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管理论文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分析老师

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要靠在线辅导教师的帮助和引领。由于远程学生接受教师面授的机会较少,对于网上教学平台或是学习内容,他们面对的困惑和疑问较传统面授学习要多。当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问题纷至沓来时,辅导老师应该尽全力帮助他们,回复众多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线辅导教师常常会因为需要在线回复学生信息而筋疲力尽。时间需要管理技巧。辅导教师的教学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学习时间的态度。辅导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如果教师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更紧凑,当然也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辅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时间管理给予支持服务。

(二)时间管理策略

1.制作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

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和时间进度上的规划。这张推荐表旨在为学生提供“引领式”和“一站式”的学习支持服务。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web2.0远程教学平台上,学习资源被上传到课程平台上的各个学习栏目中,如教师介绍、课程说明、实施方案、教学大纲、课程导学、活动组织等栏目。学习资源是按照类别零散分布的,学生在查阅学习材料的时候缺乏教师指导,特别是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针对十八周的学习时间进行比较合理的设计,推荐给学生。每周都提供学习内容计划和学习时间建议,学生本周需要阅读的相关学习资源都详细罗列出来,包括文本、图片、PPT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每个资源都标出参考学习时间,非常清晰。例如,第一周要求学生阅读教师介绍栏目中“责任课教师致同学的一封信”,把该资源题目放在推荐表中,并把题目“责任课教师致同学的一封信”标记上超链接,链接到这封信在平台上的网络地址,学生便可以很快找到相应的资源开始学习。建议学习时间标注在资源的后面,例如致学生的这封信,参考阅读时间为5分钟。在学生阅读完本周学习任务后,教师安排各种形式的讨论和练习,利于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结合,快速转化为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讨论主题和练习题目,同样需要提供路径或链接,方便学生快速查找。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包含教师上传到平台中的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依次在学习时间轴上排列开来。如果把教师精心制作的学习资源看作是一粒粒珍珠的话,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就是把一粒粒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2.设立若干学习目标

远程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漫无目标的学习会让学生迷茫,时间很容易流失。如果学习目标太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巨大压力,有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将本课程的知识碎片化,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作为学习目标。如果把学习课程比作战役,一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城池,依次逐步攻克,每拿下一个目标学生信心得到逐步加强,最后成功攻克这门课程。围绕某个完整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微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在简短的时间内,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学生理解。“微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目前学习资源创建的新趋势。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者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开始讲课后,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如果教学设计的好,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会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但是随着时间不断拉长,学生的注意力会开始分散转移,甚至表现出烦躁、焦虑的状态。“微课程”虽然短小,但它的教学意义巨大。学生通过一个个微课程的学习,积少成多,不断积累,从而达到课程的学习目标。“微课程”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远程教育学习者可以利用乘车、工作间隙等各种碎片时间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微课程”时间短,容量小,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下载和播放,与传统的大容量的视频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3.丰富学习形式

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周期有限。教师必须选择重点知识,特别是重难点问题,要发动大家分析讨论。教师同时也可以提供拓展知识,方便有时间有兴趣的学生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辅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课题研究、重点学习等形式。辅导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思考。

4.开设常见问题栏目

教师归纳学生常问的题目,在平台上开设专栏,总结文本。这样就可以节省回复学生问题的时间,把常见问题制成知识点,也方便学生求解。可以参考维基百科模式,把常见问题栏目进行开放性建设,让学生参与其中,及时补充完善。

二、在线学生的时间管理

(一)分析学生

远程学习者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传统学习者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传统学习者持有较高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参加远程学习的大部分学生是成年人,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是边工作边学习,学习时间不定期,缺乏时间管理意识,缺乏理性的学习计划,他们的问题在于意志力或方法、能力的缺乏,想法与行动之间的差距。成人学习在时间上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学习时间具有零散性、片段性和不确定性,学习状态多处于身心疲惫状态。此外,性别、婚姻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管理状况有影响。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障碍来进行学习时间的管理。成人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根据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在学习时间上可以依据老师的学习计划,自主调整。

(二)时间管理策略

1.制定学习进度表。

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和自己工作学习的情况,安排相应的阅读学习材料和参与讨论,以及作业完成时间。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时间安排推荐表,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并结合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一方面,学生可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集中时间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参与课程讨论和观看“微课程”。

3.先啃硬骨头。

学生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其他困难便迎刃而解。学生在平时学习时,着重学习重点难点问题,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在考前复习的时候,可以查阅期末复习指导文章和历届试题以提高学习效率。

4.学习日志。

学习者通过写日志,记录学习过程。学习者的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及时记录总结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进度,把握时间。

5.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学习效率更高。

三、结语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频电源;功率因数角φ调节;关断时间控制

1概述

常规中频电源是由AC/DC可控整流器与单相DC/AC电流型并联谐振逆变器组成的,它在感应加热熔炼过程中的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是以负载电路中的电流iH超前其电压uH为前提条件的。逆变电路中晶闸管的超前触发时间应大于晶闸管关断时间,即

t>(γ+δ)/ω(1)

式中:γ为晶闸管换流重叠角;

δ为恢复角;

ω为中频电源角频率。

设β为超前触发角,为保证安全换流,应考虑安全裕量角θ,则

β=γ+δ+θ(2)

负载电流iH的基波超前其电压uH的角度称为负载超前功率因数角,从图1(b)可见

φ=γ/2+δ+θ(3)

当中频电源用于熔炼金属时,其被熔炼材料大多为铁磁材料,负载电路的谐振角频率ω随炉温升高而增大。从式(2)可知,这会导致超前触发时间

t=β/ω=(γ+δ+θ)/ω

减少,也会使超前功率因数角φ变小,若换流重叠角γ及θ不变,这意味着晶闸管的关断恢复角δ减小,因而有可能导致逆变失败。可见,当实际恢复关断时间减小时,为确保电源的安全运行,要及时调节触发角β或超前功率因数角φ。

2中频电源实现高效控制原理

中频电源用于熔炼时,其理想运行状况应是保持熔炼期尽可能有较大的功率输出或恒功率输出,以迅速提高炉温,减少热损,缩短熔炼时间,提高单产和效率。但在实际熔炼金属过程中,由于被熔炼材料的磁导率和电导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将引起负载等效电阻RH改变,使熔炼过程大部分时间达不到设计的最大输出功率(即Pdmax=UdmaxIdmax)。

事实上,从图1(a)主电路组成框图可看出,要实现恒功率输出,只要让等效直流电阻Rd(Rd=Ud/Id)与中频负载电路阻抗匹配就行,即当RH变化时,采用某种方法使Rd不变,这样中频输出功率便不会随RH变化而变化。

根据并联谐振中频电源Rd,RH及φ的相互关系式

Rd≈0.81cos2φRH(4)

可知当负载电路等效电阻RH变化时,只要调节功率角φ,就可以使Rd保持不变,从而实现高效节能。

3晶闸管关断时间(TOT)控制电路的引用

以德国AEG公司,英国RADYNE公司为代表的中频电源产品,都采用了TOT(turnofftime)定时控制法。其特点是按标准给定的TOT和实际TOT之间的差值及时对触发角进行调整,以便准确控制逆变晶闸管的关断恢复时间。前已述及,无论从安全运行要求,还是确保恒功率输出的要求,都希望调节触发角(即超前功率因数角φ)。为此,我们从参考文献[2]引用了“TOT”定时控制法的“超前触发脉冲形成电路”,以满足高效中频熔炼电源输出恒功率对φ角调节的要求。

图2是TOT控制法“超前触发脉冲形成电路”框图及波形图。该电路由中频负载电路电压uH和电容支路电流信号及其转换电路,异或非门U1A,比较器B,JK触发器U3A和斜波生成电路组成。其核心部分是保证在uH过零之前的TOT时间内,比较器B产生下降沿,使JK触发器翻转,由Q及Q端输出超前触发脉冲。比较器B反相输入端接斜坡电压信号uc2;而同相输入端接角调节信号uc1。通过uc1与uc2比较(交点)确定触发脉冲位置。

图3

4φ角的控制思想和策略

常规并联谐振电流型中频电源一般按下列思想设计控制电路,即在升温初期,让触发角固定在某一min下,依靠调节整流桥的控制角α来提升中频电压uH;而在升温后期,则靠保持最大直流输出功率Pdmax=UdmaxIdmax完成熔炼。但由于RH的变化,使熔炼大部分时间达不到Pdmax,因而熔炼周期长,热损大,效率低。为此,可以保留升温初期的控制过程不变,而在升温后期,采用调节的控制方法,使Rd保持不变,维持最大功率输出,使中频电源由低效变成高效。

调节φ角的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①是用于控制场效应管Q1“通-断”的比较器;②是φ角调节器;③是加法器;④是限幅电路;⑤是超前触发脉冲形成电路。图4给出了φ角调节过程中uHf(中频炉线圈电压反馈值),ud及uc1的变化曲线。系统在投入工作前uH*为最大值(可根据中频负载电路中电容器和逆变晶闸管的耐压确定),uc1的最大值uc1max和最小值uc1min对应于φmin和φmax。在阶段Ⅰ,直流电压ud还没有达到最大值,uH的大小完全由原有整流桥控制角α调节,此时ud小于比较器①整定值ub1,比较器①输出高电平,场效应管Q1导通,φ角调节器②不起作用,③输出为最大值,④输出为uc1的最大限幅值uc1max(φmin);在阶段Ⅱ,直流电压ud已达到最大值,比较器①翻转,使场效应管Q1截止,φ角调节器开始工作,并自动进行调节。若调节过程中φ角大于φmax。则由④输出进行限幅。

5结语

本文所设计的高效中频熔炼电源控制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电路集成化高,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频率为1000Hz~2500Hz的中频感应熔炼;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时间管理的界定。心理学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人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推动个体向一定的目标行动。成功学认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成才成功,就必须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工作。时间管理学者杰克•弗纳认为,应有效地应用时间这种资源,以便我们有效地达成个人的重要目标。时间管理实际上就是自我管理,它针对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种种困难,通过详尽的检讨,进而了解如何运用有效方式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教育学认为,时间管理的先进理念、习惯与方法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训练而获得的。每个人的生命与时间都是有限的,人生的幸福与卓越,不仅需要我们有夸父逐日的执着,还需要我们科学地管理时间,做到识时、惜时、守时与合理、高效地运用时间。我们认为,时间管理具有多元性、多学科性、多目标性、科学性、战略性、生命性等特点。多元性表现为社会各类主体都可能、都需要时间管理。多学科性表现为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成功学、教育学、人才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都对时间管理从各自学科视角进行了研究。多目标性表现为社会各类主体时间管理的目标千差万别。有的是为了事业成功而管理时间;有的是为了更多金钱而管理时间;有的是为了战争胜利而管理时间;有的是为了实现使命而管理时间;科学性表现为时间的存在与运动本身就具有客观性与规律性、时间管理的艺术性、有效性、平衡性与规律性。比如,时间管理与人体生物钟相匹配。战略性表现为时间是否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一定层面上决定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生命性表现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科学有效地管理时间就是科学有效地管理生命。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及其特征。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是大学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项教育活动系统工程,旨在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素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例如,面向大学生开设有关时间管理智慧、时间管理的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识时、惜时、守时与合理、高效地运用时间伦理学引导与管理学规范性指导;营造大学校园有关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等时间管理的培育氛围,等等。其特征如下:

1.青春关键性。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时期往往只有几步。大学阶段毫无疑问是人生最为关键、重要的阶段。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的黄金时间,是青春最美的光阴。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地度过大学时光,而应该激情燃烧岁月,勤奋雕刻青春。因此,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极为重要。

2.双主体性。在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是管理、教育、引导、规范主体,学生是接受高校时间管理教育的主体和自我教育主体;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时间管理方面又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关系。

3.多样性。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开设时间管理教育课程或讲座;通过校园网、新媒体营造大学校园时间管理教育的氛围;通过学工、团委开展与时间管理相关的比赛与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规范训练与引导教育,等等。

4.全方位性。最前沿的时间管理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各个领域。比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心理习惯、运动习惯、人际关系习惯等各个人生层面。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教育与管理空间,包括学习时间管理教育、工作时间管理教育,以及消费时间管理教育、休闲时间管理教育、锻炼时间管理教育、睡眠时间管理教育等等。此外,时间管理还具有引导性与规范性等特征。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内容。时间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大学生时间重要性理念管理。比如,惜时如金、要事优先、时间大于金钱、学会专注与执着、学会放弃与择优、学会平衡、学会有计划地使用时间等。第二,大学生纵向时间管理。比如,大学生人生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与时间管理。第三,大学生横向时间管理。比如,大学生事业—爱情、家庭—健身—音乐—休息等其他兴趣方面的时间管理。第四,大学生科学管理时间氛围培育。比如,构建大学生时间管理网络、大学生时间管理比赛、经验交流、评价机制等等。第五,大学生时间管理原则。比如,80/20管理时间原则;四象限原则;时间碎片化管理原则;生物钟匹配管理原则;兴趣管理原则、预留时间管理原则等。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水到渠成论”。有些高校时间管理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不重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大学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完善教育与专业理论与能力培育。大学生时间管理,随着大学生阅人阅事的丰富,在一定的管理环境中,就会自然形成。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水到渠成论”的观点,模糊了时间管理的本然规律、应然规律和实然路径。本然规律在这里是指时间管理本身存在的客观规律性。比如,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法、四象限原则、生物钟原则、莫法特休息法等。应然规律在这里是指时间管理没有生而知之,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地开展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引导、规范他们的时间管理。实然路径在这里是指,只有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教育,大学生才能懂得科学时间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引导与规范,才能培育其时间管理的能力与习惯。

(二)“以偏概全论”。“以偏概全论”的基本观点是,时间管理教育即珍惜时间教育。然而,时间管理教育不仅仅是珍惜时间教育,它具有丰富内涵与体系。诸如人生目标与时间管理、理论学习中的时间管理习惯、节假日期间的时间管理习惯、生活中时间管理习惯等。

(三)“补充论”。一般人认为,时间管理教育始于幼年时期的家长、幼儿园老师,经历中学,时间管理习惯已基本形成,高校的时间管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补充以前各阶段时间管理教育的不足。然而,时间管理教育在我国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层次性、系统性教育。因此,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不仅要弥补以前的不足,而且要构建系统性、动态上升性和有效性的时间管理教育平台。

三、强化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教育策略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个人、团队能否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搞好时间管理。所以在国外,早就出现了时间管理学,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管好自己,就是最高的管理。美国托马斯·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时间"。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杜拉克说道:"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二、对付"十大时间窃贼"的妙招

管好时间,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大大减少你浪费掉的时间。时间管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时间往往是被下述10大"时间窃贼"给偷走的:

1.找东西:据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职员作的调查,公司职员每年都要把6周时间浪费在寻找乱放的东西上面。这意味着,他们每年要损失10%的时间。对付这个"时间窃贼",有一条最好的原则:不用的东西扔掉,不扔掉的东西分门别类保管好。

2.懒惰。对付这个"时间窃贼"的办法是:

(1)使用日程安排薄

(2)在家居之外的地方工作

(3)及早开始

3.时断时续。研究发现,造成公司职员浪费时间最多的是干活时断时续的方式。因为重新工作时,这位职员需要花时间调整大脑活动及注意力,才能在停顿的地方接下去干。

4.一个人包打天下。提高效率的最大潜力,莫过于其他人的协助。你把工作委托给其他人,授权他们去干好,这样每个人都是赢家。授权给别人,同时也要给他们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条件。

5.偶发延误这是最浪费时间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唯一的办法是预先安排工作。事前有准备,利用好偶发的延误,你能把本来会失去的时间化为有用的时间。

6.惋惜不巳或白日作梦老是想着过去犯过的错误和失去的机会,唏嘘不巳,又或者空想未来,这两种心境都是极浪费时间的。

7.拖拖拉拉

这种人花许多时间思考要做的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找借口推迟行动,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悔恨。在这段时间里,其实他们本来能完成任务而且应转入下一个工作了。解决办法有:

(1)确定一项任务是否非做不可,是把可有可无的任务取消掉。

(2)把任务委托给别人--你不喜欢做的某件事,也许别人喜欢做,这样双方都成了赢家。

(3)弄清楚有什么好处,然后行动起来--如果你有个重大目标,那你就比较容易拿出干劲去完成有助于你达到目标的任务。

(4)养成好习惯--许多人的拖沓已经成了习惯。对于这些人,这就必须重新训练自己,用好习惯来取代拖沓的坏习惯。

8.对问题缺乏理解就匆忙行动

这种人与拖拉作风正好相反,他们在未获得对一个问题的充分资讯之前就匆忙行动,以致往往需要推倒重来。这种人就必须培养自己的自制力。

9.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使人失去干劲,工作效率下降。对人怀有戒心、妒忌、明争暗斗、愤怒及其他消极情绪使我们难以做到最好。这就必须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积极心态。

10.分不清轻重缓急

即使是避免了上述大多数问题的人,如果不懂得分清轻重缓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率。区分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所以,我们下面多花一点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区分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最关键的技巧

许多人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完全不考虑完成某个任务之后他们会得到什么好处。这些人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工作填得满满的,他们就会很高兴。或者,他们愿意做表面看来有趣的事情,而不理会不那么有趣的事情。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队。

确定主次。

在确定每一天具体做什么之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1)我需要做什么?--明确那些非做不可,又必须自己亲自做的事情。

(2)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人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即所谓"扬己所长"。

(3)什么能给我们最大的满足感?在能给自己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中,优先安排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

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

根据轻重缓急开始行动根据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

(1)每天开始都有一张优先表

在时间管理学上有一个"优先矩阵":可以用来帮助确定最需要做的事:

M重要又紧迫

M重要但不紧迫

M不重要但紧迫

M不重要又不紧迫

很显然,应当按照"M、M、M、M"排工作,并且坚持不懈。

(2)对于中、长期的工作,则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定个进度表,坚持不懈。

四、时间管理成功的关键是持之以恒的实践

除了上述十大"时间窃贼"之外,其他常见的"时间窃贼"还有:承诺太多,贪多不烂;喜欢开会,夸夸其谈;门户大开,迎来送往;家务繁杂、应酬过多等等。下面是充分利用时间的一些技巧:

--做好协调,工作分流;

--在处理重要而耗时的事务中感到厌倦时,改而处理其他杂务,既可节省时间,又能转换心情;

--不浪费零碎时间(利用零碎时间处理杂务,延后用餐时间以免拥挤等);

--采取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外应酬,必须应酬时设法节省应酬时间。

--充分运用上下班的搭车时间(如车上想问题、记笔记、听磁带等);

--设计好程序和图表(有一套好的程序和图表有助于大大提高效率);

--每天为第二天作计划;

--每日下班前清理桌面;

--在案头设一个标有"进"、"出"、"存"三档的文件架;

--今日事今日毕,把"立即做"的工作一件件处理完;

--搞好会议管理,提高会议效率。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声乐演唱;本科毕业论文;管理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针对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管理和论文管控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之一。

一、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环节

1. 管理方式及内容

按照我国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指导方面,主要以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共同组建起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主要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或设计的确定、分派指导教师、对导师指导过程的监控、对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论文或设计质量的评估及对答辩后的理论论文及设计类论文的存档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从领导小组组建开始,贯穿整个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完成之后的存档等环节中。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各校具体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分级管理负责制,主要以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为基础,在教务处的统一筹划和安排下,由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毕业院系、指导教师、教研室等构成整个毕业论文管理体系,从各自的职业范畴来对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管理进行责任的划分。

2. 管理的弊端

分级管理负责制尽管条理明晰,对毕业论文管理涉及的各个负责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以确保论文管理的各一个环节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顺利开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失败或出现信息传递的失效等问题。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涉及教务处、教研室、各个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指导老师等多个方面,难免因为交叉管理和层级检测而出现制约论文管理规范性等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类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检验和调研单位的参与,如某学生的论文内容主要就某公司所筹办的音乐会的流程和管理等进行研究,在检验和监控论文质量时,指导老师、院方无法就该名学生是否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而进行检测。此外,针对专业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借助案例来检验,但是学校和公司之间缺乏合作,无法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或实验的机会。因此,在此方面当前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命题研究方面很容易趋向毕业论文的设计而轻视理论性论文的现象。

(二)管理程序环节

我国各类音乐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时,最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的环节主要在管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覆盖到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再到答辩和论文总结报送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程序需要,目前每个环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选题环节的管理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选题时间、选题方式、选题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具体到时间的安排问题上,一般音乐类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定在第八学期,选题需要定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具体的选题时间需要按照各个学校和院系的具体安排来执行。在选题方式上,当前我国高校基本设定为学生自拟或院校代为拟题两种形式。在具体选题方面,学生必须按照自身的专业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确定选题,题目同时要提交指导教师审核。如果音乐类高校实施由学校代为拟题方式,则需要选择富有教研经验的专业教师来拟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并提交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来审核,审核后提报到教务处做题目备案。在拟题过程中,必须要保障题目的设定数目多于现有的毕业生数目,避免出现学生的擅长领域与选题不相符,无法顺利选题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方面,以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为理念,从助力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角度来设计选题。

2. 写作环节的管理

对于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所选定设计的内容和在内容中对专业技巧的运用,校方必须明确毕业设计的流程和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两方面按照格式和内容分别列出明确的要求并将此信息传达到学生个人。格式要求由于涉及写作的规范性,因此必须统一,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则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则的基本规定。

3. 答辩和总结环节的管理

答辩环节在开题环节之前按职责分配到音乐学院的各院系,在具体的执行中同样由各个院系按照学校规定的章程和时间来组织和实施。音乐学院的各院系的具体答辩流程、规定、审核的方式及总结提报要有差异性,在对答辩和总结两个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对答辩的时间、组织方式、答辩的程序、论文成绩的审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答辩结束后,学生的论文需要报送到各个院系的论文管理小组备案,对论文的归档进行保存,就论文的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存储并按照成绩进行汇总。

4.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时间通常集中在第八学期,而此学期一般是就业高峰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样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尽管目前采用学生自主拟题和学校代为拟题两种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脱节,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论证中,只能从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或设计,实用性并不高。在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目前仅限于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职称梳理,校企共建中的企业指导教师无法被纳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中来,论文设计和管理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校企共拟选题的设想显然缺乏落实的土壤。

(三)监管程序环节

监管环节在不同的学校落实的方式不同,主要借助监督工作来开展,具体包括学校的自检、毕业论文撰写的中期抽查、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之后的抽查、对毕业论文导师的抽查等。其中,学院的自查需要将抽查到的结果提送相关部门,中期检查则主要针对论文的进展和撰写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检测。对于答辩前毕业论文的检测主要在于对毕业论文的重复率、抄袭、拼接等方面进行抽查和检测。前三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第四个环节,即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到各类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体制改革

(一)明确管理意义,明晰管理方向

针对我国当前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其进行整改就务必从源头出发,如明确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本身,而在于如何以毕业论文为基础,对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专业理念、专业技术、艺术素养及综合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指导,力争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找出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争取在就业之前加以完善。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评的最为直接的标准和评估要素,同样也反映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等。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独立二级指标,应体现在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按照具体的要求来执行考评标准。

(二)确定工作目标,提高质量意识

论文质量是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同样也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因此在对论文管理的过程中,务必按照每一个阶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明确工作目标方面,注重管理和组织是首要任务;在监控教师和学生就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方面,需要在思想动员的同时,强化绩效考评政策,强调各个环节中管理的质量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尤其在选题把关、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核、训练指导、中期检查、审阅和评阅、答辩及最终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方面,均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质量意识的前提是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认真负责的管理精神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力求在增加执行力度的同时,为论文质量的把控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立校企共评机制,灵活运用考评标准

在一些音乐类高校,校企合作作为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方法之一,应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引入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如何筹划音乐会等方面所提供的经验课堂教学指导,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企业的指导人员也可以作为学生论文或者设计里,实践方面的指导老师。此种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设计时,融入更多的创意,在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后视角的开拓和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熟练操作能力。灵活运用考评制度,将原本的传统考核和考评制度及规范延伸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评中来,将实践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转移到企业的考评和管理中来,可以更有利于减少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周琪.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0).

[2]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2(04).

[3]胡廉民,李英.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内江科技,2012(11).

[4]贝金,王春雨.基于PDCA循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12).

[5]静文佳.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04).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自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财务与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掌握财务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有关财政、金融和企业财务方面的法律、方针和政策,成为具有较深的财务学理论素养和现代金融意识并能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业务操作的财务与金融方面的通用人才。财务管理属于软科学,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主观世界,研究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财务管理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过程,包括到实习单位跟岗(或顶岗)、调研、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对学生来说除了要具备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文字、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这实际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检验。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毕业论文资料、素材获得难

毕业论文通常应利用毕业实习来获取相关的实践素材,毕业实习一般应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相对而言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学生可以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或者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审计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内容常常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如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投资、成本、利润、税金、价格等),学生实习帮企业干活不多,却要给企业增加很多麻烦,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接纳,更不愿意提供有关资料数据。

(二)毕业论文写作主观性强,无一定之规

财务管理的毕业实习论文环节的特点是主观性强,论文写作无一定之规。由于有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事先确定,因此论文题目、论文素材、写作方法及内容的选择都需要通过学生在实习中了解企业情况后自行确定。整个毕业论文环节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精通有关专业知识并对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涉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场因素、技术经济因素等,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这常常使得学生在毕业实习的一段较长时间内,以及论文写作初期均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若要写好很不容易,但若写成假大空,则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就可完成。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实习安排方面的原因

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院校可以有同一系统的归属关系,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比较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前,先由教师去企业了解情况确定题目,再由教师带学生去企业实习,能作到实习内容与论文题目内容相结合,有了问题也可及时解决。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院校与企业无隶属关系,由于财务管理毕业论文环节具有实习调研等上述特点,企业一般不愿接纳学生实习。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只得由学生通过亲朋好友自行联系解决。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的前几周,多数学生由于事前对实习单位情况不了解,所以论文题目事前不能确定,只有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回学校进行论文写作时间大约十周,答辩时间一般为六月底。

上述实习安排在客观上会造成以下弊端:

1.毕业实习不能针对论文题目内容作到有的放矢。

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会产生以下弊端:一是学生无经验,联系的实习单位不一定合适。有的实习了二、三周才发现实习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数据不足,再换单位已浪费了很多时间。由于实习收集不到论文所需的资料数据,写论文如同无米下锅,这是论文假大空的重要原因。二是老师没有跟班带队,有的学生在外地实习与教师相距遥远,不便于教师监督指导。

2.毕业实践论文环节在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分配不再由学校分配而是要自主择业,供需双向选择。毕业实践论文环节在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有以下原因:

1.受考研的冲击:考研时间正值毕业论文实习前期,学生无暇顾及实习单位的安排;此外个别院校为了便于学生考研,允许学生缓考,缓考时间正值毕业论文实习期。

2.受就业的冲击:毕业实践论文写作时间正值学生就业找工作、面试时间。

3.受最后补考的冲击:给予大学四年中课程不合格学生的最后一次补考机会的时间也与毕业论文实习期重合。

4.其他原因:有的学生还要打工挣钱,或是为了偿还上学贷款、或是为了旅游。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毕业时期的学生诸事缠身,难以将时间与精力全部投入到毕业实践、论文写作中去。上述市场经济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造成高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

(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有些院校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认识和安排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形式下的毕业实践论文教学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仍然沿袭原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对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的院校对毕业实习论文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和评价标准,或者有标准不能认真贯彻执行和具体落实。管理部门人员短缺,管理经验不足,有的学校无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机构(如不设校系两极答辩委员会等)。

2.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求不规范、不完整、不具体,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结果无质和量的具体标准,尤其是不合格的下限不明确,采取能放就放的态度。

3.对青年指导教师缺乏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认证和指导质量控制不严。一些青年教师未经培训就参加指导工作,由于缺乏指导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无法对学生实习调研、论文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1.有的教师对论文指导不重视,责任心不强,精力没有放到指导上。对学生实习调研不过问,放任自流。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一字不批,一字不改,有的论文题目存在明显问题。

2.指导教师数量短缺,有的一人指导多名学生。

3.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在论文中反映出的问题,有的追根寻源实际是教师的水平问题。

(四)学生存在的问题

1.投入到毕业实习论文写作上的时间与精力不够。其主观原因在于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认为论文写的好坏都可以过关,其客观原因在于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在时间上受到就业、考研、补考等冲击。

2.写作能力欠缺。有的学生不懂什么是论文体裁,错字漫天飞、词不达义、语言表达能力差,综合分析能力不强。究其原因在于平时学校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写作训练。如平时的作业、考试客观题多,主观题少,更缺乏论文写作训练。有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论文,到毕业时,一下要写一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并且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度确实不小。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从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论文教学环节确实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和制约,但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能否跟上,为此建议采取下列改进措施:

(一)实习安排上的改进

借鉴国外院校经验,平时应增强调研写作实践环节,为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提早做一些铺垫。

1.学生从进入大三专业课的学习后,可利用假期布置一周左右的小调查或小实习,开学提交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以培养学生社会调研实践能力,为毕业实习调研提早做一些铺垫。

2.平时的作业、考试应有一定比例的主观题,在有的课程中应增加小论文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及写作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管理上的改进

院校各级领导应提高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做好转轨变型工作,即将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在深入细致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基础上,制定相应对策。建立一套完整的毕业实习论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并始终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标准,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措施,严把质量关。

(三)教师方面的改进

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有责任感、敬业精神强、整体素质高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毕业实践论文质量的基本保证。

1.要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严把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关。

2.对每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应有合理的限制,以讲师为准一般以不多于3人为宜,助教一般不得独立任指导教师,以保证指导质量。

3.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严把论文质量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

(1)实习前教师要向学生布置实习、调研和写论文的大体步骤、方法、内容。使学生对实习、调研、论文有个大体了解。要使学生作到三个明确:

第一:明确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明确毕业论文的总体思路和方式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要求;

第三:明确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及各项规范性要求。待学生实习一段时间确定论文题目后,再下达具体任务书。

(2)实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指导。

(3)学生论文写作阶段每周至少与学生见一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应保留修改学生论文的初稿,以便检查。

(4)建立竞争机制,毕业论文应有一定比例的不及格率。

(四)不拘形式,让学生真正从此环节收益

毕业实习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一是建立校外毕业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及有关资料、数据的获取。二是通过在校期间的模拟实践,以弥补学生难以接触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具体可以采取案例实践或ERP沙盘仿真实验。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教育研究,1989,(8).

[2]文辅相.《文化素质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研究,2002,(1).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论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7-0046-02

一、概述

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需要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学员不需要到特定的地点上课,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渠道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在线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运用这些技术所建立的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它的发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毕业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有效手段。高校想要更好的完成毕业环节的教学设计,把好毕业论文的质量关,需要规范毕业论文的基本管理制度以及选题、指导和答辩等相应环节的关键内容,同时应着力建设络管理系统,学生可以依托系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教师能够基于系统进行远程指导,教学管理人员也能应用该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全面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平台,既能规范毕业论文的流程,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通信工具,促进师生之间基于网络的交互,为学生远程学习提供丰富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围绕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应用对象和管理流程,对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架进行了阐述,这对引导远程教育实践机构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以网络为支撑,由远程教育实践机构统筹规划、控制,学习中心、函授站组织实施。其中,实践机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确定毕业环节、安排指导教师、及最终的审查、评估成绩;各学习中心、函授站负责本教学点的毕业论文的组织与运行,督促学生及时做好毕业论文的各环节。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用对象

管理系统应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主要设计包括管理员、学生、教师、教学站在内的四个用户。

(一)教学教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

教学教务管理员对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进行审核,查看学生学分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缴费等,负责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并向系统提交学生和专业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解决好论文设计过程中师生的诉求,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对教学教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档。

系统管理员负责权限分配,对学生、指导教师、教学站的权限进行管理,对毕业设计各过程中的数据做好备份和维护工作,按论文设计时问安排及时设定系统功能开放关闭时间等。

(二)学生

管理系统中学生自身的信息,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任一流程,包括选题、定题、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终稿等。

(三)教师

管理系统中教师的信息,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流程,其中包括提供选题方向,与学生协商交流后的定题审核,在论文设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答疑,并对每一阶段给出得分和评语,开题评审、初稿评审以及终期评审。

(四)教学站

管理系统中本站信息及本站学生信息,随时查看论文设计流程,督促学生及时做好每一环节,协调好远程教育实践机构与学生关系,解决论文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四、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

对于初次参加毕业论文的学生,可以采用选配课的方式由学习平台进入论文管理系统,其中包括:设置毕业论文资格所需学分线、生成毕业论文资格名单、选配课、缴费、同步数据到论文管理平台;对于已参加过而未通过的学生实行毕业论文重修报名。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流程包括:选题、定题、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终稿、成绩评定、成绩公布。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教学教务管理员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教学站管理员根据学院安排,组织学生查看相关文件,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完成时间和具体要求。

(二)选配课(重修报名)和缴费

系统根据设置的条件学分线生成符合的学生名单,将毕业论文作为一门普通学分课程选配课,进入缴费环节。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只有成功缴费之后才有资格进入毕业论文环节。

(三)选题、定题和开题

学生可先白定或在给定的范围内选择课题名称,然后根据所选方向进行修改,与指导教师交流后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在上传开题报告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站管理员可以随时查看统计学生的开题情况,督促学生及时上传开题报告,教学教务管理员及时督促指导教师进行审核、指导。

(四)论文初稿和终稿

学生上传论文初稿之后,指导教师可以下载查看论文初稿,对论文的内容、结构、格式进行审查、修改,填写指导意见。学生可及时查看指导教师的意见,根据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在截止日期之前形成论文终稿。

(五)成绩评定、公布和导出

指导教师在成绩评定时间内对论文进行打分,教学教务管理员及时公布成绩,对于成绩有异议的学生可以申请复核,最终确定的成绩通过专用接口同步到学习平台。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对策一、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一)学校的管理问题

由于高校现在的论文是和相关的经费挂钩的,因此很大程度上,经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决定了论文质量的高低。所以第一个原因应该是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并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导师没有相应的课题和经费就无法保障其对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的能动性。例如,有的毕业论文需要许多文献数据作支撑、需要相关的实验仪器作保障,但是由于经费问题,这些有价值的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就无法进行。第二,是论文指导资源不足的问题。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目前毕业人数急剧增加,毕业论文的指导需求也大幅提升,然而高校自身的论文指导资源,包括指导教师资源、图书馆资源、相应的实验设备资源等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导致了论文指导资源不足的问题。论文指导资源不足导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质量问题、规范问题等,有时一个论文指导老师甚至要指导超过十个毕业生,毕业论文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论文质量下降在所难免。而理工类的毕业论文需要进行实验,实验设备资源也严重缺乏,毕业生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无法写出高水平的毕业论文。第三,毕业论文的评审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毕业论文的评审当前存在许多形式化的问题,论文答辩大有走过场的趋势,毕业论文成绩没有进行有效的区分,答辩时间相对不足,评委有时无法充分阅读和理解学生的论文,提问没有抓住重点和核心。总之,当前的毕业论文评审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让评审更科学、合理而有效。第四,毕业论文管理的问题。毕业论文完成周期相对较长,学生的论文分组多,实验地点广,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过程监督和管控。并且由于不同的高校和学院由于管理资源不足等原因,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条例实行消极执行的态度。第五,毕业论文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比较关键的地方,许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是导师直接给定了,这样就导致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写作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因为经费等原因而被放弃。撰写过程中,许都学生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规范指导,导致出现了许多撰写的规范问题。

(二)学生和导师对毕业论文的态度问题

第一,毕业生的态度问题。许多本科毕业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对毕业论文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毕业论文在大四完成,而大四又正处于本科生找工作的时期,因此,面对毕业论文的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多数本科生更倾向于先解决就业再考虑毕业论文的选择。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以后,本科生大多采取消极应对的策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寻找工作当中。因此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冲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它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的学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认为毕业论文是可有可无的,随便应付即可。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直接因素。第二,导师的态度问题。许多导师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也没有做好。由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同时肩负了指导毕业生的论文写作任务、自身的课题科研任务以及教学任务等,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因而也无法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的论文指导。但是导师不应以此为借口,降低自己的责任心和论文指导工作要求,出现无计划指导、随意指导等低效指导问题,不能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学校管理部门方面

第一,完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和监督制度。毕业论文的管理规章制度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如组织领导制度、论文导师指导制度、毕业论文监督和管控制度、毕业论文答辩以及评审制度等,要让毕业论文得到有效的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运作,管理要职责明确,科学而有效。如完善毕业论文的监督制度,选题和开题实行双向选择和讨论制度,论文撰写要实行中期检查,成绩评定要有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论文答辩要有合理的程序等。毕业论文实行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动态监督管理制度,保障毕业论文管理的高效性。第二,加强毕业论文选题和撰写的过程监督。为了提高导师的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应建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的教师责任制度,而选题时间最好提前至大四上学期,导师提出一个总体的选题方向、课题题目和相应的写作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和课题,师生共同制定最终的写作课题。学院最好能建立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教研室,为导师指导学生提供适当的空间,保障导师同学生之间的联系常态化和固定化,提高教研室的利用效率及其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控制作用。为了保障指导效果,应给指导老师提出具体的指导次数指标,同时要建立新老指导教师相结合的论文指导小组,进行优势互补。论文评价也最好采用模糊评价系统,增加毕业论文答辩透明度和公正性,消除评审者的主观因素,增加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同时也侧重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评审,将毕业论文的过程纳入最终论文的考核指标。第三,加快毕业论文配套设施建设。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需要相应的毕业论文配套设施做保障。学校应及时增加、更换和升级校内的实验设备,加强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引进现代化的实验器材,引进先进的论文写作管理经验,建设一流的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等,尽量满足毕业论文的指导资源需求。第四,解决经费问题。学校应加大对毕业论文的经费投入,如提升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补贴,增设优质毕业论文奖金等,提升论文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以及本科毕业学生的论文创作动力。

(二)提高导师的能动性

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是影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主导性因素,指导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知识储备、经验技巧以及责任态度等直接影响着其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而高等院校应致力于提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责任意识。高校应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纳入一般的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体系中,尽可能减少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同论文指导任务的冲突,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论文指导工作。同时提高论文指导工作的相关工作津贴,客观上激发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积极性。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论文管理;数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3-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老师要承担起更多的毕业论文指导任务,但教学资源,特别是软件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非常不足。各高校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繁重以及多样化的论文管理工作,逐渐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信息数字化。如济南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发了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与管理系统等,给我们带来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经验。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的重要性,依据事实,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到虽然现在仅有不到10%的高校未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教育信息化进程,但不少高校仍没有提高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传统手工管理毕业论文的趋势,必须从数字化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着手。

1 毕业论文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教学情况进行检验时,重点依据的就是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它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很高。除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部分外,也能考察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提升科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说的高校学生毕业论文,具体来讲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三种类型,分为优秀和普通论文二个等级制。这些论文大多数成为学校教研利用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利用价值,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还促进了学校信息的公开数字档案室实时接收来自办公平台及业务系统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鲜档案资料,师生们可随时突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便可查询相关论文教研档案资料,改变了原有手工被动的查档方式,论文的保管与利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因此,科学及时有效实行数字化管理毕业生论文,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教学档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大部分高校在储存印刷品论文或采用双轨制同时收藏电子版的论文制作成光盘,但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生论文太多,制成印刷品在储存上存在困难,制成光盘在扩充上存在困难;②运用以上两种方式收藏论文,在查询时不方便;③纸质文档数量大,往往“沉睡”在库房不易开放,造成师生查阅受限,利用率低下而且占用库房面积,极大浪费了库存空间。由此可知,由于毕业论文数据量大、效率不高、差错率高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而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协助下,可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传统的人工管理加纸质存档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造成以下问题:

1.1 管理效率低下 在管理论文时,要发放很多文件,填写各种表格。那么多的文件在管理时容易出错。若将这些文件表格进行网上集中管理、查阅、填写等,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 互动渠道不畅 如果不依托网上信息技术,就不能建立一个有助于各级管理人员、师生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很可能出现信息和接收不一致、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等情况。论文的统一格式和修改则需要教师逐字逐句地在文中作标注或通过电邮的方式发送等。

1.3 答辩成绩共享难 最后进行的是毕业论文总评,给学生确定一个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是很复杂,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传统方式一般采取等级制,进行小组表决,最后确定该生的总评成绩。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主观性比较强。如使用系统答辩功能,将答辩记录、答辩小组意见等结果提交等,为答辩小组成员共享资料提供科学便利,同时,老师对论文给出建议成绩和答辩成绩,折算提交后自动进入数据库,学生可自行查询成绩,不必进行人工汇总。

1.4 数据缺乏同一性 毕业论文管理参与人员太多而且不集中,容易造成信息的不一致。如学生最初选题和最终论文题目,如果在论文秀做过程中有所改变,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论文写作中会经过多次修改,不同的修改稿会由于手工管理出现错误进而导致提交错误等。

2 建立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平台可行性

应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整合那些分散的信息,让师生在一个互动的平台上完成论文过程,对于改善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系统中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可使各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计算机丰富资源并根据各自不同的论文管理过程灵活选择工作流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室几乎成为了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唯一场所,而且教学活动的时间也受到了限制。现在各种专题数据库网络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师生可以使用专用软件平台、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用文字、音频、视频进行即时的交流,即使教师不能即时回答问题,学生也可以用发帖的方式留言。因此教学的场所可以是任何互联网所能触及的地方,教学时间可以是任意的。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即时计算机通讯软件的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可以使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不但可以成为教师教学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系统的应用,也将促进了毕业生论文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达到了论文教与学以及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双赢目的。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毕业论文;SharePoint;工作流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9-4611-03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ion The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QM

YANG Tao, XU Dong-min, WANG Yi-wu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8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the design process of graduation thesis. the use of TQM thinking and the method of PDCA process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sis workflow. And build the the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is quality system on the Microsoft SharePoint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graduation thesis; SharePoint; workflow

高校毕业论文已成为全面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和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独立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成为高等院校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使毕业设计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增强毕业设计的透明性和可控性。

1 影响当前论文质量的因素

1.1 单机手工管理方式

目前高校论文管理大多是基于单机的办公软件结合纸质文件的管理方式,从论文的整个管理范围来看,是一个个离散孤立的管理体系,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和调度,同时由于办公软件之间存在版本差异,造成产生的数据常常以不同的格式和介质存储,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统一的归档以及查询,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1.2 论文干系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高校的论文设计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毕业阶段,很多学生在外地进行实习或者忙于找工作,而导师也往往在繁重的授课任务下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论文设计,管理人员则面临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协调难,沟通难的困境。

1.3 缺乏统计数据支撑无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改进

由于缺乏一致的管理平台对论文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搜集,管理人员往往无法对论文过程中产生的非预期结果进行追溯,也就无法对论文过程的问题进行改进。

2 建立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1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的理念最早由美国通用公司的A.V.Feigenbaum博士提出。ISO9000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TQM的核心理念是: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全员参与,全程监控,质量持续改善[1]。TQM通过PDCA循环作为其质量控制手段,PDCA循环是指质量提高过程的四个阶段,即计划阶段(Plan)、实施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处理阶段(Action),构成的一个环状的模型,通过循环反复地执行PDCA来持续改进质量。这个模型是由美国统计学家W.E.Deming提出的。

2.2 建立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在论文管理过程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方法,建立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运用PDCA环把论文管理工作衔接起来,构成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

2.2.1 基于PDCA循环的论文管理过程阶段工作内容

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制定全局性的论文管理和论文实施工作方案,包括设置论文进度表、里程碑、关键时间检查点等。指导性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针,保障实施的规章制度。

执行阶段:按照工作方针和具体工作方案开展论文工作,完成任务布置,选题,开题,中期报告,结题等一系列工作。

检查阶段:根据工作方案安排,在每个检查点根据里程碑标识递交的文档、进度表对论文过程进行检查,对进度延后、文档不齐的论文要进行追溯,查找原因,形成检查表。

处理阶段:根据检查表列出的问题,根据工作方案中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成功处理的问题,应当使处理过程标准化、文档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当提交到下一个循环的计划阶段,采取予以解决。

按照PDCA方法进行论文质量管理,使各个论文干系人在论文的实施过程中都有一个PDCA循环,上一层的循环的输出又作为下一层循环的输入,使整个论文质量体系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

3 基于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论文管理信息系统

在完成论文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后,需要基于该体系构建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更严谨的控制,同时也实现论文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根据论文管理的工作流程,提供基于质量体系的过程控制,根据PDCA方法,抽象各个环节的数据关系,将每一个环节的数据结果作为下一个环节的数据基础。

3.1 论文过程框架

为了通过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精确控制整个管理过程,在系统设计时需要对论文流程进行梳理和规范,找出关键过程域,设置里程碑以及过程输出文档,得到论文关键过程框架表(表1)。[2]

论文过程框架由一系列的论文活动构成,在每个活动中由处于不同角色的论文干系人按照规定通过完成特定任务,生成特定文档来驱动论文进程,整个论文过程框架行成一条任务驱动的工作流系统。

3.2 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选择Visual Studio 2008集成开发工具基于微软企业级门户服务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来进行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选择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系统部署于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之上。图1展示了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图。

图1 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图

3.3 主要模块功能解析

3.3.1 论文过程管理模块

基于论文过程框架,通过SharePoint工作流引擎来实现论文过程管理模块,SharePoint工作流引擎构建于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WWF)之上,它是一种Microsoft Windows平台组件,为开发和执行基于工作流的应用程序提供编程基础结构和工具[3]。

论文过程管理模块通过工作流审批机制来控制流程的运转,例如在开题阶段,导师对学生递交的《开题报告》进行审查,可以看做一个工作流的审批行为,对于通过审批的论文,导师填写并递交《论文开题评阅表》,从而推动工作流进入到论文设计阶段,对于未通过审批的论文,导师执行退回操作,工作流重新回到开题报告撰写阶段。这样既实现了对论文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又能将控制粒度精确每个活动。

3.3.2 论文内容管理模块

论文内容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论文电子文档的信息化管理, SharePoint平台通过文档库方式来进行并增强了传统的电子文档管理,基于SharePoint文档库,论文内容管理模块可以通过文档模板功能帮助管理部门制定并控制文档格式的规范化,通过文档签入签出功能以及内建Microsoft Office支持实现文档的完全在线编辑,通过版本控制功能实现对文档修改过程交互和沟通的记录管理。从而实现整个论文文档管理规范化,网络化,可交互、可记录。

3.3.3 论文数据统计模块

论文信息统计模块对论文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统计意义的数据进行汇总,数据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全局性数据,例如年度论文数量、论文平均完成时间、论文平均得分等,一个是过程性数据,例如论文修改次数、学生导师交互次数、平均修改间隔时间等。这些源数据汇聚到SharePoint报表中心,最后报表中心将这些数据以报表、列表以及关键性能指标的方式进行,SharePoint报表中心是一个为存储报表而提供中心位置的网站,能够通过设定权限来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可以设定统计数据只能由特定的管理决策部门进行访问,从而实现关键数据保密性,以及对决策的支持。

4 结束语

在论文过程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通过PDCA循环,将经验性工作方法转变成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具体工作的活力[4],带来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还要认识到,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能照搬书本上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要根据论文管理业务流程的特点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变更,使过程更加易于操作,从而保障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葵阳.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

[2] 董玮.加强过程控制,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2):121-122.

[3] 冀勇.基于Windows SharePoint Server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协整分析;管理时尚;PMI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202-03

一、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量的关于管理时尚的研究都认为,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应该主要采用平面媒体指标(print media indicator,PMI),即用纸质媒体上发表的文献的数量来测量管理时尚的扩散的趋势。这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也就是与某种管理时尚相关的论文数量与企业高层对此时尚的采用比率成正比,即管理时尚在中国的理论传播曲线与企业应用曲线是相互耦合的,两者之间的变化是协同的(Abrahamson,1999)。Abrahamson(1999)认为,时尚制造者会通过在大众或者学术出版物上发表文献,来提出某一新的管理技巧的概念并进行传播,因此研究管理时尚可以以文献资料为依据。Abrahamson和Fairchild(1999)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质量圈(quality cycle)这一管理技术的扩散过程,发现管理时尚的特点表现在那些推进管理时尚的学术和大众出版物的数目的起伏,这种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其周期和时尚的管理技术扩散的周期具有协同性,因此,管理时尚的传播呈现波浪式演化过程。但是Jurriaan Nijholt(2007)却通过对“自我管理团队”在丹麦的学术发展趋势和实践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发现 “自我管理团队”这种管理时尚的研究有暂时性的特点,但是采用“自我管理团队”的企业的数目却是稳定的,两者不存在完全的协同进化的关系,至多也只是部分的协同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管理时尚的个案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Jurriaan Nijholt(2007)通过对两个国家比较分析,发现研究结果发生差异的原因,一是因为对于管理时尚的实践和学术发展的测量方式有差异,二是因为两个国家存在的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等诸因素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情况呢?研究的结果是支持Jurriaan Nijholt 还是Abrahamson的结论呢?我们选择目标管理这一个在引入中国比较早,而且在中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得到广泛使用的管理时尚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数据收集

本文将运用Johansen检验,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并且进一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Granger Causality Test)判断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构成短期因果关系。首先,本文探讨的是管理时尚的研究文献的数量和管理时尚的实践采纳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数据的收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数据,一是和“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时尚相关的研究文献的数量的变化趋势,二是目标管理实践的统计。

就和“目标管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的数据的收集而言,我们采用PMI法(print-media indicators),即运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以中国期刊网(cnki)中与关键词最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基础,统计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来作为学术界对于某一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统计的周期从1981―2007年。通过检索和计算,结果如表1。

目标管理的研究文献的数据已经通过前面提到的方法计算得出,相对而言,目标管理的实践的统计是困难而且花费高昂的(Benders,Huijgen,& Pekruhl,2002),而且即使花费大量的费用调查,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客观地测量企业是否运用目标管理的实践的问题,受访者的回答可能和实际情况不符合,可能大量的企业都或多或少有目标管理的实践,区别只是程度而已,或者某些企业只是打上目标管理的标签,另外一些企业虽然没有公开声称采纳目标管理,但是在管理中却受目标管理思想的影响。鉴于收集数据的困难,本文作出了这样的假设,采用某项管理时尚的企事业的数量越多,则有关某项管理时尚的新闻报道数量就越多,出现在学术期刊中的目标管理的历史事件的数量就越多,因此,本文就通过计算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和目标管理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数量来测量目标管理实践的变化。

三、实证分析过程

(一)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假设设管理时尚的实践采纳量为X,而管理时尚的文献研究的变量用Y来表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果关系以及建立VAR模型的前提是:所有变量服从同阶单位根过程,即变量I(1)过程。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为Dickey 和Fuller(1974)提出的ADF 检验法。本文利用Eviews5.0软件分别对各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进行ADF 单位根检验,检验方程的选取根据相应的图形来确定,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和SC最小准则,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也就是都是属于序列I(1)。因此,它们满足构造VAR 模型的必要条件。

(二)协整分析

在理论上,几个I(R)过程的组合有可能是I(0)过程,即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利用Johansen检验可以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Johansen 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检验方法,在检验之前,首先要确定VAR模型的结构。根据AIC和SC最小准则,我们对VAR模型的滞后期进行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两个变量的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2(见表2)。确定完最优滞后阶数之后,我们需要确定协整方程的具体形式。我们在比较了Johansen检验中协整方程五种形式产生的结果之后(根据AIC和SC最小原则),确定了最终的检验形式:时间序列数据没有确定性线性趋势,且协整方程有常数项。

(三)因果分析

表3给出了对上述VAR 模型的检验结果,从该结果可以看出,在管理时尚的研究文献数量和管理时尚的实践采纳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到此为止的分析,只是说明了这两个序列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的关系,也就是说,尽管这两个变量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每一个序列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存在稳定的关系,从而表现出这些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由于我们只是考虑了管理时尚的文献的数量和管理时尚的采纳之间的关系,还忽略了其他诸如宏观的经济因素、企业的绩效差异、管理者的认知对等影响管理时尚的采纳量的因素,所以,就没有分析管理时尚的研究文献的数量和企业的采纳量之间的具体关系。

协整分析表明,中国管理时尚的理论扩散和实践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而协整关系的存在是研究因果关系的基础,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表3也清晰地显示,格兰杰意义上,在95 %的置信水平下,目前中国管理时尚学术的发展推动了管理实践的发展。从计量及结果来看,第一个检验的伴随概率0.00812,拒绝管理时尚的理论研究是管理时尚实践采纳的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00812,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管理时尚的理论研究是管理时尚实践采纳的格兰杰成因。第二个检验的伴随概率P=0.30954,拒绝管理时尚的实践采纳量是管理时尚的理论研究的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30954,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管理时尚实践采纳不是管理时尚的理论研究格兰杰成因。

四、结果分析

咨询公司、商学院、商业媒体、权威、管理精英、诸如此类的管理时尚的供给者在创造、选择、处理和传播管理时尚的过程中,要让经理和股东们相信这种管理时尚是进步和合理的。尤其是在选择一种管理实践或者是管理技巧作为管理时尚进行推介时,它们必须要通过语义修饰,以使追随者相信其合理性。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两大类即合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按照他的观点,所谓的“合理性”是指人们逐渐强调通过理性的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而自由选择适当的手段以实现目的。理性表现为生产性、自觉性、逻辑性和显在性,即使是非理性的行为,非得转化成理性的形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被认为是合理的、有说服力的、深刻的。人们总是以信念式地、毫不怀疑地、自然而然地相信:只有严格理性化、逻辑化的理性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理论。非理性这种特殊的意识活动状态必须自觉地、有意识地、理性地、合乎逻辑地表达出来,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接受,即非理性必须理性化、理论化。所以,管理时尚的制造者们才会制造“理论”和“概念”。

从计量的结果来看,假如说真的存在知识市场的话,那么管理时尚这个产品的营销已经进入“后市场营销时代”。管理时尚的供给者们不是被动对顾客需求去反应,而是通过创造需求来创造顾客。所以反映在计量的结果就是,管理时尚的理论研究发展推动了管理时尚的推广和应用。

五、结论

本文的协整分析表明,中国的管理时尚相关的研究文献的数量和管理时尚的采纳量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也就是管理理论的扩散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存在着协同性,在此基础上,该文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双向的因果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管理时尚的理论研究是管理时尚实践采纳的格兰杰成因。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一是表现在仅仅只是针对目标管理这一种管理时尚而言,其结果可能缺乏普适性,其结论不一定能够适用于其他的管理时尚。二是在对管理时尚的实践的测量上,本文的数据收集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即采用的某项管理时尚的企事业的数量越多,则有关某项管理时尚的新闻报道数量就越多,但是这样的假设是否成立,还缺乏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包玉泽,谭力文.管理时尚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和管理,2008,(2):30.

[2]王圆圆,袁泽沛,张巧丽.管理时尚传播过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9):122-127

[3]Abrahamson,E. Management fash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254-285.

[4]Abrahamson,E.Management fashion, academic fashion, and enduring truth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b,21(3):616-

618.

[5]Abrahamson,E. Management fads and fashion: The diffusion and rejection of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1,16(3):586-612.

[6]Abrahamson,E,and Fairchild,G. Management fashion,lifecycles,triggers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J].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1999,44(4):708-740.

[7]Carson,P,Lanier,P,Carson,K,and Guidry,B. Clearing a path through the management fashion jungl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6):1143-1158.

[8]Jurriaan J. Nijholt.Coevolution in Management Fashions.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07,32(6):628-639.

[9]Dietmar Fink. a life cycle approach to management fashion:an investigation of management concepts in the context of competitive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网络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4-0000-02

一、前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下降。传统的毕业生指导管理模式或很难满足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需要[1]。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普及到人们日常工作中,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文化、教育。所以,可以探索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

二、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代”进入“大众教育时代”[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20%,但我国的高校学生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高校教师的人数增长率。每名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大大超出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教室、图书资料等人均教学资源也显得相对紧张。计算机和网络已逐渐进入我们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以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及时性、便利性等优点,使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繁重教学任务变得轻松些。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利于检索、交流方便等优势,在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中,更好的为广大师生及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其必要性及重要性可总结如下:

(一)丰富的网络资源

大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要查阅详尽的资料文献及工具书。图书馆的纸质图书资料书目及数量有限,每逢毕业生进行毕业环节的高峰时节,学生不能每人均借阅到需要的工具书及资料。网络可以建立一个全文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为毕业生开辟网上图书馆、阅览室,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资料的快速检索、查询、浏览和下载。

(二)便利的信息沟通

传统的毕业管理模式不利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网络模式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双选、任务书下达、格式规范、资料递交、答辩安排、评审标准、成绩等提供了支持和帮助。通过网络可以将信息及时、快捷高效的在网络平台进行反馈,学生及时得到了指导教师的指导。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改变

网络指导模式使之教师在指导毕业生过程中时间及地点均不受限制,可以实现网络在线及非在线留言的方式交流与沟通,改变了传统的毕业指导模式,便于毕业生及时解答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科学化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对于管理毕业论文的任务十分繁重。依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必将促进论文管理的改革,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是提高论文管理效率的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

三、网络管理过程研究

传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只能选择时间面对面或者使用电话等方式,因此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了限制,也不是很方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质量。此外在论文完成后,由于缺少统一指导与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内容、格式、规范性差,需要使用纸张打印装订成册存档时保管,费钱、费工又费时,而且也增加了日后资料的查阅难度[4]。然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便于校内外的网络接入,可以实行多级管理,是对传统毕业管理模式的提高[5]。它不仅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常州大学尝试了通过网络实施毕业设计(论文) 的过程管理,起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比网络管理前后对毕业生的指导情况可总结如下:

(一)题目双选和任务书的下达

网络管理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很难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双选,题目的申报及选择一般以纸质文档进行,对于的题目的理解及认知度也较差,没有与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许多学生要求更改题目。题目应当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起确定,而且选题要明确目的、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否则会给学生充分了解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造成很大困难。网络管理后,按照毕业设计的文件规定时间,指导教师在网络指导系统中及时申报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而且对每个题目的来源,课题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难易程度及解决问题的手段及方法,是否有项目经费支持,均有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同时在任务书中对课题的毕业进度日程也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于安排。毕业生可以在选题前通过网络指导管理系统对题目进行充分详细了解之后,不清楚的地方再与指导教师的及时沟通后就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进行按照志愿顺序选择自己的毕业题目,避免的选题的盲目性。最后指导教师来根据学生志愿顺序确定选择每个题目的毕业生,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双向选择。

(二)毕业生网络指导过程管理

网络管理前,学校教务等相关部门需要检查及充分了解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无法时刻跟踪监督,而且仅对其中一两次抽查就判定其毕业设计(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如果采用大面积的检查与管理,肯定会耗费巨大的财力及物力,而且其管理未必能达到其理想的效果。网络管理后,毕业生将相关的毕业资料都提交到网络管理系统中,其中包括毕业前期资料(如外文翻译、开题报告)、毕业正文、毕业任务书、毕业过程中的周报告、阶段性小结、教师的回复及批改反馈意见等。这种毕业生指导模式无疑将毕业环节的每个过程均融入系统中去,学校有关部门可以较好的利用高级管理模式查询及检查每个学生的毕业环节进展情况及其质量,随时发现指导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构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毕业生指导过程管理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三)论文资料的管理

网络管理前,对于资料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存放空间及纸张,电子化程度低,而且对于相关资料的归档、借阅、检查等也不方便。网络管理后,可以节省对资料管理的人力、物力与空间,同时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档进行科学管理,方便论文的借阅、抽查和验收等工作。

(四)论文评阅功能

网络管理前,论文的评阅需要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等轮流交换评阅,来回搬动大量的纸质材料,费时费力。而且评阅结果返回到学生那里又有段时间,有的学生答辩前还没有修改好。网络管理后,学生上交电子稿后,评审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同时进行评阅,及时反馈修改意见,并限时返回修改稿,为学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时空条件[6]。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几年实践证明,在选题、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的过程管理与检查、毕业论文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判等各个环节中对于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均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若能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改进,会对网络管理系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高校网络图书馆电子资源搜集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图集,同时借助Endnote软件检索工具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查阅与写作;另一方面,在毕业论文(设计)网上指导交流平台中可增设语音功能,提高交流效率,配合QQ工具,飞信等免费资源。将教师的网络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变得轻松与便利,使得信息化和人性化。

当前,许多高校均不同程度尝试了采用网络管理模式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网上指导,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起到了强大促进的作用。所以,对于这种毕业指导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于导华,闫达远,方萍.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的探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z1):143-147

[2]朱正伟,刘东燕,李杰.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008):74-76

[3]王锋.毕业设计(论文)网上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5,(002):44-47

[4]代君,程霄.新形势下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指导交流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008):179-180

[5]张黎,戎红仁.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06):44-45

[6]王天兴,杨海刚,宋桂林.注重毕业论文(设计)网络平台运用,培养不同流向学生持续发展能力[J].文教资料,2011,(003):179-181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过程在于温习,在于自己融会贯通,接收的过程。“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已成为一种终身的生活方式”[2]。教学管理更不能用制度来约束和管住人,而是叫人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在长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大家都在摸索科学的、符合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现代的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在于“理”而不在于“管”。

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他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指出:“每一个管理的成功都是管理者的成功。每一次失败都是管理着的失败。进行管理的是人,而不是武力或事实。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了是否管理恰当或管理不善。”他对一个管理者所做出的评价是如此的恰如其分。管理者的奉献精神和诚实的态度,以及管理者的眼光,这些是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管理者的素质以及管理者的卓越的知识才华的一个完美体现。这本人曾从管理者的角度,撰写过《试论教学秘书的职业精神》、《试论教学秘书的工作原则》的文章,从思想理论方面肤浅地讨论了上述深层次问题;今天从管理方法的角度讨论一下怎样管理,目的也是使我们的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管理更适合现代高校发展的需求,最终使我们高校培育的人才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高校中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环节的过程中,担任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工作,如果教学秘书在管理环节中能有条不紊、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工作,能科学的提高管理效率,能在管理环节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强烈地学习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认真做好“理”重于“管”;“做”重于“说”。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工作也可以说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始中有终,终中有始,循环更迭,没完没了。但是教学管理工作也不是“无舵之舟,无衔之马”人们在教学管理中以探索了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鲁夫说过:“华人对财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但对组织的运做似非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关注。”国内成功管理的经验有意或无意证明了中国人同样具备对组织的运作和管理,葛鲁夫先生对中国的了解已停留在过去。但是在管理上,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管理的先进理念,又不能生搬硬套一些与自己实际不结合的东西,既不能跟着西方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缓慢前进,也不能不承认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和环境管理等等方面与西方管理理念和运作存在着差距。总之,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努力的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才是我们必须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教学管理在于“理”不在于“管”,哪么“理”些什么?按《辞源》解释:“理”有“治理”和“顺”的意思。众峰耸立,必有主峰,万里江河,也有源头。教学管理在于‘理’,在管理事务中,把纷繁复杂、众多事情,理清上下之间的联系,弄出轻重缓急的关系;理清事理,在于认真落实完成,分清缓急,在于解决问题时间的主次。在整个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又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教学管理又要重在机制的建设、激励与约束并举,又要注重以人为本,关键在育人的原则。

教学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能按照学校制度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完成,这就在实施过程管理;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就是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作为教学秘书一定要执行学校制定的计划,完成整个教学工作的目标。学校性质与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办学理念以及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教学质量的监控,学生的毕业论文实施等等,这些是学校站在整个教育、教学发展角度进行的宏观和微观的管理。这些管理思想和理念,教学秘书也应该知晓明白。从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上讲,教学管理有是在学校综合管理的全盘棋上,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学生学籍管理文件、教学常规管理管理文件、教学事故处理细则等。这些必不可少的制度和措施,可说是学校教育质量、教学制度最强有力的保证。教学制度必须健全常规管理,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学秘书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上述原则,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从教师的授课质量抓起,也必须从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的素质和管理方法和手段抓起。

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是教学秘书管理环节中具体工作。作为教学秘书,不仅清楚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完善落实目标管理运行中的过程管理。在过程管理中也有目标管理,在具体执行和完成某一项任务,也要有一个目标,也需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和要求。

从学生进校学习到毕业,学生在四年中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学习,从课程的学习到整个专业课程计划的完成;从课堂作业到毕业论文的设计的完成;从教学的见习到教学的实习;从专业的学习开始到审视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熟知程度。每一个学生完成每一个环节的任务,都与教学秘书完成过程管理的任务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考试、公共课程考试、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考试、普通话考试、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答辩、实践环节中的各种考核,都需要教学秘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清这些工作在哪个时间段来落实完成。每学期开始,就要有学期计划,学期计划就是在开学前对该学期工作的一个思考。在学期计划的每项工作前,我们事先也要周密地思考每个环节中的细小事情,事前不进行仔细认真的考虑,往往在细小的事情上出现大的麻烦和问题。这是任何一个管理工作者深有同感的。仅以期末考试为例,我们事先要通知老师期末试题出题的具体要求,制定出期末考试安排概表,报送教务处期末考试形式统计表、期末考试安排详表、(时间、地点、科目、年级、专业等)制定本单位期末考务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职责,制定监考教师职责和阅卷要求、教学办公室试卷保管职责和收发试卷职责、办公室收取试卷、成绩册和试卷分析职责等。事先必须“理清”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工作,真正做到“兵马未行,粮草先行”。其他工作同样如此。

天下之事,必做于细,只有理清细节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才能在细致入微的工作中使社会放心,使学生安心。理顺教学管理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这是教学秘书责任,因此,要想具备细节意识和细节观念,首先必须树立教学秘书工作责任心。只有理清小事做好小事,才能真正发现细节、注重细节。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

确定目标,理顺每一项工作。每个人心中有目标,每个人肩上有担子,自然大家都会认真工作,都会尽心尽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求得社会、学生和学校领导的认同。每个教学秘书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目标的愿望,同时,实现自己树立的工作目标也是发挥自己潜能、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理清工作运行程序,分清工作轻重主次,理顺工作逻辑关系,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人手比较少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管理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目的是完成工作。理清和理顺工作关系是为了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进度。在理顺工作过程中也是思考的过程,只有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提升自己完成工作的能力。如果一味地按照上面布置的任务进行工作,不结合本单位、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分析,往往上级的决策变为不切实际的计划,有时候工作起来也会陷入盲目,甚至会造成教学单位与主管部门在工作上不协调,配合不默契。我们在思考本单位工作目标和计划时,我们会认真的思考:上级有哪些这方面的文件,文件精神体现在哪方面,本单位的专业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怎样,另外从管理学的角度还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的定向功能。目标的定向功能是指目标能使人们的行为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我们在完成过程管理的工作时,拟定一个计划和任务,就要根据上级文件和学籍管理文件精神确定这个目标。目标确定具体的事情就好办些。学生有了目标,便能按照目标的要求,集中自己的精力和智力去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和要求》中强调,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毕业班学生必须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才能毕业,学生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图书馆和院级资料室去查资料,主动征求指导老师的建议和意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如果不作这方面的要求,一部分学生就会投机取巧在网络上下载别人的论文。

2、目标的激励功能。目标除了定向和控制作用,还要考虑目标的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同样我们在强调毕业论文要自己撰写,要真实、可信。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的论文,不光评定成绩为“优秀”外,我们还要推荐为优秀毕业论文,还可作为学校优秀论文集出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学生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甚至有些毕业生就是通过自己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而找到理想的工作。

3、计划的可实现性和操作性。我们在给学生制定计划和要求时,往往从事情的难易度上要考虑,这样的计划可以考虑大多数人能完成。时间上也要有具体的要求,如果一个计划没有时间的考虑,要落实这个计划是不现实的。甚至在考虑时间和进度上,我们又做了具体步骤安排。如《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日程安排》中我们规定在什么时间进行资料的查找,什么时间完成初稿,什么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定稿,什么时间举行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学生完全可以按照我们制度的计划有时间,有目的,有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或提前完成自己的任务。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事情要作好,必须有好的工具和方法。前苏联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谈到:“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个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了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我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努力地探索好的管理方法,比死死的、不变的管理方法,它所产生的工作效果将更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合宜.秘书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钟仕伦,李树勇.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反思与实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在科学研究中,将经由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收集来的文献资料和事实材料整理与分析后,一般要对其结果作出理论解释,而这种需要进一步验证的理论解释,即为“理论假说”。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理论假说是对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一种假定性或推测性表述,是建立公共管理学理论的必要前提。

一、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理论假说引入的必要

公共管理学研究目的是要揭示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内在本质规律,而任何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本质规律都不可能自动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因此,要揭示其内在规律,就不能将公共管理学研究仅仅停留在收集文献资料或对事实材料的外部描述上,而必须借助于逻辑思维,从个别推断出一般,从偶然推导出必然,对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内在机理先形成一种探索性的说明方式———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然后对其进行检验,才能逐步实现对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此外,当人们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还没有取得足以揭示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内在本质规律所需要的全部必要材料时,或者当研究者还难以采取精准的研究手段对某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时,也不得不采取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形式去推测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尤其在当代公共管理学前沿,即发展速度快、探索性较强的一些领域,由于其内在机理极为复杂,仅靠对为数不多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往往不能做出十分肯定的结论,而只能是假说。因而借助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研究者可以不断积累研究材料,增加假说中的科学性成分,减少假定性内容,逐渐建立起正确反映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内在规律的公共管理学理论,这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切实可行的路径。

由此可见,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是从表面、直观的文献资料与事实材料到达公共管理学理论的重要中介和沟通环节。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许多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合理的理论成果,在其正式被人们认可前的一定历史时期,往往以假说的外观出现。如,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等莫不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提出,也就没有公共管理学理论的建立。所以,从公共管理学文献资料与事实材料到达最终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并不是径直的通道,而必须通过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尝试性的推测或猜测,以不断试错、不断修正,最终达到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公共管理学理论的确立。

二、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理论假说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第一个特征是假定性或推测性,该特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提出要受到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水平与研究者本人认识水平的限制,这种限制决定了研究者所获取的有关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在丰富程度、有效程度上是相对的,既然如此,那么当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还不足以完全揭示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内在奥秘时,研究者对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只能给予猜测性说明。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是在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提炼而形成,即是说,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是一种主观思维的产物,而一切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因此,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在没有接受实践检验之前,无论它赖以形成的依据如何充分可靠,但就其正确性程度而言是不得而知的。既然如此,那么公共管理学假说中包含有假定与推测性成分也就在所难免。

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第二个特征是客观性与科学性,即它是根据客观文献或事实所作出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推测或预见。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要求研究者以一定的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为基础,围绕特定的公共管理学问题进行理性思索,证据、逻辑和现实情境的约束始终在发挥作用。一个好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应能为解释广泛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提供一种逻辑上浅显明了的说明方式,这种说明方式应当比它所要取代的旧理论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上述特征,对于公共管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它不仅是推动公共管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动力,也是研究者从事研究的指导性思想。一般而言,公共管理学研究须遵循以下研究程序:先进行资料收集、事实观察等,然后在获取丰富的公共管理学文献资料与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利用思维方法对文献资料和事实材料进行整理与加工,最后对研究结果作出理论解释。

为此,当研究者围绕研究课题收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或事实资料时,他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原则指导下,遵循着一种假定或推测,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如果文献收集与事实观察中不以一定的理论假说作为引导,那么文献收集与事实观察将会成为盲目的活动,这样获取的公共管理学文献资料与事实材料只能是杂乱无序的。

三、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理论假说的生成步骤

对众多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形成过程加以分析与概括,可以发现形成一种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大体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寻找已有公共管理学理论与现有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之间的“冲突地带”,这是形成科学性假说的起始步骤。因为,一切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都起源于已有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和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果已有的公共管理学理论与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完全契合,即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都能被已有的理论给予充分、圆满的解释,而已有的理论也都得到现有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验证,那么公共管理学研究就没有必要再去建立任何理论假说了。

但实际上,已有的公共管理学理论与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之间要达到这种完全的契合是不可能的。任何一种经过实践检验而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尽管能准确、广泛地说明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范围的公共管理活动与公共管理现象,但理论对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解释或说明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精准。这是由于特定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研究者的认识水平与研究实践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只能达到一定高度;用以验证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与研究工具在特定的背景下同样只能达到一个有限的水平。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旧的公共管理学理论与新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之间的矛盾终究会发生,这种矛盾逐渐发展出明显的“冲突地带”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当然,要从已有的理论和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之间找出这种“冲突地带”并不容易,它要求研究者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敏锐的洞察能力与较强的分析能力。尤其要有对权威理论的反思精神,面对已有的公共管理学理论与自己由分析、观察所获得的结论不一致时,绝不为传统权威理论所束缚,不轻易相信现实难以证实的理论。

第二步,提出推测性构想,这是形成科学性假说的核心步骤。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提出是为了改善和消除已有公共管理学理论和现有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之间的冲突状态,所以发现已有公共管理学理论和现有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之间的矛盾之后,必须在充分尊重已有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和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测性构想,以便使已有的公共管理学理论与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协调起来。这种推测性构想往往不是单一的,可能有几种供选择的假定,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就必须对它们加以甄别,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逻辑、最可能成立的假设。

第三步,作出各种预见,这是形成完整性假说的必备步骤。提出推测性构想后,还要以这个构想为线索,尽可能运用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做论证和补充,使构想更为完整和严谨,并从构想的基本命题出发作出各种预见,去预言未知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总之,一个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假说的核心部分,它是为解决旧理论和新活动、新现象的“冲突”而推测出来的基本构想;二是假说的预见部分,它是用假说的基本观点去解释现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或预测未来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

四、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理论假说的提出方法

根据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生成步骤,可以发现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提出,主要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逻辑方法

在提出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过程中,所采纳的逻辑方法主要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等。

1.归纳法

归纳是提出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重要方法,它主要包括材料整合和结论推理两部分。材料整合是对公共管理学文献资料和事实材料的整理、综合,而结论推理则是在材料整合的基础上,对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本质规律的普遍性判断。因此,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即从个别文献或事实中推出一般性原理的方法。当我们研究某一类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时,往往只能获得有限的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即便这些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是基本准确的,但以其为出发点,推出的一般性结论却不一定准确可靠,正是这一特征,使归纳法成为提出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方法之一。此外,归纳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归纳提出的假说其可靠性程度各不相同。完全归纳法推出的结论可靠性程度较高,但实际运用的可能性不大。

不完全归纳尽管推出的结论不够准确,但它却比较符合公共管理学从个案研究总体的常规思路,因此,它是提出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基本方法。因归纳的根据不同,不完全归纳又可划分为简单列举归纳法与因果判断归纳法。简单列举归纳法是通过对公共管理学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的观察,发现某类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都有同一属性,而又没有相反的属性时,即可做出结论:该类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都有某属性。简单列举归纳法的优点是运用方便,只要根据少数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就能推导出公共管理学假说;它的缺点在于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带有很大的或然性。简单列举归纳法的可靠性完全建立在列举事例的数量上,当列举事例的数量不断增大时,结论的可靠性就会有所增大。但即使列举的事例很多,其可靠性仍然不是绝对的,只要出现一个相反的例证,其结论就会被。所以,该方法只能为我们提供或然性结论,不能提供确定性结论。因此,为了提高假说的可靠性,最根本的是要收集大量材料,进行大量观察,收集的材料越多,考察的范围越广,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因果判断归纳法是根据因果规律的特点,在前后相继的一些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中,通过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间的相关变化来推出活动或现象间具有因果联系的方法。由于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而规律是现象间的必然联系,因而要掌握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规律就必须借助于因果分析,即根据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的外在表现,去推测公共管理活动、现象的内在规律。所以,因果判断归纳的方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具有明显的功用。因果判断归纳法包括五种具体方法:

一是“共同情境查找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如果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境中,只有一个情境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的情境就与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之间有因果关系。一般认为,应用“共同情境查找法”的可靠性程度与文献中所记录或实际所观察到的情境数有关,也和各个情境中不同情况之间的差异性程度有关。如果文献中所记录或实际所观察到的情境数越多,各种不同情况之间的差异性越大,运用“共同情境查找法”就越可靠。

二是“不同情境比较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如果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出现的情境与它不出现的情境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在一个情境中有某个情况出现,而在另一个情境中这个情况不出现,那么,这个情况与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之间就有因果关系。同时,“不同情境比较法”也会出现错误,因为“不同情境比较法”要求正反情境中只有某一点不同,但在实际研究中很难遇到除一个情况外,其他一切情况都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情境。如果正反情境除某一点不同外,正面情境还存在反面情境所没有的另一些独有的情况,而且另一些情况又被研究者忽视的话,那么使用“不同情境比较法”所推出的结论就会产生错误。

三是“查找比较并用法”。这是“共同情境查找法”与“不同情境比较法”的综合运用。其内容是:如果在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出现的几个情境中,都存在一个共同情况;而在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不出现的几个情境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情况与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之间就有因果关系。使用“查找比较并用法”可分为三步:(1)把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出现的那些情境加以比较;(2)把所研究的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不出现的情境加以比较;(3)把前两步比较所得到的结果再加以比较。

四是“紧随变化关注法”。其内容是:如果某一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另一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这两个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之间有因果关系。运用“紧随变化关注法”来判明两个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现象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时,要注意两点:(1)涉及两个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紧随变化关系时,其他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在不同情境中应无明显变化。如果其他活动或现象也在发生变化,而我们又忽视了那些正在变化之中的活动与现象,那么“紧随变化关注法”推出的结论就可能有错误。(2)两种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紧随变化关系常常仅反映在一定的限度内,超过这一限度,它们的紧随变化关系就会消失,或者表现为一种相反的紧随变化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公共管理活动与现象间的紧随变化范围,把握住最佳范围,才能运用“紧随变化关注法”推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五是“其余推论法”。其主要内容是:如果已知某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是另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原因,同时已知前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中某一部分的原因,那么前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其余部分与后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其余部分有因果关系。

上述因果判断归纳法是提出公共管理学假说的主要方法,然而它们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这是因为该类方法仅适用于研究单因素的因果关系,即作为原因的各个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都是相互独立,彼此之间并不发生作用。在这一假定之下,研究者在分析中把其他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理解为静止不动的,而只观察其中某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变化。但事实上,作为原因的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间却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的这种交互作用是因果判断归纳法无法解决的难题,即该类方法在具体使用中无法考虑“相关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作用。

2.演绎法

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方法。演绎推理中,只要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规律,演绎出的结论总是可靠的,所以,演绎是一种确定性推理。既然演绎所得结论具有确定可靠的性质,那么为什么演绎所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公共管理学假说,而不是公共管理学理论?这是因为,通常作为演绎出发点的原有公共管理学理论,受其产生时的认识水平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可能包含有错误和不足,原有理论和现有公共管理活动与现象间的完全适切是很难达到的。因此,从这种理论前提出发,通过演绎推出的具体结论是不可能绝对可靠和科学的。从这一意义上讲,演绎推理也可作为提出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方法。在公共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已有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出发,运用演绎方法,许多研究者成功地提出了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如,巴纳德在“传统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行政组织假说”;西蒙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即决策假说”,等等。

3.类比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之间在某种属性或特征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或特征上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为了要认识未知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或某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未知方面,往往把未知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和已知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再利用这些共同点作为中介去推测未知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运用类比推出的假说不一定可靠,多半带有或然的性质。其原因在于:一是类比的客观基础限制了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因为进行类比的两个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之间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而差异性则限制了类比结论。如果根据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时,推出的属性正好是两者的差异性,那类比的结论就容易发生错误;二是类比的逻辑根据也是不充分的。类比是以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间的某种相似为依据,但两个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间的某些属性上的近似和相同,并不能因此得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必然相似和相同。因此,为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应注意两点:一是用作类比的两个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共有属性越多,推出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二是类比时以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间的本质属性为推理的依据,才便于推出可靠性较高的结论,因为在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诸多属性中,本质属性是决定性的。

(二)数理方法

数理方法作为提出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利用统计方法推导出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统计方法是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以局部资料推断出整体特征的方法。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公共管理学研究时,须从整体中选取样本,然后以对样本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并对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某种整体特征作出推论和判断。二是通过建立模型提出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所谓模型就是以简化的图形或公式语言对一种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或基本过程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它是依据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经过抽象而得出的反映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运动规律的图形或公式。利用模型可以把一个公共管理学问题高度抽象化,把对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研究转化为应用量化工具对模型的研究,并通过对模型的修正逐步对某一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作出某种推测性理论概括。

(三)直觉方法

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应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研究的目的。有时对已有的文献资料或事实资料进行分析时,甚至可以不受固有的逻辑路径的限制而直接去揭示某种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的本质规律。这种直接揭示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本质规律的思维方式,称为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已有文献资料或事实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排列组合,而独立地提出新设想,以揭示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以上三种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理论假说的生成方法,在实际的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往往是相互补充的,很难说某一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提出仅用了一种方法。所以,熟练掌握提出公共管理学假说的各种方法,对于我们提出合理的相对准确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是不可或缺的。

五、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理论假说的验证路径

要确定以推测形式表述出来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的可靠性程度,就需要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而验证的标准只能是现实的公共管理活动或现象,即当现实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满足了假说所设定的条件后,如能获得假说所预见的结论,即可认为该理论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验证公共管理学理论假说一般有两种基本路径:一是直接验证路径。

即对假说做出的基本构想或预见进行直接验证,检验构想或预见的结论与现实的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现象是否完全一致。直接验证的优点在于,通过特定的文献资料与事实材料能直接判定假说基本构想与预见的正确与否,因而具有较强的论证力。二是间接验证路径。间接验证是在受各种条件限制、对假说进行直接验证有困难的情况下,而采纳的一条路径。

时间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过程演绎

我国高校推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纵观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来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从规章制度到具体运作及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完备。不过,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本科教学普遍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因为存在着教师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论文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历着废除与存续的舆论煎熬。对此,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对高校现行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展开演绎分析,然后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展开调查研究,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探讨毕业论文的“弃存”或“改革”问题。

(一)管理主体及架构

综合来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监督和管理的主体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省(市)教育厅及其相关部门。作为浙江省属重点高校之一,浙江工业大学的主管单位是浙江省教育厅,其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及其质量评估等各项工作由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具体包括编写《普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下发通知、抽查各校各专业的毕业论文等。第二,高校教务处(科)。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教务处一般都设立教学科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论文进程安排与考核等。从毕业论文题目申报、中期检查、答辩督导到论文抽查等每个环节上来规范和监督各个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第三,学院教学主管机构。如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制定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在这三大监管主体的指导下,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则是:毕业论文教学年度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由系负责,包括参照导师制确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和动员指导教师、毕业班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论文有关制度规定;组织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审题工作;审核签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组织答辩委员会,确定答辩程序,组织答辩工作;做好毕业论文总结工作;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毕业论文具体工作的安排,包括统计和整理各类表格、安排论文评阅教师、发放通知、收集论文等;由论文导师负责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包括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及其修改、答辩等。

(二)管理机制和流程

根据现行制度框架,毕业论文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管主体比较清晰、管理制度规范程度较高,大致的运行机制可以用图1来表示:图1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制从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上来看,以导师与学生为主的毕业论文教学主要包括选导师、选题目、开题、论文写作、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结合以上两部分内容来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除了受到教学监管层的影响之外,关键还是在执行层的论文导师与学生。下面就以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为观察对象,分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探索优化毕业论文教学的可行路径。

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实施及问题

教学改革是基于现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因而,要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必须先要清楚高校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毕业论文导师双向选择

论文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是政管学院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学管理创新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的时候开始实施论文导师的双向选择工作: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学习课程等情况,结合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填写“论文导师选择志愿表”,每个学生可以填写三个志愿;另一方面,论文导师通过阅读学生简历、面试等方式,选择自己愿意指导的学生名单。最后由学院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情况确定最后的名单,并进行公示。这一制度实施近五年来,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所选择的导师是第一志愿的比例达到62.07%,学生对导师选择结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总和达到了98.85%。这说明:第一,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尊重,对该制度的认可度高。第二,论文导师的选择过程及程序透明、公正,体现了学院教学管理过程的民主化。第三,此项制度扩大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这为整个毕业论文教学的开展和完成奠定了良好地基础。但是,我们把学生的评价与毕业论文导师的评价情况进行对比,则反映出论文导师对该项制度的认同度比较低。为此,课题组专门对政管学院长期担任论文导师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综合来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其中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学习认真的学生日益减少。这种情况导致指导教师一方面对选择自己的学生不满意,另一方面选不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因而一些导师认为这种“没得选择”的选择不如随机分配。第二,部分学生滥用选择权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就存在一种情况,即不少学生在填写志愿前同时给好几个教师打电话,希望导师选择自己,而指导教师对这种情况往往是无法掌握的,所以导致指导教师在自己选择的学生名单里(一般是五个左右)选择了该学生,而该学生的第一志愿却是其他指导教师。简言之,对整个教学工作来说,作为第一个环节的“选导师”,其重要性则不用多说。不过,从调研结果来看,该制度在设计、执行、监管等各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选题分析

结合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的毕业论文题目统计表来看,有几个情况比较明显:第一,从选题来源来看,从高到低分别是“学生自定(45.98%)”、“导师课题(33.33%)”及“导师建议(12.64%)”;在选题上花的时间比较多的学生人数占到62.79%,而且大多学生选择的是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选题,选择这两个选项的人数比分别为80.42%和76.47%。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兴趣,教学的效果也比较好,这为较好地完成最后的毕业论了一个铺垫;另一方面则说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作为评价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第二,论文题目体现了专业特色。2011届本科毕业生共提交113篇论文,大约有20篇论文题目是教育管理方面的,27篇论文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选题,其余66篇则集中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方面。这与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模块课程设置基本一致,明显反映出学校公共管理的特色。从近几年学生论文题目分析来看,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宏观理论研究较多、选题偏空泛。以2009届行政管理专业为例,40篇论文中就有10多篇论文选题明显空泛,不适合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第二,实证研究的偏少,研究方法运用不当。从本届毕业论文的题目来看,尽管有35个选题是对研究对象做实证分析的,但从其论文终稿来看,案例说明主要以网络、政府文件、已有研究数据为主,真正自己去做实证的调研数据、访谈资料少之又少。第三,热点问题关注多,理论知识运用则明显缺乏。本届毕业论文讨论主题涉及“菜价最后一公里”,“以房养老”、“廉租房政策”、“居家养老”、“民间慈善基金会”,“用工荒”,“房屋拆迁”等非常热点的社会公共事件和政策。不过,这些论文均没有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其中最大缘由则是理论知识运用的欠缺。

(三)开题报告分析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受到教学管理机构、毕业生、论文导师的重视。有36.84%和47.37%的论文导师认为开题报告对论文写作“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对应地,学生中有19.77%和53.49%的人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不过,尽管有53.49%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和答辩,但在开题报告上所花时间比较多的人数比例只有45.35%,同时对于整个论文教学中“哪个环节最重要”的问题选择时,只有5.81%的人认为“开题”最重要。结合师生的访谈情况,发现开题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真正体现开题对论文写作的意义。目前,在开题报告教学时间安排上,学院考虑到学生考公、考研和就业的压力,适应地做了调整,即把开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第一周。这一教学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开题,更好地完成报告的写作。对于这一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中,有61.79%的学生选择“合理”,但是,仍有42.11%的教师反映学生在开题前才和教师联系。同时,仍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承认自己花在开题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基于上述问题,在本次调研中,课题组专门设计了“是否把开题报告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的调查。对此,论文导师中有47.37%的人认为对毕业论文的阶段性量化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26.32%的人则认为基本上没有影响,另外还有21.05%的人选择了“不清楚”。结合前面的数据来看,如何真正地发挥“开题报告”的作用,加强对这一环节的考核或许是可以尝试的一项改革。

(四)论文写作环节分析

论文写作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过程。课题组从动机、写作时间、师生互动情况、论文质量情况等几方面来评价这一环节的教学情况。从写作动机来看,有55.81%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40.7%的学生是出于兴趣,仅有3.49%的学生是为了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成绩;从论文写作的时间上来看,76.74%的学生到5月份才完成初稿写作,仅有23.26%的人在4月下旬之前完成初稿;从论文写作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都经过导师3次以上的修改,人数比例达到75.58%,而且没有一位学生的论文是未经导师修改直接提交的;从师生互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选择“有事情才联系”,这说明师生之间在选题、开题、初稿、定稿这些重要的“事情”上才会交流;从互动方式来看,现在师生间的交流主要以电子邮件和电话为主,传统的面对面或小组式讨论日趋减少。从毕业论文教学监管单位、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机构和论文导师的多方评价来看,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以浙江省教育厅对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2005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抽查分析的结果来看,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论文总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层次,特别在“选题”、“教师指导”、“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学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力”这几大方面,得分明显落后于其他高校。其次,根据政管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办公室的统计来看,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的成绩分布大致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所谓两头小,即“优秀”和“不及格”的论文少,大部分论文都处在“及格”和“中等”之间。调查显示,“及格”和“中等”的论文比例占到64%。同时,与前几年相比,“良好”的论文比例则有所上升。最后,从对论文导师的调查来看,仍有16.67%的导师认为本届毕业生论文抄袭情况“非常严重”,22.22%的导师认为“比较严重”,而认为“基本没有抄袭”的比例是零。也就是说,如何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效果,仍旧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

(五)答辩环节分析

毕业论文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学校教务处组织专门的督导组对下属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从学院层面上看,非常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包括事先成立答辩委员会,制定了毕业生答辩工作规范并及时公布答辩信息等。从相关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学院的答辩工作程序比较完善,师生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学生对答辩工作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的占23.26%,比较满意的占61.63%。此外,浙江省教育厅也开始加大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要求2011届本科毕业生提交论文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对此,政管学院在答辩资格审核中增加了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的环节,即文献相似性检测超过20%的学生不能参加首轮答辩,而与为首轮答辩没有通过者提供第二次答辩机会的大组一起答辩。对该项规定,有73.68%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可以防止严重抄袭的现象;26.74%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可以保证论文质量”;68.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但不够完善”。至于相似性检测的结果是否合理,60.4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有15.12%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

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效果的改革路径设计

从政管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发现:第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学院和系。省教育厅、学校教务处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监督的作用,具体的规范要求和实施责任主要落实在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头上。据此,要提高毕业论文教学的质量,则需要各学院、系(所)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改革措施。第二,毕业论文教学的核心是导师和学生。毕业论文好不好关键在于导师“导得好不好”,更在于学生“写得好不好”。这就要求一方面毕业论文导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把写好毕业论文作为自身内在的要求,增加对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兴趣。第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的成效需要从改善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出发。毕业论文教学是个周期漫长,场地分散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突出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监督和考核。课题组认为要优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可以探索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主体应该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机制,特别是导师双向选择制度、论文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就管理过程来看,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主体,尤其是学院这一层级,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调控功能。在此,仅选择导师双向选择制度、论文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为对象展开讨论。首先,就政管学院实施的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来看,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该制度的认同度较高,而论文导师的认同度则相对较低。因而,导师双向选择制度的优化方案要做到既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尊重导师的选择权,具体改革可尝试:第一,把大三第一学期(第五学期)前两个月作为师生沟通月,鼓励师生在选择之前做充分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第二,每个学生只能限填一个志愿,如未被该导师选中,则服从调配。第三,为提升学生选题与教师研究方向的匹配性,设置导师与学生的流动、协调机制,包括交换、共带等。第四,适度考虑学生所学模块课程与导师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比如需调配的师生,则可以充分考虑这一点。其次,鉴于导师在整个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重要角色和功能,参考其他高校的相关制度,可以考虑建立论文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为此,课题组专门设计了关于开展这项制度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认可度较高,而指导教师的态度则比较模糊。因此,应立足本院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院校的经验来设立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先研究讨论评价指标项,然后征求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试行。从内容上来看,导师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等。

(二)推行实证研究论文的教学改革从学生选题和监管部门的评价情况来看,公共管理系的学生选题偏大、空泛的问题比较突出。选题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对纯理论、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导师对此类论文写作的指导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论文教学中对选题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论文教学改革中尤为值得探索的一项工作。鉴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修过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课程,结合学院目前正在推行的“五个一工程”等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优化方案的核心可以放在推行实证研究性本科毕业论文。所谓实证研究论文是指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以公共管理领域的某一现实问题为关注点,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并得出一定结论。实证研究论文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学习如何从某一社会公共事件出发,运用合适的理论去分析、解释,探索更好的公共管理策略。从这一内涵出发,推行实证研究论文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做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既避免学生做大而空、无意义的理论研究,又会激发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度、责任感,提升写论文的积极性。其次,以现实问题为基础的研究,凸显了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这一点正好能弥补目前学生对论文意义的虚无看法。再次,从现实来看,实证研究论文的训练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职业,为胜任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一方案的实施细化,需要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环节的配套改革,例如需要毕业论文监管主体的配套性制度支持,包括教育厅、学校对改革试点的支持、学院毕业论文规范的改革、学生从事实证研究的相关费用保障、论文导师教学方式的改革等。

(三)构建过程考核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过程考核首先是指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主要环节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并折合成一定的成绩比例,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基于政管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的开展现状,可以考虑把选题、开题、论文及答辩四个环节分别折合成一定的比例,综合计算学生毕业论文最后的成绩。其中,可以探索公共管理系+导师的复合型考核机制,具体指选题、论文环节的考核由导师来完成,开题报告和答辩的成绩考核则由公共管理系来完成。这一考核体系还可以建立与其他考核体系的衔接。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可以考虑把毕业论文的过程考核和学生的评优、评奖联系起来。加大对学生,在各种竞赛、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的宣传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