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

水利发电论文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水利水电施工理念日益重视土石方工程的重要性。而随着施工条件的恶化和施工难度的加大,土石方工程也越来越成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难啃的一块儿“硬骨头”,进而常常一个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水平就代表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水平。相较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初就已经步入了土石方施工的“机械化时代”,我国在20世纪中期才逐渐注意到在土石方工程中引入大型机械作为工具以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性。而在随后的实践里,外国的先进经验一直为我们所借鉴,直到7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注重这些大型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和自主研发,从而使我国的土石方施工工程的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得益于我国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条件的日益复杂,我国在土石方工程发面的发展引人注目。我国地域情况复杂多样,近年来的水利水电工程多建设于地形、地址条件较为特殊、恶劣的西部,不仅要对抗高地应力,还得对抗高地震烈度,处理更为深厚的河床的覆盖层和更高的边坡高度,同时还得面对交通的不便利、自然环境的恶劣等非专业困难,从而激励了我国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方式带来了新的改变。不仅如此,信息科技的发展还给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发展,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广为运用,他们不仅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而这些优势正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所急缺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模式老化、施工工程的计价不够准确、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等现有缺陷都将因为信息科学技术而有所改观。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的巨大的运行能力、广阔的覆盖范围等强大优势的基础上认可其在水利水电施工工程计价中应有的重要应用地位,促进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开发,建立健全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优化计价模式的全面、合理。

二、专业认证的新发展

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按照协议的规定成为了该组织的预备会员,这意味着我国工程学科的本科学历教育将获得世界的认可——当然这必须建立在我国顺利通过了该组织的监督和考核的基础上。而反观我国工程学科的本科学历教育现状,尽管学生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但却普遍存在着滥竽充数等问题。往往是教师自己本身并不是工程学科的科班出身,却在教授着工程学科的有关课程,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重视对于工程学科的教学质量的评估,或成立相关的监督委员会、或通过给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排名的方法促进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国尽快度过《华盛顿协议》组织的监督和考核,是我国的工程学科专业水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三、结论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来源和权威性解释与理解,并结合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率)只是供用耗水中的利用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水能(水电)开发率并没有国际权威机构,在国内但有一般的共识,即我国水能开发率在26%左右,最近水利部公布31.5%;并建议我国水能开发率近期应该增加一倍,未来可达到60%,控制在70%。 论文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程度);水能开发率;不同概念;权威性;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是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 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水法》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释义】 本条是对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和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的规定。 目前我国水资源已开发利用约为5600亿m3,有3000亿m3尚可开发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4.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调整;水电厂;振动区

中图分类号 TV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129-01

1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外针对发电机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外研究理论主要集中在通过对振动区域内的机组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和论证,定义一个可调区域的模式,通过控制水电厂可调区域数量,提供一个有效的总有功目标值,通过这个数值来判定可行性以及可靠性。

第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发电机组的振动区穿越区的研究之上。一般都是给出了可调区域表述的水电厂振动区穿越判断依据,主要通过分析可行目标值,以此来研究最少穿越次数,本论文主要体现在第三节中的穿越模式的快速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方案提出几个具体的分配策略。

第三、基于多个水电机组联合运行有利于减少穿越振动区次数的分析结论,提出了利用虚拟调整电厂的概念在调度主站层面的建模方法与处理振动区的策在看次数。

2 水电厂调节振动区案例分析

我们这里提供的案例是以一个水电厂中的发电机组为例,案例中的我们假设I为发电机组中的第i个机组的振动区个数,其中第k个振动区是P,P的取值有两个,一个是最小值,另外一个是最大值,我们通过这两个值把振动区分成了两个边界,最小值是下边界,最大值是上边界。

把机组AGC调节的命令死区设置成P1,机组目前的出力是Pi,该机组穿越振动区的判断依据的物理意义是机组目前的出力还没有进入振动区,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目标出力落在振动区的相反一面的最边缘处,机组需要穿越振动区,这样可以达到目标出力。

这里我们选取一个控制区域为某发电站发电机组在夏季满荷运行下的数据作为分析利用第三节中的提出的主站建模方法所提出的策略,我们通过联络线对水电厂振动区进行一定的调整,为它分配一个目标出力值,采用一阶低通进行处理高频段的分量。离散因子选择0.5,对多个水电厂进行并行调整振动区。通过仿真软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数据表。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使用我们第三节的处理策略可以是穿越振动次数降低到30次,而实际穿越的次数应为128次,可见穿越次数在使用了新的的调整策略之后有很大的缩小,这是我们可以预见的结果。

3 调度主站建模方法与振动区处理策略

3.1 虚拟调整电厂建模

根据前面的分析,显而易见的会想到这样一个思路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如果让更多的水电厂参与到系统的整个调整之中。是否能够减少单个调整厂导致的机组穿越振动区的次数。

如果将单个水电厂视为一个虚拟机组,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把这个虚拟机组和实际机组同样看待,因为它也有额定的容量和振动区,它的额定容量是整个发电厂所有运行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不过它的振动区就是我们上节所论述的联合振动区,不过参与系统调整的多个水电厂可从整体上视为一个虚拟调整电厂,其中的每个虚拟机组均对应一个实际的调整厂。

需要注意的是,虚拟机组各个可运行区域的模式,直接取为该虚拟机所对应水电厂的相应可调区域的模式。

3.2 虚拟调整电厂的振动区处理策略

该虚拟调整电厂的运行机组台数为虚拟机组数量,总额定容量为各个虚拟机组容量之和,同样,最大,最小可调出力分别为各个虚拟机组最大,最小可调出力之和。

类似的,可以利用前面提及的求解水电联合振动区的方法,根据各个虚拟机组的振动区,计算出这一虚拟调整电厂的全厂可调区域,进而将全厂可调区域在全厂最大,最小可调出力范围取补集,得到其联合振动区。

对于这一虚拟调整电厂的联合振动区,振动区穿越判断依据,可行目标值的最小穿越次数以及目标出力值在各个虚拟机组间的分配策略等与实际水电厂完全相同。对于各个虚拟机组目标出力的校对核对,与实际机组的校核有所区别。

4 结论

本论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综述,通过第二节的数据模拟分析,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数据结果对比,为第三节提出的两个策略理论提供的比较丰富的实践论据,通过对发电机组振动区的调整策略的研究,为今后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加有效的工作和创造更多的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宏雷.郑伟.智勇.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应用[A].水电站机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赵涛.自动发电控制(AGC)在黄河水电公司梯级电站间的应用[A].水电站梯级调度及自动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伍永刚.水电厂AGC策略与技术实现[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段振国;文正国;刘晓波;白山常规机组与抽水蓄能机组混合监控技术[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张玉平;段振国;张毅;冯德才;东风发电厂AGC功能与实现[A];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动化所论文专集[C];2004年.

[6]段振国;王永国;周怀念;吴双杰;李艳丽;水电厂等值禁止运行区及动态应用技术[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郭鹏慧;段振国;龙羊峡水电站AGC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施[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余波;三峡梯级优化调度与自动发电控制应用研究[A];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金英哲;赵先臣;水电站微机监控与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设计[A];2006年水力发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陈满;巩宇;广州蓄能水电厂监控系统上位机自动控制功能设计开发及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作者简介

韩勇(1984—),男,湖北黄冈人, 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厂监控及自动化设备维护工作。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文化;研究态势;分析

1988年10月25日,在淮河流域四省治淮宣传工作会议上,李宗新先生首次提出应大力开展水文化研究。①历经近30年的发展,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建设、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计量分析和统计学知识,对检索到的水文化论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水文化研究的学科分类与发展轨迹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有13个学科门类,110个学科大类。水文化归属哪一个学科?经检索发现,文学、工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文献比较集中,教育学、理学、法学、历史学居中分布,管理学、艺术学、哲学分布的较少,农学、医学、军事学没有相关文献,文化及水电工程是关注最多学科。在上述学科门类中,排本学科门类首位的是:文学是中国文学33篇,工学是水利水电工程239篇,经济学是工业经济119篇,教育学是高等教育19篇,理学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5篇,法学是民族学13篇,历史学是考古10篇,管理学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10篇,艺术学是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8篇,哲学是中国哲学6篇。除上述研究领域文献较多外,还鲜见于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中药学、医学技术、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学科。由此可知,水文化研究内容广泛,不仅有文史哲人文学科内容,而且还有理工类自然学科,同时还有经管法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属于新兴的文理交叉学科。我国水文化研究历经开展宣传研究(1989—2003年)、服务水利实践(2004—2006年)、政府倡导推动(2007—2010年)和规划专项建设(2011—2014年)阶段,基本上与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势相吻合(见表1)。特别是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来,《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和《中国水文化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点)课题相继立项,国内学者的水文化研究主要聚集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遗产、水文化资源、水工程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等方面。从表1可知,1989—2001年,水文化研究的论文较少,年均不足6篇,低于年均篇数的年度为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尤其是1993年和2001年分别为0篇,这说明水文化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02—2006年,论文数量呈平稳缓慢增长态势,平均每年约20篇,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进入2007年后,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08年、2010年达高峰期,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趋向稳定和成熟。从2011年开始,论文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年均为86篇。2011—2016年篇数占所有论文的53.4%,说明此阶段是我国水文化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1989—2003年,没有研究生以水文化选题作为学位论文。2004—2016年,学位论文共39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37篇),学位论文数占所有论文的4.06%,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位论文中,最早的博士学位论文是2004年艾菊红的《傣族水文化研究》②,最早的硕士学位论文是2005年刘虹弦的《水脉相连气韵横生———水文化在现代城市形象中浸润和延续》。在水文化文献中,主要来自《治淮》《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水利发展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中国水利》《江苏水利》《水利天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涉水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在水文化研究中,涉水行业高等院校期刊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工程学院学报》等成为主要学术交流阵地。尤其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自1985年创刊就设有“水文化研究”专栏,成为全国期刊界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特色栏目。此外,《北京水务》《中国三峡建设》《山西水利》和《城乡建设》这四种期刊数量也位居前列,说明水文化研究与水利建设也紧密相连。

二、水文化研究的热点、焦点与团队分布

文献分析表明,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还没有刊发与水文化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历史类文章,中文核心期刊刊发水文化研究文章更少。在水文化研究论文中,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论文较少,《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收录论文屈指可数。这说明,水文化研究期刊层次和期刊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体现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焦点。水文化研究出现频率极高且排在前列的关键词有“水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遗产”“人水和谐”和“水文化建设”。这说明,以上述词语为关键词的文献相对比较集中,是水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同时,频率在4次以上的关键词主要有“建设”“水利风景区”“保护”“内涵”“水文化教育”“水景观/开发/保护利用”“教育/水资源/水利院校/城市发展/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传承/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播/和谐/水利工程/水环境”和“水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见,水文化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如水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承创新、水教育传播、人水和谐等成为水文化研究新态势。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可以了解我国水文化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分布格局。水文化研究发文排在前3位的全部来自高等院校,分别是河海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其中,河海大学38篇,发表文献最多,占总数的3.94%;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发文章分别占总数的2.07%、1.87%,这与河海大学水文化研究所、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文化研究中心都是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密不可分。上述研究基地已经成为水文化研究、水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三、水文化研究的成绩、不足与未来展望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前言

水利工程的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水利水电工程带有的防涝、防洪、发电等功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而重要作用。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上来看,水利工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今后使用中作用的发挥。因此,设计师必须重视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

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现状

(一)建设人员社会职责意识淡薄。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偷工减料。设计师在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时应该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无论是在建筑的材料的需求上,还是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上,都应该尽可能将有可能发生的状况安排在设计环节之列,进行预算。

设计工序是复杂而繁琐的,与供需之间紧密联系,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之前环节设计所需的用料在后一环的施工中并不合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施工环节中时可加以探讨、分析,然后根据实际完善设计方案[1]。有些设计师投机取巧,贪图方便,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设计环节中不紧密联系实际情况,将上一环节中并不适用下一环的用料直接应用,偷工减料。为设计工作以及实际施工带来了麻烦。

(二)对设计方案的论证不够重视度。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有效论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部分设计师对于该对比工作的认识度不够,重视度不足。认为设计方案只要达到标准,便大功告成,论证工作是多此一举的。因此,不去重视设计方案的论证,这样的设计方案,难以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前期准备不充分。这种准备的不充分具体体现在:设计所需要的基本资料准备不完善;对施工地的实地勘察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工程实地情况的分析深度不够等。

(二)设计中期各环节安全隐患较大。不重视方案的论证与对比,造成方案的选择不够优化;施工组织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充分的价格预算,资金控制方面问题频出;质量监管部门监督力量不足;设计方案不规范,敷衍了事[2]。

(三)投资概算过于简单,造成误差。设计者在对于投资段编制、编织依据等方面上处理过于草率和简单,从而导致下一步的核算无法指定额度。在投资概算时没有应用详细的概算编制。致使在工程审查工作时,无法核定定额的合理性、准确性。

(四)质量监管机构不到位。管理人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管重视程度低,致使在施工现场的管理存在问题。由于监管机制在履行职责上的疏忽,经常会造成一些在施工中将机器设备损耗过度,原材料的大量浪费,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工程返工现象。

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要点

(一)明确设计者职责,实行设计监管制度。明确设计者的职责,从而使设计者提高素质水平。设计者应该端正态度,将“质量第一”的观念牢牢记在心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个人事业心。认识到个人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施工的影响,切忌投机取巧。设计人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不断地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工作理念,并将这些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必要时,可以实施监管机制。监管机制在设计者的设计工作中,旅行监督、管理、审查的作用,在监督设计者的同时,促进了设计者设计水平的发挥。通过监管机制,有利于设计者设计方案更贱完备的同时,也促进了今后施工过程的而顺利展开[3]。

(二)落实设计前的实地勘查工作,,保证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实地勘察工作是建立一个优秀水利水电工程计划的基础。联系实际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符合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对于工地现场的全面勘察、深入了解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对施工实地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有进一步地把握。设计者在设计之前要对施工地的地理条件、水文环境、气候、周边环境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保证之后都而设计与实际相贴合。

水文环境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实地勘察保证了设计者对于水文环境的真实认识。我国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规划中,首先要求的一点就是对实地的水文环境的基本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实地勘察的可以平衡地对不同地势的水文环境进行检查,将一些零散的数据更好的归纳总结,更有利于今后设计中对工程水文资料的需求。

(三)重视设计方案评价。水利水电工程方案的设计中,多数会设计出多种方案以供选择和参考。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投资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最优、最适合实地的设计方案,这就要求在设计方案中进行进行对比,才能有效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方案对比工作中,不能单单来考虑水利水电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要以符合实际为基准,从客观因素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要对水利水电设计方案做出重组的论证分析,为设计方案的提供经济、科学的系统理论依据。

(四)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好审查功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设计方案审查,用专业的视角对设计费方案的合理性、规范性进行审查。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设定关卡,以保证设计出的水利水电工程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良好的经济效益。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正,提出设计的优化方案。结语: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发展,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和理念得到更多、更广泛的社会关注。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水平的提升,才会更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的下降,必然会致使水利水电工程在使用寿命上的缩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重视程度,设计者本身必须重视自身设计的提高,使设计方案在质量上有保证,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李顺荣,邓春燕.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管理[J].科技展望,2014,03(19):89.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协会;科学;传播;宣传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07-03

1 发展之需与舆论之悖

水能是供应安全、成本经济、回报率高的绿色能源,是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中利用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种类。我国的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开发比例仅为34%,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席卷全国的"雾霾"难题,让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意识到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置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合理利用水能水资源、可持续地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然而,质疑和反对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电开发的声音一直活跃在公众舆论之中,极大地干扰和误导了民众对于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认识,甚至直接影响到局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面对这样的不和谐,坚持以传播科学、普及科学、引导科学的方式开展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工作,通过营造和谐舆论、占领科学舆论高地,来服务行业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水利水电人肩头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行业协会组织是这宣传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2 且看传播者

笔者选择结合所在行业协会――中国大坝协会的工作实际、从传播学角度切入,对协会组织推进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工作的方法、难点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解读。

中国大坝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的一家一级社团组织,由水利部业务主管、秘书处挂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协会成立于2009年,属于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中国大坝委员会,是国际大坝委员会的中国国家会员。

在科学普及和行业宣传方面,协会的领导给与了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汪恕诚理事长指出,协会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占领舆论制高点,促进水库大坝建设的健康发展。协会秘书处为此不断努力,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3 传播现状面面观

本节将从传播类型、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展开,对中国大坝协会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方面的现行做法和成果进行陈述。

3.1 传播类型

中国大坝协会作为行业协会组织,主要开展的是组织传播,同时又通过与媒体合作实现了大众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中国大坝协会的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既面对协会成员内部(各会员单位及会员单位代表),也面向水利水电行业非协会成员、其他行业和普通公众。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中国大坝协会通过与从事水利水电或能源、环境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体合作,面对更为广泛的受众群实现了大众传播。

3.2 传播媒介

中国大坝协会进行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利用的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媒体、新媒体、内部媒体。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这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在中国大坝协会的传播活动中,这四种媒体均有利用;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中国大坝协会主要利用到的新媒体有网络、数字杂志、手机短信、手机报、博客、微博、微信等;内部媒体是组织内部自行主办的小众媒体。中国大坝协会主要利用的包括协会内刊《大坝新闻》、活动简报、技术参阅资料、协会网站,以及具有传播功能的大型活动,如:“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系列论坛”等专题科普活动。

3.3 传播内容

中国大坝协会主要围绕国内外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情况、水能开发的进展和前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例如,近几年就“特高压输电”、“抽水蓄能电站”等进行专题报道),水库大坝的功能、水库大坝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库大坝与防灾减灾的关系,水库大坝在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内容展开进行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

3.4 传播受众

在中国大坝协会开展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既包含水利水电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一般的社会公众,也包含媒体工作者、业内专家、评论员、专栏作者等“舆论领袖”。开展面向广泛社会公众和普通从业者的传播,是为了使传播内容可以到达更多、更广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广而告之、进而影响和营造社会舆论的效果;而针对“舆论领袖”开展的传播则更有针对性,是希望通过他们接受并认可相关行业信息和科学观点,并对这些信息和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再加工后,开展更进一步和更具个性化的二级传播。

3.5 传播效果

1)发挥大众传播对公众价值观和社会共识的潜移默化作用。中国大坝协会通过开展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将水利水电行业有关主流的、科学的信息和观点,传达给广泛受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对有关事物、现象、问题的见解,推进了社会良性共识的形成,并影响着社会主流观点朝有利于水利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汇集;

2)群体压力与从众心理影响着传播效果。从中国大坝协会的工作实际来看,当社会已大量出现一边倒式的负面舆论时,公众的“从众”心理会直接削弱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的积极效果;甚至一些原本对负面舆论持反对或质疑态度的观点,也会因群体压力和人际支持的微弱逐渐陷入沉默。反之,当社会主流观点与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所传达的信息吻合或接近时,受众又会趋于个体认知与群体认知的和谐,从而使预期的传播效果得以加强。

4 传播难点直击

结合对现状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笔者进一步总结了中国大坝协会作为协会组织在开展传播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难点:

4.1 公众对负面舆论的盲从和“妖魔化水电”的刻板印象

社会公众对水利水电负面舆论的盲目跟从和对客观事实、科学信息的较低接受度与信任度,成为协会宣传活动不容忽视的难题之一。正如一位从事能源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记者所言:“如今的网民,似乎本能地相信坏,听到媒体说好就会怀疑。作为媒体工作者,有时也很无奈:难道公众没有自己的判断吗?怎么那么容易被煽动?”

同时,中国大坝协会在开展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时,还面临着公众“妖魔化水电”刻板印象的阻力。因受此前部分媒介传播的极端环保主义和其他反对建坝人士观点的影响(例如:水库大坝建设、水电开发必然带来地震灾害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造成极大的经济浪费),相当数量的公众在不自觉中已形成对水利水电发展存在歪曲认识的“刻板印象”(即“妖魔化水电”的认识)。

有研究我国能源发展的专业人员指出:“妖魔化水电在国内已经行成气侯,妖魔化的种种误导不仅深入到老百姓的头脑中,甚至已经深入到很多官员和专家的头脑中。比如我们谈论水安全问题时,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也会拿妖魔化的观点和本质错误的概念来反对和攻击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

4.2 媒体传播活动的“议程设置”和墙头草现象

在中国大坝协会宣传实践中,还会遇到因媒体传播的事前“议程设置”,使传播的主题和相关信息偏离初衷的现象。例如,2013年中国大坝协会主办了“水电2013――中国大坝协会学术年会暨国际堆石坝研讨会”,并邀请多家合作媒体的记者就会议讨论的众多议题和会议中展示的国内外坝工行业的最新进展进行报道。其中,某电视栏目的记者围绕其事先设定的“水利水电行业人才培养状况”议题切入,对有关院士、与会代表和工程现场进行了采访和拍摄。随后以“我国水利水电人才紧缺”为题进行了消息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媒体的报道并未失实,它如实地传递了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但从其采访过程对受访者的限定性和引导性,到新闻制作和后期编辑过程中紧紧围绕预设主题展开,都在有意无意之中对传播活动进行了“议程设置”。这一信息传播不仅影响着观众的“思考对象”,也把观众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媒体自身选择的特定问题上来,而忽略了对会议核心议题的关注。

同时,在中国大坝协会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过程中,还面临着媒体传播“墙头草现象”的困扰。所谓“墙头草现象”是指媒体传播活动观点倾向性摇摆不定。一方面,媒体受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客观公正报道要求的约束,会对水利水电行业发展中的事件进行如实地宣传报道,会通过采访有关专家和其他受众对相关事实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出于吸引受众眼球、抢占报道先机的考虑和强化传播效果、推进媒体商业化运营的现实需要,在突发事件产生、舆论热点形成时,媒体会将科学性和中立性放在其次的位置,跟风似地追踪报道和转载并欠缺真实和客观性的事态与观点。例如,2014年初中央巡视组就中国三峡集团改进“”问题提出了有关整改建议。此后,集团高层的人事进行调整。舆论热点就此形成,除事实性报道之外,还充斥着大量偏离真相或是将其中的新闻点夸大、渲染的报道:工程承包过程中的贪腐问题、公司高层落马、对三峡工程经济效益的质疑、对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的猜测……这其中,不乏主流媒体的参与。

4.3 专业人士陷入“沉默的螺旋”和科学舆论领袖的缺乏

传播学研究指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的过程。

从中国大坝协会开展宣传活动的实践中,同样可以观察到“沉默的螺旋”现象。无论是对水利水电行业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阐述、发展进程和先进经验的介绍,还是对反对和攻击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负面或极端舆论的申辩和科学回应,都极缺专业人士(包括水利水电和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有关行业的普通从业人员)的声音。他们往往潜心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或政策制定和推广执行,却很少会主动参与到行业科学知识的传播普及当中。即便是受邀采访或撰写文章,都可能拒绝或推荐他人。其中的原因除了自身肩负工作重任、日程繁忙之外,不排除“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提出的趋同和避免成为少数派的社会心理作用。

前文中也提到“舆论领袖”的概念。他们就像信息流程中的一个重要中继站,由此进行两级传播和此后的多级传播,从而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水利水电及相关行业的信息传播中,也严重缺乏掌握专业知识、热爱水利水电行业、具有较大知名度并乐于从事传播活动、参与宣传工作的科学“舆论领袖”。

5 传播策略探寻

针对这些难点,协会组织如何更加顺利和高效地推进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工作?笔者将给出以下建议。

5.1 做科学公正的把关人

参与传播活动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从各自的观点,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从而扮演起“把关人”的角色。就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传播活动而言,秘书处自身的宣传工作者、协会宣传联络员队伍(由来自各会员单位的联络员组成)、乐于参与传播活动的专家和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合作的媒体记者,这几方面力量共同构成了开展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的传播者。

要想从传播者、信息和沟通途径上提高传播效果,应结合传者各方传播实践的特点,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尽可能提高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提高所传播信息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规避对水利水电事业负面“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发挥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积极作用,引导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朝着客观真实、科学理性和有益于推进水利水电事业和谐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5.2 传播高易读性和高需求性信息

信息、传播渠道、接收者都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接收者的年龄、思考的内容和方式、已有的观念和态度等,都将对传播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工作必须了解面对的受众(弄清楚“对谁说”),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报道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信息的编辑工作,通过充分、合理地运用视听符号,提高信息的易读性、满足受众需求性和被选择收看收听的可能性,并选择适合的媒介渠道进行传播,最终达到目标受众群体、被他们接收和满足其需求。

5.3 提升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持续性

诺依曼指出,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1)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共鸣效果”);2)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积累效果”);3)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他的理论对行业协会组织同样具有启示作用:通过开展全面传播+持久传播,使点的深入传播与面的广泛覆盖相结合,将宣传工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分阶段、递进式地融入科学传播活动,做到持续的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息传递,从而尽可能争取到最大化的积累效果和遍在效果。

5.4 以互利推进各方共赢

如何提升专家和专业人员参与传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争取到更多媒体更持久和稳定的合作与支持,如何使公众更大程度地接受正面的科学舆论和理性地面对负面信息的视听干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在于互利共赢。当专家的研究成果和支持观点在传播活动中得以正向推广,当媒体受阅收听度和受众满意度不断增加,当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自我甄别能力不断提高,一连串的问题将在此过程中迎刃而解,由此营造的良好舆论氛围和良性的传播过程循环也将推动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2]李斌.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3.

[3]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理论;水利水电;建设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工程复杂、工期长且建设性强的工程。在对其进行建设时,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提高其艺术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技术与艺术同行。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度更高,加大了投资力度,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更高,这给水利水电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其进行建设时,应该重视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选用先进的施工材料与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造福于人类。

水利水电工程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建筑设计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加强了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使用,使得建筑设计不再局限于功能型,实现了艺术、功能、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这在水利水电领域中是一次飞跃。在对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加强了对外观与环境关系的探讨,提高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安定,其主要的内容就是配套设施的使用与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除了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保护外,还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协调,这无非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国家对此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由于建筑理论知识匮乏,在进行建设投入时,只考虑对功能与质量的投入,忽略了水利水电建设的艺术性,使得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外观不完美,与周围的环境无法协调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建设时,要将现代建筑理论与建筑技术相结合,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其审美性。

现代化建筑理论对水利水电建筑的要求

在现代建筑理论中,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建筑以及各个地区制定的标准也不同,虽然标准很多,但是主要的标准有三个,其它都是在此基础上延伸的。

首先,水利水电建设的观念要改变。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工程的设计观念也要有所改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设计观念中,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切建筑设计都要围绕当时人的观念进行,这样才可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变化着,技术创新的同时与人的观念保持一致,这样才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将建筑理论融入到建设中,在提高建筑技术的同时,增强其艺术性,使得水利水电建设理念与时俱进,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理念。

其次,技术与设备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求严格,工程复杂,技术性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引入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新理论以及新技术的引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质量监测上、数据分析上、信息通讯上、污水治理上以及施工安全监督等方面。在现代建筑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技术,使得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工程的质量、功能的同时,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更具艺术性。

最后,水利水电建设要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引入现代建筑理论,可以促进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但是除具有良好的建筑理论外,还要具备相应的现代管理手段。通过现代的管理手段对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并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借鉴其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能力。另外,还应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软件,使得管理资源以及管理信息能够得到共享,能够及时地得到有效信息,为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使得各项决策都能够正确进行。

现代建筑理论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

(1)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除了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和保证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应用中现代的建筑理论还应该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问题。安全性与质量问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是同样重要的,所以,要重视安全性问题,在各项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要将建设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要构建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工作员人主动、自觉执行相关制度的意识,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的采取强制性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以以往的事故教训来教育人,以有利的制度约束人,以奖惩制度来激励人。要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心中形成安全与质量同等的观念,要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的相关培训。

(2)提高技术含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要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的使用,为水利水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性,一般来说,需要对以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加强:

1)辅助设计CAD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计算机辅助技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其能够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运行,为了确保其准确定,立完整、直观、精确的数字化模型,需要利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技术,对于这些计算上的难题,只需要对点坐标的查询功能进行简单的执行就可以完全解决,对于工作量和工作的强度能够起到极好的缓解作用。

2)GPS定位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测量工作,需要借助相应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而传统的测绘技术不仅缺乏测量精确度,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来说已经无法满足,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定位技术,其高效率、高精度、高速度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实现真正的动态定位。所以,在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设的效率,就必须要加强对GPS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3)GIS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

随着逐步数字和和自动化的测量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采集。利用GIS技术或者是数据库技术构建信息系统或者数据库,是从事测量工作的工作人员最好的管理和使用长期收集和所积累的大量的数据与信息的方法。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能够将庞大的测量信息和数据科学地进行储存,并且构建起三维的数字地形的模型,不仅大大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合理利用率,也极大程度减少了重复的人力劳动,此外,对于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服务及管理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其是国家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很大程度上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着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安定。因此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现代建筑理论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使得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工程能够安全进行,最后达到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建平.现代建筑理论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08).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9篇

【进入新世纪】 五、资产重组配电端改革农网改造深入进行 (一)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实行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全国水利系统先后组建了四川、重庆、吉林、广西、湖南、新疆、浙江、云南、湖北、青海、广东、河南、贵州、福建、山西、辽宁、陕西、安徽、河北等19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与水电公司。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中,他们大都经省级政府授权或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作为农村水电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行使电气化项目法人职责,对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进行投放和监管。在省级及以上国有资本的引导下,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并通过多种形式协助电气化县融资引资,整合各方资金,比较好地发挥了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重庆、广西、吉林、云南、湖南、青海、湖北、广东等9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与水电公司,继续作为水利系统农网改造资金的承贷主体,负责本省(区、市)自发自管县的农网改造和完善工程,有的还作为水利系统城网改造资金承贷主体负责城网改造。全国水利系统还组建了70多家跨县的地区性水电集团公司与水电公司,并巩固壮大。同时县级农村水电企业普遍深化改革,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区、市)绝大部分国有小水电公司、水电公司、电力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在资产重组、股份制集团化改革中,还涌现出从穷山沟开发小水电起家、发展成为全省全国著名的福建美岭集团(永春县美岭村)、四川大宝集团(彭州市大宝村),以及四川南江县小水电集团公司、四川屏山县5个乡联办的电网公司和建有220kV变电站的浙江永强供电公司(温州市龙潭镇)等许多具有一定规模和上了规模的股份制集团化企业,所有者和经办者是农村集体、农民和普通百姓。 截至目前,全国水利系统共有四川“乐山电力”、“明星电力”、“岷江水电”、“西昌电力”、“广安爱众”、重庆“三峡水利”、“乌江电力”、“涪陵水电”、福建“闽东电力”、浙江“钱江水利”、广西“桂东水电”、湖南“郴电”、云南“文山电力”和新疆“汇通水利”、河南“九龙”、安徽水利16家公司实现了上市,在我国股市上形成了业绩稳健的中小水电与水利板块。2001年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在杭州举办了“01’水利水电板块论坛”,陈雷同志致信祝贺。举行行业“板块论坛”,旨在打水利旗帜,树水利雄风,推进农村水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带动资产重组、结构优化,促进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改革发展。 (二)坚持独立配电公司改革方向,为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国发[2002]5号文件前,水利系统通过对贯彻国务院[1999]2号文件的实践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与调研,坚持电力工业改革方向,积极提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推进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的政策建议,基本被采纳。2002年国务院的国发[2002]5号文件明确规定:“以小水电自发自供为主的供电区,要加强电网建设,适时实行厂网分开。”“国家电力公司以外供电企业的资产关系维持现状。”“允许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机制。”“对配电业务实行内部财务独立核算,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输配分开”等。 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后,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多次组织各省(区、市)水电(地电)局(处)负责人学习、讨论,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学习贯彻5号文件,湖南出台了重大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加紧做实做强做大省级水电集团公司;甘肃、四川、吉林、云南、湖北、贵州、广西、福建、山西、安徽等许多省(区)水利厅向省政府和经济综合部门提出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和搞好农村水电体制改革的建议,得到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继2000年组织专家对赣、闽、湘、黔农电体制改革进行调查后,2001年~2011年再次组织专家对新疆、四川、重庆、云南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44-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水电施工理论的成熟,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的环境背景下,加强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推动现代、节能、绿色、高效的水利水电技术研究和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加强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特点研究是极其有必要的和现实意义的,具有广阔的科研前景。本文即试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特点分析并结合现今理论研究成果及自身所学对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提出提升策略和建议,助力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概述及意义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是涵盖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等多项学科的高端技术,现代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主要包括GPS定位技术、AutoCAD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时代与科技发展下的产物,极大的弥补了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在精确度上的不足并打破了其施工环境受限的缺陷,在使水利水电中的数据测量变得更为精确的同时,还提升了水利水电技术施工的效率和水平,将水利水电施工人员从繁琐的测量绘制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二、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

(一)现代设备应用加强,技术含量水平渐渐提高

随着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质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老旧的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已渐渐跟不上时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革新以及施工设备上的更新换代,因此水利水电新型设备的使用和普及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提高是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二)注重加强传统施工技术与现代水利施工技术的结合

传统的施工技术是一代代水利工程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传统的水利水电技术以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以及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提出的新的要求[1]。因此,当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研究者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加上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效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保证。这种注重加强传统施工技术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结合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特点之一。

(三)倡导绿色施工,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化发展

利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施工时产生的粉尘,包括施工过程中巨大的声响以及强烈光线,都是导致污染的主要成因。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以及“绿色、开放、共享、创新、协调”的新经济发展路线提出[2],各行各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水利水电行业亦是如此,绿色施工技术的倡导及推行便是最好的例证。在施工选址上,摒弃以往的“成本优先”观念,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通过地质勘测与专家论证将工程建设所在地选在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地址破坏影响最小的位置,从工程“源头”做到保护环境;在施工技术上,水利水电企业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现代设备代替以往的人力操作或老旧设备,力求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降至最低。因此,施工技术的绿色节能化,也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提升策略

(一)加强大体积碾夯炷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是水利水电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高科技、高水平施工设备的引进,极大的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将人力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得水利水电技术而言,我国与其还存在很大差距[3]。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成熟和普遍的技术便是薄层碾压施工技术,但该技术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碾压层之间的碾层比较薄弱,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坝体的稳定性以及坝体的可持续使用(工程使用寿命较短),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于高质量、可持续、高稳定性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因此加强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结合垂直水平缝钻取的芯样,在两端采用粘结刚拉板的拉伸技术,在施工缝之间加强碾压层的强度和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加强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水下作业是水利水电工程必然要面临的施工情况之一,而水下作业由于水流流动的不规律以及水下施工环境的不稳定,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施工人员在水下作业时,需要合理科学的运用现有技术和设备对水流进行导流,避免水流过大导致事故的发生。围堰技术便是进行水流导流的一项常用技术之一,主要目的是约束水流的大小和方向,将水流边的规律和可以操控以降低水下作业施工的难度[4],但由于我国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上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够规范和标准,给水下作业这一施工过程带来隐患。因此,加强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一方面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一方面需要工程负责人对整个项目作合理的统筹和规划2,确保资源最优化配置。

(三)加强水利水电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决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对水利水电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作业指导,加强员工对于水利水电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施工技术的运用[5],确保施工过程中技术作业的标准和规范,为整个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人力保障。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施工人员对于改进和创新施工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理论及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延伸,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到国家建设的繁荣与人民百姓的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而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又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率意义非凡,有着提升工程质量、推进施工效率的作用。因此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社会、国家的共同要求。而本文仅是从技术理论的角度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进行简要阐述,所提出的改进建议也仅建立在自身有限的学识基础之上,更多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还需要更多同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 于广政.关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95.

[2] 卢佳仁.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90:75-76.

[3] 苏明亮,周桂标.关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277.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 地质勘测 环境与安全

1关于水利水电工程

1.1水利水电工程的利弊

从经济以及对民生的益处上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有着航运、灌溉、发电、防洪等效益;但从环境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却是或多或少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噪声和大气污染日益增多;大量生活污水和机械污水超标排放;而同时水库工程区水流速度减缓降低了河流的自净力;水温水质的变化以及污染物增多影响了水生生物种群的繁衍生存;库区水位抬升致使珍稀动、植物灭绝,景观文物淹没;水库的下游河道水文环境影响改变了水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灌溉引水造成的水温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以上有些不利影响是长期的,有些是暂时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不可逆的,有些是可逆的。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突出特点:影响人口众多,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外部的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

1.2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建议

水利水电作为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工程运作的协作部门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并且受自然资源、水文气象、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很大,因而工程在项目前期应编制详尽的项目建议书,而其编制应该贯彻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水利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水利水电项目所受影响颇多,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等,所以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通过的江河流域进行专业规划或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任务和目标,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调查以及进行相关的勘测工作,同时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之后,择优来选定建设的项目以及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地点、规模,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水力水电工程勘测中的相关技术应用

2.1勘测中GPS和GIS的运用

水力水电勘测的过程中通常对于GPS和GIS的运用是相对较新的尝试,下文就此做一些说明。

GPS(卫星定位系统)在工程地质的勘察领域之内主要用于确定观测点位置的三维坐标。而相对于普通测量手段来说,它不要求观测站之间通视,具有可全天候观测、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并可将其采集和储存的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与处理。同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够较好地解决跨沟、跨河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在勘测区控制点少,或者是在林区、山区等观测条件受限、通视条件较差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之时,用GPS可以大大减少相关的作业强度,提高测量的精度。

GIS(遥感技术)在勘测中也有其运用。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具立体感、信息丰富、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和获得资料快速等众多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GIS技术可自动制作等值线图、剖面图、柱状图和平面图等工程地质的图件,还能处理图像、图形、相应的属性数据以及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在工程地质信息管理是近几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并且较为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研发的MAP-GIS,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2.2勘测中的工程物探运用

物探是应用观测仪器来测量被勘探区地球物理场,再通过地质解释和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来发现和推断地下可能存在的埋深、局部地质体的大小、埋深及其属性的科学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而下文则选择其中四种方法来进行说明。

2.2.1地震勘探。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而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就如今看来,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发展较快。比如,由中铁西南研究院开发研制的水平地震剖面法以及负视速度法,由美国nsa公司开发并研制的反射层析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由瑞士Amberg技术测量公司开发的TSP长距离提前预报法;利用弹性波纵波对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岩体质量来做定性评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工程效益。

2.2.2电磁勘探。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例如,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多场源、三维和二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在水利水电的工程中用来推测深埋的长隧洞围岩介质隐伏断层、结构特征、破碎带以及异常区等存在的可能影响工程的各种因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2.3电法勘探。主要包括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电阻率法、电磁感应法、激发极化法。可分为交变流法理论、稳定电流场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则是电阻率法。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高密度电法的勘探,是属于电阻率法范畴,但同时它引进了地震勘探中的数据采集法,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快速采集,其测量结果可显示地电断面或剖面图并实时处理,从传统的一维勘探发展到二维勘探。目前,在单点与单源测量的基础上,发展为多点、多线、多源测量,从而发展成为了三维观测技术。

2.2.4地球物理测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动态测井技术成为了可能。同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钻孔彩色电视的适用范围由原来91mm的钻孔发展到了50mm的钻孔,同时还可以实现图像数字化的实时采集存储,成果可刻录成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的处理以及制作。

3结语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12篇

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解读出发,分析交易成本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产生的影响,为水利水电成本管理中交易成本理论的应用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

交易成本理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影响

交易成本理论是何种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它又是如何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通过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来明确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要求及条件。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解读

交易成本表现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会产生经济成本,这种经济成本通常是指新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交易费用,属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关键范畴,它是一种为了获取完整、准确的市场信息而付出的各种费用类型,还涉及到经常性契约、谈判等各类费用。交易成本理论的内容包括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包含了不同的费用与成本,如获取、分析与处理市场信息所需要的成本与费用,合同交易订立的费用,交易执行、违约、制裁等行为的费用,谈判、签约的形成的费用,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费用及企业内部组织出现的交易成本等①。这些费用与成本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没有成功地运用在能够发挥最大化价值的方面,由于资源的浪费、组织成本的提高,使得公开市场中交易成本的出现与产生。

二、交易成本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分析

1.交易成本产生的分析。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曾探讨了市场范围与专业分工之间的关系,他提出市场中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扩大会提高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随之会降低生产成本②,这是亚当•斯密对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成本的经济论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交易的成本,这种视角的论断是基于实际的市场运作提出的,当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活动也会随之变得复杂化,这就使得交易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造成不完全交易信息的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行为就会出现,如偷窃、欺诈与违约等,从而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导致个人收益逐渐偏离社会收益的现象。由此可见,专业化水平与分工的产生与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从《国富论》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模型的构造无疑忽略了专业化与分工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将市场看成了一个没有交易费用与成本的场所。由此,新制度经济学者则提出了相对的观点,罗纳德•科斯认为市场的运作也需要交易成本,并将这种交易成本的产生总结归纳为“科斯定理”③。如果没有市场交易成本与费用,无论如何安排初始权利,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一方面会使财富得到最大化的安排,另一方面会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动驱使机制使得资源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与应用;如果市场存在交易成本与费用,安排产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这样可以通过运用资源交换的明确产权实现最佳效率的资源配置与利用。

2.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交易成本分析。

从科斯定理可知,利用水利水电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改善与产权制度的健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以此可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水利水电企业会涉及很多专业,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这往往会产生信息传递的偏差,造成信息流通不畅,这种情况可以应用科斯定理来进行改善,通过产权制度的健全,内部组织制度的改进,促进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与减少,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1.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之处。

交易成本的实质是一种机会成本,它是通过选择不同制度形成的生产形式或消费形式带来的损失,这种机会成本既包括内部交易成本,又包括外部交易成本,还包括信息的取得成本、制度组织成本、监督成本及不确定性因素所引发的成本与费用等。机会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贯穿于水利水电企业组织成产、产品销售及投资决策等各个方面,通过机会成本可以优先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放弃那些次优化方案所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在选择内部组织制度与配置生产要素两个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与耦合性。

2.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互促进。

从现阶段不同学者对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来看,交易成本的内涵与外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水利水电企业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制度成本、社会成本、法律法规成本及政府监督机构所形成的监督成本等,这些成本都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水利水电企业要充分地考虑这些成本与费用为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的理论切合点,它可以丰富成本管理理论的内容,指导成本理论的核算与管理,完善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能够为交易成本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视点,推进交易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3.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

成本管理理论的落脚点在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的分析、管理与核算,它的目标在于为企业选择最为合适的产品工艺流程,提供稳定的生产组织结构,健全企业管理机构,完善企业管理的流程方式,通过这些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来降低或减少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④。水利水电企业的交易成本为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企业可以尽量控制交易成本在数量上逐渐趋向于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可以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利用统一的交易费用标准对不同社会性质的各种企业组织进行效率大小与存在必要性的比较,通过统一的交易费用标准来衡量水利水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促进企业内部生产与经营管理有关组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实现企业交易成本与费用的最大化节约与降低,从而应用交易成本理论指导水利水电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4.交易成本理论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发展空间⑤。

从目前交易成本的现状来看,现阶段无法应用经济度量的方式,或者是货币的价值形式来计量交易成本,它是一种虚拟的、非实际的表现形式,这就对成本管理的核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应用。由此可见,交易成本的无法度量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这种计量是成本管理的基本属性与基本特征,如果基于企业交易费用定性研究可以进行成本管理的定量分析,并开展交易成本相关内容的探索,就会使得交易成本的内容转变为成本管理核算的分析内容,从而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领域,促进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健全与改进,加强成本管理的合理性,提高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四、结论与建议

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是相互、双向的,而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要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就需要厘清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分析交易成本理论产生的历程,并审视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交易成本,由此,解读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与交易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探讨,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之处;二是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互促进;三是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四是交易成本理论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发展空间。通过这四个方面影响关系的辨析可以明晰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明确交易成本理论的指导作用,并开拓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新空间。

作者:李广辉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注释:

①饶晓秋,朱东恺,吴斌平.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新视角[J].当代财经,2006(1):24-27

②赖凡英,王朝新.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的影响[J].湖南水利水电,2005(6):82

③邓倩.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与市政应用———基于会计学视角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9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小流域 梯级优化 水电 调度 策略

中小水电的开发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尽管中小水电群具有较小的规模,但却具有显著的的综合效益。对当地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当地经济建设,意义非常重大。目前,全国众多的地域和城市都是依靠小水电供电。所以,小水电站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只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在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小流域梯级水电的开发方面,而关于水电优化管理调度的研究上还寥寥无几。这种研究的滞后,造成了不合理上下游水资源的分配。随着中小流域梯级水电站群日益增多,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中小流域水电系统特点的分析,对中小流域水电梯级优化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促进优化策略的实施。

1.中小流域梯级水电特点

水库调度是结合水文预报的结果和水利工程工况,利用水库对径流的调节能力,实现兴利和防洪的功能,并且是有计划的蓄放水。目前有多种方法划分梯级水库调度,本文重点探讨了发电调度,同时还兼顾梯级综合效益的优化调度问题。在水资源流域中,水电系统相对复杂,其特征是随机性和耦合性强、维度高。维数灾问题是优化梯级调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而结合中小流域梯级水电的特点,对各种因素进行简化,能够有效降低维数灾。

1.1对中小流域梯级优化的特点

(1)调动灵活,不具备较大的规模。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电网的潮流分布,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水电站有众多的数量,但单个水电站具有较小的规模。径流来水会对水电站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枯水期水量并不充足,而在丰水期,弃水窝电极易发生;由于小水电站拥有众多的业主单位,所以开发可零星进行,再进行联合调度时,则具有非常复杂的利益分配问题。

(2)拥有较小的库容梁,是单个的中小流域水电站的特征,而且电站的装机也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如果全部集中全流域的水电群,电站整体出力对流域枯水期和丰水期会产生非常巨大补偿和调节作用。雨水补给是大部分河流的水来源,而降水分配决定了河流水量。在中流域,容易汇聚雨水,并迅速抬高水位,同时雨后消退也非常迅速。由于季节不断更替,径流流量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同时年际差别也极其显著。如在北方干旱地区,可能会出现断流。而雨季来临时,可能会因为较大的水量,而导致水电站弃水。

1.2电力生产中可能产生的情况

(1)中小流域内单个电站具有较小的规模,不具备足够的调节能力,同时具有较小的装机容量。受条件限制,部分流域控制性龙头水库匮乏,不能更好的体现中小流域水库梯级优化调度的效益。

(2)流域内水电群就有不同的建设年代,上游水电站发电流量在建设条件的影响下,不完全匹配,对弃水的问题很难避免。

(3)满足综合利用的需求,如生态环境和当地生产生活用水,是流域内部分水库的主要职能。根据中小流域梯级的不同类型,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对优化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2.中小流域梯级模型简化

在开发策略中,应与具体条件规划相结合,做好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建设规划工作。由于行程流域内水电站的规模并不相同,同时在功能上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因此从理论上讲,这种梯级优化计算的方式,适合全流域的水电站群。因为涉及的相关约束具有非常庞大的数目,因此应与不同流域的特点相结合,依据不同的分组、分类,对流域内的水电站优化目标准则和参与优化的方式进行确定,进而实现降低求解规模、分解优化问题的目标。

(1)为了将参与优化角度计算的电站数目减少,需要根据中小流域梯级水电系统的调节能力进行分类。在流域上游的龙头水库电站,一般的具有较大的调节能力。而龙头水电站发挥着对下游径流量进行调节的作用,旨在提升梯级整体效益。

所以,优化整体系统的关键,就是龙头水电站的调度。而由于受来水较大的影响,日调节水电站梯级具有短期优化调度效益。

(2)为实现简化系统模型的目的,应将规模大的梯级调度问题向较小的梯级调度问题分解。应立足于功能差异、统一管理的模式。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每一个组对优化方式进行选择,并接受流域的统一管理。对于一组水电站群水力联系密切的,在中长期调度时,可向一个整体转化进行优化;对于上游为大库水电站的梯级水电集群,在下游无调节水电站的情况下,可进行厂内优化调度计算。

(3)为将重复计算减少,可根据电网负荷条件变化和径流来水,对调度计算进行简化。在来水和系统负荷没有较大变化的的情况下,进行短期优化调度时,制定梯级水电站的调度方案时,应对前一段的安排进行参考,挑选那些电站具有特殊位置的,以及调节能力极强的电站,通过实施局部调整的措施,能够是负荷来水变化一目了然,并尽可能的使机组启停频率降低。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使中小流域梯级调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实现大规模系统分解的目标,利于优化计算。

3.中小流域梯级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

将梯级水库的调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是优化调度计算的前提。利用计算机,遵循运筹学方法和理论,在有效的可行域内,对优化方案进行寻找,与梯级水库相符合。在维数灾问题的处理上,合理的数学模型的选择非常重要。通过建立梯级优化的数学模型,对雨季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对约束条件的取舍以及目标函数的选择,必须要与梯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确定优化目标准则的基础上,遵循水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总体思想,并且结合水电站水库特征。

收益最大准则和给定用水量时总电能最大是比较常用的梯级优化准则,和大型梯级电站相比,中小流域梯级的区别很大,所以应与自流域的不同特征相结合,对优化准则进行选择。中小流域梯级具有多种功能,而对调度问题的 优化是立足于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对基本目标进行选择,力争满足主体需求。

为了使中小流域水电站枯水期不具备充足的水量和丰水期容易发生弃水窝电的问题很好的解决,使梯级水库内减少无益弃水或使梯级水库内总储能最大,是中长期优化的主要目标。具体做法是与径流预报结果相结合,需要调节能力较大的水库,在丰水期前将水位合理降低等待枯水期时候对水尽量多储存。

4.结论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中小水电的开发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尽管中小水电群具有较小的规模,但却具有显著的的综合效益。对当地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当地经济建设,意义非常重大。而中小流域梯级优化求解任务的约束条件是复杂而又多变的,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小流域的梯级优化调度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作为参考,真正提高中小流域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阚晓辉,邹蔚烈.竹溪县民营梯级水电建设方兴未艾.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9).

张仁昌,张德礼.梯级水电系统中续建水库坝高的确定.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3(10).

李兰,李亚农,袁旦红等.梯级水电工程水温累积影响预测方法探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6).

周晖.梯级水电厂优化调度的新尝试.华北电力技术.1989(Z1).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accident to happen from time to tome, for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o bring the great los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geology exploration problems, an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the roots of which a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beneficial to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geology exploratio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geology;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工程建设脚步快速飞跃,而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的带动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测技术日益成熟,使得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测效率都有极大的提高。然而,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因此,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问题分析

(一)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历来重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与预测,但由于地质环境的区域性及水库工程条件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各具特色。同时,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水文问题

毫无疑问,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体现在:(1)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2)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3)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三)质量问题

一般来说,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1)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2)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3)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上述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问题的根源

(一)政策原因

近几年,水利部门加强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评价工作。从政策层面看,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多元化和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的企业化,主动深入开展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的单位越来越少,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被揭露出的新的水利环境地质问题却将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人类对河流施加的影响越来越大,新的水利环境地质问题在不断暴露,把水利水电环境地质问题简单作为地质灾害评估不能满足要求。

(二)技术原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问题的技术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水库坍岸。河槽型水库正常蓄水位限制在河流一级阶地附近,由于基岩库岸稳定性普遍良好,一般不存在较大规模的基岩不稳定体。一级阶地前缘的土质库岸坍岸问题成为河槽型水库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2)上游枢纽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如珠江三角洲地处珠江各大江河的下游,堤防地基浅层普遍存在较厚层软土,堤前岸坡主体由软土构成,抗冲稳定性差,凹岸冲刷迫岸现象较严重。

(三)其他相关原因

(1)由于不同流域地质条件及水库工程条件的差异,源于北方河流的预测评价方法不能适应南方河流的要求;预测结果不准亦成为有些业主有意回避水库地质问题的借口。(2)受传统工程水利观念制约,技术审查部门更多地关心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工程地质问题对项目的审查通过几乎没有影响。(3)国土部门的地质灾害评估结论是在建设之前完成的,属于预测性评估,对运行期是否致灾缺乏监控。

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的对策研究

(一)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及地下水的监测

水文地质试验主要指抽水、注水、压水、水位恢复等试验。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我们要选择相适应的试验项目及相关的计算公式,按照规定操作,合理使用仪器,减少误差,提高试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为了保证水位和水质测量的准确性,在钻探时尽量不使用泥浆;为了判定地下水的腐蚀性,要抽取不同深度的水质试验,采取防治措施积极应对地下水对岩石工程的危害。

(二)完善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在完善对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方面,笔者建议对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环境地质问题的后评估,对已致灾的工程按“谁致灾谁治理”的原则,监督业主治理,既可以尽快治理水利水电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又可为完善相关预测评价方法积累经验。同时,需要尽快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评估制度,既满足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地质的要求,又为水利工程地质专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三)其他相关对策

(1)由于在水闸实际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基坑的深度较高,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地下水对此产生的影响。不但要分层取得基坑范围内不同层面的水文地质参数,还要考虑对基坑工程产生影响的含水层。(2)在基坑的工程中,保证坑壁的稳定性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在实际的工程勘察中综合分析导致基底不稳定的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防护措施。(3)一般而言,坝工建筑物对坝基有严格的要求,坝基的压缩变形问题是通过对坝基岩体的结构、强度和风化的特征等方面做出的评析。如果在坝基的岩体中发现抗变形能力弱的倾角夹层、较陡的角断层及风化等现象,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四、总结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勘查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勘查质量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此外,先进技术在施工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凡卿.工程地质问题研究[J].2007,36(11):43-44

水利发电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ity in the proces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work level for construction proposal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duces an effect, because of the geological causes the construction accident, will not only make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lays, still have serious engineering crash, the cause of th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Geologic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很早就开始修建,在20世纪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在建立之后,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提高其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地质学科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也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工程地质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及时查明,对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评价、预测和分析,明确在工程作用之下,地质方面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变化,为了使施工场地的合理性得到提高,应该针对地质问题,提出相关的工程措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性、施工顺利性和设计合理性,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查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问题

包括水库在内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蓄水之后,因为水体下渗和地应力的改变等因素,会使地质断层复活,产生地震。相关的研究表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引发地震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水库周围的岩石十分破碎,没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第二,在地质环境中,存在着能够使应力集中的条件。第三,因为水荷载而产生了很大的水压力,在一些国外的报道中,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地震现象时有发生,但是,针对我国的地质水平来说,如果水利水电工程没有处于断裂带之中,即使有地应力的集中,产生地震的几率也很小。但是如果发生了较大的地震,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中,仅有13个引发了地震。

当水利水电工程完工之后,对水域的分布和河道的流量产生了影响,最终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水库不仅能够在汛期存蓄洪水,同时还能够对非汛期的基流进行节流,甚至会造成河道水位的断流和下降,同时使周围水域的水位不断下降,最终产生了相关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由于缺水或断水的原因,会造成下游的河塘和湖波的干涸与断流,使下流水域的水位不断下降,在一些入海口的位置中,因为流量降低,可能引起河口的淤积,最终产生海水倒灌的情况。同时,因为河流不断减少流量,会减少其自净能力,在一些将发电作为主要目标的水库之中,电力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河道水位的变化,对养鱼、灌溉引水和航运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旦下流的水位下降,会使水质不断恶化,最终对水文产生恶劣的影响。

水体分布和大气环流会对地域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完工之后,会对水体的分布产生影响,例如,原本的陆地变成了湿地和水体,空气的湿润水平增加,最终产生了新气候,会对区域的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在雾、风、气温和降雨等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还会对生物物种和鱼类产生影响,一些水利水电工程造成了鱼类的回流通道的阻断,由于水温的降低,不利于鱼类的繁殖和成长,对鱼类的饵料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对产量造成损害,由于含氧量的增多,会使鱼类产生相关的疾病。在于动物和植物产生影响的方面,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会对动物和植物造成直接的破坏,盐碱化、沼泽化和气候变化都会对动植物的生活环境、结构和种类产生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没有清晰的水利水电工程概念,不明确工程的勘点,勘查的手段、方式不适当,没有针对性。第二,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的过程中,没有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计算公式、方式和理论,选择与条件相适应的物理意义。第三,在地质报告中,应该明确地质条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会遇到的地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没有充分和准确的界定,甚至会产生结论性的错误,在一些地质报告之中没有明确的地质结论,或者在下结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不严谨的情况,上述问题很容易对工程审查进行阻碍,延误开发时间,即使通过了审查,在未来的施工过程中,也会使危险性不断提高。在库区,很容易产生渗漏的现象,会使谷地之中的干田变成湿田,在表面耕作层中会产生作物腐烂的现象,使人和耕作的牲畜无法正常的下田进行生产,最终使产量不断降低,这种渗漏会对农田造成大面积的污染,随着渗透的不断加剧,最终会产生库岸失稳的现象。

编制地质报告需要一定的时间,应该重视前期的基础性建设,在水利水电地质勘测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果项目需要进行申报,应该按照相关的要求,对地质报告进行提交。在一些地方性工程之中,应该设置一定的工作周期,避免因为没有明确地质条件而产生的工程隐患,避免发生严重的工程事故。工程地质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任务艰巨、问题复杂、涉及范围广、权威性和声望高的特征,由于地质勘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应该将水利水电工程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质量能够保证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和现代化生产,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地质环境进行勘查的时候,应该建立完善的防治系统和监测系统,减少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不科学性和盲目性,减少地质问题的产生,建立长期的检测,制定完善的治理措施,提高工程的环境效益。在开发工程的过程中,应该保护施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施工的时候,应该对工程程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在工程运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3、结语

总之,为了使施工场地的合理性得到提高,应该针对地址问题,提出相关的工程措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性、施工顺利性和设计合理性,因为地质的原因引起的施工事故,不仅会使工程的工期拖延,还会产生严重的工程失事,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查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辉冲.水利建设水利工程施工中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剖析[J].中困新技术新产品,2009,(17):51.

[2]沈伊荣.浅谈水利工程地质问题的保证体系初探[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1).

[3]史洪亮.论述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的施丁质量[M].四川建材,2006,(4).

[4]张文渊.水利下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与控制措[J].水电站设计,2004,(2).

[5]葛海龙,朱伟国.综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地质问题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