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

校园教育论文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人文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核心,以人性的发展与完善为目标,以广博的人文知识的学习、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以及人的实践体验等为基本途径,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和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本质上看,人文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人”的教育。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首先,人文教育注重人的塑造,强调人文关怀,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其次,高职院校要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个复合体,不仅要有“高技能”,即具备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较高层次的职业技能,更要有高素质,即具有完善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以及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奉献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对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的长远发展而言,高素质比高技能更有意义。然而,高素质的形成不是通过技能教育本身就能实现的,在高素质的形成过程中,人文教育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人文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避免人的片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只有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培育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境地尴尬,形势不容乐观。首先,高职院校对人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不清,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职院校单纯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围绕市场转动,强调就业导向,一味地强化专业课教学和技能训练,挤压甚至删减人文课程。有的院校人文课程除“两课”外再无其他课程,甚至用校园文化活动代替人文教育;有的院校虽开设了人文课程,但仅仅作为选修课程设置,教学随意性很大;有的院校把公共课程改造成为人文课程,教学的计划性和实效性无法与专业课程相比。

专业课教学应该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由于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教育能力有限,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人文教育渗透较少,即使有时有所渗透,人文教育内容也因教师而异,全凭教师自己的喜好,引不起学生兴趣。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割裂了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教育缺乏认同,人文素质较低。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低,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让他们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大部分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对历史名人了解甚少,读过古典著作的更是凤毛麟角。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更多接受的是“技能至上”的实用主义思想,更不愿意学习人文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的,外来思想文化的不断渗入,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对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化、数字化生活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极大地冲击和改变着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他们可以不读名著、不了解经典、不要传统文化,但他们离不开“肯德基”、“麦当劳”,割舍不了“超女”、“快男”。

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乏力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滞后,使得高职学生在追求“新”、“奇”、“异”、“洋”的“潮文化”的路途上越走越远,甚至不能自拔。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更趋急功近利,面对就业和生存的压力,他们更关心怎样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就业增添砝码,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他们认为,受教育是为了使自己的将来更美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似乎与他们并不相干。缺乏人文教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缺少人文教育的高职教育也造就不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忽视人文教育,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只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导致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片面,情感、志趣脆弱,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缺失,职业生涯难以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尴尬状况必须扭转,否则,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哪一个目标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3多途径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应该让“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制器”,要先“成人”再“成才”。所以,高职院校应改变片面注重技术教育的局面,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具备较高道德水平,懂得做人之道,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国家观念和社会意识,为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一是将人文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改变人文课程设置随意甚至缺失的状况,为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人文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二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把那些体现智慧理性、情感经验、审美价值、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以及音乐、美术、礼仪、民俗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相互促进。三是强化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人文教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四是改进教学方式。人文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教学,人文教育的效果更多地要靠学生的自觉内化,因此采用讲座、讨论、实践体验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减少“灌输”,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提高师资队伍人文教育能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人文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像建设专业师资队伍一样加强人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培养一支拥有丰厚人文知识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独到人文学科教学方法的学者型专家型的人文学科教师队伍,让更多学生喜欢的“于丹”、“易中天”活跃在讲台上。其次,在专业课教师培训中增加人文教育课程,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人文修养和人文教育能力,并以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良好的师德去熏陶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前 言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环境,美育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之间的互动对高校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美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1、美育教学与校园文化

美育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与美育教学息息相关,它能使我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美育与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主阵地的两项重要任务,二者在核心价值理念和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美育形象生动、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等优势,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美育实践,为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美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提振精神、凝聚人心,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品位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大学的社会美誉度与核心竞争力。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使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健康成长。美育做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不仅渗透到德、智、体之中,而且与德育、智育、体育密切联系、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校园文化与美育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在美育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1.1校园文化是美育的承载体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美育教学和课余多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实施美育的最佳载体,这是由其自身的内涵所决定的。

①首先,历史证明,校园文化、风气对高校形象、学生性格的养成、教师品位的提升十分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充满朝气,教师充满活力,学校富于创新。校园的精神文化对一个学校的文化品性起着主导作用。②校园精神文化为高校美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的“精神文化”指那些抽象的、观念性的文化软件,如校园精神、校训、校风传统、学术氛围、各种艺术活动等。这些活动侧重于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教育与养成,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特定群体性文化,具有高尚、文雅等美好特征。③通过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青年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控能力等进行培养提高。由于教师的参与,还能密切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团结、和谐、民主、友好合作的人际环境,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和高尚人格,从而促进美的发展。

1.2美育丰富了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优化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促进了校园环境的美化。从本质上说,美育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内核和评价标准。学校的特殊文化地位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内在特性,校园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品位。

美育以个体的人为起点和归宿,其一切作为都围绕“人”来展开,可以说,所有能够体现人文性的有形无形之物都可成为美育的“教具”。当校园内人人都拥有人文情怀,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时,则表明校园美育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以人为本,首先是一种思想观念,渗透到师生员工的心灵世界;其次是一种行动准则,体现在日常管理和校纪校规中;第三有助于塑造完美人格。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里长期受到美的熏陶,个性品质得以不断提高,完美人格得以成功培养,对学生健康成长可产生积极作用。学校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治校原则,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宣传引导,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体现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制定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规章制度,形成更为科学民主的人文管理服务机制,让校园内所有的人都生活在饱含人文气息、运作规范有序的和谐环境里。美育的过程是创造魅力的过程。为了追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效果,必须使之具有魅力;获得魅力离不开美育理论的指导。

2、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的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的实施要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资源,要符合大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他们的审美动机。只有让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建立起审美情感,校园文化才能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并在审美活动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审美素养。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学校应建立完备的美育课程体系,注重引导美育理念进入不同的学科课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美育的独特功能和价值,强化美育意识。不仅追求较低层次的形式美,更要追求较高层次的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②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校园里的一切规章制度,是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全校师生文化意识的作用。校园规章制度体现出一所学校全体成员的组织纪律性和整体精神面貌,以及学校最本质、最有特色的文化,它可以外化进而成为学校的校风。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③审美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了学校美育的功能,有利于完成培养符合新文化道德标准、科学标准、审美标准“新人”的历史使命;审美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社会美育的功能,有利于学校实现个体塑造、社会整合、文化建构三者的有机统一。④培育大学自身的精神品质。充分挖掘大学的历史传统,将所在地的固有风土人情与时代赋予的新面貌结合起来加以有效阐发,扩展大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提炼真正能体现大学自身精气神的校训、校歌使之成为校园所有成员的心灵依托。

3、美育实施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美育教育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造美的双手,使他们成为一个能感受美、传播美的具有高品位的人。

①实施美育应充分考虑利用鲜活的校园资源,善于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能够感染、陶冶、激励师生员工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美的形态。因此,应充分挖掘大学的历史传统,将所在地的固有风土人情与时代赋予的新面貌结合起来加以有效阐发,扩展大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②校园美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持久的耐心,也需要紧密的配合,还需要有效的管理。为此,可成立专门的美育运作部门,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美育的实施,并将美育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层面予以重视,由此增强美育运作部门的职能和工作绩效。③加强校园内外的各种联系。实施美育应加强校园内外的各种联系,应以立足校园资源为主,以合理利用校外资源为辅,将校园美育的舞台延伸至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结合地域性、时代性开展有声有色的美育实践。由此,学校与所在地可相得益彰,学校亦可在贡献地方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④然而校园的美育功能务必体现于细节上。教师言谈之美、课堂设计之美、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关怀之美等都是应该注意的。当然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学生与校园文化之间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将是十分重要的。

结 语

实践证明,校园文化与美育的相得益彰,对于培育和弘扬学校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晓群.高校美育与校园文化的辩证关系[J].零陵学院学报,2004(7).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优化学校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风班风、教育内容以及学风所构成的整体学校环境。很多高职院校在管理上的社会化、商业化以及物质环境建设都相对完善,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缺乏该有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组织社会主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社会主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校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优化校风学风建设,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形成一种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师生一同建设起来的,具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应认真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在文化建设中涉及到重大决策时应增强决策的透明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决策的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渠道,提高师生的亲切感,真正体现学风建设的民主性,在各社团组织的内部文化活动中也要贯彻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高效的展开。

二、家庭环境的优化措施

优化家庭环境的氛围、生活习惯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以及家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对小孩教育存在着不良的教育方法,例如小孩犯了错误家长往往以打骂的方式来解决,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更容易使小孩误入歧途,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造成了很大影响,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多倾听子女内心的真实想法,科学的引导他们成长,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优化家庭环境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很重要,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把握好度,适当的教育期望,才能真正促进子女成长。在教育中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耐心,当子女做错事时应该给他们讲解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及做了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当子女做对事情时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重视道德教育。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积极的进行互动,积极的互动能够加深家庭间的情感。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要有一定的自身素质,能够及时发现这种关系,及时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这对于子女今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结语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等。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以新疆大学为例,新疆大学民族成份多元,近些年来宗教极端势力的不断渗透,为了贯彻落实无神论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抵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一律禁止从事宗教活动、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学校通过不断地举办讨论会、座谈会、民汉结对子宿舍、双语角等活动教育规范学生,积极带头抵制和防范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提高学生政治鉴别力,正确认识宗教本质,不在校园内开展与宗教有关的活动,不散播宗教言论。新疆大学利用制度对人的约束规范作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现代文化,抵制歪风邪气,用实际行动积极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助力思想政治教育

2.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必须要坚持正确的理论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滑坡等现象日益严重。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正确的理论引导。新疆是“”活动猖獗的地区,近年来,“”的宗教极端、民族分裂等反动思想不断地向各级各类学校渗透,有目的地进行分裂宣传活动,企图拉拢学生扩充阵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新疆大学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筑牢反渗透的防线。”此种现象凸显了高校坚持正确理论引导的重要性。坚持理论引导,首先必须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引导;其次,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避免传统的毫无生机的刻板手段,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灌输,要重方法和时效。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引导,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的主线,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2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下表是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2014学年大一至大三政治学习情况统计。由以上统计数据可知,各年级进行政治学习情况各不相同。从时间梯度呈现的趋势看,各年级政治学习的热情随着时间递减;从年级层级上可以看出,政治学习的参与度随着年级的递增而递减;同时政治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主题有一定的关联性。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因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是把加强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融人校园阵地文化建设中,一是可依托校园舆论宣传载体为阵地,切实加强对大学精神、优良校风和学校名师的宣传。积极开展对具有各校办学特色、作为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的校训、校歌、学校精神和办学的优良校风以及学校师生公认的名师的学术成就、崇高品德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精神,了解学校的优良校风,了解学生弓I以为豪、视为楷模的名师风采,促进大学生在深厚的大学精神的熏陶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传统的感染下,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坚定共同理想打下基础。

二是可依托校园舆论宣传载体为阵地,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师生,弓|领校园阵地文化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人浅出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共同理想的思想共识。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各种先进典型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在大学生中涌现出来的、经评选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人物,加大正面宣传和报道力度,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育人氛围,培育大学生从思想和情感上对共同理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着力使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与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活动文化是指在校园精神文化的指导和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下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各类“活动”形态表现出来的彰显学校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以及师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校园活动文化包括校园一切文化活动,它是校园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方式最灵活、表达最直接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活动文化按其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宣传教育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拓展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不仅对于培育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团结合作精神、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加强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由思想上认同外化为自觉践行的有效切人点。

把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融人高校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以“活动”为载体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诸如通过开展大量体现校园日常生活的各类活动,包括文体竞赛活动、专题报告或演讲活动、专题征文竞赛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公益服务活动、文明班级创建活动等,通过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与一体的各类大学生社团活动,以及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切实把包括共同理想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各项校园活动文化中,发挥校园“活动”文化的熏陶、凝聚和激励作用,引领大学生对共同理想形成思想共识和情感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加强高校校园活动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校园活动文化的影响力力和凝聚力,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应注重提高校园活动文化的品味和水平,增强校园活动文化的品牌意识,确立校园活动文化品牌战略。为此,应注重采取以下相应对策:(1)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应重视和加强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园活动文化健康开展的管理体制机制,校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和学生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强化科学管理和指导,促进校园活动文化的规范化。(2)积极加强引导,注重活动实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加强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邀请校内知名专家、教授作专题教育报告、担任相关活动的评委或颁奖嘉宾;根据各社团的特点,?粤请有关教师和社会知名人士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成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社团活动的水平和感召力。(3)强化激励措施,吸引学生参加。积极发挥大学生在加强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把参加校园活动文化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评先评优等奖励的条件之一,激发学生主动参加校园活动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总之,通过开展各项寓教于乐的校园活动文化,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陶冶情操,确立和不断巩固共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着力使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与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创业文化是伴随着高校开设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形态。校园创业文化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创新色彩,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时倶进的生动体现。关于“校园创业文化”的概念,目前在我国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校园创业文化是高校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难看出,这一概念是由“文化”一词的概念导引而来,仍觉过于笼统。笔者认为,校园创业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在推进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和创业行为的总和。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提高创业素质,为毕业后继续创业奠定一定基础、提供可能,而且可以把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共同理想教育的平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确立并不断强化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把为实现个人的理想与实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

基于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切实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成果表彰和展览、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或社会人士作创业报告、举办创业论坛等活动,用成功的创业经验激励和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积极开展创业政策、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等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支持创业、崇尚创业、以创业为荣的文化氛围。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全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可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创新、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及相关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设施“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加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和加强对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辅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再次,要加大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力度。适当增加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的投人,建立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或实践场所,或进行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场所。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浓缩,它能够将社会中时代性的要求、思想、观念、原则以及价值规范蕴含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使自己的教育表现出超前性、规范性、辐射性、多样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孕育、创新出进步超前性等理论、思想和精神,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处于青少年的中职学生则可以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美感作用和熏陶下,达到自身道德、思想、身心、智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学科,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渗透到其他学科中,作用在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和人格的培养上,有着其他非艺术类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是以实现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为着眼点的,坚持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为定位。从校园文化下的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主要内容为依据,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文化建设应充分运用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进而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校园文化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以音乐教育的特征为基础,在校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思想是国家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情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而音乐教育则能以蕴含着爱国情义、一种鲜明且富有时代感的形象来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情操、品德与情感。作为学校和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一首好的音乐作品给学生在爱国情感和思想上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与渗透。

1.将校园文化精神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学校组织一些歌唱和合唱类的活动或比赛,教师选择和教授一些具有时代思想和精神的歌曲,通过音乐中的旋律、情感、形象等艺术效果来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使整个校园文化中渗透着爱国的思想情感。另外,课堂教学中,音乐器乐的演奏也对音乐艺术对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如演奏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既可通过乐曲朴实、热情、欢快、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曲调)为学生描绘出广大农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和内心无比喜悦的感情,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个人的心智才会更加完美。

2.在课外可以通过校园音乐广播等多种形式,增强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音乐的聆听与欣赏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选择符合自己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校园音乐至关重要。如欣赏田农作词、践耳作曲的《清晰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捕捉音乐形象,让学生回忆经历过的“鲜艳的红领巾,飘在我胸前”的充满朝气的童年时代,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共青团的徽章,挂在我胸前”这富有活力的青春岁月。校园文化自身的精神及其灵魂与核心所在,它既是符合现代社会思想的校园群体的本质且深层的思想意识的集中反映,又是凝聚师生和谐的团结力,形成向心力的关键。音乐教育与这一精神的产生、形成和持久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联系。音乐教育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精神、情感、品德等德育方面的培养,还是他们透过作品深刻了解到主题中所反映出的历史、社会思想,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进而成为影响学生潜意识中方方面面的一种激励力量,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

三、坚持贯彻和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使其推动校园文化良性发展

科学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情操以及审美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重要作用,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

1.音乐教学应坚持把良性的校园文化作为导向。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一些著名的经典作品和具有现代社会特点的流行歌曲给学生讲授美学知识,并加以对比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使审美、追求美、鉴赏美成为他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激励和帮助到他们的专业学习。

2.音乐教育应把发展良性的校园文化作为导向。让学生在紧张的专业课学习后,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和各种音乐艺术类的校园活动,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和课余生活得到丰富和放松,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才,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德语的功能,还应是促进其他多方面发展的助推剂,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的社会必须人才,社会和国家的合格接班人。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实现中职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还必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生眼里,世界往往是缤纷多彩的,在校园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美术的魅力,不仅是体现美术教师智慧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美术教育工作成效提升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中职校园中,美术教师应尽可能地将美术教育活动作为“艺术大餐”呈现在学生面前,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在中职美术教育活动中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重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有助于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二)校园文化的改善离不开美术教育的支持只有着力营造优美而又良好的校园环境,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致力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使其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劳动。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好学生的引导者,使其动手设计校园环境标志,或者给草坪设计出提示性的标语,并动手制作和安装,从而为校园增添缤纷的色彩,使整个校园变成美丽的画卷。

(三)美术才华的展示必须依赖校园文化这一平台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因而在美术活动开展的同时还应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利用校园文化这一平台,使学生更好地展示其美术才能。例如学生的各种美术作品,可以用来对学校的环境进行美化,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创造的激情。

(四)美术教育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美术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研究美、观察美、创造美和应用美,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审美修养和创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而学生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鉴赏美和感受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有机结合的思考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中职学校美术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应如何确保二者之间得到有机的结合呢?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中职美术教育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中职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了一定的基本美术知识,而中职美术教育,更加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因此,作为中职美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并结合中职美术教学特点,着力加强对中职美术教学的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致力于教学空间的拓展,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同时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生机。所以,美术教育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又有利于熏陶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作为建设的主体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美术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出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其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并确保所建设的校园环境更加符合中职生的特点,更能满足中职生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性,从而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下提升美术学习的成就感。所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必须在美术教育中,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起来。例如在校园环境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设计活动中来,不仅能对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验,还能是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例如为了迎接学校运动会的召开,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运动会的看法、想法自由地设计运动会的标志、吉祥物,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跑道两边的宣传栏中,通过开展类似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

(三)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由于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所以在通过美术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美术教师,还应学会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契机,致力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找寻所在美术专业的特色,在美术教学中结合学校和当代中职生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切实促进美术教育的开展。尤其在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和瓷砖的校园中,更应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学的实际,致力于特色课程的开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改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经常举办个人艺术展和优秀作品展,让学生耳濡目染,从而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提升。美术教育一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要求;另一方面又通过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二者理解为互生、互荣、互依的互动性关系。

三、结语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作用1、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当前,大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充满力量,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要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扩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高校就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其建立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③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恰恰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与前提。2、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增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现今,我国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等各方的压力,对其思想与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所以,高校要切实增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念,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内容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效果等都要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其主导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2、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作用。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否认其中必然存在着的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的文化产物,这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文化培养等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与制约下,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文化产物将很难出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为当代高校校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④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分属不同部门,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组合从高校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仍分属不同的教育部门。一般来说,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属于学校团委以及宣传部的工作范围,其大都是通过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来开展活动。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分属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研中心等机构,其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教授来进行的。⑤这两者之间的影响与渗透较少,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统一,从而降低了学校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性,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性能发挥。

(二)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失衡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都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却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仅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的发展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但是,当前许多高校都陷入了这一误区:仅是对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进行探索与挖掘,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这种缺乏精神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领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想要切实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就需要要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才能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文精神教育的总体规划纲要之中。⑥就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等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育人环境的营造,能够督促教师在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身发展。

(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就要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对其各种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切实督促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发展。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不是让大学生被动性地被这些制度、规范所管制、所约束,而是要使得其将自身的行为与制度要求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地引导自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相关制度的建立对于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制度的建立对于具有负面影响的不良文化产物的产生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切实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⑦

(三)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要切实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还需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学生队伍。首先,这支队伍中需要拥有具备良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教师人才,同时,还需要拥有对学生负责、乐于奉献的辅导员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等。综合各个部门优秀人才的教师与学生队伍,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者担任学生组织或社团的指导教师,从而使教师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贴近学生生活,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双赢。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抓好学生的思想品行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而言,处于从“他律”到“自律”过渡的阶段,但大部分仍以“他律”为主,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通过制定合理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小红花、积分等,通过这一长期的奖赏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总结,对精彩之处加以保留,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并提倡其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向“自律”发展,将学习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二)抓好细节,促成养成

有道是,细节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就应该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学校应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细节意识,学会从细节中感悟人生的大道理。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生中推广了“敬孝心、献爱心”实践作业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回家为父母、亲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帮助,通过实践、体验、反思的方式凸显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该校还利用德育大讲堂、每周一大讲、每日一小讲,让学生切实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多样化的主题班会

班会是学校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班级活动,学校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班会的主题,如母亲节时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劳动节时可开展“热爱劳动”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每次班会学校要求各班设计好黑板板书,写清楚班会的主题,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要对班会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如果发现了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此外,学校还可以将各班班会召开的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以促进主题班会的积极、良性、持续开展。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班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已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充分认可。

(二)正能量的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是庄严的、庄重的,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坚持每一周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每周安排一个班级选拔一名学生代表做主旨讲话,篇幅不宜过长,但应注重实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老爱幼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让这些正能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现在,笔者所在学校举办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渠道。

(三)媒体下的文化氛围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使用,学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如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报、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最大化的发挥其宣传作用,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定的保障。如,学校广播室每天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在不同时段进行不同主题的广播;学生在制作海报、黑板报时也可根据近日学校热点、专题教育活动等设计多样化的主题,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等等,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气氛,而且增加了校园文化的渲染力,为校园文化创建提供了方便。

(四)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笔者所在的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立德树人”的理念,由德育处、校团委牵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学校现拥有“琴书艺苑”艺术培训社团、创办了“沃土”校报,成立了校舞蹈队、篮球队、合唱队、吉他班、葫芦丝班、沃土文学社、航模表演的多个缤纷社团组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基于这些社团的建设,开展了多个社团活动。总之,本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不仅净化了校园文化,引导了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发展,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如每年评选一次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尽管有些事例与我们联系甚远,但其蕴含的精神值得广大师生去学习。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事迹,通过深入学习榜样的精神,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该校还非常注重发现校园师生自身的优点,并将此行为作为榜样进行大力宣传,以期使榜样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就学校层面而言,可在文化宣传栏中将部级、省市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作为教师队伍的榜样,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就班级层面而言,可将各方面均优秀的学生作为模范标兵,在班会、开学典礼等活动上进行公开表彰,以提高榜样的力量。榜样随处可见,学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要学会认真、虚心向榜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数字校园电视网络是通过校园局域网络和校园闭路电视等方式传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在线通话、即时文字图片消息的形式与校园电视台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沟通,把校园新闻、校内各类活动、校园生活、教学实践多媒体课件、科研活动等等制作成为共享资源,用网络进行传播的集成系统。

二、当前我国校园数字电视网络存在着的问题

(一)营运数字电视网络的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不够过硬

目前各大高校中的数字电视网络的大多都不设置专职人员,而是以学生兼职的方式来运营,电视网络的正常运转依赖学生群体也是校园电视网络的一个很大特点。从各个角度讲,吸收学生参与都是应该的、必须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知识、阅历、经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不能使新闻的质和量得到有效保证。特别是学生的流动性,使媒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校园数字电视网络存在着硬件设施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的困境

校园电视的优势在于视觉感染力强,易留下深刻印象,但很多学校是每周播出一次节目,时效性比较差。许多高校的校园电视台硬件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一些高校的教室、学生宿舍没有电视设施。电视台受到资金投入限制,导致设备不完善,诺大的演播室可用设备少得可怜,而且由于设备趋于老化,更新换代慢,经常导致节目制作的仓促,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实效性。有的高校采用校园网络的方式播放校园数字电视节目,但是园囿于网络速度等问题,很多学生并不能收看到节目。还有的高校虽然有一套数字电视采集的设备,但是年老不经修,已经不能实现快速采播节目的能力,或者是有些高校采用的是线性编辑系统,而不是快速采集新闻的非编系统,采集回来的新闻事件不能很快地传达出去。

(三)校园数字电视网络播放的节目过于单一,内容不丰富

目前大多数的校园数字电视网络播放的大都是学校各大会议,传达某些政策及会议的精神之类的内容,对学生日常生活、教学实践、校园新闻等关注度不够,脱离教学科研、学生生活的实际,缺少来自基层学生的内容。还有些高校尽管学生采写了校内新闻,但是普通学生却不能很方便地查看到最近的新闻。有的高校校园网络电视纯粹就是一个国内各大媒体的转播台,就是播放其他媒体的新闻来充版面。播放的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反应校园生活、校园新闻、学生生活、日常教学等情况。

三、完善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运营更好地服务校园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将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运用于日常教学中来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利用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走向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科教学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是创立了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教书育人的新天地。

(二)改进校园数字电视网络的硬件设施,对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校园网络的传输质量

针对校园网络技术、设备等存在的各种问题,出现的网络速度较慢不能较快实施网络教学出现的困境,需要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技术,对校园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校园网络系统。采用三层C/S与Browse/Server相互结合的网络架构:采取直播现场的直播工作站作为第一层,主要是用于音视频及电子信息的采集;服务器集群作为第二层,主要是用于音视频信息与电子文档信息的同步;第三层是用户层,主要是用于学生、教师浏览。三层分工合作,将网络平台建设得更合乎校园的实际情况。同时,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园电视对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和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性,统筹协调,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对校园电视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校园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保障。在每个教室配置一台电视,让教学实践中能随时随地享受到数字电视带来的丰富信息与资源;在每个饭堂配置几台电视,在转播国内各大媒体的电视节目的同时,播放校园内的新闻,让学生能在休闲时间也感知到校园内发生的新闻;在学校网络中连接校园数字电视的内容,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可以观看的校园电视节目。

(三)丰富校园数字电视节目的播放内容

通过对校园内发生的新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教学科研、教学实践的采访;通过对先进的大学生典型事迹的报道,比如身残志坚的生活强者、志愿服务边疆的优秀毕业生、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楷模等进行宣传报道,将他们的事迹制作成专题片,来影响和鞭策其他学生;通过盲目消费、破坏环境、虚度光阴等不良现象适度曝光,发挥校园电视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使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尽量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同时,还通过对《新闻联播》、《新闻三十分》、《焦点访谈》等栏目的转播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国情,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局势,引导他们关注社会人生,形成是非观念,提升评价能力。校园电视的教育作用与教师课堂教育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校园电视通过对信息的选择与编排,进行客观的分析,形成正面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对其进行教育,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四)加强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

校园数字电视网络采取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的方式,采取积极走出去的战略,通过校园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一起搭建的平台,将利用有线数字电视具有交互性、节目内容丰富等的特点,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资源、教学资料、数据及丰富的各类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合作,还可以将学校的各种新闻信息机各类教学材料等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传输出去,达到互助合作共赢的目的。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一)文化多元性面临挑战多元化社会发展趋势下,高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文化空间。这种特殊文化空间主要指目前社会先进文化下的其他文化作用的两面性,主要指代负面文化形态下的一些反动思想、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成。比如说,在高校文化建设的政治信仰方面,一些学生由于经受不住西方文明价值的诱惑,表现为对我国社会主义及党派思想的深度质疑,抱有自主意识形态下的怀疑态度,所以这些部分学生高度追求西方文化,甚至一度迷失自我,或是过度追求“哈韩”文化形态下的韩剧,穿衣打扮崇尚时尚化,与校园文化作风要求过于疏远等。可以说,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行为及思想动态而言,都是思想政工教育工作值得深思熟虑的重点问题。

(二)网络文化兴起的负面伤害网络文化自其诞生之初,就以一种肆意、快速、强悍、迅猛的姿态飞速发展,影响着我国社会文化、经济领域及科技建设层面。虽然,网络文化的兴起对我国各行业机构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有着莫大助力与优势,但现代大学生如果不能树立健康的作风观念,正确通过网络汲取健康信息与知识,必然会被网络化的负面信息作用予以冲击。一方面,具有自由与平等的特性的网络文化虽然带给学生们诸多便利,但是其网络渠道也是一些不良、负面、虚假信息的主要来源,某种程度上会促成学生的责任观念趋于畸形形态发展,对网络结构形态有着错误认知;另一方面,虚拟化的网络形态下一些学生的实践行为多以“网恋”或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为主,许多学生在网络中不能自拔,逐渐和他人疏远,与社会脱节,出现精神不振、焦躁不安、压抑苦闷等精神情绪异化现象。

(三)快餐文化的泛滥当前90后大学生主体可以称得上空前忙碌,从古龙、金庸忠实读者到高度追捧劳伦斯,即“舶来品”的文化洗礼应接不暇;在王朔式的“顽主”再到贾平凹的《废都》,以及张艺谋式的电影作品也忙的不亦乐乎。可以说,这些作品不论是崇洋还是推行“国产”,都可以称为快餐文化。这些作品中已经与人文气息愈渐愈远,带着浓厚的商品气息。如此一来,这种快餐文化虽然使得学生们深感与刺激,但是通过快餐文化下市场化的产品包装,必然会透露着各种“星”与各种“秀”的味道,缺乏经典与艺术价值气息。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正是为了纠正这些快餐文化对学生们正确认知观的精神撒娇行为,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形成。

二、建立和谐校园文化以促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满足文化发展要求的院校总体规划院校环境建设十分重要与关键。院校是教书育人与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起源地,对学生校园学习与生活中树立健康的生活作风观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基于此,我国高等院校在建设物质文明院校时,应能充分考虑院校的地理位置、办学理念、以及人文景观建设等。同时,要科学配备教学设施,建设眼光要有远瞻性,并要立足当下,使学生们在感受校园文化气息的同时,能够感受社会,体悟生活,以加强抵御不良社会文化对其精神文明观念的冲击,使之适应社会时展。

(二)确立适合时代进步与社会趋势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颇具哲学理念的浓厚色彩,属于我国教育体制发展下经过长期实践教育行为与理性思考而来的思想教育观念、哲学抽象思想及精神信仰。对于“如何办大学”,“办什么性质的大学”等问题的思考,一直困扰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事实上,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引导宗旨,它不应该纸上谈兵,应能切记讲空话,更要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另外,它也应能结合真实的师资力量、院校发展规划、办学条件等来创造发展。

(三)强化院校学生主体的社团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属于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行制度之一。而学术型社团又是学生社团的重要代表。因此,学术型社团在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时,应能善于利用校方现有资源,构筑出具有社团校内文化的特色组织工作;同时,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组织活动,能够不断积累实践创办经验,进而策划出更具创意的活动精品,以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扩大影响力。

三、结语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在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要求我们用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向,应当实施突出主体、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应当采取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齐头并举和协调发展的基本措施,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文化精神得到大力践行和弘扬。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引导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方面投入较多,在精神方面投入不够。在高校掀起的一轮轮旧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热潮中,许多院校一味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也只看重这些外在因素。殊不知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局限在学生管理和娱乐层面,思想意识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彰显。校园文化虽然有管理和娱乐的功能,但更重要的却是它的思想教育功能、控制功能和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使其长期置身于浓郁的精神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三)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易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非主流文化蜂拥而来,纷纷以“时尚”的面目在青年大学生中大行其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级观念与平等意识的冲突,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职业价值观教育,忽视核心价值观教育。随着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职业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许多高校纷纷把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虽然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内容,但职业价值观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指导,来落实工作领域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影响:〈1〉高校组织的主导价值观是高校领导者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影响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组织主导价值观。形成学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的过程,必然要求学校领导者对校园内各种价值观进行筛选、扬弃,引进和倡导优良的价值观。而高校领导者这种行为过程必然受到其自身价值观的支配。因此,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必然产生重要影响。〈2〉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不断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现实的要求。而高校的发展同样也要求学校组织共有价值观先行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学校必须通过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更新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从而才能推动学校各项建设的发展。由于高校领导者在高校组织管理层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领导者是高校组织文化提升的推动者。推动学校建设不断发展是高校领导者的主要职责,而形成学校发展的建设力量必须依赖学校组织共同价值观的驱动,因此,高校领导者必须倡导和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提升。高校领导者在推动校园文化提升的过程就是其价值观实践的过程,因此,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通过其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工作中发挥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复杂工程。由于这种文化工程的无形、易变、复杂、系统等特性,决定了开展这一工程所具有的相当大的难度和巨大的工作量,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进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负责人,高校领导者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一项关键的建设工程来抓。因此,高校领导者必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指挥者。高校领导者组织指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影响他人的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通过其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价值观教育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的预备期,是走向社会前的集训,学校生活是校园学习过程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实践的展望和准备。学校校园又是一个小社会,校园文化和创造的文化环境同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在校园里化成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今后认知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全面推进价值观教育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对形成高校教学能力和取得优异教学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要让大学的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践行和弘扬。大学的和谐文化、先进文化与其创建活动本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高文; 李燕;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06期

[2]李春梅;魏忠明;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09期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在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要求我们用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向,应当实施突出主体、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应当采取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齐头并举和协调发展的基本措施,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文化精神得到大力践行和弘扬。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引导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方面投入较多,在精神方面投入不够。在高校掀起的一轮轮旧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热潮中,许多院校一味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也只看重这些外在因素。殊不知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局限在学生管理和娱乐层面,思想意识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彰显。校园文化虽然有管理和娱乐的功能,但更重要的却是它的思想教育功能、控制功能和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使其长期置身于浓郁的精神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三)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易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非主流文化蜂拥而来,纷纷以“时尚”的面目在青年大学生中大行其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级观念与平等意识的冲突,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职业价值观教育,忽视核心价值观教育。随着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职业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许多高校纷纷把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虽然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内容,但职业价值观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指导,来落实工作领域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影响:〈1〉高校组织的主导价值观是高校领导者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影响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组织主导价值观。形成学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的过程,必然要求学校领导者对校园内各种价值观进行筛选、扬弃,引进和倡导优良的价值观。而高校领导者这种行为过程必然受到其自身价值观的支配。因此,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必然产生重要影响。〈2〉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不断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现实的要求。而高校的发展同样也要求学校组织共有价值观先行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学校必须通过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更新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从而才能推动学校各项建设的发展。由于高校领导者在高校组织管理层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领导者是高校组织文化提升的推动者。推动学校建设不断发展是高校领导者的主要职责,而形成学校发展的建设力量必须依赖学校组织共同价值观的驱动,因此,高校领导者必须倡导和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提升。高校领导者在推动校园文化提升的过程就是其价值观实践的过程,因此,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通过其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工作中发挥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复杂工程。由于这种文化工程的无形、易变、复杂、系统等特性,决定了开展这一工程所具有的相当大的难度和巨大的工作量,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进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负责人,高校领导者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一项关键的建设工程来抓。因此,高校领导者必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指挥者。高校领导者组织指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影响他人的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通过其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价值观教育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的预备期,是走向社会前的集训,学校生活是校园学习过程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实践的展望和准备。学校校园又是一个小社会,校园文化和创造的文化环境同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在校园里化成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今后认知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全面推进价值观教育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对形成高校教学能力和取得优异教学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要让大学的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践行和弘扬。大学的和谐文化、先进文化与其创建活动本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高文; 李燕;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06期

[2]李春梅;魏忠明;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09期

校园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在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要求我们用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向,应当实施突出主体、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应当采取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齐头并举和协调发展的基本措施,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文化精神得到大力践行和弘扬。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引导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方面投入较多,在精神方面投入不够。在高校掀起的一轮轮旧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热潮中,许多院校一味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也只看重这些外在因素。殊不知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局限在学生管理和娱乐层面,思想意识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彰显。校园文化虽然有管理和娱乐的功能,但更重要的却是它的思想教育功能、控制功能和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使其长期置身于浓郁的精神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三)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易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非主流文化蜂拥而来,纷纷以“时尚”的面目在青年大学生中大行其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级观念与平等意识的冲突,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职业价值观教育,忽视核心价值观教育。随着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职业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许多高校纷纷把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虽然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内容,但职业价值观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指导,来落实工作领域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影响:〈1〉高校组织的主导价值观是高校领导者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影响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组织主导价值观。形成学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的过程,必然要求学校领导者对校园内各种价值观进行筛选、扬弃,引进和倡导优良的价值观。而高校领导者这种行为过程必然受到其自身价值观的支配。因此,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必然产生重要影响。〈2〉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不断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现实的要求。而高校的发展同样也要求学校组织共有价值观先行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学校必须通过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更新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从而才能推动学校各项建设的发展。由于高校领导者在高校组织管理层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领导者是高校组织文化提升的推动者。推动学校建设不断发展是高校领导者的主要职责,而形成学校发展的建设力量必须依赖学校组织共同价值观的驱动,因此,高校领导者必须倡导和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提升。高校领导者在推动校园文化提升的过程就是其价值观实践的过程,因此,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通过其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工作中发挥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复杂工程。由于这种文化工程的无形、易变、复杂、系统等特性,决定了开展这一工程所具有的相当大的难度和巨大的工作量,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进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负责人,高校领导者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一项关键的建设工程来抓。因此,高校领导者必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指挥者。高校领导者组织指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影响他人的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通过其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价值观教育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的预备期,是走向社会前的集训,学校生活是校园学习过程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实践的展望和准备。学校校园又是一个小社会,校园文化和创造的文化环境同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在校园里化成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今后认知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全面推进价值观教育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对形成高校教学能力和取得优异教学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要让大学的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践行和弘扬。大学的和谐文化、先进文化与其创建活动本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高文; 李燕;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06期

[2]李春梅;魏忠明;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