及养殖产量的提高。

2.2科学、合理的来进行估算

在对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的时候,需要科学、合理,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做到分阶段、分类别进行估测,最后再完成估算过程。

2.3对淡水养殖污染负荷综合估算法的研究

对淡水养殖污染负荷综合估算法的研究,是为了让上述的估算法能够得到综合起来。例如在估算的时候,可以将物料平衡法与化学分析法进行联合起来,做到对彼此之间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并要求在数据的实际检测过程中,要做到平衡统一,最终能够实现对模型使用价值的提升。

2.4估算过程中要考虑到其它因素造成的影响

对污染物负荷进行估算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对投饵量、投种量、成品收获量及底泥等其它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行考虑进去,从而做到对估算质量的提升。

三、总结

淡水养殖系统是生态、环境及经济的综合,对淡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氮磷污染负荷的探究,能够促进淡水养殖产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淡水养殖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研究,做到对相关理论的有效提高与应用,处理好淡水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舒廷飞,温琰茂,汤叶涛;养殖水环境中氮的循环与平衡[J];水产科学;2002年02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