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

初步武术教学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养;武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6-02

一般来说,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内,需要体育教师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四十五分钟时间,事先把课时计划安排好、教学过程完成好,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给我们的体育老师带来不少困难,尤其是武术课堂教学。我们知道,武术教学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武术的套路也错综复杂,并且还要求我们的师生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那么,作为武术体育教师该如何进行武术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正确引导他们做到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下面我就针对这一问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对初学武术的学生来说,教师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勾、拳、掌、弓步和马步等一些基本动作,逐步教会学生手形变换、手法变换和步型变换等基本功,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的学习武术的套路。例如,教师教学生学习初级长拳课。初级长拳的动作表面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它的套路已具备长拳的跳、蹦、穿、跃及方向变化等特点,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必须先教给学生一些武术基本功及相关的组合动作。然后再教给学生“五步拳”。“五步拳”中它包括武术的主要手法和步型,动作简单,方向变化少。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学生一接触就能学会,也就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完“五步拳”后,教师再进行初级长拳的教学。因此,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长拳基本功进行强化练习后,才能清理出学生在套路练习中的“绊脚石”,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长拳的武术套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循序渐进,降低难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宏观上来调控学习的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堂准备部分,把武术基本动作进行分解归类并渗透其中,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合理安排武术课的课前准备部分,改变单纯的学生徒手操为学生武术操,再做一些武术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如:马步冲拳、弹踢冲拳、弓步冲拳的转换;扑步轮拍、双臂绕环、正侧压腿等等。这样就把武术的准备活动和基本练习紧密衔接在一起,在学生的大脑中初步建立起了武术动作的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为今后学习武术套路打下坚实基础。在平时的上课练习中,要让学生把武术基本功练习扎实,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体育教师要根据武术特点进行归类记忆,寻找武术学习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武术的攻和防体现在具体的一招一式上,因此,武术教练在讲解时,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进行模拟示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记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为简化教学动作,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找出套路中每个动作的规律。例如,初级长拳套路的起势与收势的位置相同且方向一致,我们练初级拳时,拳要放在腰间,拳心向上,冲拳时拳心向下等。让学生懂得万物相通的道理,体验学习乐趣,培养学习兴趣。教师教初级长拳套路时,为了巩固所学套路,教师应采取启发式或提问式来提高学生对套路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本套路中我们冲拳的动作有哪些?亮掌动作有哪些?推掌动作有哪些等等。

一般来说,武术的套路是由好多动作组成的,每个动作又包含着动作的方向和路线、架式和结构、停歇和顿挫、劲力特点等要素。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步骤,让学生一步步连贯、完整地掌握每一个套路。我以为主要应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弄清楚动作的路线和方向。教师可以通过慢速示范演示和精炼简明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概貌。教师可以先讲后做或先做后讲。其次,要掌握动作和步型姿势的准确性和工整性。教师的示范演示动作要从开始的慢到后来的正常速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分析与示范中去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要领,眼、手、步和身法,每一招式都要做到工整、准确。再次,要分析动作的节奏、劲力、眼法和精神。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神、形兼备的特点,分析讲解动作的作用、性质、节奏和意向,逐步使学生动作的形和神结合起来,从而全面的掌握各环节的动作要领。

四、选择适合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促进学生学习并持之以恒的能力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2篇

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初级剑术是我国武术套路中的短器械套路,是高校武术套路课教学的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较好的掌握初级剑术的动作技术,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尤为关键。有效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有效性。本文在体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初级剑术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有效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初级剑术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关键词 初级剑术 有效教学 方法

初级剑术是我国武术套路中的短器械套路,它具有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动作朴实直观等特点,是我国武术套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初级剑术是由武术的基本手型剑指、步型、平衡以及简单的跳跃动作所编成的一套具有节奏鲜明,姿势舒展,潇洒飘逸,身械动作灵活协调的一套剑术。除了预备式和结束动作,初级剑术分为四段,共三十二个动作所组成。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较好的掌握初级剑术的动作技术,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尤为关键,有效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有效性;学生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乐。本文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主要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剑法的教学

武术基本功是练习武术套路的基础,基本功是指在武术运动中的肩、腰、腿、基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平衡和跳跃动作等,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是为学生学习初级剑术打下最基本的基础,根据学生学习掌握武术套路的基础,结合初级剑术的基本剑法进行学习和掌握,来提高对初级剑术的熟练程度,为组合动作和分段动作、成套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武术基本功教学

为了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好初级剑术的方向、路线、节奏达到教学有效性,在初级剑术的教学过程中,专门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以下基本功进行练习:(1)手型:剑指。(2)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斜步。(3)步法:并步、进步、退步、插步。(4)平衡:提膝平衡。(5)跳跃:换跳步、大跃步前穿。通过以上基本功练习可以使身体各部分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和发展,为器械套路初级剑术提高水平下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功练习贯穿始终。

(二)基本剑法的教学

基本剑法是练习初级剑术动作的基础,基本剑法的教学包括了刺剑、劈剑、抹剑、挂剑、云剑、撩剑、点剑、挑剑、崩剑、斩剑、剪腕花、撩腕花。在熟练掌握了原地的基本剑法技术就可以结合步型进行练习单个动作,如:弓步直刺、提膝下点、弓步下劈等。通过学习基本剑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注重身械的协调配合。基本剑法可以在每一堂课上作为准备活动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逐步提高基本剑法动作,还锻炼学生手腕和身械的灵活配合,为下一步的练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套路教学

(一)组合动作的教学

组合动作就是选取若干个单个动作串编在一起进行练习。例如:弓步直刺+回身后劈+弓步平抹+弓步左撩;提膝平斩+回身下刺+挂剑直刺+虚步架剑;就是把单个动作串编和结合起来就是成套动作。教师在示范时要做到示范动作正确标准、精讲多练、强调反复练习加深印象,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组合动作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和熟练动作,更能提高动作质量,突出动作的劲力、节奏,从而为下一步的分段练习打下基础。

(二)分段动作的教学

除了预备式和结束动作,初级剑术分为四段,共三十二个动作所组成,每一段由八个动作所组成。分段动作的练习尤为重要,它对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熟练程度上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决定了能否完成整套动作的前提。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分段时,首先教师要完整示范一次分段练习,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和完整的印象,再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语言提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应该要特别注重学生练习分段的动作质量,而不是注重学生练习的动作的数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动作质量。如果只注重学生练习的次数和数量,这样会让学生不重视动作的质量而且还会厌学造成动作变形,如果动作一旦变形没引起重视,将会影响整套动作的练习。因此,分段动作应该多抓熟练度和动作质量,为整套动作的练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半套动作的教学

初级剑术共分为四段,在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方向、路线、节奏的基础上,可以把四段动作分为1-2段、3-4段也就是前半套和后半套来进行练习,这对巩固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和加深对动作的记忆有着很大的进步和提高,逐步加大运动负荷,使学生适应半套动作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动作的质量,为整套动作的练习打下基础。

(四)整套动作的教学

初级剑术的整套动作练习是应在学生完整熟练整个动作的基础上来进行练习的,整套动作练习是在分段练习、半套练习基础上的加强。教师采用分段、半套相结合的练习方式来进行教学,注重把分段、半套作为练习重点去突破,让学生在熟练动作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套动作的练习,这就是让学生循序渐进的逐步掌握和巩固整套动作的练习方法。此外,教师不仅要加大传授武术基本理论知识、剑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武术的礼仪和爱国主义情操,达到教育和教学的双重效果。

三、初级剑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是教好初级剑术的首要前提。在初级剑术教学中,所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都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有效教学。否则,教学方法的运用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解与示范动作相结合

讲解示范是初级剑术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该要特别注意运用直观教学,用正确的示范、领做以及影像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对一个动作和一个套路有较完整的概念和了解。对于较难的动作,可采取分解教学。例如:第四段坐盘反撩动作,可以先把下肢动作坐盘进行单独练习,再结合上肢动作进行完整练习,这样教学的时候学生就能很好的清楚动作的方向、路线和节奏。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精讲多练和示范动作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以领做、口令指挥练习为主,配合简练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印象。

(三)纠错的及时性

纠错是武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针对武术动作多、动作难度大的特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才能提高动作质量。如果让错误动作形成动作定势后才去纠正,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学生锻炼身体,还会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注重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四、结论

在初级剑术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初级剑术的动作要领,了解更多的武术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有效教学的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武术动作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来提高动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曾子明.浅论武术基本功训练[J].体育学院学报.2002(6):76-77.

[3] 张立文.初级长拳的教学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9,104.

[4] 颜辉萍.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0(1):61-62,81.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实践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加强对武术文化的传播、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套路和技击实战的结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前言

武术是集踢、打、拿、摔等攻防技击动作与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于一体,通过套路与实战技击为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中均开设了武术课。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武术课教学效果下降,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逐步下降。

2 高校武术课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难度大,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武术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以长拳三路、简化太极拳、初级刀、初级剑、初级棍等套路为主,套路结构复杂,内容较多,对于普通大学生有难度。以套路教学为主的武术课,只注重的外在的演练形式,而忽略了武术技击的重要内涵,对于动作的攻防含义一带而过,很少进行专门性的练习。因此,随着瑜伽、跆拳道等项目的兴起和流行,及大学生实际需要偏好的改变,学生对于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当今的大学生喜欢具有竞争性、对抗性、激烈性的体育项目,希望能学以致用,觉得传统的武术套路花拳绣腿,学习难度又大,逐渐越来越失去兴趣。

2.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一般武术课教学都是基本功学习和基本套路演练。教学手段通常都是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因此,15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会使学生感觉单调、枯燥。

2.3武术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有些武术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只是通过普修课学到武术技能,因此动作示范不到位、讲解不深入;有些教师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但是对于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能力缺乏;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敷衍了事,因此,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学生对武术课越来越缺乏兴趣。

3 提高武术课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

3.1在武术课中,加强对武术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武术的起源,内容及其特色。比如讲述一些武术中的传奇人物、故事、拳法起源等。

3.2根据学生需要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长拳三路、简化太极拳、初级刀、初级剑等动作较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课时又少,所以在相应的情况下可以选取简单的五步拳、散打技法进行授课。课前用武术基本功变成准备操,并穿插武术类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气氛。

3.3加强套路教学和实战技击教学的结合套路和实战技击是相辅相成的,实战技击是套路的内涵,而套路是实战技击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套路教学中注重对动作攻防含义的解释,加深学生对套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并学以致用。引进实战技击的内容作为辅助,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增强防身技能。

3.4利用现代先进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录像、VCD、电脑多媒体演示这些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3.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武术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尤其传统武术方面的知识,尽可能的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各种武术搏击项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能力。

4 参考文献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武术 非武术专业 武术教学

1.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1]。2014年3月10日,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武术将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2]。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有着武术专项师资缺乏,教师武术基本功欠缺,教学方法陈旧等因素影响,所以中学绝大部分武术教学任务由非武术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承担。因此,推进和深化武术教育教学,一是加强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提升。从实际操作看,前者周期较长,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开展实施方便、快捷,既能在短期内收获良好的效果,又是从根本上推进和深化武术教育教学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作为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一线的非武术专业教师,有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结合常州市近几年的体育中考情况,自己对武术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感悟,希望借此为非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武术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武术教学的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

2.2.2访谈法

走访常州市区17所中学,了解各校武术专项师资,非武术专项教师武术教学的相关问题。

2.2.3案例研究法

通过部分初中体育课例观摩、研讨,研究出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教学的方法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武术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武术专项师资不足,缺乏系统化专业化教学。

对常州市市区17所中学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得知:目前常州市市区中学武术专项教师比例较少,17所学校中只有4所学校有武术专项教师,占比为23.53%,且每校仅有1名武术教师,平均每校0.24人,可见武术专项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学校学生的武术教学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套路学习阶段,加上常州市体育中考的大环境下,学生没有也不可能得到系统的训练,更谈不上专业化。

3.1.2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过程不流畅。

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对武术的学习仅限于在校学习期间,武术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对武术动作的掌握高低不一,参加工作后接触武术训练的机会更少,即使偶尔参加武术类的培训活动,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武术的基本功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由于自身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武术技能储备不足,从而造成自信心不足,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流畅,教学效果较弱。

3.1.3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初中学生激趣易、保趣难。电影、图书等网络多媒体资源对武术项目的夸大和神话,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国粹、传承民族文化的地位,学生愿意进行武术学习。但是武术的教学、训练过于死板;痛苦的基本功的学练、枯燥的套路学习、遥不可及的对练格斗;武术项目评价的单调和缺乏创新性,让中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低,造成初中学生较难保持兴趣的状况。

3.2改进措施

3.2.1学案导学法。

套路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这样几个过程:分解动作学习、完整动作学习、分组学练、多种形式展示等。形式虽老套,但稍加修改,效果会更明显。如五步拳教学时,可以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练(见下表)。

利用学案导学,一来解决对动作术语不清或遗忘,增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二来省略大量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有效地提高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强度。

3.2.2自主学练法。

新课程理念更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内涵包括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在武术项目的教学中,有效利用好自主学习对武术项目的学习也大有裨益。这里以五步拳为例(见下表)[3]。

这种武术套路(动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武术学习的兴趣,而且由于“教”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更专注,学习效果自然更高效。

3.2.3“e”学习法。

时代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ipad等新型信息技术工具迅速在社会上普及。对于城市学校来说,有的学校配备了机房的同时专门装备了ipad机房。目前“e”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文化课学习中比较常见,将“e”学习模式引入武术教学,将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形式改革的新尝试。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程度较高,学生中的网络高手比比皆是,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做文章。

4.结语

4.1当前基层学校的武术专项教师比例失调,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武术教学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在推进深化武术教育教学的进程上,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促进更多的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自身武术技能的提升。

4.2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首要提升武术基本功,进而掌握简单的套路、器械,其最终目标是自身具备一定的武术动作创编能力。

4.3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需要创新教法,如学案导学法、自主学练法、“e”学习法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出更多有效的教法来推进深化学校武术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苏教体艺〔2014〕3号)[Z].江苏省教育厅,2014-2-27.

[3]姜庆军.初中学生武术项目推进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6.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步型 完整和分解教学 创新

五步拳是五种步型,即弓步、马步、歇步、仆步和虚步组合的武术动作练习。初中学生武术基础比较差,有些甚至以前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是武术,只是偶尔在武打小说或是武打电影里看到过,所以对于五步拳的学习是一个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与实践中华武术的过程,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精神风貌。特别是在近两年的中考实施过程中,五步拳当做考核内容则显其重要作用和地位。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喜欢武术,但是对上武术课却不感兴趣,原因在于过去对武术的教学仅局限于教师领做、学生跟做这样一种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很容易做出一些不标准的动作,甚至是错误动作,而对于初学武术的学生来讲,掌握正确的动作和锻炼的方法是培养武术兴趣,打下扎实的武术基础的根本所在。因此,笔者对五步拳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实践于课堂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基本动作教学

学习五步拳之前先把这些动作清楚准确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有基本的概念,了解组成武术的基本元素。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把握,特别是动作名称、动作要求、用力顺序以及易犯错误等要准确无误地告诉学生。其次,在一些动作的转换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简单的连续动作,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对武术动作的理解能力。例如手型的练习中设计由立掌变钩手,再到拳的变化过程,其中这些练习又能紧紧围绕五步拳的教学,扣住五步拳的动作过程,因此对后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武术讲究“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五步拳的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完整的练习,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体会、运用和发扬中华武术的精神。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是初学者,有效的方法是在每一次冲拳的时候短促、有力、大声地发出发声词――“嗨”“哈”来调动他们的情绪,活跃练习气氛,同时起到聚精会神、增加力量的作用,初步体现武术的精神,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完整教学和分解教学相结合

五步拳的过程:并步抱拳――搂手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收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面前,用均匀的速度,示范完整的动作,让学生对整套动作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以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在五步拳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又要把它分解为以下15个动作:(1)甩头抱拳;(2)上步搂手;(3)弓步冲拳;(4)弹踢冲拳;(5)落步架掌;(6)马步架冲拳;(7)后插步盖打;(8)歇步冲拳;(9)90°转身直立;(10)提膝穿掌;(11)仆步穿掌;(12)弓步前穿;(13)上步抡臂;(14)虚步钩手挑掌;(15)收脚抱拳。这样细致的分解动作可以使学生对五步拳具体的线路和方向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以上15个分解动作进行细致的讲解。中间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在讲解分个动作之后,把它们连续起来,进行局部的完整练习。例如马步驾打,可以分别教授落步驾掌和马步架冲拳,然后把两个动作连起来完成,那便是马步架打动作。这样通过分解教学,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过程、路线和方向,再通过完整的练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五步拳的节奏,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集体讲授和学生分组学习相结合

在教师进行集体讲授之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指出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观察能力,以及与同学友好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对学生做出的一些不正确的动作要及时分析和纠正,对于动作完成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树立典型和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主创新武术动作,加深理解

在绝大多数同学能正确完成五步拳成套动作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五步拳的学习体验来创新武术动作,然后分组练习,并加以评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在创新动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结合以前所教的健美操、舞蹈和田径的动作,重新编排套路,非常有新意,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6篇

商榷之一:武术礼节的缺失

纵观初中武术教材的安排,内容上遵循了武术教学的基本规律,从易到难,从基本的冲拳动作到复杂的连贯动作组合,从编排和内容的安排上均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但是美中不足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套路演练之前的武术礼节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出来,也没有在教材中涉及到。

俗话说“习武先习礼”,武术礼节一般分为徒手礼和器械礼,徒手礼一般是抱拳礼,根据本教材是徒手练习,故行礼应是抱拳礼。其具体做法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在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颌相平,置于胸前,两手臂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头正身直,目光注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该礼节具有两层含义:既表现出外在的行为――礼貌与礼节,又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右拳表示尚武;左掌大拇指内扣表示谦虚,虚心向对方请教;四指并拢寓意四海之内皆兄弟,理应团结奋进;左掌掩贴右拳,寓意以武会友。

抱拳礼是对习武之人的一种规范性要求,通过行礼使习武人之间、习武人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向上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是对习武人的一种道德上的督促与勉励。目前,在上海市各阶段的学校中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两纲”教育(《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两纲”),如何使“两纲”更进一步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作为老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闪光点。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武术而言,抱拳礼动作的学习,无疑使“两纲”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渗透更深入了。学生通过课堂对抱拳礼的学习与掌握,领会其内涵,使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又进一步了解,同时也是传承文明与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因此在第一次武术课上应该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抱拳礼的动作及其内涵,提高学生的武术修养和道德内涵。

商榷之二:从技击角度探讨少年连环拳个别动作之不足

武术是一项以技击为主的运动,武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套路,而且要让学生弄清楚每一招每一式的攻防含义即技击要领,明白一招一式的缘由和来去路线,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现具体分析少年连环拳的两个动作:弓步冲拳和按拦推掌。

(1)弓步冲拳:意为人成弓步降低重心,冲拳击打对方,此为进攻。但从技击角度来说,应是防在先攻在后,先立足本方之安全再去进攻对方。教材原文的表达是:“左脚向左跨一大步,右拳迅速向前冲出,两眼平视右前方”。通过字里行间没有发现防守的描述表达,下面这样描述方才显得动作合乎规范:“左脚向左跨一大步,身体左转90°,同时左手向前向后搂手,右手迅速从腰间向前冲出,两眼平视右前方”。左手的搂手意为化解掉对方的进攻,把对方进攻的拳脚搂到一边去,故弓步冲拳也可以理解为或写为“搂手弓步冲拳”“弓步搂手冲拳”。

(2)按拦推掌:该动作与少林八步连环拳中“截手锁喉”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是先通过按、拦动作化解对方的进攻,把对方出拳的手按在我方胸前,然后用右手去进攻对方的咽喉部位。此动作原文是:左掌屈肘向下按于胸前,掌指向右;右拳变掌,从左掌上面向前平伸推出,小指一侧朝前,掌指向上,左掌同时顺着右臂下面收于腋下,两眼前视。笔者有着多年的习武经历,对此动作仔细地斟酌和演练之后,认为对此动作的描述虽然没什么不足之处,动作也有攻防,但是按照拳理和动作意图来理解的话,左手防守之后,右手的进攻应该是人体的咽喉部位,一般咽喉部位的进攻都是锁喉,手法一般是爪法,而不是用掌去推,这两种的进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抓法显然比掌法效果更为明显。所以,可以这样来用文字描述此右手的动作:“虎口斜向前,五指斜向前上方”,而不是“拇指向上,小指侧朝前”。只有这样做,动作才具有实用价值,演练也没有那么别扭。

虽然说武术套路是艺术化的散打搏击,但是每一招一式应遵循拳理和动作的最优化,动作的描述和编排应该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并能正确地使用武术用于防身自卫。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武术教学 基本功 训练方法

一、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阶段划分

武术基本功主要包括腿部、腰部、裆部、桩功、手眼、冲拳等六个部分。在众多的内容中,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武术教学实际,将基本功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1:初级阶段,主要以基本身型、手型和步型等内容进行教学。

2:在前一段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和难度,同时进行身法、手法、步法和腿法方面的教学。

3:提高巩固阶段,对已学内容不断强化、反复磨练,并同平衡、跌仆、翻腾功的教学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4:应用阶段。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对武术基本功已初步形成概念,并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在此技术上,以基本功小组合形式,进行综合练习,为以后的套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武术基本功的教学是由上述4个阶段组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内容与任务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进行科学安排,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每堂武术课中真正学到一点东西。

二、武术基本功教学步骤

武术基本功是由不同的基本动作、基本技巧和基本训练方法所组成。练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基本功,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步骤,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第一步,通过教师的慢速示范及简略讲解,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架式结构及正确做法。在讲解过程中先讲整体姿势,再讲上肢或者下肢。第二步,主要明确基本功动作要求和规格。讲解顺序是由下肢、躯干而后手臂。这一步的基本功任务是力求在练习中,做到准确与工整,并对所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发现、纠正。倘若学生初学时一时还达不到规格和要求标准,教师应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第三步,着重于基本功练习要领的讲解。讲解时最好将练习要领归纳成几个字,即便于教师讲解又便于叙述记忆。如前压腿时可将其要领归纳为:一翘(被压腿的脚尖上翘)、两挺(上体挺胸、被压腿挺膝)、三收髋(被压腿髋关节内收)。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平时善于分析和发现动作要领,在此基础上方能作进一步的归纳和提炼。第四步,结合动作或练习的技击意义进行讲解。武术运动之所以有别于其体育项目,其最主要的一点即在于它的攻防技击特点。所以在基本功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其技击特点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或练习的理解,同时也可提高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

三、武术基本功的几种教学方法

1.串联式教学法。即在基本功练习过程中,按照其难易度和内在联系,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一个练习过渡到下一个练习。如:在介绍和练习了基本手型、步型后继而进行基本的手法和步法的教学;当介绍了各种压腿后再进行各种踢腿的练习;继之作各种腿法,最后再练习各种跳跃。这样使前一动作为后一动作服务,一环套一环;动作也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使学生稳步扎实地前进。

2.自我对照法。学生在最初的基本功练习时往往会信心不足,教师这时应该抓住其在武术方面的强力求知欲,结合自我对照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其学习信心。自我对照法即是教师将学生平时的练习成绩记录下来,学生也可进行自我登记;训练一段时间后(1周或者1月),进行一次小测试,通过前后成绩的对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练习基本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基本功的练习效果。

3.比赛法。在基本功训练一段时间后或者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在班内或组内,以及班与班之间组织基本功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可以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找出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4.典型带动法。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多差异也大,所以教师除提出一般要求外,还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并发挥典型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要发现基本功好的典型,也要发现基本功较差的典型。这样使好的典型发挥其骨干作用,帮助和带动其他水平较差的同学,同时通过典型的教育启发,并对其重点辅导,从而带动全体共同提高。这也是“抓两头带中间”的典型带动法

四、武术基本功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倡良好的武德武风放在首位。练好武术基本功贵在一个“恒”字,要能够吃大苦耐大劳;在武德上要提倡嵩德谨已,常言道“无拳无勇,无德无拳”既此谓也

2.武术基本功训练一定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练习基本功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保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训练程度,科学的进行基本功训练

3.武术基本功训练一定要强调姿势的正确与工整。学习一个基本动作,无论在其架构、发力特点和心志意向等方面,都学精雕细刻,而不能只强调动作的做法而忽视基本姿势的培养。否则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就很难纠正了。如:社会上许多功夫不错但姿态难看,如弯腰、驼背、耸肩、曲腿等等,其原因就在于学习的初始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就必须强调基本姿态的培养。

4.武术基本功训练一定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学校武术教学主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所以不能以练基本功而练基本功,更不能不顾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盲目练习基本功。这就势必牵涉到运动量大小的问题。运动量过大超出学生生理承受的限度,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和引起伤害事故,同时也容易造成动作变形;运动量太小达不到训练效果。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合理安排运动量。

5.武术基本功训练一定要合理安排练习内容。武术教学中基本功的内容不能多而杂,更不能走过场。应该根据不同得以、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以及武术课的实际需要和基本功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的安排基本功内容,每次课一般按排2-3个基本动作,力求做到少而精。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8篇

武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产生于中华民族的最初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技能中,随着中华民族在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武术也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

武术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份,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并被列为国家正式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国家每年都举行各种不同类别的比赛和表演。国家体委设立了专门的武术组织,并且组织编写了以武术主要项目为内容的武术教材,各有关学校还把武术列入了教学大纲成为学校体育课的组成部份,特别是青少年的武术运动技术水平因而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武术人才。

学生初学武术操动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武术的手形、手法、步形、步法都有一定的规范性,学会动作并要使动作逐渐规范化,掌握技术要领和方法,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习武术基本功,学生一定要弄清参与完成这一动作的身体部位,它们各自的运行方向、路线,自学生学习的初期,一定要把握住动作规范这一关,如果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形,就要影响学生的下一个的组合练习和单个动作。因此,平常在武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动作的细节和手形、步形及身形的准确、规范,是正确的动作逐步成型。

在武术动作组合、初级拳术套路以及难度动作套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位置很重要,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教授基本动作,如果是横队,集体演练套路,教师就应站在队伍的左前方,带领学生练习,使学生便于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武术运动中方位经常变化,对此,教师课前要有充份准备。最好把每变一次方位的动作列为一小节,如马步架冲拳可采用镜面示范;正踢腿、弓步冲拳可采用侧面示范等。有时为了使学生认清一个动作的各个运动特征,为了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逐步达到规范,应尽量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结构特点和参与运动的肌肉感觉,可以借助力或阻力的教法使学生辨别空间、时间与身体各部位的关系,从而建立动作的概念。如肩臂练习中的单双臂的前后、左右、交叉绕环动作,要求臂伸直、肩臂放松、划立圆。学生在练习中往往容易屈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两臂划立圆的感觉,教师可站在学生身前,两手分别扶持学生的上臂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冲拳动作的运行复杂,可以两人交替向对方前伸的立掌掌心轮换冲拳,来引导学生掌握冲拳的线路要领。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 体育课 武术教学 现状 对策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炼意志等特点,对强健身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合格人才具有很大作用。中国传统武术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其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武术课不重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目前,多数学校不开设武术课程,即使开设了武术课,教学的课时安排也较少。学校体育老师反映主要原因是学校缺少武术专长的教师,其他教师不愿意承担武术教学任务,学校也无要求。也有少量教师反映学生不喜欢教材中的武术内容,认为课本中的武术内容单一,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武术的兴趣。

2.武术教学专用场地和器械较少

初中大部分学校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和数量不等的场地和器材, 很少有武术专用场地,武术器械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武术器械和武术场馆的缺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武术教学的普及与发展。

3.武术师资相对缺乏,体育教师的武术专业教学能力差 据了解,大部分学校的武术教学由一般体育教师任教,极少数学校有武术专业教师。

由于一般体育教师对武术的了解及实践能力不够专业,不能更好的承担武术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不愿安排武术内容教学,即使进度中有安排,也是草草略过。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的武术专业教学能力差是严重影响中学武术教学普及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4.学生对武术的了解肤浅

体育课程大纲上有武术教学内容,但是实际上安排武术教学的教师非常少,学生几乎不能正确完整的认识武术,对武术的了解也只是通过武打片或武侠小说,认为只有“飞檐走壁”“李小龙”才是武术,有的学生更是把散打、跆拳道认作武术。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是“花拳绣腿”不值得学,有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是“绝招”,对实践作用不大。学生对武术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认识,也是影响中学的武术教学普及与发展的原因。

武术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加以普及与推广。但在武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种种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何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使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得到普及与发展呢?

1.加强对武术知识的宣传,提高师生对武术的理解和认识

武术运动集文化、历史、哲学、医学等于一身,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炼意志等特点,对强健身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老师应该进行理论教学,加强对学生武术知识的引导与渗透,还应借助媒体和其他各种手段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大力宣传武术的文化性和教育功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 彰显武术的文化性。

2.拓展武术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的武术教学,要发挥武术健身、健心功能,调动学生们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学校要重视武术教学,规定教学时数,拓展武术教学内容,创编武术校本教材。更要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打破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多钟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3.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首先,对在职教师进行武术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多样性应该引起重视,端正教学态度,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武术的攻防拆招 套路的学习 基本功的练习 武德的传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对强生健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制定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武术被列为必修的重要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方面。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初中武术教学达到新课程目标即初中阶段(7-9年级)水平四的领域目标应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达成。

一、通过武术的攻防拆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达成运动参与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领域目标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初中武术教学内容套路中很多都包涵着攻防的动作,通过拆招让提高学生了解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攻防意识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达到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并在其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例如:“少年拳第二套”第四动”弹踢冲拳”与第六动”并步搂手”当“弹踢腿”时运用“搂手”将踢过来的“腿”用“手”勾住,使对方无法站立,从而达到制敌作用。当中一定要注意勾手的方向,对手“踢右脚”勾的方向要向对手的左面“勾手”,相反亦然,原因是如果方向勾反,对方就可以利用另一只腿对你发起第二腿击打。实际生活中遇到袭击时大多数也是采取格、挡、牵、引的方法去化解进攻的,这样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就会大大提高,能让学生自觉的安排锻炼时间去练习武术,结合自己对攻防的理解去研究一些动作去提高自身的自卫能力。这样必然能达成运动参与水平四的目标要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通过武术套路的学习使初中学生达成运动技能领域目标

运动技能 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武术套路从运动形式来看,既有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编成的拳法和器械套路,又有实战意义的对抗性竞技格斗,还有以针对某一项身体技能为主,进行专门强化训练的各种功法。中国武术历来注重“内外合一”,所谓的“内”,主要指诸如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理品质,所谓的“外”,主要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动作。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它具有极丰富的内涵。长拳中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四法相合,都是这种“内外合一”,整体和谐要求的具体体现。初中体育教学虽然传授的套路有限,但在达成运动技能领域目标是不可取代的体育项目,也是学生今后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较好健身手段,“拳打卧牛之地”是武术的特点,不需要复杂的场地器材就能到达运动目的和效果,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武术必然能使新课标的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达成。

三、通过武术基本功的练习使初中学生达成身体健康领域目标

身体健康领域目标水平四要求中发展体能,即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运动的基础,一般包括肩、臂、腰、腿、手、步和跳跃,平衡以及组合动作等练习内容。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和技能,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初中体育教学中可利用武术是运动特点将一些武术动作与体能联系起来,例如:安排两个仰卧起坐垫,分别相隔20米由两名学生手持放置,另外一名学生练习马步冲拳时,进行跑动后成马步对仰卧起坐垫冲拳20次左右,然后和手持垫子其中一名同学交换,其中的马步冲拳可换成其他武术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弥补武术招式中静力性练习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从而到达全面锻炼身体的效果。武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必然能初中学生使身体健康领域目标水平四要求中发展体能达成。

四、通过武术的武德的传授使初中学生达成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武德是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初中学生在学习武术时应该更重要的传授武术的道德。例如:通过武术的“抱拳礼” 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①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这样能让学生从表面和形式上理解武德,而后跟进一步的让学生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了解运动愉的获得对人们坚持体育锻炼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自尊和自信,了解自尊和自信的作用。通过武术的武德的传授必然能达成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11篇

武术是我国固有的一项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武术也是新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目标中中小学必须重视的传统体育项目,但如何进行教学值得研讨。就目前来说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中绝大部分其实就是操式化的武术教学,原因一方面是武术教材本身的枯燥和缺少趣味性,另一方面我们的很多体育教师由于不是武术专业出身,本身对武术教材的理解就处在动作路线、方向及造型上(还没有达到功架的程度),自己演练时的动作都不是很到位,很多时候也很难表现出武术的劲力和精、气、神,而对武术动作的一些内在的技击和养生方面的含义知之甚少或根本不懂。如太极拳的云手,这一动作不但在攻防有格挡对方的进攻和引化后反击的作用,还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体疗手段等。这样的教学与学生想像中的武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原本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而失去了兴趣。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重点是应加强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层次设计,笔者非常赞同贾齐教授“应该将武术作为对抗(或攻防)的运动文化进行教学,而不是作为纯粹的个人动作教学”的观点,练武德为先,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武德、武道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笔者认为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应在传统的强化基本功的基础上,考虑进行游戏化,在游戏中穿插攻防的意识与反应判断能力等等的训练,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有表现力的组合动作的教学。如在学习手型、手法,步型、步法阶段可用传统的游戏“石头、剪刀、布”进行变形,可以把并步设为石头,弓步设为剪刀,马步设为布让学生练习,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增加手型变化如并步抱拳,弓步撑掌或冲拳,马步前冲拳或架冲拳动作再进行练习,甚至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套路中的单个动作如提膝亮掌作为失败者的表演等等,同伴间对游戏的内容的规则可以自行规定设计然后进行练习;在强调安全的基础上,在小学阶段也可以进行单个动作的进攻与防守的教学,如格挡冲拳的对练,弓步架冲拳的对练等发展学生的反应与判断能力,用拳击或脚踢垫子、沙袋或不倒翁形式感知用力等,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在增加学生单个动作的练习数量的同时强化动作的质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笔者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应该对教材进行改造,使教材趣味化。

初中阶段的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如在准备部分可多安排如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踢冲拳,蹬踢推掌等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教学中应该强调组合的教学,在组合设计与编排上要考虑动作的技击性,可以是一攻一防的几个动作的串联,也可是A组合为几个连续攻击动作的串联,B组合是几个连续防守动作的串联,教学中一学生用A,另一学生用B,形成一个一攻一防的组合练习。目的是在加强学生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规范的同时增加对武理、武德的理解,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演练的武术动作体现出应有的劲力与精、气、神,并在有范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演练的风格和对组合的理解,去把组合再串联成简单的套路,增强套路练习的表现力,串联的形式可以是ABCD,也可以是BADC。

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应该是以传授传统套路和相关健身、养身知识为主,辅以擒拿与反擒拿技巧的教学,同时让学生运用套路中的动作进行搏击的练习。如高中三年的选修可以把一套初级长拳第三路作为一个模块,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一个模块,再加一个传统的套路(南拳、查拳、陈式太极,形意或八卦掌)作为一个模块,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进行设置模块内容,因为三个模块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会影响第一次未选学武术模块而后又选的学生的学习,唯一在对动作的攻防性对抗练习中,在攻防运用的熟练程度上可能有差别和层次,教师教学时可以以优带差,加强武德与安全的教育,使所有学生能学有所获。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武术教学 教学应用

一、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1]。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实现单一的电视机到互联网的新旧更替,投影机到多媒体的提升,如今的电子白板与多媒体一体机的完美配合,使得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多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武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传承有赖于合理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帮助学生自我纠正、帮助学生自我提升。

二、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各项教学用书都有明确的描述,从心理、身体层面解析。

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简单直观、再现的模仿学习;自律力、意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情感逐渐趋于稳定,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增强,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呈上升、稳定发展趋势。而身体素质的提高要随着生长发育在每个年龄阶段有一定的侧重点,如水平一的学生应注重发展柔韧、平衡、灵敏,水平二、三可以适当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但是不建议过早发展学生的力量。

三、小学武术教学的特点

诸多学者认为小学教育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应该将学生置于高压、强迫的状态下。教育不分学科门类,适用于所有层面。武术在现代教育大环境下归属于体育课,未被设置成单独的课程,故而武术以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存在。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中,康戈武、洪浩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主要以套路和功法为主,分别占到59.2%和31.4%。套路教学内容主要以五步拳、少年拳、形神拳、第三路初级长拳、太极拳和棍术、刀术、剑术为主,武术功法教学主要是基本功[2]。先不探讨此种教学内容存在哪些缺陷,仅从教学形式着眼。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使得武术散发着浓烈的正义气息,时代的发展涌现出相当多的武打明星,武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武术教学常用示范法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单一,引导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坚持练习甚至成为一种兴趣爱好比较困难,因而武术课程广泛开展的阻力逐渐显现。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的应用

1.帮助学会分析与学习。

从现在的教学内容显示,主要涵盖五步拳、少年拳等套路与基本功教学。正式学习武术套路之前,武术基本功的学习必不可少。基本的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手型包括拳、掌、勾。基本功练习有正踢腿、侧踢腿、弹踢冲拳、腾空飞脚、外摆连等,基于此些组合套路串联起来就是一套武术功法。

对小学生而言,简单明了的动作才便于小学生理解与练习。在正式学习套路之前,将具有教科意义的套路视频播放一下,能够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具象思维,让学生有直观、正确的了解;运用视频的剪辑技术将整个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动作,且将每个定式动作设计成GIF动图形式,这样便于家长在课后帮助每个学生随机选择模仿练习,督促学生尽快掌握技术走向。经过学生初步练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且熟练的练习,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一体机演示规范的动作,使学生自行形成对比,能够自我改进,进一步加深印象。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引领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2.帮助自我纠正。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观察武术中心推出的套路视频,既可以进行初步学习,提前做到预习;更可以作为一种自省,审视自己自我纠正,使所学套路更加准确、合理。国家队运动员进行反复练习过程可以运用高速摄像头录像并回放,观察分析不足之处。在小学教育中,可以利用此项技术,当然高速摄像头不太现实,但可以利用手机、DV等机器,将每个学生的错误、不到位之处记录一下,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知晓其缺点,积极更正达到要求。武术演练不同于普通的体育项目,其不仅需要速度、力量、耐力,更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

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的提高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的关键点。提高学习兴趣,帮助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无论体育还是语数外的课堂,仅靠单一、枯燥的模式传授知识,尤其武术课堂仅仅靠示范、模仿,学生的兴趣就会丢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变模式可以改变此种格局。如首先通过观看正义的电影如一代宗师等影视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好奇心理,在此前提下开展教学效率会逐渐提高。武术教学除了播放影视作品外,还可以播放教学视频,更可以将武术比赛视频奖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建议与总结

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生活、学习很方便、有效,但是过分沉浸于这份喜悦中难免不会引起质变。互联网的产生使得人与人间更加陌生;智能手机的应用,产生了“低头族”这一及其讽刺的词语;网络游戏的广泛传播,使得未成年人。过于沉浸而荒废学业等,尤其小学是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应该在家长的监督与引导下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康戈武,洪浩.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3):82-89.

[2]渠永梅.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6,08:75-76.

[3]孙东方.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40-41.

[4]戴显鹏.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4,12:223.

[5]郭伟.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08:194.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体,武术课,对策

一、普通高校公体武术课发展概况

我们可以把高校武术教师水平分为4种类型。顶级类:参加国际、国内大赛水平的教师(训练走竟技体育方向),训练时间一般在10~15年。第二类:武术大中专馆校、高等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可以参加全国大赛,但是成绩比顶级类差一点,主要参加省级比赛,有较好成绩的教师。第三类比第二类中成绩差一点,参加省级比赛,主要以地区、县市级别的武术比赛为主。初步了解类:接触武术训练(训练时限一般为3~4年)仅限于小型武术比赛,或者说参加学院内部的通级比赛、高校大学生武术业余组比赛。主要起到传播、普及武术运动的作用。但经了解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公体武术课的大部分教师的武术水平都处在初步了解类,只能教授基本的套路动作,把武术等同于一般体育项目的教学,只注重形体动作的眼帘,对武术的内涵和特色教育比较含糊,使学生对武术缺乏应有的了解,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质量低下,影响了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高校武术课发展的因素

1、武术教学场地、器材、财力均较欠缺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这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绝大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严重滞后,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均9~11m2的要求。老师少,学生多,示范累,教学效果不好,影响教学情绪。

2、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活力

武术是普通高校体育内容的主干课程,而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内容贫乏、方法单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武术教学内容雷同,教材内容只注重统一化、规格化和套路动作统一的外在合理性,无法体现武术技击的本质特点,忽视了武术中隐含的技击攻法和内在的合理性,也忽略了武术本身内海的复合性和多元性。

3、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1961年,在《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把武术列为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1978年武术在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中正式立项,这为培养武术专业高级人才敞开了大门,国家规定高等师范院校可列为选修课或必修课。但随着高校健身活动的不断丰富,显然固有的理论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对策

1、要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

现代中国传统体育之所以没有能够同柔道、跆拳道一样走上世界舞台,缺乏的就是“学校化”。专家认为,现代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曾陷入误区,其历史原因在于大跃进式的跨越。武术教育进入学校教材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但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多年来很多地方的武术教育有名无实。提及武术,很多人会认为武术是一种非常复杂,蒙着一层面纱非常神秘的东西,不禁会问:“你一次能打倒几个人?”这充分说明武术在中国本土的普及力度不够,缺少文化的土壤。随着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各国都在开设跆拳道课程。在很多体育类的院校里跆拳道课程设置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行列。假期里跆拳道的培训班比武术的还多。我们的学生选择跆拳道只是因为他们对于作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缺乏了解,我们的武术教育不足而已。

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即要解决由谁来教、教什么、怎么交的问题。首先,在增加武术课时的情况下,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武术教材的重新选编是摆在广大武术就研究者面前的重大问题,几十年来普通高校中基本上没有武术教材,有的也只是统编的初级长拳初三路、24式太极拳、初级剑等,教师再根据学校场地、课时、器材、学生水平等情况选择教学,这样学生只能初略了解初步完成本套路动作,缺乏内在感觉的引导,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更谈不上学习其技击特点、精气神等特点了。因此武术教材的重新选编是摆在广大武术研究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成为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二;再次,武术项目的特点在于区别于其他项目质的规定性,攻防和对抗是武术项目的本质特点,是其区分其他项目的存在价值。在武术教学的设计中如何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乐趣,寓教于乐,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特点、要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任何高挂南明的文化和艺术都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反而使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使人们更好地去接纳和理解。由此,提高教师素养,形成武术教师的独有教学风格成为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三。

2、采用武术内外兼修——形态与心理结合的训练方式,发扬武德的教育特性、文化性

武术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习方式是武术运动的特点。俗话说“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南拳追求“内练心神意志胆,外练手眼身腰步”。这些都把内在的精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不要把武术动作人为的划分成体操动作,只注重外练,忽视内修。

武术历来讲究“尚武崇德”,这是中华民族讲礼仪、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武德是武术的灵魂,武术教学要结合这一点,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自律,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3、坚持走社会化和大众化的道路

“社会化”是现代体育区别于古代体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任何一项运动,希望得到迅速的发展,就必须加速其社会化进程。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在于扩大其群众基础。也只有在拥有广大爱好者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发展,推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化,一是要打破民族与地域间的限制,逐步把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体育活动推向全国,扩展其开展范围与规模。二是克服某些练功与健身方法相互封锁的神秘化倾向,使其大众化、通俗化,打破少数人垄断的局面。中华传统武术虽然来源于民间,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和为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走上社会化的道路。

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源泉,竞技武术的发展有赖于源源不断地吸取传统武术的精华,同时,传统武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开展,还可以为竞技武术培养大批后备人才。我国的传统武术群众基础相当广泛,这是我们的优势。为此,中国传统武术应当坚持自己的特色,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学校公体武术课,正是完善社会化和大众化的最好方法。

在高校的武术教学环节中应安排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课学习和相关知识讲座。并指导学生阅读和首场传统文化书籍。因为武术的学习和修行是终生的修炼和提升,如果不结合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无法真正理解武术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高校开展武术教学,作为教育者自身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参考文献:

1、孙丽萍《提高大学生对武术课兴趣的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07,(10)

2、刘劲松《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吴宝忠《武术文化与高校武术教学》搏击.武术科学,2008,(1)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14篇

一、武术早操锻炼,健身的好时机

早操时间是对幼儿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机,我们在早操的环节中安排武术操,让孩子感受武术带给大家的快乐和向上的精神面貌。小班孩子的运动能力普遍不强,依赖性较重。其次,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缺乏。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早操中,精心选择适合幼儿的武术动作的音乐,编排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本动作,老师以规范的动作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带动幼儿在早操活动中展现最佳风采,想努力想让幼儿在武术槽中体现武术的精、气、神。但是对于刚入园的的小朋友来说,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不长,个别幼儿在适应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情绪不稳定,不能投入活动等,这使得部分孩子在运动能力方面显得较为欠缺。而且,孩子们大多是由祖辈带大的,较多溺爱,缺少锻炼,因此导致了有很多孩子的运动能力不强,喜欢依赖,不能面对挫折。

二、武术海报制作,感知武术精髓

为了解我国传统武术,体验参加过强身健体的武术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武术的热爱,提高宝贝们的运动能力及锻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制作武术小报活动,在亲子互动中,共同搜集素材,创意制作,一起踏上探索武术的神奇之旅!以《我眼中的武术》为主题,收集武术起源、武术礼仪、武术动作、武术故事、武术明星、以及身边的武术(太极、木兰扇等等拍摄照片)武术兵器等资源进行亲子武术小报制作活动。

在武术海报制作的后期,我们把孩子们的海报布置成展板,让全员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因为每个家长制作的武术海报内容多样,让家长和孩子们又从多方面认知了武术。

三、武术主题开展,提升武术认知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 武术教学 分组竞赛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67-02

中华武术起源于古代狩猎活动,伴随华夏文明的发展而日趋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华武术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其他体育项目特征的同时,更与我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和中医等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如火如荼展开,大学体育教学无论是在项目上或是内涵上,越来越符合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武术作为大学体育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喜爱。当前我国高校大学体育开设的武术项目较多,一般武术套路开设有太极拳、长拳和各类刀枪剑棍等项目,武术搏击类开设有散打和太极推手等项目。相对于中学时代体育课对武术教学的缺乏,大学体育在课时的设计上保障了1至2年的学习时间,并赋予其必修课的课程属性。因此,就大学体育武术教学而言,因其受众为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武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的一般功能。

一、大学体育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一)我国当前高校大学体育武术教学的现状。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从最早的行政班模式逐步发展到选项课或俱乐部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自由和自。大学体育武术教学属于公共体育教学的范畴,由于武术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项目,且对场地要求不高,几乎所有高校均开设有武术课程。在项目设置上,一般开设的武术套路项目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剑术和初级棍术等传统项目,开设的武术搏击类有散打和太极推手等项目。教学时段按专本科区别有2-4个学期,学时数从96-144学时不等。教学模式一般按选项班或俱乐部进行班级教学。在武术教学师资方面,由于武术专业的特殊性,武术教师一般毕业于各大体育院校武术专业。

(二)当前高校大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看,虽然武术在各大高校均属学生较为喜爱的项目,且由于武术受场地影响较小,各高校也热衷于开设武术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当前大学体育武术教学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例如,现实武术教学与学生学武动机的矛盾,现实武术教学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矛盾,武术套路教学的枯燥与体育课组织的矛盾,以及武术技能的习得与当前体育课社会舆论的相悖。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武术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从武术课堂实际操作中看,武术教学特别是套路教学存在工作量大,不好组织的问题。

一方面,武术教学不同于球类课程教学,球类课程教学的道具是学生熟悉的篮球或足球等,而且可以边练边比赛,而武术教学的内容是学生陌生的武术套路和技击动作,需要不断重复练习,且无法组织有效的比赛,课堂中学生所有的活动均需要教师的指导或调动。另一方面,公共体育武术教学中,现实武术教学与学生学武动机存在不一致,多数学生最初是从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中接触到武术,认为练好武术就可以开山劈石,日行千里甚至以一挡百。然而当前高校现实武术教学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了解和传承、传播中华武术文化。即使要习得功法(如硬气功)之类的武学,更需练习数年才能有所收获。因此,针对武术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研究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当前大学体育课武术教学的要求,逐步解决武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困难。

二、武术教学分组竞赛法的内涵

自古中华武术传承武艺的传统方式是“师徒”传教方式。而近代以来,随着武术进入高校体育课堂,一个武术教师面对的是30人左右的班级,这与传统的“师徒”传教方式大相径庭,各高校在武术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均以班级为最小教学单位,教师通过动作示范和个别指导,最后达到教学目的。由于在武术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陌生的武术套路和技击动作,且需要不断摸索和重复这些枯燥练习,这种“现代式”的武术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习得武术技能的目的。

分组竞赛法不同于上述的武术教学方法,是基于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引入竞争机制和“尖子生”培养制度,将一个班级按要求分成若干个小组,且以小组为最小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学生数大于7人,教师在全班教学示范后,对各小组进行单独加强辅导和示范。另外,在每小组选出组长即“尖子生”进行强化训练,各小组在“尖子生”的组织下进行阶段性的常规练习,最后在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分组竞赛,展示动作套路并打分,每节课的考评计入期考成绩。同时,将体能练习纳入奖惩内容,在竞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通过多年在一线体育课程教学中实践,发现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大大提高了课堂的组织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发掘和培养出了特别优秀的学生,是一种值得继续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