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

职称论文技巧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1篇

 

1、期刊周期:

教育类期刊很多,也会有一定的周期,其中有月刊,半月刊,旬刊算上稿件审核,稿件录用,刊物出刊,刊物邮寄收到刊物时间会在1到3个月长短不等。

建议: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你有心评选职称就请事先做好的准备,根据你的职业及单位要求提早3至6个月,在时间的安排上一定不可太放松。

 

1、刊物种类:

期刊杂志种类很多,教育类就分综合期刊,教育专刊,社科教育期刊。

2、种类选择:

中国学校很多,学校与学校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评职称同一个学校都可能存在差异,有的学校只要在教育类刊物就行,教育 刊物都可以,但个别学校老师却要教育类专刊,教育类刊物又很多,那么老师要如何才能只自己所发的刊物是不是教育类专刊呢?

老师不是杂志编辑,更就不知道如何去识别?在这里,小编建议老师了解刊号知识。

3、识别刊号:

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区、市)区号。而印有“CN(HK)”或“CNXXX(HK)/R”的依然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

cn的前两位地区号

北京 11

天津 12

河北 13

山西 14

内蒙古 15

辽宁 21

吉林 22

黑龙江 23

上海 31

江苏 32

浙江 33

安徽 34

福建 35

江西 36

山东 37

河南 41

湖北 42

湖南 43

广东 44

广西 45

海南 46

重庆 50

四川 51

贵州 52

云南 53

西藏 54

陕西 61

甘肃 62

青海 63

宁夏 64

新疆 65

后四位是序号,一律从0001~9999,其中0001~0999为报纸,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 物,9000~9999为有形电子出版物(如:光盘)。

4、刊号专业分类:

附录C 国内统一刊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号一览表(参考件)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Q 生物科学

B 哲学 R 医药、卫生

C 社会科学总论 S 农业、林业

D 政治、法律 T 工业技术总论

E 军事 TB 一般工业技术

F 经济 TD 矿业工程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G0 综合性文化刊物 TF 冶金工业

G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G2 各项文化事业 TH 机械、仪表工业

G3 科学、科学研究工作 TJ 武器工业

G4 教育 TK 动力工程

G5 体育 TL 原子能技术

H 语言、文字 TM 电工技术

I 文学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

J 艺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K 历史、地理 TQ 化学工业

N 自然科学总论 TS 轻工业、手工业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TU 建筑科学

O1 数学 TV 水利工程

O3 力学 U 交通运输

O4 物理学 V 航空、宇宙飞行

O6 化学 X 环境科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Z 综合性期刊

附加说明: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2篇

对我国高层建筑设计的若干探讨:由于受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影响,促使现代建筑形式转。向高层空间发展,随之高层建筑工程便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建筑风格形式的一个主要潮流趋势。随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数量与规模的不断加大,高层建筑技术与工艺也逐步向复杂性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上面的一些不足之处就逐步的暴露出来。如何更好的提升高层建筑的设计便成为当今建筑行业发展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

深度解读殡葬建筑设计中的生态自然元素:本文围绕殡葬建筑与生态自然元素的契合展开,试解读当下殡葬建筑设计中自然元素在城市生态化发展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让自然元素在殡葬建筑空间上的痕迹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得以体现,也使人在其中体会到当融入了各种自然介质时,殡葬建筑作为一个主体变化的独立性,及这种变化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契合了主题。同时去深层次的挖掘变化的内涵,展示动态的过程,使建筑作品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特色。

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分析探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设计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逐渐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建筑设计也不例外。本文将对数字化技术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广泛应用。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性问题分析     1)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待加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已经宣传了很多年,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很多情况下可持续发展只是一声响亮的口号。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线,造成华而不实的建筑工程数不胜数,导致建筑物的毒性逐步吞噬了居住者的健康,也加重了自然环境的压力。我国建筑缺乏生态因素的重要原因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响亮,光说不练,因此,通过建筑设计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落实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2)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有待加强。建筑物既是单独个体,也与其他建筑物之间存在整体性联系,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能够全方位评价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能源。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对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关联缺乏重视。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薄弱是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筑物孤立,评价单一,导致人与自然很难连接,建立综合的生态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困难,由此可见,将生态策略是计划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筑物的整体意识。     3)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意识有待加强。我国建筑设计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建筑设计过于形式化,建筑物华而不实。目前国际上的建筑风格都趋向于简约风格,而中国建筑背道而驰。生态策略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的实际功能是尤为重要的,我国对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意识还有待加强。对建筑各个方面的实质性功能考察我国实现生态建筑的重要因素,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3篇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一句耸人听闻之言,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化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要从现在做起,积极进行课堂改革:

一、营造和谐氛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获得创新成果。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 、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实施主体性教育,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体性教育是关键。“主体性教育”旨在弘杨人的主体性,让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推动主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模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质疑、分享,平时要注重一题多变的有意识的训练。例如,当老师讲“燃烧与缓慢氧化”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燃烧现象有那些认识和了解吗?”同学们发言后,对“燃烧”现象了解了很多。对燃烧能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同时也会造成灾害。

 

那么,同学们想探讨“燃烧”的实质吗?你们想解决燃烧造成的有关理由吗?接下来老师就让学生按着自己想要解决的理由,自我选择学习方式,30分钟后老师听同学汇报学习过程和结果。有的同学看书理解燃烧;有的回忆氧气性质学习时,说明燃烧的条件;有的通过讨论合作的形式,研究设计“燃烧的条件”实验方案;有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了“自燃”是缓慢氧化产生热量聚集引发的燃烧;有的同学通过组内的讨论及老师的交流,了解了防止自燃的策略。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学习策略,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理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深思理由,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联想是思维的桥梁,历史上有不少创造和科学思维难题的解决都得益于联想。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长期研究摸索苯分子结构的过程中,根据人类当时已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很难对苯分子的结构作出合理的假设。直到有一天夜晚上打瞌睡时,在梦中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然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当他从梦中惊醒时由刚才的梦境产生联想提出了苯环结构的假说,并通过了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这一化学史上的趣闻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学会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想像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想、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启迪少压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 ,在研究、探索中不断创新。

四、通过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化学是中学化学刚入门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向创新学习的转变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发现理由,意识到理由的存在呢?化学趣味实验可以以其独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新知。如寻找简捷的实验室制O2策略。有的学生首先在KClO3加热分解的基础上选择Fe2O3、CuO等作催化剂制取O2,但此法与原法差别不大,谈不上简捷,也算不上创新。有的学生想到了用MnO2催化H2O2分解制O2,但反应剧烈,不易制约。

有的学生则想到氢气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若也可,岂不是简捷吗?于是同学们选择了反应物H2O2,并开始寻找合适催化剂的探索。学生试验了沙粒、铜片、铁片、锌片、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等,他们发现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对H2O2的分解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通过有趣的探索性实验,学生知道了动物中有过氧化氢酶可能性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出了实验室制O2的简捷策略(即以Mn、Pt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这类趣味实验可使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及原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其涉及的知识往往超越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成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化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双基”的教学,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要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深思、解决现实生活及社会中存在的理由,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

例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广州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地铁”,“为什么湛江的公交车改为天然气公交车?”。这样既有利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理由的能力,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4篇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计划情况

(1)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2)实习地点: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3)实习单位: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4)实习方法:到单位实习工作、协助侦查案件

(5)实习目的: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学习检察官一般的理念、逻辑、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学习法律工作经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各类案件的侦查程序,初步掌握侦查的技巧;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一般的询问、讯问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各种法律文书、笔录等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2、实习单位情况

(1)单位名称: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2)单位简介(自按):

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是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的自侦部门,主要工作是侦查办理渎职侵权类案件,打击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等单位领导、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活动。与其他科室相比,开展工作比较独立,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工作纪律要求严格保守秘密,是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部门。

二、实习主要内容

1.在开展审查举报材料、侦查案件等工作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

2.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了解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与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日常运作,在反渎职局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法学及相关知识解决侦查办案等实务问题。

3.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工作流程,了解、掌握检察院侦查案件、审查起诉、批准逮捕等工作的具体程序,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

4. 在侦查案件、审查起诉等工作中,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一般的询问、讯问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讯问笔录、询问笔录、审查报告、提请初查报告、初查阶段报告、提请不予立案报告、司法实务案例分析等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相关知识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统治阶级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5篇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计划情况

(1)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2)实习地点: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3)实习单位: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4)实习方法:到单位实习工作、协助侦查案件

(5)实习目的: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学习检察官一般的理念、逻辑、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学习法律工作经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各类案件的侦查程序,初步掌握侦查的技巧;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一般的询问、讯问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各种法律文书、笔录等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2、实习单位情况

(1)单位名称: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2)单位简介(自按):

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是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的自侦部门,主要工作是侦查办理渎职侵权类案件,打击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等单位领导、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活动。与其他科室相比,开展工作比较独立,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工作纪律要求严格保守秘密,是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部门。

二、实习主要内容

1.在开展审查举报材料、侦查案件等工作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

2.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了解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与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日常运作,在反渎职局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法学及相关知识解决侦查办案等实务问题。

3.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工作流程,了解、掌握检察院侦查案件、审查、批准逮捕等工作的具体程序,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

4. 在侦查案件、审查等工作中,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一般的询问、讯问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讯问笔录、询问笔录、审查报告、提请初查报告、初查阶段报告、提请不予立案报告、司法实务案例分析等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相关知识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统治阶级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6篇

1法庭辩论的技巧

法庭辩论技巧系指各方当事人及其人(或被告人的辩护人、公诉人)在庭审诉讼活动中,为保自方合法权益,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在依据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就自己的诉讼主张所作出的全盘计划和实施的方式、方法及谋略。对律师业来讲,亦称“庭辩艺术”。

在律师工作中,法庭辩论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罪与非罪的分歧,也有此罪与彼罪的争议;既有证据效力上的分歧,亦有适用法律上的争议;既有实体法上的分歧

,也有程序上的争议……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但事实得益于雄辩。司法实践中,即便有了事实和法律,也并非都能使律师辩论获得成功,这就要求律师充分施展自己的辩才和谋略。当法庭进入辩论阶段,各方之间或针锋相对,或避实就虚,或出其不意,或攻其不备,或迂回包抄,以退为进。此时,一方律师如不讲究“战术”,不懂得辩论技巧,就难以沉着地依据事实和法律发表辩论言辞,更无法巧妙地应付辩论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实现运筹方略的要求。事实上,虽有好的辩论方案,但临庭辩论时,因不能把握时机,不善于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本已掌握的“铁证如山”的事实因没能发挥作用而导致辩论失利的现象是不乏其例的。

由此可见,论辩艺术在律师业务活动中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律师业务才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又是品评律师办案质量及其称职与否的标准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律师在庭审辩论中的有关技巧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以适应庭审方式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律师在庭审辩论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功与操作技巧

人的思维只有通过表达,才能达到影响他人的作用。表达得好坏取决于表达的内容,但表达技巧也是关系到表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称职的律师,不仅要有好的文字组织能力,还应具有准确、简洁、清楚、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文字表达技巧

综合案情,理顺辩论思路,写好词、辩护词,是每一位律师在庭前必做的一项基础工作。材料的组织必须做到:1.字斟句酌,用词准确;2.调配语句,合理布局;3,篇章衔接,环环相扣;4.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详略恰当。

(二)语言表达技巧

纵观每位成功律师,在出庭辩论、时,都具有驾驭、支配辩论形势的能力。庭审制度改革为每个律师在这方面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庭审辩论中,律师应当做到:1.脱稿,并善于把前言说好。在设计这方面的语气和选择言词时必须达到的效果是:①立即抓住整个法庭的注意力;②传达案件的严重性或表现出对本案的真诚;③表明对本案的信心。2.控制语速,并吐字清晰。有了好的辩论内容,还需有好的表达方式。律师在庭审辩论时,应做到口齿清楚,发音准确,音调和谐,快慢适度。力争达到声调上的抑扬顿挫,以提高论辩感染效果。3.善于入情入理。语言可以伤人,也可以感人。用辩论语言伤人,对于律师职责来说则是不道德的。但律师的辩论语言以情感人,则是可取的。使用这一语言情感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具体案件的辩论语言感彩,要有与案情相适应的基调。②绝不能带有当事人的感彩。律师操作的情感就是经过理智语言处理过的辩论情感、法律语言情感。③情感措辞应是发而不露、放而不纵、委婉、曲折、含蓄的中性语言。

(三)形象技巧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篮球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篮球教学的重要意义

篮球运动在青少年中具有广泛的基础,具不完全调查统计,在校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程度非常高,因此篮球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开展篮球教学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篮球教学改革能够为高职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果,通过改革篮球教学模式,将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消极因素消除掉,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通过改革提高篮球教学的课时安排,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专业篮球知识的时间;其次有助于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满足社会人才需要的基础,通过改革篮球教学让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能力,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高职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整体看高职院校篮球教师队伍素质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高职篮球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篮球教师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中间断层现象严重,这样导致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不够;二是篮球教师的职称机构不合理,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较小。高职院校从事篮球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其不具备职称评定资质,要么是因为高职院校硬件规定的限制;三是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比较差。很多篮球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篮球基础技能,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内容单一。高职篮球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篮球基本技术为主,这样一来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结果忽视了对篮球理论知识的讲解。根据笔者调查,很多学生虽然能够熟练的应用篮球技巧,但是对于一些常规性的理论知识却比较模糊。另外篮球教学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传统的讲解法是篮球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的,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解,而忽视了采取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教学考核评价不科学。教学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检验的重要形式,目前高职院校对篮球教学考核的主要标准就是按照教师预定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篮球技巧锻炼,虽然此种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篮球技巧的应用能力,但是其却存在形式上的单一问题,造成学生搞“突击”,偏离了终身锻炼的体育目的。

三、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教学思想,树立“终身体育”观念。高职篮球教学必须要与高职教育本质特点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必须要抓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一是将快乐篮球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篮球运动并不是强调技巧的,而是通过学习篮球让自己掌握重视锻炼的技巧,以此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篮球品质的培养,通过篮球学习让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作风意志以及敏捷的思维,以此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二)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篮球运动的实用性和娱乐性。一是构建基于不同年级的篮球教学内容体系。以第一年级篮球教学为例,由于高职一年级学生关于篮球理论知识还没有系统体系的现状,需要从篮球运动起源、篮球规则以及篮球科学锻炼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篮球运行的理性认知,然后在进行实践性锻炼教学;二是创新教学内容形式。高职院校在意传统实训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各种篮球比赛以此增强学生对篮球运行的兴趣爱好;三是提高篮球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性。由于篮球运动的对抗强度比较大,因此不能按照专业标准要求学生,而是需要本着实用性原则从事教学内容设计,以此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建立多元化的篮球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以往定量评价主导了高职篮球教学评价,导致高职篮球教学越来越功利化,因此需要从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入手,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纳入到考核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

总之,高职篮球教学改革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终身体育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转变教学理念、优化篮球教学内容、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实现高职篮球教学改革目标。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翻译技巧

一、真正关注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现在惯常的英语翻译练习,很多出现在教师讲解新词汇时,配以固搭配,就这一固定搭配给出汉语例句,进行汉译英操练,或在讲解语法时,给出固定的语法套路及句型,进行反复操练,这些使得翻译练习公式化和目的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比如我在讲解例装这一语法现象时出现一个难点,为了让他们便于记忆或更加熟练,我会让他们反复背诵及练习这一难点:Hardly had I reached home when it began to rain 或者 No sooner had I reached home than it began to rain. 然后给出翻译练习:我刚到达北京就生病了。学生们很轻松的翻译出来Hardly had I arrived in Beijing when I fell sick. 现在回头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这并不是真正的翻译教学,充其量就是一仿写。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教学是否真正满足学生需求,是否真正关注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否真正关注学生能力的长足发展,是否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二、翻译教学渗透

翻译教学渗透在高职英语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英汉对比思维的培养,了解目的语和源语言的一些语言特征,甚至有时候可借助于目的语与源语言相似的一些语言特征,进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从而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目的语的语言规律的掌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英语言的异同,比如中英语言一个显著差异是汉语句子结构重意合(parataxis)而英语句子重形合(hypotaxis),要让学生知道汉语语法具有隐含性,而英语语法具有外显性,要在汉译英翻译练习中注重连词、副词、介词及关联词的运用,使得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彰显出来,常在高职阶段出现的连词(not only…but also; as if/ though)副词(thus; consequently; therefore)关联词(that; which)介词(due to; despite; on account of; regardless of)等,要让学生牢记于心。再比如,汉语和英语的另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汉语重心在后(back focus),英语重心在前(front focus)。painting are the impressionists,who used to live and work in Paris.所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接触和对比两种语言差异,语言差异也映射出其思维差异。

只要在翻译实践中贯穿并渗透一些基础的翻译技巧,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领会和体验如何使用这些翻译技巧,会对指导他们的翻译和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个丰富生动的例子,提高他们对翻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探索研究语言的欲望,在翻译中体会语言的不同魅力,语言各自不同的特征。

三、教学实践渗透翻译的技巧需要多磨合

需要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翻译实践时,难度适中,不能超越高职生的能力。下文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例为例,来设想在新课标引领下的教学中如何开展翻译技巧在教材及练习中的渗透。

1.比如新课标教材(人教版选修七)中有:“accessible”和“access”一词讲到此词汇时就可以讲授正译法和反译法。让学生翻译:“我们都可使用图书馆里的书”正译:“We all have access to the books in the library”反译:“The books in the library are all accessible to us”通过正译、反译法不仅让学生巩固掌握了“access ”“accessible”词汇的用法,也通过正、反译法的渗透让学生了解了句子在不同视角下的翻译,让学生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一个句子,也可实施在写作中,告知学生不能一直在用同一种视角写作,在写作中也可用正反译相结合。体现“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的特点,达到语言在不同人称视角下的多变性。英语将选择无生命事物作为主语,汉语则选择有生命的物体作为主语。学生可利用翻译技巧的转换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避免作文中一直在用一种人称进行写作:“I think” “I believe” “I hope”。语言永远站在我的角度,让学生摒弃汉语思维的影。有意识的通过翻译视角的转换来转换写作中人称的角度从而使文章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2.比如在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 unit4 making the news周报配套联系中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报道。

3.在讲到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六unit2 poems这一单元时,借助诗歌话题,可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英文版让学生查看翻译技巧。因为这里较突出了词性转化,将汉语中的定语翻译成了英语中的介词短语并后置,将定语转化为状语,让学生欣赏诗歌的同时,看到了一些翻译技巧的应用。

在翻译过程中,让学生也对自己的生存意义进行思考,也对学生进行着有意义的生命教育,在翻译中体会乐趣并感知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考工记》;工艺;现代设计

1 《考工记》的简介

从《考工记》的内容来看,所记主要为百工之事以及百工之“法”。百工,为六职之一,《考工记》开篇即写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六职”,一为“坐而论道”的天子、王公、诸侯一类的统治者,他们是“圣人”,是创作者,是道的把握者、规矩的制定者;二是“作而行之”的士大夫,即管理者,行使“分职”、“治职”、“教职”;第三即是“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的百工,“五材”指木、金、皮、玉、土,“五材各有工”,如木工就包括了轮、舆、舟、弓、庐、匠、车、梓、、矢十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在这个时代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手工业中,一方面是原有的操作工艺更为纯熟;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工艺。分工也更加精细,《考工记》就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等等记载,表明在每一专业之中,还细化出不同的工种。这时,春秋以前的“工商食官”格局已经打破,除了官府手工业外,又出现了许多私营的个体手工业。由于社会大变革的深化,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开始普及于民间,于是“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士大夫都比较重视实践,关心社会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鲁班、墨翟、李冰等一些杰出的学者、技术发明家便应运而生。他们把中华文化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设计,使许多工艺技术得以改进和提高,从而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1]

从《考工记》的内容和文字表述来看,记载和记述了先秦时期关于造物的制度(包括百工制度、管理制度等等)以及分工、造物品类、特征等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材料、度量衡等诸多方面。《考工记》记载和保存了许多十分宝贵的来自先秦时期有关工艺造物、设计、管理、思想方面的史料,对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设计思想的内容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极为罕见的原典型的历史文本。

2 《考工记》中的工艺技术

“工”是工艺,是加工制作的活动和过程,要想生产出优质产品,仅有“美材”不行,还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制作,其“工”的要求是“巧”。“巧”,《说文解字》谓“技也”,在材料上施技以巧,以成良器。《考工记》就是反映当时工艺技术和设计水平发展的技术规范著作,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容器、乐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专业,每一专业又有更细的分工。譬如,“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2]

天时、地利、材美、工巧,这四者决定了产品的品质。《考工记》这一言说,也进一步阐明了天时、地利、材美、工巧这四者之间的先后和辩证关系。在古代,造物依据天时地利,同时,又必须重视掌握了设计和造物技能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成为综贯于《考工记》的基本设计和造物思想之一,而得到了反复的运用。如“弓人为弓”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选择最适当时节取材,材料齐备之后,施之以工巧。“和”,在此可作动词用,意谓汇施诸工巧以成事。而一把好弓谓之“九和之弓”,“九和”之“和”为名词,用以意指弓本身从材料到工艺所达到的“三均”水准:“材美、工巧,为之时,谓之参均”;“角不胜干,干不胜筋”同样谓之“参均”,弓成之后其功力亦有“三均”之谓,三个“三均”称之“九和”。“九和之弓”实为得天时、地利、材美、工巧的完美之“弓”。[3]

3 《考工记》中的工艺技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3.1 强调设计及设计者的重要性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意思是说“百工”是国家6种分工(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之一,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创作产品,再经“巧者述之守之”加以传承和推广的。百工的各项工作,不论是制兵器、烧陶、作车、造船等都属于“圣人之作”,都是神圣庄严的事情。它强调“百工”――传统手工艺设计者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古代社会人们不仅重视手工艺之设计创新,而且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推广。现代社会中对设计工作的强调更应该从思想方面加强,从传统的手工艺方面不断地加强。

3.2 强调设计分工

《考工记》记载六大门类30个工种的手工艺技术,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包括木工7种、金工6种、皮革5种、染色5种、刮磨5种、陶瓷2种。

分工有利于提高设计水平,有利于磨炼百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而协作则突出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在当代的设计公司中也应该强调分工的重要性作用。

3.3 强调设计规范,运用参数化设计方法

在设计指导思想上,遵循严明的“以礼定制、尊礼用器”的礼器制度和“天人合一”的造物观,体现了对自然法则的膜拜,这使得我国传统造物从一开始就重视规范。其次,从设计和技术上来说,《考工记》本身就是作为官营手工业的技术规则和工艺规范而成书的。

《考工记》所载古代的参数设计方法,一般是选择器物的一个基本的或最重要的几何尺寸作为参数尺寸的基准。然后再按不同的比例常数确定相应的尺寸。对于当代设计来说,设计参数的选择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对后期设计的图形或者产品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作用。

3.4 强调“和谐”设计观

《考工记》对中国造物思想的卓越贡献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造物原则或审美价值标准,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中国形而上的文化精神之“道”对形而下之“器”的规约,亦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之精华的扼要表述。和谐也是当代的一个主流思想广泛的运用在设计之中。《考工记》强调一切工艺制作都要以符合自然生态的规律和特点为先决条件,并且认为这些条件制约或决定着工艺制品质量的优劣。

4 结语

“材美”与“工巧”的原则,是在强调人适应于自然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改造自然的原则。所谓“材美”,是肯定人对材料、质地品性的选择性,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旨趣去主动辨认材料对象的美质。

如果说“材美”的原则还包含着一定的适应于自然要求的话,那么“工巧”则包含着一定的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它要求造物主体对“美材”予以“巧”治,即古人常谓的“因材施艺”、“适材加工”。也就是说,人尽管不能左右大自然,但人可以在认识、协调大自然因素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材美工巧”: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设计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 于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教师 称职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18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作为肩负着重要教学任务的教师,自然也面对着更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在授课之余还要积极的思考如何才能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英语教师肩负的重要教学使命。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文就如何做一名称职的高中英语教师展开论述。

一、积极W习现代教学理念

想要成为一名称职的高中英语教师,掌握现代教学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想要树立高中英语教师有效的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升高中英语教师本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意识。为了使高中英语教师能够有效的掌握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课堂教学的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多的感悟,也才能更好地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另一方面,学校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机会。为了使英语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要求学校相关方面能够为教师举办一些讲座,抑或为教师提供一些专门的培训,使英语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讲解的环节,也是学生有效获取新的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尤其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这门外来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对课堂教学环节引起重视,而教师能否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新时期想要成为称职的高中英语教师,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想要有效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为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积极的借鉴。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的将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积极的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积极的落实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能够积极的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但是却难以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结果依然难以达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本人深深的体会到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按更加有效的指导。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那么,就目前高中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讲,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呢?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一)提升自身的口语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高中英语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但是教师本身的英语口语能力还尚待提升,只有教师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二)提升教师的听力能力

就英语学科的各个知识板块来讲,听力能力也是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的地方。新时期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更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听力教学。只有教师的听力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听力教学。

除了口语水平与听力能力之外,需要高中英语教师提升的专业素养还有很多,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从专业素养的角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四、高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很多人都认为进行科研活动是大学教师的任务,实际上进行科研,尤其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活动,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通过科研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也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积极的进行教学研究。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教师 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99-02

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是高职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高素质的实训教师数量短缺,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管理者在观念上轻视实训教师,使得实训教师的自身价值没有得到认可;二是实训教师学历普遍较低,其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目前没有自成体系,主要采用的是与理论教师相当的标准,直接导致实训教师职称、课酬相对较低,缺乏激励;三是实训教师数量的短缺使得师生比严重超标,实训教师的教学压力非常大,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不仅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扩大和稳定实训教师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管理者面前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命题,高职院校必须更新观念,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实训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以务实的精神切实提高实训教师的待遇水平,增加发展机会,加大培养力度,完善管理体制。

一、资格认定体制

西方发达国家对实训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相当严格。以德国和美国为例,要成为一名高职的实训教师,首先要具备大学本科毕业文凭或者学士以上的学位,同时必须有所授课程的工作经历。他们也会聘请在岗的职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些兼职的实训教师不但有实际工作经验,还能带来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较强的课程讲授,并且带来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信息,节约学校的办学成本。

而我国并没有就实训教师的资格制定专门的认定标准,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借鉴发达国家的认定标准,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实训教师资格标准是当务之急。首先,学历方面,由于我国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大学本科教育水平成为进入高职院校执教的基本门槛。其次,必须获得我国高等学校普通教师资格。专业技术方面,可以有两种认定方式:一种是获得了国家劳动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种是5年以上的相关行业的从业经历,并已获得了一定的技术职称。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拥有丰富的实训场地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岗位应变能力和施救能力,具体的资格认定工作则由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符合高校教师资格的普遍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制定标准。高职院校应该遵循“按需设岗”的原则,公开、公平、严格地招聘实训教师。根据教育部的精神,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可以作为在岗不在编的专任教师或者聘用的兼职教师。因为高职类院校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紧密,课程开发更注重实用性,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等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更好地联系实际,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行塑造和培养。

二、薪酬体制

目前实训教师的薪酬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薪酬一般分为基本工资和课酬两块,基本工资因为是财政拨款,差距不大,但是课酬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实训教师的课时多,授课压力大,但是课酬的标准与理论教师相当,甚至还低于理论教师,这种分配上的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实训教师的薪酬应该在看齐理论教师的基础上,根据其专业技术职称和授课效果适当地拉开档次,鼓励实训教师利用假期去企业顶岗挂职锻炼,接触最新的行业信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对于实训教师的薪酬体系构建应该分为三部分:

第一,专任实训教师薪酬。专任实训教师一般都属于“双师型”教师,不仅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需具有较高的理论课教学水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鼓励教师在做好理论研究的同时钻研专业技术,应在考核了其授课效果后,付给他们高于同等级职称的理论课教师的课酬。

第二,实训教师顶岗、挂职锻炼薪酬。实训教师的培养,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就是到企业顶岗、挂职,教师在企业期间,应享受同等级别的行政人员的坐班津贴,学校还应报销教师往返的车费、住宿费,根据教师在企业期间的表现,适当地给予部分出差补贴作为奖励。

第三,兼职实训教师薪酬。学校应根据兼职实训教师在企业担任的职务、行政级别、技术的级别分档次支付讲课讲座酬金。兼职实训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较强,成本较低,高职院校可适当提高兼职实训教师的比例。

三、培养体制

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必须加强对实训教师培养工作的整体规划,以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为前提和基础,结合院校发展实际,造就一批既懂理论、动手能力强,又了解行业企业动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

(一)培养目标。实训教师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来自企业,这批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学历较低,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另一类是从学校内部的年轻理论教师培养起来的,这部分教师学历较高,有很强的理论授课能力,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过硬。高素质的实训教师应该既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

(二)培养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实训教师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块:第一块为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包括教育心理学、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第二块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包括实验室管理和维护、财务知识、设备维修及保养、实践操作能力等。

(三)培养方式。对实训教师的培训应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主要培养方式如下:一是依靠企业,挂职顶岗。学校与企业合作,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以一线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熟练程度,以便于设计出符合工作实践要求的实训课程,切实提高学校实训课程质量。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可以为每位实训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理论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带动和指导实训教师的科研工作和理论教学。三是聘请行业内专家与教师交流和切磋,就产学研结合形成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学校的实训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修订提供咨询和指导。四是鼓励实训教师参与或者带队参与各个专业不同级别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技能,促进教学。五是鼓励实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通过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加深教师对专业岗位的认识,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六是同行交流,可以通过公开课和座谈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促进。

四、评价体制

目前对实训教师的评价体制,基本按照专业教师或者是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标准,缺乏高职院校的特色。另外,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设置也不合理: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领导,缺乏来自实训教师同行内部和学生的评价。评价指标设计单一,简单参照理论教师的考核指标,如科研工作量、课时量等,不能体现实训教师工作的特色。或者虽然有专门的实训教师评价体系,但评价内容偏重实训室和设备的维护管理,教学部分的工作所占的权重少。

评价体制构建应包括:一是评价目的。对实训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二是评价指标和权重。评价指标应该包含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教学评定的数据包括本学期或者学年授课门数、学生数量以及课后学生评教等级。科研则以参加的学术会议、各级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数,编写的教材、著作,申请到的科研经费等。服务的评定包括在校内管理和维护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和研发新技术,创造的经济效益和获得的科技进步奖项。权重上面可以适当加大与企业合作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比重。三是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应该尽可能地将能够接触到实训教师的相关个人包括在内,如同行(评价实训教学技能)、理论老师(评价教学法和教学技术)、行业专家(评价专业技能)、学生、分管领导(评价思想和工作量)。评价方法应该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定量评价相对客观,可以通过工作量、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和职业资格等相结合来评价。

五、 职称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分为两个系列:一是理论课教师系列,二是实验人员职称系列,个别教师则向经济师、会计师等专业职称系列靠拢。理论课教师职称系列的评定需要科研成果和,这对企业出身的实训教师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向实验人员职称系列靠拢,一些学校领导往往存在偏见,即使职称上去了,却是高职低聘;而经济师、会计等专业职称系列,对高数等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要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这对实训教师来说难度较大。因此,现有的这些职称系列对实训教师是不太公平的,必须设计一套适合实训教师成长,体现实训教师价值的职称系列。

第一,体系设计依据。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系列的设计,一是应考虑普通高校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标准;二是应参考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等级评定标准;三是可以参考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标准,既照顾到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特点,又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

第二,职称系列。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职称级别可设初级、中级和高级,具体的职称名称可以是实训助教,实训讲师,实训高级讲师等,对于来自企业基层岗位,技术能力较强,但是学历低、科研能力差的实训教师,可根据专业的紧缺程度,专业技术的等级划分为实训技师、中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

第三,初定条件、申报条件。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初定和申报应该综合考虑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科研工作量和实训工作量。这几个因素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学历水平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对科研工作的评定标准可根据其专业技术能力、专业从业年限和实训工作量等指标适当放宽。

第四,职称转评。根据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转评的标准,中等教师系列、经济系列、表演系列、工程系列和会计系列等都可转评为实训教师的相应职称。转评标准应该严格按照实训教师职称系列的评审条件,初级、中级可直接按照评定条件转评,高级职称则必须通过同行专家的技术考核和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段金妮.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培养初探[J].职业,2009(21)

[2]王丽荣.高职实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1(5)

[3]宋新书.实训教师资格及培养方法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邱巧玲,王奕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及启示[J].国外职业教育,2005(1)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工匠;工匠文化;工匠精神;中华工匠文化体系;《考工记》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5.0038

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旨在从文化理论的视角也就是从工匠活动的主体方面(人的方面)对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中华工匠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挖掘中华工匠的文化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也就是指中华工匠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及其世界性价值存在体,是整个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体系重大特征性构成要素。那么这里就自然排除了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中的负面价值,尽管“负面价值”对认识事物本身具有其历史价值,但我们应该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审视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深入系统挖掘其当代实践价值,为当代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及提升中国品质、实现中国梦服务。

一、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概述

在整个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中,“工匠”是其核心概念或主题,并且“工匠”既是一个职业共同体,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还是一种精神慰藉。工匠文化是中心,即是指从文化的视角考察工匠或工匠的文化方式,其中“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工匠文化”具有独特存在价值的根源所在,“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已经超越“工匠”、“工匠文化”成为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精神驱动力,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着历史性的伟大作用。正因为以“工匠”为主题,以“工匠文化”为中心,以“工匠精神”为信仰,系统整理、构建和探索“工匠文化”世界,就形成了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既是一个逻辑范畴,即科学理论研究对象或结果;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依据人类(工匠)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的建构也呈现出历史性的时代性独特风貌。就目前的考察而言,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建构范式,我们称之为《考工记》范式、《营造法式》范式和《天工开物》范式。这三种范式各具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或代表性。《考工记》范式,主要是指国家管理者层面从整体社会结构组织来规范或建构工匠文化体系,突出了工匠文化的社会职能、行业结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等核心要素系统,实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创构期的重要范本,也是后世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的关键性文本或理论模式。《营造法式》范式,主要是指国家管理层面从具体工匠系统即“营造工匠”系统组织结构来规范或建构工匠文化体系,强调了工匠文化的行业职能、制度体系、经济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审美体系以及营造设计理论体系等核心价值系统,乃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成熟期的重要范本,也为后世进一步完善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文本。《天工开物》范式,是一个纯学者从学术体系建构方面探讨和研究工匠文化体系建构问题,突出强调了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典型生活图景――男耕女织生活世界里展开工匠文化体系的建构,以“贵五谷而贱金玉”为指导思想对工匠制度文化、民俗文化、伦理文化、技术文化、评价体系等展开系统思考与提升,诚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转型期的重要范本,也是传统工匠文化体系走向总结的重要方向或指向。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建构模式或方法,清康熙年间的《考工典》,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集大成式的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方式或范本。①

二、《考工记》中的“工匠”内涵

关于《考工记》的性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难有定论。②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该书大量记载秦汉以前中华工匠问题,是专门讨论“百工之事”的著作,而且还是从理想的国家管理层面去思考问题的。实际上,《考工记》探讨了工匠行业体系问题,包括管理制度、工匠的社会价值、工匠的生产特征、造物流程、评价考核标准等。对我们系统研究中华工匠文化建构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在此,我们先来考察一下《考工记》中的“工匠”内涵问题。这应该是研究《考工记》最为基础性的问题。

《考工记》关于“工匠”的言说或称谓是比较多的,既有“百工”、“工”、“妇工”、“匠”、“匠人”、“国工”等称谓;也有以各种造物的工匠的姓氏做称谓的,如“段氏”、“桃氏”、“栗氏”等;还有以造物的构件名称进行命名的,如“弓人”、“轮人”;更有直接用造物的材质命名的,如“玉人”、“陶人”等等。

这里我们先浏览一下《考工记》所提及的“工匠”概念问题。讨论一下《考工记》中“工匠”概念含义。在此,我们摘取了14个与“工匠”概念相关的语句(以在《考工记》书中出现的先后为序),进行简要阐释。

(1)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此处的“百工”,是指当时社会结构中的“六职”之一。六职,即天子以下至庶民,所分属的六等职事。亦即《考工记》所言“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等六类分工。“百工”就属于其中之一,共同建构了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就是《考工记》所说,一国之内有六种职事,百工是其中的―种。而六职,又各有职能,“或坐而论道; 或作而行之; 或审曲面耍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耍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问题,除了《考工记》的“六职”之外,还有“四民”说。《管子》“小匡”篇中就比较详细地讨论过“四民”(士农工商)问题。这里是从统治者治理问题入手,突出了“官”(管理者、统治者)与“民”(受管理者或普通民众)的关系。在这一结构系统,“民”又具有各自的社会功能、传承模式和实现手段,即《管子》所说的“四民”内涵: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W,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③

这里又涉及到“四民”的排序问题,上述引文中的“四民”秩序是“士农工商”,“士”的地位最高,“农”仅次于其后,再为“工”,而“商”的地位最低。但《国语・齐语》阐述管子思想时的“四民”序列(士、工、商、农)和相关表述是有差异的。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W,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④

此前的《春秋毂梁传・成公元年》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之所能为也。丘作甲,非正也。”则是按“士商工农”序列划分的。《荀子・王制篇》的“四民”序列为“农士工商”。即荀子依据其“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的治国理念,而设计了一套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突出“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并且强调每一项职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这就有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的理想社会运行逻辑。而“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的大意就是农民要像个农民、读书人要像个读书人、工人要像个工人、商人要像个商人,其道理是一样的。后来,《汉书・食货志・上》则是以“士农工商”排序言事的。(“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V士殖Y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士农工商”也就进一步约定俗成了。

(2)审曲面耍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此处的“百工”与上条“百工”同义。只是进一步阐述了百工的内涵及其社会贡献。也就是在“六职”中,那些从事审视曲直,观察形势,整治上材,制作器具的人,叫作百工。

(3)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妇功”,亦即“妇工”“女红”,是指专门从事整治丝麻制成衣物的人。古代社会中,这类人一般是女性,所以命名为“女红”或“妇工”。其实际功能或社会作用,与“百工”一样,只是从事人员性别的差异而已。因此,也应该属于“工匠”之列。明代云间丁佩所著《绣谱》曾讨论过“女红”(妇功)问题。她在《自序》中开篇就说:“工居四德之末,而绣又特女工之一技耳。”此处的“工”就是指“女红”。在传统社会中,女性有所谓“四德”(四教)品德规范。而“工”(妇功、女红)则处于“四德”之末。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在“女红”中,“刺绣”也只是女工的一种技艺。

(4)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从造物活动的历史创造过程而言,是“知者创物”(亦即“智慧之人”或最有原创性的工匠创造发明万物),再到“巧者述之”(亦即技术特别高超的工匠加以传承),最后到“守之世,谓之工”(亦即一般的工匠则要世世代代遵循守业)。这里的“工”也就是普通“工匠”。关于这类“工匠”的特征,《国语・齐语》有过较为精辟地阐述:“今夫工,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辨其工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莫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为工。”并突出了“工之子恒为工”的理想架构。同时,《荀子・儒效篇》的“工匠之子,莫不继事”也阐述了“工匠”的世守之事特征。

(5)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这里的“百工”与第一条,意义相同。那么“百工”的各类事物是谁创造发明的呢?《考工记》依据传统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将“百工之事”推及至“圣人”之所为。中国古代社会,圣人是具有崇高地位的。以“圣人”来称谓造物的发明者、创新者,应该说,中国传统社会还是很注重工匠文化价值的,毕竟来说,工匠的事业,虽然普通,但对每一个人而言太重要了,以至于孟子都感言:“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孟子・滕文公》)

(6)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在造物活动中,“工匠”的价值何在呢?此处就突出了,一件好的器物(好的设计品),是多种因素合理利用的结果。这就是,自然气候的“天有时、地有气”,还要有特殊制作器物材质的“美”(材有美),而这些都是第一自然的东西(天工),人类无法改变,但这些天工的素材,只是制作“良”性器物的客观条件,不会直接等于“良”。这些“天工”因素,必须配以“工匠”之“巧饰”(工有巧)才能成就一件好的设计品(具有“良”性的器物)。

(7)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工匠”不只是一种称谓,也不只是社会分工的笼统阶层或共同体,而应该是一个行业或行业系统组织结构。那么,《考工记》时代的“工匠”行业状况如何呢?此处无疑作了一个合理的分类。其分类原则主要是以工匠所处理的材质而言的,也有其他分类原则。在此原则下,《考工记》将“工匠”分为六大类,共计30个工种的工匠类型。

(8)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

工匠,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这里的“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虽然表面上是指特殊时期对工匠特殊工种的偏爱,实际上,证明了“工匠”产生的历史性逻辑。大致可以推测,虞氏时代,“上陶”是时代的需求,也是“陶匠”大发展的时代,夏后氏时代的“上匠”,殷人时代的“上梓”以及周人时代的“上舆”,都具有历史发展中的“工匠”性质。特别是周代,也就是《考工记》记载中最为推崇的时代,“车”及其制车的“工匠”成为当时宠儿。这与“车”的历史作用及其社会价值是分不开的。而且,一辆“车”的制作完成需要众多工种的“工匠”的协同创新。(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

(9)故可规、可g、可水、可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

(10)良盖弗冒弗,殷亩而驰,不队,谓之国工。

(11)六建既备,车不反覆,谓之国工。

此处3条,“国工”是指“国家一流的工匠”⑤,也指“国家水准的技艺工匠”。⑥

(12)匠人建国,水地以县。

(13)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14)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

此3条的“匠人”,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匠人”或“工匠”。

由此可见,《考工记》所记载的14条“百工”、“工”、“国工”、“匠人”等概念,既具有管理性质的官员,也有国家一流技艺水准的专家,也有一般性质的普通技术人员,还有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工”或行业结构中的组织形态等含义。

关于“工匠”的产生历史问题,《考工记》也作过阐述。《考工记》认为“工匠”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工匠”在“工匠”行业产生之前,并不具有其特殊价值,“工匠”所有的“技”“巧”也是每一位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这就有了《考工记》记载的一个逻辑悖论,即:

粤无D,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粤之无D也,非无D也,夫人而能为D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人都会每一项手工艺制作技术时,这个方面的“工匠”是不存在。由此也可推导出,“手工艺人”不同于“工匠”。“工匠”是只包括手工艺人在内的所有技术人员。如果用现在的称谓,至少包括科技人员、工程师、设计师、手工艺人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等。

三、《考工记》对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的建构

《考工记》范式主要是指国家管理者层面从整体社会结构组织来规范或建构工匠文化体系,突出了工匠文化的社会职能、技术文化、行业结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等核心要素系统,实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创构期的重要范本,也是后世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的关键性文本或理论模式。

(一)社会结构系统中的工匠文化体系建构

社会结构系统,包括人的社会性价值和人的创造性价值两个基本方面。社会性价值主要是指作为社会的人――工匠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价值,也就是工匠有什么社会地位或功能。人的创造性价值主要是指工匠在其社会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及其相关问题,包括工匠的造物活动的性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技术的关系等等。

1.就工匠的社会性价值而言,主要集中在《考工记》开篇所示。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耍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耍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由此可见,“工匠”的社会性价值在于其自身存在的独特性,即“审曲面耍以饬五材,以辨民器”(百工)、“治丝麻以成之”(妇功,女性工匠)。通过自己特殊的技术手段,应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创造出人类所需求的各类生活器用品等,以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2.就工匠的创造性价值而言,主要体现在《考工记》关于造物活动中工匠的创造性之“巧”上。如:“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这里的“知者创物”、“圣人之作”和“工有巧”中的“创”、“作”、“巧”都具有创造性价值和内涵。

(二)行业组织结构系统中的工匠文化体系建构

随着社会的分工,“工匠”共同体不仅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分工,也成为了一个经济体――行业。行业的出现就应该有一定的行业组织,保护行业利益,规范行业行为,促使行业可持续发展。那么,《考工记》时代的行业及其行业组织状况如何呢?《考工记》依据造物材料的不同或相关工作性质,将工匠行业分成六大系统和30个不同的职业工种。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筑、冶、凫、段、桃。攻皮之工,函、鲍、r、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钟、筐、。刮摩之工,玉、、雕、矢、磬。搏埴之工,陶、。

《考工记》将当时发展起来的工匠行业分为“六大”系统,即“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搏埴”。依据各系统的内在结构又细化为多个小的系统。每一个小的系统中又有着极为严格而标准的技术要求,并与相关小系统形成互补建构生态语境,从而构建起一个具有一定文化意蕴的工匠文化世界。如《考工记》最为完备的工匠系统即“攻金之工”系统(其他均未完备,或有遗漏等)。记载中,对“攻金之工”系统中的六个子系统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分工,即“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栗氏为量,段氏为D器,桃氏为刃”。也就说,筑氏掌管下齐,冶氏掌管上齐,凫氏制作乐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农具,桃氏制作兵刃等,分工明确,便于管理。

(三)技术系统中的工匠文化体系建构

依据现象学观念,技术所建构的是一个世界,一个工匠的生活世界、意义世界。无论是技术所与的工具、简单机械还是机器,都是一个世界的文化构建。在这个世界中,工匠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认,人由此创造了一个属人的“人工世界”。技术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就是“工具系统”。《考工记》对“工具系统”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以下部分:

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县,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继者如附焉。

“方圆平直”是工具系统中最为基本性的要素,是一切技术系统的根源或基点。包括对材料的加工与制作,也包括对创造物的设计与创新,这些都离不开“方圆平直”的工具要素。依据这个基本工具要素,再生产或创造一定工作环境下的独特工具。此外,还有“六齐”冶金技术系统、“三材”(毂、辐、牙)制轮技术系统等。

⑥参见张道一的《考工记注译》一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另见第46页注释12条。国工:国中技艺高超的工匠。郑玄注:“国中名工。”按:“国工”所指,并不限于从事手工业的百工,古代名医亦称国工,见《史记・仓公传》。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市场调研与预测;访问调查法;学习能力;社会能力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市场调研与预测方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口才表达、协调沟通、与人相处能力、理解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培养,而要具备这些能力,掌握必要的调查方法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访问调查法的技巧提供本文作者的一些研究。

访问调查法又称询问调查法,是调查人员采用访问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市场情况的一种方法,它是市场调研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调研方法。访问调查法的优点是灵活性强,能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事实材料,能依据研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员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其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访问期间调查有助于调查者直接观察样本的特征,所得资料较为全面、准确、有利于调查的深入,访问调查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调查方法。要全面掌握访问调查法,深入的研究访问调查法的技巧非常重要。

访问员在访问过程中如果有良好的素质和娴熟的访问技巧,就易于取得访问的成功,使调查数据更为真实可靠。本人总结研究访问调查法有如下几方面的技巧。

一、接近被访问者的技巧

访问调查的第一步就是接近被访问者,能够为被访问者接纳,所以合适的称呼就显得非常重要。对被访者的称呼要恰当、亲切、自然和入乡随俗。如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称其职务,以示尊重;对一般人士以其年龄结合工作性质称呼,如:“老伯”“先生”“师傅”“老师”等。与被访者面对面直接访问的访问者要求仪表端庄、服饰整洁大方、礼貌礼仪周到、精神饱满、亲和力强,以便在短时间内为被访者接纳。要正确做到:

1、正面接近。访问者开门见山,直接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和调查内容,然后正式访问。如拦谈。

2、隐蔽接近。访问者以某种隐蔽的方式或伪装的方式接近被访者,这种方式可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了解真实的市场情况。如竞争对手的调查。

3、自然接近。是通过某种媒介(如会议),使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有个自然的接触过程。这种方式易消除被访者的戒备心理,了解到深入、详细、真实、全面的信息。

4、求同接近。访问者通过共同的兴趣、话题等接近被访者,然后慢慢切入调查主题。如与家庭主妇谈孩子教育、厨艺等,与经理谈销售。

5、关心接近。是从关心、帮助被访者的角度来联络被访者的感情以接近被访者。

二、向被访者提问、引导、追问的技巧

提问、引导、追问是访问进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访问者的提问技巧要正确做到:

1、提问时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精力要集中,以耐心鼓励的目光注视被访者,表示对被访者话语的认同,并用“哦、嗯”等语气词陪衬。在对方讲话时,尽可能不要插话,如要追问,可以用“对不起,我可以问个问题吗?”或“我可以插一句吗?”

2、提问的语气、措辞、方式要适合被访者的身份和知识水平,否则会造成被访者的不安或答非所问。

3、提问要根据调查表上问题顺序提问。调查表是事先根据需要精心设计的,其前后顺序一旦随意调整,个影响答案的准确性。

4、当被访者在回答有些问题有顾虑或不想回答时,访问员要及时改变提问方式,尽量消除对方顾虑,并向被访者保证严守秘密,同时可以暂时穿插一些被访者感兴趣的话题,活跃一下气氛。

5、提问时要注意根据被访对象的不同、问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注意观察被访者的性格,性格内向的可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性格外向的可采用直来直去、简洁明快的方式,而对于专家学者,采用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对于简单的问题,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提问;对于敏感、隐私问题,

6、在访问中,如果被访问者出现答非所问、一时语塞,或口若悬河、离题万里时,访问者可以耐心解释,及时提醒,转换角色,及时切入,引导被访者进入调查主题。

7、在被访者回答问题前后矛盾、含糊不清、过分笼统、内容不完整时,访问者可以通过正面追问、侧面追问、系统追问、补充追问、反复追问的形式,获得所需信息。

8、作为集体访问的主持人,要准确好开场白、活跃气氛、把握主题、照顾全面、亲切友善、灵活应变。在提问时不能冷范任何一个被访者,在倾听一个人谈话,目光还要注意与其他人交流;对于不善言辞者,要善于启发其发言;不要让某一两个人占用过多的发言时间。

三、访问气氛控制技巧

访问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要想取得良好的交流沟通效果,必须营造一种轻松、友好、顺畅的访问气氛。营造这样一种气氛必须掌握访问气氛控制的技巧:

1、尊重。被访者在受到访问者尊重和重视的前提下接受调查,会消除顾虑、紧张、不安、不自信,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交流时会畅所欲言,比较轻松。访问者在初次与被访者交流时,要表示调查机构选择他是因为对他的意见很重视。在交谈中要用谦虚、认同的肢体语言表示同意和鼓励。

2、诚恳。彼此理解是访问进行的前提,诚恳是打开理解的钥匙。访问者要以诚恳的态度感染对方,以自已的诚心表明自己的访问东意图,以自己的诚意赢得对方的信任。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双方推心置腹地进行沟通交流。

3、中立。访问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被访者对调查项目的意见和看法,所以,访问者在访问过程中,对所有问题都应该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对被访者的意见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在与被访者进行肢体语言和头语言交流时,也始终表示中立。这样才能收集到客观、真实、反映被访者自身看法的信息。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研究——访问调查法的技巧掌握是《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一个方面,运用和掌握这些技巧教学则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这对将来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工作实践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杨江娜.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浅议[J].科技经济市场,2009(4).

[2]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杨汉东.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营销调研》实训设计与组织[J].职教论坛,2009(1).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14篇

“ICP”是目前人们对他们最时髦的简称,即“Internet-Copy-Paste”,更有人因此称他们为“无冕贼王”,因为他们是不需要技术,不需要文采的网络搬运工。他们就是网络编辑。

对于这些评论,网络编辑们只能苦笑。目前,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在我国有300多万人,其实网络编辑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早已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他们的“身份”却多年未有明确的“认可”,这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网络编辑们的工作热情。

2005年网络编辑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独立的新职业,在未来几年可能最挣钱的十大职业预测中,网络编辑也名列其中。

2005年11月8日第六个记者节,三位网络新闻人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2005年普利策奖中,网络报纸突破公共服务奖项获得了其他新闻奖项的提名,这在普利策奖历史上实属首次。

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让人感到网络媒体乃至网络编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不会出现普利策最佳网络编辑奖呢?

在未来10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然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编辑如何快速从一个依附传统媒体的搬运工蜕变为网络时代的宠儿?较传统编辑,他们又需要具备哪些新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迫切问题。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网络时代的宠儿――网络编辑人员必读》正是基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而编著的,正如编著者在书中多次强调:“时代呼唤高素质的网络编辑人才,怎样才能称得上高素质的网络编辑,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素质要求,特殊的环境更需要有特殊能力和素质的编辑。……网络编辑所面临的问题就在于:你是否善于思索、触类旁通,是否有志于做个有创新意识的网络编辑,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做个现抄现编的工匠而已。”

该书从网络编辑的发展、素质要求以及工作技巧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引导从事网络编辑的工作人员掌握更加全面的网络和新闻等综合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网络编辑工作,掌握网络编辑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网络编辑这个新兴的职业大军异军突起。

然而,该书并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网络编辑的技艺,把网络编辑定位于操作方法的层面,编著者认为,对于网络编辑来说,懂得如何操作或具备娴熟的技术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那充其量只是浅层的、初步的方面,因为网络编辑应该是个思想性、艺术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目前,网络媒体获取传统媒体已的新闻的机会相对平等,“千网一面”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却有少数佼佼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网络媒体,为什么?传播工具的优势是一样的,如果都在简单地“搬运”,而没有网络编辑创造性的工作,就不会出现佼佼者。所以网络编辑要实现从搬运工到网络宠儿的蜕变,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正如编著者在书中写道:“知识经济时代中,沉默就是死亡,网络编辑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如此,只有创新才能生存。”

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就整体而言,该书的内容编排充分体现了“由一般到具体,由基本到特殊”的原则,既概括了网络编辑的普遍性特点和基本能力要求,又分析了几大具体的网络编辑工作特殊性。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中国网络编辑的诞生与发展的过程,纵向梳理了网络编辑在中国的过去、现状及发展前景,著者大胆的预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编辑可以自己设计并经营各种特色的网站,而这将是互联网的一个发展方向。此外,针对网络编辑的特点,著者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编辑应掌握的各种技巧和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从写作技巧、网页编排技巧到如何选择恰当的编辑软件,著者结合实例提出了很多实践性很强的意见。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延伸与细化,分别针对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专题编辑、网络图片编辑的具体工作给予指导性意见,大到如何做好网络专题,如何策划网络新闻,小到新闻标题的拟定和稿件的修改,第二部分中对网络编辑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在此部分得到充分的印证和延展。著者在研究网络编辑实践领域中的现实问题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学术见解。比如,著者认为在网络时代网络编辑的把关人角色不但未削弱,反而具有“双重把关人”的特点。

理论阐释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世上的文章大概有两种,一种的哲理性能够超越时代,一种的实践性已经融入了时代。《网络时代的宠儿――网络编辑人员必读》就属于后者。网络编辑本身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因此,提供新鲜、贴切、生动而丰富的实践例证是该书的最大的特色。而实例在书中出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种是夹杂在正文的理论论述中,成为编著者某种观点的例证,例如在论述“特色议题”的设置与实施对网站风格形成的重要影响时,文章例举了新华网的“网上春运”和“网上拜年”、新浪网的“限制养犬专题”等取得的巨大成功,这种例子在书中俯拾皆是,它们在给我们理性思考和概括的同时,让我们可感、可触、可联想。还有一种相较前一种更有特色,它是在书的正文后面以附录形式出现的,《从网编到经理》、《一个网络编辑的紧张生活》等六篇网络编辑自述的真实故事让我们切实与这一职业进行了亲密接触,体会出网络编辑们的酸甜苦辣。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在职网络编辑,我建议你从附录中的故事开始读这本书,因为它可以让你找到认同,继而加深对该书内涵的理解;如果你还在网络编辑职业门外张望,我还是建议你从附录中的故事开始读,因为它会让你找到方向,为投身网络编辑这一行业做好准备。

职称论文技巧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学能力;计算机;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用人单位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却难于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部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都难于符合企业的要求,这样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这种情况,虽然存在职业院校学生入校基础差的客观条件,但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因此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是当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研教教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专家和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一员,希望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来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能力要素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教育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广度,而本科教育注重的是深度。因此高职教育对教师能力有着特别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高职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对整个专业各门课程的认知广度。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又是一个相对于其他专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其特殊性表现在,该专业知识更新快,淘汰快,这样一个专业特性,无疑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研分析,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要素需要满足如下几个基本条件。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不仅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扎实实践操作能力。2)知识面要广,不能只会讲授1-2门课,而且要讲授一个项目整个工作流程的所有课程。3)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授技巧,能够将自己的知识以最好理解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职欲望。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之处分析

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差,是困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大难题,这也是计算机职业培训机构大量兴起的一大原因。甚至有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培训公司培训之后就喊出“学校学习三年,不如培训一个月”的口号,虽有夸大之处,但也印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与培训讲师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知识水平不够,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差,虽然高职院校不像本科院校,是培养研发型人才,但是必要的理论基础还是需要的,理论指导实践,无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无根无源,将操作步骤解释清楚明白,是要理论作为支撑的。之所有存在部分教师理论基础差,这与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来源有关。高职计算机教师中有一些老教师就是从其他专业老师转行过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学习,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讲授过程中,忽视理论知识讲授,讲授实践操作时让大家记忆操作步骤,教学效果差。实践操作能力差,这主要是有些教师刚刚从大学毕业,没有任何的企业经验和实践经验,仓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边学边教,尽量讲授理论知识,跳过实践操作,结果使学生不会实践操作,理论理解也不到位。知识面窄,高职教育不仅注重实践操作,还要注重知识的广度。有些高职教师只会讲授课程体系中的少部分课程,因此他们不知道这几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不知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等,使他们在讲授课程时,出现讲授内容偏差,影响整个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偏差,带来严重的教学后果。目前高职院校中,很少有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实施与部署。这主要是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存在着一个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只要精通一两门课程教学就可以,实际上严重影响课程之间的衔接任务。课程讲授技能欠缺,缺乏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授课技巧。主要表现在,有些老师在上课之前缺乏必要的课程讲授设计,随意应付,率性而为,你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没有提高授课技巧意识。

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式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也在采用各种途径来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下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提升方式。1)校企合作式的技能培训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以前走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模式,企业派遣软件工程师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2)国家培训国家教育部门为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每年都拿出部分教育资金,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了免费的寒暑假的培训。3)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国家教育部每年都举行计算机类的技能竞赛,希望通过学生的竞赛,来方向促进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国家教育部及其下属单位也经常组织各种教学大赛,通过大赛,使教师在大赛中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4)技术经验交流座谈会每个高职院校所在的省市都设置有计算机协会等组织,每年定期地举行各种学术交流会,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和当前的技术动态等。以上各种方式,都是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其效果都不太理想。校企合作式的技能培训,由于时间太短,培训内容多,造成教师很难真正掌握。国家培训只是培训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名额有限,很难大面积铺开,收益面较窄,而且结业考核不严格。学生技能竞赛,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性,大多竞赛都有设备厂商的参与,使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提高老师教学能力的效果有限。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只能提高教师教学方式,况且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只是为教学技能大赛而设计,平时教学中因其准备时间太长也会放弃,转而采用平时熟悉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教师也无法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只有先提高知识水平,再提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能力。

4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才能从本质上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4.1改变不适合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提升的外部因素。1)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很难提升一个台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没有达到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今社会,拜金思想严重,功利思想泛滥,不仅影响着社会,同样也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教育育人的人生目标没有深刻的认识,心中只想着自己,心思根本就没有用在教书育人上。学校如何对这些教师进行深刻引导,使他们回归教学的初心,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提高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的师德,提高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2)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依旧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教师评价体系或者是参考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没有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制定灵活有效的评价体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师的评判依靠全体学生投票和同事投票来决定,欠缺评价的公正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自制力差,价值观缺失,靠全体学生评判教师的优秀等级无疑是欠科学的,至少应该挑选认真学习的学生对老师进行优秀等级的评判。目前学生对教师评价方式也是直接武断的,让学生直接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这样一种评价方式,让学生都感觉到模棱两可,无所适从。应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全方面地评价,至少应该包括授课态度,授课清晰度,授课完整度,授课深度,授课趣味性,答疑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各项权值进行综合评价等级,这样才更科学和精确。同事之间仅仅只在生活上有所交集,工作上互不了解,依靠同事之间的投票来评选教师的教学能力很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评选出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只有这样,优秀教师才能提高教学积极性及教学能力,反之,真真的优秀教师得不到荣誉,最后也会被无情的现实所打压而沉沦。3)改进岗位津贴结算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津贴结算机制仍旧比较单一,讲究所谓的公平化。优秀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无论是根据哪种模式建立的,都应该是层次结构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核心高级课程三层及其以上架构。很显然,核心高级课程的课程难度都明显大于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所付出的工作时间明显要高于讲授基础课程所付出的工作时间,如果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岗位津贴结算,这明显会降低优秀老师的提升教学能力积极性,这对以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新专业申报,新课程设置,高难度课程讲授等一切攻坚克难的工作带来无人响应的局面,最后很多新专业申报,课程体系改革等与时俱进的专业问题只能延时甚至搁浅。4)改变教师职称评定方法目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方法中,很多职称评定内容中,有本科教师职称评定的影子,没有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职称评定方法。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依然重点查看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材料是否有核心期刊论文,是否有省级课题和部级课题。优秀高职教师大多在学校里进行高难度课程教学,准备着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占用去了大多数工作时间,为了职称评定,不得不花精力去进行科研,写核心期刊论文,还要和本科教师去竞争省级课题和部级课题。长此以往,无疑会降低优秀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只有改变当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方法,制定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职称评定方法,才能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4.2通过多种途径对高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升1)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使大数据存储成为了现实,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使高职教师能够足不出户的从互联网上得到想要学习的教学资源和视频材料。通过教学资料,教师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学习行业内最新的it技术和项目开发流程,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技巧。2)提高技能培训方案和优化结业标准高职教师通过寒暑假进行专业培训,依旧是目前提升高职教师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技能培训方案,使教师真正融入到技能培训的氛围中,通过优化技能培训结业标准,使高职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压力和动力,能够真正学习到高超的技术水准和教学技巧,摒弃以往高职教师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结果。3)鼓励教师企业兼职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事it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通过在重要工作岗位上的锻炼,掌握项目的工作流程,掌握项目过程中所需要的完整的技术及其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掌握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职业素养。通过企业的工作经验,总结企业工作心得,提出教学体系改革建议,修改课程标准,将自己过硬的知识技能讲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