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篇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因地制宜,不搞遍地开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确实以部分区域或中心镇为重点,着力做好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和综合配套三方面工作,同时辅之以农民身份的转变。为此,就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

规划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引领区域未来发展的蓝图。城乡一体化最大的工作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规划,提高规划水平,强调在土地招拍挂等工作中均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基本原则,通过规划去确定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当前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区”战略部署,市委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区委提出“北跃在呼兰”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坚持科学谋划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已经十分必要。

一是城乡一体,形成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包括城乡发展人口规划、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新老城区和小城镇规划等各项规划有机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在编制工作中加以落实。

二是着重做好生产力布局和区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在城乡规划中全面贯彻“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和要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老城区、新城区、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的人口规模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产业、人口的集聚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克服过去城乡规划建设上存在的误区,努力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衔接。

三是规划一定要长远合理,并且具有法律约束力。严格依法执行规划并加强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制定后就纳入法制管理,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划推进;改革和调整不利于规划管理的种种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规划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加强规划监察,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建设的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彻底改变了过去城乡粗放型发展和建了拆、拆了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和保障

产业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支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注重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形成强大产业支撑,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一是要按照规划来推动产业发展,避免盲目性。

二是要高度重视并且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的就业和生活安置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是要注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劳动效率。

四是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尤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必须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三大重点工程”,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苗木花卉、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主导产业逐步延伸为产业链,带动经济发展,通过卓有成效的手段,引导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逐步提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

三、以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工作重点

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就是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城乡平等的经济社会新体制。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从我区的实践出发,当前要做好以下五点:

一是要改革户籍制度。二元结构的体制政策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根本,这些障碍不消除,城乡一体化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以城乡客运管理模式、就业管理体制、户籍管理体制、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卫生管理体制等为切入点,取消城乡户籍差别,鼓励农民进城。公安、社保、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为农民进城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提供无差别待遇。逐步破除二元分割体制的坚冰,使城乡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2篇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要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持续健康发展。

城乡一体化 三农问题 生态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为什么要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建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一个独立、强盛的工业国,党和国家采取了“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发展方针。国家依靠行政力量汲取农业剩余投入到工业和城市中去。尽管农民、农业和农村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城乡分割,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加上农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再生产等因素,实际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解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二、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1、要发挥扩大内需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要重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科学确定投资方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进行规划,利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自来水等设施的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对接。2、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畅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水利能源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解决群众用水用电难问题。加强公益项目建设,优化配置和规范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卫生室建设,大力开展医疗下乡,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共享。推进城乡文化同步发展,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3、城乡主体权利,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关键因素。我们要让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形成造福百姓、富裕农民的利益格局。重点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的转移就业,城乡二元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世纪以来,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工农城乡逐步走向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空间狭窄,收入难以稳定;农业生产资源束缚趋紧,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频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一直是农民增收的薄弱环节。总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近年来高于城市居民,但从绝对数看,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目前,部分进城农民的身份尚未得到确认,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4、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国家用于“三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水、电、路、通讯、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水平。同时,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解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5、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把握住发展质量,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传承文化、保护生态,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加快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各类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加快城镇改造应以我市鲜明的历史特色为依托,保护历史人文资源,实现产城融合、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和谐宜居。旧城改造要坚决刹住大拆大建之风,对历史街区、历史村落、历史建筑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新城新区建设也要融入特色文化内涵,做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有机衔接,把城市建设成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三、小结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对历史街区、历史村落、历史建筑给予足够尊重,新城新区建设也要融入特色文化内涵,做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有机衔接。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3篇

一、对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依托城郊型优势,使城乡联系显著增强,农村经济、民主政治、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各项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突出表现为城乡差距过分悬殊。××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元,两者比例为:。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住房等补贴因素,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达到:。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我市要提前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所以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作为重中之重,由城乡二元格局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市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㈠、有利因素

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镇、村、驻镇单位、农村中小学先后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或扩建,农村小康住宅改建率达到了%,农村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了⒍%,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四化”即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村容美化、净化,为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城市大、农村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农村靠近城市,农产品市场容量相对较大,有就近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城带乡,发展乡镇企业,以工富农,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和二、三产业的条件优越。

旅游资源丰富。我市境内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黑山岩画、魏晋墓壁画等历史文化遗产和居世界第二的滑翔基地等自然景观,且这些旅游资源都地处农村,且农村具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优越条件,如果将我市独特的旅游景观与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将为农村第三产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农业开发已初具规模。双泉农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金汇果蔬基地、文殊食用菌基地、友谊特禽养殖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的建成,为我市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注入了活力。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安远沟水库以及酒钢种植园的建成,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水土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全市实有耕地面积万亩,荒滩万亩,境内水资源可利用量亿立方米,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具有在城乡结合部、荒滩地带招商引资进行农业产业园及二、三产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人文、地理环境较好。我市农村人口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且靠近酒钢,具有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农民身份的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宽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㈡、不利因素

镇区规模偏小,镇区人口偏少,辐射带动功能较弱,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我市个镇多表现为以镇政府为中心,周围零星建有若干不具规模的商业网点和服务设施,排水、路灯、绿化及社会文化服务设施基本未建成或不健全,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不足,农产品品种少,且部分老化,不能满足全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我市蔬菜在本市市场占有率仅为,且多为黄瓜、西红柿、油菜、土豆等市场价格低,效益不明显的品种;我市林果品种如苹果、梨等大部分品种已老化,销售难,造成挤压堆积,甚至腐烂。

二、三产业规模偏小。许多镇办、村办企业由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资金少,在市场竞争中被挤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万元的有个乡镇。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三产业总量少,规模小,从业人员少。

债权债务负担沉重,再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据统计,自年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不含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投资亿元,其中镇村筹集万元,农民自筹万元。农户三提五统、建校集资等各类拖欠款万元;村级债权万元,债务万元。农业再发展及基础设施资金严重缺乏。

三、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措施和思路

㈠、努力壮大农村经济,是加快城乡一体建设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的载体主要是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生长发育的速度和质量,最终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要针对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数量少、效益差的现状,一方面要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新建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另一方面要加紧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加科技含量,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要抓紧乡镇企业的制度建设,使之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二次创业。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走连片发展的道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显然意味着发展的低水平、低质量和整体的不经济。分散的乡镇企业是否愿意向城镇的工业小区集中,取决于土地购置成本、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政策优惠的力度等。在小城镇建设中应规划好工业园区,统一提供配套的水、电、暖、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利益机制和行政限制手段促使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

⒉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是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使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我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依托城郊优势,把农业办成实用型精品农业、实效型珍品农业和实质型旅游观光农业,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坚持发展多品种精细蔬菜、花卉等高效作物。大农业内部结构要向林、牧业方面调整,在林业方面,要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高效,适合我市种植的高新品种,对老果园要加大高接换优力度。在畜牧业方面,使优质牧草的种植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经济格局,重点引进和鼓励农户养殖有较高经济效益的肉用牛、羊及瘦肉型猪,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在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同时,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同时,要发展“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分工,规模经营的路子,也就是大力发展专业村,把一个村的经济建立在一种或二、三种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优势之上。我市农村有这方面的优势,应着力培养壮大。如嘉峪关村有发展旅游服务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断山口村有发展沙产业的条件;河口村有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冯家沟村有发展林果业及优质林果育苗的条件。还可以培养养牛专业村、养羊专业村等,要引导农民少种或干脆不种粮食作物,大力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专业种植和专业养殖。

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多种经营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我市工业旅游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大、农村小的特点,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活力。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速发展第二产业是壮大城乡经济实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依靠丰富的农产品优势,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着力培育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要坚持外延扩大和内涵提高并重的原则发展镇区工业,以集镇工业的发展带动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农业工业化,形成巨大的带动力、聚合力和辐射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壮大集镇财力。

以市场建设为纽带,发展商贸流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休闲产业,兴办各种服务行业。以观光旅游活跃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完善市场功能,吸引八方商家,以商贸流通的发展,扩大农产品外销数量,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餐饮业、旅游业以及其它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规模。鼓励和支持农民在市区、城乡结合部从事二、三产业,将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转换为城市居民、产业工人或个体私营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镇区经济凝聚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城乡一体化的承载体。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上,必须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适度超前。在建设上,以城乡结合部为突破口,分层次搞好开发建设,优先进行道路、水、电、通讯等建设基础设施。在资金筹措上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要充分运用建立投资回报保障机制等市场经济手段,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镇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打破单一的财政投入为主的模式。鼓励本市农民、居民带资进镇自建或合作建房。

㈢、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市农业生产规模小,现行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的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要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上求创新,在有条件的村,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联合服务等办法,允许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偿流转,允许把土地的使用权作为合作资本,并取得合理补偿。鼓励和支持个体、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者在农村承包农民的土地兴办产业园区,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成为产业工人。

㈣、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

为鼓励农民和外来投资者进入小城镇,便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逐步取消城镇户籍划分,凡在城镇已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已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而且在城镇有合法的固定住所的,办理城镇常驻户口,并在住房、教育、就业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经商办企业的,应享受政府招商引资的所有优惠政策。

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要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的原则,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确保镇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对在农村小城镇从事经营活动的农民,可根据其本人意愿,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统筹城乡“供水网”建设,提高城乡供水质量

为了优化城乡供水资源,改善城乡饮水条件,确定201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全区城乡供水由区一级政府统一编制规划,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管理经营。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全面开展了城乡水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专项规划和全区城乡一体供水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供水资源和供水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为了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立了归区水利局管理的“宁海区水资源保护开发投资公司”和归建设局管理的“宁海区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分别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城乡供水资源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已经完成城关第二水厂万吨扩容工程,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7万吨;已实施建设临港水厂、宁东水厂和长街水厂等三个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计划今年还将启动建设宁海北部重镇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其他区域性的新水厂在2010年前完成建设。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为了加强全区城乡供水统一管理,以供排水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水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及时做好原乡镇水厂的产权合并和供水并网工作,最后逐步建立“宁海区水业集团公司”,实施全区城乡水务工作一体化,实现城乡水业给、供、排一条龙建设管理机制,即合并现有建设局、水利局两个水业公司为一个建设管理主体。

二、统筹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排水质量

为加快我区的生态建设步伐,优化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确定202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实施城乡污水处理由区一级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经营管理。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从2003年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去年又继续进行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城北3万吨规模污水处理厂去年已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城区污水排放标准,优化了城区环境保护。计划2010年前建好城南、临港、宁东等三个区域性规模污水处理厂,2015年前建成西店、岔路、长街等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2020年前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达标覆盖。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以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一条龙管理。以后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嫁接外资,转换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体制。

三、统筹城乡“垃圾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区城乡垃圾处置工作,净化城乡环境,建立了村负责集中收集、镇乡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区负责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的三级联动建设管理机制,有效地解决全区城乡垃圾统筹处置问题。实施区、镇、村三级联动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运行机制,既可降低建设管理成本,又可提高建设管理效能。

按照这个统筹运行要求,去年已全面落实好镇、村环卫管理组织和人员,配好镇乡垃圾清运专用车,启动城乡垃圾统筹集中处置工作。同时,要求在2007年前建设好各镇乡垃圾中转站,扩容建设二期垃圾集中填埋场建设,不断完善垃圾中转和集中填埋设施,不断提高垃圾中转能力和集中填埋能力。

四、统筹城乡“管线网”建设,提高城乡建设秩序

城乡地下管线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管理,完善设施功能,杜绝多部门交叉重复挖掘建设,规范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秩序,不断提高城乡地下资源共享度,主要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筹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组建了“宁海区地下管线代建公司”,统筹代建城乡地下通讯、电视等管线设施,并出台《宁海区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做到与城乡道路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为进一步理顺统筹城乡地下管线建设关系,今年要搞好从统筹代建公司转变为直接统筹投资建设的经营公司,全面实施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新机制,为城乡地下管线使用单位提供统一建设和维护服务。

二是实施统筹档案。为了准确把握现有城市地下设施的建设现状,决定今年全面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普查工作,摸清现有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建立城乡地下设施档案库,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信息资料计算机动态管理。

三是实施统筹规划。今年启动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的长远统筹规划,严格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工程建设档案备案管理制度,使城乡地下设施建设做到统筹、长效、有序建设。

五、统筹城乡“供气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质量版权所有

城乡管道燃气是现代城乡的重要设施,建设城乡管道燃气,对提高城乡品位,净化城乡环境,提高城乡生活质量,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浙江省天然气利用规划,东海天然气将在2006年前后在宁波北仑三山登陆。为了加快我区城区的管道燃气建设,重点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完成了管道燃气建设规划。去年已完成了《宁海区城市燃气建设专项规划》,规划分近、中、远三期建设。近期为2005年前,主要建成200立方米储量液化中心气化站和相应天然气管网,给龙珠大厦、银海嘉园等5个小高层住宅区的3000户住户实施管道燃气供气;中期为2006年前,主要完成17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的燃气主干管铺设工作,管道供气用户达1.37万户;远期为2010年前,完成城市规划区内全部管网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5篇

一、统筹城乡“供水网”建设,提高城乡供水质量

为了优化城乡供水资源,改善城乡饮水条件,确定201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全区城乡供水由区一级政府统一编制规划,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管理经营。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全面开展了城乡水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专项规划和全区城乡一体供水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供水资源和供水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为了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立了归区水利局管理的“宁海区水资源保护开发投资公司”和归建设局管理的“宁海区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分别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城乡供水资源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已经完成城关第二水厂10万吨扩容工程,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7万吨;已实施建设临港水厂、宁东水厂和长街水厂等三个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计划今年还将启动建设宁海北部重镇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其他区域性的新水厂在2010年前完成建设。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为了加强全区城乡供水统一管理,以供排水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水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及时做好原乡镇水厂的产权合并和供水并网工作,最后逐步建立“宁海区水业集团公司”,实施全区城乡水务工作一体化,实现城乡水业给、供、排一条龙建设管理机制,即合并现有建设局、水利局两个水业公司为一个建设管理主体。

二、统筹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排水质量

为加快我区的生态建设步伐,优化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确定202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实施城乡污水处理由区一级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经营管理。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从2003年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去年又继续进行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城北3万吨规模污水处理厂去年已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城区污水排放标准,优化了城区环境保护。计划2010年前建好城南、临港、宁东等三个区域性规模污水处理厂,2015年前建成西店、岔路、长街等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2020年前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达标覆盖。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以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一条龙管理。以后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嫁接外资,转换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体制。

三、统筹城乡“垃圾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区城乡垃圾处置工作,净化城乡环境,建立了村负责集中收集、镇乡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区负责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的三级联动建设管理机制,有效地解决全区城乡垃圾统筹处置问题。实施区、镇、村三级联动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运行机制,既可降低建设管理成本,又可提高建设管理效能。

按照这个统筹运行要求,去年已全面落实好镇、村环卫管理组织和人员,配好镇乡垃圾清运专用车,启动城乡垃圾统筹集中处置工作。同时,要求在2007年前建设好各镇乡垃圾中转站,扩容建设二期垃圾集中填埋场建设,不断完善垃圾中转和集中填埋设施,不断提高垃圾中转能力和集中填埋能力。

四、统筹城乡“管线网”建设,提高城乡建设秩序

城乡地下管线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管理,完善设施功能,杜绝多部门交叉重复挖掘建设,规范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秩序,不断提高城乡地下资源共享度,主要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筹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组建了“宁海区地下管线代建公司”,统筹代建城乡地下通讯、电视等管线设施,并出台《宁海区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做到与城乡道路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为进一步理顺统筹城乡地下管线建设关系,今年要搞好从统筹代建公司转变为直接统筹投资建设的经营公司,全面实施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新机制,为城乡地下管线使用单位提供统一建设和维护服务。

二是实施统筹档案。为了准确把握现有城市地下设施的建设现状,决定今年全面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普查工作,摸清现有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建立城乡地下设施档案库,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信息资料计算机动态管理。

三是实施统筹规划。今年启动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的长远统筹规划,严格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工程建设档案备案管理制度,使城乡地下设施建设做到统筹、长效、有序建设。

五、统筹城乡“供气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质量

城乡管道燃气是现代城乡的重要设施,建设城乡管道燃气,对提高城乡品位,净化城乡环境,提高城乡生活质量,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浙江省天然气利用规划,东海天然气将在2006年前后在宁波北仑三山登陆。为了加快我区城区的管道燃气建设,重点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完成了管道燃气建设规划。去年已完成了《宁海区城市燃气建设专项规划》,规划分近、中、远三期建设。近期为2005年前,主要建成200立方米储量液化中心气化站和相应天然气管网,给龙珠大厦、银海嘉园等5个小高层住宅区的3000户住户实施管道燃气供气;中期为2006年前,主要完成17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的燃气主干管铺设工作,管道供气用户达1.37万户;远期为2010年前,完成城市规划区内全部管网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6篇

一、统筹城乡“供水网”建设,提高城乡供水质量

为了优化城乡供水资源,改善城乡饮水条件,确定201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全区城乡供水由区一级政府统一编制规划,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管理经营。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全面开展了城乡水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专项规划和全区城乡一体供水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供水资源和供水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为了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立了归区水利局管理的“宁海区水资源保护开发投资公司”和归建设局管理的“宁海区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分别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城乡供水资源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已经完成城关第二水厂10万吨扩容工程,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7万吨;已实施建设临港水厂、宁东水厂和长街水厂等三个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计划今年还将启动建设宁海北部重镇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其他区域性的新水厂在2010年前完成建设。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为了加强全区城乡供水统一管理,以供排水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水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及时做好原乡镇水厂的产权合并和供水并网工作,最后逐步建立“宁海区水业集团公司”,实施全区城乡水务工作一体化,实现城乡水业给、供、排一条龙建设管理机制,即合并现有建设局、水利局两个水业公司为一个建设管理主体。

二、统筹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排水质量

为加快我区的生态建设步伐,优化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确定202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实施城乡污水处理由区一级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经营管理。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从2003年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去年又继续进行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城北3万吨规模污水处理厂去年已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城区污水排放标准,优化了城区环境保护。计划2010年前建好城南、临港、宁东等三个区域性规模污水处理厂,2015年前建成西店、岔路、长街等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2020年前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达标覆盖。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以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一条龙管理。以后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嫁接外资,转换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体制。

三、统筹城乡“垃圾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区城乡垃圾处置工作,净化城乡环境,建立了村负责集中收集、镇乡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区负责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的三级联动建设管理机制,有效地解决全区城乡垃圾统筹处置问题。实施区、镇、村三级联动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运行机制,既可降低建设管理成本,又可提高建设管理效能。

按照这个统筹运行要求,去年已全面落实好镇、村环卫管理组织和人员,配好镇乡垃圾清运专用车,启动城乡垃圾统筹集中处置工作。同时,要求在2007年前建设好各镇乡垃圾中转站,扩容建设二期垃圾集中填埋场建设,不断完善垃圾中转和集中填埋设施,不断提高垃圾中转能力和集中填埋能力。

四、统筹城乡“管线网”建设,提高城乡建设秩序

城乡地下管线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管理,完善设施功能,杜绝多部门交叉重复挖掘建设,规范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秩序,不断提高城乡地下资源共享度,主要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筹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组建了“宁海区地下管线代建公司”,统筹代建城乡地下通讯、电视等管线设施,并出台《宁海区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做到与城乡道路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为进一步理顺统筹城乡地下管线建设关系,今年要搞好从统筹代建公司转变为直接统筹投资建设的经营公司,全面实施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新机制,为城乡地下管线使用单位提供统一建设和维护服务。

二是实施统筹档案。为了准确把握现有城市地下设施的建设现状,决定今年全面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普查工作,摸清现有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建立城乡地下设施档案库,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信息资料计算机动态管理。

三是实施统筹规划。今年启动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的长远统筹规划,严格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工程建设档案备案管理制度,使城乡地下设施建设做到统筹、长效、有序建设。

五、统筹城乡“供气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质量

城乡管道燃气是现代城乡的重要设施,建设城乡管道燃气,对提高城乡品位,净化城乡环境,提高城乡生活质量,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浙江省天然气利用规划,东海天然气将在2006年前后在宁波北仑三山登陆。为了加快我区城区的管道燃气建设,重点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完成了管道燃气建设规划。去年已完成了《宁海区城市燃气建设专项规划》,规划分近、中、远三期建设。近期为2005年前,主要建成200立方米储量液化中心气化站和相应天然气管网,给龙珠大厦、银海嘉园等5个小高层住宅区的3000户住户实施管道燃气供气;中期为2006年前,主要完成17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的燃气主干管铺设工作,管道供气用户达1.37万户;远期为2010年前,完成城市规划区内全部管网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7篇

__镇党委书记:__*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市委*书记和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镇调研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众位领导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必将鼓舞我们的斗志,进一步增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就__镇20__年主要工作和明年工作的一些思路、打算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市郊区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八号文件”精神,围绕“党、干、科、经、貌”,实施“12345”工程,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积极探索“项目带动、畜牧强镇、以工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品一游”农业,拓宽致富渠道,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20__年主要工作

1、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以“双培双带”工程为契机,从党员培养、班子及队伍、阵地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一是强化了党员培养,我们从“双培”入手,充分利用党员冬训、“四进五化”教育等活动,加大了对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共举办各类教育活动__期,参加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共____人次。建立党员“一帮一”对子__*对,__*名致富带头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今年共发展党员__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__人,现全镇共有党员__*名。二是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的有关规定,坚持党员纳新和转正的事前公示制度,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狠抓了镇、村班子建设,严格按照“五个好”标准,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了班子成员整体素质。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各村继续为村民在年内办好五件实事,实行了党员干部联包责任制,镇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科技干部包项目的“三级联包”制度,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四是狠抓了阵地建设,继续完善各村党建活动室相关设施,完善各组文化室,启动并完成了__、__、__村村委会办公楼及标准化党建活动室建设,实现了党员、群众学习、活动、议事有场所的目标。五是充分利用“包村联户”的有利时机,夯实发展基础,各村组与市上__个单位建立了帮扶关系,__名领导干部帮扶农户__*户。签订村组协议__份,确定帮扶项目__项,计划投资__*万元,现已启动帮扶项目__项,到位资金__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__期,镇干部帮扶贫困党员__户,党员帮带致富户__户,党员帮带贫困户__户,培养党员致富明星户__户,真正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典型户促进、市直部门、领导联挂、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双培双带”工程实施的良好氛围。

2、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业协调发展。

按照市上领导提出的发展“两品一游”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农村工作重点“五个一”工程,以及郊区工委提出的打造“五大品牌”,建设“五个专业村”,实施“千元田”、“双千元田”、“万元院”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步伐,全年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7007亩,粮、经、饲比调整为10:70:20。完成“千元田”1280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5.3%,“万元院”1265户,占总户数的62.1%。种植业方面,充分发挥制种基础优势,压缩以制种玉米为代表的低经济附加值产品,大力引进以花卉、番茄等高效益制种品种和以洋葱、脱毒土豆、四季豆、优质西甜瓜、温室蔬菜、大田精细蔬菜等高经济附加值产品。特别是洋葱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较大,种植效益十分明显。林业方面,加速推进“绿色村镇”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林建设和林业经济,实现生态林和经济林同步发展,全年共完成植树造林189.5亩,重点完成嘉肃县级公路两侧绿色通道15.5公里,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全镇实现林业产值175.4万元,同比增长3.2%。牧业方面,坚持“畜牧强镇”的总体思路,加快养殖业发展,新建规模养殖示范点四个,建成标准化暖棚圈舍257座。今年全镇畜禽存栏32116头只,牧业总产值达860万元,同比增长8.6%。

3、作好农业科技服务,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特长,作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受培训人数达到2100人。积极引进名、优、稀、特的新品种19个,推广农作物新品种7个,面积11200亩,畜禽新品种3个,养殖120__头(只),林果新品种5个,面积320亩,较去年均有所增长。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以__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培育__蔬菜知名品牌,使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4、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充分挖掘非农产业的潜力,积极寻求发展路子及多种经营的模式,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__山、__水库、__度假村及__*村的育苗基地等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新建__度假村、__苑度假村景点二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达到1700人,农民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性收入显著增加,获得纯收入人均1 030.7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由20__年的12.75上升为14%,工资性收入成为纯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年初制定了20__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__项。这__个项目涉及到全镇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与农民增收紧密相连的种植、实用新技术、新品种、畜牧业推广项目等。为了达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效果和总体推进的工作目的,每个项目都有科级干部牵头,具体负责落实,业绩与责任相统一。同时镇政府实行跟踪落实,并将项目建设工作列入年终考核,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发展物流产业、旅游产业和工业园区,积极拓展引资领域。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__个,落实到位资金____万元,占计划的____*%。启动民间投资__*万元,占计划的342%,均超额完成任务。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____万元。重点完成工程。一是完成镇区商业一条街亮化、美化工程,提高镇区服务功能。二是建设完成__村、__村、__村村务活动中心,新建改建各村组文化活动室。三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建设完成__*村集贸市场。四是建设完成镇区及各村汽车站场,完善以镇区为枢纽的镇域交通运输网络;五是进一步完善__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旅游道路____米,完成度假村亮化工程;七是加快小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完成嘉肃公路绿色通道林带15.5公里。八是改造人饮工程,新建__村至__*村人饮管线3.7公里。通过以上工程建设使我镇城镇功能更加齐全、社区服务更加配套、环境整洁更加优美。

7、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科教文卫、民政司法等工作开展顺利

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科教文卫、民政司法等工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创了有秩序、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镇全体干部面对新形势,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工作,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为主要内容,转变和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民增收的领域不宽,部分农户思想保守,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够灵活,创新力度不够。二是村组积累不足,民间资金启动困难,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三是龙头企业和流通组织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开拓增收渠道的闯劲不够。四是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进展滞后,科技服务水平与城郊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展缓慢。

三、20__年工作重点、思路及措施

20__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把各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__年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省委“8号文件”和市第八次党代会、七届一次人代会精神,仅仅围绕“一个中心,即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即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主攻三个难点,即科技兴农、集体经济、招商引资;解决四个问题,即镇村干部的管理教育、农民思想道德法制建设、镇村财务、政务公开,为农民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的工作思路,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狠抓“党、干、科、经、貌”,实施“12345”工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镇人民的力量,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开创__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产值5735万元,同比增长9.6。农业增加值3534万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4711元,净增500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个突破”、“六件实事”、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力争完成农民纯收入净增500元的目标。

1、实施项目带动,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项目。全镇上下要充分认识项目在加快发展中的作用,切实增强要项目、跑项目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形成各方紧密配合、通力协作抓项目、搞建设的浓厚氛围,争取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一是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按照“主攻农业产业化、主攻城镇建设、主攻基础设施建设、主攻新兴产业”四大重点,把发展的思路项目化、具体化,实实在在地拿出一批产业关联度强、覆盖面广,与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密切相连的项目。二是要高效率运作推介项目,切实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千方百计借力发展。三是要强化项目责任制。镇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负责人要统揽项目工作全局,确定目标,一抓到底,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使项目建设在经济建设 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

要按照发展“两品一游”农业的思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采取“种植业收入一点,养殖业增收一点,二、三产业补充一点”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农民增收新的突破。一是要统筹农业内部各业的协调发展,种植业要突出发展以名、优、特、新为主导的农产品种植特色,养殖业要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高起点发展规模养殖。林业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观光和林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经济林。二是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做大产业、做优特色、做响品牌、做活市场,构建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三是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羊胚胎基地建设,使之成为集观摩、养殖、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为一体的优质示范园。四是要搞好配套服务,整合资源,通盘考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3、加大乡镇企业发展及招商引资力度,在工业强镇上实现新突破

壮大镇域经济,加快发展,要把乡镇企业作为第一增长点来抓,让整个民众都热起来,千方百计让全镇活起来。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开明型、服务型的政务“超市”。二是要充分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积极寻求发展路子及多种经营的模式,重点利用我镇建材优势,以镇水泥厂为龙头,组建__镇建材企业集团与__镇建筑队,规划建设__镇工业园区。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参与富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活动,要加大对中昌肉食品厂、双泉万头奶牛厂、棉子油加工厂等大项目的扶持力度,在资金、人才、环境、服务等方面提升对外招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在转移剩余劳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我镇南临佛教名刹——__山,北有与市区一河之隔的双泉水库、__度假村及__村的育苗基地等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今后几年内,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旅游业做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人均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全面启动__村、__村以“住农家房、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等体验农家生活的生态旅游和加大__度假村建设项目,打造__镇农村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逐步引导、教育、鼓励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城镇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提高对小城镇战略地位的认识,高起点做好规划,确保小城镇建设少走弯路,健康发展。着力构建以优质肉牛、羊繁育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发展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开发区,以旅游业、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经济开发区,不断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使小城镇建设尽早步入快车道。

6、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办好“六件实事”

20__年,我们要充分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政府办事的基本标准。根据镇财政能力,按照“突出重点,有先有后,量力而行,少讲多做”原则,努力办好六件实事。

一是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做大做强洋葱、土豆、西红柿、花卉等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种植产业,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争取资金建设__、__村滴灌、管灌工程。

二是继续坚持“以畜强镇”战略,加强对养殖户的扶植力度,在扩大现有规模养殖示范点的基础上,扶持农户建设更多的示范点,加强技术扶持,完善羊胚胎基地,使之尽快为我镇畜牧业发展发挥作用。

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市领导指示全力抓好“样板村、样板楼”建设,完成镇区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建设水冲厕所一座,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提升村镇整体形象。

四是完成《__镇__村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省、市资金实施以“十二个一”工程为核心的__村百村示范项目建设。

五是规划开发双泉经济开发区,发展以金汇果蔬基地为龙头的精细蔬菜基地和以胚胎移植中心、中昌肉食品厂为龙头的优质肉牛羊繁育基地。

六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医疗合作的推广实施,完善农民养老保险。

7、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快发展步伐,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力度、深度与强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三抓一加强”。

一是要沉下去,抓效果。镇村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全面熟悉和掌握情况。把搞好调查研究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环节,着眼于为决策服务,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市场经济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研究新情况,创造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同时,要树立量化管理理念,将完成任务的时限、数量、质量意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克服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刚性,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要走出去,抓起点。要高起点、高标准,向最先进、最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学习,向一流标准看齐,用更宽的视野、更严的标准去落实。要鼓励我们的干部尤其是企业敢于走出省外,大力开拓市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加快发展。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引进来。一方面,要通过走出去宣传我们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让外界了解__、熟悉__、支持__。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借鉴发达地方的经验,改进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加快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8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让人民文化基本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笔者认为,需要大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并且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一、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愈益彰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融合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绝不是仅仅体现在形式上使用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和表达习惯,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内容上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可忽缺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有哪些契合点呢?

(1)关于尊重人,爱护人的思想。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其中既有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内容,又有尊重人的生命,同情民众疾苦,倡导与人为善,主张人际和谐的内容。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理念和宗旨。

(2)关于“大同”社会的理想。“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把礼作为治世的手段,把和作为治世的目的,提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大同社会情有独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思想。儒学主张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偕行,革故鼎新,强调格物致知,行先知后,知行统一。这和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是契合的。

(4)关于民为帮本的思想。儒学强调以民为本,执政者要为政以德,博施济众,与民同享同乐,具有为国家社稷、天下苍生而英勇谏诤的斗争精神。这和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思想、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契合的。

(5)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孔子认为,天下一统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大事由天子发号施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他晚年作《春秋》,为的是国家统一大业。儒家文化是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的深层原因。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奋斗不息。

(6)关于重视教育的思想。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富而后教的重要观点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育目标,终身诲人不倦。

(7)关于修身立德、心怀天下的思想。孔子认为修身立德是做人的根本。他培养人的目标,是做一个品德高尚、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把思想建设放在建党的首位,强调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坚强党性、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8)关于见义勇为、坚忍不拔的思想。孔子把仁、智、勇三者兼备视为君子的完美品德,身处乱世,坚信仁爱之道,不避艰险,不怕打击,百折不挠,奔走呼号,体现了中华民族心怀天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9)关于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思想。孔子认为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学习是为了求道。“士志于道”,“君子谋道不谋食”,“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他追求真理的写照。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始终坚持不懈最善于学习的政党

(10)关于注重实际、知行统一的思想。一是注重从古代典籍中学习;二是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学习;三是注重言行一致,所学必须与所行相符合。是从实践中自学得来的。《实践论》的副标题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与儒学强调知行统一思想的契合点。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共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的过程。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任务,使二者的融合出现了新的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的儒学精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9篇

一、海西小城镇建设现状

(一)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

海西州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线,将加快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牧区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合理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与村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定位。在加快村镇建设的过程中,海西州主要在四个层次上强化规划工作。第一层次是编制了海西州域总体规划。第二层次是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第三层次是编制城镇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按照“村庄集聚、环境优美”的思路,海西州到2011年基本完成了全州乡镇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有序推进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海西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始终做到认真落实规划,突出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步有序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

一是城乡一体化路网建设工程。实施过境公路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完善一级公路。

二是城乡一体化公交工程。城乡公交通达率达170个(总204个),以连村通组道路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缩小城乡空间距离。

三是城乡一体化电网工程。我州目前已经实行城乡电网同网同价。广大农村牧区电力网络设施较为完善。

(三)不断拓宽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州和县市两级财政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10—2011年,州级财政每年安排1.8亿元用于城乡道路硬化工程:2010—2011年州和县市两级财政共安排1。28亿元用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2011年州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的建设资金达1.23亿元。

二是做好经营城镇的文章。本着经营城镇的思路,海西将收益的大部分土地出让金投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州政府全额返还乡镇出让土地的净收益,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道路。海西将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融资机制,通过存量资产转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广泛吸收社会投资,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快水、电、路、气、通信设施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切实加强小城镇的综合管理

建设与管理并重,是海西州始终坚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在2009年,格尔木市改革了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城市的长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在城管办的基础上组建了市行政执法局以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和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德令哈市也于2010年组建了城市行政管理局,进一步明确了执法主体和加大了管理力度。

(五)海西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海西小城镇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整体建设速度较慢。发展不平衡。格尔木和德令哈两市城区周边及国道重点城镇建设较快,西部集镇建设受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限制,建设速度较慢。

二是产业建设慢,支撑不够充分。部分集镇缺乏支柱性产业,城镇就业能力不够,难以发展壮大。

三是配套建设力度不够。公益性投资比较少,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镇功能缺位。

四是文化特色不够明显。大部分城镇建设趋于雷同,建筑设计和风格没有品牌和特色,没有体现地域、民族、民俗文化特色。

二、推进海西小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推进海西小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海西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基础立镇、产业强镇、重点示范、突出特色”方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和着力点,努力推进小城镇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使之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经济更加繁荣、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要坚持规划指导、产业支撑、政府主导、重点突破、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构建四级城镇体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并强力推进,作大两个区域中心城市,做强县府所在镇,做特区域中心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城镇化水平达到85%以上。

(二)海西小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海西州将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放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城镇优质公共服务向农牧区覆盖,加快化解城乡二元矛盾,今后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接轨,探索和闯出一条具有海西特色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0篇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__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20__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__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__大学__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__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 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__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__”的必然要求。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__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__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__、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__、开放__、信用__、生态__、平安__,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__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 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__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__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按照打造“五个__”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20__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__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20__年和20__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20__年和20__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0__年和20__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亿元20__年和20__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__年和20__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0__年和20__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20__年和20__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则是弥补市场失灵、体现公平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外界推动的作用。“两只手”缺一不可,“两只手”都要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不断完善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宏观管理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前,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快编制和完善城乡规划。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从建设城市东部新区的全局以及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形成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目前湖州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确定,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八里店分区、织西分区、织东分区等分区规划,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中心镇、村区域布局规划,要按照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湖州东部新区建设,加速织里与湖州中心城区的连接。要高度重视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继续推进行政村规模化设置调整,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使我区示范村的盆景越来越多,垃圾村越来越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树立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积极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条件成熟的逐步撤村建居,努力使这些区域成为城乡融合的示范窗口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八里店农民新社区建设的经验,努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设施配套、居住集中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民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2、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要素流动渠道畅通。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要积极配合市抓好__境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至安吉延伸段,104、318国道改造,长湖申航道改造、宣杭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立体对外大交通格局;加快县乡公 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实现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15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市、区联动到20__年实现全区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路面“黑色化”和村村通公交,逐步构建中心城区公交网、区到乡镇的城乡公交网和乡镇至行政村的乡村公交网三级网络,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要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服务设施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分步分级实施的要求进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要按照功能定位,统盘考虑,统筹安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要探索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服务和价格标准,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让更多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得到实惠。3、加快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放在工作的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要大力调整、优化和重组现有城乡分割、关联性不强和结构趋同的产业体系,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要求,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到20__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40,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__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以上。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专业化集聚。要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加快向杭宁高速公路沿线和南太湖沿岸集聚,形成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专业区;引导制造业向东部新区集聚,形成先进制造业专业区;引导物流业向东部新区公路干线集聚,形成现代物流业专业区;引导旅游业向太湖南岸、西山漾地区集聚,形成旅游度假专业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围绕“一园一区一带”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以西部生态区和环太湖蔬菜观光农业带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龟鳖、蔬菜、竹笋、花卉苗木、畜禽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温氏养鸡、中味酿造、上跃龟鳖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三产比重。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以湖州市中心城区和织里工贸区为两翼,带动东部新区的发展,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体制创新和加大投入,推动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现代服务等行业的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三产占GDP的比重。以服务工业区建设,提高一、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率为目标,加快运输、邮政、仓储、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壮大现代物流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4、加快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城乡发展差距最大的是社会发展领域的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滞后于城市的状况,加大投入,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深化教育创强成果,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共享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乡镇都建有一所有较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化技术学校,85的学校达到“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逐步形成农村初中向城镇集聚、农村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布局;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结对帮扶制度。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立完善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防范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区城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要建立健全以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切实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大力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切实夯实农村文化体育基础。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等创建活动,重视城乡文化体育阵地建设。20__年完成20个中心村的中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资源共享工程,到20__年40的乡镇成为乡镇基层资源共享工程二级中心。深入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加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开展一乡一艺活动,逐步形成乡乡有品牌,街街有特色的风格;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入,提升农村科技进步水平,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5、加快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业是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要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进 一步消除城乡、身份等各种限制,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就业格局。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到20__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就业管理体系和公共职介服务体系,实现用工信息共享;到20__年基本消除城乡就业二元体系,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统一的薪酬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加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的接轨。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障的全覆盖。积极推行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和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集风险型、福利型、医疗救助等“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改革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和其他多种帮扶机制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6、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发展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生态__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土、水利、农林、城建交通、环保等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每年确定和开展一批生态示范点、项目的建设和验收。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要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创建绿色企业。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列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村庄,优先予以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和土地开发立项,其新增土地的有偿调剂资金的净收益部分,要专项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责任责任制。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签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书,积极恢复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要依托我区特有的生态资源,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场),同时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工作。7、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三个文明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权利。要全面实施村(居)委会公推直选,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为主体的、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配套齐全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村级工作运行、干部群众行为和各项制度运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科学规范的村务运作体系。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全面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抓五强、创五好为重点,扎实开展先锋工程建设,切实把乡镇、村一级的班子建强建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四、加强领导,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措施,逐项突破,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1、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经济社会的一场大变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统筹”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上来,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2、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进行分课题研究,提出对策思路,逐个加以解决。特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是关键。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快制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关政策,包括户籍管理、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行政区划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项目审批体制改革等政策,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3、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转型。城乡差距的扩大、“三农”问题的形成,都与城乡分割体制和“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有很大关系。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二元结构,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是动力,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措施。今后我区要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优势。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增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企业发展和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使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大致同步的状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城乡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实现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统筹城乡福利保障、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乡按照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按照城乡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全民的素质,按照统一的规划发展城乡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文化事业,按照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要求建立起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4、增加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区、乡镇分级次合理负担的财政投入体制,依法安排落实好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逐步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水利、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山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山区奔小康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运用参与投资、专项补助、资金配套和贷款贴息等方法,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5、整合资源,形成统筹发展合力。统筹城乡事关全局,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立足大局,谋大事,管大局,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扎实推进。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对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抓点带面。区里建立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一定按照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努力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工作要求和先进典型,为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志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只争朝夕而不等待观望,大胆创新而不因循守旧,知难而进而不是畏首畏尾,真抓实干而不是坐而论道,奋发有为而不安于现状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而奋斗!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1篇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大学*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观的迫切任务。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的必然要求。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开放*、信用*、生态*、平安*,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

,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按照打造“五个*”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亿元*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和2010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

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则是弥补市场失灵、体现公平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外界推动的作用。“两只手”缺一不可,“两只手”都要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不断完善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宏观管理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前,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快编制和完善城乡规划。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从建设城市东部新区的全局以及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形成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目前湖州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确定,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八里店分区、织西分区、织东分区等分区规划,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中心镇、村区域布局规划,要按照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湖州东部新区建设,加速织里与湖州中心城区的连接。要高度重视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继续推进行政村规模化设置调整,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使我区示范村的盆景越来越多,垃圾村越来越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树立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积极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条件成熟的逐步撤村建居,努力使这些区域成为城乡融合的示范窗口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八里店农民新社区建设的经验,努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设施配套、居住集中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民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2、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要素流动渠道畅通。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要积极配合市抓好*境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至安吉延伸段,104、318国道改造,长湖申航道改造、宣杭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立体对外大交通格局;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实现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15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市、区联动到*年实现全区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路面“黑色化”和村村通公交,逐步构建中心城区公交网、区到乡镇的城乡公交网和乡镇至行政村的乡村公交网三级网络,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要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服务设施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分步分级实施的要求进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要按照功能定位,统盘考虑,统筹安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要探索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服务和价格标准,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让更多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得到实惠。3、加快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放在工作的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要大力调整、优化和重组现有城乡分割、关联性不强和结构趋同的产业体系,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要求,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到*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40,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10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以上。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专业化集聚。要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加快向杭宁高速公路沿线和南太湖沿岸集聚,形成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专业区;引导制造业向东部新区集聚,形成先进制造业专业区;引导物流业向东部新区公路干线集聚,形成现代物流业专业区;引导旅游业向太湖南岸、西山漾地区集聚,形成旅游度假专业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围绕“一园一区一带”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以西部生态区和环太湖蔬菜观光农业带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龟鳖、蔬菜、竹笋、花卉苗木、畜禽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温氏养鸡、中味酿造、上跃龟鳖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三产比重。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以湖州市中心城区和织里工贸区为两翼,带动东部新区的发展,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体制创新和加大投入,推动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现代服务等行业的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三产占GDP的比重。以服务工业区建设,提高一、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率为目标,加快运输、邮政、仓储、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壮大现代物流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4、加快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城乡发展差距最大的是社会发展领域的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着力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2篇

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区长回顾总结了三年来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主要工作任务。会议对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乡镇、先进试点村进行了表彰奖励。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境界,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区在新的发展时期的必由之路,对于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是其中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城乡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整体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加强,但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城镇,经济增长仍然靠城镇经济拉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没有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难以实现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拉动全区整体经济较快增长,实现“快”的目标,也能够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做到统筹协调发展,达到“好”的要求。

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区按照“六年翻一番,全面奔小康”的目标要求,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的全面小康两项刚性指标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确保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杜会的公平正义,也积累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只有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放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和“同城待遇”,才能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分析,全面把握我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特征

正确把握和分析形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对于当前全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把握。

(一)肯定成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自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项目带动、社会帮扶等各种措施,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建成了一批典型示范村。三年来,先后组织实施3市级小城镇试点和14个省市区试点示范村,全区累计整合投入资金亿元,其中争取省市各类扶持资金万元,建成了以平安、河嘴、青土坡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典型示范村。二是壮大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三年来,区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和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新发展设施农业亩,奶牛养殖小区个,促进了全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三是改善了一批基础设施。三年来,全区共组织实施各类新农村建设产业化项目项,基础设施项目项。各试点村形成了主导产业带动型、基础设施拉动型、城镇服务型等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四是促进了一批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三年来,我们不仅坚持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有形”建设,而且十分重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无形提升。五是实现了一批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产业由传统单一的种植业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以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劳动力就业由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总体来看,近年来全区经济整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基本成熟,经济发展整体已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二)正视困难。近年来,随着全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包括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在拉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收入水平上有差距。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两者相差元,收入差距比年增加元。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差距。目前全区%的通乡公路由于建设等级低,路面破损严重,通行能力差;%的村内道路还没有硬化;有万人尚未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通村率仅为%;%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农业灌溉效率低。三是公共服务上有差距。2008年,全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8年,低于城市居民14年的平均水平。农村学生高中入学率为77.9%,低于城市95%的水平;农村高考上线率仅为58.3%,远远低于全区83.93%的平均水平。全区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如城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6.01张,而农村仅为2.4张;城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为6.18人,而农村仅为1.83人。四是在社会保障上有差距。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城市低保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而农村仍有一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被纳入低保范围;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年3036元,而农村仅为1200元。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城市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41.8%,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启动。五是在生活环境上有差距。农村房屋建设由于没有统一规划,乱盖乱建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厕所多为旱厕,因缺乏必要的排污设施,改水改厕的任务仍较艰巨;农村缺乏专门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清扫人员,垃圾乱扔乱倒现象较为普遍。

(三)抢抓机遇。一是政策环境十分有利。长期以来,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三农”问题,连续出台了6个中央1号文件,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第二个春天已经来到。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强农惠农政策,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这是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市委、区委相继出台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特别是会后即将出台的个工作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都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和重要举措,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二是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的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提高,干部群众也积累了许多加快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为今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逐步成熟。作为工业大区,工业化水平高,这对我们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拉动作用。只要我们坚持“统筹抓规划、建设抓基础、增收抓产业、改革抓转型”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平衡作用和农民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够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明确目标,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

去年省上将兰州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决定》,我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思路。特别是今年6月19日全市召开推进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之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谋划,迅速行动,专题研究我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了《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和重点工作任务。

在发展目标上,概括起来讲,就是要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动力,通过加大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建立和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一是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要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按照整体考虑、同步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把城乡发展纳入统一规划范围,制定比较完善的城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区域有机联系、人口相对集中、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目标。

二是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要把产业作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触的原则,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统筹协调城乡产业发展,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产业布局更加科学,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特别是要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城乡居民共享一体化建设成果。

四是城乡社会保障和会共服务一体化。要按照“广覆盖、同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特困人群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框架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在劳动报酬、各项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要统筹优化交通、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资源,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建设特别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使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服务。

五是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要逐步完善以产业发展、财政投入一体化为先导的经济管理机制,深化以户籍管理一体化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资源配置体制,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自,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源及各类要素互流互通。

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把城乡统筹规划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来抓。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步伐,我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按四种类型推进。第一类是矿区村,就是矿区街道四个村,要结合塌陷区综合治理,尽快落实搬迁安置工作,加快红山大板坪的山旱地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学校、道路修建和群众就业、养老保险等问题,做到与窑街小城镇同步发展。第二类是城中村,就是海石湾镇3个村,要走城市化融合的路子,根据中心城发展、功能定位和实际条件,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环境整治、优化布局等改造任务,加快居民住宅、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通过居住条件和身份转变,促进农民居住地向城市集中,努力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目标。第三类是川区村,就是平安镇个村、花庄镇个村和乡村,平安镇、花庄镇要走城镇化发展路子,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托兰铝、伊利花庄乳业等驻地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运输业、建筑业和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积极完善道路、供水、排污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建设;乡个村要走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突出抓好优质果品基地建设。

二要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来抓。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生命线,必须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在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上做文章。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形成规模,以区域化布局的生产基地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果、菜、奶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一批连片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基地,形成点、线、带、轴相联系的产业布局。重点抓好今年确定的花庄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新庄林果基地等9个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发展设施农业400亩、新建核桃基地1500亩。二是在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上做文章。要以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农村和全区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实现与中心城的产业对接。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拓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三是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上做文章。围绕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市场,加强农村市场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市场,使第三产业在促进农业生产、引导农村消费、扩大居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在龙头示范上做文章。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产业化经营组织,重点支持伊利集团花庄乳品加工、腾基蔬菜深加工、绿源果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建设,努力形成龙头带动、产业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来抓。要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产业特色突出、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开发潜力较大和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小城镇,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型、农产品加工型、工矿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一是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发展方向和规模,建立完善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控详规划,引导工业向坪台集中、商贸向专业市场集中,农宅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发展规模经济、扩展镇域空间。二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要注重建立以民间投资、招商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升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培育建设一批中心镇,逐步形成以海石湾中心城与龙头,平安、花庄、窑街三个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三是积极培育小城镇支柱产业。要把小城镇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加工业、服务业和农副产品集散基地,聚集各类企业、市场和生产要素,繁荣城镇经济、增强小城镇自我发展能力。当前,要抓好海石湾中心城建设和窑街旧城改造,加快平安、花庄小城建设,年内必须达到计划进度。

四要把新农村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任务来抓。继续巩固省市区三级新农村试点建设成果,重点抓好6个新增试点村建设,抓紧编制完善村庄规划,加快实施总投资达2148万元的文化卫生、人饮工程、水利设施等36个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公路、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危旧房改造、新住宅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深入开展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形成领导重视、乡镇发动、农民主体、各方参与的共建格局,建立以垃圾清运、监督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五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来抓。一是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运行机制。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鼓励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土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林权制度改革。二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要按照“乡财县管乡用”的要求,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扩大农村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比重,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三是构建支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体系。积极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信贷金融服务,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机制,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四是探索构建新型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措施,努力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牵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必须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为加强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导全区城乡一体化工作。各乡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班子全力抓,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强大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围绕规划,每年确定一定的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层层分解落实重点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的依据。。

(二)加大投入,强化帮扶。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投入机制,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保证区级财政对农村投入每年不少于一般预算收入的10%。要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流入农村,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合作组织和示范村建设等经济产业发展项目。要继续强化区直部门结对帮扶村制度,区直各部门要每年为所包村子至少办一件好事或实事,不能贪大求全,帮扶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帮资金、帮培训、帮技术,也可以帮着引项目,引进新品种等,总之,就是要发挥各方面力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带动,典型引路。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和有效载体,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向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大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项目,改善农村面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项目,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善于抓点示范,树立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典型村先发展、先见效、先受益的事实,从而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学着走、比着干,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3篇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 2008年8月31日 同志们: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 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 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 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 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 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xx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xx”的必然要求 。 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xx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xx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xx、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xx、开放xx、信用xx、生态xx、平安xx,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xx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 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 按照打造“五个xx”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2008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全区生产总值2008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 ——全区工业总产值2008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 ——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008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 ——全区财政总收入 亿元2008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8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和2010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 ——城市化水平2008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 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 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则是弥补市场失灵、体现公平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外界推动的作用。“两只手”缺一不可,“两只手”都要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不断完善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宏观管理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当前,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编制和完善城乡规划。 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从建设城市东部新区的全局以及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形成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目前湖州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确定,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八里店分区、织西分区、织东分区等分区规划,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中心镇、村区域布局规划,要按照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湖州东部新区建设,加速织里与湖州中心城区的连接。要高度重视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继续推进行政村规模化设置调整,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使我区示范村的盆景越来越多,垃圾村越来越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树立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积极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条件成熟的逐步撤村建居,努力使这些区域成为城乡融合的示范窗口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八里店农民新社区建设的经验,努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设施配套、居住集中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民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 2、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要素流动渠道畅通。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要积极配合市抓好xx境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至安吉延伸段,104、318国道改造,长湖申航道改造、宣杭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立体对外大交通格局;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实现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15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市、区联动到2008年实现全区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路面“黑色化”和村村通公交,逐步构建中心城区公交网、区到乡镇的城乡公交网和乡镇至行政村的乡村公交网三级网络,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要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服务设施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分步分级实施的要求进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要按照功能定位,统盘考虑,统筹安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要探索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服务和价格标准,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让更多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得到实惠。 3、加快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放在工作的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要大力调整、优化和重组现有城乡分割、关联性不强和结构趋同的产业体系,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要求,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到2008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40,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10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以上。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专业化集聚。要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加快向杭宁高速公路沿线和南太湖沿岸集聚,形成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专业区;引导制造业向东部新区集聚,形成先进制造业专业区;引导物流业向东部新区公路干线集聚,形成现代物流业专业区;引导旅游业向太湖南岸、西山漾地区集聚,形成旅游度假专业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围绕“一园一区一带”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以西部生态区和环太湖蔬菜观光农业带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龟鳖、蔬菜、竹笋、花卉苗木、畜禽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温氏养鸡、中味酿造、上跃龟鳖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三产比重。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以湖州市中心城区和织里工贸区为两翼,带动东部新区的发展,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体制创新和加大投入,推动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现代服务等行业的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三产占GDP的比重。以服务工业区建设,提高一、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率为目标,加快运输、邮政、仓储、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壮大现代物流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4、加快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目前,城乡发展差距最大的是社会发展领域的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滞后于城市的状况,加大投入,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巩固深化教育创强成果,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共享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乡镇都建有一所有较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化技术学校,85%的学校达到“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逐步形成农村初中向城镇集聚、农村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布局;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结对帮扶制度。 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立完善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防范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区城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要建立健全以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切实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大力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切实夯实农村文化体育基础。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等创建活动,重视城乡文化体育阵地建设。2008年完成20个中心村的中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资源共享工程,到2010年40%的乡镇成为乡镇基层资源共享工程二级中心。深入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加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开展一乡一艺活动,逐步形成乡乡有品牌,街街有特色的风格;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入,提升农村科技进步水平,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5、加快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要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消除城乡、身份等各种限制,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就业格局。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到2008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就业管理体系和公共职介服务体系,实现用工信息共享;到2010年基本消除城乡就业二元体系,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统一的薪酬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加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的接轨。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障的全覆盖。积极推行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和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集风险型、福利型、医疗救助等“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改革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和其他多种帮扶机制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 6、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发展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生态xx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土、水利、农林、城建交通、环保等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每年确定和开展一批生态示范点、项目的建设和验收。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要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创建绿色企业。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列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村庄,优先予以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和土地开发立项,其新增土地的有偿调剂资金的净收益部分,要专项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责任责任制。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签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书,积极恢复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要依托我区特有的生态资源,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场),同时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工作。 7、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是三个文明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权利。要全面实施村(居)委会公推直选,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为主体的、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配套齐全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村级工作运行、干部群众行为和各项制度运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科学规范的村务运作体系。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全面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抓五强、创五好为重点,扎实开展先锋工程建设,切实把乡镇、村一级的班子建强建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领导,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措施,逐项突破,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1、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经济社会的一场大变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统筹”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上来,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 2、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进行分课题研究,提出对策思路,逐个加以解决。特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是关键。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快制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关政策,包括户籍管理、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行政区划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项目审批体制改革等政策,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转型。 城乡差距的扩大、“三农”问题的形成,都与城乡分割体制和“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有很大关系。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二元结构,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是动力,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措施。今后我区要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优势。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增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企业发展和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使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大致同步的状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城乡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实现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统筹城乡福利保障、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乡按照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按照城乡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全民的素质,按照统一的规划发展城乡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文化事业,按照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要求建立起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 4、增加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区、乡镇分级次合理负担的财政投入体制,依法安排落实好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逐步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水利、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山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山区奔小康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运用参与投资、专项补助、资金配套和贷款贴息等方法,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5、整合资源,形成统筹发展合力。 统筹城乡事关全局,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立足大局,谋大事,管大局,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扎实推进。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对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抓点带面。区里建立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一定按照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努力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工作要求和先进典型,为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只争朝夕而不等待观望,大胆创新而不因循守旧,知难而进而不是畏首畏尾,真抓实干而不是坐而论道,奋发有为而不安于现状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而奋斗!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近年来我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全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把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着力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2006年以来,全市改造棚户区153.8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25800户、190万平方米。大部分小城镇实现了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和集中处理。县(市、区)城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4%,住房砖瓦化率达到68.6%。新建和改(扩)建公路750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12041公里。100%的乡镇和98%的村屯实现了道路通畅。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增强

全市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提高农民思维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治本之策,推动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方向转变。全市推行县城集中办中学、中心乡镇集中办小学模式,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推动乡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以来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5个、农家书屋195个,65%的村屯建立了文化活动大院;大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新建、改造59所乡镇卫生院,对所有村级卫生所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城乡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把发展壮大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产业融合、互为依托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建设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马铃薯基地、亚麻基地、北药基地、奶牛肉牛养殖小区等;培育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培植和发展了北安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加工、孙吴茂田牧业、爱辉铃田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市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总的看,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1.制约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问题较多

由于公共财政体制、城乡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缺乏统筹配套性,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即使已经实现转移的农村人口,依然存在着户口本变了,身份没有变,农民享受不到与市民同等待遇的问题。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

多年来,由于资金投入上的“城市偏向”和缺乏统一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化现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依靠政府投资,近些年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而农村道路、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特别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县、乡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尽管每年都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很难满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城乡经济发展上仍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大机械耕作和科技种田以及发展劳务经济等,促进了农业增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呈进一步拉大趋势。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58元,农民人均收入为56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1.79倍,而2006年为1.58倍。

三、推进的主要建议

针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应把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1.打破城乡封锁,加强建立城乡平等的制度体系创新

制度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保障,针对我市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打破城乡分割的现状。建立起包括户籍管理、劳动力市场、金融体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市民和农民待遇平等的政策。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进行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规划工作,统一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统一管理城乡就业,加速劳动力的流通。三是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向劳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流动的自由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2.强化农村产业支撑,夯实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基础

产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内核,加大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兴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应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农村地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就业安置的主渠道和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同时,把园区开发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促共进。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村地区的房地产、商贸、物流、餐饮、娱乐、金融、信息,旅游和社区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把农村作为一片新城区进行建设和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住宅小区、商业广场、专业特色市场建设,尽快聚集人气、凝聚财气。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要求,努力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大技改扶持力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文化功能,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5篇

一、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l.产业与城市化发展严重失调、空间布局过于分散,城市功能辐射弱;2.政策体制差异太大;3.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体制不健全;4.社会阶层结构和城乡人口比例失调;5.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差别太大; 6.农村居民整体综合素质较低;7.生产力水平不高。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根据我区当前的实际,要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应着手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实施我市村镇规划“123”工程。规划是城乡建设的“先行者”,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建设必须要以科学、合理及适度超前的规划为指导,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按照《防城港市村镇规划“123”工程实施方案》(防政办发[2005]83号)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快实施我区三个建制镇和22个行政村的规划工作(工业区内行政村也要做好搬迁安置)。通过做好村镇规划,指导村镇各项建设,把镇、村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良好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完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村镇,以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

(二)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1.通过市场运作多渠道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2.盘活土地市场,依靠全社会力量,启动建设热潮;3.旧城改造与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4.制订优惠政策,引导政府、社会资金投向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三)打破城乡封锁,加强建立城乡平等的制度体系创新。制度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保障,针对我区的现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l.建设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打破城乡分割的现状。要建立包括户籍管理、劳动力市场、资源配量、国民收入分配和金融体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国民待遇平等的政策。2.建立城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进行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规划工作,统一进行要素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近期应特别重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统一管理城乡就业,加速劳动力的流通,为其他要素的流动提供人力保证。3.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保障,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向劳动、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的自由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4.创新和改革城乡土地管理制度,要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制订符合规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以及农村住宅登记交易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有偿调剂和有偿退出,制订符合实际的新型土地征用补偿办法。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培育,引导城市土地集约配置,提高土地开发效益。5.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工业生产和行业管理体系。废除修订传统体制下妨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关制度、法规、条例和政策,使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发展轨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