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乳腺癌是一种以多中心发生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效果较好。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0例。按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年龄36---70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0例,占28.6%;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30例,占42.8%;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20例,占28.6%。患一侧乳腺癌的62例,占88.6%;患两侧乳腺癌的8例,占11.4%

二、方法

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相关信息,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

三、结果

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担心手术后外表改变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护理论文,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心理,从语言、态度、行为上关心、疏导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家属尤其是其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对心理素质好,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向其介绍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和正常的生活方面信息,这对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术前准备

(1)术前做心、肝、肺、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各种血象、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和术前四项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为手术提供相关信息。

(2)手术野皮肤准备。备皮的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水平,两侧至腋后线,同侧上臂上部1/3和腋窝部,若手术中需要植皮的,应同时做好供皮区的准备。由于乳头、乳晕部皮肤不甚平滑,更要注意清洁,并避免割伤皮肤,同时要防止切口感染,术前12小时常规禁食,术前留置尿管,防止全麻术后出现尿失禁或尿滞留。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根据麻醉方式取合适的卧位,若为硬膜外麻醉,应去枕平卧4—6小时;若为全麻,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保护呼吸道通畅。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改良根治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患者平卧6小时后改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切口引流。

2、饮食指导

由于手术创面大,对机体的创伤和消耗也大,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闷、切口疼痛、发热等。术后24小时应持续给氧,在应用止血药物的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密切观察伤口和引流液的量、色,以便早期发现出血倾向。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出入量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以保持体液平衡,内环境稳定,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处理。

4、伤口止痛与引流护理

为使胸部体疗进行和患者有良好的休息,术后通过肌肉注射或硬膜外使用止痛泵。为防止根治术后创腔积液,皮瓣坏死感染,常在腋窝下和胸骨缘放置引流管,其目的是吸出创面积液护理论文,避免皮瓣或所植皮坏死。因此,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防止变压、扭曲、堵塞和滑脱,更不能随意拔出。应挤压引流管1次/小时,确保引流通畅,特别是注意引流液的量、色站。一般术后1—2天引流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至创腔基本无渗液,创面皮肤紧贴时即可拔管。

5、患肢观察与护理

根治术后腋窝外用纱布绷带或胸带等绷带加压,包扎,松紧适度,以消灭死腔,使皮瓣或所植皮于胸腔紧贴,利于伤口愈合。一般术后第4天打开伤口,肘腋窝基本上与胸腔紧贴。应密切观察伤口及患肢血运情况,若皮肤呈紫绀色,伴皮温低,脉搏不清,患者局部肿胀麻木,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包扎过紧,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绷带松紧度。或者发现皮肤颜色异常,渗液,组织下有波动感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并发症护理

1、预防气胸、胸部感染

注意做扩大根治术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检查胸部,包括肺部听诊和胸部X线检查,以判断有无因手术损伤胸膜而引起的气胸。若并发气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充分止痛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更换体位,以及时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排痰,预防肺炎、肺不张。

2、患肢上肢水肿

是根治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切除腋窝淋巴结后,来自上肢的淋巴结回流受阻或大静脉被结扎,其水液静脉栓塞、感染、放疗、积液、局部复发等因素,均可使回流障碍加重。术后协助患者抬高上肢15—30CM。出现上肢水肿,应用弹力绷带包扎,继续抬高患肢。局部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患肢不宜行静脉穿刺、肌肉注射、抽血、测量血压,避免牵拉、受压,保护患肢免受伤害。

四、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对根治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术后1—3天,进行患肢、肘、腕、手指及颈部运动;术后3—5天护理论文,进行肩部运动,先进行耸肩,然后行肩部环形运动,一般每次2小时,一天两次。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患肢搬动、提拉重物。

改善体形。增加信心,注意休息,坚持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疲劳,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告知患者及家属眼定期复查。第1—5年,每半年来院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直至终身。如遇下列情况及时复查:(1)患侧胸壁出现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2)对策乳房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3)出现咳嗽、胸痛、肝脏肿大、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等,复查时做全面体格检查。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术后5年内应避免妊娠。教会患者自我检查乳房的方法,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的表现。多吃蔬菜,忌食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小结

通过对7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李佩文,邹丽琰,乳腺癌综合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160-283

顾培,徐建鸣,高颖,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90-99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心脏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脏介入,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介入成功的关键[1]。本文为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2.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均符合心脏介入治疗的标准[2];(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手术前后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等。除上述常规护理以为,观察组运用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如以下方面。

1.3.1心导室的安全管理

心脏进行介入治疗和检查的地方为心导室,心导室与普通手术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医院领导应当根据本院心导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容主要涵盖: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医护人员职责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内容。依据有关规定对所有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有效进行各项工作。

1.3.2成立专门的管理组

护士长应当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心导室管理组。选出年资较长的护士担任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分工应当明确,在仪器设备管理、消毒灭菌、日常运行等方面,都要将具有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组成员。护士长负责监督,并定期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对于管理不当的地方护士长应当督促护士及时改正。

1.3.3加强对护士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能培训

科室护士长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总培训者,针对心脏介入方面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进行,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1.3.4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脏介入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规定,鼓励护士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及时发现每个护士在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管理质量,促进护士护理水平的增高。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观察组低,(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80%,(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脏介入治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治疗技术,为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通过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和操作规范方面评分分别为(94.65±3.27)分、(93.42±2.28)分,对照组分别(79.53±4.05)分、(77.36±2.85)分,对照组评分比观察组患者低;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满意度100%低。综上所述,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戴晓鸥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

参考文献

[1]王静.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2-223.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常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因此,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45例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8~72岁,平均51.3岁。部位:前交通动脉瘤20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基底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高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确诊。

1.2手术方式45例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动脉瘤夹闭术,其中单纯动脉瘤夹闭41例,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4例。

1.3结果45例患者,治愈39例,好转4例,合并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

2护理

由于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后7天~3周内易发生再出血,行手术治疗前,动脉瘤处于无保护状态,如护理不当,即便是轻症患者也非常容易出现突然恶化的可能,所以,做好各项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

2.1健康教育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颅内动脉瘤多病情危急,患者及家属对突发重病难以承受,会产生各种负性心理。护士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知识层次和心理承受能力,反复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持情绪稳定和卧床休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的内容,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康复训练指导和预后,使患者和家属树立治疗信心,配合检查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基础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尽量住小房间,保持病室安静,限制陪护、探视,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控制血压,血压升高是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使动脉瘤内压力降到破裂的临界水平以下,是预防和控制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遵医嘱口服或静脉微量泵注入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稳定阶段,一般降低基础血压原有水平10%~20%,高血压者降低30%左右,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3]: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预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

2.3严密监护病情及时发现再出血体征动态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发现出血及再出血的体征。对于病情好转后又突然加重,出现剧烈的头痛、昏迷、脑膜刺激征等再出血表现,及时处理。本组1例中年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出现意识丧失,血压升高,护士及时发现后,遵医嘱给予降压脱水治疗,查CT确诊为动脉瘤再次破裂,急诊行手术夹闭,患者康复。

2.4DSA护理造影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造影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常规做好实验室检查,做心电图,拍胸片,术前一天做碘过敏试验,会备皮,术前6~8h禁食水,术中协助医生安置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4~6h,24h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患肢制动8h,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2.5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患者后期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4]。脑血管痉挛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病理体征。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动态变化及双侧肢体的肌张力和活动情况。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均提示为脑血管痉挛的先兆,应根据医嘱持续低流量吸氧,合理使用抗血管痉挛药,我科常规在诊断为SAH后,均应用尼莫通注射液50ml(含10mg)微量泵匀速持续静脉输入7~10天,速率为2ml/h,即0.4mg/h,注意避光,观察血压、心率变化,保证用药安全。

2.6术后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取平卧位,24h专人监护,尽量减少搬动,严密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采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记录24h出入量,保持静脉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伤口渗血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7出院指导鼓励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保持乐观情绪和心态平静;坚持服用抗高血压、抗癫痫、抗痉挛等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改药,以免病情波动;指导其进低盐、低脂、清淡富有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若再次出现症状,及时复诊,每3~6个月复查1次。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较积极的治疗方法,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认真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基础护理、DSA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提高了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4:268-269.

2程文兰.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8):150-151.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4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并接受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ueresectionofprostate,TURP)。患者年龄64~76岁,平均(69±3.7)岁。患者均为单纯前列腺增生,无长期心血管疾病史,无运动障碍及其他生理系统疾病合并症。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年龄、BMI指数、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术前1d下午由手术室护士进行访视,发放术前访视卡,使患者了解术前自身准备内容,术中配合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手术室护士术前阅读病历,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过敏史、术前准备情况及身体状况,以便充分做好准备,使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当日进行早会,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并列出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准备膀胱镜、电切镜等常规器械,并提前温水加热冲洗液。术前与患者做好交流,适当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过程中不谈论无关的话题及患者的病情,避免影响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心。在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和器械,保管好手术切除标本等。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2~3d内,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持续冲洗液颜色及进食情况等,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收集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信息,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客观评估。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进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进手术室后心率、血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心率及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1.54%,与对照组21.15%相比更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越来越多的男性患者因排尿困难加重而接受TURP术,该手术本身技术成熟,应用普遍。由于此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为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给予一些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首先,尽管TURP术为经尿道的微创手术,但是手术失败所带来的真性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难免会引起男性患者的心理恐慌和焦虑,造成患者术前心理不同程度失衡,并产生一系列身心变化,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同时,经历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且术后长达数日的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对患者来说耐受程度不一。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多数伴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刺激症状,亦或下降,必要时需口服药物治疗。此时,术前、术后针对性的适当心理疏导以及护理指导尤为重要,若只给予常规护理,忽略了患者本身的感受,这些生理上的创伤与心理上的恐惧都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围术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即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使患者减轻术前焦虑、恐惧的心理,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初步掌握一些围手术期的自护方法,从而降低其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使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另外,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手术室整体护理标准,使手术室护理有其独特的模式和规范,从而不断丰富手术室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4结语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随着创伤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关节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受到许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和关节滑膜、软骨、半月板、韧带的损伤,用关节镜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和康复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并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我科自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共实施膝关节镜手术130例(41个膝关节),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130例中,男88例,女42例;年龄15~68岁,平均37.2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十字韧带损伤25例,膝关节感染30例。130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前平均住院2.5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了解患者受伤经过及损伤情况,了解其痛苦或其他不适应程度,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卧位;了解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患,特别是凝血机制障碍;是否有精神系统疾病;是否存在重要脏器的严重器质性病变;是否存在糖尿病等都应考虑到。

2.1.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术后有一段时间不能行走,以后需通过功能锻炼后恢复,并介绍做这些练习的重要性,讲解术后做这些练习仅有轻度疼痛甚至无痛,清除紧张情绪,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2.1.3按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护理(1)术前一天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进行备皮、清洗,避免皮肤划伤;(2)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h禁水;(3)手术晨按医嘱给术前用药。

2.2术后护理

2.2.1腰麻后常规护理(1)术后6h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定期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抬高患肢一般用枕头或软垫,使患肢抬高约20cm,以利静脉回流,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减轻肿胀;(4)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一般切口采用加压包扎或冰袋冷敷24h,以利于减轻伤口出血和肿胀。切口有引流管的,一般在24h~48h内拔管。如果切口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并报告医生,同时要观察足趾的末梢循环、温度、皮肤、颜色及感觉运动等,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2.2.2功能锻炼(1)术后第一天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2)术后第二天开始做抬腿运动,抬高患肢15~20°,每天3次,每次5~10min;(3)3天后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遵医嘱使用CPM机来恢复关节功能,每天2~3次,每次1h,锻炼前应向患者解释术后进行CPM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支持循序渐进为原则,每日增加5~10°,并且从被动到主动,术后1周下地,但禁止做剧烈运动,如频繁上、下楼跑步,负重等,以免影响关节的恢复功能。

3康复指导

(1)膝关节保暖,夜间抬高,以利于血液循环;(2)按照要求进行下肢训练,直至关节疼痛消失,下肢行走为正常为止;(3)定期随访。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胃镜与病理活检确诊符合消化道肿瘤临床诊断标准的老年消化道肿瘤病患80例,以患者的意愿为分组依据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68.43.2)岁;直肠癌者8例;胃癌者13例;食管癌者4例;结肠癌者11例;胰腺癌者4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6例;高血压者20例;冠心病者14例;糖尿病者5例。乙组男21例,女19例;年齡60~87岁,平均(68.93.5)岁;直肠癌者7例;胃癌者14例;食管癌者6例;结肠癌者11例;胰腺癌者2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5例;高血压者21例;冠心病者13例;糖尿病者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乙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案: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改善病室环境,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若有必要可指导服用镇痛药;术中落实三查七对原则,协助取最佳的手术体位,确保输液管畅通,密切监测基础生命体征;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比如:血压、ECG、体温、SPO2、心率与PETCO2等。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增加如下中医护理措施:

(1)通过护士的姿态、语言和行为气质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与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心态稳定性,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视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焦虑程度、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等,指导其做适量的行为训练,并予以针对性较高的心理疏导措施。于病室内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摆放患者喜欢的花卉盆栽,以为其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于营养科医师的指导下,同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确保每日摄入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叮嘱患者要适当食用易消化的高蛋白质食物,禁食生冷、辛辣以及油腻性的食物。此外,也可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帮助患者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3)于合适的时间指导患者用药,避免药物刺激胃肠道。针对有恶心呕吐等异常情况的病患,需予以其适量的生姜水。针对无法经口进食的病患,需采取静脉营养补充的方式,若有必要,可行完全胃肠外营养辅以

治疗。

(4)加强对患者基础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力度,同时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施以中药护理:白术、龙葵、党参、石见穿、当归和蟾酥等中药既具备健脾利胃和清热解毒之功效,又能起到如下几方面的作用:调节机体代谢功能;避免肿瘤复发;缓解疼痛。同时视患者的体质,指导其服用扶正祛邪之类的中药汤剂,比如:补中益气

汤等。

(5)每日定时采取针灸的方式,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规范化的针刺,以帮助其缓解癌痛。另外,也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中药可选择防风、络石藤、艾叶与鸡血藤等。针刺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等,并留针10 min,能帮助患者调理脾胃,增加食欲。

1.3 观察指标

利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2],分别评价两组经不同方式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其评价内容主要有:疾病认知、食欲、日常生活能力与疼痛情况,分值越高,提示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甲组在疾病认知、食欲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上的评分均显著比乙组高(P0.05)。如表1。

3 讨 论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2-02

围手术期,作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个概念,将手术前、后有关过程与手术综合考量,通过不断改善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1]。由于相比于传统的护理理念,围手术期在“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因此这一概念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持续增长。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促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入院指导与术前护理

11 入院指导 较之于传统的护理理念,围手术期将入院指导作为重要一环。单华、郝春风通过对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指出在患者入院前,就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对于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入院指导,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尽快的熟悉未来的生活环境。石莹在研究中,也指出作为围手术期的第一步,入院指导在消除患者恐惧、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了解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12 术前护理 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一定的术前护理。其中,心理护理又是最重要的环节[4-5]。苦智萍[4]指出虽然目前白内障摘除手术已经成熟,但是很多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存在紧张、恐惧、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会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有必要在术前进行良好的心理干预,通过认真回答咨询、增强患者信心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消除这些负面情绪给手术带来的影响,提高手术效果。此外,赵红[5]等人指出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对于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眼部等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 术中护理

在手术开始前,先要调试有关的设备,以保证这些设备在手术过程中正常运转,避免因为各种突况影响手术的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一般都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病人可以清醒的感受到整个手术过程。因此,在手术中,患者的精神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为此,需要通过多功能监测仪器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连续监测[6]。此外,在手术中通过音乐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2]。在手术中,舒适的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始终处在一个合适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中的疼痛感。医护人员也可以视具体情况,通过与患者简单的交流,以消除他们紧张和恐惧情绪[5]。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注意事项 患者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张晓娟[7]等人认为患者最好取平卧位,不要随意移动头部,以减少不必要的头部活动。同时,密切关注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要接触手术部位,防止感染[8]。在手术后的24h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换药等,在换药过程中,要强化操作细则,避免感染。对于有明显不适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相关的处理。

32 术后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9-10]。栗娜[11]等人指出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健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对比健康教育组和非健康教育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恢复情况,证实经过健康教育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恢复效果与时间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建议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推动健康教育,更好的服务患者。苦智萍[4]认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我以及家属护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33 术后心理干预 术后心理干预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其积极作用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3-5,12-13]。国外学者Burlew JA,Ferguson LS[12]认为术后心理干预是实现最优治疗效果的保证。他们通过对有关临床研究资料的统计,指出积极的良性的术后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他们认为适当的心理干预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强化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自主性发挥,从而避免了单一依靠医护人员的传统治疗格局。国内学者龙江珍[14]以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为依据,指出良好的心理干预在促进高龄白内障患者康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他们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家属的家庭关爱、患者对健康的追求动力,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实现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身三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34 出院指导与随访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彻底的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住院期间实现完全的康复并不现实。为了更好的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出院指导与随访就成为必要的环节。刘珊[15]等人指出坚持出院指导与随访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质量保障起到最后的“把关作用”。他们认为要实现手术的彻底成功,对出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准确的住院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注意事项、康复训练以及定期检查等。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老年患者的子女不在身边,可能难以定期返院随访,因此有必要开展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1―02

围手术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本医学文献中,之后在国际和国内被逐渐接受。围手术期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术前期可短可长,有的只有几分钟,例如急诊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就要送往手术室手术;有的可能长达数周,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了解,为手术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之后,要做好相关的综合治疗措施,防止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尽快的恢复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早日康复。

1 围手术期的护理理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开始增多,但是医学界并没有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准确概念。直到90年代中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才对围手术期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确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术后护理和康复,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等进行的整体护理,贯穿在病人手术治疗的始终”。国际上也有学者认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指围绕着病人手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把护理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这就与前面把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分阶段的概念区别开来。

2 围手术期护理的内涵

为了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有优良的护理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围手术期的护理比一般护理更为重要,因为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康复的整体性考虑的。包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周围环境对病人疾病的影响、病人对手术的需求和心理准备、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和特殊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只有整体性的考虑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病人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手术的成功。否则,围手术期的一个失误很可能导致病人手术的失败。

2.1 手术前期的准备

2.1.1 心理准备

手术前期的心理准备不仅包括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准备,还包括对相关医护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要增加和病人以及家属的交流,要把病人的病情、诊断结果、手术的必要性和方法、预后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的恢复等,都要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得到病人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配合手术的进行。要充分尊重患者,患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要在病人知情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如果病人不同意,不宜进行任何手术和破伤性的治疗。

2.2.2 生理准备

病人进行手术,要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达到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手术后不能活动的患者要在手术前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的方法,有烟瘾患者要在手术前两周断烟。

根据检查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贫血,需要输血的患者要在术前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的全血。

2.2.3 抗感染准备

不让病人同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在涉及胃肠道手术、操作时间长的大手术、心血管手术、人工制品植入手术、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等要使用预防性的抗菌药物。

2.2.4 胃肠道准备

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1~2天内要近流质饮食,在手术前要开始服用肠道制菌药物,防止术后感染。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在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为了防止手术中呕吐,还要在术前用肥皂水灌肠。

2.2.5 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手术前一周左右,经口或者静脉滴注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2.2.6 其他

手术前一天查房,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女性患者出现月经来潮,应当选择延迟手术。手术前夜给镇静剂,保证病人睡眠充分。进入手术室之前要排空尿液,手术前去掉假牙。

2.2 手术中期的护理

手术中期的护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手术中要科学配合和管理,保证病人和手术器械万无一失;麻醉患者意识清醒者要加以语言性保护措施和心心理安慰:例如保暖、关心、语言安慰、抚摸等;术中要做好监测和常规护理;做好手术中意外情况的预防,发现和配合抢救工作;做好特殊药物的应用和护理。手术中护理的关键是确保病人安全的接受手术,并且保障手术的成功。巡回护士要做好观察工作,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和意外情况,防止出现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3 手术后期

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有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巡房护士做好每天的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术后护理分为一般护理和专业护理,一般护理包括床上洗漱、口腔护理、擦浴、洗脚等功能锻炼,专业护理包括肺部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管理等。对于一些病人还要有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保证手术的成功率。维持病人体内正常的稳态平衡和良好的新陈代谢,如果病人术后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测,相关人员要做好仪器的使用安全。病人在出院之后要给家属和病人教授有关的康复知识,护士长要对患者的护理情况作记录,了解护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术后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顺利的康复。

3 围手术护理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围手术期贯穿病人手术的始终,要把围手术期的三个阶段作为整体来对待。护士要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围手术期全程都需要护士的体贴入微的关怀,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进展,同样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上也应当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01:5-6.

[2] 谢新芳,徐群,宋建文.6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03:236-238.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目的 对手术病人实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的对比来观察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对120例手术病人实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并观察记录术中病人基本知识了解情况,手术中肌肉紧张的程度,血压的变化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与110例只施行传统常规手术护理的对照组病人进行对比。结果 开展了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病人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开展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实施及病人的恢复。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发展,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与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现在以人为中心、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化护理是围手术期患者所需求的。术前患者对手术和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恐惧心理,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1]。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具体病情,作出耐心细致的安慰、照顾,缓解患者的焦虑,减轻生理应激反应,达到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目的[2]。结合本医院具体情况,为病人开展了全面的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 年5月本医院手术室1号、2号手术间择期接受手术的患者230例,随机将在1号手术间手术的病人作为实验组A,共120例;在2号手术间的病人作为对照组B,共1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无差异。护理人员在学历、技能、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转变以手术配合为主的手术室护理观念,强调以满足手术病人的需要为护理工作中心,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放松地配合手术治疗。

实验组:进行全面的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手术配合护理。

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术中在肌紧张程度、血压的变化,术后随访记录病人术后疼痛情况。

对实验组A组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术前教育:对于A 组患者,责任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于术前1日到病区了解,熟悉患者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诊断、病变部位、手术名称及术式、麻醉方式、患者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术前准备等项。

1.2.2手术室内病人的护理:术中是病人情绪紧张的高峰期,巡回护士在做好其它专业护理的前提下,可以友善地与病人进行适时的简单交谈,这样做用以将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手术外,缓解心理压力及减轻对手术刺激的敏感度。

1. 2. 3术后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对病人进行称赞、鼓励,坚定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病情,告诉病人病灶已切除,麻醉作用过后切口疼痛是正常的。对于放置引流的患者,应给予专业用途者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极大程度地稳定

2结果

2.1手术前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由表1可知实验组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从表4 可以看出,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实验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

3 讨论

本文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病人在手术前基本知识的认识充分,手术中肌紧张程度,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明显降低,血压变化趋于平稳,增强了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手术前患者的恐惧与顾虑,手术中有利于麻醉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手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还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了病人机体的恢复。

要想做好心理护理,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待患者如亲人的崇高品质和优良的服务态度,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和术后康复,做好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渡过围手术期及整个治疗过程[3]。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实施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护理对病人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证实了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吴慧芬,叶淑梅.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02,3(1):101

[2] 于登瀛,吴雪莹. 心理护理重在实施上下功夫[J] .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1.

[3] 朱梅萍. 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实施与效果观察[J]. 工企医刊2008,21(2):1~6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2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1例给予围术期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5例,术后感染率为4.9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为(93.21±3.12)分;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4例,术后感染率为13.86%,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为(73.14±2.12)分,可见观察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评价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给予产科患者进行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关键词:产科 围术期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39-02

产科为基层医院的高危科室,临床护理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为探讨产科患者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法和效果[1]。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2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1例给予围术期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研究、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2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各10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37岁,平均年龄为(28.43±2.12)岁,剖宫产手术60例,子宫切除术2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1例,卵巢切除手术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38岁,平均年龄为(28.56±2.21)岁,剖宫产手术61例,子宫切除术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卵巢切除手术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护理治疗。

1.2.2 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

1.2.2.1 术前护理干预。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对手术所存在的顾虑,积极给予心理疏导[2],使患者更快适应医院环境,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1.2.2.2 术中护理干预。手术中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关注,介绍手术人员、环境、器械以及方法,提高患者信心、安全感,严格进行各项手术配合,关注无菌操作,降低感染的发生。

1.2.2.3 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3],定时进行拍背、翻身、按摩等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的康复状态进行相应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的肠胃蠕动功能尽快恢复。

1.3 统计学方法。将观察数据录入到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1.4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方法是在患者出院前填写产科护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住院环境、健康教育水平、心理舒适状态等[4],100分满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越高。

2 结果

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5例,术后感染率为4.9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为(93.21±3.12)分;而对照组患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4例,术后感染率为13.86%,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为(73.14±2.12)分,可见观察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评价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转变,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已经成为临床广泛认可的护理模式,其宗旨是对患者进行整体化、有针对性、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并获得最大程度的心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本文对部分产科患者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5例,术后感染率为4.9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为(93.21±3.12)分;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4例,术后感染率为13.86%,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为(73.14±2.12)分,可见观察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评价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张新芳,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6):113―114

[2] 郭嘉.精细化护理在妇产科肥胖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263―2264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目的:探究在妇瘤科围手术期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80 妇瘤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进一步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妇瘤科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效果显著,能够缓解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而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保障依据。

关键词 人文关怀;妇瘤科;围手术期

妇科肿瘤是临床妇科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病变,通常给予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术后结合放疗及化疗等方法进行进一步治疗[1]。妇瘤科患者在术后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使术后康复受到影响。本组重点探究了在妇瘤科围手术期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80 例妇瘤科患者中,年龄36 ~ 58 岁,平均(48.6±2.1)岁;已婚已育、已婚未育、未婚未育分别为58 例、16例、6 例;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者28 例、初高中者40 例、小学及以上者12 例;36例为宫颈癌、18 例为子宫内膜癌、12 例为卵巢癌、10 例为侵蚀性葡萄胎、4 例为恶性畸胎瘤。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在护理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生紧急问题,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项人文关怀。具体内容为:

(1)围手术期期间需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注意日常饮食、多休息,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等[2]。

(2)术中需对患者情绪进行严密观察,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与患者沟通时言语需亲切,使患者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得到有效消除。

(3)术后需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同时需要认真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疼痛感以及不适感,使用温柔的言语安慰患者,并做好疼痛不适感的有效处理工作。另外,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通风以及温湿度的合理性等。术后以患者恢复效果为依据,帮助、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恢复锻炼,比如下床活动等,以此使压疮、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实现有效避免。

1.3 判定标准

(1)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2)采取调查问卷法,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即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例数/n×100%。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 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在SAS 评分与SDS 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分别为(45.22±6.21)分、(48.24±6.18)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8.68±7.28)分、(59.23±7.58)分。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妇瘤科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比如焦虑、抑郁、紧张以及恐惧等。因此,便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其中,人文关怀是一类新型的护理方法,通过人文关怀的实施不但能够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还能够使患者在生理及精神方面感到舒适及满足。本组观察组40 例患者在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强人文关怀,与对照组单独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比较起来,无论在焦虑、抑郁程度缓解方面,还是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因此,人文关怀值得在妇瘤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通讯作者:王俊荣)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 人文关怀在妇瘤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4,02(10):99-100.

[2] 付强. 人文关怀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4,06(32):7253-7254.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围术期;护理工作量作者统计了51例近期在阜新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治疗的患者围术期各种护理工作量观察指标, 并与176例同期在本院住院接受择期PCI的患者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急诊PCI患者, 纳入条件:有急诊PCI治疗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 PCI治疗手术失败患者。本文共入选近期在本院接受急诊PCI患者51例, 男35例, 女16例, 年龄46~78岁, 平均(63.70±15.29)岁。选择同期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择期PCI患者176例, 男104例, 女72例, 年龄40~82岁, 平均(64.25±15.62)岁, 两组入选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接近。

1. 2 方法

1. 2. 1 围术期各种临床护理工作量指标设定 参照文献[1]设计了“PCI围术期各类临床护理工作量统计表”, 临床护理工作量各项指标包括: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及预见性护理等, 各项指标统计值之和为各种临床护理总量, 上述各项指标计量单位为(min/d), 统计表应在出院后7 d内完成。

1. 2. 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专用分析软件对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PCI围术期各类临床护理工作量比较见表1, 结果表明, 急诊PCI组围术期的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康复护理、预见性护理和各种临床护理总量均明显多于择期PCI组(P

3 讨论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冠脉综合征属于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危险分层, 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这些心脏急症的病理机制为冠脉出现急剧血流减少或中断, 使血供区域心肌因急性持续缺血而发生坏死或功能减退。PCI是运用球囊导管机械技术加压扩张, 疏通狭窄、闭塞的冠脉管腔, 达到快速改善、恢复冠脉血流的目的。目前, PCI已成为治疗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疗效及预后与介入时间关系密切, 专家的共识是, PCI治疗距发病时间越短, 患者获益越大。因此, 缩短发病, 开通梗死或缺血相关血管时间窗可显著地减少心肌坏死, 保护心功能, 改善预后, 提高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 急诊PCI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医院常规抢救方法之一。随之而来的是急诊PCI治疗及护理, 常需要多科室相关人员配合, 围术期特别是术后各种临床护理工作量明显加大, 但迄今为止, 国内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调查研究不多, 本文试图调查急诊及择期PCI患者围术期, 特别是术后各种临床护理工作量指标, 总结其规律性, 为制定不同时期接受PCI手术患者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作者选择了一组近期在阜新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急诊PCI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 与同期在本院住院接受择期PCI的患者进行比较。统计结果表明, 急诊PCI组围术期临床中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康复护理、预见性护理和各种临床护理总量均明显多于择期PCI组, 这些现象提示, 接受急诊PCI患者围术期各种临床护理工作量较大、较多, 制定个体护理计划时应予侧重。国内另一些与本研究类似报道[2, 3]与作者观察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 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病情较重、手术准备急促、心理情绪问题较多, 这些都导致了术后出现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几率增加, 围术期各种临床护理工作量较大、较多。因此, 在制定这些患者术后护理计划时, 应该重视临床中各种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熊楚梅, 蒋萍, 何琼, 等. 急诊PCI围术期的护理流程管理.//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1:6-9.

[2] 王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4):154-155.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13篇

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咸宁437100

【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FTS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19-0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是一种在围手术期询证医学证实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其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为目标[1]。胃癌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笔者对部分胃癌患者给予FTS的护理模式,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3.2±2.1)岁;TNM分期:12例Ⅰ期,31例Ⅱ期,7例Ⅲ期。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TNM分期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参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如术前纠正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注意做好保暖工作、戒烟酒、术后对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手术前的护理①加强健康宣教: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向患者及家属发放FTS护理流程表,使其充分了解护理项目,消除患者内心疑虑,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②术前准备:术前3d,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训练,改善其肺功能;术前1d,让患者保持正常饮食;术前6h,禁止进食,并在术前6h与2h时给予500ml的5%葡萄糖溶液口服,避免因禁食而造成胃肠道不适[2]。

1.2.2手术中的护理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注意调控好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注意帮助患者保暖;严格监测患者的输液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1.2.3手术后的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查看伤口及引流管情况,预防切口感染、管道脱落;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促进胃肠蠕动及功能的恢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鼓励患者多喝水。对患者进行阶梯式肠道恢复训练,如术后1d给予温热水,术后2d给予流质饮食,术后3dg给予半流质饮食,直至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做好术后镇痛及切口护理工作,减少患者的疼痛,预防切口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逐渐增加运动量,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其疗效[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两组的康复指标比较经过护理干预,两组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观察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2例发生并发症,约占6.67%;参照组8例发生并发症,约占26.6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癌是消化内科的常见一种疾病,危害性较大,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锻炼等,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着重大作用[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一般护理干预,这说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理念。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实现对患者病理生理变化的有效控制,并能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瑞雪,赵玉洲,卫莉,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01):83-85.

[2]夏维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2):1109-1110.

[3]刘影.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围手术期的胃癌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131-132.

[4]康静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2):81-82.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 年4 月至2014 年4月期间200 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结束后,护理缺陷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降低感染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妇科疾病;围手术期;临床应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课题[1]。在妇科手术中,很多患者对麻醉及手术容易产生复杂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术后康复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针对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3 年4 月至2014 年4 月期间200 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 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年龄范围在23 岁~ 48岁之间,平均年龄(36.2±6.3)岁;本组患者主要实施的手术方式有:48 例行人工流产术,28 例患者行取环、放环术,15 例患者行宫颈赘生物摘除术,9 例患者行清宫术;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2 岁~ 51 岁之间,平均年龄(36.8±5.9) 岁;主要实施的手术有:12 例患者行宫颈赘生物摘除术,25 例患者行取环、放环术,49 例行人工流产术,14 例患者行清宫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为[2]:

(1)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对护理涉及到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评估,例如: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职责及执行的操作进行定期评估,分别对护理部、护士长、责任护士等三级关系分层监控,从而确保基层护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召开定期护理会议,总结现行管理措施的效果,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要求院方管理者进行改进并落实到每个流程。

(2)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理论和操作技能。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便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防护理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同时培训也是提高医护人员专业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入职培训、岗位强化培训进行定期考核,做到有层次、有计划、有条理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3)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护理纠纷是护理人员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于护理人员自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3]。定期对医护人员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护士自身的安全意识,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也确保了自身的安全。

(4)制定应急预案。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健全、完善相关护理措施,还应制定事后应急处理措施,准确识别护理风险并逐级上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可以保证. 整体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以X2 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在护理缺陷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管擦组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如何提高护理安全,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已成为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妇科疾病由于病情特殊,受到隐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从而增加了护理安全管理[4]。本文主要针对妇科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问题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对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医护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医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而减少了患者投诉事件。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殷玉明. 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75-76.

[2] 沈雪琴. 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51-1953.

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29-02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80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XIAO Zhiyuan

(Mawangdui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open cholecystectomy were investingated. Methods: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open cholecystectom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nursing proces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group was relatively pared with open cholecystectomy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 was better.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reduce tedious basic nursing and is beneficial to pati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 Perioperative nursing

对2008年6月~2010年2月本科收治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1],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腹腔镜组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4.3~63.5岁;其中,胆囊炎21例,胆囊结石42例,胆囊息肉17例;开腹组80例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3.5~64.7岁;其中,胆囊炎23例,胆囊结石40例,胆囊息肉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具有可比性[2]。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开腹手术组: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消除其恐惧心理;禁饮食,备皮,手术当日清晨置胃管、尿管;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腹腔镜手术组:在开腹手术组护理的基础上,脐部护理尤其注意,采用石蜡油+碘伏清洁脐孔皮肤,以保证脐孔手术野皮肤的无菌性[3]。

1.2.2 术后护理开腹手术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情况;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利腹腔引流;排气后拔除胃管,饮食过渡顺序为水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食。腹腔镜手术组:给予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对个别疼痛明显者应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情况;饮食护理同开腹手术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手术患者术后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术前准备工作简单、术中对内脏干扰少、切口小、美观、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5-6]。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保障[7]。

本研究通过对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开腹手术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进食较早,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降低;无切口感染发生。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程序较为简单,省去了繁琐的基础护理,使护理人员有精力和时间对患者的身心进行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赖春荣,招敏华,林秋燕,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22-23.

[2]陈燕如,唐珊珊.腹腔镜与传统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对比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6-17.

[3]高凯霞,马韶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2):94-95.

[4]王竹茹,杨青华,郭芬娟.1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607-608.

[5]赵亚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6例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123-124.

[6]王帮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9):11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