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 卵巢良性肿瘤 临床路径 PDCA循环法

卵巢良性肿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其症状主要与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有关。随着肿瘤的持续长大,可出现腹胀或盆腔包块,甚至占据盆腹腔,出现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压迫症状;同时,易引发月经失调,甚至造成育龄妇女不孕;若肿瘤扭转、破裂、感染,则可出现急腹症症状[1-2]。PDCA(Plan、Do、Check、Action,简称PDCA)循环法作为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被很多医疗机构接受和应用。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可针对其中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控,包括治疗用药疗效的监护、辅助用药的监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3];从而起到规范用药的效果,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用药的风险控制。同时,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药学工作中,能为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很好的工具。本研究以临床药师为主体,探讨PDCA循环法在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管理中的作用,并且通过PD-CA循环法持续优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师参与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模式,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更好地推动我市医疗健康工作的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妇科收治的符合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4]入组标准的120例卵巢良性肿瘤住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按照进行的循环周期不同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各30例。观察1组进行第1个PDCA循环周期(2018年11月~2019年4月),观察2组进行第2个PDCA循环周期(2019年5~10月)。观察1组中,年龄27~45岁,平均(34.30±9.88)岁;体重48~62 kg,平均(51.81±9.01)kg;医保状况:医保24例,自费6例;婚姻状况:已婚25例,未婚5例;生育状况:已育19例,未育11例。观察2组中,年龄25~45岁,平均(34.63±7.45)岁;体重48~65岁,平均(51.22±10.80)岁;医保状况:医保27例,自费3例;婚姻状况:已婚23例,未婚7例;生育状况:已育21例,未育9例。对照组中,年龄26~45岁,平均(34.72±8.13)岁;体重47~62岁,平均(52.58±9.72)岁;医保状况:医保49例,自费11例。婚姻状况:已婚43例,未婚17例;生育状况:已育39例,未育21例。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5];(2)意识清楚,可沟通;(3)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需不影响第一诊断且住院期间无需特殊治疗。排除标准:(1)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手术、麻醉和术后并发症,需要延长住院时间的患者;(2)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需要转科、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案而不得不终止诊疗流程的患者;(3)自行退出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管理,即以原卫生部颁布的良性卵巢肿瘤临床路径标准流程和临床路径表单[4]的内容进行管理。

1.2.2 观察1组管理方法

实施临床药师参与的PD-CA循环法的第1个周期管理,具体如下。(1)临床药师参与路径管理的方法:(1)临床路径审核和修订。临床药师依据信息系统的临床路径模块,针对药品医嘱进行审核,包括药品的品种和用药时机、用药时长,从源头上进行合理用药的管理。(2)对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药品特性,审核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止血药、抗菌药物、镇痛药、止吐药等的合理性等。此外,关注辅助用药是否有必要。(3)药学监护。通过药学查房、问诊等方式,监测患者用药情况,留意患者是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关注患者对用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并将做好的药学监护反馈给管床医师,与医师沟通药物治疗方案是否需进行调整。(4)用药教育。制作宣教材料,于患者初入院时、用药前以及出院前,进行宣教材料发放和口头宣教,并回答患者的用药问题咨询。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等指标进行健康指导。(2)利用PDCA循环法进行优化管理:(1)计划。临床药师与医护人员一起组成治疗团队,共同确认我院的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模板。临床药师同时制定患者用药宣教单等。(2)实施。进行临床查房,审核用药医嘱,及时干预用药问题;同时进行药学监护,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健康指导,完成用药问题咨询。(3)检查。实施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数据并分析。(4)处理。及时发现问题,与管床医师沟通并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修订与完善临床路径及各资料量表等。

1.2.3 观察2组管理方法

实施完第一个PDCA循环法管理后继续实施全程有临床药师参与且以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即第2个PDCA循环周期,具体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药品费用、辅助用药情况(本研究中的辅助用药多为转化糖注射液、质子泵抑制剂或用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中成药等)及抗菌药使用合理性、术后复诊依从性(依据患者是否遵医嘱按时复诊来判断)等数据。抗菌药使用合理性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6]判定,从预防用抗菌药的使用指征、用药时机、用药时长、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等5个方面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的比较

三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住院费用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在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费用方面,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三组患者辅助用药情况的比较

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辅助用药费用和用药品种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的辅助用药费用和用药品种数均少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三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复诊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复诊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复诊依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复诊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3.1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加强用药规范化

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如何发挥力量、如何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一直都是我国临床药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通过全程参与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而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将是很好的一个途径。本研究在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路径中加入临床药师管理,可看到对药费等经济学指标有明显的监控作用。而辅助用药的监控也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次病例常用辅助用药有转化糖注射液、益气健脾中成药、益气生血中成药、质子泵抑制剂等,观察组的辅助用药品种和费用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报道,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路径管理,使得患者药品费用显着低于对照组,辅助用药的用药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大大改善了医药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7-8]。因此,该工作模式可改善和优化医药资源配置,更好地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是抗菌药物整治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以临床路径的方式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用药合理性[9-11]。本研究中涉及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为缺乏用药指征或品种选择过高或用药时长超过24 h,临床药师通过限定临床路径中的药品医嘱品种、实时医嘱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管床医师沟通等方式,大大提高了用药合理性,观察组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以把该工作模式应用于其他单病种,全面系统地去规范各类药物的合理性应用,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3.2 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法来完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

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持续优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能起到规范性的作用。本研究进行了两个PDCA循环,第2个循环后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辅助用药费用和用药品种数都有明显的优化,可见持续优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彭晓凤等[12-14]利用PDCA循环法参与脑梗死患者等的临床路径管理,在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费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朱江华等[15-17]以PDCA循环来改善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有效地提高了使用合理性。PDCA循环中最关键的是检查部分,本研究中在第一个循环的检查阶段发现,患者的用药宣教表缺乏全面性以及通俗性,使患者对临床药师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用药、复诊的依从性偏低;而在第2个循环周期进行中使用优化改进后的宣教表,以卡通动画、图表和数字的方式进行用药介绍,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医药人员的认知以及依从性。因此,通过PDCA循环管理,能规范工作模式,保证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以PDCA循环法来持续优化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管理,能更好地规范临床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李敏.妇产科卵巢良性肿瘤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1):79-80.

[2]Mohamed AA,Al-Hussaini TK,Fathalla MM,et al.The impact of excision of benign nonendometriotic ovarian cysts on ovarian reserve: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Obstet Gynecol,2016,215(2):169-176.

[3]邓杨林,吴晖,普鑫,等.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路径药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1):83-86.

[4]卫生部医政司.妇科临床路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11.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2-91.

[6]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1):10-11.

[7]韩凤昭,李振知,杨文华.临床药师参与骨科临床路径中抗凝治疗的探索与思考[J].中南药学,2017,15(8):1164-1167.

[8]张莉,胡淼,王义俊.临床药师参与子宫肌瘤手术临床路径药学服务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23):2441-2444.

[9]魏丽娟,郑平,王静.精细化临床路径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9):842-846.

[10]章考飞,凌艺兰,汪峰,等.浅谈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安徽医药,2019,23(2):390-394.

[11]亓志刚,贺晴,陆一,等.某院泌尿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控模式的建立及成效[J].中国药房,2019,30(15):2022-2026.

[12]彭晓凤,冯力,王玉,李斌.临床药师利用PDCA法参与脑梗死临床路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8,47(17):2303-2305,2308.

[13]张磊,刘凯,徐丹,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基于PDCA的临床路径入径率管理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8,18(9):87-92.

[14]王飞,张春燕,席辉,等.PDCA循环在提高临床路径覆盖率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1-2.

[15]朱江华,李玲,汤卓红,等.PDCA循环在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的应用[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9,35(4):561-564,568.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我国中医药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盲目遵从大家,创新意识薄弱,西方医学教育色彩过重等弊端成为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障碍。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费邓阿本德提出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其反对科学教条主义、科学霸权主义以及反对一元主义方法论,进而倡导科学认识工具的无限自由、批判理性思维等核心思想,时中医药教育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保罗·卡尔·费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1924一1994年)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集大成者之一,与另外三位科学哲学家一波普尔、库恩、阿卡托斯并称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四杰”。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是其理论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语言描述就是"Angthing Goes",即“怎么都行”。面对当前我国中医药教育出现的一系列弊端,结合多元主义方法论这一主要理论观点,对于正确认识并采取有效手段改进中医药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1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方法论核心内涵

非理性批判。多元主义方法论实际上是费耶阿本德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流派的一种理性反思,故费耶阿本德也以理性者自称。尽管费耶阿本德批判理性思维,主张用非理性思维来对待科学,但其批判的整个过程又显然是理性的。而他对于理性的一元主义方法论的批判,却是非理性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的最好体现。

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不存在统一的标准。费耶阿本德之前的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用普适的超越特定语境的定义、标准、理论来为世间万物奠定基础。至少在“维也纳学派”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为一切知识奠定统一标准,并给人生指示可靠的行为准则。费耶阿本德却认为只要有助于科学的发现,任何方法和尝试都是可以被应用的。因此,他说,“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任何单一的程序或单一的一组规则能够构成一切研究的基础并保证它是‘科学的’、可靠的。

文化需要存在差异性。费耶阿本德承认“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理由能使人们宁愿选择科学与西方理性主义,而不选择别的传统,事实上,很难设想类似的理由是什么……所有文化都有它们各自喜欢的‘客观’理由。对于文化的选择,人们应该有其自由,而不应该用各种理由来规制人们的权利。

教育应该倡导自由和宽容。费耶阿本德看来,个人的快乐和发展一直以来并最终将是可能的最高价值。这样的价值不是否定历史演化而成的现存价值观,而是排斥用现存或是立足于固定语境下的价值来批评否定另外语境下的价值观。自由社会下,任何事物都是平等的,包括科学知识。所以不应当用权威的科学来教育人们,而这样使得人们丧失了本应该可以改变自己思想、行为等的机会。

2多元主义方法论对中医药教育的借鉴意义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多元层次化的就医格局也日渐形成,而中医药成长发展的根基—中医药教育,尚未形成开放、自信、包容的思维框架。在全球多元化的进程中,中医药教育有必要突破传统的思维范式,以创新的理念指导,新颖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主义方法论为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用非理性批判的眼光确立中医药发展的自信心。一个巨大的问题始终围绕着中医药教育整个过程,即中医是否科学。一直以来,中医药从业者和师生们被冠以“经验医学者”的角色。这不仅影响到了中医药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中医药受教者来说也产生一定的负担,主要表现在就业上遭受的“歧视”,因而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用费耶阿本德的批判理性一元主义的观点,可以从哲学理论的高度予以教师和学生一定的启迪。由于费耶阿本德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因此患有残疾的缘故,此后曾亲身体验到传统医学的魅力,费耶阿本德对此总结评论说,“对付一种特定的真实客体,通常有不止一种实践,而是有许多种实践。在医学中,人们有西方的科学方法(它产生于17世纪的科学向人体领域的可疑扩展),还有《内经》的医学和部落医学。这些实践要么产生机体的状况,要么能够说出这些状况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科学的”。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和非科学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张力和空间,这样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更加宽广的视野。所以在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上,首要的任务是建立教师和学生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自信才是创新的基础。

提倡质疑的精神。教育的创新有渐进创新、结构创新和突破创新。通过医学的客观经验总结到对权威的质疑最后创造出新的理论,这一系列的过程涵盖了整个三种教育创新。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来看,尊师重教的理念纵向贯穿了整个民族教育,当然也包括中医药教育,而这又导致了中医药创新意识的发展显得非常缓慢。对先人及大家的盲目遵从,使得中医药的实践要求与理论无法很好的匹配。费耶阿本德认为既然科学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这个自由的社会中专家学者也应该没有特殊的话语权,“问题不是被专家们解决的(虽然他们的建议不会被忽视),而是被有关的人们按照他们所重视的思想,根据他们认为最适当的程序来解决的”。从这点来说,对权威的质疑会极大的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中医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有李东垣、王好古、罗天益等弟子。张元素在《内经》《中藏经》的脏腑辨证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弟子李东垣则发展了张元素的学说创立脾胃学说,自成“补土”一派;王好古则创“阴证论”;罗天益则着意阐发脾胃虚损病机外,对三焦辨治又有进一步的发挥,这一例子很好地证明了质疑精神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最好途径。

中医药的发展要因时因地因人。医学的发展更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两者和谐共生。创新的观点要用动态的眼光来捕捉,文化生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共生性,用“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医学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古代使用虎骨、野生羚羊角等野生中药材是合法的,但是在当今生态系统弱化的情况下,使用野生中药材显然不太现实,因而利用药物化学技术制造生物活性相同或相仿的药材便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再者一个例子,中医流派中有一个“火神派”,其核心理念是用附子、干姜等烈药“洞明阴阳之理”。火神派发端于川蜀,用药适应了当地人的体质,但是在江南或是其他地区,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和群众体质,疗效没有在川蜀地区显著,然而也不能由此断定火神派的理论错误。中医药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上,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差异性也正是培育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的方法。 中医药教育应该因才施教。疗效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医药的教育更应该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中医药教育走高质量的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已经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而中医药教育又是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自由社会中,人人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亦即有了平等的选择权。专家和权威的话语只能是作为参考,因此对学生进行因才施教,切实尊重学生的选择,正确引导学生的中医药价值观也是中医药教育的创新之处。

3差异化引导教学培育创新意识

哲学是一个认识工具,它能为人们认识和解决新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哲学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思维导向。通过多元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支撑,对比中医药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实行差异化引导的教学模式对中医药教育整体改善将有促进作用。

中西医理论教学需要交叉整合。当前中医药院校面临的尴尬境况是中医不中,逐渐沦落为二流的西医院校,集中表现为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接受西医理论课时明显多于中医理论课时。多元主义方法论看来,用一种思维方式解决不了层出不穷的医学问题,那么多种医学思维的有效整合才能避免医学上的短板理论。常用药安宫牛黄丸中有一味清热解毒的君药—牛黄,古人所著的辨证用药理论基础《温病条辨》中用的都是天然牛黄,然而天然牛黄少之又少,不能满足现代市的需求,因此现代多采用了人工牛黄加以制造,而人工牛黄在效用上显然不能十分准确地匹配天然牛黄。那么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就应当通过西方医学的还原论观点,对比总结用量一疗效之间的规律,找出符合现代特征的用药量。中医教育要回归其本质,并不是说要全盘中化,否定西医的优点。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设置课程,以中医药传统理论教学为主,西医理论教学为辅。中医药传统理论教学以古籍经典为主,西医理论教学以实用性为首要原则,以此来体现中医药教育兼容并包的系统医学理念而又有差异化的策略。

公共课程教学与开放式教学有机结合。规模化的教育有助于从数量上培养中医药技术人员,却无法很好地保证质量上的优质性。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又需要在发散后形成收敛性的思维意识。在发散过程中能提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质疑问题,总结规律后收敛成独特的技能和理论。公共课程的教学应该多注重灌输体现中医药价值导向的理论特别是中医药人文精神的培养,以集中授课的形式展开,奠定一定程度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形成发散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借鉴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以此形成批判教条主义一元方法的收敛性思维,契合多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的曲线知识结构。

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中医药教育的另一遭人垢病之处就是理论教育无法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多元主义方法论观点看来,只要是能够对认识客观事物有好处的方法都应该被加以应用。临床疗效是医学价值和尊严最直接的体现,实践亦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故而突出临床实践教学的首要性,以实践总结理论,深化理论教学在中医药教育中应当被一以贯之的执行。具体教学中,临床实践教学时间需要增加,理论教学应当以实用和简洁的方式为实践教学服务;探索本科导师制、研究生教学师承制的可行性;临床实践学分要求需要被提高;鼓励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和出版文章、著作,形成有价值的理论体系,由此用具有时效性的理论反哺理论教学滞后的弱点。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我国中医药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盲目遵从大家,创新意识薄弱,西方医学教育色彩过重等弊端成为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障碍。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费邓阿本德提出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其反对科学教条主义、科学霸权主义以及反对一元主义方法论,进而倡导科学认识工具的无限自由、批判理性思维等核心思想,时中医药教育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保罗·卡尔·费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1924一1994年)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集大成者之一,与另外三位科学哲学家一波普尔、库恩、阿卡托斯并称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四杰”。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是其理论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语言描述就是"angthing goes",即“怎么都行”。面对当前我国中医药教育出现的一系列弊端,结合多元主义方法论这一主要理论观点,对于正确认识并采取有效手段改进中医药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1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方法论核心内涵

非理性批判。多元主义方法论实际上是费耶阿本德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流派的一种理性反思,故费耶阿本德也以理性者自称。尽管费耶阿本德批判理性思维,主张用非理性思维来对待科学,但其批判的整个过程又显然是理性的。而他对于理性的一元主义方法论的批判,却是非理性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的最好体现。

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不存在统一的标准。费耶阿本德之前的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用普适的超越特定语境的定义、标准、理论来为世间万物奠定基础。至少在“维也纳学派”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为一切知识奠定统一标准,并给人生指示可靠的行为准则。费耶阿本德却认为只要有助于科学的发现,任何方法和尝试都是可以被应用的。因此,他说,“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任何单一的程序或单一的一组规则能够构成一切研究的基础并保证它是‘科学的’、可靠的。

文化需要存在差异性。费耶阿本德承认“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理由能使人们宁愿选择科学与西方理性主义,而不选择别的传统,事实上,很难设想类似的理由是什么……所有文化都有它们各自喜欢的‘客观’理由。对于文化的选择,人们应该有其自由,而不应该用各种理由来规制人们的权利。

教育应该倡导自由和宽容。费耶阿本德看来,个人的快乐和发展一直以来并最终将是可能的最高价值。这样的价值不是否定历史演化而成的现存价值观,而是排斥用现存或是立足于固定语境下的价值来批评否定另外语境下的价值观。自由社会下,任何事物都是平等的,包括科学知识。所以不应当用权威的科学来教育人们,而这样使得人们丧失了本应该可以改变自己思想、行为等的机会。

2多元主义方法论对中医药教育的借鉴意义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多元层次化的就医格局也日渐形成,而中医药成长发展的根基—中医药教育,尚未形成开放、自信、包容的思维框架。在全球多元化的进程中,中医药教育有必要突破传统的思维范式,以创新的理念指导,新颖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主义方法论为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用非理性批判的眼光确立中医药发展的自信心。一个巨大的问题始终围绕着中医药教育整个过程,即中医是否科学。一直以来,中医药从业者和师生们被冠以“经验医学者”的角色。这不仅影响到了中医药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中医药受教者来说也产生一定的负担,主要表现在就业上遭受的“歧视”,因而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用费耶阿本德的批判理性一元主义的观点,可以从哲学理论的高度予以教师和学生一定的启迪。由于费耶阿本德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因此患有残疾的缘故,此后曾亲身体验到传统医学的魅力,费耶阿本德对此总结评论说,“对付一种特定的真实客体,通常有不止一种实践,而是有许多种实践。在医学中,人们有西方的科学方法(它产生于17世纪的科学向人体领域的可疑扩展),还有《内经》的医学和部落医学。这些实践要么产生机体的状况,要么能够说出这些状况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科学的”。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和非科学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张力和空间,这样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更加宽广的视野。所以在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上,首要的任务是建立教师和学生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自信才是创新的基础。

提倡质疑的精神。教育的创新有渐进创新、结构创新和突破创新。通过医学的客观经验总结到对权威的质疑最后创造出新的理论,这一系列的过程涵盖了整个三种教育创新。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来看,尊师重教的理念纵向贯穿了整个民族教育,当然也包括中医药教育,而这又导致了中医药创新意识的发展显得非常缓慢。对先人及大家的盲目遵从,使得中医药的实践要求与理论无法很好的匹配。费耶阿本德认为既然科学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这个自由的社会中专家学者也应该没有特殊的话语权,“问题不是被专家们解决的(虽然他们的建议不会被忽视),而是被有关的人们按照他们所重视的思想,根据他们认为最适当的程序来解决的”。从这点来说,对权威的质疑会极大的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中医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有李东垣、王好古、罗天益等弟子。张元素在《内经》《中藏经》的脏腑辨证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弟子李东垣则发展了张元素的学说创立脾胃学说,自成“补土”一派;王好古则创“阴证论”;罗天益则着意阐发脾胃虚损病机外,对三焦辨治又有进一步的发挥,这一例子很好地证明了质疑精神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最好途径。

中医药的发展要因时因地因人。医学的发展更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两者和谐共生。创新的观点要用动态的眼光来捕捉,文化生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共生性,用“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医学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古代使用虎骨、野生羚羊角等野生中药材是合法的,但是在当今生态系统弱化的情况下,使用野生中药材显然不太现实,因而利用药物化学技术制造生物活性相同或相仿的药材便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再者一个例子,中医流派中有一个“火神派”,其核心理念是用附子、干姜等烈药“洞明阴阳之理”。火神派发端于川蜀,用药适应了当地人的体质,但是在江南或是其他地区,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和群众体质,疗效没有在川蜀地区显著,然而也不能由此断定火神派的理论错误。中医药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上,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差异性也正是培育中医药教育创新意识的方法。

中医药教育应该因才施教。疗效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医药的教育更应该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中医药教育走高质量的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已经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而中医药教育又是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自由社会中,人人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亦即有了平等的选择权。专家和权威的话语只能是作为参考,因此对学生进行因才施教,切实尊重学生的选择,正确引导学生的中医药价值观也是中医药教育的创新之处。

3差异化引导教学培育创新意识

哲学是一个认识工具,它能为人们认识和解决新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哲学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思维导向。通过多元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支撑,对比中医药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实行差异化引导的教学模式对中医药教育整体改善将有促进作用。

中西医理论教学需要交叉整合。当前中医药院校面临的尴尬境况是中医不中,逐渐沦落为二流的西医院校,集中表现为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接受西医理论课时明显多于中医理论课时。多元主义方法论看来,用一种思维方式解决不了层出不穷的医学问题,那么多种医学思维的有效整合才能避免医学上的短板理论。常用药安宫牛黄丸中有一味清热解毒的君药—牛黄,古人所著的辨证用药理论基础《温病条辨》中用的都是天然牛黄,然而天然牛黄少之又少,不能满足现代市的需求,因此现代多采用了人工牛黄加以制造,而人工牛黄在效用上显然不能十分准确地匹配天然牛黄。那么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就应当通过西方医学的还原论观点,对比总结用量一疗效之间的规律,找出符合现代特征的用药量。中医教育要回归其本质,并不是说要全盘中化,否定西医的优点。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设置课程,以中医药传统理论教学为主,西医理论教学为辅。中医药传统理论教学以古籍经典为主,西医理论教学以实用性为首要原则,以此来体现中医药教育兼容并包的系统医学理念而又有差异化的策略。

公共课程教学与开放式教学有机结合。规模化的教育有助于从数量上培养中医药技术人员,却无法很好地保证质量上的优质性。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又需要在发散后形成收敛性的思维意识。在发散过程中能提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质疑问题,总结规律后收敛成独特的技能和理论。公共课程的教学应该多注重灌输体现中医药价值导向的理论特别是中医药人文精神的培养,以集中授课的形式展开,奠定一定程度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形成发散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借鉴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以此形成批判教条主义一元方法的收敛性思维,契合多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的曲线知识结构。

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中医药教育的另一遭人垢病之处就是理论教育无法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多元主义方法论观点看来,只要是能够对认识客观事物有好处的方法都应该被加以应用。临床疗效是医学价值和尊严最直接的体现,实践亦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故而突出临床实践教学的首要性,以实践总结理论,深化理论教学在中医药教育中应当被一以贯之的执行。具体教学中,临床实践教学时间需要增加,理论教学应当以实用和简洁的方式为实践教学服务;探索本科导师制、研究生教学师承制的可行性;临床实践学分要求需要被提高;鼓励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和出版文章、著作,形成有价值的理论体系,由此用具有时效性的理论反哺理论教学滞后的弱点。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药患沟通;药事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service of hospital has been transferred into the patient-centered mode, and it has been a vital task for hospital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harmaceutical service level.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ospital pharmacists and patients was proved to be an accelerator for ensuring safe medication, adapting the change of medical model and improving patient compliance as well as enhancing the self-educ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which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enhance the hospital pharmacy service 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pharmacy service level.

Key words:Hospit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harmacists and patients;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Strategy

医院药事服务是在临床药学的基础上,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有效的、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一项特定服务,是公众在获取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医院药事工作已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服务模式转变[1]。近年来频发的药事服务领域的纠纷案例也提示我们,加强医院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药事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前医疗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

1药患沟通的概念及内容界定

药师是受过系统高等药学教育或在医疗预防机构、药事机构和制药企业长期从事药品调剂、制备、检定、生产等工作并经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高级药学技术人员。患者在狭义上是指患者和家属亲友及相关利益人,广义上是指除医务人员以外的社会公众。通常,药患沟通是指医院药师与患者及相关人员所进行的指导患者安全、有效、经济、规范地使用药品的服务过程,是提供优质药事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药患关系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用药指导、信息咨询、药学教育等相关活动。

药患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实现药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广义的药学信息是指药学领域内所有的知识和数据,既包括与药品直接相关的信息,如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妊娠用药危险度、药物经济学等,也包括与药品间接相关的信息,如疾病变化、耐药性、生理及病理状态、健康保健等信息。狭义的药学信息是药品的自然属性,是指借助于药品这个有型载体所传递的、与药品直接相关的知识和讯息。实现药学信息的有效传递是药患沟通成败与效果的关键所在[3]。

2加强药患沟通对提升药事服务水平的意义

2.1有利于确保用药安全,维护患者根本利益 生命健康权是人类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用药安全事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是药患关系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品使用方法是否正确。药患沟通是药师向患者传递合理用药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强有力支持。加强药患沟通有利于药师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尤其在查对处方、患者、药品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药患沟通能够促进药师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调剂药品,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持续改进药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5篇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境外势力、经济利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食品药品行业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愈加突显。据统计,近年来发生的药害事件70%以上是以经济利益优先为根本原因,20%以上事件是由于责任意识淡漠所导致。医药行业价值观的普遍偏失或错位,使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缺失或缺位,行业自律水平低下,漠视生命形成习惯,唯利是图形成风气,行业价值观的纠正、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刻本文由收集整理不容缓。我校是药学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从源头上预防药害事件是学校重要责任。药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规律,把德育渗透到药理学的教学过程各环节,将合理用药与职业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学生从事药学工作中要以德为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一、药德的内涵

药德是药事道德的简称, 是指药学工作者在思想、情操和言行、举止等方面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1]。它可以调整服务人员和药学人员之间、药学人员之间、药学人员和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它也是一般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药学领域的表现。“仁爱济世、清廉守正、精修慎用、勤勉谦和”是我国传统药德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医药价值观的高度提炼。其中,重义轻利、珍爱生命是其医药价值观的核心。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新的形式以及新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提出了新的药德教育体系,将药德教育全面渗透专业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二、加强药德教育的意义

合格的药学工作者不仅要精通药学知识以及药学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只有这样,才可承担起治病救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任。药德教育是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是促进药学科技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保证,药德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促进学生思想情操的转变和升华

药理学教学中融入药德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大医精诚、励志笃行”校训精神的时代要求和药德、师德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髓,强化价值导向,树立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养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促和谐的良好风气。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药学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和提升药学工作者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形成和发扬良好的药学道德风尚, 从而促进药学工作者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2]”。学生时代形成的知识经验和道德素养是以后工作生涯的基础,因此,在学生时代就应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医药工作质量

具备良好医德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一般都能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做到质量第一。药德教育还可以使医药人员提高对自身职业的理解,可以提高他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从而在工作中可以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对患者充满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义务感,进而时医药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三、药德教育在药理学课程中渗透的体现

(一)从绪论教学开始渗透

绪论作为药理学课程的根基,是课程教学的起始部分,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药师”角色意识不强,对“药德”的深刻含义和要求知之甚少。为了增强学生的药德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在讲授药理学课程绪论部分开始,就有意拓充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容,强调药品的特殊性,药品与毒品没有本质的差别,如果剂量过大药品也可转化为毒品,可以伤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倡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掌握药理学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培养严谨认真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规范自己言行,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在实践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在合理用药中的渗透

药物作为战胜病魔的有力武器,随着医药学的迅速发展,药物的更新速度迅猛,药品市场琳琅满目。面对同样的疾病,可选用的药物有数种或更多,而如何选药则既取决于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价值观念、道德良心及对患者情感。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少数医药人员受到经济利益驱动,不顾合理选药原则,不顾患者健康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而肆虐的选用新药贵药。针对目前医药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精神,强调选药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原则,掌握正确选择药物和给药的方法,避免滥用药物,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讲良心,重感情,真心实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渗透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若科学用药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但若滥用药物则可产生广泛的不良反应。在讲解糖皮质激素、氯霉素等药物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特色,认识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关系,用药时要根据病情的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权衡利弊做出选择。针对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要充分考虑不良反应的危害和后果,避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四)在实训教学中的渗透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 在医药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的指导下,对药学人才进行育德的途径主要是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育德思想。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医药伦理学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尤其在药科大学的大学生中把药学伦理道德——“药德”教育作为药学大学生的必选课已经在学生中开设了10年之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回顾过去的实践不难看出,高等医药院校要培养祖国医药学事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而药学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经验深刻地启示我们,育药学人才,“药德”先行。

1药学人才:人类健康的天使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没有高级的专门化人才,就不会有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昌明。历史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又是什么?在21世纪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等等一系列问题会伴着时展的脚步接踵而至。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从人才的蕴涵开始探索。

1.1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特征

人才学告诉我们,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以自己的智力和专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领域,对人类社会进步能够或者已经做出突出贡献的人[1]。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才就是德才兼备的人。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特征,这是由人才从事的创造性劳动决定的。所谓创造性劳动,即以前不存在的物质或精神成果,经人才的努力实践得以产生或生成,并且这些物质或精神成果对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意义重大。而要使这些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涌现,培养人才及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2]。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坚强阵地。然而,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人才不仅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技术技能,而且还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思维,顽强、锐意进取的意志品格及全面发展的法制道德观念。既具有做事的本领,又具有做人的修养,只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实现其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

1.2药学人才,“药德”最重要

如果说医学处在对人类疾病和健康进行诊治的起始阶段,那么药学则是对疾病给予攻击和治愈的关键。药品在维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过程中始终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药品的研制与开发、生产与销售、使用与管理能否在实践的过程中保证科学、准确、合理、经济、高效,药学人员的素质是重中之重。中国晋代的医药学家杨泉在《物理论》一书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2]。历史上许多著名医药学家在培养和选拔医药学人才时坚持将具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放在首位,这在客观上表明了品德在药学人才素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由于药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对药学人才的培养既要坚持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又要坚持德居首位。从科学的角度讲,药品与可谓一步之遥,药品质量是保证人类身心健康的关键,而要保证药品质量合格,疗效安全,对人类生命和健康有益,就要对生产、研制、开发和经营使用药品的实践人员实行道德控制,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其在药学实践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而药学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非一日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药学大学生中开展医药伦理学教育,是培养药学人才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现实的无数事实证明,放松了对药学人员的道德教育,就会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懈怠了自己的责任,甚至放弃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从学生时代加强“药德”培养,可以使药学人员能够在刚刚进入专业大门的入口处就清楚该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并且在行为的一点一滴中都能够按照道德要求严格自律。这将对祖国的药学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真正实现药学人才是人类健康的天使的荣誉。

2医药伦理学对“药德”的规定

“药德”是药学道德的简称,在现代医药伦理学中对药学道德具有明确的概念表述。即指药学人员在药学实践中正确处理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关系,药学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及药学人员同仁关系的根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可见,药学道德是指导药学人员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的纲领和指南。

现代医药伦理学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道德精华,在处理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关系时强调赤诚济世,仁爱救人和一视同仁的道德要求,当患者和服务对象有求之时,应该给予极大的同情和关怀,给予尽可能做到的帮助,甚至无偿奉药;在处理药学人员与社会关系时强调要坚持原则,清廉正直及忘我献身的道德境界,当社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瘟疫流行之时,药学人员应负起肩头的责任,为解除人类疾病的痛苦做出应有的贡献。如在2003年春季“非典”爆发之时,药学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夜以继日研究和开发“非典”疫苗,展现了药学人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和无私的风采;在处理药学人员同仁关系时强调谦虚谨慎,尊师重道及团结协作的道德品格。当面对重大疑难课题需要解决之时,药学人员应团结友爱,淡泊名利,将集体、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建立起良好的同仁关系的基础上,携手并肩,共创未来。

医药伦理学在药学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医药道德由于其领域的特殊性和广泛性而具有普遍意义。药学科学的发展、药品疗效作用的发挥及国际性的伦理规范在指导药学人员实践过程中发挥了普遍性作用和影响。国外的医药道德思想也随着技术的对外开放走进国门,特别是在药品临床试验研究的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及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知情同意,有利无伤,自主选择及公平公正是医药道德的基本原则。所有这些要求和思想,都将对药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增强、道德水平的提升、个性人格的完善及奉献精神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

3药学人才育德的基本途径

药学是实践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的高、精、尖科学,对药学人才的素质要求则是高之又高。然而,药学还是充满人道的科学实践,在药学实践发展的过程中,药学人员是否具有“仁爱”精神是检验其思想品质的试金石。

高等医药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药德”培养方面具有许多实践措施和灵活多样的途径。

首先,“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是培养药学人才品格素质的主要渠道。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大思想武器,没有先进的理论就不会有高尚的行为,因为理论的熏陶对一个人培养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医药院校在大学生中开设医药伦理学课,对于加强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医药道德思想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医药道德思想中的精髓内容,使古代的医药学家优秀的道德品质得以传承,对于促进大学生将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道德觉悟的关键环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实践的结合统一,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和苍白无力的。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的同时,深入到制药厂、生产车间、医院药房、营销连锁店、药事管理部门等单位,亲身体验医药学实践中各种道德关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意义,亲眼去目睹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关系,药学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及药学人员同仁关系的正确处理对药学科学事业发展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在药学实践中践行“药德”的自觉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三,“专业课堂”的育德思想是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最佳途径。

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凭借对药学专业的深深热爱和造福于人类的崇高理想,在学习专业方面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他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孜孜以求,具有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献身祖国医药事业的忘我精神。然而,药学人才对自己肩头责任的理解和认识尚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7篇

李孟阳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药理学教育教学的需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

探索适应新时期药理学教学的新模式。探索出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新步伐,以便进一步提高药理学的教学实效性。文章从当前药理学教

学现状入手,来分析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适应新形势的药理学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模式下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

式。当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留得

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药理学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学科,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

必须要改革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以便提升药理学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药理学教学现状探讨

药理学是医学类的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低

下。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

期药理学教学改革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药理学教学呈现出如

下特点: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药理学教学有效性较差。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难懂的药学理论学习具

有抵触情绪,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药理学预期教学效果没有得到

保证。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药理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较差

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为社会培养

能够“留得住,用得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药理学实验教学的

开展就是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

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让学

生学有所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药理学实验教学

的要求比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保证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实

效性,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推进药理学教育

教学改革

当前,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加强人才的全面培养是我们教育改

革的总体目标。药理学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为了适应教

育形式的需要,也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除了改革教学内容之外,

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推动药理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于提升药理学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药理学教育教学有效性无法保证。药

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弊端,提升学生学习

药理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药理学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药理学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药理学教学模式

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推动了药理学的

教学模式改革。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愈加完善。将多媒体技术

和药理学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了药理学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

学模式已经被许多教学工作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

提升药理学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增加药理学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

识面。多媒体技术的通过图片、影像资料的传递,能够充分的扩

充药理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药理学的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

2.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药理学教

学的有效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难懂的药学理论转变成更

加直观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学生的学习变得容

易了,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对于提升药理学的教学有效

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当前药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教

学模式,其具有易操作、易接受的特点。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

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将学生引入设定的教学情境中,

通过其自身的思考和参与,自己将所学知识消化理解吸收。案例

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

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需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一定

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最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这样才能成功的

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教学规划的合理性对于案例教学的效

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一定要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把握好重难

点,抓好主次,这样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药理学是一个和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因此药理学教学完

全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模式。所

谓行动导向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教师设定的

教学任务,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来实践,教师在一旁起监督指导

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任务设定的针对性。一个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串联起多

个所要学习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

性。

2.教学评价一定要科学。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

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PBL 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近几年兴

起的一新的教学方法,为适应当前医学模式转变的新趋势,以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该方法引起了医药类院校的

广泛兴趣。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学好

药理学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及将来的职业生涯都非常重要。以往

的研究表明 PBL 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和实验成绩,但在药理学的有些章节

并不适合用 PBL 模式教学,如抗菌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等。本

研究采用了结合综合讨论的 PBL 模式,对药理学理论课教学进行

探讨,并与单纯的 PBL 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比较,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

依据。

参考文献:

[1]沈建新,王海燕,王海平.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外

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8篇

李孟阳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药理学教育教学的需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

探索适应新时期药理学教学的新模式。探索出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新步伐,以便进一步提高药理学的教学实效性。文章从当前药理学教

学现状入手,来分析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适应新形势的药理学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模式下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

式。当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留得

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药理学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学科,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

必须要改革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以便提升药理学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药理学教学现状探讨

药理学是医学类的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低

下。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

期药理学教学改革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药理学教学呈现出如

下特点: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药理学教学有效性较差。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难懂的药学理论学习具

有抵触情绪,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药理学预期教学效果没有得到

保证。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药理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较差

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为社会培养

能够“留得住,用得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药理学实验教学的

开展就是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

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让学

生学有所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药理学实验教学

的要求比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保证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实

效性,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推进药理学教育

教学改革

当前,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加强人才的全面培养是我们教育改

革的总体目标。药理学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为了适应教

育形式的需要,也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除了改革教学内容之外,

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推动药理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于提升药理学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药理学教育教学有效性无法保证。药

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弊端,提升学生学习

药理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药理学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药理学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药理学教学模式

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推动了药理学的

教学模式改革。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愈加完善。将多媒体技术

和药理学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了药理学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

学模式已经被许多教学工作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

提升药理学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增加药理学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

识面。多媒体技术的通过图片、影像资料的传递,能够充分的扩

充药理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药理学的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

2.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药理学教

学的有效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难懂的药学理论转变成更

加直观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学生的学习变得容

易了,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对于提升药理学的教学有效

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当前药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教

学模式,其具有易操作、易接受的特点。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

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将学生引入设定的教学情境中,

通过其自身的思考和参与,自己将所学知识消化理解吸收。案例

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

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需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一定

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最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这样才能成功的

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教学规划的合理性对于案例教学的效

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一定要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把握好重难

点,抓好主次,这样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药理学是一个和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因此药理学教学完

全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模式。所

谓行动导向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教师设定的

教学任务,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来实践,教师在一旁起监督指导

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任务设定的针对性。一个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串联起多

个所要学习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

性。

2.教学评价一定要科学。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

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PBL 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近几年兴

起的一新的教学方法,为适应当前医学模式转变的新趋势,以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该方法引起了医药类院校的

广泛兴趣。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学好

药理学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及将来的职业生涯都非常重要。以往

的研究表明 PBL 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和实验成绩,但在药理学的有些章节

并不适合用 PBL 模式教学,如抗菌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等。本

研究采用了结合综合讨论的 PBL 模式, 对药理学理论课教学进行

探讨,并与单纯的 PBL 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比较,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

依据。

参考文献:

[1]沈建新,王海燕,王海平.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外

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9篇

Teaching reform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DENG Youcai LIU Hongmei JIA Yi ZHANG Jianxiang LI Xiaohui TANG Yuan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College of Pharmac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a of pharmacy students and i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can enable students to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of original innovation. Constructivism is a theory to explain how knowledge is constructed in the human being when information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existing knowledge by special circumstances, cooperation, conversation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College of Pharmac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used clinical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cases in teaching situation, and carried out three aspects of cooperation and convers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helps students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and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Key words]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Constructivism;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生物?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并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对药物进入体内后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进行定量描述[1]。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为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已在我国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和药剂学专业本科开设。该课程既是一门包含复杂数学运算的理论性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强烈实践需求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扩展理论教学内容,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原始创新能力[2-3]。

1 建构主义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是由18世纪意大利哲学家詹巴蒂斯塔?维柯首次提出[4]。而后,由维果斯基、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布朗、柯林斯和杜古德等杰出人物,将其不断发展深入[4]。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因其创立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创建者[5-6]。建构主义教学是将学生置于一种探究式学习情境中,要求学生通过模仿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性活动来自主探索科学原理[4]。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客观的、绝对的,而是具备主体性、相对性以及多元性的意义建构的结果,学习者内部的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7]。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即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信息资源和支持的场所[8]。因而,创造一个让学习者能够交流各自观点,积极互动,主动探索新知识、新经验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成为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7]。一般认为,学习环境包含了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属性[8]。个体学习知识的过程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协作和会话等方式,检验并重构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是在已有的背景知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实现了意义的主动建构[7]。

2 建构主义指导综合性实验改革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涉及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多学科知识,实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3]。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验证性实验因其重复性的特点适用于基本技能的教学,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更适于内容开放、知识结构合理、侧重应用的知识体系,有利于较复杂实验的进行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9-10]。综合性实验必须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将常规指标的测定及各种实验手段组合在一起,去解决实验中的多个问题,或者利用多种实验方法去解决一个复杂问题[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部分内容十分适用于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贴近临床实际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作为教学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自主检索文献、设计实验预案,开展预实验确定方案,最终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9]。

2.1 进行情景创建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的学习环境条件下展开的,设计良好的情景利于学习者充分调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同化或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8]。学生的学习只能在被促进和被支持的环境下才能显著进步,而不应由严格的控制与支配来推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应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也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学习环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既含有认知工具、信息资源和师资设备等硬资源,又包括社会活动和社会协作等软资源[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实现更多的主?佑胱杂桑?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实际生活,反映社会的现实需要。同时,教师不能简单判断学生对问题回答的对错,而要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最终实现学生能实时地根据信息来源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11]。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CNKI、PubMed、Ei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检索权限,准备所需的仪器和耗材,通过其自由组合成立实验协作小组,并引入真实病例提出实验需求。提前确认拟用于房室模型研究的药物为“氨茶碱”,并让学生在身边和家庭中收集正在使用“氨茶碱”的真实病例。由于氨茶碱为临床上的常用药物,因此收集到真实病例的可能性大。正如预计,有学生了解到家中有老人正在使用氨茶碱治疗心源性哮喘,就收集了其详细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在房室模型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请该同学讲述了患者的病情和氨茶碱使用情况。通过该方式,显著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既推进了房室模型的理论教学,又引出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利于实现学习的“意义建构”。

2.2 促进自主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本质就是认识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自身的经验能动地建构对客体的认识[11-12]。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学生是认知行为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1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作为认知行为的主体;新的知识必须与学生的经验和思维产生联系,并内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1]。学生是学习的自我监控者,高质量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13]。学生在在解决问题时,应主动检索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14]。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知识的迁移性,利于对新环境和新问题做出富有创造性的反应,塑造创造型人格[9]。在此过程中,教师是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调整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意义建构[11]。

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实际需求,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确定“氨茶碱”和“房室模型”这两个关键词之后,其余的实验内容由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开放性地主动调整。典型例子是学生对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教材上选择的实验动物为家兔,但有学生在预实验中发现由于气温偏低和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导致耳缘静脉取血困难,不能满足取血时间点的要求。有的学生就在优化取血方式和练习取血技术上下功夫;还有的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鼠也可以用于氨茶碱的房室模型实验,且该组同学熟悉大鼠的眼球取血,通过与教师协商,并开展预实验之后,最终选择了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通过解决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扩大了学习环境,增加了学习内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巩固相关的知识,实现了知识的意义建构。

2.3 开展协作和会话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在复杂和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协作和会话对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意义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5]。协作有利于解决综合程度高、学科跨度大的问题,而会话则是协作过程中的基本方式[15]。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下,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分工协作,通过讨论和交流提出假设,共同查找资料、优化方案、验证假设,显著提升实验效果和实验成绩[16]。每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经验背景条件下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存在显著的局限性;通过合作学习和共同讨论,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被整个学习群体共享,整个学习群体的成员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7]。通过协作和会话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利于开展的有具体学习情境支持的学习活动,克服传统学习过程中“孤立”学习的问题,帮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获得意义建构[11]。

协作和会话贯穿了实验教学,并且包含了三个方面。①教师之间:在该综合性实验课开课之初,教学组的老师经过充分的讨论,并咨询相关专业的资深教员和教学医院的医生,最终选择临床上的常用药氨茶碱作为实验药物。②学生之间:参与实验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分工合作,开展实验。既包含组内协作和会话,即每个同学分别负责一部分准备工作,再通过集中交流,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和准备;又包含组间协作和会话,即实验设计时相互比较方案的异同和优劣、改进实验设计,实验时相互协作完成实验。在确定氨茶碱的检测方法时,学生分别提出和采用了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检测。在采用HPLC法检测的两组学生在比较实验设计时,发现其标准品分别拟订购茶碱和氨茶碱;经过讨论之后,拟订购氨茶碱的小组发现,在实验设计时忽略了“氨茶碱在体内迅速代谢为茶碱”这一现象。通过组间会话,纠正了实验设计的错误,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深刻。③师生之间:在实验方案制订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对给药途径、注射体积、取血时间点等实验设计的关键点有了深入认识;在实验操作时,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了个别时间点取血量不足、取血时间滞后、溶血等实验实时遇到的问题。

2.4 促进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唯一的表述,而是在个人经验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理解和假设,因个人经验不同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表述。因而,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动建构而获得[17]。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其学习建构过程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通过创造学习情景,与学生进行反复的协作和交流,最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8]。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最终目的,要求学习者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消化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能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表达所学的内容,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解决实际问题[8]。

在实验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通过协作和会话,让意义建构的过程贯穿始终。对残数法的理解是理论教学的难点之一。结果发现,在理论课教学完成之后,仍有同学不能完全掌握残数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在本次综合实验总结时,教师提问,“为何选用末端4个时间点数据求消除速率常数k?如何理解由参数浓度Cr来求得吸收速率常数ka?”学生回答为:“在末端4个时间点,几乎无药物吸收,此时药物浓度的变化反应了药学的消除情况,故用其计算k;在药物的吸收相,同时存在吸收和消除,通过外推求得的药物浓度减去实测值得到的Cr反映的是药物的吸收情况,故根据其回归可以求得ka。”其回答表明,通过实验前知识的自主复习、实验中知识的运用、实验后教师的总结,学生已基本掌握残数法的核心内容,实现了新学的理论知识与原有知识的意义建构。

3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0篇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溯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设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各论中每味药的来源、药材产地、采制、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与检查、性味功能和用法用量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指出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中药商品学的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但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是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的,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因此,我们还应培养学生利用中药商品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明了的,通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是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除了教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了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目标,中药商品学教学中总论内容的教学尤为重要。张贵君教授主编的《中药商品学》教材中总论部分着重介绍中药商品学的概念、中药商品的经营与管理、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中药商品的包装贮藏和中药商品的特征鉴定。如在总论的中药商品特征鉴定的学习中,将掌握中药商品特征的主要内容设为知识目标,通过知识学习要求学生总结中药商品特征的描述方法,进而将此方法应用于中药商品的等级区分,培养学生利用中药商品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各论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商品学总论中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药材市场实践和饮片厂实践中发现问题,利用已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暂时不能解决,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寻找新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3教学环节设计

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目前提出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环节是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设置冲突,温故知新中药商品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关学科多,因为它是建立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特别强调学生原有经验的运用以及与新知识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作用中,学生构建掌握了新的知识。这与中国传统的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论不谋而合。在教学中,首先简单和学生一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将复习的内容集中在中药商品学中需要应用的知识。受课时的限制,一般在本次课结束提出下节课需要复习的内容,由学生课后自行复习。需要强调的是,在“温故”的同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和适量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将不同规格等级的三七样品及部分伪品给学生,让其辨认分等级。学生利用药用植物学知识知道正品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茎;利用中药化学知识了解到三七主要含有皂苷类成分;利用中药学知识知道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利用中药鉴定学知识知道三七的鉴别特征。但利用已有知识还无法辨别三七头子、剪口、筋条的商品特征,对于三七的市场行情也不熟悉,也不知道三七不同商品等级是否存在化学成分和功效的差别,更不了解为什么要对三七如此分等级。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后,也能够想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对不同三七商品进行成分分析,找出化学成分的区别,利用中药鉴定学知识对不同三七商品进行鉴别特征描述等。但应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自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的确有帮助作用,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

3.2创设情境,引导自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这与我国的教育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心意思不谋而合,都是讲教学应变成助学和帮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生心态的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等。在创设学习情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应以达到学习目标为主导,但并不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目标。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条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提前将本节课的问题布置给学生,方便他们课前查找相关材料,让每个学习小组制作自学课件,这是学习活动的前期组织和准备,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学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药材标本,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件展示和讲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引出问题,也可根据生活真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生心态的观察。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已有的材料分析解决问题时,教师不应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权威的身份对待学生,而应以普通组员的身份参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努力营造平等、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给予鼓励,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如有的小组中个别学生总是很少发言,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就应注意观察,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整个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始终把握好学习目标,做好引导,切不可离题,否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3.3归纳总结,构建新知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不管教师如何出色,都代替不了学生学习,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当学习情境完备、学习目标明确后,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如学生对不同商品规格三七的商品特征描述是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性状鉴别方法,通过观察标本、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自我构建的新知识。通过资料查找、与师生的讨论,掌握了三七不同商品规格的价格,明确了以质论价的意义。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了新知识。学生在展示制作的自学课件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对课前设置的认知冲突进行梳理,对新构建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示学生寻找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如对于三七分等级的依据,还能应用于哪些根及根茎类药物?含有皂苷的药物还有哪些?如何控制其质量?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4学习效果评价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教育理论;建构主义;中药制剂分析

【Abstract】 Constructivism is an educational theory to build the entire knowledge system. Its emphasis is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assumption about practicing constructivism to analysis of preparation in TCM, and try to find a way improving educational effect in TCM major.

【Keywords】Education theory; Constructivism; Analysis of Preparation in TCM

专业主干课的学习是中药学类本科教育的深入阶段,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直接影响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目前,从事专业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多为非师范毕业的本专业高素养人才,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但并未受过师范的系统专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育理论、方法和技巧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课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中药学类本科生培养的教学工作中,对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的教学颇有体会,通过分析论证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的教学设想供同行们参考,希望能为中药学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开辟新的思路。

1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概况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及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药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知识体系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关于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方法,国内诸多任课教师和专家学者曾经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张兰珍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开发,提出了4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提问自学考试讨论。实践证明,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魏凤环则从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方面总结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如教学态度端正,讲课形象生动,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等;同时,针对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提出教师要重视授课内容紧跟科技进步与知识更新步伐,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陈丹、包荣国认为,搞好《中药制剂分析》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 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谋划, 通过激励、引导、启发、示范、解惑、评价和组织, 以及凭借反馈信息调节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来体现其主导作用。同时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更多的条件, 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动手动脑, 主动学习, 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

综观以上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质量,教师们非常重视成功教学经验的总结,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升教学质量,也日益引起关注。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的设想或实践,这可能与承担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任务的教师的知识构成有关系。

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教育改革

建构主义是20世纪中期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学者提出,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全球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当代教育心理学领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4]。世界各国的教育界学者纷纷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希望推动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与世界著名教育机构和高等学府间交流机会的增多,各大院校勤求创新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互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主流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也正是建构主义核心之所在。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得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映象,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教”。这种理念割裂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间的联系。长期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其知识有如下特点: ①不完整,过于空泛,过于脆弱;②惰性,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③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5]。

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建构主义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6]。

3 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特点

3.1课程特点

3.1.1应用性强。

对于今后将从事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质检等领域工作的学生来说,中药制剂分析的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其日后的工作的重点内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广泛,为保证中药制剂产品的有效、安全、可控,建立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是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的重点。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对日后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2综合性强。中药制剂分析是在中药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进行全面综合的应用学科。理论课学习旨在研究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内在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将零散的专业基础知识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进行熟练、灵活的运用,而不在于对细枝末节的深究。

3.1.3强调标准。目前,大量中药制剂的OTC药品在市场流通,因此必须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这就要求中药制剂必须在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标准。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与实验课始终围绕《中国药典》,以树立和强化学生在实际应用时的标准意识为核心来进行教学。

3.2具体表现。中药制剂分析课的上述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3.2.1手段发展迅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制剂分析涉及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分析检测手段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微量,是其发展方向。采用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分析仪器已成为趋势,新技术和新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7]。 转贴于

3.2.2理念日趋进步。中药制剂分析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学科,在质量控制的系统化建设中,注重中医药理论起到的作用;鉴于中药制剂本身成分复杂,被测成分含量低、波动大,检测成分向多指标发展;环保意识增强,尽量避免使用有毒化学试剂,也是中药制剂分析理念的发展趋势。

3.2.3标准逐步规范。目前中药制剂分析依据的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近半数为增修订的品种,质量标准较前几版药典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中国药典》的修订对讲课内容做较大的调整和补充。《部颁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法规、文件均是授课教师应该关注的内容[8]。

4 建构主义理论与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内容上,教师要提炼出既能反映学科水平、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又适合本科教学的内容;方法上,教师要做到讲课内容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要树立讲授一门课程,而非讲授一本教材的教学思想。所以,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而中药制剂分析鲜明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建构主义理论与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结合,可以设计出如下教学步骤:

4.1提出开放式讨论题目。结合本学科特色,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或较为熟悉的热点问题设置开放式讨论题目,巧妙地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学生进行内部建构,这也是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所主张的整个建构主义的核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要明确导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之始就集中在重点内容上,题目还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使得学生能够开展广泛的讨论,引发深层次思考。

4.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阐述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让每个学生都清晰地监控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使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促进个人理解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有目的地把学生逐步引向教学内容。

4.3总结讨论,切入主题。把学生对问题的现有理解水平作为传授新知识的起点,从专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发掘旧知识中对解决新问题有用的部分,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为新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皮亚杰的“双向建构过程”理论的主张。

4.4重点内容教学。教师把课堂所要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几个具有连续性的小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反复思考的过程,不断地对新知识新内容进行细化加工,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更加牢固有序的知识体系。这个阶段,教师示范各种理解和应用策略的使用,并且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渐提高要求,直到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使得教学主导者由教师动态转向学生,完善学生的内部建构。

4.5主体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方案,使知识体系得到辐射与发散,培养灵活的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能针对具体情境采用灵活、适当的策略。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得出了一系列成果,尤为可贵的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实践已在众多院校展开,取得了一致的好评。中药制剂分析具备中药学类专业主干课的突出特点,所以研究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方法,对中药类专业主干课的理论教学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实际应用建构主义,还是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生搬硬套,适得其反。参考文献

[1]张兰珍,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实践[J]. 中医教育,2000,19(5);32-33

[2] 魏凤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经验与体会[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2);73-74

[3] 陈丹,包国荣,《中药制剂分析》的课堂教学设计[J]. 药学教育,1999,15(1);33-34

[4] 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高文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18

[6] 刘晓,杜倩,刍议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方法改革[N]. 科技咨询导报 No.22.2007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教育理论;建构主义;中药制剂分析

【abstract】 constructivism is an educational theory to build the entire knowledge system. its emphasis is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assumption about practicing constructivism to analysis of preparation in tcm, and try to find a way improving educational effect in tcm major.

【keywords】education theory; constructivism; analysis of preparation in tcm

        专业主干课的学习是中药学类本科教育的深入阶段,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直接影响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目前,从事专业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多为非师范毕业的本专业高素养人才,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但并未受过师范的系统专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育理论、方法和技巧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课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中药学类本科生培养的教学工作中,对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的教学颇有体会,通过分析论证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的教学设想供同行们参考,希望能为中药学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开辟新的思路。

        1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概况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及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药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知识体系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关于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方法,国内诸多任课教师和专家学者曾经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张兰珍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开发,提出了4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提问自学考试讨论。实践证明,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魏凤环则从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方面总结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如教学态度端正,讲课形象生动,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等;同时,针对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提出教师要重视授课内容紧跟科技进步与知识更新步伐,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陈丹、包荣国认为,搞好《中药制剂分析》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 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谋划, 通过激励、引导、启发、示范、解惑、评价和组织, 以及凭借反馈信息调节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来体现其主导作用。同时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更多的条件, 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动手动脑, 主动学习, 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

        综观以上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质量,教师们非常重视成功教学经验的总结,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升教学质量,也日益引起关注。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的设想或实践,这可能与承担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任务的教师的知识构成有关系。

        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教育改革

        建构主义是20世纪中期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学者提出,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全球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当代教育心理学领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4]。世界各国的教育界学者纷纷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希望推动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与世界著名教育机构和高等学府间交流机会的增多,各大院校勤求创新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互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主流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也正是建构主义核心之所在。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得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映象,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教”。这种理念割裂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间的联系。长期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其知识有如下特点: ①不完整,过于空泛,过于脆弱;②惰性,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③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5]。

        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建构主义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6]。

        3 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特点

        3.1课程特点

        3.1.1应用性强。

对于今后将从事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质检等领域工作的学生来说,中药制剂分析的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其日后的工作的重点内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广泛,为保证中药制剂产品的有效、安全、可控,建立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是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的重点。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对日后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2综合性强。中药制剂分析是在中药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进行全面综合的应用学科。理论课学习旨在研究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内在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将零散的专业基础知识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进行熟练、灵活的运用,而不在于对细枝末节的深究。

        3.1.3强调标准。目前,大量中药制剂的otc药品在市场流通,因此必须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这就要求中药制剂必须在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标准。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与实验课始终围绕《中国药典》,以树立和强化学生在实际应用时的标准意识为核心来进行教学。

        3.2具体表现。中药制剂分析课的上述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3.2.1手段发展迅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制剂分析涉及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分析检测手段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微量,是其发展方向。采用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分析仪器已成为趋势,新技术和新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7]。

       3.2.2理念日趋进步。中药制剂分析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学科,在质量控制的系统化建设中,注重中医药理论起到的作用;鉴于中药制剂本身成分复杂,被测成分含量低、波动大,检测成分向多指标发展;环保意识增强,尽量避免使用有毒化学试剂,也是中药制剂分析理念的发展趋势。

        3.2.3标准逐步规范。目前中药制剂分析依据的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近半数为增修订的品种,质量标准较前几版药典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中国药典》的修订对讲课内容做较大的调整和补充。《部颁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法规、文件均是授课教师应该关注的内容[8]。

        4 建构主义理论与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内容上,教师要提炼出既能反映学科水平、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又适合本科教学的内容;方法上,教师要做到讲课内容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要树立讲授一门课程,而非讲授一本教材的教学思想。所以,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而中药制剂分析鲜明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建构主义理论与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结合,可以设计出如下教学步骤:

        4.1提出开放式讨论题目。结合本学科特色,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或较为熟悉的热点问题设置开放式讨论题目,巧妙地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学生进行内部建构,这也是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所主张的整个建构主义的核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要明确导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之始就集中在重点内容上,题目还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使得学生能够开展广泛的讨论,引发深层次思考。

        4.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阐述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让每个学生都清晰地监控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使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促进个人理解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有目的地把学生逐步引向教学内容。

        4.3总结讨论,切入主题。把学生对问题的现有理解水平作为传授新知识的起点,从专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发掘旧知识中对解决新问题有用的部分,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为新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皮亚杰的“双向建构过程”理论的主张。

        4.4重点内容教学。教师把课堂所要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几个具有连续性的小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反复思考的过程,不断地对新知识新内容进行细化加工,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更加牢固有序的知识体系。这个阶段,教师示范各种理解和应用策略的使用,并且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渐提高要求,直到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使得教学主导者由教师动态转向学生,完善学生的内部建构。

        4.5主体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方案,使知识体系得到辐射与发散,培养灵活的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能针对具体情境采用灵活、适当的策略。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得出了一系列成果,尤为可贵的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实践已在众多院校展开,取得了一致的好评。中药制剂分析具备中药学类专业主干课的突出特点,所以研究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方法,对中药类专业主干课的理论教学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实际应用建构主义,还是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生搬硬套,适得其反。参考文献

[1]张兰珍,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实践[j]. 中医教育,2000,19(5);32-33

[2] 魏凤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经验与体会[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2);73-74

[3] 陈丹,包国荣,《中药制剂分析》的课堂教学设计[j]. 药学教育,1999,15(1);33-34

[4] 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高文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18

[6] 刘晓,杜倩,刍议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方法改革[n]. 科技咨询导报 no.22.2007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 高血压 家庭医生工作室 药学服务管理

当前慢性病在社区中备受重视,家庭医生具有重要服务价值。社区中慢性疾病患者较多,其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仍不能全面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慢性病属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病程长、发病因素较多、病情隐匿、长时间治疗未明显好转、无相关传染性证据的疾病称为慢性病[1]。临床上主要包含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往社区用药指导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社区人群对疾病知识和用药知识的认知度较低,现在社区实施家庭医生工作室方式进行药学服务管理,使社区人群合理用药,将病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社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50~74岁,平均(67.21±2.08)岁;病程1~10年,平均(5.66±1.36)年。干预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51~75岁,平均(67.13±2.11)岁;病程1~11年,平均(5.67±1.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以家庭医生为主,实施高血压防治工作,主要将家庭医生作为主导,实施高血压防治工作,对社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实施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药物服用方式和剂量等宣教[3]。⑵干预组实施家庭医生工作室和药学服务管理措施。(1)从治疗角度出发,将发病原理、预防工作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将健康知识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普及。(2)依照患者实际情况,由专职药师进行管理,制定相关健康方案,对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予以记录。(3)将药物的种类、使用方法、剂量、时间等予以讲述,进而充分掌握用药情况,防止发生用药不合理情况,审查治疗方案,如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调整。以社区家庭医生和护理人员为工作中心,实施高血压防治工作。在社区全部人群中实施慢性病知识宣教,帮助社区人群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从根本上预防慢性病发生。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定期随访干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和用药指导,重视运动训练,如跑步、散步、打太极、健身操等运动方式,帮助患者减重,为疾病恢复鉴定基础[4]。主要依据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合理、科学饮食干预,将食物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详细告知患者,将不可摄入的食物予以告知,且将相关食物对应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述。尽最大能力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与理解,针对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物治疗的患者,由家庭医生和护理人员将药物的基础知识告知患者,并告知正确用药方法,对其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控制,针对多种不良反应予以重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并实施治疗[5]。定期举办慢性病用药知识讲座,将慢性病相关发生因素和用药方法予以讲解,重点讲述用药注意事项。讲座结束后,可让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治疗方法和经验,由家庭医生对其进行指导,将用药错误情况予以纠正,保证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性,进而提高预后效果。明确全科医护分工情况,根据医生排班,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预约,保证接受随访工作,主动指导患者在空闲时间进行就诊,将就诊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减少,将主动预约工作予以完善。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高血压复发情况、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使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疾病认知度、高血压复发情况比较:干预组高血压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高血压疾病认知度、高血压复发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0 8,P=0.002 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管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讨论在社区中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属于政府给予社区居民温暖关怀的方式,现今此项工作逐渐开展,多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逐渐进入社区,充分使用黑板报、宣传栏、公开信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在社区外设置便民点,为社区居民免费测量血糖、血压、体检等,帮助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的健康情况和需求予以信息记录,为社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

家庭医生为社区人员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针对公众而言具有较高价值,维持稳定关系。社区首诊可将防治效果强化,使家庭医生对社区人员的健康管理水平提升。家庭医生工作室主要以家庭医生作为载体实施相关管理。据相关研究显示,社区人群对家庭医生缺少信任和了解,而当前社区人群对家庭医师的依从性逐渐提升,使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以往主要以医生为中心,对社区居民实施相关健康管理和相应服务,方便居民,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仅以医生为主导实施服务,具有相关局限性。而实施家庭医生工作室方式药学服务管理后不仅让患者充分认知自身疾病和相关治疗方法,并重视患者的用药情况,帮助患者认知药物种类,将药物使用方式和相应剂量告知患者,同时将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使药学服务管理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对社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措施较为单一,且存在局限性,实施家庭医生工作室方式药学服务管理后可使患者用药情况得到改善,使社区慢性病的控制率提升,进而保证了社区居民的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陆萍,朱杰,金敏洁,等.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构建与成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8):3430-3435.

[2]张玲.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常识与依从性现况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7):9.

[3]万晓峰.全程化药学服务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的影响作用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2):169-170.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药事服务费;补偿机制;公立医院;内涵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4月7日,卫生部颁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部署《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三份政府文件无一例外都提到“推进公立医院补偿制度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增设药事服务费;公立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通过上述这三份政策指导文件,可以看出设立“药事服务费”是我国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的经济补偿机制之一,对公立医院“由于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进行补偿,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内。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值得商榷,容易使人有“换汤不换药、拆东墙补西墙”的错觉,“药事服务费”到底是为补偿“亏损”还是为补偿价值,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究其本质,收取药事服务费应该是一项激励措施,旨在认可我国药师在药事服务中的专业价值,促进我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合理用药水平。但是,我国大众对“药事服务费”认知度不高,对此项制度存在误解,对其定义内涵、收费方式、收费金额等存在争议,也使得这项收费措施迟迟无法推行开来。本文就在分析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药事服务费”的定义及内涵进行探讨。

1 我国对“药事服务费”的理解认识

1.1 “药事服务费”的广义概念

“药事服务费”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对于广义的“药事服务费”的理解较为一致。

“药事服务费”是指医院或药店等医疗服务机构在向患者提供药事服务时所收取的一项费用,主要补偿其向患者提供药事服务的合理成本,包括药学专业人员的专业服务成本和药品管理部门的运营成本;具体包括:为了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方便、及时使用相关的药品,在药品的研究与开发、制造、采购、储藏、营销、运输、交易中介、服务和使用,以及合理用药发生的诊疗、咨询和搭配药品等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

由此可见,对于广义的“药事服务费”,社会各界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是指“医院或药房等医疗机构对患者或顾客提供的药事服务的价值补偿,重点体现在药学技术人员的服务价值与对药品管理成本的补偿。”从本质看,药事服务是现代医疗服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项技术服务,但是在这个服务过程中必然消耗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药事服务费应当体现的是药事服务的专业价值及合理的经济成本。”

1.2“药事服务费”的狭义概念

尽管对于广义“药事服务费”形成社会共识,但是对狭义“药事服务费”的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异议。因为狭义“药事服务费”决定其深层次含义,包括收费方式,收费金额等,所以统一认识是如此重要。下面就是对社会各界意见的分析研究。

1.2.1 关于官方解释

管理部门虽然在指导文件中提出了要收取“药事服务费”,但是并没有在文件中给出“药事服务费”的定义,收取方式,收取的具体金额等。在2010年全国两会的新闻会中,卫生部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药事服务费”进行答记者问中解读,“药事服务费是指对医生和药剂师的处方、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管理等工作所应给予的报酬,是为合理弥补医院药事服务成本、维持医院药房正常运转而设立的收费项目。药事服务费保证的是药事服务的成本,也就是药物管理的基本成本和医务人员药事服务的技术劳动价值。”

由此可以看出,该解释更多的是基于补偿医院收入和对医生与药剂师劳动价值的考虑。然而从药学服务的经济学角度,随着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的发展,以及人民大众对药品质量、用药的合理性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更高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制度促进药学服务的发展是我们当务之急的工作。并且,官方解释过于笼统,尤其是在收取费用的分配问题上,是医生和药师共享药事服务费还是医生、药师单方面的价值补偿都是不可避免,需要解决的问题。

1.2.2关于药事服务费就是处方费

在众多观点中,有观点认为,“药事服务费是指医生凭借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用药方案这一药事服务而获得的酬劳”。

这种观点意味着“药事服务费”就是处方费。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不仅仅是医生凭借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开具处方等,而且药学技术人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也付出了专业技术知识和劳动,因此,仅仅把“药事服务费”定义为“处方费”,未免太过片面。

我国现有的医疗费用一般由挂号费、治疗费、诊查费、检查费和药费等构成。医师的价值,是通过其对患者诊疗服务来体现,更多的是以“挂号费”的形式补偿,只是现行的挂号费的收取金额对医师的服务价值并不能适当体现,这种情况下,再用“药事服务费”来体现医生的劳务价值,难免会有重复收费之嫌。

1.2.3关于药事服务费补偿药师提供药事服务价值

“药师在调配处方、用药指导时所提供专业技能服务的价值补偿;专业技能服务应包涵药品处方的审核、调配、评估,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咨询,检测药品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等服务,同时包括药品在医院药房的储存管理费用,但不应包括在进入医院前的运输流通等费用”。

在此定义是基于临床药师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补偿以及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部门正常运行的经济补偿的角度出发。此定义深入剖析了取消“药品加成”之后,“药事服务费”可以对医院的药品管理、存储及使用的成本进行经济补偿的作用;并且体现出其对我国药师专业价值的认可激励作用两个方面,较为全面。

2“药事服务费”内涵分析

2.1基于“药事服务”的角度分析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 PC)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药学联合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指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包括药物选择、药物应用知识和信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药学咨询干预;糖尿病;用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7(b)-012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se the improvement and clinical effect of drug compliance in ag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adding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drug compliance in ag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Ninety elde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Special Outpatient of Diabetes,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DM-a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DM-b group were intervened while taking routin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DM-c group were given pharmaceutical care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 on the basis of DM-b group. Patients in DM-b group and DM-c group were intervened in the first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voluntary. FPG, 2hPG and HbA1c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record after treatment for half a year. Drug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were investigated, and ADE was observed during intervention period. Results Patients in three groups fulfilled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successfully. In DM-c group, compared with patients in DM-a group and DM-b group, FPG [(7.35±1.21) vs (8.66±2.01), (8.36±1.46) mmol/L], 2hPG [(11.05±1.30) vs (12.88±1.44), (12.55±1.52) mmol/L] and HbAlc level [(7.44±0.73)% vs (8.62±1.20)%, (8.05±1.15)%] of patien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rug complia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88% vs 69%, 76%),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atients' satisfaction had no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whole medical process [(8.01±0.88) vs (7.74±0.63), (7.75±0.65)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however,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terms of pharmaceutical guidanc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8.65±0.64) vs (2.88±0.43), (2.97±0.61) scores], and incidence of AD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3.3% vs 16.7%, 13.3%),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roviding Pharmacy consultationintervention for ag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drug compliance,reduce invisible medication errorsin maximum,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cine and relieve patients' financial burden and it deserves widespread clin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 Drug compliance intervention; Diabetes mellitus; Drug compliance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紊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糖,而血糖达标对糖尿病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用药依从性(compliance)差,特别是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方案不依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因素[1]。所谓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主要是指患者正确用药的行为,广义的依从性还涉及患者是否遵守医务人员对其心理、饮食、运动、吸烟及饮酒习惯等生活方式的指导。患者依从性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用药是否安全、经济、有效,对疾病治疗具有决定性影响。有研究表明[2],糖尿病患者用药不依从,可降低糖尿病治疗的达标率,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痛苦,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尽管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用药依从性在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医疗实践特别是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中,用药依从性的程度并不能让医务人员满意。国内外有报道称[3-4],糖尿病已成为近3年来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慢性病,全球至少5%的死因与糖尿病有关。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则突显重要。目前,国内大量对于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研究多集中于对患者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方面,但该类型的干预措施较简单且效果不甚明显。近两年来,随着临床药学的逐步发展,药物咨询干预对糖尿病的治疗愈显重要,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手段。本研究中选择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专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药物咨询干预,让临床药师积极参与疾病防治工作,成为药物治疗的服务主体,创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结果表明,患者用药依从性大大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隐性用药失误的发生,改善药物治疗的效果,成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3月在我院专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女患者各4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18±7.40)岁。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对2型糖尿病的判定标准(1999年版),即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 h血糖(2hPG)≥11.0 mmol/L;②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大于3个月;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6.5%~13%;④用药方案超过3个月未作改变;⑤无慢性或急性感染及其他结缔组织病。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②肿瘤患者;③肝肾功能异常者;④近1个月内服用抗氧化药物(如维生素C等)患者;⑤慢性肺阻塞患者。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用药品种、FPG及2hPG和HbAlc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DM-a组仅进行临床医师的常规治疗,DM-b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本人和家属进行干预,DM-c组在DM-b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DM-b组主要是对患者本人和家属进行每周一次的按时按量服药的提醒干预。②DM-c组,做好三部分工作:第一部分做好用药交代,包括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用药目的以及每日用药计划;第二部分列出患者的复查时间、漏服的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的处理等;第三部分采取电话调查、回访,在疾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合主治医生在治疗方案中减少药物品种数,降低用药频次,对患者实行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参与自己治疗方案的制订过程,增强患者的信心。在自愿的基础上,对DM-b和DM-c两组患者在第1次就诊时就开始实施干预,在就诊后半年后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判断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FPG,2hPG,HbA1c,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

其中,用药依从性的调查方法为:根据Morisky推荐标准,调查问卷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4道是非题确定患者的用药依从性:①是否遵医嘱固定每天的用药次数;②是否遵医嘱要求规范用药时间;③是否遵医嘱要求固定用药剂量;④是否遵医嘱要求坚持长期用药。评价标准如下:若4个答案均为“是”视作“依从性好”,否则视为“依从性差”,干预结束后分别计算各组用药依从性百分率,即用药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好的例数/该组例数)×100%。调查前,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问卷的规范化填写指导。

患者满意度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医疗过程和药学指导过程,两项满分各10分,均使用格式统一的记录表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半年后三组患者血糖控制指标和用药依从性的情况

三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整个疗程。DM-c组患者分别与DM-a和DM-b两组患者比较,FPG、2hPG和HbAlc水平明显降低,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干预半年后三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DM-c组分别与DM-a和DM-b两组患者相比较,医疗过程方面的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DM-c组的药学指导方面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开展药物咨询干预得到持续稳定控制的血糖水平,能大大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有效遏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展。然而,2012年国内学者武阳丰等[5]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被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分别为33%和27%。造成这一现象的表面原因是患者的用药不规范,未能严格遵医嘱要求规范用药次数、用药时间、持续疗程和用药剂量,以致造成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笔者分析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可执行性不强,即医嘱上的用药方案繁琐复杂,患者难以执行;②认知度不高,即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够;③可重复性不足,即药物联用的品种数目较多,对于记忆力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处方中的药物难以被重复记得,容易造成服药品种的遗漏。由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血糖水平的控制自然不够理想,同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大大提高。因此,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物咨询干预、建立患者药历信息、加强医、药、护、患四者沟通、定期进行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讲座、定期电话随访,从而合理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显得相当必要。事实上,近年来,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老年患者用药干预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的发展趋势[6-8]。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经过临床药师长达半年的药物咨询干预后,与DM-a和DM-b两组患者比较,DM-c组患者FPG、2hPG和HbAlc水平明显降低,用药依从性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控制达标比例不足十分之一,且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高于欧美地区,大部分原因集中体现在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方面[9-10]。而本研究中DM-c组的用药依从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说明临床药师的药物咨询干预手段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这一结论与沈春莲等[11]的报道相吻合。

另外,笔者在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发现,分别与DM-a和DM-b两组患者相比较,DM-c组在医疗过程方面的患者满意度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DM-c组在药学指导方面的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同时ADE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究其原因,笔者分析如下:三组患者在接受研究期间对我院医疗过程的服务评价均比较高,然而,由于DM-a和DM-b两组中未有临床药师的药物咨询干预,患者仅从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方面得到的药学专业知识极少,故药学指导方面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极低;而DM-c组在接受主治医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指导同时,额外从临床药师得到的关于处方中各类药物的基础知识更为充分,如相应药物的适应证、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简易应对措施,以及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等,这些面对面的药学咨询服务,不仅能让患者更清楚自身的病情及其治疗方向,甚至在疾病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患者参与自己治疗方案的制订过程,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对其血糖水平的控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最大限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性,与国内相应研究结果相一致[12-15]。

对国内医院内分泌专科临床药师的工作,笔者建议可按照以下药学咨询服务路径开展:第一步,在住院的第1天至第2天,制订新入院患者的药学咨询服务内容,包括:①初步药学评估;②记录用药史;③评估初始用药方案,制订药学监护计划;④记录药历。第二步,在住院第2天至出院前1天,做到以下基础专业知识的宣传教育:①基础知识教育,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及其简易应对措施;②住院期间药学监护,主要包括常规ADE监护和结合特殊体质老年患者药代动学特点的监护;③用药咨询服务,包括用药变更的咨询。第三步,在出院当日,做到以下教育内容:①出院前带药注意事项,体现在附有用药方法、监测指标和生活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药学教育卡片上面;②对必要的随访患者做好随访计划。

[参考文献]

[1] 沈犁,贾培红,郭晓惠.门诊开展糖尿病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2,18(4):223-225.

[2] 刁建华,孙景.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2):137-138.

[3] 郎奕,张娜.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3,28(9):1049-1050.

[4] Uin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tes Study Group.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fist of macrovasc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UKPD:38)[J]. BMJ,1998,317(7160):703-713.

[5] 武阳丰,谢高强,李莹,等.中国部分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26(8):564-565.

[6] 曹贤芹,张静,庄丽琼,等.门诊患者药物品牌内涵响应对用药选择及依从性的影响[J].今日药学,2011,21(7):444-446.

[7] 刘进先,张晓萌,张华.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看执业药师指导用药的必要性[J].中国药师,2013,27(10):820-821.

[8] 聂建军,盛晓燕.综合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3l(23):131-133.

[9] 计成,葛卫红.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45):4307-4308.

[10] 薛瑞,曹军华,章激,等.药物咨询干预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关系[J].中国药房,2012,23(42):4004-4005.

[11] 沈春莲,陆少峰,李骏,等.临床药师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控制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今日药学,2013,23(5):285-287.

[12] 聂建军.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综合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1,22(34):3247-3248.

[13] 徐会萍,郑玉梅,刘敬珍.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5):6-8.

[14] 王志忠,王亚平,杨斌等.路径化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27):48-52,57.

[15] 时甲佳,滕磊,倪娟,等.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128-130.

[16] 梁婵波,黄健宁,黄彩颜.联合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 6(16):12-14.